kx 发帖数: 16384 | 1 http://www.guancha.cn/shichuan/2017_04_04_401971_s.shtml
逝川
神经粗大脑洞很深的历史爱好者
2017-04-04 08:11:12 字号:A- A A+ 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江口沉银张献忠李自成张献忠屠川三次入川明末清初多尔衮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逝川】
去年底,国内十余位考古专家齐聚四川彭山,正式宣布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经考证为
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
成都府”这句流传数百年的童谣,也终于被证实。2017年1月5日,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
动。
而就在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
闻通气会:历经两个多月的发掘,出土了超10000件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
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以及各类金银首饰
和兵器。进一步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现场展示“木鞘藏银”的照片
然而随着江口沉银一同浮出水面成为热点的,还有围绕这位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的种种
争议:其中最大的疑团,当属“张...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作者: 秦晖
尼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的名作《死亡的胜利》(约作于1562年),反映了黑死病之后社
会的动荡与恐怖。
“历史上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
大灾难的形成机制
与那些“封建”文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以后中国历史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大盛大衰
。承平之时,“秦制”不像“封建”那样领主林立多内耗,因而可以多次取得“大国崛
起”的成就。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说“鸦片战争前中国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今天流传甚广,我以为难以置信。但至少在明初以前,即马可·波罗和郑和的时代
,中国的王朝盛世要比当时的欧洲繁荣许多,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我们历史的一
大特点是始终无法摆脱“治乱循环”,即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且中国
秦以后历代王朝的寿命不但比“封建”时代的周“王朝”和欧洲、日本的宗主王系(不
是dynasty)短很多,其“改朝换代”的巨大破坏性更几乎是人类历史上独有的。
古代没有精确统计,惟一能反映国家兴亡、社会荣衰的指标就是人口的增减,而历史上
中国人口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是任何别的民族都没有的。固然,人口(在农业时代基本
也就是经济)的升降并非传...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522 | 3 历史上,中、日、朝三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领域十分宽广。在这部经常为三国
人民引为美谈的史册中,我们注意到,在兵器与武艺的交流方面,也写下许多精彩
篇章,其中尤以剑刀武艺的交流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般说来,中、日、朝的古
代武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民族风格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但是,由于
长时间的相互影响,交叉渗透,使三国在武艺领域里产生了许多共生现象,不少具
有共同特点的东西一直遗存到现代。显然,这些共同点正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
,是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以剑刀技艺为主体的所谓“短兵”体系,从来都是中
国古代武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日、朝武艺交流的重心所在。这个问题的历
史背景比较复杂,牵涉到许多尚待探索的史事,而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
今后的努力,特别有待三国学者的共同努力。总之,历史上三国之间的武艺交流活
动,直到今天还在以体育文化的形式延续着,并且显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这
一点着眼,研究这个问题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就自不待言了。首先对古代中、日
、朝剑刀武艺交流活动进行研究的,是已故学者唐豪先生。(1)步唐先生之后尘
,1980年,我发表过一篇研究中日剑刀...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 忠言逆耳 献给台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3 12:16:20 2010, 美东)
读中国古代史有感,台湾真的不要太把自己的那点民意当回事,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等着大祸临头再后悔,那就全都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7-4-10 21:51:47【字体:小 大】
-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朝换
代,不是人口死亡过半?
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
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
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
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
...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6858 | 5
嗯,跟米国彼此彼此,到时候都在核弹下化成灰烬。
米国人对此有很清醒的认识,10年前就有个游戏是专门说中美核战导致世界毁灭的,叫
做《辐射》,你可以去玩玩看。
不过中国经历的大灾大难多了去了,人口死上50%的就有10余次,死上90%的时候也有,
每次完事以后都得重新恢复的。所以核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更吓不
倒大陆暴民,hiahia。
===========================================================================
忠言逆耳 献给台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3 12:16:20 2010, 美东)
读中国古代史有感,台湾真的不要太把自己的那点民意当回事,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
等着大祸临头再后悔,那就全都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7-4-10 21:51:47【字体:小 大】
-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6 台湾是会回来的,不要太把台湾民意当回事
因为跟大陆13亿人的民意相比,台湾的民意不算什么。显然大陆大一统的向心力要远远
大于台湾自己的那点民意。现在唯一阻挠台湾回归的力量其实来自于台湾岛外,即美国
日本,一旦中国的国力强大到超越美国和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力量了,台湾回归是水到渠
成的事情。
另外,同意台湾不可能和平统一。实际上纵观台湾历史,还没有一次和平回归的先例,
每次都是武力收复的,死的人多人少,是政变还是全岛的人口大换血,就看台湾人的悟
性了。
===============================================
尸横遍野: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灭杀
时间:2006年03月08日06:55 我来说两句(0)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在血雨腥风中飘摇,每一个心灵在皮鞭和饥饿的恐
惧中颤抖--于是,每一个救世主先后揭干而起了。
中国的专制主义诞生于中国的灾乱之中。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 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7 台湾必然回来,不要太把台湾民意当回事
因为跟大陆13亿人的民意相比,台湾的民意不算什么。显然大陆大一统的向心力要远远
大于台湾自己的那点民意。现在唯一阻挠台湾回归的力量其实来自于台湾岛外,即美国
日本,一旦中国的国力强大到超越美国和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力量了,台湾回归是水到渠
成的事情。
另外,同意台湾不可能和平统一。实际上纵观台湾历史,还没有一次和平回归的先例,
每次都是武力收复的,死的人多人少,是政变还是全岛的人口大换血,就看台湾人的悟
性了。
===============================================
尸横遍野: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灭杀
时间:2006年03月08日06:55 我来说两句(0)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在血雨腥风中飘摇,每一个心灵在皮鞭和饥饿的恐
惧中颤抖--于是,每一个救世主先后揭干而起了。
中国的专制主义诞生于中国的灾乱之中。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 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8
“别的国家没什么办法”参看32楼
台湾有核弹的结果就是台湾彻底毁灭,人口大量减少,大陆重要地区受创,然后重新统
一,大陆派大量人口入台。
大量人口死亡和财产损失是不会阻挠中国统一进程的,这一点中国历史可以证明。
事实上,我认为台湾不可能和平统一。实际上纵观台湾历史,还没有一次和平回归的先
例,每次都是武力收复的,死的人多人少,是政变还是全岛的人口大换血,就看台湾人的悟
性了。
===============================================
尸横遍野:中国历史上14次人口灭杀
时间:2006年03月08日06:55 我来说两句(0)
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在血雨腥风中飘摇,每一个心灵在皮鞭和饥饿的恐
惧中颤抖--于是,每一个救世主先后揭干而起了。
中国的专制主义诞生于中国的灾乱之中。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 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 阅读全帖 |
|
|
k*******1 发帖数: 526 | 9 "袁崇焕在宁远一万多广西兵对抗20万满族八棋"基本是瞎扯:
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
“南(江南〕兵脆弱”。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
辽人最适于守辽土。因此,孙承宗与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流民,一般与后金有
深仇大恨)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
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骑兵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
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 “关宁铁骑”,是
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清的八旗军正面交锋(明末三大军:关宁铁骑——孙承宗,袁
崇焕;秦兵——孙传庭;天雄军——卢象升) |
|
e***s 发帖数: 1188 | 10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
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帝制这
玩意,后来再也行不通了。尽管民初的中国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人祸天灾连绵,复辟
派说是今不如昔,客观地讲很多方面的确如此。相比起过去很多人夸张渲染东欧、泰国
等地民主化以后的所谓“乱象”,民初的乱象何啻百倍,比之更甚的恐怕只有俄国革命
后引发的惨烈内战了。
但所谓人心怀旧不过是想入非非,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帝制,都立即成为国
人公敌,身败名裂。人就是这样怪:有的事情人们就是认准了不能回头的。正如世上不
少国家独立后长期治理不善,但就是乱到卢旺达、索马里那种地步,也没有人把重回殖
民地作为选项。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治安问题严重,过去也曾被一些人引为民主有害的
证据,但南非现在就是白人也无人想恢复种族主义的“好秩序”了。同样,辛亥以后国
人告别帝制也是义无反顾,民国再“乱”,复辟也是不得人心的。
但是辛亥革命毕竟...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11 明末民不聊生,难道清初中国人民不是生活的比明末更幸福?你也学过中国历史,成吉
思汗忽必烈努尔哈赤康熙的历史地位和汉人皇帝秦始皇李世民朱元璋有区别吗?康乾盛
世听说过没有?不比明末流民四起百姓卖儿卖女强的多?
陈家洛陈近南是否客观上阻碍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是,还是不是? |
|
r*****t 发帖数: 7278 | 12 明末和其他很多朝代的末都一样
税收少于支出
元朝也是这样的结局,清朝也不例外
没钱了,就这样简单,都是穷死的
为什么没钱了,一说是穷兵黩武(其实是自己发展慢了,跟不上世界潮流,就是懒惰,
自满了)
明末,满清在关外彻底的歼灭了元蒙,(注意 明朝并没有结束元朝,只是把元顺帝赶
走到了蒙古),努尔哈赤最终结果了元蒙古,得到了玉玺,称帝于沈阳。
满清急剧扩张,明朝不得不,军费的大幅增长 导致开支远大于收入
由于防守的开销远远大于进攻(防守要处处设防,处处分兵)到崇祯的时候,军费比起
前几任有过很多。还是不够,没有悍将直接结果剿匪,就只好重复常校长的道路,越打
越打不过。防守又缺钱。进攻,找不到敌人,出门不就就被歼灭,只好退守。
另一方面,经过几代富N代的垄断和积累,江南的富N代们都使出各种招数,包括舆论,
政治,避免增税到自己,东林党人就是这样的集团政治。
结果,只好加税与P民,可是,问题是这个时候的P民已经是被富N代拨过一层皮了,打
工仔能有几个钱呢?再在这些农民工身上拔毛,那还不是只好做陈胜吴广了。
结果是匪徒遍地-》军费支出更加-》收税更重-》匪徒更多 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结果就是崩溃
... 阅读全帖 |
|
a*******d 发帖数: 7538 | 13 清初人口与明末人口基数直接相关。明末人口经过西方学者的深入研究,已基本令人信
服地推翻了明代官方统计数字5000—6000余万的可靠性,学者们根据各自研究,推测出
早在明代中晚期(万历年间,1600年左右),中国人口就已愈亿,数字在1.2亿—2亿之
间(注:参见高王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 期)和葛剑
雄、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 年第1期)。)。
然而,由于明末农民起义和明清鼎革,清初的人口数字再次成为一个无法科学计算的难
题,引起了诸多估计与争论。中国学者的估计略为保守,一度倾向于“以丁折口”的学
者,分别将清初丁、口比例大致定为1∶4、1∶5、1∶6等,从而根据官方对“人丁”的
统计数字1063万(顺治8年,公元1651年)分别推算出清初人口当为4000余万、5000 余
万和6000余万,这种推算法现已基本为学界否定。程贤敏先生根据康熙末年至雍正十二
年间的人口年均增长率逆推出顺治八年的人口当为7000余万(注:程贤敏:《论清代人
口增长率及“过剩问题”》,《中国史研究》1982年第3期。),但由于其根据的基数
仍... 阅读全帖 |
|
T****i 发帖数: 15191 | 14 习core的皇袍照,引起了网上很多评论。有意思的是,皇袍是满清款式的,符合网上某
些人对现在土共的评价,后清。可是更有意思的是,有人给习core的谥号(人还在,就
上谥号,比较恶劣啊)却是熹宗,却是明朝的。所以,引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国相
当于历史上的哪个阶段?
我认为,当今中国更象明朝,而不是清朝。本朝太祖=明太祖,前面的常校长=陈友谅
,华废帝=朱允文, 矮帝=朱棣,文革=明初大杀功臣。但是现在相当于明朝的哪个
阶段呢?看人心之散乱,政治混乱,通货膨胀,但同时社会也非常开放,富有活力,很
象明末的情况。可是,即使是明末,如果没有政府财政问题和土地兼并问题,明朝再撑
个一百年也没问题。土地兼并可以说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历史上很多王朝
末期农民起义蜂起的原因。没有土地兼并,就没有流民,就不会有李自成张献忠。以本
朝太祖读史之精,早认识到这点,所以才要搞公有制和土地国有。当今土共搞土地流转
,不过是土地私有化的前奏,有点玩火。别看其他工业国都搞了土地私有制,但别忘了
它们都是在人口很少的时候(刚经历了黑死病或者刚开始殖民),还有殖民地可以掠夺
的情况下搞的工业化。中国这么多人... 阅读全帖 |
|
a****r 发帖数: 12375 | 15 最后一句话说错了,应该是请转习皇。
习core的皇袍照,引起了网上很多评论。有意思的是,皇袍是满清款式的,符合网上某
些人对现在土共的评价,后清。可是更有意思的是,有人给习core的谥号(人还在,就
上谥号,比较恶劣啊)却是熹宗,却是明朝的。所以,引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国相
当于历史上的哪个阶段?
我认为,当今中国更象明朝,而不是清朝。本朝太祖=明太祖,前面的常校长=陈友谅
,华废帝=朱允文, 矮帝=朱棣,文革=明初大杀功臣。但是现在相当于明朝的哪个
阶段呢?看人心之散乱,政治混乱,通货膨胀,但同时社会也非常开放,富有活力,很
象明末的情况。可是,即使是明末,如果没有政府财政问题和土地兼并问题,明朝再撑
个一百年也没问题。土地兼并可以说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历史上很多王朝
末期农民起义蜂起的原因。没有土地兼并,就没有流民,就不会有李自成张献忠。以本
朝太祖读史之精,早认识到这点,所以才要搞公有制和土地国有。当今土共搞土地流转
,不过是土地私有化的前奏,有点玩火。别看其他工业国都搞了土地私有制,但别忘了
它们都是在人口很少的时候(刚经历了黑死病或者刚开始殖民),还有殖民地可以...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15691 | 16 times是2B, 习近平的个人权力还没巴马大, 如果习算皇帝的话, 巴马算什么?
习core的皇袍照,引起了网上很多评论。有意思的是,皇袍是满清款式的,符合网上某
些人对现在土共的评价,后清。可是更有意思的是,有人给习core的谥号(人还在,就
上谥号,比较恶劣啊)却是熹宗,却是明朝的。所以,引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国相
当于历史上的哪个阶段?
我认为,当今中国更象明朝,而不是清朝。本朝太祖=明太祖,前面的常校长=陈友谅
,华废帝=朱允文, 矮帝=朱棣,文革=明初大杀功臣。但是现在相当于明朝的哪个
阶段呢?看人心之散乱,政治混乱,通货膨胀,但同时社会也非常开放,富有活力,很
象明末的情况。可是,即使是明末,如果没有政府财政问题和土地兼并问题,明朝再撑
个一百年也没问题。土地兼并可以说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历史上很多王朝
末期农民起义蜂起的原因。没有土地兼并,就没有流民,就不会有李自成张献忠。以本
朝太祖读史之精,早认识到这点,所以才要搞公有制和土地国有。当今土共搞土地流转
,不过是土地私有化的前奏,有点玩火。别看其他工业国都搞了土地私有制,但别忘了
它们都是在人口很少的时候...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420 | 17 想起了方舟子写袁崇焕的文章,第一部分写个荡气回肠,
对民族英雄的理解很到位。
http://www.xys.org/fang/doc/history/yeming/yuan.txt
功到雄奇即罪名
——纪念民族英雄袁崇焕诞辰四百一十周年
·方舟子·
一
当我写下“民族英雄”这四个字时,不由觉得有些沉重。在这样的时候这样
的地方,还提什么民族英雄,是不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君不见有人突发奇论,
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适”乃是符合现代民主原则的真理,因此在民
族战争中,拒绝“弃暗投明”、顽抗到底的岳飞、袁崇焕之流就成了不识时务、
抗拒历史潮流、祸国殃民的罪人了。此论一出,居然还很有些人赞同,所谓的民
族英雄,在今天某些人看来,不过是疯子、腐儒的代名词。
民主原则本来是处理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方式,现在竟然也被人套用在两个
民族的生死决战之中,用以剥夺被侵略民族的抵抗权利,可算是一大发明。未来
的侵略者又多了一样堂皇的招牌,被侵略的懦弱者又多了一项自慰的借口。但是
不管招牌如何堂皇,借口如何漂亮,总会有不愿当异族奴隶的热血男儿挺身而出
,为本民族的存亡...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2420 | 18 再来欣赏一下方舟的长文
功到雄奇即罪名
——纪念民族英雄袁崇焕诞辰四百一十周年
·方舟子·
一
当我写下“民族英雄”这四个字时,不由觉得有些沉重。在这样的时候这样
的地方,还提什么民族英雄,是不是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君不见有人突发奇论,
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适”乃是符合现代民主原则的真理,因此在民
族战争中,拒绝“弃暗投明”、顽抗到底的岳飞、袁崇焕之流就成了不识时务、
抗拒历史潮流、祸国殃民的罪人了。此论一出,居然还很有些人赞同,所谓的民
族英雄,在今天某些人看来,不过是疯子、腐儒的代名词。
民主原则本来是处理民族内部事务的一种方式,现在竟然也被人套用在两个
民族的生死决战之中,用以剥夺被侵略民族的抵抗权利,可算是一大发明。未来
的侵略者又多了一样堂皇的招牌,被侵略的懦弱者又多了一项自慰的借口。但是
不管招牌如何堂皇,借口如何漂亮,总会有不愿当异族奴隶的热血男儿挺身而出
,为本民族的存亡作最后的挣扎。虽然由于时势的缘故,这种挣扎也许是徒劳的
,免不了要被聪明的后人讥之为抗拒历史潮流,但他们为人的尊严和英雄的气概
,却...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38 | 19 前不久,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编辑了“中国历史上的15次人口灭杀”(参考网易
“文化频道”)。文章说: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
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
,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
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
9
万人……前207年项羽坑秦降兵20万。从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汉建国初期,共历
十年“农民战争”。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
,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现象(《史记•平准书》)。汉武帝在位五
十多年(前140-前87年),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公元
2
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损失率
65%。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17328 | 20 啥叫搞定?你看看明末的地图就知道了,不能说,咱祖上阔过。现在的疆域,新疆,西
藏,辽东,内外蒙古,都是前清在明末的疆域上开拓或者拿回来的。后清又丢掉一些,
但还是比明末大几倍。 |
|
X*******G 发帖数: 14887 | 21 1)秦末农民
从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汉建国初期,共历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汉初
,本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消灭了本来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
三。甚至呈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躲盖”的现象(《史记
·平准书》)。
2)汉武帝伐匈奴
汉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几度讨伐匈奴,国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
人逝世亡。
3)西汉末年混战
公元2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
丧失率65%。20年间,西安的人口从68万减到28万,大荔从91万减到14万,兴平县从83
万减到9万,绥远县从69万减到2万。
4)三国鏖战
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
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丧失了98.3%。“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叫,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说汉
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本来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767万。
5)西晋八王...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22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投降派。他叛离五四新文化运动,投降过北洋
军阀,投降过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胡适一生曾陆续写了七万字左右的《水浒》
考证和评论文章。投降派论投降主义,很值得一读。
一
胡适评《水浒》,屡屡提起金圣叹。但他对金圣叹的态度非常特别:一方面,好象
对他意见大得很,说“他的迂腐气比三家村学究的更可厌!”①他“无中生有的主观见
解,真正冤枉煞古人!”②甚至公开声明自己“不赞成金圣叹的《水浒》评”,③另一
方面,他又盛赞金圣叹对《水浒》的评论“何等眼光!何等胆气!”④说什么“圣叹的辩
才是无敌的,他的笔锋是最能动人的”,“在小说批评界,他的权威直推翻了王世贞、
李贽、钟惺等等有名的批评家。”⑤讲的是同一个人对同一本书的评论,为何态度悬殊
若此?
①②《胡适文存》710页。
③《胡适文存》711页。
④《胡适文存》704页。
⑤《胡适文存三集》656页。
一贬一褒,各有原因。骂金圣叹,是因为“他误解了《水浒传》的用意。他不知道
七十回本删去招安以后事正是格外反抗政府。”①清注意胡适用的“误解”这个词。如
果《水浒》是一部反抗政府的书,删改后“格外反抗政府’,就谈不... 阅读全帖 |
|
l*****i 发帖数: 20533 | 23 固守策略需要耗费钱粮,因为战场主动权交出去了。何时何地作战对手决定,于是防守
一方需要长期守护漫长的防线。好处是如果资源不缺,守备周道,可以保证本方少死人
,而且不容易出意外。
问题就在于明末朝廷没有钱。左派理论横行的世道下,所有人不愿意交税,而出了问题
就是‘体制不行’。结果体制真不行了。朝廷长期入不敷出,所以支撑不了固守战略。
所以后来崇祯听说三年可平辽就很高兴。
仅从战术战略的层面分析明末军事行动是不能充分理解的。必须综合考虑明末社会状态。 |
|
发帖数: 1 | 24 http://baike.baidu.com/item/%E7%81%AB%E6%94%BB%E6%8C%88%E8%A6%81
《火攻挈要》,中国明末系统总结火器技术的著作。
书 名 火攻挈要 类 别 火器技术 朝 代 明末 授汤若望 纂 焦勖 订 赵仲
目录
1 作者信息
2 作品简介
作者信息编辑
汤若望(即德国耶稣会传教士J.A.沙尔·冯·贝尔)授,焦勖(安徽宁国人)纂,赵仲
(河北涿鹿人)订。该书撰写于崇祯十六年(1643)。
作品简介编辑
《火攻挈要》原为上、下两卷,另附《火攻秘要》一卷。北京图书馆收藏原刊本的清抄
本。清道光年间潘仕成辑《海山仙馆丛书》曾收入上述两书,合称为《火攻挈要》(又
题为《则克录》),改成上、中、下三卷,共4万余字,图27幅。
明崇祯年间,为适应同后金作战的需要,明廷在北京设立铸炮所,聘请天主教耶稣会传
教士汤若望(1591~1666)监制西式大炮,并要他将技术传授给工部“兵仗局”。于是焦
勖集中了明代火器的技术成就,并吸收了西方造炮技术的先进成果,集 “名书之要旨,
师友之秘传,及苦心之偶得”(焦勖《火攻挈要·自序》),撰成《火... 阅读全帖 |
|
w*******s 发帖数: 285 | 25 东厂 编辑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
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
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地点位于京师
(今北京)东安门之北(一说东华门旁)。 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
强,常合称为“厂卫”。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
,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中文名 东厂 性 质 官署名 别 名 东缉事厂 所处时代 明代
目录
1 背景
2 成立
3 机构
4 职能
5 范围
6 异同
7 评价
8 信息
背景编辑
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用武力非法推翻了建文帝政权,在南京自行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
成祖永乐皇帝。但当时社会上对永乐政权的合法性异议纷起。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
不时出现,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多大臣对新政权并不十分支持。而朱棣亦对朝廷大臣多
不信任。
他觉得设在宫外的锦衣卫使用起来并不是很方便,于是决定建立一个新的机构。在朱棣
起兵的过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过很大力(如著名的郑... 阅读全帖 |
|
e********8 发帖数: 929 | 26 https://tieba.baidu.com/p/698731172
分为6段:
1、科技
2、火器 (分论)
3、建筑
4、制度
5、思想
6、经济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明朝科技
在欧洲通过文艺复兴,在天文、物理、化学、数学、哲学上经历了百年的基础打造,终
于在17世纪60年代开始了以科学实践为契机的工业革命,并揭开了世界近代科技革命的
光辉篇章。
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期间划时代的学术成果和著作层出不穷,许多学科的开山鼻祖们就
产生于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他们是:伽利略、笛卡尔、帕斯
卡、波义耳、牛顿、莱布尼兹等。
伽利略,不仅是天文学的大师,也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笛卡尔,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
帕斯卡,压强理论的奠基人,也是近代概率论的奠基人;
波义耳,近代化学的奠基人;
牛顿,经典物理学派的奠基人,被誉为科学巨人;
莱布尼兹,近代数学的奠基人。
这一系列人物的出现,以及他们的科学理论和成就把人类带入了近代工业文明,他们无
疑是欧洲科技革命的先行者。看到这些欧洲科学历史上的伟人,我们不禁要问,那时候
,中国的学者们在研究什么?
在天文学方面,与伽利略... 阅读全帖 |
|
g***x 发帖数: 1587 | 27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历经宋元明三代,到了明末已经成为实力最雄厚,最有可能进入资本
主义的社会。英国大概要在一百年后才能达到名末水平,规模还远不如大明。明末的海
外贸易比今天的美国强多了,三分之二的白银都流入了中国。可惜的是国家面对新的阶
级环境,没能驾驭好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让资产阶级权钱结合把持了朝政,架空了皇
权,也让国家机器成了服务于工商大地主的工具,税收不上来,财政转嫁给中下层农民
,国家机器无法正常运转,面对实力悬殊的外寇竟然一筹莫展,眼睁睁地亡了。
明朝的政治架构是传统农业社会最好的。没有外戚、宦官、军阀的干政,皇权和官僚体
系相制约,内廷和外廷相制约。但是老革命遇上新问题。资产阶级从诞生起就是没有国
不认家的一群人,为了利益可以出卖一切,包括社稷、家人和皇帝。地主阶级不同,地
主需要土地,需要宗族,需要社稷,需要家庭,和外寇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所以地主阶
级无法投降,降了就一无所有。资产阶级不依赖不动产,反而需要资本快速流动,流动
越快赚钱越多。所以外寇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宋朝灭亡是无数军民为之殉难,明朝灭
亡时,士大夫争先恐后迎降,先降闯,再降满毫无顾忌羞耻之心。这是两个阶级...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28 不要太把自己的那点人口当回事,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等着大祸临头再后悔,那就全都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7-4-10 21:51:47【字体:小 大】
-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朝换
代,不是人口死亡过半?
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
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
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
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
坑秦降兵20万。
战国末中国人口2千万人。可中国军队却远远超过欧洲:秦始皇守五岭用兵50万,防
匈奴30万人,修长成50万,造阿房宫秦皇陵的130万人(其中受宫刑者...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9531 | 29 发信人: Pookie (小船芝麻),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桃花,美人 —— 评《柳如是》
关键字: 柳如是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pr 29 14:49:36 2013, 美东)
(在此潜水多年,今天凑热闹发一篇以前写过的《柳如是》影评)
对于稍知掌故的中国人来说,柳如是这个名字,饱含着说不完的蕴籍与苍凉。可惜这层
意味在英文里却显现不出,因此《柳如是》这部电影被译为 Thread of Times,“丝缕
时光”。这是恰如其分的。悠长的光阴、时事推移之感,的确是这部电影独特的视角。
我喜欢万茜的柳如是,秦汉的钱牧斋。清初顾苓的《河东君小传》里曾这样描述柳如是
:“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而又“倜傥好奇,尤放诞……神情洒落
,有林下风”——这才是解人忆美女。万茜的柳如是正是这么一个形容轻盈、神情疏朗
的女子。她在台上小试《牡丹亭》,于筵边低唱《燕子笺》,湘裙在晚风中无声地飘举
。那缓慢的身姿、含蓄的神态,恰如其分地刻画出明末士人眼中的性感。某些大导演要
表现名妓美女,就让女演员不停地扭屁股、抛媚眼——这真是个恶俗的误会;万幸这... 阅读全帖 |
|
s*********9 发帖数: 9860 | 30 近读新闻,“京城四少”扑面而来,定睛一看,我立刻陷入深邃的忧郁中,
就像是被人打了一闷棍。所谓“京城四少”,也不知道由谁鼓吹而成,乃是汪雨、汪小
菲、王烁、王珂四个富商公子哥儿,他们最大成就只是不断搞女明星,或者被女明星搞
。呜呼!这也配“京城四少”?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在月旦评人物方面,中国历代常有“四”的数字情结,诸如四大美人、四大才
子、四大名旦、四大名捕、四大天王、四大寇等等。以古人眼光视之,大概是因为孔门
分为“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四科,圣人之徒皆出其中;以今人眼光
视之,大概是因为四人刚好能凑一桌麻将,三缺一就很难办了。在以“四”开头的人物
团伙中,四公子或许是出现最早,也延续至今的一类了。若我们施展一番考据功夫,就
会发现,从战国四公子到今日所谓京城四少,呈现出“一蟹不如一蟹”的退化趋势,而
在此退化阶梯的末梢(也就是今世),又藏着衰世的阴影。
战国四公子均为世家贵族。齐国公子孟尝君以养士著称,门客中有冯谖这样的贤
人,小到烧毁借条博取民心,大到施展外交手段让孟尝君复位齐相;也有鸡鸣狗盗之辈
,在危急关头可以学...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梁公启超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一般地说,“反
智论”可以分为两个互相关涉的部分: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本身的憎恨和怀
疑,认为“智性”及由“智性”而来的知识学问对人生皆有害而无益。抱着这种态度的
人我们可以叫他做“反智性论者”(anti-intellectualist)。但是在西方,“反智性论
者”和“反理性论者”(anti-rationalist)一方面颇相牵缠,而另一方面又有... 阅读全帖 |
|
p***r 发帖数: 20570 | 32 抗战晚期,国民党政府早就入不敷出了,仗着美援,继续打内战,只能把自己经济打崩
溃。共产党基本不搞复杂的经济建设,搞土改,基本就是个农民政权。国民党类似明末
,共产党类似明末农民军。国军的失败是经济和政治的总失败,反而跟军事关系不是太
大,这也和明末类似。老蒋的最大问题是不重视国防建设,尤其是重工业,这点比吴佩
孚张作霖都不如。 |
|
P****e 发帖数: 389 | 33 (在此潜水多年,今天凑热闹发一篇以前写过的《柳如是》影评)
对于稍知掌故的中国人来说,柳如是这个名字,饱含着说不完的蕴籍与苍凉。可惜这层
意味在英文里却显现不出,因此《柳如是》这部电影被译为 Thread of Times,“丝缕
时光”。这是恰如其分的。悠长的光阴、时事推移之感,的确是这部电影独特的视角。
我喜欢万茜的柳如是,秦汉的钱牧斋。清初顾苓的《河东君小传》里曾这样描述柳如是
:“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而又“倜傥好奇,尤放诞……神情洒落
,有林下风”——这才是解人忆美女。万茜的柳如是正是这么一个形容轻盈、神情疏朗
的女子。她在台上小试《牡丹亭》,于筵边低唱《燕子笺》,湘裙在晚风中无声地飘举
。那缓慢的身姿、含蓄的神态,恰如其分地刻画出明末士人眼中的性感。某些大导演要
表现名妓美女,就让女演员不停地扭屁股、抛媚眼——这真是个恶俗的误会;万幸这个
柳如是甚慰我心。
而钱谦益这个文章为东林之首的人,在剧中亦是个官瘾极重的人。柳的两次演绎昆曲,
都是在他心事重重的时候。初次见面时,他脑子里满是些在野之名、在位之权这类的事
,几乎听不进她的歌声,烦闷地走出水阁,绕了一个大...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4 连看电影《萧红》《柳如是》,套一句其中台词:才女电影,如过江之鲫,风流遍地。
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浙江嘉兴人,自幼被辗转贩卖,十岁入苏州名妓徐佛家学艺
,十四岁为吴江故相周道登之侍妾,得宠而傲,与仆人私通,被逐出门卖于娼家。其后
流落松江三年,与李待问、宋徵舆、陈子龙等云间才子依次尽欢而散。再后与苏杭之文
人才子往来唱酬,23岁时自荐于59岁的文坛盟主、风流教主钱谦益,称“吾才非如钱学
士虞山者不嫁”。心花怒放的钱某立答“吾非能诗如柳者不娶”,顶着老婆儿子的反对
,以正室之礼迎娶柳如是。
观其生平,这是位风流放诞与热烈的才女。中央纪录片厂与常熟人民政府合拍的电影《
柳如是》(想起人大主页的女神照)却把她定位成素静贞洁女,不上妆,着白衣,冷然
回避花天酒地,淡然无视过江才子,房门有动静立刻匕首相向——这有点装吧?风流热
烈自有其率直奔放的好处,不必塞到贞女套里,反而显得假正经,这似乎是本片的一大
败笔。
柳如是的最大亮点是在明亡之际投水欲殉国,配合她在断桥岳武穆祠题的诗句“海内如
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大有易水萧萧之悲歌气概,身为女子尤为不易。然而电
影很有花前月下的柔美,却少...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35 欣闻专家学者研究小说《金瓶梅》的主义、思想、精神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 商江
提要:“主义”的概念:一方面表示主导事物的意义,简称。如,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
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另方面,主义的概念表示某种观点、理论和主张。如,马克
思主义。 主义就是强力推行的主张或学说,它具有极强的排它性。“思想”的概念:
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
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精神”的概念:(1)
哲学范畴。指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2)表现出来的活力。(3)内容实质。
关键词:专家学者;研究小说;主义、思想、精神
2006年02期《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成都理工大学郝志诚的文章【多
色的灵魂 绚烂的市井(上)——试论《金瓶梅》中潘金莲语言个性化的美学特征】:【
摘要】:《金瓶梅》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一尊不朽的丰碑,昭示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
深化。本文以潘金莲语言个性化的独特审美视角,就潘金莲这个典型人物的个性、形象
、命运... 阅读全帖 |
|
wh 发帖数: 141625 | 36 这样最好,不要强求。浙版才子也写过一篇哥哥坚决不降清、弟弟做清朝进士的文章,
给你看(就是图片无法显示,原来的链接失效了):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Zhejiang/31434913.html
发信人: joj (寄生于世上,原是那么好),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家乡杂谈】兄弟两朝臣 -- 兼谈气节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Dec 11 03:17:05 2011, 美东)
我们村在明末的一位进士,算得上是历史上最倒霉的进士(至少是最倒霉之一)。
余纶(1612~1661),号岸修,崇祯末年癸未科进士,被任命为福建兴化府的推管。
(注:明朝的推管相当于现在的市法院院长兼审计局长,大致是府里的第二把手。)
任命状刚刚下达,余纶还没来得及离京去上任,北京城就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攻陷了。
仓皇中余纶藏匿在一个柴草房里,才躲过此劫;然后他走小路经天津逃回浙江。等到
了老家,又碰到父亲病重,于是他衣不解带,三年如一日地服侍父亲。
清朝开国后,余纶闭门不出,绝意仕途,潜心在家做学问,教导子弟。但因故国沉沦,
他内心抑郁不畅,最...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37 这个,你对考证派的认识就是考证曹雪芹是周武王弟弟后裔之类么。。。。。不是开
玩笑吧
陈其年与云郎事当时相当著名,陈自己都不少词作写到,但是明末清初南风优伶极流行
,这种事多的很,不要看到陈其年就要套宝玉吧。史载陈其年多须,号陈髯,是否也要
影射一下?云郎主人是冒先生,莫非冒先生要影射忠靖王?
再,回头翻原帖,“紅樓夢中的文化習俗、衣服配飾、飲食習慣等等,均指向明末漢人
社會”。“竊以為,目前流行的幾個原作者索隱中,以明末大詩人吳梅村,大才子冒闢
疆最為靠譜
。紅樓夢中描繪的精細的漢人貴族生活,沒有見過,沒有經歷過,是萬萬不可能寫出。
單是大觀園的搭建佈置,園中各人的起居飲食,對比現代作家對筆下人物的衣食起居描
寫之簡練/單薄,就知道非憑空想像可得”。
所以我问你以为书中背景是江南仕宦人家。如何又成了“這句話是你說的,不是我說的
”?hehe 那果然不须讲了。再,“大觀園的原型是水絵園”,这个没啥好辩的,元春
题诗“天上人间诸景备”,本就是有不少名园的影子。单说一个水绘,可狭隘了些。再
,“詩社聯句有水絵園等明末文人雅集的影子”。这个更不消辩,文人雅集有点远,阁
下瞧不起的考证派,早就不... 阅读全帖 |
|
l*****f 发帖数: 13466 | 38 这个,你对考证派的认识就是考证曹雪芹是周武王弟弟后裔之类么。。。。。不是开
玩笑吧
陈其年与云郎事当时相当著名,陈自己都不少词作写到,但是明末清初南风优伶极流行
,这种事多的很,不要看到陈其年就要套宝玉吧。史载陈其年多须,号陈髯,是否也要
影射一下?云郎主人是冒先生,莫非冒先生要影射忠靖王?
再,回头翻原帖,“紅樓夢中的文化習俗、衣服配飾、飲食習慣等等,均指向明末漢人
社會”。“竊以為,目前流行的幾個原作者索隱中,以明末大詩人吳梅村,大才子冒闢
疆最為靠譜
。紅樓夢中描繪的精細的漢人貴族生活,沒有見過,沒有經歷過,是萬萬不可能寫出。
單是大觀園的搭建佈置,園中各人的起居飲食,對比現代作家對筆下人物的衣食起居描
寫之簡練/單薄,就知道非憑空想像可得”。
所以我问你以为书中背景是江南仕宦人家。如何又成了“這句話是你說的,不是我說的
”?hehe 那果然不须讲了。再,“大觀園的原型是水絵園”,这个没啥好辩的,元春
题诗“天上人间诸景备”,本就是有不少名园的影子。单说一个水绘,可狭隘了些。再
,“詩社聯句有水絵園等明末文人雅集的影子”。这个更不消辩,文人雅集有点远,阁
下瞧不起的考证派,早就不... 阅读全帖 |
|
i*****c 发帖数: 1322 | 39 “明末农民战争史”和“南明史”- 顾诚
明清交替那段历史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在欧洲人纷纷冲向海洋,放眼更广
阔的世界之际,清朝却开始前所未有的长期闭关锁国和严酷的思想控制,其余毒延续至
今天。顾诚(此顾诚非彼顾城)的两本书开始写作于70年代初,因此语言有着鲜明的时
代特点。忽略文字里的阶级斗争味道,这是两本严肃的学术著作,被称作明末清初历史
研究的里程碑。“明末农民战争史”从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写到大顺,大西政权覆灭。“
南明史”从清军入关写到抗清最后一场战斗- 茅麓山战役,历20余年。南明的历史也是
一部农民战争史,满清占领北京后,李自成,张献忠相继战死,南京的小朝廷覆灭,之
后的隆武,永历都不得不和大顺,大西余部及各地民间抗清力量合作,对抗占据了北方
的满清。可惜这个合作三心二意,掌握权力的皇帝,文臣,武将力量均衡,各怀鬼胎,
互不信任,内斗严重消耗了抗清力量。一开始满手好牌的抗清一方被当时力量相对弱小
的满清各个击破,真是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顾诚十几年呕心沥血,阅遍文献,对原始史料详加辨析,对不一致的资料,认同或不认
同的理由都给出来。历史写得脉络清晰,又有自己的观点... 阅读全帖 |
|
s*******y 发帖数: 238 | 40 前不久,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编辑了“中国历史上的15次人口灭杀”(参考网易
“文化频道”)。文章说: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
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
,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
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
万人……前207年项羽坑秦降兵20万。从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汉建国初期,共历
十年“农民战争”。秦朝末年有2000多万人,到汉初,原来的万户大邑只剩下两三千户
,消灭了原来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钧
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的现象(《史记•平准书》)。汉武帝在位五
十多年(前140-前87年),几度讨伐匈奴,海内虚耗,人口减半,50%的人死亡。公元2
年全国人口5959万,经过西汉末年的混战,到东汉初的公元57年,人口2100万。损失率
65%。公元156年人口5007万,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1267 | 41 近20年来崇祯研究综述 牛纪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处于明亡清兴历史关头的崇祯帝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人物之一,学界
对其予以多方面的剖析,积极深入的探讨其功过得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研究的层面
上较前更趋于细化与深入。研究的内容大致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崇祯帝的性格、用人
政策、崇祯与明政权崩溃的关系以及对崇祯帝历史地位的评价等。下面就20世纪80年代
以来对崇祯的学术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总结和梳理。
一、崇祯的性格问题
学者一般认为,崇祯的性格特点是复杂的,表现出两面性。如王昊认为:一方面,“崇祯勤
心政治,生活简朴,不玩物、不丧志,更不沉溺于酒色。”另一方面, “崇祯帝的性格特
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急躁、多疑、自信及死爱面子等。”[1]董郁奎也认为:一方面,“
崇祯崇尚节俭、勤于政事,私生活上也比其先辈们节制的多。”另一方面,“崇祯虚荣、
刚愎自用,听不进忠谏。”[2]此外,信之认为:“我们姑且不论崇祯这个悲剧人物的诸多
不幸,仅他的实事求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怕揭短露丑的精神,是很有现实借鉴意
义的。”[3]永增认为:“崇祯皇帝的性格弱点———多疑、寡恩、刚愎自用断送了明室...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4192 | 42 温家宝忧虑“文革”重演,其实“新文革”不仅是薄熙来在重庆搞的“唱红打黑”那一
套,更是周永康奉行胡锦涛旨意在全国普遍推行的“暴力维稳”。薄熙来的问题不仅在
薄熙来本人身上,更在周永康身上;周永康的问题也不仅仅在周永康本人身上,更在胡
锦涛和温家宝身上。洪洞县里无好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经过了一次次“贴身肉搏
”之后,又岂能幸存下“不杀生”的慈悲之人?
薄熙来倒台之后,火越烧越勐,延至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身上。关于“
康师傅”被立案调查的消息甚至作出检讨的消息,在国际媒体和互联网上满天飞舞。根
据薄熙来案一步步发酵过程便可以知道,大部分“小道消息”都是当局先故意释放出来
,以测试中国民间和国际社会的反应,然后再由官方公布“正式说法”。所以,周永康
与薄熙来的连带关系,决不会是空穴来风。在危机中,周永康不断利用各种活动高调露
面,并在《人民日报》发表大力维稳、拥护中央的文章,以显示自己没有麻烦,仍然大
权在握。
周永康于二零零二年由四川省委书记上调中央,执掌公安部,并晋升中央政治局委
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他是自华国锋之后第二位兼任公安部部长的政治局委员,此种职
务设置表明,中共最... 阅读全帖 |
|
k*********v 发帖数: 923 | 43 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与《红楼梦》
明代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兴起,传统的观念,尤其是程朱理学受到凶猛
的冲击,逐步形成了个性解放的浪潮。从明末到清代初期这大约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兴
于明末而盛于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才子佳人小说大批出现。一批才子佳人小说
的作者显然受到了思想解放的影响,因而将情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类小说都以青
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但又有特定的狭义所指。它与前代此类题材的不同点在于它在
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曾经繁荣一时。总
观这一阶段的才子佳人小说,从创作倾向上看,主张存情去欲,即肯定和赞美青年男女
的爱情愿望,但反对不合礼教的肉体结合。这种倾向一方面是对明末以来主情文学思潮
的修正和退化,另一方面又对清代《红楼梦》等爱情小说起了积累和准备作用,但千人
一面,千口一腔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也为后来的爱情小说提供了反面教训;从形式
上看,这一时期的才子佳人小说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很多作品模仿《金瓶梅》,用主
人公的名字联成书名。如《玉娇梨》(白红玉、卢梦梨),《平山冷燕》(山黛、冷绛
雪、平如衡、燕白颌);二是篇 |
|
wh 发帖数: 141625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电影《柳如是》,诗词陈子龙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l 26 20:06:19 2013, 美东)
连看电影《萧红》《柳如是》,套一句其中台词:才女电影,如过江之鲫,风流遍地。
明末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浙江嘉兴人,自幼被辗转贩卖,十岁入苏州名妓徐佛家学艺
,十四岁为吴江故相周道登之侍妾,得宠而傲,与仆人私通,被逐出门卖于娼家。其后
流落松江三年,与李待问、宋徵舆、陈子龙等云间才子依次尽欢而散。再后与苏杭之文
人才子往来唱酬,23岁时自荐于59岁的文坛盟主、风流教主钱谦益,称“吾才非如钱学
士虞山者不嫁”。心花怒放的钱某立答“吾非能诗如柳者不娶”,顶着老婆儿子的反对
,以正室之礼迎娶柳如是。
观其生平,这是位风流放诞与热烈的才女。中央纪录片厂与常熟人民政府合拍的电影《
柳如是》(想起人大主页的女神照)却把她定位成素静贞洁女,不上妆,着白衣,冷然
回避花天酒地,淡然无视过江才子,房门有动静立刻匕首相向——这有点装吧?风流热
烈自有其率直奔放的好... 阅读全帖 |
|
S********4 发帖数: 787 | 45 现在网上关于普通话甚嚣尘上的说法就是称呼他为“满洲汉语”,其实这多少是由
于各地南方民众对于过分推普,行政专制的不满与发泄,然后随波逐流地传播着不知是
哪里编造的似是而非的论断,人云亦云、三人成虎,好像俨然成了定论。可是用一种谎
言来反抗专制,用一种比无知更糟糕的偏见占据大众意识,只能沦为又一次的“暴民运
动”。
现在说说正题,大部分人攻击普通话为“满洲汉语”的两大论点就是普通话丧失了
入声和产生了大量卷舌音。那么我就分别说说这两个问题:
一 入声丧失问题
一些人认为是由于满洲的入侵,导致了北方入声的丧失,也就是认为明朝北方还有
入声。我们知道在古典时期的中国,有两套语音系统,一般老百姓都讲白话音,可称白
读,另一种是读书人在读书,政府仪式等正式场合下的读书音,可称文读。很多人言之
凿凿的拿出了洪武正韵,说上面入声三个韵尾保留的完整清晰,也就是明朝还保留入声
,可是我们知道洪武正韵与广韵一样,是官方修的以便于读书人规范读书音的韵书,与
口语音相比是复古的,发展滞后的。同样,也有人用明朝士人的诗词来证明入声的存在
,南方的士人口语中肯定是保存入声的,但是北...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余秋雨:评胡适的《水浒》考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ug 25 09:32:51 2016, 美东)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臭名昭著的投降派。他叛离五四新文化运动,投降过北洋
军阀,投降过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胡适一生曾陆续写了七万字左右的《水浒》
考证和评论文章。投降派论投降主义,很值得一读。
一
胡适评《水浒》,屡屡提起金圣叹。但他对金圣叹的态度非常特别:一方面,好象
对他意见大得很,说“他的迂腐气比三家村学究的更可厌!”①他“无中生有的主观见
解,真正冤枉煞古人!”②甚至公开声明自己“不赞成金圣叹的《水浒》评”,③另一
方面,他又盛赞金圣叹对《水浒》的评论“何等眼光!何等胆气!”④说什么“圣叹的辩
才是无敌的,他的笔锋是最能动人的”,“在小说批评界,他的权威直推翻了王世贞、
李贽、钟惺等等有名的批评家。”⑤讲的是同一个人对同一本书的评论,为何态度悬殊
若此?
①②《胡适文存》710页。
③《胡适文存》711页。
④《胡适... 阅读全帖 |
|
d**h 发帖数: 364 | 47 by Necroman
February 02
明帝国的远东贸易与货币杂谈——从《窃明》说起
明立两百七十七又三十九年
窃明是本怎样的书?用最简单的话描述说,它是一本主角黄石回到明末天启、崇祯年间
力挽狂澜的架空历史小说。
听上去超俗。回到崇祯年间的小说没有一百本也有八十本,在明末拯救中国的时空穿越
者可以编成一个加强连都还绰绰有余。但《窃明》这本书与众不同——这本书是极少数
能让人每天带着期盼的心情去追的架空小说,作者的煽情、悬念和节奏控制已经达到了
相当的高度。我个人不擅长写推文,只好随便丢下一句评论“在这本书里面反映了你所
不知道的另外一个明末”吧。我对袁毛公案的纷争也并无多大兴趣,历史只承认结果,
不承认动机,探讨袁崇焕的动机意义不大。书里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另外一些段落。
窃明在军事、战争方面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网络小说的新高点。作品中对战斗的描述,
可以说是“无一重样”。大爆炸(smwds)本来就是SONICBBS的军史高人,他的水平也
确实相当不错,几乎每一战所强调的特点和每一处对军事的描述都有比较坚固的史料支
撑。作者使用了大量16、17世纪欧洲的军事典故,从“长矛兵右刺 |
|
d****i 发帖数: 1038 | 48 这篇文章准确地说出了我为什么喜欢窃明,即使对他的
设定有很多不满。其实对续集我是期待作者借穿越者的所作所为对明末自身的问题做出
更多的反思和探讨的。
所以说熊猫是小资产阶级文青,小资产阶级者,革命性与软弱性并存也。勇于改变历史
的窃明是作者革命性的体现,而与旧王朝妥协以寻求
改良是作者软弱性的体现。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董卓做不得, 不做董卓,可以做曹操吧?
以当时明末士大夫的风骨,一定会需要扬州十日吗? 要是没有剃头,
恐怕真正的历史上也未必有扬州十日。
同样是利用明末文官集团,在台上光明正大的作在台下偷偷摸摸
的做的改良社会的基础工作,不是更加容易吗?
作者在情节设定上无论如何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
|
s********s 发帖数: 4011 | 49 昨天看了本叫明末风暴的,居然是当年写神州狂澜那个作者写的,也是明末穿越加种田
文,打脸打的piapia的,明末那些名人基本pia了一遍有的还是一pia再pia,写的还行
微弱推荐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