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 发帖数: 133 | 1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 观音灵感录续编
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述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救刀兵劫
第三章 救灾祸难
第四章 救疾病苦
第五章 救产婴苦
第六章 善恶劝惩
第七章 示现接引
第八章 结劝流通
第九章 礼念方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略叙圣迹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但以度
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倒驾慈航,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左辅,又为娑婆
世界释迦世尊之良弼,遍十方微尘国土,度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修罗、畜
生、饿鬼、地狱等九法界身;即山河道路,桥梁船筏,药草树木,楼台房舍,墙壁村落
等,亦随机化现,以施无畏,而垂济度。世人据迹而论,只云菩萨或大士而已。尤对我
等娑婆世界,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求救苦难、或求
赐福利、而称名之音声,即施护祐,拔苦与乐,故名观世音,简称观音。又名观自在,
谓自利利人皆能得大自在也。菩萨、简称也,音译具名为菩提萨埵;义译旧为大道心众
生,新译曰觉有情,又译大士。释为: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3 一篇因果观察的文章。
包含阿秋喇嘛的观察,亚青寺白玛呈列活佛的观察,阿松活佛的观察。
还有通过回忆,催眠等方式追忆到前世等等情形的。
一系列公案,让我们在诚信因果的同时,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或欣慰,或惭愧。
一一对应,比照自身,过咎自改,功德增上。
本文分作八类(一,杀生之异熟果;二,对世间物质生贪之异熟;三,说粗暴语之异
熟;四,享用僧财之异熟;五感受诸业之异熟;六,善业异熟;七,因业力而真实回忆
前世之情况。八,依催眠而忆前世者。)大神通者讲述148例真实的前世今生因果故事
!请见者多多转载,利益有缘!
前世今生因果分类直指
(来自阿秋喇嘛、白玛呈列活佛、阿松活佛的观察)
先发殊胜菩提之心,
继攒三阿僧祗二资,
终获究竟圆满佛果,
敬礼第四佛释迦佛!
其无欺教言之甘露精华,
惠施法恩于堪忍刹众生。
然因众生业显不思议力,
而有不悟或错解之士夫。
故以佛经典及正法教言,
成就者所见境界之实证,
对现前之无欺因果分类,
而成此圣者教言之汇编。
一般而言,古往今来,传播到南瞻部洲许多国家的佛法。虽有兴有衰,但其精华至今
未泯灭!不仅皈依三宝之世风尚存,且有具缘众生依... 阅读全帖 |
|
i**i 发帖数: 2 | 4 附佛外道名单(2013年最新增补版)
末法时代宗教乱象丛生,佛陀曾预言:“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狮子
身中虫,还食狮子肉”,以下的人物、教派或网站皆俱争议性,符合这两项预言,共计
216个(108乘以2):
1、喜饶根登(吴文投,云慈正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2、三世多杰羌
佛仰谔益西诺布(义云高,云慈正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3、阿王诺
布帕母(王宇仪,云慈正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4、多杰洛桑(卢志
南,云慈正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5、恒生仁波切(陈宝生,云慈正
法会、南投集集镇国寺、桃园宝莲寺);6、萧平实(佛教正觉同修会);7、日本日莲
正宗(创价学会);8、日本净土真宗;9、宋七力(法身宗);10、清海无上师(观音
法门,禅定学会);11、悟觉妙天禅师(台湾禅宗佛教会);12、莲生活佛(卢胜彦,
真佛宗);13、林云(密宗黑教);14、李善单(佛乘宗,大乘禅功学会,缘道观音庙
);15、陈金龙(宇宙弥勒皇教);16、一贯道;17、李洪志(法轮功);18、宋泽莱
;19、李果荣(龙本仁钦大势至大精进仁波切,阿弥...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5 原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f4jo.html
有兴趣者可加和尚坡主的新浪微博或去博客留言探讨修证体会。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讲 (by 和尚坡主)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特别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
经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
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
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
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
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
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6
转贴大师法语以为纪念
http://smz20121215.pixnet.net/blog/post/42482674-%E5%A4%A7%E5%B
大师父班迪达尊者进一步解说两种禅修者:
“止乘者”(samatha-yanika)与“纯观乘者”(suddhavipassanayanika)。
止乘者必须让心专注在某个单一禅修目标,直到证得近行定或安止定。然后,他们会观
察禅支、禅心或者任何色法,以逐步培养观智,直到证得道、果。
纯观乘者必须把心专注在当下剎那生起的身心现象。这种剎那剎那的观察会产生剎那定
。若无剎那定,禅修者将连名色分别智也无法证得,更不必谈较高的智慧,如把握因缘
智,无常苦无我智,生灭智等等。
就纯观乘者而言,要逐步修得观智直到完全证悟,剎那定是不可或缺的。无论如何,没
有人能够在不修习毘婆舍那的情况下证悟。
在此,剎那定好比是由许多小纤维组成的绳子。每一条纤维都很脆弱,容易断裂。但是
,当他们缠绕成一条绳子时将变得很强壮。同样地,就纯观修行而言,由于目标剎那生
灭,定也只会剎那剎那生起,不可能很强。但是,如果你持续地观察所缘,连续而无间
断地培养牠,它便会强大到...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10169 | 7 我猜是下列人名之一。。。
《飞狐外传》人物(共有112人)
马行空 马春花 徐铮 商宝震 何思豪 阎基 田归农 苗人凤 南仁通 补锅匠 脚夫 车夫
蒋调侯 店伴 钟兆文 钟兆英 钟兆能 南兰 苗若兰 商老太 平四 胡斐 张总管 王剑英
王剑杰 陈禹 古若般 殷仲翔 福康安 赵半山 孙刚峰 吕小妹 钟四嫂 易吉钟小二 钟阿
四 胖商人 瘦商人 凤南天 凤七 俞朝奉 蛇皮张 邝宝官 凤一鸣 大汉 孙伏虎 尉迟连
杨宾 中年武师 程灵素同桌后生 袁紫衣 刘鹤真 崔百胜 曹猛 蓝秦 王仲萍 张飞雄 慕
容景岳 姜铁山 薛鹊 王铁匠 姜小铁 田青文 张管家 聂钺 上官 褚轰 汪铁鹗 周铁鹤
曾铁鸥 秦耐之 姬晓峰 张九 任通武 相国夫人 蔡威 汤沛 无青子 海兰弼 大智禅师
欧阳公政 西灵道人 文醉翁 周隆 郭玉堂 齐伯涛 陈高波 安提督 宗雄 桑飞虹 倪不大
倪不小 常赫志 常伯志 上官铁生 哈赤大师 心砚 石双英 刘之余 童怀道 李廷豹 石
万嗔 木文察 陈家洛 无尘道长 德布 李沅芷 余鱼同 司徒雷 谢不当 黄希节
《雪山飞狐》人物(共有25人)
于管家 田青文 左书僮 右书僮 平阿四 阮...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8 [转载参考]——有关帕奥西亚多禅法的重大错误
帕奥西亚多的禅修著作在大陆和台湾流传已广,但早些年读来就有许多问题.也有朋友问
起,因为不合和的缘故.只在私下解释.而不作公开批评.
但此篇文章的出现——班迪达禅修中心:问与答——马哈希尊者和帕奥禅师 ,说明
问题严重.
缅甸佛教大僧团长老及宗教部禁止帕奥西亚多的部分著作。
虽然修行佛法最主要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修行,但知道有类似错误但为了所谓不争而
不指出,想来那也不过是伪善。因为隐瞒错误足够害死许多人。
帕奥禅法的错误,依据经典而说,有多处严重错见.因此现在指出:
错误第一,是他所提的内观必须要观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其错误在于,根本
不了解度疑清净的实际是要了解缘起的本质——无常、苦、无我,而绝非是了解具体的
过去世是什么,未来世又是什么。
同时,按照经典而言,了解具体的过去世是什么,未来世又是什么,只有彻证色界
第四禅那获得熟练精通并且具有神通等独特根性者才能成就此宿命通。见《清净道论》
神通部分但帕奥在其著作中却说依第一禅以下就能在内观中洞察具体的过去世和未来世
。从禅修内观的角度讲,即使看见...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9 “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持念阿弥陀佛名号,契理契机。
(仅供参考)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选自《心声录》: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31)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2011-08-22 21:01:21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203
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
,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一) 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
(二) 生死苦海六道轮回
(三) 背觉合尘与背尘合觉勤
(四) 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五) 真觉路会归净土
(六) 觉路进程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
;欲证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
道路上,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
修,行,果,先有正见,才有正修。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10 ☆─────────────────────────────────────☆
SeeU (See you) 于 (Tue Nov 30 11:32:56 2010,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教∶
『增支部』「十集」一七六经
He engages in sensual misconduct. He gets sexually involved with those who are protected by their mothers, their fathers, their brothers, their sisters, their relatives, or their Dhamma; those with husbands, those who entail punishments, or even thos
wned with flowers by another man.
对应经-杂阿含1039经
行诸邪淫,若父母、兄弟、姊妹、夫主、亲族,乃至授花鬘者,如是等护,以力强干,不离邪婬。
Paying for sex is not a violation of 5 pr...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11 第十六章 驻京代表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名叫唐宪宗。在唐朝中后期皇帝当中,他在位时间比较长(15
年),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称为“元和中兴”,他本人则有一个雅号,叫“小太
宗”。
唐宪宗及其父亲唐顺宗对禅门祖师十分尊崇,召见过惟宽、怀晖、如满和鹅湖大义
禅师,也在宫廷举行座谈会,特别是怀恽和惟宽两位大师长驻首都长安,将马祖禅法发
扬到唐王朝的心脏地区。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败家子唐穆宗登基,这小子昏庸奢侈,使得他老爸辛苦
创立的元和中兴局面完全丧失,标志着唐朝进入晚期。
01.入驻章敬寺
怀恽是福建同安人,756年出生。同安过去属于泉州,现在则属于厦门。
公元785年,而立之年的怀恽到江西参拜马祖。开悟以后,他以传播南宗禅法为己
任,北上游历江苏徐州、山东兖州、山东济南、河北定县,绕了小半个中国,最后在山
西与陕西交界的中条山一带落脚传法。
公元808年,怀晖按照唐宪宗的通知精神,入驻首都章敬寺。他在皇宫麟德殿斋会
这样国家级盛大招待宴会上,被“推居上座”,足见他老人家深孚众望,威名赫赫。
章敬寺是太监鱼朝恩给唐代宗妈妈...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12 第十六章 驻京代表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名叫唐宪宗。在唐朝中后期皇帝当中,他在位时间比较长(15
年),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被称为“元和中兴”,他本人则有一个雅号,叫“小太
宗”。
唐宪宗及其父亲唐顺宗对禅门祖师十分尊崇,召见过惟宽、怀晖、如满和鹅湖大义
禅师,也在宫廷举行座谈会,特别是怀恽和惟宽两位大师长驻首都长安,将马祖禅法发
扬到唐王朝的心脏地区。
公元820年,唐宪宗去世,败家子唐穆宗登基,这小子昏庸奢侈,使得他老爸辛苦
创立的元和中兴局面完全丧失,标志着唐朝进入晚期。
01.入驻章敬寺
怀恽是福建同安人,756年出生。同安过去属于泉州,现在则属于厦门。
公元785年,而立之年的怀恽到江西参拜马祖。开悟以后,他以传播南宗禅法为己
任,北上游历江苏徐州、山东兖州、山东济南、河北定县,绕了小半个中国,最后在山
西与陕西交界的中条山一带落脚传法。
公元808年,怀晖按照唐宪宗的通知精神,入驻首都章敬寺。他在皇宫麟德殿斋会
这样国家级盛大招待宴会上,被“推居上座”,足见他老人家深孚众望,威名赫赫。
章敬寺是太监鱼朝恩给唐代宗妈妈...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13 第二十一章 马氏门中
马祖门下弟子,除了前八章所述18位风云人物之外,灯录还有机缘语录的大善知识57员
,以及没有机缘语录而仅是青史留名的禅师60人,合计135名得法弟子。
从这些祖师弘禅地理分布情况看,毫无疑问,江西是马祖的大本营,所以该省的祖师最
多,包括百丈、西堂、归宗、鹅湖等十几位大师,接下来分别是浙江、湖南、江苏、湖
北、山西、陕西、安徽、河南、广东、福建、河北、北京、山东等省市。
总体而言,马祖弟子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当时都城长安以及中原一带,华南、华北
和华东相对较少,西部地区则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地带。
马氏门中,人才济济,恐怕再有几章也讲述不尽,所以这一章我们将萃取其中几个经典
故事回放一下。
01.石巩张弓架箭
江西抚州石巩慧藏禅师,原本以打猎为生,看见和尚就讨厌。
因缘真是不可思议。您很难根据一个人以前的行为,去想象他后来的发展道路和事业成
就。当朱元璋还是一个沿街讨饭的乞丐时,又有谁想到日后他竟能建立强大的明朝帝国
?打猎为生的慧藏,又有谁想到他日后竟能成为一位大彻大悟的圣人呢?所以我们不要
自生退屈,轻易断定自己业障深重,前途渺茫无望。
话说有一天,慧藏带着弓箭...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4 禅宗略述
中国佛教的主体,长期以来作为代表性的就是禅宗。禅宗一般被认为是显教,但是藏传
佛教一看禅宗的话,他认为那是密宗,称之为大密宗。什么叫密宗呢?密宗就是有一些
自内证的东西,不可以言说,这是密宗的精髓。表面上、形式上的秘密都是次要的,比
如说一些咒语怎么念,坛场怎么布置,手印怎么结这些,并不是十分秘密。在这个时代
,你只要愿意向上师学,他马上就可以教给你。书上也都有,《大藏经》上都有,地摊
上也有出售的。现在台湾这种书更多,比大陆更多,你想学什么,那都是商品,马上就
可以买到,可以学。但是靠这些东西,不能得到解脱。得到解脱,特别是藏密,最密的
东西就是成就上师具体的指导。因为这种指导,是不可以都写在纸上的,不可以言传的
,所以这叫秘密。禅宗也是这样,禅宗虽然说也有自己看书开悟的,看经开悟的。像太
虚大师,大家都知道太虚大师是当时著名的禅师——八指头陀——寄禅禅师的弟子,但
是在太虚大师的讲话当中,我还没有发现他提到他的什么智慧跟他师父八指头陀有什么
关系。他的智慧是他在普陀山闭关,阅读《大般若经》的过程当中,忽然一下子开悟,
是这样证得的。
禅宗实际上就是大密宗。他必须要靠已经开...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15 九、留学异国
那烂陀寺的生活简单而有序。义净在这里的学习比较广泛,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当
时流行的中观、瑜伽学说,稍偏重于瑜伽,另外还有因明、俱舍等;另一类就是戒律之
学。这后一类是义净的专业,也是义净来印度求学的目的。对此,义净不仅认真地学,
还大量地抄写。为了将所学传回东土,义净经常练习翻译,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颂》、《一百五十赞佛颂》等典籍,就是在那烂陀寺译成初稿的。
时光易逝,十年过去了。
在这十年中,由北路通往大唐的道路依旧被阻塞,玄照法师溘然而逝,运送药材返
唐复命,竟成了泡影。待义净如亲人一般的大乘灯禅师,也于拘尸城佛涅槃处圆寂。临
终时他托人捎话给义净,一定要将大法传回东土!听到玄照法师逝世的消息,想起一同
在必摩罗跋城的情景,义净沧然涕下,挥笔写下了一首情真意切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
倾慕与哀悼之情。
这一天,义净同另一位从唐地来的僧人无行禅师登上灵鹫山。站在山顶上,想起故友相
继去世,遥望远方,故国渺然。慧智师父他们也不知怎么样了?……百般滋味涌上了心
头,又加上思乡情切,他忍不住写了一首一三五七九言的宝塔诗:
游,愁!
赤县远,丹思抽。
鹫岭寒风驰,龙河激水流。...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6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7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进而达到三昧(samadhi)的境界。禅那是一种修定的功夫,
三昧则是由修定而达到的另一种功用了。
中国禅宗的禅与印度的禅定,虽然有层次上的不同,关系却非常密切。如果没有禅定的
修持基础,无法达到中国禅所体证的悟境。虽然有少数人未经禅...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zoun),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圣严法师《禅的本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3 23:37:49 2012, 美东)
在开始讲这个题目之前,先澄清一个观念:禅是不能讲的,透过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禅,
已经不是禅的本身了,过去,我无论教禅或打禅七,一定严厉诃骂学生的知见障,破斥
学生从知识上获得有关禅的零星知解,而我现在又来讲禅,不是自相矛盾吗?请诸位务
必了解一点,做为最初的方便引导,还是需要透过语言来讲解,因此,在不立文字的原
则下,我们特别开了方便门,企图以语言来表达那不立文字的道理。今天我就分成九个
小题,很简单的做个介绍。
禅与禅定
禅与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人提到禅,往往联想到禅宗,而中国禅宗所体证的禅与
印度的禅定,有层次上的不同,中国禅宗的禅,是指破除无明烦恼之后的心地妙用,也
就是智慧本身。智慧是无限的,它不能用任何语文、或任何形式来诠释,却能产生无穷
的妙用;印度的禅那(dhyana)是指禅定,中文义译为思惟修或静虑,意思是收摄散心
,系于一境,不令动摇,...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9 不知真伪,可下面这个公案却是真的。毕竟世间人对现世的贪著,和佛法对超脱轮回的
志向,会有不可避免的冲突。
黄檗禅师度母, 母度黄蘖
唐断际禅师希运,福建人,于黄檗山出家修行,参江西百丈怀海禅师得道;后住洪州
大安寺,法席非常兴盛,后人尊称断际禅师希运为黄檗禅师。
黄檗禅师的母亲很善良,从小把他抚养长大,母子感情很深。后黄檗禅师出家因
缘成熟,他毅然拜别母亲,出家修行,欲了结自他轮回生死大事。
黄檗禅师出家之后,发起勇猛精进求道之心,到处参访善知识,后来于百丈怀海
禅师处得道。初到百丈,丈问云:“巍巍堂堂,从什么处来?”檗云:“巍巍堂堂,从
岭中来。”丈云:“来为何事?”檗云:“不为别事。”百丈深器之云:“见与师齐,
减师半德。智过于师,方堪传授。子今见处宛有超师之作。”黄檗禅师得道后,到处弘
扬如来正法,化度无量众生。
黄檗禅师的母亲在家,每当想起孩儿离别的情景,就忍不住哭泣。不久之后,双
眼都瞎了,但是想念孩子的心,终无变异。为了能万幸找到儿子,母亲在村口路旁设个
茶亭,招待过往的云水僧,并且为他们洗脚,因为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
瞎了,...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20 萧平实
破萧显正 破萧显正 2017-02-15 16:20:53
萧平实,或称平实居士其马甲有叫金雄狮、方竹平,萧潔仁,门下信徒称其平实导师,
1944年生于台湾中部。于1990年11月自称开悟明心、眼见佛性实属邪见,1991年开始“
传法”在台湾的中信局(是台湾的一个金融体系机构)、佛学社(非正规佛教道场)。
1997年2月与诸同修成立“正觉讲堂”(是霸占别人的田地用来非法建的楼房),7月成立
台北市“社团法人佛教正觉同修会”以基金会形式成立跟佛教没关联,在中国内地和佛
教协会从没有得到相关认可批准过,为方便出版自己的邪书8月成立“台湾正智出版社
”萧平实出版物未经我国相关单位许可情况下包括图书、报刊和音像等,在社会上不能
公开发行贩卖,是违法的行为详见《出版管理条例》。
萧平实的著作在网上以佛教名义非法贩卖,有自创自编的《无相念佛》、以及诽谤
藏密的《狂密与真密》、歪理邪说《真实如来藏》、毁谤六祖大师的《楞伽经详解》、
自述年轻时看金瓶梅、素女经、练洞房术的《优婆塞戒经讲记》等,都是由境外“台湾
正智出版社”出版。萧平实著书立说所得收入从没公布透明去向存有可凝。
基本内容:
19...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21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
|
A**H 发帖数: 4797 | 22 ::Blog信息::
名称: 一些笑话
作者: Eric
域名: blog.mitbbs.com/Eric
站点: BBS 未名空间站
档案日期:20150501000000 ~ 20150601000000
2015-05-29 08:21:20
主题: 一些笑话 - 冰冰与冰冰
眼见范冰冰与李晨在一起了,孩子会取名李冰冰。
李冰冰唯有嫁给范伟,生个孩子叫范冰冰,方能扳回一城。
地震后,记者采访一女,请问一下你对这次地震有什么想说的吗?
女:地震的时候床在晃,我以为我老公上床了,我就说老公啊,你上个床费那么大劲干
什么,回头一看发现自己没有老公!,我才意识到发生地震了。
在公园看大爷写字,大爷提笔就在纸上写了个“滚”字。
我一看知道是大爷嫌我靠太近了,暗示我离远点呢。心中虽感不快,但毕竟是自己打扰
人家,就后退了几步观看。
谁知大爷又写了个“滚”字,我火了,抬腿一脚把他踹翻。
警察赶到后问怎么回事?大爷说:“我正要写‘滚滚长江东逝水’,不知怎么就被这小
子踹倒了。”
卧槽!哎哟卧槽!哎哟!这股市卧槽!这、这跌得也太猛了!这谁设计的卧槽!这玩意
儿卧槽!这不玩儿命呢么卧槽!
今天股市大... 阅读全帖 |
|
d**********l 发帖数: 647 | 23 甲、论因果之理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
要图。【书二】十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今时若不以因果为救国
救民之急务,任汝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属虚设。以不讲道理,兼无王法故也。【书
二】十一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
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高人。未得其权,则肆其狂妄之瞽论,以惑世诬民。已得其位,
则逞其暴虐之恶念,以误国害民。其病根,皆在最初其父母师友,未曾以因果报应之道
,以启迪之也。使稍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即不欲希圣
希贤,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可得也。以故天姿高者,更须要从浅近处着
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时栽培成性,如小树标使壁直。及至长成,
欲令其曲,不可得也。【书二】十一
●医家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譬如有人咽喉臃肿,饮食难入,气息难出。必
先消其肿,然后方可按其病原,调理脏腑。若不先消其肿,则人将立毙。纵有治本之良
方...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4 第十二讲 禅宗的开悟(三)
现在有些人,由于对禅宗不理解而产生了种种偏见及非议,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
们对佛教的教义和历史没有认真地进行学习体会和研究;二是对禅宗根本就没有一个全
面正确和科学地了解。于是乎便只从皮毛名相上立论乃至于以谩骂为辩理,这种轻率肤
浅的态度,其实也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但我希望:众位不要被那些不三不四的说法而动
摇对禅宗之信念和研究。现在中外的学者们,对佛法的研究和探索,明显地有一种注重
原始佛教的倾向。我认为,如果比较一下佛教各大宗派的教义、教理,只有禅宗最接近
于原始佛教,那么,我们就上溯到释迦牟尼佛,从佛说起吧。
我们知道,佛教是根据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所证悟到的不可思议的奇妙境界而建立起
来的。佛涅磐后,无数高僧大德各以自己对佛法的悟解而竞起创宗立派,弘宗演教,化
度有情。这并不是他们有了什么‘发明与创造’,也更不是说他们的悟解比释迦牟尼佛
还高明,而只是把释迦佛在世时言而未尽之话和道理,进行一番充实和精析发挥而已。
这一点,众位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否则,佛教就不能成立。释迦佛既觉悟了宇宙
人生最究竟的真理,那还有什么可以发展甚至发明的余地呢?释...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5 冶开上人,近代高僧,常州天宁寺中兴之祖。1852年生于江苏扬州一户许姓信佛之家,
父长华,母徐孺人。家人两世长斋奉佛,有姑姑出家为尼,母夜梦僧人入室而怀胎。老
和尚出生后便不染荤酒,12岁时奉父母之命,礼镇江九华山明真禅师剃度,17岁在泰县
祗树寺隐闻和尚座下受具足戒。上人受戒后,遍参杭州、普陀山、天台山各大名刹,未
有契入。1871年参学至常州天宁寺,当时天宁寺方丈定念禅师门风峻肃、法席岿然、门
下学人鳞集,定公于诸禅人中独深器重冶开老和尚,老和尚亦至心依止、随侍座下。
禅堂彻悟 两番契证
1872年,天宁寺打冬禅七,正值放香,冶开上人在澡堂洗澡,听到两位老修行在交流禅
七用功所得,其中一位说:“这次的禅七参得不错!”另一位答:“是啊!这个七的包
子钱有得付了。”
上人听得心中万分惭愧,不等洗浴完毕,匆匆回到禅堂,提起话头,全力逼拶,功夫不
得相应誓不起身。从早上一坐就到晚上,感觉刹那如过去一炷香的时间。老和尚中间听
闻引磬声下坐,随众经行,抱定“念佛是谁”的话头,而不知身在何处。维那师见其行
为不循常轨,一香板打去。上人如云雾中忽闻霹雳,眼前黑暗顿现为大光明藏,身心一
如,受用自在...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26 诗人白居易的一生佛缘,暮年潜修净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4f18960101e26c.html?tj=1
白居易是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极虔诚的佛教徒,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字乐天,山西太原人,公元七七二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县东郭村
,父亲白季庚,母亲陈氏,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识声律,白居易始祖为楚国白胜,
传至秦朝有名将白起,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他自幼勤学苦读,“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成厚茧)。”
白居易时逢中唐动乱年代,藩镇割据,吐番、回纥入侵,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骨肉流
散,写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悲叹骨肉手足散居五处,只能泪眼对
明月,遥寄思乡情了。唐德宗贞元三年,十六岁的白居易在长安写下了不少好诗传诵一
时,奠定了他在诗坛占据的一席之地,比如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少年时代白居易的才华,他的《长恨歌》、《...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2449 | 27 禅宗法脉传承
禅宗法脉的传承对于禅宗来说,是重要的一环。第一个到中国来传授禅宗的是西天法灯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在中国是第一祖,经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
慧能。至六祖慧能大师之后,禅宗便是一花开五叶,演变成临济、曹洞、法眼、沩仰、
云门五宗。
禅宗的传承编辑
传承在禅宗来说,也是重要的一环,第一个到中国来传授禅宗的,正是大名顶顶的「菩
提达摩」,菩提达摩是西天法灯第二十八祖,在中国是第一祖。
达摩祖师传慧可大师,慧可大师是第二祖。
慧可大师传僧璨大师,僧璨大师是第三祖。
僧璨大师传道信大师,道信大师是第四祖。
道信大师传弘忍大师,弘忍大师是第五祖。
弘忍大师传慧能大师,慧能大师是第六祖。
而慧能大师之后,便是一花开五叶,演变成五宗,这五宗,就是临济宗,曹洞宗,
法眼宗,沩仰宗,云门宗。 [1]
一花开五叶编辑
这一花开五叶,其次序如下:
六祖慧能传南岳让传马祖传百丈海传沩山佑传仰山寂。
六祖慧能传南岳让传马祖传百丈海传黄茱蘖运传临济玄。
六祖慧能传青原思传石头迁传药山俨传云俨晟传洞山价传云居膺与曹山寂。
六祖慧能传青原思传石头迁传天皇悟传龙潭信传德山鉴传雪峰存传云门偃。...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28 七、雨夜遭难
学完了《声明论》,义净心情舒畅,便与大乘灯禅师商量去中天竺巡礼之事。
大乘灯禅师说:“咱们如今虽在天竺,可是巡礼圣迹的事,并不是那么容易,须好
好筹划方可。”
“为何已在天竺,巡礼圣迹还不容易?”义净有些不明白。
“印度不比我大唐,”大乘灯禅师道,“说起地域,印度比我大唐稍小,可政治的治理
远比我大唐复杂。我大唐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可印度却有十几个国家,各不相属。还有
不少部落,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而且崇信邪神。因此之故,路途的风险并不比从广州
到这里小!”
西天佛国竟是如此的现状,这大大出乎义净料想之外。只听大乘灯师又继续说道:
“从这里去中天竺大觉寺,有两千里之遥。我听说沿途山高林密,常有强人出没,劫财
害命。要是前去,须得结伴而行方可。几百人、上千人一起去,方可保无虞。”
义净心里疑虑重重。一了解,果然如大乘灯禅师所说,去中天竺须结伴而行,而且已约
定俗成,每半月走一次。所有去中天竺的人,每半月的某天,在城西大路口会合,日中
以前出发。沿途有许多地旷人稀的地方,食物难办,需多带干粮。况且,雨衣雨具也是
必须的。如此一来,连行装资具和经籍,以及义净从齐州带来的琵绢等,东...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9 禅宗是中国佛教极为特殊的一个宗派,是由达摩祖师自古印度东来中土所传,内
涵就是参禅,要明心见性。因为禅宗以“禅”为名,于是就有不少人误以为禅宗就是修
四禅八定,错把禅定定境—离念灵知—的证得,说为明心见性。然而在 〈禅定与静虑
之异同〉一集节目中,我们说禅宗的禅就是“静虑”,是在不缘外境的静心境界中,专
精地去思惟如何是实相?也就是去寻觅自身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这个万法的实相,而
不是四禅八定的世间禅定。
这一集我们要进一步加以说明,首先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那及智慧,
是经教中 佛陀开示菩萨们,应修习的菩萨六度、六波罗蜜多。而这六度本来就有著先
后的次第关系存在。
就是说菩萨如果能践行内财、外财等种种布施,对于自己的色身及财物,就能无所
眷顾、无所吝惜,然后就能受持清净禁戒。受戒之后许多不如法、不如理的身口意行都
应调整改善,那就必须修忍辱行,来调伏自己的贪欲、瞋恚、憍慢等烦恼性障。能修忍
辱行以后,就能发起勇猛精进的道心。有了精进向道之心,就能不攀缘外境,成办在静
心境界中,专精思虑的静虑功夫。具备了一切时、一切处寂静思虑的功夫以后,待因缘
成熟便能一念...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佛法东来(三)----真唯识量 大乘根本
旁白:中国历史上,为了将 如来真实第一义谛大乘法带回中国,高僧大德们冒著丧失
生命的危险,前仆后继地展开了生死渺茫的取经之路,为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在取经的高僧中,最杰出的法将就是唐朝的 玄奘菩萨。
一千多年前,来自中国的 玄奘菩萨,在印度曲女城的大法会上,以《制恶见论》
的钜论,降伏五印度所有大乘、二乘、婆罗门教等等学人,精英中的精英,完成了旷世
的创举;以强大的威势扫荡一切恶见,令一切支持意识心恒常,或强行施设一行相不明
的细意识为恒常的六识论者,咸皆杜口!玄奘菩萨在天竺,如是宣演了义中的究竟了义
法,以第八识如来藏为中心的真唯识量,矗立了 如来高耸而无可摧破的正法幢。
旁白:玄奘菩萨在印度亦巡礼了佛菩萨遗留的圣迹,包含了 文殊师利菩萨的舍利
塔,以及 如来为母摩耶夫人说法而从天返回人间的种种遗迹,让后世学人知道菩萨真
实存在于世间,佛法亦流传于天界。
玄奘菩萨又为了显发第二转法轮的般若中观真义与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真义是一致的
,在印度著作了《会宗论》,说明了《般若经》所说的真如,就是唯识妙义所说的第八
识,就是能生出万法的如来藏,让...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31 义净,俗姓张,字文明,法号义净。他于公元635年出生于山茌县山茌镇(今济南市长
清区张夏镇),公元642年出家于四禅寺(原名土窟寺,元朝时更名永庆寺)。
在中国佛教史上,义净大师(635—713)与东晋的法显大师和唐代的玄奘大师并称为中
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与后秦的鸠摩罗什大师、梁朝的真谛大师和唐代的玄奘大师
并称为“四大译经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海上求法第一人。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
、韩等多种文字,对世界佛教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双珠现世
义净,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出生在齐州山茌县(今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周
围的一座山庄。
义净的父亲和母亲都笃信佛法,平日以耕读度日,广作善事,闻名遐迩。
祖上曾当过东齐的郡守,后来看到兵荒马乱、豺狼当道,就隐居不仕。到了祖父和父亲
这两代,都恪守祖训,在州城旁的一处偏僻山村隐居。几间茅屋,几块薄田,依山傍水
,绿荫环抱。农活忙时,每天与农夫为伴,乡亲邻里相处得很好,互相帮助,不分你我
。平时教子读书,诵经礼佛,日子倒也过得快乐。
这一年,天气出奇地暖和,七个月内滴雨全无,河流枯竭。禾苗一天天枯萎,造成了多
年少见的灾荒,整个河南道和... 阅读全帖 |
|
i*******e 发帖数: 50 | 32 佛教中有“真谛”、“俗谛”的义理,“谛”就是真理的意思。真谛明空,俗谛明有,
真俗不二是圣谛第一义。这是教家穷玄极妙处。教家在精研教理时,把教分为五类。一
是小乘,二是大乘。大乘又分始、终、顿、圆四教,合共五教。小乘为有义,有法可修
,有道可成,有涅槃可证;大乘始教,从有入空,为大乘渐次教之开始,明一切皆空,
但未显一切众生悉具佛性之义;大乘终教为渐次教之终了,说真如缘起之理,倡一切皆
成佛者,明非空非有之义;大乘顿教,以顿彻理性,当下明心为教,乃即空即有义;大
乘圆教俱赅一切,圆融具德,乃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义,即“说有之时,纤毫不立
,说空之时,周遍法界”也。教家持论教义,先讲真谛、俗谛,就是先明空、有之义。
最后才讲第一义谛,那是最高的——空亦不可得,有亦不可得,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
上乘义理。因此是教家最高原则。这是公案中梁武帝问达摩大师的问话,集结者就拿它
作为本公案的题目。
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第一个就是去看梁武帝。梁武帝是我们中国信佛的第一个皇帝
,他是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丞相),名字叫萧衍,他度很多人出
家为僧,建塔、造寺、塑像装金,自己还披袈裟上座讲...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33 八、周游佛国
义净与大乘灯禅师在寺内观瞻,每遇尊像圣迹,必然毕恭毕敬地合十参拜。他们刚
拜完一座大塔,准备离开,一回头,却和一位僧人碰了个照面。义净正要合十问讯,不
想那位僧人却问道:“两位法师可是从东土大唐来?”说的竟是唐语,而且还是地道的
长安官话!
“正是!”义净惊喜交加,忙问道:“法师好像也是从唐地来?”
“贫僧法名玄照,这已经是第二次来那烂陀寺了。两位初到,有不便处可找贫僧。
贫僧是奉大唐朝廷圣旨前来的。”玄照法师很热情地说道。
他乡遇故人,义净与大乘灯禅师当然是欣喜万分。
玄照法师是京城东边的太州仙掌(今陕西省华阴县)人,俗家本为世族。幼年出家离俗
,成人之后便发誓游历西方,观礼佛迹,因此,在京城大兴善寺学习梵语。学成之后,
便杖锡西迈,经过西域流沙南下。当时唐、蕃交好,文成公主刚到吐蕃不久。玄照到了
吐蕃,蒙文成公主多方照顾,派人将他送到了北印度。此后,他便独自巡礼圣迹,学习
经论,达十年之久。
显庆四年(657),朝廷派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王玄策回国后,上书玄照法师在印度
德行俱佳,有口皆碑,因此朝廷颁发诏书,追玄照回国。玄照回国时,高宗皇帝在东都
洛阳,听说迦湿弥罗有...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34 中国佛教主要表现为大乘形态,而大乘佛教的核心内容在于菩萨道的实践。对此,姚
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说:「若有众生,从佛世
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谓,愍念安
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
」这就是说,大乘的表现是「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
知见、力、无所谓,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有悖于此者应不是大
乘。具体到现代禅与印顺法师就菩萨道的争论,我们判断的依据将是《妙法莲华经》对
大乘的这一表述。
在现代禅与印顺法师的相关争论中,双方的焦点在于菩萨的资格问题。也就是说,
究竟行大乘菩萨道的主体应当是法眼清净的菩萨还是凡夫菩萨?双方之所以在此问题上
发生争论,导火索当是印顺法师主张(凡夫的)人菩萨行,而现代禅创始人李元松先生
持否定的看法。李元松先生说:
针对禅师们这种「言过其实」的说法,印顺法师曾给予批评,大意是:「禅师们太
过于强调修证了,以致无法了解大乘佛教的精神,菩萨道的本意是人乘的菩萨行,以五
戒十善的凡夫身来力行菩萨道 |
|
b*****n 发帖数: 662 | 35 来源: 佛教导航
http://www.fjdh.com/article/2006/06/2224534728.html
论王守仁与佛教——排禅入天台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3日
来源:觉群季刊目录 总第十五期 作者:惟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一生中存在着许多禅迹,比如经常出入佛寺
与禅师们亲密交流等等,但这些可以说都是表面现象,所以并不重要;王守仁思想的渊
源及其思想精华,或者说思想深层本质内容却是排斥禅宗的;他思想上的援佛入儒,着
手点却是契入天台的心性义理之学。
一、王阳明生平禅迹(略)
二、先进后出(略)
三、契入天台
尽管王阳明行迹上禅迹斑斑,但这些都是表面的,其思想上是辟禅的,是经过了接受佛
教、援佛入儒、辟禅,而最终找到了他的思想渊源——天台佛学的历程。最终我们并不
难发现其思想精华部分都可以在天台找到原形,或者说是对天台的充分吸收和再发展。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
新儒家比道家、佛家更为一贯地坚持道家、佛家的基本观念。他们比道家还要道家,比
佛家还要佛家。
(一)“心外无物”与 “一念三千”
“心外无物...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6 问 :佛陀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么为什么佛陀不在一开始时就教导所
有弟子发愿成佛,以便人人平等,没有佛陀、辟支佛、阿罗汉等的差别?
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 :根据南传三藏,有两种相:自性相及共相。共相指的是无常、
苦、无我这三相。如果禅修者辨识内在与外在的究竟名法与色法,他会了解内外的名色
法都是无常、苦、无我的。那时,一切都是平等的。虽然它们都是无常、苦、无我的法
,但是有些无常、苦、无我的法与领悟四圣谛的观智相应;有些无常、苦、无我的法不
与领悟四圣谛的观智相应。有些无常、苦、无我的法与一切知智相应;有些无常、苦、
无我的法与上首弟子觉智相应;有些无常、苦、无我的法与大弟子觉智相应;有些无常
、苦、无我的法与普通弟子觉智相应。从这角度来看,它们是有差别的。
======================
大家注意不要以共相否定自相,否则把两个范畴的东西混起来就是一锅粥了。 |
|
P****S 发帖数: 2286 | 37 作者自己的见地就不对。下面就简单举两个例子吧。
“错悟者常会以为此处百丈禅师所说者,是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空掉诸法之攀缘、住
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误以为当时之灵明觉了心境就会犹如慧日一样的显现,就是悟
得与禅师一样之本来面目。“
让意识心不忆念诸法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中和空掉诸法之攀缘住于不分别诸法的境界
中是完全不同的。前一个是住于阿赖耶识中而不生分别,对应的是仍在轮回中的无想天
。文章中说这个是错路,是正确的见解。后一个空掉对于诸法的执著而不生分别,对应
的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明显是正路。文章中说这个是错
路,说明不懂如何实修空性。另外正觉会把阿赖耶识和如来藏等同起来肯定是不合佛理
的。阿赖耶识是识不是智,是和轮回而不是解脱相联系的。
”因此,真悟禅师悟后观行所观之心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以能思惟能分别之意
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体如来藏心,以如来藏心体处于五欲八风中一向如如不动之
无分别相,对治一向受五欲八风所牵引与系缚之意识心,来伏除意识、意根的执著与烦
恼;”
无分别智不属于第六识能观察的范畴。“能思惟能分别之意识心观察根本无分别智之智
体...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8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请问:什么是佛法呢?佛法的内涵是什么呢?各
位菩萨,您是不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的确!如您所想的一样,佛法太浩瀚、太
广大了,真的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我们来举述一段文字,请您仔细听听看这样
的说法,是不是佛法的真实道理呢?
譬如北投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大禅师,他是这样说的:
“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悟到一
个缘生的道理。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
象。比如说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文章,能够到达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
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看来简单,实际上则是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
,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
、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
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的举例,尚且是粗浅而且是明显的,如
果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
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9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请问:什么是佛法呢?佛法的内涵是什么呢?各位
菩萨,您是不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的确!如您所想的一样,佛法太浩瀚、太广
大了,真的是不知道要从何说起才好呢。我们来举述一段文字,请您仔细听听看这样的
说法,是不是佛法的真实道理呢?
有一位非常知名的大禅师,他是这样说的:
“佛教的教理有一个基本原则,那也是释迦世尊对于宇宙人生的特别开悟,悟到一
个缘生的道理。所谓缘生,就是因缘所生,也就是由于各种关系的结合而产生各种的现
象。比如说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文章,能够到达读者的手里,能够使得读者明白一
些有关佛教的问题,这中间的关系看来简单,实际上则是复杂之极;文字的来源及修养
,知识的累进及吸收,作者的健康、热忱及见解,加上文具的制造及运用,文稿的检字
、排版及印刷,邮件的寄发及传递,最后还得有读者自己的兴趣、知识及精神,才能完
成一篇文章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任务。这种关系的举例,尚且是粗浅而且是明显的,如
果要更进一步的考察,每一个关系的单元上,也都连带著许多的关系,这种关系连带关
系的现象,便是因缘。事物的出现,是由于因缘的聚合,事物的消失,是由于因...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40 放狗搜了一个来:
http://www.hawh.cn/html/20090205/106911.html
少林僧兵抗倭事迹考
[作者:程大力/何伟琪] [2009-02-05]
少林武术如果和其它许多武术流派一样,如果一直仅是在下层民间流传,很可能长
时期会默默无闻,不会留下什么文字记载,而绝对不会有后来那样的声名,也绝对不会
“寺以武显”、“武以寺名”。但“执干戈以卫社稷”是士人的最高责任,“修、齐、
治、平”是士人的最高理想,和尚也好,武术也好,一旦同样进入了这个层面,自当刮
目相看,另当别论。明清之际的大儒顾炎武在评价僧兵抗倭时,所说的“嗟乎!能执干
戈以捍疆场,则不得以其髡徒而外之矣”这句话,便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倭寇入侵之初,中国军队连战连败,少林僧兵出马,首次战胜倭寇,使我军民重新
振作,所以时人郑若曾便说:“其安中国之神气,功岂小哉?”①少林僧兵在明代的征
战活动,特别是参加抗倭战争,屡建殊勋,为少林寺、少林僧兵、少林武术赢得了巨大
的名声。这是少林武术史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少林武术真正发展和显扬的重要契机。
一、明代僧兵抗倭事实
嘉靖时,明王朝海防松弛,沿海卫... 阅读全帖 |
|
l*****k 发帖数: 1059 | 41 【第一章】——提前撤退
【第二章】——自投罗网
【第三章】——再入鬼门
【第四章】—激战
【第五章】——准备出发
第一章 提前撤退
「呼哧——呼哧——呼哧——」
缓慢而沉重的呼吸声从一颗金色圆球中传出来,那不像是人的呼吸,更像是
虎豹,甚至是大象在大口喘气。
金色圆球内的那个人确实不像人,他的肌肉发达得超乎寻常,看起来就彷佛
老树根似的一条条隆起、扭曲着;皮肤也不像人的皮肤,身上全都是一块块的甲
壳,分别在胸前、腹部、背后、两肋和肩膀上,甲壳是棕黑色,表面油亮光滑,
和甲虫的壳一模一样.,四肢也有类似昆虫节肢的甲壳套,关节外侧还长着一根根
锋利的棘刺,就像龙虾和螃蟹的边缘。
突然这个人不像人、虫不像虫的怪物痛苦地扭曲着身子,肌肉无规则的扭曲
着,痛苦让他双手抓紧两侧的金属壁,而那坚硬的金属壁上居然被他的爪子抓出
道道划痕。
噗噗噗几声轻响,这人的右侧肋下、左侧胸口,还有背部的一些地方同时出
现血斑。
「停停停,赶快停!」
「快,将他的法力导出来!」
「我帮他鎭住心脉!」
在金球外,很多人忙成一团,另外一群人则站在旁边木然地看着这一切,其
中包括谢小玉。
「又失败了。」一位老者叹道。
「... 阅读全帖 |
|
r*****g 发帖数: 478 | 42 [上一篇] [本讨论区] [回信到本版] [修改] [删除] [回信给作者] [下一篇] [同作者阅读] [同主题阅读]
[返回首页] [分类讨论区] [全部讨论区] 讨论区
发信人: corpus (corpora),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r 8 08:25:30 1999)
黄念祖老居士著《心声录》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一九八七年演讲于北京莲舍)
要盖摩天大楼,必须有坚固的地基;要入汪洋大海,必先具有航海地图与罗盘;欲证
究竟果觉,成就无上菩提,对于无上的圣教,必先有正确的基本认识。在修行的道路上,
能辨别重要的途径,在佛教正道之中,居首位的便是正知正见。在密法中见,修,行,果
,先有正见,才有正修
。所以本文之目的,试图用浅显的道理与文句,指一指佛教的根本胜义与修行的要径。希
望初机的同修,认清目标与道路,稳步前进。
(一)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大教之源,万法之本。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
只是因为大悲心... 阅读全帖 |
|
w******o 发帖数: 442 | 43 第三十七节课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瓶子、柱子等一合相,不说以大乘中观来抉择不存在,小乘俱舍中也认为这是一种假象
。一合相本来无有,离一切戏论,是诸法的实相,可是凡夫不懂此理,经常贪著它,故
无法照见究竟实相。
所以佛陀在很多经典中说:甚深的法要,不可对凡夫宣讲,因为他们不能接受。《解深
密经》云:“我于凡愚不敢言,恐彼分别执为我。”《法华经》亦云:“凡夫浅智,深
著五欲,闻不能解,亦勿为说。”凡夫的智慧浅薄,听到佛陀讲的甚深法要后,本来实
相中没有这些法,他们却偏偏执为实有,不能通达真正的含义。之所以不能通达,一方
面是根基有限,另一方面,凡夫有很多迷乱的因,就像眼翳者面前有毛发一样,无法见
到诸法的实相。
鉴于此,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时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已获
得甘露之妙法,纵于谁说他亦不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说完在七七四十九日内
没有讲法。这即是佛最初不转法轮的原因。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
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44 转自智悲佛网之佛教与科学
(日)铃木大拙, (美)弗洛姆(Fromm,E.)著
禅宗对于实体的趋近法,虽然可以界定为前科学的,有时却是反科学的,因为禅与科学
所追寻的方向正好相反。这并不必然说禅是反科学的,而只是说,要了解禅,我们必须
要采取另一种立场,而这个立场到现在为止,都被科学家们当作“非科学的”而加以忽
视或抹杀。
科学一致都是离心的、外向的,它们“客观地”看着它们取来做研究的物体。如此它们
所采取的立场,乃是将物体同它们分开,保持距离,而从不想把它们自己同所研究的对
象相认同。即使当它们为了自我省察而向内看,它们也小心地把内在的东西向外投射,
如此使得它们自己同自己离异,于是乎,内在的东西并不属于它们自己。它们是彻底地
惧怕变得“主观”。
但我们必须记得,只要我们站在外边,我们就永远是局外者,而就为这个原因,我们就
永不能得知物体本身,而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关于它——而这意谓我们永不能得知
我们的真正自我是什么。因此,我们是永远不能预期科学家们可以达到自我,无论他们
是何等渴望。无疑,关于它,他们可以说得很多很多,而这是他们所能做的一切。
如此,禅劝诫我们,如果想真正得识自...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45 ☆─────────────────────────────────────☆
purdueguy (深信因果 往生净土) 于 (Sat Aug 14 12:04:20 2010, 美东) 提到:
如题
不希望runsun同学进来,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希望又成为一个打
架的帖子。
我最近想打坐,所以来问。
谢谢大家,也谢谢runsun同学。
☆─────────────────────────────────────☆
lingsu (dunzie) 于 (Sat Aug 14 14:22:59 2010, 美东) 提到:
网上一搜一堆材料
☆─────────────────────────────────────☆
Yisu (yisnotme) 于 (Sat Aug 14 14:25:26 2010, 美东) 提到:
真正的禅宗是不太讲打坐的. 南传并不是十分了解, 看过一些阿姜查关于打坐的文字.
看上去很像小止观, 也就是数息, 随, 止, 观, 还, 净. 个人理解禅宗的日常修行, 类
似四念住中的心念住.
☆─────────────────...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46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7826974/
来自: 皮夹克 2015-07-22 16:06:33
标题:为何帕奥禅法是有问题的观想禅法(个人体会,理性探讨)
注:最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陷在帕奥的观想禅法中很多年,之前我只简略质疑过帕奥禅
法,从来没有详细论述过自己的观点,所以在我总结马哈希禅法经验之前,整理一下之
前我为何质疑帕奥禅法的具体经验体会,此文最好参考帕奥禅法的一些和我观点对立的
文章做总体对比参考,去除我个人主观意见,各位自己辨别。
本人曾今修了一年帕奥禅法,亲自去西双版纳的帕奥禅修中心禅修了两个月,修了一些
帕奥禅法的止禅,也修了一些帕奥禅法的观禅,修到自己眼前发光,身体发光,期间也
听了不少小参,之前的博文之中我有提到过帕奥禅法是观想,但一直没有详细论述我的
观点,这里提供一些个人体会作参考。
质疑帕奥并非因为本人最欣赏马哈希禅法,我实际上也很赞同动中禅,葛印卡,雪吴敏
,泰国缅甸各派大部分的传统四念处禅法,个人认为目前各派禅法中,大部分都没有问
题,只是基础对象不同,辅助提起正念的小技巧不同,总体方法...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7 ☆─────────────────────────────────────☆
Ylsu (Yisu) 于 (Mon Apr 16 21:53:32 2012, 美东) 提到:
疑情
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
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
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
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
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
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
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
”——我明明知道自己念佛,那么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呢?在高旻寺,来果老和尚就提
倡“念佛是谁”这个疑情,就是教你在“念佛是谁”这四个字上面去来回地、反复地“
参”……。
禅宗中还有“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等疑情。总而言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
为了利益众生、成就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不论用哪...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8 阿弥陀佛!
“藏地的出家人没有不发菩提心的。汉地也是大乘佛法盛行的地方,汉地的出家人在受
戒时,同时要受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因此现在所见的出家人都可以说是菩萨,大家应该
对他们观清净心。如果对任何出家人都不指责、不诽谤,不仅可以避免诽谤菩萨的罪业
,也可以逐渐圆满一切功德。”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疯疯癫癫或者行为不如法的人,这些人当中很可能有诸佛
菩萨的化身,所以观清净心非常重要。修行好的人对一切众生都能观清净心。在藏地,
由于很多高僧大德经常向信众宣讲《极乐愿文大疏》,所以很多藏族老人都会观清净心
,当听到有人说过失时,这些老人都会劝诫:“不要说,不要说,谁都不知道菩萨在哪
里,嗡嘛呢叭美吽,嗡嘛呢叭美吽……””
“求菩萨道的人应该对一切众生平等视之,如果有人求菩萨道,文殊菩萨经常会现身试
探他们。””
“观清净心有不同的层次,高的如禅宗所说的万法是本来清净、一尘不染的觉悟境界。
以前洪寿禅师听到薪柴落地而有省悟 ,当时说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
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圆悟克勤禅师在《碧岩录》中也说:“一尘举大地收,一花
开世界起。”这种层次的观清净心对没有大彻大悟、...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49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难以做到的德行。他们中有
的以淡泊名利被人称颂;有的是惜福节俭受人爱戴;有的以严持戒律为人师表。他们之
所以能成为流芳百世的高僧,是与他们超越常人的嘉德懿行分不开的。
南朝宋代高僧僧曼法师,七岁出家,博通经论,闻名全国。曼法师平时致力于营建寺庙
,装设经像,放生布施,从来不知厌倦,更不曾因劳累而放弃。
有人问他:“和尚您所修的功德不算少了,可惜没听说您办过大斋会,恐怕功德不圆满
。”
曼法师说:“大斋会很难如法合理,而且需花费许多米、菜、盐、醋、柴、水、汤、炭
……等等的东西,践踏、洗涤、烧灼等多会伤害微虫类小生物,所以,我不办斋会。如
委托王宫或达官贵人办理,更难如法,他们唯求世俗的应酬,失去了斋会真正的意义,
因此,干脆就不办了。”
曼法师认为,当时人每做一件修福的事,就要办一次斋会,称为圆满。甚至闭关的和尚
,关期过了一半后,就在闭关中办斋会了。日夜筹划,光预备斋会的事,时时不可或失
的修道正念也都丢到脑后去了。曼法师的话,的确是对喜欢办斋会人的警示。
梁 代锡都彭城寺慧开法师,是吴都海盐人,跟从钟山开善寺智藏、扬都庄严寺僧曼两...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311 | 50 二、以戒为本
两盏素油灯照亮了佛堂,灯影摇曳,人影模糊。随着钟磬和木鱼的交替敲击,土窟寺众
僧在大殿里各就各位,肃然而立,清雅悠扬的诵经声响了起来。
功课作毕之后,义净又拿起新近正在看的《佛国记》。《佛国记》是法显大师对自己求
法经过的追忆和记录,均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写得质朴而明畅,很好懂。义净读得
十分仔细,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捶足叹息。
不几天,义净就读完了《佛国记》。他高兴地去找师父,说:“师父,弟子已将《佛国
记》读完了!”慧智禅师笑了笑,但没有说话。“也许师父是要我多读几遍。”义净琢
磨道。于是又认真地读了一遍。
几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义净把《佛国记》不知读了多少遍,乾归国、耨檀国
、敦煌、鄯善国、焉夷国……义净几乎能将法显的三十国游历讲一遍!这一天,义净才
顿时省悟道:“师父不是说过要有大志向!我把书读了这么多遍,可我的志向是什么呢
?”义净百思不得其解,决定找个机会就这个问题请教慧力师兄。
土窟寺有十几亩地,大部分种粮食,离寺最近的一块地种菜。一天,众僧正在寺田的菜
地锄草。休息的时候,义净问慧力师兄:“师兄,你的志向是什么?”慧力感到莫名其
妙,停下手中干着的...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