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曾国藩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a
发帖数: 6336
1
不过肯定不是曾国藩
d********f
发帖数: 43471
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ngya (bing),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炮兵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6 20:20:36 2015, 美东)
y****e
发帖数: 419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试将郑板桥与曾国藩的糊涂观比较一番
http://www.sznews.com/n1/ca1255502.htm
2004年11月08日 16:43 深圳新闻网
—— “难得糊涂”与“学为糊涂”
谢纯昌
说起“糊涂”,人们常会想到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不知什么原因,他的“难得
糊涂”说成了近几年的流行语之一。近日读《曾国藩与弟书》,发现这位以名教卫道者自
誉、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所谓晚清“中兴名臣”竟然与为官清正廉洁、为人疏宕洒
脱的大才子郑板桥一样,特别赞赏“糊涂”。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是郑板桥书写“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加写的小字说明,当时他任潍县知县。郑板
桥在雍正十年写给其弟的信中说:“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
于灯下焚去。”“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
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勤乎!”“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
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郑板桥全集》第170—171页,中国书店1985年版)
这就是郑板桥的糊涂观。
“大抵世之乱也,必先由于是
h******y
发帖数: 2025
4
来自主题: Ghost版 - 曾国藩的面相学(转载)
作者:阿猪哥之偷偷想你 提交日期:2005-7-4 10:15:50
曾国藩的面相学
www.perfectmba.com 2004-4-1 华工MBA2001
第一神骨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唯石为镇”。骨之谓也。
一身精瘢吆趿侥浚灰簧砉窍啵吆趺娌俊K壹媛坌魏。娜讼裙凵窆恰?偶剑
宋谝弧?br>
【译文】
俗话说:“去掉稻谷的外壳,就是没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华--米,仍然存
在着,不会因外壳磨损而丢失。”这个精华,用在人身上,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
俗话又说:“山岳表面的泥土虽然经常脱落流失,但它却不会倒塌破碎,因为它的主
体部分是硬如钢铁的岩石,不会被风吹雨打去。”这里所说的“镇石”,相当于一个人身
上最坚硬的部分--骨骼。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一个人的骨骼丰俊,主要集中在他
的一张面孔上。像工人、农民、商人、军士等各类人员,既要看他们的内在精神状态,又
要考察他们的体势情态。作为以文为主的读书人,主要看他们的精神状态和骨骼丰俊与否
。精神和骨骼就像两扇大门,命运就像深藏于内的各种宝藏物品,察看人们的精神和骨骼
p***r
发帖数: 920
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曾国藩十二条值得借鉴的读书规矩
曾国藩基本也是个成功学大师了。
p***r
发帖数: 920
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曾国藩十二条值得借鉴的读书规矩
曾国藩基本也是个成功学大师了。
z*l
发帖数: 763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TDR 所发表 】
两檄并列,高下立判
*******************************************************
*******************************************************
讨粤匪檄
咸丰四年(1854)正月
曾国藩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
荼毒生灵百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
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虏入
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
行斩首。
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濬濠;妇人日
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不肯解脚
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
尸以示众船。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
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
,未有闻之而不痛憾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
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
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
g***u
发帖数: 790
8
来自主题: HuNan版 - 曾国藩的一则日记
书生呢?赶快来发言哈。
他以前贴过湖湘文化系列,其中就有曾国藩日记。
c*********e
发帖数: 240
9
曾国藩在湘军攻下南京,镇压了太平天国后,拥兵数十万,雄踞东南半壁.此时全国仍然义军起伏,兵荒马乱,清王朝统治摇摇欲坠,有点像东汉末期.
如果趁此曾家一举造反,直接杀到北京城,岂不是改朝换代,当了回皇帝?
曾没这么干,还是骨子里的奴(儒)家文化影响的。曾是从小受儒家文化熏陶,从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文官,是个儒将.不像董卓,曹操是军官出身,故缺乏董曹枭雄之心.无董曹之胆量.
还有就是起兵夺天下,无恰当的借口,名不正则言不顺,胜了都不一定有好名声,一旦败了更是诛九族,遗臭万年。还不如表面风风光光当个侯爵,自保名节及子孙富贵。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奴家文化在作祟……
m****o
发帖数: 197
10
没多少人支持,最后还得被围剿,曾国藩就那么一个,李鸿章可遍地都是

义军起伏,兵荒马乱,清王朝统治摇摇欲坠,有点像东汉末期.
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文官,是个儒将.不像董卓,曹操是军官出身,故缺乏董曹枭雄之心.无
董曹之胆量.
败了更是诛九族,遗臭万年。还不如表面风风光光当个侯爵,自保名节及子孙富贵。其
实说来说去都是奴家文化在作祟……
b*******8
发帖数: 37364
1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中国第一汉奸曾国藩
这20年替曾国藩翻案的太多了,有直接说他贡献大的,有间接吹捧他的处世哲学的。很
多傻逼抱着曾家书天天琢磨,幻想当人上人。
b**********u
发帖数: 2817
12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7 20:46:46 2012, 美东)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作者:夏春涛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873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17日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注:为了避讳,今之学者将起义
者被俘后的供词改称“自述”或“自传”。按照辞书通行的解释,“供”字作“受审者
的陈述”解,似乎本无贬义。李秀成则自称其亲笔供词为“书供”。本文采用“供词”
一词。)围绕其供词中的内容,学术界在1949年后就李秀成伪降还是变节的问题展开了
激烈的争论,甚至一度从单纯的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并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太
平天国史研究中最大的一桩悬案。笔者几年前曾经就此问题写过一篇短文[1],但由于
受到篇幅的限制,未能展开论述。兹不揣浅陋,再度就此略陈管见。

李秀成是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家境贫寒,儿时随舅父读过3年书,10岁开始种山帮工,
以烧炭为业。1851年9月,西王萧朝贵率部路过大黎,时年29岁的李秀成应征入伍,随
后参加了攻打永安的战斗,隶属石达开部。在此后的戎马生...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秀成 李容发-落而刚
李秀成 李容发

李秀成广西藤县新旺村人〔一〕。清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年)出生〔二〕在一个贫雇农
业家庭。父亲叫李世高,母亲陆氏,生他和弟弟李明成。他们自己没有田地,也租不半
点田地,只得给地主做雇工,和去垦山种植。虽然长年牛马一般的苦作,却还是饥寒交
迫。秀成便是在这样穷苦的家庭裹生长的。
像秀成这样的一个贫雇农儿子,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只因为他的舅父是个村塾教师
,在八岁那年,把他带去读了两年书。但家中却失去了一个劳动力,读到十岁,家中太
苦了,只得把他叫回来帮助父母觅食,不让他读下去。后来还是靠舅父的力,把他保送
到各个村塾去做帮工使他得些工钱回来补助父母,自己又得在村塾一边做帮工,一边自
学。那时候,村塾里面的学童,都是地主、富农的儿子。秀成在那里做帮工,就必须伺
候他们。大家都是儿童,人家是人上人,自己却是人下人,生活给他了一条阶级的鸿沟
。也给他深深地刻下了阶级的仇恨。而他要保持得住这份工作,还要低三下四去取得他
们的欢喜。在秀成一生里面,有一个突出的性格,人们称它为「外柔内刚」〔一〕。什
么叫做「外柔内刚」?柔是委婉从顺,刚是坚强果断。「外柔」是外形,只是达到目的
底...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14
再论李秀成被俘后的“变节”问题
作者:夏春涛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点击数: 873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17日
忠王李秀成被俘后,在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注:为了避讳,今之学者将起义
者被俘后的供词改称“自述”或“自传”。按照辞书通行的解释,“供”字作“受审者
的陈述”解,似乎本无贬义。李秀成则自称其亲笔供词为“书供”。本文采用“供词”
一词。)围绕其供词中的内容,学术界在1949年后就李秀成伪降还是变节的问题展开了
激烈的争论,甚至一度从单纯的学术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并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太
平天国史研究中最大的一桩悬案。笔者几年前曾经就此问题写过一篇短文[1],但由于
受到篇幅的限制,未能展开论述。兹不揣浅陋,再度就此略陈管见。

李秀成是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家境贫寒,儿时随舅父读过3年书,10岁开始种山帮工,
以烧炭为业。1851年9月,西王萧朝贵率部路过大黎,时年29岁的李秀成应征入伍,随
后参加了攻打永安的战斗,隶属石达开部。在此后的戎马生涯中,李秀成因战功显赫而
不断升迁,从士兵直至跻身统帅层,37岁时被封为忠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一员威震四
方的名将,在军中的...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序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7 20:50:24 2012, 美东)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序
来自: 大蓝 2010-01-29 18:25:25
这篇序文讨论两个问题:一、对一九七九年荣孟源先生和钱远□先生讨论《李秀成自述
原稿》问题两种不同的结论表示个人的拙见;二、对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的得失提
出看法,并把注《李秀成自述原稿》训诂与事实考证并重的体例提出讨论。前者是有关
太平天国史的问题,后者则有关史学的问题,敬请同志们指教。
中国古代少有长篇自述,革命人物写的更是未见。《李秀成自述》是“五四运动”新文
学出现以前一部罕见的长篇自述,在当时,就连反革命分子和外国侵略者看了,也都不
得不低头承认为“事理井井”,(见曾国藩心腹幕僚赵烈文所著《能静居士日记》清同
治三年七月初六日记。)“层次井然”。(见英国侵略分子威尔生(A·Wilson)所著《
常胜军》第十六章。)它叙述了革命的一生,记载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史,铭刻了太平天
国败亡的惨痛教训。
曾国藩在杀害李秀成后,把他的自述删改刊刻,叫做《李秀成供》。世传原稿存曾
家,而曾国藩不肯交给清廷,其后...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16
来自主题: SanDiego版 -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序
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序
来自: 大蓝 2010-01-29 18:25:25
这篇序文讨论两个问题:一、对一九七九年荣孟源先生和钱远□先生讨论《李秀成自述
原稿》问题两种不同的结论表示个人的拙见;二、对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的得失提
出看法,并把注《李秀成自述原稿》训诂与事实考证并重的体例提出讨论。前者是有关
太平天国史的问题,后者则有关史学的问题,敬请同志们指教。
中国古代少有长篇自述,革命人物写的更是未见。《李秀成自述》是“五四运动”新文
学出现以前一部罕见的长篇自述,在当时,就连反革命分子和外国侵略者看了,也都不
得不低头承认为“事理井井”,(见曾国藩心腹幕僚赵烈文所著《能静居士日记》清同
治三年七月初六日记。)“层次井然”。(见英国侵略分子威尔生(A·Wilson)所著《
常胜军》第十六章。)它叙述了革命的一生,记载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史,铭刻了太平天
国败亡的惨痛教训。
曾国藩在杀害李秀成后,把他的自述删改刊刻,叫做《李秀成供》。世传原稿存曾
家,而曾国藩不肯交给清廷,其后人也不肯公开示人。一九四四年,广西通志馆从曾家
抄录《李秀成自述原稿》并拍摄了一些照片,叫我做考证,第一个问题就...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17
关于李秀成的历史评价,向来有褒有贬,结论也是明确的。功大于过。
然而,1963年,《历史研究》第四期刊出戚本禹文章,题为《评李秀成自述——并与罗
尔纲、梁枯庐、 吕集义等先生的商榷》。文章说:“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忠王李
秀成,在 1864年7月22日被曾国藩的军队俘虏了。他在敌人的囚笼里写了一个自述。这
个自述,从它的史料价值来看,无疑是极其珍贵的;但是,从它的根本立场来看,却是
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自白书’”。他的结论是:李秀成是叛徒,并“认贼作
父”。
戚本禹其时,仅仅是一个小人物。他是山东威海人,1931年生于上海,1949年加入中国
共产党。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下属一个科室的科长。他的文章与观点,理所当然
受到历史学界的反对。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邓拓、刘大年、李新等著名学者,对
戚本禹文章和观点提出了严厉批评。但是,戚本禹的文章,也被江青看到了。好事的江
青便将文章呈送毛泽东。喜欢历史的毛泽东特意据此读了《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
读毕,毛泽东随笔一批:“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忠,不足为训。”对戚本禹文
章予以肯定。自此,李秀成被定性, 当时正在上演的话... 阅读全帖
x********n
发帖数: 39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两百年前的北漂人生
这几天的日子过得非常积极主流,早上六点半左右就醒了,非常惶恐地去看手机,几次
把充电线扯下来,一看没到点又转头昏睡几分钟,闹铃一响,蓬面一跃而起。
从我起来到出门要二十分钟,在这二十分钟里我要把自己捯饬成不那么邋遢的样子,至
少脸得洗牙得刷吧。后来发现同事还真有不洗脸的,还把牙刷牙缸毛巾带到公司,我立
即效仿她,于是效率大大提高。因为赶不上班车我就得打车,打车就要花钱,一趟就四
五十。
两年前我基本没有从经济角度考虑过日子,那时候公司比现在更远,在国贸那儿,打个
车至少五十以上,当时觉得花钱买时间是个特别划算的事,睡到日上三竿打个车去公司
一天心情都棒棒哒,钱嘛,纸嘛,花嘛!那种“反正老子没钱至少也没欠人钱”的心态
持续到去年八月,我停薪休假三个月,休假的前一天,我心血来潮查了一下银行卡,算
了算缴房租的日期,然后我就傻眼了。
可我心里非常不忿,扪心自问除了大手大脚买书之外我也没买过什么奢侈品,商场里金
银首饰翡翠珍珠的柜台向来和我无缘,除了耳钉勉强可以接受之外,我讨厌身上佩戴任
何直接接触皮肤的东西;衣服但凡两千以上的扭头就走,因为太贵而我太容易喜新厌旧
;化妆品一瓶能用大半年,原因...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
、王阳明,曾国藩只能算半个。而儒家认为,历史上达到圣人标准的只有四个人:孔子
、孟子、朱熹、王阳明。那么,曾国藩究竟能否入选完人呢?请看下面的对照!
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圣人,他们是:孔子、王阳明。
王阳明
立功:多次替朝廷平叛,从无败绩,乃明杰出军事家。
立德: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而且桃李满天下。
立言:创立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成为儒学又一宗。
曾国藩
立功:打败太平天国,为大清挽狂澜于既倒。
立德:以儒家为宗,每日修身养性,砥砺自律,戒骄慎独。
立言:曾文正公文集。
王阳明故居的楹联是后人对他一生的总结: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对曾国藩,后人也以一副对联对他总评价: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王阳明天资异于常人,是百年难出一个的奇才。曾国藩则以中等之资,凭着吃得苦、耐
得烦,开出一片夹缝中的天地。后人对两位巨人的评价都很高,都说是真三不朽。但是
相对来说,王阳明是公认的真三不朽,而曾国藩是两个半完人中的半个。与曾国藩相比
,王阳明很有自己的特点...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晚清沧海事33:命运之神
原创:罗马主义 灼识新维度 微信号
功能介绍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维度,带来全新观点,全新认知升级
晚清沧海事(33)
第二十八章 命运之神
作者:罗马主义
人生的成就,大部分要凭借努力,但是最关键的时候,也得靠点运气。历史上有多少人
,努力了半天,结果在即将成功的最后一刻,被别人抢去了功劳,被迫黯然离去,消失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影无踪。
左宗棠本来也应该是这个下场,但是没有想到,远在欧洲的一场战争帮了他大忙,当李
鸿章来到天津的时候,他继续和外国人打起了“痞子腔”。
不知道到底是这个痞子腔起了作用,还是因为德法两国正式开战,法国无暇顾及远在欧
亚大陆另一端的一点点小事,他们突然之间,从穷凶极恶,气焰嚣张,变得彬彬有礼。
李鸿章说他又查了一遍,有两个人是冤枉的,法国人说:“好,冤枉就冤枉吧,那就别
杀他们了”。
李鸿章又说,对中国的官员处罚的太重了一点点法国人就说:“好吧,你说啥就算啥吧
,那就从轻处理吧。”
李鸿章一看,咦,法国人这么好说话,看来是他们受不了我的痞子腔,那我就再耍点小
聪明吧。于是他就用16个死刑犯,换了天津教案中,被判了死刑的民众,结果法国人也
就装聋卖傻,...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1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4
第四章近代军用工业之一——从安庆内军械所到江南制造局①
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安庆内军械所
在本书前三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提出,或是洋枪洋炮的使用和“借师助剿”的实行,都在某一侧面和一定程
度上,为中国自己创办近代军用工业,作了思想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尤其是
清军使用洋枪炮、火轮船和“借师助剿”的实践,对清政府的军政官员下定
自己掌握先进武器的决心,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值得指出的是,对于中国
必须设厂制造枪炮轮船的直接认识,始自林则徐。林则徐在两广总督任内与
英国侵略军的接仗中,即明确意识到:为了国防的需要,不仅从西洋购买火
炮船只,更要自己制造,而首先在国防前线地区制造。他说:“以船炮而言,
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
粤东关税既比他省丰饶,则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极利,
造船必求极坚。”①魏源并建议在虎门外的大角、沙角建立造船厂和火药局各
一座,雇用法、美等国技术工匠,制造船炮。这种主张在当时虽未能实现,
但对后人的影响却是深远的。直至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并付诸实践后,左宗
棠因此举被顽固... 阅读全帖
M******8
发帖数: 10589
22
评李秀成自述——并同罗尔纲梁岵庐吕集义等先生商榷
戚本禹
(《关于评价李秀成问题的讨论资料》第1页~第18页,原载《历史研究》1963年第四期)
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忠王李秀成,在1864年(同治三年)7月22日被曾国藩的军队
俘虏了。他在敌
人的囚笼里写了一个自述。这个自述,从它的史料价值来看,无疑是极其珍贵的;但是
,从它的根本
立场来看,却是一个背叛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自白书”。
(一)矛盾的历史现象
历史的现象是多么矛盾。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农民革命将领却写了一个阿谀奉承、卑
躬屈膝的“自
白书”。伟大和渺小,光荣和耻辱混合在一起了,多么不调和,多么不一致!怎样对待
这件事,怎样
理解这件事?几十年来,历史学家曾经给我们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解释。
“这是根本没有的事,英勇的忠王怎么会写出丧失革命气节的自述!?一定是曾国藩的
伪造。”有人
曾经简单地否定自述的真实性,来为李秀成辩护。但是,经过历史学界一番争鸣之后,
这种说法现在
已经站不住脚了。
又有人说:忠王在自述里确实写了一些污辱自己、奉承敌人的话,甚至表示要向敌人投
降,虽然这些
话对李秀成的英雄事迹来说是个污点,但是那都是...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朱重八为何能打败蒙古铁骑 ?

自筹,在唐浩明写的历史小说里看过有印象,现放狗搜了一个在这里,是西南大学09年
某人的硕士论文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5-2009104563.htm
曾国藩湘军筹饷问题研究
刘凝凡
【摘要】: 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近代建军史上,曾国
藩以一介儒生,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阖于军事舞台,他的军事思想占有突出的地位。
当时清政府所处的境况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腐朽不堪。以清廷当时捉襟见肘的军
事经济财力,根本无法提供足额的经费去镇压太平军,但为了保住大清江山,清朝统治者
迫不得已授权曾国藩组建湘军并同意湘军就地自筹饷源,这样既可以缓解经费短绌的矛
盾,同时又可达到剿灭太平军的企图。 湘军筹饷是一项极其艰难而且又是非常复杂的工
作。在筹饷实践过程中湘军遇到了多方面的阻力,但由于曾国藩对筹饷工作组织有力,而
且运用方法得当,敢揽天下英才,并善于左右逢源上下关系,从多角度入手克服了重重困
难,为湘军筹集源源不断的粮饷而费尽心机,也正是因为曾国藩的成功筹饷为湘军最终战
胜如火如荼的太平军奠定了坚...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4

曾的衣钵轮不到李鸿章,轮到谁啊?海日说说看
李鸿章在晚清的上升,曾国藩的影响极大。李鸿章曾说:“别人都晓得我前半部的功业
是老师提挈的”,这个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提携,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因此,李鸿章对曾国藩念念不忘。曾国藩去世以后,李鸿章写信给曾的两个儿子,说:
“鸿章从游几三十年,尝谓在诸门人中受知最早、最深,亦最亲切。”又在挽联中痛悼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
天下才。”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师生之谊,持续了将近三十年。三十年当中,李鸿章扶摇
直上,成为晚清第一重臣。《庚子西狩丛谈》中说:李鸿章“平素最服膺曾文正公,启
口必称我老师,敬佩殆如神圣”,李鸿章敬佩曾国藩如神圣。李鸿章对曾国藩,不仅感
念,而且佩服。晚年还说:“我老师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现在这些大人先生,简
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李鸿章佩服曾国藩,可谓五体投地。
曾国藩对李鸿章也是器重得很。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
说:“令弟李少荃(李鸿章字少荃)自乙丙之际(1845、1846年),仆即知其才可大用。丁
未(1847年)...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5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2
第二章适逢经济和思潮变革之会的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两害取轻”的抉择
左宗棠在《重刻〈海国图志〉叙》中指出,鸦片战争中林则徐、魏源等
先进政治家思想家,试图以“师夷长技以制夷”来拯救清王朝垂危统治的改
革主张和措施,由于顽固势力的破坏阻挠而被扼杀,以致“廿余载事局如故”,
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毫无革新和前进;20年后,清政府处于太平天国革命和
英法联军入侵双重压力下,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策,却又将“师夷
长技”提到了实践的日程。这也就是说,“师夷长技”的变革,没有能在抵
御外侮也即所谓“制夷”中实行,而却在镇压人民起义中实行了。
清政府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不是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一开
始就定下来的,而是经过四年的酝酿讨论和各种“力”的较量后,认为只有
这样做才能达到挽救清王朝的危亡局面的目的,从而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太平军成为清王朝之“害”始于1851年。1856年在太平军摧枯拉朽般
打击下,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清政府,又遭英国和法国的武装侵入。面对太
平天国和英法联军内外两大敌人的清朝统治者,从天朝至尊和统治利益出
发,当然要用两个拳头同时打向内外两重威胁。但事实上,这...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6
来自主题: Mod_CHN_Hist版 - 洋务运动史--3
第三章“借师助剿”及其对洋务运动兴起的作用
一、“借师助剿”的正义
借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军队和外国军事人员之力,在江浙、上海等部
分沿海地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清王朝把这一勾结帝国主义的特殊形式
称之为“借师助剿”。“借师助剿”与洋务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我把
“借师助剿”列为洋务运动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不是为了分析和说明“借
师助剿”具有镇压人民革命的反动性,勾结和借助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力
量的买办性,而主要是因为“借师助剿”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中心内容:引进
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以期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
之所以这样说,可用几个“为什么”来表达。为什么要“借师”?因为
清军不是人民起义军的对手,而“洋兵”却有可能战胜起义军:为什么“洋
兵”能战胜起义军而清军却不能?因为清军除士气低落外,装备很窳陋,而
“洋兵”的武器精良,训练亦系新式;为什么“洋兵”武器装备能那样精良?
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先进,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因此,“借师助剿”
给清政府及其官吏们以一系列启迪:要拯救清王朝的垂危统治,必须有一支
用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要拥有一支新式武器装备的军队... 阅读全帖
u***************r
发帖数: 11227
27
来自主题: Headline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inews(inews), 信区: Headline
标题: 他娶老婆不为生孩子,只为一件事,羞于言说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Mon Aug 28 08:19:48 2017,GMT)
今天要说的是曾国藩,他是中国著名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属于思维很超前,脑筋很活泛的那种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治国方针,很受人爱戴。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很高,说他是历史上难得出现的“完人”。
但是这个被奉为“完人”的曾国藩,曾经做过一件被认为是晚节不保的事情。就是在年过半百的时候,还贪图女色,娶了比自己小将近二十岁的年轻漂亮的小老婆。那么问题就来了,在那个时代,即便是普通人家,家里也有好几房大老婆小老婆的,更何况一个官至直隶总督的男人,娶了小妾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又怎么会让他晚节不保了呢。
本来,以曾国藩的身份地位,就算是娶十个八个也是正常的,大家也只有羡慕的份儿,但是坏就坏在他娶小老婆的时机实在是不妥当。这话又怎么说呢,原来当时咸丰皇帝刚刚驾崩,全国上下都处于一种哀痛的状况,先皇下葬还不到一百天,按理说还是国丧期间,这个时候全国上下自动自觉地禁止了一些娱乐活动,特别是嫁娶这种大喜事更是一律...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28
今天要说的是曾国藩,他是中国著名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属于思维很超前,脑筋很活泛的那种人,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治国方针,很受人爱戴。后人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很高,说他是历史上难得出现的“完人”。
但是这个被奉为“完人”的曾国藩,曾经做过一件被认为是晚节不保的事情。就是在年过半百的时候,还贪图女色,娶了比自己小将近二十岁的年轻漂亮的小老婆。那么问题就来了,在那个时代,即便是普通人家,家里也有好几房大老婆小老婆的,更何况一个官至直隶总督的男人,娶了小妾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又怎么会让他晚节不保了呢。
本来,以曾国藩的身份地位,就算是娶十个八个也是正常的,大家也只有羡慕的份儿,但是坏就坏在他娶小老婆的时机实在是不妥当。这话又怎么说呢,原来当时咸丰皇帝刚刚驾崩,全国上下都处于一种哀痛的状况,先皇下葬还不到一百天,按理说还是国丧期间,这个时候全国上下自动自觉地禁止了一些娱乐活动,特别是嫁娶这种大喜事更是一律禁止的。
可是偏偏,曾国藩也没想着避避嫌,直接迫不及待得将美娇娘迎娶回家了。这种做法在一种封建大臣的眼里,就是大不敬行为,是对皇室的蔑视,搞不好是要被杀头的。
不仅如此,曾国藩娶这个小妾的时候,人在安庆... 阅读全帖
c*****1
发帖数: 3240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曾左失和后面的深意
☆─────────────────────────────────────☆
Diaowai (Waiting for suckers rally) 于 (Sun May 27 11:28:27 2012, 美东) 提到:
曾国藩和左宗棠在曾老九攻克天京后,莫名其妙地失和,互相写折子参对方。
表面上看是因为天京失陷后,幼天王和李秀成等突围,而且突围方向经过左宗棠的防区
,害的左宗棠在曾家弟兄与李鸿章都被封爵后,非但没有封爵,反而被勒令追剿太平军
余部。
不过二人互参这事背后可能还要更深刻的背景。当年湘军打下安庆后,据说湘系大员中
的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都拿“问鼎”来试探,结果被曾国藩断然拒绝。
当年邓艾、钟会打下蜀国,结果自己或不造反而死,或造反而死。现在灭了太平天国,
对于不想造反的曾国藩来说,如何生存下去,是一个考验。做一个湘军干将窝里斗的局
面,恐怕就是为自保而实行的苦肉计。曾左都是明白人,参对方时,同时也写了一个副
本给对方送去--意思就是,兄台,小弟骂你的事,你懂的。
☆─────────────────────────────────────☆
coco...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1540
30
很多的读物都着力于渲染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造反,最近看到《曾国藩与湘军》一书更是
刻意于此。笔者对曾国藩略有研究,深感国人对曾国藩的误读,不免又想说点什么。


曾国藩在攻破安庆后,给其九弟写了几句话,其中就有本文标题中的“以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十字,还有:“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择术已自不慎……”这样的
话。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就是曾国藩承认自家“以杀人为业”的明证。
其实,恰恰相反,曾国藩所谓的“以杀人为业”并非后人理解的以专事杀人为志业
和乐事。在曾国藩思想中,战争就是杀人,就是对文化的摧残,对秩序的破坏,自家兄
弟被历史推上战争统帅这一位置,正是“择术已自不慎”的无奈。在曾国藩的日记和书
信中,留给后人许多有关他对战争的认识与反省。
无庸讳言,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在与太平军作战十余年间,杀人无数。因为这本身就是
战争,战争就是绞肉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战场上来不得虚假的仁义。即便没有曾国
藩,也会出现一个李国藩之类的人来与太平军厮杀。洪秀全与他的太平军想轻而易举地
夺得江山,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不大可能的。人心向背可知!
因此,在曾国藩临死之际,留给儿子...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31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 zt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
真切感受读史之三境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来源:柴静·观察

我认识宏杰,是看他《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写朱元璋,将中国封建专制根源写得剥
皮见骨,看得我心里悚然。
后来他说要写曾国藩,我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写这人?有多少人多少书都写过了呀。”
宏杰说“我没想这么多,我只是对他感兴趣,想通过写来了解他。”
当时我正写顾准,对他这话觉得相当亲切。
两个人互相往来稿子,才发现彼此动笔的出发点很有相近处,顾与曾这两个人都是体制
中人,都并非天才,受尽困厄,回到平实,都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痛苦转变。
老 曾说,“其苟且者,知将来之必敝;其知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
”;而顾准说,“我信任人类的不断进步,我注目现世,不信有什么地上王国,对 于
未来的瞻望,必肇始于前,没有未来会出现的东西,而现在没有萌芽的。因此我注意经
验的归纳,不信从经验方面无根据地对未来的预言”。
经验主义的特点就是虚而能受,不然就容易走上武断的道路,像顾准所说“什么是专制
?专制就是坚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想法”。
曾 国藩一生思想轨迹多变而复杂,有人讥笑他无一专长,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32
http://history.people.com.cn/GB/205396/15566723.html
张晨怡
2011年09月01日17:29来源:《中国文化报》
晚清湖南地方军队被称为湘军。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迅速从广西
燃向全国,此前清廷依靠的八旗与绿营不堪重用,为湘军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机会。随
着湘军兴起,国家的一些重要权力也逐渐移向地方,转入汉人手中。统治者既要依靠湘
军镇压农民起义,又恐其尾大不掉,不情愿将权力拱手相让,由此展开了清廷与以湘军
集团为首的地方势力对权力的争夺。
湘军的创制
湘军创始于太平天国起义时的地方团练。清中期以后,清朝的八旗、绿营等正规军
风气散漫、严重腐化,战斗力低下,遇到战乱等重大危机,朝廷即令地方绅士训练乡勇
,清查保甲,保护地方,所需费用均由民间自筹。可以说,团练创始之初,不过是防卫
地方的民间武装而已。太平天国起义后,咸丰帝命曾国藩“帮同办理本省团练”,其本
意与其他各省办理团练并无区别。但曾国藩却将团练一词一分为二,声言自己不办保甲
而专办练勇,并以团练为基础,集合兵勇、夫役、工匠等编成陆营、水师,形成兵随将
转,兵为将有,...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33
http://xinxin.haoiyong.com/?from=singlemessage#/original/articles-info-share/4687000
怒狮之声 2019-08-08

很久以前,我曾经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一个节目,老舍的儿子作家舒乙回忆他的祖父,
一个清朝神机营的满族军人,在庚子之乱中,守卫北京的悲壮故事。
舒乙说那些清朝的军人,大部分都是用的大刀长矛和弓箭,他的祖父武器稍好,使用的
是抬枪,一种落后的黑火药武器,有两个人操作,射击速度极慢,由于每次射击的时候
,都要把火药从枪口倒入,总难免会洒出一些来,结果战斗的久了,周围到处都是散落
的黑火药,最后不幸被一颗流弹引燃,导致他的祖父被黑火药烧伤。
面对洋枪洋炮的八国联军,清军将士,并不是作战不勇敢,实在是器不如人,最终空有
一腔热血,却始终难以报国。当时我看完后不胜唏嘘,深感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实
在是太重要了。
实际上不仅仅是我,大多数的中国人,对整个满清晚期军事上一败再败的认识,都是归
结于武器落后,但是最近我才发现,这纯粹是胡扯。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最近发现在美国著名的春田兵工厂的博物馆...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3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 zt
岁月让人从批判走向了建设
真切感受读史之三境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来源:柴静·观察

我认识宏杰,是看他《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写朱元璋,将中国封建专制根源写得剥
皮见骨,看得我心里悚然。
后来他说要写曾国藩,我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写这人?有多少人多少书都写过了呀。”
宏杰说“我没想这么多,我只是对他感兴趣,想通过写来了解他。”
当时我正写顾准,对他这话觉得相当亲切。
两个人互相往来稿子,才发现彼此动笔的出发点很有相近处,顾与曾这两个人都是体制
中人,都并非天才,受尽困厄,回到平实,都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痛苦转变。
老 曾说,“其苟且者,知将来之必敝;其知当者,知将来之必因。所谓虽百世可知也
”;而顾准说,“我信任人类的不断进步,我注目现世,不信有什么地上王国,对 于
未来的瞻望,必肇始于前,没有未来会出现的东西,而现在没有萌芽的。因此我注意经
验的归纳,不信从经验方面无根据地对未来的预言”。
经验主义的特点就是虚而能受,不然就容易走上武断的道路,像顾准所说“什么是专制
?专制就是坚信自己是不会错的想法”。
曾 国藩一生思想轨迹多变而复杂,有人讥笑他无一专长,但他说:“... 阅读全帖
m**********t
发帖数: 19
35
来自主题: Joke版 - 什么叫圈子? (转载)
ZZ
原帖: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他有个连襟曾国藩。
林则徐有三个女儿,长女林尘谭,河单南布政使刘齐衔妻。次女林普睛,两江总督沈葆桢
妻。三女林金銮,秀才郑葆中妻。可见左宗棠、曾国藩不是林则徐的女婿,当然,是不
是野女婿的确不知道。
连襟,北京话叫担挑儿,原帖表达的不明确,是说林则徐和曾国藩是连襟还是左宗棠和
曾国藩是连襟呢?后者从年龄上靠谱点。但为求真相,还是逐一列出他们夫人的身份吧。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原配郑淑卿,64岁时娶了19岁的缪夫人。曾国藩1811生,原配
欧阳氏,传说有个小妾。左宗棠 1812年生,原配周诒端,应该还有个小妾。曾国藩说
左宗棠:"同进士出身,如夫人洗脚",一语双关嘛。总之他们夫人没有同姓的,也没有姓
林的。
原帖:曾国藩有个儿子叫曾纪鸿,他的女婿叫梁启超。
曾纪鸿 1848年生,33岁就死了。与夫人郭氏,生五子一女。曾纪鸿的女儿曾广珊,别
号“心杏老人”嫁给绍兴俞家的俞明颐。长子俞大维,娶陈三立女儿,陈寅恪妹妹陈新
午。等于娶了自己亲姑姑的女儿,自己的表妹。俞大维之子俞扬和,娶了蒋经国的女儿
蒋孝章为妻。俞大维的妹妹俞大彩,嫁给了傅斯年。
原...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4225
36
同治六年(1867年)年正月十五日,清廷剿捻主力刘铭传所属铭军与鲍超之霆军函约,
于湖北省安陆尹隆河(今永隆河)夹击东捻遵王赖文光、鲁王任化邦之部。此役清军未料
遭到捻军猛烈攻击,刘部猛将总兵唐殿魁、田履安先后中弹阵亡,几全军覆没,幸赖霆
军解围方免于难。随后清军转败为胜,虽有2,000人伤亡,加上总兵唐殿魁、田履安战
殁,但捻军阵方面损失9,000人、马5000匹,更有8,000人降清,系其成军以来最大挫败
。致赖、任等之东捻军放弃入川计划,北走河南,退出湖北省全境外,更导致捻军在战
略上转攻为守,同年底任柱被杀,来年一月赖文光被俘,东捻军被清廷剿平。
此役,不仅是清军对攻剿东捻军前期战斗中,最具决定性的一场主力战,亦为捻军由盛
而衰的转折点。此次战役清廷虽然大获全胜,但随着军事统帅们的争功诿过与护短,加
深刘铭传与鲍超的磨擦与冲突,让清廷剿捻停顿数月之久。鲍超也因此愤极病发,从此
退出军队十一年,所部霆军更遭到遣散命运,间接影响湘军与淮军的明争暗斗。因此,
尹隆河战役实为剿捻过程中颇有争议之事件,对尔后战局之发展影响很大。本文即以历
史学的方法,从现有的史料来探究战役前的局势及其经...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7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二十三章 长沙会战(上)
1858年底,发匪伪王石达开北伐,河南、山东等地捻军纷纷起事响应,大清新军火速驰
援。
十二月,平远军西路军统帅苏红娘率平远军第六镇进入湖南境内,与哈里奇部会合,遂
兵临长沙。
各路湘勇云集长沙,号称十万精锐,湖广总督曾国藩亲自坐镇。誓言与长沙共存亡。
太平军两镇、巡防、民团两万余屯兵长沙之南,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不仅仅是北京、广州、中州各地督抚,甚至全世界的目光却聚焦在这小小的长沙城
,这即将到来的血火碰撞,不但关系湖广今后战局走势。更可以说是南北朝大战的一个
缩影”代表着南北朝顶尖军事水平的两个集团,中华大地上国内战争中第一次热兵器兵
团碰撞,即将拉开帷幕。
长沙南十里的黄花屯,旌旗遮天,营盘蔽日,密密麻麻的士卒组成的红缨海洋一眼望不
到尽头。
苏字大旗矗立万军阵中,随风飘扬。
此时中军营帐中,苏红娘正与哈里奇议事,红娘一袭火红甲胄。丝绦飘飘,宛如画中仙
子,英武绝色。
营帐门侧几名女兵,其中一人正是罗阿妹。
“福晋娘娘,属下佩服。”听着苏红娘的计较,哈里奇连连点”头,他从来都是称呼苏
红娘福晋娘娘,自称属下,谦恭无比。
苏红娘正要再说,帐帘一挑,一名卫... 阅读全帖
c****t
发帖数: 19049
38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我的老婆是军阀 作者: 录事参军
第二十三章 长沙会战(上)
1858年底,发匪伪王石达开北伐,河南、山东等地捻军纷纷起事响应,大清新军火速驰
援。
十二月,平远军西路军统帅苏红娘率平远军第六镇进入湖南境内,与哈里奇部会合,遂
兵临长沙。
各路湘勇云集长沙,号称十万精锐,湖广总督曾国藩亲自坐镇。誓言与长沙共存亡。
太平军两镇、巡防、民团两万余屯兵长沙之南,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不仅仅是北京、广州、中州各地督抚,甚至全世界的目光却聚焦在这小小的长沙城
,这即将到来的血火碰撞,不但关系湖广今后战局走势。更可以说是南北朝大战的一个
缩影”代表着南北朝顶尖军事水平的两个集团,中华大地上国内战争中第一次热兵器兵
团碰撞,即将拉开帷幕。
长沙南十里的黄花屯,旌旗遮天,营盘蔽日,密密麻麻的士卒组成的红缨海洋一眼望不
到尽头。
苏字大旗矗立万军阵中,随风飘扬。
此时中军营帐中,苏红娘正与哈里奇议事,红娘一袭火红甲胄。丝绦飘飘,宛如画中仙
子,英武绝色。
营帐门侧几名女兵,其中一人正是罗阿妹。
“福晋娘娘,属下佩服。”听着苏红娘的计较,哈里奇连连点”头,他从来都是称呼苏
红娘福晋娘娘,自称属下,谦恭无比。
苏红娘正要再说,帐帘一挑,一名卫...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李秀成自述》的真相如何?
《李秀成自述》的真相如何?
张道贵
《李秀成自述》,是评价李秀成功过之关键。众所周知,弄虚作假冒功请赏,上乃
清朝官吏的惯例。故1864年《李和在自述》曾国藩刻本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其真实
性提出种种怀疑:
呤俐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说:“1852年,在太平军占领南京以前,满
清官方即已捏造了一篇他们名为《一德供状》的文件,伪托是叛军领袖的供状,谎称他
们俘获了这个领袖。《忠王自述》乃可能也是同样靠不住的。这篇文件或为某个著名的
俘虏所伪造(他可能因此而得赦免),或为两江总督曾国藩的狡猾幕僚所伪造。”
此后,随着《李秀成自述》各种不同版本的出现,人们围绕其真伪问题,提出不同
的看法。1944年,罗尔纲根据广西通志馆从湖志乡曾国藩后人家里抄录来的《李秀成自
述》原稿的抄本及拍摄来的《李秀民自述》原稿的一照片,从笔迹、主汇、用词、语气
、内容等方面作出鉴定,认定“曾国藩后人家藏的《李秀成自述》确是李秀成亲笔”。
1956年,有同志以司法部法医研究竺迹的专家审定为依据,撮曾氏后人所存的《李秀成
自述》乃“曾国藩后人家藏的《李秀成自述》确是李秀成亲笔”。1956年,有同志以司
法部医研究所研...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0
最近深深为曾国藩着迷,曾国藩其人,还是很有个人魅力的,而他最引以为傲的成就,
我觉得是在军事战略上的。
原生态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土壤,曾国藩之所以能有后来的一番成就,也和他的原生态
家庭分不开。
虽然是世代务农,但祖父有见识,父亲又是私塾的秀才,所以曾国藩五岁开蒙,六岁进
入私塾,从小饱读诗书,但又不是只会“之乎者也”的书呆子,这也为他以后的人生铺
就了一条非常不错的路。
曾国藩作为家中的长子,有责任感,有担当,所以,是家庭和身份,造就了曾国藩未来
的军事天才!
曾国藩军事上的成就斐然,组建湘军,剿灭太平军,追缴捻军,虽然打仗很厉害,但曾
国藩也并非只是莽汉,主办洋务,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的政治手腕也非同一般。
曾国藩有一个观点,当时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但这样“新潮”的思想,的确是非常超
前的。曾国藩主张“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国愈弱;饷愈多,而国愈贫!”
其实曾国藩的军事思想中,也蕴藏着他的人生哲学,一个人,只有不断的精益求精,努
力的往上爬,走到金字塔的尖端,才不会淘汰。一个军队、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这
个队伍里都是一些庸庸碌碌、得过且过的蛀虫,时间长了,大厦将倾,终究不会有... 阅读全帖
b**********u
发帖数: 2817
41
来自主题: SanDiego版 - 《李秀成自述》的真相如何?
《李秀成自述》的真相如何?
张道贵
《李秀成自述》,是评价李秀成功过之关键。众所周知,弄虚作假冒功请赏,上乃
清朝官吏的惯例。故1864年《李和在自述》曾国藩刻本问世以来,人们就对其真实
性提出种种怀疑:

呤俐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说:“1852年,在太平军占领南京以前,满
清官方即已捏造了一篇他们名为《一德供状》的文件,伪托是叛军领袖的供状,谎称他
们俘获了这个领袖。《忠王自述》乃可能也是同样靠不住的。这篇文件或为某个著名的
俘虏所伪造(他可能因此而得赦免),或为两江总督曾国藩的狡猾幕僚所伪造。”

此后,随着《李秀成自述》各种不同版本的出现,人们围绕其真伪问题,提出不同
的看法。1944年,罗尔纲根据广西通志馆从湖志乡曾国藩后人家里抄录来的《李秀成自
述》原稿的抄本及拍摄来的《李秀民自述》原稿的一照片,从笔迹、主汇、用词、语气
、内容等方面作出鉴定,认定“曾国藩后人家藏的《李秀成自述》确是李秀成亲笔”。
1956年,有同志以司法部法医研究竺迹的专家审定为依据,撮曾氏后人所存的《李秀成
自述》乃“曾国藩后人家藏的《李秀成自述》确是李秀成亲笔”...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晚清留美幼童被撤回后的命运(图)
2014-01-30 04:40【字號】 大 中 小
【正体版】 【打印机版】
2014/01/26/20140126122726440.jpg
留美幼童
【看中国2014年01月30日讯】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启锚了。船上30名统
一着装的中国幼童向码头上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分外惹人注意。他们中很多人连县城
都没去过,但现在即将远行,目的地是传说中的美国。
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对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向来把异国篾视为“夷”的国家来说,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幼童与美国的相遇
清政府送学生留洋,何以选择美国?
首先不能不说,在对华交往中,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
国有一种信任感。
其次要谈到“蒲安臣条约”。蒲安臣于1861年至1867年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内因主张
对中国采取合作政策,并调停了中外多起外交纷争,成为第一个对清政府具有重大影响
的外国公使,离任后还被清政府聘为出使大臣,委托他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欧美。1868年
7... 阅读全帖
s*******w
发帖数: 2257
4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美国的那些事1
晚清留美幼童被撤回后的命运(图)
2014-01-30 04:40【字號】 大 中 小
【正体版】 【打印机版】
2014/01/26/20140126122726440.jpg
留美幼童
【看中国2014年01月30日讯】
清同治十一年七月九日(公元1872年8月12日),上海港。一艘轮船启锚了。船上30名统
一着装的中国幼童向码头上送行的亲人挥手惜别,分外惹人注意。他们中很多人连县城
都没去过,但现在即将远行,目的地是传说中的美国。
被曾国藩称为“中华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的官派学生留洋活动,至此拉开了序幕
。对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向来把异国篾视为“夷”的国家来说,迈出这一步并不容易。
幼童与美国的相遇
清政府送学生留洋,何以选择美国?
首先不能不说,在对华交往中,美国是当时西方列强里不良记录最少的国家,清廷对美
国有一种信任感。
其次要谈到“蒲安臣条约”。蒲安臣于1861年至1867年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内因主张
对中国采取合作政策,并调停了中外多起外交纷争,成为第一个对清政府具有重大影响
的外国公使,离任后还被清政府聘为出使大臣,委托他代表中国政府访问欧美。1868年
7...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4596
44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h*h
发帖数: 27852
4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 捻子 捻乱
捻子 捻乱
也称捻军,老佛爷称捻乱。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后,让他剿捻。他打了败仗让李鸿章收
拾残局。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在北方也剿过捻。苗沛霖在安徽自立门户也是防捻。
当时两淮一带频年水灾收成不好,清廷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疯狂加税;为了应付二次鸦片
战争在淮北征召青壮年农民当兵,签了北京条约后又将他们遣散,连安家费都不给,当
地农民衣食无着,实在活不下去了。淮北民风强悍,民间素来有聚众打粮吃大户的规矩
,叫做捻子,即聚而不散的意思。居则为民,聚则为捻,农忙则散处村落与平常无异,
每逢灾年无食就自备器械骡马,在有威望的人带领下四出打粮。捻子们就这样在清廷的
逼迫下被迫起事求活成为捻军。
咸丰五年秋,各路捻子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会盟,力量最大的捻子首领张乐行被推为大汉盟
主。联合后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用黄白红蓝黑五色旗区分军队。总黄旗主由张乐行自
兼,总白旗主龚得树,总红旗主侯士维,总蓝旗主韩老万,总黑旗主苏天福。总旗下有大旗
﹑小旗。每一旗主都有一个以宗族﹑亲戚﹑乡里关系结合起来的领导集团。然而捻军虽
有军事经验,但素来散漫,毫无组织纪律性,因为受不了约束而不愿意和太平天国竭诚
合作;各旗间互不...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6
在镇压太平天国行动中,三支由官员自己组织的军队一直是军队的主力,他们就是曾国
藩的湘军、左宗棠的楚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但是在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的淮军
和左宗棠的楚军都还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在部分淮军的老底子上,还成立了北洋军,
北洋集团成为清末和民国初期一支巨大的力量。不过三支力量中最强的湘军反而退出了
历史舞台,那么曾经不可一世的10多万湘军究竟去哪里呢?
1851年,魔教头子洪秀全在广西地区发动了起义。当时清廷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沿海地
区,对于西南边陲的广西并没有太在意。但是偏偏在清廷防御力量薄弱的广西发生了大
起义,起初洪秀全本来想在广东发动起义。但是广东地区书香气息很重,洪秀全那点三
脚猫的学问根本忽悠不住人,这才不得不改为广西地区。淳朴的人民被这个家伙欺骗了
,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自己,所以的拜上帝教完全就是一个幌子。西南地区发生起
义之后,清廷本来没有把他们当回事,大清国什么场面没见过。但是这帮人越打越勇,
朝廷派去的军队根本无法彻底消灭这些太平军。在永安突围之后,太平军一路流窜到了
湖北地区。
经过一番鏖战之后,湖北省会武昌陷落,随后太平军顺江东进,一路攻破安庆、... 阅读全帖
l**0
发帖数: 194
47
全文:
标题: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特刊卷首语:天朝垮台前,利益集团已经丢尽了它的
脸!!!
“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么,
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样的 立
宪步骤。”著名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过清王朝爱新觉
罗“部族”这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满驭汉,中央驭地方,是清王朝“部族政治”的基础。这两个基础的崩坏,构成了
王朝的衰竭。而尤其是后者的改变,清晰地决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形 态:王朝不是
被革命派中央军、民众义军或者外族军队推翻,而是在各省宣布独立的革命形态中退出
历史舞台。蓄积于民间的“一省之力”的壮大、成熟和独立,在 王朝部族集团自身衰
败的同时,从另一个方向揭示了帝国政治走向革命立宪的独特的中国道路。
文/本报记者曾鸣  皇帝
的独裁路径
在美国梦之前,大抵无数人有过“中国梦”。中国美梦,就是做皇帝。“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3
48
据媒体人士称,《潇湘晨报》因刊登纪念辛亥革命文章,总编刘剑,执行总编龚晓跃被
停职。本文为该报刊登文章
“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么,
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样的 立
宪步骤。”著名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这样评价过清王朝爱新觉
罗“部族”这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满驭汉,中央驭地方,是清王朝“部族政治”的基础。这两个基础的崩坏,构成了
王朝的衰竭。而尤其是后者的改变,清晰地决定了1911年辛亥革命的形 态:王朝不是
被革命派中央军、民众义军或者外族军队推翻,而是在各省宣布独立的革命形态中退出
历史舞台。蓄积于民间的“一省之力”的壮大、成熟和独立,在 王朝部族集团自身衰
败的同时,从另一个方向揭示了帝国政治走向革命立宪的独特的中国道路。
文/本报记者曾鸣  皇帝
的独裁路径
在美国梦之前,大抵无数人有过“中国梦”。中国美梦,就是做皇帝。“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9
最后一段,关于曾剃头,那是他在湖南就得到的绰号,和南京没什么关系。
http://www.hn.xinhuanet.com/2005-07/13/content_4788233_1.htm
可以说,曾国藩真正走上历史前台,施加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独特影响,是以他在原籍
襄办团练,协助地方官筹办“防剿”开始的。这不仅关系到曾国藩的一生荣辱,而且关
系到大清王朝的气脉运数。从这时起,曾国藩的才能和个性逐渐得到展示;也是从这时
起,人们给了他各式各样的骂名和美誉。
“曾剃头”、“曾屠户”。在太平军巨大声势的影响下,湖南政局动荡,许多不满
地方官压迫和地主豪绅盘剥的农民趁机起来活动。曾国藩看到湖南的形势严峻,存在着
爆发大规模起义的危险,因此断然采取铁腕高压政策。一方面,鼓励乡绅捕杀和捆送本
乡、本族之敢于反抗之民,“轻则治以家刑,重则置之死地”,各地的土豪劣绅平时就
欺压良善,此时更是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在团练大臣公馆直接设立审案局,“派知州
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
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审案局成为在司法部门之外可以... 阅读全帖
d**0
发帖数: 984
50
及至最后时刻被迫立宪政改时,清朝还曾于1911年演出过一台“皇族内阁”的临终丑戏
,彻底暴露了其死也不想开放政权、视国家权力为一姓私产的反动面目:13名内阁成员
中,满洲贵族9人,汉族官僚4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7人!
著名学者王亚南就此曾写到:“假使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不是异族的爱新觉罗王朝,
而是同族的什么王朝,那么,在社会转型当中就少了一项种族间的猜忌与倾轧,也许比
较容易实施像日本那样的立宪步骤”。
中华帝国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一流战舰,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代代相继的能
干而警觉的官员设法使它漂浮着,并凭借其庞大与外观而使四邻畏惧,但当一位才不敷
用的人掌舵领航时,它便失去了纪律与安全。它可能不会立即沉没,它可能会像残舸一
样漂流旬日,然后在海岸上粉身碎骨,但却无法在其破旧的基础上重建起来。--马戛尔
尼,1794
“部族政治”对清王朝的自我杀伤
所以,如果你梦想做清代的皇帝,你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精力。“朕即国家”的另
一面是,万事都由你做主,你得多忙呀。光奏折,每天你得批百来份;然后你还是最高
法庭,案子你都得过一下;你还是宗教首脑,你要祭拜天地孔圣人封达赖喇嘛;你还要
做学...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