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有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造物主观念的由来
发起初禅的行者可以往生到色界,色界的众生有二十二种,其中初禅天相应的境
界有四种:第一是梵身天、第二梵辅天、第三梵众天、第四大梵天。依著这一位众生,
他所证的初禅的这个品质的殊胜、坚固程度的不同,也就是福德的大小,初禅天中会有
这四种等级。有些经论则只分三种等级:证得初禅下品者则生梵众天,就像是一个王国
里面的平民百姓;中品的人则生于梵辅天,也就是大臣、贵人;至于上品初禅遍身发者
,诸般初禅功德具足者,则生为大梵天王,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四面佛、四面天神。其
实他绝对不适合被叫作四面佛,因为这个是僭越,大梵天王他与佛地的境界相差甚远,
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同样是出生在初禅天中,大梵天王与其他的梵天王、梵辅天、梵众
天,彼此也有许多的不同。例如在经藏说到:大梵天王他的名字叫作尸弃,如果有人修
得了上品的初禅,那就会出生为大梵天王,他能于梵天众中发出大音声,使得一切的大
众都能够听闻到,没有听不到的人;可是梵界的诸天,他们各自却又会认为,现在大梵
天王只与我一个人说话,没有和别人说话,其他人都听不到。大梵天王统治一个大千世
界,所以他对于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最能得自在任运;他富有、丰...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猜你喜欢《西游漫注》 第六十二回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1)洗心塔(2)纸灯笼(3)带枷行乞僧 (4)三年大罪灾(5)玄奘扫塔(6)问(7
)万圣龙王一家竟然不是原住民? (8)三藏变了(9)跟你想的都是反的
(1)洗心塔
懂得了真善,还要有识人之明,识人者当然首先得能深刻的辨识自己内心的种种。就像
前面一关,不懂得真善的家伙,首先祸害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闹得自己阴阳分崩、
五行错乱,空有神通,也终究要堕入魔类、堕入完蛋的深渊。
然后就得需要有识人之明,就是本回直言不讳的事情“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
身”,是的,善恶不辨的当儿, 是难于真正修心的,修也是只能浅层的打扫打扫。等
到懂得了真善,那么就会发现,自己跟唐僧一样,涤垢洗心只能扫到第七层,到得第十
层,就腰酸背痛,让你往 上去,也没那胆气、也没那力气往上走了。
在火焰山前,四大金刚、金头揭谛、六甲六丁、护教伽蓝与过往众神在收服牛魔王后,
前来叮嘱鼓励唐僧,四大金刚就 说得很清楚,说唐僧是“十分功行将完!”看到四大
金刚这么说,您肯定会觉得,四大金刚的意思是唐僧的修行将要圆满结束了。或者,您
明明知道,这西游路途才 刚刚临近一半,四大...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3
此中何者是遍计所执自性?《摄论》说“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遍计所执
自性是什么意思呢?在此首先要给大家说明,这个遍计所执自性或遍计所执性,很多人
喜欢把它作简略说,简略说应该叫遍计所执,但是你不能说遍计执,遍计执和遍计所执
自性、遍计所执是不一样的。遍计执重在说执著,这个执著实际上属依他起所摄,这与
遍计所执自性不相干涉。什么叫作遍计所执性?无义。佛法中经常讲唯识无义,只有识
的显现,在这个识的显现里面,并没有我们所执著的一个识之外的一个有自性的有实体
的非因缘的客观的境界存在。所以,这个“义”实际上就是“境”的意思。这个地方所
指的境,特指外境,这个“识”是指内识。当然这个内外是个相对的说法。我们谈到“
识”是当下的现象,我们认识到的一切境界,都是识之内的境界,因此我们谈到内。当
我们执著有一个客观境的时候,它不是一个识内之境,因此我们安立所执的外境。所以
我们讲唯识,实际上就是讲唯内识、无外境。这个地方是指识之内的所现的境界,它不
是一个实有的外境。“无义”就是没有我们所执著的心外实境。“义”就是所执境,即
所执著的、所错误认知的这样一个境相。在没有所执外境,唯有当下的认
d******e
发帖数: 4192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我的讨论

无我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是runsun片面地用缘起来否定空"性"的,
不是我,他因为不懂,又听了点什么,就胡说八道.
无我了,还有识,没有识,还有智呢.
这是我思想转变的一个关键,佛法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r****n
发帖数: 8253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涅槃的科学原理

原始佛法里面有识缘名色,即有识别了知这个条件,才有色法的产生。而且佛法的五蕴
世间完全是围绕观察者的角度而建立的。那个时代的人,并没有强烈的存在客观世界的
认定。
大乘佛教唯识里面也有心外无境的说法,认为山河大地都是心识变现。这也否认客观世
界。
你受现代科学的教育,自己存在强烈的客观世界的看法,然后应用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
身上,这个是错误的。
星星的存在,是因为识这个条件,脱离识这个条件,谈论星星是否存在并无意义。
说星星存在是错误的,说星星不存在同样也是错误的。必须要加入条件,这才是缘起法。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r****n
发帖数: 8253
6
网友问: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
如觉答:涅槃不是五蕴之内,也不是五蕴之外,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
互斥:意思是说五蕴和涅槃完全排斥。五蕴在,就不可能有涅槃。涅槃在,就绝无可能有五蕴。
当众生身处轮回,有无明贪爱或者“识”在的时候,则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它。
还未解脱的众生,仅仅是五蕴;已经解脱的圣者,还有识在的时候,也仅仅是五蕴。
当圣者在有色身的情况下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也绝无任何五蕴,此刹那也并不存在能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典)
当圣者色身灭,则是无余涅槃,五蕴完全灭尽不会生起,此也没有任何五蕴。
互补:意思是指五蕴和涅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存在形式。当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有识,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灭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成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创造,发生的意思,五蕴不是涅槃的发生因。
导致能够解脱的原因,也正是五蕴和涅槃的这种互补性,而不是子虚乌有的所谓常住于众生身中的如来藏
a***n
发帖数: 1993
7
中观宗关于"安立业果"与"名言中许有外境"的问题
法尊法师
--佛护、月称中观宗问题讲座之二与三
我国西藏佛教所传习的佛护、月称二大论师的中观宗八大问题是:
第一是中观宗"不许有阿赖耶",但是要安立业果不失坏、这是很难搞通的
一个问题。

第二是中观宗"不许一切法有自相(自性、自体等实体)",但是要安立一切
世俗因果作用,这更是中观宗最根本的问题。
第三是"许有离心的外境",但不是实有自相的。

第四是在破立的时候,不许有'自续'的宗因,但用他许比量。这是和清辩
论师等有极大区别处,也是最难弄懂的一点。
第五是"不许自证分",而能建立我知我见等世俗知识。

第六是"许二乘圣者也须通达法无自性(法空)"方能得解脱,否则不能解脱
生死。
第七是"如何安立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二障差别。"
第八是"佛果位的尽所有智,如何观照世俗谛的道理"。

这八个问题中,有四个(一、二、四、五)是偏重于否定的。也就是别的宗派
或别的论师所承认的,而佛护和月称却认为是龙树菩萨不承认的。其余四个(三,
六、七、八...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9
某网友:十二因緣裏名色的的色指的是色身,並不是指所有的色法。
===================
如觉:
经典何处有说十二因缘里面的色指的是色身?
在舍利弗尊者宣讲的正见经里面,一一分析了十二缘起支,而里面对于色的解释,明确
就是四大和四大所造色,而不是指的色身。
佛陀讲十二缘起也是类似。
一些人因为觉得将色理解成所有的色法不符合自己的经验常识,扭曲经文而造成曲解。
"舍利弗曰:"然!有.诸贤!若圣弟子知名色,知名色之集,知名色之 灭,知达名色灭之道者
,如是之圣弟子具正见,其见正直,对于法绝对持净 信,则达此正法.如何是名色 如何是
名色之集 如何是名色之灭 如何是达名色灭之道 受,想,心,触,作意,是谓名;四大及四
大所造色,是谓色;如是此之名,此之色,谓之名色.因有识之集,而有名色之集,因有识之
灭,而有名色之灭"
某网友:如果十二因缘里的色包括外色,那六内入处要靠山河日月才会产生了。
c***h
发帖数: 2262
10

善哉 赞同
虽然我也没修到,我知道在受念处时,已经实修验证六触如何产生六受,
在心念处时,已经更近一步实修验证,六触之后如何产生六识,如何引出想、行、受。
当然,没有触就没有识,没有识就没有想行受。
五取蕴的身方面,不知了。
“受”一定是有染的,没染的叫”触”。
除非是阿罗汉,不然一定有”受”,一定是五取蕴。
r****n
发帖数: 8253
11
将一个圣者无余涅槃后的状况称呼为“法身”,假如给予准确的定义,也不是不可以,
而我所说的这个,也确实有点类似于大乘提到的法身概念。
但是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1、它一定要是无余涅槃后的状况,凡夫包括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可能有这种涅槃
界下的特性,这是五蕴和涅槃的互斥性决定的,即二者永远不可能同时表现,在有识在
的条件下,不可能表现出涅槃界的特性
2.它对于佛陀和阿罗汉是相等的,不是说仅仅佛陀在涅槃后还有影响世间的能力,而阿
罗汉没有。
3,因为五蕴和涅槃的互斥特征,因为生起五蕴一定要有识这个依赖条件,而识的生
起只能是因为无明,那么这决定了哪怕无余涅槃后对世间的影响能力,也绝无可能以五
蕴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可能成为凡夫的观察识知对象,那种化身报身之类是不可能的。
我将互斥互补性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原则,不能违背这个。
r****n
发帖数: 8253
12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状况
某个阿罗汉在那里打坐,在打坐中,他以涅槃为所缘,此时名色灭尽,即五蕴完全灭尽
。而在此时,旁边有个人在观察他。那个观察的人能否看到这个人的身体。
回答是,肯定能看到,而绝对不会因为阿罗汉名色灭尽而看到阿罗汉消失了。
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
1,搞明白五蕴生灭的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尤其搞清楚识,名,色三者的互相依赖关
系。
2.搞明白色身到底是指什么。
两个问题,都有点违反直觉经验,不是那么好解释。
我先简单说一下
1.任何色法,必须要以识为条件才能生起,假如没有识这个依赖条件,它不能呈现出实
在的色法。
2.我们观察到的色身,已经带有时间概念,是连续性识知而产生的一种影像,而严格来
说,在每个最短时间刹那,根本就不存在我们观察到的色身,只存在现起的名法和它面
对的所缘的色法。它实际是无法被我们的视觉直接观察到的
3,严格来说,色身只有被识所缘,才有意义,才能说属于这个人的色身,而通常我们
所说的色身,是个很粗略的概念。在阿罗汉证涅槃刹那,另外一个人看到的所谓阿罗汉
的色身,实际根本就和这个阿罗汉没了联系,就犹如一个阿罗汉色身灭后,他的身体实
际也和这个阿罗汉没有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3
凡夫的无心定,如无想定,也是没有识去取名色。如何与圣者的「没有识去取名色」区
分?
r****n
发帖数: 8253
14
这里也没有说无想定没有识吧,只是说无想定和灭尽定是作意不同而导致的,一个是背
弃想,一个是止息想。
对无想定和灭尽定,佛教后期各个派别都有一些解释,并尽量使其符合自己派别的理论
,分别说部有自己的说法(心心所暂时不起作用),唯识又有自己的说法(其中有阿赖
耶识)。我对于这些都难以认同。
我个人认为,无想定只是一种不太活跃的意识状态,还有识的作用。
而灭尽定,很可能是长时间以涅槃为所缘的状态,是三果和四果圣者才有的。因为他们
贪灭除的比较彻底,定力也很可能比较深,容易长时间处在涅槃状态下。而定力比较浅
,贪爱还存在的初果和二果圣者,达不到。
根据我的理论,涅槃一定是识灭。对于凡夫来说,从来不存在识灭的状况,无论是深睡
无梦,还是被麻醉,还是被头部重击,这些都只是一种不活跃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
下,仍然有微弱的识的作用。
这里面唯一有个问题,就是如果识灭了,怎么出灭尽定,五蕴又是怎么重新现起的,这
也是唯识认为存在阿赖耶识的一个原因,但是我否认阿赖耶识,对于这种状况,我觉得
单纯以佛法现有的一些理论很难解释,我认为这其中身体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而具
体的机制,应该是等意识之谜被科学完全...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5
将一个圣者无余涅槃后的状况称呼为“法身”,假如给予准确的定义,也不是不可以,
而我所说的这个,也确实有点类似于大乘提到的法身概念。
但是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基本原则。
1、它一定要是无余涅槃后的状况,凡夫包括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可能有这种涅槃
界下的特性,这是五蕴和涅槃的互斥性决定的,即二者永远不可能同时表现,在有识在
的条件下,不可能表现出涅槃界的特性
2.它对于佛陀和阿罗汉是相等的,不是说仅仅佛陀在涅槃后还有影响世间的能力,而阿
罗汉没有。
3,因为五蕴和涅槃的互斥特征,因为生起五蕴一定要有识这个依赖条件,而识的生
起只能是因为无明,那么这决定了哪怕无余涅槃后对世间的影响能力,也绝无可能以五
蕴的形式表现出来,不可能成为凡夫的观察识知对象,那种化身报身之类是不可能的。
我将互斥互补性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原则,不能违背这个。
r****n
发帖数: 8253
16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状况
某个阿罗汉在那里打坐,在打坐中,他以涅槃为所缘,此时名色灭尽,即五蕴完全灭尽
。而在此时,旁边有个人在观察他。那个观察的人能否看到这个人的身体。
回答是,肯定能看到,而绝对不会因为阿罗汉名色灭尽而看到阿罗汉消失了。
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
1,搞明白五蕴生灭的机制到底是怎么回事,尤其搞清楚识,名,色三者的互相依赖关
系。
2.搞明白色身到底是指什么。
两个问题,都有点违反直觉经验,不是那么好解释。
我先简单说一下
1.任何色法,必须要以识为条件才能生起,假如没有识这个依赖条件,它不能呈现出实
在的色法。
2.我们观察到的色身,已经带有时间概念,是连续性识知而产生的一种影像,而严格来
说,在每个最短时间刹那,根本就不存在我们观察到的色身,只存在现起的名法和它面
对的所缘的色法。它实际是无法被我们的视觉直接观察到的
3,严格来说,色身只有被识所缘,才有意义,才能说属于这个人的色身,而通常我们
所说的色身,是个很粗略的概念。在阿罗汉证涅槃刹那,另外一个人看到的所谓阿罗汉
的色身,实际根本就和这个阿罗汉没了联系,就犹如一个阿罗汉色身灭后,他的身体实
际也和这个阿罗汉没有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7
凡夫的无心定,如无想定,也是没有识去取名色。如何与圣者的「没有识去取名色」区
分?
r****n
发帖数: 8253
18
这里也没有说无想定没有识吧,只是说无想定和灭尽定是作意不同而导致的,一个是背
弃想,一个是止息想。
对无想定和灭尽定,佛教后期各个派别都有一些解释,并尽量使其符合自己派别的理论
,分别说部有自己的说法(心心所暂时不起作用),唯识又有自己的说法(其中有阿赖
耶识)。我对于这些都难以认同。
我个人认为,无想定只是一种不太活跃的意识状态,还有识的作用。
而灭尽定,很可能是长时间以涅槃为所缘的状态,是三果和四果圣者才有的。因为他们
贪灭除的比较彻底,定力也很可能比较深,容易长时间处在涅槃状态下。而定力比较浅
,贪爱还存在的初果和二果圣者,达不到。
根据我的理论,涅槃一定是识灭。对于凡夫来说,从来不存在识灭的状况,无论是深睡
无梦,还是被麻醉,还是被头部重击,这些都只是一种不活跃的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
下,仍然有微弱的识的作用。
这里面唯一有个问题,就是如果识灭了,怎么出灭尽定,五蕴又是怎么重新现起的,这
也是唯识认为存在阿赖耶识的一个原因,但是我否认阿赖耶识,对于这种状况,我觉得
单纯以佛法现有的一些理论很难解释,我认为这其中身体起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而具
体的机制,应该是等意识之谜被科学完全...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守株待兔

vedayitam,意思是“受,感觉,经验”
另外,受,是个遍一切心所,伴随心识升起,如果没有受,必定没有识,没有识,色也
无。
由于涅槃是名色灭尽,那么必定无感受,而寂静之乐,对于凡夫来说,一定是一种感受
,这产生了矛盾冲突,所以優陀夷尊者会有这样的疑惑。
而舍利弗的回答,也很精彩。感受本身是五蕴名色,是五蕴名色就一定是苦,凡夫将识
知感受当成理所当然,不知他们本身就是苦,苦受是苦,乐受是苦,不苦不乐受也是苦。
涅槃因为无感受,没有了五蕴名色,于是成为“乐”。
当然,由于我们对乐的理解,都是五蕴化的,是一种感官的乐,而涅槃之乐是一种完全
无经验的东西,所以就难以想象。
但是基本原则必须要坚持:涅槃绝对没有名色,不可能有名色,如果有人认为涅槃下还
有名色,这是不正确的见解。
在另外一处经文当中,舍利弗尊者回答阿难尊者的提问,也明确提到了涅槃是名色的灭。
-------------------
《增支部》〈十集,功德品〉
具寿舍利弗,当时,以何为想耶?
友!于我“有灭乃涅盘,有灭乃涅盘”之想生起,或想息灭。友!譬如一团火燃烧之时
,或焰生,或焰灭。…友!其时,我乃以“有灭乃涅盘,有灭乃...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百度百科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对制嗔心和心念住的个人体会

"名色缘识"有说过啊,长部大因缘经就是讲“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我前面列举的
那篇束卢的经文,也是讲这个。
|“识缘名色, 名色缘识”,实际是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啊。
从十二因缘的角度来说,当中的行缘识,其实也对应的是名色缘识,只是这里特别强调
了“行”而已。
行,是名法的。
长部大因缘经
------
如是既言,‘缘名色而有识。’阿难!如何缘名色而有识耶?此乃应如是知,阿难!识若不得依据于名色时,于未来,尚亦施设生、老、死、苦集之存在耶?’
---------------
识,名,色,是时空内出现的,是现象。不过这里的时空不是独立背景,而是因为五蕴
现象而有的
它们有个“基础”,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也是极难理解的部分,因为大大超越世俗经验。
这个基础,就是波粒二象性当中的“波”性。是一种抽象实在。
站在绝对角度上,生灭和不生灭确实为“一”,涅槃空和五蕴有也确实为“一”,但是
这个不是一体两面,因为无“体”,人们脑子当中的“体”全部是世俗经验。是恰恰要
破除的。
如果真明白这些东西,就应该明白为什么佛陀一再的强调要厌离舍弃五蕴,为什么某些
东西不讲(涅槃界),为什么大乘的很多观点毫无疑...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不许有阿赖耶识”的辨析
三、 业的安立
1、逻辑不成
“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丁) 宗喀巴大师注解说“灭无自性是不许
阿赖耶识之因由”。这是一个怎样的逻辑?
任何有为法X都不是有自性的生灭的—— 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所以,无Y也
能生(丁-1)?
如果Y 是根境识,显然不能成立。只有当Y与X没有关系,则丁-1成立。那么,按照
应成派的逻辑,“X无自性是不许Y之因由”,应成派中观应该不许Y有。可是与X没有关
系的可多了,如中国境内的张三不小心跌倒所生受,此受非以自性灭,与美国人也没有
关系,要宣布世界上没有美国人吗?
主要的问题在于,“无Y也能生”成立的原因是“由X(如“受”)非自性的灭”还是“世
俗谛内观察的缘起中与Y的生无关的因缘条件”?“X(如“受”)非自性的灭”怎么就能
够作为前提,而有”无Y也能生”的结论?
丁命题如果成立,无阿赖耶的情形如阿罗汉舍阿赖耶入无余涅盘及无情的顽石也
能造业了。颂中所表达的是否是由于,业并非有自性地灭(丁1),果报没有阿赖耶也
能生(丁2)。(丁改进)
本文没有发现丁1和丁2间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如果业感果真与阿赖耶...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3

再说一段
最近我对空的看法是由有染无染(有我无我)解释起,
看起来又似乎符合杂阿含中佛陀对空的说明。
我也不知这样解释对不对,请妳和对南北传都有研究的SeeU法友参详参详。
解释的角度是
1以往缘起法,是解释有染(有我)的五蕴(内在五受阴)与外部环境接触,引发忧悲恼苦
的情况。
2空,是解释,无我之后,纯净无染的五蕴的状况。
所以,佛陀在阿含中说,空与缘起法不同。
(也有人对阿含中古文的诠释是,空就是缘起法。可我总觉得不是)
缘起法
当内观,会暸知缘起法中,缘生是怎么样情况,会往哪里走下去。
对色的贪染,缘起于何处,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苦走去)
对受的贪染,缘起于何处(受污染的触,无明触),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
往忧悲恼苦走去)
对想的贪染,缘起于何处(受污染的识),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
苦走去)
对行的贪染,缘起于何处(无明),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苦走去)
对识的贪染,缘起于何处(受污染的行),会往哪里走。(缘起法中, 一步一步往忧悲恼
苦走去)
无我之后,
当没有”我”支撑着,诠释着你以往对有染的色...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如 by 谢安朔
佛陀拿了一块丝巾,在丝巾上面系了一个结,然后问阿难,”这是什么东西”;阿难说
这是一个丝巾,在丝巾上打了一个结。然后佛陀呢,就继续打了五个结,问打了一个结
的丝巾打了五个结的丝巾是否一样。阿难说:一样。佛陀说:怎么可能一样?打了一个
结的丝巾它的外观形式,最起码跟打了五个结的丝巾在外观上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本
质是一样的。怎么去解开这个结呢?然后佛陀(手拿着丝巾)往左边扽了一扽,然后往
右边扽了一扽,结果结还是没有解开。这个结是什么东西呢?结是人的六根,眼耳鼻身
意触。这个丝巾是什么东西呢?丝巾就是无明。由无明产生了我执,由我执产生了分别
,然后带动人的六根觉受,被因果业障所牵引蒙蔽,形成了我们这整个的三界唯心,万
法唯识的宇宙。
情和欲,感和受,本身不能够形成执着,因为情感的本身没有实体,情感的本身是流动
,像空气像水一样的东西,它一定要有个实体附着,才能够形成执着,就像河里面的石
头一样,因为石头凸起,它把水才能附着粘住了,然后它会慢慢的就形成了越来越大的
有形的一种的东西,这个就是因果缘起。它一定要有个本质的一个实质性的东西存在,
并不是情感本身的存在,情感本身是附着在意识之上的...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苹果有色蕴,但没有识蕴是肯定的。只有有情众生才有识蕴。
苹果有没有受蕴?也许可以说有,物质接触它,它有变化的。
人对水说好话,坏话,水分子结晶都有变化,不同的。
i********7
发帖数: 808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何谓名色?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色法时,你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一点。接着,‘名色缘识’意谓:由于
:名色生起,所以识生起。
:这里的‘名’,是指心所。‘色’,是指依处色法,而不是指心生色法。
为什么说这个“名色”和上一句“识缘名色”中的“名色”...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7
帕奥禅师答:在缘起法当中,佛陀教导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意谓
:由于识生起,所以名色生起。
:这里的‘识’,是指心。‘名’,是指心所。‘色’,只是指心生色法而言。
:由于心生起,所以心所生起;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法生起。因此佛陀说:“由于识
:生起,所以名色生起。”(识缘名色)
这段是禅师自己的理解,大概是根据论来说的,但是如果他能从经文来解释就很有看头。
而且从这段看,基本上说色法是由心生起,很像唯识的理论。
而心如何生起?没有交代。(下一段写识/心如何生起,但是下一段的识,他已经给了
另外的定义,说的是不同的事情,不能用来解释,这一段的心如何生起。)(显然他自
己不知道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下一段的识是另外的事情,这一段的识就会变无因生)
然而经文里面芦的譬喻就是要说明,没有办法说是先有识再有名色,或者先有名色才有识
那个比喻的重点就在这里。
:当你能照见心生色法时,你就能够清楚地了知这一点。接着,‘名色缘识’意谓:由于
:名色生起,所以识生起。
:这里的‘名’,是指心所。‘色’,是指依处色法,而不是指心生色法。
为什么说这个“名色”和上一句“识缘名色”中的“色”不是...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8

识,名,色,三者本来就是互相依赖的关系,束芦的比喻很形象。
没有名和色,也不会有识的升起的,没有识的升起,同样也不会有名和色。
帕奥尊者这方面没有错误啊。
的来
论藏是有神化的倾向,但不能根据这个就否定论藏的价值。
它之所以被神化,也是因为它确实有很重要的作用价值。
对于论藏也好,经藏也好,都要有所抉择判断,而不是全部信以为真。同样也不能全部
否定
j*******1
发帖数: 182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入行论》如何抉择心念处
一、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住。这是以智慧观察四个念处来破除四种
颠倒。
二、大小乘不同的观修方法
小乘修的内容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其中后者是指观察万法上
没有人我。
大乘超胜小乘,《辨中边论颂》上讲到,大乘的修法由所缘、作意、得果这三方面而超
胜小乘。所缘上,大乘是以自他相续所摄的一切法为所缘,之后见到人、法皆无自性;
小乘主要是缘自相续的法,单单见到人无我,所以大乘更加广大。作意上,小乘是以无
常、苦等行相作意;而大乘是远离常、无常等一切增益损减而以无缘的方式作意。得果
上,小乘只能得小乘涅槃,别别分开轮回应舍、涅槃应取;大乘能证到“智不住诸有、
悲不滞涅槃”的轮涅无二之无住大涅槃。这就是大乘超胜小乘的地方。
具体而言,大乘修无我法门,包括人无我、法无我;其中法无我的修法归纳为四念住,
即对于身、受、心、法都抉择为无缘的大空性。修的时候,首先选出万法中和我们关系
密切的身、受、心这三种法,在观察抉择为大空性之后,依靠正念使心安住在身、受、
心这三者的空性中,就是所谓的身念住、受念住和心念住。再展开来,对内外一切法都
抉择为无生大空性,以...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元真九问----修行 by 谢安朔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a4e6a0010136tv.html
第三个问题:何为修行?修的是什么?行的是什么呢?如何修?如何行?如何见证?
修行核心就是两样东西,第一个就是忏悔,就是你通过学法,正知见增长,知道自
己过去错在什么地方,要去忏悔,深刻的忏悔;另外一个就是绝对虔诚,虔诚不是说你
去为哪一个人,或为什么真理做什么事情,不是的,这个绝对没有。虔诚就是你可以用
你的生命的全部去供奉真理,从而达到真理让你放下一切妄念妄想执着的要求,这个就
是虔诚。真理为师,真理无师,你们知道吗,因为真理,只是借助了人类的语言组合将
真理展现出来,包括传法的这个人,都是众生因果缘法而生的,他也不是实际的存在,
所以说真理没有老师。
所有的人,未来的修行人都是以真理本身为老师,这个真理是什么呢?真理不是文字
,文字是真理所指的方向,要以自己心里面的动机,最原始的那个“不动空如”为老师
。我经常给别人讲,你们与其去迷信你们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成就,你们与其去迷信你
们做梦中梦到的景象,什么金光巨佛......,不如去迷信你们内心深处不被情感欲望,
妄想习...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1
两年前写的帖子
====================================================
网友问:涅槃是在五蕴之内还是五蕴之外?
如觉答:涅槃不在五蕴之内,也不在五蕴之外,是和五蕴互斥又互补。
互斥:意思是说五蕴和涅槃完全排斥。五蕴在,就不可能有涅槃。涅槃在,就绝无可能
有五蕴。
当众生身处轮回,有无明贪爱或者“识”在的时候,则仅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除此无
它。
还未解脱的众生,仅仅是五蕴;已经解脱的圣者,还有识在的时候,也仅仅是五蕴。
当圣者在有色身的情况下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也绝无任何五蕴,此刹那也并不存在能
缘的识或者出世间道心。(南传阿毗达摩此处有严重错误,为分别说部见解,不符经典

当圣者色身灭,则是无余涅槃,五蕴完全灭尽不会生起,此也没有任何五蕴。
互补:意思是指五蕴和涅槃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存在形式。当众生有无明,有贪爱,有识
,则表现为五蕴。无无明,无贪爱,识灭,则表现为涅槃。熄灭无明,熄灭贪爱,熄灭
识,于是由生灭相续的五蕴"成为"毫无任何五蕴的涅槃。这里的"成为"类似于水加热成
为水蒸气,是由一种存在形式成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而不是产生...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2
我几天前粗略写过一个帖子,以前在这里也写过类似的
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好理解,因为他和你的日常思维经验很不同。涉及到关于时间,宏
观,微观和五蕴的相续生灭等问题
=============================================
如觉回来了?
请教您一个问题。在体征涅槃的时候 名法色法止息 这个止息如何理解呢?
《宣隆大师传》中描述“就在苦因被领悟那一剎那,苦因就被道智(Magga ?ā?a)所
消灭,就在那时,心、35 心所与色等(就好像被捣乱而功能尽失,)无法正常运作,于
是因果炼就在瞬间断开了,那就是涅盘。” “无法正常工作”是什么意思呢?身
体会突然消失吗?
我的回复:
在阿罗汉以涅槃为所缘的刹那,五蕴完全熄灭,并不存在所谓的色身。
你可能并没有理解色身到底是什么,你所说的色身,是一种宏观的整体现象,是所谓色
法的聚集,但是时空当中实际不存在一个完整的你观察到的色身,那色身只是亿万亿万
不同时刻现起的识连续性识别而在大脑当中产生的一个整体影像。假如有个超高速的相
机对着色身进行拍照,假如能够达到普朗克尺度的水平,则不可能有完整的色身的照片
的。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3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Sat Jul 28 22:36:01 2012, 美东) 提到:
数落你梵天的非正义,你创造了掩盖错误的世界。
——《本生经》
巴利语中,相当于其它宗教创世上帝一词的是Issara(梵文Is-vara),毗湿努或
梵天。
佛陀在好多场合中,否定了永恒灵魂的存在,只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否定了创世
上帝。但是,佛陀从来没有承认创世上帝的存在,无论它是一种力量或一有情。
虽然说,佛陀没有置超人的上帝于人类之上,有些学者则说佛陀在此特别重大的
矛盾问题上保持了特有的沉默。以下的摘录将明白无误的表明佛陀对创世上帝观念的看
法。
在《增支部》中,佛陀说出了流行于当时的三种不同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一
个人无论经历快乐、痛苦或不苦不乐,此等全是上天的造作。”(1)
根据这种观点,我们是创造者的意志所造。我们的归宿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我
们的命运由他预先制定,而他给予被创造者所谓的自由意志则是一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尼乾经》中,佛陀驳斥了这种宿命论的观点。他说:“故尔,由...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4
相應部35相應95經/摩羅迦子經
巴利语原文
tato tvam, malukyaputta, na tena. Yato tvam, malukyaputta, na
tena; tato tvam, malukyaputta na tattha. Yato tvam, ma
lukyaputta, na tattha; tato tvam, malukyaputta, nevidha, na huram na
ubhayamantarena. Esevanto dukkhassa”ti.
中文翻译,
“摩罗迦子!当你在这些感知对象上面失去了立足处,你将不在这个世界这里,也不在
其他世界那里,不在任何世界的任何地方,这意味着苦的结束。”
本段翻译出自马哈希尊者的《摩罗迦子经讲记 》,马哈希尊者在后面的一段解释
“因为你于它们没有立足处,你不在这,不在那,不在任何地方,同时,因为你不存在
于任何处,这意味着你已经证悟涅盘,一切苦都熄灭了。"
本经直接证明了以下观点
1,完全可以在世亲证名色五蕴灭的涅槃,涅槃绝对不是什么没有贪嗔痴的精神体验。
2,在亲证涅槃的刹那,不可能存在识,因为只要...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5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的墓是怎么掘的
要批判,首先要深刻了解。你眼中看到了六祖是生灭的五蕴,六祖自己眼中却已经没有
什么五蕴了,五蕴在大乘里面也不是坚固实有的,一样是心法所生。若能一心清净,自
然当下解脱。你看到的六祖色身是你见到的,他却已经没有我执。是你看到生灭重要,
还是六祖自己远离一切贪嗔痴、超脱苦海重要?
=============================

就是太了解大乘的这些玩艺了。无论他是否有我执,只要有识生,就必定有生灭,而绝
对不能自欺欺人的说什么无生灭,不能说什么当下就涅盘,当下就彼岸,这是彻头彻尾
的自欺欺人,而且是大邪见。因为这意味着他错误把生灭的五蕴当成了无生灭的涅盘,
把无常当成常,如此必然导致无法对五蕴厌离舍弃,进而背离解脱。

除非他真的当下就看到无生灭,看不到五蕴名色的生灭。而这个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
这个有可能,那佛陀的缘起法就要改写了,不能说识缘名色了,应该说执取生名色了,
而且原始佛经当中佛陀教导灭尽贪嗔痴的阿罗汉也要观五取蕴的生灭无常,苦和无我是
彻底错误的教导,或者说明阿罗汉根本没有灭尽贪爱执取。可佛陀却又明说阿罗汉已经
灭尽贪爱执取。

修行,第一重要的就是如实...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116
37
"根本不存在一个常住不坏的“识”入胎,这才是萧邪独创“入胎识”为魔法名词的关
键所在"
"真大乘法中唯有识阴、六识,至像法时,于相似伪大乘法中才流变而出子虚乌有的“
第八识”,一干眼盲者于此装模作样地自娱自乐,广造伪经谬论以证必有此龟毛“识”
,苦苦争论龟毛长短、黑白等妄想法不休不息,或真或妄、或常无常,云山雾罩、众说
纷纭,真笑煞人也。
生灭“第八识”尚且是龟毛妄想法,萧邪等辈所错认之不坏“第八识”则更增悖谬
,荒唐无稽不可言喻!
第一,铁的事实:四部《阿含经》中根本没有“第八识”。
萧邪师徒无论如何旁征博引地诡辩,也无论编造何等理由对悲智予以诽谤、贬损,
也改变不了这一事实,四部《阿含经》中任何与“识”相关者,皆非第八识,第八识唯
存于萧邪妄想中。狡辩,纯属栽赃佛陀,却无法改变事实!

第二,正本清源:真大乘法中唯有无常之识阴、六识。
真大乘法中唯有无常之识阴、六识,且诸所有识皆无常、非我。
"
哈哈 乍办?上面这些话是不是“佛教界”的“共识”?
t******h
发帖数: 177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杂阿含经》二六二、三三五及三五八经
“ 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
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
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集。
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
苦灭。"
《巴利文大藏经》的《长部·大缘经》和《相应部》第十二卷:
“ 诸比库!缘起者何耶?诸比库!缘无明有行,缘行有识,缘识有名色,缘名色有
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有受,缘受有爱,缘爱有取,缘取有有,缘有有生,缘生有老
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诸比库!此谓生起。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有行灭。由行灭,有识灭。由识灭,有名色灭。由名色灭,有
六处灭。由六处灭,有触灭。由触灭,有受灭。由受灭,有爱灭。由爱灭,有取灭。由
取灭,有有灭。由有灭,有生灭。由生灭,有老死、愁、悲、苦、忧、恼等灭。如是全
苦蕴之灭。[1]
r****n
发帖数: 8253
39

你自己概念混乱,而且严重邪见,所以才导致问题都问错
而我的回答则很清楚,我绝不说进出涅槃,而只说证涅槃,实现涅槃等。
进出涅槃,就预设了一个连续性的本体,但是证涅槃,实现涅槃则不是。
在轮回状况或者有识在的情况下,佛陀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不可能有其它,如果你说
佛陀进入了涅槃,那么就等于是说五蕴没有灭,然后进入涅槃,但实际涅槃必须是五蕴的
灭,所以这个说法完全矛盾。
绝不能说佛陀是生灭相续的五蕴,也更不能说佛陀是本心外加生灭相续的五蕴,前者会
造成断见,割裂五蕴和涅槃的关系,后者会造成常见,认为有个本心出入涅槃。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当有识在的时候,佛陀只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当识灭的时候,佛陀
则只是无生灭的涅槃本身。
佛陀,实际是生灭相续的五蕴和无生灭的涅槃两种互相矛盾的存在方式的统一。犹如波
和粒是电子的两种互相矛盾的存在方式的统一。
f****u
发帖数: 443
40
解 题
识,了别义,唯了别学即唯识学,言唯了别学而不言唯识学,因唯识之识字一
般做名词解,此处之了别做动词解。做名词解,识为识体,犹有“我执”;做动词解,
了别乃了别之“行”,刹那刹那迁流不息,中无实体,实乃依他起相,缘起相。若能破
除对实有的执着,建立唯了别的观点,则可以畅达的理解量子力学,反之,分析量子力
学这个案例也有助于理解唯了别学。
量子力学哲学诠释概述
在哲学层面上思考量子力学,则无需涉及复杂的数学细节,一个简单的双缝干
涉实验已包含了量子力学的全部奇异之处。
考虑光子由一个光源出发,通过与光源等距的两条平行狭缝,射到感光屏上,
在屏上呈现出光子的分布。在实验中,先分别打开一条狭缝,关闭另一条,这时感光屏
上的强度分布为光子通过单缝的衍射图样。然后将双缝同时打开,这时在屏上得到的是
光子通过双缝后形成的干涉图样。这个实验反映了光的波动性。
如果在光源处换上一架机枪,则子弹通过双缝后的分布等于两个单缝分布的直
接相加,这里不发生干涉现象,反映了经典粒子的特性。
如果在光源处换成电子枪,则结果与光子干涉实验相一致,而与经典粒子的结
果不一致。
那么是否就可以把电子理解成波呢?按...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41
无我了还有识吗?
除了涅槃了, 还有识吗?
识在什么情况下不存在?
c***h
发帖数: 2262
42
发信人: goldwater (金水),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绞尽脑汁我终于悟出来 --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15 21:54:00 2014, 美东)
再看一次你说的,”我看到,和我执着于我所看到的东西,哪个会造成因缘和合?”
我觉得你的问题有点怪
“我看到” “我执着于我所看到的东西” 应该都属于因缘和合,而不是造成因缘和
合。
我是如下这样看待 不一定对 仅供参考
“我看到” 是 眼触
然后 事情是这样
“触” 当然是外界的因缘和合 可有何重要? 一会见到这 一会见到那
这时 我是认为不重要。没多介意
“触”之后呢? 会有苦受乐受,看到俊男美女心里就舒服,看到丑的有些不舒服
“受”也是因缘和合
….这有点问题了………好 再说 我也先不管他们
(有”触”也未必有”受”,还要有”缘”,缘起)
苦受乐受之后呢? 会有喜欢乐受,喜欢俊男美女。 排斥苦受,不喜欢丑的。
坚持如此,总是如此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求証解脱果最重要的认知
求证解脱果者不但要否认识阴六识的虚妄性,要确实现前观察识阴六识的每一心都是因
缘所生法,都是无常性;还要现前证实六识的功能(又称為六识身。功能亦名為身)都
是缘生法,没有常住不坏性;现前观察就能了知这六识要在什麼情况下才能出生?才能
存在?才能运作?於是就有智慧可以现前证实:这六识的功能就是六识的自性,六识的
自性在阿含道中就称為『六识身』;而六识身是依六识心出生的,离於六识心就无法有
六识身被吾人体验到。而这六识都必须各有『二法為缘』才能出生,所谓『根与尘』二
法為缘。而且这二法必须相触,若二法不相触,也不能出生识阴中的任何一识;识出生
了,才能有识的自性出现。要能如此现观,才是真实知道识阴内容的人;真实知道识阴
内容的人,才有可能现前观察到识阴要如何灭除。确认识阴灭除方法的人,才有可能灭
除识阴对自己的贪爱与执著,特别是对意识自己的贪爱与执著,这样才有可能取证第四
果解脱。所以灭除识阴就是灭苦,灭除识阴的方法就是灭除识阴苦之道,这就是灭识阴
苦的道圣諦。
话说回头,关於亲证识阴的『苦圣諦』,关於确实了知识阴的苦集而亲证识阴的『苦集
圣諦』,关於确实了知识阴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4
在上一集中我们说到:佛陀在灭度前,为了后世的佛弟子不落入邪知邪见,也为了
临终前,为了天、人等等的众生开示重要的知见,主要是世尊预见了佛灭度后的众生将
会出现的邪执著。只要是非正知正见的佛弟子,不是落入断见,就会落入常见;不是落
入一切皆无的无因论、外道见,就是落入一切万物都有造物主的大梵论。果不其然,各
位现在可以看一看,目前世界上的哲学思想、宗教理论是不是就如同 世尊所预记者,
皆落入此断、常两边?大梵创造了宇宙,大梵是万物的本源,大梵是众生本性、第一义
谛的这种观念,不但广泛地流行在印度,而且在世界上影响最深的一神教,也是这一种
思想的延伸。例如在《长阿含经》中说到:大梵天王自己说:“我是大梵天王,大千世
界中,没有能胜过我的众生;乃至我造作了万物,我就是众生的父母。”为此缘故,佛
陀特别在入涅前把大梵天王找来,当面开示大梵天王。以此因缘教化天、人及后世的佛
弟子们,要把这一种积非成是、众口铄金的说法,让当事人大梵天王自己的口中由自己
来澄清,后世的佛弟子就不会再落入了这一类常见或断见的理论之中。在《大悲经》中
详细地记载了这件事情。
上一次的课程中,我们说到 世尊先以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5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曾被视为矢志破旧立新的激进主义宣言。
但很少人知道,这句话其实是300多年前另一句守旧宣言的升级版—“宁可使中夏无好
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这句话的著作权属于明末清初那位以顽固守旧著称的学
者杨光先。
不过,与其说杨光先“顽固守旧”,毋宁说他“顽固卫道”。确切地说,他只是比别人
更犟一些而已,只认一个理:听圣人的没错!只要圣人说谁是妖孽,他一定拼死去打倒
它。倘若真是妖孽,他自然要穷追到底;要命的是,即使所有证据都证明那其实是个冰
清玉洁的九天仙女,他也会埋头批斗,决不放过。
抬棺死劾权臣
杨光先第一次名垂青史的“除妖”行动,发生在崇祯十年(1637年)。当时,40岁的杨
光先是新安所的世袭千户,为了参劾当朝权臣大学士温体仁和给事中陈启新,他把千户
之位让给弟弟,自己以布衣身份,效仿海瑞抬着棺材向皇帝上疏,历数温体仁和陈启新
的罪状,称为“舁棺死劾”,结果遭到廷杖并流放辽西。
这个温体仁是怎样的人呢?据说,崇祯执政17年,换了51个首辅,平均一年3个,但温
体仁当首辅8年,时间最长。不过,他是治国庸... 阅读全帖
f****u
发帖数: 443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forayu (thinkorswim), 信区: Wisdom
标 题: 量子力学与唯了别学(杨新宇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27 00:39:30 2014, 美东)
解 题
识,了别义,唯了别学即唯识学,言唯了别学而不言唯识学,因唯识之识字一
般做名词解,此处之了别做动词解。做名词解,识为识体,犹有“我执”;做动词解,
了别乃了别之“行”,刹那刹那迁流不息,中无实体,实乃依他起相,缘起相。若能破
除对实有的执着,建立唯了别的观点,则可以畅达的理解量子力学,反之,分析量子力
学这个案例也有助于理解唯了别学。
量子力学哲学诠释概述
在哲学层面上思考量子力学,则无需涉及复杂的数学细节,一个简单的双缝干
涉实验已包含了量子力学的全部奇异之处。
考虑光子由一个光源出发,通过与光源等距的两条平行狭缝,射到感光屏上,
在屏上呈现出光子的分布。在实验中,先分别打开一条狭缝,关闭另一条,这时感光屏
上的强度分布为光子通过单缝的衍射图样。然后将双缝同时打开,这时在屏上得到的是
光子通过双缝后... 阅读全帖
p****y
发帖数: 23737
47
来自主题: _Vegetarianism版 - 李嘉诚先生给年轻人的忠告[zz]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yuuli (听,...听),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李嘉诚先生给年轻人的忠告[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Nov 25 22:09:20 2010, 美东)
1.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
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2.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
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
誉和巨额财富。
3.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
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4.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
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
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5.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
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6.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4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三)
卷三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
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
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
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
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4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李嘉诚先生给年轻人的忠告[zz]
1.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了。人
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2.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
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
誉和巨额财富。
3.精明的商家可以将商业意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举手一投足。
充满商业细胞的商人,赚钱可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4.我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一向以来,做生意处理事情都是如此。例如
天文台说天气很好,但我常常问我自己,如5分钟后宣布有台风,我会怎样,在香港做
生意,亦要保持这种心理准备。
5.精明的商人只有嗅觉敏锐才能将商业情报作用发挥到极致,那种感觉迟钝、闭门
自锁的公司老板常常会无所作为。
6.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至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7.即使本来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
一赌。
8.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我讲求的是在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
船要行得快,但面对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9.好的时候不要看得... 阅读全帖
p***i
发帖数: 848
50
胡祖庶(德国)在《上层特殊利益集团是社会的蛀虫:从重庆打黑所想到的》中说:
特殊利益集团对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操控,通过最近发生的一些事件和经过有识人
士的揭露,人们已看得越来越清楚。它们犹如社会的蛀虫。美国有四千多万人没有医疗
保险,医疗费用又不断高涨,新总统要对医疗保险进行改革,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却遭
到特殊利益接团——少数几个垄断私有医疗保险公司及其政治代言人的极力反对;同样
,奥巴马总统欲对华尔街各种不透明的金融买卖交易进行更严格的监控,也遭到特殊利
益集团——几大投资银行和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顽强抵抗。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各种特
殊利益集团也在社会与经济转型中日渐坐大,民众恨之入骨,却束手无策。10月12日,
《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曾与人合用著名“皇甫平”笔名的周瑞金发表了《中国高层
应与特殊利益集团切割》一文,引起人们的重视。文中指出,党内外有识之士莫不对“
特殊利益集团”尾大不掉而深感忧虑。这个问题不解决,再高的经济增长也难以给民众
带来普遍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不公平的增长甚至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甚至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