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数: 1 | 1 在佛门中有人主张“顿悟与渐悟”,或者主张“开悟来得很快,我们称为顿悟;需
要长时间修持的,我们称为渐悟”,或者主张“悟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累积多了就
会开悟”,或者主张“很简单,你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并且通过训练与修行的过程,
经过一段长时间,可能会达到最高点,这即是被称为渐悟”。这样说法,如果没有佛法
正知见以及没有证悟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这样的知识所误导,说那是正确的,因此跟随
这些知识修学佛法;可是对证悟的人来说,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误导众生很严重。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顿悟与渐悟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说法
?后学告诉你: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或许有人会继续提
出质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既然
是这样子,后学就举经典与禅宗证悟祖师为例来说明。
首先,以经典为例来说明。大家都知道,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
于圆满后,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开始修菩萨六度的种种行。
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 阅读全帖 |
|
c**m 发帖数: 1632 | 2 不知不觉,已经变得不再认识自己了。过去,我曾经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人,生活在一个
简单的幸福之中。我懂得浅蓝色的高远的天空,能够在天心看到一种安详,也懂得夜晚
的风和森林的静默。可是,随着生活的一点一滴,我的生命划出了一条未曾想过的轨迹
。我没有想到我会遇见这么多的人,处理这么多复杂的事,会面对自己复杂的欲望和感
情,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生活在一种不真实之中。
几周前的一天,在飞机上看《禅外说禅》。窗外是一片荒凉的大地,覆盖着冰雪,与几
个月前迥然不同。那时的景色,满眼的郁郁葱葱,现在则是苍白沉寂。一个瞬间,我突
然觉得回到很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在云层中寻找下面城市时的感受,清清楚
楚的,一丝一厘都没有变化,仿佛这么多的岁月并没有流过。然而,转头一想,心下黯
然,毕竟发生过这么多的事了啊。
回过神来,随意地翻了几页书,翻着翻着就翻到了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刚开始读,并没有什么,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可是
,渐渐地,有一种锥心的疼痛,疼遍全身,不知不觉,竟然潸然泪下。我的很多经历,
难道都是我应当承受的么?我本来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啊,为什么要是我 |
|
c**m 发帖数: 1632 | 3 不知不觉,已经变得不再认识自己了。过去,我曾经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人,生活在一个
简单的幸福之中。我懂得浅蓝色的高远的天空,能够在天心看到一种安详,也懂得夜晚
的风和森林的静默。可是,随着生活的一点一滴,我的生命划出了一条未曾想过的轨迹
。我没有想到我会遇见这么多的人,处理这么多复杂的事,会面对自己复杂的欲望和感
情,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生活在一种不真实之中。
几周前的一天,在飞机上看《禅外说禅》。窗外是一片荒凉的大地,覆盖着冰雪,与几
个月前迥然不同。那时的景色,满眼的郁郁葱葱,现在则是苍白沉寂。一个瞬间,我突
然觉得回到很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在云层中寻找下面城市时的感受,清清楚
楚的,一丝一厘都没有变化,仿佛这么多的岁月并没有流过。然而,转头一想,心下黯
然,毕竟发生过这么多的事了啊。
回过神来,随意地翻了几页书,翻着翻着就翻到了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刚开始读,并没有什么,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可是
,渐渐地,有一种锥心的疼痛,疼遍全身,不知不觉,竟然潸然泪下。我的很多经历,
难道都是我应当承受的么?我本来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啊,为什么要是我 |
|
c**m 发帖数: 1632 | 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菩提本无树 不知不觉,已经变得不再认识自己了。过去,我曾经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人,生活在一个
简单的幸福之中。我懂得浅蓝色的高远的天空,能够在天心看到一种安详,也懂得夜晚
的风和森林的静默。可是,随着生活的一点一滴,我的生命划出了一条未曾想过的轨迹
。我没有想到我会遇见这么多的人,处理这么多复杂的事,会面对自己复杂的欲望和感
情,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生活在一种不真实之中。
几周前的一天,在飞机上看《禅外说禅》。窗外是一片荒凉的大地,覆盖着冰雪,与几
个月前迥然不同。那时的景色,满眼的郁郁葱葱,现在则是苍白沉寂。一个瞬间,我突
然觉得回到很多年前,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在云层中寻找下面城市时的感受,清清楚
楚的,一丝一厘都没有变化,仿佛这么多的岁月并没有流过。然而,转头一想,心下黯
然,毕竟发生过这么多的事了啊。
回过神来,随意地翻了几页书,翻着翻着就翻到了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刚开始读,并没有什么,很小的时候就读过。可是
,渐渐地,有一种锥心的疼痛,疼遍全身,不知不觉,竟然潸然泪下。我的很多经历,
难道都是我应当承受的么?我本来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啊,为什么要是我 |
|
M*****a 发帖数: 892 | 5 相思本无豆,爱情亦非鸟。 本来没有缘,何必为她老。 |
|
t******g 发帖数: 17520 | 6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楼宇烈
一
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
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
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
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
宝本。《坛经》从敦煌本至宗宝本,文字增加了一倍,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这对于研
究禅宗思想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和深入分析一下这四种《坛经》本子的内容,就可以发现,在
这四个本子的演变中,契嵩本的出现,才使《坛经》在内容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惠昕
本虽说也增加了一些内容和文字,但总的来讲与敦煌本相去还不算甚远。而宗宝本则是
在契嵩本的基础上增衍出来的,也可算作一个系统。因此,《坛经》内容的关键性变化
是发生在契嵩本上。
据契嵩本最初的刊刻者郎简在《六祖坛经序》中说,他素来敬重《坛经》,但“患其为
俗所增损,而文字鄙俚繁杂,殆不可考”。于是,他请契嵩对通行的《坛经》进行校订
。不久,“嵩果得曹...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808 | 7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8 以下节选自《六祖坛经》。共同学习一下。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惠能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此偈已,徒众总惊,无不嗟讶,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
多时,使他肉身菩萨。”
祖见众人惊怪,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曰:“亦未见性。”众以为然。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当如是乎?”乃问
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
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遂启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於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
......
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
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
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 |
|
t******g 发帖数: 17520 | 9 又,与此相关,在敦煌本《坛经》中,“佛性”一词,总共出现过四次。其中两次出现
在慧能初见弘忍时的答语中,即:“大师遂责慧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
堪作佛?’慧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
别?’”(第三节)一次出现在慧能的一首得法偈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
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第八节)再一次出现在慧能答韦使君问,评论达摩对答梁
武帝问话的意义一节中。慧能是这样说的:“和尚(达摩)言:造寺布施供养,只是修
福,不可将福以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于福田。自法性有功德(见性是功),[5]
平直是德,内见佛性,外行恭敬。”[6](第三十四节)此外,全书凡论及心性之理的
地方,均使用“自心”、“本心”、“自性”、“本性”、“净性”、“本觉性”等概
念。然而,在《曹溪大师传》中“佛性”一词俯拾皆是,却无一个诸如“自心”、“本
心”、“自性”、“本性”等概念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敦煌版出现4词佛性,个人觉得他们都是以纯概念出场的
原意并没有究竟过这个概念, 自性反之
何期 |
|
x******i 发帖数: 14369 | 10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好帖子
并没见过,可我还是一下就猜出了——是菩提。 正如Sylvia Plath 的love letter里
所说:I wasn’t fooled. I knew you at once.
于是求证。环顾四周,发现这小小的院子,竟是一座日本禅院: 東本願寺別院。院子
真是小,小到和平常人家院子差不多,可是处处却透着精致。 随着石梯而上,上面是
仅有一层的建筑。简洁古朴的原木架子(不知道这是什么?),悬挂的古钟,带着铜绿
的镂花小香炉,大方优雅的长弧形屋檐。以大面积、长 线条及灰白色调为主,并没有
多少装饰,但是让人感觉沉稳舒适。
副长长的线描故事画,颇有民间年画风格。开始看到抬轿子的几只动物,还以为是老鼠
嫁女;再一细看,却是兔子,主角似乎是混在兔子中的一只蛤蟆,在某个情节里还挨了
揍,不知究竟是什么故事呢?
株樱花,那儿是苏铁。院中的树木尺寸相差不大,只是现在,只有菩提有着浓密的树冠
。在这个院子里,连树干也是精心生长的。 大块面,流畅的曲线,简洁而不单调。既
然是禅寺,松柏必定也是要有的。白石灯座则静静地隐在草从中,与沿阶草低语。
...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大傻哥说的是对的,如果我们绝以seeU跟POORMS 说的对照, 好像应该将佛经开示的这一句
“彼诸佛子如是知,一切法性常空寂,无有一法能造作,同于诸佛悟无我。”
改成 "无有一法是真实".
那佛经用了 "能造作".
seeU跟PROOM 所说也都是正理, 但是就如惠能在坛经中说到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时, 他在五祖处的歷程还没完, 直到他后来於三更进到方丈室, 可见他悟的不是
"本来无一物". |
|
|
s******s 发帖数: 1793 | 13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出家人看空才对。 |
|
M*****a 发帖数: 892 | 14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菩提本无树 昔日人梦蝶,恍如蝶梦人。 本来无一梦,何事迷庄生。
bad |
|
G****t 发帖数: 1799 | 15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
|
t*****r 发帖数: 39 | 16 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7.html
190.艺术哲学
在精神食粮里,除去佛法和宗教,一般世间文化人所喜欢的,那就是艺术了。按丰子恺
先生的表述: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艺术),第三层是灵魂生活(宗
教)。艺术这一层也是修行人应该有所了解的。现在的欧洲人往往瞧不起美国人认为他
们根本不懂艺术俗不可耐,也瞧不起今天的中国人,说咱们是Live to work(为工作而
活着),象群蚂蚁一样只知道卖命地工作活在第一层,而他们是work to live(为生活
而工作),他们所谓的生活,一般就指艺术生活第二层,也就是欣赏绘画、戏剧、古典
音乐、滑雪、看斗牛欣赏残杀众生、以及英国富人喜欢的猎狐等等。欧洲人认为他们的
艺术生活已经很发达了,法国的绘画、英国法国的文学等等,都是足以引以为傲的、美
国人呢在这方面显得比较愚痴,多喜欢看一些比较低级动物化的东西,如打球、赛车、
马戏、脱衣舞、打拳等等,美国佬都是些没文化的暴发户俗不可耐,所以欧洲人瞧不起
他们。
实际上人类在一二层的创造都是附属于肉体的、只有肉身存在时...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17 禅宗
百科名片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
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
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
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
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
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
目录
简介
宗义概述
印度源流
禅宗的早期发展
禅宗的成熟期
中期禅宗
明清禅宗
现代禅宗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禅宗发展可分成四个时期,由菩提达摩至中国开始,至六祖慧能大
师大宏禅宗为止,此为禅宗的开始,可称为早期禅宗。由六祖慧能门下,洪州、石头二
宗,发展为五宗七派,此为禅宗的发展期,时间约当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临济宗
大慧宗杲起而倡话头禅,曹洞宗宏智正觉倡导默照禅,至于明朝中晚期,此为禅宗的成
熟期,又可称为中期禅宗。至于明朝中叶净土宗兴起,此时佛教的特色为禅净合一,与
儒、释、道三教合一,...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8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一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9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0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http://www.jzxh.org.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2011-08-22 21:24:03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38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黄念祖老居士一九八七年讲于美国华府佛教会,一九九一年整理成文)
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用
世尊彻证理体,示佛知见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一生成办,圆顿法门:禅,密,净
禅宗
密宗
净土宗
(壹)光明与安乐,理体并妙
今天我有机缘在华盛顿华府佛教会向大家汇报——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十分荣幸
。听起来这个题目好像生一引起,新奇一些。其实还都是我们常常说到的‘放大光明’
,‘光明普照’,‘拔苦与乐’,‘离苦得乐’。这也就是佛法的基本,自觉觉他,自
利利他。由于光明,方消痴暗,垢障消除,才... 阅读全帖 |
|
s******l 发帖数: 6898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16:58 2012,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真我呢?圣巴西略(St. Basil the Great)说:“当
我们开启自我的心门时,透过此门,我们可以发现真我,同时也找到天主的临在。”7[
7] 心门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打开,当我们有规律性地,走进自己的内室,在宁静中通过
心门,我们才能发现...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3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21641 | 24 一.无题诗与唯美
唐朝诗人李商隐做过十几首无题诗,大多晦涩难解,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李
商隐为何独出心裁,以无题为标题?通常的说法是作者有难言之隐。比如高阳先生就认
为:“义山‘无题’,十九有本事,以难于著题而从阙”(《锦瑟详解》)。为何难于
著题?无非是诗的内容涉及党争或男女私情,不便明言。问题是有类似遭遇的古代诗人
不在少数,并没有谁像李商隐那样写出那么多晦涩难解的诗。如果仅是因为有难言之隐
,那么随便给一首诗冠以春望秋思、昼咏夜叹之类的题目,并不会使作品更容易明白。
事实上,无题诗中有些是比较浅显的,而一些有标题的诗,其主题深隐玄奥,比无题诗
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人们提起无题诗,只是个笼统说法。清朝学者纪昀曾将李商隐的
无题诗分为五类:确有寄托者;戏为艳体者;实有本事者;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
;与无题诗相连、失去本题、偶合为一者。他指出:对这些诗“宜分别观之,不必概为
穿凿。其摘诗中二字为题者,亦无题之类,亦有此数种。”纪晓岚的说法有道理,如《
锦瑟》、《为有》、《碧城》、《哀筝》、《瑶池》、《昨日》、《玉山》等,都是取
诗中二字作为标题,并无提示作品内容的作用。还有...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25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1) 不比不知道 一比怒火烧 (2) 宽容的人一定懂得谈判 (3) 孙行者如何修行
悟道 (4) 落伽山怎么回事 (5) 细说神奇事 (6) 丢丑也欢乐 (7) 让你瞠目的
悟空与菩萨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不比不知道一比怒火烧
修行路上的安排,每一个关难、每一次考验,往往都不是单一目标的,尤其是初期阶段
的考验,三两下就考验出你全部的毛病了。你看这唐三藏师徒四人,菩萨亲设一关、镇
元大仙一关,这两个关难,可都是神仙亲自参与的哦,这两个考验中,就把他们师徒四
人全部的重大毛病都给试炼出来了。
你看这修行路上,一旦确定你能真修,那真正的考验就马上接踵而至,看似简单、却是
全方位的、让你掩藏不了的暴露出来全部的毛病。这时候的考验,神仙们亲自操刀,是
因为这时候是以曝光执着为要,不以为难修行人为要,否则,要是妖怪们上来了,那可
是一错念就铸成不可挽回的恶果,修行人马上就完蛋,不要修了...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26 http://www.znqg.com/index.php?uid/9871/action/viewspace/itemid/
净慧:“敦煌写本”是否最古“坛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07 22:18:10
查看( 37 ) / 评论( 0 )
“坛经’版本源流探讨
“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638—713)的语录,由他的门人法海结集而成,为研究
慧能思想的根本典籍。“坛经”问世之后,郎有多种本子同时存在,其间虽有详暑之分
,伹无真伪之别。自从本世纪初发现了敦煌写本‘坛经’,因其内容与现行几种版本的
‘坛经’有不少的出入,于是在中外学者间出现了肯定敦煌本“坛经”而否定其他版本
“坛经”的倾向。有的说:“在‘坛经’各本当中的敦煌本为最古,它是后来各本“坛
经’的基础。’(宇井伯寿著、杨曾文译:“坛经考”,载1980年第4期“世界宗教资
料”)有的说“敦煌写本‘坛经’是‘坛经’最古之本”(胡适:‘神会和尚遗集’卷
首第10页)。还有的说:“最初‘坛经’只有一个本子,就是法海当时的记录本,也就
是后来的‘敦煌写本’”;并贬斥敦煌本以外的‘坛经’都“搅了一些画蛇添足、贩运
私...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27 我从小学的六祖慧能的偈子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结果最近读到中华书局法海本五十七节版《坛经》(据说是最古老的唐代版本,所以最
为可靠)的偈子版本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
很明显,后世篡改了最初慧能的偈子。对于这样的改动,意思大变,书中(郭朋)的注
释是:
“佛性常清静”,慧能“得法偈”中这最关键的一句,在以后各个版本的《坛经》里,
由惠昕带头(契高本、宗宝本因之),把它篡改成了“本来无一物”。这句偈语的首篡
者先把《般若》“性空”误解为“本无”,再以“本无”来篡改“佛性”。是的,《般
若》,不但讲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而且宣称:“若当有法胜涅槃者,
我说亦复如幻如梦。”(大品幻听品)。“涅槃”,是佛教徒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在
《般若》论者的心目中,不但“涅槃”是“空”的,“若当有法胜涅槃者,我说亦复如
幻如梦”——也是“空”的。可是,《般若》讲的是“性空”,并不是“本无”。把“
佛性常清静”改为“本来无一物”,不仅有背于“佛性”论,而且也不符合《般若》思
想。《契高》和《宗宝》跟着照改,却露出了马脚——《契...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407 | 28 上古天真论篇 第一讲
主讲:徐文兵
主持:梁冬
播出时间:2008-12-0623:00—24:00
经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
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梁冬:我是梁冬、梁某人。而做在我对面的是我的在求学中医方面的偶像级的老师
徐文兵老师,徐老师你好!
徐文兵:梁冬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梁冬:啊呀,一看就很有这个电台风范,从小肯定是听小喇叭长大的人。
徐文兵:听这个孙进修爷爷的故事长大的
梁冬:哎呦,我估计你可能是最后一批提到孙进修爷爷的这个小朋友喽。以后的小
朋友都很难提到喽。所以这让我们无限伤感。还有让我们无限伤感的东西呢就是中医,
中医作为一个非常博大精深的学问,而且呢它作为一个能够通达宇宙道理的一门学问呢
,最近呢,饱受诟病,很多人呢也不恨理解,我们特别希望能够用一种崭新的视角,其
实也不是崭新的视角了,只不过是一点点让大家,我们现代人都能理解得语言重新去讲
讲看看我们的这个中医,尤其在中医里面呢有本...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29 第十三讲 禅宗的开悟(四)
根据习惯的说法,中国的禅宗是从印度直接传过来的,在《景德传灯录》中又有‘拈花
公案’之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人天百万众前拈花示众,大众茫然;唯有大迦叶尊者破颜
一笑……世尊便传给他‘不立文字’的‘正法眼藏’,并付衣为证。禅宗就这样地以迦
叶尊者为第二祖而代代一脉相承,且自标为‘教外别传’。直传到第二十八代达摩大师
时,恰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达摩于梁武帝普通七年( 526)经广州而至金陵,
在金陵会见了梁武帝,但语不投机,遂北行达魏,止息嵩山少林寺。壁观之余,以‘二
人四行观’教人。后来大师把自己在印度继承的‘教外别传’祖位授给了一个叫慧可的
中国高僧,并付以《楞伽经》印心。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给弘忍,弘忍最
后传给了慧能大师,他是东土禅宗之第六祖,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影响于中国佛教最大
的是他,光显禅宗的是他,使佛教摆脱教条主义的是他,使佛教深入生活和中国文化密
切结合的更是他。他可以说是把中印文化从佛教的实践中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六祖慧能大师本是岭南新州一位姓卢的樵夫,本来一字不识,当然谈不上有什么文化。
因听人诵《金刚经》而有省,于是就跑到黄...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30 (三)慧。就是般若。般若就是没有法翻译了。在华文中没有一个适当的名词来翻译般
若,所以没有翻。有时勉强用“大智慧”以别于常用的智慧。在三无漏学与六度中,般
若都是最重要的。教中常说,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这就是说单修前五度的每一度,
若没有融会般若,那么修者就同瞎子一样,你的修行就是盲修瞎练。纵然是善事能得福
报,但如仰箭射虚空,福尽,箭还是坠落到地面。般若是什么?勉强来说,那就是能显
清本有心体,消除妄想执着的心力。参证《法华经》,也可以说:是你能了悟佛的知见
而证入佛的知见的智慧。《法华经》十方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兴于世。佛为什么到
世间来?唯独为这样一件大事因缘才来。什么事呢?就是要开佛知见,示佛知见。给众
生开示佛是什么知什么见。释尊悟道的头一句话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一切众生
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话要是佛不说谁能知道!所以佛就为这个大事因缘来的,然后
众生就依止佛的知见,放弃自己的知见。我们都是众生知见,就是情见,都是从情出发
的,也就是妄见。所以要去掉我们的知见,转换成佛的知见。那要靠什么?就要靠般若
嘛!但般若不是我们情见所能达到的。佛当时就说,众生的妄心像太末虫...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496 | 31 (1) 用一句话简要说明一下为啥郁闷了生气了
造谣,脑残贴大行其道
(2) 跟我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
W****i 发帖数: 565 | 32 这是没办法的啊, 任何事当然是越层次广大越深入细致, 则相对越难懂的.
我也想成为物理学家啊, 但我这个学问低劣的, 学只小历只到学四年级程度的我,
一见那些物理学虫虫(符号)就畏惧到晕倒了! 呵呵...
>同时我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真正的道理是浅显易懂的.
>就如万有引力,人类有史数千年,没有人知道.当牛顿发现后,
>又有谁不能理解呢?
我就不理解. 你写几粒虫虫(符号)出来, 我就晕倒了! :)
>事实上,我以为,中国人说的:事后诸葛亮.也间接地说明了
>真正的道理应该是易懂的.
可惜有些事, 你还未接触经历, 更莫谈事后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能清楚地明白佛经,就应该有类似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样的比喻.而不是那些
>谁也看不懂的话.
你是说释佛根本不懂, 否则他根本不用说那么多那些谁也看不懂的经典? 呵呵...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你懂? 我就100%保证你100%看不懂, 连最基本的他所指
的方向你都100%看不懂.
另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你懂了, 那还用研究佛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正是 "直指" 破除最后之 "第一因" 惑之关 |
|
发帖数: 1 | 33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
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
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
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
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因为不了解佛法的正修行是要
先见道,然后才是修道,这样才能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只是不断地压伏烦恼,就像是
石头压草一样,这样只能暂时伏住烦恼种,并没有转化清净,当遇到重大的境界时,烦
恼终究还是会压抑不住而再度生起。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当中就特别强调:“如
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
乘起信论》卷1)就是说明:凡夫之人总是用错心,总是将虚妄的意识心当作是真心,
以为只要制伏妄心所生起的烦恼,就是佛法的修行;甚至以为让烦恼一段时间不现行,
就是开悟了。
在《六祖坛经》当中有记载:禅宗的五祖弘忍大师要传衣钵的时候,没有传给当时
的首座神秀,却传给了不识几个大字的南方蛮子慧能。当... 阅读全帖 |
|
b********0 发帖数: 116 | 34 【 好声音带来的生活感悟之三 】
< 从惠能的顿悟思想再析莫愁和她的歌 >
惠能,唐朝人,中国禅宗六祖。
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
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惠能的《六祖坛经》是佛之
外的唯一称为“经”的典籍。
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惠能的那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
埃。
我们先简单叙述一下这句偈语的由来。
惠能是个农民,大字不识,但他家不是世代务农的,父亲当过官,犯事了被贬到岭南的
,后来去世了。惠能打柴时无意中听到有人念诵《金刚经》,有所领悟,就历尽波折,
寻奔禅宗五祖弘忍求法去了。五祖看到惠能身形枯干瘦小,就说,你这小南蛮子,能学
明白佛法吗?慧能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我形象上虽然与和
尚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 五祖一听,呀!悟性不错啊。就把他留下,派到厨
房干点粗活。
过了一阵子,五祖要选接班人了,考试,要大家把多年学佛的心得写出来。大家一想,
咱们都白扯啊,肯定是神秀的。神秀是谁?神秀是庙里的上座,相当于现在博导带的博
士生,其他人都是硕士生或者本科... 阅读全帖 |
|
|
|
Y**u 发帖数: 5466 | 37 ☆─────────────────────────────────────☆
wusuoqiu (嘁哩喀喳:基督教是邪教!) 于 (Sun Sep 2 20:13:33 2012, 美东) 提到:
本来,我不想写这个帖子的。
我奉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治学态度,对自己没有深入研究的东西
,我一般不愿意发表看法。我对基督教有很深入的研究,自信我已经完全了解基督教了
。但是,对佛家的东西,我目前只研读了《金刚经》和《心经》,我的认识肯定还很浅
。所以,我本来不想写这个帖子的。但是,看到网上有些帖子散布一些完全不负责任的
言论,因此我还是不揣冒昧,将我所知道的一些佛教和基督教的区别写出来。有关基督
教的陈述,我可以负完全的责任。对有关佛教的陈述,如有不对的地方,恳请佛门高人
指点。
1)真理
基督教自称是“唯一真理”,耶稣更是自称“我就是道路,我就是真理”。
而佛家从来没有自称是“真理”。《金刚经》说:法上应舍,何况非法?在佛家看来,
所谓的佛法,是人们认识/体证真理到达解脱彼岸的道路/工具。佛法就像是大家渡河的
船,大家如果到了彼岸,就不再需要这个船了。
在佛...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38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三十二回(上)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1) 海棠表示思乡不思进 (2) 怕什么来什么 (3) 颠倒的梦想要先颠倒过来 (4
) 解 (5) 符咒 (6) 念
(1)海棠表示思乡不思进
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自宝象国救了公主,承君臣送出
城西,说不尽沿路饥餐渴饮,夜住晓行。却又值三春景候。那时节:
轻风吹柳绿如丝,佳景最堪题。时催鸟语,暖烘花发,遍地芳菲。海棠庭院来双燕,正
是赏春时。红尘紫陌,绮罗弦管,斗草传卮。
修行真是不容易啊,一旦误入歧途,就如同石沉大海一样、或泥牛入海一样,就在海里
面痴缠不已。啊,悟空回了,公主救了,魔难没了。明明是三藏三喜临门,怎么我这么
乌鸦嘴说这么不中听的话儿?
是呀,尤其是本回这一首开篇的诗儿,花红柳绿、笙歌鸟语的,一派阳光气象。对了,
各位,是不是对这样一首诗,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呢?是的,自从第二十三回以来,没
有这种诗情画意小清新的日子已经很久很久了。对了,这说明,三藏的修行,已经停滞
很久... 阅读全帖 |
|
k***y 发帖数: 62 | 39 教堂佛全球唯一在佛層面答了大陸少林寺
從2009年到2014年禪機大辯的所有辯題
教堂佛曾公開站出來用佛理橫掃了互聯網上所有敢公開攻擊、辱駡過清海師父及法門所
有人,見一個滅一個;
教堂佛創造了清海師父弟子按清海師父65期雜誌“為真理而活”要求所有弟子必須要有
偉大靈魂的勇氣去講出真理,不論你是為真理而死,或是因真理而活一個唯一;
清海師父要求所有弟子:你們必須要有偉大靈魂的勇氣去講出真理,不論你是為真理而
死,或是因真理而活。如果你是懦夫或是猶豫不決的人,誰能幫你?又有誰能幫我?要
是你們幫我,這十年來,我們早就征服世界了!(為真理而活 65)
請朋友將這段開場白,加教堂佛公開站出來用佛理橫掃了互聯網上所有敢公開攻擊、辱
駡過清海師父及法門所有人文章組成組變成繁體字托臺灣同修送上臺灣各同修群,為清
海師父今年5月走進中國大陸清場
另請朋友將教堂佛與臺灣星雲僧人及弟子在新浪網星雲博客公開論佛理三天,第三天星
雲自已當眾怎麼公開求饒的所有對話的文章;
及教堂佛如何用理讓當代基督徒理論領軍人物w博士一次次啞口無言的文章;
及教堂佛如何用理讓能全文背古蘭經、為穆斯林領念大師級人物的穆斯林朋友... 阅读全帖 |
|
s*l 发帖数: 9421 | 40 圣经在旧约创世纪中讲到亚当夏娃偷食禁果后眼睛亮了,然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
橄榄树叶子把自己的私处遮挡起来,因为他们知道了羞耻,正如引诱他们的蛇所说的那
样,人由此获得了智慧,能像神一样能分别善恶了,所以便知道美丑了。
这里所讲的美丑其实是一种分别,是出自人心的判断,换句话讲就是心见,人类当初对
那块儿方寸之地是视而不见的。偷食禁果前,人类对外界的观察停留在物质世界的范
畴,而没有上升到非物质世界,即没有心见。譬如创世纪一章经文中曾提到了亚当可以
给动物们起名字,这不能说明他有智慧,而只能说明他有一定的知识,因为禽兽也同样
知道有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不能吃,也有对物质世界的分别心。所以,人类刚开始与
动物除了所谓神的形象外,分别心非常低级,本质上和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吃下
禁果后就完全不一样了,人类的眼前突然一亮,一扇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打开了,人心
发现了新大陆,一下跳入了精神王国这块处女地,从此便具有了智慧。当然,人由于违
背了神的话语而彻底得罪了神,与神的指示发生偏离便开始了堕落,这是题外话。
与客观的物质世界不同,精神世界是在主观上存在的,是物质世界在人心中的抽象与映
射,...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1 百科名片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
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
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
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
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
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目录
佛教经典
六种译本
金刚题解
基本内容
词语解析
经文内容
最早雕版
故宫藏品
版画珍品
历史价值和修学方法
利及万代 方海权著
佛教经典
六种译本
金刚题解
基本内容
词语解析
经文内容
最早雕版
故宫藏品
* 版画珍品
* 历史价值和修学方法
... 阅读全帖 |
|
|
|
a**u 发帖数: 8107 | 44 ☆─────────────────────────────────────☆
SeeU (See you) 于 (Wed Nov 3 00:15:05 2010, 美东) 提到:
中国佛教徒大多听过一句话∶你不要执著。这可能做到吗?
从佛法来说,执著有两种∶从见解而来的执著,与从情感而来的执著。
佛与阿罗汉没有这两种执著。其他有学与凡夫,必然有这两种执著,只是程度不同。
从见解而来的执著,从原始佛法来说,是与自我相应,与常乐我净相应的所有见解。从大乘唯识来说,是遍计所执。从大乘中观来说,是自性见。只有修习现观才能彻底断除从见解而来的执著。
从情感而来的执著是依靠从见解而来的执著。继续修习现观,也终将破除从情感而来的执著。
☆─────────────────────────────────────☆
xiaoputi (xiaoputi) 于 (Wed Nov 3 00:20:30 2010, 美东) 提到:
我执是最大的痛苦。
看人家容易,反观自己且是易事。
☆─────────────────────────────────────☆
robbin ...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1534 | 45 (1)因为军版水太深 太乱
(2)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啦啦啦 要包子~~
不是有人在军版觉得受气了么,来来来,吃包子
觉得自己受气的人,回这个帖子,我个人给发包子,就当消消气,莫再吵吵了
总共50个包子
回帖内容:
(1) 用一句话简要说明一下为啥生气
(2) 跟我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截至到今天中午12点,少于50人个回帖,所有人平分50个包子,多余50人,前50人有包
子。
就酱紫,别再吵吵了。 |
|
发帖数: 1 | 46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第一任男神:“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本来也没有尘埃呀。”
男神今天一米九。 |
|
x*****u 发帖数: 3419 | 47 师门恩怨
关于金应熙的师门恩怨,我亦有一种“甚难评说的人生”(陆键东,《陈寅恪的最
后二十年》,三联书店,一九九五年出版。)之感。难以评说,只能略抒所感所思。
我于义宁(陈寅恪)之学,直到今日,恐怕还只能说是略窥藩篱,引导我接触义宁
之学的人正是金应熙。那时我对佛学着迷,喜欢谈禅说偈,有一天谈及六祖传法偈(按
:此偈之流行本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敦煌本
坛经则作两偈,字句与流行本亦略有分别,但意义则相同),金师问:“此偈如何?”
我说:“古今传诵,绝妙好辞,尚有何可议?”金师说:“就是还有可议。”介绍我读
陈寅恪写的一篇文章《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陈寅恪,《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
《清华学报》七卷二期,一九三二年六月。
陈寅恪认为六祖的传法偈,一,比喻不适当。“菩提树为永久坚实之宝树,决不能
取以比喻变灭无常之肉身。”二,意义未完备。“细释经文,其意在身心对举。言身则
如树,分析皆空,心则如镜,光明普照。今偈文关于心之一方面,既已将比喻及其本体
作用叙述详参,词显而意赅。身之一方面,仅言及比喻。无论其取比不伦,即使比拟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