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汉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g****t
发帖数: 159
1
古代军人是怎么解决性生活问题的?这个事情仿佛有些敏感,但食色性也,人嘛都有这
个需求,说开了也没啥的。我总结了一下,大约有这么几种:一是组织解决的;二是靠
随军家属的;三是自己私藏的;四是凭本事获取的;五是强迫他人的。无非就是这么几
种,再没别的渠道。
一、组织解决
古代军人
这个事情早了。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
法家代表人物(班固《汉书·文艺志》),颍上人(今安徽颍上、或郑州登封颍河上游
),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
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当然,管仲也有一项大发明,即是他发明了女闾。什么是个女闾呢?最早是指宫中的淫
乐场所,后来代指妓院。《战国策·东周策》:“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非
之。”意思很明确,齐桓公后宫中就有这玩意。它有发明人就是管仲。清代学者周亮工
《书影》卷四:“女闾七百,齐桓徵夜合之资,以佐军兴,皆寡妇也。”
关于这个事情的记载还有很多,我们不一一列举。据说,管仲当时设立妓院,最重要的
目的是为了从中收税以作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中国没有奴隶社会吗?答案是否定的。
中国奴隶社会通常有两种划分。一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5
年春秋时代结束,共经历了一千五百九十五年。二是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正式结束,共经历了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前者为多数人所认可。
中国夏商时代,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时间长
达一千零二十四年,为中国奴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期,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
的信史。
中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是西周时代,辉煌了大约二百七十六年,于公元前770年
结束。之后,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广泛使用铁器和耕牛,带来了
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开荒出来的大量私田,使得国土的“天子(国家)所有制
”遭到破坏,“井田制”经济瓦解,各大诸侯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奴隶社
会开始走向瓦解,最终在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代分崩离析。两百五十四年后的公
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宣布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中国奴隶社会的
主要经济制度“井田制”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土地全部为大小地主私有,中国奴隶社会
... 阅读全帖
z********r
发帖数: 5804
3
来自主题: _FreeSpace版 - 王勃:生得伟大,死得窝囊zz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字子安,隋末大儒王通之孙。这个家族秉自然之造化、钟天地之灵
秀,上下三代,牛人多如牛毛。单说王勃爷爷辈,王通号文中子,儒家学问可了不得,
贞观年间好几任宰相都是他的学生。王通的两个弟弟,王度,写 《古镜记》 的那个,
开唐代传奇之先河;王绩,号东皋子,又号醉吟先生,历史上最有名的酒鬼之一,还写
得一手好田园诗,深得陶渊明真传。
再说这王勃三兄弟,勔、勮、勃,个个文采出众,他老爸的朋友杜易简———杜审言的
兄弟,见哥们儿生了这样三个聪明儿子,羡慕得要死,给哥仨取了个外号,叫“王氏三
株树”。三兄弟中,王勃年龄最小,却是最聪颖的,相传六岁就能写出流利的文章。王
勃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他小时候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仙人拿墨泼了他一袖子,所
以就跟江郎得了郭璞赠的彩笔一般,立马就成了文学天才。当时有个大儒颜师古写了本
《汉书注》,天下读书人都奉为圭臬,拿它当教科书使。王勃九岁的时候看 《汉书注
》,给老颜揪了一大堆错误,另外写了一本十卷的《汉书指瑕》
a*****y
发帖数: 33185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汉代“阳儒阴法”治国策略的形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2 20:57:42 2011, 美东)
汉代“阳儒阴法”治国策略的形成
王泽民
2008年04月23日08:33 来源:甘肃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汉代是中华文明的真正成型期,无论是疆土的规模,还是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汉
代都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期。除此之外,在政治制度、治国理念与策略等方面,汉代也形
成了封建王朝的基本模型,这些模型不仅为当世所信守,而且也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范
式,规定和塑造着历代王朝的政治运作和政治进程。
汉代治国策略的成熟,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汉初,民力凋残,天下疲惫,
将相或乘牛车,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色泽统一的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统治者不得
不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萧规曹随,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
武帝初年,朝政由窦太后把持。窦太后服膺黄老之学,...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5
历史的垃圾堆——从汉朝匈奴历史看中美关系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2 18:28:32 2011, 美东)
从文景时期汉匈关系看当今的中美关系,相似之处太多了。怎么看都觉得是一个模子里
面倒出来的两个像,只不过有先有后罢了。
以和为主、战为辅的汉匈关系 vs. 同舟共济,斗而不破的中美关系
文帝下诏谴责匈奴入侵破坏合约 vs. 中国政府谴责美舰队撞击我军机,售台武器,
违背建交声明
华而不实的汉匈和亲 vs. 表里不一的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匈奴喜欢汉朝的金帛、絮缯、酒米 vs. 美国喜爱中国购买美国债券,喜欢中国的各种
工业品和美食
汉将、汉民投降匈奴,做汉奸 vs. 买办出逃美国,ABC做卖国贼
匈奴驯养牲畜的方法及畜产品的加工技术,还有胡乐、胡舞等被引入中原,汉朝学习匈
奴建立骑兵
vs. 中国引进美国的科学技术,还有欧美大片、蹦迪,中国学习
美国建立信息化部队
汉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赶上匈奴 vs. 中国经过休养生息,制造业首次超过美国,居
世界第一。
汉文... 阅读全帖
w****y
发帖数: 2952
6
方韩之争中最大的盲点是:韩寒所谓当一个作家被质疑抄袭或代笔的时候,作家本人
根本无法自证清白;方韩之争中最大的疑点是:韩寒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三重门》及得
奖作品《求医》、《书店》、《杯中窥人》,是否有人代笔及由谁代笔?我的这篇随感
想要谈的基本观点是:“盲点”其实是个“亮点”,韩寒所说的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
“疑点”也并非完全不可解开的“死结”,韩寒有很多办法解开读者心中的疑团。
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抄袭之争相对容易解决,将两个版本进行比勘就大致能得出结论,
在电脑上进行文字比勘比以前更加方便。当然,断定是否抄袭有时也比较复杂,比如历
史上戴震与赵一清的《水经注》版本校勘之争,就让胡适先生花了近二十年时间,写了
近二百万字来澄清事实。但这是个抄袭之争中的最难解的特例,通常的抄袭之争通过文
字比勘就能断案。
历史上父子和朋友之间的代笔之争,大多至今没有定论,因为代笔者和被代者都已经
作古,双方都是“死无对证”,如汉代班彪与班固父子《汉书》的代笔疑云,虽然有人
指责班固“全无学术,专事剽窃”,从古至今便无从释疑,因为班彪既没有留下“汉书
”的手稿,我们又没有办法验证班固是否真的“全... 阅读全帖
f****o
发帖数: 8105
7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清正无私 仁厚爱民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verybodydeserves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uxeto (富士德), 信区: everybodydeservestruth
标 题: 清正无私 仁厚爱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5 18:14:48 2016, 美东)
黄霸,西汉时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自幼攻读法律之学,胸有大志,历任河南太
守丞、廷尉正、颍川太守、丞相等。他为官清廉,文治有方,“性温良、谦虚,识闻博
广,理事以法律为准,治民以教化为先”。《汉书·循吏传》中记载“自汉兴,言治民
吏,以霸为首”,黄霸深受民众爱戴。
汉昭帝时,一些地方官吏多以执法严酷为能,把能吹毛求疵作为衡量能力的标准。而黄
霸独以宽和、仁厚知名,断案崇尚仁政。他任职河南太守丞,熟稔法律条文,处事议政
合乎法度,顺应民意,主张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汉宣
帝即位后,闻黄霸执法公正,召任廷尉正,在任上黄霸多次决断疑难案件,朝廷上下都
认为判得很公平,汉宣帝下诏表彰他,任命其为颍川太守,并赐其一丈高的车盖,车轼
为橘红色,以昭明他有德行。
教化为先
黄霸治郡...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8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先秦“战争法”的普世价值
http://theory.gmw.cn/2010-12/29/content_1506249.htm
王晓渔 http://www.gmw.cn 2010-12-2913:56:30 来源:《财经》杂志
当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启蒙读物”,不是有关公民常识的读本,而是兵书,其中
备受推崇的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儿童经典诵读丛书”“中华传统蒙学精华”“小学生国学读本”“新课标小学语
文阅读丛书”“中国学生成长必读丛书”“看动画学国学”“名师推荐课外阅读丛书”
,等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无处不在。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几个国家如
此贯彻“兵书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不仅儿童读物如此,各种经管励志、职场指南类的
读物也贯彻着兵书的精神,全民皆兵。
《孙子兵法》的中心思想是“兵者,诡道也”,《三十六计》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瞒天过海”“笑里藏刀”等,纷纷登堂入
室,构成国人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主要用于两国交战的兵书,成为一个国
家的内部规则,这说明“人民内部矛盾”一律被上纲上线为“敌我矛盾”,全民皆兵的
结果是人人自危,“兄弟阋于... 阅读全帖
o***s
发帖数: 42149
9
“董永事亲”石画像(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后壁画像石之一幅)
“董永卖身孝感天”图
由于“牛郎织女相会”和“七仙女下凡”两个爱情神话故事与七夕有关,因而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也被称为古代的“情人节”。但从古至今,七仙女与董永的传说一直存在争议,而且迄今仍没有争出结果。
董永是下层“小人物”还是 “有身份”的人?
《汉书》记载其为“高昌侯” 董忠曾孙
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一般读者印象中,董永应该是个“穷小子”,是古代最低层劳动者形象,靠给人家打工生存,其一度家贫如洗,故父亲病死后只能“卖身葬父”。
晋人干宝《搜神记》中称,董永早年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耕田种地,董永推着小车跟着干活。后来父亲死了,无钱埋葬,董永只好卖身为奴,换回钱来为父亲办丧事。此即“千乘人”董永事迹:“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
从干宝所述来看,董永是个汉代农民,确是社会下层的小人物。《搜神记》是笔记小说,史上是否真有董永原型?查阅史书,汉代还真有一个“千乘人”董永。
《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记载,董永的曾祖父董忠,是汉宣帝刘询的随从警卫(期门...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39120
10
近日热播的《芈月传》中,芈月色诱义渠王并最终将其杀于甘泉宫。你可知道甘泉宫在哪,现状又如何?昨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甘泉宫考古调查成果,并首次公布发现了疑似汉武帝建造的“通天台”。
缘由
寻找秦直道起点考古证据
史书记载,秦国宣太后(《芈月传》中芈月原型)为了秦国,与义渠王私通,并生有二子,使得义渠王完全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公元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
甘泉宫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淳化县北部,《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因此,一般认为甘泉宫遗址区域(秦代叫林光宫,后汉代扩建为甘泉宫)是秦直道起点。在汉书中,汉朝皇帝也屡屡来此。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肖健一说,历史记载甘泉宫是秦直道起点,但缺少考古证实,为了对甘泉宫遗址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为了寻找甘泉宫遗址作为秦直道起点的考古学证据,省考古研究院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开展调查。
经调查,甘泉宫遗址目前地表保存多处大型夯土台基、西城城墙、西城门址、西汉石熊等,历年来遗址本体及周围发现多件石柱础、石砌散水(暂名... 阅读全帖
C******v
发帖数: 4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1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1
“千古无不亡之国,无不掘之坟”,这是虞世南(?)劝唐太宗不要为其父
唐高祖李渊修建如汉高帝刘邦一样雄伟的坟墓时所说的名言,的确让人触目惊心
,一般的皇帝恐怕是受不了这句重话的,但李世民是大英雄,听了这句话,给其
父修了一个汉高帝长陵的缩微版。好象是个预言,仅仅二百年后的唐末,大唐关
中二十陵除了女皇武则天与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风雨不可发”外,其他十
九陵被节度使温韬出动军队盗掘一空,这支盗墓部队发现唐太宗的昭陵地宫魄丽
宏伟过于人间,更可怜可叹的是,大英雄李世民的头骨竟然被人明码标价,卖于
长安市上!幸而北宋开国元勋赵普将它买下,还葬于昭陵之下。但陪葬的千古第
一贴《兰亭集序》从此不知下落,可能已毁于盗陵的丘八们之手了。
中国历史上史有明载的第一宗集体盗墓的事例可能是项羽盗秦始皇陵,他发
动几十万大军发掘、搬运陪葬珍宝,几达三个月之久。二千年后,人们发现秦始
皇兵马俑坑还留有当年火焚的痕迹。秦始皇陵不愧是千古第一帝陵,有无穷无尽
的宝藏,此后一直被零星的盗墓者们光顾。西汉末年,一牧羊童寻羊由盗洞误入
地宫,手持的火把点燃了地宫中的棺椁,大火持续燃烧... 阅读全帖
b********8
发帖数: 2
12
小弟最近在做一个ppt,中间有一部分涉及天然气利用史,查了一下天然气协会的网站,
发现居然是中国第一个将天然气用于商业用途, 自豪了一把,仔细看居然是用天然气来
进行海?水淡化,太厉害了,而且是900BC, 晕啊。。。咱中国人就是实在, 不象希腊
人,波斯人,看见地上冒火就以为是神迹,不是建庙就是搞个拜火教出来。
这么牛X的说法俺需要找中文资料核实一下, 埋头故纸翻了一通,结果发现最早记载的也
就是汉书里的‘鸿门火井’[ 卷二十八下 地理志第八下 元朔四年(前125年)‘平周,
鸿门,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 和[汉书 卷二十五下 郊祀志第五下 神爵元年 (前
61年) '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当时也是当神迹来处理的。
明确记载工业应用的是在西晋张华的《博物志》里:“临邛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
三丈,井在县南百里,昔时人以竹木投以取火。诸葛丞相往视之,后火转盛。执盆盖井上
,煮盐得盐。入以家火即灭,今不复燃矣。”和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有火井,夜
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
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都没提具体时期
gd
发帖数: 101
13
此文原载于《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后收入《民族研究文选》,由新疆人民出
版社于1991年10月出版。作者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谷苞。
在互联网上,该文由天山网首发。
————————————————————————————————
原文标题:清朝为什么将西域改称新疆

在我国古代史籍中,对新疆长期通称为西域。自从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以来,新疆始终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人民都是我们
统一的多民族的祖国的成员。
继《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之后,我国公私著作中均有着关于西域
的大量记载。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传统的西域的概念,实际包括着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中央王朝或地区性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另一部分则指的是外国。对
前者我们称之为狭义的西域,对包括后者在内的西域,我们则称之为广义的西域。如在
《汉书·西域传》中所说的若羌、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庐、捍弥、渠犁、渠勒
、于阗、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车、疏勒、尉头、姑墨、温宿、龟兹、尉犁、焉
耆、乌孙……等等,都是西域都护管辖
h****g
发帖数: 312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高句丽并渤海國小史
高句丽(37BC-668AD)
(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简称“句丽”“句骊”,现又叫“高氏高丽”) 是公元前
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 与百济,新罗合
称朝鲜三国时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包括沃沮和东濊),后又吸收些靺鞨人
,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北
韩,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另外,韩国有教授称高句丽早在公元前二
世纪即有。可是,从汉书的记载中可知,此时还只有扶余。于是韩国甚至有将扶余纳入
韩国历史的。按此逻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说地球全是我们的,因为大家的祖
先都是一个。)
建国 (37BC-52AD)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
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高句丽”作为一个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
词就出现在《汉书》中。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纪中期
。据推测,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
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
N**********e
发帖数: 32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家读史的心态
百度一下"汉书下酒", 这才是读史的正确读法.
苏舜钦字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饮一斗为率。公使人
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徂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
:“惜乎!不中!”遂满引一大杯。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
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与,其难如此。”复举一大杯。公闻之大笑曰:“有
如此下酒物,一斗不足多也。”
【解说】
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原籍梓州铜山(今属四川),生于开
封。宋代文人、词家。早年与其兄舜元等提倡古文。27岁中进士,历任大理评事、集
贤校理等职。后罢职,居苏州,作沧浪亭以自适。有《苏学士集》。传见《宋史》卷4
42。
以书佐饮,既是古人饮酒不忘学习的风雅表现,又是古人饮酒不肆铺张的直率纯朴
之风的反映。苏舜钦以书佐饮,为后人传为佳话,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陆游也曾
以书佐饮,他的诗《雁翅峡口小酌》中写到:“欢言酌请醥,侑以案上书。虽云泊江渚
,何异归林庐。”清代文人屈大均《吊雪庵和尚》一诗中亦有“一叶《离骚》酒一杯”
之句。清代后期曾做过礼部侍郎的宝廷也有诗云:“《离骚》
s********e
发帖数: 13723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左传是吴起写的么?
杨善群
《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是我国古代记述春秋时期周王与
各诸侯国事迹的编年体史书。全书共有18万余字,始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迄于鲁悼公四年(前464年),前后长达259年。《左传》不仅记事详备可靠,是研究春
秋历史的最重要的典籍;而且文笔精练,描写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极高的价值。然而
这样一部史学和文学的名著,它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竟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自西汉以来的许多记载,都说《左传》是左丘明撰的。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侯年
表序》中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
(即《春秋》),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左氏传
》三十卷”。班固自注云:“左丘明,鲁太史”。刘歆亦谓:“《春秋左氏》,邱明所
修”。(《汉书·楚元王传》)然而这个税法是大成问题的。《论语·公冶长》篇载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
亦耻之”。据此,左丘明是孔子尊重的前贤,不是孔丘的弟子,年龄不会小于孔子。但
《左传》记事,却说到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m******r
发帖数: 4351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一下李广
这要看你相信谁了,我觉得仅凭汉书家僮二字,就给他整出一个姓卫的丈夫,恐怕根据未免有些不足。
史记的说法可是平阳侯的妾,而且一家人都冒得卫这个姓。
史记的注解对这点也很迷惑,所以我才有如上一个猜想,卫媪的地位可能比想象得还要
低。
索隐卫,姓也。媪,妇人老少通称。汉书曰与主家僮卫媪通。案:既云家僮,故非老。
或者媪是老称,後追称媪耳。又外戚传云“薄姬父与魏王宗女魏媪通”,则亦魏是媪姓
。而小颜云“卫者,举其夫姓也”。然案此云“侯妾卫媪”,似更无别夫也。下云“同
母兄卫长子及姊子夫皆冒卫姓”,又似有夫。其所冒之姓为父与母,皆未明也。
m******r
发帖数: 4351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一下李广
李陵那次在史记上说得很简略,司马迁说"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看着好似
对汉武帝薄有微词,对照汉书的说法,就觉得司马迁说的还算是客气了。按照汉书的说法
,汉武明知道李陵这次分开出击风险很大, 逼他出击,就有点故意整人了。李陵心高气傲
是他的毛病,你汉武怎么找茬收拾他都行,非要拿五千人跟着陪葬,未免太过了。
g****t
发帖数: 31659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一下李广
我觉得李陵知道,如果不去,那就得死在狱吏的手里。
五千步兵出去,九死说不定还能有一生。

李陵那次在史记上说得很简略,司马迁说"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看着好似
对汉武帝薄有微词,对照汉书的说法,就觉得司马迁说的还算是客气了。按照汉书的说法
,汉武明知道李陵这次分开出击风险很大, 逼他出击,就有点故意整人了。李陵心高气傲
是他的毛病,你汉武怎么找茬收拾他都行,非要拿五千人跟着陪葬,未免太过了。
李陵不服李广利,不愿给他当后卫。于是武帝要弄死他。
g****t
发帖数: 31659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一下李广
你说的东西跟史记汉书什么的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还好意思说我说的不符历史记载。
"武帝本来也还嘉许,但告诉他,没法给他马了"
这是你前面写的。这读的是什么古文?
原文里头,武帝先说:这年头怎么谁也不愿意作人的下属,然后说没马,
最后才“嘉许”。然后后面大半段都是说怎么逼李陵出战。

再读一遍汉书 李广苏建传再回来说什么脉络吧。我不跟不拿历史记载说话的人多费口
舌。
谁说话都保不准有对有错。不然还讨论个啥。
但是装13是可耻的。
g****t
发帖数: 31659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吕思勉算是厚道的了
前面有人说,吕不厚道.吕其实也就说了“渎职”而已。他认为
用将还是该用宿将,而非私人。
相比较之下,史记汉书可都是把卫霍专门在佞幸列传提及的.
史笔如刀,这用心是很毒的.
汉书:
卫青、霍去病皆爱幸,然亦以功能自进
史记: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卫霍恐怕是历史上独一份的"爱幸"可以出塞建功立业的.
l****6
发帖数: 2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的伪娘时代
在“快乐男声”中出现了一帮伪娘,有人便由此说中国进入了伪娘时代,却不知早在魏
晋南北朝时期,已是伪娘遍地。
伪娘通常指的有着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说白了,看上去像个娘们儿,实
际上是个爷们儿。
像娘们的爷们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是多如牛毛,仅《世说新语•容止
》就记录很多:何晏、潘岳、卫玠、曹植、王戎……等等。
因为,魏晋南北朝的这些个爷们儿明显都具有娘们的几个特点:
敷粉。汉代时,就有爷们儿敷粉的习俗。《汉书•广川王刘越传》云:
“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旁。” 《汉书•佞幸传》云:“孝惠时郎侍
中皆傅脂粉。”《后汉书•李固传》称其:“固独胡粉饰貌,搔首弄姿。”至魏晋
南北朝,爷们儿敷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明屠隆《鸿苞节录》曾云:“晋重门第,好容
止,士大夫手持粉白,口习清言,绰约嫣然,动相夸饰,鄙勤朴而尚摆落,晋竟从此云
忧。”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记录当时,人们“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
朱……”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魏略》这样记载曹植初见邯郸淳
,“太祖遣淳诣植,植初得淳,甚喜,
S*******C
发帖数: 7325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合集] 吕思勉算是厚道的了
☆─────────────────────────────────────☆
guvest (我爱你老婆Anna) 于 (Sun Mar 14 12:46:05 2010, 美东) 提到:
前面有人说,吕不厚道.吕其实也就说了“渎职”而已。他认为
用将还是该用宿将,而非私人。
相比较之下,史记汉书可都是把卫霍专门在佞幸列传提及的.
史笔如刀,这用心是很毒的.
汉书:
卫青、霍去病皆爱幸,然亦以功能自进
史记: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卫霍恐怕是历史上独一份的"爱幸"可以出塞建功立业的.
☆─────────────────────────────────────☆
superphase (多情应笑我) 于 (Sun Mar 14 13:26:24 2010, 美东) 提到:
史书写的很真啊,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起家是靠外戚,但是本人很有才能,有什么问题
☆─────────────────────────────────────☆
superphase (多情应笑我) 于 (Sun Mar 14 13:32:30
R*****d
发帖数: 1148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舜象传说的演变新探
舜象传说的演变新探
张雪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uizjyxyxb200701011.aspx
中图分类号:I 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83(2007)01-0040-04
A New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gends about Shun and 象
Zhang Xue
(Gui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550003)
Abstract:
In the handing down of the legend about Shun and 象,it underwent three evolvements. In the beginning, it evolved gradually from a political legend to a moral and ethical one. In the earliest myth, the original story was about hunting... 阅读全帖
v*****s
发帖数: 20290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魏国的领土问题
《汉书 古今人物表》班固自注云:“中山武公为周桓公之子”
就在兼并激烈的春秋之末战国之初,中山国却意外的复立了。公元前453年,晋国的智
氏被韩、赵、魏三家灭掉,其地尽被三家瓜分,“晋国之政尽归韩、魏、赵矣!”(《
史记·韩世家》),三大宗族拼命发展势力扩大地盘。《战国策·中山策》载,魏文侯
欲残中山(前中山国土),常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
倾以为正妻(正妻所出)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魏想用武力吞并中山国土,赵
想用谋略控制复立后的中山国君,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时,王室虽衰,但王室、周礼
的影响依然存在,有“一周为二十晋”、“周王之国,其地虽小,诸侯尊之”(见《史
记·楚世家第十》)之说。儒家大师孔子及其弟子们竭力倡导“扶灭国,举逸人”、恢
复周道,“尊王”仍是一面有用的旗子。在此背景下,中山复国在悄悄酝酿着。公元前
440年,周贞定王卒,考王立,封其弟揭于河南王城(今河南洛阳西),是为西周桓公
。考王卒,其子威烈王立,为扩充王室势力,于公元前414年,将前中山国旧地,连同
鲜虞国旧地悉数封给桓公之子,是为中山武公。《集解》徐广曰“中山武公乃西周桓公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
标 题: 汉代“阳儒阴法”治国策略的形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Oct 31 17:45:02 2010, 美东)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15905
汉代“阳儒阴法”治国策略的形成
2008-05-04 王泽民 甘肃日报 点击: 1122
汉代是中华文明的真正成型期,无论是疆土的规模,还是思想文化的基本格局,汉
代都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期。除此之外,在政治制度、治国理念与策略等方面,汉代也形
成了封建王朝的基本模型,这些模型不仅为当世所信守,而且也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范
式,规定和塑造着历代王朝的政治运作和政治进程。
汉代治国策略的成熟,有一个相对漫长的发展过程。汉初,民力凋残,天下疲惫,
将相或乘牛车,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色泽统一的马)。为了医治战争创伤,统治者不得
不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萧规曹随,这种政策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
武帝初年,朝政由窦太后把持...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40
27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75
这是适合普通读者的通史性质的书,介绍由列国时代到一统的秦、前、后汉(中国习惯
称西汉、东
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这学期修“汉唐史”,照理,我应当将时间花在针对各项专题的研究著作上做更深层次
的阅读或直接读
《汉书》或《后汉书》,可是有份担心促使我还是拿起这本泛泛而谈的书:从前对秦汉
或隋唐的条
件,都是考试钦定教材,脑袋里可谓充满各种因应政治或民族的自豪感的需要而编纂出
的偏见;或是
如钱宾四先生(允许我卖弄一下:))吕思勉先生等本国史家的作品,如果不用剑桥史
这样的权威的
教材来对头脑做一个清洗,我担心自己在阅读原典时会受不自觉的偏见影响而难有收获
。好吧,我承
认自己有诉诸权威的习惯,但倘不如此,有时的确寸步难行。
有关秦汉的基本史实与解读,除却些耳熟能详的观点外,也颇令我耳目一新的惊喜之处
,但其实对于
专业人士来看又是常识。
一、历史编纂学对于塑造我们的偏见所起的使用,读钦定教材或是本国史学名家如钱穆
、吕思勉的通
史时,我很洋洋得意地得到与流行的偏见一样的观点:专制王朝的接班人是一代不如...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8
汉文帝:汉匈互为兄弟 胡core:中美和谐双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9 14:45:43 2011, 美东)
从汉匈关系看中美关系,相似之处太多了。怎么看都觉得是一个模子里面倒出来的两个
像,只不过有先有后罢了。
以和为主、战为辅的汉匈关系 vs. 同舟共济,斗而不破的中美关系
文帝下诏谴责匈奴入侵破坏合约 vs. 中国政府谴责美舰队撞击我军机,售台武器,违背建交声明
华而不实的汉匈和亲 vs. 表里不一的中美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匈奴喜欢汉朝的金帛、絮缯、酒米 vs. 美国喜爱中国购买美国债券,喜欢中国的各种工业品和美食
汉将、汉民投降匈奴,做汉奸 vs. 买办出逃美国,ABC做卖国贼
匈奴驯养牲畜的方法及畜产品的加工技术,还有胡乐、胡舞等被引入中原,汉朝学习匈奴建立骑兵
vs. 中国引进美国的科学技术,还有欧美大片、蹦迪,中国学习美国建立信息化部队
汉朝经过休养生息,国力赶上匈奴 vs. 中国经过休养生息,制造业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汉文帝时代人口1400...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29
FT,北宋和辽,南宋和金的和平是相互的,你当匈奴能够配合汉朝搞和平共处啊?汉朝
早期搞了那么多和亲,匈奴还不是说打过来就打过来?边疆地区老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
?就可能拿去送死了?从长远看,边境的残破必然导致那些地区定居人农业的萎缩,然
后就是游牧部落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你以为你当乌龟把脖子缩回去,这一刀就不砍下
来了?你该翻一下宋辽和宋金的外交史,比如陶晋生的宋辽关系史研究,再去查史记汉
书,看看匈奴是怎么频繁人侵的,然后再比较。
另外,《汉书·昭帝纪》里面的这句话“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
减半”你不要乱理解,武帝这是外侵,国家根本所在又不是处于战争,每次出兵,最多
几十万,再多后勤也不行了。都死掉也不至于户籍减半。那么汉书里的这句话怎么回事
呢?主要原因在人口的迁徙上,武帝扩地后大规模屯田,移民以充实边疆新拓展的郡县
,比如《史记-平淮书》里面:“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
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中国缮道餽粮,远者三千,近者千馀里,皆仰给大农。”
这些迁徙的人口是没法统计的。而黄河两次水患,一次民众迁徙的方向是河西走廊,另
一次民众迁徙的方向...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30
☆─────────────────────────────────────☆
mistory (Michelle) 于 (Sat Apr 23 16:12:31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275
这是适合普通读者的通史性质的书,介绍由列国时代到一统的秦、前、后汉(中国习惯
称西汉、东
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对后世的影响。
这学期修“汉唐史”,照理,我应当将时间花在针对各项专题的研究著作上做更深层次
的阅读或直接读
《汉书》或《后汉书》,可是有份担心促使我还是拿起这本泛泛而谈的书:从前对秦汉
或隋唐的条
件,都是考试钦定教材,脑袋里可谓充满各种因应政治或民族的自豪感的需要而编纂出
的偏见;或是
如钱宾四先生(允许我卖弄一下:))吕思勉先生等本国史家的作品,如果不用剑桥史
这样的权威的
教材来对头脑做一个清洗,我担心自己在阅读原典时会受不自觉的偏见影响而难有收获
。好吧,我承
认自己有诉诸权威的习惯,但倘不如此,有时的确寸步难行。
有关秦汉的基本史实与解读,除却些耳熟能详的观点外,也颇令我耳目一新的惊喜之处
,... 阅读全帖
g*******0
发帖数: 5
31
西藏历史地位明辨(转载)
拨云现日
关于西藏的历史地位,可谓众说纷纭,然而不基于历代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所采取
的羁縻政策来谈西藏乃至其他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都是无法说清的。本文从阐述羁縻政
策的层次及由此划分的三种羁縻关系入手,对西藏从元朝至清朝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进
行了辨析,同时驳斥了诸多不正确的见解与观点,希望有助于读者对西藏的历史地位建
立实事求是的认识。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元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三章 明朝与吐蕃的关系
第四章 清朝与前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五章 清朝与过渡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第六章 清朝与中期甘丹颇章政权的关系
结论 吐蕃历史地位简评
附录一 驳《西藏历史地位辨》
附录二 驳《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属领关系》
附录三 正史对于各朝疆域的记载
附录四 零星驳斥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吐蕃疆域的变迁
藏区,藏族人称为吐蕃(藏文བོད,Bod,英文Tibet),国际
上称为大藏区,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传... 阅读全帖
n*******u
发帖数: 343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夏就是甲骨文里的“人方”?
下面这边文章里提出的观点,作者好像是北师大的,觉得比什么埃及说靠谱多了。
有说法认为现在彝族就是夏朝遗民的一支,古彝文即夏篆的流传。水族文字据说也可能
有部分是夏朝文字。
——————————————————————————
夏朝遗民流布情况概说
王 宁
夏朝的故国本在今山东省,这是于史有明证的,一些历史学家多主此说,如王国维
言:“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夏自太康以后以迄后桀,其都邑及他地名之
见于经典者,率在东土,与商人错处河济间盖数百岁。”[1]顾颉刚也认为夏人的“势
力范围大部分在山东” [2],杨向奎云:“夏在中世以前之政治中心实在今山东、河北
、河南三省间,而以山东为重点”[3],又云:“中夏以前,启以后夏之政治中心在今
山东,其势力及于河北、河南” [4];劳里云:“山东应是夏族初期活动地域,后来又
西迁。大禹治水活动主要是在九州中的兖州,豫州、徐州只有一部分,后来禹治水遗迹
遍及全国各地,这是后人把实在的历史逐步附会扩大而成的”[5]。笔者也曾经写过一
篇《夏国疆域新证》,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夏朝故国的位置和疆域范围[6],夏朝的故国
的确是以山东为中心,当...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7927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国历代关于围棋的一些史料
一、传说中的尧时代
Δ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世本·作篇》)
Δ尧造围棋,以教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晋张华《博物志》

Δ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兄弟为阋,嚣讼女曼游而朋淫。帝悲之,为
制弈棋以闲其情。(宋罗泌《路史·跋》)
Δ尧教丹朱棋,以文桑为局,犀象为子。(南朝梁元帝《金楼子》)
二、夏
Δ乌曹(传夏桀之臣)作赌博、围棋。(明陈仁锡《潜确类书》)
三、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
Δ今宁子视君不知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阳货》)
Δ习射、习御、习琴、习弈,终无一事可以息得者。(《关尹子》)
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Δ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进退、取与、攻劫、放收,在我者也。(《尹文子》,东汉
或魏晋人托名之作)
四、两汉、三国(前206—265)
Δ戚夫人侍高帝(刘邦),于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晋葛洪《西京杂记》)
Δ杜陵杜夫子善棋,为天下第一。(同上)
Δ广... 阅读全帖
m*****g
发帖数: 12253
34
(一)本书的成书年代
《四时纂要》 的作者是韩鄂 ,一题作韩谔。韩鄂的事迹不详,仅在《新唐书》卷73《
宰相世系表》列有这个名字,是唐玄宗 时宰相韩休之兄偲的玄孙,没有记载任何事迹
。《宰相世系表》上还有一个韩锷,是韩休之弟的玄孙,也没有记载任何事迹。韩休死
于公元739年,下距唐亡167年,据此有学者推算,韩鄂,或韩锷可以是唐时人,也可以
是唐末至五代初人[1]。有学者根据本书作者的自序中有批评韦氏《保生月录》的话,
提出他著此书时,必在韦氏之后,时代大约是唐代末年,可能已入五代。[2]日本学者
对于《四时纂要》也做过许多的研究,也大都认为本书是唐朝的作品。因此,现在学术
界一般都采用“唐末五代说”[3]。但这种说法除了以上的几条证据之外,并没有提出
更进一步的证据,特别是古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本书的作者韩鄂究竟是否是开元宰相
韩休的裔孙还是缺乏可靠的证据[4]。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考证认为,他们系同名异人
。因此,不能根据韩休的卒年来推测本书的成书年代。另外,唐末五代也是一个较长的
历史时期,即便从唐朝灭亡的那一年(907)开始计算,到五代灭亡的那一年(960)也
有半个多世纪。因此...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4458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一张古代星图,请大家指教
最早纪录星象的是《夏小正》罢?不过那时候还没有象后来那样龟腚出那么多的星座。
网上搜到一篇文章,研究夏小正星象年代从而推断它编纂年代的:
夏小正星象年代研究
胡铁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北京,100010)
一 文献与研究回顾
《夏小正》的经文存在于西汉戴德所编《大戴礼记》的《夏小正传》中,共有四
百余字。它按12个月记载了每月的天象、物候、民事等等,可以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星象物候历。对这部历法,《礼记·礼运》中记有:“孔子曰‘我欲观夏
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也’”。郑玄注云:“得夏四时之书也,其书存
者有小正”。 《史记·夏本记》亦有:“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后人
多据此认为《夏小正》是夏代的历法,也有人认为它成书于战国时代。这篇文章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夏小正》星象的计算确定该历可能的使用年代。关于《夏小正》的版
本源流等等,因台湾庄雅洲先生已有详尽的研究,本文将不再涉及[1][2]。
《夏小正》经文中给出的星象共有17个:
正月: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悬在下。
三月:参则伏。
四月:昴则...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37
西西河挖坟挖出来的牛文,基本总结了史学界对东方的匈奴和西方的匈人(Huns)之间
关系认识的发展史。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匈奴(Hsiung-nu),历史上有着众多不同的名字,比如鬼方、昆戎
、猃狁、荤粥、胡等等,有人统计,别名高达32种之多(冯家升1937)。一直到《史记
》才定名为“匈奴”。
至于匈奴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史记》记载,“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索隐”
引乐彦《括地谱》:“夏桀无道,汤放之于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
避居北野……中国谓之匈奴。”又引张晏“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按这种说法,獯粥是
夏桀的儿子,也为后世匈奴的始祖,所以匈奴为夏后氏之苗裔。学者如吕思勉赞同此说。
但是,没有证据说獯粥即是匈奴之始。如果按照《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就曾
经“北逐荤粥”。《国语•郑语》说:“昆吾为夏伯。”《左传》语“昆吾夏桀
同日亡。”《诗经•商颂》:“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昆吾在商朝人那里就被
叫做鬼方,按徐中舒《夏史初曙》,是和夏人联盟的一个部族,他们被打败后一起迁往
北方。王国维《鬼方昆夷猃狁考》考证,这些称呼都是指的同一个民族...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416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楚汉争霸系列地图 (转载)
你这个“修正版”问题就大了。
仅从英布的发祥地来看,项羽也不可能剥夺其在长江以南的土地:
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归芮,芮妻
之,因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
《汉书 卷三十四 韩彭英卢吴传第四》
番阳就是大约现在的鄱阳,位于鄱阳湖东南,自然是长江以南。后来项羽把义帝发配到
湖南,命令英布吴芮共敖三人去追杀,最后英布得手。这三个杀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是均在长江以南拥有大片土地,故此作案很方便。
其实完全可以对照一下项羽本人的封地。“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
彭”。“梁、楚地九郡”究竟是什么,一直都存在争论,传统的观点是梁地二郡:砀
郡、东郡;楚地七郡:陈郡、薛郡、泗水郡、东海郡、东阳郡、鄣郡、会稽郡。这其实
就是原作者(边城玫女)所画出的大致界限,也是符合秦代的郡制划分的。不同的说法
尽管存在很多,但没有任何严谨的考证能让项羽去直辖湘赣大部,甚至介入渝东。湘
赣巴蜀的多数土地,秦末还有待于开发,刘邦及其属下尚且不喜巴蜀汉中,更何况是不
愿“衣绣夜行”的项羽?这些当时的... 阅读全帖
w****j
发帖数: 5581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蒙古西征的史料及其他
我可不可以拜托你回复的时候看一眼我的原文呢?
你说我为什么强调Juvayni成书早呢?我前面已经引了Peter Jackson的原文,现在再次
照抄如下:
... and Rashid al-Din, who at one point reproduces Juwayni's data, also
later inserts material gleaned from a different (but surely Mongol) source.
Rashid大量使用Juvayni的记载,其他的零星材料来自其他的蒙古方面的记载(注意
glean这个词)。这个你同意否?你手里有书,你说了算。
我前面已经用史记和汉书来比拟Juvayni和Rashid,如果你没看见,请看一遍。对汉初
的历史,两者都有非常相近的记述,但是某本书大量引用史记而较少引汉书,这个不能
说是严重问题吧?同理。我的这个意思你有没有明白?这种事情你也能钻牛角尖,并陶
醉于打脸,我很费解。同时,我只是指出事实,说不上贬低。我说了Rashid不详细,不
准确,不堪使用的话了么?说实话,元史的成色用不着我贬低,贬低元史的人多了...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40
汉书里好象提过,一户两百钱
那万户就是两百万钱
汉书货殖列传:
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
S******n
发帖数: 5022
41
文章体制《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是原创,后面的其他史书都是
照猫画虎,再无文章体制的创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吸取当时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
《三国志》是第一部纪传体国别史。
s*****V
发帖数: 21731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http://www.cchere.com/thread/3355320
考虑坛中不少朋友对夏王朝的认定很关心。由于诸多条件限制,难于了解真相。为使各
位对目前夏朝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将在这篇夏王朝系列文中尽可能详细解说。至于文
笔枯躁,读之味同嚼蜡。。这个。。其实你不说,也心知肚明。然此类文章既不能瞎说
,又要幽默风趣。。弱弱的问句;仁兄要求似乎高了点吧?看在本公子辛苦查资料的份
上,将就着看吧.
我是楚歌的朋友,他目前在外地,走时请我帮忙把文章作者名找到.就是说这篇文章我们
不确定是谁,但考虑到这里的朋友对考古情况不了解,因此打算系统的介绍,这里申明一
点,文章不保证全部是原创造,有借用,有部分调用资料,有原创.但我们会注明,初发此文
由于没查出作者,只好暂时空置,目前已确认此文是;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
王勇老师作品.
我国这几十年来田野考古进展迅速,成果颇丰。较早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遂公盈(西周中
期)和叔夷钟(春秋时期)都提到过大禹治水的有关内容。殷墟卜辞的研究,除非了证明
商朝的信史地位,实际上也证明了夏朝的信史地位。{1}
因为商朝的历史从成汤算起,则见于b辞的先公先...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275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食人史 (前编)
汉: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
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 ,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漢書》卷二十四上《食貨志》 )
高祖二年(前205年),七月左右“關中大饑,米斛萬錢,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漢。”
《史記·黥布列傳》記載:“漢誅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
前138年平原地区“河水溢于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大饥,人相食”[8]
公元前135年“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8]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四月,關東旱,郡國四十餘饑,人相食”。(《前漢
書·武帝本紀》)
夏侯胜曾描述前114年的经济状况:“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
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
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汉书》卷七十五)
漢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九月,關東郡國十一大水,饑,或人相食,轉旁郡錢、
穀以相救。”[9]
漢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六月,“關東饑,齊地人相食。”
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 阅读全帖
m*******3
发帖数: 1275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食人史 (前编)
汉: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
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 ,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
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漢書》卷二十四上《食貨志》 )
高祖二年(前205年),七月左右“關中大饑,米斛萬錢,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漢。”
《史記·黥布列傳》記載:“漢誅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
前138年平原地区“河水溢于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大饥,人相食”[8]
公元前135年“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8]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四月,關東旱,郡國四十餘饑,人相食”。(《前漢
書·武帝本紀》)
夏侯胜曾描述前114年的经济状况:“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
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
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汉书》卷七十五)
漢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九月,關東郡國十一大水,饑,或人相食,轉旁郡錢、
穀以相救。”[9]
漢元帝初元二年(前47年)六月,“關東饑,齊地人相食。”
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 阅读全帖
q*****g
发帖数: 245
45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
的周围 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
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
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一、能不能建造一个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
先 看第一个不能挖的前提,即秦始皇陵的封土也就是民间说的坟有多大规模?《汉书·
楚元王列传·附刘向传》上说:“其高五十丈,周回五里有余。”秦时一尺约为 现代
23厘米,五十丈即约115米。秦时一里为414米,五里约为2070米,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
当初的规模。可是经过两千多的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剥削, 现存的封土比原来的封土
缩小了。前几年秦俑考古队为了了解原来封土堆积的实际大小,进行过钻探。发现原来
的封土基础部分,近似方形。周长与《汉书》说的 “周回五里有余”的数据相近,为
2000米,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这样的话,我们在发掘前首先应当建造一个跨度
不能小于500米的保护大棚, 如果不能建造500米跨径的大棚,挖掘秦陵简直就是不可
能的。
众所... 阅读全帖
w**********i
发帖数: 601
46
在中亚塔什干附近的塔拉斯河两岸,汉朝军队击溃了包括一些雇佣军的匈奴联军。
《亚洲史》写道:“于是,中国和罗马这两个在领土大小、发展水平、国力和成就
方面都相近的帝国,除旅行者讲述的故事外,基本上互相不了解。如果中国人与罗马或
印度帝国及其先进文明有过接触,他们很可能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不同的更开
放的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与中国一样,罗马和孔雀印度都修建了道路、堤防和规划完
善的城市,在扩张主义的世界性体系下融合了不同的文化,与自己帝国边境的‘野蛮人
’进行斗争。三国之中,汉帝国最大也可能人口最多和最富裕,尽管它的文化发展水平
和技术成熟程度也许与古印度和罗马相当。”墨菲还指出,在中亚塔什干附近的塔拉斯
河两岸,汉朝军队击溃了包括一些雇佣军的匈奴联军。根据中国史书记载,这些雇佣军
可能是罗马帝国派来的援军,因此中国人也许看到过罗马士兵——用盾牌交搭头上以避
箭矢的龟甲形连环盾编队,这可能是中华帝国与罗马帝国唯一一次直接接触。
由此也引申出另一历史之谜。据说,公元前53年,古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
率领大军东征安息,在卡莱尔(今叙利亚的帕提亚)遭到安息军队围歼,统帅克拉苏阵亡
,... 阅读全帖
y***f
发帖数: 341
47
中国近现代是一个大师云集、伟人辈出的时代。大师实在太多,我只就我个人的看法,评出这十位文科即人文类学术大师来。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祖籍福建泉州府惠安县,生于马来西亚槟城,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在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还是杰出翻译家。曾获13个博士学位,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第一个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中国札记》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 阅读全帖
z*****3
发帖数: 1793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最近在看史记,感觉私货太多
史记里面汉朝以前的历史可信度还是有的。我主要是说说西汉历史这一段。司马迁作为
西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由于李陵案受腐刑,对于西汉皇族没有一个不黑的。项羽还要
编一个本纪,这明显是埋汰刘邦。汉武帝在司马迁眼里就是迷信加残暴,一无是处。只
要是汉武帝喜欢的,司马迁一定要黑一黑。比如卫青和霍去病,在奸佞列传里面都出现
了。李广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基本上没有大的战功。反倒是在匈奴列传里面卫青和李广
一起出场,李广就被俘虏了。卫青斩首700。而且龙城是卫青偷袭的,和李广没一毛钱
关系。
说到李广自杀。卫青有啥过错?迷路了,延误战机,是应当军法处置的。只是李广突然
自杀。他儿子李敢就更没脑子了,还打伤了大将军卫青。卫青还没追究他。反而是霍去
病杀了李敢。
但是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在奸佞列传里面出现了。司马迁这私货也太离谱了。卫青霍去病
的战功是实打实的,这样还是奸佞?
再来说说让司马迁掉JJ的李陵。李陵汉奸没商量。投降匈奴其实也没啥。但是和宁死不
降匈奴的苏武在气节差太远。最后还打算劝降苏武。说句实话,苏武的老爹苏建战功平
平,但是李陵比起苏氏父子品性操守差太远。可是司马迁还要站出来说李陵是假投降,
有内...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最近在看史记,感觉私货太多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是关联的,有前因有后果,结合起来考察,
只要把书好好读明白了,而不是孤立地拿史书上的某一个话某一个段落来断章取义,很
多事情其实并不那么难解。
既然西瓜妹说到四将军之战,那一样也要掰扯以下前因后果,首先说一下此前匈奴和汉
朝的战略形势。
匈奴对汉朝的进攻和防御,分东西中三路。一开始匈奴对汉朝有战略上的优势。西边控
制西域河西走廊北地河套,匈奴派右贤王坐镇,对的是汉朝的陇西北地关中。这边地域
广大,很多戈壁沙漠,匈奴主要靠的是众多盟友,但是人心不齐,因为很多是他用武力
征服来的(比如河西一带本来是大月氏,被打走了跑到中亚建立了著名的贵霜帝国)。匈
奴要控制,腾不出太多力量,加上地理上也有诸多限制,所以这一路基本上匈奴没什么
大的进攻行动,当然不缺乏小规模的骚扰,后来主要是汉朝在采取攻势。
东面在汉朝就是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匈奴是相当於热河的地方加上控制的东胡,因为
有燕山的存在,对双方的进攻都有一定的阻碍,无论是汉朝还是匈奴都相对安全一些。
不过这一路双方还是有很多大的军事行动,不过也算不上主要战略方向。
中路就是雁门上郡,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北部大同集... 阅读全帖
c*m
发帖数: 1599
50
汉惠帝皇后张嫣
孝惠皇后(公元前202-公元前163年),名张嫣,字盂瑛,小字淑君。父张敖是高
祖时赵王张耳之子,曾封赵王、张王、宣平侯,母即孝惠帝亲姊鲁元公主。因此张嫣是
“帝室之甥,王家之女。”
汉代的时候,外戚的势力是一股最大的政治势力之一。皇帝的废立经常由太后家里
的人说了算,所以经常立一些年纪轻轻的小娃娃做为皇帝,顺带着,娶的皇后也都是小
娃娃。因此,大汉帝国还是一个玩具制造大国。可惜,那时还没有橡胶和塑料,用的都
是可降解材料,所以后世不传。
吕雉就立了自己的儿子刘盈为帝,又让刘盈娶了她的外孙女张嫣为皇后。定亲时,
这个皇帝用了骏马十二匹、黄金万两作为聘礼,迎娶这个才十岁的小外甥女。张嫣的弟
弟年纪还小,见黄金累累堆于堂上,奔入内房里对张嫣说:“嫣姐,皇帝要买你去哩。”
吕太后威胁说要杀掉整个后宫让张嫣受皇帝的专宠,张嫣不得不在吕后的命令下假
装怀孕,以保全众妃子。不久,惠帝死于未央宫,年二十三,皇后年方十四,刚刚发育
,还是处女。此后,这个小皇后就被幽禁了,连宫女都敢欺负她,只有她的玩具陪着。
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秋,皇后张嫣十三岁,月事始通。...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