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法华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S**U
发帖数: 702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世亲菩萨谤大乘法之前后
依大乘经,阿难知道自己有变异生死是什么反应?其他阿罗汉又什么反应?法华经说阿
罗汉回小向大,还没有变异生死的说法,只说化城喻。胜鬘经比法华后起,把化城喻细
化成变异生死。这是大乘不断试图改变阿含以来的传统。
第一次结集的五百阿罗汉,如果接受变异生死的说法,结集出的阿含就不会说阿罗汉生
已尽、不受后有,这种反对变异生死的说法。你以为阿罗汉在集体说谎?
r******4
发帖数: 178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内观的开发-阿姜念
所谓菩萨以慈悲心为体(但这个体。。。估计也不是真能找到)
以此体而生用(他就是干度众这个事的,不然他就niepan了。)
这就是无体,有用,体为慈悲心。因用而反立名目。
这个慈悲心,不是天天喊口号,心理上的东西,
是从他的行为反推。从他能从niepan走出,变成一个只度众的菩萨
的行为反看。
=======================================
你这个菩萨解脱后从涅槃走出,完全是大乘佛教中后期的思想。和法华经的出现有关。
早期大乘,比如龙树这样的创立者,是不认可你的这种观点的,他们认为阿罗汉,佛陀
最终都是究竟无余涅槃的,不会再在三界出现。
而之所以选择菩萨,忍而不证(注意是不证涅槃,不是已证涅槃),是因为他们认为他
们获得了对涅槃的甚深知见,并利用此来教导众生(早期大乘有菩萨不断烦恼,不证禅
定的理论)。但是他们最终还是要无余涅槃的,和诸佛和阿罗汉都一样,他们否定的是
小乘的急证涅槃,而不是否定小乘的涅槃不究竟,不是否定是中间阶段。
龙树本人破斥的也是部派佛教当中说一切有部的邪见,龙树通过重新树立缘起,破除三
世实有(就是自性),试图让佛法重新回归到中道上。...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3
阿弥陀在因中即法藏比丘,曾多劫观察无量清净土,统摄发愿,修成弥陀净土,为胜方
便,广度众生。如是由上通义,归到十方中之西方弥陀净土,则诸通义皆摄入于弥陀净
土。故此进辨别义:法藏比丘因中发愿,即愿摄十方诸众生,共生极乐,永出轮回。而
诸大菩萨于因中之根本愿虽同,但如何度生,则方便有异。阿弥陀则专示现庄严功德无
边之清净土,引诸众生起深仰慕,持名往生,入正定聚,即于菩提得不退转。就汉土一
般人而言,每不知此娑婆世界教主为释迦牟尼佛;但阿弥陀佛则无人不知,可见阿弥陀
佛与一切众生于过去劫中结缘非浅鲜也。今阿弥陀佛既由因中发愿而成此胜果;而十方
诸佛于摄受众生法中,亦以弥陀净土为最胜妙方便,劝导众生,往生不退。又此净土,
众生固能深信称念,自然一一得生极乐,乃至成佛。故此方便为根本之方便,一信信入
,即决定成佛无疑也。然此弥陀净土法门,置之佛法总聚之中,位置如何,今制一表为
嗢柁南,后解说之。
净土宗十住心论表
(世间)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5
以三乘共同性来说,灭除贪嗔痴是共同的佛法,没有争议。
”无明”就是痴。就算扩大”无明”的范围,它还是包括痴。
大乘内容,不外万德庄严,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心净则国土净,大乘的一切修行,还是离不开灭除贪嗔痴,只是各种法门偏重的地方不同。般若法门的智慧,重灭痴。法华法门三乘归一,大乘也要灭除贪嗔痴;法华三昧,离贪嗔才能成就三昧。
c***h
发帖数: 2262
6

? 我是很正经说,没什么好笑呀?
本来他很信某法门,很投入信仰。后来整个改变。
对六祖也是。
普通人很难做到拔身而出,要我我也做不到。
除了runsun,其它我只看过两个人,其中一个在佛法修行有大成就。
这是我对runsun佩服的原因之一。
不过他涉略很广兴趣广,感觉比较定不下来。 这没什么好笑呀?
看到法华经写经的人这样写,就觉得与runsun的激进写文有一比。古之runsun。
runsun抱歉,拿你同法华经比。
f*******8
发帖数: 3612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轮回的话题(1)
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对有些人应该说是实证的):
【六道轮回】
六道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道的众生都是属于迷的境界,不能
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总之在六道里头转来转去,像车
轮一样的转,永远转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轮回。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
【六道】
(名数)与六趣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是也。此六者,乃众生
轮回之道途,故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之,故谓之六趣。法华经序品曰:“六道众
生生死所趣。”法华玄义二曰:“约十法界谓六道四圣也。”(参见:六趣)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世是
f*******8
发帖数: 3612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轮回的话题(1)
这是佛教的基本教义(对有些人应该说是实证的):
【六道轮回】
六道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道的众生都是属于迷的境界,不能
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总之在六道里头转来转去,像车
轮一样的转,永远转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轮回。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 编】
----------------------------------------------------------
【六道】
(名数)与六趣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间,天上是也。此六者,乃众生
轮回之道途,故曰六道。众生各乘因业而趣之,故谓之六趣。法华经序品曰:“六道众
生生死所趣。”法华玄义二曰:“约十法界谓六道四圣也。”(参见:六趣)
FROM:【《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
世是
Y**u
发帖数: 546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关于轮回的话题(1)
☆─────────────────────────────────────☆
heyes (hoooyou) 于 (Wed Oct 5 00:38:46 2011, 美东) 提到:
关于轮回有关的儿童记忆(片段)证据,UOV的心理学家 Stevenson, Ian 可以称为鼻
祖:
http://en.wikipedia.org/wiki/Ian_Stevenson (关于Ian Stevenson)
他的代表研究工作有: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Reincarna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Twenty_Cases_Suggestive_of_Reincar
“Where 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 Intersect”下载链接:
http://www.4shared.com/document/U8a0b9Kp/ian-stevenson-where-re
似乎 Dr Jim Tucker 是 UOV 现在的主要研究继承人:
http://www.medicine.virg...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一个问题请教各位达人
打座可以自己练习. 当然有注意事项.
可以认真读读<念处经> 和<大念处经>
http://www.jcedu.org/fxzd/ah/index1.htm
http://www.jcedu.org/fxzd/ah/zb/2.htm#10
http://www.jcedu.org/fxzd/ah/cb/25.htm
其次就是可以认真读读<六妙止观法门> . 非常好. 从前有个法师送我这本书,这里表示
感谢.
http://www.ebud.cn/teach/church/tiantai/tiantai05.html
---------------------
智者大师有感于闻法的人多,证悟的人少,恐怕佛法流于文字知解,无法久传于世。因
此,在瓦官寺弘法时,即开始教授禅观法门。三十八岁的时候,驻锡天台山,进一步修
持法华圆顿一乘的中道观,并著述修持止观的书籍,有《小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
法门》、《六妙门》、《摩诃止观》等四种,详细介绍修持禅定、止观、三昧的次第和
方法。今大略介绍如左:
一、五悔与二十五方便
五悔:修禅定的人,在禅观之前,先要于昼夜六时行持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1
摘自:http://hi.baidu.com/%D1%F4%B9%E2%CA%A6%BD%E3/blog
作者:佚名
本文精华摘录:1950年阴历九月二十三日,本空法师(印祖女弟子,----师姐编注)接
到观宗寺根慧法师来信,要求她撰写一篇缅怀印光大师文章,以纪念大师圆寂十周年。
第二天晚上,她做了个奇怪的梦,醒后追述说:梦见在一座广博严丽的大殿中,印光大
师展开金黄色坐具礼佛,只见他身形高大,全身光明显赫。我进入后,在大师身后拜佛
。礼佛完毕,感慨万千,向大师顶礼祈请:“十年了,弟子日夜翘首期待,今天终于得
见师父一面,恳求师父慈悲开示。”大师说:“你好好弘法,不要厌倦,临命终时我会
来接你。”我赶紧又问:“师父相好光明,是否就是大势至菩萨?”只听大师清楚干脆
地回答:“是,不错!”我悲喜交集,不禁长跪合掌,说偈赞颂:
金瓶宝冠拥青螺,百亿牟尼漾碧波。
绝妙香尘严极乐,无边光色净娑婆。
摄生方便归安养,念佛圆通渡爱河。
足步莲花大势至,现前接引见弥陀。
1940年的一天,她得到大师西归的讯息,如同晴天霹雳,悲痛异常,作诗道:
噩耗传来一月迟,
经窗雪夜哭吾师。
人天眼目归何处?
肠断...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2
☆─────────────────────────────────────☆
SeeU (See you) 于 (Sun Dec 11 20:11:46 2011, 美东) 提到:
维基百科
大乘非佛说,起自部派佛教后期,大乘佛教经典开始流行时。传统的佛教部派,不承认这些经典的地位,认为这些经典皆非释迦牟佛所说,对这些大乘教经的权威性及教义内容所有质疑,于是有大乘非佛说这样的说法出现;大乘佛教徒反击这样的说法,自称为大乘行,反讥讽传统的佛
晌〕耍衔撤鸾滩颗傻慕桃逦薹ù镏陆馔选T缙诹餍械拇蟪司渲校匀槐4媪苏庑┛捶āH纭兜佬邪闳艟贰谩甘墙苑欠鹚担嗤馐露埂!栋阒廴辆贰谩肝攀侨烈眩焕中拧!嘤胗镌啤檬怯锸呛蔚人担渴呛未铀檬怯铮渴俏院匣嶙魇怯锒蔷欠鹚怠埂
法华经》〈方便品〉中也记载了佛陀在宣说大乘教义时,有五千声闻众退席不听,这都可以视为是早期佛教团体中为了教义而产生纷争的现象。
至近代,日本佛教学者,在接触到南传佛教之后,重新开始对于大乘佛教的反思,认为它无法代表原始佛教的精神。重新倡导「大乘非佛说」的先驱,是日本德川时代的富永仲基(西元1715-46年),在他所著《出定后语》一书中...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3
☆─────────────────────────────────────☆
humbletrader (humbletrader) 于 (Tue Dec 13 00:21:22 2011, 美东) 提到:
我可以理解人为什么应该清心寡欲,在物质上要减少自己的欲望。可是,如果是爱这种
感情,是比较多好,还是也要尽量克制?爱情的爱,爱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爱,博爱的
爱。
我想请教一下各个宗教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我自己现在很困惑。
☆─────────────────────────────────────☆
Hermes99 (Hermes99) 于 (Tue Dec 13 00:26:59 2011, 美东) 提到:
谁让你沉溺就让你伤神
——郑中基
伤神的,就不好。
☆─────────────────────────────────────☆
Shaobai (shaobai) 于 (Tue Dec 13 00:28:26 2011, 美东) 提到:
呵呵,道兄差已,我们讲究“爱人如己”啊,哈哈
☆──────────────────────────...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14
(三次证悟的境界: 法界圆觉,法性空慧以及法相唯识。据说太虚法师这一世的转世
证量更高)
太虚法师
“。。。。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
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
第一年已经读熟了法华经,每日可背诵五六部。第二年夏天听讲法华经,始知佛与仙及
天神不同。曾住禅堂参禅,要得开悟的心很切,一方读楞严经,一方看语录及高僧传等
。第三年又听讲了楞严经,对于天台教观已有大体的了解。并旁研及贤首五教仪、相宗
八要等。而参究话头的闷葫芦,仍挂在心上。
秋天去住藏经阁看藏经,那时喜欢看憨山集、紫柏集,及其他古德诗文集与经论等
。如此经过了几个月,同看藏经的有一位老首座告诉我说:“看藏经不可东翻西找,要
从头依次的看到尾”。当时我因找不到阅藏头路,就依他的话,从大藏经最前的大般若
经看起。
看了个把月,身心渐渐的安定了。四百卷的大般若尚未看完,有一日、看到‘一切
法不可得,乃至有一法过于涅槃者,亦不可得’!身心世界忽然的顿空,但并没有失去
知觉。在这一刹那空觉中,没有我和万物的世界对待。一转瞬间明见世界... 阅读全帖
E*********g
发帖数: 185
15
释宏海
引言
作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杰出的高僧,太虚大师为振兴佛教所表现出来的献身精神,
至今仍然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其激情澎湃的三大革命、宏伟的僧制建设蓝图、开创
性的人间佛教口号,还在不停地鼓舞着教内的后来之人。然而正因为我们对大师这一方
面的过于关注,就常常容易忽略大师在修证上的成就,所以尽管过去了六十年的岁月,
我们对大师的认知还是过多地停留在轰轰烈烈的层面。因此次予会的因缘而又去翻阅大
师的著集,其中《我的宗教经验》一文引起我的注意,阅读后深生惭愧也深受感动,我
们的忽略并不代表大师在修证上的欠缺,恰恰相反,虽然由于婆心切切而在修证上未能
实现自己的期望,但其所达到的高度则绝对具备了作为一代宗师的资格。在此希望通过
本文的讨论,让我们对大师在修证方面有些认识与了解,使大师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
更加完满、清晰,是我写这篇论文的初衷。
一、关于《我的宗教经验》一文
《我的宗教经验》一文并不是太虚大师亲手撰写,而是大师在1940年访问印度时,
参观朝拜了古舍卫国城与祗园精舍旧址后的第二天早上,在所下榻的巴仑坡摩托车河拉
甲(大王)舍卫国,所以把自己的...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福德
【福德】
以名一切之善行, 又以名善行所得之福利。[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福德】
(一)指过去世及现在世所行之一切善行,及由于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据金刚般若波罗
蜜经载,菩萨于法应无所住,须行不住色布施、不住声布施,乃至不住法布施等,由此
不住相之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法华经方便品]
(二)与善法同义。据法华经方便品载,于四众中,若比丘、比丘尼心怀增上慢,优婆塞
心怀我慢,优婆夷心怀不信,如此则不能自见其过,于戒律有所缺漏。此类少有善法者
,实不堪受持一佛乘之法。[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五]
(三)指六度中之前五度,系相对于智慧而言。(参阅‘福智’5857) [佛学大词典]
【福德资粮】
二种资粮之一。为福德庄严之异名。谓修持六度中之前五度,如布施、持戒等善行,以
为证佛果之资粮。而六度中之智慧,即称为智慧资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大四五·
三六六上):‘复有二因能得二果,如大乘经庄严论说:“福德、智慧二资粮,菩萨善
修无边际,乃至勇猛疾归德海岸。”’(参阅‘福智’5857) [佛学大词典]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开始依我见
咱们这个论坛里经常有一些刚刚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在其
它的佛教论坛里请了这么个问题, 主要是针对大乘佛法的, 我精选了一些回答, 和这里
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可以看的出来, 有深有浅, 大家也可以补充. 多少给那些想
了解佛法的朋友们一点方向..谢谢大家:
标题: 替希望了解大乘佛法的朋友问个问题
问: 经常在网上会遇见一些朋友, 开始对佛法感兴趣, 询问到底应该从哪个地方开
始入手。。在这里, 我想代问他们一些问题, 请这里的师兄们给出出主意:
1: 有那些书或佛经比较合适开始学习
2: 除了读佛经, 还有哪些心理上的准备, 或者说是见解上的初步树立。
3: 初步了解后, 下一步的大致方向又如何?
烦恼即菩提:
具体从哪里开始学佛,其实挺难讲。但对于藏传佛教道次第,个人认为一定要学,因为
佛法在理论上树立一个系统框架和修学路线图是非常重要的。藏传佛教各派都有自己的
道次第。比较流行的主要是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
略论》和《三主要道》和宁玛派华智仁波切所著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另外末学强烈推荐慈诚罗珠堪布的博客和慧灯...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谁能给讲讲行般若舟的道理?
作者:泉边林下
2007年9月份左右,山东济南的合龙寺开始走般舟,我只参加了一次,这一次就给了我
很深的印象。
关于行般舟是,有来历的。
大正藏 本缘部第四卷中《佛说十二游经》里提到:“佛以二十九岁出家,以三十五岁
得道,从四月八日至七月十五日。坐树下为一年。……七年拘耶尼国为婆陀和菩萨等八
人说般舟经”。
在《佛说法灭尽经》里面《般舟三昧经》与《楞严经》一起被佛称为是重点保护的经典
之一,也是魔最害怕的经典之一。正法灭度时,先灭上面两经,可见他的重要。
般舟的行法,简单说就是佛号不断,不睡不卧,边走边念佛号,或一日、或二日、或三
日、或七日、或二十一日……,现在、国内最长的是九十日夜。一边念佛、一边不停地
行走,不能睡,不能臀部着地,不能说佛号之外的话,交流只能用手式或写字。每天只
吃一顿中午饭。
此法特别猛烈,可以立地见佛。修心中心法的鼻祖,大愚师,就是为了求证悟,发心走
般舟,在第七日时,身心竭尽,入三昧定,在定中受菩萨摩顶授法,告诉他心中心修持
方法,并告诉他经文的出处和来历,从而使他得道,广传心中心法。
这个法门的效果,非常殊盛,容易入三昧,而且,很容易出一些境相。浅者,心身...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现在流行退而不休,归而不隐
现在约定成俗的定义找到以前的不同的意义是不难的。
李炳南居士说的很清楚:法师二字,早成出家之专名,为避以俗滥僧,在家众不得称之。
圣严法师的论证是不严谨的,比如他引法华经序品中说:‘常修梵行,皆为法师’
可是法华经序品里明明说的是出家人:
“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
净空法师还说和尚,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皆可称呼。
可是谁有这样用和尚这个称谓去称呼在家人呢?
下面也是净空法师地话:
“法师的地位是尊贵,无比的尊贵。为什么?
法师很不容易当上,你想出家要经过国家考试,
古代的时候出家先要参加一般的考试。.....”
Y**u
发帖数: 5466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我见”的深刻剖析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Jul 16 01:00:19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六章 六祖弘宗
六祖强调不重禅定的渐修而重当下的顿悟自证,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成为禅宗和中华
佛教的主流。所谓“凡言禅者,皆本曹溪”是也。
六祖语录是中国佛教界古今唯一被贯以“经”名的法宝(即《坛经》),人们尊崇六祖
如同佛祖一般。
六祖开法37年,得法弟子43人,形成南岳和青原两大法脉,进而演变成为“五家七宗”
。可以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禅宗祖师,几乎都是六祖的子孙。
01 开口吐胆
翻开《法宝坛经》,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幕是:
韶关市长韦璩带领各级官员30多人,儒家学者30多人,僧俗1000多人,恭敬邀请六祖上
座说法。在这样大规模法会上,六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
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岂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铮铮铁言?
第二天,韦市长继续带头请益。六祖告诉广大听众:“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
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众生一念心迷,不知自己
本来是佛,需要像六祖这样的“大善知识”来指点迷津,拨云见日,从“自心中,顿见
真如本性”。
六祖采用什么方法呢?大禅师自有多种方便教育人们。六祖也不例外,他也有方便法门
,包括教人...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随喜
随喜是看到别人行善积德,从内心中感到欢喜,跟“随”着欢“喜”,体现一种物我无
间的情怀。随喜最能对治嫉妒心。开始随喜可能只是口头上的,内心不以为然,慢慢就
会真的产生一种欢喜。
【随喜】
--------------------------------------------------------------------------
(术语)见人之善事,随之欢喜之心也。法华玄赞十曰:“随者顺从之名,喜者欣悦之
称,身心顺从,深生欣悦。”修忏要旨曰:“随他修善,喜他得成。”胜鬘经曰:“尔
时世尊,于胜鬘所说摄受正法大精进力,起随喜心。”又谓随己所喜,譬如布施,富施
金帛,贫施水草,各随所喜,皆为布施。按五悔中有随喜一科,观行即五品经之第一为
随喜品,法华经之随喜功德品,为说此随喜之功德者。又游谒寺院,亦曰随喜。杜甫诗
曰:“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P****S
发帖数: 2286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见解方面,经论上真的都说了,只是前后以不同的心去读而已。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
h********i
发帖数: 87
25
《佛法宗派大概》
弘一大师讲述(戊寅十月七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着手学习,必须先了
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的,是求觉悟,本无种种差别。但欲求达到觉悟之目的地以前,必有
许多途径。而在此途径上,自不妨有种种宗派之不同也。
佛法在印度古代时,小乘有各种部执,大乘虽亦分“空”、“有”二派,但未别立
许多门户。吾国自东汉以后,除将印度所传来之佛法精神完全承受外, 并加以融化光
大,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伟大悠远基础上,更开展中国佛法之许多特色。至隋唐时,便渐
成就大小乘各宗分立之势。今且举十宗而略述之。
◆◆一、律宗(又名南山宗)
唐终南山道宣律师所立。依《法华》,《涅盘》经义,而释通小乘律,立圆宗戒体
。正属出家人所学,亦明在家五戒、八戒义。
唐时盛,南宋后衰,今渐兴。
◆◆二、俱舍宗
依《俱舍论》而立。分别小乘名相甚精,为小乘之相宗。欲学大乘法相宗者固应先
学此论,即学他宗者亦应以此为根柢,不可以其为小乘而轻忽之也。
陈、隋、唐时盛弘,后衰。
◆◆三、成...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26
抱歉,我也不知道经论的出处。我只能给您转大德的教言。如果有机会,希望您能跟他
们请教:
“大乘佛法认为:小乘行人在得到阿罗汉果位以后,会在禅定当中停留很长时间,但总
有一天佛会把他们从禅定中唤醒。阿罗汉们在出座以后,又要再从大乘资粮道开始修行
,并最终成佛。当然,小乘行者却认为:阿罗汉果位就是最究竟的果位。但中观宗认为
:三乘最终都要进入菩提,进入“最终一乘”。三乘不是究竟的,一乘才是究竟的。而
唯识宗又坚持“究竟三乘”,认为声闻和缘觉也是究竟乘,得到阿罗汉的果位,就永远
是阿罗汉,最终也不会成佛。这种说法在佛经里也有,但却是不了义的说法。”
《赞法界颂》浅释 慈诚罗珠堪布传讲
另外有的佛友说是《法华经》中的教证。但没贴出原经文。您有兴趣可以找找看。
“按照《法华经》的教证,阿罗汉入灭尽定十千劫后之最后刹那,十方诸佛以弹指、放
光等方便加持其出定,直接转生于净土,于净土跟我们一样进入大乘资粮道开始继续闻
思修行,虽然断除了我们现在的人我执,但是也正因此其对于大乘大悲心的习气极难生
起,所以仍然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经历大乘的五道十地而最后成佛。”
c***h
发帖数: 2262
27

我若说了,你又说是我错了,信仰不同,
事情最后就变这样
好吧,还是说一下
你是否知道“无余涅盘”最早出现在哪部经?
-- 我还是先说了,阿含。而且是北传阿含。
是怎么说的?
-- 比较可能,机率较大的说法是,
无余涅盘就是十结尽解。有余涅盘就是解开五下分结及以上。
与死活无关。
后世怎么演变”无余涅盘”的说法?
-- 南传认为是阿罗汉死了。 死了以后呢? 佛陀不讨论。
佛陀不讨论佛陀死后如何,阿罗汉死后如何。
-- 后世其它派别?
一直讨论,不断讨论,并且头上加头,在上面加上更高明的东西,
就像你现在这样。
虽然较可靠的经典看来,佛陀没说,看起来似乎也没这么认为
可后世人因为某种原因,认为无余涅盘之后还有更高明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一直讨论,头上加头呢?
-- 这个要看一下佛教发展史了。
看起来似乎与印度南方菩萨信仰与佛教的融合有一些关联。
融合过程,总要给菩萨一个地位。不然融合个啥呢?
菩萨地位的演变过程,要看其它数据。可以问一下SeeU.
法华经上有写菩萨如何了得呀?
-- 牵扯佛教发展及与其它宗教的融合过程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8

我若说了,你又说是我错了,信仰不同,
事情最后就变这样
好吧,还是说一下
你是否知道“无余涅盘”最早出现在哪部经?
-- 我还是先说了,阿含。而且是北传阿含。
是怎么说的?
-- 比较可能,机率较大的说法是,
无余涅盘就是十结尽解。有余涅盘就是解开五下分结及以上。
与死活无关。
后世怎么演变”无余涅盘”的说法?
-- 南传认为是阿罗汉死了。 死了以后呢? 佛陀不讨论。
佛陀不讨论佛陀死后如何,阿罗汉死后如何。
-- 后世其它派别?
一直讨论,不断讨论,并且头上加头,在上面加上更高明的东西,
就像你现在这样。
虽然较可靠的经典看来,佛陀没说,看起来似乎也没这么认为
可后世人因为某种原因,认为无余涅盘之后还有更高明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一直讨论,头上加头呢?
-- 这个要看一下佛教发展史了。
看起来似乎与印度南方菩萨信仰与佛教的融合有一些关联。
融合过程,总要给菩萨一个地位。不然融合个啥呢?
菩萨地位的演变过程,要看其它数据。可以问一下SeeU.
法华经上有写菩萨如何了得呀?
-- 牵扯佛教发展及与其它宗教的融合过程
...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5175
29
佛门奇人----圆照法师
作者:卢剑利 作于:2006-2-21 9:55:32 访问:3535 评论:4(查看评论) 放大
字体 缩小字体
佛门奇人----圆照法师
圆照法师俗名李国惠,16岁就出家了.在70多年的出家生涯中,她德高望重,很受众
僧俗弟子爱戴.1993年6月,女尼圆照在观音山上悄然圆寂,遗体被火化后,留下了百余颗
舍利.佛教名山观音山从此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皈依佛门
1900年6月19日,圆照法师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东南乡刘家小堡,父母给她取名李国
惠.在她六岁时身患小儿麻痹症,父母四处求医,李母听说浙江普陀山有一名僧,医术超群
,抱着一线希望,肩背着女儿上了普陀山,找到了主持圆瑛大法师.圆瑛大法师.看了李国
惠的腿说: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毛病!圆瑛让李国惠回去后天天喝茶水.当时五个大铜子
一包的茶叶,买回来用铜锅熬了,渴了就喝,饭前饭后也喝.结果,两个半月李国惠的腿就
能走路了!3个月头上,李母带着香火,领着李国惠再次来到普陀山天童寺还愿谢恩.这位
圆瑛大法师,实乃名望僧人,时已为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了,上世纪40年代便担任了中
国佛协的领导!李母说什么也...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0
原来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教只有一个字
原来虚云老和尚最后的遗教只有一个字
虚云老和尚上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
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
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
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
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
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
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
守呢。
只有一字,曰:戒。
说毕合掌道珍重。
诸人含泪而退。
(《虚云老和尚开示录》)
虚云长老一生遍走道场,重建六大名刹古寺,承前启后光大宗门。一身肩挑中国禅
宗五家法脉,弟子门徒数以百万计。他们遍布世界各地,汇成中国禅宗奔腾不息的长河。
1840年,虚云生于泉州,出坠地,为一肉球,母大骇而亡,由庶母王氏抚养。
1850年,11岁,其父为其纳二室,一田氏族,一谭氏。是年祖母去世。
1852年,13岁,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湖南湘乡安葬,与...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1
阿弥陀佛.lila悲天悯人的慈悲胸怀,令人敬佩. 末学想本版不论佛道儒,都讲济世救人,
人身难得,尽量多做对自他都有意义的事.现在新闻里又在报道禽流感.末学找到上次禽
流感净空法师的开示,敬录如下:
无智亦无得:净空法师谈禽流感
預防「禽流感」的方法
這幾天,有同學拿了幾張剪報給我看,世界許多地方爆發禽流感,傳染到人身,非常嚴
重。世界衛生組織和醫學家都提出警告,現在還沒有藥物能夠治療。有同學問我,有沒
有預防的方法?有!問題是我們信不信。佛在經中一再教導我們:世出世間法總離不了
因果定律。人與人、人與一切眾生相處,不外乎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四種緣。
心清淨心慈悲,能不受病毒感染。清淨心,慈悲心能夠解毒。我們要認真努力修清淨心
,修平等心。菩提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之心。只要我們用這種心處事待人接
物,就不會感染病毒。即使跟帶病毒的人在一起,也不會被感染。為什麼?免疫力太強
了。病毒也是如來。迷時,皆是如來病,皆是如來毒;覺後,皆是如來之妙用,病毒就
化解了。世間萬事萬物,沒有一法離開自性。離開自性,無有一法可得。離開自性,亦
無有病毒可得。病毒因...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fz7622,偶有个不情之请
我们都在追求真理。基督教徒皈依佛门的人很多。比如曾是基督徒的宁波图书馆首任馆
长张汝钊女士皈依佛门。
印祖故事:老僧呵斥女诗人,才女皈依入佛门
1927年5月,张汝钊女士以她卓越的才能被聘任宁波图书馆首任馆长,她组织人员将薛
楼近9万卷藏书进行悉心整理修补,分类编目,于当年9月顺利开馆,开始谱写宁波公共
图书的历史。1928年夏天,天气炎热,一天,好友梅立德夫人邀请她去海天佛国普陀山
游览避暑,她爽快地答应了。她早知道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菩萨道场,佛灵山秀,石奇
景美,金沙碧浪,海阔天空,值得一游。第二天,她与梅夫人等六七位女友从宁波轮船
码头上船前往普陀。
中午时分,船到普陀山短姑道头。女伴们登岸后,先到观音洞庵吃过午饭。然后游
历附近一带的胜景。观音洞在梅岑山西麓,传说为观音大士示现之处,洞广如室,中间
有一天然石柱支撑,上广下锐,倒注入地,有垂云倒浪之奇,洞内环行可通,石柱、石
壁镌观音大士像;洞顶白石累叠,古树嵌生,风景十分奇特。附近有二龟听法石:两石
龟一蹲岩顶,昂首延颈,一缘岩壁,筋膜尽露,睨之欲动,相传经观世音点化而成;又
有磐陀石,两巨...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3
观世音菩萨赞
观世音菩萨赞
印光大师
观音大士,于无量劫,久成佛道。为度众生,不离寂光,现菩萨身。又复普应群机
,垂形大道。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力,寻声救苦,度群萌。应以何
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直同月印千江,春育万卉。虽则了无计虑,而复毫不差
殊。良由彻证唯心,圆彰自性,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即众生之念以为心,尽法界之境
以为量。是知无尽法界,无量众生,咸在菩萨寂照心中。故得云布慈门,波腾悲海,有
感即赴,无愿不从也。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
印光大师
猗欤大士!誓愿难宣,悲连同体,慈起无缘。寻声救苦,随类远形,普现色身,遍
情无情。若有众生,遇诸苦难,一称其名,立见救援。富寿儿女,凡有所求,礼拜供养
,随愿悉酬。何以称名,便获感通?由菩萨心,久证真空。无心之心,合生佛心,众生
迷背,无从受恩。因遇灾难,并所恳叨,一发诚心,感应道交。如清凉月,丽彼中天,
影现群水,一无所偏。若或无信,莫由相感,如水昏动,月影不显。咎在于水,非月不
照,若得澄静,即现光耀。亦如阳春,普生诸芽,遇根枯者,朽腐更加。甘霖普澍,草
木同荣,唯无根者,不荷生成。入道之要,信为第一,欲蒙慈济,...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4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5
观音灵感录续编
菩萨戒弟子惕园毛凌云敬述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救刀兵劫
第三章 救灾祸难
第四章 救疾病苦
第五章 救产婴苦
第六章 善恶劝惩
第七章 示现接引
第八章 结劝流通
第九章 礼念方法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略叙圣迹
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无量劫前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故称观音古佛。但以度
生念切,救苦心殷,不离寂光,倒驾慈航,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左辅,又为娑婆
世界释迦世尊之良弼,遍十方微尘国土,度二乘六道众生,共生极乐。应以何身得度者
,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修罗、畜
生、饿鬼、地狱等九法界身;即山河道路,桥梁船筏,药草树木,楼台房舍,墙壁村落
等,亦随机化现,以施无畏,而垂济度。世人据迹而论,只云菩萨或大士而已。尤对我
等娑婆世界,因缘甚深,昼夜六时,常以大悲眼,观照世间一切众生,求救苦难、或求
赐福利、而称名之音声,即施护祐,拔苦与乐,故名观世音,简称观音。又名观自在,
谓自利利人皆能得大自在也。菩萨、简称也,音译具名为菩提萨埵;义译旧为大道心众
生,新译曰觉有情,又译大士。释为:菩者、觉也、度也,萨者、有情...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116
36
说喇嘛教非佛教也不叫否定
说慧能、马祖、洞山、永嘉、虚云、广钦等等未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只有六识,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第八识如来藏非究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大乘非佛说,法华楞严楞伽等是伪经(本版真有喇嘛教徒振振有词说法华有问题!)
,诸如印顺老秃驴,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外别传禅宗所悟,不如某某胜妙,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双身修法(性器官的结合,淫这种最粗重的贪欲)可以即身成佛,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什么科学的发展有必要让佛教改写,不能因为佛陀就全信,说如来有二语的,这叫对
正法的否定
佛学家bigfool,以上末学对否定的类型列举,您认为如何?
★ 发自iPhone App: ChineseWeb 7.8
h***1
发帖数: 2263
37
说慧能、马祖、洞山、永嘉、虚云、广钦等等未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只有六识,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第八识如来藏非究竟,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大乘非佛说,法华楞严楞伽等是伪经(本版真有喇嘛教徒振振有词说法华
有问题!)
,诸如印顺老秃驴,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外别传禅宗所悟,不如某某胜妙,这叫对正法的否定
说双身修法(性器官的结合,淫这种最粗重的贪欲)可以即身成佛,这叫对
正法的否定
说什么科学的发展有必要让佛教改写,不能因为佛陀就全信,说如来有二语
的,这叫对
正法的否定
你如果有觉得不妥的地方 比如你觉得”只有六识,没有超过识阴的法存在,这不是对
正法的否定“ 那就请您列举出来,OK?
不要只是搅稀泥,阴阳怪气的说话,酸死了
y****w
发帖数: 39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2)
尢智表居士著
五、佛经的理论和内容
上文仅仅讲到佛经的皮相,还没有接触到经文的内容。可是皮相和骨肉是有密切关系的
,要是名词混淆,句法错乱,讹字连篇,章节不明,那么我早就把它置诸高阁了;只因
为佛经的皮相端庄美丽,正和菩萨的相貌作和谐的对比,所以我对于研究佛经的理论,
自有不能自已的趋势。我最初所读的《楞严经》,本是一部辞藻丰美的经典,优美的笔
调既足引人入胜,而其组织的严整,说理的精妙,更使人爱不忍释。所以杨仁山居士在
旧书摊上看到了这部经,竟一口气把它看完了才走。
古人诗说:“自从一见楞严后,不读人间糠枇书。”我对此也有同样的感觉。我又把它
当作一本“实验指导书”,因为这部经的结构确乎和指导书有相同之点。普通一本指导
学生实验的书,总是分为下列几段:1、实验的目的,2、应用的材料仪器工具,3、实
验所依据的理论,4、实验工作的方法和步骤,5、从这一实验应得怎样的效果,6、实
验时应该注意或预防的事项,7、最后是结论,说明实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某种理论的
正确,或者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等等。
《楞严经》也可分成以下几段:1、说经的缘起(即序文),2、说明修治的对象(例如
七处证心等),3、...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十四节课
受持、念诵、撰写《金刚经》有什么功德呢?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
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
法。”
佛告诉须菩提:“无论是谁,若能随时随地宣讲这部经,就算只有四句偈,此处也是一
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的供养境,他们会像对佛塔寺庙一样恭敬。何况有人全部读诵
受持《金刚经》,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说了。须菩提,此人能成就最无上的稀有之法。”
此处的字面意思比较简单,稍有智慧的人都会懂,但若没有对内容进一步分析,不太精
通经论的人经常会生一些怀疑:“为什么有《金刚经》的地方,就如同有佛住世?”“
念诵之人为何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因此,依靠佛经论典的教证分析很有必要,
倘若真正明白了这一点,这就是闻思《金刚经》的收获。
这里,佛陀给须菩提讲了此经的殊胜功德。什么样的功德呢?按照鸠摩罗什的本意和汉
地许多法师的解释,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凡是宣说这部经典,乃至
四句偈以上,其所在之处是一切天龙夜叉供养的对境,犹如佛塔。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宣讲《金刚经》,他... 阅读全帖
P****S
发帖数: 2286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十四节课
受持、念诵、撰写《金刚经》有什么功德呢?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
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
法。”
佛告诉须菩提:“无论是谁,若能随时随地宣讲这部经,就算只有四句偈,此处也是一
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的供养境,他们会像对佛塔寺庙一样恭敬。何况有人全部读诵
受持《金刚经》,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说了。须菩提,此人能成就最无上的稀有之法。”
此处的字面意思比较简单,稍有智慧的人都会懂,但若没有对内容进一步分析,不太精
通经论的人经常会生一些怀疑:“为什么有《金刚经》的地方,就如同有佛住世?”“
念诵之人为何同佛塔寺庙一样值得恭敬?”因此,依靠佛经论典的教证分析很有必要,
倘若真正明白了这一点,这就是闻思《金刚经》的收获。
这里,佛陀给须菩提讲了此经的殊胜功德。什么样的功德呢?按照鸠摩罗什的本意和汉
地许多法师的解释,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凡是宣说这部经典,乃至
四句偈以上,其所在之处是一切天龙夜叉供养的对境,犹如佛塔。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宣讲《金刚经》,他... 阅读全帖
w******o
发帖数: 44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第三十节课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
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若有人以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作布施,以此殊胜因缘
,他的福德是不是非常大?”“是的,世尊。此人以是因缘,所得福德不可限量。”
不要说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就算在殊胜对境前供养一朵鲜花、一杯净水,佛经中
说也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你应该明白,假如福德的本体实有,如来根本不会说福德多。正因为福德无
实,故如来在佛经中说:这样的布施,所得福德非常多。”
这里和昨天的问题有一个上下衔接:前文已叙“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
不可得”,有人会生疑惑:“既然三心不可得,那么积累资粮会不会成为无义?”回答
是否定的。尽管心的本性不可得,但在名言中,通过布施积累福德资粮,永远也不会灭
尽,乃至佛果之间都会存在。
大家都知道,佛经中为大乘行人宣说了种种法门,尤其是布施这一方便法,对初学者来
说非常殊胜,依此可迅速积累资粮、忏除罪障,获得殊胜的佛果。那...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42
省庵大师(公元1686一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
,大师自小就不吃荤腥,少年时便有出尘的志向。父亲早亡,母亲张氏知儿子宿具善根
,便命其出家修道。七岁时,大师礼清凉庵僧容选为师。大师聪慧俊彦,经典过目不忘
。十五岁剃度受戒,兼通世典,吟诗书法俱精,然并未顷刻忘怀生死大事。
有一天, 大师到普仁寺,见一僧人仆地而死,大师瞿然悟世无常,修持益加精进,
严持戒律,不离衣钵,日止一食,肋不贴席,终生不懈。后云游参学,庚寅年(公元
1710年)二十四岁时依渠成法师与绍昙法师听教,昼夜研穷方等经典,越三年,三观十
乘之旨,性相之学,无不通贯。绍昙法师为授记,传大师灵峰四世天台正宗。
甲午年(公元1714年)二十八岁,叩灵鹫和尚于崇福,参“念佛是谁”话头,功夫
绵密,凡历四月,恍然契悟,说:“我梦醒矣!”自那以后,应机无碍,才辩纵横,灵
鹫和尚欲付以衣拂,大师不受,辞去。
后于真寂寺闭关,日阅三藏梵筴,夜夕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三年期满,寺众恭请大
师讲《法华经》,大师升座开演,辞义犹如河悬泉涌,沛然莫御。自此,化缘日盛。
己亥春(公元1719年),诣四明阿育王山瞻礼...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98
43
译者:天竺沙门般剌蜜帝
般剌蜜帝法师是中印度人,他将《楞严经》从印度带到中国,于唐中宗年间在
广州将此经译为汉语,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居士房融笔受,沙门怀迪证义。
《楞严经》从印度传到中国,这中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据说《楞严经》为古印
度的国宝,印度国王严禁将其携带出境,所以这部经很久以来没有传到中国。隋朝的时
候,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经义发明三止三观学说,当时有一位印度高僧对
大师说,三止三观学说与《楞严经》的意义颇为相似。智者大师听后,在天台山筑了一
座拜经台,日日夜夜向印度方向礼拜,希望《楞严经》早日传到中国。智者大师一直拜
了十八年,直到圆寂也没有见到这部经。到了唐代,般剌蜜帝法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
将此经带到了中国,并将其译成汉文。据说般剌蜜帝法师好几次想将此经带到中国,但
都在边境上被截获,后来他将此经抄写在细绢上,然后用利刃割破胳膊,将细绢藏在胳
膊内,等到伤口长好后才出境。从那以后,《楞严经》便在中国弘扬开来。在汉传佛教
界,历来有“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之说,可见这部《楞严经》多么重要。如果你
看了《楞严经》,就会知道其内容确...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百年虚云,人天共钦
如果法华经上说的成立,那佛陀就是个骗子。违背了自己声称的如实语的基本承诺。
因为佛陀在阿含经里面说过阿罗汉已经破除无明,并且是最高的解脱,没有再高的。
而阿含经是大小乘公认佛陀所讲。
所以要么佛陀是骗子,欺骗声闻弟子,要么法华经是伪造,只有这两个可能。
这些都是基本逻辑问题,根本不需要什么考证。
r****n
发帖数: 825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请各位谈谈对楞严经的看法

走火的楞严,入魔的法华。
其实这两本伪造经典,都一大堆荒谬可笑的错误。
法华经一边通过编造阿罗汉在法会上因为听不懂大乘而离席的故事贬低阿罗汉。一边为
魔头提婆达多翻案,说他是善知识,真不愧魔经本色。
佛告诸比丘:‘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今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令我具足六波罗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
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
p******1
发帖数: 177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
此次传讲《般若摄颂》,我是发了清净的心,毫无名闻利养的希求,也即并不希望在讲
法后
能得到供养、名声和地位。所以,凡是与此次传法结缘的众生,都能得到利益。虽然所
获利
益的大小取决于自己的信心,也跟前世的因缘有关,但总的来讲,对听闻者的相续肯定
有利
益。因为不但我们的传承极为清净,而且本经的教义也极其殊胜。
在汉传佛教中,以前《般若摄颂》并未得到广弘。虽然宋朝时法贤译师作了翻译,但根
据史料来看,好像并没有人讲,也未留下注疏。但在藏传佛教中,《般若摄颂》却弘扬
得非常广,很多格鲁、噶举、宁玛的寺院都在学习。所以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因缘,能让
这一代和下一代的汉地有缘众生皆能了知《般若摄颂》。可能大家也清楚,《般若摄颂
》是广、中、略三大般若
的总结;在藏文中,《般若经》有十二大函,其精华要义就是《般若摄颂》,当然再简
略就是《心经》。可见,学习本经非常有必要。
通过此次学习《般若摄颂》,我想很多人都有可能开悟,因为前世因缘好一点的,通过
读诵《般若经》即可开悟。在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相当多,像阿琼堪布,他在17 岁就读
了一遍《大般若》(指《广般若》),当读至“以幻对幻起执著”一句时,便对般...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盛世律师——玄琬
贞观年间的某一天,在长安城的皇宫内,正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宫内的大殿里挤满
了人,可大殿 里的气氛却无比庄严肃穆。这些人中,有身穿黄袍的太子,有头戴王冠
的众王爷。另外一些人,却是平时一般不会露面的,这些人身着艳丽的绸缎,头上顶着
凤冠, 一个个国色天香,远远看去,令人眼花缭乱。不用问,这是皇帝的众嫔妃们。
这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们,此刻正虔诚地站在那里,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这里举行的,不是皇帝的登基大典,也不是皇太子的婚礼。而是一个受戒仪式,受戒者
就是皇太子、众王爷和六宫的嫔妃们。主持受戒的是唐代的大德高僧——玄琬。玄琬因
为守戒坚定,威服四众,所以被皇帝召来为众皇亲受戒。
玄琬未入佛门之前就对大道有所领悔,有些戒律他能够自然遵守。
一 次,家人送玄琬到一个亲戚家去住,亲戚为招待玄琬而杀了一头猪。可当他们把炖
好的猪肉端上桌时,玄琬就觉得腥气扑鼻,五脏六腑如翻江倒海一般难受。玄琬正 襟
而坐,严肃地对亲戚说:“众生平等,不仅不能杀人,而且也不能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否则,将来就难免下地狱。你们要为来世的福德着想。”亲戚把猪肉端下 去,换上
素食,玄琬面对西方,合掌忏悔后,才吃...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鸠摩罗什大师详传
鸠摩罗什(西元344~413年), 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聪敏,七岁跟随母亲一同
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于是备
受瞩目和赞叹。他在东 晋时,来到我国,从事译经,成为我国一大译经家。由于他的
译文非常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的喜爱,而广为流传,对于佛教
的发展,有很大 贡献。
龟兹国智慧之子
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炎,天竺人,家世显赫,世代为相,其父鸠摩达多,倜傥不群,
驰名遐迩。鸠摩罗炎天赋异禀且有高节,本应嗣继相位,然而他不但推辞不就,而且毅
然出家。随后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龟兹王非常敬慕他的高德,便亲自到郊外迎接,并延
请为国师。
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聪敏才高,能过目不忘且解悟其中妙义。其身体有
红痣,依命相之法来说,正是必生贵子的特征。已届双十年华,虽有各国显贵竞相提亲
,但她却不肯答应。等到一见鸠摩罗炎,十分倾心,决意嫁他。
当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
众人都感到非常地讶异。有位阿罗汉达摩瞿沙说:“这种现象,必定是怀有智慧的孩子
。舍利弗在母胎时,其母智...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49
现在很多人认为“大”乘佛教是佛教的“发展”,其实“大”乘佛教才是真正的附佛外
道,人间的佛陀将八正道作为救度众生入涅槃的灵丹,隔壁的外道张三眼红,看着自己
兜售的一桶老鼠屎卖不出去了,怎么办,简单,把那粒灵丹拿来,埋到他的那桶老鼠屎
里然后将整桶老鼠屎都来当作灵丹卖,这是个让旁观众人统统闭嘴的“附佛”高招,哈
,你不敢说我是假药了吧!
当然即使是来啃他这桶屎的人还是有可能会误打误撞找到那粒真正的灵丹的,怎么办?
一,捧,老鼠屎是上等根器的人才有资格服的,劣等根器的人才会去找那个“小”丹。
二,恐吓,例如通过制戒禁止与声闻人共住等等。
幸运的是现代资讯发达,比较鉴别的机会远超古人,俗语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阿含和尼柯耶就是照妖镜,多读读,“大”乘的很多谎言不攻自破,不管它披上多
么崇高的外衣。
例如提婆达多这位佛的堂兄弟,从律藏里都知道他是曾犯五逆重最,和佛做对的一个大
魔头,可是到了法华经里,他就变成了善知识,要成佛的。抛开后人的种种宗教性的解
释,例如说是示现啦什么的,最合理地解释是法华经是提婆达多教派的后人编造的。提
婆达多后来离开释迦牟尼的僧团,另外成立教团。 而且他的...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50
现在很多人认为“大”乘佛教是佛教的“发展”,其实“大”乘佛教才是真正的附佛外
道,人间的佛陀将八正道作为救度众生入涅槃的灵丹,隔壁的外道张三眼红,看着自己
兜售的一桶老鼠屎卖不出去了,怎么办,简单,把那粒灵丹拿来,埋到他的那桶老鼠屎
里然后将整桶老鼠屎都来当作灵丹卖,这是个让旁观众人统统闭嘴的“附佛”高招,哈
,你不敢说我是假药了吧!
当然即使是来啃他这桶屎的人还是有可能会误打误撞找到那粒真正的灵丹的,怎么办?
一,捧,老鼠屎是上等根器的人才有资格服的,劣等根器的人才会去找那个“小”丹。
二,恐吓,例如通过制戒禁止与声闻人共住等等。
幸运的是现代资讯发达,比较鉴别的机会远超古人,俗语云“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阿含和尼柯耶就是照妖镜,多读读,“大”乘的很多谎言不攻自破,不管它披上多
么崇高的外衣。
例如提婆达多这位佛的堂兄弟,从律藏里都知道他是曾犯五逆重最,和佛做对的一个大
魔头,可是到了法华经里,他就变成了善知识,要成佛的。抛开后人的种种宗教性的解
释,例如说是示现啦什么的,最合理地解释是法华经是提婆达多教派的后人编造的。提
婆达多后来离开释迦牟尼的僧团,另外成立教团。 而且他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