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洋务
首页 4 5 6 7 8 末页 (共10页)
d**********0
发帖数: 13081
1
两次中日战争的历史启示
甲午战争与抗日战争这两次中日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然而,正如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总能比喜剧提供更丰富的人生哲学的启示一样,二次中日
战争的历史,是我们民族集体经验中的富矿,只要我们客观地、冷静并理性地考察它,
分析它,就能从中发掘出有益于我们应对未来挑战的经验与警示的资源。
甲午战败:中国陷入“墨菲效应”陷阱的开始
首先要介绍一下日本人的国民性格。在近代以前,日本属于地球文明中的偏远地区
,而且人口稠密,可耕土地狭小,自然灾难频发,资源贫乏,这个民族的生存环境要比
中国严峻得多。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处于远离欧亚大陆的孤岛状态,作为岛国民族,日
本对外部世界的变化特别敏感。有一种高度的不安全感。
然而,正是这种民族性格中的不安全感与对外部世界的高度敏感,在日本近代化过
程中,恰恰变成巨大的优势。它对于西方文明充满兴趣与新鲜感,对中国的变化也观察
得特别仔细,鸦片战争后,还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魏源介绍西方的著作《海国图志》时
,这本木刻版的书籍已翻译成日文,并在日本国内产生了冲击性的影响。中国和日本几
乎在同一个时期,也就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了...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514
2
曾国藩长期教导李鸿章为人做事要讲“诚信”,李鸿章表面唯诺,可内心深处对这一被
理学家视为精神动力的道德规范不以为然。做幕僚时想多睡一会儿懒觉,竟谎称头疼。
刚到上海,曾国藩就写信要他恪守孔子的忠、信、笃、敬四字,“笃者,厚也。敬者,
慎也。信,只不说假话耳,然却极难,吾辈当从此一字下手”。后李鸿章接替曾国藩出
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了结天津教案,曾国藩问他:“你与洋人交涉,打配何主意呢?
”李鸿章道:“门生也没什么主意,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同他打痞子腔。
”曾国藩捋着胡须沉思良久道:“呵,痞子腔,痞子腔!我不懂如何打法,你试打与我
听听。”李鸿章见势不妙,赶紧改口,称他是信口胡说,还望老师多多赐教。曾国藩送
给他的“法宝”还是一个“诚”字:“诚能动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老老实实,
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说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不至过于吃亏。”
李鸿章自称继承了老师衣钵,可实际上未能真正理解、吸取、传承曾国藩作为一位
真正理学家的精髓,缺少一种内在的精神贯注与严格要求,无论对己对人,都显得相当
实际而实惠。他“好以利禄驱众”,重用人才着重谋略干练,将文章道德放在其次;也
曾露骨坦... 阅读全帖
c****o
发帖数: 317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末皇族的价值取向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od_CHN_Hist 讨论区 】
发信人: chabao (不明飞行物), 信区: Mod_CHN_Hist
标 题: 清末皇族的价值取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2 07:21:59 2015, 美东)
前一阵关注了一下清末皇族后人的去向,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按说这些人不缺钱,但
皇族后人里几乎连一个留学欧美的都没有,最多就是去日本学军事啥的。我没有全面考
察所有皇族,但爱新觉罗家族似乎就是这样。
像那个写清宫琐事的裕德龄,是国外出生完全西化的,结果一查,其实她是汉人和法国
人的混血。溥仪的爸爸载沣,18岁就出使德国(为义和团的事道歉),很受西洋风物震
撼,他自己还很喜欢天文数学啥的,但他的子孙,仍然没有留学欧美的。启功算是爱新
觉罗家族最有成就的读书人了,仍然只是国学大家,并没有留过学。
爱新觉罗家族的后人,基本都留在了北京,49年后他们从事最多的职业是小学教师。
只有恭亲王的一个孙子溥儒,去柏林大学拿了个博士,也许和奕訢本人从事洋务有点关
联。但他的家族后来应该是远离政治中心了。且此人虽是德国博士,但回国后一直是传
统画家,留德... 阅读全帖
h***i
发帖数: 89031
4
扯淡阿
老毛子28年之前没有什么工业
是个落后的农业国
就是靠着五年计划变成了跟美国一样的霸权
日本的工业也是赔本搞起来的
中国55年之前,就是洋务的一点老工业和民国的几个纱厂,还有日本人的战争工业
也是靠五年计划搞起来的工业
搞起来以后再说赚钱,靠自身的市场积累,无法在国际垄断资本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
b****n
发帖数: 97
5
纵观自鸦片战争至二十世纪初这六十年的历史,除却统治者,中国政坛上有两颗耀眼的
明星:前有曾国藩,后有李鸿章。这六十年是李鸿章从一合肥书生到北洋大臣的风风雨
雨的六十年。相比于曾国藩的功成身退,功德圆满,后世赋予李鸿章的非议却太多太多。
李鸿章的宦海生涯的分水岭应该是中日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在其老师也
是其一生的贵人的曾国藩的帮助下,开始军旅生涯。其伟大的军事和领导才华也在这时
期得以彰显。征太平天国时,以区区三个城池为立足之地,用了一年而荡平全吴。剿捻
时,困扰清政府十余年的皖北起义军,李鸿章用了一年全歼之。之后,李鸿章开始办洋
务,设学堂、练海军、派遣留学生、军械所、招商局等等这一切具有近代气息的字眼都
与李鸿章有莫大的关系。
其所办洋务也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后来甲午战争,在战略指导上的错误,“
避战保船”使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在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国家主权进一步沦丧,后
来八国联军侵华,同各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则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于
是国人一片谩骂,新中国后李鸿章的墓地甚至被开挖。
彼苍天者,前之所以宠此人者,何以如是其优;后之所以厄此人者,何以如... 阅读全帖
e********k
发帖数: 382
6

吊诡之处在于,虽然已经遗落了民族精神,嘉庆皇帝强调“国语骑射”的声调之高
却一点也不亚于祖先。皇帝曾传谕全体官员:“我朝列圣垂训,命后嗣无改衣冠,以清
语骑射为重。圣谟深远,我子孙所当万世遵守。”只不过,这个完全汉化了的皇帝已不
能理解祖先们强调“国语骑射”的深远用意,他仅仅把这一要求当成了一个僵硬的教条。
虽然整个满族已经放弃了实用满语,嘉庆依然遵循祖制,坚持要求满族大臣们奏事
之时,用汉语和满语各写一份奏折。虽然他也知道满语的那一份通常都是对汉语的生硬
、错误百出的翻译,因此也从来不读,但是这个规矩还是一直严格地坚持着。
骑射传统也认真地坚持着。从康熙开始,清帝形成了每年夏秋之际到木兰围场举行
秋狩的传统,一为习武健身,二为训练八旗精兵。对于这条沿袭已久的祖制家法,嘉庆
帝当然要亦步亦趋,他说:“顺时行围,典不可废。”虽然对打猎没有什么兴趣,嘉庆
帝却还是严格遵循先祖留下的成式,每年都进围场。不过在祖先们是享受的行猎,在他
却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个守成皇帝打猎的路线及时间经严格规定,每年都绝不变化
,也从不会因某处景致诱人而多停留一会儿。
失掉...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7
汉人洋务官僚与原来掌握国家权力的满蒙贵族的冲突
一直到八国联军进北京,汉人终于赢了
s*******w
发帖数: 2257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送交者: Harry3772 2016年04月28日15:50:55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从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到反目成仇: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平行线 2016-04-27 17:22
左宗棠与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和曾国藩一道,构成了同治中兴
的最重要力量。
左宗棠与李鸿章的关系,从最初的英雄相惜到最后的反目成仇,既有利益和政见的不同
,也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从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到反目成仇: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左宗棠,(1812年-1885年9月5日),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左宗棠自幼
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
的对联以铭心志。
从一个战壕里的兄弟到反目成仇:左宗棠与李鸿章的私人恩怨
左宗棠在醴陵渌江书院主讲17年,1837年,两江总督陶澍回乡省亲,他书写了一副对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看后,将
他视为奇才。后入陶澍幕府,并与陶结为亲家。
此后,左宗棠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1... 阅读全帖
kx
发帖数: 16384
9
李鸿章怎么了
甲午战争,明明是慈禧借日本人之手打击李鸿章,翁同和根本就不想隐瞒这点
李鸿章搞完洋务,练完小站兵,北洋系直接就推翻了满清
要我说
李鸿章是推翻满清的民族英雄。倒是辫子戏里,满人一天到晚在骂李鸿章无能投降卖国。

样。

发帖数: 1
10
同情中国革命的梅屋庄吉一直慷慨援助孙中山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回顾他一生的革命生涯,其海外岁月是不
可忽视的部分。美国、澳门、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越南、泰国、比利时
,诸多国家的诸多城市,都留下他的足迹,当然也留下一些波澜壮阔、颇富传奇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照见了孙中山先生特殊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折射出特殊时代,国与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孙中山有很多海外友人,他们与孙中山先生肝胆相照,对他的革
命事业慷慨施以援手,这其中,就有生于日本长崎的梅屋庄吉先生。
梅屋庄吉(1868—1934)比孙中山小两岁,他既是一位商人,同时也是一位同情中国革
命的日本友人。1895年春,时年29岁的孙中山从檀香山返香港领导兴中会筹备广州重阳
起义,通过其师康德黎结识梅屋,甚为投机,相互引为知己,梅屋庄吉先生向孙慨然承
诺:“君若举兵,我以财政相助”,自此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提供了丰厚的资金
帮助。他同时还是一位电影人,从中国回到日本,梅屋庄吉注册成立了“M百代商会”
(M为梅屋庄吉日文拼写中的头一个字母),开始进军日本电影业,后来成为著名影业
公司“日活株式会社...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1912年来京的孙中山受到退位清室的礼遇
孙中山的一生主要在南方和海外策划组织革命,北上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每一次都是他
人生的转折。1894年,28岁的孙中山怀揣改良思想北上天津向李鸿章上书,但却未能如
愿见到李鸿章,于是又到北京做了短暂的考察,改良无望,失意南归的孙中山于次年选
择了在广州武装革命,立志推翻清朝统治。他第二次到北京,是1912年夏,北上与袁世
凯会谈,在京居留近一个月,但离京后的一年间,国内时局突变,孙中山成了袁世凯的
通缉犯。1924年冬,孙中山第三次来北京,却因病在京去世。
孙中山第一次进入清廷的视野是在1895年,孙中山及其兴中会在广州发动第一次反清武
装起义,但因事机不密而失败。12月7日,广东悬赏缉拿起义在逃要员,孙中山名列榜
首,赏格花红银一千元。清宫档案中关于孙中山的第一条记载,就是接到孙中山等广州
试图起事的奏报后,清廷下旨要两广总督谭钟麟等“严密购拏孙文、杨衢云,务获到案
”。清廷的通缉,使孙中山被迫离开祖国,开始了长期的海外流亡,但也使其名字开始
为国人所知。孙中山本名孙文,1897年旅居日本时才改名中山。不过,在清廷的官书报
纸以及宫廷档案中,我...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清末四川的“保路运动”的历史真相-雪珥版本
保路运动,是掀翻大清王朝的第一张骨牌,它如同一粒石子,彻底搅乱了如死水般苍寂
的晚清政府。
开 闸
1865年,英国商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建了一条约一里的小铁路,没有用机车车头,
而是用人力推动,但最后遭遇强拆,理由是影响风水。
“要想富、先修路”,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先锋还是看到了铁路的重要。在李鸿章的
安排下,1881年,自中南海紫光阁经静心斋至瀛秀园,全长2300米的小铁路铺设完成,
老佛爷每天坐在豪华小火车车厢里,由太监们在前挽拽牵引着享乐游玩。这之后,李鸿
章很快就拿到了支持修建铁路的上谕。
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财力投入,但当时的清政府早已入不敷出,慈禧只能给出政策支持
:一是利用民间资本;二是引进外国投资。
方向一定,大门洞开,民资外资一起涌入,民间资本则更显疯狂。当时清廷对民资抬举
有加。1898年,清廷矿务铁路总局颁布的《矿务铁路章程》规定, “矿路分三种办法
,官办、商办、官商合办,而总不如商办”,立场坚定地为民资摇旗呐喊。后来清廷又
提高了民资的政治地位,规定“独立资本”在50万两银子 以上的路矿,如果其中民营
资本过半,...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山东和河北接连传来的消息,让我们明显感觉到义和团的影子依然挥之不去。谁都知道
,当年的义和团在山东和河北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倘若没有太后或明或暗的默许操纵
,义和团不可能在神州大地风生水起祸害无穷。
义和团虽然过去百年,但这个民族并没有深刻反思过义和团运动,许多人的思维仍然停
留在百年前的黑暗时代。
义和团运动起源于山东和直隶,以“练拳”为名组织起来,以攻打教堂,反洋教为诉求
。1898年10月下旬,山东冠县梨园屯拳民起义,使义和团运动迅速兴起,从山东发展到
直隶,并于1900年夏进入北京天津。如果说这种极端情绪只在民间,那还不至于惹出什
么大麻烦。但这股力量被背后的政治势力所利用,就迅速催生成更为可怕的政治运动。
光绪24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通过政变重新实行训政。但慈禧对于屡屡反抗
自己意愿的光绪皇帝仍然非常不满,打算另立新君,不料各国公使都喜欢光绪的开明,
联合起来反对,慈禧只得作罢。
光绪25年12月24日,慈禧召集群臣,宣布封端郡王载漪之子为皇子,再次试图废光绪,
两天后,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等1,200余人发电报反对废立,称“各国有调兵干预之
说。”慈禧一心要废...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从清中叶的海棠叶到如今的金鸡,经历过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丧失的疆域实在不算
多(汗啊,都丢了几百万平方公里啦),反而实控面积增加了,现在俨然世界一极,清
末庚子年间的中国人可曾梦到过这般凤凰涅磐?!那么,何以致此呢?
我窃以为,是中国的例外论和上苍的顾眷。
中国的例外论有很多的内容,最主要的便是地理上的孤隔自足和文化上的包容性。地理
上的事无须多说,就是老祖宗们占下了蓝星上最好的两地段之一(另一个便是美国地段
)。这已经是上苍的深沉厚重的顾眷(比起犹太们的巴掌大的流蜜之地,那是滋润多了
),但也是老祖宗们配得的,因为他们走得最远。
文化上,历代中国都是非宗教性的; 除了元代和清代外,都是非血统性的和非部落性
的。你认同我们的文化,你就是我们的人;否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而这文化又是
以儒家文化为主:民为重,君为轻,不知鬼神,维知求是。所以,前朝倒了,新朝又起
,周虽故国,其命维新。这样子以一个文明国家的形态,连续演绎超过千年,已然卓尔
不群。尤其可贵的是,新附地区的人民,在国难之际,表现得比文明原生地的人民更坚
定更勇猛。比如,明代才归流的广西人在抗战中可歌可泣;边陲的湖南人广东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左宗棠死后留下多少遗产?zt
在清代流传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意思是一个相当于现在市长的官员
,干三年至少是10万两白银,这相当于现在人民币2000多万块了。而左宗棠做了30年的
封疆大吏,一品大员,那么死前他留下多少遗产呢?说出来你不信。
左宗棠做了30年封疆大吏,死后留下多少遗产?说出来你不敢相信
左宗棠是清末的柱石,可以说是贡献最大的一个。他没有曾国藩、李鸿章的家世,考了
几次进士,都是名落孙山,因此,从此再也不考了。回家种地,做了个农民,在40岁之
前,左宗棠都是一个务农的农民,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左宗棠做了30年封疆大吏,死后留下多少遗产?说出来你不敢相信
在42岁开始出山为官,可谓一发不可收拾,帮助大清稳定湖南局势,辅佐曾国藩平定太
平天国,倡导主持洋务运动,在64岁抬上棺材还去收复了新疆……可谓是清末最大的功
臣,但是,左宗棠却是出了名的穷困。
左宗棠做了30年封疆大吏,死后留下多少遗产?说出来你不敢相信
当时李鸿章的评价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李鸿章一生为大清真正的
大功劳几乎没有,但是办洋务运动失败,建设海军全军覆没,到时签订了很多的卖国不
平等条约。虽说如此,这位长期... 阅读全帖
r*******s
发帖数: 308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末迅速崩盘的几个原因
明末崩盘来源于财政和军事制度的双破产
1: 首先明代一年的国家财政收入只有几百万两白银,对应清末的一亿两。
以一亿两财政收入,清朝供养着百万八旗子弟,清帝王除了故宫皇城还外带
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和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宫殿。皇帝定时去塞外狩猎,
南下江南,穷奢极欲,国家财政都稳妥妥的。清朝建基之后,基本每年都打仗,塞外蒙
古,
新疆,西藏,缅甸,台湾,国内是三藩,白莲,太平,捻子,回乱,外加洋人入侵,清朝
都还有余钱搞洋务,修颐和园。
而明朝每年就几百万收入,万历搞个三大征,就万把人的规模作战,国家就破产了。到
了明末,跟后金作战,附征个辽饷,也就几百万的量,就是征不上来了。
2: 明初的军制是“兵户”制,兵户为了土地免费当兵,政府一分钱不用出。到了嘉靖
年间,兵户制就破产了。只能改成募兵,明末有战斗力的部队,都是募兵。但募兵需要
钱,财政跟不上,军事制度也破产了。

发帖数: 1
17
楼主和古人一样不明事理。
洋务、立宪,大清难道就不搞?搞了也没用。
日本维新成功,是因为它是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号召,先换政府。大清不换政府,说
别的有用吗?
旧制度注定要与旧政府相伴,不换政府,只是是嘴上维新。因为政府很清楚它的根
基在于守旧,而不在于维新。
如果是当时的清人,因为怕死的缘故,不把换政府看成是第一要务,那倒也可以理
解。到现在还傻啦吧唧......

发帖数: 1
18
某种程度上,袁世凯的称帝也是社会合力的结果,拦不住。那么,都谁在助推洪宪帝制
呢?
第一方,老大袁世凯。政治理念本就是君主立宪。在坐稳了民国大总统的席位后,四顾
无人心茫然,既对革命党的无法无天深恶痛绝,更架不住内心的渴求与宵小的起哄,终
于起了帝制的意念。
第二方,大公子袁克定。克定落魄后,人才清醒过来,而且晚年很有操守,但是年轻时
候犯昏——虽然说理念上我不认为帝制有什么不好,但是不理解中国人民的”猴性”(
不知国体与政体的区别,听见皇帝就跳脚,听见共和就狂喜)而胡乱走子,就算臭棋了。
第三方,袁身边的新宠们。水涨船高,随着袁世凯位置的高升,手下老兄弟们,也都一
步一步高升。中国传统社会下,这种高升只会影响他们的亲密关系。中国的宫廷悲剧,
子弑父、妻鸩夫的,何况江湖兄弟?随着段祺瑞等老兄老弟与袁世凯之间隔阂的加深,
代之而起的只能是一些新宠了,他们是内务总长朱启钤、税务督办梁士诒、奉天军务段
芝贵、农商总长周自齐、参政张镇芳、军政执法处处长雷震宗、拱卫军军需长袁乃宽等
(人称“帝制七凶”,与筹安六君子被人并称为“十三太保”)。也不知互相之间是怎
么博弈的,是老大的意思新宠们猜着了,...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曾国藩本传
前言
曾国藩是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然而对他的评价却大毁大誉,
差之天渊,正如章太炎所论:「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在改革开放的当今,又一次出现研究、评论、仿效曾国藩的热潮。不仅
是史学界、文化界、士农工商无不关心死去百余年的曾国藩。有人称之为「曾
国藩现象」。
曾国藩毕竟是历史人物,这本《曾国藩本传》旨在如实反映曾国藩的一
生史实,帮助大家研究了解,或能透视「曾国藩现象」的本质。
总序
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
潮。当前,这个热潮已波及到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领域,并广泛
影响到政界和工商界。被人们称之为「曾国藩热」或「曾国藩现象」。
对这一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出现的历史文化现象,有人作
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考察。认为其基本原因是:世界范围的儒学复兴热潮,
为「曾国藩热」的产生准备了良好土壤;新形势下新道德重建的社会呼声,
为「曾国藩热」创造了必要前提;领袖崇拜的自然延伸和向纵深发展,推动
了「曾国藩「热」的出现和形成;长篇文学作品《曾国藩》的出现,促使「曾
国藩热」由学术热潮转为社会热潮,等等。
上述分析无疑是有道理的。但...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科举到底该不该废除?
作者: 张鸣
清廷1905年废科举,在具体落地之前,动静挺大。人们早就传说,科举要废,于是赶末
班车的人呜呜泱泱的。但科举真的废了,大体波澜不惊。只有极少数落后地区,出现过
秀才抗议的现象。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莫理循很兴奋,觉得连一个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制
度被废除,都能这样,可见中国今后的改革,将十分顺利。
然而,后来的新政改革,并不顺利,革命发生了。革命断送了清王朝,也断送了清廷的
新政改革。后来的中外史家,将中国的辛亥革命,视为“托克维尔假说”的最好例证:
一个传统王朝,改革更容易引发革命。而具体到当年的中国,最大的败笔,就是因为新
政废科举。
综合史家之言,科举之废,导致王朝垮台,原因有二。其一,科举不仅是上升的阶梯,
还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一旦这个纽带断了,王朝出现危机,士子们就不帮忙了。
其二,科举之废,导致大批士人失业,投奔革命。
没错,科举是王朝与士人之间的纽带。众多读书人,通过进士、举人、生员,以及生员
之外的众多参加过考试但没有考上的芸芸众生,构成了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就是
引导士子归心朝廷热心功名的那个彀,即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那个彀
。说成是纽带...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3723
21
记个掉,当年甲午一战收割了中国洋务30年成果,30年后抗日一战,又是把中国打得千
苍白孔。 抗日战争的赔款还没陪呢?
s********e
发帖数: 13723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对比一下毛邓时代的外交战线
总的来说,小平治国成就还是在老毛之上。 但是主要是因为小平有后发优势。 最凶狠
的敌人已经被击退,最错误的政策已经尝试过,所以小平相对来说走的路要安全一些。
但是没有毛,小平的改革开放可能也搞不成,搞成了可能也是为他人做嫁衣。 洋务
运动三十年,也是改革开放,造船不如买船,结果甲午一战,30年给日本人打工了。现
在当然不至于打仗,但是可能一场金融战争呢,之类的?
s********e
发帖数: 13723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矮帝治国成就可能还在老毛之上
总的来说,小平治国成就还是在老毛之上。 但是主要是因为小平有后发优势。 最凶狠
的敌人已经被击退,最错误的政策已经尝试过,所以小平相对来说走的路要安全一些。
但是没有毛,小平的改革开放可能也搞不成,搞成了可能也是为他人做嫁衣。 洋务
运动三十年,也是改革开放,造船不如买船,结果甲午一战,30年给日本人打工了。现
在当然不至于打仗,但是可能一场金融战争呢,之类的?
s**d
发帖数: 18498
24
日前,国家全面展开对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这一工程将使海南直接
连通广东!但该建大桥还是建隧道呢?十几年来,学界一直存在“桥隧之争”,目前这一
争论已逼近结局。
背景:2000年“差点开工”
早在晚清,洋务大臣张之洞就提出“由大陆筑铁路穿越海峡至海南腹地”的设想;上世
纪70年代,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指示研究琼州海峡的通道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
方略均被搁置,海南长期以来只能用航空、轮渡往返大陆。
“桥隧之争大概从1998年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他于1979年加入铁道部
隧道工程局时,着手研究工程可行性。1998年,国家开始重视这项工程,当时就出现大
桥、隧道两个“派系”。
王梦恕回忆,2000年秦岭隧道竣工,刚好闲置两台昂贵的硬岩掘进机,他马上带领几位
专家研究琼州海峡的地质构造——倘若海水下面都是岩石,刚好可以用掘进机打通隧
道。钻探结果显示,琼州海峡土层极厚,“打了300多米没见到较厚岩层”。原来,琼州
海峡刚好位于大陆板块的接缝处,称“雷琼裂谷”。
“如果是土层,不能用掘进机,必须用盾构机。一边打隧道,一边在四周进行衬砌,最后
等于是用一根大钢管连通两
s********e
发帖数: 13723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安心发展100年比什么都好
按照洋务那个趋势下去,可能就是君主立宪。
R*******N
发帖数: 7494
2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崛起其实只是个时间问题
过去这10年美国、欧洲有点抓狂,对中国有疯狂的打压排斥心态,类似于1960年对世界第一富国的嫉恨。
再嫉妒,西方也已是昔日黄花了;再过50年,美国会是黑人、老墨、老印占主流,欧洲则是穆斯林、黑人、老印的时代。白人的西方实际上很快就要不存在了。
西方不存在了,自然是中国崛起,东亚成为世界中心。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
当然前提是中国能稳住,解决好自己的内部问题,比如新疆维族、广州非裔。整不好土共进一步腐败先富,接轨外发,中国先乱了,再来个五胡乱华,就很难说了。
归根结底,是要解决温总理强调的一个历史周期律,人去政息。清末洋务随奕欣去职而荒废,明末万历新政也因失去张叔大而中止。
d*****g
发帖数: 1616
2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lgw (abcdef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华国锋只要表态支持改革主席照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May 12 09:44:47 2010, 美东)
假设你大黄资格很老,年轻时大洋论斗称,南昌起义通过风,草地报过信。在江西吃了
n年苦,在窑洞里也呆了很多年。好不容易抗战胜利了,到北平替土共办洋务。
假设你大黄身边老婆刚离了婚,但又从来看见年轻漂亮女人就按不住那浪漫悸动的心还
有下边的东东。这时候军调部来了个年轻漂亮会说学洋鸟叫的,上过大学的MM。据说还
是学高能物理的,这个将来建设新中国时该起多大作用。所以你费尽了心机向她宣传革
命的道理。费尽心机给一个纯洁的MM给灌输了共产主义道理,准备为共产主义献身了,
还说服MM不再去美国而要去延安了。
当时和谈破裂形势紧急,你只好先把MM送到延安,还专门安排到自己负责的军委外事组
工作,以便将来继续帮助她进步,只可惜你自己还要在北平坚持几个月,结果等回到延
安,还庙算怎么继续帮助MM进步呐,你发现一个你平时看不起的,就会整人打小报告的
白区
f********e
发帖数: 397
28
frankslade评:了解历史才能看清未来。
c***y
发帖数: 446
29
好文啊
日本明治时代的官业下放令的全面私有化和满清的官股为大的洋务运动,
高下立见。

词,末尾又高声
动的愚钝则令
进的产业,30
当时的世界第
清刮目相待,
尔小邦日本的
c***y
发帖数: 446
30
好文啊
日本明治时代的官业下放令的全面私有化和满清的官股为大的洋务运动,
高下立见。

词,末尾又高声
动的愚钝则令
进的产业,30
当时的世界第
清刮目相待,
尔小邦日本的
o*******r
发帖数: 1004
31
re
w****2
发帖数: 12072
32
洋务运动根本没有对民众进行启蒙。不要说启蒙,连教育都没有普及。当然不可能国家
强大起来。
我还没见过一个国家没有真正启蒙民众却能够民主富强起来的(比如印度、菲律宾等)。

30
Y*******n
发帖数: 2296
33
团团不懂啥叫市场经济。
国进民退非常危险。
d*****n
发帖数: 3084
3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国进民进外资退,利润留下
"尔等不学无术,懂什么洋务外交。"
要是有这么好的事情,你以为没人想到?
h***i
发帖数: 89031
35
你这梦做的
,如果咸丰皇帝活到85岁,亲自搞洋务,早就把小日本灭了
s********e
发帖数: 13723
36
恩,洋务60年搞定火柴,是不是要颁发实业强国的匾牌一副?果粉的脸比T72的装甲还
厚,人家小日本一岛之力几乎同时起步,1906年自造的萨摩号战列舰已经下水。
x*****u
发帖数: 6559
3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甲午离中国还有多远?

喔,难道重小将变清流,重老将变洋务?
c***y
发帖数: 446
3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日再战,胜负几何,谁最得利
哈哈。。。
当时日本已经开始强制国民教育,企业全面私有化,
1890年,日本国会已在辩论皇室年供。。。
中国还在大行八股,洋务企业官股为大,官僚管生产,
太后寿辰,更是大兴土木,修起颐和园。。。,
这么比?
t*****k
发帖数: 2547
39
满庭愚钝,当西方科技迅猛发展之际,英夷曾奉献其工业产品,满人竟只当是精巧的玩
物,不知后面蕴藏着技术。后来在汉人的主持下,开始搞点洋务,但都是购买船舰而已
,只是个消费者。后来的民国持续了40余年,光蒋中正在位就有30多年。但到1949年,
中国连机枪都不能制造,步枪的制造水平停留在汉阳棒的程度,钢产量几乎为0。整个
抗日战争,军火基本靠外购。这种落后愚昧之态,1949年后迅速改观。
请注意,老蒋有的是钱,他逃亡台湾之际运走黄金数百吨,台湾后来的发展靠的是全中
国的财富。而毛泽东是赤贫,共军抢到的只是老蒋没来得及运走的一些堆在码头的银元
。毛泽东后来的很多事情,只能靠卖大米维持。但毛泽东奠定了中国的科技与工业,在
短短数年之内即实现了中国的初步工业化。
朝鲜战争刚结束,毛泽东就制定了一五计划,一万个项目同时开工。1953年鞍钢的大型
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投产;1953 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1956年第一辆
解放牌卡车开出厂房;1956年,歼5喷气战斗机飞上蓝天... 1960年东风一导弹成功试
射;1964年A-BOMB,1967年热核装置试爆,1970年东方红卫星升空,让...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3539
4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殖民的结果
日本当年跟前清一样,也是被轰开的国门,变成半殖民地。后来人家维新成功了,前清
洋务失败了。
t***u
发帖数: 807
41
乍一看标题,你会惊呼,汉奸来了。进来一看,其实是个爱国者。
150周年前的1860年10月,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从当月6日开始,号称“万
园之园”的圆
明园惨遭英法联军侵略者攻击和洗劫,最终于18日被付之一炬,化作万世之凄凉,也成
为后代炎黄子
孙心底一道永远的伤痕。
我们没有必要继续深究那些受害的细节,因为比回味苦难更为重要的是找到苦难的原因
。是谁让不可
一世的天朝上国沦为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是什么原因导致唯我独尊的泱泱中华落后到
不堪一击?
清朝入关之后,曾经有过励精图治的时期,主要是康熙、雍正和乾隆前期,于是成
就了所谓康雍
乾盛世。但是,正如大多数游牧渔猎民族一旦入主农耕家园,就往往被富足繁华的农耕
文明所迷醉,
被温良恭俭让的处世哲学所熏陶,从而很快就丧失了进取心,开始自闭于盘算如何保住
到手的荣华富
贵。
于是,在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所谓一代雄主康熙皇帝在打赢战争之后
,居然玩了一
把汉人常有的礼让三分息事宁人,“大度”地把贝加尔湖以东原属中国的大约60万平方
公里领土让给俄
国。这种“大度”其实是一种基于盲目自大基础上的麻木不仁,是在拥有了富足的... 阅读全帖
c*****a
发帖数: 1238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大汉奸温世珍的罪恶一生
大汉奸温世珍的罪恶一生
纪念抗战胜利 60周年天津纪事
刘新芝
出身仕宦兼地主家庭、曾为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幕僚兼英文翻译的温世珍,一生善弄
权术,尤其是天津沦陷后,他死心塌地依附日寇,祸害天津百姓。抗战胜利后,国民党
政府虽将其逮捕,但押而不判,监狱与高级宾馆无异,解放前夕,竟假借“天津法团”
名义将其保释出狱。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解放后,天津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死刑
, 1951年 7月 10日,一颗正义的子弹,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四处投靠 依附日寇
温世珍,字佩珊,天津宜兴埠人,清光绪四年( 1878)生于仕宦兼地主家庭。
1899年,在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曾留英深造。回国后,被派往北洋舰队见习,因操作
升旗失误,从旗杆上掉下来摔成拐子。后经其兄温世源介绍,充任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幕
僚兼英文翻译,继任两江总督衙门洋务文案、江苏铁道总管等职。在李鸿章以钦差大臣
身份与八国联军议和、签订《辛丑条约》时,温世珍因“表现突出”而深得李鸿章的赏
识。 1911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孙中山的随员之一,在南京临时政府任南京卫戍司令部
外交部长兼交通部长。孙中山北上后,他投在江西督军李纯门下任江西督军...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1749
43
大清也洋务、也宪政、也废除科举、也变法
但是大清的核心利益只有一个
a***n
发帖数: 3633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gcd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就是,现在起码还可以提倡一下孔子。放九十多年前,要被人骂死。
中国传统文化的解构是一个一百多年的历程。基本上谁主张批评传统,
谁就可以上位,比如洋务,立宪,革命党,北伐,共党。反之就会被
人搞下去。
p*******e
发帖数: 1749
45
军队战斗力靠战争检验,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战斗力差,太平天国起事初期暴露无遗,
后来还是励精图治重振旗鼓了为了政权生存购置了一批欧洲军火并且开始大办洋务
北洋后来的新军如果战斗力不强的话,孙文黄兴必定一路北上擒拿袁世凯
清末有太平军,14年间江南经济命脉几近崩溃,清末一直有各路匪患、三合会,后来有
义和拳,辛亥之后军阀混战,北伐统一之后国共内战,日本不乘此机也不可能把中国逼
到几近亡国
p*******e
发帖数: 1749
4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我不希望将来的世界由中国主导
实际上西方从来就没想灭亡中国,也没有能力灭亡中国。西方需要的是掠夺和剥削仅此
而已,日本反而一直想灭亡中国,想以日本文化全盘取代所有国家的所有文化
另外,仔细了解过清史的话你会知道清王朝来自内部动乱(太平天国)和日本(甲午战败)
的刺激动力远比西方更生猛,鸦片战争仅仅把英法当称入侵的蛮夷,镇压太平天国才发
现洋务在维持统治中的重要,甲午战败才猛然醒悟发现必须以政治体制改革来救国
同样道理,如果中国没什么文化,日本更加没什么文化,也不妨碍日本成为列强之一,
加入世界强国行列,并且同样向欧美输出自己的文化形象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化圈的核心,曾经深刻影响欧洲的启蒙运动;同时,儒教不能代表中
国文化,中国有墨家、道家、法家,一直以来中原王朝也是儒表法里的,不是没有宪政
因素
墨子曾经说 “选天下贤可者立为天子”, 然后又觉得不足以形成合理的政府要选举
以“立三公”,完全是民主宪政分权制衡的思想…不过被两千年的中原王朝埋没而已
其次,除了数学、科学文明之外,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所谓文化都没有什么严格的标
准,但是至少有一个标准是比较客观的:文化的交流、交融,文化多元性高的国家往往
更加有活力。纵...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26222
47
宋对金融制度对国家强盛,政治斗争的决定性作用, 了解的确透彻, 他对中国洋务运
动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金融制度分析,发人深省。版上弟兄们有空可读读。
s********n
发帖数: 26222
48
宋指出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一批誓死保守日本利益的“金融武士”, 而中国洋务
运动的失败是有太多的有奶就是娘的只考虑个人利益甘为外国资本谋利益的“金融买办
”, 买办和武士的差别导致了中日的成败
s********n
发帖数: 26222
49
明治维新成在有一批“金融武士”, 如井上馨, 伊藤博文,松方正义;而中国洋务运
动的失败就是出在一批自我利益优先的“金融买办”上, 如李鸿章, 盛宣怀, 席正浦
s*******y
发帖数: 988
5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时代培养了啥牛人呢?
没有北洋开大学引师资,果脯培养个P,没有咱大清办洋务,又哪儿来北洋?归根到底看来
我大清最牛
首页 4 5 6 7 8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