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浅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n
发帖数: 21641
1
来自主题: Australia版 - 浅识信仰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em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jsolomon (追风青年), 信区: Memory
标 题: 浅识信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20 19:22:36 2008)
地震前不久,写过一篇关于信仰的,其实就是从收音机听到熟悉的教会音乐勾起一些往事
的随笔,因为字数多上了导读,也许部分原因是我换了个煽情的题目.
地震后,一个朋友说绝望的时候才寻找信仰,大概是因为原来她参加过查经班和教会活动
,但当时没有大决心.可是对比她,即使我受洗了,也很难说就算个真正的基督徒了-希望
主内兄弟不要因此责怪我.
信仰未必是某种宗教,历史上的很多宗教确实是大灾难降临到一个国家或民族催生的,大
概只有佛教有点例外,因为它好象就是乔达摩悟出来的,而且他算比较快乐幸福的一个非
常幸运的人,但他觉得人应该有精神生活,要预备苦难.其他主要宗教相反,他们起初都带
点拯救民族的使命感,靠'人'自身不能达到,所以必须依靠上帝或者真主或者轮子或者一
坨屎委托个代言人来实施,来传教.因为使命感就是一种目的,就不可避免被政客,商人,
刁民,暴徒,甚至伪善家利用,就不纯粹是精神活
a***n
发帖数: 1993
2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
一、缘起
在东台湾花莲的证严法师,从一九六六年起,到公元二○○五年止,经过三十九年
岁月的洗礼,在她的引领下,从三十位信众所组成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随著台
湾经济起飞的庇荫,如今奇迹似的发展成为大约四百多万会员的庞大慈善团体──佛教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这个慈善基金会包括了慈善、医疗、教育、文化等四项,证严法
师统称为四大志业;另外还有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等四项,合此
八项同时推动,证严法师统称为“一步八脚印”。
观察证严法师所推行的四大、八脚印,短短三十九年间,在佛教徒及信众们的极力
护持下,获得极辉煌的成就,成为台湾及国际上多人所知的慈善团体,不得不让人叹为
奇迹;对于她及她所领导的佛教徒及信众们,在慈善事业上的付出,值得台湾及国际人
士随喜赞叹。然而奇迹及随喜赞叹的背后,却隐藏著极为严重且不为人知的事实,那就
是证严法师不仅将佛陀无上甚深微妙法加以世俗化及浅化,而且紧跟著印顺的脚步,暗
地里将常见外道法、断见外道法引入佛门中;她将佛陀正法加以常见化及断见化的作为
,严重破坏世尊正法于无形中。像这样严重破坏佛正法的事实,若非一一举证及详细解
说,莫说初机佛弟...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4
原文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f4jo.html
有兴趣者可加和尚坡主的新浪微博或去博客留言探讨修证体会。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讲 (by 和尚坡主)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特别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
经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
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
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
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
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
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浅讲
(原视频录制于2006年,感谢慈媛菩萨整理录像成文字)——和尚坡主
现在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单讲解一下,实际上咱们讲禅的这一系列光碟,它讲的
要义——无我、空性见、究竟祖师禅无话可说等,这些原理,和所有了义佛经、还有一
些一流禅师的开示,其内容都是一样的。前面咱们讲了《心经》,现在再把这个《金刚
经》拿来看一看。
以前讲过,最古老的那种参禅方法呢,它就像徒手爬藤入云---难度实在太大。那么按
五祖倡导的依靠《金刚经》参学,就容易得太多啦。加上我们作了浅显讲解,那简直就
像爬直升飞机绳梯上去一样,更加容易得悟。
咱们从经文再来看一看,看看佛讲的《金刚经》之内核,和咱们前面讲的那些内容,表
述方法虽有异,看看内容是不是一致。这也就是拿佛经来印证一下。
另外,咱们讲这个经,风格以提纲挈领为主,因为那些寻枝摘叶、逐句解析的资料已经
有很多,走进书店、网上收索、就能找到很多法师或学者录的视频或写的书,里面一般
都有名词注解。
细看学者们讲《金刚经》讲《心经》等的那些文字资料,会发现他们能把里面的文字给
拆解得很详细,就是说各种名词解释得很清楚,但是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他往往会给
你讲错了,好...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
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者,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故都题此名也。禅是天竺之语,具云禅那,中华翻为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
也。源者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称
为禅那。此性是禅之本源,故云禅源。亦名禅那理行者,此之本源是禅理,忘情契之是
禅行,故云理行。然今所集诸家述作,多谈禅理,少谈禅行,故且以禅源题之。今时有
但目真性为禅者,是不达理行之旨,又不辨华竺之音也。然亦非离真性别有禅体。但众
生迷真合尘,即名散乱。背尘合真,方名禅定。若直论本性,即非真非妄,无背无合,
无定无乱,谁言禅乎?况此真性非唯是禅门之源,亦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
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藏识(出楞伽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涅槃等经)
。亦是菩萨万行之源,故名心地(梵网经心地法门品云,是诸佛之本源,是菩萨道之根
本,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万行不出六波罗蜜,禅门但是六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
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然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
...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正释唯识与中观千年间之误解
古今甚多学佛人, 不解唯识与中观间之紧密相连关系, 误以藏密应承中观为真正中观,
然藏密应承中观是以意识为主体而强套如来藏中道体性之误会假中观, 并不符合真正中
观是以如来藏中道体性的论述 (中观般若宗所宗奉之三论 ---中论(龙树)丶百论丶十二
门论(龙树) ---皆依空性心如来藏之体性而破外道执有执无 ) , 以下开示简明的说明
唯识与真正中观间的正确关系, :
===
佛门之中自古以来一向存在空有之争,然而空有之争乃是未悟错悟者间之戏论,唯有言
说,都无实义。若行者能於大乘法上明心证悟之後贯通三乘主旨,通达佛法修道次第者
,便绝无空有之争可言,如实通达故。
一直有诸未悟学人错会唯识宗义,谓唯识主修心有,名为有宗,另谓三论宗(般若宗)依
方等般若宗义,名为空宗; 然此等判断实非正义,曲解正法。 後世末悟错悟佛子更执
此宗以破彼宗,遂成空有之争。,然实二宗皆同一宗,第以浅深有别,实无二致,皆因
未入正理,故生误会,而生诤论 ,达者了知二宗无二,皆是空性中道正理,无可诤论者。
未悟之人不解般若所说乃是空性 : 般若非谓遣之又遣丶一法不立之空也.
般若方等经...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第十四点、意识与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是生灭法。意识现行时,必定与了别六尘境
的五别境心所有法相应。今以离开语言文字一念不生而了了灵知的离念灵知心为例,譬
如意识心喜欢长时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于所乐之境,有希望冀求为性,这是五别境心
所有法中的“欲”心所。又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能了知此是离念灵知定境,于所决定
之境,能够印定执持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胜解”心所。意识觉知心以前曾
经住于离念灵知定境中,今复进入此定中而能了知是以前所曾经历过的同一种定境,这
就是于所曾习境明记不忘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的“念”心所。意识觉知心又能
在此离念灵知境界中长时制心一处而安住,即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为性”,正是五别
境心所有法中的“定”心所。又在此离念灵知意识心所住的定境中,可以不起语言文字
而作分别:此是父亲、母亲,此是兄弟姐妹,此是风声、雨声,此是原有定境、此是比
以前更增益微细之定境……等等,即是于所观境能够拣择为性,正是五别境心所有法中
的“慧”心所。由此可知,离念灵知意识心现起时,一定会与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更何
况有念灵知心的散乱意识心,当然更会与五别境心所法具足相应的了:... 阅读全帖
r*****e
发帖数: 119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什么是受想行识
☆─────────────────────────────────────☆
Sekon (求空,其实是色) 于 (Wed Jun 4 09:24:53 2008) 提到:
什么是受想行识?正宗的怎么解释的?你怎么理解的?
我先抛点砖,好引大家的玉。
受:浅点说就是五官感受,深点说是天地之灵气灌注脉络。
想:浅点说是思想,深点说是Matrix最近在探讨的不想之想的潜意识。
行:浅点说是德行,性情,深点说是对运的交互影响。
识:浅点说是知识,智慧,深点说是灵的沟通。
☆─────────────────────────────────────☆
WaiChi (WaiChi) 于 (Wed Jun 4 09:48:08 2008) 提到:

五蕴中的受想行识, 是指:
受 = 身体感官觉受, 及灵体的或形而上的觉受.
想 = 能思考的脑袋, 及形而上的能思考的心.
行 = 能驱使运作应用的此驱使运作应用.
识 = 脑袋能觉知, 能意识到, 及形而上的能觉知, 能意识到的此意识.
☆─────────────────────────────────────☆
B***o
发帖数: 133
11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2
证严法师将佛法浅化的证据罄竹难书,兹举较明显的例子“将初地到十地菩
萨证量、智慧及功德浅化”来说明。譬如证严法师在《心灵十境》二~五页云:学
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
,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需具备
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
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
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和时间。
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
;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就能恒持道心,
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
从证严法师书上这些话得知:证严法师认为只要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来行善
,就能恒持道心及没有烦恼,就可以进入初地菩萨果位了。像这样的初地菩萨实在太好
当了,每个人只要像证严法师所...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72
13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转载] 唯识浅谈(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oneascetic (静静的风), 信区: Wisdom
标 题: 唯识浅谈(转载)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un Jul 22 03:26:09 2001), 转信
发信人: dasein (湖上草), 信区: Wisdom
标 题: 唯识浅谈(zz)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7月18日19:49:1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唯识浅谈
叶少勇
现代社会,各种附法外道蜂起,这些外道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打佛教的旗号
。我们都知道大陆主要是一个“法轮功”,而在港台和海外,情况还更严重,什么
一贯道、清海无上师、真佛宗等等,多的很。他们要么标榜自己是最正的佛教,要
么吹嘘自己是最高的佛,而且教义和修行方法也颇有淆人视听之处,有主张禅定打
坐的,有讲究持诵真言的,甚至有持斋念佛的,也讲一些轮回、业力等类似佛教的
理论,宣传的目标也是成佛。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佛教之所以为佛教,与附法外
道最大不共之处是什么?这不仅是每一个佛教徒应该首先明确的问题,也是整个社
会杜绝邪教、维护宗教信仰
w*********r
发帖数: 2192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正在学习大乘佛教的基本教义。
找到这篇唯识浅谈,
觉得很有道理。大家帮看看这篇浅谈
是对唯识的正确理解吗?
唯识浅谈(ZT)
S***n
发帖数: 1281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受想行识
什么是受想行识?正宗的怎么解释的?你怎么理解的?
我先抛点砖,好引大家的玉。
受:浅点说就是五官感受,深点说是天地之灵气灌注脉络。
想:浅点说是思想,深点说是Matrix最近在探讨的不想之想的潜意识。
行:浅点说是德行,性情,深点说是对运的交互影响。
识:浅点说是知识,智慧,深点说是灵的沟通。
l**a
发帖数: 5175
16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7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
燧石
已故大德法尊法师可谓佛学之泰斗,其求法于西藏,宏扬应成正义于内地,功不可没。
然其对于唯识宗多有微词,动辄“郑重的批判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所谓唯识,必以
佛说六经为依,慈氏五颂及《瑜伽师地论》为宗 ,无著世亲诸论为门,后人若有发展,
或可存留,若对其批判,则应就具体人,不应归咎于唯识宗门。
若法尊法师所言:“唯识宗人的知见,是只空对境外色,不空内识……以为唯识宗的知
见,是连内识也空了的,便混入中观里面去了,若说唯识宗也空了内识,试问只空外境
未空内识这样知见的人,属于哪一宗的见呢?恐怕除了唯识宗,其他哪一宗也不属。 ”
这就等于说,你肯定是是错的,我肯定是对的,假如你对了,那咱们俩就相同了,既然
咱俩不同,所以你肯定是错的。再者,唯识宗人是否也可以这样说,顽空见属于哪一宗
呢?恐怕除了中观宗……
作为唯识学人,笔者无意于对法师不敬,而法师对于唯识宗之误解,仍须澄清,另一方
面,有如是批判,必有持如是见之人,从法尊法师的文章,亦可窥见唯识学之没落,中
观唯识,当共治谬见,追求真理,才是要紧。
民族大学韩镜清居士,六十余年治慈氏学,依靠藏传唯识...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百度百科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1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From 百度
【第七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
、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
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
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
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
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
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
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922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孔子见老子时芳龄几何?
<<万善同归集>>-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
问:佛行无上。众哲所尊。儒道二教。既尽钦风。云何后代之中。而有毁谤不信者何。
答:儒道先宗皆是菩萨。示劣扬化同赞佛乘。老子云。吾师号佛。觉一切民
也。西升经云。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师名释迦文。列子云。商太
宰嚭问孔子曰。夫子圣人欤。孔子对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人欤。
对曰。三王善用智勇。非圣人也。又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义。亦非丘所
知。又问。三皇圣人欤。对曰。三皇善任因时。亦非丘所知。太宰嚭大骇曰。然则孰为
圣人。夫子动容有言曰。丘闻西方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
荡乎民无能名焉。吴书云。吴主孙权问尚书令阚泽曰。孔丘老子得与佛比对以不。阚泽
曰。若将孔老二家。比校远方佛法。远则远矣。所以言者。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
违天。诸佛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佛。以此言之。实非比对明矣。吴主大悦。用阚泽
为太子太傅。起世界经云。佛言。我遣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
孔子。是儒童菩萨。明知自古及今。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惟大士之所明
。非常情之所测。遂使寡闻浅识起...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浅探 zt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嗔心浅探 zt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23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y****w
发帖数: 39
24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25

==============================================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七识】
(术语)八识中之第七识也,名末那识。见末那识条。
[佛学大词典]
【末那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
mano -vijn~a^na ,意之识,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
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
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
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
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
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特伽罗
(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如凡夫
、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
w*********r
发帖数: 2192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唯识学的实践
了解了唯识与三性,可以说已经基本把唯识学的理论框架概括了,可是唯识学不单
是一门理论,更是一个实践体系。
现在佛教内部流行一个趋势,就是强调实修而贬低理论,好像只要谁重视理论就说
明他没有修行似的。持这观点的人其实是既不懂理论又不懂修行。佛教的经典看似浩如
烟海,可是都是教人如何修行。这就好象一个人要爬山游览,如果仅把地图研究了一遍
就觉得够了,不用爬山了,实际上一路风光一点也没见到,这样的纸上谈兵固然是不可
取的,但是,若走另一个极端,不看地图就匆匆上路,费劲不说,要是走上叉路,甚至
误入险途,岂不冤枉!两全其美的办法,先仔细看了地图,再揣着地图上路,因为仅靠
看地图的初期印象毕竟还是模糊,带着地图,边走边印证,越走越明了,登至顶峰,扔
掉地图,众山一览,岂不美哉!
我们凡夫的错误执着根深蒂固,心性又顽劣,如果不能首先说服自己,不能深切地
认同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不可能落实到修行实践上。缺乏明晰的理论思维,仅靠
体验或是情感的信,认识肯定很模糊,信心就不会坚定,稍遇挫折就会动摇,难怪竟然
有一些佛弟子跟着法轮功跑了。信佛不是相信佛的法力无边、有求必应,而是相信佛所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主动性的是什么识
发信人: bdbd (kakal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有主动性的是什么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16 06:47:11 2013, 美东)
我也不能,那太快了,
修到心念处应该是可以观察到各种微细的心念起伏
说”我”之前,是”想”,
没有”想”不会有句子产生,不会有”我”这个字。
“想”之前有行,推动你这样想那样想,持续想下去。然后完成”想”。
放慢来是可以观察到,但在我看来,没意义。
就是要快,你还观察得到,那才有意义。
(你试试 什模都放慢,连想东西也放慢,想到什么不要说出口,
那么,在说第一个字之前,你试知道你在”想”,这样的心念)
其实我看多数人,可能甚至是修行人,连较粗造的”受”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都观
察不清楚,
无法随时观察清楚,其实是没用的。
常会漏掉一下没观察到,就是有漏,烦恼就会漏进来,就是没用,就是破功了。
快速心念起伏能全面观察清楚的不漏的,不多。
要能做到,我目前所知,他要先走对路,正见够,修行方法无误
并且用功,对缘起法已经观察很彻底,也就是四念处七觉支已经很纯熟,
这种人,要去看看南传找找看。
有些...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阿赖耶识的缘起理论
既然唯有识,就有了一个问题。刚才说到用电脑模拟五种识使我们产生物质实有的
幻觉,那我们的当前的现实是谁给虚拟出来的呢?如果真是唯识,为什么偏偏觉得有个
实体,眼、耳、鼻、舌、身配合的的如此一致,好像故意要骗我们似的,是谁在坑我们
呢?这儿是一个找原因的问题,要涉及到唯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阿赖耶识 。
谁在坑你呢?自己坑自己!为什么呢?我们一般认为我们所感受到的就是这世界的
全部,可是佛说这世界除了我们所能认识到的显现的部分,还有另一部分是隐藏的不显
现的,就是阿赖耶识。所谓的世界,咱们刚才说了,不外乎是识,如果把它比作一个时
刻川流不息的流变体的话,那就是有一个明流和一个暗流。这阿赖耶识,可以说是一个
潜层的心理活动,我们认为事情办完了就完了,可是它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痕迹——习
气,又叫“种子”,这“种子”也是佛教的一个概念,就是事物的一个缩影,等到条件
成熟了,像植物的种子一样,它还会生发,阿赖耶识又叫种子识,这种子是含藏的,我
们很难认识到,可是它的作用却很巨大。种子与现行是刹那交替的,我们过去每一刹那
的活动,都会在阿赖耶识里留下种子,这种子再显现,就...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2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念佛-心识-能所-止安
第一次有体会是开了5个小时的车,在车上翻来覆去的念佛,然后有了些体会,现在用
功的时间很短,所以会比较粗糙或者有错漏。
我的理解是,理论上的定义应该是,有目标的时候,业识是和目标相关的,这时候的
业识就是心识。
说是理论上的定义是因为,我念佛的时候还看不见目标,只能在强力的跟踪目标的时
候,看到我的一部分反应,是和我的目标有关,会影响到我下一瞬的行动,这个反应包
括各种情况:反感,对抗,好奇,兴趣。
明白了这个,我就可以通过对这部分的了解对我的下一步有所准备。如果我在反感,
根据经验我就知道我这时会对念佛只有很浅的记忆,就小心。
在明白这个之前,我只知道自己在对信息反应,而我很反感自己的反应,认为这些反
应在妨碍我念佛。但事实上,了解对目标的那一部分反应能帮助我念佛。
我的理解是,之所以把这部分业识独立出来讨论,是因为这部分应目标而生,所以是
可控的。可以学习它的特性,与之互动。
其他的业识也有反感对抗兴趣。。。。但更加不可控,更难与之互动学习。(但事实
上当我们习惯接受心识以后,对其他业识也可以学习接受,减少被业识迷惑,因为两者
本性是一致的。)
但既然心识,业识的区别只在于...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270
30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转载] 唯识浅谈(转载)

根据smille的引文,”你的识“这个语素就于”唯识论“相左。”识
“并非”能指“的存在而存在,你对”桌子“于”别人“的认识与感
知,实际上是不依赖感受的个体的,是先于你而存在的,你只是象信
号接收器一样,接受到了这些”识“而已。包括你感受到的理论的传
播说教,也是”识“了。但是这里就有个问题,”我“自身向外发散
讯息,是不是也可以归于”识“呢?我的主动性到哪里去了呢?是否
我感觉有必要传播信息,以及我传播信息的能动性及其执行,也完全
是被剥离了主体的”识“呢?
我对这个唯识论也存有疑义。按照smille的说法,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在佛教那里并非虚幻的,而是“无常”的,即是说不固定的。但是你
问“凭什么“知道,我猜想这估计就不是唯心或者唯识能够给出满意
答案的范围内了。虽然有那么多人论证唯心主义,但是我总感觉是不
太具有说服力的,因为实证的方法和逻辑推导并非其所擅长。唯物主
义相形之下的确来得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基督教也并不否认世界的客
观性,只不过把根本的主动权让渡给了神。
这个我猜想用”唯识论“还是可以说通的吧。无论是你把镜子打破还
是拼接起来,或者是观察曲面镜所得,实际上都是你利用
W**N
发帖数: 103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zt)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zhdcjjqs.php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索达吉堪布 著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缘 起
一九八七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名藏汉僧俗,朝拜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清
凉圣境。
朝山期间,我与慈诚罗珠恭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道次第摄
颂》等藏地流传甚广的佛学论著翻译成汉语。在翻译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
们费尽了周折,特别是对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们更是一窍不通。但上师之
命难越,我们只好硬着头皮上马,咬紧牙关坚持,翻阅了大量资料,花费了不少心血,
才算勉强完成了任务。不想以此因缘,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才有了今天与汉地众生所
结下的殊胜不解之缘。
五台山向来以自然风光神奇旖旎、名胜古刹鳞次栉比而著称。放眼四周,千山竞秀;俯
视谷底,万壑争流。既有云蒸霞蔚的东台,繁花似锦的南台,明月皎洁的西台,一览群
山的北台,巨石如星的中台,也有淙淙欢跃、南北穿流的清水河,更有集五台之殊胜为
一体的黛螺顶,以及堪称五台山标志的塔院...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270
32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转载] 唯识浅谈(转载)

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想请教:据你的意见,判别不同存在的标准是能量
,而反映在我们感官捕捉
的领域内就是效能,所以我猜你的意思是我们通过识别效能的不同来
区别各种实体。
但是据你的转文,唯识论认为只有“识”才是存在的,即是说认识的
主体客体一概归于
虚无。那么可不可以说你说谈到的“效能”的不同,也是“识”本身
的不同,namely,这种'识“的不同并
不是“效能”或者“能量”的差异投射于我们的感官系统,而其本身
就是,并且唯有其本身才是
真实的存在呢?
我的疑问就是你的论述没有说服我“唯识”所持的观点错误何在,
原因在于一切“能量”或者
“效能”的差异性最终都必须通过“识”的过程才能为我们知晓,而
我们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识”
做了什么手脚。就如同他给出的Matrix里面的例子,投射在感官世界
里的”效能“在感官世界外,在”识“以外,
却不见得找得到“实际”的,相对应的,如你所说的能量集合体。
p******0
发帖数: 200
33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六八年于美国加州三籓市佛教讲堂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
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
‘ 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经》快要讲完了,‘于师子
床’:佛在法座上,这个师子床——佛说法犹如狮子吼,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称其
法座为师子床。‘揽七宝几’:佛前桌子是七宝造成的,七宝庄严的。‘回紫金山’:
佛的身体好像紫金山,光明遍照。‘再来凭倚’:再来凭几讲这个法,‘ 普告大众’
:普遍告诉大众,‘及阿难言’:和阿难说,‘汝等有学缘觉声闻’:没有证四果以前
,都叫有学位。你们现在这些有学的人,修十二因缘而开悟的缘觉,或者修四谛法而开
悟的声闻。‘今日回心’:你们现在都回小向大了,由二乘人发大乘心,‘趣大菩提’
:想得到大的觉悟,‘无上妙觉’:没有比这个再高上的妙觉。‘吾今已说’:我现在
已经讲了,‘其修行法’:真正的修行法告诉你们了。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
见。
‘ 汝犹未识’:阿
w*********r
发帖数: 2192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上虚构出来的,西方有位哲学家曾说过,“物质是感觉的组合”。有点唯识道理的意思
。普通我们认为,要产生一个认识,首先要有所认识的对象,以此为前提引发我们的认
识作用,而唯识学与我们的经验相反,正是由于有了认识作用,才产生了外在对象的感
觉,也就是说,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
“能”和“所”是唯识学中的两个重要的概念, “能”是指动作的施动者,是事
物能动性的一面,“所”指动作的对象。以眼睛看色为例,我们的能动的认识作用——
眼识,是“能认识”,注意,不是眼球这个器官,器官只是认识作用的一个助缘,佛教
中叫做“根”;所看到的色,是“所认识”,佛教中叫做“境”。我们一般认为,认识
活动产生的前提:一个是具有功能的器官——根,一个是认识的对象——境,根和境接
触,才能发生认识作用,而佛教认为,恰恰是由于这个认识作用,才产生了有外在根和
境的感觉,根和境都只是心理作用。只有能认识,没有所认识,这点很难理解,只有施
动者没有受动者,这个动作能完成吗?能!佛经上常以做梦为例,在梦中是铁定了没有
所认识的对象,只有能认识的意识,梦到发财,其实还是一分钱没得着,但是这是醒来
以后才知道,没醒的时候可高兴...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144
35
大乘佛教、大圆满都是讲空性
大乘佛教也好,大圆满也好,都是讲空性。对初学者而言,比较不容易明白空,因为手
一摸,有这个桌子;坐下去,有这个椅子;水喝下去可以解渴;吃饭可以解饥,那为什
么还说是空呢?因为这些都跟心有关系。口渴是心的问题,饥饿也是心的问题,手摸桌
子也是人为的,坐在椅子上,不会掉下去,也是人为的,所有的森罗万象都跟人为有关
系嘛!也就是跟心有关系。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没有一点基本唯识观念的人,没办法体会色即是空。有人说:「色就是色,空就是空嘛
!为什么要说色即是空呢?」,这问题在于色是人去定义的,受想行识五蕴也都是人去
定义的,因为这些都跟人的心有关系,所以说色是唯心嘛!
有坚持就不是中观
大界周遍尊者指出:「中观并非不承认唯识」,唯识中说:这边是东,那边是西,下面
是南,上面是北。而龙树菩萨也承认太阳东边起西边落,但是若问龙树菩萨,太阳真的
是从东边升起来的吗?那龙树菩萨会反问:谁说这个方向是东?谁说那个方向是西?因
此当龙树菩萨反问你时,你就无法回答了,所以所谓的这个方向是东,那个方向是西,
都只是我们二个人共同的假设而已。
同样的,佛也随顺...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我的看法如下,不一定正确。
把四食对比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生理」、
「安全」、
「隶属」与「爱」、
「自尊」、
「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
也就是,没这些就活不下去。
生理需求,就是需要吃东西(抟食)、穿暖一点的衣服,不然会饿死冻死
马斯洛说”生理”需求,看起来比佛陀只说吃东西,分类分得更好。
但是佛陀提了”触”,这真是极为敏锐。
一般人大概不会发现人的五官要不断接触外界才能活命。
应该是近代科学家才发现的。
佛陀说的是”触”,不是”受”
没有说人要追求有”受”
但对于一般人,”触”之后,就是苦受乐受,
一般人是追求苦受乐受,这样才痛快,人生才有”意义”,”不枉此生”
可我认为,佛陀说的不是这些(受),而是单纯的”触”。
「安全」、
「隶属」与「爱」、
「自尊」、
「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
应该可以解释”思食”
也就是,人的心理需要不断的找安全感、爱、自尊、自我实现等等
不然,我们会寂寞、恐慌、烦躁、疑惑…
寂寞、恐慌、烦躁、疑惑…就想找朋友聊天、上网、拼命工作、
赚钱、结婚、逛街购物、心情不好、研究哲学科学解释一些东西自我安...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浅谈科学与显密教法
——上师“佛教与科学”主题演讲
演讲人:索达吉堪布
一.缘起
去年十月,首届“佛教与科学”论坛在这里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知识分子,参加了去年
的论坛。因为大多数学者都是佛教徒,为此,我们邀请了一些无宗教信仰人士参加。会
场的效果非常好。各种尖锐、对立的观点,让大家应接不暇。由于这个缘起,诞生了今
年的“青年佛教学术研讨会”。
我个人认为,研讨应采用英国圆桌会议的方式。公元五世纪,亚瑟国王与他的骑士开会
时,与会者的座位不分尊卑高下,体现了平等、协商的胸怀。从那以后,圆桌会议精神
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在这次研讨会上,一些有缘的学者从国内外闻讯而来,希望以此因缘,找到他们内心思
维和寻求的答案。在这里,没有一位教授和博士会被置于高位,也没有一个本科生会处
于低位。身份、头衔和名声不是标准。谁拥有真理,我们以真理为衡量标准。
文章来源:http://www.zhibeifw.com/ssks/qa_list.php?id=1305
如果有条件,研讨会也可以在阶梯教室进行。不管是教授,还是总统,演讲时,只能抬
头向上看;听讲的人,从上向下审视。只要说得不对,谁都可以举手,发表观点。看演
讲... 阅读全帖
S****e
发帖数: 172
38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转载] 唯识浅谈(转载)
很久以前就想写一篇从科学和哲学角度谈佛教唯识的文章,苦于一直
没有找到合适的阐述文本。今天又重新见到这篇讲唯识的好文章,故
决定重续前缘,完成这个心愿。
文章从唯识的角度阐明了为什么佛祖要说“人无我”和“法无我”的
道理,这个道理在“实体”的框架下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但是什么才
是“实体”呢?怎样才是不虚幻呢?“实体”,按照佛经中的种种说
法,第一要不可分,凡是可分的,都是意识构造的虚幻,并非真实存
在。这里又涉及一个哲学上的经典命题,何为存在?
佛经中对存在的定义和现代科学的定义有互相重叠之处,就是要有效
能。佛经中常举的例子就是在思维中的“火”和现实中的“火”,前
者不能引燃树木,没有效能,故而是虚幻不实的。有作用就有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识能存在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唯识论要说认识的主体和
客体都不存在呢?一般都是从可分的角度来证明的,实际上说的就是
真实的存在必然不可分。比如说在原始佛教经典中就有一个著名禅师
给某国王讲述为什么车不存在的道理,把国王从一头雾水讲到心服口
服,用的就是分拆法。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但是怎么在哲学上讲
述这个问题还不太简单。我并不打算
S****e
发帖数: 172
39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转载] 唯识浅谈(转载)
我想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已经在文中“最大的假设”中撇清了。佛教理论
并不反对现实生活中的物的真实性,但是它用一种很严格的要求来对待概念,
这一点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分辨。
“效能”,按我的理解,是能够产生确定因果的能量。比如你用真正的火去
接近一张纸它就会燃烧起来,但是你大脑中对火的想象则不会。
唯识中讲的虚无并非一无所有的意思,而是作为概念对象没有恒定的对应物
的意思。我不认为它讲的是Matrix那种虚幻的意思,象是没有效能的。如果
象是有效能的,比如说如果我在Matrix吃什么药就可以提高记忆力,或者两
个人在虚拟的空间里做爱就可以产生快感,还会生孩子,生出来的孩子一样
可以做这些事情,那么我们讨论象和外物的区别就毫无意义。
关于“识”有没有做手脚,“识”肯定是做了手脚的。但是识在某些方面
还是诚实的。就是我在原文里说的,人不会把两件分离的东西看做一件,
也不会把一件东西看做两件。俗语云:“眼见为实”。科学告诉我们,眼
见未必为实。只有把思辨和识结合起来,只有把主动的创造和被动的观测
结合起来,才能认识世界。
H****h
发帖数: 1037
40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转载] 唯识浅谈(转载)
你看原文这一段: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都是我的错误认识,为什么我看这是张桌子,别人看这也是张
桌子?这是因为这世界是我们的共业所感,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的执着交织在一
起共同营造了这么一个世界。刚才说我们都是自己给自己无形中编织了一套谎言,
那么这套谎言就是我们大家所共同“维护”的,达成一致,谁也不戳穿它,共同为
这谎言的出发点——执着服务。实际上若细究起来,这张桌子一百个人看就会有一
百个样儿,都不会相同,只不过都在语言上达成了一致而已。
这段回答的不错,但也说明作者承认有我和别人的区别。虽然没有明说,也可以看
出有我的识和别人的识的区别,至少这里提到了“我们所有人的执着”。
即使抛开原文不看,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自己的认识和别人的认识是不相同的,也
不会自动沟通,除非通过语言文字的交流。
唯识论把识以外的一切都看作虚幻,却唯独要把自己并不清楚的别人的识看成实在,
其实是出于宣传的需要。否则别人都是虚幻,你又何必来宣传佛法呢?
w*********r
发帖数: 2192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三性的存在模式
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了说明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是心识,不是
物质,是无我无常,不是有我有常。唯识学把这个问题归纳为三性——依他起性、遍计
所执性和圆成实性,这三性可以看作是三种存在模式,这也正是唯识学的核心,
首先,依他起性,就是指刚才所说的阿赖耶识缘起的道理。“依他起”从字面上看
,就是依靠其他东西生起,而不能独立自然生起,就是指世界只是我们的认识作用,而
这认识有是阿赖耶识种子与现行交替的过程。这种存在模式是事物的运作规律,不管好
事坏事,正确错误,都以这种方式得以运行。
而我们凡夫不了解依他起性的缘起规律,却误以为世界是有我有常的,这种只存在
于错误认识之中而实际上子虚乌有的存在模式,叫做遍计所执性。
如果我们在缘起事物上,不执着有我有常,而能如实了知其本性,这种清净的真实
不虚的存在方式就是圆成实性。依他起性与圆成实性的关系就是法与法性的关系。
还以梦为例来说明,比如我做了个恶梦,梦见一只老虎要吃我,在梦里肯定是把它
当真了,急的到处跑,总怕被老虎逮着,这老虎就是遍计所执性,因为你把本不存在的
东西当成存在了;这老虎虽然没有,但这梦还是做了,我意识...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唯识浅谈(ZT)
几个帖子写得不错,能够把握唯识要义。如果能把三性,阿赖耶识,和种子之间的关系
交代清楚就完整了。
现存唯识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实际修唯识观。最后一帖谈修唯识观,韩老说的符
合唯识道理,不过与《瑜珈师地论》和《摄大乘论》所主张的∶以四种寻思得到四种如
实智修法不同,也缺乏修观需要的实际细节,我认为是有价值的尝试。
m****u
发帖数: 270
43
来自主题: Thoughts版 - [转载] 唯识浅谈(转载)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是按照你的转文里面对唯识论的说明,你所
感知到的纸
的燃烧,同样可以被看作是单纯的”识“,所以所谓大脑中的火和”
真正“的火的区别
并非真实的,只有最终的”识“才是真实的。我感觉好象是它占领了
一个制高点,抓住了
人必须通过感觉器官来解决认知世界的第一步这个问题,所以你所举
出的科学证明的东西
因其无一不是需要感官捕获的,故而无法挣脱它预先定义下的“识”
的圈套,进而否定
任何科学所主张的证据。
嗯,我要的就是这句话。可以做爱,可以生孩子(包括”幻象“中但
是被当事人本身认为真的孩子”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象与外物就没有区别了。
S**U
发帖数: 702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浅谈科学与佛法异同(一)
大乘唯识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弥勒、无著、世亲所宣扬的。你所说的“阿赖耶识”
是如来藏系的说法,不应与唯识混淆。
唯识的“阿赖耶识”变现物质与精神作用,是轮回的连系者。说阿赖耶识独立于“轮回
”是对唯识的严重歪曲。
如来藏系的如来藏倒是在轮回中自性清净不变。
t******g
发帖数: 17520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抛砖】浅谈刹那无常
很有道理, 不要被欲望所控制就可以了, 有满汉全席的时候当然会吃, 没有的时候
吃麦当劳也
无所谓。。。
欲望到底是什么,个人愚见 就是4食
4食的讲解,建议看看子肉经, 然后看看其他的解释
我看的是wiki, 对食厌想的诠释我觉得挺好
我想重复强调一下, 饮食中的食不光是说现代说的吃的食
对于四食,产生喜欢与贪爱,就会让识增长,入于名色,增长诸行,产生苦;如果灭除
对于四食的贪爱,就可以灭除苦[23]。
[23] 杂阿含经卷十五:“若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贪,则识住增长,识住增长故,入于名
色,入名色故,诸行增长,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当来有增长故,生、老、病、死、
忧、悲、恼、苦集,如是纯大苦聚集。若于四食无贪无喜,无贪无喜故,识不住、不增
长,识不住、不增长故,不入名色,不入名色故,行不增长,行不增长故,当来有不生
不长,当来有不生长故,于未来世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起。如是纯大苦
聚灭。”
释迦牟尼认为禁食、不食,无益于解脱,主张节制饮食、守护根门,去除对饮食的贪爱
[24][25],
[24]^ 《杂阿含经》271经:“若当比丘守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觉悟精进,
... 阅读全帖
i***i
发帖数: 1632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ceui (iceu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让子弹飞》: 原著 马识途《夜谭十记》盗官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7 19:32:36 2010, 美东)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 阅读全帖
i***i
发帖数: 1632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iceui (iceu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让子弹飞》: 原著 马识途《夜谭十记》盗官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7 19:32:36 2010, 美东)
《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先生的一部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夜谭十记》里的《盗官
记》。《夜谭十记》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
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
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战争时期重庆治下的县
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前记 不第秀才;冷板凳会缘起
第一记 峨眉山人:破城记
第二记 三家村夫:报销记
第三记 巴陵野老:盗官记
第四记 山城走卒:娶妾记
第五记 野狐禅师:禁烟记
第六记 羌江钓徒:沉河记
第七记 无是楼主:亲仇记
第八记 砚耕斋主:观花记
第九记 穷通道士:买牛记
第十记 不第秀才:踢踏记
后记
盗官记(1)
峨眉山人摆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我也来摆一个发生在县衙门里的故事吧
。你们要问这个故事...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21441
48
中国人是这样吗??
Posted on 2013/03/09 by rocyhua
0
中国人是这样吗??
1、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
2﹑凡事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坟地,从头抢到尾;
3﹑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
4﹑能通过关系办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5﹑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
6﹑动辄批判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回答:美国也一样
7﹑自己爽不爽没关系,反正不能让别人爽;
8﹑不为朋友的成功鼓掌,愿为陌生人的悲惨捐助;
9﹑不为强者的坚持伸手,愿为弱者的妥协流泪;
10﹑不愿为执行规则所累,宁愿为适应潜规则受罪;
11﹑不为大家的利益奋斗,愿为大家的不幸怒骂;
12﹑不为长远未来谋福,愿为眼前的小利冒险。
Posted in 段子 | Tagged 中国 | 0
可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Posted on 2013/02/28 by rocyhua
0
小区死了一个人,家属准备火化的时候,死人不见了。
晚上,娜娜的门被敲开了,一群人在外面说,有一个死人跑了,我们看到一个黑影跑进
了你的房间,所以……娜娜吓得...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143
49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载]浅谈朱令父母的人格魅力
来自http://tieba.baidu.com/p/2333408787?pn=1
朱令父母同为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5913校友。 大家查查维基百科就能了解中
科大是在老一代科学家诸如钱学森,华罗庚,竺可桢及当时领导人以中国科学院为基础
,为培养尖端科技人才而创办的大学。
他们应该于建校第二年入学,可以理解在当时科技氛围下,这对夫妇秉承了当时顶尖知
识份子勤奋的学风。媒体报道朱令父母均为高级工程师,且朱妈妈为国家特殊贡献津贴
的专家。六十年代的高级知识份子,除了专业领域的专精之外,更带有一份深沉的人文
精神,这从他们对朱令姐妹的培养,及俩姐妹天赋才华上可窥一斑。
岂料天不遂人愿,当两次意外的灾难降临在这个完美的家庭时,世人看到这对老知识份
子的深厚的涵养和令人无法指摘的精神力量。亚里士多德讲过:理想之人用尊严和优雅
去承受生活的意外,善处逆境,随遇而安。这样形容朱令父母是再恰当不过了。
当我们看到朱令当年出院康复期的一些照片,虽然命运不公,却仍然是那么阳光开朗,
明媚的笑容展现出蓬勃向上的朝气。十九年的时光,他们不仅将朱令照顾得细致入微,
甚至在精神和心灵重创的现实中,活出了一...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