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发帖数: 459 | 1 哪位可以找到路透社的原文,or better yet,“《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报告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很多“奇迹”都可以有科学解释了:
天津《今晚报》6月17日第4版:
http://www.jwb.com.cn/jwb/html/2008-06/17/content_162591.htm
真的是“基因决定这一切”吗?
多运动食蔬果可能改变基因
研究发现对预防疾病有益的基因被“激活”
新华社上午专电 美国研究人员16日说,改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不但有助于增强
体质,而且还能改变基因活动。
路透社报道,研究人员选取了30名不愿接受手术、放射治疗、激素疗法等传统治疗手
段的前列腺癌患者,以他们为对象展开3个月的研究。
研究期间,这些患者大量食用水果、蔬菜、未经精加工的谷类食品、豆类及大豆制品等
健康食品,而且每天适度运动,利用散步、冥想等办法缓解压力。不久,调查对象体重
下降、血压降低,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此外,研究人员对比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前后的前列腺活检样本,发现他们体内大约50
0种基因的活动出现变化,其中48种基因被“激活”,453种基因则被“关闭”。
这其中变得活跃的是对 |
|
d***y 发帖数: 8107 | 2 中新网1月17日电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刋《科学》上个
月发表了一篇长篇学术论文,揭示Npas4基因对于大脑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关键
作用。这篇论文对人类进一步理解短期记忆在大脑中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机制作出重要贡
献,将对老年痴呆症、健忘症等大脑神经疾病的硏究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1月5日,记者在麻省理工学院(MIT)麦戈文脑科学硏究所(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林氏实验室采访了论文作者、Npas4基因发现者林映晞(Yingxi Lin)博士。刚刚休完产
假的林映晞把才8周大的女儿也带到办公室。她一边向记者深入浅出地介绍硏究成果,
以及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本科毕业到成为一位生物学家的经历;一边时不时照看下摇篮
中熟睡的爱女。
物理学出道
林映晞吿诉记者,她出生在广西大学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也许是教数学的母亲的遗传,
林映晞从小就显示出数学上的天分。1986年从南宁三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 学,从此
就一直在世界顶尖大学里学习和从事科硏工作。林映晞先后于1991年和1994年获得清华
大学工程物理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 阅读全帖 |
|
b**********t 发帖数: 353 | 3 1.进化
1.1进化的原因
宇宙不是为人类所设计的。地球在宇宙中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生命在地球上出现也是
一种偶然现象,而人类的出现则更是一种偶然现象。
环境并不是为了生命而设计,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殖,而环境却是不断变
化的,已经适应现有环境的生物不一定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不适应者即遭淘汰,这就是
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
1.2进化的基本单位
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一个相对不变的实体。每一个生命个体都会死亡,而每一个种群
都是不断变化的,都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基因,因为它不随着
生物个体的消亡而消亡,同时每一个等位基因都具有稳定性,不像生物群体的基因是不
断变化的。
1.3进化的原则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基因意味着进化的方向就是朝着有利于基因的生存进行,这就是进化
为什么不能使人类完美的原因。不错,个体的生存是基因存在的条件,但是个体的生命
是十分有限的,繁殖才是基因生存的根本。个体的生存增加适合度,只有在增加生存以
后的繁殖时才得以体现。因此,只要有利于繁殖,哪怕这个基因对个体生存有害,也可
能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
同时,进化没 |
|
e*e 发帖数: 116 | 4 美发明将父母基因分开检测技术
【多维新闻社20日电】新华社华盛顿2月19日电/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遗传
实验室的一研究小组,最近发明了对病人血液细胞中来自父亲和母亲的染色体分别做
基因检测的技术,这样可避免两种染色体中正常基因对异常基因的检测产生干扰,从
而大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由于此前的检测方法不够灵敏,有癌症遗传史的家族成员在做基因检测时,一半以上
的人得不到明确答案。新技术则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让基因正常者解
除心理负担,让带有异常基因的病人得到及早治疗。这项技术适用于遗传性直结肠癌
、乳腺癌、肾癌、神经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
上述研究小组的一位主要成员是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的旅美学者阎海,他在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另一位研究员袁微石也来自中国。 |
|
d***y 发帖数: 8107 | 5 中新网1月17日电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刋《科学》上个
月发表了一篇长篇学术论文,揭示Npas4基因对于大脑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关键
作用。这篇论文对人类进一步理解短期记忆在大脑中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机制作出重要贡
献,将对老年痴呆症、健忘症等大脑神经疾病的硏究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1月5日,记者在麻省理工学院(MIT)麦戈文脑科学硏究所(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
林氏实验室采访了论文作者、Npas4基因发现者林映晞(Yingxi Lin)博士。刚刚休完产
假的林映晞把才8周大的女儿也带到办公室。她一边向记者深入浅出地介绍硏究成果,
以及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本科毕业到成为一位生物学家的经历;一边时不时照看下摇篮
中熟睡的爱女。
物理学出道
林映晞吿诉记者,她出生在广西大学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也许是教数学的母亲的遗传,
林映晞从小就显示出数学上的天分。1986年从南宁三中毕业后,考取清华大 学,从此
就一直在世界顶尖大学里学习和从事科硏工作。林映晞先后于1991年和1994年获得清华
大学工程物理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 阅读全帖 |
|
y****g 发帖数: 36950 | 6 一种类似艾滋病的免疫缺损症专攻亚洲黄种人 台湾已50例
一种名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的疾病正在侵袭着人类。
据悉,“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疾病发病时几乎和艾滋病人症状相同。
目前,被发现的200多名“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疾病患者多来自泰国和中国台湾
地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疾病似乎专门感染亚裔黄种人。
50多岁的人容易患上此病
医学界发现近年台湾、泰国和美国等地区出现一种新怪病,患者没感染艾滋病,但
却出现与艾滋病一样的病症,即免疫力极度下降。
据了解,全球已确诊的此类病患者有200多例,台湾就有50多例。到目前为止,患
者均是亚裔黄种人,因此,这种病被命名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因这种病病症与
艾滋病相似,也被称为“类艾滋病”。
据介绍,50多岁的人容易患上这种病,致病的原因不详,但确定此病不会遗传,也
不会像艾滋病那样透过病毒传染。而且,这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在台湾,治愈的病例很
多。
参与研究的台湾成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兼儿科教授谢奇璋表示,一般免疫疾
病患者是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攻击身体各部分,但新病症患者出现“免疫力暴冲”现象,
会产生特别的抗体,攻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636 | 7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古代DNA中心”主管波拿亚和德国图宾根大学克劳斯领导的研
究小组成功破解黑死病基因密码,成果报告见于12日出版的《自然》期刊上。
波拿亚表示,即使是一年前,想要取得这种级数的基因资料,可以说是发白日梦。
他表示,他跟同事估计黑死病有如此杀伤力,可能是该种病原首次入侵人类,亦不
会有人有抗生素作保护,加上当时的环境令疾病快速传播,包括房屋和城市非常挤迫、
欠缺卫生设备、人们普遍营养不良以及尚未发现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等。
波拿亚指出,曾研究基因组的抗生素专家相信,将治疗今天瘟疫的药物用于14世纪
,应该同样有效。
在英国伦敦东部的伦敦塔附近一个大规模的黑死病死者墓穴中,从掘到的人类牙齿
发现了DNA破片,让科学家得以完成这种古代鼠疫杆菌的完整序列。研究人员是从4副颚
骨的牙齿取得DNA,4名死者中,两人是成年女性,另1人是未能确定性别的青少年,至
于第4人的性别和年龄均无法识别。他们利用现代鼠疫杆菌基因序列做样本,得以完成
14世纪瘟疫的基因排列。
波拿亚表示,仍未能肯定基因排列的正确顺序,若能掌握或许有助解释古代细菌为
何如此致命。
研究人员亦跟美国的科学家协作尝试... 阅读全帖 |
|
B*V 发帖数: 3365 | 8 一种类似艾滋病的免疫缺损症专攻亚洲黄种人 台湾已50例
一种名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的疾病正在侵袭着人类。
据悉,“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疾病发病时几乎和艾滋病人症状相同。
目前,被发现的200多名“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疾病患者多来自泰国和中国台湾
地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疾病似乎专门感染亚裔黄种人。
50多岁的人容易患上此病
医学界发现近年台湾、泰国和美国等地区出现一种新怪病,患者没感染艾滋病,但
却出现与艾滋病一样的病症,即免疫力极度下降。
据了解,全球已确诊的此类病患者有200多例,台湾就有50多例。到目前为止,患
者均是亚裔黄种人,因此,这种病被命名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因这种病病症与
艾滋病相似,也被称为“类艾滋病”。
据介绍,50多岁的人容易患上这种病,致病的原因不详,但确定此病不会遗传,也
不会像艾滋病那样透过病毒传染。而且,这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在台湾,治愈的病例很
多。
参与研究的台湾成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兼儿科教授谢奇璋表示,一般免疫疾
病患者是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攻击身体各部分,但新病症患者出现“免疫力暴冲”现象,
会产生特别的抗体,攻击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力... 阅读全帖 |
|
y******8 发帖数: 1764 | 9 没错, 基因诊断是未来复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方向. 现在一个基因诊断的收费在$
1000-5000. 相比较传统的生理生化诊断,收费也不是贵的离谱. 其中大部分的费用是用
来支付对结果的分析, 以及对专业分析人员和仪器的投资. 20年之内,有希望把收费再
降低50%-80%.
现阶段的基因诊断,大部分是用来预测胎儿的遗传疾病。准确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
为一个误诊,生下来一个先天畸形,一辈子的治疗费用就要作基因诊断的人来赔。这样
的官司已经有好几起了。
不可能只依据一两个指标来诊断。基因检测也是一样,医生会综合很多信息来诊断,基
因诊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信息,这就是基因诊断未来的市场。
疗发展的方向。FDA 最近正在做一系列变革,以适应 personal medicine 的监管需求
。国内的药监局也为personal medicine 的发展出台了一些政策。
test 是新东西,可能不完善。但是它们是方向,而且也许是我们未来的机遇。大家有
机会的话可以多了解了解。 |
|
f**u 发帖数: 346 | 10 我不是太理解你说的。
据个例子,如果一个研究组发现了某个基因的突变跟某种疾病有关联,
这个组的人想开个公司专门诊断这个基因有没有突变,然后给病人进行评估。
那这里的知识产权怎么保护?按照这个法案不是人人都可以开发检测试剂了?
大家都知道想要诊断一个基因有没有突变现在太容易了,关键是要知道检验那个基因。
我只是想知道这个判例以下来,会不会对打击寻找致病基因的积极性,
因为大家都愿意等现成的,等人家把基因找到了我随便弄个检测试剂什么的。
Small |
|
B******y 发帖数: 9065 | 11 那你得换个思路了。举个例子,男性和女性在肥胖的情况下有中风的可能性,可以分别
得到各自的OR,那么不分男女,也就是一个人在肥胖的情况下有中风的可能性所得到OR
,是无法从两个性别的OR "combine"而来,但在数据分析上,是将男女数据合并在一起
求得OR的。这个例子容易理解,因为男女是互相排斥但共同构成人的合集的。
但如果你有多个基因,我们尚且不明白你选择的基因是否构成了一个完备的集合,但假
设答案是,也就是你说的等位基因。就这个等位基因,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新的OR,这
个OR和各自基因的OR没有统计上的联系,虽然在数据来源上存在某种联系(譬如上例的
男女和人)。所以应该是不存在"combine"的方法。要是你认为这个完备的集合不存在
,或是等位基因无法代表个体基因(就像你说的各自OR甚至有不同的方向),那这个总
体的OR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 |
|
i***s 发帖数: 39120 | 12 孤独能缩短老年人寿命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孤独会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提高大约10%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孤独不仅催人老,还会将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提高大约10%。孤独老人完成日常活动的难度是其他老人的两倍。
死亡风险加大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研究人员提取“健康与退休研究”中1604名调查对象的资料,研究孤独与身体机能衰退及死亡风险之间的关联。
研究对象均超过60岁,平均年龄71岁,独居老人比例为18%。研究人员询问老人们是否感觉孤独、被忽视或是缺“伴儿”,结果显示,43.2%的老人回答“是”。
研究从2002年持续至2008年。数据显示,孤独与老年人的死亡风险存在关联,普通老人的死亡风险为14.2%,而孤独老人的死亡风险为22.8%。
机能减退加剧
此外,孤独加剧人体机能减退。比如,孤独老人日常活动量低于其他老人,完成日常活动的难度是其他老人的两倍;感觉上下楼梯困难的普通老人比例为27.9%,而孤独老人比例为40.8%,等等。
研究报告由最新一期美国《内科学文献》月刊发表。研究带头人、医学博士卡拉·佩里西诺托说:“孤独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现象……典型医疗模式中,医生不考虑感受是否影响健... 阅读全帖 |
|
m*****t 发帖数: 16663 | 13 基因科学应该是将来生物发展的主方向,好多疾病被发现最后都有基因缺陷。
基因就好比一段写好的程序,某些存在的bug必然导致死机一样。
食物过敏很可能有它的基因缺陷反应。
所以,优生的关键还是双方的基因,其他都是扯淡。
5 |
|
t**x 发帖数: 20965 | 14 有人提起黄和晁类似,他们都是基因科学家,就我知道的这个领域最黑暗,黑暗到医生
都轻易做杀人犯。
而华人或其他国家移民都会成为出事后的替罪羊。
------------------------------------
华裔基因科学家黄谷阳在美杀人后自杀
出生在上海的华裔基因科学家黄谷阳,美国当地时间2月27日晚上8点45分在加州枪
杀了曾通知解雇他的公司基因组副总裁霍兹马耶尔女士,两小时后他在寓所附近自杀。
据BBC报道,27日晚,曾在美国加州硅谷门罗公园市一家生化公司任职的黄谷阳,
打电话给多米诺披萨饼店,谎称他原来的上司、俄罗斯移民霍兹马耶尔家要比萨饼。霍
兹马耶尔给送披萨饼的店员开门时,黄谷阳在近距离对准霍氏的头部和胸部连开数枪,
打死了霍兹马耶尔。
黄谷阳杀人后,开车到离家不远的大桥用手机告诉妻子董培宁他刚刚杀了人,并说
他将自杀。董培宁马上报警,警方很快在桥边的汽车里发现了黄谷阳的尸体。
黄谷阳毕业于复旦大学,当年高考时,他在上海23万名考生中名列第十一。1986年
来美后,他用6年时间在马萨诸塞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 阅读全帖 |
|
a***m 发帖数: 5037 | 15 如果一年能多出60天自由支配,你会干什么?问问阿比·罗斯(Abby Ross)吧,这位迈
阿密的心理学家是一位“短睡者”。她每晚只睡4个小时就够了,当整个世界还沉浸在
梦乡里的时候,她却多出了很多闲暇时间。
“每天都有那么多时间真是太好了——感觉就像我能活两辈子一样。”她说。
罗斯这样的短睡者从不会感觉昏昏欲睡,也绝不会睡过头。他们很早就起床——通常是
早晨四五点钟——每天都渴望开始新的生活。英国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或
许也曾是其中的一员——她曾经表示自己每晚只需要睡4个小时,而玛利亚·凯利(
Mariah Carey)则号称要睡15个小时。
是什么令某些人的睡眠效率如此之高?又是什么令其他人用掉半天时间与周公约会?我
们能否改变自己的睡眠状态,让它更有效率?
2009年,一位女士来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个实验室,向傅嫈惠教授抱怨自己每天
都起得太早。傅嫈惠起初以为这位女士只是“百灵鸟型”睡眠模式的极端案例——这种
人通常都会早起早睡。然而,这位女士却表示,她其实每天都要等到午夜才会入睡,但
凌晨4点就会感觉完全清醒。她还表示,她的家族中有好几个人也存在相...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1282 | 16 不出十年,基因编辑婴儿将在中国成为有钱人的主流选择。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估计最受欢迎的基因是:超级智商;超大JJ;超级运动才能
;明星容貌身材;和长寿基因。
真正预防疾病的基因估计并不流行。 |
|
s***h 发帖数: 487 | 17 然后考上大学名校就任其火速得病早衰了。
毕竟全局优化比个别特征优化难多了。
满足了推妈版比蛋的心理需求就市场成功了 。
: 不出十年,基因编辑婴儿将在中国成为有钱人的主流选择。
: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估计最受欢迎的基因是:超级智商;超大JJ;超级运
动才能
: ;明星容貌身材;和长寿基因。
: 真正预防疾病的基因估计并不流行。
|
|
发帖数: 1 | 18 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评论,也比较客观。就是对于这件“编辑基因”的事儿。
这件事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因为在抵制疾病和病毒。但就是违背了伦理,让很多人比
较难接受而已。
如果说“基因编辑”真的适用社会了的话,那这个东西也不是一个公平的东西。就在售
价上面也觉得是不菲的。
到哪时候也应该只有富人才能用得起所谓的“基因编辑”,这样就能让自己的孩子变得
越来越强大。
而那些穷人呢?原本的基因,就算想要编辑一个感冒的基因估计都拿出来这高昂的费用
。 |
|
s**********e 发帖数: 178 | 19 自闭肯定是有基因基础的(俺学遗传的), 但是有基因也不一定肯定遗传,遗传了也不一
定表达.心理的疾病都是三个方面:基因,环境,心理.后面两个因素我觉得更重要,这是家
庭带来的.我们不要杞人忧天的担心基因,努力做好后面两个就可以了.
美国的自闭例子多,我觉得第一是他们的诊断太宽泛,第二这里人都太隔绝.我听说挺多
中国或亚洲的孩子(确实男孩多)自闭,我觉得主要是没有社会支持,亲戚朋友少.在中国,
人多,小孩朋友多,会好很多.
看过一个很惨的,美国家庭,父母都很漂亮健康,生了三个男孩,都是自闭症,有一张照片,
三个男孩都很漂亮,但是各自玩耍,都不理别人.不知道最后怎么样了.我觉得这个例
子,应该就是个典型的遗传例子,肯定是父母的基因重组后,带来不好的后果. |
|
i***R 发帖数: 663 | 20 基因是相对稳定的,而对基因的调控是动态的。基因本身并不能完全决定人如何对环境
起反应。我觉得
人生的context 是更为重要的。比如一个经常锻炼的人对疾病抵抗力就强,而如果他停
止锻炼,每天都
卧床,抵抗力必然下降,尽管他的基因并没有改变。如果一个人有二型糖尿病易感受基
因,但他一辈子
都挨饿,没机会发展出糖尿病,那他也不会得糖尿病。
比起过去来说,现在人的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发病几率大大提高,而且岁数不断提前
,其中环境因素
多一些,而不是因为我们的基因在几十年间发生很大的变化。 |
|
a***d 发帖数: 2374 | 21 自然界中的一件小事,比如叶子凋落,受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真正要算起来,几乎与别
的各个食物都有一定关联的。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很多关联太微小或者发生影响的概率
太小,我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这样你就不能说是“完全精确地预测”。
“某个特定的基因排列组合就代表着确定的一种行为或者生理特征”,行为我不能说,
但是生理特征的话,不能排除有的生理特征可以被“某个特定的基因排列组合”表达(
当然并不是全部生理特征)。这一点在遗传学上已经有一些证实。
人是很复杂,生命体都很复杂,不是么?但是果蝇的某些生理特征,的确只由一个或一
组基因决定。虽然人要复杂得多,不排除某些简单性状可以被准确确定。还有我不是说
了,特别是与某些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它可能与别的性状也有关联,但是在利大于弊
的情况下,这种基因控制还是可行的。 |
|
m****g 发帖数: 530 | 22 学家组织网8月19日报道称,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种名为克
罗索的抗衰老基因可有效降低高血
压。报道称,该发现为揭开人类衰老之谜提供了一个新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本月
的《高血压》杂志上。
持续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心力衰竭、动脉血管瘤等心血管类疾病,也
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
因。即使是强度不太大的动脉高血压也会缩短人的寿命。
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该院心血管专家孙中杰(音译)博士的带
领下,对克罗索基因的降压作用进
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在实验室模型中增加克罗索基因表达,不仅能阻止血压升高,还
会使其降低。而更令研究人员惊异
的是,克罗索基因表达的增强还会使长期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伤得以彻底扭转。这种肾
损伤常会导致肾功能衰竭。
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安全的病毒载体,将克罗索基因注入被试模型,第二周被试者
的血压就明显降低。而在为期12周
的研究周期内,被试者的血压会持续稳步下降。研究人员所使用的病毒载体在目前的基
因疗法中十分常见。这种病毒已获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人类。
孙中杰博士指出,自1997年被日本科学家发现以来, |
|
d*******3 发帖数: 8598 | 23 生物行业都这样的
具体来说,某基因属于某癌症某疾病,是靠遗产谱系确认的
这方面很多含糊的地方,所以FDA封杀了23me,这个不是一般人以为的黑白清晰的
当然,他们可以用很明确的疾病基因,笼个几十个,来诊断。这个就很局限了
马工需要修个bioinformatics,biostatictics 才能进入这个领域 |
|
|
发帖数: 1 | 25
问题是现在的基因科学不存在“明确”这二字。现在的实验完全是黑盒实验。
这就像让几个初中兴趣小组去碰微软视窗的code base,他们可能表面上解决了一个bug
,但实际带来的风险远远大于解决bug的好处。
人类现在有60亿个体,存在各种疾病根本不是威胁。不病死一批,也必然战死一批。治
愈任何疾病对个体是有用的,但对全人类并没有什么价值。 |
|
b******s 发帖数: 5329 | 26 而是掌握它后怎么具体正确的应用!
比方说,同性恋不是说是DNA决定的吗?那么改变DNA确保他的子女不会成为同性恋,这
难道不是对人伦社会的传统价值观的维护?
再有,通过改变它,解决一些现代不可治疗的疾病,难道不也是好事?
反方说啦,防止有钱人利用这个来让他们子子孙孙比你的子子孙孙强,首先现在如果人
类的技术条件发展到这个水平,你能指望会不去发展它?你指望一堆猴子围着一盘菜,
都老老实实呆着不动它?这违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另外,有钱人改后代DNA使之成
为超人,那些非超人的人类长期而言自然是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历史上,这种事情
数不胜数,人类从原始部落走来,多少相对先天不足的种族被淘汰的?这种例子少吗?
只要不是希特勒式种族屠杀,现在大家不也在自由的自然选择中,比方说,中产是被社
会两级剥削的对象,所以现在中产不愿意多生甚至不生,最后这群人的DNA不就被自然
淘汰了?中国的中产不就是实证?
再有,我还是相信万事万物没有一个完美,你改变了基因,可能这种疾病解决了,但是
其他原来没有的问题又来了,所以,实际上我相信改DNA能解决具体某个或某些问题,
但相对应的你也要承受副作用的弊!也就是...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2160 | 27 很遗憾,这三个基因目前都没有被证实在肺癌中有效的靶向药物的。
同时,晚期肺癌是没有办法治愈的,即使能找到新的方案,也仅仅是一定程度的延长生
命和改善生活质量,这一点希望你能有一个现实的心理预期
目前使用化疗属于规范的标准治疗,一部分人能起效果
如果没效果的话,如果你父亲的身体还能耐受,下一步可以考虑的是临床试验(不太清
楚三番有哪些地方可以做,你可以在https://clinicaltrials.gov/中查),如果身体
不能耐受,或者没有合适的临床试验,恐怕palliative care是最实际也是最合适的选
择。
以及斯坦福医生的话比这个网上任何人说的都要可靠,而且他们和你父亲有法律责任层
面的医患关系。你们所在的已经是全世界医疗条件和水平最好的地方了。肺癌本身是一
个非常凶险的疾病,到这一步是疾病本身恶性程度非常高所致,确实非常令人难过 |
|
m*****a 发帖数: 2160 | 28 很遗憾,这三个基因目前都没有被证实在肺癌中有效的靶向药物的。
同时,晚期肺癌是没有办法治愈的,即使能找到新的方案,也仅仅是一定程度的延长生
命和改善生活质量,这一点希望你能有一个现实的心理预期
目前使用化疗属于规范的标准治疗,一部分人能起效果
如果没效果的话,如果你父亲的身体还能耐受,下一步可以考虑的是临床试验(不太清
楚三番有哪些地方可以做,你可以在https://clinicaltrials.gov/中查),如果身体
不能耐受,或者没有合适的临床试验,恐怕palliative care是最实际也是最合适的选
择。
以及斯坦福医生的话比这个网上任何人说的都要可靠,而且他们和你父亲有法律责任层
面的医患关系。你们所在的已经是全世界医疗条件和水平最好的地方了。肺癌本身是一
个非常凶险的疾病,到这一步是疾病本身恶性程度非常高所致,确实非常令人难过 |
|
g********r 发帖数: 8017 | 29 SNP预测身高,只能解释5%的数据。
预测疾病,多数疾病都没弄明白。很多基因因素加上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等等等。告
诉你十年内发病风险提高10%,一般人也糊里糊涂。
倒是个忽悠钱的好法子。半年前就跟同学说在国内搞个这种公司收咨询费,专宰吃饱了
撑的富人。 |
|
e****o 发帖数: 268 | 30 科学精英,教师楷模
马大龙教授于1952年1月出生于天津市,1978年考取北京医学院免疫学专业研究生,师
从于龙振洲教授;1981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1983年至1985年在德国海德尔堡大
学免疫学研究所进修;1987年至1989年攻读在职博士;1990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大龙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免疫学系教授,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基础医学
院副院长。
马大龙教授1985年回国后,开始组建分子免疫研究室,从最初18
m2的实验室发展到目前500多m2的现代化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无不倾注了他的大量心
血。马大龙教授在我国的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主
持承担过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
73)子课题等。完成了多种细胞因子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研究,参加指导了多个新型
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已申报国际PCT专利1项、国家发明
专利8项,主持研制2项基因工程二类新药并获新药证书;1项基因工程一类新药获准进入
临床试验。10余年来发表论文及综述130余篇,参加 |
|
W********w 发帖数: 771 | 31 我是做细胞生物学的, 不大大看遗传学方面的杂志。 但最近发现一个基因的特定SNP
跟癌症有关联, OddsRatio为2左右, 病人量<300. 知道这个不是主要疾病调控基因,
但可能是独立的Predictor。 分子机制还没有做完, 但想先把这部分先写一篇短的
Report 或Letter之类的先发了。 不知有啥杂志收这类文章? 我知道Nature Genetics
可以, 但我这文章显然上不了那档次。 请建议。 |
|
|
a***y 发帖数: 19743 | 33 数据是已经被biostatistician/informatician分析过了
但是接下来就是要make sense那些基因真的有意义,这个貌似别人也没法帮忙
因为课题还是很新的领域,literature search也没有发现有多少相关的研究
扫过这些gene list的时候,很多有微弱证据表明和我最开始提到的疾病有关,所以我
不知道是因为这些annotation是已经biased towards这些疾病,还是真的就是相关。
所以之前lotkaeuler11的意思大概是放到network里面看看,如果我读懂了的话。
参数是有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rank,但是还是只能人工的一个一个的把top
candidate细看才知道有没有价值吧? |
|
f***y 发帖数: 4447 | 34 本报记者 陆子矜 北京报道
又一款国产基因测序仪即将问世,计划以其更高的精准度分
羹市场份额。
此新型测序仪核心技术来自于新入选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两院院士谢晓亮教授和北京大学工学院黄岩谊教授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谢晓亮
教授同时为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黄岩谊教授也为该中心研究员
,并曾任国家863计划“新一代测序仪及配套试剂研发”首席专家。
这一新型测序仪创造性地结合了“荧光发生”和“纠错编码
”技术,研发团队确信,该测序仪的结果将具有更精准、更高效、更经济的显著特点,
将为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制造和市场应用带来新鲜血液。
为了推动该研究成果从实验室切实走向产业化,赛纳生物科
技(北京)有限公司在2015年成立,科学家兼企业家吴镭博士出任公司CEO,落户北大
医疗产业园。在刚刚过去的11月中旬,赛纳生物再次获得B轮1.3亿元融资,主要用于新
型测序仪的量产、注册工作。
吴镭博士希望,赛纳测序仪可以成为国产测序仪的生力军,
增强国产测序仪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与其他测序仪不同,赛纳测序仪采用了两项独特技术:“荧
光发...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我国两名婴儿因为编辑了一个基因,所以出生后,能够天然对艾滋病病毒产生免疫。这
是世界第一例,有人觉得这很可怕,就是大可不必,癌症艾滋大部分这些病都涉及基因
层面… 基因是一个大的研究突破口,我还是希望能有发展。基因编辑的存在是可以治
疗包括慢粒白血病和癌症等疾病的。
觉得可怕是因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之所以不稳定是因为还不够了解。相信我们的科学
家和时间会抹平这些不了解吧,没必要觉得可怕,科技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前进的必然
性是一样的,没人能阻止,我们只能去理解它,去接受它。技术成熟后能让人类族群整
体升阶其实挺好的,但需要严格控制否则很危险,因为这个世界永远不缺自私的人。 |
|
发帖数: 1 | 36 技术真尼玛要得诺贝尔的节奏呀。嘛玩意都能用了,我们刚开始用来定点编辑植物的基
因,这都有人用在胚胎上了。果然脑洞没有人家大,胆子也没人家大。诶。。。人类基
因全部作用没有了解清楚,对于基因编辑后的个体锁产生的后代基因遗传和突变不可控
,万一,我说万一这些个体将来后代基因突变产生扩散的严重遗传疾病,这个可能会造
成人类文明的毁灭,这个责任谁能承担,即使亿分之一的可能,也没人能承担人类文明
可能毁灭的责任,以没有完所全把握,就不要那人体做实验,参考电影生化危机,不是
没有道理的。行业内的感觉是科技发展是在不断加速的,估计修复缺陷位点治疗遗传病
一类5年内就可能达到应用的程度。改造人的话估计会一直有伦理问题,其实现在所知
的天赋基因对智力的影响比想象要小,至少比不上教育的差异影响大,所以这点还好。
但是科技发展会导致人类寿命这块以后有很大差异,不光是后代,我们这代身上就能看
到。伦理是人类研究科学的明灯,不能抛弃。但是有的时候闭上眼睛,人会变得很灵敏
,会找到更好或不可思议的东西。最重要的是重新睁开眼睛找到自己的方向。 |
|
x****u 发帖数: 12955 | 37
错了。自己乱改基因才是自取灭亡之道。物种适应未来变化的关键是基因多样化。因为
某种研究结果把大量人类的基因都改成一种恰恰会毁掉这种多样性。这样一旦某种疾病
或变化是这种基因无法适应的,就会造成大量死亡。 |
|
x********e 发帖数: 35261 | 38 你说等人类对遗传密码了解更深刻后通过基因改造进化,说明你还是因为无知导致自大
,本质上跟贺一个德行。基因编辑是不可逆的,而人的认知有很强的局限性,所以有点
知识和责任的人不会选择基因编辑这种不可逆的修改。你还自诩“进化”呢。贺也是因
为无知以为敲个CCR5就等于对艾滋免疫。还是谦虚点多读书吧
: 你说的这个自然选择适用于史前人类。
: 自从有了文明以后,自然选择在人类种群里就放慢了脚步。残疾人也会有社会保
证,而
: 不是像以前被猛兽吃掉。
: 对于那些自身携带遗传病基因型又特别渴望生孩子的人。编辑受精卵的确是他们
的希望
: 。说得更远一点,当我们对人类的遗传密码了解更深刻以后,完全可以通过编辑
受精卵
: 来对人类种群进行“自我进化”。并且到了一定时候,这种自我进化是必须的。
因为按
: 照越来越高的福利,自然选择淘汰疾病基因的能力越来越弱,那么进化的进程就
会被“
: 漂变”主导。它的必然后果是种群退化,直到最后灭种。这个时候,生殖细胞的
编辑可
: 能起到维护我们种群的关键作用。
|
|
y****g 发帖数: 36950 | 39 DRD4基因多态性和许多人类特征和疾病相关。参考5个DRD4 多态性位点:
1.C-521T (即本解读所用到的位点)
2.C-616G (微基因不支持该位点)
3.A-809G (基本所有人都是A)
4.EXON 3 (非SNP)
5.120bp tandem duplication (非SNP)
的研究表明,DRD4多态性可能和性欲,性兴奋,和性功能相关。
其中rs1800955位点(也写作 C-521T 或者 -521C/T),可能和性欲相关。
检测结果
参考文献
基因名:DRD4 基因位点:rs1800955
CC1793人骚 —— 但算是比较淑女(男)了TT3617人非常骚 —— 泰迪那种
CT5226人很骚 —— 平均水平 |
|
b********n 发帖数: 38600 | 40 中国的汉民族,中东穆斯林群体,非洲尼格罗人种基因比较纯
混血的很少。
掌握了这些比较纯种人群
的基因,就容易搞出消灭特定人种的
基因杀伤武器。
这比希特勒当年消灭犹太人的构想
和武器“先进”许多。
我认为这就是在非洲起源的埃博拉,
在中东发生的中东肺炎,
2003年的SARS,
总是发生在特定种族,
向外扩散的很少的原因之一。
待这个特定种族大规模流行
人群获得性免疫以后,
疾病就不再向其他人种扩散(主要是白人)
而突然莫名其妙地消失。
其实,应当关注一下新疆具有高加索
民族基因的人群这次的流行病学资料,
与当地汉民族的资料对比。
脑洞开一下,没有歧视少数民族的意思。 |
|
M*P 发帖数: 6456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eturnee 讨论区 】
发信人: hotpot1205 (hotpot), 信区: Returnee
标 题: 寻找志同道合的一起做研究,基因表达调控,中山大学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20 21:59:41 2016, 美东)
本人于2013年底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工作。回国前在NCI做计算生物学实验室PI。眼
科中心长期国内专业排名第一,有很高的门诊量(~100万)和手术量(~25万),中国
唯一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里。 我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主要基于高通量数据
及分析,一般的测序和质谱数据都做。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基础研究感兴趣。现在实验室
的情况:
1. 关注(1)基因翻译调控(translational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的全局分析和调控机制,主要用到ribosome profiling和质谱技术。(2) LncRNA能否
被翻译,翻译出的肽段的功能。
2. 实验室现有13人。计算9人,实验4人。有高性能计算集群,miseq和hiseq2500各
一台,和完备的分子... 阅读全帖 |
|
E**********1 发帖数: 73 | 42 一位亲人,帮忙打听一下。病史如下:
女,31岁,出生后及渐起颜面部及双上肢压陷性水肿,皮肤颜色功能均正常,其他部位
均正常。偶有心慌及胸闷不适。活动后及卧位时加重,休息后能缓解。曾行上肢淋巴管
造影未能成功,具体原因不详。患者肿胀情况变化不明显。上腔静脉造影结果正常:双
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上腔静脉血流通畅,未见明显盈损,未见明显管腔狭窄。
曾行心包积液穿刺术。近年来间断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
乙肝结核史,青霉素过敏。生命体征稳。双颈静脉怒张,胸壁浅表静脉无曲张,胸廓对
称,心肺无异常。智力,身体活动能力均正常。
在国内求医问药这么久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诊断。水肿不影响任何正常的活动,患者育有
一女,一切正常。但还是希望能够找出病因,考虑治疗对策。不知道是否是遗传疾病,
基因测序能否有帮助。
怀疑过的疾病:
上腔静脉综合症
结缔组织疾病
先天性淋巴肿
家族病史:所有亲人未有类似疾病,患者女儿正常,患者母亲的妹妹可能曾有畸胎(具
体不详)。
诚心帮忙求建议,十分感谢! |
|
s**********e 发帖数: 178 | 43 自闭肯定是有基因基础的(俺学遗传的), 但是有基因也不一定肯定遗传,遗传了也不一
定表达.心理的疾病都是三个方面:基因,环境,心理.后面两个因素我觉得更重要,这是家
庭带来的.我们不要杞人忧天的担心基因,努力做好后面两个就可以了.
美国的自闭例子多,我觉得第一是他们的诊断太宽泛,第二这里人都太隔绝.我听说挺多
中国或亚洲的孩子(确实男孩多)自闭,我觉得主要是没有社会支持,亲戚朋友少.在中国,
人多,小孩从小朋友多,会好很多.
看过一个很惨的,美国家庭,父母都很漂亮健康,生了三个男孩,都是自闭症,有一张照片,
三个男孩都很漂亮,但是各自玩耍,都不理别人.不知道最后怎么样了. |
|
m**n 发帖数: 9010 | 44 智商高或者基因好最后未必成功, 但智商与基因, 在小时候的差异是很明显
能看出来的 - 因为这时最接近先天. 你成长个20年, 智商与基因的差别
就不那么明显了.
简单点说, "除了先天疾病,我还没有见过很苯的", 应该是事实.
但那说的是智商低或者基因差.
但你难道没见过相对来说很聪明的小孩? |
|
发帖数: 1 | 45 我觉得基因修改是趋势,未来200年肯定是常态,至少在免疫部分疾病上会做到,和当
今的疫苗一样。
但是在此之前,需要论证技术的安全性,也不是第一个出现的技术就会是最终我们会采
用的技术。
所有idea一开始都是很拙劣的应用,慢慢从一堆idea里面闪现出真正有价值的。
伦理的问题仅限于在安全性没有完全确认的情况下就产出大活人,而不是能不能基因改
造人类。如果技术是99%可靠的(当然这就需要大量前期实验),那基因改造人(我觉得)
没什么伦理问题,因为你不改,总有人要改,不改的就淘汰了。以至于以后可能都使用
基因武器,让核武器显得过时。 |
|
j***y 发帖数: 5098 | 46 ☆─────────────────────────────────────☆
wolfstar76 (天狼星) 于 (Tue May 17 10:09:30 2011, 美东) 提到:
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跑步。
我的胆固醇有好几年的超标历史了,爬山骑车跑步锻炼以来,以为有好转。
不到两年前的体检,我是total cholesterol 225, 前几天去检查了
236了。
医生建议终身吃药。我就要成为天天吃药的残废人了!跑步也无济于事。
☆─────────────────────────────────────☆
vivil (running piggy) 于 (Tue May 17 10:12:47 2011, 美东) 提到:
pat pat。没记错的话,我的总胆固醇比你还高的。。。。
你HDL高吗?我是HDL和LDL都高。美国医生遇到LDL高都是推荐吃药。中国医生保守一些。
☆─────────────────────────────────────☆
vivil (running piggy) 于 (Tue May 17 10:16:04 2011...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860 | 47 有某个基因突变只是说对某个疾病的susceptibility高。癌症的发病需要initiation和
stabilization。这些需要某种细胞的环境,而这种细胞的环境可能是人体接触到的化
学物品,辐射,或者有时候是长期酒精的刺激,过剩的营养等等。某些基因突变会意味
着对这些诱发癌症的细胞环境的阈值很低。
即便真携带了容易诱发癌症的基因突变,如果真的非常注意,能降低发病的概率。比如
即便父母有肝癌的,如果子女饮食非常注意,不喝酒,经常锻炼,不让发生脂肪肝,还
是能很有效的防止发病。
你的染色体都是成对的。每对种的一个来至父亲,一个来至母亲。你从父亲或者母亲那
里得到某个突变基因的概率是50%。
总之,我觉得粗茶淡饭的,少吃高能量的食物,多锻炼。每顿饭7分饱,别吃那些垃圾
食物。这是我们能做到的。 |
|
r****a 发帖数: 95 | 48 【片名】地球市場 富の攻防 最終回 命をめぐる覇権
【译名】[NHK][纪录片]世界市场.财富攻防战.最终回:基因里孳生的霸权
【简介】
面对癌症,死亡难道不可避免吗?
生物工程技术向人类的克星发起了直面进攻,利用最新的生物工程技术,通过影响致病
基因的结构,只杀死癌细胞,为人类攻克癌症开启了另一扇大门。
基于全新构想,使治疗血癌成为可能,新型药物打破了医学界的传统观念,也掀起了医
药费暴涨的浪潮。会引起大肠溃疡的克罗恩病是一种疑难病症,今天美国的生物公司研
制出一种新型药物,新药每针剂价格约合人民币2万元。
延长人的寿命,给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同时,资本操纵下的生
物行业,现在将他国生物资源申请专利进行垄断销售,至少有25个国家已经深受其害。
人类基因图谱已被成功破译,生物工程技术即将步入实用化阶段,研发针对疑难病症的
治疗药物,预测源于遗传基因的疾病,在前人未曾涉猎的领域中,拔取头筹者定能获取
巨额财富。
生物制药行业竞争形同战场,以雄厚资本为后盾,各大制药公司展开了激烈的市场攻防
战,研究、生产、市场等各个链条都牵涉其中。
世界市场.财富攻防战,今天播出最终回 |
|
l***d 发帖数: 1828 | 49 本报讯(记者 张鲲翼)确诊糖尿病,从尿检到查胰岛素,一般需要近两个月时间。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周新率领的课题组新近发明的糖尿病基因诊断芯片,可以通过基因
检测,一天之内确诊线粒体型糖尿病。中南医院也成为了国内首家用DNA诊断芯 片临床诊
断筛查糖尿病的医院。
“线粒体糖尿病是一种母性基因遗传疾病,携带者发病的可能性接近100%。” 周新
说,专家组经过4年时间才研究出该芯片。
周新介绍,通过高质量的基因芯片,对糖尿病现症者、高危人群和健康者进行筛查,
有助于临床的正确诊断和分类。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携带了突变的基因,检查者可以通过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提前预防,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减少或延缓个体发病,预防慢性并发
症的发生。
“明年将批量生产这种芯片。”周新说。 |
|
h********n 发帖数: 4079 | 50 做个几年miRNA的工作, 现在不做, 说说我的看法吧.
你的第一个问题,"是否可以从biology的角度去推测一个基因的表达是否受microRNA调
控", 我觉得这个问题一一不大. 多数基因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miRNA的调控, 但是这
一个调控不是universal的, 而是tissue specific, 或者说跟某个生理/病理过程相关.
比如某个基因在肺上皮细胞受miR-X调节, 而在大肠上皮里主要受miR-Y调节.
另一个问题是尺度的问题. 对某个基因来说, 如果确定在某种细胞里受miR-X调节, 这
个量有多大, 是微调还是大尺度调节. 这个问题可能是现在miRNA领域很多人都认识到
却不愿意面对的.
你的第二个问题, 用那些网上软件去预测, 比如TargetScan, 可以得到一大堆
candidate. 同时再看看这些miRNA在这个组织或者疾病的profile, 挑出一些candidate
做functional assay. 不要被别人的发现所限制.
比如当时我们投文章(miR-xxx is an oncomiR in lung cancer)的时候发现一...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