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发帖数: 5466 | 1 ☆─────────────────────────────────────☆
robbin (robbin) 于 (Sun Apr 1 22:27:15 2012, 美东) 提到:
我在这个版时间的确太长了。感谢大家的帮助。我以后不会来了。各位保重。
☆─────────────────────────────────────☆
bdbd (kakali) 于 (Sun Apr 1 22:30:01 2012, 美东) 提到:
你是兴奋过度啦。太不稳定啦。 你老人家厮杀疆场多年,怎么突然这么患得患失起来
啦。
☆─────────────────────────────────────☆
cutegg (东郭皇叔T身) 于 (Sun Apr 1 22:38:05 2012, 美东) 提到:
别把自己憋坏了. 想来就来.不好意思就批个MJ来也行.
☆─────────────────────────────────────☆
humanoid (landlord) 于 (Sun Apr 1 22:43:36 2012, 美东) 提到:
你...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2 Z.T.
『近年每有佛门外道说言︰「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此种
人所悟不真,不明佛法,乃外道见也。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
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
,死后皆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
生死。
故《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涅槃
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有、
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槃者断尽六七二识之执著,六七二识对祂们自己之执著断
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捨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出三界生死。
[今有佛门外道,不明涅槃出生死之道理,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因其能
言善道,竟能蛊惑多人跟随。彼等妄想以思惟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
见、众生见、寿者见”,凡夫外道邪见也。
若有境界或某一种心可依者,皆不离意识之依他起性及末那识之遍计执性,不离此二
识二性而欲...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 『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
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有所依,
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
『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
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有所依,
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
『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
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有所依,
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
一念无明, 就是見,思惑,就是解脫道聖人所斷,修學佛法,對個人來說,沒有比把見,思二
惑的內容弄清楚更重要的事了. |
|
r****n 发帖数: 8253 | 4 果然不愧是魔头转世。如此快的就魔性大发,厉害。
你这段说的“定”,既不是四禅八定的初禅,更不是正观时的刹那定,而百分百是一种
邪定。
我下午要去参加禅七,没时间详细说了,我只大概提示一下。
初禅时,唯有所缘以及对应的心和心所存在,其他的心所是没有升起的,所缘是单一主
题。比如呼吸本身,或者眼前的明暗,或者某个概念。
而日常生活,各种心和心所必然升起,身体的移动,外界的声音,心念的闪现,极其杂
乱。而心本身是有觉知能力的
而你以下这种状况,是将心高度麻痹催眠,使得其只集中在一个主题的所缘上,而此时
其他升起的心和心所照样不断出现,但是心却因麻痹而不能觉知除主题以外的所缘,造
成表面的所谓定的状况,而且不能觉知身体的移动动作等,这个即是百分百的邪定,我
非常非常肯定。
所谓的邪定,就是明明五蕴还不断现起,但是却无法观照觉知,造成虚假的所谓忘身等
,这个和解脱正好完全相反。
解脱是刹刹无漏见身心五蕴,见生灭无常,见缘起,见四圣谛,了知无“心”的一个主
体,并无一个永恒的见性。
另外你所谓的解脱是见“命根”更是胡扯八道,此处暂时就不详细说了。
还是那句,如果你waichi不是魔头,我甘愿生生世 |
|
b**d 发帖数: 7644 | 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今天见到的,有人能解释一下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4 15:25:56 2009)
对. 而且和四禅八定全不是一回事.
四禅八定是指行者到底有啥心不乱之 "能力", 及此 "能力"
之形成是否需依靠什么才造成有此能力, 和此依靠最终会
造成什么定力结果.
而那静虑支, 并非在说你有何能力, 而是说 "心行". 你只有
初禅能力, 也可静虑而置心一处, 你俱足四禅能力也可静
虑而置心一处; 此 "置心一处" 就和初禅的 "置心一处" 能
力之所指是风马牛无关.
I don't want to said, 让他慢慢以戏论为修. |
|
r****n 发帖数: 8253 | 6 这种内在的声音,我认为有属于一种定力的禅相,在定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人
就会听到这种内在声音,比如铃声等。但是这里面有个关键点,就是可以把其作为一个
所缘,但是一定要观察生灭,而绝对不是与声音合一。声音就是我,我就是声音,能所
双亡。这是一个错路,如果修四念住的观禅,中间会发现听声音的听,和声音本身二者
是完全分开的,而听声音的听本身是在不断生灭的,是无常的,然后依靠这种无常,建
立起厌离,喜贪进的正智,这才是正路。
不过后面也显然是需要观察当下出现的所有的身心现象的,如果不观察当下出现的所有
的身心现象,对无常性会缺乏深入体证,后面难以证涅槃,这是我个人认为的。
刚开始由于五盖严重,定力不足,必然需要选择一些对象建立定力,但是此处观禅和止
禅是不同的,观禅是要通过观察生灭性,紧密跟随所缘的变化而建立起刹那定,而止禅
的四禅八定,则是稳定的依附到那个单一的所缘上,让心平稳,入安止,然后再出定观
察身心现象。 |
|
w*******w 发帖数: 2051 | 7 转载自
http://www.xici.net/b495440/d95291893.htm
bhavana 发表于:09-07-26 13:05
很早以前就注意到佛教论坛上介绍蒂帕嬷的一些帖子,但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1]
。后来看到网友翻译整理的一些资料[2],介绍蒂帕嬷一些弟子受蒂帕嬷指导禅修的修
行经历,认识到这些是非常有价值的禅修参考资料,于是才搜索蒂帕嬷的有关资料,从
网上购买了《佛陀的女儿:南传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的英文原版“Dipa Ma——
TheLife and Legacy of A Buddhist Master”[3]。阅读此书,才知道到蒂帕嬷在成就
内
观智慧(证得了二果)之后,修习并征得了八种禅定和五种神通。不仅仅是她,还
有她的妹妹以及她们两家的几个孩子,都是先证得了内观智慧(至少是初果),再修禅
定和神通,只是书中没有提她们几位禅定和神通达到了何种水平,但至少书中的记载表
明她妹妹的神通成就也是相当大。我们知道,一般认为马哈希禅法修纯内观,走的是慧
解脱的路子。有的朋友发心比较高远,不满足于修纯内观,还希望成就禅定和神通,所
以可能就会选择先修禅定的法... 阅读全帖 |
|
d******y 发帖数: 3668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今天见到的,有人能解释一下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4 15:25:56 2009)
对. 而且和四禅八定全不是一回事.
四禅八定是指行者到底有啥心不乱之 "能力", 及此 "能力"
之形成是否需依靠什么才造成有此能力, 和此依靠最终会
造成什么定力结果.
而那静虑支, 并非在说你有何能力, 而是说 "心行". 你只有
初禅能力, 也可静虑而置心一处, 你俱足四禅能力也可静
虑而置心一处; 此 "置心一处" 就和初禅的 "置心一处" 能
力之所指是风马牛无关.
I don't want to said, 让他慢慢以戏论为修. |
|
A****a 发帖数: 274 | 9
完全不一样。
七觉支,是修禅定的一种平衡技巧,不同的状况,培养不同的觉支,然后才能有禅定的
产生。而并不是一股脑都全部做,毫无侧重点,毫无针对性。
另外他也完全不清楚止和观的区别,在修禅定的时候,对于所缘是一定要“取”的,如
此才能有四禅八定。而且对于禅定的似相,取相都是有进行的要点的,而绝不是什么境
界都不“取”。
他也不懂,观察在禅定之前就可以进行,甚至根本就不需要初禅的禅定,观察和修禅定
本身是两码事。他甚至也并不明白真正要观察的是什么。
他更不懂如果有禅定,需要先出定,然后才能观察。
所以他那些是乱七八糟,一塌糊涂。
实际他那个修法,即不是真正的修止禅,也不是修真正的观禅,而是一个四不像。
实际他自己是混了个近行定,在短暂的有分心(他所谓的能所双亡)后,进入接近禅定
的境界,并且自心生妄想,以为那是开悟境界。。。
彻底的被迷惑!那状况,和解脱,没有任何关系。 |
|
p*****n 发帖数: 1415 | 10
(我说的不一定对 仅能参考 )
以前我对四禅、四禅八定几乎都是跳过不看,修到再说。
不知怎的,近日又想弄清楚一些,目前也很多地方还没搞清楚。
禅
我目前的理解是一种纯净、稳定的”心”, 姑且先称它为”心”
我们可以拿禅,拿这纯净的心,来断绝五根,独留意根,
进入无法控制的专注禅。就像阿姜布拉姆在”禅悦”这本书所描述的四禅。
进入这种专注禅,
我个人不知道该如何与佛陀在杂阿含所说的各种修行相配合。
专注禅断除五根活动,停止色声香味触,留喜乐,舍喜乐,
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不可能这样。
我个人不知道专注禅该怎么用在日常生活一举一动? 诸根触尘时如何修行?
如何调欲贪、断欲贪? 也许有人知道
佛陀也说过,他的教法不是断除诸根触尘。
(印象中,那一经是有个婆罗门来找佛陀,佛陀问他他师门的修行法,
他说,婆罗门老师教他断除诸根令其不接触六尘。
佛陀说他不是这样教,于是叫阿难把佛陀如何不断诸根活动、如何护持诸根的修行法说
一次)
佛陀在杂阿含所说的各种修行,是不断除诸根接触色声香味触,
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以正念正智(内观)护持诸根、内正思惟,
住正念正智(稳定持续、”定”),调欲贪(内 |
|
r****n 发帖数: 8253 | 11
我没说你认为这样啊。你前面说的是什么第八定的近行定导致意念断掉。
其实你应该是听错了,别人说的是从禅定当中出定,这个时候是近行定(实际是观禅的
刹那定),在这种状况下有机会断掉意念,也就是证涅槃。
而这个禅定,是可以任何一种色界和无色界禅定。哪怕欲界定都可以。
有些人是必须得深入的禅定才有机会证涅槃,有些人不需要,这个和慧有关,和波罗蜜
有关。
不修观禅,不可能意念断掉。
在意念断掉之前有一些必须的步骤,而这些步骤必须通过修观禅才能来完成。
步骤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绝对不可缺少的就是:厌离,真实的厌离,
而这种厌离智,必须要有很强的对无常的观察和慧才真正有机会升起。
对五蕴真正不再有兴趣,才会停止累世以来极为强大的执取的习性。才会停止那种深刻
的观察识知的微细造作冲动,识灭,名色灭。。。
那些想着长生的,想着上天入地,改变业力的,想着所谓自由的,想着度尽众生,不取
涅槃的,永远没有任何机会升起真正的厌离。
而且光厌离还不够,后面还有。。。
当成 |
|
r****n 发帖数: 8253 | 12
估计某些人是根据四禅八定这个中文翻译,误以为禅和定是不同的。
唉。。。实在让人叹气。
其实色界四种禅,和无色界四种定,都属于禅那,都属于禅定。他们只有色界和无色界
的区别,而不是禅和定的区别,那只是中文翻译的问题。 |
|
w**u 发帖数: 311 | 13 金水,我在开会,回贴慢了,请包含。
你提的两個问题,先回第二亇,用我所理解的模型,我们的意识就象一个大海,每时每
刻都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的交互。但潜意识是果报心组成的,你可以觉察的更快更细,却
不能决定他涌上的成分。你的显意识就是浮上的浪,你就是冲浪的小伙,可以在海面上
善巧的滑动,但不能完全决定,浪太大,再善巧,也会翻船。如果风平浪小,你觉得自
己能控制,或者你根本不知是浪在推你,还以为自已在控制滑浪板。
根据这个模型推理.我们最好每时每刻都有正念,你就不会随波再制造新的湍流,新的
湍流迟早会返回,变成新波浪。只有阿罗汉才有这个水平,所以叫不受后有。最好不要
看过去的波浪,不要想末耒的波浪,而是感觉脚下的波浪,这就叫活在当下,把无明降
到最小。(话虽如此,我现在还在想,怎么把我的课题文章写好发出去,大家都在人生
探索的路上吧!)
第一个问题,有两种含义,看佛陀的念处经,不讲止禅定禅,但讲了四层:知息,長短
息,全息,微息。阿含的其它章节好象是明确提到的心理状态和质量的确分四禅八定(
cpath,或seeu法友给我把把关) 。这个论坛里,bdbd可
能有初禅的经历,SeeU可能有近行定的...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14 金水,我在开会,回贴慢了,请包含。
你提的两個问题,先回第二亇,用我所理解的模型,我们的意识就象一个大海,每时每
刻都是潜意识和显意识的交互。但潜意识是果报心组成的,你可以觉察的更快更细,却
不能决定他涌上的成分。你的显意识就是浮上的浪,你就是冲浪的小伙,可以在海面上
善巧的滑动,但不能完全决定,浪太大,再善巧,也会翻船。如果风平浪小,你觉得自
己能控制,或者你根本不知是浪在推你,还以为自已在控制滑浪板。
根据这个模型推理.我们最好每时每刻都有正念,你就不会随波再制造新的湍流,新的
湍流迟早会返回,变成新波浪。只有阿罗汉才有这个水平,所以叫不受后有。最好不要
看过去的波浪,不要想末耒的波浪,而是感觉脚下的波浪,这就叫活在当下,把无明降
到最小。(话虽如此,我现在还在愁怎么把我的课题文章写好发出去,大家都在人生
探索的路上吧!)
再回到你第一个问题,有两种含义,看佛陀的念处经,不讲止禅定禅,但讲了四层:知
息,長短息,全息,微息。阿含的其它章节好象是明确提到的心理状态和质量的确分四
禅八定(
cpath,或seeu法友给我把把关) 。这个论坛里,bdbd可
能有初禅的经历,SeeU可能有...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5 師姐, 大兄弟隨意侃侃, 您莫在意.
对于释迦牟尼佛的悟道,显然他的见解是很独特的,也就是说在不懂的人里面,他还真
是大胆,完全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先明心,然后睹明星而见性,看来看去,这一辈子
也不可能有什么机会可以「悟道」,因为连这悟道有「明心」「见性」的分说和取証都
不知道,又继续说些在菩提树下,「先得四禅八定」,这书读得不好,也不能够胡说啊
﹗这禅定的証量是老早便已经証得了,还需要「再得」吗?对于功力很浅的人而言,确
实是需要不断地复习定境,但佛陀是一下子就学会了四禅八定,而且弃之如敝屣,不是
死抱著不放,也完全搞不清楚,到底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是在思想什么?是在禅思
什么?您不知道啊﹗因为不懂大乘佛法啊﹗
也不知道,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要这么辛苦地修道,証道呢?实话说吧﹗因为不这么做,
这世界上的人,不是过慢,就是卑劣慢,因此要示现嘱种外道「极深」的行门,然后又
可以作得到,这样才可以降伏那些「过慢」,自以为是的五浊恶世的众生,不然谁可以
服您啊﹗又要示现一般人,示现诸苦,这样来可以让这些「卑劣慢」的众生想,喔﹗佛
陀本来也是重生,我只要好好修行,将来还是可以成就的,所以要如是方... 阅读全帖 |
|
q****n 发帖数: 4574 | 16 杂阿含(1246)经
摘自
http://ahanjing.com/wap/view/1/1246/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金师住处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铸金者。积聚沙土。置于槽中。然后以水灌之。粗上烦恼。刚
石坚块随水而去。犹有粗沙缠结。复以水灌。粗沙随水流出。然后生金。犹为细沙.黑
土之所缠结。复以水灌。细沙.黑土随水流出。然后真金纯净无杂。犹有似金微垢。然
后金师置于炉中。增火鼓韛。令其融液。垢秽悉除。然其生金犹故。不轻.不软.光明
不发。屈伸则断。彼炼金师.炼金弟子复置炉中。增火鼓韛。转侧陶炼。然后生金轻软
光泽。屈伸不断。随意所作钗.铛.镮.钏诸庄严具
如是。净心进向比丘粗烦恼缠.恶不善业.诸恶邪见渐断令灭。如彼生金。淘去刚石坚块
复次。净心进向比丘除次粗垢。欲觉.恚觉.害觉。如彼生金除粗沙砾
复次。净心进向比丘次除细垢。谓亲里觉.人众觉.生天觉。思惟除灭。如彼生金除去
尘垢.细沙.黑土
复次。净心进向比丘有善法觉。思惟除灭。令心清净。犹如生金除去金色相似之垢。令
其纯净
复次。比丘于诸三昧有行所持。犹如池水周匝岸持。为法所持。不得寂静胜妙。不得息
乐。尽诸有漏。如彼金...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serawang (皇叔郎), 信区: Wisdom
标 题: [合集] Waichi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之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May 28 11:47:44 2009)
☆─────────────────────────────────────☆
Anicca (无常) 于 (Thu May 21 15:59:13 2009) 提到:
如果想要辨析根法是否符合佛法,我们先需要了解根法的主要相关内容是什么
本人先贴出根法的一些相关重要内容,之前贴过,但屡被封杀,现在终于可以随便贴了
=========================
修观光者, 须轻轻松松自然凝神于额中央智慧眼处, 但非意念集中在印堂(两眉心之
间), 而是眉与发脚之中间, 额头中央处, 然后留意 "观" 智慧眼前方, 用以对比反
观自心, 以了见性, 并非往外看, 而是利用自然 "观" 之性能 "反观" 自心, 只要您
"观" 正前方, 则自然会处于智慧眼处, 根本不须用意.
人之本能乃在于见, 常人只习惯见外, 行者于正修时...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因地-念佛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5: qxc兄如何念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Oct 9 23:48:04 1999) WWW-POST
> 有没有搞错马!偶是在请教你,偶怎麽知道?
> 一念代万念是偶从书上看来的,偶没有经历,怎麽知道
> 空了这个後和平时什麽都没有想的空有什麽分别?
> 你要再往深里追问偶就只好胡扯了。
修行呀, 重点在於修正行者内在出发点之"动机", 才有正确之
结果, 因地不正, 不结真果, 故行者须层层抽丝剥茧以明其心之
因地, 心须有正知见才能结其果也, 故小弟才不惭直指出兄"动
机"错误之处, 此乃以第七识(我执)入手之法, 以使兄少经魔障
速得证果, 并非有意为难兄也, 有何搞错之处? 有甚多修行者全
部了解正确之佛法, 但其如实坐 时才发觉完全是两回事, 因
"佛学"乃学问而矣, 可去慢慢了解, 可和人谈论, 亦可问, 无甚
困难也, 然到"学佛"坐禅之时, 开始时"动机"甚佳, 但在坐中时
内在见业之相, 有杂念有正念有妄念有喜好有讨厌亦有种种之光...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因地-念佛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5: qxc兄如何念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Oct 9 23:48:04 1999) WWW-POST
> 有没有搞错马!偶是在请教你,偶怎麽知道?
> 一念代万念是偶从书上看来的,偶没有经历,怎麽知道
> 空了这个後和平时什麽都没有想的空有什麽分别?
> 你要再往深里追问偶就只好胡扯了。
修行呀, 重点在於修正行者内在出发点之"动机", 才有正确之
结果, 因地不正, 不结真果, 故行者须层层抽丝剥茧以明其心之
因地, 心须有正知见才能结其果也, 故小弟才不惭直指出兄"动
机"错误之处, 此乃以第七识(我执)入手之法, 以使兄少经魔障
速得证果, 并非有意为难兄也, 有何搞错之处? 有甚多修行者全
部了解正确之佛法, 但其如实坐 时才发觉完全是两回事, 因
"佛学"乃学问而矣, 可去慢慢了解, 可和人谈论, 亦可问, 无甚
困难也, 然到"学佛"坐禅之时, 开始时"动机"甚佳, 但在坐中时
内在见业之相, 有杂念有正念有妄念有喜好有讨厌亦有种种之光...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2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因地-念佛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因地-念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27 21:09:52 2011, 美东)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Re-5: qxc兄如何念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Sat Oct 9 23:48:04 1999) WWW-POST
> 有没有搞错马!偶是在请教你,偶怎麽知道?
> 一念代万念是偶从书上看来的,偶没有经历,怎麽知道
> 空了这个後和平时什麽都没有想的空有什麽分别?
> 你要再往深里追问偶就只好胡扯了。
修行呀, 重点在於修正行者内在出发点之"动机", 才有正确之
结果, 因地不正, 不结真果, 故行者须层层抽丝剥茧以明其心之
因地, 心须有正知见才能结其果也, 故小弟才不惭直指出兄"动
机"错误之处, 此乃以第七识(我执)入手之法, 以使兄少经魔障
速得证果, 并非有意为难兄也, 有何搞错之处? 有甚多修行者全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声闻菩提,最主要的修学法门,就是“四圣谛”!四圣谛法门就是第一个叫作“苦圣谛
”,第二个叫作“苦集圣谛”,第三个叫作“苦集灭圣谛”,第四个叫作“苦集灭道圣
谛”,为什么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这个圣谛的意思是说,这个谛,它的意思就是
说,它是法界里面的“谛实”之理,什么是谛实之理呢?就是说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
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可以验证出,这个是法界里面确实的道理;不管你在东方、西方世
界,你去验证这个道理,它都完全成立的;乃至在十方的世界去验证,它都一样成立,
所以叫作谛实之理。为什么它叫作“圣谛”呢?圣谛的意思就是说,这个谛实之理,它
可以让一般的众生,超凡脱俗;可以让一个众生,让一个凡夫,从凡夫的状况,因为修
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他就可以成为解脱的贤圣;因为它可以让一切的众生成为贤圣,
所以就叫作圣谛!所以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众生能够超凡脱俗,可以成为解脱道里面
的贤圣。
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四圣谛里面的道理:第一个苦圣谛是说,我们在法界里面,大家
在三界六道中轮转的时候,要来观察法界里面─在三界六道之中─它是有苦的;而且这
种苦,它是里里外外都是苦;所以在讲苦圣谛的时候,就是要...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2
你恐怕弄错了,八正道里面的正定,并不是指内外道共通的四禅八定,不是专注禅定
而是指在观基础上产生的定,是慧定。
对于专注禅所产生的定,佛教内有人成为外道定。但这种说法是不统一的 |
|
发帖数: 1 | 23 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有关菩萨示现八相成
道的相关法义。这个在佛法中,也是属于非常重要的知见。而了解八相成道的道理也可
以让我们知道,最后身菩萨在此娑婆世界示现成佛的一些法相,因此可以远离,凡夫可
以即身成佛的错误知见与躁进,以及衍生的种种问题。因为在这个世界能够即身成佛的
,就只有最后身之妙觉菩萨;因此希望大家,也要特别留意这方面的法义。
首先我们来看,在《大乘起信论》卷2中,圣 马鸣菩萨开示的论文:【菩萨如是发
心之时,则得少分见佛法身,能随愿力现八种事:谓从兜率天宫来下、入胎、住胎、出
胎、出家、成佛、转法轮、般涅槃;然犹未得名为法身。】这里所说的菩萨,他能够随
愿力示现八种事,也就是大家常听说的八相成道。而因为这位菩萨,已经少分见佛法身
,也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但是犹未得名为法身;也就是他尚未进入初地,所以尚在三贤
位菩萨之内,因此尚未具足初分的五分法身,但是他可以依据智慧解脱功德,配合神通
来示现八相成道,当然这并不是一般三贤位菩萨可以示现的。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
中,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24
暂时不需要。
正确的静坐时可以让人静心,但对于修解脱来说,需要非常稳定而强大的四禅八定,现
在的在家人,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能够做到的,和前世积累的波罗蜜也有关。
根据统计,在上座部佛教的一些专门修行中心,每天打坐8小时以上,大部分人需要专
门密集修五年到十年,才能证稳定的禅定。
你看看para,qxc这种,打坐一二十年,连个近行定都还混不上。到现在都还死磕呢。
不过他们再"死磕"二十年,连个初禅都未必混得上,因为他们对真正的四禅八定几乎毫
无了解,修的方法也是错误的。
这些人掉入了走不出来的死循环,非常可怜。 |
|
r****n 发帖数: 8253 | 25
这个听谁说的?
如果修先止后观,那么证四禅八定的任何一种,都需要具备五自在,包括自由出入禅定
,自由维持时间长短以及准确检查禅支,如此才能出定进行观禅。
听谁说的,你连禅定是什么都不懂,还知道别人是否定得好?
para描述过自己的状况,他的那个即不是初禅,也不是近行定,而是犯傻中。。。
你看para和木头似的傻乎乎的,就是长期修这种犯傻带来的。 |
|
r****n 发帖数: 8253 | 26
这个不是,是听了一些佛经名词,胡乱拼凑出来的,里面错误实在太多太多。
四禅八定本身是内外道共有的,不是大乘独有,更不是大乘禅宗独有。禅宗的禅,和四
禅八定有没有关系。
没有小乘阶段这种说法。后面的错误也太多。 |
|
r******2 发帖数: 1021 | 27
看着狗娘养的说的话。
别说我当时是已经带了一份要死的心,就哪怕我当时全是演戏,我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要挟?我要挟个啥?我要挟你手上那几个臭钱吗?
我目的完全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能认清waichi这个骗子的真面目。早日摆脱他的控制。
而且当时waichi胡扯四禅八定,竟然说什么初禅最高空无边处定,暴露及其无知低级的
一面,还编造出一个什么三界九地图,我当时很希望你们这些信徒要去重视这个问题。
你们的偶像连最基础的四禅八定都搞错,他还什么地狱佛陀来去自如。
我那一年浪费大量精力时间,甚至把自己公司都不管了,自己一个人和waichi斗,我就
为了你们认为的报复吗?
拜托,我几乎全部是为了你们这些狼心狗肺的。
可你们呢???? |
|
r******2 发帖数: 1021 | 28
看着狗娘养的说的话。
别说我当时是已经带了一份要死的心,就哪怕我当时全是演戏,我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要挟?我要挟个啥?我要挟你手上那几个臭钱吗?
我目的完全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能认清waichi这个骗子的真面目。早日摆脱他的控制。
而且当时waichi胡扯四禅八定,竟然说什么初禅最高空无边处定,暴露及其无知低级的
一面,还编造出一个什么三界九地图,我当时很希望你们这些信徒要去重视这个问题。
你们的偶像连最基础的四禅八定都搞错,他还什么地狱佛土来去自如。早就四果罗汉
我那一年浪费大量精力时间,甚至把自己公司都不管了,自己一个人和waichi斗,我就
为了你们认为的报复吗?
拜托,我几乎全部是为了你们这些狼心狗肺的。
可你们呢???? |
|
r******2 发帖数: 1021 | 29 发信人: runsun02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XXX养的说的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an 31 00:09:26 2011, 美东)
看着XXX养的说的话。
别说我当时是已经带了一份要死的心,就哪怕我当时全是演戏,我目的是为了什么???
为了要挟?我要挟个啥?我要挟你手上那几个臭钱吗?
我目的完全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人能认清waichi这个骗子的真面目。早日摆脱他的控制。
而且当时waichi胡扯四禅八定,竟然说什么初禅最高空无边处定,暴露及其无知低级的
一面,还编造出一个什么三界九地图,我当时很希望你们这些信徒要去重视这个问题。
你们的偶像连最基础的四禅八定都搞错,他还什么地狱佛土来去自如。早就四果罗汉
我那一年浪费大量精力时间,甚至把自己公司都不管了,自己一个人和waichi斗,我就
为了你们认为的报复吗?
拜托,我几乎全部是为了你们这些X心X肺的。
可你们呢????
我希望qxc这个男人站出来说清楚,你觉得我当时要挟什么?
如果说不出来,你这也是性质非常恶劣的攻击造谣 |
|
Y**u 发帖数: 5466 | 30 ☆─────────────────────────────────────☆
TrueStory (不是幸福的坑不挖) 于 (Fri Nov 11 13:43:09 2011, 美东) 提到:
http://evelynrodriguez.typepad.com/pointingtothemoon/2007/02/by
Above is a description on how she got her knowledge, and she experienced that no-me and no-name feeling.
I like that whole blog, and I will zz the full blog below.
The four questions are actually only one question "is it true?", as no thought is true. But for people not yet there, such as me, choosing the truer thought is a re-entr...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1 死后必有所依 ?
我们常常听到修行的人这么说:「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
此类人所悟的法其实不真,不是真正明白佛法中解脱慧的『我见』,其实還是外道见
也。
事实上是, 一念无明(见惑及思惑)若还未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
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末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
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
《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生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故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
涅槃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
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槃者断尽唯识学中所说六七二识之执著,六七二识对
祂们自己之执著断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捨自我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出
三界生死。
佛门中未真正明白涅槃出生死之道理的学人,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因尚
执「我见」妄想以思惟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
不符佛陀经典的。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2
好像说错了,理解佛法是”开法眼”而已。
就是正确理解佛法是什么,当然也正确理解十二缘起是什么。应该是”开法眼”
“法眼净”应该已经内观到缘起的运作,对苦、苦集(顺着缘起而生苦)、苦灭、苦灭道
迹 都已经亲见。净信不疑。
在古代,”开法眼”很简单,听佛陀说就好了,或听他的弟子或弟子的弟子说就好了,
通常不会搞错。
现代,有时也没那么简单。
缘起法是这么重要,是了解四圣谛、净信四圣谛、修习四圣谛的核心,
不能只当成知识来听,
我了解的佛法实修里,它是佛陀亲见亲自教导的实修的地图,只有对实修亲见有用,
拿来理解 说书,是无用的,只是满足知识分子的好奇心而已。
现在也不知哪个传统华人佛教派别有真的修习缘起法,而亲见缘起,对苦集灭道净信不
疑?
我总觉得许多嘴上一直说四圣谛,但行为上一直”疑”,一直轻视,
修行步骤中四圣谛、缘起法到底有没有放进去?
见缘起即见法,即见佛。不见缘起,我认为恐怕大楼不是根基不稳,是连根基都没有。
我认为不会有人只是知识理解就能对佛法净信不疑,
更何况亲见缘起,我所知没那么难,
我认识很多人修四念处都见缘起,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修到的,我比较少认识
,他...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33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投实问路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WaiChi 12/2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2 01:55:21 2008)
这只是一般意义又初步的动静乱的止, 亦即属禅定范围
内的止, 也即未达初级禅定初禅制心一处之静态, 而非
修自性之安止, 修自性入流之 "安" or "止", 并非四禅八
定可达; 因为它本就不是四禅八定, 不过当然, 如连禅定
制心一处之能都没, 则言修自性之 "安" or "止" or "观",
就是个天大笑话, 只实际上连 "观" 的能力都没, 却言我
已刹刹不漏见(观)每刹是如何建立成我命根, 而我不再
有某刹受惑而不知此刹我命根是如何成立(=止)的, 而
且我又已更进一步的, 能刹刹不漏见命根之余, 还能自
主任意不动摇的, 可 "择" 见成立命根之源头, 使 "安"
于源头而立命. |
|
b**z 发帖数: 1351 | 34 就当做个记录吧,以后可以回头看看。
昨晚打坐情况,
进入一种很静的状态,虽是闭眼,但此闭眼的状态和以往烦躁时不同
此闭眼念佛时,感觉额前很空旷,虽然只是黑暗,但象有三维视景,没有视力压迫感。
而此前大部分情况,闭眼时,额前如一堵黑墙在,经常会有视力压迫感。
前天读到的一篇旧文对我帮助很大,帮助消除了很多烦躁心:
>四禅八定是一步步上去的把?要是偶连第一步都没有, 怎麽办
>那?你总不能要求偶立地成佛了?
四禅八定, 只有初禅之第一步, 其它并不是一成不变层层而上的.
提议兄籍明心而念佛号, 解脱为此生必须之愿, 见性为理想最终
之目的, 念时当默念及字字自然轻松缓慢而念, 字与字或句与句
之间须有一暂停, 可一秒或更长亦可, 以便禅定时即可照见心之
四相也, 重点在於籍念佛号而实往念空念起念灭处看, 自然能分
辨脑念与心念, 但心内之念亦分正念及妄念, 凡离最初籍念佛号
之原"动机"及离念佛号之心念, 实为妄心念, 请细心观察之, 及
後心念之心与念及妄心之心与妄念又各各有四相也, 但此可容後
论之, 写出来又恐为兄带来艰难感, 实只文字分办带来之错觉矣,
大道确实至简至易, 非不能为... 阅读全帖 |
|
f****a 发帖数: 847 | 35 好像话题扯远了。
关于中国的禅宗
禅宗的这个“禅”字由於梵文「禅那」()音譯而來,意為「靜
慮」、「思維修」、「定慧均等」[7]。它是指經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samādhi,
又譯為止、定、禪定、心一境性),以進入有层次冥想(即毗婆舍那)過程。它是佛教
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稱為三無漏學之一,也是大乘六波羅密之一。但是禪宗
所謂的「禪」非謂修證「四禪八定」的「禪定」,而是六度波羅蜜的第六度-「般若」
,亦即指能夠引導學人參究,因而證悟到的本來自性清淨心。
请自行参考
zh.m.wikipedia.org/wiki/%E7%A6%85%E5%AE%97 |
|
r****n 发帖数: 8253 | 36 waichi最荒唐的是这一段
=====================
就如 "初禅", 即行者他 "心" 所 "进行" 的 "行为", 是 "置心
一处", 而行者能置心一处之时, 会因心从狂乱, 转成得某
种程度之安 "定", 因此对比, 所以会产生喜乐觉受, 因此
称为 "离生喜乐", 开始能离开狂乱, 故安定而生喜乐感也.
而如行者保持 "置心一处", 老实行至尽, 最终得到的只是
"空无边处定".
======================
“初禅,老实行尽,最终空无边处定”,合起来叫禅定。。。
哈哈,很好很强大!不过纯是胡扯。胡扯得很强大。
这个waichi实际对于四禅八定究竟是什么根本不懂,根据这个,也可以判断,他哪怕有
些所谓神通,也不会强到哪里去。
dreamfly在俱乐部引用的全部waichi论述禅定的东西,都是严重错误的。它们都是建立
在意识之外有个不生不灭的心的基础上的。这是个根本性错误
关于什么是禅定,我已经用通俗的语言进行了解释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Wisdom/31314659.html |
|
r****n 发帖数: 8253 | 37
我们可以大概判断一下念佛号的一些所缘状况
1.刚开始你要有念佛号的意愿决定(作意心所的作用),这个时候时候佛号才能出来,
这个时候的所缘是意愿决定以及一些念头思想。
2.当佛号出来之后,佛号本身的概念法成为所缘,而且是变动不停的,如果音节复杂,
将会有多个。
3.念佛号的人本身还可能在意识中弄出一种有点像声音的所缘。所谓的“耳闻”,这个
时候所缘又变化了
当一个佛号的音节中止之后,又变成念佛的意愿决定的所缘
这些所缘了整个过程当中乱变,如此怎么可能入安止禅?入四禅八定的前提是所缘一定
得高度稳定。而不能乱晃。
还有一种状况,就是所谓的无念而念,这个时候是以作意心所为主,这个时候所缘是名
法,但名法具有无常性,无法进入稳定的安止禅。
所以念佛法门无法进入安止禅,包括忆念佛陀功德的佛随念也无法入安止禅,最高只能
到近行定。
注意,所缘其实和目标这个词是不一样的,所缘意思就是心的对象,它不带有导向性,
是心识碰到什么,什么就是所缘, |
|
a**u 发帖数: 8107 | 38 ☆─────────────────────────────────────☆
runsun (runsun) 于 (Wed Aug 5 09:35:44 2009, 美东) 提到:
关键词:禅定 四禅八定 刹那定 止禅 观禅 慧解脱阿罗汉 俱解脱阿罗汉
我用比较通俗的话解释一下禅定,虽然可能不严格准确,但更容易理解,克服一些对禅定
的错误理解
禅定,其实就是持续性的瞬间产生的意识的纯度,禅定等级越高,意识的纯度就越强。
这种高纯度的意识(心),表现是宁静、镇定、安详、统一、平衡。
我们一般人瞬间产生的意识里面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而禅定强的人,瞬间产生的意识
是高纯度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是伴随意识产生的,佛法叫做心所,意思是属于心(意识)的
初禅状况下瞬间产生的意识主要只有五个东西,分别是寻,伺,喜,乐,心一境性。
二禅状况下瞬间产生的意识主要只有三个东西,喜,乐,心一境性。
依此类推。。。
如果想要获得这种高纯度的意识,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选择一个固定的单一的对象,让瞬间产生的意识不断对着它,时时刻刻不偏离对
象,通过这种方法,就可以过滤瞬间产生意识里面的杂质。获 |
|
r******2 发帖数: 1021 | 39
不是,这个是根据佛陀所说的。是属于基本佛法法理。尤其是缘起法。
唯物是物质第一,物质创造意识
唯心是意识第一,意识创造物质
但是佛法这两种都不是,佛法认为物质和意识本质不同,两者谁都没有办法创造另外一
个,但是他们互相依赖,彼此有影响。
就物质来说,它必须依赖于意识才能真正生起。这里的意识,只是一个条件,而不是创
造者。
就意识来说,它同样需要物质的依赖条件(无色界有争议,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他们二者基本是一一对应,同生同灭。
当然,这是我自己对佛法的认识。
信。
我确实没有到初禅,但是修观没有问题,我自己是纯观行者,纯观行者并不修四禅八定
,而是直接利用刹那定修观,刹那定相当于近行定的定力,属于欲界定,定力没有色界
初禅高。
我认为你还没有理解名色的问题。
当你说真实存在的时候,还是需要小心,因为可能堕到常见上。
这段我看不懂。应该是不太对的。 |
|
P****S 发帖数: 2286 | 40 五.什么是出世间禅
在佛教中有“凡夫行静虑”、“义分别静虑”和“缘真如静虑”这三种分类。
如果你安住在诸法无自性的心念中,通过心的空性,断除心的无念、明、乐的状态,
是第二步境界,叫义分别静虑。第三步境界就是远离一切空和非空、明和不明的执著,
这就是缘真如禅定。
在禅修过程当中,有人感受到乐、有人住于无念、有人住于空,这三种觉受中,空的
感觉是比较好的。但这种“空”,只是一无所有、豁然空虚的状态,并非是对诸法显现
的当下,没有丝毫实有本性的认识。安住在世间禅中,最高可以达到四禅八定乃至无色
界的非想非非想天,却不能从三界中解脱。
要从世间禅进入真正的出世间禅,仅仅“义分别禅定”的“单空”是不够的,还要达
到缘真如本体的禅定,就是远离空与不空,认识心的无缘赤裸的本性。这种境界,在禅
宗中叫明心见性;在密法中,称为认识觉性。
大圆满密法中讲到光的明点,其实,人的心有一种自然的光,这种心的自然智慧的光
明,会呈现在心外。在虚空的映衬下,可以在空中看见这种光。密宗的托嘎修法就是观
清净、透彻的蓝天。以顿超的方式见到了然、明然的心地境界。当然,刚开始时什么也
看不到;但慢慢地...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1 在前面一集中,我们讲到了 佛在涅槃之前,把大梵天王找来,一样一样地询问他
;藉由对大梵天王的开示,讲佛法中修行的次第,一项一项地完整地铺陈出来。询问大
梵天王:“这是你创造的吗?是你所加上去的吗?”藉由这个机会,大梵天王一一的否
认:“不是的!世尊!这一些不是我创造的。”
此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及百千梵界众生,因为自己过去错误的见解与造作,现在现
出了忧愁之相而感叹地说:“唯有诸佛世尊才能通达如是稀有微妙之法啊!”所以三千
大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对于 如来生起了难可得的稀有心:诸佛是如此的稀有难得,
诸佛才能有如此无量不可思议的无尽境界。所以大梵天王此时立刻再度的重申归依为佛
弟子,于 世尊的面前请求 佛陀的教导。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对大梵天王生起了轻视的心,这又变成了过犹不及;大梵天王之
所以能有如此的大福德成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又能在梵天众生为最上尊者,其中最重
要的原因是大梵天王广行成就了四无量心的修行缘故。什么是四无量心呢?也就是修习
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与舍无量。简单的说,慈无量是缘于无量无边的众生,由自己
的至亲诸友开始,渐次地延伸出去,思惟令他们都能得到快乐...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OfQingWu 俱乐部 】
发信人: qingwu (瑜伽士--清悟), 信区: PathOfQingWu
标 题: [禅定]打坐以及心一境性(南怀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9 00:49:20 2014, 美东)
摘自《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心一境性有三个层次:身(身体),口(嘴巴),意(意识思想),三者都要进入专
一境界。之所以用打坐这个方式,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习惯于动,甚至坐在那里都要歪
著坐,眼睛没有事地要东看西看,打坐至少是让你的生理有一个假装的静相。打坐的
时候,嘴巴也休息了,不说话,意识也要专一于一个东西。有的方法要求嘴巴唸咒、
唸佛号或者唸佛经,但那也是为了让你得止。这是修定的基本原则,所有的修法,不
管是佛法还是外道,都要遵循这个路线。譬如说修白骨观,嘴巴不说话,身体站著、
睡著、或者盘腿坐著,意识观想自己为一个白骨。这个法门也须要专心一致、心一境
性哦!心专一了,不理会别的什么思想和感觉,把它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境界,这才叫
白骨观,谁做到了?现譬如说呼吸法门,修安那般那,你要专一的听自己的呼吸,要
把心理和风...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庆祝Wisdom重见光明!!!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0 22:50:46 2009, 美东)
大大的错误!修止,只需要专注于所缘,这个足够。
比如我就在专注的看苹果,苹果是所缘,时时刻刻不离这个所缘,这就是修止,足够了。
随着专注力的提升,会出现止禅的关键,禅相,禅相是最稳定的,所以要牢牢把握禅相
,然后才能真正入初禅,如果不出现禅相,是绝对不能入初禅的,这一点南传公认。
为什么要求这样严格呢?这是因为止禅只是单纯的修心一境性,所缘必须是高度的纯一
。而只有禅相才是最纯的。
当你在修念佛的时候,刚开始状况,尽管你以为自己挺专注的,但此时所缘是很混乱的
,瞬间可能是佛号本身,瞬间可能是知道自己正在念佛号,瞬间可能是佛号的间隙,所
缘一直在变,这种状况,是无法入止禅的,心还在不断的摇动。不稳定.
修止,就单纯的修止,忌讳的就是所谓的止观双运。即一会专注所缘,一会知道自己正
在专注所缘,这种叫做四不像修法,既不能入四禅八定,也不能积 |
|
发帖数: 1 | 44 在上一篇文章中曾介绍了三界六道跟解脱果的关係,接下来要介绍声闻菩提其最主
要的修学法门,也就是“四圣谛”!四圣谛法门包含有“苦圣谛”,“苦集圣谛”,“
苦集灭圣谛”,以及“苦集灭道圣谛”。
为什麽四圣谛要称为“圣谛”呢?首先「谛」的意思,就是指圣谛的内容是法界裏
面的“谛实”之理——如果把圣谛的内容,跟法界的事实来验证,就可以结论出它是法
界裏面确实的道理,所以叫作谛实之理。而为什麽它叫作“圣”谛呢?因为这个谛实之
理,它可以让一般的众生,在修学四圣谛的道理之后,成为解脱的贤圣,所以就叫作圣
谛!因此,修学四圣谛,就是要让众生能够超凡脱俗,成为解脱道裏面的贤圣。
四圣谛裏面的第一个苦圣谛,就是要观察:在法界裏面—在三界六道轮迴当中—是
有苦存在的;而这种苦的观察要从比较粗糙的开始,然后再慢慢观察到细微的。苦圣谛
裏面有三苦、五苦、八苦。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五苦就是诸天苦、人苦、畜生
苦、饿鬼苦、地狱苦;另外还有一种五苦,就是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
不得苦,归结为五盛阴苦!如果把这五苦裡的第一个生老病死苦拆开来,成为生苦、老
苦、病苦、死苦,再加上后面...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在佛门中有人主张“顿悟与渐悟”,或者主张“开悟来得很快,我们称为顿悟;需
要长时间修持的,我们称为渐悟”,或者主张“悟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累积多了就
会开悟”,或者主张“很简单,你必须从最基本的开始,并且通过训练与修行的过程,
经过一段长时间,可能会达到最高点,这即是被称为渐悟”。这样说法,如果没有佛法
正知见以及没有证悟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这样的知识所误导,说那是正确的,因此跟随
这些知识修学佛法;可是对证悟的人来说,那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误导众生很严重。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如果顿悟与渐悟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说法
?后学告诉你: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或许有人会继续提
出质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既然
是这样子,后学就举经典与禅宗证悟祖师为例来说明。
首先,以经典为例来说明。大家都知道,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
、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
于圆满后,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开始修菩萨六度的种种行。
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6
我的这个看法,我认为并没有违反阿含经当中的关于四禅和正定的经文,前面已经分析
过。
也并不违反论师说的安止禅的状况,只是定义分类不一样而已。
目前公认的阿罗汉修行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止禅后观禅,一种是纯观禅
我说的也不违反上面的。其中纯观禅的系统,更直接我说的,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我并不是否定安止禅之四禅八定,只是它太狭义了。 |
|
r******2 发帖数: 1021 | 47
是原文。而且帕奥下面教导禅定的老师都是这么说的。
帕奥尊者在问答中很明确的说,如果没有禅相,是不可能入初禅的。
禅相,是心高度专注而必然产生的,如果禅相没有出现,就说明定力还不足。
整个上座部的传统修法就是必须要依赖禅相。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是高度统一的。
但是纯观禅法是不需要禅相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入四禅八定。 |
|
r******2 发帖数: 1021 | 48
我并不修四禅八定,我修的是纯观禅,但是我知道禅定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修,清清楚
楚。
你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感觉到呼吸。这个时候是以呼吸为所缘。
当定力提高以后,禅相出现,这个时候,禅相替代呼吸,成为所缘。
如果你又感觉到呼吸,又感觉到禅相,这个只说明定力不稳,所缘在变化。
这么说没有问题。你上面说禅相和所缘变成一体,这么说就大有问题了。
明白了禅定是怎么回事,原理是什么,就很容易看出错误。
比如你前面说禅相和所缘变成一体,一看就知道是有问题的。
后面你说了英文,呼吸和禅相变成一体,这个就没有问题了。 |
|
发帖数: 1 | 49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我们跟大家讲解了大乘真是佛说。那么同样是佛说的佛菩提道跟解脱道,两种的道
,到底差异在哪里?相信各位在这一系列课程听下来之后,心里面已经有所了悟,我们
在这里用提纲挈领的方式,跟大家讲一讲: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并且
我们会直接用阿罗汉的证境跟佛的证境的差异,给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看,阿罗汉
在成就阿罗汉时,常常会说的一句话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
后有。”
这是每一个阿罗汉在成就阿罗汉证境的时候都会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
面逐一来看看:到底解脱道跟佛菩提道的差异在哪里?首先,“我生已尽”,我们可以
指时程的方面,我们来看看解脱道的修行,从已证初果之后到最终“我生已尽”所需要
的时程。证初果之后极为怠惰的修行人,当他真正证初果、破我见之后,他最多、最多
七返人天之后,必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如果是利根人的话,在成就初果没有多久
,也许经过仔细的观行之后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也就是当生成就阿罗汉果。这个在《
阿含经》里面可算是屡见不鲜,有非常、非常多的初果人当生到达阿罗汉的境界。所以
,从时程上来讲,成就阿罗汉----解脱道的极果...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