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程颐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

发帖数: 1
1
杨时与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师,程颐明知他两人前来,却故意装睡,不予理会。
两人看见程老先生正在休息,也不出声打扰,就站在一旁等候。过了大半天,程老先生
醒了,看见两人还站在面前,便吃惊说道:“啊!你们两位还没走啊?”这时,门外的
雪已积了一尺多深,可见时间之久,但是两人却没有不耐烦或是疲倦的样子。这就是有
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也是尊师重道的典范。
请看下文:
http://mrw.so/4TpbZA
b*****l
发帖数: 538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人对程朱理学感兴趣的吗?
从这里摘一段介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8%8B%E6%9C%B1%E7%90%86%E5%AD%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學的一派,有時會被简称為理学,與心學相對。是指中国宋朝以后
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從不同的角
度認識,祂有不同的名稱,如天、道、上帝等),而且祂是善的,祂將善賦予人便成為
本性,將善賦予社會便成為“禮”,而人在世界萬物紛擾交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稟賦
自“理”的本性,社會便失去“禮”。
所以如果無法收斂私欲的擴張,則偏離了天道,不但無法成為聖人(儒家最高修為者,
人皆可達之),還可能會迷失世間,所以要修養、歸返、並伸展上天賦予的本性(存天
理),以達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時完全進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後就可以
“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時人欲已融入進天理中(滅人欲,不是無欲,而是理欲合一
),無意、無必、無固、無我(從“毋”變成“無”),則無論做什麼都不會偏離天道
了。
他還認為,由於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所以萬物“之所以然”,必有一個“理”,而通
過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3
来自主题: Detective版 - 中国秘密战-7
第七章 延安反特第一案探究奇案(1)
大概是1984年左右吧,作者看到一份材料,那是总政保卫部长郝苏写给甘肃省庆阳地区
公安处的一封回信,对于征集公安史料的回答。
全文不长,其中一段引人注意:“吴南山,庆阳人,曾任我方庆阳县政府教育科长。他
于1938年秘密地到陕西汉中参加戴笠系统在那里设立的特务训练班(名义是游击训练班
)。1939年回到庆阳后即向党组织秘密交待,由保安科反用,从中了解到国民党特务机
关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吴南山在1941年提供了戴笠派往延安搞行动破坏的祁三益等。还
由此发现了延安的几个特务,都是汉中训练班的,名字记不清了。到1942年审干、抢救
运动时,可以说汉中训练班派往边区的所有特务全部落网,派往其他抗日根据地的也有
名单,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工作成绩,远远超过陇东地区的范围。吴南山在这个案子中
有很大功绩,后来经西北局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请陇东地区领导人和公安处的同志不
要忘记这个人。乔苍松、涂占奎和我都经手此案,李甫山、赵苍璧同志更清楚一些。”
①郝苏评价什么向来谨慎,这次居然说“这是一个特别重大的工作成绩,远远超过陇东
地区的范围”。而且,此案之中的特务吴南山...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5933
4
正史没啥可八了
借玉狐老师帖子扒扒苏肘子的皮吧~~~
直接COPY粘贴吧
~~~~~~~~~~~~~~~~~~~~~~~~~~~~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司马光的丧礼由理学大师程灏的弟弟程颐主办。这位理学家,
话往最轻里说,也不是个和蔼可亲的人,那副自命不凡的样子更使苏东坡烦恼。这位理
学家完全遵古礼来办这件丧事。当时死者的亲人要站在灵枢之侧向灵前吊祭的客人还礼
,这种风俗已流行数百年。但是程颐认为不合古礼,于是禁止司马光的儿子站在灵枢一
旁还礼接待客人。他的理由是,孝子如果真孝,应当是悲痛得不能见客人才是。那天朝
廷百官在太庙中的大典完毕之后,苏东坡正要带领翰林院及中书省同仁前往故相国司马
光府去吊祭,程颐也有事要去,他就向大家说这违背孔子在论语中的话:“子于是日哭
,则不歌。”因为那天早晨大家曾在太庙唱过歌,至少听过奏乐,怎么同一天还能去吊
丧哭泣呢?大家到了司马府门前,小程想拦阻大家,于是大家争得面红耳赤。
程颐说:“你们没念过论语吗?‘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苏东坡立刻回答道:“论语上并没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
苏东坡十分气恼,不顾程颐的反对,率领大...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夏恩 司马光死了
短史记2018-05-21 09:39:59
2018/05/21
09:39
短史记
企鹅号
文|李夏恩
司马光死了。
这一天是1086年10月11日,元祐元年九月初一。
对七天后葬礼上吊唁的宾朋和同僚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早在年初,司马光
就已罹患重疾,1月31日的谢表中,这位年已六十八的老人就向刚刚登基十个月的新君
表示,自己“去春以后,疾疹屡生,入冬以来,饮食渐少,迨兹岁序之首,顿觉筋力之
衰,拜起绝艰,朝请殆废”,七天以后,他不得不请假。
从此以后,疾病就日削月割地蚕食着他的身体,直到他完全被死亡攫走,留下那具
被寄予了无限期望和失望的躯体,被套上象征权力和荣耀的一品官服,灌进皇帝和太皇
太后钦赐的防止腐烂的水银,装殓在安放着龙脑等香料的棺椁之中。
图:司马光像
尽管这一切隆重的丧仪绝非司马光所乐见——众所周知,这位一向清介自守之人对
各种各样的繁文缛节有着天然的排斥——但他如今已经被关在黑暗的棺椁中沉默不语,
所以就必须忍受他昔日的同僚和朋友在他的葬礼上公开讥讽争吵。他葬礼那天恰好是明
堂大飨礼,皇帝在躬亲斋戒后,君臣上下应当在举行大典的大庆殿举行典礼,大赦天下
,对帝... 阅读全帖
h****3
发帖数: 339
6
北宋时期,高级干部范仲淹的母亲就是个寡妇,丈夫新丧不久,她拾掇拾掇东西就改
嫁了。街面上风平浪静,没有谁说三道四,那个再嫁的寡妇也没招谁的白眼。一到理学
家程颐那里,完全变了。男人娶一百房小老婆都理直气壮;女人一旦守寡,就倒了大霉
,不敢再嫁——也嫁不出去,后半生的幸福幻想算彻底绝望了。有人当面问程颐:“寡
妇孤苦无依,能不能再嫁?”回答果断而冷漠:“绝对不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他
简直是个文雅的刽子手!
朱程理学,一贯是声明狼籍。程颐那样的倔老头子,蹲在书房里研究他的唯心哲学也就
算了,何必还倚老卖老充当全社会的老师呢?他们拽出一根又一根道德的绑绳,捆绑饮
食男女,甚至连未谙世事的孩子也不放过。在程颐眼里,人这一辈子就该板着脸、正正
经经地过日子,什么功名富贵,什么七情六欲,都是不务正业;想变成孔孟那样的圣人
被千秋万代供奉吗?那就乖乖地听老夫指派吧,只有清心寡欲、正襟危坐、日夜苦修,
才能升作“人上人”。儒家仅存的一点生机与活力,在程颐这种人手上被断送得一干二
净。
程颐对普通人刻薄,对皇帝也不例外。1085年,北宋第七代皇帝赵煦刚刚10岁,还是个
奶腥味儿十足的小孩子,有一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7
传统文化故事(五)崇礼(8):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
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
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去世,他自己也有40多岁
,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杨时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
,坐着假睡。
当时,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
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
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后来就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吕氏春秋》卷四《劝学》篇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疾学在于尊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保持着尊师的优良传统,流传着许多佳话。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8
来自主题: Talk版 - 原谅是一种美德
传统文化故事(五)崇礼(8):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
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
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去世,他自己也有40多岁
,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杨时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
,坐着假睡。
当时,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
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
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后来就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吕氏春秋》卷四《劝学》篇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疾学在于尊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保持着尊师的优良传统,流传着许多佳话。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9
传统文化故事(五)崇礼(8):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
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
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去世,他自己也有40多岁
,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杨时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
,坐着假睡。
当时,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
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
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后来就有了“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吕氏春秋》卷四《劝学》篇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疾学在于尊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保持着尊师的优良传统,流传着许多佳话。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
bdbd (kakali) 于 (Sun Sep 25 19:26:21 2011, 美东) 提到: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首诗据说是被朱熹迫害的妓女所作。 所以说朱熹这种人,写了理学不是用来管自己
,却反而利用之来迫害别人。
☆─────────────────────────────────────☆
gundam (Hi-v) 于 (Tue Sep 27 00:22:22 2011, 美东) 提到:
严蕊啊,那年这个事好像激起民愤了。皇帝就把老朱调走了
☆─────────────────────────────────────☆
bdbd (kakali) 于 (Tue Sep 27 08:33:51 2011, 美东) 提到:
所以说最讨厌那种满嘴里面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人啦。 说得比唱的好听,干
的都不是人事。朱熹是我最讨厌的古人之一。
这种人写了理学来,不知道有几分是为他...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1
来自主题: Talk版 - 古人教育以德为重
古人教育以德为重
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解惑之前,必须传道、受(
授)业,而传道在前、授业在后,可见教授作人道理以及正确的道德观,比教导知识更
加重要。
随着时代开放,教育也出现种种弊端,许多专家学者们发表各种研究或理论,或是提出
法案想要补救,效果亦有限。然而翻开古书,却能看见老祖宗们教育的智慧。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典范
身为学生,怎么样才是真正的求学精神?《宋史.杨时传》记载:“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朝人杨时,为了丰富自身的知识,放弃高官厚禄,来到河南颖昌拜当时有名的道学家
程颢为师。之后,程颢死了,杨时也年届四十,不过依然立志于学、刻苦研究学问,并
且转而向其弟程颐求学问。
杨时与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师,程颐明知他两人前来,却故意装睡,不予理会。
两人看见程老先生正在休息,也不出声打扰,就站在一旁等候。过了大半天,程老先生
醒了,看见两人还站在面前,便吃惊说道:“啊!你们两位还没走啊?”这时,门外的
雪已积了一尺多深,可见时间之久,但是两人却没有不耐烦或是疲倦的样子。这就是有
名的“程门立...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12
不必美化赵宋王朝——宋代顶峰论献疑
张邦炜
2011-11-23 09:36:19 阅读 2211 次
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刊载时略有删节),蒙邱志诚先生提供完整
版,象牙塔网络发布
一、“往前多走了一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赵宋王朝真可谓时来运转: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30年后,博得赞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宋朝顶峰论,
据说出自史界泰斗。的确,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1]邓广铭讲过:“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截至明
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
,邓氏强调“历史不能割断”,既重视隋唐两代的“传承”,又在时间上严格予以限制
,“截至明清之际”。[②]至于陈氏的论断,只怕应当正确理会,不能无限引申。正如
那句名言所说:“真理往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宋朝顶峰论的代表作,当推萧建生先生所著《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此书号称“
当代中国的《盛世危言》”,某些媒体在高度评价之余,也曾指出:“作者对每个时代
史料的把握真切与否,有...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5933
13
小女子恍然大悟,原来可以死,却不得改嫁,是因为女人说了 I do 啊。可是转念又有
一疑问:这个 I do 是什么时候说的?小女子才疏学浅,只听说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
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看来这当事人可没说过 I Do,就
算说了,也没用,不仅没用,还要“贱之”。瓜老师,这在神圣的神坛前,替自宋以来
所有的女子说I do的,是你,还是程二先生?就算你愿意替程二先生说,请问坟墓下的
程二先生,他自己愿意说这低贱的 I do二字么?
等一等,就算你替女人说了I do,难道你没替男人说么?没听说过结婚是一个人结婚呀?
~~~~~~~~~~~~~~~~~~~~~~~~~~~~~~~~~~~~
瓜老板回复:
侬们苏粉团最大优点就是断章取义,转移话题。咱们讨论是改嫁失节的问题。侬非要扯
什么宁可以死,不得改嫁。这已经不是转移话题,这是偷换概念了。程老二大义至简,
说穿了,改嫁就是失节。可没说失节就等于死啊!而且这个节在这里程老二强调的是为
爱情至死不渝的情操。试问,因为改嫁所以失节有什么问题吗?至于饿死事小,改嫁事
大,本人已在《侠之大者》中详细阐述并且得到了丽狼老师的有...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4
认识朱熹,并不是因为他是宋代的头号“学术超男”、制定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教规之一
的猛人,更不是因为百科知识所介绍的“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
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的炫目光环所致,而是小时候被他的那
句素朴而隽永的诗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迷倒,与朱自清的著名
闲适散文诗《春》正好相映成趣,印象深刻。
后来,因为搞点文字评论,又喜欢上了朱熹的《观书有感》,也就是朱熹以诗歌形式阐
述读书经验的(就像唐朝诗圣杜甫用诗歌作文学批评一样有才,中华文坛牛人多)著名
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
诗很有哲理,而且能用最赏心悦目、绚丽多彩的自然景物天光云影来表述,借助景物描
写来阐述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就如池塘里的水不断有活水流来才能清澈
如许一样。这诗美死了,正如当时的蓝天白云一样自然纯真、美仑美奂。不愧是大手笔
啊,难怪贵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也想和他联宗,想自称其第10几代世孙什么的,果
然有一定道理,如果俺...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9799
15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处女膜不是女人最宝贵的东西!
程颐的本意虽说不是处女膜但也差不多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69995.htm
《程氏遗书》卷二十二,载有程颐与某人的一段对话:“或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
(娶),如何?’伊川先生(程颐)曰:‘然!凡取(娶),以配身也。若取 (娶)失节者以配
身,是己失节也。’又问:‘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
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就是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的原始出处。需要指出的是,程颐这段话所针对的是男、女两者,并非仅指妇女。他的
意思很明确: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言,男人娶寡妇为妻,是一种失节行为;寡居的女子
改嫁,也是失节行为。一个人即使贫困致死,也不能失去品节。
c*********d
发帖数: 9770
16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乾隆《哨鹿图》,郎世宁绘
明朝那些事儿 2018-06-18 07:11:06
乾隆《哨鹿图》,郎世宁绘
1、文人煽颠
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动四川
割据独立。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
官。」
六百年后,又有一个叫曾静的文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结果雍正掀起一场
文字狱,然后,乾隆将那曾静咔嚓掉了。
2、大臣密奏
宋真宗问宰相李沆:「一些大臣有密启,为什么你没有?」李沆说:「臣有公事则
公言之,何用什么密奏?搞密奏者非谗即佞,我深为厌恶,岂可效尤?」
到了清代,官员则以获得密奏之权为荣,浙江布政使请求雍正:「藩臬皆赐折奏,
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获准,像狗一样兴奋得直摇尾。
3、君主逼格
宋朝的仁宗皇帝似乎没什么主见,政事无论大小,都交给廷臣公议,议出一个结果
来再施行。所以时人说仁宗「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清朝的乾隆非常有主见,什么事都由他说了算,又识武功、打仗、杀人、写诗(看
到名画文物就题烂诗)、泡妞、制造文字狱,啥都懂,自号为「十全老人」。
4、伶人问政
宋徽宗时,有伶人演滑稽戏,讥讽宋朝的福利政策导致「百...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6723
17
必记本
无论从史料、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可以看到一个令人震惊又难以相信的事实:宋朝的中
国人和清朝的中国人,素质、性格、品性,甚至是外貌和人性,都已经不一样…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经济发达,文化璀璨,政治氛围宽松,是中国古代史
上最发达的朝代。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异族统治,专制的最顶峰,这个王朝有所谓的“千古一帝”
,但从此也让中华文明极速衰落,以至于受到西方100多年的欺辱,所以现在才要逐渐
复兴。
通过两个王朝不完整的比较,尤其是拿出细节比较之后,“必记本”发现,宋朝皇帝比
较温和讲道理,清朝的皇帝却非常强势,强势到蛮横的地步。
总之,差距实在太大了!
一起来看看宋朝和清朝的18个细节对比。
一、皇帝怎么对待文人?
宋朝年间,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
动四川割据独立。
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成都
知府照办。
六百年后的清朝,又有一个叫曾静的文人,鼓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结果雍正掀起一
场文字狱;而且,乾隆将那文人曾静的脑袋活活砍下来了。
二、如何对待大臣密奏?
宋朝年间,宋真宗...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453
18
来自主题: Talk版 - 浅谈传统理念“安贫乐道”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即宇宙规律,一直是各家学说、各个学派所追求的总归宿
、最高目标和境界。安贫乐道是我国古人的一种立身处世之道,也是自古以来为人称颂
的美德。“安贫”反映的是对清贫的物质生活安然恬静的一种坦然态度,“乐道”反映
的是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儒释道在传统文化中的渊源传承,使得历史上有很多安贫
乐道之士,他们不为世间贫穷、富贵等外在环境所动,始终道心坚定,以学道、悟道、
得道为最大的快乐,以下举些例子。
孔颜乐处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意指如符合正道,即使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乐
在其中了;孔子还曾这样描述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说颜回使用非常简陋的竹器吃饭,用瓢饮水,
住在陋巷,别人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处之泰然,不改安贫乐道的心境。对于孔子、
颜回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人们把他
们这种融于道的心灵深...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9
来自主题: Chinese版 - Re: 古人教育以德为重
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解惑之前,必须传道、受(
授)业,而传道在前、授业在后,可见教授作人道理以及正确的道德观,比教导知识更
加重要。
随着时代开放,教育也出现种种弊端,许多专家学者们发表各种研究或理论,或是提出
法案想要补救,效果亦有限。然而翻开古书,却能看见老祖宗们教育的智慧。
“程门立雪”——尊师重道的典范
身为学生,怎么样才是真正的求学精神?《宋史.杨时传》记载:“一日见颐,颐偶瞑
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朝人杨时,为了丰富自身的知识,放弃高官厚禄,来到河南颖昌拜当时有名的道学家
程颢为师。之后,程颢死了,杨时也年届四十,不过依然立志于学、刻苦研究学问,并
且转而向其弟程颐求学问。
请看下文:
http://mrw.so/4TpbZA
x*****z
发帖数: 787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宋以来的乡村组织重建

主持人给我一点发言时间的特权, 50分钟,但是我希望用半个小时就能发言完成,多
留一
点时间给他们作更精彩的陈述和总结。他们要我发言是因为我上次的第一次发言,只有半
个小时的时间,还没有充分地陈述。而且很多朋友对那个主题非常感兴趣,因为他们第一
次听说宋代就从事新农村建设,这个运动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中晚以后接近完成。这个起
码让人觉得很惊奇,也很新鲜。
我是读历史的,也是读哲学的,两个专业,我承认,都没有读好。这次发言是因为这些年
来一直在从事农村方面的研究,研究得多一点。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看,农村面临一系列
困境。尤其是分田到户以后,当时据说有2.2亿的农户作为农业的生产单位,现在已经
到了
2.5亿个农户作为生产单位,人均耕地是一点几亩,高度地分散化,这种分散化深深地
卷入
了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的规模之大,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三千年吧,有文字
记载的历史——应该说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在98年的时候就把它称作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个话当然是引用了洋务运动的几个领袖的话。当时他们感受到的变化,和五四感受到的
变化,和我们当代感到的变化相比,我们更有理由说是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阅读全帖
l*****k
发帖数: 5933
21
支持!!!!
我脚着程颐的被批判跟当年批林批孔的大环境有关系~~~
狮子老师,你是我偶像!
另外,程家老二其实迂腐但是本性还是刚直的
就说人家连司马家的丧事都要扯两句,这样的人在朝堂之上,我们老百姓放心哪~~~
苏肘子成天诗词歌赋的,咱不说战功吧,就算其为官一任的管理水平,除了诗词歌赋流
传下来啦,乌台案子算一个,没什么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例子吧
反观程颐,人家刚直直言,有这样的人在上面,君不正则斥君,臣不正则斥臣,这才是
一个本分的学而优则是的人的基本为人思路嘛。
再看苏肘子,跳着脚跟人家做对,这就带了一个很坏的头,给满朝人员,上到皇帝下到
百官都带了一个很坏的头。那就是程颐就是一个叔孙通而已,不必理他,我们该怎么
HAPPY怎么HAPPY。
小碧老师,侬说说~~~
哈哈哈哈哈阿海
侬不要生气哈~~~
我真买菜去了
l*****f
发帖数: 13466
22
多谢皮总跟夏安mm惦记~
楼太高了爬不动,俺勉强拍下哈。
苏轼 vs. 程颐的公案打了近千年了,站边有之,痛心有之,俺感情上更爱苏轼,不过
程家老二也是有可敬之处的哈。这俩主要是性格气场天生不合吧,一个豪爽不拘小节爱
开玩笑,一个端正拘谨严格,其实都有可取之处,可是凑在一起,苏瞧不上程的讲究礼
法,程瞧不上苏的诗词文学,加上他们的粉丝弟子,就造成主要是意气之争的蜀洛党争
。不过应该跟情商木有关系,苏先生倒霉是站队问题。连章惇这样的都流放过呢。要说
EQ这俩估计还是程先生更低啊,小皇帝弄根树枝玩他都要疾言厉色的讲大道理,搞的小
皇帝好无趣,连小盆友的心理都不能理解,还谈啥EQ。他俩都做过小皇帝老师,好象是
同时,苏先生地位高点因为是翰林学士嘛,然后不知道小皇帝是否更喜欢跟苏老师上课
,程老师有点不爽?不清楚哈,反正程老师后来就不做了,后来苏老师也因为蜀洛党争
,外放走了。说到司马老先生葬礼,哭则不歌是人情,歌则不哭是从权,都讲的通,而
且歌则不哭不是苏讲的是另外某客说的,苏借此取笑了一下程,是他爱开玩笑的习惯,
可是因此肯定得罪了程颐与其门人。苏先生从政各地外放还是不错的,都有政绩,也算... 阅读全帖
l*****f
发帖数: 13466
23
赞古道热肠~不过你拿这个故事就推论苏先生人品一般,这是拿着结论找证据的节奏哦
苏轼看不顺眼程颐,上升到洛党蜀党互相看不顺眼啊,显然不只是苏轼跟程颐开玩笑么
,苏先生是当面开玩笑,洛党人士可是上疏参劾苏氏兄弟把持朝政,讥讽祖宗,这个罪
名可够大的,这个过节闹大显然不是口舌争论,是有实际利益在里头。关键是这俩当时
名声都大,旧党呢领袖司马老先生呜呼了,旧党又占据了发言权,可不就分裂各立山头
了么。苏轼比程颐占了地位高有功名的优势,所以更引来群起而攻之。这时候苏轼是主
动要求外放,说明他第一对党争没兴趣,第二对权势不热衷,第三更愿意去地方做实际
事情。这个人品够好的了。如果他要扩大的话,太皇太后可是他粉丝哦。当然这些党争
,朔党也没少在里头搅混水就是。
l*****r
发帖数: 1028
24
贾宝玉读得什么书?
题目是贾宝玉读得是什么书?不是说他最爱读什么书,这个是给了答案的,就在第
二十三回,说茗烟把古今小说,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外传与传奇买了来,贾宝
玉自然是一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这四本都属于粗俗过露的,留在外面书房里。
像《会真记》是属于文理细密的,贾宝玉带进了大观园,与林妹妹花下共读“落红
成阵”,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很美的画面,我们都知道这个桥段。
我要说的书却不是这些,是在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见贾宝玉,拉着他的手问他读
什么书。

书中写,宝玉一一的答应。

答应的啥呀?您倒是写明白呀?人家不!留白了,让你猜。
87版电视剧里有这段,宝玉回答说读得《庄子》,我听了这个答案就想着电视剧片
头挂了这么多红学家的名字,什么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大概他们就是负责发盒
饭的吧!
怎么着也不能是这么个答案。

第一,贾宝玉没怎么读过《庄子》,第二十二回,薛宝钗说,贾宝玉写了个偈子,
原是她昨天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兴,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我
就成了罪...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5
商君法圣:毛泽东是兴法批儒的代表人物! 作者:[商君法圣] 来源:[乌有之乡]
浏览:[372] 2010-12-09
写在前面
在当代中国,某些文化复古主义者正摆出一副“回归传统”“热爱传统”的“慈爱”面
目,准备以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唯一代表事物,正准备将一个人尊崇孔子与否,作
为评判他是否尊崇和支持中华文化的唯一判断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否定孔子和儒家,
就成为了彻底否定中华文化的所谓不可辨驳的“罪证”,否定儒家就成了彻底抛弃中华
文化不再成中国人了!然而儒家文化并不能够代替整个中华文化,整个中华文化也绝对
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与儒家观点相异的先秦诸子百家,哪一家不是中华文化?法家思想
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吗?毛泽东没有继承法家,没有赞美法家文明吗?既然毛
泽东继承了法家,又怎么能够被指责成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意图彻底否定和灭绝中华文
化”呢?毛泽东继承了法家文明,又怎么不能够说成是继承了中华文化呢?法家与儒家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斗争上的你死我活的斗...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1267
26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大学》概述
《大学》概述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
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
,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
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
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
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
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
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
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
,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
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
b********n
发帖数: 16354
27
偶才要晕呢~~
这都神马年代啦,太有穿越感啦~~
竟然还有人用圣人脸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程颐来倒打苏东坡~~
别说这事儿本来就是苏东坡占理,就算不是,这司马家的灵堂也轮不到程颐出来指手画
脚在先啊~~
他自己伸了手指头指点了别人,不好意思,也就轮着他被别人的手指头指点~~世上的
买卖本就是如此~~
配孔庙实在是委屈了程老先生,他根本就该生在孔庙死在孔庙,这辈子不要踏足世俗领
地,省得脏了他的鞋底~~
苏老先生就算是借题发挥,指点程的话也没一个字是错的~~
y****e
发帖数: 419
2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二程洛学与朱熹闽学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0/19/content_119126.htm
制作日期:2004年10月19日 来源:光明日报
河洛文化研究
高秀昌
北宋时期,生活在洛阳的二程(程颢、程颐兄弟)所创立的洛学应该说是河洛文化长
期发展演变的结晶;而南宋朱熹所创立的闽学则以二程洛学为主干,终于集理学之大成。
程颢(1032 1085年),字伯淳,世称为明道先生,担任过县主簿、县令、太子中允、
监察御史等职。程颐(1033 1107年),字正叔,世称为伊川先生,曾任汝州团练推官、京
西国子监教授、崇政殿说书等职。因为二程少年时都从学于周敦颐 1017 1073年 ,后又
长期在洛阳(伊洛)讲学,所以他们的学说或学派就被称为“洛学”或“伊洛之学”、“
河洛之学”、“中州正学”。
朱熹(1130 1200年),字元晦、仲晦,号晦翁、晦庵,别号紫阳,担任过县主簿、
枢密院编修、秘书郎等职。朱熹祖籍徽州婺源,生于福建龙溪,长于建瓯、崇安,讲学于
八闽大地,死后葬于福建建阳大林谷。因为他一生主要的学术活动在福建,所以世称朱熹
创立的学说为闽学,亦称朱子学,又因朱熹
j*******x
发帖数: 24
29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第二十六集
第二十六集
第一章
一股暗黑色的铁流涌入大雪覆盖的三川口。镶着蹄铁的马蹄溅开积雪,捧日
第六军骑兵潮水般驰骋而来。冲在最前方的是骁骑营的军士,他们卸去甲胄,轻
骑突进,在距离溪水还有五十步的位置便张开角弓,箭矢雨点般朝敌寇射去。
沿溪守御的雇佣兵分成两列,敖润带着数十名雇佣兵守在溪后,他挥舞长刀
劈开几枝箭矢,然后反手摘下铁弓,展臂挽成满月,瞄也不瞄便将最前面一名骑
手射下马来。佣兵们发出一片欢呼,弓手纷纷张弓搭箭,还有几名擅长甩石的汉
子则用皮绳兜起石块,在头顶甩了几个圈子,接着奋力甩出。
矢石交错,双方各有损伤,但骁骑营射来的箭矢无论数量还是力道都远远超
过佣兵,这一轮较量无疑是雪隼团吃了亏。
很快骁骑营距离溪水只剩下十几步,佣兵的暗器开始出手,第一轮的飞蝗石
和袖箭不约而同打向骁骑营的坐骑,尤其是马匹的眼睛。最前面六七匹战马嘶鸣
着栽倒在地,将马背上的骑手抛开。
第六军两千骑兵作为捧日军的精锐,奉命出击,却被对手引得大兜圈子,折
腾半日也没能好好打上一场,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这会儿与中军大军只隔着
两道溪流,一个冲锋就能将敌寇灭掉,士气高涨。面对射来的飞石、暗器,骁骑
营毫无惧...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2 19:12:54 2011, 美东)
刘晓东: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作者:[刘晓东]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浏览:[432] 2010-07-30
摘要:本文探索了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的社会原因以及其“因循”与“无为”的具体
内容,指出将黄老之学作为政治观念转移到老庄之学作为人生观念的变化过程,强调了
东汉时期“独行”与“逸民”的风气对魏晋崇尚老庄的作用和影响。
就一般情形来看,大凡一种学说,在其泛化性承传中,既有与其他学术思想的交融
,又有其自身的分化,正如一条河流,在其流经过程中,既有与异流的交汇,又有其自
身的歧出。尤其当这一学术具有较长时期的社会需求时,其承传过程中的历史境遇便规
定了它盛衰承变的命运,也正如一条河流,其所流经的地势通塞形成了它直huí@①
流演的状态。对学说来说,社会要按照时代的需求对它... 阅读全帖
A**********e
发帖数: 3102
31
恭贺老塔新朝,总要写点儿什么捧场。写啥涅?选题不如撞题,随手抄起本书,翻到一
页,就以它为题了。然后仔细一看,是:《美国人-民主历程》之 统计社会 之 决不比
所需的性能好一分。然后就有了本文。
历史上,但凡一个读书人,幼时读经,大约多是从四书开始的。四书之首便是大学,程
颐阐明:《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朱熹说:“学问须以大学为先,
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也就是说,大学是理学的
框架,儒家入门的纲领。
大学是儒家理学的纲领,而大学自己的纲领,便是开宗明义的第一句,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朱熹注: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程颐解:“止者,
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
而不迁。”大白话正反说呢,关于制度,就是:正说:存在一个原则上完美的制度和规
范,谋政便是不断改进,以致于达到这个原则上的完美,从此便都是小修补维持了;反
说:只要制度上还距完美有显著的本质性的差距,那么,就一定要革新制度来达到完美
T******e
发帖数: 18290
32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明朝那些事
这个是误解,后世例如程颐朱熹,也不是要当奴才的,读一下他们的故事就知道了
比如程颐跟皇帝说:
“臣以为,天下重任,惟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
天下治乱如果系宰相,庶几近乎英国虚君,首相掌握行政权
朱熹的故事
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zxjyfjzzzyyyxck.htm
儒家虽然讲“忠君”,更讲“道统”。做奴才的,只能是儒家的实践,不可能是儒家的
理想。
b********n
发帖数: 16354
33
来自主题: WebRadio版 - 论作爱与做爱
.......
侬关注的重点错啦~~
重点不是苏肘子,虽然肘子也是偶大爱~~但素偶一项博爱,苏肘子不是正宫宝座啦~~
重点是程颐啊,无论谁讽刺程颐都是大快人心啊~~
只恨肘子是个文人,要是能像霍去病一箭射死他那才是英雄少年,光灿灿的偶像~~
Z*****i
发帖数: 1888
34
韩拖古烈又吩咐了南面房知事一些事情之后,后者便告辞离去。为免启人疑窦,韩拖古
烈自是不便相送。南面房知事一走,他便端了几盏蜡烛到书案之上,打开札子,细细阅
读。就算是在军心涣散的局面下,通事局南面房还是恪尽职守的,这份札子中,的确收
罗了许多的紧要军情,包括宋朝宣抚副使、京东路转运使蔡京已经水陆兵马两万余众,
向沧州进发等机密军情。
南面房还打探得清楚,蔡京是奉南朝皇帝密旨行事,而齐州都总管府宋球则仍奉石
越之令,并没有北上。因此蔡京率领的两万余众,其中只几个指挥,不足千人的禁军,
其余都是所谓的“京东兵”。那是战争开始后,蔡京在京东路征募的厢兵,其中还有许
多受招安的寇贼。虽然大宋是承平之世,然而京东绿林,在宋朝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不
过,这些绿林豪杰,先是被李清臣严厉镇压,后又被蔡京剿抚并用,如今已是十去其九
,余下的都是些小寇,已经难成气候。此次蔡京两万余人马,其中一半以上,倒是绿林
出身。因此这两万余“京东兵”其实是乌合之众,倒是不足为惧。然而南面房获得到的
消息,是皇帝已令蔡京兼领沧州一切兵马,其目的可能是救援霸州。一旦蔡京的京东兵
与沧州的海船水军、禁军、教阅厢军,以及霸州的...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1888
35
宋朝的尚书省,实际沿袭的是原来的中书门下省,又被称为东府或者东省。但其职权,
与中书门下仍有相当的不同。为了方便宰执们办公,它在绍圣年间,又经过一次较大规
模的修葺与调整。因为改制后的诸部寺监,虽然名义上都隶属尚书省,但实际上却并不
在禁中,而是在皇宫以外,各立衙门,故此修葺之后的尚书省,亦常被宋人称为“政事
堂”。但真正的“政事堂”,其实却只是尚书省内的一座小院子而已。
这座小院子座落于禁中右掖门至文德门之间的横街的北面,它东边的建筑直到文德
门钟楼为止,西边的建筑直到枢密院为止,也都属于尚书省,是尚书省诸房与左右丞、
左右司郎中、员外郎们办公的地方,其中只有一座小院子,是中书舍人院,算是归属于
中书省的。政事堂的所在,便在尚书省建筑群的正中央。院子的正北,便是最狭义上的
“政事堂”,一间朴实无华的单层木结构建筑,那是宰执们召开会议时才使用的地方,
平时大门紧锁,除了每日洒扫的内侍,无人进去;东西两边,是两列厢房,也都不事纹
饰,所有门窗柱壁,皆漆着深红色的红漆,让人感觉单调到乏味,全无半点美感可言。
但这里,却正是主宰这个庞大的国家日常运转的地方。东厢房是当值的宰执日常办公的
地方... 阅读全帖
s********h
发帖数: 938
3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理解“慎独” (ZT)
传统上多数解释为“独处要谨慎”。但放到上下文中则显牵强。
搜到一篇新解,各位看看 (以下为转贴部分):
朱熹论“慎独”
梁涛
【摘要】据出土简帛材料,慎独的“独”并非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心理上的
“未发”或未与外物接触,指“舍体”,即内在的意志、意念;“慎”应从《尔雅》训
“诚”,独慎独即“诚其意”。朱熹看到郑玄释慎独为“慎其闲居所为”的不足,故扩
大了独的内涵,使独包含了精神性、内在性的含义,这是他的一个创造。但由于独居、
独处的先入之见,他在解释《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一段,完全偏离了文本的原意
,对后人曲解慎独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中庸》文本的特殊性,朱熹在解释《中
庸》慎独时也存在种种问题。从宋代理学“居敬涵养”、“惟精惟一”的修养方法看,
慎独的原意可能更符合其思想,朱熹等人之所以不能丢掉独居、独处的成见,与古籍的
失传造成的慎独原意佚失有关,慎独理解上的这种变化成为经学诠释中的特殊案例。
【关键词】朱熹 慎独 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地 诚其意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
也要谨慎不苟”(...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7644
37
我也不是所有的理学都反对的。那个程颐,我也不反对,因为没有听过他什么劣迹。
我就是看不惯朱熹那个人。我也怀疑过是不是有人造他的谣,但是无风不起浪呀,为什
么人家老讲他就不讲程颐呢? 很多证据都是有年代的,很像是真的。
而且朱熹的确是封建礼教的领军人吧,鲁迅先生说的吃人的礼教,的确是他搞出来的吧。
三从四德,七出之条等等。。。。。。祥林嫂算不算朱熹害死的?随便说说。
b*****l
发帖数: 3821
38
七出之条是西汉的《大戴礼记》所载,唐朝时就是法律了。
三从四德出自《周礼》和《仪礼》,都是汉以前的事了。
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也是汉唐之前的东西了,
汉时的经学就开始讲三纲了,比如班固的《白虎通》。
这些都是理学出现之前的事了。
朱熹的很多所谓劣迹也是政敌攻奸的东西。
至于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就是程颐讲的。
所以这个所谓“吃人的礼教”大概是社会保守化和内敛化的结果,
礼教不吃人,保守的社会氛围和习俗或许是吃人的元凶。
同样的礼教,汉唐宋就比较开放,明清就比较保守。

吧。
R****a
发帖数: 6858
39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儒学如何回应西方价值?
儒学如何回应西方价值?
字号:小中大2013-09-28 01:37:24
更多
25
关键字 >> 儒学孔子康德自由论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儒学第二次复兴
一、儒学可以兼容自由和民主价值
1998年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出版了一本叫《自由主义的心声》的书,书里收录了毛
泽东在1949年以前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表的一些文章。看了这些文章会知道,
毛泽东如果放在当前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绝对是最杰出的领袖,他言词犀利,可以说是
自由主义的先声。
何谓“自由”?立宪主义的先驱康德对自由的理论贡献非常大。康德认为,自由有消极
和积极两种层面上的意义。在消极意义上,自由就是人有能力可以独立于一切经验因素
的制约,在积极的意义上,自由就是人有让纯粹理性的要求成为实践的能力。
康德的《自由论》在西方是受到绝对肯定的,然而就其实质,不过是孔子“克己复礼”
这四个字。所谓“克己复礼”,就是克制外部的诱惑和内心的欲望,人是有这个能力的
,这就是自由。康德所讲的那个在道德王国里完全自由的人,用中国话来讲就是“圣人
”,跟大“道”完全融为一体,这个“道”用朱熹话来讲就是“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
毫人欲之私”,即把... 阅读全帖
n*********2
发帖数: 6
40
来自主题: Girl版 - 还有这篇
发信人: heartgood (heartgood), 信区: Reader
标 题: 中华理学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3 00:38:52 2008)
网上查了查: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
“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
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
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
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
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
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
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
清浊之分,善恶之别。
n*********2
发帖数: 6
41
来自主题: Love版 - 还有这篇
发信人: heartgood (heartgood), 信区: Reader
标 题: 中华理学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3 00:38:52 2008)
网上查了查: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
“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
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
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
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
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
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
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
清浊之分,善恶之别。
n*********2
发帖数: 6
42
来自主题: man版 - 还有这篇
发信人: heartgood (heartgood), 信区: Reader
标 题: 中华理学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Apr 23 00:38:52 2008)
网上查了查: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
“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
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
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
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
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
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
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
清浊之分,善恶之别。
h*******d
发帖数: 18
43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中华理学zz
曾听过一个讲座,说在天地生成之前,"理"就已经存在了。好像物理学的感觉。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
“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
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
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
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
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
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
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
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朱熹还把理推及
人类社
h*******d
发帖数: 18
4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华理学zz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
“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
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
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
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
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
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
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
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朱熹还把理推及
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
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
h*******d
发帖数: 18
4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中华理学zz
曾听过一个讲座,说在天地生成之前,"理"就已经存在了。好像物理学的感觉。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
“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
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
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
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
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
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
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
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朱熹还把理推及
人类社
h*******d
发帖数: 18
46
来自主题: Reader版 - 中华理学zz
网上查了查: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
“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
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
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
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
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
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
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
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朱熹还把理推及
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
z**********e
发帖数: 22064
4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Joke
标 题: Re: 习主席最近有没有背书名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8 13:11:25 2016, 美东)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2016年05月18日23:24:00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17日)
习近平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
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参加的大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方
面的专家学者,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有成果丰硕的学术带头人,也有崭露头角的
后起之秀,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咨询委员或首席专家、国家高端智库
代表,还有在校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首先,我向...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8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2016年05月18日23:24:00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5月17日)
习近平
5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
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参加的大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方
面的专家学者,其中有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有成果丰硕的学术带头人,也有崭露头角的
后起之秀,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咨询委员或首席专家、国家高端智库
代表,还有在校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首先,我向大家
,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党中央先后召
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
化工作座谈会等会议,我在这些会议上作了讲话...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166
49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新儒家接着分成两个主要的学派,真是喜人的巧合,这两个学派竟是兄弟二人
开创的。他们号称“二程”。弟弟程颐(1033—1108年)开创的学派,由朱熹(1130
—1200年)完成,称为程朱学派,或“理学”。哥哥程颖(1032一1085年)开创的
另一个学派,由陆九渊(1139—1193年)继续,王守仁(1473一1529年)完成,称
为陆王学派,或“心学”。在二程的时代,还没有充分认识这两个学派不同的意义
,但是到了朱熹和陆九渊,就开始了一场大论战。一直继续到今天。
在以下几章我们会看出,两个学派争论的主题,确实是一个带有根本重要性的
哲学问题。用西方哲学的术语来说,这个问题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不是人心(或宇
宙的心)创制的。这历来是柏拉图式的实在论与康德式的观念论争论的主题,简直
可以说,形上学中争论的就是这个主题。这个问题若是解决了,其他一切问题都迎
刃而解。这一章我不打算详细讨论这个争论的主题,只是提示一下它在中国哲学史
中的开端。
程颢的
x***u
发帖数: 6421
5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tyHistory 俱乐部 】
发信人: Taliban (大老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信区: PartyHistory
标 题: 毛主席在刘少奇给续范亭信上的批语(1943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30 10:09:04 2010, 北京)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reamkylin (Kylinman),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毛主席在刘少奇给续范亭信上的批语(1943年)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29 22:07:03 2010, 美东)
毛主席在刘少奇给续范亭信上的批语(1943年)
按: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刘少奇起草了给续范亭的一封信,其内容主要是论述“
人性”问题。毛主席对信稿加了很多批语,批评了刘少奇关于人性问题的一系列历史唯
心主义、庸俗唯物主义和二元论的错误观点。这里,把毛主席的批语结合刘少奇信稿的
内容摘录如下(【】内是毛主席的批语):
刘少奇的信中说:
大概如我们到了四十岁以上的人,对于各种哲理问题是特别感觉兴趣的,因此,这...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下页 末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