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空性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n****f
发帖数: 905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无常 和 空性 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吧?
r*****d
发帖数: 922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谈‘空即是色’-- 澹思居士著
几十年前没internet,access大藏经比较难.作者如果能读一读其中汉传祖师的著作,可
能观点就不一样了.因为第三转法轮的内容,是以第二转法论的内容为基础的.如果不明
般若空性去解如来藏,就解成外道的观点了.

?: 。林先生是以喜笑怒骂皆文章的手笔,信手拈来,点出他自己心灵中的一点‘随感
’就
S**U
发帖数: 7025
3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
http://www.suttaworld.org/big5-txt/ancient_t/ptd/index08.htm
龙猛菩萨云:「诸佛辟支佛,诸声闻定依,解脱道唯汝,决定更无余。」此赞般若波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宝鬘论云:「诸声闻乘中,未说菩萨愿,大行及回向,何能成菩萨。」此说不由见分,当以行分。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乘不共之道,况诸余道
p*******r
发帖数: 4048
4
我同意。判别大小乘的关键在菩提心。

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故说般若波罗蜜多为母,是大小乘二子之母,故证空慧,
不能判别大乘小乘,以菩提心及广大行而分判之。宝鬘论云:「诸声闻乘中,未说菩萨
愿,大行及回向,何能成菩萨。」此说不由见分,当以行分。如是证空性慧,尚非大乘
不共之道,况诸余道
g*******r
发帖数: 1414
5
我觉得这个“难于捕捉”和“太难找到”也是趋近于无常,而不是空性
一个东西有还是没有,不管它到底有还是没有,但这个有或者没有这两个状态,是不同的
l****u
发帖数: 2166
6
我认为空性是超越三维的。 :)))
g*******r
发帖数: 1414
7
不不不,没有发展到个人的意思
我是说这种说法比较容易混淆,不是说您本人在混淆视听
我在分析那句话的逻辑,跟谁说的不是很大关系。
我的杯子是敞开和关闭的一个原则是以对方给我的信息去分析,如果那个信息有矛盾,
我就提出来。我已经认可了大家说的无我与空性的观点。
对于您的那个举例,我觉得杯子和玻璃没有什么表象和本质的区别。一堆玻璃组成了杯
子,是组合关系。杯子毕竟就是存在的,有它的功能和象,不是虚幻和表面的。如果只
是为了打比方,我是说这个比方没表现出两者的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尽管乍一听来好像
是那样。
g*******r
发帖数: 1414
8
谢谢,您的这个帖子和上一贴我都收藏了。怕有误读看了好几遍才回帖。
您说的因缘在触,受,识之中的流通我大概理解了。我心中存疑的问题是:
您说
---缘, 就是受到”我”或“以前的贪爱”而影响的身心
---缘起,或者说内在的因缘和合 (不是外界因缘和合,谁遇见谁之类),
缘起,就是受到”我”或“以前的贪爱”而影响的身心的运作,
一路由无明开始,”我”就一路影响,触发身心运作,奔向苦的过程。
难道我今生所看到(不止是看,包括各种触)的东西,都是跟前世贪爱有关?也就是前
世所造成的贪爱,成了今天所触到事物的由来?但如果今世对这类事物虽然有触,有识
,但无贪爱,是不是来世就不会再有因缘?这个问题,主要是想搞清是不是十二因缘中
都是因为贪爱造成的?所谓无明,除了贪爱,还有什么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比较现实的感受是:我看到花草-》真美啊。如果我产生眷恋不想离去-》便会在来世产
生因缘吗?如果不产生眷恋之情,只是赞美-》有因缘的产生吗?
我现在感觉对于空性,已经无多追求,就当无我看了。我觉得整天研究空幻的东西不入
拿来内观因缘,哈哈 :D
S***n
发帖数: 1281
9
恩,看样子我们又要陷入你那个要踢掉现实的话题中去了。呵呵。:)
我以前也是那样的想法,快点锁定空性,不再回转。现在呢,我很开心地在两者之间来
回洄转,观察着两者的异同。。。
先练可逆。那样首先内在就不执着了,不挣扎了,其实跟你说的“不住不求”有着异曲
同工之妙。什么叫不住不求,就是沉就沉呗,不沉就不沉呗;溺就溺呗,不溺就不溺呗
。。。
然后在那种内在安宁中,会进一步发现:外面的势是哪里来的?那样,那些细微的,也
会浮现与发泄掉,智慧就更上一层楼。。。
圣诞节快乐!
l****u
发帖数: 2166
10
如果你感兴趣英文版本的话 :)))
南传有两个sutta 讲emptiness, lesser discourse here: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mn/mn.121.than.html
清楚的看到阿含经里,空性是分很多flaver的。
n********n
发帖数: 833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二)ZT
真实性和客观性有关。客观性似乎也是在佛教的论述之外, 所以也有争议。不过关系也
不大。
也有人说微观粒子是客观真实的, 因为是组成万物的基础, 可以不灭。而宏观事物是幻
象, 因为可以成住坏空。
不过, 如果微观粒子是可分的话, 例如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 则原子的真实性要打折
扣了。可见真实客观性也是相对的。
总之, 关系不大: ))
i******s
发帖数: 566
12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近乎佛教徒 第三章 一切是空
“是你的执着困住了你”
悉达多完全了解,在这个相对世界中,你可以泡杯乌龙茶来喝----他不会说这儿没有茶
,或说茶是空性。如果他要说什么,那么,他会提醒我们,茶并非如其所现;举例说,
茶是在热水中枯卷的叶片。然而,某些茶痴对茶叶迷得过火,配制特殊的混合,创造出
类似的“铁观音”这种名字,而且一小摄卖到千元之多。对这些人来说,它不只是水中
的叶子而已。这也是为何在悉达多教法一千五百年后,一位叫帝洛巴的佛法继承者,对
他的学生那洛巴说,不是显现(外相)困住了你,而是你对显现(外相)的执着困住了
你。
从前有一位美貌的女尼叫乌帕拉。有个男子深深地爱恋她,到处跟随她。他的追求令她
很不舒服,想要躲开,这男子却锲而不舍。终于有一天,她走到这男子跟前,面对着他
,他吓了一跳。他结巴地说,他爱恋她的眼睛。她毫不犹豫地就把眼睛挖了出来给他。
惊吓之中,他了解到我们是多么容易陷入且迷惑于和合的部分。当他从惊吓和恐惧中恢
复过来,成了她的弟子。
另外一个日本佛教传说中,有两位禅宗和尚正准备过河。一位年轻女人请求他们背她过
这湍急的水流。这两个和尚都受过重戒,不可碰触
w****l
发帖数: 6122
13
来自主题: _Stockcafeteria版 - 商品ETF的必然可空性
gld slv有点特殊,受到美元和市场风险的影响,而且这两个ETF一般是实物的,time
value loss可以忽略,所以做空金银ETF的风险相对较大。
所以我头贴的前三字是大部分,呵呵
c*******e
发帖数: 38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的体悟(2)*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当下无心,便是本法〗
心性可以就以下三点来加以说明:
我们的觉受、我们对这些觉受的想法或看法、以现象的本体(法性)。觉受、心灵的
投射及
现象,这也是心的组成要素。没有心,就没有感受,也不会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之
能看到
各种东西的形状,甚至梦魇,都是有这颗心;若没有心,一切便都没有形体了。盲眼的人
看不
见,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颜色的存在。当我们的眼识起作用时,才能感受到颜色的存在
,我们
以这种识来分别,并为不同的颜色贴上不同的标签。以究竟的实相来说,颜色与我们的心
,或我
^^^^^^^^^^^^^^^^^^^^^^^^^^^^^^^^^^^^
们为颜色所按上的名称,与我们的心之间并无不同,是一体的。
^^^^^^^^^^^^^^^^^^^^^^^^^^^^^^^^^^^^^^^^^^^^^^^^^^^
同样地,声音并非与听到它的这个心是独立分开的两个个体,耳识所反应心和声是一
体的。
同样的道理,五根(眼耳鼻舌身)的特质也是由五识才具体显现出来的色、声、香、味、
触。在
c*******e
发帖数: 38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空性的体悟(3)*
〖大乐之心如实观世间〗
我们用来透视万法、感受而不执著的心称为「大乐之心」。这个时候,虽然我们不去
作意分
^^^^^^^^^^^^^^^^^^^^^^^^^^^^^^^^^^^^^^^^^^^^^^^^^^^
别,或把注意专注在任何固定的事上,但所看到的一切,却是十分了然分明的出现在意识
中,不
相互错乱,这就是「明性」。倘若我们看得够清楚,就能毫不费力地把心维持在一种喜悦
的状态
中,这在我们的传承里就称为「大手印证悟的生起」。当此明觉初现时,心的本身会显示
出它是
无生、非有的实体。
〖迷悟在一念间〗
倘若我们继续执持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把万法认为是与我们分开的另外存在的一个
个体,
^^^^^^^^^^^^^^^^^^^^^^^^^^^^^^^^^^^^^^^^^^^^^^^^^^^^^^^^^^^^^^^^^^^^^^^^^^^^
这样就会给自己造成迷惑。因此,无可避免地,我们会渴望某些事,而拒绝其他的,这就
是一种
^^^^^^^^^^^^^^^^^^^^^
迷惑。悟者与凡夫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所见的东西,因为悟者与凡夫看的,虽是同样的东
西,却
^^^^^^^^
r****n
发帖数: 825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见性是入不疑门【玄机原创】
在我们的惯常经验思维里面,我们认为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或者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有
个某种宝贵的东西,我们只是被外表的东西迷惑了,当去除外表的迷惑,剥去外壳,就
会找到那个本来面目,它是无所不能的。
这个东西在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名称,有人称其为灵魂,有人称呼为道,或者梵,或者
本觉,本心,自性,真我,大我。。。。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是万法生起的源头,都是恒常不灭的,有具有某种主宰性质,某些
也成为轮回的主体。
印度教的梵,更趋向于实体化,独立化,而大乘佛教为了避免我见的倾向,将如来藏,
本心这类东西通过不二论和空性进行了弱化。认为和五蕴不一不异,或者用胜义谛的
不可言说来进行掩盖。但是却仍然无法掩盖神我的性质,尤其当这种理论被后代大乘
人认为是究竟了意之后,则显然背离了佛陀的无我论。
这个问题,也确实相当的不好理解,只有对五蕴的整个运作机制有着清楚的了解,对五
蕴和涅槃的关系正确认识,尤其对缘起法深入理解,才能有机会破除这种认为存在某个
不被贪嗔痴所染的真心本性的错误思维。
而且如果有这种错误的概念,是绝对没有任何可能证涅槃的,佛陀之所以提出独特的无我论,
之所以要批判梵我这类思想,更重要的... 阅读全帖
h***o
发帖数: 425
17

色版的人不是就主要讨论如何high的各种方法?还允许你劝禁欲?
劝人禁欲不是就显得比被劝的好?高人一等?你咋就做到的平等的?
这样体会的空性是啥样的?需要练出明点后才能达到吗?是男女都能达到吗?
你用啥方法减少分别心,减少我执?
另外啥叫分别心,我执?
佩服。能认识到心‘不是我的意识’,这个不容易。
有了此认识,你能不被‘意识’迁着走吗?
你找到见心的方法了吗?
h***o
发帖数: 425
18

你sex的伙伴和你有同样的共识吗?有过相似的空性体验吗?
这时的sex体验有‘情感’存在吗?
h***o
发帖数: 425
19

那你现在sex是为了空性还是情感?
i*****f
发帖数: 3291
20
我写禁欲呢,所以禁欲呢。如果今后还SEX,是为了再次体会空性。
l****u
发帖数: 2166
21
不要花大力气试图改变自己的世间行为, 把所有的精力聚集到明心见性上。
你体验过空性, 试图调查在那个体验中, 还有什么存在。
问自己这个问题, 在四大皆空的时机, 你是谁, 你是什么。
l**a
发帖数: 5175
22
既然你连空性都体会了,那么你来当班主吧.
这里你的修正最高,你不当谁当?

头。
w****l
发帖数: 6122
23
来自主题: _Stockcafeteria版 - 商品ETF的必然可空性
1.大部分是买商品期货,时间价值的损失必然,
2.商品期货价格的推高,带有盲目性
3.商品期货价格的推高,必然会有前期资金take profit出逃,容易导致其他资金的连
锁出逃。
4.不像一个公司,如果利润在那里,大庄家就会一直守着股票,但凡商品期货价格推高
到一个点,总会是必然下跌的,不可能一直高企在一个区间。
这点我找不到论据支持,但是看图,基本上这些ETF没法维持在一个高位,除非爆发恶
性通货膨胀。
z**n
发帖数: 22303
2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5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关于佛法的一个问题
心經講義 ZT
达赖尊者 2002年于台湾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經講義 ZT (转载)
經典曾說藉由聽聞的力量才能分辨什麼是法?什麼是非法?什麼是暫時利益?什麼是究
竟利益?什麼是所取或什麼是所斷?這不是天生所能了解的,必須藉由聽聞學習才能了
知。
由聽聞的力量了解應取應捨,了解是非,斷十惡業、行十善業,進而去守戒,包括別解
脫戒、居士五戒、沙彌戒和比丘戒。
也藉由聽聞的力量斷除散亂心、昏沈掉舉,培養正知正念而成辦專一、凝靜的不動三摩
地。
進一步,由聽聞所生慧、思所成慧直到修所成慧,緣空性的止觀雙運,現證空性而得到
涅槃。以上是經典提到聽聞的種種功德。(註:源自聽聞集「由聞之諸法,由聞遮諸惡
,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聽聞」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教育及知識的提升非
常重視,台灣的知識教育水準很高,我很隨喜,但是我們所學的教育大多是在追求外在
的物質,我們以為快樂是由來自於物質的滿足,但事實上我們雖然學了那麼多,卻沒有
想像中的快樂。那是因為所學的知識與追求的快樂目標不符合而導致的。真正快樂的知
識,應該建立在心靈上,我們應從內心提升,來追求心靈的喜悅,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
許多宗教因而發展了許多心靈提升的方法,希望人們能從心靈提升上尋...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觉囊派
藏传佛教觉囊派
刘立千  著
一、觉囊派的传承
觉囊是地名,全名觉摩囊,在西藏日喀则专区的拉孜县境彭措林寺东的一座
山沟内,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觉囊寺是公元十三世纪时衮邦?吐吉尊追①
(1243─1313)所建。他初是萨迦派僧,曾为萨迦八思巴弟子。后来他从衮钦?却
古沃色②听《时轮讲解》和《六支瑜伽》③,得到却古沃色暗以他空见解释时轮
的教授,经过实修,证悟了他空中观④乐空双运之理。他又以他空见讲解《时轮
六支瑜伽》。于是遂独成一派,因其驻锡地为觉摩囊后遂称为觉囊派。(《青
史》904-905页)。
他空见最早的创造人为裕莫?木居多吉⑤,公元十二世纪时人,从裕莫起已
暗传七代才到衮邦?吐吉尊追。裕莫初是个瑜伽行者⑥,出家更名迪巴杰布,曾
亲近索律师等大德甚多。又从克什米尔班钦?达瓦贡布听讲《时轮》法。依达
瓦贡布弟子卓敦?南拉孜⑦译师学《时轮本续经》以及注疏要门⑧等,还学《密
集》⑨的明炬释和要门等,随后到后藏乌郁⑩地方专修《时轮法》,定中见到空
色天身⑾从内显发,又阅《如来藏经》等经,说“一切众生皆本具相好庄严⑿之
佛身,名如来藏⒀。于是生起胜义本有⒁之他空见。木居多吉将时轮教授和这...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28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79382

《净治明相》导论
谈锡永 造
顶礼两代摧魔法王众生依怙主
顶礼三种传承上师持明教法尊
顶礼文殊师利语金刚般若导师
顶礼本净虚空如来藏三身佛陀
一 本来面目与明相——释论名
本论具名《现证自性大圆满本来面目教授·无修佛道》,简称《净治明相》(Nang
Jang)。
“大圆满”道法,即以直指本来面目为建立见地的手段,此同于由菩提达摩大师传
入汉土的教法。关于这点,目前已成不争之论,过去有学者扬禅辟密,实乃由于资料不
足,且有门户成见之故,因而便欠客观。
汉土近期著作,有蓝吉富居士《坛经的修证理论与藏密的大圆满法门》一文(收《
中国佛教泛论》文集),较能道出真相。虽然他所引用的资料与及结论,尚多可补充之
处,但亦可见汉土学者对藏密大圆满的看法,跟六七十年代已有显著的不同。
外人著述,则有 Jeffrey Broughton 的 Early Chan Schools in Tibet(《西藏早
期禅宗》)一文,据敦煌文献,论述西藏于早期曾接受汉土的禅宗思想。此文对禅与大
圆满同源的...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1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我们从萧平实的《狂密与真密》一书可以看出,用吃奶的功夫所使出的招数也只是“信
口开河”四个字。可笑之处是,评头论足别人时,却完全暴露了自己孤陋寡闻的致命弱
点;使出的杀人武器,却成了自杀性的武器,对别人毫毛未损,对自己伤得十分狼狈。
——摘自本书
序言
他们把藏汉佛教界善知识的宽容忍耐的高风亮节,变成他变本加厉、推销谬论的商机,
竟然大言不惭地叫嚣:“没有一个人敢和我对辩,印顺等人不敢和我对辩,藏传佛教的
喇嘛、法王、活佛没有一人敢和我辩论。”
——题记一
世界上只有最愚蠢的蚊蝇,才会把自己想象成展翅遮天的大鹏
——题记二
本来我想多做一些理论研究和经典精品的译介工作,不愿把宝贵精力浪费在和邪魔外道
的无聊的辩论上,但这个保护圣教理论环境的“清洁工”的工作得有人来做,在这种情
况下只好见义勇为了。
——题记三
我在2001年写的《密乘是非分辨论》中说了如下这样一段话:“本来显宗般若乘和密宗
金刚乘是大乘教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密宗是显宗理论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透
彻的必然产物。犹如从小乘有部的诸法实有,逐步走向大乘唯识的境空识有、到中观的
万法性空一样...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宁玛派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格鲁派
藏传佛教格鲁派
刘立千著
一、 格鲁派的传承
格鲁派的创建人是宗喀巴【1】(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
地方,本名罗桑扎巴。幼年在噶当派寺庙甲琼寺【2】出家,依顿珠仁钦学显教,
对噶当派教义有了初步认识。由师劝说并助其赴卫藏深造。先后游学了当时有名的
噶当寺院,如德瓦坚【3】、桑浦【4】、聂塘【5】、纳塘【6】、玖莫隆【7】
等,依止聂塘巴?扎巴僧格【8】、耶协僧格【9】、聂温?衮噶白【10】、顿桑巴
【11】、噶希巴?罗桑【12】、仁达瓦【13】等学习了龙树的理聚诸论、慈氏诸
论、俱舍、律经、量论等,还听了噶当教典派的《道次第导引》【14】,系统地学
习了噶当派的教法,接受了噶当派思想体系。此外还依止穹布勒巴和萨迦派、觉囊
派、噶举派的诸多大师【15】,学习了密乘下三部瑜伽和无上部的《密集》、《胜
乐》、《大威德》、《时轮》等。他把噶当派和其它派别大德的显密教法熔为一
炉,构成他自己一套完整的教法体系,为他后来建立格鲁派打下了基础。当时,宗
喀巴所处的时代正是教派僧人争夺政权【16】,进行战争,醉心政治,佛法宗教无
人过问之时,以致寺庙戒律松驰,僧人放荡...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35
宗喀巴大师 造颂
谭影 译颂
堪布索达吉 讲述
----------------------------------------------------------------------
《三主要道颂》

敬礼诸至尊上师!
佛陀至言心要义,是诸菩萨所赞道,
欲求解脱之大道,我今随力而宣说。
于三有乐不贪著,为暇满义而精进,
志依佛陀所喜道,具法缘者净意听。
无出离心无息灭,希求有海乐方法,
由欲有乐缚众生,故先寻求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常,修习能除此生欲,
业果不虚轮回苦,思维能除后世欲。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出离若无菩提心,所持则亦不能成,
无上菩提乐因故,智者应发菩提心。
常被四瀑流所冲,难止业绳紧密系,
投入我执铁网孔,无明大暗所蒙蔽。
无边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诸母等,情状思已发大心。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
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见世出世一切法,从因生果皆不虚,
所执之境本无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现相缘起不虚妄,性空离许之见二,
何时见为相违者,尚未通达佛密意。
...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36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7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t*****r
发帖数: 39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贴:金刚禅法讲义-A
原贴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a79ed80101bj33.html
佛学精通----金刚禅法讲义
深入篇-------金刚禅法讲义(6.0版)1
1.什么是禅
佛教里有句重要的话:教是佛的口,禅是佛的心。我们讲的第一个题目就是:什么是禅
。佛讲般若类经典,用了22年。佛讲了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内核,就是《大般若经
》,有600卷。《大般若经》里最精华的部分,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五千字左右
。再往简化里说,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观世音菩萨讲的,二百多个字。这部经的
含义再浓缩,就是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中文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再
简单地讲就是:佛的智慧。或者就是“佛智”两个字。再少一点,就一个字,那就是“
禅”。这个禅,就是我们众生内心的佛性,在我们内心,每个人每个众生内心,都有。
实际上我们在做人的时候,能用到这个佛性的功能可能很少,不到亿分之一。一切佛的
智慧德能,就在我们内心里面。佛在菩提树下觉悟时也讲: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
具如来智慧德能,只因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个佛性是我们本有的。举个例子
,比方说你...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元音老人著
連載於《禪》刊 1991 年 1~4 期
緒說
(甲)明心見性之意義
明心見性者,明心虛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見真性也
明心見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體而起;從用見體,從流得源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本無,見性本有也
明心見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見性者,明心性無住,一物不立,歸無所得也
(乙)明心見性之證成
禪宗
淨土宗
密宗
(丙)悟後真修
(丁)證體啟用
(戊)歸宿問題
(己)結 論
緒說
我等眾生,從無始曠劫以來,迷失自己本來面目,認妄為真,喚奴作郎,妄起貪嗔,造
業受報,如春蠶作繭,自纏自縛,無解脫時。愚者無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脫;智者雖
知生死事大,苦海無邊,欲求解脫而苦無其門。如古之外道六師,探宇宙萬有之緣起,
不曰神我,即謂冥諦、斷滅;今之科學、哲學,究人生萬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雖各言之鑿鑿,極盡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無有是處。
釋迦文佛,悲憫眾生,出苦無由,應現世間,教化眾生。四十九年隨順時節機宜,說大
、說小,說偏、說圓,說頓、說漸,披肝瀝膽,委曲開示二種根本:一者無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淨體,以闡明人生宇宙之奧秘,揭示生死...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略論明心見性
略论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著
连载于《禅》刊 1991 年 1~4 期
绪说
(甲)明心见性之意义
明心见性者,明心虚妄不可得,息下狂心见真性也
明心见性者,乃明白心之妙用,皆依性体而起;从用见体,从流得源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本无,见性本有也
明心见性者,明悟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也
明心见性者,明心性无住,一物不立,归无所得也
(乙)明心见性之证成
禅宗
净土宗
密宗
(丙)悟后真修
(丁)证体启用
(戊)归宿问题
(己)结 论
绪说
我等众生,从无始旷劫以来,迷失自己本来面目,认妄为真,唤奴作郎,妄起贪嗔,造
业受报,如春蚕作茧,自缠自缚,无解脱时。愚者无知,安受困苦,不求解脱;智者虽
知生死事大,苦海无边,欲求解脱而苦无其门。如古之外道六师,探宇宙万有之缘起,
不曰神我,即谓冥谛、断灭;今之科学、哲学,究人生万物之根源,不言二元,即言一
元,虽各言之凿凿,极尽玄妙;然皆如盲人摸象,无有是处。
释迦文佛,悲悯众生,出苦无由,应现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九年随顺时节机宜,说大
、说小,说偏、说圆,说顿、说渐,披肝沥胆,委曲开示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
,二者菩提涅槃原清净体,以阐明人生宇宙之...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心境相連故,能知如鼠毒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2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佛教是无神论
一堆人夸夸其谈的讲空,呵呵,还是谦虚一点,看看大成就者如何谈空性吧:
佛教空性观
——索达吉堪布北大哲学系演讲
(2010年6月24日上午)
思考题
1、学习空性有什么必要?请引用中观五大因来说明,佛教中怎样抉择万法皆空?你对
此能生起定解吗?
2、为什么说现代物理学的发现,比前一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它又有哪些不足?这
种观点与佛教有何相似之处?这对你的认识有什么帮助?
3、为什么说佛教跟其他宗教相比,有不共的超胜之处?请从大悲、智慧两方面进行分
析。
4、如果说究竟实相中一切皆空,那我们的起心动念、佛陀的功德庄严又从何而起?怎
样才能通达这种境界?
5、学习这节课后,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有什么变化?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噶举派
藏传佛教噶举派
刘立千 著

(一)噶举派的传承
(二)噶举派的法要
(三)噶举派的教义
(四)噶举派的特点
(一)传承系统
藏 派
甲 派
(1)穹布噶举──香派七宝传 桑定派
日贡派
噶玛 止贡
蔡巴 达隆 上主巴
(2)达布噶举 鲍绒 主巴─ 中主巴
帕竹─ 亚桑 下主巴
超普
修赛
叶巴
玛仓
(二)噶举派的法要(经续和教授)
幻身
...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萨迦派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6
作者:楼宇烈 [2001-9-29 17:38:48]

宗密(780—841)在其所著《禅源诸诠集都序》一文中认为,禅修是三乘学人欲求
圣道的必由之途。然修禅者不可不知,禅法乃有浅深阶级之不同。他把禅门分为五等,
即: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和最上乘禅。在这五等禅中,宗密最为推尊的是
最上乘禅,亦即达磨所传之禅,中国禅宗所传之禅。对此最上乘禅之要旨,宗密概述说

“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
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
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磨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1

宗密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来概括达磨所传之禅法(其实主要是慧能以后禅宗南宗所传之禅法)的特点,应当说
是很准确的。试以《坛经》中所记述的慧能思想考之,他最强调也正是这几点。如慧能
的得法偈,即针对神秀的...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7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8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9
☆─────────────────────────────────────☆
GWZW (GWZW) 于 (Tue Mar 29 14:33:47 2011, 美东) 提到: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
《大乘密严经》卷3:
「佛说如来藏,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
经文语译:
【佛陀所开示的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佛门内外许多的的知识们,都不能知道.「如
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如此甚深的义理。十方诸佛所证如来无垢识,其实就是由因地时的
阿赖耶识辗转所修成的。由因地的阿赖耶识修成三大阿僧祈劫以后的如来无垢识的过程
,就显示出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无垢识心体,是没有差别的;就如同将黄金打造成金
指环的过程,金指环是由金体辗转打造而成,金指环还是原来的金体,所以金体与金指
环体是没有差别的。】
行者在因地时证得阿赖耶识,虽然能观见阿赖耶识体如同黄金一样的清净无染,但却是
函藏著无明贪爱等业种、函藏著七识心所相应的不净种、所知障随眠…等,所以透过福
慧双修、定慧等持而努力修行三大阿僧祈劫,把阿赖耶识体中的所有不净种子修除净... 阅读全帖
s*******1
发帖数: 191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如 by 谢安朔
佛陀拿了一块丝巾,在丝巾上面系了一个结,然后问阿难,”这是什么东西”;阿难说
这是一个丝巾,在丝巾上打了一个结。然后佛陀呢,就继续打了五个结,问打了一个结
的丝巾打了五个结的丝巾是否一样。阿难说:一样。佛陀说:怎么可能一样?打了一个
结的丝巾它的外观形式,最起码跟打了五个结的丝巾在外观上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本
质是一样的。怎么去解开这个结呢?然后佛陀(手拿着丝巾)往左边扽了一扽,然后往
右边扽了一扽,结果结还是没有解开。这个结是什么东西呢?结是人的六根,眼耳鼻身
意触。这个丝巾是什么东西呢?丝巾就是无明。由无明产生了我执,由我执产生了分别
,然后带动人的六根觉受,被因果业障所牵引蒙蔽,形成了我们这整个的三界唯心,万
法唯识的宇宙。
情和欲,感和受,本身不能够形成执着,因为情感的本身没有实体,情感的本身是流动
,像空气像水一样的东西,它一定要有个实体附着,才能够形成执着,就像河里面的石
头一样,因为石头凸起,它把水才能附着粘住了,然后它会慢慢的就形成了越来越大的
有形的一种的东西,这个就是因果缘起。它一定要有个本质的一个实质性的东西存在,
并不是情感本身的存在,情感本身是附着在意识之上的...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