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章句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共7页)

发帖数: 1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唐玄奘》
佛法东来(三)----真唯识量 大乘根本
旁白:中国历史上,为了将 如来真实第一义谛大乘法带回中国,高僧大德们冒著丧失
生命的危险,前仆后继地展开了生死渺茫的取经之路,为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在取经的高僧中,最杰出的法将就是唐朝的 玄奘菩萨。
一千多年前,来自中国的 玄奘菩萨,在印度曲女城的大法会上,以《制恶见论》
的钜论,降伏五印度所有大乘、二乘、婆罗门教等等学人,精英中的精英,完成了旷世
的创举;以强大的威势扫荡一切恶见,令一切支持意识心恒常,或强行施设一行相不明
的细意识为恒常的六识论者,咸皆杜口!玄奘菩萨在天竺,如是宣演了义中的究竟了义
法,以第八识如来藏为中心的真唯识量,矗立了 如来高耸而无可摧破的正法幢。
旁白:玄奘菩萨在印度亦巡礼了佛菩萨遗留的圣迹,包含了 文殊师利菩萨的舍利
塔,以及 如来为母摩耶夫人说法而从天返回人间的种种遗迹,让后世学人知道菩萨真
实存在于世间,佛法亦流传于天界。
玄奘菩萨又为了显发第二转法轮的般若中观真义与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真义是一致的
,在印度著作了《会宗论》,说明了《般若经》所说的真如,就是唯识妙义所说的第八
识,就是能生出万法的如来藏,让...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每一个念大悲咒的同修,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念大悲咒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吗?也有很多
同修,害怕念诵大悲咒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从而对修持大悲咒信心不足。那么,当您看完
下面的经典中的开示后,您就会真相大白了,如法念诵大悲咒,并发愿往生,可以往生
极乐世界无疑!
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
。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
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
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
观世音菩萨告诉释迦牟尼佛,如果诵持大悲咒之人,临命终的时候,十方的佛都会来授
手迎接这个持诵大悲咒的众生,想往生到哪个佛国,就可以随自己的愿望往生到哪个佛
国。比如你有心想去极乐世界,那么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你往生到极乐世界。想往生到
药师佛国,药师佛也会来接引这个持诵大悲咒的众生往生药师佛国……如果这个众生持
诵大悲咒不能往生诸佛国土的话,那么观世音菩萨他发誓不成佛。
观世音菩萨又跟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众生持诵大悲神咒,就不会堕入三恶道,所谓地狱
、饿鬼、畜生,这三恶道。如果持诵大悲咒还堕落三恶道的话,那么观世音菩萨就不成...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
全世界几乎所有预言都提到在我们这个时代将出现一位救世圣人,称其为末世圣人、紫
薇圣人、救世主或者弥赛亚,并且圣人将来自东方。救世圣人不仅仅是佛家期待的圣人
弥勒佛(转轮圣王),同时还是道家与儒家期待的紫薇圣人(紫霞真主),也是基督教
期待的再来弥赛亚(万王之王),儒释道三家的“三教圣人同住世”,在末世时合为一
位圣人——救世大圣人。《格庵遗录》中救世圣人的称号还有很多,“圣神”、“保惠
师”、“两白圣人”、“三丰 道师”、“三神大王”、“三神帝王”、“三碧真人”
、“紫霞真主”、“桃符神人”、“东方天圣”、“神马弥勒”、“弥勒世尊”、“救
世真主”、“道神天主”、“白马公子”、“大圣君子”、“十胜大王”、“金鸠木兔
”、“两木末世圣”、“天上云中王”、“※亚亚倧佛”、“宇宙之尊弥天”、“上帝
再临十胜”、“西气东来上帝再临”、“万乘天子王之王”、“长安大道正道令”。由
此可见,各种宗教信仰都共同推举了圣王作为救世主。韩国正浩先生破解出《格庵遗录
》预言的救世主就是传出法轮大法的李洪志先生。
《推背图》:“而今中国有圣人”、“紫薇星明”;刘伯温《金陵塔碑文》:“大木两
条”、“能逢木兔方...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
相关圣人姓名的预言
(一)
《推背图》:
第44象:颂曰:而今中国有圣人 虽非豪杰也周成 四夷重译称天子 否极泰来九国春
第47象:颂曰:无王无帝定乾坤 来自田间第一人 好把旧书多读到 义言一出见英明
破解答案:
这两象都预示着民间圣人的出现,“虽非豪杰也周成”,“豪杰”指政界人物,意
思是虽然不是政界人物但以周全、周成的理论思想而成就。“四夷重译称天子”,指四
方各国(四夷)重新翻译(重译)他的文章、理论并称其为天之子、上天的使者,可见
其对世界的影响力之大。
“无王无帝定乾坤,来自田间第一人”则更能看出圣人是来自民间,且通过其理论
、学说来成就事业,而不是通过建造帝业来定乾坤。
“好把旧书多读到”,显然圣人要悉心钻研传统文化,圣人的理论、学说必定会涉
及到传统文化。
其中“来自田间第一人”一句。
很多人虽然注意到预言中提示的田中之物线索,却思路无法揭开真正的奥秘,青青
草自田间出是什么,不就是田字的口吗?所以紫薇圣人的姓与口字有关。“田间”的意
思是将田字间隔开来后,可得四个口,由口组成的字有:吕﹑品﹑口﹑回。但回字在中
国古代时不是这样写的,这是简化字,况... 阅读全帖
y********o
发帖数: 2565
5
来自主题: NUAA版 - 国学网 - 汉学研究
不错,看这两段:
http://www.guoxue.com/gxrm/gx_sswj.htm
以下两段摘自上面那个链接,好像电脑生成的一样。
《大学》:《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
(前505—前434)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
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
熹继承二程思 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
》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
学 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中庸》:《中庸》原来也是 《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
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
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
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 想,便把《中庸》
从《礼记》中抽出
z**********e
发帖数: 22064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zhonghangyue (中行说), 信区: Joke
标 题: 光绪皇帝北大演讲 百年前已开始谈论现在公知话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Nov 12 18:04:56 2014, 美东)
http://culture.ifeng.com/8/detail_2012_05/27/14841561_0.shtml
光绪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正是西山红叶灿烂之时,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光绪率领军
机大臣、各部尚书一同出席。三天前,光绪还特意嘱咐杜怀川刻印了一批传单,贴满北
京城。一时之间,整个北京城像炸了锅一样,大家议论纷纷,猜测这个京师大学堂究竟
有何魔力,竟会引得皇上和朝廷如此重视。
举行完隆重热烈的仪式后,光绪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要孙家鼐将所有学子召集到礼堂
。按照光绪的旨意,他是要和学子们来一次坐而论道。
礼堂里站着将近一千名学子,各部官员和京师大学堂的教习们站在两侧,见皇上进来后
,都跪伏在地上,山呼万岁。
站在人群前面,光绪沉默片刻后,徐徐说:「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
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5165
7
来自主题: SEU版 - 转载一则作为东大沿革
太阳问某中学老师,你怎么保证出的题目学生没有做过,现在参考书那么多。
她苦笑,没有办法。
太阳考高数的时候,动乱,安定之后,老师勾了八十道题目,就考这里面的,
结果群众高唱欢乐颂。
从前科举考试出题目,都是四书里面的章句,四书一共不到五万字,这里面
就花头经可做了。看儒林外史,书商就常常找一些高手,选编一些范文发财。
好象我们熟悉的俞敏洪啥的一样。其他考试参考资料也是林林总总。
某鸳鸯蝴蝶派的小说里面有这样的情节,某年考试题目叫”周有大赉“这是论语
里面的一句话。赉的意思是给予,某一标准参考书上解释为”予“,但是
考生们很多把这个”予“当作”我“的意思,所以那一年很多人是按照
周有大我的意思做的。
科举考试的考场大啊,几里地长,每个考生一个屋子,也叫号子,每几十个
号子一组,用一个字命名,比如某考生的号子是”成“字八号。每一组还有
一个屎号子,给考生应付不时之需。考试那几天,考生的一切活动都在号子
里面完成。考试题目写在大牌子上面,有人抗着慢慢移动,考生就在牌子经过
自己面前的时候抄下来。
不瞒各位说,东大就在当年南京考点的遗址上,受流毒影响,恐怕不能算轻
了呢。
东大东侧的成贤街上,
b**f
发帖数: 600
8
所引章句出自<涉江>,不是<离骚>。
w******e
发帖数: 142
9
来自主题: HuNan版 - 曾国藩的一则日记
相当同意兄台的观点,感觉要想把孔子读懂还要看很多古籍的著作,最近是参考
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的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1990年版清朝刘宝楠所著之《论语正义》
来阅读理解,个人感觉朱老夫子虽然很牛,但是还是有很多偏颇的解释,这也是后来大
家依据朱老夫子的言论来批判孔子的一个原因。而多看其它的评注和古籍有助于更好的
发掘孔子提倡的理想社会制度的宏伟蓝图,缺点就是东西太多,看起来太累了,呵呵。
如果真要和西方民主理念比相对比,那么对于启蒙思想以及美国建国的那帮牛人的想法
也需要了解,才能发现相似之处以及在某些问题上孰优孰劣,可惜我们理工科学生的英
语单词量实在太少,读起来实在很慢,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不知有何建议?多谢。
c*c
发帖数: 2397
10
来自主题: HuNan版 - 曾国藩的一则日记
钱穆推荐了《四书章句集注》,《论语正义》。但我等理工科的,还要养家糊口,恐怕
没时间。《论语新解》暂时足够了,钱先生总结了他推荐的基本书,并结合近代的实际
,我觉得还是比较合适。
美国的建国历史,要速成的了解,可以看看《john adams》这个系列的电影
http://www.amazon.com/John-Adams-Paul-Giamatti/dp/B000WGWQG8/re
v******a
发帖数: 45075
11
来自主题: Shanxi版 - 前赵皇帝 刘曜
刘曜,字永明,生年不详,卒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 328年)。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
奴人。十六国前赵国君。刘曜是匈奴汉国创建者刘渊之族子,父母早亡,自幼为刘渊收养
。史载刘曜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一次从刘渊上山打猎,忽遇暴雨,刘曜与同行者避于
树下。其时,迅雷震树,别人都仆倒在树下,唯刘曜神色自若。刘渊十分惊异说。“此吾
家千里驹也。”刘曜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白眉,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
皆长五尺,不仅仪态不凡,而且性格“拓落高亮,与众不群”。读书志于博览,不求精思
章句,射技尤佳,能洞穿一寸厚的铁板,被称为“神射手”。少有大志,常以乐毅、肖、
曹自比。年轻时游历于京城洛阳,因事犯有死罪,后逃出,辗转流亡至朝鲜,以后朝廷大
赦,遂又返回并州,居于汾阳的管涔山。
自匈奴刘渊起事以来,汉国历代国君都要杜撰一些耸人听闻的祥瑞征兆故事。史载刘
曜在隐居管涔山时,一天晚上,忽有二童子,手托一剑,跪在刘曜面前说道:“管涔王使
小臣奉见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剑遂离去。刘曜掌灯一看,剑长二尺,光辉耀目,后来
又发现剑光随四时而改变颜色。大概刘曜、永明和以后的赵国号皆由此而来。
西晋永兴元年
r****y
发帖数: 26819
12
来自主题: Apple版 - 威风网站上的电子书真烂
这个题目太大。每本书都可以讲出很多版本
如果不嫌弃朱熹,可以看他的四书章句集成--页面右边有link:
http://www.verycd.com/files/38e90467f780649bc38380ed138af4c215584500
诗经,我觉得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不错
其它的,说不上来了,特别是易经,太杂太多。。。

发帖数: 1
13
四、虞氏易学の“尪”字說についての考察
本章中、私は、虞氏易学に対する“尪”字說の考察を進める。
まず、虞氏易学の由來問題について、徹底的な研究を進める。
1、虞氏易学の由來
《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伝》の記錄よると、
臣の高祖故靈陵太守光は、少いとき孟氏易を治る、曾祖父故平輿令成は、その業を纘
述す、至る臣の祖父鳳は、之を為って最も密しく。臣の亡考故日南太守歆は、鳳に本
ってことを受け、最も舊書あり、世にその業を伝え、至る臣の五世になる。
とある。ここには、虞翻の家族が世代に孟氏易を治め、彼の時代までに、すでに五世
になった。このことを以下で說明する、すなわち、
高祖虞光一世(孟氏易)→曾祖虞成二世(孟氏易)→祖父虞鳳三世(孟氏易)→父親
虞歆四世(孟氏易)→虞翻五世(孟氏易から虞氏易へ変る)。
五代の家伝易学は、虞光の孟氏易学から始めて伝えられたのである。虞翻に至って、
《三國志·吳書·虞陸張駱陸吾朱伝》の記錄によると、
先師の說を蒙り、經に依り、注を立つ……覽る所の諸家の解、流俗の義を離れず、実
に當らざることあれば、輒ち、悉く改定し、もってその正さに就く。
とある。當時、... 阅读全帖
X*G
发帖数: 106
14
武功秘笈的总诀:)——写在前面的话
其实每个书单都如同一本武功秘笈,写秘笈的人用心良苦,照着去练的人却往往不解其中
许多的玄机,每每揣度前辈用心而不可得,练得走火入魔之辈也不在少数。看书亦何尝不
是如此!××学100本必读书,××系30门核心课程,令人望而生畏在前,不知所云在后
。所以,友情提醒大家,如何解读这书单的奥秘——读出开书单人之良苦用心——才是第
一要诀!比如:作者之间如何互相批评补充?社会学对某个方面问题的探讨是怎么通过这
些作品展开层次的?又好比读经,注疏岂能不看?踏踏实实的下功夫去寻找章句篇幅之间
的联系,是一条绕不开的路。欲与大家共勉!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ELECTED BIBLIOGRAPHY 2002-03
The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attempts to assess basic competence in a number of
sociological fields. These fields, as listed in the followi

发帖数: 1
15
我曾经走过了一段十分艰难,方向莫辨,痛苦迷茫的心路历程。现在终于重获生机,找
回了生命的本来面目,不再让自己可悲地游离于真正自己的人生之外。
在我的觉醒过程中,对我起到莫大帮助的包括而不限于:
自己骨子里天生的正气气节,也是中国人历代就具备的骨气;
自己自幼就萌发的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圣人情怀;
自己的和自幼家庭里面的十分深重的乐观思想与对未来的不磨希望;
再苦再难之中不甘心生命就此堕落沉沦消沉的本能;
对奥妙宇宙神奇力量的敬畏;
对从来奇迹总会降临我身的底气信念,以及人类生命内在潜力的信心;
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虚心学习和热心探索;
理性的思维辨别;
希望自己达到慈爱包容、不择亲冤的境界的美好愿望。
在此特将心得整理出来,希望能够给还在迷途中的人们以参考,少走一些弯路,未曾陷
入的人们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
本篇每一章如果细述,单独都可以凝成煌煌巨著,而小子我的能力不足以涵盖如此广大
。这里并不想做知识性探讨,仅仅根据个人经历,陈述对我澄清困惑度过困境起到的助
益更大更明显的。这里只是抛砖引玉,点到为止了。有兴趣具体深入了解的可以直接去
看相关典籍著作,文末所列几篇可供参考。本文不是为... 阅读全帖
f****m
发帖数: 7469
16
自1901年4月,袁世凯就开始筹划学堂的“规制”问题。他认为:“学校不难大兴,而
规制实难于初定。”欧美各国的学校体制大都“因时以损益,历久而观成”,经历了时
间的考验而逐步定形。中国则“古制就湮,事同创始”。他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于11
月,提出了制定学制的标准,即“要使等级不至相陵,规模于焉大备,庶几人易从学,
学易收效,而才彦可期蔚兴”。并据此制定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学制。认为:教育
应分阶段进行,孩童“自七岁起至十四岁”进入蒙养学堂,这8年中 “讲读经史,并授
以简易天文、地舆 、算术”,然后进入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学制2年,
由各蒙养学堂毕业之员选入,除随时温习经史外,再令讲求浅近政治,加习各种初级艺
学,如外国语言文字、史志、地舆、算术等。中学堂,学制4年,教授“普通学”,分
政、艺两门。政学包括中国经学、中外史学和中外治法学;艺学包括算学、天文学、地
质学、测量学、格物学、化学、生物学、译学八科。大学堂,学制2至4年,“习专门学
”,开设中国经学、中外史学、中外政治学、方言学、商学、工学、矿学、农学、测绘
学、医学等门类,“学者各专一门”[12](上册P31... 阅读全帖
l*******u
发帖数: 2496
17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以前看过的诗词故事:
诸家评李
[当代]哈哈儿整理

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首称。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
道。(吴融《禅月集序》)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
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
也。吾唐来有业是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张碧,贞元中人,自序其诗云: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闢开蛰户,其
奇峭者不可攻也。及览李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鹍触巨海,澜涛怒翻,则观长
吉之篇,若陟嵩之巅视诸阜者耶!(计有功《唐诗纪事》)。
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马端临《文献通
考》)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
沧浪诗话》)
世传杜甫诗,天才也;李白诗,仙才也;长吉诗,鬼才也。(《迂斋诗话》)
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海录碎事》)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八)
卷八
阿难。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花发生。颠倒妙圆真
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
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云何
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
现业。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
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
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
。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
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
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
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
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
淫。及...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9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十)
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
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河山。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
。虚受照应。了罔陈习。惟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
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
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
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阿难。当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类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
研。穷生类本。于本类中生元露者。观彼幽清。圆扰动元。于圆元中。起计度者。是
人坠入二无因论。一者。是人见本无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机全破。乘于眼根八百
功德。见八万劫所有众生。业流湾环。死此生彼。只见众生轮回其处。八万劫外。冥
无所观。便作是解。此等世间十方众生。八万劫来。无因自有。由此计度。亡正遍知
。堕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见末无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见其根。知人生
人。悟鸟生鸟。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人天本竖。畜生本横。白非洗成。黑非染造。
从八万劫。无复改移。...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4671
20
Posted on April 16, 2006
这里,有一些有趣的东西。
首先,是小学和大学都是什么人在上。这就需要考察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是封建
制的奴隶制国家,采取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被分封的对象,在开始,主要有三
类:同姓子弟,功臣,和先王之后。按宗法制,被分封者的嫡子继承,余子继续分封。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两大阶层:上层社会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下层包括庶
民(平民)和奴隶。小学的学生,生源广泛,面向社会。除了奴隶以外,所有八岁的孩
子都有入学资格。而大学则不同。上层社会的子弟,年满十五岁,就有进入大学阶段学
习的资格,而庶民子弟需要选拔,只有部分人可以去念大学。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
,作为社会下层的庶民,依然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进入社会上层的渠道 — 这一
点对维持社会两大阶层的流动,从而防止产生“凝固和坚硬”的阶层界面有很大帮助;
第二,自春秋始,庶民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上层社会,从而带来了政治、思想和学术
的空前繁荣,同时伴随着“礼崩乐坏”。
其次,是学校在教什么。小学教做人的基本规范、礼节和一些常用生活技巧。值得注意
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4671
21
Posted on April 16, 2006
这里,有一些有趣的东西。
首先,是小学和大学都是什么人在上。这就需要考察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是封建
制的奴隶制国家,采取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被分封的对象,在开始,主要有三
类:同姓子弟,功臣,和先王之后。按宗法制,被分封者的嫡子继承,余子继续分封。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两大阶层:上层社会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下层包括庶
民(平民)和奴隶。小学的学生,生源广泛,面向社会。除了奴隶以外,所有八岁的孩
子都有入学资格。而大学则不同。上层社会的子弟,年满十五岁,就有进入大学阶段学
习的资格,而庶民子弟需要选拔,只有部分人可以去念大学。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第一
,作为社会下层的庶民,依然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进入社会上层的渠道 — 这一
点对维持社会两大阶层的流动,从而防止产生“凝固和坚硬”的阶层界面有很大帮助;
第二,自春秋始,庶民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上层社会,从而带来了政治、思想和学术
的空前繁荣,同时伴随着“礼崩乐坏”。
其次,是学校在教什么。小学教做人的基本规范、礼节和一些常用生活技巧。值得注意
的是,中国的传统教育... 阅读全帖
v******a
发帖数: 45075
22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孔子所称的“殷末三仁”之一箕子封
于朝鲜故事。在中国,“箕子朝鲜”一事由于与西周的关联而被着重记载于史籍,
孔子以后这些史籍被选定为儒家经典。在朝鲜韩国方面,记载了“箕子朝鲜”内容
的《三国史记》等书编成于11世纪以后,应当是接受了中国儒家的记载而来。这段
史实经文化学等多方考证,可确证为信史。
古代朝鲜历史与中国历史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其间虽国土、政权屡有更迭
,但始终与中国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古代和近代史上的朝韩半岛,举凡礼制、政治
制度、经济、科技、艺术、风俗等,均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自新罗、高丽王朝以
来,“虽域居海岛,然禀受正朔,遵奉儒学,乐律同和,度量同制”,他们以能够
记诵中国古典文学的章句或吟咏中国诗歌而自豪。
1392年在明朝的帮助下,李成桂夺得政权,并向明称臣。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了
“朝鲜”作为李氏政权的国号,这是“朝鲜”作为国号的开始。明定朝鲜为永不征
讨之国,朝鲜尊明为永世的父国和天朝,采用明年号,梅⑿湃 fatblackliar (fatblackliar), 信区: Korea
标 题: sonhill 由 fatbla
k**p
发帖数: 36
23
来自主题: _BibleStudy版 - 爱心
这问题问得很好。
有两点可以提出来讨论。但这只是个人意见,正如下面的牧师所说的亦只是他个人意见,
一切应以圣经为准。
这「生」是什么意思?最直接的是生育的意思,正如耶稣是神的生子一般(一些英文圣经
亦用 begotten 一字)。但用这一定义有一问题。有没有爱心是我们在这世上的事,神是
先「生」了我们,然後每个人自己決定是否接受神的爱心。即使一个人不接受神的爱,他
是神所生的事实己无法收回。所以用这定义说没有爱心便不是神所生这论点是不对的。「
生」的另一意思可以是灵性的重生(如约 3:3),即是说当我们接受了神的爱,并身体力
行,我们便是重生了。但这是否说耶稣和神的关系亦是同样,即是说神生耶稣是灵性的生
,而非生育的生呢?
这章句说:「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 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 神而生、
并且认识 神。」并没有说到需要接受耶稣可以认识神(牧师所说的只是他个人意见而已
)。从此可见伊斯兰教徒、佛教徒、甚至跟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儒者亦同样可以
认识神。我们的历代祖先不会因为他们生不逢时或生不逢地而不能得救。








p**p
发帖数: 10318
24
来自主题: _FreeSpace版 - 其实我挺讨厌禅宗的

看看六祖惠能这段: 恐人执著如来。所说文字章句。不悟无相之理。妄生知解。故言不
可取。如来为化种种众生。应机随量。所有言说,亦何有定乎。学人不解如来深意。但诵
如来所说教法。不了本心。终不成佛。故言不可说。口诵心不行即非法。口诵心行。了无
所得。即非非法。
读《金刚经》真累啊,愣是看不懂,真地看不懂, 参考六祖惠能的阐释,有好些还是看
不懂。 我一个学佛的台湾哥们说, 慢慢来,真正难懂的是《华延经》。
不过说到这里,我觉得,很多的事,比如fashion的疑问,都可以在《金刚经》里找到答
案,嗯,就是能潜心读这些书的mm太少了,现在。不过,真该读读。
对了,刚才Izu一提,我忘了说了,我真的是释家俗家弟子了,五台山, 嗯,带发修行的
,可以结婚的, 我的法名就不告诉你们了,呵呵// 我的经书都是我师傅送给我的,我每
年去两次。
e***e
发帖数: 3872
25
来自主题: _ZST版 - Re: What is that?
gesund之美者,充实也,二子之上矣:
何谓善,何谓信?(孟子)曰:可欲之谓善[1];有诸己之谓信[2];
充实之谓美[3];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
之之谓神。乐正子,二子之中,四之下也。
孟子·尽心章句下
[1] 天下之理,其善者必可欲;其恶者必可恶。其为人也可欲而不可恶,
则可谓善人矣。
[2] 凡所谓善,皆实有之。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则可谓信人矣。
[3] 力行其善,至于充满而积实,则美在其中而无待于外矣。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