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章句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
E*****m
发帖数: 25615
1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認為民主來自基督教的來看看
隨便翻翻我就找到這些章句,還沒仔細找呢, 你們覺得這像是主張民主嗎?
箴言 24
21 我儿,你要敬畏耶和华,
也要敬畏君王。
有人妄求变革,你不可插手。
彼得前书 2
13 为了主的缘故,你们要顺服人所创立的一切安排:不论是在上的君王,14 还是奉差
惩罚恶人、表扬善人的总督。
以弗所书 6
你们做奴隶的,要畏惧战兢,诚心服从世上的主人
罗马书 13
13 在上当权的,人人都要顺服+,因为权柄无不出于上帝+。目前的当权者都在上帝的
安排下,各在其位。2 所以,人反对当权者,就是跟上帝的安排作对。作对的人必自招
刑罚。3 行善的人不用惧怕统治者,作恶的人才要惧怕。你想不用惧怕当权者吗?你只
要不断行善+,就必受当权者赞许,4 因为当权的是上帝的仆人,对你有益。但你作恶
,就该惧怕,因为当权的不是徒然佩剑。他是上帝的仆人,向作恶的人施刑降怒。
5 所以,你们实在理应顺服,不但是因为怕愤怒,也是为了良心的缘故。6 你们也该纳
税,因为他们是上帝的公仆,专责执行这个职务。7 各人所当得的,你们都要清还:要
求纳税的,向他纳税+,要求进贡的,向他进贡,要求敬畏的,就敬畏他+,要求尊重的,
就... 阅读全帖
E*****m
发帖数: 25615
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認為民主來自基督教的來看看

那你說說看這些章句是支持民主還是反民主吧!
E*****m
发帖数: 25615
3
每天看著魁爺貼些怨咒經文, 真的從心裡佩服魁爺, 一本聖經
居然可以給魁爺翻出這麼多仇大苦深的章句, 真不容易啊!
E*****m
发帖数: 25615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今天和馬大師學到一句很好的話

這有意思,記得章句嗎?
這人是非基嗎? 他想說服誰啊?
j*******7
发帖数: 6300
5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ZT - 中国人为何有小聪明没大智慧?
中国人为何有小聪明没大智慧?
我这里所说的智慧,是西方意义上的智慧,就是知识、定律与公式那些接近上帝的
发现与创造,与中国人所说的智慧不大相同。中国的智慧形象代表诸葛亮式的人物,其
实是欺骗与奸诈的技巧,与西方人所说的智慧完全不同。为什么中国人缺乏西方人所说
的理性智慧?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深受儒文化的影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儒文化却不是爱西方式的智慧的文化,而是一种本质上的愚民文化,这是中国人
不爱智慧的最深根源。
孔子曾经明目张胆地主张愚民政策。他说,对待老百姓,就是要“民可使由之,不
可使知之”,不能够让百姓懂得太多的道理,而且他极力反对让百姓知晓法律与制度,
因为,这意味着胡弄百姓会增加难度。因为孔子的政治主张就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
庶人。”说白了,就是要实现他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礼序。其实,在这些问题上是不存在
争议的。有许多儒家学者为了为孔子辩护,利用古汉语没有标点的特点,把“民可使由
之,不可使之知”重新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翻译起来就成了“老
百姓许可就去做,如果不许可,就通过道理说服他们。”完全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民主自
...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an 2 18:53:34 2014, 美东)
孔子是否删过《诗》?
《诗经》(也称《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发展史
上有其突出的地位。但是,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可靠材料,至今
在许多方面众说纷纭,无法作出定论。孔子是否删过《诗》就是一个悬案。
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引《诗》十分普遍,但当时主要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
待的,还没有认识到它真正的文学价值,所以对它的作者、编定者、编著年代等问题,
不大可能进行探讨。直到汉代,司马迁为了写《史记》才对春秋、战国以及上古时代的
文化作了一番理论上的总结。他通过对《诗经》及孔子的研究,提出了孔子删《诗》的
观点。他认为“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中
述殷,……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台《韶》、《武》、《雅》、《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自此,这种观...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如何带领佛教徒归主
佛教网摘站: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
作者简介--释愍生
愍生法师,一九二六年出生。二十岁出家;早年亲近上海下仁老法师。一生专研三
藏,致力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培植人材。历任宝觉佛学院院长、住持,香港佛教
联合会义务司库。教学之余,常于海内外弘法,讲经说法四十年,辩才无碍,为教界所
称誉。对《楞严经》造诣尤深,曾讲述《楞严经》先后达十三次之多。今以法师精研《
楞严》之心得,驳斥吕澄作“楞严百伪”之谬说,堪称护法卫教之雄辩。

佛本无法可说,以有四悉檀因缘故,随机应说。若以无法可说而言,佛于四十九年
未说一字,以名言无实故。如以有法可说而言,离经一字使同魔说,以藉假修真故。无
论有说无说,主旨欲令众生,入佛知见也。由此可知,一切皆是佛法,又复皆非佛法,
以法无自性,故法不定法。《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又云:“法尚
应舍,何况非法?”若明此理,何需于鸡蛋里挑刺?
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理,即证其说。诸小乘经,以三法印,印定无误。试问《楞
严》何处乖违大小乘印?吕澄全以是非之心、庸俗之念、妄想分别,刻意制造过失,引
人随落深渊,诚乃罪过无边!况经四依说:“依...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8
信与行,乃信仰与善行的简称。宗教以信仰为基础,所以,不能不重信;宗教的目的(
至少是目的之一)乃指导行为,教人行善事、成义人、得救赎,所以,不能不重行。然
而,这并不意味着信与行两方面在一个宗教中等量齐观, 在不同的宗教中地位等同,
没有差别。实际上,它们在各个宗教那里所占的比重和地位是不同的。在犹太教与基督
教那里尤其如此。犹太教与基督教皆信仰上帝。然而,犹太教不尚信条和教义,其核心
是“行”,可谓尚行之教;而基督教则把信仰放在首位,主张“因信称义”,可以说是
尚信之教。而犹太教之尚行与基督教之尚信,绝非无缘无故,实乃基本宗教信仰之不同
使然。迄今,国内学术界对这一主题论之不多。本文不揣冒昧,拟阐述犹太教的信行观
并与基督教做适当比较,借以从一个侧面理解和把握犹太教的本质和独特价值。
一、犹太教:信仰与信条
众所周知,犹太教的经典首推《圣经》,其次为《圣传》,即《塔木德》。 《圣经》
中最重要的是《摩西五经》;《圣传》中最重要的是《密西纳》。说它们最重要,是因
为二者皆为犹太教的基本内容——《律法书》。《创世记》开宗明义讲上帝创造天地、
万物和人类,然后描述亚当和夏娃的堕落,挪亚方舟...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略论新约伦理与儒家伦理的比较
新约伦理
作者: 骆振芳
基督教伦理学与新约伦理的区别在于前者以后者为出发点和基础。简单来说基督教伦理
学根据耶稣和他的使徒们的伦理教训,又加上基督教会近两千年的伦理实践,其内容包
括探讨人的道德性,罪与重生,道德理想,及怎样运用基督教伦理原则指导个人生活,
和怎样把这些原则应用于家庭(包括婚姻),社会和国家,或怎样看待战争,经济和文
化生活等等。新约伦理的内容是耶稣和使徒的道德教训,而耶稣教训的中心是上帝的国
(统治),使徒的教训是根据耶稣的教训,使之更适合他们时代的情况。新约伦理指导
人的道德生活,其动力来自对上帝藉耶稣基督赐矛救恩,而发出的感谢(罗5:8)。基
督徒不是藉道德行为来求上帝的悦纳,而是蒙主拯救脱离罪的辖制,他的生活完全由复
活的基督所指导和管理。他所做的一切善行乃是基督在他心中作主的必然结果。新约伦
理可以称为上帝恩典的伦理,上帝的恩典表现在基督为罪人死,为每一个人死。由于上
帝的这种奇妙的爱而焕了出人对上帝的感谢、顺从和信靠,而且满心喜乐接受上帝的恩
典。
耶稣伦理的中心是上帝的国(basileia ),就是上帝的统治(治理)。耶稣宣布上帝
国度信息的要旨是上帝的...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悲咒是什么样子的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唐西天竺沙门伽梵达摩译)
尔时大梵天王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菩萨言。善哉大士。我从昔来经
无量佛会。闻种种法种种陀罗尼。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罗尼神妙章句。唯愿
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我等大众愿乐欲闻。
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汝今善听吾为汝等略说少
耳。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
。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貌。汝
当依此而修行之。
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
观世音言。若善男子善女人。诵持此神咒者。发广大菩提心。誓度一切众生。身持斋戒
。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莫令断绝。
住于净室澡浴清净着净衣服。悬旛然灯香华百味饮食以用供养。制心一处更莫异缘。如
法诵持。
是时当有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与无量神仙。来为作证益其效验。我时当以千眼照见千手
护持。从是以往所有世间经书悉能受持。一切外道法术韦陀与籍亦能通达。
诵持此神咒者。世间八万四千种病。悉皆治之无不差者
r****n
发帖数: 8253
11
四、对护卫经的几点误解
由于护卫经具有免除危难、带来吉祥的功效,因此也容易让人产生许多误会。下面将列
出几个常见的错误观点,并稍作澄清。
1.护卫经是咒语
有很多人认为护卫经是咒语,因而把“护卫经”误译为“护咒”,例如把《蕴护卫经》
误译为《蕴护咒》,把《孔雀护卫经》误译为《孔雀护咒》等[19]。
咒,梵语为mantra(曼怛罗,译作密咒,真言)、dhàraõã (陀罗尼,意
为总持) 或vidya(巴vijjà,意为明,明咒,咒术)。是指不能以言语说明的、有特殊效
验的神秘音声,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时所念诵的秘密章句。故咒又可作神咒、禁咒、密
咒、明咒、真言等。
咒语一般可分为息灾咒、增益咒、幻变咒术和降伏咒诅。
⑴.息灾咒 (梵÷àntika):可以用来护身治病、袪除灾厄、灭除障难等。
⑵.增益咒 (梵pàuùñika):可以用来祈求利益、获得成就、增长福德等。[20]
⑶.幻变咒术 (梵màyàka):可以隐身遁形、神通变化、上天下地、穿墙走壁、刀枪不
入、水火不侵、点石成金等。
⑷.降伏咒诅 (梵abhicàraka):可以驱役鬼神、降妖
s******g
发帖数: 5074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儒 学 论 衡------陈 寒 鸣
礼 乐 文 化 传 统 与 原 始 儒 学(1)
一、
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开创的儒学是中国最古老、悠久、博大,而且最富影响力的学派
。这个学派源远流长,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历史上,儒学诞生于“礼崩乐坏”的
春秋时代,而其又是上古以来礼乐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反过来则可以说,上古礼乐文
化是儒学的摇篮。
礼乐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同步的。《礼记•礼运篇》说:“夫礼之初,
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杯饮,贵桴而上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王夫之《
礼记章句》疏云:“此节言自后圣修火政以来,民知饮食则已知祭祀之礼,致敬于鬼神
,一皆天道人情之所不容己,其所从来者已,非三代之始制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早在原始社会,初民生活中已有礼的萌芽;礼乐并不是三代才开始有的,而是人类文明
长期演进的结果。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唐虞时代已初具礼乐,如尧命舜
攝政,“修五礼”。舜命伯夷典三礼,为秩宗;夔典乐,教胄子,习诗歌。不过,五帝
时代虽有诸如此类的萌芽性因素,却仍还是属于前礼乐的神守时代。
据《国
P**********e
发帖数: 2964
13
这是分朝代的一直到1949年的各朝各代对道家理论的研究书目
http://www.xiuzhenba.com/bbs/thread-13152-1-1.html
道家书目举隅
(一)《老子》校注与研究要目朝代  书 名  作 者  版 本  时 间
周  解老、喻老  韩非  见《韩非子》 
汉  老子章句  河上公  虞氏家塾本  宋代
原道、道应  刘安  见《淮南子》 
老子注  严遵  见严灵峰辑本  现代
老子指归  严遵  见严灵峰辑本  现代
老子想尔注  张道陵  见饶宗颐校笺本  现代
魏  老子道德经注  王弼  见楼宇烈校释本  现代
老子微旨例略  王弼  见楼宇烈校释本  现代
老子道德经注  钟会  见严可均辑本  清道光年间
晋  老子注  僧肇  见杜光庭《广圣义序》引  唐代
老子义  孙盛  见《广弘明集》 
老子注  陶弘景  见杜光庭《广圣义序》引  唐代
老子讲疏  梁武帝  《敦煌石室遗书三种》  1924年
朝代  书   名  作 者  版   本  时 间
唐  老子音义  陆德明  《经典释文》  清康熙二十九年
Y**u
发帖数: 5466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您怎么理解"言不必信,行不必果"?
1: 论语。子路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 孟子- 离娄章句下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Y**u
发帖数: 5466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问大通智胜不成佛道
有人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不知道这句话怎么解释?
(好像说的不对呀)"
师回答说: "大通就是自已,在任何处都能了知万法本无自性本无形相, 这叫大通。
所谓的智胜, 就是在一切处对无一法可得没有怀疑。所谓的佛就是清净心的光明照遍
法界。十劫坐道场就是修十波罗密。佛法不现前的意思是佛法本来不生本来不灭,所以
不存在现前还是不现前。不得成佛道的意思是本来就是佛,还更做什么佛。古人说 佛
常在世间,却能不被世间法所沾染。 诸位求道的人啊, 你要想做佛, 心就不要被万
物牵引。要知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当心脱离分别知见的时候,就能在万法
中获得自由。入世和好,出世也好,没有佛也没有法,不需要现前, 也从没有失去。
如果是个有的东西,那就都是名言章句, 是用来教小孩子的工具。 因为小孩子实在不
能理解自己的重病, 所以要一些药物的帮助, 所以有了经典名句。 要知道,文字自
己不会产生,产生文字的是你当下那个昭昭灵灵能见闻觉知的东西。诸位,你必须要造
五无间业, 才能解脱。"
原文:
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未审此
a*****y
发帖数: 33185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土宗--百度百科
净土宗
百科名片

净土宗
净土宗,佛教宗派之一。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念佛法门,故名。该法门以信
愿念佛为正行,净业三福、五戒十善为辅助资粮。净土信仰是佛教的基本信仰,大乘各
宗多以净土为归。佛法西来,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建立莲社,提倡专修该往生
净土的念佛法门,又称莲宗。唐代善导大师也是净宗重要倡导与推动者,被奉为净宗第
二代祖师。净宗历代祖师并无传承法统,很多还是宗门教下的大祖师,均为后人据弘扬
净土贡献推戴而来。中国净宗十三祖分别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
省常、祩宏、智旭、行策、实贤、际醒及印光大师。
目录
弥陀西来
发展概况
五经一论
修持简述
净宗特色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展开
弥陀西来
佛教西来
种种资料显示,佛教传入中国年代远比西汉更久远。目前发现的有明确文字记载的
最早事件,如:官方权威的《太平广记》第284卷,引用《王子年拾遗记》一书,记述
题为《天毒道人》的事件,详细记载了燕昭王七年(前305年)来自印度的百四十岁高
僧尸罗(从文中对其的记载来看,是位具足神通的圣者无疑)来华(燕都)传法的事。
此年代已比印度阿育王时代更早,接近佛陀...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17

他是我唯一亲历的‘奇人异士’,能不被他唬住嘛。哈哈哈。。。
见他之前,我就异常喜爱阿含。杂阿含读过多遍。很多章句自己时不时想起。对修行很
有帮助。
a*****y
发帖数: 33185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aJia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FaJia
标 题: 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2 19:12:54 2011, 美东)
刘晓东:汉代黄老之学到老庄之学的演变
作者:[刘晓东]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浏览:[432] 2010-07-30
摘要:本文探索了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的社会原因以及其“因循”与“无为”的具体
内容,指出将黄老之学作为政治观念转移到老庄之学作为人生观念的变化过程,强调了
东汉时期“独行”与“逸民”的风气对魏晋崇尚老庄的作用和影响。
就一般情形来看,大凡一种学说,在其泛化性承传中,既有与其他学术思想的交融
,又有其自身的分化,正如一条河流,在其流经过程中,既有与异流的交汇,又有其自
身的歧出。尤其当这一学术具有较长时期的社会需求时,其承传过程中的历史境遇便规
定了它盛衰承变的命运,也正如一条河流,其所流经的地势通塞形成了它直huí@①
流演的状态。对学说来说,社会要按照时代的需求对它...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人能自由选择么?
1: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2: 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
a***n
发帖数: 199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第9章 云门家风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礼法,人主与人性的较量ZZ
韩非子在《制分》篇中说:
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民者好得禄而恶刑罚
,上掌好恶以御民力……故治乱之理,宜务分刑赏为急……至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
…其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也。
这就是说,“法”是在“人情”的事实基础上、针对着“人情”的事实而制定的,目的
是为了治理好国家。掌握“法”的制定与轻重缓急的,是“上”,也就是韩非子常说的
“人主”。这一法制,包括刑与赏这两个方面。另外,还要注意“止奸”,就是说,你
立了刑赏,“人情”就会针对你的刑赏弄虚作假,这方面你也得对付。所以,“人情”
是人的总的情况,包括人的欲望和人在这欲望下的一般表现。
在《心度》篇中说:
圣人之治民,度于本,不从其欲,期于利民而已。故其与之刑,非所以恶民,爱之本也
……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刑赏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这里的“民性”,就解释了上一条的“人情”,应当还可以称为“人性”。这虽然有抽
象之嫌,但其实并不抽象,它说的是人的普遍的私有心理,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是弥
漫于战国之朝野,贵贱人等都有的,只是各人对待内心这一私有欲望的态度不一样。这
就是韩非子...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庸]发而皆中节
【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
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第1章)
【注释】
(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
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
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莫:在这里
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
味。(4)中(zhong):符合。(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
“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
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
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中庸]发而皆中节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2 11:05:26 2011, 美东) 提到:
我特别喜欢中庸中的这一句: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
喜怒哀乐有点像佛法中说的五蕴, 也就是说五蕴没有的时候, 称之为中。 五蕴发起
作用的时候,也就是道运行的时候, 应该"发而皆中节", 能做到这个, 就是认识了
本, 行为与道相符.
哪位再给讲讲怎样才算是"发而皆中节"呢?
☆─────────────────────────────────────☆
JeanIris (Iris) 于 (Mon May 2 11:11:22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不能同意。haha
☆─────────────────────────────────────☆
bigfool (fool) 于 (Mon May 2 17:25:04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程颢的《定性书》有一段解释的很...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4
杂阿含906经言∶「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对应经文也说∶相似正法出,正法没。不是佛法的,说成佛法;是佛法的,反而说成不了义、小乘。相似佛法说的热火朝天,佛陀正法则在此消失。经文说的多传神。
佛弟子若敬重于法,当善分别正法与相似正法。恭敬正法,而不支持相似法。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str=%E6%AD%A3%E6%B3
杂阿含906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摩诃迦叶住舍卫国东园鹿子母讲堂,晡时从禅觉,往诣佛所,稽首礼足
,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何因、何缘世尊先为诸声闻少制戒,时,多有比丘心乐习学?今多为声闻
制戒,而诸比丘少乐习学?」
佛言∶「如是,迦叶!命浊、烦恼浊、劫浊、众生浊、见浊众生,善法退减故,大
师为诸声闻多制禁戒,少乐习学。
迦叶!譬如∶劫欲坏时,真宝未灭,有诸相似伪宝出于世间,伪宝出已,真宝则没
。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
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经典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開元
寺版六千一百十七卷、思溪版五千九百十八卷、磧砂版五千八百零二卷。元朝有杭州版
六千零十一卷。明朝有南藏六千三百三十一卷、北藏六千三百六十一卷、武林版六千七
百七十一卷。清朝有... 阅读全帖
h***s
发帖数: 1716
26
摘 要: “无住”思想在《金刚经》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拟通过分析和阐发《金刚经》“无住”思想及其在佛法
以及修行中的表现和思想进路, 希望能把握《金刚经》这一
佛教重要文本的思想意旨。
关键词: 无住; 金刚经; 法; 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俗称《金刚经》。金刚喻坚固
不可摧毁而能破一切之物之体; 般若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
大智慧, 妙智, 妙慧之意; 波罗蜜则可意为到达彼岸。连
起来, 此名可综释为此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 修得悟
透佛道精髓智慧, 能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经典。相
传此经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后, 由其弟子阿难诵读的。在中
国佛教史上, 《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
的经典之一。它的译本极多, 我们现在常见的, 是鸠摩罗
什的译本。《金刚经》在中国文化史的影响极大, “无论初
修久学, 内道外道, 男女老幼, 识字或不识字, 无不喜读
此经。”庶几可见此经的巨大影响力。相传佛祖之所以要说
是经, 其意即针对于当时佛徒执迷于佛经修法, 而作是经
以启迪修道者, 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 心念
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 才能修得正果。他的这一思想,...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7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Fri Jul 22 21:47:22 2011, 美东) 提到:
第一 逻辑有问题。两件事有相似处,就认为是一样,是严重的以偏盖全。神我的思想
中有我执,即认为是永恒的,这是谬见,因为神处天道,没有灭尽贪嗔痴,天福享尽,
还会堕落。而佛的永恒是真正的,或者说,因为佛去掉了根本无明,再无一切的妄想分
别执着,证得不生不灭,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对佛来说,空间时间都是虚妄,如如不
动,这是佛的永恒,是真正的永恒,也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寿。
神我有主宰的思想,佛则断了一切的念头,更不要说主宰了,佛和众生是靠感应,众生
有感,佛则有应,在净土宗,具足信愿念佛,佛就会来接引。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如来藏
系提出了自性,本我,真我,就断定是神我外道,这不过是名相,要看内在的内容。否
则仅凭两者表面的相似,就划等号,不能让人信服。
印顺法师对净土法门看法也是如此。仅凭观经里的第一日观假观,就说是受外道太阳教
的影响,而不提观经里的更重要的其它15观,以及广泛见...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佛教经典
☆─────────────────────────────────────☆
Godwithus (神与我们同在) 于 (Sun Jul 24 01:37:16 2011, 美东) 提到:
佛教的聖典是「經」「律」「論」三大典藏,也就是所謂之三藏,本書所集二三六篇經
藏解釋,不僅介紹其出處,且將經典、戒律典論內容逐條介紹其內容使學習佛教理論者
能深入淺出的認知。
本書所指經,就是梵語的義譯記載佛教始祖釋迦牟尼所說的教義,「律」亦是梵語譯音
,是將當年的教團生活規則作為學佛的戒律,論是將佛教教義加以詮譯,因而本書可說
是佛教聖典全集的濃縮。
大藏經(回頂端)
大藏經為漢譯的佛教經典,與東土高僧著作入藏的總稱,簡稱為藏經。又稱為一切經。
一切經的名稱起源於隋朝,它的內容包括佛所說的經典及西方釋氏的著作。現今的大藏
經,又加入中國及日本等高僧的著作。
根據隋書經籍志記戰:梁武帝在華林園中總集釋氏經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門寶唱撰經目
錄,這是佛經有藏的開始。
唐朝開元年間,沙門智昇著開元釋經目錄二十卷,列五千四十八卷。宋朝有蜀版五千四
十八卷、福州東禪寺版六千四百三十四卷、福州東禪寺版...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4956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学》综述
大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
505年—前434年)作。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
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
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
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
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家学派的入门读
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
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
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次,
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来极大的加持。
也许有些人想,这是一个宗教的开示,期待听到许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
什么该避免等实用的教授。宗教总是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佛教也有这样的期
望,渴望得到“应该如何做”的指导,是人类的天性。
我注意到,《金刚经》在中国的大乘佛教徒中非常受欢迎,这很好。最近,我在读老子
的《道德经》,我觉得它与《金刚经》相类似。不过,尽管中国人喜...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唐奘法师 五种不翻

-------------------------
看来真有秘密.宇宙是神奇的,奇妙的,人类知之还甚少. 在网上看来的,关于咒和陀罗尼:
陀罗尼, 翻译成中文就是总持. 有四种: 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咒术陀罗尼,忍陀罗尼.
a) 成就法陀罗尼,就能背诵无量经典,很长劫的时间都不忘记. 佛门中过去就法师能背
诵三藏经典,口口相传,我过去感到很不可思议,能背诵这么多. 看来是真的.
b) 成就义陀罗尼,就能知道佛法经文的无量意思,长时间不忘.
c) 咒术陀罗尼,大概就与我们大家说的念咒相关. 成就咒术陀罗尼的人,他有三昧神通
力,用咒术章句,可以利益众生,为人治病消灾等等.一般人念咒,应该还没有成就这咒术
陀罗尼,诚心念,也许有效果的. 我国古代医术中有好像有个叫祝由13科,也许与这念咒
有点像.不管怎么样,应该这咒术等,还不是子虚乌有的东西,有的人念,还真的有效果.
需要他持某些劫或者有些规范等等.
d) 忍陀罗尼, 大概就是菩萨喜欢静坐一处,从而得佛传忍咒术,...,某句咒语,然后菩萨
思量这咒语的意思,发觉无有任何意思,意思不可得,从而推广之,一切诸法自性义不可得
,得第一义( 我...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金刚经》开示
☆─────────────────────────────────────☆
Yisu (大头教主) 于 (Sat Nov 26 23:03:47 2011, 美东) 提到: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样也
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典,
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 。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次,
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来极大的加持。
也许有些人想,这是一个宗教的开示,期待听到许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
什么该避免等实用的教授。宗教总是与道德规范联系在一起,我们对佛教也有这样的期
...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罗汉辟支佛与佛
杂阿含393经(谛相应/杂因诵/修多罗)
相应部56相应3经/善男子经第一(谛相应/大篇/修多罗)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波罗奈国仙人住处鹿野苑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彼一切所应当知四圣谛
法。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是故。比
丘。于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修无间等。如此章句。一切四圣谛经。应当具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悉应当说。又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
谛。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
.如是当见无间等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若三结尽。贪.恚.痴薄。得斯陀含。彼一切皆于四圣谛如实知故。何等为四。
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当知.如是当见.如
是无间等。亦如是说
五下分结尽。生般涅盘阿那含。不还此世。彼一切知四圣谛。何等为四。知苦圣
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如是知.如是见.如是无间等。亦
如是说
若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藏
楞伽经中“无我之如来藏”
“如来世尊复说常恒清凉不变。世尊。若尔外道亦说我有神我常在不变。如来亦说如来
藏常乃至不变。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不依诸缘自然而有周遍不灭。若如是者。如
来外道说无差别。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说如来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大慧。我说如来藏空
实际涅槃不生不灭无相无愿等文辞章句。说名如来藏。大慧。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一切
愚痴凡夫。闻说无我生于惊怖。是故我说有如来藏。而如来藏无所分别寂静无相。说名
如来藏。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等。不应执著有我之相。
所以就是按照后期伪佛教自己的经典:这个如来藏是如黄叶止儿啼,用来安慰那些“闻
说无我生于惊怖”的愚痴凡夫的,现在倒好了,光明真大的被萧等人变成“真实”, 可笑
之极。
r**m
发帖数: 1825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实如来藏
楞伽经中“无我之如来藏”
“如来世尊复说常恒清凉不变。世尊。若尔外道亦说我有神我常在不变。如来亦说如来
藏常乃至不变。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不依诸缘自然而有周遍不灭。若如是者。如
来外道说无差别。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说如来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大慧。我说如来藏空
实际涅槃不生不灭无相无愿等文辞章句。说名如来藏。大慧。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一切
愚痴凡夫。闻说无我生于惊怖。是故我说有如来藏。而如来藏无所分别寂静无相。说名
如来藏。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等。不应执著有我之相。
所以就是按照后期伪佛教自己的经典:这个如来藏是如黄叶止儿啼,用来安慰那些“闻
说无我生于惊怖”的愚痴凡夫的,现在倒好了,光明真大的被萧等人变成“真实”, 可笑
之极。
a*****y
发帖数: 33185
36
中国哲学中的心物问题
张岱年
心物问题,亦即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西方近代哲学
中,关于精神与物质的问题讨论较多。在中国先秦哲学中,对于心物问题已有所讨论。
到中国近古时代 (宋元明清时代),许多哲学家更对于心物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所以,应该承认,心物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心亦即主体,物亦即客体。但是主体客体的名称是古代所未用的。在古代哲学中,
与主体相当的名词是“己”,与客体相当的名词是“物”。《中庸》云:“诚者非自成
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己与物即主体与客体,亦称为内外,《中庸》又说:“合外
内之道也”。外即客体,内即主体。近几年来,有些论者认为,中国哲学专讲“天人合
一”,而忽视“主客”之别,其实并不符合事实。中国哲学确实强调“内外”的统一,
但也承认内外的区别。
在西方哲学中,哲学史家常将精神与物质的问题与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来
讲,或将精神与物质的问题归并到思维与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西方哲学中所谓“理
念”或“观念”往往是与思维有密切联系的,所以哲学史家将关于“理念”的问题归结
为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火宅养娃手册——佛教篇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有:
“诵此咒五遍,取五色线作索,咒二十一遍,结作二十一结,系项。
还有:
----------------
尔时,大梵天王,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合掌恭敬,白观世音菩萨言:“善哉!大士!
我从昔来,经无量佛会,闻种种法、种种陀罗尼,未曾闻说,如此无碍大悲心.大悲陀
罗尼神妙章句。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我等大众,愿乐欲闻!”
观世音菩萨告梵王言:“汝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故,作如是问。汝今善听,吾为汝等,
略说少耳!”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著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
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罗尼相
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大梵王言:“我等大众,今始识此陀罗尼相貌。从今受持,不敢忘失。”
-------------------
w****g
发帖数: 570
38
戴大明 - 格物”新诠"
http://www.confuchina.com/09%20xungu/gewu%20xinquan.htm
《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
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如欲修齐治平、明明德于天下,
“格物”是基础、前提和根本性的功夫,是“大学之道”的基石。“格物”不当则“致
知”不明;物有所未格,则知有所不明。然而对于一个如此重要的哲学、教育学范畴,
诸家训释虽聚讼纷纭,却未能刨根问底,彻底诠释,正如北宋司马光所批评的“未尽古
人之意”。
先秦时代,“格物致知”这句话大概并不是特别深奥的语言,故而用不着做什么解释。
但是汉代以降,由于文化断层等原因,人们对它的解释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东汉郑玄
为《大学》作注时,对“格物”解释说:“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
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礼记·大学》,《十...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9
当你一生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的为整个家庭付出的时候,为了儿女操碎
心的时候,为了不孝子气得神经衰弱,日夜失眠的时候。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只是
一场梦!不忍心告诉你,这个世界不真实!不忍心告诉你,这个肉身不是真的你;不忍
心告诉你,这个家庭只是个缘起。我很想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假的,不必太执著,可是
你不相信,你的认识范围也达不到使你相信和解脱烦恼的程度!所以,我再也不说了,
也不劝你了,在岸边看着你在苦海里挣扎和沉浮;也许,在你心里认为我很无情,其实
你所有的痛苦,我都有感受,只是无能为力,只有选择默然观看的态度。
一天,凉风吹来,花香阵阵,心旷神怡,想起远方的母亲,她省吃俭用,残羹淡饭,节
衣缩食,把一辈子的爱都给了儿女,把一辈子的情都给了这个家,即使自己变得风残憔
悴,额角布满银丝,也会任劳任怨,俯首甘为孺子牛。
真的不忍心告诉她,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一辈子执著的子女,只是你的一个缘;你
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只是一个自我
意识的幻影。
梦醒时分空空如也,满世界都是你的,整个世界又都是空的;梦醒了就要残酷的面对六
道轮回,没有...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严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總持不動尊 首楞嚴王世希有
銷我億劫顛倒想 不歷僧衹獲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恆沙br />
將此深心奉塵刹 是則名為報佛恩
伏請世尊為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猩闯煞nbsp; 終不於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 於十方界坐道場
舜若多性可銷亡 爍迦羅心無動轉
南無常住十方佛 南無常住十方法
南無常住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佛頂首楞嚴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
爾時世尊。從肉髻(jì)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花中。
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徧(biàn)示現。十恆河沙。金剛密迹(jī)。擎(q
íng)山持杵(chǔ)。徧虛空界。大眾仰觀。畏愛兼(jiān)抱。求佛哀祐(yòu)。一心
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呪。
第一會
(001)nā mó sà dá tuō.sū qié duō yē.ā là h...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藕益大师:教观纲宗/释义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2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慈航法师 著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甚么方法
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是没有呢?据古来大德告诉我们,判断法的有无,要用五种方法
,佛经上叫做五量:一是现量,二是比量,三是圣教量,四是譬喻量,五是神通量。现
在分别说明如下──
甚么叫做现量?「量」是度量,例如:轻重要用秤量,长短要用尺量,好歹要用心
量,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认识。「现」有三种:一是现在,简别不是过去和未来;二是
现有,简别不是此刻未有的人物;三是现露,简别不是现在虽有,而隐藏在里面看不见
的东西。要具足现在、现有,和现露这三个条件,而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这境
界,才可以叫做真现量。在佛学上说: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去了别色声香味触五尘的时候
,那是直觉,以及定中缘境,正智契真如,第八识所缘的境界这都叫做现量。
甚么叫做比量?「比」是比较,真正的比量,要有宗旨、因由,和事例。这宗因喻
,叫做三支比量。例如:远见烟就知道彼处有火,看见有生的人物,就知道将来一定会
破坏,听到隔壁有说话的音声,就知道里面有人,这都是用...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3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C*******r
发帖数: 1034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盛世律师——玄琬
唐太宗废太子李承乾
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了嫡长子。根据史书的记载,因为这位皇子生于
太极宫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字高明。不过“承乾”二字虽为宫室之名
,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李渊为这个嫡孙亲赐。
武德三年,尚在襁褓中的李承乾被封为恒山王。
武德五年,李世民将妻子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李承乾的侍读。
武德七年,李承乾徙封中山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
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所以李世民即位后,在
册封太子的诏书中称承乾“早闻睿哲,幼观《诗》《礼》”,并非夸夸其辞。
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皇帝,十月癸亥,年仅8岁的李承乾被册立为太子。
史书记载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太宗非常喜欢他,而
李承乾作为大唐的皇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万众瞩目的生活也就此开始了。
贞观三年,太子太师李纲因为脚疾只能乘着轿子进宫,于是李承乾亲自将自己的老师引
上殿并恭恭敬敬地行礼,又向其虚心...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生死之轮》六道轮回图释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23 23:41:12 2014, 美东)
大藏寺 祈竹仁波切 开示
生死之轮图的起源
衲由今晚开始一连数天,应求为大家讲述有关西藏佛寺中常见的生死之轮绘画的种种。
为了能得到最大的闻法利益,听者应在听法前思维:「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必须成佛
;为了成佛,我必须学习成佛之道;故此,我现在要好好地听受佛法!」生死之轮,藏
文中称为「轮回之轮」(Sipay korlo,梵语Bhava-chakra),但西方人称它为「生死之
轮」或「生命之轮」(The wheel of life, the wheel of life and death )等(注
:汉传佛教中称其为「五趣生死轮」、「五道轮」、「生死轮」及「十二缘起图」)。
这种图画,我们常常会在西藏寺院的外墙上见到。对佛法不理解的人,只会以好奇的目
光欣赏它,却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蕴藏着描述众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6 15:14:08 2014, 美东)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金刚经》开示 (一)
台湾,台北,2003 年9 月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
誊稿汉译︰ 苏卡;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
----------------------------------------------------------------------------
--------------------------------------------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多比
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以
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7
雪庐老人专辑-论语篇。《论语讲记》
http://www.haihui.org.tw/data/551/index.asp?t1=0&t2=9&t3=6
子罕→七.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子罕這一篇多是記孔子的動作,所以比其他的問答難講,不知道他的用意是什麼。
你們聽的時候必須學會把段落分清楚,古人不加標點,後人的標點,句法有很多錯誤。
你們必須注重文理,論語正義講的大意還不錯,朱注是連經也改了。
這一章所注的,吾不甚滿意,前面一章說孔子博學多能,如今卻說空空如也,順不下來
。儒佛都講性,性有兩種嗎?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發明引焦氏筆乘說,孔子心裡自己有所得,得什麼?
「見聞識知,泯絕無寄」。見聞識知這四個字,泯絕而無所寄託,才是「空空也」,這
「空空如也」四個字為最高的境界。
見,照見;聞,耳聞;「識知」為「覺知」,識是分別,覺是照。說「照」大家不懂,
說「分別」大家容瞭易。
覺,一般人有時會有錯覺,佛學說要正覺,從這裡舉一反三,若沒有錯覺,如何有正覺
?你們萬不可買櫝還珠,所以要知道事情都是很複雜,怕是買了假 貨,不認真貨﹔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慧明:禅宗与密宗之流弊 Zz
这是肯定的, 除我前楼例举古时应承中观月称论师之不解不证 佛陀宣说之大乘唯识法,
当今台面上藏密喇嘛也是如此, 就如索达吉堪布所说 :
『藏密问答录:
由此观之,唯识宗的见解不可能高于中观,因《成唯识论》丶《唯识二十颂》等唯识
宗的主要论典,在最后抉择法界本性时,都承认心性的明清实有。这种成实的心性本体
若以胜义谛抉择,肯定不符合佛陀密意。……
汉地一代大师玄奘法师及其后继者窥基法师推介的中观理论着作并不多,除了《中论》
丶《十二门论》丶《百论》等论典以外,其余的中观论着很少被他们译评过,他们一生
着力弘扬的就是唯识宗的见解。随着近现代法相唯识学的重新崛起,唯识宗的观点再一
次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唯识宗代表了显宗的最高见解,这种观点明显与佛
陀的究竟说法相违背。………
佛陀三转法轮时所开演的如来藏的诸功德,绝不等同于外道的常我见,也不等同于唯识
宗所抉择的心识实有。这种所谓的如来藏丶佛性实是超离意识的智慧境界,是远离了有
无戏论丶非分别心对境的大无为法;而执着于或常或断的所有宗派,包括不究竟的认为
心性明清实有的唯识宗,全都是分别心所能了达的境界。……….』
以上索达吉所說就...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金刚经》的精彩开示 ZT
2003年9月 台湾,台北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 2004年12月
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2008年12月
誊稿汉译: 苏卡, 2008年12月
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2009年2月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
多比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
以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
样也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
典,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
次,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谁讲得好啊?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金刚经》的精彩开示 ZT
2003年9月 台湾,台北
英文誊稿:Jack Sonnabaum, 2004年12月
英文审稿:John Castlebury,2008年12月
誊稿汉译: 苏卡, 2008年12月
中文审稿:马君美;周熙玲,2009年2月

我非常高兴能够稍微讨论一下这部深奥的经典。许多人牺牲了周末,你们大概有很
多比一大早跑到这里来更好的事情可做,但是,你们付出了这样的牺牲。我相信,如果
以正确的发心这么做,一定可以累积很多的功德。
有些人来这里,也许只是好奇;有些人来这里,也许是因为朋友的强迫或影响。这
样也很好,这会给我一些压力,我想这大概是我必须还的业债吧。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是认为可以得到许多问题的答案;也许你认为,这部深奥的经
典,能带来大家都在寻找的通向快乐的钥匙。不过,我得提醒你,期望不要太高。
也许有些人来这里,只是想得到加持,主要不是我的加持,而是佛陀亲口提过好多
次,来自这部经本身的加持。人们相信,如果和佛法有缘,《金刚经》能带...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末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