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c 发帖数: 2959 | 1 《中国哲学史》2010年3期刊登了一组七篇文章,都是关于清华简《保训》篇的。前四
篇正面释读和阐释《保训》,其中廖名春、陈慧的《清华简保训篇释读》反映了一年来
廖名春对《保训》文字的考释新成果。但是该文也存在阐释过度问题,例如将“自靧”
解释成周文王“自演”,即对临终遗命 “打腹稿”,让人难以置信。
连劭名《战国简保训与古代思想》、黄人二《战国简保训通解——兼谈其在中国经学史
上“道统说”的地位》、梁立勇《保训的“中”与“中庸”》对《保训》在中国思想史
的地位作了相当高的评价。
后面三篇是质疑《保训》真伪的文章,分别是姜广辉《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李存山《
试评清华简保训篇中的“阴阳”》、丁进《清华简保训献疑》。姜广辉这次又提出五点
,怀疑第二简残缺是作伪者有意为之;从写作学发展史角度指出《保训》不应该出现心
理活动描写;指出《保训》过分夸张“中”的地位,将由帝传中变成了得“中”即得“
帝”,思想史上前所未有;从汉语语法角度看,“日不足,惟宿不详”中“惟”字用在
句中,属于“仿古”用法;从历史史实角度看,文中过分宣扬“中”,与文王、武王行
事作风不相符。
李存山文章考察了“阴阳”一词的演... 阅读全帖 |
|
m********y 发帖数: 21909 | 2 今古文之争多少年了?
100年就可以搞清楚?
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
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几年间研究和质疑清华简的文章
数以百计,莫衷一是。
》等篇的面世震惊了世人,被一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同时也被另一些学者被批得体无完
肤。我也倾向于伪书说,因为质疑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疑点和破绽是很难全部驳倒的。另
一方面,我认为清华简不可能全是伪造的,因为有的内容绝非当代人所能伪造得出。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华简《(耆)夜》中记录的几首残诗,分明就是《诗经》的佚篇,其
文学价值之高令人叹止。
从。
行,作兹祝诵,万寿亡疆。
,毕竟年代相隔太久远,语言文字的用法差别太大。所以,这几首诗基本可以肯定为真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排除造假者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佚亡的古诗,然后刻在竹简上。
清华简的真伪问题可能要争论一百年,且看《古文尚书》要几百年才有定论。 |
|
b****r 发帖数: 2555 | 3 说明你逻辑很严密,呵呵。
不过古墓的年代不是通过竹简来定义的:
-----------------------------------------------------------
5号墓没有明确纪年,根据和临近陕西墓葬出土的同类陶器、木器、
漆器进行对比,何双全他们认定,这是一座西汉初期的墓葬。
------------------------------------------------------------ |
|
D*****i 发帖数: 8922 | 4 1. 纸草里含糖分。把泡过水的纸草编起来,压在两块石板中,糖分可以把编起来的纸
草纤维粘接起来。
这种“纸”本质上就是草席,是对自然物体的相对简单的直接应用。我见过摸过这种“
纸”,很硬(你可以想象一下竹凉席的硬度),不容易卷起来,如果折叠,很容易损坏。
纸草是一种芦苇,主要生长在尼罗河两岸,产量有限,无法普及。
2. 中国纸和布(以及纸草纸)的区别是,中国纸里的纤维是经过了若干化学反应后生成的。这是本质的不同。如果在纤维上写就算纸,那么竹简、布、丝绸算不算纸呢?
虽然中国纸的制造工艺比纸草纸复杂多了,但中国发明的纸能利用几乎所有纤维
,如树木、竹子、麻、稻草等,利于低成本大量生产。所以唐朝传到阿拉伯后,就把纸草纸淘汰了。 |
|
b*********f 发帖数: 1585 | 5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讲过此事 现在把它贴出来
据《史记》卷八十七载,在秦中央朝廷,设有一种宫邸学校,如“赵高受诏,教习胡亥
,使学以法,习数年。”这大概可以说开皇族子女教育之风气。重点也是“以法为教”。
又据前些年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载,秦普设于郡县的官学叫“学室”。“学
室”的学生称“弟子”。“弟子”必须是“史”的儿子。“史”相当于政府各级机构里
的书记、档案员等低级文吏。“学室弟子”皆立有名籍,政府官员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
,可以役使他们、鞭笞他们,但他们可以免除兵役和徭役,这是很大的优待。
“学室”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明习法令,法令教育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耳。”(章学诚《文史通义·史
释》) 二是学写字,书写姓名,识名物。《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是当时
“学室”教学的三本教材。“学室弟子”经考试合格之后,便可以毕业做官。
我猜测刘邦既然做了官 想必是受过官学的教育的 |
|
|
|
c***c 发帖数: 21374 |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ynic (cynic@mitbbs 1998->2010->?),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为啥古代写字从右向左,现在从左向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29 14:51:32 2011, 美东)
汉服的传统是右衽。会不会过去用竹简的时候,也是右边要卷到最上?如果如此,那么
展开的时候要先看右边的.各位在看古代轴画的时候,印象里面是不是题跋在左边的多
? |
|
F******p 发帖数: 2099 | 9 人的智力受现有的技术约束。技术进步是很慢很慢的。
司马迁写史记呕心沥血,在竹简上捣鼓捣鼓写了好多年。搁现在语音录入电脑排版,他
一年内就可以像金庸那样,写个十七八本的戏说史记系列了。 |
|
b*****n 发帖数: 6324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john (科研穷三代,读博毁一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晒中国古代“年终奖” 大官年终奖高过一年工资 sohu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8 20:26:48 2012, 美东)
http://news.sohu.com/20120109/n331572585.shtml
大官小吏,天壤之别
古代的“公务员”和今天一样,是读书人挤破头也要挤进去的“阳关道”。而“公
务员”的年终奖,根据官职大小也分三六九等。
东汉时,大将军、三公,每人发钱20万枚、牛肉200斤、大米200斛;九卿每人发钱10
万枚;校尉每人发钱5万枚;尚书每人发钱3万枚;侍中每人发钱2万枚。
大将军和三公每人能领到的年终奖,根据购买力折合成人民币大概有10万元左右,而
当时大将军和三公的月薪折合成人民币不过7000元。领一回年终奖超过一年工资,所以,
大官小官都盼快快过年。
北宋是中国古代的“高薪时代”,工资高年终奖少。皇帝发给宰相等高级干部的年
终奖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两坛子黄酒而已。这些过年福利对...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11 你居然不知道日本著名的人操鱼雷?
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10-16188.html
“回天”人操鱼雷
来源:互联网
责编:mechsnake
作者:佚名
时间:2004-08-27
1943年初,瓜岛争夺战接近尾声,日本海军开始由优势转入劣势,走上了下坡路。为了
挽救大日本帝国终将覆灭的命运,在穷途末路之际,日本海军潜艇军官竹简忠三上尉设
想了一个研制人操鱼雷的方案,并向大本营潜艇业务参谋井浦祥二郎中佐递交了一份计
划书。他认为,要挽回败局,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这种人操鱼雷。
战至1943年底,美国开始了反攻,日本海军在此后太平洋上的一系列作战中失利。自战
争开始以来,日本海军的潜艇部队不仅没有取得像样的战果,而且在同美军的较量中一
直处于下风。在这种情况下,在日本海军的一些年轻的潜艇的军官中便萌生了实施特攻
的想法。
在印度洋上活动的“伊—165”号潜艇的航海长近江诚中尉就是这些年轻军官中的一个
,他见日本海军的潜艇部队一直在战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便开始探讨一种能够克敌制
胜的武器。近江诚的想法得到了该艇水雷长泽三辉上尉的支持,两人进行了共... 阅读全帖 |
|
|
w****j 发帖数: 5581 | 13 普通人识字的也不少吧?我记得云梦县出土过秦国竹简有士兵写的家信。
吧。
上千人。可以旁证。 |
|
w****j 发帖数: 5581 | 14 普通人识字的也不少吧?我记得云梦县出土过秦国竹简有士兵写的家信。
吧。
上千人。可以旁证。 |
|
q***3 发帖数: 5088 | 15 这个要写到竹简上给大家看才行,你怎么说服自己用电脑的?。 |
|
A****0 发帖数: 12393 | 16 山海经其实是世界地图
在上古时,人类只有一种语言,世界大同,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氏族或称部落。每个
不同的氏族有着不同的分工,有专司天文,有专司地理,有的专司农耕,彼此之间没有
歧视,皇族的部落之间的转换我们后人称为“禅让”。所谓黄帝活了几百岁不过是黄帝
的氏族掌握皇权几百年而已,并不但指那个人,一旦分清了这个道理,你再看看是不是
上古的脉络开始分清了。
《圣经》中记载,上古的人类为了为了上到“天”,建造史前巨观“通天塔”,但通天
塔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未造好便倒塌了,于是参加建造的各个氏族之间相互埋怨,诋毁,
互不信任,不欢而散,氏族之间的隔阂造成互相之间的不向往来,语音便产生了变异,
渐渐的连语义也发生了变化,记录的符号也变得越来越不一致了。
而在中央帝国,皇族使用的文字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傲慢的皇族将他们的旨意传达给信
使,信使再口头转告臣民以及下属的氏族,而那些地处遥远的氏族将听到的口头旨意以
简单的十多个语音符号记录下来,这便是拼音字母的由来。
轩辕皇帝的封地在轩辕之丘,也就是现今的欧洲的匈牙利,公元前3633年,黄帝的氏族
在涿鹿击败了炎帝的氏族,夺得了中央帝国的皇权。公元前36...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3446 | 17 问题就是为什么他要改?
一个靠谱的原因可能是:他知道三皇五帝不是是东亚原住民的历史,作为一个东亚人,
他要开创自己的历史。
根据清华竹简,秦人来源于商(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8日11版):秦的祖先在商被灭前
“助纣为孽”,在周灭商后又反叛,其民被周成王从奄(在山东)迁徙到了邾(在甘肃
)。这些戍边的商奄之民就是秦人的来历。
如果“三皇五帝”神话系统是周人传来的,秦始皇自然要毁灭这个强加给中国得神话系
统(商根本就不知道夏,甲骨文里就没有夏)。所以他要焚书坑儒,要称始皇帝,算是
拨乱反正吧。自然这也是秦这么短命的原因之一,毕竟当时大部分贵族都是周封的,或
者就是周人。
与秦始皇类似的,可能就是毛了。看来为屁民着想的民族主义者的事业都会短命。 看
看毛的事业,也是短命得很。呵呵。 |
|
w*********r 发帖数: 613 | 18 你拿几何原本所谓残片和宋的印刷品进行比较,要么你确实不懂,要么你老就是混淆概
念。你要拿残片中国还有出土的九章算数的前身算数书的竹简残片呢。你搞懂所谓几何
原本的版本和你举例的刊行本也就是刻本也可以说印刷品的区别了吗? |
|
h*i 发帖数: 3446 | 19 其实司马迁这段是委婉的说契不是炎黄子孙,而是“玄鸟”所生。
炎黄其实是周的祖先,和商没关系。甲骨文里面就没有炎黄,也没有大禹(夏),如果商来源于炎黄,不可能不提。再者,为什么甲骨文是后来从土里挖出来的,而不是一直转世,为世人所知?很可能是周人故意要毁灭商的文献和历史,商人自己藏了一些在土里。
从宗教上看,商人崇鸟,崇太阳,与炎黄不同源。
商和华夏的习俗也完全不一样,商好战,兄终弟及,大量杀人殉葬,等等。这些基本行为方式和前面的炎黄和后面的周都不一样。
秦来源于商(根据清华竹简,秦人是周文王迁商人后裔到甘肃一带的戍边人),所以秦与商有相似之处,比如好战,(前期)杀人殉葬等等。 |
|
w****n 发帖数: 407 |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itten (none),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本族的历史概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经济节点中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9 08:54:50 2012, 美东)
本族的历史概论——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经济节点中之二
妖道无花 2011-3-7 12:59:00
嘿嘿,看来上一个帖子尺度太大了,其实,不要那么敏感嘛。。论坛上比我猛的多
得是,也没人被喀嚓掉。编辑版主们,要心态平和一点哦。俺记得长安射天郎同学在本
版的长篇历史文章也活得好好的嘛。。。你不能这个样子,凡是说点实在话,就给俺们
咔嚓了。。非要上文言文啊。。。对了,还有文盲同学的哲学贴,也一直好好的哦,所
以呢。。。要淡定。
上次说到的,正是春夏秋冬的民族史。我们最关注的,理应是秋天,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热烈的时代,这是最寒冷的时代,这个,是我们的时代。
第四节,秋季模型的建构——西晋崩盘的细节还原
一般来说,国运运转到秋季,都会比较诡异,妖星四起。之前的论述已经讲过,夏
季帝国的崩... 阅读全帖 |
|
h*i 发帖数: 3446 | 21 这是本人最先在这个版上提出的理论。不要抢我的credit.呵呵。
我提出这个理论的原因是:最近的清华竹简记载,秦来源于商。 |
|
m******r 发帖数: 4351 | 22 一个我以前的老帖:
司马迁修史记的史料依据
先重申一下秦烧书的具体内容:
1)史纪:除了史官所藏秦国史记以外,别国史记一概烧毁;
2)诗书:除了博士官所藏图书,私人所藏儒家经典和诸子书一概送官府烧毁。
这些是史学界的共识,根本没有任何疑议。这里重申一下,诗书和史纪是不同的。诗指
的是音乐伴奏的歌辞;书指的是公文档案格式,包括会盟的盟誓,出兵的宣誓,分封诸
侯任命官吏的册命,君臣重要言论和对臣下的诰戒与赏赐,一些历史重要大事等等。诗
书对儒生比较重要,因为这东西对找工作很有用; 顺便说一下秦汉之时儒生之所以喜欢
分封制,也是因为那样的话工作岗位多。因为实用的原因,诗书和史纪完全不同,在民
间多有收藏,这也是为啥诗书经过秦皇和项羽两把火仍然没有烧绝的原因。
但是史纪,也就是官方史料,和诗书不同,这种档案性的资料,因为卷帙浩繁, 没有人
有这个精力或者财力抄录一个副本。西周档案工作非常细致,以至用到大量人手,这也
是周礼所规定的,这方面有很多论文,不详述。另外也可参见史纪里面的"天子无戏言"
的故事,可以想见记述的详细。
杨宽<战国史>里面也说:诗书和先秦百家,"民间多有收藏,秦不能尽烧,后...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23 商的祖先从契开始,七代到亥发明了畜牧业,又七代到汤,但在汤之前他们是从哪里来
的,在哪里呆过,谁也搞不清楚。反正是迁了很多回,"前八后五"。
假定按契和禹一个时代,契到汤400年,每代平均30年,大概夏开国200年后到亥开始畜
牧业,再200年到汤,似乎和哪个说法都不矛盾。
回到上面一个问题,秦国为啥也说自己是玄鸟图腾。这背后有玄机。
玄鸟是燕子,我之前说过和商人的行径比较像,商人其实是定居的,只是每年都要往返
奔波而已。而燕子将巢筑在人的房梁上,取得土著人类的第一信任,又注意与人类保持
着一定的距离。做到了既与人亲近,又不受人的控制。
我有一个想法,秦人冒玄鸟之图腾,可能是为了好声称自己是商的继承人,为自己革周
命找辙。古人比较迷信,周革殷命,就是声称自己是夏的继承人,来给当年报仇来了。
周人崇尚夏朝文化,在方方面面仿效夏人作为。语言方面,周人认为夏朝的通用语言是
“夏言”。上古“夏”、“雅”相通,“夏言”又称作“雅言”,是周朝社会上层人士
交流使用的语言,周代的《诗经》便是以雅言写作。
夏代的话,就是周的贵族的话,"礼不下庶人",说明这些话不是普通人的话,可能当时
的普通人听也听不...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1374 | 24 现在想起来,竹简作为当时书的载体,最大的不便就是笨重,藏都不好藏。否则如果都
是在羊皮上的,藏起来方便多了。 |
|
c***c 发帖数: 21374 | 25 倒也是。
但是具体到秦始皇焚书那时候,羊皮绝对比竹简容易藏。 |
|
m******r 发帖数: 4351 | 26 有人说秦始皇天下书籍都留了一份副本放在咸阳,作为项羽烧书得根据。
问题是我不知道这个抄写论哪本史书来的,从没见过那个史料里提过。有学问的不妨科
普一下。反面的证据倒是有:
司马迁引述的李斯的原话: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
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
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第一句话就是,"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明确地把史、纪和诗、书、百家语分别了开来。
博士官有特权可以藏书,但那也只是诗、书、百家语,不包含史、纪。有人说李斯的话
隐含着备份的意思,我不知道那个人文言文怎么学的。
后面明明说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不是送到博士生那里去,多麻
烦。记住,那个时候还没有印刷术,全是手抄本。所以必定有很大数量的书都是孤本。
如果要是留备份,首先应该进行鉴别。这个不是鉴别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那么简单,而是
鉴别诗、书、百家语那类的是不是同一本书,算法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你以为秦有这个
人力和耐心吗?记住,成书的那个时候文字还没统一,秦始皇的时...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27 2001年11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马承源主编。内容为《孔子诗论
》、《缁衣》、《性情论》。书中将0.5厘米见方的竹简文字放大至1.8厘米。
2002年12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出版。 马承源主编。收入竹书六
篇,简115枝,约4000字;彩色图版放大3.65倍。《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
旱》、《从政》(甲乙篇)、《昔者君老》和《容成氏》。
2003年12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出版。 马承源主编。收入竹书四
篇,分别为《周易》、《恒生》、《仲弓》和《彭祖》。
2004年12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出版。 马承源主编。收入竹书七
篇,分别为《采风曲目》、《逸诗》、《柬大王泊旱》、《昭王毁室》、《内豊》、《
相邦之遣》和《曹沫之陈》。
2005年12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出版。 本书共收入竹书八篇,分
别为:《竞内建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季庚子问于孔子》、《姑成家父》、
《君子为礼》、《弟子问》、《三德》和《鬼神之明·融师有成氏》。
2007年7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出版。 马承... 阅读全帖 |
|
R***a 发帖数: 41892 | 28 似乎没检测墨的C14。
墨量少,要够检测的恐怕得刮下来好几个竹简的,舍不得啊 |
|
R***a 发帖数: 41892 | 29 第一墨难做,简可以用真简,墨还能把真简烧了做墨?
第二墨难查,你要足够做C-14的墨,得毁掉多少竹简?
现在根本就没去查墨的年代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
|
|
c******n 发帖数: 16403 | 31 如果是1毫克的话, 刮一两个字估计都够了。 几千竹简取几个字还是可以的吧 |
|
|
a****l 发帖数: 8211 | 33 古人真是聪明,想到后来的人需要制造假竹简,就预先埋个一批在地下。不会是穿越回
去的吧? |
|
|
c*********2 发帖数: 3402 | 35 水里泡久了的竹简,肯定被微生物污染了,根本不能测碳14。 |
|
y***u 发帖数: 174 | 36 拜托,像清华简上都是楚国文字,怎么做假?做假的人得又懂楚国文字,又看得懂尚书
,涉猎春秋等等,这也太难了点吧?何况有2400多个竹简。说实话,要是真是假的,就
凭着份工艺加上知识,当做艺术品卖,也绝对值那么多钱了。
整理出来之后,每一篇都要很多人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去断句,然后再花上几年时间去
解释。真是做假的早就被揪出来了。 |
|
l*****i 发帖数: 20533 | 37 谁说‘完全不同’?只是有些地方不一样罢了。而且具体哪个版本更好也并无定论。说
到底,一堆散乱的竹简,要不是有相同的文字,你到哪儿知道他是《尚书》去? |
|
c******n 发帖数: 16403 | 38 2011年03月02日07:16 中国青年报
刘起釪
刘起釪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
史系研究生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
订;关于《左传》与《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
在他困居的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与
世隔绝的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
单的饭菜,夹杂着药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
的大小便失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
以听懂的尖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
相关的报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
史学界顶尖的学者之一。
在200...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8922 | 39 跟中国历史比纪年?
春秋里记录了N个日食,其中34个精确到天,现代天文学的反推结果显示,31个完全符
合,另外几个可能是传抄中出错,比如“七”和“十”混淆。没有日子的那些估计是
抄丢了,竹简被虫咬了。
把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中的日食记录拿来比比? |
|
c*****1 发帖数: 3240 | 40 呵呵,竹简咬了,你跟我普及一下春秋时候各国都用什么历法吧,不多举十个吧,
给出ref的,我个人发包子 |
|
w******t 发帖数: 16937 | 41 如果只是评论研究发掘出的史料本身。
那无疑《孙膑兵法》的说法最应该认为是靠谱的。
毕竟《史记》是150年后的人写的,《战国策》也至少是100年后的人写的甚至600多年
后还被后人人为的修改了许多。《竹书纪年》更是没有没法确认原本或者较早的版本是
如何的。
只有《孙膑兵法》是考古发掘出来的竹简本而且基本可以确定是汉初的抄本,其中孙膑
不以第一人称出现,所以怀疑是孙膑弟子纪录而成。虽然也有其弟子故意夸大事实的可
能性,但是相对于另外三部,显然更接近于事实。 |
|
d******a 发帖数: 32122 | 42 左传---赵武他妈通奸惹的祸
史记赵世家---基本是大家熟悉的故事的原本
共同的部分:赵武成了赵氏唯一的继承人。80年代赵武的孙子赵简子墓被发掘,竹简证
实了这一部分。 |
|
D*****i 发帖数: 8922 | 43 竹书纪年中记载了成汤的七世祖王亥在有易被杀,牛羊被夺走,他的儿子上甲微为父报
仇。
史记的商王世系中有王振(是王亥之讹写),但王亥被杀、牛羊被夺、儿子复仇的事,
一个字没有提。
但史记之前记载了这些事的典籍还有:
易经 (提到丧羊于易,丧牛于易)
屈原的《天问》(提到整个事件,但王亥的名字被误写成“该”)
世本 (提到王亥发明牧牛,但王亥的名字被误写成“胲”)
山海经 (提到整个事件)
国语 (提到上甲微报仇)
吕氏春秋 (提到王亥发明牧牛,但王亥的名字被误写成“王冰”)
清华简 (近年出现的战国时期楚国竹简,提到上甲微报仇)
以上这些典籍(除清华简),司马迁都是肯定看过的,为什么司马迁对这些事一字不提
,全部舍弃?可能有几个原因(1)过于简略,如易经,简洁如成语,不熟悉掌故的人
不知道是什么事情;(2)王亥的名字在传抄过程中,变得五花八门,司马迁搞不清是
同一个人,干脆舍弃。
现代学者王国维根据甲骨文知道,竹书纪年和山海经中王亥的名字是对的。学者们还发
现,甲骨文中提到王亥时常在名字旁边画一只鸟(商族是以鸟为图腾)。可能后人在抄
写过程中把这只鸟当成一个偏旁,于是就有了后世典籍中王亥...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6262 | 44 为啥整理这个东西要十年的时间呢?有这么复杂?
有没有披露这批竹简哪出土的?文章只说是校友捐赠,应该是很大的一个考古发现呀。
不过要说在战国竹片上作假,这个作假的文化功底可够深的。
2000 |
|
s******y 发帖数: 1942 | 45 支持。不过竹简的碳14好做,剩下的不好做,质不纯量不大呀 |
|
o*****h 发帖数: 2082 | 46 鉴定高手不见得是造假高手,就跟品酒专家不见得会酿酒一样
而且造假关键还是看收益了,造假做2000年前的竹简简直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种太阳春白雪的东西在收藏市场上并不是什么香饽饽。相比之下,整点盆盆罐罐、古
钱什么的,来钱容易多了,黑市上最火的也是这一类东西。不过话说回来,假货也就是
地摊上的玩意儿,真的鬼货都是飘洋过海,起码也得走一趟香港
前面还有人说用出土的战国空白简来伪造的,LOL |
|
|
s*****e 发帖数: 16824 | 48 还好吧,当年伪造尚书的人也是名不见经传,不照样骗过了无数大牛。真要造假,最关
键的是搞一批空的战国竹简,其他的都好说。 |
|
s*****e 发帖数: 16824 | 49 难度差不多,最主要是内容别让人轻易识破了,所以编造的人要有很高的功底。至于说
写,那就不是个难事了,有了空白竹简,烧一部分做墨水,找几个人来写就是,这又不
是名人字画,只要写得像那么回事就可以了,别人不可能通过笔迹判断真假的。现在竹
简造假非常多,本来就不缺这方面的人才的。 |
|
n********r 发帖数: 719 | 50 几个人联合搞感觉也不是不能做成
最难的是写底稿那个人,
还有找一批古竹简,把上面原来的字削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