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维摩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j********p
发帖数: 9680
1
[弘法探讨] 明贤法师:在家也能了生脱死 并不提倡人人出家
虽然出家为僧功德无量,但佛教不要求人人出家。
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也。”清朝的顺治皇帝曾有诗赞僧云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出家僧众为人间种福田、做出世之导师,肩
负着宣传道义、感化人心、度化众生的终极责任。因此,倓虚法师说“和尚是世界的大
轴”。
三世诸佛皆以出家身而成佛,佛子成佛之际必然人人出家,故人人皆宜有出家之志
愿。虽然出家为僧功德无量,但佛教并不要求人人都出家。为什么?
首先,人们的因缘、善根各不相同,出家的因缘不会在同一时间成熟。何况人身难
得、佛法难闻,想要具足出家的因缘难上加难。当出家的善业尚未成熟时,人们是不会
同时出家的。但幸好佛教并不认为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在家人也可以修行,可以了生脱
死。比如佛陀在世时,就有维摩诘大士等居士示现在家成就的例子。
再次,根据佛教教义和制度,出家应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佛教对出家的条件要
求很高。赵朴初老先生曾在《佛教常识问答》中介绍:第一、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
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第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
来自主题: Joke版 - 海南某景点,亮点很清晰
不二之“二”与一异之“异”(差别)含义相重迭,意为对立、矛盾、截然不同。不二
,亦作“无二”,略有两层意义:首先,从世俗谛看,据缘起法则“凡有对法不相舍离
”的规律,矛盾、对立的双方并非只是水火不容的敌对关系,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依存
、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次,从真谛看,矛盾、对立的双方体性是一,在其深层或就其
终极本质而言,本无矛盾对立,本无差别。《大乘义章》卷一解释说:“言不二者,无
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理寂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
。”谓一切现象的体性真如、实相离一切差别相,无彼此之分,无主体、客体的二元对
立,叫做不二或无异。入不二法门,被大乘千经万论强调为契证真如、获得解脱的诀要
。《信心铭》有云:“真如法界,无自无他,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三论玄义》总
结“诸大乘经以不二正观为宗”。不二的极旨,是超越二与不二的分别,离言绝相,现
证真如。如《维摩经》载文殊菩萨赞叹以默然无言回答如何入不二法门问题的维摩诘居
士为“真入不二法门”;《大般若经·胜义瑜伽品》云:“若无二无不二者,即名得果
,即名现观。”
依正不二,为诸不二法门中特别重要的一门。天台宗九... 阅读全帖
z****u
发帖数: 2629
3
我最近比较“入世”。
有了“出世”的“空”的智慧,能让你在“入世”的时候无所求无所欲,还有真正的享
受其中。
太“入世”,没有“出世”的悟性,难免会俗气,被各种贪念和欲望所操纵,难免活得
更累。
出世的inner searching,soul searching,是一个人spiritual growth的必然通道,
必须学会独处,学会孤独,学会掌控这种inner balance,学会认识自我,掌控自我,
和淡然处事。而且不经历某些伤痛,人无法从智慧上提升。
太超脱又难免过的太纯粹无法和现实妥协,如果不想遁入空门,就不要想着太空,太出
世,太超脱了。呵呵。出世的智慧+入世的处事作风,大概会让你觉得既能大体上遵从
内心真实的我,又能在俗世中过的也平和自然和悠悠然。。。
下面是转载的:
-----------------------------------------------
出世和入世是佛家对尘世的两种不同的面对态度和修行观点,
一般来说,小乘佛法讲求出世,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
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
两...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1694
4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自守戒行, 不讥彼阙
看了整个夏天的佛经,所得无多,有好感的只有《维摩诘经》里的维摩诘于须菩提优波
离的对话,有深刻印象的只有这句话了。但实际上人做到的还是很不容易的。
S**U
发帖数: 7025
5
大乘佛经富有宗教情感,比较有感染力。
将大乘佛经当文学作品读,像<维摩诘经>就很有想像力,情节戏剧化。
受到大乘经影响的变文,如《维摩诘经变文》、《金刚经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
变文》,对后代的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
影响。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E%8A%E6%96%87
S**U
发帖数: 7025
6
大乘佛经富有宗教情感,比较有感染力。
将大乘佛经当文学作品读,像<维摩诘经>就很有想像力,情节戏剧化。
受到大乘经影响的变文,如《维摩诘经变文》、《金刚经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
变文》,对后代的宝卷、鼓词、弹词等讲唱文学和杂剧、南戏等戏曲文学,也有积极的
影响。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E%8A%E6%96%87
S**U
发帖数: 7025
7
印度之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住处亦依此制,遂有方一丈
之说;转而指住持之居室。今转用为佛寺住持之尊称。
道教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用「方丈」称呼道观住持。
j****n
发帖数: 4358
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jiawen (嘉文), 信区: Wisdom
标 题: 略析道教神仙信仰对佛教的影响——以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为核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3 14:52:06 2012, 美东)
2009年9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历史上的佛道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永久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从多层次多角
度认识的课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作为本土文化
重要内容之一的道教对佛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便是在这一视角下
,通过对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下文简称《讲经文》)中所反映的神仙信
仰的考察分析,来揭示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和佛道融合的一些情状。
一、
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对应的是《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国王舍
身为奴,求闻《妙法莲花经》一节。其中对于仙人的出场及相关内容作了富有想像力的
演绎,颇值得注意。其中内容有:

仙人常居山里,高闲无比。风吹丛竹兮韵合宫商,鹤笑(瓠)(孤)松兮...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9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密宗断惑论》五毒与五智
索达吉堪布
又有些人说:“密宗将烦恼宣说为智慧,五毒宣说为五智,因此无法为显宗所接受。”
此实是未领会到烦恼即智慧的深意,《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明确指出并非烦恼的现象,
而是它的本性是智慧。而这并不是密宗所独有的见解,显宗中也同样可找出类似的教证
。《文殊游舞经》云:“诸烦恼为菩提金刚之基。”《文殊幻化经》云:“非除轮回而
修涅槃,是缘轮回即是涅槃。”龙树菩萨在《中论》中也说轮回和涅槃无有稍许差别。
《无垢称经》云:“诸烦恼即是善逝舍利”,《六祖坛经》云:“烦恼即是菩提”。禅
宗五祖弘忍在《最上乘论》中广说了本来清净之见。无垢光尊者在《大幻化网广释》中
引用显宗的教证说:“若食牛犬马,人肉象肉等,则成诸功德,吾等之誓言。”《摄乘
论》云:“若见诸大方便者,烦恼即成菩提支。”《华严经》中论述云:“吾与一切佛
,自性平等住,不住亦无取,彼等成善逝,色受想行识,无数善逝众,彼成大能仁。”
《摩诃止观》云:“若达诸恶非恶,皆是实相,即生于非道,通达佛道。”《无行经》
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如是,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若人离贪欲,而更求菩提
,譬如天与地,贪欲即菩提。”《维摩诘所说经》云:“为...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我所认为的“明心见性”
大乘非佛说论的由来
作者:伊藤义贤
对于大乘非佛说论,若无专门知识的人,恐怕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吧!所以特先解说如
下:
盖释尊一代五十年间的教法,若把人天教摄入小乘教,就可大别为:小乘教与大乘教。
就中,人天教是于迷界教人怎样生于人问或天界的法门,故以转迷开悟为目的的释尊本
怀来说,当然这是一种方便教了。
小乘教就是小人所乘的教法之意。即为:只怀小志的声闻、缘觉(又称辟支佛或独觉)
者所乘的教法。这通常称为二乘人。当然其所证的果报亦不过是小涅槃的灰身灭智而已
。因为他,并没有大志,堪忍于永劫的修行以济度众生,而期证佛果大涅槃,只一心一
意想着早一天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速证阿罗汉果罢了。
大乘教就是大人所乘的教法之意。这与声闻、缘觉者不同,乃矢志累积永劫的修行,渐
进菩萨的五十二阶位,至于成佛而证入大涅槃的大志者所乘的教法。如上述,释尊宛若
医师的应病与药,对小乘人即教以小乘教法,对大乘人即授以大乘教法。把这些教法笔
录成书的,即所谓的三藏经典了。这又叫做一切经、大藏经。 其卷数据「开元释教录
卷第十」的记载,至唐开元十八年,共译出了五千四十八卷。 其后更陆绩地从印度传
译了许多经本到中... 阅读全帖
k******e
发帖数: 26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发菩提心--黄老居士
《维摩诘经》说:“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阿耨多
罗三藐
三菩提心的简称)即是出家。”有很多人想出家,不过常有困难,例
如父母不答
应也是不行。你发菩提心就是出家,你一个在家人有出家人一样的功
德。《维摩
诘经》又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具足。”一切功德你已
经具足了,
你不再欠少什么。所以我们这个修行,要抓住这个根本哪!一切具足
。还有《毗
婆沙论》(注①)中说:“此法门是诸佛之父。”此法门即是发菩提
心,这是一
切佛的父亲。“诸佛之母。”看见没有,诸佛完全是从发菩提心生出
来的。又说:
“是诸佛之眼。”诸佛要普度,要能照见一切,什么是眼呢?菩提心
是眼。“是
无生法忍之母。”我们都是花开见佛入无生,见了阿弥陀佛,花开见
佛了,入了
无生法忍,无生法忍的母亲是什么?是发菩提心。你在花开时为什么
证无生,因
为你曾真正发起了菩提心。“是大慈大悲之母。”常常修习功德无量
啊!无边哪!
赞叹发菩提心的殊胜啊!佛的父佛的母。花开见佛入无生,这是无生
之母。再有
《大般若经》(注②)里头说:“如以箭射物。”拿箭去射靶子,那
你就可能射
中或者射不中。但是你往地下射,谁都中。
d******y
发帖数: 3668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无生法忍
【无生法忍】
(术语)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
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
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
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生法忍也。”智度论七十三曰:“无生
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
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菩萨,是名阿鞞跋致。”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
【无生法忍】
(术语)略云无生忍。无生法者,远离生灭之真如实相理体也,真智安住于此理而不
动,谓之无生法忍。于初地或七八九地所得之悟也。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
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无生忍,同上不起法忍,法忍即慧
性耳。见法无生,心智寂灭,堪受不退,故名无生法忍也。”智度论七十三曰:“无生
忍者,乃至微细法不可得,何况大。是名无生。得此无生法,不作不起诸业行,是名得
无生法忍。得无生法
d******y
发帖数: 3668
13

洁工
》(
)是
。他
养出
,于
大乘
维摩诘到底是不是编出来的呀?
不久之前
http://mitbbs.com/article/Wisdom/31214731_3.html
你说:不是,佛教有很多在家修的,比如维摩诘,很牛。
当时
p****y
发帖数: 23737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 华 经(一行禅师著)
http://www.sinc.sunysb.edu/Clubs/buddhism/love/23.htm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经典之王,它为佛教信徒之间协调共存提供了基础。在每一宗派
里,人们总是执着于他们自己的方式,执着于某种形式,因而被误解之蛇所咬伤。每逢
这种时候,就需要努力去革新这个宗派,纠正错误,宣传更贴近于真实教义的修行方法
。第一批大乘经典想做的就是这个。为了帮助人们更贴近佛陀的原始教义,无常、无我
、涅磐的观点以一种新的方式被提出来了,以帮助人们贴近原始佛教。但是,由于他们
在原有的修行团体处难以获得听众,所以这些经典的作者常常使用过激的语言。比如,
他们说声闻众修行,只为了脱离这个苦痛的世界,而不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和幸福,他们
不是真正的佛子。
在《维摩诘经》中,对声闻众的抨击就像炮火一样无情。作为佛陀弟子中最有智慧
的人、所有僧众的大师兄 舍利弗遭到了嘲笑,而后果是,整个僧团都丢了脸。这部经
的主旨在于抨击这种传统,即佛教只是给出家人和那些弃世者所走的道路。《维摩诘经
》面世时,大乘佛教还只是一种思想流派,还没有建立起修行团体。为了引起人们的注
意,大乘佛教徒们采取
r****n
发帖数: 825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我所理解的大乘佛教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在说,小乘修的都是魔业。因为菩提心是被认为只有大乘人才发的,也实际根本没有什么小乘菩提心的说法。
其实大乘经典,很多地方都充斥着类似对小乘的贬低
除了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之外,包括楞严经也说什么吃肉断大慈悲种,是魔民。
那个维摩诘经,应该是当初佛塔信仰者里一位对小乘恨之入骨的人,所以编造出维摩诘
经,极力贬低阿罗汉。
大乘的鼓吹菩提心,更能得到大众的认可,但它实际更是一个漂亮的口号
看看大乘的传播,印度的大乘早已经灭亡,而中国作为大乘最大的平台,佛教又在民众
中被接受多少?民众又真了解多少佛教?
可是反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这些国家,佛教成为国教,几乎全民信仰。
如果没有历代上座部阿罗汉以及出家众的广泛传播,佛教能在这些国家打下深厚基础吗
???
若。
诏译
r*****d
发帖数: 922
16
<<维摩诘所说经 观众生品>>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尔时
,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
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
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
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
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舍利弗言:
‘止此久耶?’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舍利弗默然不答。天曰:‘如何耆旧
大智而默?’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天曰:‘言说文字,皆
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
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舍利弗言:‘不复以
离淫怒痴为解脱乎?’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参考阅读经典
1: 大念住经(南传)
2: 安般守意经 (南传)
3: 维摩诘所说经
4: 心经
1.早晨醒来时,轻轻的微笑
在天花手推车或者墙上挂一根树枝或其他标示,甚至是“笑” 个字,好让你一张开
眼就能看到。这个标示有提醒你的作用。利用起身前的片刻掌握好呼吸,轻轻地吸进并
吐出三口气,同时轻轻地微笑,随顺你的呼吸。
2.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不管在任何地方坐着或者站着,记得轻轻地微笑。看着一个小孩、一片树叶、一
幅墙上的画,或任何其他相对来说的静物,保持微笑。
3.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听到段音乐,听上两、三分钟。专注在歌词、曲调、旋律与音乐情境上。注意你
的呼吸,轻轻地微笑。
4.发怒时,轻轻地微笑
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发怒,轻轻地微笑。安静地吸气、吐气三次,保持微笑。
5.平躺,全身放松
背部平躺,不要用垫子或者枕头支撑。双臂放松,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微微张
开,向外舒展。轻轻地微笑。轻轻地吸气、吐气。专注于你的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放
松每一寸肌肉,就好像它正要觉到地底...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7315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真有我
http://ref.kosmos.dreamhosters.com/?cat=46
黄叶闲谈 (维摩精舍丛书之二)
口授:盐亭袁焕仙先生
编撰:乐清南怀瑾
南充徐剑秋
记义:盐亭范天笃
记事:潼南傅仲穆
广汉扬光代
记言:盐亭黄人俊
盐亭王乃鹤
校讹:峨山大坪寺释通远
峨山大坪寺释通宽
华阳吕寒潭
西充扬介眉
结稿: 隆昌饶盛华
《黄叶闲谈》序
序曰:大言希声,大听绝闻,大道无阶,不即匪亲,求之转远。其趣学也,不亦难乎?
抑已渊矣。
焕师乃口授兹篇,一改平昔壁立千仞之风,而嗫嗫如老妪谈者,盖黄叶止啼,诱掖初机
,将以无阶而阶,求大言于声,大听于闻也。曰一门.曰六法,信口赴机耳。 虽然依
言立义,立处即真,苟至于真,则又一毫不寓,万相咸该,如牟尼珠然。方方显色,色
色透圆,而于是珠者色欤?圆欤?噫!其初学之津梁,入德之胜径者 矣。人俊躬味斯
法,妙逾灵兰,义不忍埋,发付之梓,乃揭于同侪,曰还家要道,及寝良规,于是乎在。
门人盐亭黄人俊敬序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
第一讲 缘起
维摩精舍第一届行七已,诸子日集,每兴难问。若曰:“向上一路,千圣不传,然则入
者何入?趋者何趋?百工之术尚有径...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人天相应
☆─────────────────────────────────────☆
culturetrav (Culture Traveler) 于 (Mon Nov 8 19:38:07 2010, 美东) 提到:
请教:
道教强调人天相应。佛教如何看相应的问题的呢?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Mon Nov 8 20:01:25 2010, 美东) 提到:
我们真诚学佛,就会和佛菩萨感应,“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
lingsu (dunzie) 于 (Mon Nov 8 20:46:39 2010, 美东) 提到:
你来解释解释‘见佛杀佛’

☆─────────────────────────────────────☆
culturetrav (Culture Traveler) 于 (Mon Nov 8 21:29:11 2010, 美东) ...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什么叫执著
☆─────────────────────────────────────☆
SeeU (See you) 于 (Wed Nov 3 00:15:05 2010, 美东) 提到:
中国佛教徒大多听过一句话∶你不要执著。这可能做到吗?
从佛法来说,执著有两种∶从见解而来的执著,与从情感而来的执著。
佛与阿罗汉没有这两种执著。其他有学与凡夫,必然有这两种执著,只是程度不同。
从见解而来的执著,从原始佛法来说,是与自我相应,与常乐我净相应的所有见解。从大乘唯识来说,是遍计所执。从大乘中观来说,是自性见。只有修习现观才能彻底断除从见解而来的执著。
从情感而来的执著是依靠从见解而来的执著。继续修习现观,也终将破除从情感而来的执著。
☆─────────────────────────────────────☆
xiaoputi (xiaoputi) 于 (Wed Nov 3 00:20:30 2010, 美东) 提到:
我执是最大的痛苦。
看人家容易,反观自己且是易事。
☆─────────────────────────────────────☆
robbin ...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1
净土十疑论节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祗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
。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
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
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
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
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
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
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
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
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
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
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华严一乘十玄门
华严一乘十玄门
大唐终南太一山至相寺释智俨撰承杜顺和尚说
明一乘缘起自体法界义者,不同大乘二乘缘起,但能离执常断诸过等。此宗不尔,一即
一切,无过不离,无法不同也。今且就此华严一部经宗,通明法界缘起,不过自体因之
与果。所言因者,谓方便缘修体穷位满,即普贤是也。所言果者,谓自体究竟寂灭圆果
,十佛境界,一即一切。谓十佛世界海及离世间品,明十佛义是也。
问:文殊亦是因,人何故但言普贤是其因人耶?
答:虽复始起发于妙慧,圆满在于称周。是故隐于文殊,独言普贤也。亦可。文殊普贤
据其始终,通明缘起也。今辨此因果二门者,圆果绝于说相,所以不可以言说而辨。因
即明其方便缘修。是故略辨也。
问:不思议法品等亦明果德,何故得于因门说耶?
答:此等虽是果德,对缘以辨果,非是究竟圆寂之果。是故与因同一会说也。今约教就
自体相,辨缘起者于中有二。一者,举譬辨成于法;二者,辨法会通于理。所言举譬辨
者,如夜摩天会菩萨云集品说云,譬如数十法增一,至无量,皆悉是本数智慧故差别也
。今举此十数为譬者,复有二门。一,异体门;二,同体门。就异体门中复有三。一者
,一中多,多中一。如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展转生非...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入灭后还能说法嘛?
《维摩经》螺髻梵王语舍利弗,显示梵天王胜过大阿罗汉。这是大乘观点。《维摩经》
贬阿罗汉是非常明显得。
杂阿含经刚好相反,梵王自大,目楗连就震动梵天,显示大阿罗汉胜过梵天。
r******4
发帖数: 178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入灭后还能说法嘛?

维摩诘经里面的天女,确实比阿罗汉厉害。
维摩诘经用很多方式贬低阿罗汉,天女散花就是其中之一。
S**U
发帖数: 7025
25
大乘经中出现的一个观念,是佛陀与圣弟子会演戏给众生看以度化众生。这是原始佛教经典所没有的观念。
原始佛教经典所说的示现有三种。如杂阿含197经:
世尊为千比丘作三种示现教化,云何为三?神足变化示现,他心示现,教诫示现。
http://www.yinshun.org.tw/books/36/yinshun36-11.html
原始佛教经典说以如实知见而得解脱,五戒包括不妄语,十善包括不两舌(对张三说一套,对李四说另一套),不绮语,都是强调直心、如实,佛陀与圣弟子不会演戏给众生看。佛陀与圣弟子有时会依对象的根性说人间善法或生天法,也不会美化这些不究竟法是解脱法或无上法,只是如实赞叹它的果报。
部分大乘经说佛陀与圣弟子会演戏给众生看,以度化众生。维摩诘经中维摩诘没病装病,佛陀与圣弟子合作演戏去探病(不是被骗;佛陀怎么会被骗?),天女散花,妙演大乘,非常具有戏剧性与文学价值,让人印象深刻。法华经说声闻解脱是化城,不是真解脱,诸阿罗汉纷纷恍然大悟,回小向大,其实这些圣弟子过去都发过菩提心,是菩萨,在阿含经中的言行是演戏。叛教的提婆达多更是入戏,他的行为其实是帮助佛陀更快成
佛,将来自己也会成佛!...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6
haha,你又胡闹。
维摩诘因以身疾不就是说身体有病。
其以方便现身有疾。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
千人皆往问疾。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
a***n
发帖数: 1993
27
第6章 临济法门(一)——临济宗的创立
一、黄檗希运
禅宗自从南北分宗,就开始走上多头发展的道路,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国势由盛
趋衰,而禅宗则名家辈出,山头林立,呈现出繁荣景象,宗密所撰《禅源诸诠集都序》
,谓其所述禅门诸宗“殆且百家”,南侁、北秀、牛头、石头、荷泽、保唐、赵州,诸
宗大师龙吟虎啸、各擅胜场,禅宗由此走向鼎盛。由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
原因,中晚唐以后,禅宗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神秀的北宗禅,再也不见有名僧闻世
,而慧能的南宗在南方得到迅猛发展、广东、江西、湖南、浙江、福建、成为南宗禅的
策源地。其中又以江西禅风最盛,百丈怀海,南泉普愿、黄檗希运等等,皆不世出的大
禅师,他们的门下遍布大江南北,使慧能顿悟以新的风格播扬天下。
在后期禅宗“五家禅”中,临济宗风最为强劲,无论是接化学人,还是阐释祖意,
均新意迭出,不拘成规,其禅法特色,影响久远,成为中国禅宗中波及面最大、渗透最
强的宗派。临济禅法思想的直接原因,可追溯至黄檗希运。
          一、黄檗希运
希运,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八、九世纪...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28
第12章 曹洞法系(下)——元明清时期
一、福裕少林系传承
在为时不满百年的元代,中国佛教禅宗在南方的传承多为临济宗等的法脉,而曹
洞宗则多在北方弘扬,其中又以报恩行秀禅师(系雪岩如满师法嗣,为曹洞宗第十五世
)的法嗣雪庭福裕、华严至温、林泉从伦诸禅师以及俗家弟子耶律楚材、李之能居士等
为代表,尤以福裕在嵩山少林寺传承的一系为突出。
 (一)嵩山少林寺系
福裕禅师(1203-1275),字好问,号雪庭,太原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
)张氏子。自幼陪颖,五岁解悟《论语》,日了千言。九岁入学,读书一目十行,于乡
邻之中有“圣小儿”之佳誉,少时遭乱丧家,得道逢和尚劝导,于宋嘉定十七年(12
25)至仙岩投古佛和尚薙发脱俗,次年受具足戒。在古佛和尚处从学七年后,转投燕
京(今北京)行秀禅师,随侍十年,严受钳锤,精修猛进,久得印可,列为曹洞宗第十
六世。此后,应请主法于燕京奉福寺,时值金元交战,嵩山(今属河南省登封市境)少
林寺因战火波及,毁损严重,福裕禅师奉朝廷之命入主少林祖道庭,目睹殿堂荒芜破败
之状,发心重振。数年后,少林寺面貌一新。福裕...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29
试图主宰宇宙,创造世界,成为上帝,是人的最大的欲望和野心,而且是一个超级肥皂泡。
以这种超级的贪婪和欲望进入佛法,必定要摔跟头。因为佛法恰恰和这个目的完全相反
。佛法是否定主宰,归于寂灭,而不是主宰,不是创造。
欲望和野心,让心智迷失,让心智混沌,所以这个人对于waichi的一些穿帮的地方不得不忽略了,对于那些不符合他目的的佛教经文,也都忽略了,他眼里只有他想看的东西,希望看到的东西。
这维摩诘经,确实最适合这个人的胃口,难怪爱得要死,混充模仿维摩诘的这个waichi
,当然也会成为其偶像。
那些真正完全放下舍下的,归于寂灭的,却获得了所有。。。。
可惜,这个人,已经没有懂的机会了。
r****n
发帖数: 8253
30
试图主宰宇宙,创造世界,成为上帝,是人的最大的欲望和野心,而且是一个超级肥皂泡。
以这种超级的贪婪和欲望进入佛法,必定要摔跟头。因为佛法恰恰和这个目的完全相反
。佛法是否定主宰,归于寂灭,而不是主宰,不是创造。
欲望和野心,让心智迷失,让心智混沌,所以这个人对于waichi的一些穿帮的地方不得不忽略了,对于那些不符合他目的的佛教经文,也都忽略了,他眼里只有他想看的东西,希望看到的东西。
这维摩诘经,确实最适合这个人的胃口,难怪爱得要死,混充模仿维摩诘的这个waichi
,当然也会成为其偶像。
那些真正完全放下舍下的,归于寂灭的,却获得了所有。。。。
可惜,这个人,已经没有懂的机会了。
S**U
发帖数: 7025
31
维摩诘经赞叹如大粪、烂泥的烦恼出生佛道。这与原始佛法的「八正道得解脱」,说法
大不相同。八正道是清净道,佛不会用大粪、烂泥来比喻它。
<维摩诘经·佛道品>∶
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
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又如殖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
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
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7%B6%AD%E6%91%A9%E8%A9%B0%E6
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该怎么理解呢?大乘就说这是方便。
S**U
发帖数: 7025
32
哦,大乘的<维摩诘经>这一段,不是拿阿罗汉开涮?说阿罗汉发现自己于大乘永绝其
根,已如败种,难过得哭了?
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第六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
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
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
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
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B6%AD%E6%91%A9%E8%A9%B0%E6%89
大乘的<法华经>中,佛又给大迦叶、舍利弗受记,未来成佛。原来大迦叶白哭了。佛
真会跟大弟子们开玩笑啊,耍得团团转。当然这些大乘都解释成串通好表演给我们看(
示现),密意。嗯,什么逻辑矛盾都可以用这法子解释。
Y**u
发帖数: 5466
33
☆─────────────────────────────────────☆
Yisu (大头教主) 于 (Mon Dec 5 09:37:28 2011, 美东) 提到:
请专楼专用, 谢谢..
发信人: rapier (Avant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5 00:37:50 2011, 美东)
要说汉传佛教不是佛法,有点冤枉它,它会理直气壮地把三法印拿出来挥舞:我都有,
我都有!
如果把真正的佛法比喻成一颗明珠,汉传“大乘”佛教就是一大团包裹着这颗明珠的大
粪,大粪的基本成分是各种各样的外道学说,但是它们在汉传里有个统一的名字,叫做
“方便”,和“大便”押韵,而大部分的汉传佛教学人都啃着大粪津津有味,同时陶醉
在可以用这个“方(大)便”度脱世人上。
============================================
在印顺法师的著作《印度佛教思想史》中,第169页~170页中说:
『佛法说无我,而现在极力说如来藏我,到底我是什么?《大般涅槃经...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4
常有修学原始佛法者—修学解脱道而未断我见之人—作如是不解真实义之说:“
自古以来常有大乘与小乘之争。”又言:“大乘法是质变后的佛法,与阿含经典所说不
符。”又言:“解脱果成就,证得第四果时,便是已成佛道。”
然而如是言,实有大过。所以者何?谓如是等人,不知解脱道之正义,亦不解佛
菩提道,不解成佛之道,亦不肯承认自身不懂成佛之道,不肯承认自己所知之佛法属于
欠缺佛菩提道之残缺佛法,由是故作诽谤大乘佛法之言,乃言:“大小乘之争。”乃言
:“大乘非是原始佛法,大乘是原始佛法质变后之佛法,非是佛口亲说者。”
然而实际本质上,绝非大小乘之争,实是小乘凡夫与大乘圣人争执也;大乘贤圣
未尝与小乘中诸凡夫人争也,唯是宣说如实之大小乘佛法尔;若所说是如实语者,则非
是争也。今观小乘凡夫所言“大乘与小乘争”,观其所说成佛之法者,则皆虚妄不实;
若所说虚妄不实者,则是与人争,非是他人与之争也。
大乘菩萨虽亦修证解脱果,然而却以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为依归,以佛菩提智之一
切种智为主修。小乘人则唯从事于解脱道之修学,不修证大乘法中之般若;是故,小乘
之极果为解脱果之第四果,...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5
作者 : 不详
在“2001年北京大学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恒毓先生发表了“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据该文注 1 ,这篇文章以后又发表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英文版发表于2001年5月21-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梵文─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因素国际会议”,又于5月24日和8月20日报告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宗教学系,近来又将此文上网。看来作者很重视这篇文章。但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难以苟同,现在提出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文中恒毓先生对“中国佛教”进行界定。所谓“中国佛教”应指以汉文典笈为基础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佛教除广大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以外,还包括云南省的上座部佛教和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恒毓先生认为汉传佛教的英文应当是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教的英文应当是Buddhism in China,即存在于中国的佛教。对此,我完全赞同。本文讨论的内容只限于汉传大乘佛教,不涉及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
有位加拿大朋友向恒毓先生提出一个问题:“研究中国佛教是否研究梵文?” 恒毓先生明确回答:“仅仅研究中国佛教,基本上可以不用梵文。”虽然恒毓先生文中表示“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6
作者 : 不详
在“2001年北京大学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恒毓先生发表了“梵文与中国佛教”一文,据该文注 1 ,这篇文章以后又发表于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英文版发表于2001年5月21-23日在泰国曼谷举办的“梵文─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因素国际会议”,又于5月24日和8月20日报告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佛教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宗教学系,近来又将此文上网。看来作者很重视这篇文章。但是,文中有些观点,笔者难以苟同,现在提出几个问题,与作者商榷。
文中恒毓先生对“中国佛教”进行界定。所谓“中国佛教”应指以汉文典笈为基础的“汉传佛教”。因为中国佛教除广大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以外,还包括云南省的上座部佛教和蒙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恒毓先生认为汉传佛教的英文应当是Chinese Buddhism
,中国佛教的英文应当是Buddhism in China,即存在于中国的佛教。对此,我完全赞同。本文讨论的内容只限于汉传大乘佛教,不涉及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
有位加拿大朋友向恒毓先生提出一个问题:“研究中国佛教是否研究梵文?” 恒毓先生明确回答:“仅仅研究中国佛教,基本上可以不用梵文。”虽然恒毓先生文中表示“尽...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37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4358
38
2009年9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历史上的佛道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永久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从多层次多角
度认识的课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作为本土文化
重要内容之一的道教对佛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便是在这一视角下
,通过对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下文简称《讲经文》)中所反映的神仙信
仰的考察分析,来揭示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和佛道融合的一些情状。
一、
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对应的是《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国王舍
身为奴,求闻《妙法莲花经》一节。其中对于仙人的出场及相关内容作了富有想像力的
演绎,颇值得注意。其中内容有:

仙人常居山里,高闲无比。风吹丛竹兮韵合宫商,鹤笑(瓠)(孤)松兮声合角徵。队
队野猿,潺潺流水。有心永住临泉,无意暂游帝里。忽闻空中人言,又见庵前云起。思
量兮未回来由,发言兮问其所以。空中告言,别无意旨。缘有个大国轮王求法,愿抛生
死。仙人幸有《莲经》,何为摄为弟子?大王兮要礼仙人,仙人兮收来驱使。
自居山内学修行,不省因循入帝京。
...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卢台长到底是不是正信??
古印度宗教有辩论踢馆的习俗,似乎没传到中国来。没被人成功辩倒过的大师,多半有
些本事。
阿含经中就有一些外道来辩论踢馆,结果拜佛为师的事。维摩诘经也是传说∶维摩诘居
士辩论折服阿罗汉弟子。世亲传、鸠摩罗什传说他们改宗大乘的过程,也有这习俗的影
响。玄奘大师在印度开大会立真唯识量,也可说是摆擂台。一些大乘的传说,是否史实
,姑且不论,可以说明辩论踢馆的传统。
古代无著菩萨没被人辩倒过,卢台长还没通过辩论踢馆的考验吧。
辩论要依因明,PA 那种就算了。
cpath (秋十三) 的大作中提到: 】
q****n
发帖数: 4574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法师必须是出家人吗?
前面有人说“法师至少是出家人”,我看到很奇怪,是我太孤陋寡闻了?
维摩诘居士讲法的故事,大家耳熟,维摩诘居士还不能称为法师?
净空法师跟李炳南居士学法,认为这是他的恩师,极为尊敬,李炳南居士还不算法师?
有人说别人时,就讲“依法不依人”,到了自己,就要靠是否是出家人来判断是否是法
师,这叫“依衣不依法”,就是依出家人衣服,也叫做“依相不依法”,依出家人之相。
我这两年来没有怎么读经,近日来到这论坛,感觉让我震惊的高论不时涌现。看来我落
后时代潮流了。
儒家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也有“一字之师”之说,也有“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在这论坛中,充满这对别人的指责和谩骂(“邪师”等字),我也在谩骂别
人呵呵。全然不知从别人那里那里得到什么有益处的东西,不知别人有的方面比自己强
。如此为人,还谈学佛,我认为不如学儒学做人。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我还不太真理解。但认为学会做人,做个好人,做个善
人,是学佛人需要做的。
希望版上多些善言善语,少些戾气指责,多些祥和快乐,这样大家开心,如果还能有所
增长福慧,那就更好了。
我该说的也说得差不了。我就归隐去也。
如意吉祥
Y**u
发帖数: 5466
41
☆─────────────────────────────────────☆
dancooper (诚能见可欲而思谦冲以自牧) 于 (Sun Jun 3 22:34:41 2012, 美东) 提到:
他的信众挺多的,但有的言论让我困惑。我不知道正信也可以这样操作?或者是新时代
新方法?求解惑。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Sun Jun 3 22:36:32 2012, 美东) 提到:
什么叫正信? 正信的佛教?
☆─────────────────────────────────────☆
everoving (GYFFS) 于 (Sun Jun 3 23:26:54 2012, 美东) 提到:
这是观世音菩萨在末法时代慈悲众生因时而生的一个法门.
是观世音菩萨的心灵法门.
末法时代的众生孽障深难深信佛,灾难又不断,菩萨慈悲众生,希望能救一个是一个,
所以用这种方法显示给我们看,让我们能够很快的相信,然后念经修心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绝对百分之百的正法,...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ZZ)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尊重经教,藉教悟宗
依经典研读而体究,亦可得悟;譬如坛经所载:《永嘉玄觉禅师,少习经论,精天
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六祖慧能)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
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
悟佛心宗……。」》后见六祖得受印证,留宿一夜而辞,人称「一宿觉」。
又如玄沙师备禅师:《师入室咨决,罔替晨昏。又阅楞严,发明心地;由是应机敏捷,
与修多罗冥契。诸方玄学有所未决,必从之请益。》如是事例,《五灯会元》中所载尚
多;其余典籍所载及典籍未载者更多,是故学人不应否定经藏,诬谓研读经藏者悉皆不
能悟入,否则便有大过。
如是藉教悟宗故事,末法学人参禅究心者,实应效法。当知末法学人及法师(出家
在家弘扬佛法者)之所以堕于我见中者,悉因自心臆想而不读经教,故有此过--不断我
见。我见不断故,随生种种不如理作意;知见不正,故名邪见。若以如是我见所生邪见
,而以言说或著作成书弘扬佛法者,口说阿含涅槃、般若中观、唯识种智,实际则是误
解阿含、错会中观、不解唯识,如是名为误导众生同入歧途。观察当代宣称已证佛法之
大小善知识,莫非如是,彼等所以致此过...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尊重经教,藉教悟宗
依经典研读而体究,亦可得悟;譬如坛经所载:《永嘉玄觉禅师,少习经论,精天
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六祖慧能)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
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
悟佛心宗……。」》后见六祖得受印证,留宿一夜而辞,人称「一宿觉」。
又如玄沙师备禅师:《师入室咨决,罔替晨昏。又阅楞严,发明心地;由是应机敏捷,
与修多罗冥契。诸方玄学有所未决,必从之请益。》如是事例,《五灯会元》中所载尚
多;其余典籍所载及典籍未载者更多,是故学人不应否定经藏,诬谓研读经藏者悉皆不
能悟入,否则便有大过。
如是藉教悟宗故事,末法学人参禅究心者,实应效法。当知末法学人及法师(出家
在家弘扬佛法者)之所以堕于我见中者,悉因自心臆想而不读经教,故有此过--不断我
见。我见不断故,随生种种不如理作意;知见不正,故名邪见。若以如是我见所生邪见
,而以言说或著作成书弘扬佛法者,口说阿含涅槃、般若中观、唯识种智,实际则是误
解阿含、错会中观、不解唯识,如是名为误导众生同入歧途。观察当代宣称已证佛法之
大小善知识,莫非如是,彼等所以致此过...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二十章 居士婆子
《宗门往事》涂鸦到此,讲述的都是高僧禅师的事迹。这一章我们将展现一下在家居士
的风采。
在宗门历史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居士,他叫庞蕴,是马祖的在家弟子。
庞居士在禅门具有崇高的地位。他悟境之高、事迹之神奇、语录之精要,千百年来受到
在家和出家人的传颂,被誉为维摩居士,堪称宗门千古第一居士。后世许多大禅师都亲
切地称呼他为“老庞”。
庞蕴的老婆,即庞(行)婆,可以说是宗门历史上第一位婆子。庞蕴的女儿,即灵照女
,可以说是宗门历史上第一位青年奇女子。老庞一家四口人,个个是好手,无一不自在。
与此同时,还有煎茶婆和凌行婆,这两个婆子更是机锋峻俏,意气凌人,巾帼不让须眉
,足与禅林高手相媲美。
01.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
庞蕴是湖南衡阳人,少年时就了悟尘劳苦空,发心探求解脱真谛。
他的家乡正好就在禅林重镇南岳衡山。近水楼台先得月。公元785年,庞蕴踏上南岳参
谒石头和尚。
居士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他说:“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话音未落,石头和
尚连忙用手捂住他的嘴巴。庞蕴被捂之下,豁然有省,于是留在石头座下参学,并与丹
霞禅师成为好朋友。
有一天,石头和尚问他:...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35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怀瑾谈佛法的基本道理Z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2dr9s.html
讲到底,佛法的基本道理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每次念到这四句话,我个人都会感到惭愧,能够做到多少,实在是没把握。
「诸恶莫作」已经太难了,这还是消极的行善;「众善奉行」是积极的行善,真菩萨行
一定要做到。前两句是讲外在的行为现象。
第三句「自净其意」是讲内在,是根本的道。
「自净其意」不是自空其意,净不等于是空,意念做到了一切皆空还只是小乘罗汉境界
,落在一边。在禅宗讲就是「担板汉」,只看到空,没看到有。如果一动念,空的清净
境界没有了,那不算是真定。
菩萨的戒定慧就在作人做事当中,乃至上入天堂,下入地狱,念念都在定中,不怕起心
动念。因为起心动念的念头是净的,至善的,也等于《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
前三句都做到了,就什么经典也不用研究了,那就是佛法了。所以第四句说「是诸佛教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怎样才叫作学佛呢?“我随一切如来学”,释迦牟尼佛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
... 阅读全帖
d******r
发帖数: 5008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南怀瑾和他的情妇们 (ZZ)
南先生确非得道的人,我们可以从经论的各方面来考验,玩弄假神通,玩女人,玩政治
,玩气脉,玩神秘,玩的真不少。修道务求平实,玩弄这些江湖把戏,无非是财色名食
睡,南先生是修五欲的,欲望众生的每个恶根在他那里都变成了维摩境界,所以你清静
不对不清静不对,总之天下人修行没有如他的,没有他看上的,南大师可以东讲西吹,
最后落实到修行上都是了不可得,没法修,你看他的学生,做人做事都是第一等的没人
性,可以他们自以为天下第一,因为气脉的权威卖弄的本钱在南某人那里,这个叫高明
。这个老色,骨子里从来都是认为自己是维摩佛和雍正转世,所以佛学上藐视一切,生
活上享受帝王,道修的烂,生活更糜烂,凡,一般官员有几个情妇算得了什么,南某那
个已经不叫情妇,叫南怀瑾的嫔妃,以最正义最堂皇最虚伪最卑鄙最佛教的名义来玩弄
女人。
其实不必谁来捅破,这是在港台明眼人都熟知的事情
南在台抛弃老婆,就是因为开始发迹的时候靠女人,如比丘尼,女居士,今挑些有
名的来讲,没名望的南怀瑾的情妇们就不说了
张明真,最早被南诱奸的,因为脾气大,修养欠佳,早被打入冷宫,后期跟李素美
争斗,败北,人财两空,是最惨的一个
李淑君,南早期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48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49
唯识宗的创立
玄奘西行求法归来,通过翻译经典和传授学徒等方面的工作,将当时印度唯识学的最新
成果介绍到中土,最终创立了以佛教义学见长的法相唯识宗。玄奘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
,为中国佛教培养了一代精通唯识、因明学说的高僧,特别是其高徒窥基继承光大其学
说,留学僧人圆测将玄奘之学传播到新罗国,对于唯识学说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玄奘是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是由于他把法相宗的主要经典都翻译成汉语并作了初步
的宣传;说窥基是法相宗的实际创始人,是因为窥基在玄奘所奠定的基础上,扩大了这
一宗派的理论影响。公正地说,法相唯识宗是玄奘、窥基两代高僧共同努力创立的。
第一节 玄奘与唯识宗的创立
依照现今学术界、佛教界的普遍认识,玄奘西行的时候,中国佛教已经处于学派佛教与
宗派佛教交替发展的时期。玄奘先后礼拜了十二位老师,但其中并不包括被认定为佛教
宗派的天台宗僧人,也没有礼拜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为师。玄奘西行的动机之一就是出于
消弭学派佛教差别诠释所带来的混乱。回国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佛教经典的翻译活
动,在其弟子们的继续努力下,终于创立了一个新的佛教宗派。
玄奘在国外之时,中土佛教界存在和发生的争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50
梦参老和尚开示:“白衣不要评论僧众”(附:关于不说僧过)
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
出家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
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是僧众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
当成佛弟子,当成僧宝,把一切比丘都当成圣僧,你心里就是圣僧了,你的功德一点儿
也不泯灭的,不因为他破戒而影响到你,佛教讲的很清楚。因此,大家千万莫说三宝过
。如果你轻视僧人,谤毁了、打骂了、断肢节,你应当受什么报,后面会说。“于我法
的出家人,常乐伺求所有的瑕隙”。他不做别的,就追求伺求,看着出家人的过,他得
到一点儿,“才得少相”,他没有审查是真的是假的,他就“轻毁诃骂谪罚”,这就错
了,这是大恶。这种人还不听人劝说,其心刚强,难调难伏。“很戾迷乱”,凶狠凶狠
,心是很迷乱的。所以他的目的就是“常喜触恼诸出家人”。看这和尚出家人烦恼,他
高兴,他的目的就是常想找出家人的过,使你烦恼,使你修行不成,这就是魔鬼。魔王
波旬的子女来到这儿恼乱出家人,完了他还要出家,穿了出家衣服,他就是不做佛...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