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聖諦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
m****a
发帖数: 9485
1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以色列是一棵橄榄树
如果没有千禧年,基督徒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以色列人,包括今天还在的犹太民族,
他们的前途怎样,他们能够得救吗?在圣经中,神已经应许了以色列民族的得救和重新
聚集。经文有很多,这里仅有几节:
罗马书11:1-2
1 我且说,神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
属便雅悯支派的。2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
15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25-27
25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
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
26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
的一切罪恶。
27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
在罗马书里面,将神的选民以色列比喻为一棵橄榄树,以色列各个支派比喻成枝条,是
暂时被砍下来的,好让外邦人能够“嫁接”上去,--外邦人比喻成“野橄榄枝条”,(
11:17)在将来,要同享肥美的橄榄根。17-24节,解释了作为外邦人的我们,应该怎
样看待以色列人,要感激神的安排,不要骄傲,不要觉得自己有机会得救,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9485
2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以色列是一棵橄榄树
如果没有千禧年,基督徒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以色列人,包括今天还在的犹太民族,
他们的前途怎样,他们能够得救吗?在圣经中,神已经应许了以色列民族的得救和重新
聚集。经文有很多,这里仅有几节:
罗马书11:1-2
1 我且说,神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
属便雅悯支派的。2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
15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25-27
25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
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
26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
的一切罪恶。
27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
在罗马书里面,将神的选民以色列比喻为一棵橄榄树,以色列各个支派比喻成枝条,是
暂时被砍下来的,好让外邦人能够“嫁接”上去,--外邦人比喻成“野橄榄枝条”,(
11:17)在将来,要同享肥美的橄榄根。17-24节,解释了作为外邦人的我们,应该怎
样看待以色列人,要感激神的安排,不要骄傲,不要觉得自己有机会得救,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9485
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以色列是一棵橄榄树
如果没有千禧年,基督徒需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以色列人,包括今天还在的犹太民族,
他们的前途怎样,他们能够得救吗?在圣经中,神已经应许了以色列民族的得救和重新
聚集。经文有很多,这里仅有几节:
罗马书11:1-2
1 我且说,神弃绝了他的百姓吗?断乎没有。因为我也是以色列人,亚伯拉罕的后裔,
属便雅悯支派的。2神并没有弃绝他预先所知道的百姓。
15若他们被丢弃,天下就得与神和好,他们被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
25-27
25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
是硬心的,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
26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如经上所记,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要消除雅各家
的一切罪恶。
27又说,我除去他们罪的时候,这就是我与他们所立的约。
在罗马书里面,将神的选民以色列比喻为一棵橄榄树,以色列各个支派比喻成枝条,是
暂时被砍下来的,好让外邦人能够“嫁接”上去,--外邦人比喻成“野橄榄枝条”,(
11:17)在将来,要同享肥美的橄榄根。17-24节,解释了作为外邦人的我们,应该怎
样看待以色列人,要感激神的安排,不要骄傲,不要觉得自己有机会得救,就...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9485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谈基督教关于婚姻的看法
http://www.lds.org/family/respect?lang=zho&query=%E5%AE%B6%E5%B
「若能彼此真心尊重對方,便會有充足的快樂。妻子親近丈夫,丈夫感謝妻子,孩子享
有應得的快樂。」
「我們以家庭為中心的觀點應當促使後期聖徒努力成為世上最好的父母,也促使我們充
分尊重子女,他們確實是我們靈體的兄弟姊妹,這樣的觀點應當促使我們付出任何所需
的時間來鞏固家庭。確實地,沒有其他事物能比我們在家中如何相愛、如何互相支持,
更關係到幸福──我們自己的幸福和子女的幸福。」
能從配偶、父母或子女身上感受到始終不渝的愛和安全感,是一項豐厚的祝福。這樣的
愛會滋養及鞏固對神的信心。這樣的愛是力量的來源,能去除去懼怕(見約翰一書4:18
)。這樣的愛是每個人類靈魂所渴望的。
因為家人關係會讓我們體驗到最大的喜樂和憂傷。喜樂來自將他人的福祉看得比自己的
福祉更重要,那就是愛的真諦;憂傷則多半起因於自私,那是缺乏愛的表現。神的理想
是要我們用最能獲得幸福、避開憂傷的方式來組成家庭。
http://www.lds.org/family/love?lang=zho
在愛中共...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1415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大正藏雜阿含(二九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拘留搜調牛聚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為汝等說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清淨。
梵行清白。所謂大空法經。諦聽。善思。當為汝說。雲何為大空法經。所謂此有故彼
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純大苦聚集
緣生老死者。若有問言。彼誰老死。老死屬誰。彼則答言。我即老死。今老死屬
我。老死是我。所言。命即是身。或言。命異身異。此則一義。而說有種種。若見言
。命即是身。彼梵行者所無有。若複見言。命異身異。梵行者所無有。于此二邊。心
所不隨。正向中道。賢聖出世。如實不顛倒正見。謂緣生老死。如是生.有.取.愛
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緣無明故有行
若複問言。誰是行。行屬誰。彼則答言。行則是我。行是我所。彼如是。命即是
身。或言。命異身異。彼見命即是身者。梵行者無有。或言命異身異者。梵行者亦無
有。離此二邊。正向中道。賢聖出世。如實不顛倒正見所知。所謂緣無明行
諸比丘。若無明離欲而生明。彼誰老死。老死屬誰者。老死則斷。則知斷其根本
。如截多羅樹頭。于未來世成不生法。若比丘無明離欲而生明。彼誰生。生屬誰。乃
至誰是行。行屬誰者。行則斷。則知
a**u
发帖数: 8107
6
☆─────────────────────────────────────☆
pattern (放手) 于 (Sat Nov 7 06:30:45 2009, 美东) 提到: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大正藏杂阿含(三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
。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
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
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解释
空:
e.g.眼睛看到一见东西,就是看到了, 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看到了或谁造成了
这样的”没看到”
眼睛没看到一见东西,就是没看到了,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没看到”了或...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关于五蕴和五取蕴的讨论

阿罗汉色身灭后一无所有叫做断灭
阿罗汉色身灭后五蕴灭尽,还有涅磐本身,不是断灭。
五蕴灭尽,一切名色灭尽,未必等于断灭。
马哈希尊者转法轮经讲记
”若渴愛息滅,五蘊之苦便跟著息滅。因此,在證得聖道時,觀察的所緣不只是「渴愛
的止息」,尚包括「五蘊苦的止息」。應知道,說「渴愛的止息」時也就包含「諸行之
苦的止息」,因為一切諸行之苦的止息才是真正的「涅槃」──滅諦。因此,涅槃被定
義為「一切有為法的止息」。如是,證得聖道的意思,就是到達所有名、色止息的境界
。“
名色=五蕴
n**********a
发帖数: 438
8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73)哥瑪達鳥──惡口罵僧 累世受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檀香山上一隻哥瑪達鳥臨近壽終。如來正等覺具二種智慧
,遍知一切,每時每刻都在觀照眾生的苦樂,即便是波浪離開大海,佛陀對眾生的大悲
心剎那也不會離開。
釋迦世尊觀知度化哥瑪達鳥的機緣成熟,依靠它可以度化無數眾生。佛於舍衛
城剎那間來到檀香山,在離它不遠的地方以神變顯現出五百隻扎夏鳥恭敬右繞佛陀。哥
瑪達鳥也對佛陀生起歡喜心想去轉繞佛陀,還沒來得及去轉繞,即於歡喜心中去世轉生
天界。他觀知是蒙佛之恩德而生天,即來佛前恭敬供養,祈求傳法,世尊傳了相應的法
,他得到聖果返回天界。世尊把哥瑪達鳥的屍體帶到諸比丘前,為令眾等生起厭離心,
咐囑舍利子:「你觀察一下它前世以何因緣今世轉為飛鳥。」舍利子立即以聲聞智慧入
定觀知它的前一世、二世乃至聲聞眼無法觀察到的生生世世一直是鳥,卻觀不到是以何
業轉生為鳥。舍利子出定於佛前恭...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hu Sep 13 15:05:09 2012, 美东) 提到:
「原始佛法」一词,是传统佛教所无有的语词与
概念,此为近代佛教史学界的用语,最初提出此一用
语与概念的,是英国的学界。
早在十八、九世纪,当
西方列强向亚洲各地进行殖民侵略时,发现要在亚洲
进行殖民侵略,并不像非洲及南、北美洲般的容易。
因为亚洲不仅已有高度的文明及统一的国家,也有发
展久远的伟大宗教信仰,特别是佛教信仰早已深入亚
洲各国人民的心灵。
当时西方的殖民侵略,多半紧随
于宗教信仰之后,而将西方信仰传入当地,往往是文
化及殖民入侵的先驱。因此,打击亚洲的佛教信仰,
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及中国,为后续的传教、经济、殖
民作准备,即成为当时西方列强的手段。
因此,英国
对当时在其统治下的印度,针对佛教的历史、文献、
史迹进行全面性的考古及研究,原本的目的,是要透
过现代科学的求证方式,证明佛教信仰中的 释迦牟尼
佛,只是出自印度民族的神话传说、虚构人物,而不
是真实的历史人...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10
萧平实暗示已达三地菩萨果位,现有证据,证明其不及三地,故其未证言证,大妄语成!
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297079&highlight=%C8%FD%
轉:《宗通與說通》(第59頁第四行起)、《燈影》(第52頁第七行起)、(第226頁最後一
行)、(第235頁最後一行起)、(第241頁最後一行)、《真假開悟》(第370頁)。
轉:蕭外道在《燈影》一書裡意有所指地說他尚未證得三地「滿心」境界;但他又「認
證」玄奘、克勤....等祖師大德為三地「入心」狀態。依經論上所說,「智不知上地心
。義唯能知自地、下地。」、「下地菩薩起智慧。不能了達於上地」───請問,若非
蕭邪師自以為已證得三地菩薩「入心」境界,他又如何知道這些祖師大德的真實證量呢
? ﹝註﹞:登地菩薩每一階地都有「入心、住心、滿心」等階段。
【如上可知,萧邪人暗示自己至少三地入心境界。下面来看他到底有无达到三地境界】。
1、菩萨二地,亦名离垢地,而离垢地菩萨,离一切犯戒垢。【瑜伽师地论】:
当知是名略说菩萨增上戒住。谓意乐净故。性戒具足故。离一切种毁犯戒垢故。一切业
道一切因...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戕害佛法的六識論
第七識末那,就是意根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末那识(梵語:manas-vijñāna),佛教術語,識的分類之一,為瑜伽行唯識學
派護法學系或法相唯識宗所说八识中的第七识。具恆審思量之性,又稱我意識我主宰,
為與意識(mano-vijñāna)即第六識相區別,稱為末那識[1]。護法論師等稱其
亦為阿賴耶識的俱有依[2]
末那(manas),義譯為意,是思量、思考的意思。在《雜阿含經》中,意與心、識經
常一同出現,被當成同義詞[3]。是六識與六內處即六根之一。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有關於識蘊有兩個說法:一為心意識三分,心、「末那」與識並
列[4];二為本識和轉識二分,「末那」是七轉識之一[5]。玄奘譯《顯揚聖教論》中,
提到識有八種,為阿賴耶識、五識、「意」及意識[6]。安慧《大乘廣五蘊論》記載為
六轉識、染污意和阿賴耶識[7]。
《瑜伽師地論》中記載,「末那」恆與我見我慢相應[8],常與阿賴耶識俱轉[9],意識
依染污末那,而受相縛,不得解脫[10]。真諦譯《決定藏論》對應段落稱意識依「心」
得立[11]。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中指示「末那」為意根[12],玄... 阅读全帖
s**g
发帖数: 264
12
来自主题: LosAngeles版 - 中年规划(35-64岁)今下午2:30PM
第一堂课可免费旁听。
地址:9350 Telstar Ave.,El monte,CA 91731
中年規劃
10/3、10/17、10/31、11/21、12/5/10週日下午2:30pm-6:30 pm
課程簡介:
檢驗中年(35-64歲)的身心動態、婚姻家庭、專業生涯、危機轉機。探討此黃金時期的
生命真諦、幸福泉源、互助團契的聖經教訓。操練自我省悟、溝通調適,促成專業重估
、生涯重劃。幫助青年未雨綢繆,中年發揮潛能,松年薪火相傳。鼓勵夫妻一起參加。
教師簡介:
吳保羅老師 社工與道學碩士,教育博士。資深臨床社工師,加州Patton州立醫院院牧
。在親身經歷中年危機後,成為「受創的醫治者」(Wounded Healer),委身全人關懷事
工,經常受邀在神學院及專業助人機構主講婚姻家庭專題。
r*****e
发帖数: 4598
13
挺好的 谢谢分享了
最近读聖嚴著作 很喜欢
不怒如地,
不動如山;
真人無垢,
生死世絕。
佛的智慧告訴我們:肉體的生命,是由地、水、火、風的四大組成,一旦四大分散,人
的身體便會破壞、消失。一切的是非得失,如雲如煙,如幻如化,有什麼好計較的?若
能體會生命的真諦,也就能夠不為生死問題而煩心了。
w***s
发帖数: 7132
1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ZZ唐代的亡妻與亡妾墓誌
唐代的亡妻與亡妾墓誌
陈尚君
本文研究唐人親自執筆為其妻或妾撰寫的墓誌,亡妻的提法偶亦見於托人撰寫的墓誌中
,多數情況下則是夫君指稱的專利。亡妾的說法則不見於墓誌的正式表達中,是從亡妻
的提法延伸出來的。
墓誌在东漢出現時,僅記死者姓名字里和死期享年,很簡單。西晉時墓誌文體已趨成熟
,後南朝禁止埋銘,北朝則蔚為風氣,現在能見到的唐以前的一千多方墓誌,大多是北
朝、隋代的作品:雖已有一些知名文人參與墓誌寫作,但迄今還沒有見到由配偶親自執
筆撰寫的墓誌。唐代傳世文集中,為配偶撰寫的墓誌也很少,所知亡妻墓誌,只有柳宗
元為其妻楊氏所寫的一篇,亡妾的墓誌,也僅有元稹和沈亞之的兩篇。宋以後地下稍有
出土,數量仍不多。近代以來因大規模基本建設和科學考古的實施,形成有規模有計劃
的墓羣發掘,得以有機會成批出土同屬一家族的墓誌石刻,由配偶親筆撰寫的墓誌也頗
有發現。據本文附表所作的不完全統計,今得見的亡妻墓誌已達八十七篇,亡妾墓誌也
有近二十篇,數量均很可觀。這些墓誌因出於最親近的配偶之手,對妻妾的描述和評價
都出自平日的感受,所述亡妻之慟也出於切身的情感,對了解唐人的家庭生活、夫妻關
係及情感表達方... 阅读全帖
M***O
发帖数: 3718
15
This may be very old. Some opinions sounds like jokes. Some opinions are
just BS. But some are inspiring.
美國人的公民意識,為什麼而活 --「我熱愛我的國家,但警惕我的政府」(I love my
country, but I fear my government)
人權比主權更重要;自由比愛國更實際;法律比總統更可靠;民生比政治更符合需求;
教育能讓人看到希望。公民挑剔政府和批評其政策,便是愛國。
【平等】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無邊無際潔白的十字架,將軍與士兵相連,死而平等;
八寶山公墓:上牆要師軍級,入房要兵團級!
【公民財產】美國的房子不僅是永久產權,而且房子上面的天空,房子下面800米以內
的地也是屬於房主的。只有高於一定的高度之後,天空才是國家的,如果在地下800米
以內發現了石油或者其他礦產,這些資源都歸房主所有。
【溫暖】 美國某地某年下大雪,學校要求所有學生到校。有家長反對。學校說這是為
了那些家貧無暖氣的孩子,他們到了學校至少有暖氣、有熱湯。家長說,那就讓那些孩
子 ...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6802
1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一年读完圣经] 11/30 歌 羅 西 書 4
特點

(一)全書字裏行間,語氣平靜安祥,好像用鹽調和(參西四6);但言之有物,擲地
鏘鏘有聲,頗具說服力。
(二)保羅特多採用異端教訓所用的術語如:「智慧」、「奧秘」、「豐盛」、「完
全」等,使讀的人能夠明白這些術語的真諦實意。
(三)本書第一章十五至二十節的『基督頌詞』,是在表明基督至高的地位和豐滿的
神性;它言簡意賅地述出聖子的神格與超絕,句句皆能擊中異端教訓的要害,是新約中
卓越的護教文字。
(四)讀這封書信特別感覺到基督的豐滿。「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在基督身上一
一的表現出來(西二9)。基督如何的表現,信的人也該如何表現。基督是藉著死、埋葬
、復活而表現的,信徒也該如此的經歷、如此的做,才能夠表現(西三1~4)。個人如此
,在教會性質的聚會中,也要在基督裏把神本性的一切豐富運用出來(西三12~17)。在
家庭裏、在社會上,也要如此地表達(西三18~四1,5~6)。
S**U
发帖数: 7025
17
1. 佛無師自悟,能說正法覺諸聲聞。
2. 佛成就十力,阿羅漢成就五力。
佛果與阿羅漢果既然不同,應有成佛之道(因)。南傳的菩薩道是部派諸說之一,與大
乘各種不同的菩薩道性質沒有不同。
雜阿含六八四經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684.htm
世尊告諸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種種別異」?
...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者,先未聞法,能自覺知,現
法自知,得三菩提;於未來世,能說正法覺諸聲聞,所謂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
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所未得法能得,未制梵行能
制,能善知道,善說道,為眾將導;然後聲聞成就隨法,隨道,樂奉大師教誡教授,善
於正法。是名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種種別異。
復次、五學力,如來十力。
何等為學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
何等為如來十力?謂如來處非處如實知,是名如來初力。若成就此力者,如來、應、等
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轉於梵輪,於大眾中能師子吼而吼。
復次、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業法受、因事報如實知
k****u
发帖数: 1686
18
四、第六問:法師說,耶穌就是「菩薩」,
而且耶穌曾經在印度一十九年。
請問法師:這種說法有何歷史根據?是出自何國?何時?
何地?何書的記載?就算耶穌曾經到過印度,
又如何證明他已經到達菩薩的果位?
世界各地的人,到過印度的人太多了,
他們都是菩薩嗎?我們知道?成道的果位有其一定的層次,
只有十方諸佛可以為菩薩授記,
現在你說耶穌是菩薩就是菩薩嗎?你的話是「聖言量」?
我是万事万物的尺度。如果修炼到万古无一的我,就可以说这样的话。

碰巧看到,没有完整的49问,仅有几条. 供参考。
http://wbbs.cc.ncku.edu.tw/ccns/index.php/9/270/692867
佛教學者沙佛林的四十九問
在台灣最引起社會震動的是沙佛林對清海的四十九問,
到今天一直未見清海公開答辯。
茲錄其重要七問:
一、第一問:佛家諸「緣起論」,基督教則主張「獨創論」,
這是兩個不同的宇宙觀,
請問法師:您為何說基督教上帝與佛 性是同一義諦,
兩者相同之處的理論基礎在那�?
二、第三問:法師常說,一旦經你印心,就等於解脫;那麼,
凡所有經過法師印心的人,應該都已得到解脫境界,
b*****n
发帖数: 662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美东有没有南传师傅?
For your information:
指導:隨佛法師Ven. Bhikkhu Vūpasama
地點:紐約 青年佛教通訊中心(星期二)
1.因緣相應: 7 月13 日7:00p.m.~9:00p.m.
2.食 相 應: 7 月20 日7:00p.m.~9:00p.m.
3.界 相 應: 7 月27 日7:00p.m.~9:00p.m.
4.諦 相 應: 8 月3 日7:00p.m.~9:00p.m.
5.五陰相應: 8 月10 日7:00p.m.~9:00p.m.
6.六處相應: 8 月17 日7:00p.m.~9:00p.m.
7.安般念相應:8 月24 日7:00p.m.~9:00p.m.
8.念 相 應: 8 月31 日7:00p.m.~9:00p.m.
9.覺支相應: 9 月14 日7:00p.m.~9:00p.m.
10.聖道相應: 9 月21 日7:00p.m.~9:00p.m.
r****n
发帖数: 8253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肇论
僧肇提出的這個問題,充滿說明了這位所謂的大乘祖師我見未破,也不知緣起義,更談
不上對於滅諦的正見。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問題,很多人都會冒出這樣的疑問。
此問題是在我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實是個偽問題。
三界輪回當中的眾生,只是生生滅滅的五蘊。而解脫的聖者,無余涅槃后沒有任何五蘊
,涅槃和五蘊表現出完全的排斥性,沒有一點共性,二者就像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這
對於有我見的人,是無法接受的,甚至認為是不可能的。
還有人會問,這不是在說修到最後,把自己徹底修沒了嗎?(本來只是五蘊,但是最後
卻沒有任何五蘊),這樣的問題還是建立在我見基礎上。
凡夫認為一定要存在一個恒常主體,才能解釋輪回。這個主體被認為是梵,是心,是阿
賴耶。但實際卻根本不存在這些。五蘊和涅槃是完全互斥,它實際只是法的互補的兩面
,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構成了完整的整體。
r****n
发帖数: 8253
21
僧肇提出的這個問題,充分說明了這位所謂的大乘祖師我見未破,也不知緣起義,更談
不上對於滅諦的正見。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問題,很多人都會冒出這樣的疑問。
此問題是在我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實是個偽問題。
三界輪回當中的眾生,只是生生滅滅的五蘊。而解脫的聖者,無余涅槃后沒有任何五蘊
,涅槃和五蘊表現出完全的排斥性,沒有一點共性,二者就像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這
對於有我見的人,是無法接受的,甚至認為是不可能的。
還有人會問,這不是在說修到最後,把自己徹底修沒了嗎?(本來只是五蘊,但是最後
卻沒有任何五蘊),這樣的問題還是建立在我見基礎上。
凡夫認為一定要存在一個恒常主體,才能解釋輪回。這個主體被認為是梵,是心,是阿
賴耶。但實際卻根本不存在這些。五蘊和涅槃是完全互斥,它實際只是法的互補的兩面
,兩種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構成了完整的整體。
p*******y
发帖数: 782
22
大师的解释真是精彩,能读出其中深意。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道者。從因趨果所歷之路也。只一在明明德。便說盡大學之道。上
明字。是始覺之修。下明德二字。是本覺之性。性中本具三義。名
之為德。謂現前一念靈知洞徹。而未嘗有形。即般若德。現前一念
雖非形像。而具諸妙用。舉凡家國天下。皆是此心中所現物。舉凡
修齊治平。皆是此心中所具事。即解脫德。又復現前一念。莫知其
鄉。而不無。位天育物。而非有。不可以有無思。不可以凡聖異。
平等不增不減。即法身德。我心既爾。民心亦然。度自性之眾生。
名為親民。成自性之佛道。名止至善。親民止至善。只是明明德之
極致。恐人不了。一一拈出。不可說為三綱領也。此中明德。民。
至善。即一境三諦。明。親。止。即一心三觀。明明德即自覺。親
民即覺他。止至善即覺滿。自覺本具三德。束之以為般若。覺他令
覺三德。束之以為解脫。至善自他不二。同具三德。束之以為法
身。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不可思議。止理名為大理。覺此理者。
名為大學。從名字覺。起觀行覺。從觀行覺。得相似覺。從相似
覺。階分證覺。從分證覺。歸究竟覺。故名大學之道。
n*****a
发帖数: 265
23
谢谢。
那请问如何能成为菩萨呢?从具体修行上来说应该怎么做?有何次第?
古狗了一下,见如下。
不知道这十地和四道果有没有比较直接的对应关系?
「十地」菩薩是真正的大菩薩,大菩薩為什麼要稱做十地呢?
「地」,能生萬物,樹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薩以地
分階位,是因地能生萬物,因地能生諸功德,登地的菩薩就快要成佛了。
1.歡喜地:初地的菩薩,斷除了身見結、戒禁取結、疑結,不再有執著恐怖
、顛倒、夢想。不憂慮生活,不懼怕死亡,不怨人毀謗。進入初地的菩薩,等於生
到諸佛如來的家中去了。助人為本,以布施為樂,能紹隆佛種,能弘法度生,因為
分證了佛陀的法身,相應了菩提,歡喜踴躍,所以叫歡喜地。
2.離垢地:二地的菩薩,自己修行十善,也勸人勤修十善,不再誤犯微細的
戒律,遠離垢染,獲得三業清淨,能夠廣行慈悲,饒益有情,所以叫離垢地。
3.發光地:三地的菩薩,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動心,
精修定學,得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定,不再為貪瞋愚痴闇蔽,聖格昇華,像光明一樣
,驅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發光地。
4.燄慧地:四地的菩薩,精進修習三十七道品,除了我執、法執,見解上沒
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中论中关于业的讨论
應成派中觀
一. 無因論的業種自存說
應成派中觀的法義, 重點在於專講:「諸法緣起性空,不立一法、專破他法。」並自詳
是佛法中最勝妙的中觀,認為無人, 無其他法能比之更了義. 但是當他們自以為不立一
法時,其實已經是建立了「不立一法」的法了。
應成派中觀見的矛盾很嚴重,近代學者的代表者, 便是印順老法師. 近年多有大乘見道
之學人不斷質疑印順老法師的應成派中觀的邪見;評論他的法義不正確,都無法得到正
面的回應。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就只簡單地討論應成派中觀三個不能自圓其說的嚴重
問題所在。
第一個問題就是 :
『應成派中觀的思想是屬於業種自存的無因論』;雖然他們仍然承認業種是存在的,因
果律也是存在的,但問題是:當他們把執持業種的如來藏砍掉、否定之後,還有哪一個
心能執持業種?沒有了!沒有常住心持種,就會使得因果律成為虛妄說,就等於是在否
定因果律。可是因果律明明在法界中是存在的,關於這點就無法自圓其說了.
所以印順法師就發明了「意識細心說」。他們說「意識細心」可以來往三世、祂能持種
,但是這跟他們所崇尚之「原始佛教」的教典卻又大相衝突!因為他們所謂的「原始佛
教」不外乎四阿含的諸經啊!... 阅读全帖
i********7
发帖数: 808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原始佛法之探究
杂阿含71经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有身?謂: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是名有身。
云何有身集?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滅?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吐,盡,離欲,滅,是名有身
滅。
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
定,是名有身滅道跡。
是名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餘如是說,差別者:
「當知有身、當知斷有身集、當知證有身滅、當知修斷有身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请参照转法轮经,一起读。

业。
i********7
发帖数: 808
26
有的内涵是什么?请参考
杂阿含71经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有身?謂: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是名有身。
云何有身集?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滅?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吐,盡,離欲,滅,是名有身
滅。
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
定,是名有身滅道跡。
是名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餘如是說,差別者:
「當知有身、當知斷有身集、當知證有身滅、當知修斷有身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i********7
发帖数: 808
27
恩,不能很认同,精确地说是:贪爱灭了,后有的因缘被灭,不是后有灭
后有还没有发生,怎么灭它?只能是灭它发生的因缘。
71经讲,它发生的因缘就是爱贪集,所以要断就是断爱贪 -- 这个引发后有的因缘
杂阿含71经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有身?謂: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是名有身。
云何有身集?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滅?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無餘斷,吐,盡,離欲,滅,是名有身
滅。
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
定,是名有身滅道跡。
是名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餘如是說,差別者:
「當知有身、當知斷有身集、當知證有身滅、當知修斷有身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x******i
发帖数: 14369
28
这个很久以前就看过了。
又快到新年了,贴一首法王谱曲的点灯祈愿文。
【點燈祈願文】 Light Offering 3分51秒
◇ 作曲: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 中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釋妙融、羅卓丹傑
◇ 編曲:林隆璇
◇ 主唱: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稀有光明此燈燭,供獻賢劫千佛等,
無餘廣大十方境,師尊空行護法眾。
壇城聖眾盡奉獻,父母為首有情眾,
此生以及各所生,皆能親見佛淨土。
願與彌陀合為一,三寶三根眾諦力,
吾等如此所發願,祈請加被速得成。
德雅他 班雜支雅 阿哇波達 那耶梭哈〔三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qf-7CjSo3k&feature=related
Y**u
发帖数: 5466
29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2:14:02 2012, 美东) 提到:
☆─────────────────────────────────────☆
tmouse (猪头) 于 (Tue Sep 11 13:20:09 2012, 美东) 提到:
'第一因理论和现实的矛盾之一在于善恶问题',人有了分别心,才会有善恶,而且喜欢
用人自己的大脑去定义善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Tue Sep 11 13:23:00 2012, 美东) 提到:
猪头,欢迎回来继续和我们混,呵呵~~~
☆─────────────────────────────────────☆
tmouse (猪头) 于 (Tue...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0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四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淨行品第十一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
?云何得不害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
?云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云何得殊勝身、語、意業
?云何得清淨身、語、意業?云何得無染身、語、意業?云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
?云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
無畏具足、覺悟具足?云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
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
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毘鉢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
起善巧...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31
佛一百八名讚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師臣法天奉 詔譯

歸命一切智 一切世間師
牟尼大法王 一百八名號
無邊功德海 具足眾吉祥
能滅諸有情 罪業諸煩惱
我今歸命禮 一切大吉祥
...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上师的打嗝,放屁,与做爱-zt
這是一張非常珍貴的照片。著名的寧瑪大師,頂果欽哲法王,在西藏時,即是邱陽創巴
仁波切的上師之一。他們之間的因緣,追溯到前世今生:頂果欽哲曾經在第十世創巴仁
波切座下學法,而後來,他又成為第十一世創巴(邱陽創巴)仁波切的老師。
在創巴仁波切赴歐美傳播佛法給西方人的世界之時,因為其與眾不同、並且非傳統式的
接引作風,頗受到許多同儕西藏喇嘛的誤解非議。「只有頂果欽哲仁波切,在提到創巴
仁波切之名時,總是用特別尊重的口吻,也不贊同其他人對創巴仁波切的評語──似乎
只有他,能夠了解創巴仁波切的心意伏藏,香巴拉的願景和視見。」(此根據宗薩欽哲
仁波切2005年一月,於加拿大Halifax的口述故事。)
1976年,頂果欽哲法王,應創巴仁波切之邀,首度至北美訪問。數年前 (2004年),雪
謙冉江仁波切(Shechen Rabjam Rinpoche 頂果欽哲仁波切的孫子,現雪謙寺的住持)
,於紐約香巴拉中心傳法的時候,以藏文(當場有英文翻譯),向我們唸誦了頂果欽哲
仁波切離開北美時、在飛機的航程上、寫給創巴仁波切的一首長詩,其文字之優美,情
感之珍惜殷切,冉江仁波切說,翻譯其實也難以傳達藏文原詩的...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33
佛陀為何不願意回答有關「十四難」的問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十四難」的問題,他每天反覆思考着這些問題,卻
無法找出答案,這令他寢食難安。有一天,比丘終於忍不住了,帶着自己的衣缽走到佛
陀的住處,跟佛陀說:「佛陀,請為我解答十四難的問題,如果我明白了,就繼續留在
僧團。如果您無法為我解答,我就要離開您,另尋名師了。」
佛陀看着這位比丘,感慨地說:「你真愚痴啊!我一生說法度眾,幫助所有眾生解脫老
病死的煩惱。此生老病死的問題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你問的十四難,只是無意義的辯論
而已,對於實際的解脫煩惱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如果解釋給你聽,既非真實道之理
,對修行、解脫又有何助益。」
接着佛陀又舉了一個譬喻繼續說道:「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急着幫他找醫生
取出毒箭治療,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他要先知道醫生姓什麼?住哪裡?父母是誰?今
年幾歲?還要問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麼樹木造的?用什麼羽毛當箭翎?
什麼人製作的?射箭的弓是什麼材質做的?箭上的毒藥出自何地?藥名是什麼?……這
位中箭受傷的人,非要等到問清全部的問題才肯接受治療。」這時,佛陀停頓了一下,
反問比丘:「這個...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