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苦行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t
发帖数: 1016
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很想做个苦行者。。但是
做个苦行者,不一定要去印度
例如:
每天莲花双盘做 一个小时
每天只吃一餐
全素 不吃肉 不吃鱼
放下俗世情缘
每天苦练宝瓶气
冬天不开暖气
夏天不开空调
每天9pm睡觉 5am起床
。。。。。。
这些都是苦行。。。
w********4
发帖数: 264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很想做个苦行者。。但是
很想做个真实的苦行者。去印度。但是也苦了家人和父母。。。父母不同意怎么办?
虽然说的是成人了。。可以自己决定。。但是都是独生子女。。自己的决定也会影响家
人。。怎么办
w********4
发帖数: 264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很想做个苦行者。。但是
my point is how to deal with parents will and my will
sometimes my will will influence their lives
btw我觉得要一步一叩首的拜到西藏去才是苦行者
q****a
发帖数: 21
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迷惘者往事书》第三章第X节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q****a
发帖数: 21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迷惘者往事书》第三章第X节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6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7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很想做个苦行者。。但是
佛陀苦行六年沒成佛,成佛後第一次說法-轉法輪經,就說八正道才能解脫,苦行不能
解脫。
不知你是學誰。
J*****3
发帖数: 4298
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早期的基督教批判者 - ZZ
乡下人进城
基督教从一开始就不乏批评者,只是我们现在对这些批评者知道得很少,原因是,随着
基督教升为国教,对臆想的和事实上的反对者的迫害越来越残酷,所谓的反基督教文字
被尽可能地完全消灭。325年,康斯坦丁皇帝为维护基督教利益,下令焚烧 Porphyrios
的著作《反对基督徒》,引发了欧洲的第一次焚书,公元448年以后,这本书就绝迹了。
今天我们还知道的基督教的批评者中,最重要的是 Celsus 和 Porphyrios 以及被基督
徒称为叛教者的罗马皇帝 Julian。他们遗留下来的文字,都是后人从基督教护教士反
对他们的论述中摘录整理出来的、在文艺复兴尤其是启蒙运动后才得以传播的。这当然
不能反映他们思想的全貌,许多细节的内容可能永远消失了。比如生活在公元2世纪的
Celsus,应该是掌握了原始基督教的许多情况的,我们不能保证 Origines 在反驳他的
论述中引述了他的全部文字,只能说 Origines 可能仅仅反驳了他自认为有能力反驳的
部分论点。
有欧洲学者对这三个人观点进行了整理,现在摘译一些要点出来,或许对我们看待基督
教在中国的泛滥有些启发。
Celsus(公元2世... 阅读全帖
w********4
发帖数: 264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很想做个苦行者。。但是
佛陀在说怎么解脱。。可没说怎么样离体更远
btw:著名的虚云和尚 就做过苦行的事。。而且在途中两次遇到了文殊菩萨的化身
r******2
发帖数: 1021
11
白话《荤腥经》
作者:护法法师
资料整理者:法光法师
法命法师
法住法师
自序~
在一般人的印象与观念中都认为:身为一个出家修行人,应该都是要茹素的。倘若
不是如此,就好像是冒牌的假和尚。我记得刚来台湾时,有一次要去买便当, 但是便
当店的老板不肯卖给我,并告诉我说:「师父,这里面有肉喔!您不能吃啦!」我告诉
他说「没关系,我可以吃的。」老板才唯唯诺诺的卖给我;但是却在我背后附加一句:
「野和尚!!」虽然我也有回应他说:「没错,我也是和尚。」但是在我心中也有很多
的感慨;想不到北传佛教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素食真实义,曲解得那么严重!
所以,藉由这次因缘,将巴利文所记载的《荤腥经》,翻译成汉语,让大家知道,
佛陀也确实认同与强调要素食,但不是指食物--而是在心行方面要素食。
《荤腥经》的由来~
为什么在佛陀时代会出现《荤腥经》这一部经?又是什么样的因缘令其造下问题的
呢………?所谓无风不起浪,相信必定其出有因,其来有自吧!
在世尊(释迦牟尼佛)尚未出世之前,有一位名为「荤腥」的婆罗门,与五百弟子
出家为苦行僧后,就进入了喜马拉雅山苦修;他们在山中自建茅棚,每天都以根果为食
物—-自此从未曾... 阅读全帖
r******2
发帖数: 1021
12
白话《荤腥经》
作者:护法法师
资料整理者:法光法师
法命法师
法住法师
自序~
在一般人的印象与观念中都认为:身为一个出家修行人,应该都是要茹素的。倘若
不是如此,就好像是冒牌的假和尚。我记得刚来台湾时,有一次要去买便当, 但是便
当店的老板不肯卖给我,并告诉我说:「师父,这里面有肉喔!您不能吃啦!」我告诉
他说「没关系,我可以吃的。」老板才唯唯诺诺的卖给我;但是却在我背后附加一句:
「野和尚!!」虽然我也有回应他说:「没错,我也是和尚。」但是在我心中也有很多
的感慨;想不到北传佛教将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素食真实义,曲解得那么严重!
所以,藉由这次因缘,将巴利文所记载的《荤腥经》,翻译成汉语,让大家知道,
佛陀也确实认同与强调要素食,但不是指食物--而是在心行方面要素食。
《荤腥经》的由来~
为什么在佛陀时代会出现《荤腥经》这一部经?又是什么样的因缘令其造下问题的
呢………?所谓无风不起浪,相信必定其出有因,其来有自吧!
在世尊(释迦牟尼佛)尚未出世之前,有一位名为「荤腥」的婆罗门,与五百弟子
出家为苦行僧后,就进入了喜马拉雅山苦修;他们在山中自建茅棚,每天都以根果为食
物—-自此从未曾...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轉】]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79-207):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p. 179
提要
與佛教同屬於新興宗教思潮的沙門陣營的耆那教,不僅是佛教初興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
之一,同樣也為佛教傳統建構中的宗教制度發展等帶來刺激與滋養。雖然彼此教義有差
異,但是由於雙方實際興起與發展的時代重疊,宗教術語亦甚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構
處甚多的情形下,學界戲稱兩者為「姊妹教」。礙於彼此宗教競爭,佛教看待耆那教的
態度與耆那教理解自身宗教傳統的心態不同,從而「佛教聖典中的耆那教」與「耆那教
聖典中的耆那教」之間的兩種形象存有差異。若是如此,初期佛教聖典所見的宗教競爭
暨隨之引發的詮釋效應等諸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擬就前述問題進行論... 阅读全帖
x*m
发帖数: 276
14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15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著
----------------------------------------------------------------------------
----
佛說四十二章經解
明古吳蕅益智旭著
~d 1
經題七字。通別合舉。人法雙彰。經之一字是通名。一切大小乘脩多羅藏。同名經故。
佛說四十二章六字是別名。異眾經故。就別名中。佛為能說之人。四十二章為所說之法
。佛者。梵語具云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不同凡夫。覺他不
同二乘。覺滿不同菩薩。卽是釋迦牟尼如來萬德慈尊。娑婆世界之教主也。說者。悅所
懷也。佛以度生為懷。機緣未至。默然待時。機緣旣熟。應病與藥也。四十二章者。約
數標名。蓋從一代時教之中。摘其最切要。最簡明者。集為一冊。以逗此土機宜。所以
文略義廣。該通四教。未可輒判作小乘也。
~s 1
後漢迦葉摩騰竺法蘭同譯
~d 2
後漢。卽東漢。對前漢而言之。孝明皇帝永平三年。歲次庚申。帝夢金人項有日光。飛
來殿庭。以問群臣。太史傅毅對曰。臣聞西域有神。號之為佛。陛下所夢。其必是乎。
博士王遵亦奏曰。按周書異記。載佛誕於周昭王二...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修苦行对成佛有帮助吗?
有人问说:“修苦行对成佛有帮助吗 ?”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得先要明白“苦行”的定义。什么是苦行?一般人的认知就
是:“空乏其身,行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因为这样,所以都以为要自苦其
身才叫作苦行。举例而言,有人就是坚持说,一定要盘起腿来练腿功,腿明明都已经很
痛了,腰也明明都已经很酸了,但是却努力的撑下去。那你看这样痛不痛苦?真的是苦
行啊!可是那是叫“让自己痛苦的行为”。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说学佛的过程中不需要
练习盘腿,而是说那样的行为跟心态却不是佛法中真正的苦行。同样的道理,也有人很
精进的拜忏或者是朝山,真的也是腰酸背痛、筋疲力尽!但那同样还是在外相上著眼,
还不能算是佛法中真正的苦行。乃至于有人听说吃苦才能了苦,所以就努力的去找一些
苦行,而真的也是无怨无悔去作。但是问题是:所谓的“了苦”,是说了结过去生所造
会让今世受苦的因。譬如说,过去生欠了别人的钱,也许今世就感应到说要付出一笔开
销,因此就很辛苦的来赚钱,那这一笔该支付的开销支付了,说这样就过去所造的苦因
就了结了。又譬如说,过去生也许伤害了别人,今世在因缘和合之下,所以也受到某一
种状况下的某一种伤害,因而也... 阅读全帖
O*********9
发帖数: 552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ZT--GS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自知,设有
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信
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疑之劣性不除,转因
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甚矣
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转辗自误,更以误人。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子禄,终究不
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切
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佛又不许。因此世间
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只暂时的空喜,不是究...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18
阿弥陀佛!非常随喜lila 不杀生的慈悲。藏传佛教大德索达吉堪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阐述藏密素食观。
藏传佛教历史上最著名的一生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也曾说过:“杀害无辜众生仅为自
己能享用其血肉;又贪爱饮酒,只为杯中物能引人沉迷、陶醉,凡此种种皆已具足堕落
复活地狱之缘起。虽眼根齐备,奈何却直堕恶趣深渊,诸人天众生因此不能不引以为戒
:即便一根刺扎入身中,其疼痛也不堪忍受;杀害众生而食其肉,被杀者之苦痛又何堪
言表?来生堕入复活地狱后,必将感受难以忍受之痛苦——浑身烈焰熊熊,其景象实乃
惨不忍睹。”
对佛经了解一知半解之人,往往自以为在显密经典中对食肉过患的描述并不频繁、
其措辞也绝非如描述别的非理之事时那般严厉、痛切,特别在密宗教义中更是对吃肉与
否的问题轻描淡写。其实,这些理解纯粹是未深入经藏的表现,因显密经论中有数不清
的文字都在阐述佛教对这一问题的究竟立场与看法——那就是必须彻底、完全地禁肉!
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嗜肉如命之徒都找不到佛陀对食肉饮血片言只语的赞叹之处。相
反,大量的教证理证都表明佛弟子遮止肉食的必要性、重要性与紧迫性。 “
如果有人说:佛陀已经开许所有佛教徒可... 阅读全帖
i****n
发帖数: 5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学佛最初之决定
凡人到歧途莫决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一切疑怖恐慌,随之而起。忽有人指示
究竟,使勿入险道,则其人之感激诚不可名状。然又有人焉,已入险道而不 自知,设
有人指示究竟,彼终不信。必亲到遇险时,无处问津,发生恐怖时,方为之指示,彼始
信入。然又有人焉,虽入险道,急求指示。虽有人指示其究竟,但多 疑之劣性不除,
转因指示太易而生疑虑,常恐受欺,转而不信,指示亦终无益。此三等人,比比皆是,
甚矣度人之难也。是故世上迷人倍多,辗转自误,更以误人。 此佛菩萨大悲心之所由
启发欤?
佛说法四十九年,种种法门,一言以蔽之曰“为人决定”。惟菩萨每度人于未信入
之始,或勉强而行之,佛则度人于合机之时,不必徒劳白费,亦无丝毫得失成败之见,
随缘启之而已。
学佛伊始,人不独应求善知识为之决定,亦当自己一决定也。先问自己究为何事学
佛?曰为求究竟。问云何谓究竟?则曰世间一切一切,如苦乐事,如妻财 子禄,终究
不实,过眼成空,昙花一现,终归生灭,痛苦竟无了期。如此有也苦,无也苦。若云一
切不要,又是落于断灭,佛所不许。若云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 著,佛又不许。因此
世间愉乐,纵使十分满足,亦...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月溪法师示众正误》(二)
月溪法师示众正误(二)
二、勘用功
师示众云认苦行为修道:
出家人修苦行,自较诸一般放僻邪侈者为胜,但单修苦行不明佛法,不懂参禅,
则不能明心见性,徒苦其身而已。昔释迦佛起初在雪山修苦行,六年未能悟道,觉苦行
之无益,遂弃去,进饮食振精神,坐菩提树下见星坠而悟道成佛。又,《中阿含.罗摩
经》谓,佛陀曾到鹿野苑,访问修苦行之五比丘,认为自烦自苦,非圣贤之求法,是见
佛并不主修苦行。《黄檗传心法要》云:「勤修苦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定作天魔眷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以因果而言,修苦行者,来生可多得享受及
美满生活而已,与成佛无关也。倘今生修苦行,来生生富足家,富家子弟又造业,又再
生贫苦之家,一贫一富轮回辗转有何结果?故出家无须过于吃苦致损神,只要能明佛法
参禅用功,今生虽未成佛,来生慧根不坠,仍可继续修持,愿力坚强,精进勿懈,定有
成佛之一日。愿出家人千万勿错认苦行便是修道,便可成佛也。僧那禅师云:「不明本
心,专修苦行,如黑夜行险道。」
师示众云三大阿僧祇劫修行
教中谓须经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方能成佛,此乃指修声闻道而言耳(又谓举首低头
皆可成佛,此乃譬
a**u
发帖数: 8107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荤腥
☆─────────────────────────────────────☆
runsun (runsun) 于 (Tue Nov 10 03:45:58 2009, 美东) 提到:
白話《葷腥經》
白話《葷腥經》
《葷腥經》的由來───
在世尊(釋迦牟尼佛)尚未出世之前,有一位名為「葷腥」的婆羅門,與五百弟子出家
為苦行僧後,就進入了喜馬拉雅山苦修;他們在山中自建茅棚,每天都以根果為食物—
-自此從未曾食用任何的魚肉類。但也由於此,苦行者們的身體缺乏鹼性與酸性的食物,
導致每一位都得了黃疸病。於是他們自忖:為了攝取鹼性和酸性類的食物,就必須得要
暫時離開喜馬拉雅山,到有人群的聚落中,乞食所欠缺的營養食物。
於是苦行者們就暫時離開喜馬拉雅山,來到有人群的聚落。當到達村落的邊境時,住在
村落裡的人看到了,紛紛歡喜地出來的邀請及供養這些苦行者;在用餐完畢後,人們又
提供苦行者們床、用品、食物、器具等一切日常生活用品,並說:「師父啊,請安心的
留下來住在這裡,無需為生活食物及用品擔憂、操煩!」說完,村人便走了。
翌日,村人又來供養苦行者們,而且從此每天都有村人來供養………就這樣不
n**********a
发帖数: 438
22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baiyejing/default.php
(67)胖子──願力成熟 信心第一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中一商主一直膝下無子,祈禱諸天尊後終得一莊嚴之子
,父母為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因他生來體胖,故取名胖子,並以牛奶、酸奶、
油餅等精心餵養。胖子很快長大,精通了世間的史學曆算、觀察布施等十八種學問。因
受近鄰給孤獨施主虔誠信佛的熏陶,胖子一家對佛法生起很大信心。
父母年邁壽終後胖子外出路經舍衛城和續巴熱嘎之間的一片森林,林中安住著
一位他認識的苦行仙人。胖子此次見到仙人即生起信心,恭敬頂禮,仙人讚歎出離心的
功德,略作開示後胖子即依仙人出家。日久,胖子所得之法不少,但尚未得成就(
Sidhi),仙人便辭世而去。胖子即獨自在山洞裡終年精進修持。
一日,世尊路經此地,胖子遙見佛陀即欲親迎,因山高路曲,若沿路下山恐佛
陀走過自己所在山洞的路口而錯失良機,便不顧一切從山崖跳下去。世尊立即加持整個
大地柔軟如棉,胖子沒... 阅读全帖
l*****a
发帖数: 38403
23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给基扫盲:佛教
佛陀的教化工作
传道的开始
佛陀初转法 轮,是在鹿野苑向五位苦行者,说了解脱法门,允许他们成为弟子,并称
“善来比丘”,他们便成了自然得戒的比丘弟子。在此五人之中,以阿若陈如的悟性
最快,听了佛陀的教法之后,随即证到了阿罗汉果,其他四人,也在不久之间,证了阿
罗汉果。
度了五位比丘之后,接着又在波罗奈斯的近郊,开始了佛陀的公开教化。那是由于一位
出身高贵的青年,耶舍的从佛入道,他的亲友数十人,也加入了佛教的僧团。满慈子、
大迦旃延等人,也于先后舍离外道,进入了佛法。他们在鹿野苑中,度过了第一个雨季
的安居生活,也就是在五个月之后,包括几位在家弟子,已达六十人之多。而且,佛教
的僧团之中,固然欢迎高等阶级的婆罗门族,同时也欢迎最下级的贱民出家。在听法之
时的位次尊卑,是依出家的先后,不依在俗的种族阶级,也不依年岁的老幼。
可是,佛的教法,不限于佛陀来宣说,而是更盼佛的弟子们,将各自所闻所知所见的佛
教法门,向广大的人间社会,作普遍和深入的阐扬。故在第一个雨季的安居生活终了,
佛陀便对弟子们说:“比丘们!我已脱离了人天的一切束缚;你们也是一样。比丘们!
为了许多人们的幸福和利益,去游行吧。...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4
耆那教与佛教同属于新兴宗教思潮,强烈批判婆罗门教的新兴沙门集团。
耆那教也是初期佛教圣典记载的「六师」。
耆那教与佛教两者都无法摆脱印度教介入,但耆那教后来的发展仅限于印度,佛教则融
入更多异国文化的思想元素而被转型为世界宗教。
双方实际兴起与发展的时代重迭,宗教术语亦甚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构处甚多的情形
下,学界戏称两者为「姊妹教」。
佛耆两教教祖同样出身为剎帝利种姓(王族),彼此带领的教团亦在相同的社会基础与
环境成长与茁壮。
佛耆两教教理相似且宗教术语相同,教主的生涯与传记类似,共通的神话也不少。
佛教与耆那教皆称呼自己的宗教圣典为「阿含」,也同样以佛陀(觉悟者)、耆那(胜
者)、大雄(伟大的英雄)、如来、阿罗汉、世尊等词作为各自宗教究竟解脱之圣者的
称谓。
甚至西方学界在印度学研究的初期,将耆那教误解为佛教的一个支派。
耆那教的创始人为筏驮摩那,此人在初期佛教圣典被称为为「尼揵陀若提子」(
Nigantha Nataputta),沙门思潮中著名「六师」之一。与佛陀是同时代。
巴利语Nigantha是由Ni(离开)与Gantha(系缚)两字组成,意味着「已经解脱系缚者
」,至于巴...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456
25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第五节 宗教大法官
http://www.godoor.com/book/library/html/art/klmzfxd/037b.htm
“在这里没有序言——那就是说没有文学的序言也是不成的。 ” 伊凡笑了,
“哎!其实我算是什么作家!你瞧,我这段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在那个时候恰巧
有在诗里把天神引到地上来的习惯,——这点你从学校的课本上一定早就知道了。
关于但丁我先不提。在法国,法庭职员和修道院的修士扮演整本的戏剧,把圣母、
天使、圣徒、基督,甚至还有上帝全搬上了舞台。当时这种场面表演得非常淳朴。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写出了老巴黎,路易十一时代,为庆祝法国太子的生辰,在
市政厅里演出一出含教训意义的、 给大家免费观看的戏剧,名叫《Le bonj
ugement de la trèssainte et gracieuseV
ierge Marie 》①,剧本里圣母亲身出场,宣告她的bonjugem
ent②。我们莫斯科在彼得大帝以前的古代,也时常演出几乎完全类似的戏,特
别是从《旧约》中取材的戏。但是除了戏以外,当时还有许多小说和‘诗’流传于
世,这些作品里在必要的时候也出现圣徒、天使和全体天神。我们...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6
61.境界超过那洛巴的寂密
上述的所有传承,大成就者寂密全部具足。
寂密尊者在印度南方喇嘛扎(水坛)降生,为国王种姓。他从小就与其他孩童截然不同
,众多的世间学问和因明、声明等,他一经接触,即能融会于心,并被赋予深入独特的
理解。他父亲是一位密咒士,在意觉受中亲眼现见过度母,度母授予他灌顶和修法,他
把它传给了少年寂密。自此,寂密对世间轮回盛事已兴味索然。
二十二岁时,他来到大海岸边一个叫贡戈那(金幢)的地方,那里的道场闻思兴盛,道
风肃然清净,恍若不闻鸡犬之声的天外花园。其内住有五十位比丘与在家居士共一千多
人。亲教师是诸智者之源——阿阇黎绕登各巴,寂密在他面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
学习了声闻、唯识和中观各大派卷帙繁复的经文和论典,并获得了根本性的了解。他音
色柔美,常以娴熟的背诵方式为别人传讲《般若十万颂》及《唯识四经》等。因为没有
财物供养上师,他心中一直憾然有愧,不能释怀。
为了实现供养上师的心愿,他前往斯里兰卡诸岛。那时,他已成就了马哈嘎拉法力强大
的密咒。他以妙音为人们宣说无垢正法,受到当地信众极大的恭敬和欢迎。他把所获的
利养全部换成七宝供养上师,向上师竭诚祈请,乞求授...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7
61.境界超过那洛巴的寂密
上述的所有传承,大成就者寂密全部具足。
寂密尊者在印度南方喇嘛扎(水坛)降生,为国王种姓。他从小就与其他孩童截然不同
,众多的世间学问和因明、声明等,他一经接触,即能融会于心,并被赋予深入独特的
理解。他父亲是一位密咒士,在意觉受中亲眼现见过度母,度母授予他灌顶和修法,他
把它传给了少年寂密。自此,寂密对世间轮回盛事已兴味索然。
二十二岁时,他来到大海岸边一个叫贡戈那(金幢)的地方,那里的道场闻思兴盛,道
风肃然清净,恍若不闻鸡犬之声的天外花园。其内住有五十位比丘与在家居士共一千多
人。亲教师是诸智者之源——阿阇黎绕登各巴,寂密在他面前受了近圆戒(比丘戒),
学习了声闻、唯识和中观各大派卷帙繁复的经文和论典,并获得了根本性的了解。他音
色柔美,常以娴熟的背诵方式为别人传讲《般若十万颂》及《唯识四经》等。因为没有
财物供养上师,他心中一直憾然有愧,不能释怀。
为了实现供养上师的心愿,他前往斯里兰卡诸岛。那时,他已成就了马哈嘎拉法力强大
的密咒。他以妙音为人们宣说无垢正法,受到当地信众极大的恭敬和欢迎。他把所获的
利养全部换成七宝供养上师,向上师竭诚祈请,乞求授...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28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侯,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伽玛山,此山的
环境非常幽美。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都十分恭敬,经常供养他衣物药食
等。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化,来到萨伽玛山。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
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
两位尊者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若太多人知道,我们就会离
开。」果嘎勒嘎比丘答应了,于是两位尊者就安住下来。
那时,有一位大施主的儿子,很有善根,自己到果嘎勒嘎比丘那里皈依,并请求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果嘎勒嘎
比丘准备出游,出门前,他请两位尊者代为教导自己的弟子。两位尊者观察这些弟子的
根机,觉得他们能够修学更进一步的法,就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个个勇猛精进,
全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对施主的
儿子说:「果嘎勒嘎比丘外出,现在是由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带领我们修学。你若
是在尊者...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8336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GoLost (GoLost),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教与印度现代社会——尼赫鲁论佛教及其影响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2 11:31:23 2014, 美东)

朱明忠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
佛教与印度现代社会是什么关系呢?尽管今天印度的佛教徒只有五百多万,仅占总
人口的0.7%,但是,佛教思想和文化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这不仅因为
印度佛教在其兴盛的一千多年中间对印度的思想和文化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因为
在其沉寂的数百年中,它的许多思想也被印度教所吸收和容纳,从而变成了印度教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佛教的思想文化融汇于印度思想文化之中,是其不可缺
少的组成因素。
佛教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要阅读一下印度现代政治家和思想
家们对佛教及其思想的评述,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例如,甘地极力赞扬佛教所倡
导的非暴力思想,把佛教戒律中的“戒杀”信条加以改造,并吸收西方的人道主义,创
造出他自己的“坚持真理学说”和非暴力主义,以之...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0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侯,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伽玛山,此山的
环境非常幽美。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都十分恭敬,经常供养他衣物药食
等。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化,来到萨伽玛山。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
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
两位尊者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若太多人知道,我们就会离
开。」果嘎勒嘎比丘答应了,于是两位尊者就安住下来。
那时,有一位大施主的儿子,很有善根,自己到果嘎勒嘎比丘那里皈依,并请求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果嘎勒嘎
比丘准备出游,出门前,他请两位尊者代为教导自己的弟子。两位尊者观察这些弟子的
根机,觉得他们能够修学更进一步的法,就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个个勇猛精进,
全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对施主的
儿子说:「果嘎勒嘎比丘外出,现在是由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带领我们修学。你若
是在尊者...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799
31

朱明忠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
佛教与印度现代社会是什么关系呢?尽管今天印度的佛教徒只有五百多万,仅占总
人口的0.7%,但是,佛教思想和文化对印度社会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这不仅因为
印度佛教在其兴盛的一千多年中间对印度的思想和文化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且因为
在其沉寂的数百年中,它的许多思想也被印度教所吸收和容纳,从而变成了印度教文化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佛教的思想文化融汇于印度思想文化之中,是其不可缺
少的组成因素。
佛教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只要阅读一下印度现代政治家和思想
家们对佛教及其思想的评述,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例如,甘地极力赞扬佛教所倡
导的非暴力思想,把佛教戒律中的“戒杀”信条加以改造,并吸收西方的人道主义,创
造出他自己的“坚持真理学说”和非暴力主义,以之指导印度人民进行反英斗争和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此外,奥罗宾多也高度评价大乘佛教的“普度众生”思想,并吸收这种
思想,采构筑自己的“精神进化论”和“神圣人生学说”。他所理想的“神圣智者”或
“超心思的人”都应当像大乘佛教的菩萨一样,不仅自己能够精神化或神圣化,而... 阅读全帖
B**M
发帖数: 74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真精神
修行要诀
(一)定宗旨
一、学佛宗旨,首在开智慧,自觉觉他,广度众生,出苦海、了生死。生死又分为
二,一了分段生死轮回,不再混入,二了变易生死,开般若明达生死,本不可得,不受
世出世一切苦厄。
二、所谓成佛,即是成大智慧,梵语为般若波罗蜜。以般若方可度登彼岸也。是以
开智慧,乃成佛唯一法门,舍此别无二法。
三、学佛贵在自求自修、自除苦恼、自开智慧、自成佛。求佛只如问路求医,走路
吃药,还在自己。所以佛学考据,只如地图和药方,与本病不相干也。学佛者,是学与
佛无二,同一无烦恼,清净自在,不是变个佛。
四、学佛目的在断一切苦,得究竟乐。而得究竟乐者,只在开智慧;开智慧在定,
得定在坐,坐在法。宗旨目的既定,中途方不疑退,此生必可成就,不问你修净土禅宗
密法,都要同此宗旨,同此目的。
(二)明修义
一、明本来,本来不用修,因冤枉而入病,要恢复本来,方叫做修,否则叫做建造
,不叫修理。
二、修心与修理物品不同,当云复,言复其本来也。物品之修理赖他,心之修复还
赖乎自心,以妄心复妄心,至心不可得,光明自在为止。
三、修心虽赖乎法,但教法中用于一时,取舍予夺在我,以明心见性为体,起一切
妙法为用。...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zt)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zhdcjjqs.php
顺治皇帝出家偈浅释
索达吉堪布 著
大悲摄受具诤浊世刹,
而后发下五百广大愿,
赞如白莲闻名不退转,
恭敬顶礼本师大悲尊。
缘 起
一九八七年,法王如意宝偕同一万多名藏汉僧俗,朝拜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清
凉圣境。
朝山期间,我与慈诚罗珠恭受上师之命,初次将《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道次第摄
颂》等藏地流传甚广的佛学论著翻译成汉语。在翻译过程中,捉襟见肘的汉语水平使我
们费尽了周折,特别是对前所未见的汉地佛教专用词汇,我们更是一窍不通。但上师之
命难越,我们只好硬着头皮上马,咬紧牙关坚持,翻阅了大量资料,花费了不少心血,
才算勉强完成了任务。不想以此因缘,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才有了今天与汉地众生所
结下的殊胜不解之缘。
五台山向来以自然风光神奇旖旎、名胜古刹鳞次栉比而著称。放眼四周,千山竞秀;俯
视谷底,万壑争流。既有云蒸霞蔚的东台,繁花似锦的南台,明月皎洁的西台,一览群
山的北台,巨石如星的中台,也有淙淙欢跃、南北穿流的清水河,更有集五台之殊胜为
一体的黛螺顶,以及堪称五台山标志的塔院...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4
21.阿阇黎胜马
阿多吉之伍(金刚铃)在邬金金刚空行母面前亲获教言,此处是从远传承而言的。
有一位获得了大手印成就的大阿阇黎名叫胜马,他住在邬金地区附近的一个茅蓬里,修
持光明不可思议等持。虽然他的茅蓬周围兽迹斑斑,人声罕至,然而,他不拘形迹的疯
狂禁行却令国中的人民无法忍受,诋毁之声遍布上空,由风吹送到了他的茅蓬。阿阇黎
显示神变,刹那间,邬金的山河大地上漫山遍野都是野马,它们将所有的花园和田地里
的草全部吃光。国王和国民深感恐慌,他们四处赶马,正要抓住它们时,它们又一闪而
跑了。后来,大量野马都消失无踪,只剩下仅有的几匹,都径直进入了尊者的茅蓬,追
踪而至的国王进去一看,茅蓬里却一匹马也没有。这时,他们才知道这些马都是尊者的
幻变——他是一个大成就者。
22.琵琶师本那巴
因为阿阇黎胜马依靠神变飞往了非人之地,所以,国王等人只有从他的传承弟子琵琶师
本那巴那里获得教言。
本那巴是国王种姓,胜马尊者赐予他稀有的灌顶和教言。他问上师:“我可以舍弃国王
种姓的一切:高贵的名望,铺满整个大地的金子,美妙的欲乐。可是,唯有琵琶之声我
无法舍弃,我该怎么办呢?”
上师授予他将心专注于琵琶之声的...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35
21.阿阇黎胜马
阿多吉之伍(金刚铃)在邬金金刚空行母面前亲获教言,此处是从远传承而言的。
有一位获得了大手印成就的大阿阇黎名叫胜马,他住在邬金地区附近的一个茅蓬里,修
持光明不可思议等持。虽然他的茅蓬周围兽迹斑斑,人声罕至,然而,他不拘形迹的疯
狂禁行却令国中的人民无法忍受,诋毁之声遍布上空,由风吹送到了他的茅蓬。阿阇黎
显示神变,刹那间,邬金的山河大地上漫山遍野都是野马,它们将所有的花园和田地里
的草全部吃光。国王和国民深感恐慌,他们四处赶马,正要抓住它们时,它们又一闪而
跑了。后来,大量野马都消失无踪,只剩下仅有的几匹,都径直进入了尊者的茅蓬,追
踪而至的国王进去一看,茅蓬里却一匹马也没有。这时,他们才知道这些马都是尊者的
幻变——他是一个大成就者。
22.琵琶师本那巴
因为阿阇黎胜马依靠神变飞往了非人之地,所以,国王等人只有从他的传承弟子琵琶师
本那巴那里获得教言。
本那巴是国王种姓,胜马尊者赐予他稀有的灌顶和教言。他问上师:“我可以舍弃国王
种姓的一切:高贵的名望,铺满整个大地的金子,美妙的欲乐。可是,唯有琵琶之声我
无法舍弃,我该怎么办呢?”
上师授予他将心专注于琵琶之声的...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36
http://travel.sina.com.cn/world/2013-04-12/1349193075.shtml
《Voyage新旅行》杂志
“印度教”有着地理上的独特意义,古代波斯人经由喜马拉雅山西北山道入侵印度,
他们将印度河所流经的区域称为信度Sindu,而印度教就是指居住于印度河之地人们的
信仰,比起宗教它更像是一种生活形态。印度人对于天文地理的笃信,引发了一场12年
一度的宗教盛事:圣壶节。百万印度教徒为此而来,人群中还有我们一行四人,带着对
宗教的好奇与懵懂来到了阿拉哈巴德。
好的轮回!幸福!
天还没亮,我们就离开酒店朝河岸出发,朝圣的人群多以家庭为单位,成群地穿梭
在河岸边的帐篷营地中,就如同血液熟悉血管在人体中穿梭的路径一样。贱民的孩子穿
着破衣烂衫在路边奔跑嬉戏;苦行者则借着零星的灯光在念诵经典,践行着西方人渴望
的东方智慧。因寒冷瑟瑟发抖的少女将身体裹在毛毯里勾勒出一条动人的曲线,她身边
则是一位佝偻背脊的老人,这一老一少用同样的步频行走,背对城镇驶向河流,那将是
好的轮回所在。所有的欲望都被鼓励:爱欲、求知若渴甚至是面对死亡的坦然和赶赴来
世的期冀。
凌晨4...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22734
37
这甚至与你信不信基督教都没有关系,上座部与任何宗教都不冲突。
区别佛陀与其他宗教导师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佛陀是人,与上帝或任何其他“超自然”
的神并没有什么联系。他既非上帝,也非上帝的化身,更不是什么神秘人物。当然他是
人,但他是一个超人,一个非凡的人。他在外表上,虽然是人类的一份子,但他的内心
却包容超越于人类。由于这个原因,他被称为独特的人、杰出的人。
佛陀说:
诸比丘,像荷花生长在水中,立于水面之上,不被水所淹没。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
生长在世间,住于世间之上,不与世间同。[i]
他没有任何人或神的帮助,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达到了最高的精神和知识境界。他是
悲智双运的体现者,悲和智是他教义中的两项指导原则。
通过他个人的体验,他懂得人的优越性。他发现“超自然”神统治下界众生的观点,那
只是一种错觉。佛陀从来没有说过他自己是救世主,也没有试图通过“天启”宗教的办
法,拯救“灵魂”。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证明无限的希望潜伏于人中,必须由人
的努力来揭示和发展这些潜伏的希望。他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证明菩提和解脱,完全掌
握在人自己的手中。佛陀是这样的告诉和示范作为一个勤奋生活的倡导者,...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38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近乎佛教徒 第二章 情绪和痛苦
社会化的快乐定义
在他尚未抵达菩提迦耶,或打算跋涉至摩揭国之前,悉达多坐在一棵树下达六年之久。
长期以来,因为每日只吃几粒米、只喝几滴水,他变得消瘦憔悴。他不沐浴也不修指甲
,成为其他共同苦修的寻道者之楷模。他严守戒律,不论当地的牧童如何用草搔他的耳
朵、对着他的脸吹号角,都不为所动。但是,经历多年极端的苦行,有一天他了解到:
这不是正确的,这是一条极端的道路,这只是一个如同宫女、孔雀园和珠饰汤匙一样的
陷阱。于是他决定从苦行的状态中起身,前往附近的尼连河(即现今的帕尔古河)沐浴
。他甚至接受了一位名叫苏佳达的牧羊女所供养的鲜奶,此举令他的同伴大感震惊。据
说,这些同修们认为他是一个不良的道德影响,与他共处会妨碍修行,因此离弃了悉达
多。
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这些苦行者因为悉达多违背了誓言而离弃他。人类一直努力试图
寻找快乐,不仅透过物质拥有,也透过宗教的途径。世界历史大部分是以宗教为中心。
宗教以光明的道理和行为规范来号召大众,诸如爱你的邻人、修持布施和处世准则、静
坐禅修、斋戒和奉献牺牲等等。然而,这些看似有益的原则,也可能变成极
r******j
发帖数: 780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早期道教的苦行生活
这个帖子过多谈论佛教,但是很少人谈道教和儒教,心学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可以谈
谈,从历史角度,或者修行角度。现在道教修行的人估计比佛教还少,有些东西研究的
更少。
其实说起来早期道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早期道教和老子并无关系。从尊神祀鬼,
义舍,平等,等方面来看,更偏向于墨家;尤其其组织有度,更似墨家之钜子。这个已
经被广泛讨论了。很自然墨家苦行,摩肩放踵以济天下之溺的精神也一定会对早期道教
有很深的影响。这不仅仅表现在义舍这类被动性质的福利设备方面,也应该有更加主动
性质的行为。
对世界的悲悯之情,对众生的拯救愿望,如果再和宗教理念结合在一起,如果不能向外
发散成政治力量,必然会内敛为自我折磨的宗教苦行生活。这个实际上就是从汉朝到唐
初的涂炭道。
如果你用google查一下,基本查不到,但是如果你用“涂炭斋法”,据说涂炭斋是张鲁
所创,但是我猜度应该可以追述更早,因为很多书籍失传,关于涂炭道具体修行细节已
经不可知晓(尤其是经过后期几度编改),但是从其它书籍可以知道“涂炭斋者,事起
张鲁,驴转泥中,黄土涂面,摘头悬柳,埏埴使熟《三教论》 ”。基督教苦行是折磨
肉身,使自己能够承受基

发帖数: 1
40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谁信共产主义?(网络图片)
大字报是好东西,文革中揭开不少内幕,人们才知道思想改造的信息源头:马列主义的
传播者并不是真信共产主义。
譬如左派理论家刘少奇,从中国共产党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直到1967年文革中被打倒,
一直是二号人物,理论权威,名着《论共产党的修养》弥补了国际共产运动中道德伦理
方面的空缺,译成各种语言成为国际共运的普遍《圣》经,此外着有《国际主义与民族
主义》,从理论上批判各国共产党维护民族利益的倾向,维护斯大林共产革命基地。
“七大”以来,新党员入党宣誓,都要面对刘少奇铁定的经典对联:上联:党的利益高
于一切,下联: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也就是无条件为共产党牺牲一切与生命。
1949年以后更具体要求每个党员做“党的得心应手的驯服工具”,可以说刘是利用党的
招牌为个人所用的发明者。
典型的故事是刘少奇早期到安源煤矿,发展党员,搞工人运动。他坐轿,让工人抬着刘
少奇说:“你们这是在抬着党啊!”
至于刘少奇自己的道德修养,刘在新四军医院疗养,骗得16岁小护士王前结婚,说自己
30岁,实已40岁,不久又以“个人主义,思想落后”为名,另娶北京高中生...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1649
41
土星与海王星的相位 BY汤普金
超越疆界。逃避责任。害怕失控。把权威人物理想化。漠视权威人物。净化和精微化。
罪恶感和补偿。
当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1989年的春天),天体的土星和海王星正形成合相,与英国的
本命盘(西元1801年建国)的太阳及天顶形成相位。这个合相让蛋类中出现了沙门氏菌
,乳酪中出现了革兰氏阳性菌,报纸也报道了许多饮水和食物遭到污染的情况。当时谁
都不知道这些事件危险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该负责的是谁。其他有关土海相位的故事
则跟雨水的缺乏有关,生态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大地遭受的破坏及
污染带来的危机,人们开始倡导无铅汽油和减低海洋的污染。社会大众对生态议题产生
了罪疚感,人们开始意识到地球遭受的忽略和损失,这可以说是土海合相带来的正向展
现方式。
我们会发现那一年诞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在这类议题之中长大的,由此我们可以意识到这
些重大但是与个人无关的能量运作方式。
艾伯丁,查理士。哈维和其他的几位占星家,一向把土海的中点与疾病连接在一起,因
此出现与食物有关的危机是不足为奇的事。更精确的说,土海的相位可以用来描述中毒
的情况,广泛地说则跟净化和精微化有关。...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72
42
来自主题: Arts版 - 宗教与艺术(2)
古希腊的宗教是多神教,他们的神不过是放大的理想化的人,有着人的喜怒哀乐和品性
弱点,只不过他们能够长生不老,在体力或智力上超出人类。古希腊人对神的态度在许
多方面类似于中国人对鬼神的实用主义,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去祭祀,去德尔菲问个
卦,娱乐时却常去编神的小故事寻开心,这些故事流传下来,经人整理,便是今天我们
所熟悉的希腊神话了.而犹太教和基督教等一神教的神是全知全能完美的,人却是生而
有罪的,人在现世只能敬畏和侍奉他(大写的他),以求在末日审判后能进入天堂.
古希腊罗马时代虽有苦行者,但主流的社会风气是重现世、重享乐的,到了罗马帝国后
期,享乐之风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都讲究及时行乐。自由民以工作为耻,以致
于罗马城到处都是游手好闲的人,政府为防他们聚众闹事,开了许多斗兽场以娱民。这
被认为是帝国灭亡之重要原因。基督教却有苦行的传统,“浸礼者”约翰就是个苦行僧,
他在荒漠里给表弟耶稣洗了礼。他们视享乐为罪恶,所谓超凡脱俗的圣人是应该绝弃一
切世俗的欢乐而全心侍奉神。
由于希腊文明和犹太文明在人与神的关系及对现世态度的不同,古希腊罗马时代和中世
纪的人们在艺术观上是大相径庭的。简单
g*********n
发帖数: 808
43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读诵名句 开启智慧
觉悟无常 生厌离心
了知无我 洞达人生
万缘放下 死尽偷心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佛经经典名句300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
为罪薮。
5.我观是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罪。
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
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
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
,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7.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
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
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
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695
44
自北京天安门广场树立起孔子塑像之后,在互联网上,反孔的浪潮风起云涌。批判
、指责、辱骂孔子;攻击、斥责、谩骂孔子塑像树立者的粗暴言论铺天盖地而来。
我在参与讨论的同时,对很多网民用野蛮、粗暴、无礼、失德的语言、文字,攻击
孔子、攻击树立孔子塑像者,多次不留情面的提出了批评。
于是,有好心的网民,在对我的文章跟帖时,就反复提示我:你认为,反孔者真的
是在反孔子吗?你太天真了。
事实上,对于众多网民“意在沛公”之“项庄舞剑”,我已经多有清晰的认知。因
此,我曾经专门发了题为《以反为孔子立塑像来宣泄情绪不公道》,题为《野蛮、残暴
反孔是无理、自卑、怯懦的结果》,题为《空洞的反孔大帽子与无力的反孔大棍子》的
文章,阐明了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我之所以坚持不懈的发表文章,提出见解与主张,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认为:蒙
受了无数凌辱的孔子是无辜的,而那些反孔者肆无忌惮的所作所为,则是他们心虚、自
卑和怯懦的表现。
在春秋战国时代,诸侯林立,各霸一方,争战不已。因此,在当时,战乱四起、社
会动荡、豪强丛生、弱肉强食、杀人盈野、民不聊生。
生活在战乱年代的孔子,当时只能艰难、落泊的生存在社会的边缘与底层。...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印度教的不二论
http://philosophy.cass.cn/facu/sunjing/yinduzhexue/02.htm
第二章 商羯罗与《示教千则》
第一节 时代背景、生平和著作
商羯罗(ZaGkara)是印度中世纪吠檀多哲学的集大成者、著名的不二论理论家。关于
他的传记保存下来的至少有11个,但都为传说、神话一类。其中最有名的是14世纪的吠
德耶罗耶(VidyAraNya)所作的《商羯罗世界的征服》,但也由于它是商羯罗以后数世
纪的作品,故难以让人相信。首先关于他的生卒年代就很难确定。1882年印度的波答迦
(K.B.Pathak)提出,商羯罗的生卒年代约为788~820年,此说法为学术界沿用。现代
日本学者中村元对此说法进行了再考证,他认为700~750年更为妥当些,他的意见获得
了雷诺(L.Renou)和英戈尔(D.H.H.Ingalls)的赞同。1
公元5~6世纪之间,匈奴人从中亚向印度入侵,曾一度造就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的
笈多王朝的政治制度,在6世纪遭到了全面的崩溃。7世纪时戒日王又恢复了印度北方的
和平,但在他死后北印度又很快再次遭到政治上的分裂。而南印度在6世纪中叶以后大... 阅读全帖
r***u
发帖数: 1272
46
“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韩毓海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再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感觉那好像是一出长
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
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
,谁说工人阶级不要改造?――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
社会,同时改造自己。工人阶级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永远也
不能停止。――后退是没有出路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爱无疑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是,对于一个博学善思的民族而言,爱一个人不
是指爱他给我们留下和提供的结论,而在于爱他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包括他对我们的批
评。毛泽东提出的那些问题依然困扰着现代人类,他的批评今天依然有力量。自这个伟
人逝世后中国与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已经表明: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当代就不可
能不是一个毛主义者,无论'葛兰西派'(Gramscian... 阅读全帖
k*****c
发帖数: 1670
47
来自主题: paladin版 - 大隐 23
大隐23第一章
马赛克拼花地板上铺着红毛地毯,大理石的书桌、柚木的书架上全都是精致的雕刻,大
门旁坚着一座精美的雕像。
这是红衣主教的书房,此刻里面就只有两个人,杜埃兹红衣主教坐在书桌后面,他双手
搁在书桌上撑着下巴,静静深思着。戈诺兹主教在一旁垂手而立。
“你送那个少年回去的路上有没有表示过招揽的意思?”杜埃兹红衣主教想最后确认一
下。
“说了,可惜回绝了,而且没有任何犹豫。”戈诺兹主教不知道怎么评论才好,是赞赏
尼斯的忠诚?还是觉得这个小子不知好歹?
杜埃兹红衣主教一点反应都没有,这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事实上让这个远房侄子拉拢
尼斯就是他的授意,他只不过想再确认一下自己的猜测。
尼斯既然代表艾玛尔红衣主教带那样的话给他,肯定也知道这些话背后隐藏的含意。
得到这些暗示,杜埃兹红衣主教很清楚,他只要别做出错误的选择,教皇的宝座应该是
他的,同样,这也是意味着艾玛尔红衣主教表面上虽然没有支持他,但是暗中却站在他
这边。
明知道他将是下一任教皇,也知道艾玛尔红衣主教的选择,却不离不弃跟在艾玛尔红衣
主教身边,只可能是血缘上羁绊。
“告诉我你对这个少年的看法。”杜埃兹红衣主教问道。
“这个... 阅读全帖
k*****a
发帖数: 7110
48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星空王座 BY朱邪多闻
第21章 月夜的紫火(上)
顾铁查看自己不在线十几小时内的记忆,对躯壳另一个孱弱又无知的人格很不满意
,特别是午餐后的那段惨痛经历。
他唯一感到满意的是这个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不足一百一十斤的十七岁少年的身
体似乎在逃离占星术塔的两天内迅速成熟了,嘴唇上长出青青的胡茬,而与那个叫做龙
姬的东方女人之间微妙的化学反应使两人的初识成为比其他记忆更加明亮的美好回忆。
“有前途。”他举着光芒万丈的法杖,盘算着怎么与迷人的御姐发生一段超越伦理
的禁忌之爱,跨越整个世界寻找爱人的龙姬激发了男人潜在的征服欲望,顾铁忍不住偷
偷解开腰带,再次往裤裆里瞅了一眼,咧开嘴,放心地笑了。
“少年,你来了。”老爹不知何时出现在房间里,透过铁皮屋顶的漏洞对他说。
“大爷,我来了好一会儿了。”顾铁计算一下时间,自己登陆时已经提供照明两个
半小时,再工作一个半小时就能收工了。
“不是,我说,你来了。”老爹昂起脸,用没有眼珠的空洞眼眶盯着他。
顾铁不寒而栗。这个老头能嗅到不同人格转换的味道?
没等顾铁开口,老爹开口:“友情提醒一下,你刚刚成为一个S级任务的目标,任
务已经被承接,鉴于你还没加入A51房间小队,我建议你抓...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9
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复旦大学演讲
『 2011年3月11日晚上 』
主持人致辞:
非常感谢大家今晚到这里参加这次殊胜的活动,今天的活动是复旦佛学论坛又一次盛会
,我们的主题叫做“佛教眼中的物质世界”。
对每个人来说,每天都在接触这个世界,但我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个物质世界呢?它是
如何形成的?我们所接触的世界是否真实?……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藏传佛教的大德
索达吉堪布,来为我们作这个开示。
对于藏传佛教,很多人都感觉很神秘,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通过今天的演讲
,相信大家会对藏传佛教有比较真实的深刻了解。
索达吉堪布,是四川甘孜炉霍人,生于1962年,曾就读于甘孜师范学院。1985年舍俗出
家,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成为学院的大
堪布。1987年随法王及一万余僧俗朝拜清凉圣地五台山,自此开始摄受汉地四众弟子。
堪布于显密教义通达无碍,二十多年来日不缺讲、夜不乏译,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
付梓的法本就有一百多本,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堪布常教诲每一个弟子:“如果能
利益众生,哪怕只有一个人,想办法让他生起一颗善心,我们千百万劫做他的仆...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50
正如诸多经部、伏藏部授记的那样,藏历十五胜生铁猴年(1920年),曲恰尊者(白玛
曲英乔达尔尊者)诞生在多康冈境内色达河右岸佳拉多勒的一对青年夫妇家中。父名玛
·多洛,与宗喀巴大师同宗族。他正直、勇敢、有智慧、善射箭、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
,心胸似草原般宽广。母名童萨·洛布吉,聪明、勤劳、善良、贤慧,特别同情无依靠
的穷人。夫妇都虔信佛法。
母 亲怀孕期间,总觉得身心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感到自己体内有一部经书。婴儿
降世的前一天晚上,梦见开启经书念诵。临产时没有丝毫疼痛,当时正值严冬季 节,
但出现了大地盛开各种鲜花,天空布满彩霞,室内充满虹光,山谷香气扑鼻等许多奇异
瑞相。婴儿诞生不久,母亲带他去拜访大成就者嘉西珠陀仁波切,早结法 缘,祈请加
持。仁波切看见他们前来十分高兴,急忙带众弟子迎上去说:“我的上师来了。”康东
伏藏大师吉美多杰慧眼发现尊者的本尊护法是黑金刚橛后,亲自教 他念诵黑金刚撅,
并赐名为普巴多吉。
尊 者幼年便具足对上师的信心,真实无伪的菩提心以及圆满无碍的智慧,从小就懂得
行善得乐、作恶受苦的道理,该做或不该做什么十分清楚。《现观庄严论》中说: “
对三宝有信心,...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