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茶经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s
发帖数: 70028
1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连续两份关于立顿和其他知名品牌茶叶的报告,让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成为焦点。作为绿色保健饮料,茶叶成为继水之后,世界最流行饮品。如今“绿和”两份报告都强调这些茶叶使用农药并“检出农药残留”,这令嗜茶的中国人迷惑:茶还能喝?
中国人自古爱茶,但茶叶特性和工艺注定其“肮脏”
中国自古就有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公元前2世纪《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殷周时,茶不仅用作药物,而且开始成为饮料。从此,中国人开始培养出喝茶的习惯。唐宋年间,茶叶开始大范围的在中国流行,陆羽为此专著一部《茶经》,探讨茶的学问。
但是,在茶叶普及开始,古人就知道茶叶并非“纯”和“净”。自北宋起,茶叶制作工艺中便有了“洗茶”这道工序,用以洗去散茶表面杂质。“洗茶”曾用于茶叶采制过程,后被延伸至饮用过程中。人们早先就注意到在茶叶中存有夹杂物,不宜直接饮用。以常见绿茶为例,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后需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难免存有如茶灰、尘埃和碳灰等种种杂质,并不卫生。所以就要求在采制或者饮用过程中需要清洗后才能放心饮用。
此外,茶叶本身...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红楼的茶 写茶写到极致
《红楼梦》咏茶的诗与联句有十来首,说到茶的地方就有二百六十多处。神采风流
、兴衰历尽的曹公,通晓琴棋书画诗酒茶,写茶写到极致。
我是看“红楼”才懂茶的。
其中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不知看了多少遍。而一部“披阅十载,增
删五次”的书,用了整整一个回目来写茶,可见曹先生对中国茶文化的重视了。
在这回书中,主要人物贾母、宝玉、黛玉、宝钗、妙玉,还有刘姥姥等人一并出场
。妙玉笑用“成窑五彩小盖盅”与“旧年蠲的雨水”,沏上曾有“岁以进贡”的名茶“
老君眉”,照应太君、姥姥。佳人香茗美器,禅堂一派欢声笑语,气氛氤氲和谐。
妙玉单把钗黛二人和跟来的宝玉招呼到耳房吃“体己茶”。“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
了水,另泡一壶茶”用的是深埋地下的五年前在苏州蟠香寺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水。这是
一壶什么“茶”?没说。妙玉取出两个杯子,“攽瓟斝”给宝钗用;给黛玉的是犀牛角
的“杏犀喬”。“随之又取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大盏来”给宝玉用
。这样的茶具,要喝什么茶呢?不知道。书中涉及到茶的回目,无一不写出茶名,如第
八回的枫露茶,第十五回的暹罗茶,第六十一回的普洱茶、女儿茶等。唯在这一回中,
这壶“茶”...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264
3
来自主题: Talk版 - 茶谱水品 龙井茶小考
龙井茶小考
景杭
西湖产茶始见于唐代湖州人陆羽所作《茶经》,龙井茶约闻名于
元明年间,有明代诗人高应冕《龙井试茶》为凭,诗云:天风吹醉客
,乘兴过山家,云泛龙沙水,春分石上花。茶新香更细,鼎小煮尤佳
,若不烹松火,疑餐一片霞。
龙井茶最初起源于寺庙,其种、采、抄、品都有一番讲究。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
酸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不然
的话,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龙井附近茶农一年柴米油盐的开销
就靠一季春茶,除了春茶,另外夏秋两季的茶,当地人都把它视作柴
草。春茶共分四挡,清明前开始采头春茶,称“明前茶”,其茶嫩芽
初迸,如同莲心,就称之为“莲心”,这是珍品中的绝品。制作“莲
心”,一般要四斤以上的青叶(当地人称“草子”)才能抄制一斤干
茶,而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谷雨前
采二春茶,又称“雨前茶”,这时茶的芽柄已发一叶,其形似旗,茶
芽捎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这时
茶芽旁一有附叶两瓣,形似雀舌,所以也以“雀舌”相称。四春茶则
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
c**t
发帖数: 316
4
来自主题: Psychology版 - 以茶解忧,疗以“心病”
【以茶解忧,疗以“心病”】
(原载——《华人心理健康报》第41期,2011年5月20日)
唐代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说到茶
对“心病”的“药理”功效,历史上有多位名人予以高论。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称茶能“涤烦”,宋代苏轼在《东坡杂记》中称茶能“除烦”,
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称茶能“清神”,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茶能“
使人神思闿爽”,清代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称茶能“清心神”,此外还有称茶
能“破孤闷”之说。而唐代茶道大师皎然在《饮茶歌 消崔石使君》中则有三方面的概
括:“一饮涤昏寤,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
须苦心破烦恼。”由此可见,茶犹药也。以茶解忧,既可以疗身,更可以疗心。
以茶解忧,疗以鈥溞牟♀
以茶解忧,疗以“心病”,不同的“心痛”,施以不同的“茶药”,便会收到意想不到
的“疗效”。
当失望、无奈、苦闷之时,泡一杯清澈甘醇的乌龙茶,静思冥想,便会感悟出生活就是
由苦与乐而交织成的,在品过... 阅读全帖
k****i
发帖数: 1504
5
来自主题: BUAA版 - 饮粗茶(3)

成人之后又走进第三块大地,在肃杀荒凉的黄土高原度世。我在数不清的砖房、厦子
房、土夯院、窑洞和卵石屋里,结交农户,攀谈掌故,吃面片,饮粗茶,一眨眼十数年。
在河州四乡,人们喝的是春尖茶。产地多是云南,铺子里都是大簸箩散装。摊铺主人
经营茶叶买卖多是几辈子历史,用两张粗草纸,把一斤春尖包成两个梯形的方块锭子。再
罩上一张红艳的土印经字都哇纸,绳儿转过几转,提上这么两锭茶,就是最入俗的礼性。
春尖茶也大多含些土,沏水前要把茶叶先扑抖一番。渐渐泡开的茶原来都是大叶,仿
佛没有打砖压型的茯茶一般。我心里有时琢磨,春尖茶和蒙疆两地使用的砖茶,味道不同
,源头不一,只一个粗字概括着它们的共性。粗茶对着穷日月。慢慢地,我几乎要立志饮
遍天下的穷人茶,为这一类不上茶经的饮品做个科学研究。
不过在甘宁青,黄土高原的茶饮多用盖碗子。这种碗用着麻烦,其中诀窍是——有一个伺
候茶的人,在一旁时时掀开碗盖续水。做客的不必过谦,尽管放下便聊天扯磨,由着那侍
者提着滚开的壶添水。确实那仅仅是添一口水;盖碗子里面,民俗礼节要求碗口溢满。
在清真寺里闲谈最方便:一个眉清目秀的小满拉,永远一头
w****r
发帖数: 17566
6
有一个BIBLE STUDY的俱乐部。。你在首页的俱乐部里SEARCH可以搜到。。不知道这个
是不是你指的查经班。。但那个俱乐部了好像也没有什么正式的有组织的系统茶经,就
是谁有心得了谁写写。。
要想系统茶经,还是去LOCAL找个CHURCH的查经班比较不浪费时间一些
PS; 我也不是版主
e***f
发帖数: 36
7
来自主题: Prose版 - 隔夜茶,
晨, 一天的开始, 而今更夹着春的气息.
打开房门, 让滞闷的空气多些流动. 杯中的茶经过夜的侵袭, 没有了昨日的绿意, 只
有澄澄的茶水诉说着逝去的脉脉. 虽然隔夜的苦涩已不适合我的味蕾, 却是窗前几株盆
栽的甘露. 茶汁跳跃于枝枝叶叶中, 慢慢的舒展开, 为我的绿色宠物们晕上了一份淡
淡的水雾. 照例, 最后把仅存的几滴汁水留给了角落里的那盆玫瑰, 最苦涩的点滴.
已经快一年了, 为何枯枝添了又添, 落了又落, 你还倔强的不走. 指间又隐隐传来一丝刺
痛, 是在为你清扫枯枝时留下的刻痕. 在上月那个即将远行的前夜, 还是不忍让你那么
枯枯的守岁, 于是静静的为你拂去片片落叶, 枯枝. 落莫的房间中, 只有点点滴滴朽枝
脆折的呻吟. 不经意间, 又把自己丢在过往的回忆中, 却忘了玫瑰, 无论是否娇翠欲滴抑
惑红颜老去, 总是有刺的. 刺的不是很深, 确切的说不是很痛, 既是痛过太多, 也已日
渐麻木. 半月的飘荡后, 回来时, 你仍在那, 添了几片残叶, 却仍不忍离去. 不知, 自
己为何也还守着你不肯舍弃, 虽然过往已成过眼云烟. 难道是我的不忍成
s******t
发帖数: 2511
8
我对女童鞋的要求向来不高,王旭烽第一部能写到这样,算是不错了,而且文笔还不错
,又有西湖的湖光山色帮衬,《茶经》茶道copy paste,应该还算可以了,就是后来
1927年清党那里比较主旋律了,
第二部不夜之侯,嗯,日本人是野兽,汉奸都是垃圾,太脸谱化了,动画片啊,抗日神
剧倾向严重,而且人物写到家族第三代,人越来越多了,平摊到每个人的戏份越来越少
了,
第三部筑草为城,写文革的,悲剧了,比伤痕文学还不如,一大堆人物乱糟糟的,感觉
王同学体力不支写不动了还是怎么的。
s***m
发帖数: 1319
9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到底是谁在带领加拉太书的查经呢?
那是JYM前几天在BIBLESTUDY做的作业,因为他那阵子没法来这版发文。我觉得答的挺
好,所以转过来,以后好一并整理。。
我们都知道这几天是您帮忙带茶经,辛苦了 :)
m*****g
发帖数: 12253
10
(一)本书的成书年代
《四时纂要》 的作者是韩鄂 ,一题作韩谔。韩鄂的事迹不详,仅在《新唐书》卷73《
宰相世系表》列有这个名字,是唐玄宗 时宰相韩休之兄偲的玄孙,没有记载任何事迹
。《宰相世系表》上还有一个韩锷,是韩休之弟的玄孙,也没有记载任何事迹。韩休死
于公元739年,下距唐亡167年,据此有学者推算,韩鄂,或韩锷可以是唐时人,也可以
是唐末至五代初人[1]。有学者根据本书作者的自序中有批评韦氏《保生月录》的话,
提出他著此书时,必在韦氏之后,时代大约是唐代末年,可能已入五代。[2]日本学者
对于《四时纂要》也做过许多的研究,也大都认为本书是唐朝的作品。因此,现在学术
界一般都采用“唐末五代说”[3]。但这种说法除了以上的几条证据之外,并没有提出
更进一步的证据,特别是古来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本书的作者韩鄂究竟是否是开元宰相
韩休的裔孙还是缺乏可靠的证据[4]。日本学者守屋美都雄考证认为,他们系同名异人
。因此,不能根据韩休的卒年来推测本书的成书年代。另外,唐末五代也是一个较长的
历史时期,即便从唐朝灭亡的那一年(907)开始计算,到五代灭亡的那一年(960)也
有半个多世纪。因此...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1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七)
卷七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阿难。如是四事若不失遗。心
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
。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啰。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
。坐宝莲花。所说心咒。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
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
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若有
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
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燃香闲居。诵此心佛所
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
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
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 阅读全帖
C********g
发帖数: 9656
12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雅逸南宋 映照今日台湾
偏安江左的南宋,物质丰盛、文化细致,有着十二到十三世纪全世界最繁荣经济中心。
在故宫筹划两年多,从书法、绘画、书册、器物全方位呈现南宋文化成就的“文艺绍兴
——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中,呈现眼前的正是偏安之后一百五十三年间南宋在淮河以
南开创出来的文化格局。
在兴盛的庶民文化、商业活动、鼎盛的江南城市所形成的新时代氛围中,出现了新的文
化氛围和人的意识。出现了另一种观看山水、观看自身的角度。
在以仪典确立自身正统地位的南宋皇室身上,有人看见了南迁的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岛
屿。然而有多少人会在这“文艺绍兴”特展中看见自己?又该如何在南宋特殊的处境中
,找到自身相应的位置?
看见南宋观照自身
文◎夏祷
台北故宫“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现场。(摄影/白亚士)
在南宋繁华的表象下是对于失土的伤痛。这一创痛之深,从内部转变了艺术家的创造。
如何通过南宋文艺特展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或许首先,让我们真正看见南宋,看见那
些努力生活、思考的南宋人,听他们把夜笛吹裂。
我们如何诉说偏安江左的南宋逐渐成就另一太平盛世的历史?如何诉说这物质丰盛、文
化细致,有着十二到十三世纪全世界最繁荣经济中心的南朝...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1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中国历代泡茶的方式 你知道几种
很多茶友都知道用盖碗或是紫砂壶泡普洱茶,而且不同的茶具泡不同的茶,也要讲求不
同的方法。但很多茶友应该不知道,现在我们采用的泡茶方式只是其中一种泡茶方法而
已,还有其他几种失传已久的泡茶方法你肯定不知道,今天我们据一起来看一下吧。
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
有煮茶、煎茶、点茶、撮泡法四种烹饮方法。
1、煮茶法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明清以迄今,
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
,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依然流行,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陆羽《茶
经·五之煮》就记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
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
和烹而饮之”。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2、煎茶法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成细微粒的茶末,再根据水
的煮沸程度(如鱼目微有声...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14
在《茶人三部曲》中,杭州城里的杭家忘忧茶楼上就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这里的“荼”字指的才是“茶”。回想起来,当初读《茶人三部 曲》看
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和这位小茶妹是一样的,很自然地就把
名字叫做莴苣和荠菜的野菜与茶联系起来。想来,站在“茶”或“茶 人”的角度来看
,小茶妹对这句话的解释可以说是很贴切的,尽管她把“荠菜”说成了“甜菜”。
可是,“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确实出自《诗经》,那个时候的“荼”指的就是一种菊
科的苦菜。据我读书所知,虽然茶是我们的祖先最先发现和食用的,虽然“茶”字是由
“荼”字发展而来的,虽然《尔雅》中曾说过,“槚,苦荼①”,虽然从《僮约》中的
“烹茶尽具”可知,西汉时期,茶已经成为普遍的饮料,从“武阳买茶”可知那个时候
已经有了专门的茶叶市场,但是,“荼”成为“茶”的主要称谓却是在中唐前。
咳!
想到这里,我窘迫地暗自叹息,好后悔当初读罢《茶人三部曲》后,虽然已经对茶产生
了浓郁的兴趣,也把书里面一些与茶相关的知识刻在了脑子里,可我并没有从 那时起
开始学习茶道。叹息过后,我悲哀地发现,没有勇气打断小茶妹的话,还暗中...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15
在《茶人三部曲》中,杭州城里的杭家忘忧茶楼上就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这里的“荼”字指的才是“茶”。回想起来,当初读《茶人三部 曲》看
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和这位小茶妹是一样的,很自然地就把
名字叫做莴苣和荠菜的野菜与茶联系起来。想来,站在“茶”或“茶 人”的角度来看
,小茶妹对这句话的解释可以说是很贴切的,尽管她把“荠菜”说成了“甜菜”。
可是,“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确实出自《诗经》,那个时候的“荼”指的就是一种菊
科的苦菜。据我读书所知,虽然茶是我们的祖先最先发现和食用的,虽然“茶”字是由
“荼”字发展而来的,虽然《尔雅》中曾说过,“槚,苦荼①”,虽然从《僮约》中的
“烹茶尽具”可知,西汉时期,茶已经成为普遍的饮料,从“武阳买茶”可知那个时候
已经有了专门的茶叶市场,但是,“荼”成为“茶”的主要称谓却是在中唐前。
咳!
想到这里,我窘迫地暗自叹息,好后悔当初读罢《茶人三部曲》后,虽然已经对茶产生
了浓郁的兴趣,也把书里面一些与茶相关的知识刻在了脑子里,可我并没有从 那时起
开始学习茶道。叹息过后,我悲哀地发现,没有勇气打断小茶妹的话,还暗中... 阅读全帖
h**y
发帖数: 1232
16
在《茶人三部曲》中,杭州城里的杭家忘忧茶楼上就挂着这样一副对联,“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这里的“荼”字指的才是“茶”。回想起来,当初读《茶人三部 曲》看
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几个字的时候,我和这位小茶妹是一样的,很自然地就把
名字叫做莴苣和荠菜的野菜与茶联系起来。想来,站在“茶”或“茶 人”的角度来看
,小茶妹对这句话的解释可以说是很贴切的,尽管她把“荠菜”说成了“甜菜”。
可是,“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确实出自《诗经》,那个时候的“荼”指的就是一种菊
科的苦菜。据我读书所知,虽然茶是我们的祖先最先发现和食用的,虽然“茶”字是由
“荼”字发展而来的,虽然《尔雅》中曾说过,“槚,苦荼①”,虽然从《僮约》中的
“烹茶尽具”可知,西汉时期,茶已经成为普遍的饮料,从“武阳买茶”可知那个时候
已经有了专门的茶叶市场,但是,“荼”成为“茶”的主要称谓却是在中唐前。
咳!
想到这里,我窘迫地暗自叹息,好后悔当初读罢《茶人三部曲》后,虽然已经对茶产生
了浓郁的兴趣,也把书里面一些与茶相关的知识刻在了脑子里,可我并没有从 那时起
开始学习茶道。叹息过后,我悲哀地发现,没有勇气打断小茶妹的话,还暗中...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17
来自主题: Piebridge版 - 女儿经
1.中国古代约束女子道德行为的教材 编辑本义项女儿经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女人似鲜艳夺目的花儿一样《女儿经》大约撰于明代,作者不详,经过不断增删,
内容更加完美,在民间不断流传。《女儿经》以俗语、格言为主,押韵对仗,读之朗朗
上口,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是中国古代规范女子道德行为的好教材。我们在阅读时
,应舍弃于封建糟糠,取其中华女儿传统美德之精华。《女儿经》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
目录
基本信息
积极意义
正文常用版本
版本二
新《女儿经》
基本信息
积极意义
正文 常用版本
版本二
新《女儿经》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女儿经》大约成书于明朝,作者已不能确考。明清之间,经过不断增删修订,形
成了多种版本,内容也不尽相同。
编辑本段积极意义
《女儿经》及相关书籍
《女儿经》是中国古代对女子进行思想道德的教材,里面自然少不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
压迫,比如三从四德,但排除那些糟糠,《女儿经》有些内容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
比如在为人、处事、治家等方面,它提倡敬老爱幼、勤俭节约、珍惜粮食、讲究卫生、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举止得体、注意礼貌等等,这些东西今天应当还是值得学习和提
倡的。  ...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18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一碗盖碗茶 茶桌上的天地人和
鲁迅先生在《喝茶》中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此言不虚。茶人喝茶讲究茶道,茶器也必合乎其道。
盖碗为什么会受到茶人的青睐,盖碗茶中又蕴含了什么智慧哲理——今天,我们就
与沐莲堂主人郭雪女士共同来探讨。
焚香与品茗常常是相伴随行的,作为一位沉香收藏家、鉴赏家,郭雪女士对于茶道
亦深有感悟。
一“喝”一“品”差异大
不同的茶器真的会影响茶的口感吗?对此,郭雪女士为我们做了深入的讲解。
古人说“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茶器和水质对茶的影响是很大的。就茶器而
言,《茶经》中记载的茶具有二十五种,包括碗、盏、壶、杯等几类。一般人们选择哪
种茶具,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惯、所处环境和审美观念等等都有关系。比如有些人认为,
喝茶就是为了解渴,器具不是本质,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是品茶则不同,它还讲究察
色、嗅香、品味、观形,如此色、香、味、形兼具,才能称其为“品”。“品”茶会关
注到每一个细节,眼所见、鼻所嗅、唇所感、舌所染、喉所润,乃至入腹后的回味,都
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所以,“喝”茶不必计较茶具,“品”茗则需茶器适当。选择茶器要与所选的茶叶
相匹配,如乌龙茶最好用紫砂茶具煮,绿茶大多用没有... 阅读全帖
z**********i
发帖数: 12276
1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eattle 讨论区 】
发信人: NoRainNoSun (无情-也无风雨也无晴), 信区: Seattle
标 题: 朝酒晚茶五更花, 阎王把你双手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r 26 15:53:53 2013, 美东)
上午不可以喝酒, 晚上(其实是从午后开始)不可以喝茶, 五更则不可以嘿咻.
大自然之阴阳交替是这样进行的的,早上是少阳,中午是老阳,晚上是少阴, 午夜则是老
阴. 换句话说中午阳气最重, 午夜阴气最重.
人体之阴阳交替的节律必须要跟自然相统一, 不可以背道而行之, 否则造成阳气缺失(
就是西医说的亚健康状态)就会生病.所谓"阳气足则百病不生,阳气不足则百药不灵"
朝酒
早上,无论会死人体还是大自然都是阳气从无到有开始生发的时间, 人体阳气的生发是
透过肝肾进行进行的, 可你若这个时间喝酒则会增加肝肾的负担使其再没有能力与大自
然一起生发阳气, 久而久之, 人体的阳气就会缺失掉了.
夜茶
中午是大自然阳气最强的时间(老阳嘛)在夏季人体是没有办法接受如此强烈的阳气的,
因此人体自身才调节着让你感到困倦来躲过最强阳气这段时间...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264
20
来自主题: Talk版 - 中国茶文化 子衿
前言
□ 子衿
想写一些关于茶的文字已经很久了,原以为年初即可完成初稿,
不曾想荒废数月。近日来终于鼓起勇气告知友朋,意在使自己稍减惫
怠,有闲时多做点儿事情。我本算不得懂茶,也只是因了嗜茶的缘故
,看了几本书,多喝了几种茶而已,远没有写关于茶之专业文字的知
识和资历。之所以仍坚持要做非能力范围之事,源于自己多年来深知
茶书之不易得,出版发行甚少,包罗万象的网络上也难以找到稍稍专
业的茶文字,清韵的茶文化栏目已属罕见。至今仍记得某个盛夏,以
144的网速,整日整夜地搜索陆羽《茶经》而不可得时的失望是怎样
深切。后得知清韵输入《茶经》,虽然那时已得该书许久,欣喜之状
仍溢于言表。如今希望可以零散地写些文字,其实也只是综合一些书
籍和自己的些许经验,算不得是我写的文章。班门弄斧,除了略解同
道中人茶文之渴,更盼专业人士得之,如鲠在喉之余,到网络上来做
些工作,传播中国茶文化,好茶者必不胜欢喜之至了。
茶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由于很多问题至今未有定论,各本书的
说法也不尽相同。这里分为几部分来写,即茶的起源,茶树栽培史,
茶叶加工史,饮茶史,茶文化史,希望可以写得简洁明了。不同茶书
的茶史篇,
c*****g
发帖数: 1856
21
来自主题: Arts版 - 茶文化发展史 (转自茶文化)
茶文化发展史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
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
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
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
1 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
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
“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
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
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
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2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
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3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
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
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h****n
发帖数: 4960
22
商成一直把乔准让进正堂右边的耳室,马上就张罗给叫人送一壶上好的茶汤。
屁股只在椅面上沾了半边的乔准听见这话,马上站起来说:“督帅,就苦茶便好。
我喜欢喝……”
商成让他坐,笑着摇头说:“这个是我弄错了。以前我还以为,这茶饼的制作我所
知的相差不会太多,结果年前才从一个贩茶叶的商人那里才听说过制茶的工艺。呵,是
我闹了大笑话,也害了大家。不过,我还是喝不惯放了盐又加了姜丝的茶汤。”
乔准不知道该怎么把这话题续下去。想恭维商成两句“大将军简朴勤奋”,念头在
脑子里一转,就觉得太过露骨;想顺着茶饼的事说下去,偏偏陆羽的《茶经》已经存世
两百年,茶的制技遍天下莫不知晓,各地的茶叶都是用采蒸捣拍四法制饼,区别只在茶
叶的产地和茶饼的形状;怎么商成却说世间另有制茶之术?不过,他是深知商成来历有
蹊跷的人,所以心中虽然好奇,脸上却无论如何都不会表露出来。却又无话可说,只好
呵呵干笑两声。
说话间一个文书端着个木盘进来。木盘上放着两个瓷盏,一个陶盅,一个木盒,还
有一把小铜壶;几丝白汽从龙首壶嘴袅袅的升起,缭绕蒸腾而上,渐渐地没去踪影……
商成摆手让文书出去,站...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3
(1)喝茶要适量
茶过多过浓不好。茶叶内各种成分虽对身体有益,但若过浓、过量,则对健康有害。如
少量咖啡因可以提神,而大量则会增加心脏负荷;咖啡因还可遏制钙在消化道中的吸收
,并增加尿中的排出,造成体内缺钙,继而引起骨中钙质的流失。长此以往,就会出现
骨质疏松,并易发骨折。多酚类物质过多亦会增加胃酸分泌,使胃有不适感。茶叶中含
氟量比其他食品高,若饮茶过多,氟在体内积累,容易引起氟中毒。另外,茶叶中有一
些有害成分,如铝元素。茶科植物对铝有较大的亲和力,可从土壤中吸收。喝茶过多,
对铝的吸收量过大,将对大脑不利。有研究表明,红茶的含铝量最大,故此在饮红茶时
更应注意适量。
(2)忌饭后一杯茶
饭后立即饮茶不科学。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类物质,可与食物中的蛋白质及铁等金属
离子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物质,不易被胃肠黏膜吸收,增加胃肠负担,时间长了
会导致体内缺铁,严重者还可引起贫血。一般来说,在饭后1. 5小时,食物中的铁质基
本已被吸收,此时饮茶不会影响铁的吸收。
(3)不要空腹饮茶
空腹饮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茶叶中的不良成分容易被胃吸收,进入血液后有
可能出现头晕、心慌、无力... 阅读全帖
m*****d
发帖数: 13718
24
贴个古代幼儿园读本,有志新手可以从这开始。我肯定是背不下来了,就放着以便我以
后来此打酱油时参考吧。
笠翁对韵
清•李渔
上卷 (之一)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
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
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腊屐对渔
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
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
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
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 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
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间,仙李盘
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楞伽经》导读 - 谈锡永
本经的主旨,实在是说“如来藏”(Tathagata garbha)的法义。关于“如来藏
”,密乘学者跟显乘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显乘学者的看法是,如来藏思想是于释迦圆寂之后,慢慢发展出来的。所
以他们便认为,虽然许多经典都提到如来藏(或它的同义词,如佛性、如来种
等),可是其含义却不一律,因此便有早期如来藏思想、中期如来藏思想,以
及晚期如来藏思想的区别。
密乘学者的看法则不然。藏密宁玛派认为在《维摩诘所说经》中,即有如
来藏思想。《维摩》是早期大乘经典,维摩诘(Vimalakirti)即是第一位密乘
人间导师,为在须弥山顶听金刚萨捶说密法的“五大持明”之一。经中所说的如
来藏思想,实与后出的经典,如《涅槃》、《胜蔓》、《楞伽》等无异,宗旨
一贯,因为都是修持“大圆满”的指导思想。表面看起来可以解释为不同,那只
是对名相的理解有所不同。至于为甚么要用不同的名相来表达同一思想呢?这
便是密乘的次第了。
关于密乘的次第,亦应该一说。显宗学者常常误会,密乘是由下向上的建
立,即先有杂密,然后才发展为事密,以后即在事密的基础上,陆续发展出行
密、瑜伽密、无上瑜伽密等四部密续。
然而显... 阅读全帖
N*********n
发帖数: 360
26
上午不可以喝酒, 晚上(其实是从午后开始)不可以喝茶, 五更则不可以嘿咻.
大自然之阴阳交替是这样进行的的,早上是少阳,中午是老阳,晚上是少阴, 午夜则是老
阴. 换句话说中午阳气最重, 午夜阴气最重.
人体之阴阳交替的节律必须要跟自然相统一, 不可以背道而行之, 否则造成阳气缺失(
就是西医说的亚健康状态)就会生病.所谓"阳气足则百病不生,阳气不足则百药不灵"
朝酒
早上,无论会死人体还是大自然都是阳气从无到有开始生发的时间, 人体阳气的生发是
透过肝肾进行进行的, 可你若这个时间喝酒则会增加肝肾的负担使其再没有能力与大自
然一起生发阳气, 久而久之, 人体的阳气就会缺失掉了.
夜茶
中午是大自然阳气最强的时间(老阳嘛)在夏季人体是没有办法接受如此强烈的阳气的,
因此人体自身才调节着让你感到困倦来躲过最强阳气这段时间. 所以才有了午间犯困的
, 适当午休对身体有利. 而茶是提升阳气的东西, 如果你在这个时间喝茶则属于逆道而
行.午后是阳气逐渐收敛的时间一直收敛到午夜.因此在午后喝茶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五更花
五更是凌晨3-5点的时间.这个时候是老阴已过少阳(阳之苗)的时间,这个时间... 阅读全帖
q***1
发帖数: 219
27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花开锦绣
第一百八十三章 道歉
傅大老爷越想越有道理,忍不住又狠狠地瞪了弟弟一眼。
傅五老爷有些狼狈。
早知如此,他当初就应该不顾颜面来商量俞阁老才是······他心中掠过一丝
后悔,但转念又安慰自己,就算是俞 家的长辈再怎么喜欢俞庭筠,俞敬修不喜欢,正
如俞敬修所说,娶了回来当个摆设,膝下空虚,俞家的长辈知道了实情,难道还能压着
牛喝水不成?到时候不仅会暗 暗嗔怪傅庭筠不会讨丈夫喜欢,还会赠下妾室,待妾室
生下了孩子,俞敬修再略一抬举,俞家的长也不能天天盯着俞敬修屋里的事,傅庭筠的
日子只会更难过,加上 他科举做弊,俞家的人知道恐怕会在心里瞧不起,傅家别说借
力了,彼此间不生出罅隙来就是好的了。还不如就此作罢,俞家的长辈想着两家曾经结
过亲,俞敬修再从中调停,对傅家自然多了几分亲昵之感。傅家若是有什么事,俞家再
出手相帮,在别人看来,俞家这是顾念着旧情,只会说两家有情有义,扯不到结党营私
上去,不管是于俞家还是傅家,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想到这些,他挺直了腰杆,佯装不知的样子端起茶盅来喝了几口茶。
弟弟这样死不认错,傅大老爷只得暗暗地叹了口气,寻思着得把这件事告诉母亲,
寄希望于母亲...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8
上周,安徽卫视全新栏目《谁是你的菜》播出第一期节目,余少群、刘晓庆成为首期节目的美食嘉宾。节目中,余少群秒变吃货,自曝自己的拿手菜是粉蒸肉等。同时,在冰箱私藏节目环节,余少群还首次与众人畅谈茶经,还分享感情态度,坦言自己有点恐婚。
《谁是你的菜》余少群变余吃货 分享茶经
《谁是你的菜》是安徽卫视全新打造全明星生活综艺秀节目,每期节目将有两位明星受邀带着家中冰箱内的食材,并在现场提出美食要求。厨师们将根据明星的要求展开厨艺PK。第一期节目中,余少群家的冰箱首次曝光,当主持人打开冰箱后,儿时味道的蛋糕等花样食材也让观众们纷纷表示:“这就是吃货的冰箱。”
除了食材之外,余少群冰箱里的一个装满各式各样的茶的袋子成为亮点。对于这袋茶,余少群表示自己有很多种茶,也经常会品茶,“比如晚饭之后,我如果要喝茶我就会喝熟普,用陶罐把它煮出来,味道很香很香。”此外,在“茶讨论”环节,余少群还贴心提示,“绿茶性寒,而且晚上不适合喝。”
余少群自曝初恋 期待默契缘分
茶、香、愫、禅是余少群最爱的几件事。而除此之外,余少群也毫不掩饰的表示自己对爱情渴望。在节目中,余少群笑言,“如果没有爱情,活那么就也没有什么意思... 阅读全帖
m***i
发帖数: 517
29
来自主题: Banquet版 - [转载] 苏州小记之茶肆 (二)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lk 讨论区 】
【 原文由 radium 所发表 】
苏州小记之茶肆 (二)
Cherry 16:54:25
三万昌如同上海城隍庙的湖心亭茶室一般,尽管享有盛名,店面讲究

资颇贵,仍不脱大众茶馆的本质,环境和茶艺不是它的重心。可是,

州随处可成景,有许多茶馆,或临河或处园林或居深巷,尤其是那些

营了数十年的茶馆,颇有古意。如有佳茗一杯,闲书一卷,真是适意

坦。只可惜苏州茶肆普遍不讲究茶艺,多用开水随便冲泡,送上来的

已经泡好,或因茶本身品质不佳或因冲泡不得法,不堪一饮。此时可

备好茶,自冲自饮,品山鉴水,平生乐事也。
秋意渐浓的午后,灵岩山茶馆当是最佳去处。木渎古镇虽已一日千里

这百年历史的木屋依然半凌于水面之上,古旧的宫灯在檐下随风轻摇

背靠着的灵岩山,松涛迭荡,满山如墨染。顺着山间小径绕到茶馆门
前,
沿路野草拌脚风声入耳。木筑的屋子,每根梁都透着拙朴,更兼经了

间的坚韧消磨。迎上来的老先生,清瘦利落,噌亮的头发整齐向后梳
着。
说话时单手背后,腰微弯,语音清晰柔和尊敬。坐在水边的位置,听

他一气呵成报出的一串
j*******2
发帖数: 83
30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
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
兴于唐朝,始于宋代,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
之一,而且,在我我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
俗。
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
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
一、中国茶叶分类
1、白茶;福鼎白茶 (3个品种)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亦贡眉) ?
2、黑茶;茯砖茶、六堡茶、普洱茶 等?
3、绿茶;安吉白茶、龙井、碧螺春、竹叶青 等?
4、红茶;金骏眉、银骏眉、坦洋工夫、正山小种、闽红、祁红、宜红 等?
5、青茶;(又名乌龙茶)铁观音 黄金桂、武夷岩茶 大红袍、永春佛手、台湾冻
顶乌龙等
6、黄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沩山毛尖、平阳黄汤
二、各种茶叶的介绍
1. 绿茶: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热锅里
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 名贵品种有:龙井茶、碧螺春茶、黄山毛...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1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许多年前,笔者收藏了一件旧《斗茶图》绢本设色镜心,作者佚名。有了这件旧《斗茶
图》,便有兴趣研究唐宋时期斗茶的闲情逸闻。
唐时,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技术尚未出现,茶叶还不能冲泡成饮,人们只能通过
烹煎,利用沸水震破茶叶细胞获取茶汁。烹煎茶叶前还有一个习惯,用炭火在陶罐内将
茶叶烤香。较为复杂的茶饮备制过程和较高的茶叶价格给茶水行商提供了市场。揉捻技
术问世,茶饮慢慢进入冲泡时代,走卖茶水的方式渐渐消失。
元代赵孟钭鳌抖凡柰肌罚骸懊栊丛凡璧那樾巍6凡栊似鹩谔拼莆健
纬谱鳌凡琛恢置穹缑袼住2斡胝吲胫啤⑵菲啦枰镀分剩冉喜枰盏母呦隆
M贾兴奈欢凡枋址殖闪阶椋孔槎恕W蟊叨凡枳椋笫殖植璞沂殖植韬和吠
苑剑衷谝慌裕沂痔岵韬笫殖植璞绞掷嗬耄谧⑻莱宀琛S冶咭
蛔槎凡枋忠膊皇救酰急钙肴咳烁饔幸桓辈杪筒枇槌び沂殖植璞谄烦⒉
柘恪!br />
斗茶一词出现于宋代,用《斗茶图》命名的茶图出现于宋代,除服饰外,宋画的创
作理念、构思布局、人物神态动作、茶壶火炉式样、表现方式和手法从形式到内容自然
让人联想到唐初阎立本的作品。
宋朝流行“斗茶”,摆上各种茶具,煮水点茶,看谁的茶叶、茶水出众,茶艺更高
超。从饮茶风尚... 阅读全帖
y*******8
发帖数: 1693
33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ZT: 茶、女人和矫情
因了杜小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诗句,我对茶的爱好从小时候嘬老
爸茶根的陋习一下子跃升到一种意境的喜欢。
看到这句诗的时候,我正在深圳的冬夜绻缩在被窝里捧着咖啡边看肥皂剧,边为剧

人造的韩国美女被其男友莫名其妙地甩掉大鸣不平。虽然深圳的冬天只有短短的半
个月,但对于常年处在二十度以上适宜温度的亚热带的人们还是在零上十度的冬夜里感
到不能抵抗的寒冷。诗里意境一下子打动了我心中最温暖的部分,让我不可自制。第二
天,选了一个阳光妩媚的下午从万佳超市外面的专营店中搬回了整套茶具,为了那套出
自台湾的细骨瓷茶具,我狠狠地掏光了身上所有的cash。走出专营店的时候,尽管手里
负重到极限,还是不可理喻地在精品书店里顺了二本茶艺的书,以求修身养性。南方人
喜欢喝茶,办公室里讲究的多是有全套喝功夫茶的家私,记忆最深的是某某银行董事长
的茶室,面积大到可以摆下二个蓝球场,最是那一副喝茶的家私让人过目难忘,林林种
种的茶具和满盛了茶叶的锡筒让我在夏日的天气里天马行空地假设着如果到了冬天,在
这样一个茶室喝茶是什么感觉。即便是不讲究的人也喜欢在办公室里摆上一个随手泡,
客人来了,一边喝着功...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4
涉事茶馆位于金陵东路299号二楼,门前没有醒目的店名。
4月7日,微博博主“打桩模子日记”的一则微博吸引了许多网友的注意。微博中称:“今天下午二名日本学生去豫园游玩,被茶托带到金陵东路229号2楼的豫园茶馆喝茶,结账时被告知茶费是48元一口。共消费了2100多元,结果二人的现金1000多元全部被强行掏空。”
8日,晨报记者见到了东哥(化名),也就是微博博主“打桩模子日记”以及两名日本年轻人阿贵(化名)和阿奇(化名)。东哥告诉记者:“微博中所说的一‘口茶48元,实际上是指功夫茶的一小杯,日本人有时候把白酒杯、功夫茶杯这种很小的杯子单位称为‘口’。”两名青年在茶馆里呆了半个小时,每人喝六七杯茶,却被要求支付2100多元的账单。
目前,两名青年已拿回了被骗钱款。昨日,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已对涉嫌斩客的“豫园茶馆”立案查处。
“三个年轻人邀我们喝茶”
阿贵和阿奇是日本某知名大学学生,修读中文专业。受所修读的专业和家庭因素影响,他们自幼很喜欢中国,两个人来上海已经有三四次了。今年春假(类似中国学生的寒暑假),他们又带着之前打工攒的钱,来到上海游学。和两位青年父母熟识的“老上海”东哥接待了他们。“他们... 阅读全帖
R*****g
发帖数: 682
3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品茶犹如品味人生
在杯中,有人喝出了金戈铁马,有人能品味风花雪月,有人喝得行云流水,有人领
略人生真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所有的茶里,我最爱铁观音。人们常用“一泡是皮,二泡是筋,三泡四泡是精华
……七泡八泡有余香”来形容品铁观音的过程。的确,它犹如一本耐人寻味的书,缓缓
地为你舒展人生画卷……
最初一冲,是一道神圣的“醒茶”过程。不贪心,不焦躁,而是心怀虔诚,把洗茶
的水愉快地倒掉,如同给初生的婴儿洗礼后倒掉的圣水;然后,端详原本蜷曲沉睡的茶
叶,在热水的轻唤下,略有轻笑……此景有种仪式的美,常令人情不自禁为之会心一笑。
第一泡茶,宛如人生的0~8岁,如晨曦浅显,如小荷试水,而品茶人,则多一些期
待与兴奋。这个时期的人生,有些朦胧,充满好奇,眼神躲闪睛亮,如同清澈的茶水,
茶味还没有完全绽放,有些青涩、犹豫,仿佛不谙世事,却现生机与纯然。
第二泡茶宛如人生的8~18岁,开始成长、成形,然而有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
此时的茶叶已经摇曳、曼妙起来了,有浓浓的气息,带点青春的律动,茶经舌尖喉间,
闭目,感受到那种荡漾的湖面,仿佛初夏的花开了,仍然带点拘谨,似乎还缺那么一点
力道。
第三泡茶宛如人生的... 阅读全帖
G***Y
发帖数: 9698
36
来自主题: Cantonese版 - 你知道沙茶酱的秘密吗
爱吃牛肉火锅的你,知道沙茶酱的秘密吗
日期:[ 2015-12-10 ] 来源:[信息时报]
分享到:
沙茶酱是广东潮汕传统名特食品,历史悠久、广泛流行于潮籍居民集居或散居地区,
包括潮汕本地、毗邻的闽南各县市、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
调味佳品。沙茶酱主要分了三个产地,不同地方所产的沙茶酱味道各有不同,你知道它
们各自的区别吗?
沙茶酱VS沙嗲酱
沙茶酱同沙嗲酱有明显的差别,在比较正宗的港式潮州菜烹调中分别有“沙嗲牛柳”
与“沙茶牛柳”这两款滑炒牛肉菜,而应分别使用沙嗲酱和沙茶酱兑汁,同它们各自配
伍所用的其他调料也迥然不同。烹制沙嗲牛柳时,必须先用洋葱末、红椒末和菠萝末煸
炒起香,再放沙嗲酱,而且必须放适量三花淡奶及少许蚝油,以增其奶香味。而烹制沙
茶牛肉时,只要用蒜泥煸香即可,不必配入淡奶,因沙茶酱的本味更适合国人的口味。
两者成区别:前者淡桔红色,卤汁较细腻;后者淡褐色,卤汁中颗粒物较多,两者的风
味也各有千秋。沙嗲酱的品种也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印度尼西亚沙嗲酱和马来西亚沙嗲
酱。
福建沙茶酱
福建沙茶酱是用大剂量的油炸花生米末及适量去骨...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264
37
来自主题: Talk版 - 中国茶文化 制茶史
制茶史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
,从绿茶到多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
革。各种茶类的品质特征形成,除了茶树品种和鲜叶原料的影响外,
加工条件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本文就制茶历史做简单介绍

(一)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
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
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
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
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二)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很浓的青草味,经反复实践,发明了蒸青制
茶。即将茶的鲜叶蒸后碎制,饼茶穿孔,贯串烘干,去其青气。但仍
苦涩味,于是又通过洗涤鲜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
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贡茶兴起,成立了贡茶院,即制茶厂,组织官员研究
制茶技术,从而促使茶叶生产不断改革。
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
c*********d
发帖数: 9770
38
来自主题: Food版 - 暖身补气圣品:肉骨茶
来源/C2食光
肉骨茶能够补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2017-12-26 1:36 PM
最初听到“肉骨茶”的名称,光看字面会以为是用茶叶做的什么料理。但其实肉骨茶跟
茶一点关系也没有,是一种排骨药材汤。
为什么肉骨茶有“茶”字?
那为什么名称中有“茶”字呢?有几种说法:
一个是,过去华人初到南洋创业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不适应南洋湿热的气候,所以
很多人就得了风湿痛。当时人们天天煮药,但因为忌讳说药所以就叫做“茶”。有一天
,有个华工偶然把猪骨掉到“茶汤”中,结果发现这个汤喝起来非常的香浓,别具风味
,就这样后来经过不断演化,就成了当地著名的美食了。
第二个说法是,早期华人在南洋很多人是做三轮车夫或在码头做苦力或是采挖锡米。为
了维持长时间的体力和适应热带地区的气候需要进补。那时的中医师把闽南及潮汕一带
的饮茶加以改良,并且使用胡椒跟一些药材配置成了肉骨茶包。让他们在 外出工作前
,可以炖煮排骨来增加体力。肉骨茶在当时是穷人家的食物。后来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良
就成了新马华人社会的特色佳肴了。
肉骨茶的营养价值
陈小薇营养师的贴心小叮咛:
肉骨茶包是由多种药材,如当归、熟地、川芎、... 阅读全帖
n***y
发帖数: 1675
39
其实二楼,我觉得才是亮点,因为是我这一年来积累的经验!但是需要看一楼的四大面经的,请尽管看!
个人背景就不再啰嗦了,可以查看我昨天的帖子。简单说来就是半路出家的会计硕士,
学校一般,但是local也算是第三好吧。(周围牛校太多,木有办法)本来打算过几个
星期再整理面经的,忽然一想,说不定还有好些地方的MM们二面还没有开始呢!现在发
了,如果大家看到了有用的,对自己面试有帮助,我也会很开心的!本人还是在校学生
,12月毕业,个人觉得四大招entry-level的还是基本都是走的校园招聘,海投的只对
experienced-level有用。个人感觉,四大的entry-level应该还是看年龄的,毕竟是个
体力活儿,加班和出差是常有的事情,peak season 75hr/week都有,如果身体不好的
,有孩子的,或者年龄30+的,请慎重考虑跳坑。
先说四大,KPMG, DT,EY, PwC我一面都面过了,从去年申请intern到今年申请FT,我都
是申请的audit (assurance)。去年KPMG我面了intern,面试经验太少,fail;DT面了
去年的intern,发挥的不错,成... 阅读全帖
n***y
发帖数: 1675
40
其实二楼,我觉得才是亮点,因为是我这一年来积累的经验!但是需要看一楼的四大面经的,请尽管看!
个人背景就不再啰嗦了,可以查看我昨天的帖子。简单说来就是半路出家的会计硕士,
学校一般,但是local也算是第三好吧。(周围牛校太多,木有办法)本来打算过几个
星期再整理面经的,忽然一想,说不定还有好些地方的MM们二面还没有开始呢!现在发
了,如果大家看到了有用的,对自己面试有帮助,我也会很开心的!本人还是在校学生
,12月毕业,个人觉得四大招entry-level的还是基本都是走的校园招聘,海投的只对
experienced-level有用。个人感觉,四大的entry-level应该还是看年龄的,毕竟是个
体力活儿,加班和出差是常有的事情,peak season 75hr/week都有,如果身体不好的
,有孩子的,或者年龄30+的,请慎重考虑跳坑。
先说四大,KPMG, DT,EY, PwC我一面都面过了,从去年申请intern到今年申请FT,我都
是申请的audit (assurance)。去年KPMG我面了intern,面试经验太少,fail;DT面了
去年的intern,发挥的不错,成... 阅读全帖
t****z
发帖数: 8931
4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艾未未与宏大艺术尸体
2月4日我去柏林的东亚美术馆参加了一个特殊的活动——艾未未作品《茶房》的揭幕式
(图1)。“茶房”是一座由重达三吨的普洱茶茶砖砌成的小房子。
美术馆馆长Klaas Ruitenbeek先生讲述到:“那天我正在上班,突然艾未未的画廊一个
电话打来,让我马上过去一趟。我赶到了那里,看到了Rosenkranz和画廊老板在,
Rosenkranz先生让我从两件作品中选一件在博物馆展出。一件是这座茶房,另一件作品
是被艾未未砸碎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罐的灰。我想来想去,选了这座茶房。”
现在回来说说这件作品本身。有趣的是,美术馆馆长在他的演讲中,几乎只字不提作品
本身(除了强调3000公斤茶,3000公斤啊!),相反倒是大讲了一番中国的茶史(如陆
宇的《茶经》等等,我心想要是作品是用米做的,他必然要大讲关于米的故事),另外
又扯上了“民主斗士”之类和作品本身毫不沾边的字眼,算是满足了听众的预期值。之
后美术馆工作人员还给大家沏了普洱茶,大厅里一幅其乐融融的局面。
美术馆馆长之所以绞尽脑汁大讲茶经不讲“茶房”,从反面说明了艾未未的作品确实让
人“无话可讲”。我对这个作品也没啥好说的,艾未未在德国展出...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艾未未——中国艺术的悲哀
http://xinu.jinbushe.org/index.php?doc-innerlink-%E6%9C%B1%E8%8
朱苓
发表于 2011-02-07 07:34:39阅读 2210 次 评论 81 条 所属文章分类: 我的作品评论
http://blog.artintern.net/blogs/articleinfo/zhuling/181944
2月4日我去柏林的东亚美术馆参加了一个特殊的活动——艾未未作品《茶房》的揭幕式
(图1)。“茶房”是一座由重达三吨的普洱茶茶砖砌成的小房子,由柏林的一位85岁
大藏家Dieter Rosenkranz高价购得,然后出借给东亚美术馆展出到今年12月。
有趣的是,Rosenkranz先生不是先买再捐,而是为了捐才买。美术馆馆长Klaas
Ruitenbeek先生讲述到:“那天我正在上班,突然艾未未的画廊一个电话打来,让我马
上过去一趟。我赶到了那里,看到了Rosenkranz和画廊老板在,Rosenkranz先生让我从
两件作品中选一件在博物馆展出。一件是这座茶房,另一件是被艾未未砸碎的新石器时
代的陶罐的灰。我想来想去,选了这座茶...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1919
43
温氏也是招魂中的一员(他本人就是出生于日占区)、他就是前面另一个帖子里说到的
,宋徽宗。一般人不那么清楚,温相私下里是很风雅的一个人。
以下来自引用:
温家宝选择了一个临去北戴河开会之前的周日下午在自家院子里招待习近平和李克强,
他让夫人张培莉亲自用玉泉山的山泉煮茶,给习近平和李克强分别上了不同的两种茶叶
,自己的则看上去好似白水。
葡萄架下,一张石桌,三个人坐著细细品茶,习近平的这杯看上去叶片柔嫩,条索匀称
,色泽绿润,水色清澈,习近平品了一口,感觉鲜爽香醇,回味甘纯,不觉脱口赞道,
好茶,好茶!
温家宝问:近平同志可认识此茶?
习近平憨厚地笑了笑,道:我不懂茶,丽媛只喜欢喝咖啡,我是茶叶喝,咖啡也喝,喝
乱了口味,不知道好茶坏茶。辜负家宝同志一片心意啊。
温家宝见习近平说的实在,就说:茶是水中君子,不可不识。这茶是你家乡的名茶“陕
青”呢。
李克强看著自己的茶杯,跟习近平略有不同,状似雀舌,银毫显露,入杯冲泡雾气结顶
,汤色青碧微黄,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李克强知道这是著名的黄山毛峰,
但是他不明白为何温家宝要给他和习近平不同的对待,就装著不认识,问:我这茶不会
也是“陕青...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103
44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转)艾未未—中国艺术的悲哀
2月4日我去柏林的东亚美术馆参加了一个特殊的活动——艾未未作品《茶房》的揭幕式
。“茶房”是一座由重达三吨的普洱茶茶砖砌成的小房子,由柏林的一位85岁大藏家
Dieter Rosenkranz高价购得,然后出借给东亚美术馆展出到今年12月。
有趣的是,Rosenkranz先生不是先买再捐,而是为了捐才买。美术馆馆长Klaas
Ruitenbeek先生讲述到:“那天我正在上班,突然艾未未的画廊一个电话打来,让我马
上过去一趟。我赶到了那里,看到了Rosenkranz和画廊老板在,Rosenkranz先生让我从
两件作品中选一件在博物馆展出。一件是这座茶房,另一件是被艾未未砸碎的新石器时
代的陶罐的灰。我想来想去,选了这座茶房。Rosenkranz先生当即把它买了下来。”
不明白其中奥妙的朋友我可以讲解一下:柏林东亚美术馆1906年成立,一百多年
来专门收藏东亚的古典艺术,可惜爱好这些艺术品的群体正在老去,今天德国的年轻人
对此基本不感兴趣,美术馆又没有钱出些新花样吸引人,所以多年来都处在门可罗雀的
尴尬局面。艾未未的作品,吸引一些本不会来的人来美术馆,让85岁高龄的...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103
45
2月4日我去柏林的东亚美术馆参加了一个特殊的活动——艾未未作品《茶房》的揭幕式
。“茶房”是一座由重达三吨的普洱茶茶砖砌成的小房子,由柏林的一位85岁大藏家
Dieter Rosenkranz高价购得,然后出借给东亚美术馆展出到今年12月。
有趣的是,Rosenkranz先生不是先买再捐,而是为了捐才买。美术馆馆长Klaas
Ruitenbeek先生讲述到:“那天我正在上班,突然艾未未的画廊一个电话打来,让我马
上过去一趟。我赶到了那里,看到了Rosenkranz和画廊老板在,Rosenkranz先生让我从
两件作品中选一件在博物馆展出。一件是这座茶房,另一件是被艾未未砸碎的新石器时
代的陶罐的灰。我想来想去,选了这座茶房。Rosenkranz先生当即把它买了下来。”
不明白其中奥妙的朋友我可以讲解一下:柏林东亚美术馆1906年成立,一百多年
来专门收藏东亚的古典艺术,可惜爱好这些艺术品的群体正在老去,今天德国的年轻人
对此基本不感兴趣,美术馆又没有钱出些新花样吸引人,所以多年来都处在门可罗雀的
尴尬局面。艾未未的作品,吸引一些本不会来的人来美术馆,让85岁高龄的... 阅读全帖
d**********n
发帖数: 103
46
作者:朱苓,旅德艺术家,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艺术伦理博士。
艾未未—中国艺术的悲哀(作者:朱苓)
2月4日我去柏林的东亚美术馆参加了一个特殊的活动——艾未未作品《茶房》的
揭幕式。“茶房”是一座由重达三吨的普洱茶茶砖砌成的小房子,由柏林的一位85岁大
藏家Dieter Rosenkranz高价购得,然后出借给东亚美术馆展出到今年12月。
有趣的是,Rosenkranz先生不是先买再捐,而是为了捐才买。美术馆馆长Klaas
Ruitenbeek先生讲述到:“那天我正在上班,突然艾未未的画廊一个电话打来,让我马
上过去一趟。我赶到了那里,看到了Rosenkranz和画廊老板在,Rosenkranz先生让我从
两件作品中选一件在博物馆展出。一件是这座茶房,另一件是被艾未未砸碎的新石器时
代的陶罐的灰。我想来想去,选了这座茶房。Rosenkranz先生当即把它买了下来。”
不明白其中奥妙的朋友我可以讲解一下:柏林东亚美术馆1906年成立,一百多年
来专门收藏东亚的古典艺术,可惜爱好这些艺术品的群体正在老去,今天德国的年轻人
对此基本不感兴趣,美术馆又没有钱出些新花样...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264
47
来自主题: Talk版 - 中国茶文化 饮茶史
饮茶史
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药
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
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采、雅俗
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本文旨在简单叙述饮茶方式和习俗的发
展和演变,其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
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
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
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
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
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
,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
。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
,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
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尔雅
》中,“苦荼”一词注释
h*******n
发帖数: 1116
48
打动新西兰总理的四川”茶女”
2007年仲春的一天,在新西兰奥克兰机场出现了这么一幕:四川女孩周晓芳手捧一米多
长的长嘴铜壶登机时,被值守的安检人员挡下。尽管百般解释,女孩是茶艺师,长嘴壶
是表演茶艺的,安检还是不肯放过如此怪异的“冷兵器”,最后还是机组派专人才将其
拿进货仓。“从奥克兰到惠灵顿,再到基督城,我每次都因为长嘴壶而成为最后一位登
机者。”周晓芳如是说。
周晓芳出身在峨眉黑苞山茶乡,是采茶第一快手。周家是茶叶世家,黑苞山出好茶,在
当地可是人人皆知,但在外面却寡闻。前些年,周晓芳家乡出产的茶叶都作为基础茶,
让苏州、潮州的茶商购去贴牌了。茶好值低,周晓芳掂出了“茶文化”的分量。2000年
,她开始演练长嘴壶茶艺、盖碗茶静功,当时与她同练者有8名,可最后坚持下来的仅
剩两人。长壶当剑,一壶水贴身玩转,那是好舞的么?盖碗功夫茶形同练瑜伽,怎一个
“难”字了得!亲戚朋友以为她已走火入魔:“做茶就做茶,搞啥子杂耍嘛!”父母沉
默,算是纵容。2001年,当地一个茶叶贸易市场成立,周晓芳首次执壶登场,现场表演
令人耳目一新;2003年,乐山“旅发大会”上,“壶侠”又让人刮目相看;200...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16
49
来自主题: Mainland版 - 藏族茶文化论析(zz)
http://www.tibetinfor.com.cn/tibetzt/yinshi/yswh/yswh_02.htm

藏族茶文化论析
任新建
茶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尤其悠久、丰富。由于茶在
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藏族的茶文化丰富多彩、饶有特
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园地中一枝奇葩。为什么不产茶的藏区却创造了灿烂的茶文
化?藏族茶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有哪些?本文拟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我国藏族所居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历史上素不产茶。⑴所需之茶主要通过毗
邻之地供给。藏语三大方言对许多东西的称呼发音不同,但对茶则一律呼为“槚”(ja)
。《茶经》:“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其味甘,槚也;不
甘而苦,舛也;啜苦咽甘,茶也”。可见藏语是借用了汉语对茶的古称。
茶正式传入西藏,是在吐著时期,盛唐的丰富物质文化成果,不能不对吐著以深刻的
影响,特别是因文成、金城两公主先后和亲吐蕃的直接推动,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交
流有了很大的发展,致使吐蕃出现“渐慕华风”的社会风气。茶文化作为中原的一种物质
文化
u***************r
发帖数: 11227
5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unidentified_title
发信人: floor10(10楼), 信区: Living
标题: 浅论喝茶的艺术
发信站: BBS未名空间站(Sun Sep 17 11:51:07 2017,GMT)
喝茶看似简单,其实有着很多细节。真正的茶道是一门艺术,需要接受专门的教学才能
掌握。就日常的喝茶来说,虽然没有那么多讲究,但是喝茶是有它的门道的,值得我们
不同程度的研究。
可以说,喝茶和喝酒不同,喝茶更加素雅,没有那么多世俗含义。喝茶要安静的细细的
品,喝酒却要热闹喧哗,大家一起酒酣耳热。喝茶要和同样素雅的人一起喝才有味道,
而喝酒,三教九流都可以端起酒杯,为了一个目的痛饮。
喜欢喝茶的男人更养生和淡泊。喜欢喝酒的男人更潇洒和痛快。男人的豪爽和大气,多
用酒来表达。男人的高雅和肃静,多以茶来体现。茶和酒虽然对人都有刺激神经的作用
,但是喝茶显得更健康,不会过犹不及。醉茶比醉酒,也更文明更能令人接受。
爱喝茶的人,在煮茶、倒茶的时候,举手投足十分的雅致。他们用上好的紫砂壶来装茶
,用优质的水来沏茶,讲究起来,十分的到位。喝茶的人,对水的要求,也分为三六九
等,最好用泉水,其次用江水,最差用井水,因为前两者是活水,所以...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