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 发帖数: 524 | 1 (一)
走进机场的通道电梯,诸葛云的心有点隐隐作痛。突然意识到今年的空窗期提前了,
也许有三个月,也许会有更久。无奈的发动起车子,机械的交了停车费,管理员问了一
句,Do U need receipt。忽然间感觉泪水就要滴落下来,赶紧猛踩油门,车子飞
一般的消失在黎明的薄雾里。没事的,忍一忍就会过去了。我是伤的起的白羊。。。
李明月打电话来抱怨,公司要派他出国实习,要和妻儿分开小半年。诸葛云说人生不如
意十之八九。不如随遇而安。想当初搬运工们坚韧不拔的一个个把妻儿从大洋的那端搬
来这端。不就是图个国产的老婆靠的住么。而如今残酷的现实继续着那种隔三差五的不
定时的分离。有水土不服想家的,有抱怨娘家离的太远的,有贪图虚荣人间蒸发的,有
大难临头各自飞去的,据说还有一种更离谱,叫做惯性生理期。每年到了特定时间就要
回国,各种借口,说是不回去一趟身体总觉得哪里有不舒服。于是习惯性的买了机票,
回国,一切顺理成章。倒霉的只能是雄性的老公。生理上间歇性失调,心理上持续性憋屈。
如果碰到不讲理的岳母,那就只能是自求多福了。忽然想起李明月讲的一句话,你娶了她
很容易,可带过来了一大家子的烦恼。
空窗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 第一节 学密者的省思
学密宗多年,各种开示都指称:密宗的戒定慧、见修行果、信解行证都较显教超胜
,利根精进者甚至可以即身成佛,比起显教需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入初地,三大阿僧祇劫
才能成佛,差距实在难以想象。藏密强调自己观成佛菩萨的果位观修,来自历代成就上
师的灌顶与加持,因此精进求法修持,上焉者心契空乐明,证悟大手印;中焉者本尊观
想坚住,佛慢坚固;下焉者每天观修咒念不断,严戒精进,坚信临终时,必能光明解脱
或往生本尊刹土。
藏密典籍开示、观行知见,许多与显教不同;遇到戒律开遮持守、修学知见显密恰
好相反时,强调应依止胜妙的果地金刚乘见解,舍弃下劣的因地般若乘知见。“藏密超
胜显教”如果是事实的话,则密续开示、口诀导引开示,都应超胜或等同 释迦牟尼佛
的经典开示;藏密祖师证量,亦都应超胜或等同显教祖师证量。但为什么学了大手印、
大圆满、诵观空咒、入无分别平等住多年,执意识心不起妄念即是佛地真如,能离于三
界系缚,住于涅槃之境,即是轮涅不二,即身成佛;却连流通最普遍的《心经》都弄不
通,只知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在讲十八界的根源──第八识如来藏
,整篇《心经》都在描述第...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 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说:“佛陀创觉了诸法实相,即缘起性空的中道。”1
然而,他所谓的“诸法实相”与“缘起性空的中道”却不是佛陀所开示的中道实相——
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而是否定第七、第八识而说的无因唯缘之意识心中“缘起性空、一
切法空”的概念,本质即是无因论、断灭空的六识论恶邪见。但释印顺却又怕被说是断
灭见,因此就施设建立了“意识细心”及“灭相真如”,正是兼具了断常二见,完全落
在二边,哪里会有中道可说!
佛法所说真正的中道是指胜义谛的真实中道,也就是诸法实相—第八识真心如来藏
—之涅槃中道体性。譬如《央掘魔罗经》卷 4:
(佛告文殊师利:)“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
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尔时,央掘魔罗白佛言:“世尊!众生不知中道,妄
想说余中道。”2
就如经中所开示的,此唯一佛乘的大乘中道才是真正的中道,但因甚深微妙故众生
难知难解,因此世尊虽然在初转法轮时即已为众生宣演此涅槃本际之中道实相,然二乘
人不知不解唯一佛乘的胜妙义理故,闻佛开示后就解读成二乘法修行事相上之中道。譬
如《中阿含经》卷 43〈根本分别品〉:
莫求欲乐极下贱业、...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4 文:唐岐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行,贪瞋心行会相应邪见而不
自知;只要染著在贪瞋之下,就不可能契应「般若真空」;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
以「诸法毕竟空」来掩饰自己贪欲心,说「贪欲」乃空无自性,一切行为「无罪无福」
之邪见。
《大智度论》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不积善根,不... 阅读全帖 |
|
C*******r 发帖数: 10345 | 5 智慧不产生作用时,菩萨和众生是一样的;智慧产生作用时,对菩萨自己来讲是断除一
切烦恼,对众生来讲是菩萨普度一切众生。
智慧的产生分成四个层次:闻、思、修、证。首先要听闻佛法及修行的方法,以正知正
见作为指导,确实修行才能证得五蕴皆空,产生智慧。
闻、思、修、证,也可以说成闻、修、思、证。思是修的一部分,思是指修观行,是思
惟的意思。不是思想的思。修行有散心修与专心修,专心修才叫作思惟。有修才能证,
《楞严经》上认为思辨可以产生智慧。在印度及西藏佛教有一派学者就是主张以辩论的
方法产生智慧,不一定要修禅定。我是以禅修的观点来解释闻、思、修、证。是以藏传
佛教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南传佛教《清净道论》为依据。
菩萨是以闻、思、修而证得五蕴皆空的境界,一切智显现而得解脱;以根本智产生的力
量,以无量法门帮助众生,使众生得解脱,这是道种智的功能;能尽知诸法自度度他,
是一切种智。
五蕴
五蕴中的色,是物质的;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五蕴是构成我们世间每一个人的
必要因素。
色──就是地、水、火、风,总称四大。包括我们物质的身体及身体所处的环境。
受──感受的意思。
想──判断。
行──判断后...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6 好吧,如果你这里说的意味着你理解的“没有答案”是意味着是要行动了,要通过修炼
去见空性了,那我前面的就算白说吧。
不过,你有没有觉得,在这里讨论的人里面,也许有几个见过空性的,然后在努力尝试
着把空性理解和融合到现实中去?跟上面的那句话搭配,也就是说你说的跟那些人说的
,是不同的阶段,人家已经尝试过了,可以讨论了。
见空性,也许才算修道正式入门了吧。这跟围棋的专业段位有点象,见空性算初段吧。
而没见空性在修炼的,算业余的级别。 |
|
F*P 发帖数: 524 | 7 (二)小芥末
刚想合上笔电,QQ好友里闪出一条讯息。原来是她,小芥末。诸葛云的脑海里又浮现
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一家不起眼的早餐店里,三女一男。她和诸葛云斜对面坐着,
外面下着绵绵细雨。四目相接的那刹那,一种真诚的喜悦油然从心底深处冒了出来。
诸葛云笑了。女孩也笑了。诸葛云的脸微微红了,却浑然不知而继续欣赏着对面这个
和蔼乖巧的女孩。她会心一笑的样子,可以让人顿时卸下所有防备,不知不觉的就被
俘虏了。幸而诸葛云练过黯然销魂掌,当下暗运玉女心经,口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叫她小芥末不是因为她喜欢吃日本料理,而是她曾经做了一次寿司卷。当然自然是乖乖
的进了诸葛云的肚肠。原来牵肠挂肚是指吃过对方给你做过的东西后萌生出的情不自禁
的想念。不对,应该是歪念。诸葛云的前世里,对于漂亮女孩总是先从歪念开始的。今
生却没做成和尚,真是奇了怪了。【你是坏人,我不要靠近你。】这是小芥末说过的。
诸葛云自然不会当回事。当下暗运童子神功,口诵,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你好啊。最近还好么?】
【还行吧。今年的空窗期提前了。吾老又要出关了。哈哈】
【呵呵。诸葛云跟你说个事。我要结婚了。】
【哇靠。。。爆炸新闻啊...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8 我觉得是要么我知道一些,或者我有问题要提出,才会参加讨论发言的。不过我倒从来
没想过我是在提供答案,我觉得我是在inspire思考。
是的,缘份来了,怎么用是你自己的事情。这就是自主意识选择权利的体现呀。能量也
是从来都不分好坏的,用正用反决定了场景中的好坏。
你倒是问了我一个我自己没有问过自己的问题:缘份会背叛我吗?缘份对我来说要么是
提示要么是镜子要么是考验,是不是从这些角度理解问题就囊括了所有的可能性了?有
没有让我不comfortable的zone呢?
从我的角度感觉你这里的论断,好像很容易在面对问题和矛盾的时候,就会处在不动与
不选择之中。我是个经常有意经常走岔道去理解正道为什么是正道的人,对于那种因为
怕犯错而不去尝试错误的举动,总是觉得有点可惜。
而且,我有点觉得,你如果见空,按照这样的思路,会不会走向断见呢?道,是有一定
规则的东西,虽然那种规则本身是要变,要变也是一种规则。你的“不动”的感觉,倒
让我觉得跟“没有规则”相对应。 |
|
发帖数: 1 | 9 意识之“证自证分”,一切俗人已能认知、确定其有,谓一切人于意识(含无念灵
知心)现起时,皆能于六尘境界之中了知自己所处六尘境界故;由了知自己正处于六尘
境界故,心中生起顺违之受,故有苦乐忧喜舍受等,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自证分”;由
有此“自证分”故,意识觉知心复又具有了知自己“是否正处于顺违之境中”,能观察
证实之,此已证实意识心确有“证自证分”。若如今时台湾诸应成派中观师于被余严辞
评论其无知时,正起种种瞋恨怨恼,却如植物人不能了知自己此时正处于起瞋恨怨恼之
违心境界,方得名为无“证自证分”也。是故,意识觉知心于六尘境界中,皆能了知自
身是否处于顺违之境,皆有“证自证分”也,非如应成派诸中观师之妄谓意识觉知心无
“证自证分”也。
如是,一切俗人尚能证知意识灵知心之具有“证自证分”功能,而彼等自认最有修
行、最有证量、最有智慧之应成派诸中观师,竟然不能觉知意识自己有“证自证分”,
真可谓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之人也。一切应成派中观师,其实皆早已证知意识自己之“
证自证分”,只缘于欲维护其应成派中观之歪理,而故意颠倒其说罢了。
佛如是于第三法轮诸经中说第八识心无“证自证分”,复说意识心...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0 第13章 临济法门(四)——临济宗再次分流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临济宗发展到元代,分为南北两大传承系统。北方以海云印简为代表,南方则以
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等为代表。印简一系与蒙古贵族关系密切,在元初被奉
为“临济正宗”,势力很大,但在禅学思想上并没有多少创新和发展。南方临济宗不仅
保持宋以来丛林禅学的特点,而且对宋代“看话禅”等传统禅法有所丰富和扩展,从而
使临济宗风仍保持一定生机和活力。
一、印简与“临济正宗”
印简(1202-1257),字海云,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今山西岚县)人
。自幼出家,从学中观沼禅师,十一岁受具足戒,中观沼圆寂后,印简到燕京大庆寿寺
,从学于中和璋禅师,并接续其禅法。1235年,窝阔台差官选试天下僧道,印简被
推为住持。1247年,贵由皇帝命他统领僧众,赐白金万两。1251年,蒙哥即位
,命印简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印简死后,忽必烈命建塔于大庆寿寺之侧,谥“佛日圆明
大师”,前此,成吉思汗曾赐号“寂照英悟大师”,成吉思汗的二皇后赐号“光天镇国
大士”。印简历事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四朝,...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1 教观纲宗 / 释义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释义
----------------------------------------------------------------------------
----
教观纲宗
(原名一代时教权实纲要图。长幅难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观。改作书册题名)
北天目蕅益沙门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然统论时教。大纲有八。依教设观。数亦略同。八教者。一顿。二渐。三秘密。四不定
。名为化仪四教。如世药方。五三藏。六通。七别。八圆。名为化法四教。如世药味。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藏以析空为观。通以体空为观。别以次第为观。圆以
一心为观。四观各用十法成乘。能运行人至涅槃地。藏通二种教观。运至真谛涅槃。别
圆二种教 观运至中谛大般涅槃。藏通别三。皆名为权。唯圆教观。乃名真实。就圆观
中。复有三类。一顿。二渐。三不定也。为实施权。则权含于实。开权显实。则实融于
权。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且约一代。略判五时。一华严时。正说圆
教。兼说别教。约化仪名顿。二阿含时。但说三藏教。约化仪名渐初。...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2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3 卷二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
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
。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
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令此大
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佛告大王。汝身现存。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
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
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佛言。如是。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
。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
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年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
强壮。世...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4 藏传佛教宁玛派
刘立千著
一、 宁玛派的传承
宁玛派的教法传承是与前弘时期【1】的法统一脉相承的。在禁佛【2】时期是采取
极为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授。吐蕃王朝崩溃后,很长时间无寺庙、无僧团,只有一批在家
俗人咒师维护法统,有的则采取在家庭中父子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法,法脉因而赖以不断
(《青史》【3】上84页)。《青史》说,这些在家庭或居山岩的俗人对佛法非常敬重
,也重修持。安达?热巴坚王【4】以前所有的《甘珠尔》、《丹珠尔》【5】他们都保
持得很完整。过去吐蕃时期所译经典,大部分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得到(《青史》上84页)
。为什么这些俗人没有遭到灭法厄运?由于当时达磨赞普【6】破坏的对象是寺庙和僧
团,还未来得及对付这些在家的信徒。《西藏王臣记》【7】说,有些外表是在家的俗
人,实际是在家修持密咒金刚乘【8】的人士,他们没有露出出家人相,当时藏王和他
的左右大臣都未注意到,故未遭到迫害。像这样的人还为数不少。一切智者?耶桑孜巴
【9】说,那时律乘教法【10】虽然衰落了,但大密咒金刚乘教法方面直到如今都未衰
落过《西藏王臣记》76页)。公元10-11世纪时期即后弘初期就有人或自费或被派到... 阅读全帖 |
|
i****n 发帖数: 5 | 15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讲于杭州
学佛第一要知见正,我们学佛为的什么?先把目标订正,然后再计划怎样下手,学
些什么,怎么来修行,庶几能证得个预期的结果。古德说:“因地不正,果招迂曲。”
就是学佛初步的因——“为什么来学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将来结果就不得圆满,
非但修行时要走弯路,还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知见正是学佛的第一要事。我们上次
已经讲了很多,怎样修行能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样保护,进一步怎么放任。但是,大
家对这点还是不甚理解,所以有人给不修正法的人说些相似神奇的话,一拉就拉过去了
。现在这个时代,魔法横行,不知道有多少邪恶的人使用种种花样来骗人,榨取钱财,
引人入邪路。所以知见第一要正,免得上当受骗,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还是要再讲知见
正的重要。
就知见讲来,有很多不同的知见,今天我们就藉《禅》刊这篇文章——《禅和密的
关系》,扼要地和大家讲一讲:禅宗与密宗的见地如何,修的方法是否相同,证的结果
是不是一样。在佛法五种知见外有一种凡夫见,凡夫见就是着一切事物都是实有,一切
东西都实实在在有。所以向外追取、求得、贪得无厌,因而造业受报,生死不了,这是
凡夫知... 阅读全帖 |
|
q****u 发帖数: 1421 | 16 卷三
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即彼目精瞪发劳者。兼目与劳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明暗二种妄尘。发见居中。吸此尘象。名为见性。此见离
彼明暗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见。非明暗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
何以故。若从明来。暗即随灭。应非见暗。若从暗来。明即随灭。应无见明。若从根
生。必无明暗。如是见精。本无自性。若于空出。前瞩尘象。归当见根。又空自观。
何关汝入。是故。当知眼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以两手指急塞其耳。耳根劳故。头中作声。兼耳与劳。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因于动静二种妄尘。发闻居中。吸此尘象。名听闻性。此闻离彼动静二尘。
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闻。非动静来。非于根出。不于空生。何以故。若从
静来。动即随灭。应非闻动。若从动来。静即随灭。应无觉静。若从根生。必无动静
。如是闻体。本无自性。若于空出。有闻成性。即非虚空。又空自闻。何关汝入。是
故。当知耳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譬如有人。急畜其鼻。畜久成劳。则于鼻中。闻有冷触。因触分别。通塞虚实
。如是乃至诸香臭气。兼鼻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通塞二种妄尘。...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17 有没有真正修习大圆满法门的师兄?对达照法师这篇文章有没有什么评价?
——————————————————————————————————————
——————————————
前言
近几年来,汉地有不少人在学习汉传佛法的净土法门,但是因为不懂其圆妙高深的道理
,故而把净土法门看成老太婆、没文化的人修行的法门。因此,他们不愿继续修行净土
法门,而去向往藏传密教,去修藏传佛教的“大圆满”。事实上,历史上汉人修藏传密
教有成就的实不多见,反而是修行净土法门,自东晋至今约一千五百多年以来,在汉地
有所成就的人非常之多。
佛经上记载,不仅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还是大势至菩萨,他们都提倡修净
土法门,就连印度的龙树菩萨、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也是大力提倡修净土法门;自佛
法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先修禅后入净,得大成就者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在佛
教史上,特别是在居士的佛教史上,在传记中可以看到,修净土法门得大成就者举不胜
举;不但过去如此,就是现在,我们汉地因修净土法门而成就金刚不坏体的人也不少。
如此圆满微妙的大乘法门,现在却被一些诸如“我们汉传佛教没有传承”、“光念念佛
没有用”,这些...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这个问题本身其实里面隐含著几个非常根本的佛法知见
。我们先由“行善作恶,天堂地狱”来看,它其实就是在说:“因果昭昭不爽,如 影
随形。”守五戒、行十善业,将来可以往生天界;而如果恶心严重伤害众生,则与地狱
道相应。这些因果现象,它在现象界是真实存在的。先不说天堂、地狱,即 使在人间
,生活进步现代化的地区,与落后或战乱的地区对比,不就有些像天堂与地狱吗?就连
春、夏、秋、冬感受的温暖、酷热、凉爽、严寒,就能使一般人感到 有明显的苦、乐
受之差异,何况真正的天堂与地狱呢?包括我们所接触的众生里面,也有贫、富,聪明
、愚痴等种种的不同,这些眼前的差异,都是大家可以亲自观 察到的。它并不是自然
就这样,也不是随机性的,而是因为善恶业行因果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信受“行善作
恶,天堂地狱”絶对是会成就的。
既然天堂与地狱的差异这么明显,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产
生呢?原因主要在于有些修学者他们误解“一切法空”的意思,因此就会衍生出种种错
误的知见出来;所以要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得先由“一切法空”这个名相进入,这样大
家就容易了解了。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9 佛说:“十八界空无所有。”然而,却有喇嘛教徒与索徒们(索达吉的弟子们)认
为十八界法灭后,在空无所有的灭相境界里,说十八界法的作用还在、还能显现出来。
他们还由此发展出现空不二,再变化说为现空双运的理论,认为不管是缘起时还是相灭
时,一切法与此空无所有的境界其实无有差别,例如匿书(没有出版背景资料的《般若
锋兮金刚焰》一书)中说:“缘起是假立、虚幻的法,其实质正好是空性,又因为是空
性,才能产生出万法,故缘起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正在显现之时,外、内、中、
上、下都不存在,远离了四边八戏,也正是在这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它就
有显现。说没有,它能显,说有,它又是空性,这境界远远超出分别心所能了达的范围
,因此才说它是稀有法。”。
喇嘛们的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的,因此是假立法、是虚幻的法;而一切
法灭后空无所有的实质,正好是空性,也因为有这个空性的缘故,才能产生出万法,是
故说一切缘起法与空性其实无二无别。”“一切虚幻的法在显现时,去分析它们,结果
都无实体,因此都不存在,这就是空性,空性是远离四边八戏种种戏论的。也正是在这
空性中,假立的世俗因缘集聚了,一切...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0 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既然一切法空,行善作恶,天堂地狱还有差别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这个问题本身其实里面隐含著几个非常根本的佛法知见
。我们先由题目中的“行善作恶,天堂地狱”来看,它其实就是在说:“因果昭昭不爽
,如影随形。”守五戒、行十善业,将来可以往生天界;而如果恶心严重伤害众生,则
与地狱道相应。这些因果现象,它在现象界是真实存在的。先不说天堂、地狱,即使在
人间,生活进步现代化的地区,与落后或战乱的地区对比,不就有些像天堂与地狱吗?
就连春、夏、秋、冬感受的温暖、酷热、凉爽、严寒,就能使一般人感到有明显的苦、
乐受之差异,何况真正的天堂与地狱呢?包括我们所接触的众生里面,也有贫、富,聪
明、愚痴等种种的不同,这些眼前的差异,都是大家可以亲自观察到的。它并不是自然
就这样,也不是随机性的,而是因为善恶业行因果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信受“行善作
恶,天堂地狱”絶对是会成就的。
既然天堂与地狱的差异这么明显,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产
生呢?原因主要在于有些修学者他们误解“一切法空”的意思,因此就会衍生出种种错
误的知见出来;所以要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得...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玄奘以来第一人”(一)
壹、前言
印顺法师(1906年-2005年)的逝世,在佛教界掀起一片不大的涟漪。印顺法师被
普遍认知为佛学大师,并被越来越少的部分教内人士尊为“当代佛学泰斗”,那些极少
数的人们甚至尊他为“玄奘以来第一人”。原本并无写作意愿的我,看他们低调而庄严
的办完印顺的后事,就当是一场世间名人的生死常事而不曾起心动念;但他们在报纸上
却大力的宣扬他是玄奘以来第一人,这样与事实正好相反的说法,却使人不能不作罢,
这就必须探讨印顺的思想本质让大家了解了,因为印顺正是玄奘以来破坏正法的第一人
。那么到底所谓的“印顺思想”核心价值是什么,以及他对当代与后人的影响如何,我
们都应该作一番认识与探讨。
印顺法师一生浸霪于佛法中,并自谓以史学家的态度、宗教家的情怀,进行佛教的
研究、考证,进而确立了所主张的“缘起性空”及“人间佛教”二个核心价值观。缘起
性空被他认为是佛法的根本,人间佛教则被认为是佛法的实践。以下便分别对印顺法师
研究佛法的态度,“缘起性空”与“人间佛教”的主张,以及他对禅净的批评,作进一
步的剖析与评论。
贰、评印顺法师研究佛法的态度
印顺法师在佛法探究过程中,有一...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2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23 观:超越边见,突破无明的开始
越尘居士
常在闲谈中听人讲:破无明要靠智慧,慧由定生。定如何生慧?通过观,所谓观慧
是也。什么是观?佛门用观字的地方甚多,用以处理不同问题。如净土十六观中前几观
主要是为了迅速集累白净业,不净观对治贪,天台空假中三观各有所摄,而密宗中观想
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非可尽述。但与智慧直接相关的观,用中文讲包括观想与观察,梵
文中有二,毗婆舍那——指以思维分析为重心者和三摩钵提——指以体察等持为重心者
。本文将以简介毗婆舍那为主,稍及三摩钵提。
怎么观,观什么?常听人答曰观心,或曰观如幻,或曰观八不,或曰观真实,或曰
观真如体性等等。都对,只可惜是讲给会家子听的,不会的人听不懂。如今学观要如何
做起,哪些是基本原则?以笔者一管之见,有几点值得事先搞清。第一,观的根本出发
点不在于立而在于破:破除一切错见执着。毗婆舍那以破错见为重心,进而初步契入空
性;三摩钵提以破执着串习(这是细错见)为重心,逐步于空性巩固深入。在深入破除
错见之过程中,行人得以契入空性:并非得到真理,而是真如法尔自显现。如果企图观
得什么,一开始方向就不对更谈何结果。科学发...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633 | 24 契入空性的关键
越尘居士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2
二、特殊的引导方便 4
三、对方法与环境等因素的考量 6
四、常见错误辨正 7
五、 心闻无遮出尘初步(略去)
5.1第一步引导,心闻无遮扯脱根尘
5.2明晰出尘
5.3第二步引导, 毗婆舍那
5.3契入空性前常见错误的校正
5.4伴随进展的现象
六、 广大无边菩提道――继续深入(略去)
一、契入空性的通用教法
在契入空性之前,行人应当在佛法的修学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以言之为
三主要道,即出离心,苦集灭道; 菩提心,广大慈悲,利益一切众生趋向解脱;正见
,缘起性空,无主宰,非实有。 此三主要道见诸三藏十二部,前贤大德均已广说。若
圆满三主要道,则行人业已成佛。这里作为契入空性前的基础,对出离心方面的大致要
求是对世间法知虚妄而有节制,菩提心方面要求大致是愿菩提心及少分行菩提心范围,
而对正见的要求则是闻思范围。 在此基础上,行人以戒律为防护,以禅修为增上,依正
见经毗婆舍那而契入空性。由思维所成见通向空性现量见道的关键过渡是毗婆舍那,即
在思维心下对自心相似相续正观缘起。 若得相应,则行人得以现量体会无生本觉...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5 ☆─────────────────────────────────────☆
Psoliton (Psoliton) 于 (Mon Jul 16 01:00:19 2012, 美东) 提到:
这篇剖析是佛的弟子舍利弗讲的。如果能够耐心读完,仔细思维每一句话,就能明白“
我见”是怎么回事了。我们是凡夫的原因,几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都在我见之中啊。
这里的凡夫不是说因为我们没神通,不是神仙,所以是凡夫,而是指,不管有无神通,
但还自觉或者不自觉的有我见的都是凡夫。我见不仅指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还包括认为
身体里有个灵魂之类的,宇宙万物有个主宰之类的,有那么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的
佛菩萨的都是变相的我见。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佛陀对于“如来死后
怎么样”的问题,只能以无记来回答了。因为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我见,执着有我这个
个体,再顺延到有如来这个个体。佛陀是觉者,彻底断除了我见,所以无从回来那个问
题啊。
~~~~~~~~~~~~~~~~~~~~~~~~~~~~~~~~~~~~~~~~~~~~~~~~~~~~~~~
(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6 唯识见与中观见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7 索达吉堪布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
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
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
,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
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一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
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见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
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
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
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的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
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并能
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
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无上乘,证得欢...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28 济群法师
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讲座的内容大概会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以佛法的要领与修学次第为主;第二场讲座
以皈依为中心,会带着大家一起做皈依的共修。
我们第一场要讲的是佛法的要领及修学次第。我觉得这是一个蛮重要的问题,因为我发
现很多人修学佛法很多年依然不得要领。佛法非常博大精深,佛教不像基督教只有一本
圣经,佛教有汉传、藏传、南传,汉传佛教又有八大宗派。对一个修行佛法的人而言,
如果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引导,光凭自己去修学是蛮难的。但是目前在我们佛教界而言
,真正能够给信众一个非常合理的引导的老师、方法并不是很多。所以很多人皈依之后
可能就成了孤儿了,没人管了。还有的人呢,自己不甘心,会去看很多书、很多经典,
但在修学佛法上,还是依然不得要领。即使对佛法在道理上能有所领会,能不能用的起
来呢?能不能真正用佛法来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人生,用佛法去对治你的烦恼,把
你所学的佛法落实到修行上,能不能做得到呢?恐怕很多人还是做不到的。原因又是什
么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传统的佛法一直缺乏一个大众化的修学体系。我们传
统的每一个宗派都代表着一个修学体系,比如说天台宗、法相宗、唯...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3774 | 29 我的否已极了,可泰说他没空来。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
各位女同事,请不要对我放电,我老婆有来电显示
为人民服务的越来越少了,为人民币服务的越来越多了;挽着奶奶过马路的越来越少
了,挽着二奶过马路的越来越多了;日记里写帮过几次忙的越来越少了,日记里写上过
几次床的越来越多了!
漫漫人生路,总要错几步。
贫僧是自东土大唐而来,专程去西天拜佛求亲的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扮
只要功夫深,一日夫妻百日恩
现在衡量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是回床率
我先脱了,您随意
公司的无耻程度总是超出员工的想像
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拒绝生儿育女,上床按次收费。(新新时代女性宣言)
贵国有风险,投胎须谨慎
你有权保持不沉默,但我们很快就会让你沉默
问世间情为何物?当然是一物降一物
我和脂肪做斗争,差点没牺牲
把事情复杂化,才能体现我们的工作能力!
出租车司机,司机中的战斗机!
我不但手气好,脚气也不错。
人有时也需要马桶精神,按一下按扭什么都干净了。
你让我放你一条生路,我就大发慈悲把你放牲了。
人生五种最高境界:1、事业最高境界:家人想你,情人盼你,单位念你。2...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0 《大智度论》:「真空与邪空」的差别
文:唐岐
「般若空观」是佛法修証的核心;声闻缘觉依之而証涅槃,菩萨乘依之能够圆满六波罗
蜜。般若空义可以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法毕竟空」的法义得到胜解,但是要体
証般若,就不是从单纯的从法义理解所能相应了。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 阅读全帖 |
|
g**n 发帖数: 25142 | 31 空舟大师与澈丹和尚【完整版】
【皆是虚妄,为何不能交媾?】【有本事自己寻缘。】【万法皆空,为何不能食肉?】
【庙里没有闲钱。】【梦幻泡影,为何不能蓄发?】【你师娘摸不习惯。】
【师傅,一切如梦幻泡影,可在梦里我还有哭有笑,甚至还有了一头长发,梦幻泡影虽
易逝,也比这循环往复的无聊强太多了。】【你睡醒了再跟我说话。】
如是我闻:时,佛见须菩提静坐莲台吃面,佛问,须菩提,何不就蒜?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我念经已经够臭了。
如是我闻:须菩提庆生,佛告曰,此是一世,前有无穷世,后有无穷世,所谓生日只是
来日,所谓死日只是去日,来去如烟,何必庆祝,你就别跟我要蛋糕了,乖,Happy
birthday to you 。须菩提白佛言: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
空舟禅师语录:
【师傅,你知道我在想谁么?】【昨天那个女施主。】【你怎么知道。】 【我也
在想。】【那你怎么睡得着?】【那是大方丈的闺女,想也白想。】
【师傅,想必我在庙里呆不久了,我怕我控制不住自己。】【还想她呢?】【嗯。
】【那就别控制了,为师传你一套迷魂经。】【你怎么不用?】【此经一生一念,一念
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2 禅是什么?(圣严法师)
正确地回答: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是。
因为,凡是有形的、存在的,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生理的、心理的,只要
是可以看到的、可以追求的、可以依靠的、可以想像的,都不是禅的本身。所以禅宗主
张“不立文字”、“不可思议”。任何可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表达、说明的,都仅
是一种现象,而非禅的内容。禅,既非物质现象,亦非心理活动,仅可勉为其难地说它
是一种心法、一种普遍的事实。
一、既非如此亦非若彼的智慧功能
禅,起源于印度,原系一种定的修行与修行经验。传到中国,演化成为一个代号,
代表着能在生活中活用的,既非如此的,亦非若彼的智慧功能。可以称它是“无”,亦
可名其为“空”。既然是“无”,既然是“空”,就不该是通过见、闻、觉、知来接触
感受的现象了。
中国禅的功能,在其能使人于修行之后,达到“开悟见性”的目的。佛说一切众生
皆具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许多人都希望悟佛知见,见到佛性。何谓“佛
性”?就是空相、空性。相,指一切有形的,可用思维或五官接触到的现象,包括我们
的生理、心理,以及身心以外的世间所包含的一切物理现象...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3 禅是什么?
正确地回答:什么都不是,什么也都是。
因为,凡是有形的、存在的,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生理的、心理的,只要
是可以看到的、可以追求的、可以依靠的、可以想像的,都不是禅的本身。所以禅宗主
张“不立文字”、“不可思议”。任何可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表达、说明的,都仅
是一种现象,而非禅的内容。禅,既非物质现象,亦非心理活动,仅可勉为其难地说它
是一种心法、一种普遍的事实。
一、既非如此亦非若彼的智慧功能
禅,起源于印度,原系一种定的修行与修行经验。传到中国,演化成为一个代号,
代表着能在生活中活用的,既非如此的,亦非若彼的智慧功能。可以称它是“无”,亦
可名其为“空”。既然是“无”,既然是“空”,就不该是通过见、闻、觉、知来接触
感受的现象了。
中国禅的功能,在其能使人于修行之后,达到“开悟见性”的目的。佛说一切众生
皆具佛性,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因此,许多人都希望悟佛知见,见到佛性。何谓“佛
性”?就是空相、空性。相,指一切有形的,可用思维或五官接触到的现象,包括我们
的生理、心理,以及身心以外的世间所包含的一切物理现象;性,则是不... 阅读全帖 |
|
Z*****l 发帖数: 14069 | 34 金庸政治学之《倚天屠龙记》1——张翠山死前的武当派政治形态
(2011-02-15 08:51:11)
张翠山死前的武当派政治形态(作者:笨笨大头)
一、张三丰的户籍问题
户籍这东西,历朝历代都有,没福利没分红都没所谓,关键你得挂个号,以后方便
给皇帝老人家交税。在这方面,权利和义务向来都不是平等的。
户籍也分很多种,僧籍是其中之一,你若是当了和尚,就入了僧籍,住持每隔几年
都会报个名册给官府,确认你的身份。
少年张君宝的户籍就在少林寺。虽然他一直没有剃度,只是一个号称俗家弟子的打
杂小厮,但也属于常住人口。要说当年的少林寺,商业化不严重,成本意识也不浓,这
些打杂工勤人员都是自聘,还包吃住,不像现在流行“外包”,搞劳务派遣控制成本,
除非遇上了重大活动,自己人手不够用了,才考虑临时外聘,比如后来少林寺搞“屠狮
大会”,得应付几千来宾,工作人员紧缺,张无忌就用了外聘打杂的身份化装潜入。
后来,昆仑三圣何足道跑到少林寺捣乱,见谁灭谁,很是拉风,结果修习了九阳神
功的少年张君宝挺身而出,挽救了少林的面子。
好心没好报是武侠小说里的例牌情节,少林寺的面子一回来,立刻就翻脸不认人,
拿出当年造...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5 关于中观与唯识之间几个问题的商榷
燧石
已故大德法尊法师可谓佛学之泰斗,其求法于西藏,宏扬应成正义于内地,功不可没。
然其对于唯识宗多有微词,动辄“郑重的批判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所谓唯识,必以
佛说六经为依,慈氏五颂及《瑜伽师地论》为宗 ,无著世亲诸论为门,后人若有发展,
或可存留,若对其批判,则应就具体人,不应归咎于唯识宗门。
若法尊法师所言:“唯识宗人的知见,是只空对境外色,不空内识……以为唯识宗的知
见,是连内识也空了的,便混入中观里面去了,若说唯识宗也空了内识,试问只空外境
未空内识这样知见的人,属于哪一宗的见呢?恐怕除了唯识宗,其他哪一宗也不属。 ”
这就等于说,你肯定是是错的,我肯定是对的,假如你对了,那咱们俩就相同了,既然
咱俩不同,所以你肯定是错的。再者,唯识宗人是否也可以这样说,顽空见属于哪一宗
呢?恐怕除了中观宗……
作为唯识学人,笔者无意于对法师不敬,而法师对于唯识宗之误解,仍须澄清,另一方
面,有如是批判,必有持如是见之人,从法尊法师的文章,亦可窥见唯识学之没落,中
观唯识,当共治谬见,追求真理,才是要紧。
民族大学韩镜清居士,六十余年治慈氏学,依靠藏传唯识...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6 第3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
,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
。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推崇慧能一系,尤其对日后兴起的五家
七宗之禅的弘传,更是铺天盖地,使曾经盛行一时的神秀一系几近湮没,弘忍门下的传
禅之史亦被修正。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南宗所传典籍中了解北宗禅法,这不免产生许
多不符史实之处,而曲解神秀一系。
神秀(605-706)生于隋大业元年(605),俗姓李,陈留尉氏(河南尉
氏县)人,年十三,“属隋季王世充扰乱,河南山东饥疫,因至荧阳义仓请粮,遇善知
识出家。便游东吴,转至闽,游罗浮、东、蒙、台、庐诸名山,嘉遁无不毕造。学究精
博,采《易》道,味黄老及诸经传。自三古微赜,靡不洞习。”他在游历期间,内外兼
修,博综多闻,受老庄玄学、《书》、《易》大义、三乘经论和《四分》律仪等儒释道
的全面熏陶,使他“说通训诂,音参晋吴,”具备了日后成为一代教主的才学。神秀二
十岁时,在东都天宫寺受戒,四十六岁至蕲州黄梅...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7 ☆─────────────────────────────────────☆
pattern (放手) 于 (Sat Nov 7 06:30:45 2009, 美东) 提到:
佛陀所说的”空”的意义
大正藏杂阿含(三三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留搜调牛聚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
。梵行清白。所谓第一义空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
。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此阴灭已。异阴相续。除俗数法。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说。除俗数法。
俗数法者。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如无明缘行。行
缘识。广说乃至纯大苦聚集起。
又复。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如是广说。乃至纯大苦
聚灭。
比丘。是名第一义空法经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解释
空:
e.g.眼睛看到一见东西,就是看到了, 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看到了或谁造成了
这样的”没看到”
眼睛没看到一见东西,就是没看到了,不知来处,不会预先说我要”没看到”了或...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38 4、解脱道的根本
要认定解脱道的根本,首先应了解什么是解脱。解脱就是解开系缚,因上是断除烦恼和
有漏业,果上是解脱结生相续。
在烦恼和业二者中,以断除烦恼为最重要,因为能断烦恼,即使有业也不感召生死,就
像种子没有水滋润就不能感果一样,所以解脱的关键是断烦恼。烦恼的根源是我执,我
执的对治是证悟人无我。证悟人无我就能断我执、断烦恼,所以解脱道的根本是证悟人
无我。
总之,我执是缘自相续五蕴计我的心,这种心串习了无量劫,现在要退掉计蕴是我的心
,必须现见蕴没有我。一旦见了无我,就像一灯照破千年暗,可以消除旷劫以来串习养
成的我执。真正见了无我,就不会念念缘着我,为了我贪、为了我嗔、为了我慢、为了
我嫉妒,不生起这些烦烦恼恼的心态,也就解脱了。
(二)大乘道的根本
【不仅如此,通达一切法也自性不成立的圆满空见,依此一切所知障也能断除故,乃是
大乘道的根本。】
分三:1、圆满的空见 2、圆满空见的作用 3、大乘道的根本
1、圆满的空见
什么是圆满的空见?就是不仅通达人我不成立,而且通达一切法没有不观待他缘而独立
成立的自性,这叫做圆满的空见。
空见的圆满和不圆满是一对。如果只是一部分法通达无...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什么是空性 问:请仁波切详细开示什么是空性?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答】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破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0 问:请仁波切详细开示什么是空性?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答】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破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1 问:请仁波切详细开示什么是空性?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答】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破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 阅读全帖 |
|
f***2 发帖数: 162 | 42 请将功德无量的《般若摄颂》挂件送给有缘人
“您相信佛陀吗?”我微笑着对百货商店的收银老太太说。她看上去很和善。之前我向
她询问手提袋是否是真皮的,在交谈中她很理解佛教中不伤害动物的意思。像很多美国
人一样,她笑了笑:“有点吧。”对他们来讲,佛教遥远而又神圣,一般不排斥。我告
诉她我正通过网络在藏地最高的佛学院五明佛学院学习佛法。《般若摄颂》是非常殊胜
的佛教经典,谁接触到此经,或者佩戴,或者放在家中都有巨大的利益。会给众生带来
现世的好运,在临终时有此经在身旁,就绝不会堕地狱。我指给她看自己项上戴的《般
若摄颂》挂件。她现出很向往的表情,我说我可以送你一个。取出一个挂件递给她(我
包里总带着几个挂件,随时准备结缘出去)。美国人和我们一样,还是很怕堕地狱的。
老太太小心而好奇地接过法宝,仔细端详,法宝做工很庄严,令人一见即尊敬喜欢。她
像小女孩一样开心地笑了。再三道谢。很亲切地拥抱我。我再叮嘱她尊重此经,如放在
家里要放在洁净的高处。她连连答应。临走时她祝我度过愉快的一天,我祝她度过愉快
的一生。我对佛陀的金刚语和索达吉堪布的开示深信不疑,这位老太太将会得到现世和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3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破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空性”,一般都设法先把心里
已经有的图像去掉,以我们假想的“空性”图像取代——这只是另外一张图像而已。因
此,我们的心企图捕捉或抓住“空性”的见地,这本身就是个错误。札巴妾臣曾说:“
若有执着即非正见。”
可以这么说:无见就是正见。伟大的中观论师龙树菩萨曾说过:“我没有创造任何
理论上的见地,因此没有任何过失。”这句话指...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Sep 13 23:59:09 2013, 美东)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什么是空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10 23:50:14 2013, 美东)
问:请仁波切详细开示什么是空性?
【宗萨将扬钦哲仁波切答】
虽然“空性”是佛教最有名的教法之一,但它和“无我”以及“业力”一样,也是
最常被人误解的概念。
人们常认为“空性”就是空无所有,有的时侯则认为空性是没有了什么东西,譬如
说空杯子里没有茶。有些修行人误认为思想暂时停止的辽阔感就是空性,另外有些人则
认为.空性是隐藏在一般现象界或经验之后的某样东西,或某种隐藏次元,只有具定智
慧的人才能看得到。
这些误解是可以谅解的,因为佛法中空性的慨念非常难于了解,而我们唯一具有的
,又不足以表达或描述它。我们使用文字、片语所组成的语言来说话,在我们心中为每
个字和概念都创造了一幅图像,这些图像障碍了我们的沟通。“空性”超越了这些图像
和概念,只有从“没有这些图像”的观点上,才能讨论空性。
但由于我们没有这种影像,所以只要一讲到或想到“...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6 论藏传佛教的“双修”(多识仁波切)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47 原始佛法的解释(以阿含经为主)
1. 普通的含义,比如空地,空闲,空中,等。
经文:
杂阿含经 288经 譬如三芦立于空地。展转相依。而得竖立。若去其一。二亦不立。若
去其二。一亦不立。展转相依。而得竖立。
2. 无常、无我的同义词。因为五蕴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是生灭法,所以是无我的
,苦的,和空的。
经文:
杂阿含经 1经 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杂阿含经 104经 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
空、非我、非我所。
杂阿含经 232经 云何名为世间空。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
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
杂阿含经 567经 云何空三昧。谓圣弟子世间空。世间空如实观察。常住不变易。非我
、非我所。是名空心三昧。
3. 非实有,假名施设。即众生通常认为的世间是真实的,你、我、他、众生是真实的
,但实际上五蕴世间是一直变化的,生灭的,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我”可得,你、
我、他、众生只是假名施设。
经文:
杂阿含经 273经 诸行如幻、如炎。刹那时顷尽朽。不实来实去。是故。比丘。于空诸
行当知、当喜、当念。空诸行常、恒、住、不变...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8 按:随着资讯的发达,随着书籍影像的广泛传播,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和西方世界被越
来越多的人士关注,对它的神秘、修法仪轨等方面的好奇、疑问和不解、误读等现象也
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藏密金刚乘的“双运”“双身像”“双身大乐修法”等术语和法
门疑问最多,个别其他宗教信徒和一些附佛外道也籍此误读屡屡攻击藏传佛教,对藏传
佛教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大家的不解和疑问,博主特摘录多识仁波切两本著作中的一些片段,以飨读者
,惟愿撩开藏密金刚乘神秘的一角面纱,消除关注、爱好、研究、信仰藏传佛教人士的
疑虑,还藏传佛教以本来的面目。
什么叫“双运”?
“双运”是“两种法合修”之义。这个名词不是密宗的发明,在显宗经论中也用得很广
泛,如悲智双运、色身和法身双运、止观双运、智慧方便双运、见行双运等等。
在密法中,“双运”一词也有多种含义,如在《密集金刚续》中,把宇宙和生命阴阳二
极现象共分为25类,如无形的空间和有形的大地,太阳和月亮,白昼和黑夜,流动之物
如水风和静止不动之物如山岳,有和空,肉体和意识,精和血,气和脉,体内和体外,
粗分肉身和粗分意识,细分肉身和细分意识等等都是两两相对、彼此相...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49 藏传佛教的内涵ZT
教授:格鲁/果硕仁波切
时间: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一日
地点:白马山菩提讲堂
整理:刘凯玲
转自:大眼观世
一、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慧——三圣道为入于密乘修持之根基
金刚乘佛法从印度传至西藏,事实上金刚乘佛法并非独立于大乘佛法之外,和大乘
佛教是一体的;只是修持时藉大乘的波罗密多乘(因乘)和金刚乘(果乘)交互修持,
特别是用金刚乘修持,如果正确修持得到佛果是很快的(即金刚最上乘无上瑜伽密,即
身成佛的法门);所以,我们修持金刚乘的目的||成佛,和一般波罗密多乘及显教根
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要成佛;如果没有显教修持的内容作基础,要证得佛陀果位根本
不可能。
显教修持不只是自己修菩提心,追求解脱轮回的痛苦,更进一步也要让众生修持菩
提心,离开轮回的痛苦,得到佛果位。这样的目的之下,我们要是想成佛果位,若没有
这两样作为根本,说要证佛陀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金刚乘要证得佛陀果位,须以
显教为修持内涵,如菩提心、出离心、空性的正见为修行基础。
佛陀非常善巧地根据各种因缘、根器、处境而度化众生。如果众生想求得解脱,在
痛苦轮回中生起出离世间之见,佛陀以小乘的教化来教导这些众...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50 佛教最基本及最重要的教义是讲「空」(sunya),并由此派生出许多佛教的重要教义
。佛教所讲的空,绝非如基督教旧约圣经《传道书》所讲的空(传一 2),亦非如一般
人所讲的「没有了」那种「无所有」的空(emptiness)。我们若能彻底了解佛教的「
空」,便可说是已摸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对于我们向泰半信佛教的中国人传道时,会
有很大帮助的。
对抗婆罗门教的世界观
我们要先从释迦牟尼时代的婆罗门教信仰(BrahmaiSm)说起。婆罗门教相信梵天神(
Brahma)创造世界万物,并进入人的身体,而人成了梵天神的一部分,「梵即我,我即
梵」。人若能苦修并不停念梵语 OM 咒文,最后,人的「自我」(Atman)或人的灵魂
(Manas)便能与梵天神合而为一而得解脱,此称「梵我一如」,这有点像中国人所讲
的「天人合一」说。
婆罗门教信多神多鬼多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神教。他们信天神(Dyaus)、太阳神
(Surya)、雷神(Indra)、火神(Agni)、酒神(Soma)……,以及许多山川草木及
无数动物等为神。古代印度人拜神时能随心所悦,选择自己所喜欢拜的神。在「宗教学
」上称为「交换神教」(...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