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观照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a*******g
发帖数: 867
1
转贴自:北京龙泉寺出家博客
比丘甲打电话,涉及戒律的事情,依律,沙弥不便在场,比丘甲在电话里委婉地跟对方
说,我们的谈话沙弥是不是合适听呢?
沙弥一听就知道了,赶紧避开。
比丘乙打电话,也是涉及戒律的事情,沙弥在一边值班,他会和善地说,喂,我帮你值
十分钟的班,可以吗。
沙弥立刻就明白了,开心地离开。
换我的状态,应该就是直接跟人家讲,你出去。
比丘甲和比丘乙的这两个小事,看似小,但对我而言,却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达
到的内心状态。
学佛要向内用功,但怎么用呢,以什么来判断是否用上功了呢?我觉得语言可以作为契
入的一个豁口。
通过观察,修为好的,并不在于他是否能说,学了多少经论,读了多少书,而在于他在
那一瞬间,是否能为他人着想,能不能着想得很自然,不显得拙劣和画蛇添足,体现在
语言上,就是比丘甲和比丘乙在接电话时对沙弥说的话。
前面的法师有引导,早、晚课时要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渐渐地,除了早、晚课和其他的
念诵,甚至于平时说话,都开始注意听自己的声音,听多了,就有了一些感慨。
过去活的真的是蠢啊,现在也不聪明,但摸到了一些窍门。说话,似乎直接就是内心的
体现,一个人说话没有逻辑,内...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2662
2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转载] 中国新文学的世纪观照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C 讨论区 】
【 原文由 forestsea 所发表 】
文章标题:中国新文学的世纪观照
文章提交者:【90年代】于00-12-1223:09:51加贴在猫言无忌
中国文坛在20世纪可谓思潮迭起,热闹非凡,而在19世纪的绝大部
分时间内则是潮歇汐落,一派沉寂。不过这仅限于表面的热烈程度
而言,其实19世纪的中国文坛不仅曾涌动过各类思潮,而且在许多
方面都开了20世纪文学思潮的先河,只是19世纪文学思潮更多地藏
伏在平心静气的理论探讨和温柔敦厚的创作实践之中,多属于潜在
的、隐性的思潮,同20世纪那种以声嘶力竭式的倡导和剑拔弩张式
的论争为主体的显性的甚至是泛化的思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19世纪文学思潮的潜隐性与20世纪文学思潮的显泛性
从时代运行的基本状貌而言,中国的19世纪同20世纪一样充满内忧
外患,频受外来的或内部发生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面临
着政治转向、社会转轨的种种契机。有道是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
按说这种板荡不定危机四伏的社会状态应该孕成花样繁多此起彼伏
的文学思潮,正像人们在20世纪所强烈地感受到的那样。然而19世
纪文学思潮从密度上远比
r****y
发帖数: 26819
3
打鲁迅牌和从鲁迅观照今天
作者: 何满子 (11/11/1999)
——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
人们常对事情作不可能的假设或逆料,大抵是对现实有了某种感慨的时候。假如拿破
仑在滑铁卢一役打了胜仗,欧洲史将会如何如何改写?假如贝多芬的耳朵不聋,他将会写
出何等更辉煌的杰作来呢?如是等等。对于更贴近我们的鲁迅,人们也常在寄慨于现实时
对他作出假设:假如鲁迅不是只享寿五十六岁,于1936年过早地逝去,而是活到七八十岁
,他将会如何呢?世界将会如何对待他呢?
对鲁迅的这种假设里所包含的感慨恐怕尤其深重,带有不驯的忌讳,人们只能在私下
谈天中作无奈的宣泄,有段时期在偶语中也有所顾虑,更不敢形之于文字。倒是香港和域
外却偶见这种议论,一篇文章说:如果鲁迅还在世,准被打成右派了;另一篇则说:如果
鲁迅在,那就没有“胡风集团”,而是“鲁迅集团”了。
当然还有极恶毒的假设,台湾有个披着人皮不讲人话,亦即古人所谓“人头而畜鸣”
者,袭国民党时期《社会新闻》和特务刊物《良心话》的故伎,说鲁迅如果不死,抗战时
期会和乃弟周作人一样当汉奸。这原是鲁迅在世时就有过的中伤,那时的谣言世家就曾污
蔑鲁迅“亲日”,其理由
N*******n
发帖数: 348
4
谢漂兄捧场。不过我也没啥好说。口水都在“如何观照”一组讨论里用完了。
Y**u
发帖数: 5466
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马哈希西亚多
密集内观禅训课程能使你达成解脱,
因此,想到它的好处你就该全力以赴,
这样你的修学才能圆满成功。
我们所教的禅修法是以四念处为基础,
四念处是伟大的世尊
以及历代有成就的佛弟子所采用的修行法门。
你该值得庆幸,
因为你有缘与他们采用同样的法门修行。
基本练习
你若真诚想要修习禅定,于今生成就内观智能,在修学期间必须舍弃流俗的知见和作为
。这段期间的
修学是为了净化身心,清净的行持是达到正定的首要步骤。而且你也必须遵守在家人的
戒律(出家人则比
照出家戒律),因为要证得内观智能,戒律攸关紧要。
这些自愿受持的戒律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服
食乱性物品,
六、过午不食,七、不戴香花华,不观赏歌舞,八、不坐卧高广大床。另一条戒是言谈
之间不可对证得果
位的圣者轻蔑、戏谑、或心怀恶意。
古代的大师们都会指引行者在禅修期间归依伟大的觉者──佛陀,因为在修习期间,假
如你的心出现
不净或恐怖的影像,你可能会受到惊吓。还有,要遵从指导老师的指导,因为关于你修
习的情况他会具实
告知,并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这项修学最大的利益和目标是去除贪、瞋、痴,因为它...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53
6
以下摘自马哈希尊者的内观基础
除了涅槃之外的实相──名与色,一开始并不存在。每当有因出现,它们就会生起
,生起后它们就消失。因此,我们说名与色的实相为无常。以看为例,开始时没有“看
见”,但如眼根完整,对象生起,有了光线,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
那么就有“看见”。一旦生起,随即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看是无常。要一般人知
道看为无常并不容易,听则比较容易了解。开始时并没有听,但如耳根完好,声音产生
,没有阻碍,注意力被吸引,如这四个因素同时发生,那么就有“听见”。它生起,然
后消失,不再有。因此我们说听是无常。
现在你听到我讲话,你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声音。一旦听到它们,它们就消失。听,
“声音(sound)、声音、声音”。当我说s,你听到,接着它就消失。当我说ound,你
听到,然后它消失,这是它们的生灭。对其他的心理生理现象也是这样。它们生起和消
失。看、听、嗅、尝、触、想、弯、伸、移动──全部都生灭。因为它们不停地消失,
我们说它们无常。
在这些名色的生灭之中,心识的消失非常清楚可知。假如在观注上升、下降时,你
打妄想,你观注“妄想”。当你观注它时,打妄...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7
☆─────────────────────────────────────☆
SeeU (See you) 于 (Thu Sep 20 00:08:27 2012, 美东) 提到:
涅盘是什么?初果是否体验了涅盘?本文从北传杂阿含351经,南传相应部12相应68经
「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结合十二支缘起,提出一种解释。
SA 351, SN12.68 都说∶涅盘就是「有之灭」。本经也提到了十二支缘起,『以取灭而
有灭』等。十二支缘起的「有」支,是指来世的「后有」,而不是这一生的五蕴。阿罗
汉断尽烦恼,取灭而有灭,虽然还有这一生的五蕴,而能体验到来世的「后有」灭,也
就是触证涅盘。阿含经中阿罗汉证果的定型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是因为阿罗汉已经体验到后有的灭,所以才能肯定我生已尽。
与此对比,有学圣者虽能现观「以取为缘而有后有」,但是还不能断「取」,也就无法
灭「后有」,所以经文有「见井水而无绳罐」的譬喻,知道而作不到,也就是知道涅盘
的法则如此,但还无法体验涅盘。
不知道如此解释,是否与其他阿含经文抵触?欢迎大家讨论。
Ref:
http:/...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8
心经略说
2011-08-22 21:23:06 来源: 作者:黄念祖居士 评论:0 点击:98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这是先师夏莲老讲《心经》时的一句宝贵开示..... 正
是画龙点晴。修行无论那一宗,都必须以般若为导引,才能直趋觉岸......(以一九八
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
其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
作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
七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
什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
首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尔时婆伽...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与不二论 ZZ
建议读一读 马哈希法师的 内观基础

http://www.neiguanonline.com/onlineread/neiguan_jichu.html#a11
十一、即刻观照
假如你无法观照所生起的现象,就不会知道它们无常、苦、无我的自然实相,因
此,你可能会再经验它们,而再度烦恼。这是潜在的烦恼。因为它们从对象中生起,
我们称之为“对象潜伏”。人们执着于什么?为何执着?因为见过所以他们执着于曾
见过的事物或人。如果当它们生起时无法观照,执着即生起。污染潜伏在我们所见、
听、尝等的一切之中。
假如你观照,你会发现你所见的事物消失,所听的声音消失。它们当下就消失。
一旦你看到它们的实相,就无从贪爱、憎恨、执着。没有执着的对象,就没有执着、
没有执取。
你要马上观照,接触对象的当下就要观照。不能拖延。你可能赊帐买东西,但你
无法赊欠观照。即刻观照,只有这样,执取才不会生起。根据经文,当眼根看见的过
程刚结束而随之的尚未开始时,你就要开始观照。当你看到一个对象,其过程如下:
起初你看到对象这是看的过程。接着你回想所见的对象,这是省察...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32个正念的练习 - 一行禅师
参考阅读经典
1: 大念住经(南传)
2: 安般守意经 (南传)
3: 维摩诘所说经
4: 心经
1.早晨醒来时,轻轻的微笑
在天花手推车或者墙上挂一根树枝或其他标示,甚至是“笑” 个字,好让你一张开
眼就能看到。这个标示有提醒你的作用。利用起身前的片刻掌握好呼吸,轻轻地吸进并
吐出三口气,同时轻轻地微笑,随顺你的呼吸。
2.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不管在任何地方坐着或者站着,记得轻轻地微笑。看着一个小孩、一片树叶、一
幅墙上的画,或任何其他相对来说的静物,保持微笑。
3.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听到段音乐,听上两、三分钟。专注在歌词、曲调、旋律与音乐情境上。注意你
的呼吸,轻轻地微笑。
4.发怒时,轻轻地微笑
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发怒,轻轻地微笑。安静地吸气、吐气三次,保持微笑。
5.平躺,全身放松
背部平躺,不要用垫子或者枕头支撑。双臂放松,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微微张
开,向外舒展。轻轻地微笑。轻轻地吸气、吐气。专注于你的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放
松每一寸肌肉,就好像它正要觉到地底...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1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12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金刚经一滴 --- 黄念祖(zt)
金刚经一滴
黄念祖
以一九八七年在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一、小引
很荣幸,也很振奋,在华盛顿会见这么多位深有信根,发心真诚的佛教同信同修,
是殊胜因缘。我很惭愧,自己水平有限,不能满足大家的期望。我们在华盛顿一起研究
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今天这一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我很快要回北京去了。今天所要谈的
《金刚经》中自己所体会的一点点,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滴,不能说是讲经。
《金刚经》对我来说,佛恩是十分深厚,把我从黑暗无知的牢狱中,挽救出来,顿
入光明无际的宝山。我的家庭世代奉佛,我童年最喜绕佛,曾于北京广济寺释尊成道日
,绕念圣号直达次日凌晨。但稍长到学校读书之后,接触到新思想,例如蔡元培《以美
育代宗教》的文章,产生一些影响,但更主要的则是看到来来往往的佛教界知名人物,
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世俗的缠绕毫不少于常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妒嫉障碍,
勾心斗角,争名好利,排除异己,一样也不少。于是我十分怀疑,这些人久修多少年,
为什么一点也不脱尘俗!于是产生一个错误的结论,认为佛法无益于人,直等到十九岁
,大学三年级时,寒假考试结束,不想再看书,又无事可做,于是找到母亲的一部有...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某人的密集禅的亲密感受
转自豆瓣
亲见无我,法味清凉
——记圣水寺四念住密集禅修
沙利子2013/10/26
一、缘起
一个人会相信佛法总有一些因缘,如果这些因缘没有成熟,那么总是难免对面不相识的
,相信很多禅修者都有这个体会。佛渡有缘人,这也是佛法的奇妙之处。我很庆幸,由
于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在对佛法产生兴趣后,很自然就寻到了最具原始风貌的南传佛
法,避免了很多弯路。从闻思到禅修实践,是每一个学佛人都会经历的道路,我也不例
外。刚开始我也只是阅读巴利经藏,后来才对禅修感兴趣,并在闲暇之余尝试实践禅修

最初我主要练习安般念,断断续续,大概有两年左右时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
欢禅坐中的宁静,不喜欢外界的吵闹,有时候结束禅坐后脾气反而更差。那时我并不太
了解止禅与观禅的差异,当我明白止禅只是压制住人的烦恼,并不能真正减少烦恼时,
我开始查阅修习观禅的方法。
在看了恰宓尊者的一个指导行禅的视频后,我尝试练习行禅,我练习的并不是很多,但
一次我突然发现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双腿,甚至身体的感觉也很模糊,我很慌乱地低
头去看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对马哈希禅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尝试了解它。但那时
候,我对很多禅...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某人的密集禅的亲密感受
转自豆瓣
亲见无我,法味清凉
——记圣水寺四念住密集禅修
沙利子2013/10/26
一、缘起
一个人会相信佛法总有一些因缘,如果这些因缘没有成熟,那么总是难免对面不相识的
,相信很多禅修者都有这个体会。佛渡有缘人,这也是佛法的奇妙之处。我很庆幸,由
于对历史、文献的重视,在对佛法产生兴趣后,很自然就寻到了最具原始风貌的南传佛
法,避免了很多弯路。从闻思到禅修实践,是每一个学佛人都会经历的道路,我也不例
外。刚开始我也只是阅读巴利经藏,后来才对禅修感兴趣,并在闲暇之余尝试实践禅修

最初我主要练习安般念,断断续续,大概有两年左右时间。后来,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
欢禅坐中的宁静,不喜欢外界的吵闹,有时候结束禅坐后脾气反而更差。那时我并不太
了解止禅与观禅的差异,当我明白止禅只是压制住人的烦恼,并不能真正减少烦恼时,
我开始查阅修习观禅的方法。
在看了恰宓尊者的一个指导行禅的视频后,我尝试练习行禅,我练习的并不是很多,但
一次我突然发现感觉不到自己的双脚、双腿,甚至身体的感觉也很模糊,我很慌乱地低
头去看自己。这次经历让我对马哈希禅法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尝试了解它。但那时
候,我对很多禅... 阅读全帖
a*******g
发帖数: 867
15
http://sss2002.51.net/books/ddncfjds/ddncfjds007.htm
第四章  阿姜查 ACHAAN CHAA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阿姜查(Achaan Chaa)出生于泰国北部寮国人区的一个温馨的农村大家庭。年幼
即剃度受沙弥戒,二十岁具足比丘戒。当沙弥时即研读基本经教,这已超出当时乡村的
四年教育水准。长大后追随几位寮语系统的师父修学,过着传统的丛林苦行生活。他苦
行和云游数年,夜宿林间树下,并且在阿姜曼Achaan Mun,泰寮地区本世纪最重要的著
名大师)门下待过短暂的时间,但却在那段因缘里豁然开悟。几年之后,阿姜查回到自
己的家乡,住在附近一处浓密丛林里的坟场。这个地方荒无人迹,众人皆知,是个布满
毒蛇,藏有老虎以及是鬼魅出没之处,但对在山里修行的出家人而言,是个极理想的场
所。由于日益增多的男女出家众以及在家居士前来请益并留下来跟他修学,一间很大的
道场就在他的四周围设立起来。目前在泰国北部丛林里,约有三十座以上的分支道场,
里头都有...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阿姜查
耐心修学,
奉持戒律,
生活简朴,
保持自然,
观照内心。
这是我们的修行方法,
它将引导你证入无我,
达到寂静安详的境界。
问:我很用功修行,但似乎尚无一点消息。
答:修行不能有所求,凡有求解脱或求开悟之心即成解脱之障碍,这一点非常重要。你
可以日夜精进不懈,但若仍有企求心,则永远不能获得涅盘,此求解脱之欲会导至疑惑和掉悔。无论你修行多么长久多么卖力,智能决不会从欲望中产生。因此,祇须很单纯地放下,警醒地观照身心,不可有有所得之心,甚至不可执着修行或要开悟。
问:关于睡眠,该睡多久?
答:别问我这个问题,我无法告诉你。对某些人而言,平均每晚睡四个小时就好了。不
过,重要的是,你要观,并且了解自己。若故意少睡一些,会感到全身不舒服,也很难保持正念。睡太多会令人昏沉或掉举。因此,要发现自己原本的步调。这必须仔细观照身心,弄清楚真正需要的睡眠时间,才能把自己调整在最佳的状态。醒来以后又翻身小睡片刻是有害修行的;当眼睛一睁开就要保持清醒了。
31
问:关于用餐,该吃多少?
答:这个问题跟睡觉一样,你必须了解自己。食物应适合身体所需,当视之为医药。你
会不会在餐后感到昏沉?或者日...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7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8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载】福德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0

依据以下说明,看出”缘摄受智”不需要有神通亲见过去世未来世。
且”缘摄受智”重点是要了解此因缘法常住,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如此。也就是此
为法住智。
不排除有人主张”缘摄受智”必须亲见过去世未来世,只是没找到文献或证据说明”必
须”。
也不排除其它观智或果位必须亲见过去世未来世,只是目前没找到证据说明”必须”。
(但是具备”缘摄受智”后,其它观智”必须”亲见过去世未来世的可能性应该较小了
。)
1 杂阿含296经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96.htm
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
多闻圣弟子于此因缘法、缘生法,正{知}[智]善见,不求前际,言∶『我过去世若有?
若无?我过去世何等类?我过去世何如?』不求后际∶『我于当来世为有?为无?云何
类?何如?』内不犹豫∶『此是何等?云何有?此为前谁?终当云何之?此众生从何来
?于此没当何之?』
2 马哈西尊者 内观基础
-- 为何和何时
我们观照当下生起的现象。我们不观照过去、未来或不确定时间的事物。我们所讲的为
实际的内观。在推论的禅思中,我们可以观照过去、未来和不确定时间的事...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尊者阿姜查: 解脱之钥 (转载)
勤奋修行
因此我讲了自己的经验和修行的几个故事。我没有那么多外在知识,也没有彻底研究经
文。藉着实践与探索,我自然学到了。每次欲喜升起,我就观察它,看它把心引向哪里
。它所做的,不过是把你拖向苦。因此你要做的,就是不停地观照自己的心,直到逐渐
培养了意识与理解,直到亲眼目睹了法。但是你必须完全有诚意,下决心去做。
你要是真想修行,必须下决心不要繁殖思想、不要想太多。你要是开始禅定时执意要有
什么体验、想达到什么境界,最好停下来。你开始经历一点宁静,就想: “这就是吗?
” “我达到了吗?” 那你就休息一下,把所有理论知识收起来放进盒子里、收到一边
去。不要拿来讨论。在禅定中升起的知识,不是那一类的。它是全新的一类。当你经历
一点真正的洞见时,它与理论是不同的。比方说,你把 “贪”字写在纸上时,它与心
里经历的贪是不同的。“怒”也一样。文字是一回事,真的在心里发生时,你来不及读
什么,直接就在心里体验过了。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书面上的理论是对的,但是佛法必须直指内心(opanayiko)。你必
须把它化为内在的东西。如果你不化为内在,不会真正获得理解与洞见、不会亲证真相
。我年轻时也那样... 阅读全帖
J******s
发帖数: 7538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2011年4月份禅修日记
☆─────────────────────────────────────☆
rainbowcc (去嗔师太cece) 于 (Fri Apr 8 23:06:43 2011, 美东) 提到:
4/1/11
没打坐/修心/观照。
4/2/11
同上。
4/3/11
同上。
4/4/11 周一
打坐:1小时
跑步:2迈
练舞:半小时
阅读: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记录:
新工作虽然基本适应了,生活中也有不少值得开心得事情,但身心仍无法轻安,心态有
细微的压力/焦虑。早上开车上班的路上看到初升的太阳和广袤的天空,提醒自己,修
心比工作重要多了,事实上没有什么比修心更重要了。虽然我。。。。。,可仍然充满
缺乏感和不安全感,深深地感到缺乏/不饱足/不轻安,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况且,
除了修心,还有什么好玩/有意思/有兴趣的么?修心已经上升到了人生意义的高度了。
可是一进公司,这些提醒就全部抛到脑后了,就沉陷进工作中去了,完全无法观照,连
观照的想法都不曾升起过。唉。
晚上回来,跑步练舞淋浴,然后,散盘,设置闹钟1小时。试图观照,很难观照,思绪
被工作粘连,很容易被工作上的事情纠着粘着,...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3
Instead of answering the question directly, I'll quote an article that
answers it indirectly and gives an overall picture.
My personal opinion is it's not mandatory. However, if you have doubt about
it after observing only the present, then observing the past may help.
Logically, any finite amount of observation can't establish the universality
of any natural law absolutely. e.g. you can argue the physical law is
different 40 billion years ago, or in a parallel universe, and there is no
practica...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慧心文 ; 应该远离恶友吗
对了贴个这个 希望有帮助
http://www.longyuan.net/fxtx/tx52/T5262.htm
对上部座(小乘)的理解是作者的见解, 不代表我的立场
佛法特重般若。菩萨所修的六度法中,最后一度就是般若。般若华语译为“智慧”,譬
如人的眼睛;其它五度如行路的脚。如果没有般若的慧眼为前导,那么五度所修的功德
,都如盲人行路,不但容易行入歧路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还有堕坑落阱的危险。
从修证佛法的程度次第说,般若分为三种:第一、文字般若。是指从佛所说的经教
文字,或佛弟子所说的一切言教,而引生的智慧。《般若经》说:“般若当于何求?当
于须菩提所说中求。”因须菩提解空第一,最善说般若;般若是说一切法皆空的。这文
字般若,就是解空的智慧。但文字般若的范围甚广,不独指经典文字。凡能代表正当思
想的文字、语言、图表、符号等,藉以修学佛法的方便作略,都可以摄入文字般若。
第二、观照般若。是观察诸法事理的智慧。对于人生社会一切事理,加以深刻的观
察、分析、体验,而能辨是非,别邪正,从而实践修行的智慧。《大智度论》说:“从
初发心求一切种智,于其中间,知诸法实相慧,是名般若。”诸法实相,其...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2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ZZ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riya_sacca 俱乐部 】
发信人: JeanIris (Iris), 信区: ariya_sacca
标 题: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28 09:27:50 2011, 美东)
概念法与究竟真实法
Concept and Reality
英译中:metta
2010年11月
(This is the appendix B of the book "The Essentials of Insight
Meditation Practice--A Pragmatic Approach to Vipassana" by Ven. Sayadaw
Sujiva 这是舍弃我禅师著《Mahasi毗 婆舍那禅修法要》的附录B)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meditator understan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cept” and “ultimate realities,” because it is the direction
which he...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2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
bdbd (kakali) 于 (Thu Jul 14 06:22:59 2011, 美东) 提到:
佛在无我相经里面说色不是我,因为如果是我的,我就不会让它有病苦。 我觉得这个
论据不充分。 就好象买座房子,我不会盖房子,房子自己会漏,但是我可以住在里面
,所以它还是我的。 房子不是我,但是是我的。。。。。。
谁来开示一下。
☆─────────────────────────────────────☆
nibbana (卍) 于 (Thu Jul 14 08:34:22 2011, 美东) 提到:
经里说not self,你说的是not mine。
房子是你现在拥有的,但不是你。色也不是你。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sn/sn22/sn22.059.nymo.h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14 11:26:54 20...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班迪達尊者圓寂了

转贴大师法语以为纪念
http://smz20121215.pixnet.net/blog/post/42482674-%E5%A4%A7%E5%B
大师父班迪达尊者进一步解说两种禅修者:
“止乘者”(samatha-yanika)与“纯观乘者”(suddhavipassanayanika)。
止乘者必须让心专注在某个单一禅修目标,直到证得近行定或安止定。然后,他们会观
察禅支、禅心或者任何色法,以逐步培养观智,直到证得道、果。
纯观乘者必须把心专注在当下剎那生起的身心现象。这种剎那剎那的观察会产生剎那定
。若无剎那定,禅修者将连名色分别智也无法证得,更不必谈较高的智慧,如把握因缘
智,无常苦无我智,生灭智等等。
就纯观乘者而言,要逐步修得观智直到完全证悟,剎那定是不可或缺的。无论如何,没
有人能够在不修习毘婆舍那的情况下证悟。
在此,剎那定好比是由许多小纤维组成的绳子。每一条纤维都很脆弱,容易断裂。但是
,当他们缠绕成一条绳子时将变得很强壮。同样地,就纯观修行而言,由于目标剎那生
灭,定也只会剎那剎那生起,不可能很强。但是,如果你持续地观察所缘,连续而无间
断地培养牠,它便会强大到...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观心正脉-1
观心正脉
百千法门,无不以观心为其始终,只是名目不同而已。禅宗四祖道信说:百千法门
,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禅宗临济义玄大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
说似他。
《佛说大乘心地观经》亦有云: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束缚。
本来,古来圣贤教人,直观当下,即能穷澈心源,归家稳坐。只是晚近人心多欲,
所知障重,昏昏扰扰,舍本求末。无奈之下,只能强分次第,勉力絮叨,将观心之法,
分为五个步骤,以示同修。若按图索骥,则能因指见月;得鱼忘筌,则能就路还家。
观心伊始,就是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也即所谓的“妄念”——心中的念头、情绪
、思想、感受、想法、观念、见解等等。尽量不加评判地看清这些念头在心中的生灭来
去,而不为之所动,只是静静地“看”。
这个阶段的练习中,有二句口诀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参考。“成为思想的观看者,而
不要成为思想者”。“独坐溪边看水流,水流人不流”。此口诀意谓者,不要像平时一
样追逐念头,并随之而流转去,只是默默地观照它们而己。
这个初始阶段非常重要,要花很长时间练习,二、三年的观照薰习都是有必要的。
同时其中还歧路纷杂。
因为人随顺着念头而追逐的习惯非常强大而...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2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证果者的经验
http://www.feidian361.com/thread-5532-1-1.html
经过禅修的练习,有的人逐渐达到较高的观智,随时处于最佳的状态,比平时更具信心
,因为身心愉悦,进而想要自我实现,认为这是其最能发挥的时刻,甚或产生更大助人
的心念。相对于前面三节只处理自身问题,即利己,本节个案已具能力以实际的行动扩
及利他,主要以实际走完十六观智的禅修者经验,以其叙事来理解:其因为转化了禅修
中所遭遇的各式困扰情境,经实践使自身得到疗愈,而产生强大信心,超越自我,进而
想要助人。
G是笔者拜访次数最多的受访者,五十三岁,是一位男众出家法师,出家了廿二年。据G
的亲友表示,其学生时代即相当优秀,学习任何事物总不轻言放弃直至成功,企管硕士
毕业后的工作即担任主管。出家后,每年都会参加三次的闭关禅七,但无特定的禅修方
法。大约1996年曾到缅甸朝圣,第一次接触马哈希禅修,当时对其觉察腹部上下以及行
禅的方法印象深刻,也稍有体验.
虽然出家多年,但G仍不断地在寻找可以带领自己解脱的老师,也不断地测试各种得以
灭苦的修行法门。2002年开始,他试着参加各种修行活动,并拜访台湾各个道场,...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3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观心正脉-3
观心的第三个阶段是:观照观照者。
当观空的练习稳定之后,就能不再轻易地受念头的牵制与扰乱。这时,不再继续观
照念头或是“空”(其实“空”也是一个念头),而应该回光返照,观照观照者本身。
古人说这叫“如珠吐光,还照珠体”。也叫“自觉”——觉察者觉察自身。
这个时候,叫“观照”已经不太合适,因为主客体己合为一体,没有主体,也没有
客体。但又不是什么功行都没有的昏睡或死寂,而是非常鲜活而警觉的。西藏密宗有一
个名词叫“安住修”,似乎更准确些。安住于观照本身即是“修”,不再有别的对象可
去“修”。
原先一直观照念头或空的那个观照者,不再观照任何对象了,只是安住于自身的状
态中。这阶段也有一个口诀:安住于觉察,但不是安住于对任何对象的觉察。
因为行者此时已经明了,即便是“空“,也仍然是一念,他不再欣喜于对“空”的
执着,轻松地放下了它。以前由于观照而引起的稍微“紧”的感觉彻底放下了,当下现
成的无任何对象的清明觉知,自然呈现,非常放松,但又没有散乱。好像一面镜子,只
是照着,但不执着于任何对象。无论有物无物,镜子都只是照着而已。
《楞严经》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篇无名氏的心经注解
正在学习心经。看到一篇注解(无名氏所做),感觉非常好, 推荐一下。
摘自 http://www.hudong.com/wiki/%E5%BF%83%E7%BB%8F
顺便一句,前面有人对“色受想行识”中“行”的意思,有疑问。这里也是解释为“行
为”,宣化上人也是解释为“行为,去做”等等意思。
******************************************************************
心经 - 概述
心经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 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
卷中的一节。 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 较为有名的是后秦
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
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
品般若》。
...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32
莲花生大士 作
刘巧玲 译
本文叙述《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这是开示本来觉性最直接的法要,源自
《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
敬礼法报化三身,敬礼一切圆证空明觉性之诸佛。
我将开示《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源自《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
敕》,它为你真实解说自己的本来觉性。有幸佛子,谛听觉照!
三昧耶!
何其奥妙!娑婆与涅槃同时圆具于一心之内,它的本性亘古即然,你却无缘得识。
它空明无染,永世不灭,你却无缘一睹它的丰采。它处处显现无碍,你却视而不睹。因
此著文,为你解说自己的心性。若不了解内在自性,三世诸佛所开示之八万四千法门,
无人得识其中奥义。此言不虚,大雄诸佛之密意尽在于此矣!佛法经典纵然遍满虚空,
究竟教诲终归于导入自性的三要诀。今开显诸佛自性,下文解说修持要诀,此法既无前
行,也无续修。谛听!有幸佛子,谛听!
常人虽也重视心性的问题,且广加研究,对它仍然茫然无知,或落妄见,或入边见
。乃因彼等未能正视心性之本身,只知发展为各种哲学观念及学说,深奥难解,使一般
人错失了认识自性的机缘,以致轮回流转于六道三界,受尽诸苦。由此可知,不觉自己
的心性,是十分可悲...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三股繩
Three Strands of a Rope
1959年8月19日
如果你從來不曾作過禅定,那麽只需了解這兩個簡易原則。(1)想著佛陀的品質。(2)把
它們帶入你的內心。這個意思是,要注意把心念堅定地放在呼吸這一件事上,不要忘記
它,不要讓自己受幹擾。
不忘記呼吸的意思是,始終對出入呼吸有念住。不受幹擾的意思是,不要抓住任何其它
事去想。如果心念集中,但你在想其它事,那不叫正定。你的念住必須保持在工作範圍
裏,換句話說,要意守呼吸。
不要對呼吸施以壓力、使它緊繃、或者屏住呼吸。要讓呼吸自在、舒適地流動,好比你
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在棉墊上。如果不是扔下或者按下,它不會壓扁開裂。這樣你的禅定
進展就順利。
呼吸是一件事,念住是另一回事,你的覺知又是一回事。你必須把這三件事擰在一起,
不讓它們相互分開。換句話說,你的覺知必須隨著念住,想著呼吸。你的覺知與念住,
同時又必須守著呼吸。只有那時你才可以說,這些是禅定的因素。
當你把這三件事擰成一股繩時,要把覺知集中在觀察出入呼吸上,看它是不是舒適,是
闊展還是有限制、是寬還是窄。哪種方式感覺舒適,就繼續那樣呼吸。如果不舒服,要
不停地改變...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修中的三股绳
三股繩
Three Strands of a Rope
1959年8月19日
如果你從來不曾作過禅定,那麽只需了解這兩個簡易原則。(1)想著佛陀的品質。(2)把
它們帶入你的內心。這個意思是,要注意把心念堅定地放在呼吸這一件事上,不要忘記
它,不要讓自己受幹擾。
不忘記呼吸的意思是,始終對出入呼吸有念住。不受幹擾的意思是,不要抓住任何其它
事去想。如果心念集中,但你在想其它事,那不叫正定。你的念住必須保持在工作範圍
裏,換句話說,要意守呼吸。
不要對呼吸施以壓力、使它緊繃、或者屏住呼吸。要讓呼吸自在、舒適地流動,好比你
把一只新鮮雞蛋放在棉墊上。如果不是扔下或者按下,它不會壓扁開裂。這樣你的禅定
進展就順利。
呼吸是一件事,念住是另一回事,你的覺知又是一回事。你必須把這三件事擰在一起,
不讓它們相互分開。換句話說,你的覺知必須隨著念住,想著呼吸。你的覺知與念住,
同時又必須守著呼吸。只有那時你才可以說,這些是禅定的因素。
當你把這三件事擰成一股繩時,要把覺知集中在觀察出入呼吸上,看它是不是舒適,是
闊展還是有限制、是寬還是窄。哪種方式感覺舒適,就繼續那樣呼吸。如果不舒服,要
不停地改變...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35
不少网友根据微博配图相对稚嫩的画风开始猜测这会不会是吴秀波儿子的画作,这一猜测引来无数网友围观,纷纷表示这张“观照”图太有才了,透着深厚的童子功力,有这样的好儿子,波叔一定很骄傲!
吴秀波微博晒图
近日,著名演员吴秀波的蜡像正式入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而一向很少发微博的吴秀波昨日发微博称“初心不泯,静心观照”,还用一幅“初心观照”的图片配图,疑似表达愉悦之情。
吴秀波发布的这条微博引来众多网友热议,有表示很有内涵值得学习的,也有结合刚刚收官的《马向阳下乡记》进行调侃的。“初心不泯、静心观照,又是简短而有力度的佛理,很受教”“字和画搭配的很赞,波酥这刚秀完一字马又秀书法,是要追求真正能文能武的标准嘛”“图文很温暖,有种很感人的意境在”“大智慧,等叔更新微博等到望眼欲穿”“马书记,你可回来了啊,大槐树村建设的也差不多了,你下次可以来我们村当当第一书记呀”。
还有不少网友根据微博配图相对稚嫩的画风开始猜测这会不会是吴秀波儿子的画作,这一猜测引来无数网友围观,纷纷表示这张“观照”图太有才了,透着深厚的童子功力,有这样的好儿子,波叔一定很骄傲!据悉,吴秀波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过儿子画过的一张“观照... 阅读全帖
s******l
发帖数: 6898
36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bigfool (fool), 信区: Wisdom
标 题: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5 16:16:58 2012, 美东)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 阅读全帖
r******4
发帖数: 178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孙伦念住禅修法
「严密地念住于接触的醒觉。」
这是孙伦禅法的核心,也是孙论不断强调的。
为什么要“严密”,原因之一是因为必须要跟上呼吸的触的所缘,观照每一个所缘。
在马哈西的禅法里面,是说要紧密的观照腹部的上升下降,这也是要跟上所缘的变化。
另外孙论的禅法,是要求强猛快的呼吸,这种强烈呼吸外加严密观照呼吸的触感,将使
得修行者不可能进入四禅八定。而是必然产生刹那定
关于观呼吸,孙伦自己也也总结了四种,其中三种是属于止禅。而孙伦进行的则是观禅
的呼吸。
另外孙伦的一些言论似乎在批评马哈西的禅法,比如批判马哈西禅法中对于"散乱心"也
观照的做法,包括马哈西禅法当中的"标记"
孙伦的批评我个人认为不是针对马哈西禅法本身,而是针对马哈西禅法被错误运用的一
种状况。
还有一个,孙伦只是不建议对散乱心观照,因为有些人容易掉入妄想,但是他却没有否
定如果打坐当中声音,疼痛感等明显所缘的出现,应该也进行观照。
另外孙伦的禅法比较特殊,由于那种强烈呼吸必然会成为主要所缘,其他会相对减弱很
多。
关于对于散乱心的观照,我个人还是觉得没有问题,当散乱的时候,观照只要产生,散
乱很快就自己消失了,而且散乱心会越来越少,直到最
s******n
发帖数: 459
38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和面曾因受风而麻胀不适,现在已无之前的不适感。
(2)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整中的作用,增强了治... 阅读全帖
w*******w
发帖数: 2051
39
http://bbs.theravada-chinese.org/thread-2373-1-1.html
调身之良药 净心之妙方
——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集禅修心得
作者 Kuyule
2011年8月1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卡玛兰迪禅师指导的马哈希四念处内观密
集禅修。十几天间,无论是在身体的调整和心灵的净化方面,都取得了超乎自己预期的
收获。现将这些收获与感悟整理成文字,献给敬爱的卡玛兰迪禅师,献给那些为此次密
集禅修的顺利开展而默默奉献着的人们。
晨曦,云雾中的佛学院,犹如仙境般宁静
一、收获

1、身体的调整
十几天的密集禅修,是我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感受到了风大在身体调
整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了治愈疾病的信心。
(1)身体状况显著改善
·禅修前,我患有高血压病,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两年多期间每天都要靠吃1片降压
药来维持血压。禅修期间,根据禅师指示,减为每日半片,血压竟然很正常。
·禅修前,我患有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稍一疲劳,腰就会酸痛,严重时必须卧床
休息。禅修期间每天身体都很疲劳,但腰病却一直没犯。
·禅修前,我左边头...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静观禅定 ZT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831/18/110108_50189143.shtml
天主教静观与禅定
来 源:天主教沧州(献县)教区网站
第一章 天主教的静观
第一节 静观祈祷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西方伟大的灵修大师多玛斯•牟敦(Thomas Merton)最坚定的信念是
:现代人最迫切需要了解、实行宁静的祈祷。这是因为,近日社会崇尚科技进步,寻求
物质享受,讲究工作效率,人们常常被迫处于紧张的状态下。每天上班,走重复的路径
,坐同号公交车,做同样的工作;下班,回家前,又要赶赴数处应酬,这里聚会,那里
邀宴,最后回家,早已筋疲力竭,只愿坐在电视前听听歌、看看戏,让之调剂一下快垮
下来的身心。如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难免内心空虚,怅然若失。生活在这种状况下
的基督徒又怎能把持信仰,活出真我呢?圣巴西略(St. Basil the Great)说:“当
我们开启自我的心门时,透过此门,我们可以发现真我,同时也找到天主的临在。”7[
7] 心门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打开,当我们有规律性地,走进自己的内室,在宁静中通过
心门,我们才能发现...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41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要
明菩萨沙弥智旭述
----------------------------------------------------------------------------
----
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以生法太广。
佛法太高。初心之人惟观心为易。是故大部六百余卷。既约佛法及众生法。广明般若。
今但直约心法显示般若。然大部虽广明佛法及众生法。未尝不即心法。今文虽直明心法
。未尝不具佛法及众生法。故得名为三无差别也。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虚明洞彻
。了了常知。不在内外中间诸处。亦无过现未来形迹。即是观照般若。以吾人现前一念
介尔之心。炳现根身器界。乃至十界。假实国土。平等印持。不前不后。同时顿具。即
是文字般若。盖山河大地明暗色空等一切诸境界。性无非文字。不但纸墨语言为文字也
。以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所有知觉之性。及与境界之性。无分无剂。无能无所。无
是非是。统惟一法界体。即是实相般若。实相般若。非彼岸非此岸。达此现前一念之实
相。故生死即涅槃。名波罗蜜。观照般若。亦非彼岸非此岸。照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故
即惑成智。名波罗...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何见五蕴无常?
阿姜念尊者论 名色分别智
此智是修行者体会到当下的实相。实相是指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此智改变了妄执
身心是「我」的邪见。因为妄执身心为「我」的烦恼(邪见)已经存在非常长久的时间了。
想要成就此智的修行者,必须以逐渐增强的思慧常常在当下掌握到身心,直到正念
正知生起猛利的智慧,然后引发正见。例如,正见生起的时候,修行者会知道当下正在
观照什么色身、什么心(坐的色身,心在听等等)——而他也清楚是心知道这是坐的色身
等等。而且进一步他会了解到世界万物也只是色法和心法而已——非男、非女、无我或
灵魂——而修行者现在知道这一点,甚至是由他内心深刻体会的。自我的邪见破除时,
修行者会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从出生以来他从未有过这种无「我」的感觉。
由于猛利的实相般若将我的邪见从他的感觉中根除,现在他就能体会到身心自然的真
实状态(实相)了。
修行者成就此智时是自知的,就像吃糖一样——用不着别人告诉他糖的滋味如何。
在长阿含经中,佛说「法是可以由智慧直接体证的」。法是不需要老师向你解释你成就
了那一种智慧——你可以由自己的体验知道。
有时修行者也会认为他已经成就了达到某一种智慧,...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4666
43
来自主题: QueerNews版 - 同性恋治疗方案初探
同性恋的成因基本搞清了,可要转化为有效治疗方案就要颇费一番脑筋。第一,每个同
性恋者的具体成因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进行分门别类地治疗,一刀切的治疗方法是
很难凑效的。第二,同性恋不是突然之间就成就的,而是均有一个漫长的缘起和发展过
程,冰冻三尺尚非一日之寒,要化解同性恋坚冰也非短期内就能凑效的。第三,人类早
就探索过同性恋治疗,也有不少成熟的治疗方案,可效果又总是差强人意,而这又恰恰
为同性恋无法治疗论增添了口实。尽管不同的同性恋治疗可能会千差万别,但是所有的
同性恋治疗肯定会有一个共通的普适法则。百草止水虽然对同性恋研究有所心得,且又
曾经治愈过一例同性恋。可是,摸索期的治疗太过漫长,且单一同性恋的治疗方案又缺
乏普适性,故而虽发表了不少同性恋研究文章,而相关普适治疗方案的探索直到今天才
敢羞涩面世。
和所有疾病一样,同性恋治疗也不是一个愉快过程,其间的苦涩与艰辛在所难
免。所以同性恋治疗原则的第一条就是,所有接受治疗的同性恋必须是自愿的。由于同
性恋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异化,如果被治疗者并非发自内心地接受治疗,即便被迫前来也
会从内心里抵触所有治疗努力,并且因为叛逆与抗拒使得治疗结果... 阅读全帖
r*******c
发帖数: 1060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ainbowcc (No Games, Just Sports!!!!!), 信区: Wisdom
标 题: 2011年8月份小结----还魂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 21:14:18 2011, 美东)
2011年8月份小结
打坐:8月25h (全年累计85h25m)
跑步:8月112.5miles (全年累计531.2 miles)
练舞:8月0h(全年累计24h)
阅读:6本(全年累计40本)
8月份的关键词:跑步。还魂记。夏天就要走了,恋恋。
嗯,长周末。开心。
8月份和一个dream offer擦肩而过,有些遗憾。不过,我是生活在深海里的小贝壳,而
这些事情属于生活很表层的/海面的,所以,只是很遥远很表层的遗憾。毕竟,对深海
里的小贝壳来说,怀里孕育的珍珠才是最重要。那颗珍珠就是纯净灵动的心。(要吐了
吗?呵呵)
不过,至少从理智上,我已经把修心修行放在人生第一位了。当然,习性上,还是经常
被习性牵着鼻子走。所以,要练习呀。呵呵。
本月开心的有:
1) 心灵方面:每年下半年,由于... 阅读全帖
m**c
发帖数: 7299
45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同性恋治疗方案初探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Gay_Pathology_and_Therapy 俱乐部 】
发信人: msgc (为了下一代免遭变态残害), 信区: Gay_Pathology_and_Therapy
标 题: 同性恋治疗方案初探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25 09:51:30 2012, 美东)
同性恋治疗方案初探
作者: 百草止水 来源: 网络 更新日期:2010-1-19 阅读次数:744
同性恋的成因基本搞清了,可要转化为有效治疗方案就要颇费一番脑筋。第一
,每个同性恋者的具体成因是千差万别的,这就需要进行分门别类地治疗,一刀切的治
疗方法是很难凑效的。第二,同性恋不是突然之间就成就的,而是均有一个漫长的缘起
和发展过程,冰冻三尺尚非一日之寒,要化解同性恋坚冰也非短期内就能凑效的。第三
,人类早就探索过同性恋治疗,也有不少成熟的治疗方案,可效果又总是差强人意,而
这又恰恰为同性恋无法治疗论增添了口实。尽管不同的同性恋治疗可能会千差万别,但
是所有的同性恋治疗肯定会有一个共通的普适法则。百草止水虽然对同性恋研究有所心
得,且又曾经治愈过一例同性... 阅读全帖
j******n
发帖数: 21641
46
来自主题: Arts版 - 用另一双眼睛zt
用另一双眼睛  
·树 玄·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这
是罗丹的名言。罗丹是在告诉我们,要用人性的与生俱来的审美情怀(美感)去
感受生活,拥抱世界,拥有一片审美的心境,去观照生活,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发现世界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如此美好。
因此,有时候,用另一双眼睛去观照生活,面对生活,就会在生活中发现美。
这“另一双眼睛”,当然不只是眼睛,而是另一种心情,从而也是另一种心境,
审美的心境。这种审美的心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有时候需要我们去“捕捉”,
有时候又需要我们去“召唤”。
我想用本人的黄山旅游说明这一点。
上世纪90年代初,大约是6月中旬,一个薄云天气,往游黄山。一路上山,
白云慢慢升起,仿佛白云追逐着我上山。想象中若从对面山上看过来,云霞明灭,
我在云间出没。白云在向上走,我也在向上“浮起”,恍如我在在腾云驾雾一般,
其实是白云追着我上山。想着想着自己也觉得好笑。
天色黑下来才到达北海宾馆,疲惫已极,晚饭后洗洗就睡下了,准备第二天
下山时再欣赏那另一路美景。据说明媚阳光下的黄山云海更美,五光十色,分外
妖娆。于是盼望着明日... 阅读全帖
r****n
发帖数: 8253
47
仔细看了隆波田禅师的动中禅的禅法,发现和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禅法,有很高的相似
性,这基本确定我自己的这套禅法还是有道理的,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欢迎提提建
议。但不建议其他人模仿学习,因为我还不确定是否有副作用。而且这只是个人喜好而
已,未必适合其他人。
我自己摸索出的禅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1.以身体中轴线为圆点,缓慢转动头部
2.转动的时候要一动一停(转动的圆弧幅度越小越好)
3.观照支配移动的念头以及念头支配下的移动(名法和色法)
4.刚开始一次小幅度的头部移动就是一个明显所缘,到后来,转动的开始,转动的持续
,转动的结束都变成所缘,所缘密集变化,心紧密跟随所缘的变化。(身念处)
5.观照力敏锐之后,可以适当增加头部移动速度。促使其由短暂连续性转动变为圆周连
续性转动,但不能过快。
6.观照转动头部时产生的颈部触受,这些触受包括挤,压等(受念处)
7..如果有其他明显身心现象,比如思想的妄念,腿部疼痛,声音出现,要进行观照,
不能忽略,排斥以及压抑
8.思想的妄念出现就观照妄念,让念头自己消失,如果妄念非常厉害,可以停止转动头
部,重点观照妄念。妄念消失后回复到观照头部转动。(心念处)
O*********9
发帖数: 552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禅净密互融互通的修法
学佛互相毁谤,不知不觉中就造了业。学净的人不知道密宗,就瞎说密宗是鬼神教
,只有净土最好。我曾经在东北听过XX大师说密宗最不好。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师,
我听后问他:“你修净土,是不是念密咒?念大悲咒?念往生咒?念十小咒?”他答:
“是啊!”我说这些咒不是密咒吗?您自己离不开密宗,毁谤佛法有罪啊!即便是律宗
弘一大师,也曾说过密宗是鬼神教,后来他看了密宗全文,才知道密宗这么完美,从浅
入深,从小到大,和禅宗无二无别,才知道自己错了,写了一篇忏悔文收录在文集里。
谈密 密宗修持次第
这些都是不知道密宗而信口瞎说,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信口瞎说。密宗是鬼
神教吗?密宗一开始,免不了有一点鬼神的意味,那是因为西藏人根器差,他们要有点
神秘、有点感应,要想神秘就得靠鬼神快些,学佛法就慢。密宗修到后面与鬼神就不相
干了,密宗讲九乘次第,讲九步法。初讲外三乘,也就是先学显教、学小乘、学佛乘、
学菩萨乘。这些教理都要通达后,才修内三乘。内三乘是实际修行,教理通了再修密法
。这个法教怎么消业障、除灾、治病、发财等。发财便是财神法,财神就是鬼神,所以
是有鬼神法,不是没有。但这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当代南传大师及其教法
阿姜朱连
在山中,我教导革命军正法,
也教导巿镇的政府军,
但祇在他们放下武器后。
真正和平,真正快乐,
不是来自社会秩序的改变,
这些战斗的双方可能有合法上的争执,
但真实的和平是内在的,
仅能经由法而体验到。
问:你在此教授何种禅修?
答:在这里,你会发现学生修习许多禅修技巧。佛陀对他的门徒开示四十种以上的技巧
。并不是每个
人都有相同背景、相等能力,所以我并不祇教一种禅修,而是许多种,为每个学生选择
合适的一种。有些
人修习出入息念,其它人观照身体的感觉,有些人则修慈悲观。来这里的人,有些人我
教授初步的内观修
习,其它的则教授专注方法,最后引导他们进入更高的内观练习和智能。
问:你说有许多好的修习途径。有些老师宣称他们的途径或方法是真正佛陀的途径,而
其它修习并不
能导致解脱,这种说法如何?
答:整个佛教的修习可以归纳成一句话:不要执着。通常即使是很有智能的人,仍然会
执着一种对他
们有效的方法,他们仍不能完全不执着他们的方法、他们的老师。他们仍未达到我们所
有修习的共通性。
这不是说,他们不是好老师。你必须小心,不可对他们武断,或执着自以为一个师父应
该如何的想法。智
能不是...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有关无我的一个问题
当你观照弯曲,你清楚的看到如何移动和消失,移动和消失,一个接一个。你现在
了解到经典所讲的实相,如名和色不会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常人以为是同一
只手在移动,是弯曲前的那一只手。他们以为同样的手向内移、向外移。对他们来说手
是不变的,这是因为他们无法看透物质连续的实相,物质一次一次生起的实相。这是由
于他们缺乏智慧来看透。无常被连续所覆蔽。这是因为没有观照事物的生起和消失。《
清净道论》说:
“因不观照生灭,为相续所覆蔽,故不现起无常相。”
既然行者观照每个生起,一切精神与物质显现为分开、片段──并非完整和无破碎
事物。从远看,蚂蚁看似一条线,但近看可看到一只一只的蚂蚁。行者正观事物为片段
、片段,所以对他来说相续无法覆蔽事实。无常相展现他眼前,他不再有错觉。
“然而一旦把握生灭,破除相续之际,就清楚事物真实的无常特性。”
这就是你观照和获得观照无常智慧的方法。只省思而不习禅不会生起这智慧。一旦
产生这智慧,苦与无我随之而生。
“弥醯,观照无常的人明白无我。”(《增支部》)
你如何接受那些你很清楚生灭不住的事物为个人、自我、一个人?人们执着于自我
... 阅读全帖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