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 发帖数: 77 | 1 能观者的身亦在五蕴之中。观者的神志或灵魂在轮回中游荡,如果真有轮回那回事的话。
提到轮回又引出两个问题:
世上人口暴涨,多出来的灵魂怎么产生的?
神志或灵魂是否也可能会消逝的,不再在轮回中流转? |
|
d******1 发帖数: 249 | 2 2011-06-09 12:37
──我们离真正的体育精神有多远
2011年6月4日,李娜在法国的比赛场上。
本年度“国家敏感日”里,一场网球比赛着实让大家兴奋了一下。虽说本人对于网球,
仅限于认识球拍和球的水平,但仍然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很开心,不仅仅因为得冠军的
是一个叫李娜的湖北妹子,更因为通过这个比赛,看到了我们离真正的体育精神有多远。
以往,也看过不少有关体育的文章探讨中国大陆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劣。而最近,伴
随着李娜个人参赛拿下法网冠军的历程,再一次牵引出不少学者、网民们撰文探讨“全
民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区别,引发了不少心里的共鸣。
曾经,一顶“东亚病夫”帽子压得国人一肚子气。于是,当“国家”砸下大笔税款、层
层选拔人才,以举国之力到国际竞技场上拿金牌争面子的时候,所有的人除了欢呼以外
没有任何异议。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体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举国体制”越来越显
示出其劣质来。正如有人撰文所言:“花着纳税人的钱,拿着国家发给的工资,占用着
各种资源,在和国外职业运动员比赛时,其实是一个国家在和人家一个个人在比赛,胜
之不武呀。”更何况,很多时候,还胜不了。
毕竟,无论于...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3 把10根放在篮子里的香蕉分给10只小猴子,每个小猴子要得到一根,最后篮子里还要留下一根香蕉,你能做到吗?
微博上近日晒出一道据说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竞赛题,众多网友深感无从下手,但小学生们却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另类直率的风格令观者捧腹。
数学竞赛:答案千奇百怪
近期,这道某小学出的二年级数学竞赛题,在微博上成了不少网友的谈资。根据网友提供的图片答案,小朋友们的回答各具代表性。
学生A的答案简洁明了,“把香蕉zha成香蕉汁。”
学生B不仅用算式写着10—10等于0,还注明,“我做不到。因为lan子里只有10根香jiao,分给10只小猴子一个,刚好分完,不可能留下一根香jiao。”
学生C图文并茂地回答,“把其中一根最长的ban成两半,把一半分给一只小猴,再把另一半分给一只小猴,然后把香jiao一根一根分给其它小猴,还剩下一根。”
学生D则表示,“能,最后一只小猴可以把香蕉和篮子一起拿去。”
学生E说:“能,10根被10只小猴子拿走,1只小猴吃完了把香蕉皮放到篮子里。”
小学老师:言之成理即可
从网友上传的图片来看,题目下方的每个回答上均有老师的打分,对于“能,再去摘一根香蕉”和“我不能做...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 把10根放在篮子里的香蕉分给10只小猴子,每个小猴子要得到一根,最后篮子里还要留下一根香蕉,你能做到吗?
上近日晒出一道据说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竞赛题,众多网友深感无从下手,但小学生们却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另类直率的风格令观者捧腹。
数学竞赛:答案千奇百怪
近期,这道某小学出的二年级数学竞赛题,在上成了不少网友的谈资。根据网友提供的图片答案,小朋友们的回答各具代表性。
学生A的答案简洁明了,“把香蕉zha成香蕉汁。”
学生B不仅用算式写着10—10等于0,还注明,“我做不到。因为lan子里只有10根香jiao,分给10只小猴子一个,刚好分完,不可能留下一根香jiao。”
学生C图文并茂地回答,“把其中一根最长的ban成两半,把一半分给一只小猴,再把另一半分给一只小猴,然后把香jiao一根一根分给其它小猴,还剩下一根。”
学生D则表示,“能,最后一只小猴可以把香蕉和篮子一起拿去。”
学生E说:“能,10根被10只小猴子拿走,1只小猴吃完了把香蕉皮放到篮子里。”
小学老师:言之成理即可
从网友上传的图片来看,题目下方的每个回答上均有老师的打分,对于“能,再去摘一根香蕉”和“我不能做到”的答... 阅读全帖 |
|
|
|
b********n 发帖数: 181 | 7 这段时间网上无休无止的蜗居评论,说实话看得很烦的。先说是情色,后又引发了现
代人生存环境和法则的大探讨,后又纠结在男人女人情感这个永远无休无止的话题上。
不得不承认,这部剧很成功的。不是说剧本或是电视剧本身,而是它所引发的话题就是
对现今网上的芸芸众生而量身定做的。有人说它是写实,有人说它是媚俗,有人说它细
腻感人,有人说它浮华矫情,会误导年轻的观者。
六六的作品我看过一些,感觉这个女人有着犀利敏锐的眼睛,可体察人内在
的心灵,她的文字有着和张爱玲一样的通透和伶俐,但却掩不住一种被熏染已久的世俗
。国家大义,道德良善,在她们的作品中鲜少出现,或者是她们一向是冷眼观之。好似
那是一种精神上的摆设,她们不相信,也无暇去顾及。比不上早春的一场细柔的春雨,
或是一条丝质的蕾丝裙子,或是冥冥中心仪之人的悠然一瞥更有斤两。她们诡狤戏虐的
言辞背后是对现实的失落,和一种顺应时势屈意迎合后的悲观情绪。
这部剧中每一个角色,我谈不上喜欢或是厌弃,他们都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
,有着属于自己的社会位置和人品性情。宋思明和郭海藻算是争议最多的人物。我相信
宋作为一个官僚在 |
|
s******y 发帖数: 172 | 8 能观的亦不离于五蕴么?
能观者独立于五蕴之外么? |
|
c***h 发帖数: 2262 | 9 发信人: GWZW (GWZW),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五蕴无我,观者是谁?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n 29 01:50:37 2013, 美东)
嗯……..
我有点搞胡涂了 冒昧问一下
这手指烧了痛不痛 与能 所 的关系是………
实没 |
|
s**t 发帖数: 17016 | 10 (一)
将艺术品比成一棵树,那考察“表达欲望”就等于考察这棵树的根部。根越粗大,扎得
越深,这棵树就越有可能长得茂盛。
当然,只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不足以保证就是好作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人画了
两幅画,一幅是初学时画的,另一幅是学画十年之后画的。虽然两者表达欲望差不多强
,但这两幅画并不是一样的好。
因此,在第一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第二标准来作进一步的界定和区分。
第一标准是从根部考察,考察的是一部作品产生和生长的原动力。很自然就会联想到,
第二标准应从树冠来考察,也就是说考察艺术品最终的表达效果。
那么,又该用什么来衡量一件艺术品的表达效果呢?
(二)
现实中,很多人选择了用“观者是否喜欢”来判定艺术品。只要喜欢的人越多,喜欢的
程度越强,那这件艺术品就越好。
这种判定实际上是不合理的。理由如下:
首先,观者有先入为主的喜好。用“观者是否喜欢”来判定,就会有利于那些刻意迎合
观者喜好的艺术品。对艺术品而言,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经验表明,迎合受众口味的
作品往往肤浅。杰出的作品不是迎合观者,而是挑战观者。)
其次,观者的口味会变化。因此用“观者是否喜欢”来评判得出的结论就会跟着口味...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7016 | 11 (一)
将艺术品比成一棵树,那考察“表达欲望”就等于考察这棵树的根部。根越粗大,扎得
越深,这棵树就越有可能长得茂盛。
当然,只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不足以保证就是好作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人画了
两幅画,一幅是初学时画的,另一幅是学画十年之后画的。虽然两者表达欲望差不多强
,但这两幅画并不是一样的好。
因此,在第一标准的基础上,还需要第二标准来作进一步的界定和区分。
第一标准是从根部考察,考察的是一部作品产生和生长的原动力。很自然就会联想到,
第二标准应从树冠来考察,也就是说考察艺术品最终的表达效果。
那么,又该用什么来衡量一件艺术品的表达效果呢?
(二)
现实中,很多人选择了用“观者是否喜欢”来判定艺术品。只要喜欢的人越多,喜欢的
程度越强,那这件艺术品就越好。
这种判定实际上是不合理的。理由如下:
首先,观者有先入为主的喜好。用“观者是否喜欢”来判定,就会有利于那些刻意迎合
观者喜好的艺术品。对艺术品而言,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经验表明,迎合受众口味的
作品往往肤浅。杰出的作品不是迎合观者,而是挑战观者。)
其次,观者的口味会变化。因此用“观者是否喜欢”来评判得出的结论就会跟着口味... 阅读全帖 |
|
a*f 发帖数: 5682 | 12 关于艺术摄影的讨论基本告一段落了,我今天又再看了一边,觉得很多讨论都很精彩,
值得回味,故此决定整理一下,收编在一起,说不定以后还会对人有用。
大致总结一下过程
虽然之前一直都有零星讨论,但这次的大讨论应该是起源于蓝老对一片"坑贴"的详尽透
彻的回复,紧接着shifting对艺术摄影刨根问底的两篇帖子彻底展开了大讨论。其中
shifting和yo的对话,以及一些平常不太多言的朋友的精彩评论都让我留下深刻印象,
学到很多东西。
非常感谢每一位参与讨论的朋友。
时间有限,整理有所遗漏,次序也并非完全时间顺序,敬请见谅并欢迎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gbqaz
看了加油站和几个mark贴像垃圾回收站
杂乱无序
颜色脱落
这就是传说中的文艺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aleege
看到有些大师的照片,确实很像以前我刚开始拍照的时候拍的那些东西。
那时候对自己的照片很不满意,觉得怎么没... 阅读全帖 |
|
a*f 发帖数: 5682 | 13 关于艺术摄影的讨论基本告一段落了,我今天又再看了一边,觉得很多讨论都很精彩,
值得回味,故此决定整理一下,收编在一起,说不定以后还会对人有用。
大致总结一下过程
虽然之前一直都有零星讨论,但这次的大讨论应该是起源于蓝老对一片"坑贴"的详尽透
彻的回复,紧接着shifting对艺术摄影刨根问底的两篇帖子彻底展开了大讨论。其中
shifting和yo的对话,以及一些平常不太多言的朋友的精彩评论都让我留下深刻印象,
学到很多东西。
非常感谢每一位参与讨论的朋友。
时间有限,整理有所遗漏,次序也并非完全时间顺序,敬请见谅并欢迎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gbqaz
看了加油站和几个mark贴像垃圾回收站
杂乱无序
颜色脱落
这就是传说中的文艺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aleege
看到有些大师的照片,确实很像以前我刚开始拍照的时候拍的那些东西。
那时候对自己的照片很不满意,觉得怎么没... 阅读全帖 |
|
a*f 发帖数: 5682 | 14 关于艺术摄影的讨论基本告一段落了,我今天又再看了一边,觉得很多讨论都很精彩,
值得回味,故此决定整理一下,收编在一起,说不定以后还会对人有用。
大致总结一下过程
虽然之前一直都有零星讨论,但这次的大讨论应该是起源于蓝老对一片"坑贴"的详尽透
彻的回复,紧接着shifting对艺术摄影刨根问底的两篇帖子彻底展开了大讨论。其中
shifting和yo的对话,以及一些平常不太多言的朋友的精彩评论都让我留下深刻印象,
学到很多东西。
非常感谢每一位参与讨论的朋友。
时间有限,整理有所遗漏,次序也并非完全时间顺序,敬请见谅并欢迎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gbqaz
看了加油站和几个mark贴像垃圾回收站
杂乱无序
颜色脱落
这就是传说中的文艺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aleege
看到有些大师的照片,确实很像以前我刚开始拍照的时候拍的那些东西。
那时候对自己的照片很不满意,觉得怎么没...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2104 | 15 十 懂得爱
一心追求安全而稳固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引发哀伤和恐惧。如果我们一主只想追求自己
的安全感和自己特定的途径,那算是爱吗?我们不被人爱,只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爱。
我们不断分析就会认清:恐惧不是爱,依赖不是爱,嫉妒不是爱,占有控制不是爱,责
任义务不是爱,自叹自怜不是爱,不被人爱的痛苦不是爱。爱不是恨的另一面。
真正的关怀就好比关心一颗植物那样,为它浇水,认清它的需要,给它肥沃的土壤,温
柔亲切地照料它。而只有当你的心中有爱时,才会看到真正的美。有了爱与美,不论你
做什么都是对的。
如何找到爱:
有件东西是无法或缺的,那就是没有任何动机的热情。只有在彻底舍弃自我中,爱才以
出现。
始终在寻觅的心是无法热情奔放的。你停止寻找它,反而可能邂逅它。
你会发现爱超越了时间的范畴,属于个人,也超乎个人,可以专一,也可以遍布,就像
一朵花的芬芳,不论人们站在花园内或花园外,对那朵花都毫无影响,它只是自然地让
所有的人都能分享它的芬芳。爱是新鲜、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它没有昨日,也没有明
天,更不受杂念的干扰。
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你就什么都不做。不是吗? 就是这样,什么都不做,然后你的
心就...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16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
|
x****c 发帖数: 25662 | 17 ☆─────────────────────────────────────☆
zx1106 (某人) 于 (Sun Sep 26 01:27:41 2010, 美东) 提到:
摄影作者张望,历时九年深入佛门,与僧侣同吃住,与法师共禅道,将深奥的佛境教义通过摄影艺术的形式传播,以期待给观者一种空灵恬静之禅美享受。
http://hi.baidu.com/%D2%D7%C9%FA%B9%A4%D7%F7%CA%D2/blog/item/5263a71baf72f5fdaf51339c.html
☆─────────────────────────────────────☆
walkingalive (walkingalive) 于 (Sun Sep 26 03:49:37 2010, 美东) 提到:
个人感觉相当好
☆─────────────────────────────────────☆
projective (贪玩的粉丝) 于 (Sun Sep 26 03:52:05 2010, 美东) 提到:
great
☆───────────────────... 阅读全帖 |
|
a*f 发帖数: 5682 | 18 “淡水片”这个词其实是今天才第一次由蓝老提出来,似乎一下就成了流行词汇。我想
不妨就把淡水片定义为内容平淡,景色无奇的照片吧。今天GoMustang反复询问破鞋有
什么好看,Shifting大致也有同样的疑惑,他试图以文化差异来解释。之前有网友在评
论我的照片的时候也提到公园看着很普通,究竟为什么有些内容平淡不起眼的照片会让
人着迷,相对于yo和蓝老耐心的大段解释,我只是以吃货逻辑来应付,很对不起版务的
工资。不过刚刚想到用一句名言来解释我个人对淡水片的理解也许能有所帮助:
Seeing Is Forgetting the Name of the Thing One Sees - Paul Valéry
我的理解是,当你观看一样东西的时候,你是带有对这样东西的常识的(比如,你首先
想到的是这样东西的名字),只有抛开这些常识,你才能专注于纯粹直接的视觉观感。
不好意思,还得再举一个吃货的例子,吃油炸臭豆腐干,虽然闻着也不臭,但如果你想
着这个豆腐是坏掉了发了霉的豆腐,你是无法享受的,只有忘记你对所吃的东西的一切
了解,你才专注于味蕾的感受,才能真正享受美味。吃麻辣火锅也是如此,你不需要... 阅读全帖 |
|
a*f 发帖数: 5682 | 19 关于糖水的定义网上有很多。我个人很少把一部片子定性为糖水,因为我觉得糖水是个
很模糊的概念。
至于”淡水“那是本版发明的一个词汇,可以算是黑话,不是什么有专业意义的词汇。
糖水这个词也是起源于黑话。其实你说的这些风格:”小清新“,hdr的超现实,胶片
味,leica味都是网友之间的黑话,都不是什么具有专业意义的词汇或风格定义。所以
我推荐你去看photography the whole story那本书。
关于对淡水的理解,我在之前的总结贴里也提到过。
http://www.mitbbs.com/article/PhotoForum/31330587_0.html
下面再次贴出,again这只是我个人对这个词的看法:
============================================
“淡水片”这个词其实是今天才第一次由蓝老提出来,似乎一下就成了流行词汇。我想
不妨就把淡水片定义为内容平淡,景色无奇的照片吧。今天GoMustang反复询问破鞋有
什么好看,Shifting大致也有同样的疑惑,他试图以文化差异来解释。之前有网友在评
论我的照片的时候也提到公园看着很普... 阅读全帖 |
|
z***o 发帖数: 2104 | 20 《生命之书》-第94页
"我们都经历过巨大的孤独感。当书籍、宗教信仰或其他的事物全都消失时,我们往往
会体验到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大部分的人都无法面对这份空虚和孤独,所以总想逃离它
。我们会逃到关系里,因为我们无法忍受独处的痛苦。我们必须不断的谈这个谈那个,
讨论艺术和文化,阅读书籍或听广播。但总有一天我们会面临这股巨大的自我孤立感。
我们也许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停的忙碌写书,但心中仍然有一个巨大的洞。我们很
想把这个洞填满,而依赖便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我们利用关系、娱乐活动、为道场服务
、信仰宗教、酗酒、追求异性以及其他的事来掩盖这个洞。但若是能认清补洞是徒劳无
益的事——不是头脑上的了解,也不是赞同了这个观点便决定去做一些事,而是彻底认
清这件事是有多么荒唐——我们就能面对它了。因此重点并不是不依赖,而是看到不依
赖只是一种对抗依赖的反应罢了。我们为何不去面对这个事实,看着眼前的真相呢?
现在又产生了一个能观与被观的问题。观者说:“我很空虚,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于
是就开始逃避心中的空虚。观者认为:“我跟心中的控股许是不同的两种东西。”然而
观者正是那空虚本身,并没有一个观者在那里看...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21
这没什么,
我发现佛教所有门派都谈四圣谛,有的谈多一点,有的带过。
因为佛陀一直强调,也说他自己、过去佛 都是因四圣谛而解脱成佛,
所以没人敢不谈。
可常是嘴巴说一说,然后晾在一边,与他们实修在做什么无关。
佛陀所有理论都与实修紧密配合。 所以想晾在一边,绝对露馅。
四圣谛不只是理论总纲,更重要是,它是实修总纲。
苦,每个门派都说,不是佛教的也说,这一点也不稀奇。
可我发现许多门派,到苦为止,且是嘴巴上说到苦为止。
如果是实修上体会苦,不会脱离无常的。
你问问那个门派实修是先体会无常?
常常是世间俗事挫折了,就算体会无常、苦了。这………差远了。
再问,有没有具体实修方法体会苦?
常常问不出所以然。就推说世间俗事挫折了,就算体会无常、苦了。
接着,一开口就说什么空、空性、自性,搞得你一头雾水。
还外带佛法高深状,非我等凡夫俗子能懂。
你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各门派是不是这样。
看我的观察对不对。也许我错了。
希望我错了。
佛陀常说,(类似句型可能是他一生说过最多的吧?)
”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
者。名真实正观”
“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2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23 导语: 因为卷入娱乐圈口水战,舒淇早年的情色写真又被人扒拉了出来到处传播,一部分网友甚至借此跑到舒淇微博上留言谩骂,不堪其扰的舒淇最终选择删掉了所有微博回避。难道女星拍过三级片,真的就是一辈子也抹不去污点、逃不掉的原罪?而微博也真的是“容得下苍井空,容不下舒淇”吗?
脱星没有原罪
舒淇成名作《色情男女》因讽刺电影产业获金像奖7项提名,舒淇全裸出演获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新人
“舒淇是靠拍三级片成名的”,这样一句充满道德优越感的话语充满着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三级片的误解,似乎三级片就没法见人,拍三级片更是原罪。但其实三级片中不乏犀利作品。其他不论,就说舒淇拍“三级片”的成名作《色情男女》,其实就说一部不乏反思的电影作品。
尔冬升1996年的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导演因为生活落魄而去拍自己看不上的“三级片”,最后却发现三级片也是艺术创作。整个电影不乏对电影圈与电影文化的看法,戏谑中有着强烈批判。而电影上映之后,反响很大,入围了第47届柏林影展,并得到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等7项提名。而在片中全裸出演的舒淇则得到了最佳女配角及最佳新人奖。靠这样一部获得业界认可,并且兼具反思的作品成名,难道有任何...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4 摸头便知谁是谁。
1、2、3、4上学去。
剃个“数字头”加以区别,4胞胎从出生到上学一路受关爱
2006年曾报道的深圳四胞胎在社会各界及父母的关爱中长大了,9月3日开始上小学。4个面相身高差不多只有妈妈分得清的孩子,如何让老师、同学区分?妈妈谭女士左思右想,决定给4个儿子剃个“数字头”,使在石岩上屋小学就读的4兄弟不会给老师、同学造成“困扰”。
4胞胎关爱中成长 身体健康机灵活泼
这4胞胎于2006年6月出生在市妇幼保健院,妈妈谭超云是高龄产妇,加之是少见的4胞胎又属早产,媒体报道后轰动一时,许多人捐款捐物帮助这个经济不宽裕的家庭,一家企业每月资助定量奶粉达两年,这些都成为佳话美谈。当年,还有热心人士主动请缨给孩子取名,最后定下“龙、啸、翰、霖”四字作为名字尾字,老大就叫蒋云龙。
妈妈谭女士左思右想,决定给4个儿子剃个“数字头”,使在石岩上屋小学就读的4兄弟不会给老师、同学造成“困扰”。前天谭女士带儿子们去上学时,观者惊奇不已,老师们见此情形则安心了。
谭女士一家来自湖南,在石岩已居住多年。据谭女士讲,生孩子时,他们把老家的房子卖了,交完医疗费剩下不多,为让这4个孩子生活好学习好,把他... 阅读全帖 |
|
w****j 发帖数: 5581 | 25 哈哈,这是北周韦孝宽平定尉迟迥时在邺城干的:鄴中士民观战者数万人... 先射观者
,观者皆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
资治通鉴:
迥与惇及惇弟西都公祐,悉将其卒十三万陈于城南,迥别统万人,皆绿巾、锦袄,号“
黄龙兵”。迥弟勤帅众五万,自青州赴迥,以三千骑先至。迥素习军旅,老犹被甲临陈
。其麾下兵皆关中人,为之力战,孝宽等军不利而却。鄴中士民观战者数万人,行军总
管宇文忻曰:“事急矣!吾当以诡道破之。”乃先射观者,观者皆走,转相腾藉,声如
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复振,因其扰而乘之。迥军大败,走保鄴城。孝宽
纵兵围之,李询及思安伯代人贺娄子幹先登。 |
|
k****z 发帖数: 1863 | 26 观者如尘11:回复@肖传国:谢谢肖教授。我已经向他们推荐了您。呵呵,只是出于
关心,再多问一句。我会把您的这条意见转给他们。 (4月15日 22:05)
查看对话| 回复
肖传国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观者如尘11:如果有鼓包,要做修补术,那最好同时
做,一次解决。若无鼓包,要看MRI片子,以决定现在做,还是等孩子稍大点在做。 (4
月15日 21:57)
查看对话| 回复
观者如尘11:[哈哈][good] (4月15日 21:50)
回复
观者如尘11:肖教授,一朋友的朋友有个才42天的新生婴儿被查出有先天脊裂,不
知能治否? (4月15日 21:48) |
|
b*****d 发帖数: 61690 | 27 近期上映的《绣春刀2:修罗战场》距前作相隔三年。《绣春刀1》上映时,中国政府正
高举着“打老虎”的大旗,有关影片的讨论也多围绕“新皇崇祯肃清前朝阉党”这一历
史大背景展开。三年后续作上市,刚好赶上入夏后大陆骤然收紧的政治局势。于是无论
是否符合作者创作原意,许多观众都结合片中的特务政治宣泄对时下高压政治气候的不
满。
思想的交流在任何时期都是刚性需求,若官方渠道被禁止,创作者们自然会转到一种更
隐晦的表达方式。在文艺作品中引入影射史学并非新事,所谓“影射史学”,即是在小
说、影视或戏剧等文艺作品中,表面以某历史问题为背景,实为借古讽今,影射当今的
某一现状,而古今两事有着同样的实质。影射现象多兴盛于专制时代,作家既想对现实
发言,又不得不规避此中的政治风险。与其说影射是一种文学手段,不如说其是一种政
治策略。
相较清朝,明朝的特务系统和后期泛滥的党争同1927年以来的中国政治更相似,比如内
战时期丁易所著影射国民党专制统治的《明代特务政治》、郭沫若所著的《甲申三百年
祭》、建国前后吴晗所著的《朱元璋传》,再到当代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等。而以
清朝为背景的影射文艺作品则大多关注于救... 阅读全帖 |
|
s**t 发帖数: 17016 | 28 (一)
我的美学三原则:
第一原则:伟大的艺术品,创造的是空间,而不只是事物。
第二原则:伟大的艺术品,不是铺陈细节,而是编织细节。
第三原则:伟大的艺术品,有清晰完整的结构,但不可预测。
(二)
逻辑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
世界是复杂的。事物被编织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人的理智,出于方便,习惯通过因
果律来简化事物,也就是解析出事物间特定关系加以概括。这个过程,等效于将一只苹
果压榨成苹果渣,是对信息的降维处理,因此注定了片面和局限。
艺术,要走的却是相反的过程。
艺术是有机的集成。
提升艺术的表达维度,可以有效突破逻辑思维中的二元对立。
(比如:一维世界中,实体内不能有空。某线段内如果有空,就变成了两条不相连的线
段。因此在一维世界中实和空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但在三维世界中却并不如此。茶
壶内部是空的,不妨碍它作为一个连续整体。)
一件以高纬度方式组织构建的艺术品,当其被习惯于线性思维的观者解析的时候,将会
出现多种投影可能。角度不同,简化出的解读则不同。从而作品拥有了“多义性”、“
歧义性”、甚至“自相矛盾性”。
伟大的艺术,创造的是空间,而不只是事物。
(三)
表达的维度越高,... 阅读全帖 |
|
a*f 发帖数: 5682 | 29 我现在的理解是,所谓决定性就是要求摄影师追求精确性和单一选择性(执着于寻找决
定性的画面)。
那么我自己应该算是追求决定性的拍摄者。现在回过头看你之前上的那些系列,开始理
解你是反对刻意追求决定性的。
但我也不确定摄影师在取景和快门时间上过于刻意就一定只能关于他自己的七情六欲。
就拿Robert Frank这张片子来说,也许Frank这个画面并非这个女子当时心情的真实反
映,但Frank要拍的是美国人这个社会群体,而非这个女子。也许他选取这个画面是因
为他觉得这个画面能反映某种真实存在,但平常并不常浮现于眼前的东西。的确,这里
面有他很主观的东西在里面,但也许这种主观的诠释可以更加帮助观者对那个年代的美
国社会的理解。所以我觉得很难说主观因素多的摄影就一定是小我。严明说的气氛也不
一定是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个人气氛,也许他说的是某种社会的气氛(这点上,我宁
可他自己说得越少越好,留给观者自己去诠释)。
再退一步讲,如yo所说我也觉得艺术上并非小我就一定小于大社会的。很多小我的七情
六欲以及对纯粹视觉美感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数百年后仍然能打动观者为其感叹,这
个价值和document一个... 阅读全帖 |
|
k****z 发帖数: 1863 | 30 观者如尘11:回复@肖传国:谢谢肖教授。我已经向他们推荐了您。呵呵,只是出于
关心,再多问一句。我会把您的这条意见转给他们。 (4月15日 22:05)
查看对话| 回复
肖传国新浪个人认证 :回复@观者如尘11:如果有鼓包,要做修补术,那最好同时
做,一次解决。若无鼓包,要看MRI片子,以决定现在做,还是等孩子稍大点在做。 (4
月15日 21:57)
查看对话| 回复
观者如尘11:[哈哈][good] (4月15日 21:50)
回复
观者如尘11:肖教授,一朋友的朋友有个才42天的新生婴儿被查出有先天脊裂,不
知能治否? (4月15日 21:48) |
|
j******n 发帖数: 21641 | 31 ·云易·
很多人在看不懂画读不懂诗的时候,总认为可以通过了解作品的“背景”知识而最终得
以了解作品本身的意义。我个人这是白费心思。在此我并非是说,背景知识完全没有任
何意义。背景知识肯定是有意义的,比如如果我们由于喜欢某画家的作品而导致对画家
本人很感兴趣,于是对于该画家的生平的了解,能够是我们知道为何他/她画出这种风
格的画。然而,关键的词汇是“为何画出”,而不是“画的什么”。对于那些已开始就
不知道该画家“画的什么”的那些人,知道再多的“为何画出”也仍然不能到达知道“
画的什么”的目的地。所以,对于画本身的内容-也是艺术欣赏的最重要的部分,这些
背景知识都是无足轻重的。
为了清楚地解释我的理由,我想先定义以下“感性”和“理性”这两个词汇。“感性”
,是指人的受本能和情感控制的那一部分存在,是人很难说得清楚的,但却是人的存在
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存在(目前的科学研究出这一部分是受右脑控制);“理性”,是
指人的思考能力,是人认识外界,并能够清楚地表达这个认识的能力(受左脑控制)。
在人和人的交流中,大多数时候我们是通过理性在交流,即:通过语言这个思考的媒介
表达自己,并理解他人。但某些...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2 ☆─────────────────────────────────────☆
pattern (放手 ) 于 (Sat Jan 24 13:19:02 2009) 提到:
杂阿含中有两千多处讲到”苦” 近300处说”厌离”
runsun waichi 两大有名id都不表赞成
可学而不思(修)则罔 思(修)而不学则殆
虽然有死读书的嫌疑 我还是把一部分经文po一下 以昭公信
佛法中何谓”正观”?
大正藏杂阿含 第1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正藏杂阿含 第9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
者。 |
|
a**u 发帖数: 8107 | 33 ☆─────────────────────────────────────☆
robbin (robbin) 于 (Fri Oct 8 02:07:33 2010, 美东) 提到: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3:26 2010, 美东) 提到:
歪魔扯了一大堆,表面说的无我,可实际说的却正是佛陀破斥的那个恒常主宰的神我之见。
此处这个最究竟本体的自性,万法生起的根本因,就是一个明明显显的“神我”。
佛法的核心:缘起、无常、苦,在老歪那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东西,整天念叨那个心向心
行,为什么呢?
那个表面想着自由,实际想着做大神的vensufire也难怪会被老歪搞得晕晕乎乎。。。
不过这迷魂汤,robbin倒是喝得挺过瘾,到现在还对歪魔单相思,可怜可悲。。。
☆─────────────────────────────────────☆
runsun (runsun) 于 (Fri Oct 8 10:04:59 2010, 美东) 提...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4
这个应该查巴利文吧。
中文的厌,因为有厌恶这样的词,所以容易导致理解成排斥。
不过在中文里面,也只有“厌”最接近佛陀所说的。当初翻译经典的人,并无翻错。
厌离,巴利文是nibbida,Sanskrit-English Dictionary的解释是Complete
indifference, disregard of worldly objects。意思是完全的不感兴趣,漠视世俗事
务。Pali-English Dictionary里面则有解释为indifference,意思是没兴趣。
而中文的厌,在古代词义解释的《说文》里面同“猒”是同义字,猒的意思是“『猒』
,飽也,足也,飽足則人意倦矣”,人吃饱了,自然就对饭食没兴趣没欲望了。这个就
是“厌”的本来意思。当中并无特别排斥的意味。
根据巴利文和早期的中文,可以知道厌离的意思是“对于某件事物失去兴趣和欲望,因
而分开或放下”
杂阿含第1经
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
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杂阿含...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938 | 35 (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
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
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
。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观色无常,一切色无定性,无定质。我们所见色,只是局部如此,瞬时如此,而非固定
如此,本来如此。更有甚者,一切色,没有一个“本来的样子”。一切见,主观上依能
观观时的状态,客观上依所观观时的状态而定。受想行识,都是这样。
看到这个本质,就不会再贪执,贪执喜好就尽了,贪执喜好尽了,心就自由了。跟观无
常一样,苦,空,非我,也这样观。
问题:
心解脱。什么是心?
“自知不受后有”, 谁自知?此能知者是有是无? |
|
Y**u 发帖数: 5466 | 36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Wed Aug 10 21:02:22 2011, 美东) 提到:
(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
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
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
。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
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
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
观色无常,一切色无定性,无定质。我们所见色,只是局部如此,瞬时如此,而非固定
如此,本来如此。更有甚者,一切色,没有一个“本来的样子”。一切见,主观上依能
观观时的状态,客观上依所观观时的状态而定。受想行识,都是这样。
看到这个本质,就不会再贪执,贪执喜好就尽了,贪执喜好尽了,心就自由了。跟观无
常一样,苦,空,非我,也这样观。
问题:
心解脱。什么是心?
“自知不...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7 (以下经文选自大正藏及庄春江南北阿含对照网站 http://agama.buddhason.org/SA/index.htm)
依杂阿含392经,心解脱、慧解脱显然不一样。
依杂阿含710、1027经,说的更明白「离贪欲者心解脱;离无明者慧解脱。」
可心解脱,没特定指明,有时指整个十结解脱。
若有上下文,则依上下文中所指来说明心解脱。
如果上下文有谈到”喜贪尽”,”欲贪尽”
那心解脱应该只是指 断贪 而已。
(例如 杂阿含1、2、250、710经)
如果心解脱与慧解脱连用,我认为
心解脱指断欲界贪,有时又指断三界贪,或四果向
而慧解脱则指十结尽断,究竟涅盘。
依杂阿含1经,“喜、贪尽”就可以心解脱,
“喜、贪尽”依字面是断除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喜爱、贪,(没说 断无明)
如此就可以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也就是四果向,可以自证”我生已尽。…”
甚至,再更退一步,依杂阿含2、250经。”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依杂阿含2经,
也就是只要断欲界贪,就可以心解脱,可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
如此说来,三果就可心解脱。
心解脱看来有各种程度,从三果、四...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38 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
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感觉你对我见的理解很奇怪……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07:20 2012, 美东) 提到:
欢迎大家引用杂阿含和相应部讨论 :)
☆─────────────────────────────────────☆
insight007 (insight007) 于 (Wed Oct 10 14:21:15 2012, 美东) 提到:
杂阿含经65:
佛陀指出禅观是如实观察: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
云何如實觀察?“
那么如实观察的内容呢?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
观察五阴的集与灭为如实观察,不是自己在静坐中自己想象,比如不净观,慈心观之类。
那么什么是五阴的集?
”愚癡無聞凡夫於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
不如實觀察故,於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40 如果说有八万四千法门,那只是方便法门,是针对不同人的根器,有可能其人一时无法
理解,或无法接受到直接的说法,就从不同的角度去说法。但不论如何方便说,都不能
背离涅磐的最终目标。
涅磐是对五蕴的出离,而不是融入五蕴。这点在阿含经中说的非常清楚。其第一经中就
说“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
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那么,这就是一个判断的标准,一种法门
如果能让你升起对五蕴的厌离,那就是正观,正法。如果反之,认为五蕴即是涅磐,则
恐怕不易升起出离之心,也就不可能解脱。
这也是世间法的禅定与出世间法的禅定的区别。 |
|
c***h 发帖数: 2262 | 41
依佛陀原来的说法,解脱是有分的
会先”心解脱”,然后”慧解脱”
依据经典杂阿含第1、2经,
“喜贪尽,说心解脱”。 “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喜贪尽、欲贪断,说的都是三果或三果向
但是seeU说,杂阿含通常”无漏”就会说”心解脱、慧解脱”同时用
心解脱可能未必就是三果
听说南传也有说法是,”心解脱”称为”定解脱”,依”定”而解脱。
我的看法是
如果四果也称心解脱,那就没必要用心解脱、慧解脱两个词
其他许多经,如第1、2、710经等等,则说得很明白
心解脱就是喜贪尽、欲贪断,那就是三果
第710经也说明,慧解脱,解开无明结,那就是四果
所以,我认为,应该是说有个程序,先心解脱,然后慧解脱的意思。
大正藏杂阿含第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42 谢谢两位的讨论和解释!
对于概念的定义的认同,对我来说,只是与朋友交流和读书的时候能有个基础。在这个
层面,我正在把概念本身放下,所以任何概念的定义,只是增加了一个同词异意的“宽
度”而已,并不能对我产生指导意义。
但是,如果讨论的结果是不同,那倒是属于我依然在倚重借力的层面归类的“框架概念
”了,对于我理解后面要走的路有利。
五石兄,我感觉你对“解脱”这个词太敏感了,并且认为解脱只有一态。其实,从解脱
这个词本身来说,不就是在一个特定的角度不再受束缚了嘛,没有说不受束缚了以后只
有一态呀?就好比你把自己绑了起来,你“解脱”松绑以后,只有一态吗?
这样说,是因为我认为道有两态,一是不分的混沌的道,二是空有回叠的道。要说轮回
,我也认为那空有回叠是一大轮回,而我们人生六道倒是小轮回了。所以是不是解脱也
能分两层呢?一是脱小轮回,二是脱大轮回?
对于佛陀这段经文的理解,我的感觉,是如果按照你的那样去解释,强调同,说出异只
是指出不同的道可走的话,你觉得,那些问问题的人,障碍在哪里?佛陀说那番话,是
如何引导解障的?佛陀可不是为说而说的人呀,对不对?必然是有所指,有所引的。
你看了我在“佛的...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3
依佛陀原来的说法,解脱是有分的
会先”心解脱”,然后”慧解脱”
依据经典杂阿含第1、2经,
“喜贪尽,说心解脱”。 “欲贪断者。说心解脱”
喜贪尽、欲贪断,说的都是三果或三果向
但是seeU说,杂阿含通常”无漏”就会说”心解脱、慧解脱”同时用
心解脱可能未必就是三果
听说南传也有说法是,”心解脱”称为”定解脱”,依”定”而解脱。
我的看法是
如果四果也称心解脱,那就没必要用心解脱、慧解脱两个词
其他许多经,如第1、2、710经等等,则说得很明白
心解脱就是喜贪尽、欲贪断,那就是三果
第710经也说明,慧解脱,解开无明结,那就是四果
所以,我认为,应该是说有个程序,先心解脱,然后慧解脱的意思。
大正藏杂阿含第一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
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
。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1281 | 44 谢谢两位的讨论和解释!
对于概念的定义的认同,对我来说,只是与朋友交流和读书的时候能有个基础。在这个
层面,我正在把概念本身放下,所以任何概念的定义,只是增加了一个同词异意的“宽
度”而已,并不能对我产生指导意义。
但是,如果讨论的结果是不同,那倒是属于我依然在倚重借力的层面归类的“框架概念
”了,对于我理解后面要走的路有利。
五石兄,我感觉你对“解脱”这个词太敏感了,并且认为解脱只有一态。其实,从解脱
这个词本身来说,不就是在一个特定的角度不再受束缚了嘛,没有说不受束缚了以后只
有一态呀?就好比你把自己绑了起来,你“解脱”松绑以后,只有一态吗?
这样说,是因为我认为道有两态,一是不分的混沌的道,二是空有回叠的道。要说轮回
,我也认为那空有回叠是一大轮回,而我们人生六道倒是小轮回了。所以是不是解脱也
能分两层呢?一是脱小轮回,二是脱大轮回?
对于佛陀这段经文的理解,我的感觉,是如果按照你的那样去解释,强调同,说出异只
是指出不同的道可走的话,你觉得,那些问问题的人,障碍在哪里?佛陀说那番话,是
如何引导解障的?佛陀可不是为说而说的人呀,对不对?必然是有所指,有所引的。
你看了我在“佛的...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45 文章来源:多识仁波切
侮蔑佛陀为“鬼神”,佛法为“鬼神之法”的做法,是自己砸自己的招牌
萧平实又说:“结手印,诵咒是鬼神所说法。”
“手印”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除了萧平实这样的无知的狂徒,谁也不会把“结手印”
当成密宗的特征。看来萧平实连汉传佛教的寺庙都未曾进入过。如果进过寺庙,不会看
不到寺庙中三世佛、八大菩萨等雕塑佛像,如果看到各种雕塑佛像,不会看不到,各种
佛像所结不同手印。萧平实如果长眼睛,不会看不到这个铁的事实。既然“结手印”是
鬼神所传的法,那么显宗佛教的佛像手印也是“鬼神所传”的法了。
又如凡是修定坐禅的人,都依毗卢七法的坐势打坐。在毗卢七法中就有双手结定印之法
。如果“结手印”是鬼神所传之法,那么毗卢七法中也有鬼神之法了?萧平实声称他们
也在习禅打座,肯定是不用毗卢法了,若依毗卢七法而坐,就会有习“鬼神之法”之嫌。
又“密咒”不仅密宗经典有,而且《般若》、《华严》、《阿含》各个经典中都有,如
《般若心经》中说到:“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其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老毒龙金翅鸟等,恶象狮子虎豹
豺... 阅读全帖 |
|
r******3 发帖数: 586 | 46 自我必须要建立在持存性和同一性基础上,五蕴的刹那生灭性否定了持存性,前后相异
性否定了同一性,所以不可能有同一自我的存在。这个是佛陀的论证思路。
佛陀比较完整的逻辑论证是这样的
人是五蕴的聚合,而五蕴都是生灭无常的,前后相异的,所以没有同一性,没有持存性
,而自我必须建立在同一性和持存性(常)之上,所以无我。
这个论证看起来非常合理,并且它是完全可以被实证的,佛陀教导出毗婆舍那的禅修方
法,对身心现象进行如实观察,果然发现自我只不过是五蕴的因缘聚合,果然发现任何
五蕴都是生灭无常,所以确实无我。
然后因为发现五蕴都是生灭的,而生灭就是苦,所以产生对五蕴的厌离舍弃,如此禅修
下去,就会经历某种特殊的体验:涅槃。它是一种五蕴寂灭的特殊神秘体验。
整个原始佛教的核心,就是这些。而且确实是可以被实证出的。我并不反对这个实证,
而且我自己还实证过,佛陀这方面说的是对的,确实可以被实证,但可惜。。。。即便
实证能检验,无我的认识依然是严重错误的。
在杂阿含第一经里面,基本上就把整个佛法核心说清楚了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566 | 47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
。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
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
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
p*********w 发帖数: 23432 | 48 狂飞:网络时代的“围观政治学”zz
from GFW Blog by GFW BLOG 功夫网
作者:狂飞 来源:腾讯
这一周,受宜黄拆迁事件、谢 朝平事件的鼓舞,网络上逐渐出现一种“围观改变中国
”的声音。何谓“围观”,百度百科解释说:“当不明真相的群众久不愿散去时,会招
致更多的围观者。被围 观者的一言一行都将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想要逃走却难以突
破层层包围。愤怒而克制的围观者,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从未停止寻找下一个围观
对象,并通过这 种方式逐渐地改变着中国。”
以此来看,围观的第一要义是:告别“看客心理”,形成 “ 我在的疼痛”。长期以来
,中国人对公共事件常常抱有一种鲁迅所批判的“看客心理”,这种心理是指人们面对
事件像看一场戏一般,只对事件的内容本身发生兴 趣,而对事件的真实人物没有同情
的不良心理。而网络“围观”的出现则不然,它是公民意识觉醒的表现,观者与被观者
因为都是“公民”而联系起来。以湖南台当 红主持一姐谢娜的微博来看,她近日连续
更新微博痛斥违法拆迁,导致其父亲背债背冤十几年,其父在阻止强拆后还被非法拘押
,当释放时家中已成一片废墟。谢娜 希望通过微博的传...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9366 | 49 ☆─────────────────────────────────────☆
tongxiao (tongxiao) 于 (Tue Jan 3 19:56:50 2012, 美东) 提到:
事情很简单,一个是老婆,一个是打假的事业。之前对方舟子来说两者不矛盾,现在矛盾了,方做的事情是选择对得起前者。对他个人生活而言,这个选择没错,但毫无疑问是他的选择损害了自己的打假事业。
当然他还有权利和能力打假,但就像一个自个屁股擦不干净的人四处要求别人保持清洁一样,让人觉得滑稽罢了。
明摆着,判断抄袭与否即是打假的标准。
所以swordsman的“方舟子在判断是否抄袭上使用了双重标准,但是在打假上没使用双重标准”就等于说方在判断打假的标准上有使用双重标准,而在打假上没使用双重标准。是真是假都用了双重标准还说打假不是双重标准,这个逻辑太闹了。
对得起对不起她老婆是方舟子自己的事,只关注他打假却和他没有私人关系的旁观者需要考虑这个么?
把公权力和私人事务分得清楚是好事,但不是说只有公权力才和“公”这个字靠得上,如果做的事关公益,以道德责任作为基础。当然...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50 柴静在交流现场
作为母亲,作为调查者而不是调查记者,一年来她一直在苦苦追寻三个问题的答案: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
没出世的女儿患有肿瘤,她辞职照顾孩子,腊八节,也就是2015年1月27号的晚上,在北京大兴的星光影视园,第一次听柴静平静地说出这个信息,很是震惊!
一出生就接受手术的宝宝已经痊愈,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柴静开始了调查。那晚,辞职后的柴静,跟在场的五六百人足足聊了两个小时。
腊八节那两个小时的交流,是她调查雾霾过程的再现,是一场关于雾霾的科普,是一次公共政策的质询,更是一番公众参与的动员。多台摄像机记录下了那天的沟通,所以有了今天上线的《穹顶之下》。
名称借自斯蒂芬﹒金的小说,寓意和动人之处不亚于小说和同名电视剧。这可以说是柴静辞职后的出手之作,在人民网和独播美剧《穹顶之下》的优酷都可以看到。目力所及,这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绝不否认,从财新传媒到《南方周末》,这些年很多资深记者如汪韬做过大体量的、专业的报道,仅从“雾霾...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