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发帖数: 869 | 1 我的意思是,姚要想唱出辨识度易如反掌,故意唱疵就可以了。很多人都是这么搞出辨
识度的。
比如,4强赛的时候姚的嗓子明显唱哑了,就挺有辨识度的。 |
|
a***n 发帖数: 1993 | 2 第9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
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
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
。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至常州毘陵坛受具足戒。侍奉志澄数年,偏览诸经,深
究律部。虽持戒清业,而心事未了,乃辞志澄往睦州参学,经数载,尽得睦州和尚之法
。又谒雪峰义存,据《云门匡真禅师录》载:他至雪峰庄,见一僧乃问:“上座今日上
山去耶?”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缘,问堂头和尚,只是不得道是别人语。
”僧曰:“得”。师曰:“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纔集便出,据腕立地曰:‘这老
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果然,雪峰一闻此僧语,便下座拦胸把住
曰:“速道!速道!”僧无对。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
:“侍者将绳棒来。”僧曰:“不是某甲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道。”峰曰:
“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次日文偃上雪峰,峰纔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
么地!”师乃低头,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3 内容摘要
本文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对唯识学的认知范畴进行了剖析,进而对唯识学的认知理
论作了总结和概括。本文首先对想心所进行分析,指出了想心所的各种类别,分析了想
心所与前五识和第六识结合时所起的不同作用,厘清了想心所的基本心理功能(即当前
想与五识形成感觉、当前想及五不同缘想与第六识形成知觉、过去想未来想及言说随眠
想与第六识形成表象、随觉想与第六识形成概念),从而奠定了唯识学认知理论的基础
。进而,本文描述了唯识学的认知过程,包括从认识的引发到感觉的内容,以及唯识学
关于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和判断推理的相应范畴和基本理论。最后,本文阐述了唯
识学认知理论的主要特征,指出在此理论中认知范畴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而此理
论的根本特点是为修行服务,并以心识结构的“四分说”为例探讨了此理论的特色。
关键词
想心所·四种意识·作意心所·触心所·实法·五心论·寻伺心所·慧心所·心识结构
的四分说。
唯识学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但唯识心理学的基本范畴,既有与现代心理学的
范畴同义的一面,也有与后者不尽相同之处。且有些唯识心理学的范畴,其涵义十分隐
晦,十分费解,故而本文拟将唯...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4 第二节 “八识”说与“唯识无境”
唯识宗思想体系的基本命题是“万法唯识”、“唯识无境”。从哲学角度考察,此“识
”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正因为除了“识”的“分别”功能
及“变现”过程之外,并无真实的、实在的“外境”存在,因此,“唯识无境”方可以
成立。那么,这一妄识本体又是如何变现出现象世界呢?从唯识学的总体加以把握,大
致有两种密切相关的思路,即“识变说”和“种子熏习说”。此两种理路目标均指向“
唯识无境”如何可能成立。仔细辨析,“识变说”较偏重于论证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种子说”则兼顾染净诸法的生起与还灭。而中土的玄奘、窥基则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
类境”说给予深化。
一、八识
与其它佛教宗派持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说不同,唯识宗在“心法”问题上
,持独特的“八识”立场。唯识宗所言之“八识”均指众生之“心”。不过,依其功能
差别而有三类之别,“第八名心,集诸法种,起诸法故;第七名意,缘藏识等,恒审思
量为我故;余六名识,于六别境粗动间断了别转故。”[①]心、意、识中,第八识是本
识,即识体,其余七种皆由第八识转生,故称转识。唯识宗认为,世间万物作为虚假不... 阅读全帖 |
|
t*****q 发帖数: 5 | 5 一名中国高级法官(图)致
习近平主席和全世界华人的一封信:
历史留给中国人踌躇的时间不多了!
(呼吁要旨:请合力帮助我向中国领导人传送我的建言,即中国唯有“序”立 “度”
明才能治腐营新而长治久安!因为:人之要在利,利之益在度,度之明在序,序之谐在
核,核之立还在序。序定万物之质,亦定社会之态。我已在国内网站发帖《中国狮子还
要学会站起来》,指出建立“循序定度”文化和确立“程序科学”理论体系是基础性的
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备前提和执政的基础科学路径。现在这方
面的缺失,中国的路必然如历史“周期律”一样难走,直至“无路可走”,又生灵涂炭
。请帮忙转呈或转此帖。)
法学博士 胡翔
——让我坚持思考并感到必须呼吁,是因为在感受到的各种社会矛盾中,最典型的是
亲历了折射中国“肢解统一”历史沉淀的两“滴水”:十几年前一次,法官严格依法且
为保护的是国有资产不被非法侵吞时影响了他人私利,却遭到“找茬”惩罚,实在找不
到茬就设法不让法官“告状”。十几年后,法官因依法维护了中央政令而影响了省级私
人腐败利益链条,在领头牟腐人已因此被中纪委批示查处的情况下,却奇怪... 阅读全帖 |
|
t*****q 发帖数: 5 | 6 一名中国高级法官(图)致
习近平主席和全世界华人的一封信:
历史留给中国人踌躇的时间不多了!
(呼吁要旨:请合力帮助我向中国领导人传送我的建言,即中国唯有“序”立 “度”
明才能治腐营新而长治久安!因为:人之要在利,利之益在度,度之明在序,序之谐在
核,核之立还在序。序定万物之质,亦定社会之态。我已在国内网站发帖《中国狮子还
要学会站起来》,指出建立“循序定度”文化和确立“程序科学”理论体系是基础性的
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备前提和执政的基础科学路径。现在这方
面的缺失,中国的路必然如历史“周期律”一样难走,直至“无路可走”,又生灵涂炭
。请帮忙转呈或转此帖。)
法学博士 胡翔
——让我坚持思考并感到必须呼吁,是因为在感受到的各种社会矛盾中,最典型的是
亲历了折射中国“肢解统一”历史沉淀的两“滴水”:十几年前一次,法官严格依法且
为保护的是国有资产不被非法侵吞时影响了他人私利,却遭到“找茬”惩罚,实在找不
到茬就设法不让法官“告状”。十几年后,法官因依法维护了中央政令而影响了省级私
人腐败利益链条,在领头牟腐人已因此被中纪委批示查处的情况下,却奇怪...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7 再说《观经》中关于诸法实相的证得,从第八观佛菩萨像观开始,就渐次宣说理
入的部分,建立学人正确的知见,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1十方如来都是法界身,法界身即是诸佛法界藏身,行者于
此观进行时,要有正知见,了知法身虽然无形无相,但此法身却能变现蕴处界等一切法
,普遍涉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而与众生同在;所以行者透过观想佛时,观想诸佛三十二相
八十种随形好同时,能够随应此智慧正理而不著于色相来想佛,故经中才说“应当要一
心系念谛观阿弥陀佛”,这里就是在建立理行的正知见与行门要领。接下来,若是利根
的人,于《观经》中的第九观遍观一切色想时,即可悟入诸法实相如来藏,譬如说:
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作是
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2
“见十方一切诸佛”并不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因为单是一佛的身相就已广大
无边,又如何能见十方一切诸佛的身相?这里指的是“亦见佛心”,即是见佛的法身,
不是见佛的应身与报身。法身即是诸法实相——如来藏,如《佛说不增不减经》卷1说
:【如来藏者即是法身。】3...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当四册,计五十六万字的《狂密与真密》正式出版后,许多藏密上师如多识喇嘛
等,眼见藏密外道隐匿千年之底细被全盘公开,让藏密无上瑜伽双身修法的底细摊在阳
光下,从此藏密之法不再“秘密”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识喇嘛不但不趁此机会自我
检视反省,尽速回归佛陀正教,反欲掩盖真相,用 <<破魔金刚箭雨论 >>一书,以恶言
谩骂及颠倒事实、恶意曲解、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恶意栽赃、张冠李戴等等手段,将
平实导师诬谤为恶魔、外道之流。我们于本章第一节略举其中一小部分,供大众检视:
所谓藏密认证的“活佛”其素质之粗糙,顶著世间大学教授崇高名声的藏密修学人,是
如何运用手法,来误导大众.
第一目 毁污
首先,我们来看多识喇嘛是如何用不如理的推论以及扭曲事实的手法来诬蔑平实
导师,我们也针对他这些说法的败阙处,略作举证与评论,以证明多识喇嘛的手法乃是
不如实的欺瞒行为:
一、【一、他没有受过佛教显密经论的正规教育,是一个十足的佛教法盲;
二、他是弄枪棒、练气功、学道术的,由此可知他对佛教和藏密的认识未超出气功
师、道士的水准。……
三、用吹牛撒谎、装神弄鬼掩盖自己的无知和卑劣。】(《破论》p.006...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9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10 ──诺贝尔奖物理学家与医学家的观点汇述
人到底有没有灵魂(实在该称灵识──佛经不称为灵魂,只称为灵识)?有没有可以移物
或遥控的心力?
我确信那是有的,我自己有过不少无法解释的遥控心力实验,及“离体”经验。世上很
多人都有过此类经验,虽则程度因人而殊。
有些“超常心理学家”称此类经验仅为“超常心理状态”,又有些心理学家视之为“太
丰富的想象”;一般人嗤之以鼻,认为那些心灵经验都是“幻想”、“活见鬼”。可是
,在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知道都是真实的,既非幻想,亦非幻象,亦非想象,更不是
活见鬼。我的精神状况完全正常,心理健全,我的新科学知识水平不低于一般人,我的
医学知识也过得去,我知道我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无可能产生幻想。
我不时在修行佛家禅定时离开自己的躯体,看见躯体仍在打坐,而真我已经飞翔进入太
空深处。从彼处可以看见娑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自然更可看见这个五浊世界的过去和
未来。因为在宇宙深处,时间是零,空间多度综合交错,以无限观察有限,以静观动,
一切因果、动向有一定的运动往复方向和轨道,都历历在目。
所谓过去,所谓现在,所谓未来,在多度空间的宇宙之中,根本都是虚妄而不存在的,
也...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1 众生本来就颠倒,喜欢有境界的神通法门,不喜欢本来就没有境界的智慧法门;
因此当然要将神通加以详细说明。
世俗所谓的神通,乃三界中众生意识境界分段入出之法,它在整个佛菩提道上虽然
也属于佛菩提道上的一部分,但是它占整个佛菩提道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虽然佛弟子们
在适当的时机也要修神通,譬如在戒慧直往的菩萨在三地快满心的时候才修,但是绝大
部分菩萨不在神通用心,反而在智慧法门用心,也就是在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用心
;因为佛菩提道所注重的是没有境界、属于无为法的智慧法门,而不是有境界、属于有
为法的神通。基于如此,分三点来加以说明。
首先要谈的是,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而意识是被生的法,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
;既然意识是生灭法,依附意识而有的神通当然更是虚妄法。为什么意识是被生的法,
是生灭法,当然要加以探讨,以免被恶知识误导而多走了冤枉路。
佛在《中阿含经》卷五十四开示如下:“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
、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经文里说眼根与色尘相接触后出生了
眼识,眼识能够分别色尘之青黄赤白之显色;耳根与声尘相接触后出生了耳识,耳识能
...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496 | 12 诸家评李
[当代]哈哈儿整理
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首称。盖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
道。(吴融《禅月集序》)
歌诗之风,荡来久矣。大抵丧于南朝,坏于陈叔宝。然今之业是者,苟不能求古于
建安,即江左矣;苟不能求丽于于江左,即南朝矣。或过为艳伤丽病者,即南朝之罪人
也。吾唐来有业是者,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
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张碧,贞元中人,自序其诗云:碧尝读《李长吉集》,谓春拆红翠,闢开蛰户,其
奇峭者不可攻也。及览李太白辞,天与俱高,青且无际,鹍触巨海,澜涛怒翻,则观长
吉之篇,若陟嵩之巅视诸阜者耶!(计有功《唐诗纪事》)。
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马端临《文献通
考》)
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严羽《
沧浪诗话》)
世传杜甫诗,天才也;李白诗,仙才也;长吉诗,鬼才也。(《迂斋诗话》)
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人才绝,李贺鬼才绝。(《海录碎事》)
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557 | 1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ray (嗡嘛呢呗咪吽),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八识。。平等性智/大圆镜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2 08:38:09 2012, 美东)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4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706 | 15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
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706 | 16 八识详解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
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2、耳识: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
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
3、鼻识: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
在作用了。
4、舌识: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
是意识在作用了。
5、身识: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
识便同时俱起。
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
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
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7、末那识: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
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
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7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大教缘起第三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
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
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
为宣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
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
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阿难,如来以无尽
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
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
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要继续跟各位来探讨的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的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
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
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
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
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
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
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
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
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
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
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是表示说:我们这个宇宙世间它是客观的存
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们现观这个宇宙世间其实它是会坏灭的。如果有一个客观的
三界存...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9 ☆─────────────────────────────────────☆
Psoliton (Psoliton) 于 (Wed Jan 18 22:55:18 2012, 美东) 提到:
看过版上几篇关于“大乘”,“小乘”的讨论后,发现“大乘”对“小乘”的批判集中
在“度自己”和“度众生”的区别。关于这一点,真的很难理解,“大乘”为什么就认
为“小乘”狭隘,不度众生?这里我有对“度众生”的另外一种理解,请大家评判。
阿含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多闻圣弟子已经证得“无我”,已经明了“苦集灭道”四圣谛
。他们这些“小乘人”哪里还会有什么“自己”和“众生”的区别?
“大乘”自认为“度众生”了不起。这确实是了不起。但是为什么“度众生”一定是要
横向的呢?也就是说为什么一定要分个“我”和“众生”,然后度“我”以外的“众生
”呢?这本身就已经不是“无我”,有了分别心了。
根据佛法所讲的“无我”,我认为“度众生”还可以是纵向的。不管“大乘”还是“小
乘”,大家总是都接受六道轮回吧?也就是说,众生都有过去世,今世和来世。过去世
的造作是今世的因,今世是过去世的果,也是来世的因。如果众生都于当...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0 瑜伽师地论卷十七 披寻记633页第1行
卯四、暴流
辰一、举颂言
巳一、问
云何苾刍多所住 越五暴流当度六?
云何定者能度广 欲爱而未得腰舟?
巳二、答
身轻安心善解脱 无作系念不倾动
了法修习无寻定 愤爱惛沈过解脱
如是苾刍多所住 越五暴流当度六
如是定者能度广 欲爱而未得腰舟
辰二、长行释
巳一、标缘起
此因天女所问伽他。
巳二、别释颂
午一、出体
暴流有六。谓眼暴流,能见诸色。乃至意暴流,能了诸法。
午二、释义
未一、越五暴流
申一、释
酉一、举眼所识色
戌一、得身轻安
亥一、辨因缘
天一、由住正念
佛圣弟子,有学见迹,于随顺喜眼所识色,不住于爱。于随顺忧眼所识色,不住于恚。
于随顺舍眼所识色,数数思择安住于舍。
天二、由修律仪(披634)
彼设已生,或欲贪缠,或瞠恚缠,或愚痴缠,三身为缘。所谓喜身、忧身、舍身,而不坚著,乃至变吐。由是因缘,于属三身诸烦恼缠,得不现行,轻安而住。
亥二、简所得
如是名为得身轻安,而未能得心善解脱。由彼随眠未永断故。
戌二、心善解脱
彼于后时,又能永断属彼随眠。即于属彼诸烦恼中,远离随缚。如是乃名即于三身贪瞠痴所,心善解脱。
酉二、例余所识法
如于 |
|
Y**u 发帖数: 5466 | 21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2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x*****3 发帖数: 89 | 23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空门
(1) 不周之天与不同之轮回
(2)接二连三的死而复生
(3) 为什么是南瓜?
(4) 生与死的奥义
(5)佛道相悖
(6)凭啥要选你陈玄奘呢?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不周之天与不同之轮回
这一回回目是《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空门》,回目感觉不妥贴,主要是后半
句“度孤魂萧瑀空门”和内容相当有点文不对题,从小说的水平、其他回目的命名上看
,不像是原著所有。这表明,虽然西游记是明朝时期的着作,虽然作者一字一句的留下
来文字了,可还是在流传中,不断的被掺水掺假。换做那释迦牟尼佛的佛经,光是口头
流传,就流传了四五百年,然后才开始集结文字,不知其中被加入了多少、被改变了多
少。然后流传中又是上千年的传抄,翻译。翻译中又是译者水平、境界参差不齐,不知
道又是多少的水分与扭曲。然后就被改变成分、被稀释之后的佛经,又是几百上千年的
改变、稀释。到了现在,恐怕佛经中释迦牟尼佛原话能有十分之一,都是不可求的了。
诗曰:“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白蚁
阵残方是幻,...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4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141 | 25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 阅读全帖 |
|
k*******n 发帖数: 141 | 26 我把标点重新点了一下,希望没有什么背景的人看了也能受益。
『由此计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
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这是佛在阐述第八种外道。由“此”的“此”说得是这样一段经文: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
清,常扰动元。于行存中,兼受想灭,双计有无,自体相破,是人坠入,死后俱非,起
颠倒论。色受想中,见有非有。行迁流内,观无不无。如是循环,穷尽阴界,八俱非相
,随得一缘,皆言死后,有相无相。又计诸行,性迁讹故,心发通悟,有无俱非,虚实
失措。}
是说这些在三昧中的修行人觉察到行阴在相续不断的扰动,他入了一个什么境界呢,那
就是前三阴已经断了(色受想),但是行阴还在,所以他看东西,见有非有,观无不无
,所以认定 “死后俱非” “有相无相”。说白了,没看清真相,把自己绕糊涂了。要
知道,这些是已经离欲了的大修行人,尚且堕入外道,可见修行之路不易。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27 (取自杂阿含经第106经)
有一次,在阿㝹罗度比丘的住所里,来了一大群外道出家的比丘。他们相互寒暄
问候已毕,外道比丘就很客气地问阿㝹罗度,“我们有一些问题想问你,不知道
你有没有空,给我们解释呢?”
阿㝹罗度爽快地答道:“有什么问题随便问,如果我知道的,就会尽力回答。”
这时,那些外道比丘就开始问了,“尊者,你说如来死了以后,还有如来吗?”
阿㝹罗度说,“我听世尊说的,这个问题是无记,没有答案的。”
外道比丘又接着问,“那如来死了以后,就没有如来了吗?”
阿㝹罗度说,“我听世尊说的,这个问题也是无记。”
外道比丘又问,“到底如来死了以后,是有还是没有,或是即非有也非无呢?”
阿㝹罗度说,“我听世尊说的,这个问题还是无记。”
众外道还是不甘心,追问说,“为什么会这样呢?尊者。说如来死后有,是无记;说如
来死后没有也是无记;说如来死后,即非有也非无,还是无记。那么,尊者,佛陀是不
知道,没有见地吗?”
阿㝹罗度说,“不是的,世尊不是不知道,不是没有见地。”
众外道听到此处,都不高心了,开始言...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28 ☆─────────────────────────────────────☆
TheMatrix (TheMatrix) 于 (Wed Apr 22 15:17:32 2009) 提到:
通过WaiChi和runsun对六识以及七识八识的讨论,
结合我自己用西方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认识的过程,
(我认为)我看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本质区别:
小乘是科学,大乘是宗教。
我论述如下:
人类认识世界是通过感觉器官。
我们用“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来统指所有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后要送入大脑,
由大脑处理产生概念。
用佛教的语言,这相当于六识:
眼耳鼻舌身,这是前五识。大脑(的状态)就是第六识。
这接近于小乘佛法:小乘佛法没有七识和八识,就六识。
从科学来看,大脑只能认识物体,而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
所以小乘的缘起法就不能主动的创造物体,而只能是“此有则彼有”。
什么叫主动的创造物体?我举一个例子:
现在假设地上没有一支铅笔。能不能“生”出一支铅笔来呢?
小乘佛法说“能”,但怎么个“生”法呢?是这样的:
桌子上有一支铅笔,我用手一推,就掉到地上了,
现在地上就有了一支铅笔...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29 相宗的根本经典与传承
综述
以下内容皆取自成观大法师撰写之“相宗系列”书籍
要了解相宗(即法相宗,又称瑜伽宗,或唯识宗),也必须稍微了解一下中观派;
因为正如唐代义净三藏在其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所言:“所云大乘,无过二
种,一则中观,二乃瑜伽。中观则俗有真空,体虚如化;瑜伽则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由是可知,大乘佛法有两大法脉或学派,一是中观学派,二是瑜伽学派。
中观学派是尊龙树菩萨为始祖,以其《中观论》及《十二门论》为根本论典,其后
传至提婆菩萨,着有百论,即与龙树之二论合称“三论”其传承者为罗睺罗跋多罗、青
目、婆薮、佛护、青辩等。在中国之弘传者则为鸠摩罗什,至唐,吉藏大师而集其大成
,因而开创“三论宗”。此处所说的中观学派是狭义的中观派;此派虽名“中观”实是
以空观(第一义空、一切法空)而涵摄空、假、中三观,故名:中观,又称“空宗”。
其根本经典为般若诸经与三论。
广义的中观学或空宗则包括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因为这些宗派都以中观学派
的创始者及其经典为立宗之主要根据,故在大乘八大宗中,除法相宗与律宗外,其余诸
宗基本上都属于性宗(空宗)所摄(以其相对于“相宗”,切研习之本...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0 从西方心灵哲学看佛教唯识论
作者:冀剑制 来源:拙风文化网
在西方心灵哲学陷入瓶颈的今天,西方学者渴望从东方传统思想寻找一些突破的灵
感,尤其佛教唯识论对心灵有着深刻的讨论而成为注目的焦点。但是,由于思考脉络上
的不同,唯识论目前仍旧很难在西方心灵哲学架构下定位,因此仍无法真正成为西方心
灵哲学中的一个新希望。本论文企图透过将唯识论与西方心灵哲学中的主要理论与概念
的比较将唯识论定位在当今西方心灵哲学的脉络中。
1. 西方心灵哲学的概念框架
西方心灵哲学的发展可以算是由笛卡儿的实体二元论(substance dualism)所构成
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下来讨论的,笛卡儿主张,心与物是两种不同的实
体,其理论中所谓的“心”指的是一个思维的主体,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各
种情感、思考、甚至意识都是属于“心”这样的东西。而所谓的“物”自然就是我们日
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到这个外在世界的一切可占有空间的事物。从这样的一个概念框架来
看,有人主张心物实际上属于同一个实体,那个看起来不占有空间的心事实上是由占有
空间的大脑所产生的东西,那么,心物是同样的东西,...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1639 | 31 From 百度
【第七识】
末那,为梵语manas之音译,意译为意,思量之义。唯识宗将有情之心识立为八种,末
那识即为八识中之第七识。
【末那识】
为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我’之染污识。为与第六意识(梵mano -vijn~a^na ,意之识
,乃依末那之识)区别,而特用梵语音译称为‘末那识’。此识恒与我痴、我见、我慢
、我爱等四烦恼相应,恒审第八阿赖耶识之见分为‘我、我所’而执着,故其特质为恒
审思量。又此识为我执之根本,若执着迷妄则造诸恶业,反之,则断灭烦恼恶业,彻悟
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称染净识,又称思量识、思量能变识。且其自无始以来,微细相续
,不用外力,自然而起,故其性质为‘有覆无记’;乃不引生异熟果,却能覆圣道、蔽
心性。 法相宗依修行阶段之浅深,而在末那识中立三位,称为末那三位,即:(一)补
特伽罗(梵pudgala ,即人)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八阿赖耶识而起人我见之位。
如凡夫、二乘之有学、七地以前之菩萨等有漏心位。(二)法我见相应位,为末那识缘第
八异熟识起法我见之位。此乃指凡夫、二乘及未得法空智果之菩萨位而言。(三)平等性
智相应位,乃起无漏平等性智之位,即菩萨以法...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32 第二十二章 云在青天
马祖和石头的学生们在江(西)湖(南)密切往来,有些法嗣关系变得十分复杂,甚至
引发后世争议,也有人把他们都统统称为“江湖禅”。
我们绝不参与这种讨论,因为这与我们掌握宗门精髓和修行要诀毫无关系。再说,当年
马祖和石头两大宗师高风亮节,一心只为众生见性解脱,一致开展联合培养人才工作,
并不在乎门庭归属关系。所以我们还是按照灯录通用的法脉关系来叙述。
正如马祖门下有“三大士”(江西百丈、安徽南泉、江西智藏)一样,石头门下也有三
员大将,即湖南药山(751-834)、湖北道悟(748-807)、河南天然(739-824)。
近一千五百年的中华禅宗历史,法脉最为流远的是马祖门下百丈的子孙(临济宗)和石
头门下药山的子孙(曹洞宗)。药山和百丈这两位一等一的高手,虽然年龄相差三个年
代,嗣法不同,但是同出一位启蒙老师,同在一位宗师言下开悟。
石头大师的学生们当中,药山惟俨禅师相对最为年轻,但是出世成就最大,子孙最为兴
旺,法脉最为久远。
01.大丈夫当离法自净
惟俨751年出生,山西新绛人。
十七岁那年,少年惟俨从山西南越大庾岭,跟着广东潮州西山慧照禅师出家。
还记得百丈大师... 阅读全帖 |
|
z**********8 发帖数: 2049 | 33 先说几个名字, 张赫宣,张high,邹宏宇,梁博,捷克军医,师太,莫愁。
另外几个名字,没有包括进来,和 原因:
1。权,声音的辩识度有,但是不够,舞台表现也欠缺,感染力也就勉强了 。听过就听
过了;
2。金,一点缺点 都没有的 歌手,肯定成不了大器,也感动不了人,所以,就是听不
出情绪;
3。平,类似2。说老实话,那个高音, 还不如 听张high的 高音;
4。关,算了,还是 老老实实做幕后吧。就不应该 来混这趟水,结果 还 害了别人;
再回过来,说说入选人员理由:
1。 张赫宣,苦行僧,我 还是 觉的选错了, 他演绎崔祖师的歌,还是阅历和思想深
度不够的,他还是谈情比较合适,但是是以一个男人的 立场来谈,而不是 男孩。无所
谓,心爱姑娘, 灌醉,类似的最能体现张氏风格。张是有风格的。不管他那个嗓子是
烟熏出来的,还是原声的。很 有 说服力的。辩识度很高,很煽情。
2。 张high, 无法无天大男孩,这就是 卖点!如果 再张弛有度一点,那可不得了。
偶像!得有伯乐帮他一把,免得误入歧途,就可惜了。 决赛,全部选错歌,个人以为
,变成了 杂记表演,可惜了。这样说吧,如果high歌放在...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4 ☆─────────────────────────────────────☆
Yisu (yisnotme) 于 (Mon May 31 11:00:54 2010, 美东) 提到:
庄朝晖
南传阿毗达摩与北传唯识学都是关于认识论的,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
尝试进行南传概念法、有为究竟法与涅盘法与北传唯识学的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
性和圆成实性)的比较,或许有助于双方的交流。
1、 概念法与遍计所执性
概念法属于世俗谛的范畴,根据阿毗达摩:“世俗谛是指世俗的概念或观念和表达方式
。它包括组成我们世间还未受到分析的种种现象,如:有情、人、男人、女人、动物,
以及看似恒常不变的事物。于《阿毗达摩论》的观点,这些现象并没有究竟实质,因为
它们所代表的事物,在实际上并不是不可再分解的究竟法。它们的存在方式是概念化与
不真实的。它们只是由心构想而成的产物,并非基于其自性而存在的究竟法。”
唯识学的遍计所执性是指:遍计为‘周遍计度’义。所执是指对象。即于因缘性诸法,
不能看到其本然的真相,而浮起主观的、虚妄的揣度,加上我法的妄执所现的对象。《
解深密经》云:“遍计所执性者...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35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一 缘起
(第一碟)这一讲为大家准备的题目是《唯识初阶》,副标题是《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
方法,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讨论》。要学习唯识,首先就应对唯识学的历史作一简单的
介绍。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间,北印度有一位大菩萨出世,他就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
有个同胞兄弟叫世亲菩萨。此兄弟二人在印度共同开创了瑜伽行派。瑜伽行派的内容主
要有三个方面:1、法相学,2、唯识学,3、瑜伽学。依瑜伽行派的观点,从法相而言
,法即是相,相即是法。所以自法观之,一切诸法无不是法、无不是相,所以称为法相
。从唯识来讲,以识观之,所有的法,皆是唯识。法是识所生,相是识所变,所以从识
的角度来讲,一切法皆是识,故名唯识。要证得法相和唯识的真实相,在瑜伽行派认为
,皆要通过修行瑜伽行来实现。在瑜伽行派的内容里面,主要分成以上三个部分。而瑜
伽行派的开创者无著、世亲二菩萨,他们所依据的圣典,主要是依据慈氏菩萨所说的《
瑜伽师地论》。传统的说法认为,如《成唯识论》中说,唯识学的圣典依据为六经十一
论。{六经指:1、 |
|
G****t 发帖数: 1799 | 36 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
——驳所谓“六字真言‘考释’”的荒唐言论
多识仁波切
藏文“六字真言”是梵文的转写……全文的意思是:“具足佛身,佛智的观世音观
照!”……“六字真言”除了整体含义而外每个字还有每个字代表的意思。在《嘛呢教
言》中列举了36组含义。如六字代表度脱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
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等。
作者在“考释”这篇文章中施展其想象臆测、虚构捏造、弄虚作假的本领,根据自
己的无知偏见,道听途说,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图采取增添词汇和语法成分、颠倒词序、
歪曲词意等手段对藏族人民家喻户晓的观音大明咒──“六字真言”,进行了面目全非
的“加工”、“改造”。
1992年第3期《西藏研究》(汉文版)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赵橹的所谓《藏传佛教六
字真言“考释”》的文章。所谓“考释”,顾名思义应该是对考释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
度,经过深入细致的考查、考证所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合乎逻辑的解释,而绝不应该是毫
无根据地联系和不负责任的乱说。但这篇名为“考释”的文章,就连稍微懂点藏文和藏
传佛教常识的人都不难看出其荒诞无稽,仿佛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呓语似的毫无根据的瞎
说。...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7 林生茂居士口译
因此,佛所说的教法,也是相对应于众生。一开始,佛陀所说的是相对于外相的修持;
在外相的修持上,主要便是藉助于戒律 方面的 教授。至于主要的外相修持,也就是行
为上的修持方法。
尔后,佛陀则进一步的讲演了内相的修持。关于内相上的修持,则是进一步的开示相关
于诸佛的清净佛土、极乐净土等等。
是以,佛陀开示了∶倘若行善做好,来生就会投生到这般的清净净土当中,或,因为如
此的善行,所以会有很好的来生;再如,如果做不好、造恶业,来生就会堕至三恶道,
将会受至各种不圆满的各式痛苦等等。
到了最后,佛陀则开示∶一切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在于我们的自心;因为外在的行为、
举止,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修心」才是最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我们对「自心上的
观照」。
因此,佛陀在密相──密的修持上,最主要的就是开示密乘、金刚乘的各种修持法门。
同时也提及∶在修行当中,依止金刚乘的教法修持,能够非常迅速的证得修行的果位。
如果是依著显乘修持( 此处所讲的是经部如中观的见地),那么,证得果位的力量,以
及时间、速度,就较为缓慢,不似修持金刚乘的法门般快速。尽管在开示上,有著时间
快慢的区别,但是并不意味...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38 姚南强
神泰《理门述记》曾说:“自古九十五种外道,大、小诸乘,各制因明。”其实因明就
其教义背景,主要与小乘的经部和大乘的唯识、中观相关,本文主要比较以唯识为教理
背景的陈那因明和汉传因明与主要以中观义为教旨的中观应成派和藏传因明二者在旨趣
上的区别。
一、 体系上重逻辑、知识论
汉传因明承续了陈那前期的因明著作与天主《入论》的“八门二益”框架,是以立破论
辩为内容的,知识论内容在其中只是论辩立破能否成立的一个条件而已。陈那《理门论
》将其称之为“立具”,现量与以量是构成能立的资具,这是指逻辑推理和论辩立破中
,作为前提、根据的命题有一个是否可靠的论识论前提。因此,八门中尽管真现量、真
比量、似现量、似比量占其一半,但从结构上却是为前四门真似立破服务的。在篇幅上
也体现了这样的定位,如天主《入论》二千一百多字中只有不到二百字是讲现、比量的
。窥基的《大疏》的八卷本,量论只在第八卷中约1/3。唐代诸疏中,专讲量论的,迄
今只见慧沼的《二量章》,学界还质题是伪作。而在法称因明中则不同,法称《释量论
》中把陈那《集量论》中的一个归敬颂专门扩展成为一个“成量品”,把因明化归内明
,把因明定...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9 【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如来在经典中说,「我於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这重要的句子在玄奘法师
的翻译典籍中,就有八部经论提到,一般眾生没有办法区别如来藏和我有何不同。
《楞伽经》一再说如来藏是无我,称之为「无我如来之藏」,实叉难陀翻译为「无我如
来藏」。经典说的「阿陀那识」就是执持身根的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执藏一切种子
功能作用的识,就是如来藏,就是能够发起如来一切德能的宝藏,就是真心,每位眾生
都有的真心,祂不是现下的我,不是我目前见闻觉知的心,不是这个第六意识心。
到了《大般涅盘经》说如来的境界是「我」,让这些「凡愚」更无法理解,而《
大般涅盘经》说的如来的我,是甚深的境界,以如来的真如可以有五别境心所有法,又
有善十一的心所有法,连一般的学者都不清楚,何况是一般眾生呢?这样哪里有能力来
对此议论说「有我」,说「无我」。
而一般经典所要说的「我」,是因为佛教的观点是在宣说其根本的内涵。如来藏
本身没有世间人「瞭解的我」的特性,因此从这一个观点,就无法说祂是「我」,可是
祂是真实永恒不坏灭,这又是一般住在世界...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遶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1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立守门者聪明黠\慧,善能筹量,外有人来,应入者听入,不应入者不听,周匝遶城,求第二门都不可得,都无猫狸出入之处,况第二门!彼守门者都不觉悟入者、出者,然彼士夫知一切人唯从此门若出、若入,更无余处...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2 唯识初阶:唯识学的基本立场与方法----中国佛学院 隆藏法师
地点:成都慧恩书院。 时间:2009年8月。
五 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一 依初时《阿含》谈唯识思想的起源
(第五碟)接下来跟大家谈一下唯识思想的起源,给大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和勾勒。一
般认为,唯识思想是在佛陀灭度后九百年,大概在公元四五世纪的时候,在印度由无著
、世亲来开创的,他们承自于弥勒菩萨的教法,所以,由于有这样的观点,就认为在早
期的原始佛教中,包括在《阿含》里面很难看到唯识思想的影子。但是,实际的情况是
怎样的呢?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佛经的话,便可以看到,在初期《阿含经》里面,就有唯
识思想的起源。我们作一个总结,给出一个开宗明义的说法。在初期《阿含经》里面,
在谈到一切法的时候,是从认识的发生这个角度来谈一切法的。在《杂阿含•三
一九经》中有这样一段经文,我读给大家听:“佛告婆罗门:一切者,谓十二入处。眼
、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是名一切。若复说言此非一切,沙
门瞿昙所说一切,我今舍,别立余一切者,彼但有言说,问已不知,(徒)增其疑惑。
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这是很普通的一段经文, |
|
G**W 发帖数: 1865 | 43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4 六识论者的窘境
楞严经经文 :
『由此许度死后俱非,后祭昏瞢无可道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 是则名为第八外道立
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
深入佛法观行的弟子, 对于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应该说是虚妄的呢? 或者应该
说是实有的呢? 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坚持六识论者永远无法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无论他们
在为人说法时,或者他们自己在佛法的理解上,到了最后都会产生「虚实失措」的现象
出来。因为若判定五阴全都虚妄,恐怕坠入断灭空,就会因为无法解决断灭空的死胡同
而回头落入意识我见中,绝对无法明确断除我见我执,更别说是断尽五阴我执的习气种
子了。
反过来说,若是要依经中圣教来判定五阴生灭不住而不是实有,想要判定五阴终归断灭
而主张实无,想要将五阴全都判定为生灭法而不是本住法、常住法,又会变成断灭见,
与断见外道完全相同。
所以六识论者研究佛学时往往落入「有无俱非」之中,却又不知道「有无俱非」以后
究竟应该是麽境界,都在这裡面无法脱身,于是「虚实失措」。 这正是现代许多佛学
研究等人的落处,所以六识论的古今一切应成派中观师,不论是谁,全都无法脱离这个
窘境。只好一面宣称五阴全都虚妄,坠入断见中。... 阅读全帖 |
|
J********2 发帖数: 354 | 45 第二篇 第四度空间
为使我们的信心得到适当的抚育,必须遵循几个步骤。
同时,关于信心、信心领域的性质,有一个中心真理我们也需要了解。关于信心领
域的性质,我曾学到最重要的功课,是以一个在起初是不愉快的经验所产生的结果作开
始。
在美国牧师们不会有这类问题,但是在东方,我在传讲上帝的奇妙能力时,就有了
真正的麻烦。因为根据佛教的说法,和尚也能行奇迹。就是最近,韩国有一名妇女得了
末期癌症,眼看着就要去世,没有哪个医生治得好她,她去过很多教会,然后又去找和
尚,和尚告诉她去一个很多人祷告的山洞,她因此完全得到医治,癌消失了。
韩国有许多人潜习瑜伽,用瑜伽打坐治病;又有许多人参加日本创价学会的聚会,
治好了胃溃疡、聋、哑和瞎眼。因此,我们基督徒,尤其是五旬节派的基督徒,在解释
这些事件上确实很困难,你不能只说这是魔鬼的作为就摆脱个干净。
如果鬼都做得了这些事,耶稣基督的教会难道不能做得更多?有一天,因为我们有
许多基督徒不认为上帝的神迹有什么重要性,令我感到烦恼。他们说:“噢,我们怎么
能相信上帝是绝对的神呢?我们怎么能称耶和华上帝为天堂上的唯一造物之主呢!我们
看见过佛教所行的奇迹,瑜伽所...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6 坦尼沙罗尊者的文章,直接说”涅盘有时称无相(without feature)、无极(without en
d)的意识”
《当你亲证之时──巴利经文的真实性》节选
-----------------------------------------------------
不死的维度并非是毫无觉知,不过这里的觉知据其定义必然有异于五种造作之蕴里的识
蕴。
“比丘们,了解该维度当在眼(视觉)终止与色受(心理识记)消逝之处。了解该维度应当
在耳终止与声受消逝之处......在鼻终止与香受消逝之处......在舌终止与味受消逝之
处......在身终止与触受消逝之处......在意终止与想法/现象之受消逝之处: 应当了解
那个维度。”
— 相应部SN XXXV.117
“既然已亲证指定的程度与指定对象的程度、表达的程度与表达对象的程度、描述的程
度与描述对象的程度、分辨的程度与分辨对象的程度、轮回流转的程度: 该比丘对之亲
证而后解脱。[如果说,]他的观点是,‘对其亲证而后解脱的比丘,不见不知,'那是错
误的。”
— 长部DN 15
无特征、无终极、周遭光明的意... 阅读全帖 |
|
a*o 发帖数: 25262 | 47 五十度灰”:谈性的绑缚与自由
文化吴薇2015年04月27日
高丽安(Anne Garrigue)是法国作家和远东文化研究专家,今年57岁;她有着巴黎女人
特有的精致面部轮廓,还有小巧的身材,和一头永远在空气中飞舞的棕色卷发。谈话到
激动的时候她经常会双手在头上一顿乱搰撸,然后那堆头发就换一个姿态继续倔强而有
型地在她头顶上竖立着。同样倔强的是她的眼睛,在彩色的镜框后面很凌厉地看过来,
那姿态,总让我觉得会被她眼里热烈的情感和自由的火焰融化,所有自我掩藏和封闭都
令人羞愧。
高丽安拥有社会心理学、新闻学和政治学学位,而出于深入骨髓的亚洲情结,她从上世
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日本女性问题,一句日语不会说只身跑去日本,居日八年,学了一
口流利日语,写了三本亚洲女性问题的书,包括《日本女人,温柔的革命》(2011年在
中国翻译出版)。她也曾在中国生活五年,任中国法国工商会官方杂志《Connection》
主编,做给中法两国最高层的商业决策者和企业家看的商业评论文章。迄今她已出版八
本书。
我与高丽安五年前在北京相识。彼时她因策划一期讨论“中国梦”与中国社会价值取向
和经济发展模式相关的专题讨论采...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8 http://www.chandao.com/fojiaoweishizong/1/21.htm
唯识学在佛法中的地位(惟贤法师)
2004年7月21日讲于重庆慈云寺
一、唯识学思想的发展历史
佛在世时说法,当时无文字记载,佛灭度以后,佛说的法,经过弟子们三四次结集,这
就形成大小乘经典。因为是佛亲口宣说,内容即是佛的自证境界,是圣言量。后世的大
小乘论师们,根据佛的经典,加以研究发挥,就成为论义,于是有小乘论、大乘论。根
据时间的推移,论的内容,是有系统的,逐步将佛所说的法发挥光大。太虚法师在《判
摄佛法》中提到:佛灭度以后,初五百年,是小行大隐时期,就是说当时流通的是小乘
佛教,大乘佛教是隐而不彰。第二个五百年,是大主小从时期,大乘佛教开始逐步发扬
。第三个五百年,是密主显从时期,由于当时印度王朝处于衰落时期,婆罗门教复兴,
佛教的弘扬不得不依靠婆罗门教,以婆罗门教的形式来发扬佛教中观思想,采取一种密
宗的方式,所以这个五百年呢,是密主显从时期,以密宗为主,显宗为辅。大概在这个
时期,印度佛教就衰落了。
(一)第一个五百年,小行大隐时期
小乘在结集的时候,分为两部,就是上座部和大众 |
|
a*******g 发帖数: 867 | 49 7 明所执法一切皆空
这时我们就要了解,世间人所讲的法或事物,世间人对法或事物所下的定义,通过我们
的分析,彻底的被瓦解了。世间人在讲法的时候,实际上是用语言文字在对它进行定义
、概念化、标签化它所谓的不变的自性,仅仅只有一个名言假立而已。就其实际的状况
来讲,当一个现象显现的时候,它根本没有一个不变的自性。所以说:“一切法自性空
”。一法如此,一切法亦如此。这样我们就会理解,在《般若经》中,讲一切法自性空
是怎样得来的。佛教的《心经》许多人都会背,如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意思是在智慧的照了之下,分析和抉择之下,照见
色、受、想、行、识五蕴法一切皆空,这个“照见五蕴皆空”在梵文里面,它实际上有
自性这个词,就是“照见五蕴自性空”,所以《心经》说一切法自性空。因为以智慧去
了解一切法自性空,就能度一切苦厄。为什么呢?因为它把对一切法的执著,也就是我
们所执著的固定不变的、实有的、属己的本性、不变的本质这样一个存在给否定了,那
么就随之否定了对一切法固有概念、经验的执著。因此就破除了所知障,破除了认识上
的障碍之后,所有真实即得显现。
8 坚持佛 |
|
M******a 发帖数: 6723 | 5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4f18960101grcn.html
天祥阿比甲当嘎
曾国藩三千步里惊天识人秘术,已基本失传!
天祥阿比甲当嘎 http://blog.sina.com.cn/tianxiang77 2014-02-10 16:45:12
晚清名臣曾国藩颇有用人之明,曾提拔了左宗棠、李鸿章等名臣。
某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请曾国藩任命差遣,当时曾国藩刚吃饱饭正在散步。他有
饭后缓行三千步的习惯,所以那三人就在一旁恭候。
散步之后,李鸿章请他接见那三人,曾国藩却说不必了。李鸿章很惊讶,曾国藩说
道:“在散步时,那三个人我都看过了,第一个低头不敢仰视,是一个忠厚的人,可以
给他保守的工作;第二个喜欢作假,在人面前很恭敬,等我一转身,便左顾右盼,将来
必定阳奉阴违,不能任用;第三个人双目注视,始终挺立不动,他的功名,将不在你我
之下,可委以重任。”
后来三人的发展,果然不出曾氏所料,而第三人就是开发台湾有功的刘铭传。
缓行三千步,不过一小时的光景。就这一小时的光景,决定了三个人的命运。有人
也许要说,这曾国藩,也太绝对了吧。其实,一个人的品性...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