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 发帖数: 1503 | 2 “大跃进”究竟“饿”死了多少人?——兼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2011-07-05 07:52:16)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第二卷》)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出版。该书一经
出版,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媒体热议不断。[2]以笔者所见,即有逄先知、金冲及
、林蕴晖等多位学者专家撰文详述该书的出版过程,解析其内容与意义等。[3]作为一
名历史爱好者,笔者在通读完该书后,深觉该书论述严谨、史料扎实、文风朴素,令人
折服。
《党史第二卷》所涵建国以来29年的历史,涉及共和国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与人物,诸
如土改、反右、文革、毛泽东、刘少奇、林彪等,关于这些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臧
否,历来可谓是争讼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这些热点,笔者亦是兴趣盎然,但诸多热点
之中,尤其令笔者感兴趣的是《党史第二卷》中对1958年至1961年“大跃进”时期大陆
非正常人口死亡数据的表述。此一问题多年来亦是学界与媒体关注的热点所在。笔者不
揣冒昧,试说一二。... 阅读全帖 |
|
|
b****a 发帖数: 4465 | 4 司马戡
1942年中国军队第一次远征缅甸以仓促撤退告终,第6军、第66军主力均被击溃,第5军
在盛夏雨季进入野人山,撤退途中的损失甚至超过战斗损失。只有孙立人率新编第38师
撤往印度,保存了生力军。新38师撤到印度的人数,以邓贤的《大国之魂》为代表的一
批纪实文字均认为是七千余人。小戡读远征军史料不多,但也发现实际并非如此。
七千人的说法,以小戡所见,最早来自新38师参谋长何均衡的《转战中印缅战区的新编
第三十八师》,“(1942年)十月间……所有部队(第五军约二千人,新编第三十八师
约七千人,这是根据是年双十国庆节纪念大会上临时统计的约数)改编为中国驻印军”
。但这显然是到印度整训两个月后的数字,而非到达印度时的人数。我们知道,前后到
印度的远征军有一万六七千人,整训中当然会有其他部队的官兵编入新 38师。
对撤到印度时新38师的兵力数字,黄道炫在《缅甸战役蒋介石史迪威的失败责任》中提
出不同意见:
“以该军实力较强的新三十八师为例,该师入缅后,除仁安羌一战外,未进行大的战斗,而
仁安羌一役,该部死亡、失踪者仅200 余人。④ 此外即撤退途中该部担任掩护时遭受一
定伤亡,5 月12 ...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5 从炮兵火力看解放战争兼谈苏联美国对共军和国军的援助
思明洲
从小学就被反复告之,84是靠小米加步枪打挎了国军.这种思想经过反复灌输已经深入大
家的脑袋,成了开机程序了.但是从战场上的实战来看84的火力在很多时候是强于国军的
.经常用骤胜的炮火,不断的喷射,把国军打的高潮迭起,欲仙欲死.
主要看看主战场东北和最重要牵制战场华东吧.
国军刚到东北的时候,就是46年2月,天上哪个下着大雪.新6军的一个团就在沙岭与84遭
遇了,84立马拉出来10多门山炮,野炮,向沙岭村的国军,率出2074发炮弹,把个国军五大
主力的新6军都惊了,不是说是土84吗?怎么这点84炮火比新6军一个师还要猛烈.
后来四平战役,新1军的火力也压不住84,人家84后面有苏联用火车运送炮弹呢,后来四平
失守,国军追击,还缴获了84的一个炮团的直属队,里面大部分是 韩国人,其余是日本人.
这是林总在5月29日给吉林军区的电报说的. 有意思呀,我想84怎么突然会使用,维护大
炮了,原来有外援.当技术指导.
新开岭战役,84重创国军25师,84竟然投入一个拥有240巨大口径的超级迫击炮团[炮4团]
,在山地中威力无比,国军只一夜... 阅读全帖 |
|
w********9 发帖数: 8613 | 6 刚查到这个。族群、政治或地域人脉的影响就非常明显而且有依据。
“随着战争的平息和军功的减少,众多的满族旗人家族开始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功名成
为其入仕的主要途径,如嵩申家族。《清代科举家族》通过对八旗科举家族的履历和其
他史料的分析,考证了江苏、浙江省的进士人数所占比例由清初约35%下降到了清末的
约15%,这主要是因为八旗科举家族在清末的崛起对汉族科举家族形成了冲击。朝廷重
用满族科举家族的倾向也在逐步加强,满族军机大臣中科举出身者不少,如雍正时期的
大学士鄂尔泰、乾隆帝重用的大学士阿桂皆为举人出身,而嘉庆帝时的军机大臣那彦成
,道光帝时的耆英、穆彰阿皆为进士出身。”
http://tangsong.blog.hexun.com/16377378_d.html
评张杰《清代科举家族》
陈小锦
2007-05-17 20:05:41
《清代科举家族》,张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科举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
面面。自近代学者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科举家族研究在上世纪80
年代后有所突破,高质量的论著主要在明清科举望族...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222 | 7 是的, David Glantz有信必回.
大概10年前我想找他一本资料汇编(没出版的那种), 发了个email去问, 还回信回得挺
热情.
to |
|
l*********8 发帖数: 4642 | 8 1932年4月,英美烟草公司浦东老厂包装部职员杨闻远对本厂几个工人的家庭月开支进
行过调查,情况如下:房租4元,柴火2元,米6元,衣服、鞋3元,蔬菜9元,灯火1元,
豆油、盐等1元,日常开支2元,冷、热水2元,合计30元。上列仅是对某一家庭及其成
员,包括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孩而言,还不包括医药费、婚丧费、怀孕开支、小孩糕点费
、学费等。(见《英美烟草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三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
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55-1056页)。 |
|
g******4 发帖数: 6339 | 9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当《共产党宣言》最初用德文在1848
年出版时,“共产主义同盟”还是一个秘密团体,其影响局限在英、法等欧洲国家。过
了半个世纪,到19世纪末叶,这个“幽灵”出现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又过了半个世纪
,到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已经变成滚滚洪流,席卷全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的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夺取了全国政权,神州大地开始英姿勃发地迈向社会主义。再过
半个世纪,到20世纪末叶,一度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陷入前所未有低谷,以至有人大胆
断言:历史已经终结,人类社会只有资本主义一途,别无选择。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市场原教旨主义”甚嚣尘上。它的许诺很简单、也很诱人:只要
将财产权交给私人,将决策权交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人业主,将政府干预减至最
低程度,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无尽的财富,“下溢效应”最
终会让所有人受益。
然而,正如卡尔•波兰尼指出的那样,“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
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于任何时
期;否则,它将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为一片荒野”。[... 阅读全帖 |
|
E******u 发帖数: 3920 | 10 我对王安石变法的一点心得,贴在下面。
一、青苗法
变常平法为青苗法。这一项内容在朝中和各地的争议最大,反对声也最为强烈。
青苗法的主要目的是本着抑制富人的高利贷,实行国家借贷,扶助农人。目的是好的,
但是在王安石变法推行全国的时候,由于各地政令失策导致了很大的问题,给无论穷富
的农人都造成了困苦。
青苗法最早是参考了仁宗时陕西转运使李参在陕西发放“青苗钱”的经验,而王安石在
浙江鄞县任地方官时也推行过,效果良好。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制置三司条例
司颁布青苗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
谷,以补助耕作。启动资金的基本来源是过去的《常平仓钱》和《广惠仓钱》。当年借
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二分。本质上青苗法是一种国家借贷形式,而借贷的利息
二分要低于一般民间富人的借贷利息。为了保证借贷顺畅,实行担保政策如下:借户贫
富搭配,十人为保,互相检查。贷款数额依各户资产分五等,一等户不超过十五贯、二
等户十贯、三等户六贯、四等户三贯、末等户一贯五百文。
虽然梁启超称青苗法的本质为“国家银行”的借贷,但是实行过程中出现了大问题。问
题的本质是国家垄断... 阅读全帖 |
|
l***y 发帖数: 1166 | 11 ——兼议先进文化对培养和强化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性
张润平
(原发表在《西羌文化》2002年第1期,后被多家大学学报及多种文库转载收录)
内容提要:先秦史其实是部夷夏形成史或由夷变夏史。构成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正是羌族
。由羌族先民创造的华夏文化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及其在古代发展过程的完成
做出了不可替代的绝对性的贡献。汉族是在不断吸收各种民族的优秀文化因素,融和各
个民族的过程中,由最早的极少数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人口最多,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的
主体民族。岷州是古羌族的发祥地之一。古羌族由盛到衰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
必然。它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活化石。
主题词:古羌族 大汉民族 华夏文化 源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昌盛,数千年来保持着统一和持续的文化形态的古国。从远
古的石器时代开始,中华民族在改造世界,求取生存,开创自己的历史的漫长岁月中,
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又有重大
深远影响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值得我们任何一位炎黄子孙都引以为自豪的。
然而,当我们在阐述中华民族历史源流时,往往显得异常慵懒,大量历史事实随便...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2 文章来源: 六四日记 于 2015-01-29 17:11:53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
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53281 次)
4
作者按:《“六四日记”6月4日全文》是 1991年初写完《89学运备忘录》后,曾
将该日单独整理出来,于1992年6月4日在香港《星岛日报》发表一个独家专稿,题目是
《六四血夜──广场灯灭的一刻》。2008—2009年重新整理《备忘录》,根据18年的资
料收集整理经验,在该日加了21个注。
近日因为刘晓波获奖事,89年“6·4”凌晨在天安门广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又引
起众说纷纭。这里将拙着《六四日记》中6月4日正文及注释的全文发表,以便大家参考
、引用。
封从德2010年1月3日
1989年6月1日,柴玲,封从德,张伯笠,王超华,王丹,李录(从左至右)在天安
门广场
6月4日星期日阴,下午雷阵雨昼30℃夜20℃
转移指挥部新建广播站
凌晨1点。转移了财务部之后,我松了一口气。下一步要转移指挥部。我建议将广
场上所有同学都集中到纪念碑周围,并在那边安一个广播站,凭借地势作最后抵抗。李
录与柴玲留在绝食团广播站,在广播中请求同...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3 [一种声音]去留与荣辱——《南渡北归》笔记【1】
来源: 千里 于 2016-03-29 09:30:56
1948年底,国民党输掉大陆已成定局,只好布局退守台湾。国民政府发出训令:“科学
教育界能搬迁的人、财、物尽量搬迁,先以台湾大学为基础,而后慢慢站稳脚跟,以达
‘求生存、图发展’的目的”。对国民党来讲,黄金、贵重文物的搬迁不是问题,成问
题的是那些士林名流的去留行止。他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共产党也没有闲着。一场
关乎人心、人才的争夺战开始打响。
争夺战的重点是当时中国教育文化的重镇平津地区。在蒋介石的直接领导下,时任国民
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和傅斯年、杭立武、蒋经国、陈雪屏等要人于南京紧急磋商谋划了
“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抢救计划”细节办法,并拟定了“抢救人员”名单:一,各
院校馆所行政负责人;二,因政治关系必离者;三,中央研究院院士;四,在学术上有贡
献并自愿南来者。
听风观涛,平津地区学人内心五味杂陈。
回想1937年7月末,北京沦陷,何基沣将军撤离北平时面对学生曾喊出了“同学们!北平
——我们一定会打回来的!”的誓言。因此,在随后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统一安排而撤
离平津的教...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14 谢海涛|文
职称评选中的《红太阳》
2000年初,一本叫《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的书,在南
京大学教师的职称评选期间,悄然出现在一些评委和教师的视野里。
这一年,历史系的职称评选竞争激烈。仅近现代史教研室,就有四人申报教授,高
华为其一。
按南京大学当时的规定,副教授在任职五年后即可申报教授,申报条件包括十篇相
应级别论文,或一部著作、五篇论文。按相关程序,先是教师申报,再是系里评,学科
组评选,高评委评,申报的学术成果截至1999年12月31日。
这一年,46岁的高华留校任教已13年,自1993年12月31日晋升副教授已满五年;其
学术成果,包括五本参编书籍,两本合译书籍,另有论文40篇。但是,在“牛人”太多
的历史系,并不占优势。
和其他教师一样,高华很在乎这次评职称。一开始送申报材料时,《红太阳》并未
正式出版。2000年初,高华从香港提前拿到了样书。
这是一部后来被海外学者看作“高华教授受个人痛苦经历刺激,以及思考国家巨变
有所感触的发愤之作,酝酿二十载,辛勤七个寒暑而成的著作”。该书 凡705页,参考
文献长达31页,分档案文献集6种,年谱、文集、资料汇... 阅读全帖 |
|
d******a 发帖数: 32122 | 15 近些年来,随着对于黄帝、炎帝史事的谈论,蚩尤亦被炒了起来,有些人以为“蚩尤是
苗族的先祖”。其实,这是汉代以来由孔安国等人对历史的附会造成的影响所致,假如
人们读一读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周书•尝麦解》、《史记解》、《尚书•
吕刑》、《山海经》、《归藏》,就会明白蚩尤并非苗族的先祖,而是黄帝、炎帝的叛
乱之臣。本文就此,依据历史事实略作一谈,以驳“三祖文化”的荒唐口号。
一、蚩尤属塞外“马背之族”
蚩尤,并非其原名,其原名极有可能是叫做“之尤”,至少,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
墓葬中出土的《黄帝经•十六经•正乱》中记载得就是“之尤”,而非“蚩
尤”。其文曰:“(黄帝)出其锵钺,奋其戎兵。黄帝身遇之尤,因而擒之。”“蚩尤
”疑为后世依“之尤”之音而故意记成。因为“蚩”字的字义为“愚蠢”、“丑陋”、
“害人虫”,书“之尤”为“蚩尤”,具有明显的贬义。蚩尤的原居地是为草原,也就
是现在的塞北。其历史证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1、蚩尤出生地在塞外草原
《归藏》载:“蚩尤出自羊水”,《路史》等书记载亦是如此。羊水,就是历史上
的“羊门水”、亦书作“阳门水”。“... 阅读全帖 |
|
G****r 发帖数: 5579 | 16 孙经先再次反驳“三年困难时期饿死三千万” 称杨继绳传播重大谣言/
2013-09-11 17:25:33
有关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3000万”的说法近来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辟谣,《中国
社会科学报》9月9日刊载徐州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特聘教授孙经先文章《“中国饿死三千
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指出“饿死3000万”是国内某杂志副主编“大量使用伪
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而制造出来的“重大谣言”,并对该学者书中引用
的数据进行了反驳。
徐州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特聘教授孙经先
这是孙经先教授近期以来第二次发文澄清这一谣言。8月2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曾
刊载孙经先文章《“饿死三千万”应该怎么算?》,从我国户籍统计制度的发展变化解
释了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统计数字变动。
孙经先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理学博士。曾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经
先是中国非线性泛函分析领域专家,1992年起享受中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孙
经先在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应用领域中进行了长达30年的科学研究,2010起开始关注人
口统计学研究,利用数学思维和方法对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进行研...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7 近三十年以来,国内外广泛流传着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000万”的重大谣言。在这
一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杨继绳先生的《墓碑》一书起了重大作用。该书认为1958年至
1962年中国饿死3600万人。
在研究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变动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反复阅读了《墓碑》,并对
该书提供的每一个重要的“饿死人数”都逐一进行了查证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关键性
的“饿死人数”数据都是虚假的。
第一,《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
1.《墓碑》说:“常熟县本应‘常熟’,却饿死了11000多人。”(并注明数据出
处是《常熟市志》)经查证《常熟市志》没有这一记载。
2.《墓碑》说:“《溧水县志》记载,溧水县近13000多人非正常死亡。”经查证
《溧水县志》没有这一记载。
3.《墓碑》说:“《高邮县志》称,高邮县饿死的37000多人中,17000多是儿童。
”经查证《高邮县志》没有这些记载。
4.《墓碑》说:贵州省江口县“饿死了近一半人口”。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
的该县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人口的4.6%。由此可知江口县“饿死
了近一半人”是伪造的。
5....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8 近三十年以来,国内外广泛流传着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000万”的重大谣言。在这
一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杨继绳先生的《墓碑》一书起了重大作用。该书认为1958年至
1962年中国饿死3600万人。
在研究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变动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反复阅读了《墓碑》,并对
该书提供的每一个重要的“饿死人数”都逐一进行了查证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关键性
的“饿死人数”数据都是虚假的。
第一,《墓碑》大量使用了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
1.《墓碑》说:“常熟县本应‘常熟’,却饿死了11000多人。”(并注明数据出
处是《常熟市志》)经查证《常熟市志》没有这一记载。
2.《墓碑》说:“《溧水县志》记载,溧水县近13000多人非正常死亡。”经查证
《溧水县志》没有这一记载。
3.《墓碑》说:“《高邮县志》称,高邮县饿死的37000多人中,17000多是儿童。
”经查证《高邮县志》没有这些记载。
4.《墓碑》说:贵州省江口县“饿死了近一半人口”。经查证,《江口县志》记载
的该县1959—1961年三年合计死亡5105人,占全县人口的4.6%。由此可知江口县“饿死
了近一半人”是伪造的。
5.... 阅读全帖 |
|
c******o 发帖数: 1184 | 19 http://culture.dwnews.com/history/news/2017-07-29/60003727.html
微信 撰写:王夷甫 ...转自多维新闻网http://www.dwnews.com ...1503613260582...
近年来,大陆的穆斯林问题逐渐在两个方面呈现出令人忧虑的现象。 1、旧有的“工地
诈骗”、“饭店打砸”、“强租强卖”等层出不穷的小部分穆斯林群体违法难治的现象
,未能得到有效改善,这就使得相当多的非穆斯林屡受欺辱而无处伸张,民间怨愤和恐
惧不断传播累积。 2、政府、企业出于维护非穆斯林、穆斯林团结之初衷,而推动的“
清真立法”、“美团外卖”等措施,引发部分非穆斯林的不解甚至恐慌。这种不解的背
后,是非穆斯林与穆斯林群体在习俗、价值观和文化上的彼此隔阂和误解。 而这两种
现象,很可能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引发极其危险的后果。在1900年,华北地区的农民在
干旱的逼迫下,以义和团的身份对当地的基督徒举起了屠刀,即是如此。 今天的历史
评价当年的义和团运动,要么过于抨击其排外残暴,要么刻意忽略这一运动对华北基督
徒近乎无差别的屠杀,却忽略了很多更值得...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518 | 20 孙经先:“饿死3600万”的重大谬误是怎样产生的?
——对杨继绳先生两篇文章的答复
孙经先
2014年01月24日10:41 来源:红旗文稿
编者按:香港出版的《墓碑》一书,称我国三年困难时期“饿死3600万”人。最近几年
,孙经先教授连续发表了数篇文章,对三年困难时期我国人口变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坚
持用事实揭露《墓碑》一书大量使用伪造的、被篡改的和极为荒谬的数据,明确指出“
饿死三千万”是重大谣言,并正在编著《还历史以真相》一书。重要的历史见证人、93
岁高龄的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同志为该书作序:《有力揭批“饿死三千万人”谎言
科学研究“三年困难时期”人口真相》。最近两年,杨继绳先生又于2012年9月17日在
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并于2013年12月在《炎黄春秋》第12
期上发表《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孙经先教授这篇反驳文章,对“饿死三千万”
重大谣言的来龙去脉作了辨析,以正视听。
一、《墓碑》篡改、伪造数据事实确凿
2013年9月9日,我们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了《“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
形成的?》,用事实揭露了《墓碑》一书大量使用伪造的...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21 切,又扯淡了吧?
你说的是原州炮击吧?被炮击的是125师吧?美军只是估计中国军队在炮击中损失三千
人,根本没有实据。
事实上《42军在朝鲜》里面是记录了这次炮击的。但是被炮击的125师回头仍然在好好
地作战,说明炮击是存在的,但是志愿军损失并不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志愿军一般的战
史里面都没有提这次炮击。
下面是SPK关于原州炮击的文字:
再来重新审视一下“原州炮击”。
首先,该次炮击的确发生过,这应无疑义。美军以火力优势阻滞志愿军的进攻,
是正常的思路和做法,美军方面的记录也表明该事件确实存在。志愿军方面,虽
然缺乏更多的资料,但战史记载也表明美军试图用密集炮火进行拦截(注15)。
不过,双方的记载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按照注15中的记载,42军“奉命配
合六十六军抓住原州之敌,于13日22时自灵山里地区出发,途中遇原州地密集炮
火拦阻,是夜,又奉命钳制、阻击原州之敌西援。”另据随124、125师行动的42军
副军长胡继成的回忆,部队是晚上行军的(注16)。按照T兄所贴出的略图结合当
地十万分之一地图来分析,42军124师12日晚的集结地点水洞、鸭谷里据“原州炮
击”的地点直线距离仅数... 阅读全帖 |
|
w****2 发帖数: 12072 | 2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ao_and_Deng 俱乐部 】
发信人: wlwl12 (月夜逃亡), 信区: Mao_and_Deng
标 题: 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数字700万左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Oct 27 03:32:46 2010, 美东)
三年困难时期的人口变动数据就被人为地做了手脚,1980年代初期发布的人口普查和统
计局数字中间,因为数字修改时经过未经仔细校核,同一个系列的数据相互之间矛盾很
大,导致增长率数字和年度人口数字无法吻合,这显然是某个奉命篡改数字的官员不认
真工作、敷衍了事带来的恶果。
按照许涤新的研究,关键差距在于人为地放大了1959年的人口数字,导致1961年之前的
数字都不准确。当然,许教授不方便说这是中央某人授意的、同时跟特定时期的政治需
要有什么关系
按照许教授他们的研究:“......根据一九六四年普查资料回推,一九六一年人口应当
是64508万人,比原统计数大约减少1486万。”(参见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
当代中国出版社电子图书,第一章第一节)
本来,在困难时期过后,中央办公厅曾经汇总过非正常死亡数字的,根据曾经在中...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7628 | 23 影响
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
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
很多人认为,上山下乡虽然暂时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毛泽东借此达到了解散红卫兵
组织和让年轻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目的,但是几千万年轻人的青春被荒废,
无数家庭被强行拆散,这场运动也造成了各个层面的社会混乱。 有人声称,由于文革
的上山下乡使得本应成为学者专家的一批年轻人在乡间长期务农,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
知识断代,学术研究后继乏人的现象。
不过也也有人通过对于中国教育年鉴的统计发现,那一时期中国的人均教育水平获得极
大幅度的提高,识字率和入学率大规模暴增,小学入学率即由1963 年的57%,大幅提升
至1976年的96%(同期印度小学入学率为1961年40%,至1978年上升仅为58%)。在增加
基础教育的同时,还取消职业中学,大幅度提升初中及高中普通中学学额,普通初中招
生数从1963年263.5万大升至1976年2344.3万,普通高中招生数从1963年43.3万大升至
1976年861.1万。唯一减少的高校招生人数按计划仅仅减少... 阅读全帖 |
|
f****r 发帖数: 571 | 24 封从德【6月4日星期日阴,下午雷阵雨 昼30℃夜20℃】
☆转移指挥部新建广播站
凌晨1点。转移了财务部之后,我松了一口气。下一步要转移指挥部。我建议将广场上
所有同学都集中到纪念碑周围,并在那边安一个广播站,凭借地势作最后抵抗。李录与
柴玲留在绝食团广播站,在广播中请求同学们向纪念碑汇聚,并批驳了“拿起武器”的
言论,强调学生运动历来坚持的“非暴力”原则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纪律。〔
1〕
我很清楚自己要做甚么:在纪念碑上重建指挥部。两个广播站都在平地,很容易受到攻
击,因此都不能继续作指挥部。我让李录和柴玲等人二个小时之后到纪念碑三层去找我
,便告辞开始行动。
新的广播站(也就是新的指挥部)建在纪念碑三层西南角,即原先财务部所在的地方,
角上有一项帐蓬。这个方位最不容易受到军队攻击 ──我估计军队主要从西面和北面
来。而确保军队找不到学生的指挥系统,是我重建广播站和指挥部的主要原则。重建广
播站,技术并不复杂,只须将“学运之声”的广播器材搬上来即可。我们启用了那台长
期不用的发电机来供电,以防军方突然断电。有两桶汽油,足够烧一夜。我请了一位懂
行的同学专门看管发电机,并让人将汽... 阅读全帖 |
|
|
|
f****i 发帖数: 9419 | 27 你逻辑是很成问题,你咋思考问题的?读书读死了?我说刘少奇反对入学了?刘少奇办
学的思路是精英教育,老毛反对的是这个办学思路,你咋能从我话里面听出我说刘少奇
反对入学了?
自己看看这段“ 历史资料显示,大跃进后中国官僚系统采取重城市轻农村策略。1962
年小学入学率
大幅降低至56.1%(在校生7157万),而普通高中招生更只有43万人,占同龄人口约2%(表
四),而大学生占全部在校生比重却从1951年的0.3%大升至1961及1962年的1.1% (新中
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p101)。当时大学生都是解放前入读小学,自然绝大部分来自
解放前的上层(识字的20%)家庭。在国家仍文盲充斥时扩张大学教育,不先完成普及基
础教育,并采取重城市轻农村策略, 似乎显示当时官僚阶层 (他们主要住在城市) 确
是开始显示上述“惯性”。有意或无意地,为自身所属阶级谋取私利。为所属阶级子女
谋取最佳教育机会,以持续自身阶层在上层社会的地位。”
看到没有?初级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办学思路。别说啥荒废教育,
你还不配代表所有人。 |
|
f****i 发帖数: 9419 | 28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
积达4463万公顷,成灾(收成减产3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灾情报告》第
378页)。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
、山东、四川、安徽、湖北、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
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本年1-4月,河北、黑龙江出现严
重春旱,影响300万公顷农作物,黑龙江受旱达4-5寸深,为历史罕见。4-5月的霜冻造
成华北、黑龙江50多万公顷农田受灾。与此相反,从2-6月,南方三次出现洪涝灾害,
珠江、长江、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造成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3-6月,东部沿海和华北
地区又发生风雹灾害。进入夏季,旱灾、洪涝情况开始对移。
6-8月出现江淮流域为主的大旱灾,到7月下旬受灾面积已达821.2万公顷,持续到8月上
旬扩大到黄河以北和西南内陆,受灾面积达2276万公顷。7月下旬,河北、北京、黑龙
江地区突降暴雨,山洪骤发,200多万公顷农田被淹。
7-9月,东南沿海遭到5次台风侵袭,最高达12级,使...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23939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minw (minw),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关于大饥荒的一个小总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pr 10 09:10:08 2011, 美东)
真是见鬼,我平时很少发帖,看五毛颠倒是非,气不过,这两天跟五毛较上真了。这里
把我对大饥荒的看法做个小总结。
大家对1958-1961年的大饥荒很愤恨的一个原因是它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历
史上没有这样因为个别领导人一意孤行好大喜功直接导致了几千万人的死亡。“大跃进
+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户籍制+人民公社+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四大因素导致了这个悲
剧,而当时的农业总产量下降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饿死这么多人。
大跃进:大炼钢铁导致农业劳动力外流,农业产量下降;农业产量大放卫星,在农产品
统购统销制度下,你卫星放得越高,政府对当地农产品收购越高,最后死的越惨;
户籍制:在饥荒时代限制人口流动,导致活活饿死。如果人口可以流动,去城里或者其
它灾情较少的地区乞讨,至少可以拯救很大一部人;
人民公社:人的行为是趋利的。这种公社只有一个结局:多吃少干活;干... 阅读全帖 |
|
e***s 发帖数: 1188 | 30 “地球原子纪年2011年,国际共运处于历史低潮期,伟大的[][][][][](此处有缺文).
.”
-----摘自《银河系早期资料汇编》 |
|
r*a 发帖数: 1503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rca (rca),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大跃进”究竟“饿”死了多少人?——兼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l 6 07:33:27 2011, 美东)
“大跃进”究竟“饿”死了多少人?——兼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2011-07-05 07:52:16)
转载
标签:
杂谈
一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第二卷》)于2011年1月11日正式出版。该书一经
出版,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媒体热议不断。[2]以笔者所见,即有逄先知、金冲及
、林蕴晖等多位学者专家撰文详述该书的出版过程,解析其内容与意义等。[3]作为一
名历史爱好者,笔者在通读完该书后,深觉该书论述严谨、史料扎实、文风朴素,令人
折服。
《党史第二卷》所涵建国以来29年的历史,涉及共和国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与人物,诸
如土改、反右、文革、毛泽东、刘少奇、林...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0963 | 32 于新浪网联席主席吴征的公开资料汇编
文章来源: 2234 于 2001-12-6 12:29:00:
一、新浪网关于吴征的简介二、阳光卫视关于吴征的简介三、阳光四通就杨澜吴征被造
谣中伤一事发布通告四、《解放日报》报道:就吴征"克莱登事件"阳光四通愤而反击五
、美国远程教育网络大学巴灵顿大学关于不授予博士学位的答复六、1993年一些密苏里
州的中国留学生控告吴征及其雇主在推销人寿保险时欺诈七、吴征在密苏里州创建的四
所公司的纪录(均在短期内被州政府解散)
一、新浪网关于吴征的简介
http://tech.sina.com.cn/65605.shtml
吴征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4月30日 18:51 新浪科技
吴征现任阳光文化网络电视控股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执行主席兼集团行政总
裁,1986年毕业于法国萨伏大学法语系,1989年获美国卡尔文-斯多克顿学院工商管理
学士学位,1993年和1996年分别获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和美国巴灵顿大学博士学位,后
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关系学院获第二个博士学位。同时受聘为北大、清华和上海大学客
座教授、希...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33 1976年毛泽东预论身后事
转帖:wanshi
(本文系根据多种较可靠资料汇编。转帖仅供各方参考,不代表本博博主观点)
毛泽东与毛远新等人的最后谈话(1976年1—6月)
一、关于邓小平:
毛说:“小平看不起那些人,我在还可以,我死了,谁也压不住他。他这个人
对三自一包那些东西还是有感情的,对走资派恨不起来。”
当问起毛泽东同越共中央第一书记黎笋说邓小平是少壮派是否有意传位给邓时
,毛泽东说:“他只要表态对文革有个基本认识,就不能动。你们这些人加起来也比不
了他,他不是总理和老总,不妥协,不认输,外面是棉花壳,里面是钢铁公司。你们不
了解他,我是知道的。”
二、关于华国锋:
毛泽东说:“(华国锋)他是一个老实人,可是老实也就是没用。他上来的好
处是中间派,既不会左,也不会右,也容易被各方面接受。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都要
看。这件事不要和江青他们讲,也不要让华知道。”
三、关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
毛泽东说:“江青这个人得罪人太多,容易把人推到墙角里去,逼得人家造反
。我看我要死了她是不好办的,人家都是敷衍她,不买她的账嘛。我就教育她要她团结
大多数,她是不...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34 1976年毛泽东预论身后事
转帖:wanshi
(本文系根据多种较可靠资料汇编。转帖仅供各方参考,不代表本博博主观点)
毛泽东与毛远新等人的最后谈话(1976年1—6月)
一、关于邓小平:
毛说:“小平看不起那些人,我在还可以,我死了,谁也压不住他。他这个人
对三自一包那些东西还是有感情的,对走资派恨不起来。”
当问起毛泽东同越共中央第一书记黎笋说邓小平是少壮派是否有意传位给邓时
,毛泽东说:“他只要表态对文革有个基本认识,就不能动。你们这些人加起来也比不
了他,他不是总理和老总,不妥协,不认输,外面是棉花壳,里面是钢铁公司。你们不
了解他,我是知道的。”
二、关于华国锋:
毛泽东说:“(华国锋)他是一个老实人,可是老实也就是没用。他上来的好
处是中间派,既不会左,也不会右,也容易被各方面接受。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都要
看。这件事不要和江青他们讲,也不要让华知道。”
三、关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
毛泽东说:“江青这个人得罪人太多,容易把人推到墙角里去,逼得人家造反
。我看我要死了她是不好办的,人家都是敷衍她,不买她的账嘛。我就教育她要她团结
大多数,她是不... 阅读全帖 |
|
I********l 发帖数: 8702 | 35 呵呵,谢谢你的认真考证。我少列了一个78年之前的黄金储备数据来源。《新中国五十
年统计资料汇编》,下载网址: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7974676.html
该书表A-63有52年到76年度的历年黄金储备数据。我直接拷贝在下面,单位为1万盎司。
年次 金備蓄(万オンス)
Gold Reserve (10000 Ounces)
1949
1950
1951
1952 500
1953 500
1954 500
1955 500
1956 500
1957 500
1958 500
1959 400
1960 400
1961 400
1962 300
1963 300
1964 300
1965 500
1966 500
1967 500
1968 700
1969 700
1970 700
1971 900
1972 900
1973 900
1974 ... 阅读全帖 |
|
U*****e 发帖数: 2882 | 36 了解了。这个资料很重要.
我顺便搜索了网上的文章,都是用的《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同时,1977年后
的数据和world gold council的报告是一致的。所以事实至少是这样:
1.1977年的总储备是398吨。
2.从67年到77年,增量是242吨(780万盎司),而不是文革期间增加了400吨。
3.从67年到77年, 增量是逐渐提高的,同时金价在上涨。所以买在最低价并不是事实。
另外还有两点:
4.中国本身是黄金生产国,加上文革期间大批私有黄金被收归国有,这个增加的242吨有
多少是从国际市场买入的,还有商榷之处.
5.最后,81年减持并不算什么失误。看看历史金价就知道了,如果按当年市场平均价卖
出,此后20年都基本是赚的。
总之,虽然网上有不少类似观点,但如果要把黄金储备的增加算作文革期间的经济成就的
话,至少不应该用"400吨买在最低价"这样的描述.
司。 |
|
m**w 发帖数: 76 |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muaw (v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方舟子 罗永浩 微博骂战的起始过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Dec 31 01:27:52 2011, 美东)
转发微博
@罗永浩可爱多 : 近日由于方舟子先挑衅,两个加起来近百岁的老男又打了场口水仗
。仗虽然无聊,但和所有其他事情一样,不是没有意义的,取决于你怎样看它。善于误
导公众的方舟子稍后在博客上贴出所谓“总结”,我不想像他一样丢人,就把不易阅读
的原文整理成了一个长贴“谁也别总结,大家看原帖”:http://t.cn/Sx3S7r
http://luoyonghao.blog.163.com/blog/static/52896639201111305814
很不好意思,近日由于方舟子主动挑衅,我们两个加起来快一百岁的老男人又打了一场
口水仗。口水仗虽然无聊,但和所有其他的事情一样,它不是没有意义的,取决于你怎
样去看它。
善于误导公众的方舟子稍后在其博客上贴出了自己做的充满谎言和倾向性的所谓“总结
”,和一篇他的弱智粉丝做的“回顾”,我...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7039 | 38 党史二卷中一处重大学术的错误
孙经先
§1 引言
在2011年一月出版的,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出
现了一处重大的学术错误。
在该书下册第563页上写有这样一段话:“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
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
该书在这一段话的注释中给出了“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的出处是:1
、国家统计局编:《1983年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年版,第103页 ;2、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版,第6页。
我们必须严肃的指出:党史二卷在这里出现了重大的学术错误。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
发表文章,对党史二卷的这一处重大的学术错误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
§2 党史二卷没有完整的引用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
党史二卷在这里引用了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据。我们首先看一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
数据究竟是怎样的。在党史二卷所引用的国家统计局编写的《1983年统计年鉴》第103
页公布了以下两个数据:1959年年底全国人口总数为67207万,1... 阅读全帖 |
|
l*********8 发帖数: 4642 | 39 1932年4月,英美烟草公司浦东老厂包装部职员杨闻远对本厂几个工人的家庭月开支进
行过调查,情况如下:房租4元,柴火2元,米6元,衣服、鞋3元,蔬菜9元,灯火1元,
豆油、盐等1元,日常开支2元,冷、热水2元,合计30元。上列仅是对某一家庭及其成
员,包括一对夫妇和一个小孩而言,还不包括医药费、婚丧费、怀孕开支、小孩糕点费
、学费等。(见《英美烟草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三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
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55-1056页)。 |
|
i*****s 发帖数: 4596 | 40 读史:民国时期的工人生活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发表日期:2011年6月11日 本页面已被访问 483 次
南昌起义前后,老百姓究竟苦到什么程度?刚好我手边有几本书,其中两本是中共早期
革命家的回忆录,一位是张金保,另一位是包惠僧,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可看出当时
的生活状况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水深火热。
武汉的纺织女工一月30多块大洋
这两本回忆录对大革命时代的记述,主要是工人运动,那我们便沿着他们的记述往下看
吧:张金保曾经担任过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妇委书记。上世纪20年代中期,她从鄂城
乡下来汉口第一纱厂做工,一个月后,“领到半个月的工资——7块大洋,另外半个月
的工资被厂里当作押金扣下了。我拿着钱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我每个月可以挣
14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第二年,张金保一人看管两台织布机,月薪30多块钱。
“这样,我的生活好些了,开始有了点积蓄。”
或许是不能淡化“万恶的旧社会”,否则怎么要起来闹革命呢?所以张金保才这样说“
14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而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作者陈存仁则毫无顾忌地
说自己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薪资虽只8元,但袋中常有铿锵的银元撞...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26222 | 41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中国人周以量翻译美化日军侵华的日本右翼田中真澄的小说。
摘要:《小津安二郎周游》
作者:(日本)田中真澄 译者:周以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关键词: 孙小宁 小津安二郎 田中真澄 周以量 侵华战争 日本战败 日本右翼
每年,都有一些关于大师级导演的影像书出现,在今年看来,最重要的莫过于关于小津
安二郎的两部书--美国人唐纳德·里奇的《小津》,田中真澄的《小津安二郎周游》,
前者的重要是因为它是小津电影研究公认的代表作,后者的重要则是在于提供了一个令
人(尤其是中国读者)不安或者说是错愕的史实--小津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并且一生没
有留下任何明确的反思战争的言辞。这个名字像其电影一样安静的日本导演,给世人留
下的谜题--如同他墓碑上刻的"无"字一般惹人猜解。
然而,正是这种真实,得以让我们从另外角度窥探,当时处境下,一个普通日本人的战
时思维。经由这段史实,再去重新观察他的电影,似乎也能进一步了解到,这一类日本
艺术家,处理艺术与生活之关系的方式。
小津安二郎:
和日本侵华战争有关的史实
敌人,只是一个物件的存在
小津安二郎曾参加过日本侵华战争,这一史实... 阅读全帖 |
|
l******j 发帖数: 1728 | 42 http://worldhistory.cass.cn/index/topwenzhang/jnffxs_txt/200509
朱贵生
隔岸观火 坐收渔利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民族危亡之秋。日本全面侵华之后,西方大国无动于衷。
1938年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声明说:“我们一贯主张维护和平。我们主张在
本国和国际上的自我克制。我们主张所有国家在推行政策时都不使用武力,不干涉其他
国家的内政。”(1)
“八·一三”淞沪战役开始,日本侵略直接威胁和损害了美国在华利益。8月底和9
月初,日本海军全面封锁了中国沿海(青岛除外)。9月1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声
明,承认日本对中国沿海的封锁,并且宣布:“在没有新的指示以前,凡属美国政府的
商船一律禁止向中国或日本运送任何种类的军火、军用装备或军需品。”(2)同时还声
明,其他任何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如企图向中国或日本运送军用物资时,责任自负。
此类声明标榜“中立”,貌似公允。实际上中国当时没有远洋商船,而日本则有相当强
大的远洋商船队,完全可以自运军火,同时租用其他国家船只为日本运输军火也绝不会
遭到中国的攻击。所...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43 南昌起义前后,老百姓究竟苦到什么程度?刚好我手边有几本书,其中两本是中共
早期革命家的回忆录,一位是张金保,另一位是包惠僧,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可看出
当时的生活状况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样水深火热。
武汉的纺织女工一月30多块大洋
这两本回忆录对大革命时代的记述,主要是工人运动,那我们便沿着他们的记述往
下看吧:张金保曾经担任过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妇委书记。上世纪20年代中期,她从
鄂城乡下来汉口第一纱厂做工,一个月后,“领到半个月的工资——7块大洋,另外半
个月的工资被厂里当作押金扣下了。我拿着钱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我每个月可
以挣14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第二年,张金保一人看管两台织布机,月薪30多块
钱。“这样,我的生活好些了,开始有了点积蓄。”或许是不能淡化“万恶的旧社会”
,否则怎么要起来闹革命呢?所以张金保才这样说“14块钱,可以勉强糊口养家”。而
在《银元时代生活史》中,作者陈存仁则毫无顾忌地说自己在上海当见习医生时,每月
薪资虽只8元,但袋中常有铿锵的银元撞击声,使他气概为之一壮,外表飘飘然,“第
一个月,吃过用过,口袋中还剩下5块钱。”与此同...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2048 | 44 信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的曾昭辉:
据《信阳县国民经济1952—1964年统计资料汇编》:信阳县1959年秋共产粮28746万斤
,强行征购13700万斤,除种子粮外,每人每月平均口粮不足10斤!以致造成全县大部
分食堂揭不开锅!群众无粮到处挖野菜、剥树皮充饥。有的地方甚至有人逮老鼠吃。由
于长期缺乏营养,全县发生大面积浮肿病和痢疾,饿死人、畜普遍存在。人口非正常死
亡高达87%。全县竟有2531户死绝!死亡大牲畜10276头,是往年的5倍以上。人吃人的
现象也屡有发生。如邢集公社某大队一位老婆死在家中无人掩埋,她的双手臂和大腿肌
肉被人割去一大半!而信东的廿里河去洋河的路上竟发生恶犬袭击因饥饿倒在路边的活
人!幸被过路人驱赶而未酿成悲剧。 信阳县在1959——1961年饿死五六万人. |
|
d****i 发帖数: 2048 | 45 信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的曾昭辉:
据《信阳县国民经济1952—1964年统计资料汇编》:信阳县1959年秋共产粮28746万斤
,强行征购13700万斤,除种子粮外,每人每月平均口粮不足10斤!以致造成全县大部
分食堂揭不开锅!群众无粮到处挖野菜、剥树皮充饥。有的地方甚至有人逮老鼠吃。由
于长期缺乏营养,全县发生大面积浮肿病和痢疾,饿死人、畜普遍存在。人口非正常死
亡高达87%。全县竟有2531户死绝!死亡大牲畜10276头,是往年的5倍以上。人吃人的
现象也屡有发生。如邢集公社某大队一位老婆死在家中无人掩埋,她的双手臂和大腿肌
肉被人割去一大半!而信东的廿里河去洋河的路上竟发生恶犬袭击因饥饿倒在路边的活
人!幸被过路人驱赶而未酿成悲剧。 信阳县在1959——1961年饿死五六万人. |
|
d****i 发帖数: 2048 | 46 信阳县志》为何没记载“信阳事件”
信阳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 曾昭辉
1990年2月,解放40多年来的第一部信阳县志出版问世了。全志130万字,共三
十三编,124章,内容详丰,包罗万象,对研究信阳县(平桥区)历史、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以及科学的发展等,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资料。为此,受到各地较高评价
,并被河南省史志编委评为二等奖。这是在当时县委、政府上级党政领导下,在全县人
民各单位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是,作为100余万字的巨书,因编纂人员的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少问题和缺
欠。志书面世后提出不少意见,尤其是尖锐地批评我们在志书不能“秉笔直书”——回
避了“信阳事件”这个敏感问题。有的同志甚至说,由于对信阳事件讳莫如深,使县志
在人民群众心中“大打折扣”!如原县水利局副局长周九皋曾多次在有关会上或在大街
上,当众质问我:你老曾写的啥信阳县志?为什么对“过粮食关”(信阳事件),在书
中只字不提!?信阳县在1959——1961年饿死五六万人,你们为何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一时把我噎得无言以对,甚感狼狈!
其实,他们哪里知... 阅读全帖 |
|
f****i 发帖数: 9419 | 47 好蛋看看人家怎么做学问的,再看看你引用的杨奎松怎么做学问的。里面各种责任和比
例都分析够清楚了。你连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返销了一千亿斤粮食都不知道。光知道征购
了多少。你看看人家给的出处详细不?
——————————————————————————
三、以粮食为指数分析自然灾害和决策错误的影响比重
我们仍然把农村粮食存量作为一个比较指数,这也是许多灾害经济学家考察的方法
。因为:粮食在当时作为农业国的中国,是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的基础,是一条生命线。
1959—1961年这三年农村粮食存量减少大致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因灾减产;因决策错
误减产;因高征购而减少。前两项使农村粮食产量减少,第三项使农村粮食存量减少。
先考察一下因灾减产的情况。1959—1961年全国粮食因旱灾共减产粮食611.5亿公
斤[6](p.67),1959年减产粮食378亿公斤中旱灾损失约为260亿公斤[6](p.6)。按照
1959年旱灾占全部灾害损失比例的68.8%计算(1960年旱情超过1959年),可以估算出
三年中因自然灾害减产的粮食数量至少为888.8亿公斤。
以“大跃进”之前的1957年全国粮食产量为正常标准... 阅读全帖 |
|
w***5 发帖数: 8282 | 48 从历史上看,四川是中国地震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
有明确文字记载、震级在七级或超过七级以上的地震有过10多次——
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公元814年4月6日),发生在四川西昌一带;
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公元1216年3月24日),发生在四川马湖一带;
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536年3月29日),发生在四川西昌北;
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公元1725年8月1日),发生在四川康定一带;
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公元 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
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公元1786年6月10日),发生在四川泸定一带;
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公元 1816年12月8日),发生在四川炉霍一带;
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公元1850年9月12日)。发生在四川西昌、普格间,
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公元1870年4月11日),发生在四川巴塘一带;
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公元1893年8月29日),发生在四川道孚乾宁一带;
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日(1904年8月30日),发生在四川道孚一带;
公元1933.08.25 32.0 103.7 7.5级 叠溪地震
公元1955... 阅读全帖 |
|
w***5 发帖数: 8282 | 4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wu175 (JET),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四川自古多地震,与三峡关系不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Apr 20 23:13:34 2013, 美东)
从历史上看,四川是中国地震发生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有明确文字记载、震级在七级
或超过七级以上的地震有过10多次——
唐宪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公元814年4月6日),发生在四川西昌一带;
南宋宁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公元1216年3月24日),发生在四川马湖一带;
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公元1536年3月29日),发生在四川西昌北;
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公元1725年8月1日),发生在四川康定一带;
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公元 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
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公元1786年6月10日),发生在四川泸定一带;
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公元 1816年12月8日),发生在四川炉霍一带;
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公元1850年9月12日)。发生在四川西昌、普格间,
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公元1870年4月11...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680 | 50 [转载] 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侦破幕后【朱令案比照】 [复制链接]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网易微博
chang
859
主题
1
好友
3225
积分
管理员
发消息
电梯直达楼主
发表于 2013-4-18 23:16: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最近发生的中国矿业大学铊中毒案,从5月29日案发,到6月9日报警,10日警方立案开
始侦察,到6月20日投毒者被采取强制措施,同一天矿大校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警
方调查结果,其间从报警立案到破案和抓获案犯,仅仅用了10天时间!!非常地神速和
高效!比照朱令案,13年过去了,受害人家属黑发等成了白发,而警方给的说法却依然
是“案件仍在侦破中”。世界上可有这么龟速的案件侦破么?怪不得有网友提出“应该
让江苏徐州的警方来帮助侦破朱令案”这样的黑色幽默。这里,同许多人问:朱令案,
何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从慢轨道转换上快车道,好叫人人拍手称快,世间太平和谐?
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侦破幕后【朱令案比照】
作者:喀什戈尔的胡杨 2007-6-22
事件时间线索:
●5月22日,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学生...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