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发帖数: 163 | 1
历史教科书上得“历史”可能是人为曲解了的,但是历史作为存在那是事实。当我们
说宗教得时侯,我们一定是在说人自己。佛也好,上帝也好,只有关照人才是有意义
的。你可能不情愿把你的对佛的追求看作一种宗教行为,以为那不免有些落俗套。这
也没有关系,这不过是一个语言上的定义罢了。
哲学的目的就是探索事实,追求真理。那两个人你不认识没有关系,无关乎宏旨。
不过你修行一定不能关起门来修,要有胸怀,要有眼界,能够了解别人的意见,你
心中渴望的佛是定了,真理是在那里的,但是不要把你的法也定死了。
br />
这一点你是对的,我也是对的。
你如果说佛是真理,真理是超越宗教的,那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你不能把佛和佛法给混淆
了,你不能把真理和对真理的追求给混淆了。释佛得例子什么也说明不了。
你未曾读过典法,也不能作为否定你修行的宗教特性的理由。对于超验的追求,就是宗教
行为。这当然有很多需要谈的。要慢慢来。 |
|
b*****y 发帖数: 163 | 2
你说你找到真相了,这就是毛病。这真相意味这什么?
你问我,我去问谁?我只是说那种方法很拙。开发“心性”,那种方法走不通。
你说你找到了,你说你还自由。我可以无条件得信任你,我也可以问为什么我要
信任你?
当然,人把智慧都贡献给了佛,一点也不乘下,呵呵。
人寻求超验得东西,重点应该放在人本身,而不是佛或GOD,ETC。。你这样
得描述就是回不到自我的表现。我们应该从佛中看到自己,这是人思考而走得
一条路径,一旦你把自己交给了佛,你也被自己的思想给制约了。人有时真是
把握不了自己创造得东西。 |
|
A****a 发帖数: 274 | 3 没有任
确实,按照唯识学的理论,太阳,地球,月亮,那都是识变现出来的,一个解脱者,它
可以造出太阳,地球。当然也可以造出佛土。
唯识这种理论,把佛法给真正神化了。
唯识,根本也不是什么认识论,而是超验论。
而原始佛法,是真正的经验论和认识论,这正是科学的核心。
对了,我们这就有一个可以造出太阳地球的人:伟大的歪大师。 |
|
w*********n 发帖数: 126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uf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winneragain (厚道牧民), 信区: Sufism
标 题: 欢迎开版, 开始运营,re者发包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Feb 17 21:52:00 2010, 美东)
神秘主义俱乐部主要讨论我们精神生活中的神秘主义问题,主要包括两大类 密契主义
mysticism 和神秘主义Occultism, 前者主要以个人感官和理智顿悟有关,后者跟上帝
等超验存在有关。下面是权威的解释:
.神秘主义(mysticism,此词在中文中的翻译易与Occultism混淆,关于这一点,著名
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认为,应该把mysticism翻译为“密契主义”。密契就是密切契合
,密契主义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密契经验”即感觉自己的灵魂与一个至高的精神
实体相契合的经验)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 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
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
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
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 |
|
a*****y 发帖数: 33185 | 5 “有一个古老而著名的问题,人们曾以为可用它迫使逻辑学家陷入困境,并曾试图把他
们推到这一步,即要么不得不涉嫌于可怜的诡辩,要么就要承认他们的无知,因而承认
他们全部技巧的虚浮,这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真理。”P110这是康德在其晦涩的《纯粹
理性批判》中突然冒出的一段具有叙事风格的话。西方哲学自古希腊以来,一直相信真
理隐藏在事物的表象背后,和本质、本体等概念相联。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与各事
物之实必相符合”,P34康德对它的解释是:“真理是知识和它的对象的一致。”3P110
也即我们关于对象世界的知识,如果和对象自身的特性相一致,那么,这种知识就是真
理性的。同时,正是因为被认识的东西是可以实指的对象而非虚无,我们的认识才是可
能的。但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一直延续的这一真理标准,却把两个问题无情地甩给
了后人,即:我们怎样才能断定自己的知识符合对象;如果知识并不指向具体对象,而
是指向一个空洞的虚无怎么办。
一
西方哲学在近代以前,很少为上面两个问题焦虑。这和其哲学对理性和上帝的信仰有关
。从认识论层面讲,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事物的本质是理
性知识可以把握的对...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6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之五)
第四章 作为经验批判主义的战友和继承者的哲学唯心主义者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经验批判主义单独作了考察。现在我们应当看一看它的历史发
展,看一看它同其他哲学派别的联系和相互关系。这里首先要提出的是马赫和阿芬那留
斯对康德的关系问题。
1.从左边和从右边对康德主义的批判
马赫和阿芬那留斯都是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于哲学舞台的,当时德国教授中间的时
髦口号是:“回到康德那里去!”这两位经验批判主义创始人在他们的哲学发展上正是
从康德那里出发的。马赫写道:“我应当万分感激地承认,正是他的〈康德的〉批判唯
心主义作了我的全部批判思维的出发点。但是我没有能够始终忠实于它。我很快又回到
贝克莱的观点上来了”,后来“又得出了和休谟的观点相近的观点…… 现在我还是认
为贝克莱和休谟是比康德彻底得多的思想家”。(《感觉的分析》第292页)
可见,马赫十分明确地承认:他是从康德开始的,以后走上了贝克莱和休谟的路线
。再看一看阿芬那留斯吧。
阿芬那留斯在他的《〈纯粹经验批判〉绪论》(1876)一书的前言里就已指出:《纯
粹经验批判》...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II 俱乐部 】
发信人: arthury (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主任), 信区: WisdomII
标 题: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Feb 13 02:23:47 2011, 美东)
叶行昆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
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
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
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
设计的“礼制”思想,为后来的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
了理论依据,其影响十分深远。笔者以为,荀子的“礼制”思想既是“荀学”的核心,
又是其经济思想的基石,更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制度思想。
关键词:荀子、 “礼制”思想、 制度安排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转型期,即是封建领主制瓦解和封建地
主制确立的时期,是由诸侯割据称雄过渡到中央集权统一的时期。西周社会...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8 第8章 临济法门(三)——杨歧宗的建立
一、杨歧宗的创立
杨歧方会(992-1049),袁州宜春(江西宜春)人,俗姓冷。二十岁在
筠州(江西高安)九峰山出家,曾到潭州(湖南长沙)随石霜楚圆习禅,后到袁州杨歧
山和潭州云盖山开辟道场,禅林称为杨歧方会禅师。古德评之曰:“杨歧天纵神悟,善
入游戏三昧,喜勘验衲子,有古尊宿之风。”方会本人也以担荷如来大法,赓续临济正
脉自任。楚圆迁化,方会将先师遗像挂在禅堂,集众举哀。方会指着遗像谓众曰:“我
昔日行脚时,被这老和尚将一百二十斤担子放在我身上,如今且得天下太平。”是说临
济宗风到他这里,纔传扬开来,取得一统天下的态势,从禅宗整个发展史看,正是从杨
歧方会开始,临济宗的影响和地位超过云门、曹洞,成为禅宗主流。
(一)心法双忘性即真
方会上堂法语有云:“百千诸佛,天下老和尚出世,皆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
向这里明得去,尽与百千诸佛同参;若向这里未能明得,杨歧未免惹带口业。”是说方
会也别无伎俩,只是如历代祖师一般让人明心见性。真正的大禅师必然是对“心”、“
性”深有体悟,纔会以种种方便指导学人...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9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kant-mind/
======================================================================================
Three ideas define the basic shape (‘cognitive architecture’) of Kant's model and one its dominant method. They have all become part of the foundation of cognitive science.
三个观点定义了康德的(心智)模型的基本架构('认知体系'),及其主要的方法。它们也成为认知科学的基础部分之一。
The mind is complex set of abilities (functions). (As Meerbote 1989 and many others have observed, Kant held a functionalist view...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于 (Sat Jul 16 07:17:46 2011, 美东) 提到: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kant-mind/
======================================================================================
Three ideas define the basic shape (‘cognitive architecture’) of Kant's model and one its dominant method. They have all become part of the foundation of cognitive science.
三个观点定义了康德的(心智)模型的基本架构('认知体系'),及其主要的方法。它们也成为认知科学的基础部分之一。
The mind is complex set of ab...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11 大乘佛教的产生与奥义书的关系
在印度的哲学思想中,最大正统为吠檀多,最大异端是佛教,二者的相互关
系影响了印度思想史。大多数印度思想史家认为,佛教的基本世界观乃是从吠檀多奥义
书思想发展而来,实际上佛陀本人的确受到奥义书思想重大的影响,比如业力,因果,
三世轮回,苦,解脱,四禅八定,六道众生,诸天等等。但是前者的核心部分乃是在宣
扬形而上的本体论,籍禅修,苦行等方式,期待小我(本具自性)与本有的真常大我(
如来藏)合二为一而脱离三世轮回之苦,回归清净的本性。而后者的核心思想乃是利用
诸法缘起的理论,倡导无常,苦,无我等思想,通过正见断除错误的思想观念,认清事
实真相,再通过修习八正道断除贪嗔等习气,而得解脱。
佛灭数百年后,奥义书的思想日益深入的渗透到佛教中,使佛教的思想逐渐的产生演变
。从部派佛教的三世实有说,到大乘佛教绝对唯一的真如法性,最后于公元五世纪后产
生的如来藏佛教描述一切众生本具清净自性,真常唯心的内容,使原始的佛教成为了佛
梵杂糅的产物,逐渐被奥义书的思想所同化。
大乘佛教是公元前二世纪在古印度出现的新思想,...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5594 | 12 “我”,梵文:ātman,巴利文:atta,原出自古印度的奥义书,指轮回中的主体,认
为自我与宇宙超验本体梵为一体,故又称梵我,通常被当做是灵魂的同义词。在哲学意
义上,相当于主体。
印度教、以前的婆罗门教(注意,我并没有轻视别教的意思,只是比较而已)都相信有
一个超出个体以外的本体存在,这个本体不管用什么名称,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
|
r******3 发帖数: 586 | 13
我前面说的够清楚了,认知分理性认知,经验认性知(感性认知)和直觉性认知。
我批判的是依靠经验性认知就认为能认识事物的真相,佛陀本人是个标准的经验主义。
在哲学上,我的理论更倾向于先验论(也叫做理性主义),而佛陀是经验论(经验主义
)。
先验论和经验论的斗争,是哲学的核心矛盾之一,互相斗争2000多年了。康德曾经调和
过先验论和经验论的矛盾,但是并没有完成,而我现在提出了革命性的新理论,实现了
重要的哲学突破。这也不过是我的思想的一小方面而已。
先验论理性主义者认为,感官以及心灵会欺骗人,是不可靠的,而逻辑推理是通往真理
的唯一可靠的道路,理性主义主张经验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主张有先验的知识,超验
的知识。经验主义者认为所有基于先验的推理都是不可靠的,知识必须来源于观察及实
验。经验主
义和理性主义这两个名称很容易误导。两者的对峙只在认识论的范围内才有意义。理性
主义绝非不注重经验,而经验主义既不格外注重经验,也不格外缺乏理性,按照理性的
寻常意义,经验主义者一般倒比理性主义者更加理智、更加理性,因为他们不怎么着迷
于形而上和神秘之事。
柏拉图是早期的理性主义者,而亚里士多德是早期的经... 阅读全帖 |
|
r******3 发帖数: 586 | 14
你把数学理论和物理理论搞乱了
数学理论是纯思辨性的,可以和现实毫无关系,数学理论仅仅需要论证的逻辑严谨性,
不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实践中也无法检验。
数学中的复数理论,怎么可能在现实当中检验,现实当中哪里有复数?连无理数都找不
到。
分形几何可以创造出很多复杂优美的几何图形,但是现实当中却根本没有,比如曼德勒
伯洛特集,彭罗斯认为曼德勒伯洛特集这种优美的数学对象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实在,它
并不在经验现实当中,而是处于柏拉图数学世界里。
============
数学家世界的对象有多“实在”?一种观点认为。它们似乎根本就没有任何是实在的。
数学对象仅仅是概念;它们是数学家制造的精神上的理想化,它经常受到我们四周世界
的外观和表面秩序的刺激,但充其量仍不过是精神的理想化而已。它们能不仅仅是人类
头脑的恣意创造物吗?同时人们经常发现,这些数学概念会显示出某种深刻的实在性,
完全超越出个别数学家的深思熟虑之外。人类思想恰如受到真理的引导,其真理本身具
有实在性,而且只能对我们之中任何人揭示一部分真理。
芒德布罗集提供了一个突出的例子。它的美妙和复杂无比的结果既非任何人的发明,也
不是任何一群数学...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6688 | 15 山东人的骄傲,发包子吧。。。
新浪文化读书讯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
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
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
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
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
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
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
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
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2011年8月,莫... 阅读全帖 |
|
m**i 发帖数: 8296 | 16 2009年10月05日 14:59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自己打拼生活,用完水龙头不忘关上。
听课很有品位,据说偏爱哲学类和艺术类的课程。
在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只猫5年来经常与学生一起听课,深受师生喜爱。这只肥猫
,短毛无尾,近日风靡网络。身为流浪猫,原本有些身世飘零的凄惨味道,但这只猫却
因酷爱“旁听”而被人们冠以“哲学猫”、“旁听猫”、“学术猫”等高雅头衔,并引
得众多网友和北大学生的关注。它也因此成为一只不愁吃喝、广受喜爱,渐渐具有加菲
猫特征的宠物猫了。
“它2004年入读北大,喜欢长时间和人对视,最爱听哲学类和艺术类课程。曾有老
师讲到梭罗的超验主义自然观时,学生们亲眼见到它微微地摇了摇头。”一名网友在北
大校园论坛上这样发帖描述。
输入关键字“旁听猫”进行搜索,这只猫的受欢迎程度令人大吃一惊,各类论坛、
博客、爱猫网站广泛转帖。其实“旁听猫”没有名字,是一只在北大生活了至少5年的
流浪猫。它的毛色是流浪猫中最常见的黄白条纹,身形肥硕,显著特征是身后只有一截
长不过5厘米的断尾。在一段网友提供的视频上,一名教师正在讲授《经济学原理》,
“旁听猫”蹲坐在讲台上,身后是一大幅 |
|
d*******r 发帖数: 3875 | 17 同感,找一个好中医太难了。我知道de好一点的中医都是父子相传的,不是纯粹中医学院学出来的。感觉中医适合学徒制,临床经验积累。现在的大学体制不行。
对于啥都不懂,一味相信“科学”的科学教徒们,真的没法跟他们对话。他们以为心中的“科学”是唯一正确的了解世界的方式,殊不知他们的“科学”的基础是多么空虚。真正严肃的对这个世界有兴趣的的人请阅读以下文章,看看严肃的科学家们对于“大多数人理解中的科学”已经有多么怀疑。只对抬杠感兴趣的人,就请免了。
3篇文章,一篇比一篇生涩。
1 ----------------------
物理学的革命: 宇宙只是幻象
一个世纪以来,物理学家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支配着无限小的规律似乎难以理
解。然而,如果我们承认量子现实只是一种错觉的话,那么一切就清楚了!这一认识将
掀起一场全面的革命。
“我们应该修改物理学教材了!”2005年8月,在德国康斯坦茨湖畔一所大学的最
高建筑的顶楼,美国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弗·福熙(Christopher Fuch)用这样一个大
胆的提议作为其组织的系列研讨会的开场白。康斯坦茨大学出资邀请了50多位美国、加
拿大、英国以及意大利、法国和...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1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Joke 讨论区 】
发信人: mind (mind), 信区: Joke
标 题: 北大好学猫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3 20:48:19 2009, 美东)
北大学术校猫 基本资料
北大学术校猫在课堂听课北大学术校猫在课堂听课
2009年9月25日,在北大未名站出现了一个题为《记北大一只值得尊敬的猫》的帖子。
在帖子中,一只上了年纪的猫出现在北大课堂上,跟学生们一起“听课”。它时而窜到
讲台上成老师状,时而趴在课桌上成认真“听课”的学生,这一切都被一位自称是北大
学生,署名为“北大老混混”的网友拍下。
网友“北大老混混”把拍下的图片上传至人人网(以前的校内网)相册里,即引起众多
网友的极大兴趣,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要收养这只“学术校猫”。据在北大未名站社区
里网友的回复,这只断尾的流浪“学术校猫 ”早在2004年就“入读”北大,经常待在
教室,喜欢和人长时间对视,最爱听哲学类和艺术类的课,当老师讲到梭罗的超验主义
自然观时,它还微微摇了摇头。
这只断尾的老猫,任尔抚摸逗趣,他都淡然处之,对北大学子非常宽容,俨然一位宽厚
长者。北大电教 |
|
f*******n 发帖数: 588 | 19 简单的说,认识论主要是找寻学科的非经验的逻辑前提是什么,一门知识如何才能成为
可能?在近代哲学中,认识论的问题成为主流导致哲学取向的变化——哲学从统摄自然
科学转而成为讨论各个学科基础(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本体论则是前现代哲学一直
在讨论的问题,比如万物的始基是什么?后来逐渐转化为讨论超验的世界图景问题,以
及对范式的解释(normative interpretation)等等。用齐美尔的上下界(upper lowe
r boundary)来说,ontology和epistemology恰恰肯定了被孔德实证哲学所排除出去的
两大研究层面。 |
|
T*******I 发帖数: 5138 | 20 读了人物专访——方舟子论基督教后,形成了关于他的这么一个观点,理由是,
人类的现代科学文明是且只能诞生于基督教文明区而非任何其它文明区。基督教对人类
科学与哲学的推动是双向的,既从正面促进,也从反面激励。反观其它历史文明形态和
宗教文明区,都没有,也无可能导致现代科学文明的诞生。
NanoSpeed (纳米速度) [FROM: 24.151.]反驳我说:如果教会烧死布鲁诺是推动
了人类科学那方舟子的确是错了。
我对此的回答是:如果现代科学体系及其方法论诞生在非基督教文明区,那么方
舟子可能对了。遗憾的是,现代科学及其方法论体系的诞生与基督教文明区的历史关系
是唯一的相关性。四大古文明,尤其是从未中断过的中华文明的历史对此作了极好的注
脚——它是一种辉煌的文明,但没有诞生科学及其方法论的能力。
方舟子对基督教的“地狱说”恐惧得要命,于是批驳基督教是灭绝人性的宗教。
以下link是他对基督教的激烈反对和谴责,充满了个人偏见和愚昧无知。
http://www.oursci.org/archive/ency/phil/015.htm
“为什么我是/不是/曾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1 我曾经走过了一段十分艰难,方向莫辨,痛苦迷茫的心路历程。现在终于重获生机,找
回了生命的本来面目,不再让自己可悲地游离于真正自己的人生之外。
在我的觉醒过程中,对我起到莫大帮助的包括而不限于:
自己骨子里天生的正气气节,也是中国人历代就具备的骨气;
自己自幼就萌发的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圣人情怀;
自己的和自幼家庭里面的十分深重的乐观思想与对未来的不磨希望;
再苦再难之中不甘心生命就此堕落沉沦消沉的本能;
对奥妙宇宙神奇力量的敬畏;
对从来奇迹总会降临我身的底气信念,以及人类生命内在潜力的信心;
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虚心学习和热心探索;
理性的思维辨别;
希望自己达到慈爱包容、不择亲冤的境界的美好愿望。
在此特将心得整理出来,希望能够给还在迷途中的人们以参考,少走一些弯路,未曾陷
入的人们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
本篇每一章如果细述,单独都可以凝成煌煌巨著,而小子我的能力不足以涵盖如此广大
。这里并不想做知识性探讨,仅仅根据个人经历,陈述对我澄清困惑度过困境起到的助
益更大更明显的。这里只是抛砖引玉,点到为止了。有兴趣具体深入了解的可以直接去
看相关典籍著作,文末所列几篇可供参考。本文不是为...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26 | 22 神秘主义俱乐部主要讨论我们精神生活中的神秘主义问题,主要包括两大类 密契主义
mysticism 和神秘主义Occultism, 前者主要以个人感官和理智顿悟有关,后者跟上帝
等超验存在有关。下面是权威的解释:
.神秘主义(mysticism,此词在中文中的翻译易与Occultism混淆,关于这一点,著名
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认为,应该把mysticism翻译为“密契主义”。密契就是密切契合
,密契主义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密契经验”即感觉自己的灵魂与一个至高的精神
实体相契合的经验)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 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
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
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
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
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
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
者消融在它之中”。
2.神秘主义(Occultism) |
|
w*********n 发帖数: 126 | 23 神秘主义俱乐部主要讨论我们精神生活中的神秘主义问题,主要包括两大类 密契主义
mysticism 和神秘主义Occultism, 前者主要以个人感官和理智顿悟有关,后者跟上帝
等超验存在有关。下面是权威的解释:
.神秘主义(mysticism,此词在中文中的翻译易与Occultism混淆,关于这一点,著名
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认为,应该把mysticism翻译为“密契主义”。密契就是密切契合
,密契主义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密契经验”即感觉自己的灵魂与一个至高的精神
实体相契合的经验)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 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
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
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
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
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
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
者消融在它之中”。
2.神秘主义(Occultism)...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17656 | 24 恭喜开版!兴旺运营!
神秘主义俱乐部主要讨论我们精神生活中的神秘主义问题,主要包括两大类 密契主义
mysticism 和神秘主义Occultism, 前者主要以个人感官和理智顿悟有关,后者跟上帝
等超验存在有关。下面是权威的解释:
.神秘主义(mysticism,此词在中文中的翻译易与Occultism混淆,关于这一点,著名
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认为,应该把mysticism翻译为“密契主义”。密契就是密切契合
,密契主义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密契经验”即感觉自己的灵魂与一个至高的精神
实体相契合的经验)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 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
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
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
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
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
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
者消融在它之中”。
2.神秘主...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17656 | 25 恭喜开版!兴旺运营!
神秘主义俱乐部主要讨论我们精神生活中的神秘主义问题,主要包括两大类 密契主义
mysticism 和神秘主义Occultism, 前者主要以个人感官和理智顿悟有关,后者跟上帝
等超验存在有关。下面是权威的解释:
.神秘主义(mysticism,此词在中文中的翻译易与Occultism混淆,关于这一点,著名
台湾学者傅佩荣先生认为,应该把mysticism翻译为“密契主义”。密契就是密切契合
,密契主义中,一个关键的概念就是“密契经验”即感觉自己的灵魂与一个至高的精神
实体相契合的经验)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 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睛”。
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
神秘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
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
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
世界返回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
者消融在它之中”。
2.神秘主... 阅读全帖 |
|
s***h 发帖数: 372 | 26 http://www.cef.org.tw:50004
郭秀娟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
的不义。」(约翰壹书一章9节)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在殖民两百多年之后,历经各种新旧思想的激荡与变动,
终於在文学园地开花结果,一部部经典名作几乎同时孕育而成。其中包括:史托夫
人的《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1852),藉著黑奴悲惨的一生探讨奴隶
解放议题;崇尚个人绝对自由的超验主议者爱默生,出版了他的思想钜著《代表性
的人间肖像》(Representative Men,1850);梭罗发表他的古典随笔《湖滨散记》
(Walden,1854);惠特曼划时代的诗集《草叶集》问世(Leaves of Grass,1855);
麦尔维尔则写下美国文学史上的旷世经典《白鲸记》(Moby Dick,1851)。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正是在美国文坛这样丰收
的年代,於1850年写出使他屹立世界文坛的《红字》。霍桑在这部描写「人性的脆
弱与悲伤」的小说中,融入影响他个人极为深远的 |
|
s******t 发帖数: 2511 | 27 I5.天主教的「合一教理」
“天主教比较保守。”这是我以前对于天主教的印象。不是吗?天主教在一九六二至六
五年梵蒂岗第二次公教会议之前,还是采用拉丁文进行弥撒,而且神父只是背着会众,
真是一千年不变!但是有些观念、做法,我发觉似乎天主教比新教还要行得早,至少在
华人天主教和华人基督教里面是如此。
原罪观念就是一个例子,最近看梁燕城等着的《会通与转化》,梁燕城先生质疑人性本
恶、罪性遗传,认为原罪是人类集体所造成的“共业”,换句话说,人类社会是一个“
互相连累网”。我在天主教的书刊中,却发现天主教很早就有这种解释,例如天主教神
学家温保禄、张春申等,曾发表此种原罪新论。
以人为主体是另一例,梁燕城先生亦说要摒弃西方神学的“实体范畴”,改用“关系范
畴”为进路。梁先生在另一本书《慧境神游》中,又提出“互为主体”(inter-
subjectivity)。以我所知,天主教在一九六零、七零年代已经提出一种“不以神为客
体,而在人的深处发现神的深处”(La profondeur de dieu)之“人学”,其进路是
超验(transcendental)的。
又如一些新教神学家尝试采用民俗学、人类... 阅读全帖 |
|
e********e 发帖数: 126 | 28 中篇科幻小说,特德.蒋(Ted.Chiang)星云奖作品:
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
http://sfers.y365.com/translation/StoryOfYourLife.htm
首先,这篇文章的哲学关怀极深,可以看成是海维理论的一个遥远的回声。
它暗示着:世界本身不是因果的,逻辑的。那些好似先验的,超验的东西
是我们理解,思考,言说的一个结果。
其次,特德蒋的文字功力相当出众。文章的情节构造十分巧妙,两条主线
编织前进,生生不息。情感上,蒋对少女和母亲的情怀把握得相当到位,
像“你不就是想把我骗上床去么”这种在诸多美女丑男作家那里只能是颓
废痛苦深刻色情解的句子被赋予了纯正的顽皮狡黠智慧的内涵。
这是一篇过于值得一读的科幻小说,读完之后你不但会惊叹于
“你 一生的故事”之巧妙,恐怕也还会和我一样认为大部分所谓的科幻
小说不过是加了点科学加了点幻想的YY煽情而已——直接烧了算了。 |
|
e***e 发帖数: 3872 | 29 第一章 诗的本体论
德国浪漫派的诗哲们面临着自己的前辈所摊开来的一系列普遍分裂,心情自
然是十分沉重的。但他们觉得克服这种分裂并不是没有希望。他们以为,诗提供
了拯救普遍分裂这一历史厄运的可能,而且只有诗(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把宗
教也看作是诗,而哲学不过是诗的基础或伴侣),才能担当起使普遍分裂的对立
和差异趋同的使命。
早期浪漫派首先提出了人生向诗转化的学说,希望在诗的国度里消除束缚、
庸俗和一切对立,达到绝对自由,从而在由诗的想象、激情、爱、幻想给有限的
生命带来的出神状态中,把握住超时间的永恒。诗,在他们那里,是理想的天国,
它具有超验性的自由,能使充满重重矛盾和对立的现实生活化为一种梦幻式的永
远使自由得到保证的生活。我把这概括为诗的本体论。因为,明显地,他们把诗
变成了一种实在,一种真正应该设定的实在,或者说,是真正的实在,“诗是真
正绝对的实在”(诺瓦利斯),“没有诗,就没有实在”( No poetry,no
reality——施勒格尔)。这一本体论化了的诗的世界作为对现世生活的否定,
能为终有一死的个体所切实把握,因而是有限个体的归 |
|
e***e 发帖数: 3872 | 30 第二节 浪漫本体论
当艺术把持住了人的消逝着的流
年时,当艺术把成年时期那阳刚的毅
力与萌春年华那阴柔的娇媚结合在一
起时,当艺术以完满健动的美来表现
一位已把儿女抚养成人的母亲时,艺
术难道不是把非本质的东西——时
间,给取消了么?……完满的定在
(Dasein)也只有一刹那。在这一刹
那之中具有在整个永恒之中所具有的
东西。
谢林:《论造型艺术与自然关系》
所谓浪漫本体论,就是浪漫派的本体论(Romantic ontology)。
在诗意化的世界这一学说中,我们看到,浪漫派诗哲最终是以一个全一的本
体,一个普遍、绝对的生命的“你”为终极根据的。因而,他们面临的问题就是
如何把客观世界的不透明性和沉重性转化为透明的、轻灵的永恒。诗意化的世界
是一个理想的国度,它与给定现实有着超验的距离,就是因为诗最终是以最高的
本体——神性、大全为根据。诗意化的世界或是把它显现出来,或是象征着它,
总之,诗载人渡达超时间的彼岸的绝对。“诗的应有任务,似乎是再现永恒的、
永远重大的、普遍美的事物;但是,如果无所假托,这也没法实践。总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