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 发帖数: 6650 | 1 不得不惊叹圣西罗最近涨球得很那
新浪体育讯 西甲第9轮战罢(首轮延期),皇马(微博)客场4比0大胜,而巴萨(微博)主
场0比0平塞维利亚,C罗上演帽子戏法,梅西罚丢点球。射手榜上梅西和C罗都打进10球
,伊瓜因已经打进9球。助攻榜上梅西、C罗、迪马利亚都助攻5次。哈维、蒂亚戈是传
球榜前两位的球员。
以下是详细榜单(数据自OPTA):
射手榜
排名 球员 俱乐部 次数 射进率
1 梅西 巴塞罗那 10 27.8%
2 C-罗纳尔多 皇家马德里 10 21.7%
3 伊瓜因 皇家马德里 9 50.0%
4 法尔考 马德里竞技 6 27.3%
5 索尔达多 瓦伦西亚 6 24.0%
6 胡安鲁 莱万特 5 41.7%
7 法布雷加斯 巴塞罗那 4 57.1%
8 米库 赫塔菲 4 50.0%
9 埃... 阅读全帖 |
|
s********s 发帖数: 3945 | 2 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17
新浪体育讯 巴萨(微博)对瓦伦西亚的国王杯半决赛,裁判再次出现了争议性的判罚。
比赛第17分钟,索尔达多带球冲击巴萨禁区,平托出击解围,但他的双脚未能碰到皮球
,于是他倒地在禁区外用手将球挡出,不过主裁判冈萨雷斯却没有将平托罚下,索尔达
多为此十分恼火。
主裁判的这一判罚引发了很大的争议。《马卡报》就表示,规则是非常明确的,门
将禁区外手球就应该被红牌罚下,另外还判罚禁区前犯规,然而,主裁判却没有判罚全
场球迷都看到的情况,这令巴萨明显受益。要是平托被罚下的话,瓜迪奥拉就必须用巴
尔德斯换下一名球员,巴萨场上也会少一人。裁判的判罚也引发了瓦伦西亚俱乐部主席
洛伦特的愤怒,赛后洛伦特抨击说:“手球是非常明显的,在球场的51800名球迷都看
到那是明显的手球,不过看上去要想让裁判做出判罚,就必须要抨击一番裁判。”
巴萨俱乐部副主席莫伊克斯则借机讽刺了皇马(微博):“在那次动作中,平托是有
点在禁区之外,但我不会对此做出评价,我们可不会到停车场去。”据报道,不久之前... 阅读全帖 |
|
M*****n 发帖数: 262 | 3 俺不能入选也情也可原,索尔达多都没去呢,马塔还1min没上呢
索尔达多应该是4231的1的首选,可惜老爹太迷信了,选择了t9,
至于内格雷多,完全是打酱油的,热身赛状态就一般 |
|
z**n 发帖数: 22303 | 4 我记得是食物中毒,道济法师也是食物中毒往生的。
宗萨钦哲仁波切:
在佛陀过世之前,他的追随者问他,应该告诉世人什么。佛陀说了四件相当有趣的
事情。他说,你们要告诉世人,以前有个叫悉达多的普通人,出生在印度的迦毗罗卫城
(Kapilavastu),要强调“普通”。第二个讯息是:这个普通人成佛了。第三个讯息是
:这个普通人后来教导了成佛的方法。第四个讯息是:甚至这个成佛的众生,还是过世
了。这四个讯息是佛陀真的要他的追随者告诉世人的。
当佛陀说一个普通人出生在世时,他是说每个众生都能成佛,都有成佛的潜力。实
际上,众生的本性是佛。悉达多并不是出生就是佛,他生为普通人,就像你和我一样。
那是个非常重要的讯息,一个无明、嗔恨、贪婪、普通的人也能成佛。那是他在第一和
第二个讯息中所传达的。
第三个讯息也相当重要。你可能这样想:“这可能发生在他身上,但我们呢?”因
此,在第三个讯息里,佛陀说他为我们留下了他如何成佛的方法。在其它的教授中,佛
陀清楚地说明,他不能把成佛给你,也不能拿掉你的痛苦,你必须自己努力。
第四个或许是最重要的讯息:佛陀没有变成不朽,他没有像吸血鬼一样永生不死。
他证入佛教徒所...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5 古汉语中的宗教这一原初概念与作为外来词的现代意义上的宗教存在着意义上的分歧
在英文里宗教是这样定义的,用这个定义来套的话基督教伊斯兰教逃不掉,佛教则显然
不是宗教。
Religion - a set of beliefs concerning the cause,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universe, especially when considered as the creation of a superhuman agency
or agencies, usually involving devotional and ritual observances, and often
containing a moral code governing the conduct of human affairs.
2500年前佛陀曾在葛拉玛村对葛拉玛人说:
葛拉玛人啊!
不要因为口耳相传,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合乎传统,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轰动一时流传广远,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出自圣典,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合乎于逻辑,就信以为真。
不要因为根据哲理,就... 阅读全帖 |
|
a******c 发帖数: 291 | 6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9511960100zum9.html.
一个非韩粉看韩寒
二言
几年前电影《孔子》在国内热映时,韩寒在厦门大学做了一个谈话。他对影片持
强烈批评态度,当时提出的理由之一是:外国不会拍有关耶稣、佛祖或穆罕默德的
类似影片。
我认为影片《孔子》的主旋律味道太浓且太不含蓄,拍得像一部宣传片──此
乃艺术创作之大忌,一些影评人和观众也从其它方面提出批评。且不提外国不拍是
否一位中国也不能拍,但韩寒所言暴露了他对国外文化的不甚了解。
据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影片出现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形像,主要原因
是伊斯兰传统禁止其画像的出现,各国文艺工作者也对此表示尊重。美国于1977年
发行的史诗片《启示》(The Message)和阿拉伯国家制作并发行的《指路明灯》
(Al-Nebras) 都讲述了伊斯兰教诞生的故事,都围绕著穆罕默德,但银幕上都没
有出现穆罕默德的人物形像。
我不知道印度是否拍过有关佛祖的影片,但电影《末代皇帝》的导演贝尔托鲁
奇曾拍过《小活佛》,其中就穿插了悉达多(佛祖释迦牟尼的本名)出宫体会民间
疾苦后... 阅读全帖 |
|
a******c 发帖数: 291 | 7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9511960100zum9.html
一个非韩粉看韩寒
二言
几年前电影《孔子》在国内热映时,韩寒在厦门大学做了一个谈话。他对影片持
强烈批评态度,当时提出的理由之一是:外国不会拍有关耶稣、佛祖或穆罕默德的
类似影片。
我认为影片《孔子》的主旋律味道太浓且太不含蓄,拍得像一部宣传片──此
乃艺术创作之大忌,一些影评人和观众也从其它方面提出批评。且不提外国不拍是
否一位中国也不能拍,但韩寒所言暴露了他对国外文化的不甚了解。
据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影片出现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形像,主要原因
是伊斯兰传统禁止其画像的出现,各国文艺工作者也对此表示尊重。美国于1977年
发行的史诗片《启示》(The Message)和阿拉伯国家制作并发行的《指路明灯》
(Al-Nebras) 都讲述了伊斯兰教诞生的故事,都围绕著穆罕默德,但银幕上都没
有出现穆罕默德的人物形像。
我不知道印度是否拍过有关佛祖的影片,但电影《末代皇帝》的导演贝尔托鲁
奇曾拍过《小活佛》,其中就穿插了悉达多(佛祖释迦牟尼的本名)出宫体会民间
疾苦后,...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8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坐禅与养生 感觉北宗类似净土一心念佛啊,南宗才更接近我们传统上说的禅。
静坐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不会到很高的境界的,不用担心会出什么麻烦。
宗萨钦哲仁波切:禅定就是什么都不做
或许你已经猜到了,我是佛教徒。有人要我介绍佛陀、他的修道和教授,那是一个
困难、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但是在目前这个时代,当世界充满了嗔恨、贪婪和
各种冲突时,很高兴有那幺多人,想更加了解佛法这样无聊的主题。
佛陀是个王子,是个普通人;他并非特别神圣的人,只是一位王子。实际上,释迦
族不是一个大王国,只不过是个小共和国。但是他和另一个叫玛哈维拉〈注〉的印度人
,改变了印度的哲学系统。在那之前,《奥义书》或者吠陀的文化,在印度仍然是主流
。尽管《奥义书》和吠陀对于神以及创造者的概念,并不同于西方世界中,例如犹太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神的概念,但是他们对种姓制度、神、牺牲祭祀方面也具有强大
的信仰,沿着那些脉络,对于伦理、道德等等也有强烈的概念。
在佛陀过世之前,他的追随者问他,应该告诉世人什么。佛陀说了四件相当有趣的
事情。他说,你们要告诉世人,以前有个叫悉达多的普通人,出生在印度的迦毗罗卫城
(Kapilavastu),...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9 佛教承认有天神一类的众生存在,他们据有一些人类不具备的能力,但是也是在六道轮
回中生死流转,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脱。但佛教从不承认有一个主宰世界的造物主,在
这一点上是不折不扣的无神论。佛教甚至可以不被称为宗教,宗教形式只是传授知识的
一种传统方式罢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四法印看不到任何宗教内容。
这里所说的无神论和唯物论的区别在于前者承认非物质的精神世界的存在。
别教的上帝在佛教的世界观里就是天神的一类,有很大的福报很长的寿命,也有人所不具
备的能力,并喜欢活人献祭,自以为是世界的缔造者。
以下摘录自 宗萨钦哲仁波切:禅定就是什么都不做
佛陀是个王子,是个普通人;他并非特别神圣的人,只是一位王子。实际上,释迦
族不是一个大王国,只不过是个小共和国。但是他和另一个叫玛哈维拉〈注〉的印度人
,改变了印度的哲学系统。在那之前,《奥义书》或者吠陀的文化,在印度仍然是主流
。尽管《奥义书》和吠陀对于神以及创造者的概念,并不同于西方世界中,例如犹太教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对神的概念,但是他们对种姓制度、神、牺牲祭祀方面也具有强大
的信仰,沿着那些脉络,对于伦理、道德等等也有强烈的概念。
在佛陀过世之前,...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799 | 10 完美主义者与出离心——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
,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
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桶装水,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人来说,悉达多的出离在多数时候
只能是一种遥远的梦想。他们可能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如果你想修行佛法的话,你
可能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修,在地铁里,在公司里,在下班的路上,在晚饭之后。但你
同样可以出离,要知道,出离心并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离心,可以以这种方法检验:在过去对你很重要的一件事
,现在是否对你一点都不重要,过去可以轻易激怒你的事,现在你是否毫不在乎。如果
是的话,那么你就从这里出离了。你需要出离的东西很多,并不只是不抽烟不喝酒或不
打牌,那只是开始。
所谓出离,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当你不再执着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它就失
去了指挥摆布你的能力。你也就获得了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必须出离所有的事
物,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我这里所说的所有的事物当然不止是那些看得见... 阅读全帖 |
|
|
y***n 发帖数: 2318 | 12 Uber内部规定 员工之间可以发生性关系
信源:中时电子报
今年2月,Uber一名女性前员工发表文章,曝料了Uber内部存在的性骚扰、性别歧视,
以及不职业的商业行为。面对丑闻缠身,又有美国媒体曝料称,Uber CEO卡兰尼克(
Travis Kalanick)曾发出一封给员工的内部信件,信中下达多项规定,其中涉及员工
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与同事发生性关系。
执行长兰尼克(Travis Kalanick) 2013年寄给员工的内部信件,信中下达多项规定,
其中包括性行为,以防员工之间发生性关系 。(图片取自mercurynews)
这份指南被Uber内部人士称作"迈阿密邮件"。当时,Uber邀请员工前往佛罗里达海滩俱
乐部,庆祝该公司的成功。这份邮件的标题是:"紧急,紧急:立刻看下这封邮件!"卡
兰尼克更警告称:"你最好读读这个,要不我就会踢你的屁股。"
卡兰尼克在邮件中列举规范,举出员工在庆祝活动中可以和不可以有的行为。例如,员
工不应当做出可能被拘捕的行为,将啤酒桶扔出大楼,或是当众呕吐,否则需要支付
200美元的呕吐费。若没有适当的处方,员工也不能使用药品或麻醉剂。
其中一项员工性行...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3 当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时侯,果嘎勒嘎比丘(提婆达多的眷属之一)住在萨伽玛山,此山的
环境非常幽美。附近的施主与婆罗门对果嘎勒嘎比丘都十分恭敬,经常供养他衣物药食
等。有一次,舍利子和目犍连一同游化,来到萨伽玛山。果嘎勒嘎比丘听说这事,就前
往顶礼迎请二位尊者住下来,并愿意供养他们一切资具。
两位尊者提出一个要求:「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们在这里,若太多人知道,我们就会离
开。」果嘎勒嘎比丘答应了,于是两位尊者就安住下来。
那时,有一位大施主的儿子,很有善根,自己到果嘎勒嘎比丘那里皈依,并请求出家。
果嘎勒嘎比丘要他征求父母的同意,然而他的父母不同意,他只好顺从父母,暂时不出
家。
果嘎勒嘎比丘供养二位尊者许多年后,大施主的儿子也长大成人了。有一天,果嘎勒嘎
比丘准备出游,出门前,他请两位尊者代为教导自己的弟子。两位尊者观察这些弟子的
根机,觉得他们能够修学更进一步的法,就传授给他们相应的法。他们个个勇猛精进,
全都证得阿罗汉果位。
这时,那位大施主的儿子终于获得父母的同意,来到经堂,准备出家。比丘们对施主的
儿子说:「果嘎勒嘎比丘外出,现在是由舍利子和目犍连二位尊者带领我们修学。你若
是在尊者...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14 当佛陀在王舍城的时侯,有一位莲藏国王统治爱达夏耶拉这个地方。这里举国安宁祥和
,财富圆满,无病无灾,田野里苗肥禾壮,道路旁果木成行,到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
的景象。莲藏国王如理如法地管理这个国家,与王妃共同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后来王妃怀了身孕,奇怪的是,王妃在怀孕后,心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个念头:「我想
与人辩论!无论跟任何人进行辩论,我都一定会获胜的。」
她把这个念头告诉莲藏国王,国王询问婆罗门相士:「我的王妃怀孕后,产生想与人辩
论的新念头,如果我把世上所有雄辩家都请来跟王妃辩论,不知是否有意义?」
相士说:「有必要,也有意义!若是辩论,王妃一定会获胜的;若不辩论,那么王妃很
可能会残废,或出生六根不全的婴儿。」
国王马上召集了各方的雄论家,举行了辩论大会,果然,王妃在每一场的辩论中都获胜
了。怀胎九个月后,王妃生下一个相貌庄严的女孩,宫中为她举行隆重的诞生仪式。因
为自从她入胎以后,国王集聚众人与王妃进行辩论,所以取名为「集聚母」。父王、母
后安排八位姨母照料、喂养她。
很快地,集聚母长大了。她在宫中学习文字等学问,在短时间内,精通了世间的一切学
问。聪慧的集聚母与世上许多善辩者进...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621 | 1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birdninehead (九头鸟), 信区: paladin
标 题: 万王之王 第三十回 世间谁人心可测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1 22:37:29 2005)
万王之王 第三十回 世间谁人心可测
(如未能看全贴出的全部回目,本书在起点中文网的更新最快最全,基本上是每天更新。
也可到九头鸟自己的网页http://www.ece.osu.edu/~weim/,然后选"中文版",进去后选"本庄庄文",也可以看其汇合版.由于此网页一般只是周末更新,所以可能会延迟一两个星期,请谅解.信件请发至s***************[email protected].)
第三卷 天竺爱恨 第 三十 回 世间谁人心可测(一)
第 三十 回 世间谁人心可测
昭元眼前一亮,道:“各地智者?”悉达多道:“师弟果然猜到了。若论当今之天竺
智者,无人可及陀宝利国燃灯长老六十多年的修为。”昭元笑道:“于是你听得他们说起
师尊,便心下起意,寻找机会,终于脱出了父母限制。”
悉达多遥望远方,缓缓道:“于是我便成了师尊的第二弟子。算起来 |
|
d*****1 发帖数: 228 | 16 璎珞将手中的干将剑插入塑像下的机关之中,她回头望向无双,无双的手中持着那把莫
邪剑。
她看见璎珞的目光,这可能是她们两人最后一次相对。
她对着她笑笑,她便也报以一笑。
自璎珞复活后,她几乎没有笑过,她转头望向初阳,以后再也看不见太阳升起。无
双的选择,她会帮她完成,但这样做的结果,却是使活着的人更加痛苦。
她却即将不会再感受到任何痛苦,她就要离开这个尘世。
无双终于将剑插入机关之中,那石头雕像便忽然震动起来。
地下发出沉闷的“喀喀”声,似乎有齿轮正在转动。过了片刻,石像便向着旁边移
去,现出地下的空洞。
洞很小,周围全用奇异的金属铸造。据说这种金属来自天外,如果没有机关的钥匙
,就算是神力亦不能将它打破。
无双探手进去,摸到一个小小的布包。
布包亦是用奇异布料制成,虽然已经百年时间却仍然灿然若新。
无双打开布包,现出布包之内小小的泥偶。摩合罗,许多半神或者是妖怪连性命都
不要,想要得到的东西,现在就在她的手中。
拿在手里的感觉也没什么特别,不过是个小小的泥偶罢了。
流火亦盯着无双手中的摩合罗... 阅读全帖 |
|
d*****1 发帖数: 228 | 17 命运之轮 第六章 流火
晨曦中传来了狼嚎声,这叫声远远地传来,仓皇无助,很是绝望,有狼受伤了吗?
流火立刻向着狼嚎声传来的方向奔去,山谷中,一只小狼正被猎人的捕兽夹夹着,
腿上鲜血淋漓,它的面前站扑两条垂涎欲滴的猎狗。
猎狗忽然感觉到流火的到来,转过头警觉地注视着他。
流火心里一动,这种情形似曾相识。他对着两条猎狗挥了挥手道:“既然我来了,
你们便不能再伤它,快快回去吧!”
那两条猎狗低鸣了一声,垂下头夹着尾巴转身而去。
那小狼一边舔着自己受伤的腿部,一边可怜兮兮地看着流火,似是请求流火将自己
从捕兽夹中救出来。
流火不由得想起很久以前,自己曾经落入猎人的捕兽坑中,如风为了救他,连性命
都不要。他心里一酸,许多事情发生了,便不能再挽回,想必现在的如风仍然对他恨之
入骨。
他走过去,打开捕兽夹,道:“你以后要小心,不要再被猎人捉住,并不是每次都
会有人救你的。”
那小狼抬起头,“呜鸣呜”地低鸣着,似是在答应。此时它与流火近在咫尺,又是
一只未成年的小狼,而且还受了重伤,料想流火必然对它全无戒心,它忽然伸出一只尖
利的爪子向着...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26 | 18 但在宗教哲学中,却往往存在不一样的观点。哲学与宗教很难截然分开,一
些宗教的创始人,其实同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比如乔达摩•悉达多。他有一个
很奇特的世界观,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唯一的,而是有着很多很多的世界,
每个世界都是有限的。这些世界都有生有灭,只是暂时的存在,它们都要经历
“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也叫做四个“中劫”,四个“中劫”合起来是一
个“大劫”,每个大劫就是一个世界一生一灭的完整过程。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哪个更接近事实呢?我们可以在“宇宙大爆炸理
论”中找到答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种理论的形成过程。
1666年,牛顿发现白光其实是一种复合光,它在通过三角形棱镜时,能分解
成彩虹一样的多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做“色散”,分开的单色光依次排列而成的
光带叫做“光谱”。
牛顿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柱镜,利用它来研究光的颜色。
他把房间封闭成漆黑,在窗户上做一个小孔,让适量的日光射进
来,又把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折射的光能够射到对面的墙上
去。这样在墙上出现了一个彩色光斑,颜色的排列依次是红、橙、
黄、绿、蓝、靛、紫,牛顿把这个颜色光斑叫做“光谱”。
对于三... 阅读全帖 |
|
s****r 发帖数: 26 | 19 但在宗教哲学中,却往往存在不一样的观点。哲学与宗教很难截然分开,一
些宗教的创始人,其实同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比如乔达摩•悉达多。他有一个
很奇特的世界观,认为我们这个世界并不是唯一的,而是有着很多很多的世界,
每个世界都是有限的。这些世界都有生有灭,只是暂时的存在,它们都要经历
“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也叫做四个“中劫”,四个“中劫”合起来是一
个“大劫”,每个大劫就是一个世界一生一灭的完整过程。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哪个更接近事实呢?我们可以在“宇宙大爆炸理
论”中找到答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种理论的形成过程。
1666年,牛顿发现白光其实是一种复合光,它在通过三角形棱镜时,能分解
成彩虹一样的多种颜色,这种现象叫做“色散”,分开的单色光依次排列而成的
光带叫做“光谱”。
牛顿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柱镜,利用它来研究光的颜色。
他把房间封闭成漆黑,在窗户上做一个小孔,让适量的日光射进
来,又把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折射的光能够射到对面的墙上
去。这样在墙上出现了一个彩色光斑,颜色的排列依次是红、橙、
黄、绿、蓝、靛、紫,牛顿把这个颜色光斑叫做“光谱”。
对于三... 阅读全帖 |
|
G*******s 发帖数: 4956 | 20 世界三大宗教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佛教
第二章 伊斯兰教
第三章 基督教
第四章 谈谈宗教
诗 歌 释放释放
惟独耶稣
前 言
神的存在我们已简单地说过了,但也许有人说:“天地间确是有一位主宰。创造了万
物,也创造了人。不过,哪一位才是真神呢?你说耶稣是神,他说如来佛是神,各说不
一,到底哪一位才是真的呢?”当然,我们说我们所信的是真神,其余的都是假神。正
如他们说我们所信的是假的一样。为此,我们就得看看各宗教所说的是怎样的,我们现
在不准备详细讨论,我们只作个简单扼要的介绍,好使我们能以分辨真假。不过,我们
不能乱说,他们是怎样,我们就说他们怎样。我们对神既要忠诚,我们也要如实地介绍
他们所信的,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世界的各宗教多得很,我们用不着一一细说,我只提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世界性的宗教
来说。
第一章 佛教
佛教是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原来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他的生死
,传说不一,大抵说他生于主前557年,死于主前477年者较为普遍,近来有人说他约是
在主前563-483年。他的父亲净饭王是尼泊尔和印度边境上释迦族一个...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4976 | 21
==========================
那你可能未知佛陀令地裂开, 吐出烈火, 吞噬敌对的提婆达多一事了, 佛陀弟子亚难开
声请佛陀相救, 佛陀还说提婆达多抵死 |
|
b*****n 发帖数: 4976 | 22
==========================
那你可能未知佛陀令地裂开, 吐出烈火, 吞噬敌对的提婆达多一事了, 佛陀弟子亚难开
声请佛陀相救, 佛陀还说提婆达多抵死 |
|
x****s 发帖数: 318 | 23 《北京青年报》 1999年5月30日 星期日 [第21版]-[开心提案]
佛牙你了解多少
近日,供奉于西山八大处公园灵光寺内的世界罕存的佛教鼻祖释迦牟尼灵牙舍
利再次被送到东南亚国家巡回供奉,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对于这颗佛牙的来龙去
脉人们也随之发生兴趣。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约公元前565—485年)迦毗罗卫国人(今尼泊尔境内),
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伽”即释伽族,“牟尼”意为圣人),与我国春秋时期
的孔子同代。相传,悉达多幼时聪颖,父亲净饭王立嗣王储,原意将他培养成为学
识渊博,文武兼备的人,中兴国家。但他因痛感人间各种苦况,不满当时婆罗门教
的神权统治及种姓制度,于29岁时毅然背弃父愿与豪华享乐的宫廷生活,出家修行,
遍访名师,历尽苦楚,6年后在菩提树下顿悟出一个隐恶扬善,普渡众生,超脱苦难,
空净澄明的境界。并于鹿野苑初转法轮,传法布道,信徒甚众,尊为佛陀,即佛祖,
民间谓之曰佛。
据佛典《法苑珠林》记载,释迦牟尼天度200年后,统一古印度阿育王发愿广弘
佛法,将世间佛骨分为84000份,散施世界各地造塔供奉,中国得十九 |
|
r******4 发帖数: 178 | 24
你怎知别人没有禅定,那所谓的24小时入定你懂吗,你可知有正定和邪定的区别?
这个世界最邪恶的事情就是破坏佛法,伪造相似佛法而迷惑别人修行,而waichi和清海
干的就是这个。
所谓的劝人持戒,吃素修行也可以是包装,释迦摩尼佛在世时候专门破坏僧团的大魔头
提婆达多还严格要求僧团严格吃素,严格持戒,结果却被佛陀阻止,提婆达多最后据说
也入无间地狱。
是非分明,不是心胸狭窄。 |
|
p*****n 发帖数: 1415 | 25 释尊的禅修过程
林崇安(2001)
一、前言
在今日繁忙的时代,为了安详地面对起伏的人生,就要使生活与禅修结合在一起。佛法
中的禅修方法,是释尊亲身体验后所传出,今日的学佛者想正确地禅修,就要先清楚地
知道当年释尊的禅修过程及其教导,如此才不会盲修瞎炼。本文将先分析释尊的禅修过
程,而后略述他对弟子们有关禅修的教导。关于释尊的一生,散见于南北传的经藏与律
藏中。释尊约生于公元前五六五年,是当时北印度迦毗罗城净饭王的儿子,名为悉达多
。十九岁娶妻耶输陀罗。二十九岁生子罗怙罗,同年出家,寻找灭苦之道。三十五岁成
佛(约公元前五三一年),八十岁时入灭。上述依据《众圣点记》的记年,以下主要依
据北传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以及南传《中部》的《萨遮迦大经》中的记
载,仔细探讨释尊的禅修过程。
二、寻找涅盘
释尊寻找灭苦之道,先尝试当时印度的各种方法,最后自己才发现正确的中道之路,今
分述如下。
方式A:追逐世间欲乐
1.追逐感官的今生享受
释尊在家时,以太子的身份享受宫内种种五欲之乐,但是老病死之苦仍然逃避不了,所
以悉达多太子知道自己必须出家,脱离现世感官之享乐。
2.以苦行追求来生的 |
|
r*****e 发帖数: 1196 | 26 「不杀生」与「不受用鱼、肉」的古今观
乌帕沙玛 比丘
佛陀生于公元前约六世纪,时当印度「奥义书」思潮的晚期,当时印度除了传统的婆罗
门教以外,主要就是以尼干子.若提子(耆那教)、阿夷多.翅舍钦婆罗(顺世论)、浮
陀.迦旃延(七要素论)、富兰那.迦叶(顺欲论)、末迦黎.拘舍罗(决定论)、散惹
耶.毗罗梨子(怀疑论)为宗教哲思的代表,而这一教五派就是为佛陀呵为六师外道者。
六师中为人称为「大雄」的尼干子.若提子,出生的时间稍早于佛陀而与佛同世,他强
调禅定与极严苛的苦行,身不着一物,甚至连钵都不用,仅用双手受取食物的布施,并
且严格的提倡「不杀生」,主张「不食用鱼、肉」,他的思想盛行于印度各地且传袭至
今,并为后世称为「耆那教」。佛世时在印度第一强国的摩揭国的首都王舍城中,由于
尼干子.若提子的主张广受君民的信受与欢迎,所以当不支持阿阇世弒父篡位的佛陀,
后来为阿阇世支持的提婆达多所反对时,提婆达多即以广受王舍城人信仰的尼干子.若
提子的主张─—不食用鱼、肉,来提高自己在王舍城的声望以获取支持,并藉此贬低与
打击佛陀的名声,以争取佛教的领导权,最后甚至不惜暗杀佛陀,这就是佛史上有名的
「提 |
|
a*******g 发帖数: 867 | 27 第一为什么要求觉悟
佛陀为什么要去求觉悟呢?先撇开大家的种种想法和意见不谈,我们先看一下释迦牟尼
佛,他自己是怎样来陈述的。在义净法师翻译的《无常经》里面,有这样一段经文,“
尔时,佛告诸苾刍,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
。何者为三?谓老、病、死。汝诸苾刍,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
实不可念,实不称意。若老病死,世间无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
法及调伏事。是故应知,此老病死,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
称意。由此三事,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这里有
个问题,我们知道佛陀在成道修行之前,曾有一个特别富有隐喻意义的示现。佛陀在出
家之前,他的生活充满种种享乐、鲜花和掌声,所有的人都把世间苦难的真相掩盖起来
,而给悉达多王子所呈现是都是幸福美满。据经典记载,有一天悉达多王子走出迦毗罗
卫国的城门之后,在东南西北四门之外,他观见了人生四相。哪四相呢?生、老、病、
死之相。复于北门看到出家沙门的修道之相。这样一个有隐喻意义的示现,它说明一个
问题,在一切世间所有美好的现象背后,隐藏着生 |
|
S**U 发帖数: 7025 | 28 danalake
沙门果经的沙门功德你成就了几种?你达到六祖的境界了吗?你喜欢讲证量,用不用到
自己身上?还是光要求别人,自己豁免啊?
跟谁学是你的自由。佛陀在世时,一样有人信提婆达多,要跟提婆达多学,不随佛陀。
我算什么呢。我没有天真到认为别人一定会听我的。
一切众生是业的主人。
诸恶莫作。
善哉! |
|
r****n 发帖数: 8253 | 29 所有这些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
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
自我只是另一个误解。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身体(色)、感受(受)、想法(想)、行为(行)和
意识(识)的时候,我们通常制造出一种自我的概念。
人们受制约,把这种概念视为恒常而且真实的。举起手来,我们认为我就是这个形体。我
们认为我拥有这个形体,这是我的身体。我们认为,形体就是我,我很高。我们指着自己
的胸膛,认为我住在这个形体之中。我们对于感受、觉知和行为也会这么想。我有感受
、我是我的觉知......但是悉达多了悟到,不论是在身体里或外,都找不到一个独立存在
的实体,足以被称为自我。如同火圈的视觉错幻一般,自我也是虚幻的。它是谬误的;基
本上错误,而究竟上不存在。但是如同我们被火圈所迷惑一般,我们也全都被自我所迷惑
了,执着于谬误的自我,是无明的荒谬行为。它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无明,导致了各种痛苦
和失望。
当悉达多发现没有自我,他也发现没有根本存在的邪恶,而只有无明。他特别地深思无明
如何创造出“自我”的标准,将它附着于完全没有根基的和合现象上,加以重要性,然后
拼命地去保护它... 阅读全帖 |
|
a**u 发帖数: 8107 | 30 ☆─────────────────────────────────────☆
Yisu (yisnotme) 于 (Wed Aug 11 11:49:22 2010, 美东) 提到:
为了表示对"初果解脱者"的尊敬和方便大家集中学习。 本线程为初果解脱者专用贴, 其
它人请不要跟贴。 以后所有的关于初果解脱者的言论都将被集中收集并转移到在这里。
任何自认已经证得初果的同学, 请到这里发贴。 其它地方的新贴我们将为您转到这里
来, 以方便我等末学的集中学习。
感谢开示
先听一段佛经, 中间休息我们会陆续放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卷第一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不肖弟子释净胜白话译
寿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绕。二月十五日临涅槃时。以佛神力出大音声。其声遍满乃至有顶。随其类音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应正遍知。怜愍众生覆护众生。等视众生如罗睺罗。为作归依屋
4缶跏雷鸾鶚劇R磺兄谏粲兴伞=裣た晌省N詈笪
这是我亲耳听佛所说的。
一天佛来到拘尸...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1 第五天开示
四圣谛:苦(苦谛),苦的原因(集谛),苦的寂灭(灭谛),根除苦的方法(道谛)
~缘起
五天过去了,你们还有五天可以用功,要善加利用剩下的这几天,对这修行方法有正确
的了解,努力用功。
你们已经从在限定范围内观察呼吸,进展到观察全身上下的感受。当一个人开始练习内
观,最初通常会有的多半都是粗重、坚硬、强烈的不愉悦感受,像是痛感、压力感等。
你们以前也都有过这些经验,但心的习性是对感受起反应,乐受则迎、苦受则拒,因此
总是激动不安。现在你们开始学着不起反应地观察,客观地观察感受,不把自己和这些
感受划上等号。
痛苦是有的,烦恼是有的,但悲哭啼泣无法帮人脱离苦海。我们要怎样解脱痛苦呢?我
们如何才能面对接受呢?
治病的医生,得要知道病人生的是什么病,病因又是什么。只要有原因,就有解脱之道
,就是去除这原因。只要除去病因,病就自然痊愈。因此要从根除病因着手。
首先我们得接受苦的事实。苦无所不在,这是普世皆然的事实。但当我们开始不起盲目
反应地观察,这就成为圣谛,因为任何这样依道而行的人,都将成为高贵贤圣的人。
当我们开始观察第一圣谛,也就是苦谛时,苦的原因很快就会清楚浮现,我们也开...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2 第十天开示
修行方法回顾
十天过去了,让我们复习一下你们这十天所学的东西。
你们一开始的功课是皈依三宝,也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们这样做,并不是
从一个宗派转变到另一个宗派。在内观中的转变只是从痛苦到快乐,从无明到智慧,从
束缚到解脱。这整个教法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你们皈依并不是皈依某个人、皈依什么教
条或教派,而是皈依觉悟的性质。发现了觉悟之道的人就是佛,所发现的觉悟之道是法
,所有依法修行而得证圣果的人是僧。我们受到这些人的感召启发,而皈依佛、法、僧
,以达到内心纯净的相同目标。事实上我们皈依的是觉悟的性质,也就是人人皆能向内
寻求开发的佛性。
同时,任何走上这条道路的人,都会油然生起感恩之心,并发愿要服务众生,不求任何
回报。这两种特质在悉达多.乔答摩,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的佛陀(释迦摩尼佛)身上,
十分明显。他完全经由自己的努力达到开悟,但他对众生满怀悲悯,因此致力将他所发
现的修行方法教给别人。
所有修习这个修行方法,并将自我的旧习气根除到某种程度的人,都会有相同的特质。
真正的皈依,真正的护佑,是你在自已身上所培养增长的正法,不过随着你对正法的体
验,必然也会生起对释迦摩...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3 杂阿含923经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38/yinshun38-27.html>
调马师白佛∶「世尊是无上调御丈夫,为以几种方便调御 丈夫」?
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种方便,调御丈夫。何等为三?一者、一向柔软,二者、一向
麤涩,三者、柔软麤涩」。
佛告聚落主∶「所谓一向柔软者,如所说∶此是身善行,此是身善行 报;此是口、意
善行,此是口、意善行报。是名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盘,是为柔软。
麤涩者,如所说∶是身恶行,是身恶行报;是口、意恶行,是口、意恶行报。是名地狱, 是名畜生,是名饿鬼,是名恶趣,是名堕恶趣,是名如来麤涩教也。
彼柔软麤涩俱者,谓如来有 时说身善行,有时说身善行报,有时说口、意善行,有时说口意善行报;有时说身恶行,有时说身恶行报,有时说口、意恶行,有时说口、意恶行报。如是名天,如是名人,如是名善
趣,如是名涅盘;如是名地狱,如是名畜生,饿鬼,如是名恶趣,如是堕恶趣,是名如来柔软麤涩教」。
调马师白佛∶「世尊!若以三种方便调伏众生,有不调者,当如之何」?
佛告聚落主∶「亦当杀 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34 佛陀对食肉的看法
达摩悟陀长老着
简介
吃肉是一项很敏感的课题。世上有很多不同的言论,而每个都有可取之点,但未必每一个论点都是有智慧的。在这方面,我们姑且放下个人的观点而以豁达的态度去看一下佛陀的观点。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来是无所不知的。
我们需要引据佛经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佛在【增支部4.1801】里说,如果有僧人断言某某话是佛说的,那么我们必须把该僧人的话拿去与经藏和律藏对照一下。只要那些话的内容符合经藏、律藏里的记载,那么该僧人的言论即可被接受为佛陀的讲说。
另一个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引用那一部经典和律典呢?虽然佛教里不同宗派有其不同的阐释,但他们全都同意有四部汇集本是最早以及最有权威的佛说经典,它们就是长部、中部、相应部和增支部,以及几本小部。此外,这些早期书籍的内容都贯彻一致,充斥导向解脱的意味,而较迟流通的书籍却函蒇着矛盾的理论。
我们拿佛教所有不同宗派的律藏来互相比较,会发现南传佛教的律藏与其他宗派的律藏的内容其实是很相近。因此,我们将引用最早的佛经与南传律藏为我们讨论的起点。
(1)中部第55部经
这部经特别...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35
吃素挺好,只是不要将素食极端化,不要为了宣传素食扭曲事实,明明佛教并不吃素,
佛陀本人也不是素食者,但是为了宣传素食而去扭曲事实。
素食是造成佛教分裂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当初魔头提婆达多分裂僧团,素食主张是最主
要的。
现在,很多伪佛教,以及附佛外道,也干着当年提婆达多一样的事情,用素食来吸引人
,用素食来否定真正的佛教。
多。 |
|
S**U 发帖数: 7025 | 36 我会多观察对别人的影响,加以改进。不过别人的反应主要是自己的业,我不过是助缘
,这是因果法则。
佛陀教导,提婆达多一样反感,最后叛教。过在提婆达多,非佛的负面影响。 |
|
r*****d 发帖数: 922 | 37 关于放生
慈诚罗珠堪布 开示
作为佛教徒,我们经常放生。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够如理如法
,功德就不是很大。所以,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讲讲有关放生的问题。
大乘菩萨所有的行为,可以归纳为六种,这就是六度,六波罗密多。本来,大乘菩萨的
见解、行为、修法,利益众生、度化众生的事业浩如烟海,但所有这些方便,均可以归
纳成为六度。
如果我们能如法放生,即使是放一条生命,也有办法具备六度。如何具备呢?下面我们
分别讲述:
第一,布施。
大乘菩萨的布施有三种:无畏布施、法布施和财布施。
无畏布施:
放生本身就是无畏布施。但要成为真正的无畏布施,还需要一些条件。
1. 放生时,要看生命放完后是否安全。譬如藏地也有泥鳅卖,是从汉地运过去的,当
地的牧民以为是鱼,就买了放到河里。那儿的河底下没有泥,全是石头,河水也很冷,
因为它的源头是雪山。泥鳅放下去后,对环境不适应,活不了多久,都死掉了。
1991年、1992年时,我们也欠缺常识,在康定买了鳝鱼,然后放到康定城中的一条河里
,结果可想而知,它们根本活不了。我们发了救度它们的心,却不能使它们真正得到救
护,实在很可惜。...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8 一∶「谈论戏笑法,长行与解释;如是我闻等,迷惑于世间」。
这里的如是我闻说的不是佛经的如是我闻, 而是指前面的谈论戏笑法. 佛法末世, 许多
人都认为我所听到的, 学到的, 或知道的就是真正的佛法, 使世间充满迷惑.(好像是在
说本版)..:)
二∶「于我涅盘后,释种悉达多,毘纽大自在,外道等辈出。
熟悉古文和此经特点的, 不难看出这是个到装句, 正常顺序应该是:
于我释种悉达多涅盘后,毘纽大自在,外道等辈出
另外前面还有一句: 余佛出善时,释迦出恶世. 也基本可以说明问题. |
|
S**U 发帖数: 7025 | 39 姐姐明鉴,经文∶
于我涅盘后,释种悉达多。毘纽大自在,外道等俱出;
如是我闻等,释师子所说。
「我」与释种悉达多,当然不指同一人。看下文
「我名离尘佛,姓迦多衍那。......
出家修苦行,演说千法门,与大慧授记,然后当灭度。大慧付达摩,
经文指明说此经的「我」是离尘佛,当机的是大慧,后来传给达摩。经文前后是一贯的
。不知达摩祖师是否以此经暗示离尘佛、大慧的法统。
佛经以如是我闻开头,是结集佛经时所定,见大智度论与律藏。外道的谈论戏笑法不以此语开头。JJ 若不同意,请指出哪个外道的谈论戏笑法以如是我闻开头。「释师子所说」,佛陀是释迦族,佛说法称为狮子吼,慑伏外道,「释师子」不指释迦佛指谁? |
|
S**U 发帖数: 7025 | 40 提婆达多成立自己的僧团的时候,就不再皈依僧宝了,所以不是佛弟子。跟随提婆达多
的,有些后来回到释迦僧团,又是佛弟子。 |
|
S**U 发帖数: 7025 | 41 阿含经中,世尊记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得阿那含,梵天王恭敬阿罗汉如舍利弗、目揵连等。
杂阿含1193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日日精勤往诣佛所
,尊重供养。时娑婆世界主作是念∶今旦太早而来见佛,正值世尊入大三昧,我等且当
入提婆达多伴党瞿迦梨比丘房中。作是念已,即入彼房。至房户中,以指扣户,口说是
言∶「瞿迦梨!瞿迦梨!于舍利弗、目连所起净信心,汝莫长夜得不饶益苦」。瞿迦梨
言∶「汝是谁」?梵天答言∶「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瞿迦梨言∶「世尊不记汝得阿那
含耶」?梵天王言∶「如是,比丘」!瞿迦梨言∶「汝何故来」?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念
(12)言∶此不可治,即说偈言∶「于无量处所,生心欲筹量,何有黠慧者,而生此觉想
?无量而欲量,是阴盖凡夫」。
时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日
日勤到佛所,亲觐供养。我作是念∶今旦太早来见世尊,正值世尊入大三昧,我且当入
提婆达多伴党瞿迦梨比丘房中。即住户中,徐徐扣户,口说是言∶瞿迦梨!瞿迦梨!当
于舍利弗、目揵连贤善智 慧者所,起净信心,莫长夜得不饶益苦。瞿迦梨言∶汝是谁
?我即答言∶是...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42 掌中之叶
止禅(禅修)的基础 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悉达多学院 编译
序
【掌中之叶――止观】
一时,世尊在憍赏弥黄檀树林里。那时世尊捡起几片黄檀树叶放在手中,然后问比丘们
说:「诸比丘,你们认为如何?是我捡起来放在手中的这几片黄檀叶子比较多呢?还是
头顶上黄檀树林里的叶子比较多?」比丘们回答说:「世尊捡起来放在手中的黄檀叶子
很少,而头顶上黄檀树林里的叶子很多。」世尊说:「同样地,诸比丘,我所了悟但没
有宣说的法很多,而我(志在)宣说的法很少……。」――出自《相应部.56谛相应.
第 31经》为何世尊只对弟子们宣说「掌中之叶」这般少的法呢?因为这「掌中之叶」
的法是有利益的、与梵行的基础相关、导向厌离、离贪、灭尽、寂静、胜智、正觉、涅
槃,所以佛陀志在对弟子们宣说「掌中之叶」的法。这便是本书的缘起。这「掌中之叶
」的法又是什么呢?这「掌中之
叶」的法就是四圣谛。只有四圣谛才是真正导向厌离、离贪、灭尽、寂静、胜智、正觉
、涅槃的法。虽然世尊还宣说其它如布施、持戒、生天、感官享受过患、出离殊胜等善
巧法门,但是一切善巧法门都志在归向这究竟解脱法门――止观禅法。四圣谛是诸佛不
共(特有)的...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3 大乘佛法毫无疑问的如此认为。
原始佛法似乎有这样的意思,但是不明确,因为杂阿含经说佛所(知而)未说的法如大地土,所说的法如爪上土。佛所说的法以四圣谛为核心,有大利益故。佛未说的法利益不大(非义饶义、非法饶义、非梵行饶义)。
大乘佛法与原始佛法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大乘佛法认为佛陀能同时徧知一切法,而原始佛法认为即使佛陀徧知一切法,也不是同时。
比喻,如电影 Matrix 中,不会飞直升机的,只要下载一个程式,就马上会飞直升机。
佛陀修观能以任何法为对象而了知,但不修不知道。所以佛成道后,本认为无人能懂而不想说法,受请后,以天眼观察有人能懂而说法。这是原始佛法的观点。在大乘,就认为佛陀是在示现,不是不知。这影响到对佛陀所有行为的解释∶佛陀的行为,是否预知一切结果而作。所以提婆达多的叛教,大乘也认为佛陀预知一切,是演戏给众生看,叛教的提婆达多其实是菩萨。 |
|
d**********l 发帖数: 647 | 44 师兄不必激动,犯五逆罪之人,临终要遇到善知识,指点念佛才可以,也不是每个人都
有这样的缘。其实我们修行人潜在的都会觉得如果很‘坏’的人,也能成就,会不公平
,可是佛是平等慈悲的,不希望一个众生受苦。
虽然提婆达多没有往生,但是阿闍世王在世的时候跟提婆达多搞在一起,造五逆十恶罪
,杀父亲,把母亲囚禁起来,夺取王位,临终忏悔念佛往生,而且品位不低。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不可思议,我想自力修行之人,比较难相信此法,会总觉得不公平吧。 |
|
a***n 发帖数: 1993 | 45 第10章 法眼宗风
一、文益创法眼
文益(885-958),俗姓鲁,余杭(杭州)人。年甫七岁,即投新定之智
通院全伟落发,弱龄即受具戒于越州(绍兴)之开元寺。后于明州(宁波)育王寺希觉
禅师门下习律,同时“傍探儒典,游文雅之场”,希觉称他为“我们之游、夏”。后到
福州长庆寺谒长庆慧棱,未契玄旨,乃结伴从西湖出游,因大雨,停留在城西之地藏院
,得参桂琛。桂琛问他:“行脚作么生?”文益曰:“不知。”琛曰:“不知最亲切。
”文益豁然开悟。又指庭下片石问他:“寻常说三界惟心,万法唯识。且道此石在心内
。在心外?”文益曰:“在心内,”琛云:“行脚人著甚么来由安片石在心头?”益窘
无以对,遂放下包袱,依止月余。从“词穷理绝”处悟“一切见成”、言下大悟。至临
川(江西抚州),州牧请住崇寿院。由此传法,四远参徒翕然而至,不下千人。南唐初
(937后)受江南国主李氏之请,住金陵报恩院,号净慧禅师,再迁清凉寺,持续开
堂。异域慕其法者,涉远而至。玄沙正宗,兴于江表。周显德五年(958)卒,谥大
法眼禅师。著有偈颂、真赞、铭记、诠注等,共数万言,流布天下。现存《语录》、《...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6 要依“修多罗相应”标准,可能找不到神变的经文。你说的有可能。
不过反向思考,圣者的神变是部派共传的,出处包括南北传四阿含、法句经与律藏,南传<清净道论>更以两章详说如何修习神变。如果神变是后来的说法,应该也是在部派分裂前就被普遍接受了。“修多罗”中没提到神变,是因为“修多罗”的内容限于四圣谛相应的经,提到神变的经文依主角而分到弟子所说或如来所说,符合杂阿含的分类。
从我个人修行经验,可以毫无疑问的肯定,某种程度的神通存在,而且不是现在科学能解释的,当然我的经验离经上的神奇程度还很远。个人经验,也就是个人的,不必多说。
SA & SN 共传的神变经文之一∶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571.htm
杂阿含571经[正闻本1647经/佛光本570经](质多罗相应/杂因诵/弟子记说)(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庵罗聚落庵罗林中,与众多上座比丘俱。
时,有质多罗长者诣诸上座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诸上座比丘言∶
「唯愿诸尊于牛牧中受我请食。」
时,诸上座默然受请。
质多罗长者知诸上座默然受请已,即自还家。...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13923 | 47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
如果你出离了所有的执着,
那么你就会变得非常自由,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激怒你或伤害你。
在佛教里,出离有很多种含义和解释,
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
就像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
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
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桶装水,
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人来说,
悉达多的出离在多数时候
只能是一种遥远的梦想。
他们可能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如果你想修行佛法的话,
你可能只能在这样的环境里修,
在地铁里,在公司里,在下班的路上,
在晚饭之后。但你同样可以出离,要知道,
出离心并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出离心,
可以以这种方法检验:
在过去对你很重要的一件事,
现在是否对你一点都不重要,
过去可以轻易激怒你的事,
现在你是否毫不在乎。
如果是的话,
那么你就从这里出离了。你需要出离的东西很多,
并不只是不抽烟不喝酒或不
打牌,
那只是开始。
所谓出离,
就是不再执着过去执着的事物。当你不再执着一件事物或一种习惯,
它就失去
了指挥摆布你的...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8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49 ☆─────────────────────────────────────☆
waterer (快义恩仇之灌水山寨王) 于 (Tue Apr 26 22:40:08 2011, 美东) 提到:
【原文】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视之,犹以
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
;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
第13章)
【注释】
(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
斧柄。则,法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视。(3)违道:离道。违,离。(
4)庸:平常。(5)胡:何、怎么。慥慥(zao),忠厚诚实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排斥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排斥他人,那就不可以实行道了。”
“《诗经》说:...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