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 发帖数: 6213 | 1 没有。我这本是红四战史选编,1991年红四战史编委会编辑的,但双石言及的上面基本
都有。你有全的你就接着帖吧。咱们的观点不一定就对,而且是不是一定对也不重要,
但拿出原始资料来,搞清楚一些事情还是有益的,而且可能也并不太困难,大家都是受
过高等教育考过GRE的,呵呵
不知 |
|
s**********e 发帖数: 2888 | 2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wars/xuehong/xuehong31.html
雪白血红 张正隆
第三十一章 “兵不血刃”
长春和广岛,死亡人数大致相等。
广岛用九秒钟。
长春是五个月。
百姓夹在中间
长春是在沦陷期间膨胀起来的城市。
“九·一八”后,日本集中国内一批一流专家,采用欧美式建设理论,到长春
进行规划设计。绿化系统,既吸收了霍德华的田园城市理论,又注意到整体环境。
新区采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以保持公园绿地流水清洁,利用天然沟渠造成借
助于地形的绿化带。主要干道采用电力、电讯、照明线路地下化,新住宅区设置电
力路线走廊。为适应三十年代城市交通方式,采用平面环状交叉,设计了许多圆形
广场。
人口也由“九·一八”前的十五万,剧增到“八·一五”前的七十万左右。其
中日本人为十四万。
长春围困战前,居民为五十万左右。
五个月的围困,全城七百余万平方米建筑,230万平方米被破坏。一切木质结构
部分,大到房架,小到交通标志牌,乃至沥青路面,或用于修筑工事,或充作燃料
,而一切可以当做食物的东西,如树皮、树叶之类,都被尽情地送入口中,化作维
系呼... 阅读全帖 |
|
m******r 发帖数: 4351 | 3 二,造成抢救运动的原因
(一)肃反上一贯的极左路线
造成抢救运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国党在肃反问题上历来执行的就是一条极左的肃反
路线,只要是肃反或其他政治运动(实际上许多政治运动也与肃反无二,如1957年的“
右派”就和反革命并列为地富反坏右,1959年的“右倾机会主义”后来就被称为反革命
修正主义等等),没有一次不是敌情估计过高和斗争处理过头的。这从党有政权起,在
肃反和整人上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中就可得到充分证明。只是为了维护党的一贯正确和
个人崇拜,才讳疾忌医、不作自我批评、不吸取经验教训,使这条极左路线一直延续至
今。而且由于有关档案的严格保密,加之许多事本来就无档案,所以人们也无法确切知
道历次肃反和其他政治运动究竟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特别是错杀了多少人。但是从以
下登过报和上了书的数字,已可看出这条 “左”的肃反路线前后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
。有人估算,我们党从建立根据地政权起,主要是1930年到1935年,一、四方面军和江
西、鄂豫皖、湘鄂西、闽西等地,在反“AB团”、“社会民主党”、“改组派”等名义
下(全系无中生有,根本不是党史教科书上说的“肃反扩大化”),被自己人杀掉... 阅读全帖 |
|
t**********t 发帖数: 12071 | 4 来自战例选编。看来187师判定对面之敌为骑兵第一师。
该营在铁原阻击战前已经只剩190人。 |
|
p******r 发帖数: 6213 | 5 核心提示:西路军不能迅速到达新疆的最主要原因是来自苏联和共产国际,来自斯大林
和季米特洛夫的阻挠。季米特洛夫1936年9月11日的日记明确写道:"同意中国红军的行
动计划,即占领宁夏的部分地区和甘肃西部。"同时明确指出:"中国红军不得继续向新
疆方向推进,否则红军便有可能脱离中国的主要地区。"
本文摘自:《党史文汇》2009年第4期,作者:周忠瑜,原题:《季米特洛夫与红军西
路军》
季米特洛夫是共产国际后期的执行委员会主席,人们很难将这位德国人同红军西路军联
系起来,但随着《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和《共产国际、
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发行,使我
们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工农红军为寻求苏联军事物资援助而组建西路军、西路军西进途
中不让其到达新疆、向中共中央出谋划策营救西路军、为到达新疆后的西路军余部寻找
发展机会等问题上,都和季米特洛夫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季米特洛夫参与了苏联向中国红军给予军事援助决策的全过程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口号是"打通国际路线",而所谓的"打通国际路
线"就是接通或接近苏联。中...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6798 | 6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蒋介石思想理论简析
【作者简介】马振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邮编:210016
【摘 要 题】现代人物研究
【正 文】
在孙中山时代,国民党内唯孙马首是瞻,无论是在领导权或是在理论权威性上,党
内没有人敢于超过孙中山而凸现自己。那些舞文弄墨的国民党文胆们,如胡汉民、戴季
陶等人,也只不过埋头于为孙中山的思想理论做进一步的诠释工作而已。但到了1926年
,国民党进入蒋介石时代以后,由于蒋氏长于行动的特色,使其在理论上显露出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内出现了多种理论派别,他们都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继承者
自居,并对之加以大同小异的各自解释,演变成为不同的“三民主义”理论流派。在20
世纪30年代前后,这些论说成为蒋介石时代国民党思想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蒋介石不算是一个理论家,在他一生中所崇尚的是“行动高
于理论”的原则,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力行主义”。在他统治中国的几十年内,先
后由他的秘书陈布雷等人代笔,按照他的意图,对国民党的政治理论多次进行了修订和
阐述,而蒋本人除了由他人代写的各种演讲稿、报告书外,并没有出...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7 鸦片托起的“延安奇迹”
对于“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种鸦片”的说法,一个主要证据是共产国际1942-1945年间驻
延安联络员彼得·弗拉基米罗夫所写的《延安日记》,作者披露出毛泽东在抗战期间沉
溺于整风运动、培养个人权威,“每个人都在死记硬背党的文件,一个劲儿地进行自我
批评”,对抗日则持打酱油态度,甚至暗中和日军勾结,除此之外更以鸦片作为主要经
济来源,例如以下这段文字:
“毛泽东邀请尤任到他的住地去,要教尤任打麻将。在玩牌的时候,尤任问道:‘毛泽
东同志,特区的农民往往由于非法买卖鸦片受到惩办,而现在甚至连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和机关也在公开生产鸦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毛泽东没吭声。邓发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以前特区只是把盐和碱运到国统区。我们一挂挂大车满载着盐出去,带回来
的钱袋却是瘪瘪的,而且还只有一个钱袋!现在,我们送出去瘪瘪一袋鸦片,就能带回
满满一车的钱。我们就用这些钱向国民党买武器,回头再用这些武器去收拾他们!’”
类似内容在全书屡见不鲜。不过有部分我党的拥趸表示,《延安日记》这本书根本不能
算数,因为它是作者死后二十年才由他儿子出版的,这段时期刚好中苏关系恶化,为什
么苏...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18158 | 8 特货是硬通货,红军就在用了,养一只军队要大量的钱,你用咸盐、皮毛、甜甘草打发
叫花子呢?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资料选编
http://www.lantianyu.net/pdf18/ts051031_17.htm
张希才谈红二十五军的后勤工作
(一九八四年四月)
我看了《红二十五军斗争史》(征求意见槁)后,感到比较完整系统地 反映了红
二十五军成长壮大的发展过程及其战斗历程,结构上、层次上也很 清楚,观点也明确
,内容有了充实,特别是后勤工作方面增加了一些。这一 稿还总结了经验教训,总的
看写得是比较好的。但有的内容还觉得欠缺一些。 现从后勤工作方面提几点补充修改
意见。
他指示我到供给部后,要做好军的供给工作,把 各种物资保管好,尤其是黄金、银元
、军诫、布匹、烟土等是全军的生命, 是革命成败的物资保证。
警卫连:包括警卫排和通信排。还有运输大队:大队长詹广华。全大队 约一百余
人,分担架排、运输排。担架排有二十多副担子,主要任务是挑洋 钱和烟土。
2、红二十五军的粮秣物资的主要来源有:
打土豪的财物,钢洋、烟土、布匹、粮食、猪等由部队带回,牛和浮财留给 群众。 |
|
s***y 发帖数: 198 | 9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55016-gb2312.html
1967年毛泽东:邓小平文可比周恩来 武可比林彪
核心提示:1967年7月16日在武汉,有人问毛泽东:主席多次说过对刘邓要区别,
可现在的口号叫“打倒刘邓陶”。毛即说:打倒一年,顶多打倒两年。小平,文可以与
少奇、恩来相比,武可以与林彪、彭德怀相比。
其实,在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对邓小平这位在六十年代初就被他看中、选定的接
班人并没有否定。文革开始的时候,毛找邓谈话,要邓同林彪搞好关系。但邓同林搞不
到一起去。他同林谈了一次,就谈崩了。〔据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7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书名和页码。〕邓小平为林
彪所不容,林彪与江青勾结起来,把刘、邓绑在一起,攻击、批判不断升级。但就在邓
小平被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似乎已成定局的时候,毛泽东也没有把邓的问题看
得多么严重。在毛泽东看来,文革中喊喊“打倒”,是批评、帮助的一种方式。他心中
有数,多次说,邓是内部问题,刘邓应有区别。
1967年7月16日在武汉,有人问毛泽东:主席多... 阅读全帖 |
|
s*****j 发帖数: 6435 | 10 起因是在"有小将出来批驳一下李志绥的回忆录的吗"主题下 goodegg 说
"张荣那本书乱说不少,但是同样提供了很好的史料.关于毛泽东40年向斯大林讨要
10万军队的装备突袭重庆消灭蒋介石的计划我就是在这里看见的.再回头用严肃史料,包
括苏联档案一核对,准确无误."
我很怀疑当年毛会有如此奇怪的想法. 问了一下, goodegg 举出网文如下.
"毛泽东的清君侧计划,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关系及两党力量对比的演变
时间:2010-01-20 17:38 作者:杨奎松
10月份,毛泽东终于醒悟,他认定蒋介石要向日本投降,并与日军一道夹击中共
的军
队。于是,他给彭德怀拍发了一封电报,让彭德怀在华北组织十五万精兵,从山西、陕
北经陕南,包抄陪都重庆。毛泽东将这个计划称作清君侧。所谓清君侧,就是毛泽东认
为,蒋介石的身边有投降分子,这个投降分子就是何应钦。蒋介石只有把投降分子赶出
去,共产党就停止这个包抄行动。对这个计划,毛泽东也感觉实施起来十分冒险,如果
贸然采取行动,就有人会提... 阅读全帖 |
|
s*****j 发帖数: 6435 | 11 起因是在"有小将出来批驳一下李志绥的回忆录的吗"主题下 goodegg 说
"张荣那本书乱说不少,但是同样提供了很好的史料.关于毛泽东40年向斯大林讨要
10万军队的装备突袭重庆消灭蒋介石的计划我就是在这里看见的.再回头用严肃史料,包
括苏联档案一核对,准确无误."
我很怀疑当年毛会有如此奇怪的想法. 问了一下, goodegg 举出网文如下.
"毛泽东的清君侧计划,呵呵.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奎松:抗战期间国共关系及两党力量对比的演变
时间:2010-01-20 17:38 作者:杨奎松
10月份,毛泽东终于醒悟,他认定蒋介石要向日本投降,并与日军一道夹击中共
的军
队。于是,他给彭德怀拍发了一封电报,让彭德怀在华北组织十五万精兵,从山西、陕
北经陕南,包抄陪都重庆。毛泽东将这个计划称作清君侧。所谓清君侧,就是毛泽东认
为,蒋介石的身边有投降分子,这个投降分子就是何应钦。蒋介石只有把投降分子赶出
去,共产党就停止这个包抄行动。对这个计划,毛泽东也感觉实施起来十分冒险,如果
贸然采取行动,就有人会提...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12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编定本出版延宕到了1977年3月,而早些时候的1976年10月解决
了四人帮问题。[4] 出版时间是“两个凡是”出台不久。这个版本收集了毛泽东1949年
9月到1957年的重要著作(选编时限较前缩短)。卷前《出版说明》并称“以后各卷也
将陆续出版”。
1982年因为该版本与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
当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符,被停止发行。 |
|
v*****s 发帖数: 20290 | 13 你说的对,瞧我这记性,我搞错了。沈志华还比较厚道的,出了个俄罗斯秘档集。
1996年至2002年间,沈志华与社科院合作,个人出资140万元,专程到俄罗斯和美国搜
集俄国解密档案,并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36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
|
s***a 发帖数: 2141 | 14 免费告诉你,我那篇文件,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
有史料就拿出来,没有就少来什么“你是说,目前据你所知, 没有任何国民党官方证
据表明内战期间,老蒋拉过壮丁是么?”
这种赖皮我见多了,跟我玩这个没用我告诉你,别拿我从没讲过的话套我了,我能中计
吗,你觉得?
整来整去还是什么1400万这种党妈用了10年的老卫生纸,也不知道换个新的吗? |
|
o**n 发帖数: 2130 | 15 一、壮丁多被征去当红军,苏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1、“全苏区大约有二三万担红属的田荒芜着(瑞金全县红五月底止,约有二千七百余
担未
莳)……原因除了当地耕田队的消极怠工在以外,有些地方确实是因为劳动力缺乏”(然
之,《把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彻底改善起来》,《斗争》第66期,1934年6月30日)
2“(万泰县的刘士进)两个儿子都当红军,分到的六十二担田,前年已荒了十担,今
年又
荒了六担……现在有好久没有米吃。”(《铁锤向着窑下区》,《红色中华》第204期
,1
934年6月19日)
二、“扩红”的手段粗暴
3、“城市少共市委组织科到群众家去宣传当红军,如发现家里动员对象不在家时,便
认为
是逃跑了,是‘反革命’了,于是甚至把其家属捉起来。石碧区个别乡召开扩红动员大会
时,群众进入会场后,即把门关上,开会动员后让群众‘报名’,不肯报名的人,便不准
他离开会场。方田区军事部长把不去当红军的群众,派人用梭标解到区苏去。”(《宁化
落后的原因在哪里?》,《红色中华》第238期,1934年9月26日)
4、“在扩大红军工作中,强迫命令是常见的事,如若谁一次开了小差,那就非绑起来
不可
……这种命令主义...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6800 | 16 炮十团滇西反攻记在文史资料存稿选编,抗战卷下
明确说的是105榴
150德榴当时少之又少,炮弹奇缺,是国之珍宝,怎么可能随便用?
炮7团资料我没有,炮10团里提了一句7团,就是762野炮
10 |
|
k******k 发帖数: 6800 | 17 白痴一个,文史资料存稿选编,解放战争卷中册,就提到胶东战役国军挖出大量共党掩
埋物资,我记得至少两篇。
贵党是宁可埋在地里喂老鼠,也不肯分给老百姓。
贵党跟老鼠真是军民鱼水情啊! |
|
c***h 发帖数: 1862 | 18 谌旭彬: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读书笔记:江西苏区百姓的日常生活
终于读完黄道炫先生的新著《中央苏区的革命》(社科文献出版社),收获颇丰,尤其
是对江西苏区百姓在“革命”笼罩下的真实生活,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著作史料引用丰
富,许多未曾见过,分享几例,从中不难窥见1930年代江西苏区,在“革命”辉煌表象
下的民生实况。
一、壮丁多被征去当红军,苏区劳动力严重不足
1、“全苏区大约有二三万担红属的田荒芜着(瑞金全县红五月底止,约有二千七百余
担未莳)……原因除了当地耕田队的消极怠工在以外,有些地方确实是因为劳动力缺乏
”(然之,《把优待红军家属工作彻底改善起来》,《斗争》第66期,1934年6月30日
)
2“(万泰县的刘士进)两个儿子都当红军,分到的六十二担田,前年已荒了十担,今
年又荒了六担……现在有好久没有米吃。”(《铁锤向着窑下区》,《红色中华》第
204期,1934年6月19日)
二、“扩红”的手段粗暴
3、“城市少共市委组织科到群众家去宣传当红军,如发现家里动员对象不在家时,便
认为是逃跑了,是‘反革命’了,于是甚至把其家属捉起来。石碧区个别乡召开扩红动
员大会时,群众进入会场...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19 《吕正操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P335:“打死打伤日伪军一千二百余人,其
中打死日军六百余人,伤三百余人,打死打伤伪军二百余人。”复云:“宋庄战斗后不
久,敌人召开了坂本旅团长及阵亡将士追悼会,会上宣布,日军伤亡九百六十人”。
以下是我当初请教司马时司马说的:
黄雀
Post By:2011-02-08 23:44:02
我是照着读书笔记写的,手头没有全史,翻了87年7月一版一刷的战史第二卷,确实是四百,可能是当时记录有错误。宋庄歼敌一千二这个说法,查到的最早出处是《八路军冀中军区关于‘五一’反‘扫荡’初步总结(1942年7月)》,载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的《冀中历史文献选编(上册)》。 |
|
k******k 发帖数: 6800 | 20 何止宋庄战斗啊,51大扫荡匪军编造的搞笑战例多了
都惨败成这样,还有脸编故事呢
,其
是四百,可能是当时记录有错误。宋庄歼敌一千二这个说法,查到的最早出处是《八路
军冀中军区关于‘五一’反‘扫荡’初步总结(1942年7月)》,载中共河北省委党史
研究室编的《冀中历史文献选编(上册)》。 |
|
k******k 发帖数: 6800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kirklook (Ni),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中共土改真相——群众运动 还是 运动群众?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6 22:08:28 2012, 美东)
张鸣:动员结构与运动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政治运作(1946—1949)
中共话语中的“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法宝”之一,一向被看成是中国共产
主义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抗战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更是被视为中共最终战胜
国民党政权的决定性举措。尽管毁誉不一,但这一点半个多世纪以来却是被国内外舆论
和学界所认可的。然而,关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研究,尤其是作为关键区域的华北地区
土改,却是学术界较少关注的领域,过往的一些论述,大多是中共党史语境内的研究,
基本上着眼于阐述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和探索中共土改政策的“左”或“右”变动原
因,而对于土地改革运动背后隐含的深刻的功利动因,以及运动给农村社会带来社会结
构、文化权力诸方面的变化更是绝少触及。李康(1999)、胡宗泽(1997)弗里曼(
Edward F...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870 | 22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童志强:皖南事变发生原因新探
2010年4月,笔者应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之邀,自费赴台作访问学者,得以有
机会查阅蒋介石大溪档案等有关资料,此行收获颇丰,看到不少未经删改的与新四军和
皖南事变有关的档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一国之中3种政权(国、共、伪)4种军队(
国、共、日、伪)并存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复杂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诸国所罕
见。尽管国共两党结束了10年血拼,第二次合作携手共同抗日,但由于貌合神离、各有
所图,一个想借手合作溶解对方,一个想通过抗战壮大自己,由此决定了在合作抗日的
过程中大小磨擦不断发生。皖南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国民党当局容不得新四军在华
中敌后迅速发展壮大,但是蒋介石、顾祝同、上官云相为什么在1941年1月6日这一天下
令发动事变,则与皖南新四军的决策失误有一定的关系。本文试从两岸史料综合研究分
析着手,对皖南事变发生原因作一些新的探索,以就正于方家。文内所有资料引文,凡
两岸共有者,均用大陆出版物作注释,以方便大陆读者查阅。
国民党确有制裁... 阅读全帖 |
|
s**********e 发帖数: 33562 | 23 摘自《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
大家可以数数是不是105个团。 |
|
m********y 发帖数: 21909 | 24 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和《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哪
个更靠谱, 你俩先材料辨伪吧。 |
|
m********y 发帖数: 21909 | 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和《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
第一本的资料来源于何处?第二本的资料又源于何处?
有没有其他的辅助性的书作为第三者来验证?
搞清楚这个再吵也不迟。 |
|
f*******w 发帖数: 1243 | 26 鸦片托起的“延安奇迹”
对于“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种鸦片”的说法,一个主要证据是共产国际1942-1945年间驻
延安联络员彼得·弗拉基米罗夫所写的《延安日记》,作者披露出毛泽东在抗战期间沉
溺于整风运动、培养个人权威,“每个人都在死记硬背党的文件,一个劲儿地进行自我
批评”,对抗日则持打酱油态度,甚至暗中和日军勾结,除此之外更以鸦片作为主要经
济来源,例如以下这段文字:
“毛泽东邀请尤任到他的住地去,要教尤任打麻将。在玩牌的时候,尤任问道:‘毛泽
东同志,特区的农民往往由于非法买卖鸦片受到惩办,而现在甚至连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和机关也在公开生产鸦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毛泽东没吭声。邓发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说:‘以前特区只是把盐和碱运到国统区。我们一挂挂大车满载着盐出去,带回来
的钱袋却是瘪瘪的,而且还只有一个钱袋!现在,我们送出去瘪瘪一袋鸦片,就能带回
满满一车的钱。我们就用这些钱向国民党买武器,回头再用这些武器去收拾他们!’”
类似内容在全书屡见不鲜。不过有部分我党的拥趸表示,《延安日记》这本书根本不能
算数,因为它是作者死后二十年才由他儿子出版的,这段时期刚好中苏关系恶化,为什
么苏... 阅读全帖 |
|
s*****j 发帖数: 6435 | 27 虎肉军史基金征文
<<从苏联档案看朝鲜战争的起源>>
活跃版面做点贡献,也争取挣点伪币.这篇征文主要是读<<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
文件(上)>> (沈志华 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从刊登(48) ) 后的一点个人
心得. 沈这个人很有些意思, 前段有网友帖过他的经历, 好象先经商, 90年后弃商求
学, 回北京从事苏联史和冷战史研究, 恰逢苏联垮台, 俄国档案解密 ( 据闻是卖档案
赚钱, 老毛子够惨的), 沈自费收集近15,000件俄国档案. 2002年出版了<<苏联历史档
案选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但此书被严禁收入任何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 沈
解释说是极其敏感, 我是实在不懂中宣部的人是怎么想的), 所以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
只能在海外出版, 香港的出版商嫌没油水不干, 最后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接手, 于2003年朝鲜战争结束五十周年之际出版.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 收集苏联档案
材料554份, 时间跨度从 1945年12月 – 1954年3月 (最后单独一份为1966年8月, 不记
入时间跨度). 另备有朝鲜战争大事年表, 俄国主要...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28 http://www.whfz.gov.cn/jhq/szzt/201006/t20100604_36031.shtml
“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新生事物,它从创建到停办,经历了十来年,距今已
三十余年。
在办校期间,我们在江汉区“五七”干校当过学员,后来又调到该校担任领导职务几年
,直至区干校停办撤离汉南。通过这段经历,了解一些实际情况。但是,按照党史部门
的要求,由于距今时间久远,记忆所限,我们只能力求尽力而为。经过认真回忆,并参
阅查寻到的有关资料,最近还到汉南区银莲湖农场的场部所在地,查访过有关干部和当
地老人,见证了原来江汉区“五七”干校留存的一些房屋及设施。现本着“尊重历史,
实事求是,重在写实”的原则,按照“内容真实,事例确凿”的要求将“五七”干校的
由来,武汉市各城区在银莲湖地区(汉南农场)兴建“五七”干校群,特别是其中的江
汉区“五七”干校,从创建发展到停办撤离的全过程,予以分类归纳记载,作为一份特
定历史时期的史料,留供参阅。
一、“五七”干校的由来。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读了林彪转送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
副业生产的报告》后,给他... 阅读全帖 |
|
s******8 发帖数: 7105 | 29
来来,打脸的来了
+++++++++++++++++++++++++++++++++++++++++++++++++++++++++++++++
《近代史研究》(京)1994年06期第140~166页
【作者简介】曾景忠,193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编审
徐州会战发生于全国抗战爆发半年之后,国民政府时已西迁。蒋介石于1938年
1月辞去行政院长职务,专司统率全国军队之权。蒋氏对徐州会战的战略方针战役部署
作了一系列指示,并几次亲赴前方督导。既往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对台儿庄大捷研究
多,对徐州会战之役整体研究少;从中国一方统帅指导指挥的角度看,研究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李宗仁指挥者较多,研究中国军队统帅蒋介石指示督导者甚少。本文拟对蒋介石
在徐州会战中的战略战役指导试作探讨,期对徐州会战之研究有所补充。
一、蒋介石指示战略方针
1937年12月,南京失陷。随着日军越过黄河,济南、泰安失守,中日军队将在
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的形势已经出现。
1938年初,军事委员会确定的国军指导方针为:
“国军主...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30 西单民主墙主要指的是1970年代北京西长安街和西单北大街交会处,西单体育场的约2
米高、100米长(也有一说是200米左右)的宽阔围墙,上面张贴着许多不同政见的大字
报。民主墙被视为中国民主运动的开端。其发挥宣传政治自由与民主化的短暂自由时期
被称为“北京之春”。
目录 [隐藏]
■1 历史
■1.1 民主墙的形成
■1.2 结社、民间刊物、游行
■1.3 取缔
■1.4 被逮捕的各地民主墙骨干
■1.5 胡耀邦态度
■2 民主墙的主要活跃人物和组织
■3 评价
■4 参考文献
■5 参见
历史民主墙的形成
“民主墙”的形式源于文革时期的大字报,即民众在公众场所张贴文章,表述某种政治
主张或心声。1977年,周恩来逝世一周年时,在天安门广场的“毛泽东纪念堂”工地围
墙上出现一些悼念周恩来的大字报,和一些民间上访状的大字报。后来该围墙因工程竣
工被拆除,人们就把大字报转移到北京市西单东北角的墙上。
1978年9月11日,“文革”中被停刊多年的《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但复刊后的第一期
便被当时主管宣传工作的党中央副主席汪东兴下令查禁。查禁的理由是:1.刊物中登载
了一些1976年四五天安门运...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1 ☆─────────────────────────────────────☆
shanggj (shanggj) 于 (Sat Apr 7 00:32:02 2012, 美东) 提到:
虎肉军史基金征文
<<从苏联档案看朝鲜战争的起源>>
活跃版面做点贡献,也争取挣点伪币.这篇征文主要是读<<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
文件(上)>> (沈志华 编.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从刊登(48) ) 后的一点个人
心得. 沈这个人很有些意思, 前段有网友帖过他的经历, 好象先经商, 90年后弃商求
学, 回北京从事苏联史和冷战史研究, 恰逢苏联垮台, 俄国档案解密 ( 据闻是卖档案
赚钱, 老毛子够惨的), 沈自费收集近15,000件俄国档案. 2002年出版了<<苏联历史档
案选编>>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但此书被严禁收入任何有关朝鲜战争的资料(? 沈
解释说是极其敏感, 我是实在不懂中宣部的人是怎么想的), 所以关于朝鲜战争的资料
只能在海外出版, 香港的出版商嫌没油水不干, 最后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接手, 于2003年朝鲜战争结束五十周年之际...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32 http://view.news.qq.com/zt2012/snjh/index.htm
1959-1961年饿死多少人
近日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发微博说“有人为了糟蹋毛主席,竟然夸张污蔑1960
年—1962年饿死几千万”,并声称“有人走访当年饥荒最严重的安徽河南农村,当地百
姓只是听说饿死人,并未见过”。此语一出,舆论哗然,随后林在微博上针对此事道歉
。[详细]
尽管林治波已道歉,但仍不断有人质疑1959-1961年饿死上千万人的说法,甚至说根本
否定大饥荒饿死人现象的存在。比如,吴法天在微博中引用孙经先的说法,认为“饿死
三千万”是谣言,并引用《1949-1995 中国灾情报告》一书说三年灾害非正常死亡人数
只有1039753人。那么,关于三年饥荒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2012-5-4 第7期1962年大逃港风潮是大饥荒的直接后果
一、说1959年-1962年没有饿死人完全是瞎扯!
近年来,不断有人声称1959年-1962年根本没有饿死人,认为被广泛接受的饿死人的说
法是为了污蔑毛泽东所创造出的谣言。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不尊重最基本的史实。如果
说他们认为改革开放后的资料都不... 阅读全帖 |
|
s***a 发帖数: 2141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sinta (薄谷开来),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所谓“百团大战”真有100个团吗?【威力加强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May 8 21:44:36 2012, 美东)
◎◎◎◎◎◎◎◎◎◎◎◎◎◎◎◎◎◎◎◎◎◎◎
前言:
在本人“海日克星”发布《所谓“百团大战”真有100个团吗?》一文后,广大无产阶
级革命小将和中宣部网络舆论工作者气急败坏,而无计可施,正在绝望之际,美女老将
猴妈一句“80多个团在我看来也算百团了”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ChinaNews/32531331.html
看到“猴妈”一夜之间借助我的推手,取代了“党妈”的崇高地位,我颇有些不服,于
是决定再给小将们的精神世界以一记重击,让它们党妈构建的谎言大厦彻底崩塌。
同志们,小将们,我以无比沉痛的心情通知你们,继你们伟大党妈的105个团的气球被
反动分子无情戳破后,你们猴妈的“80多个团也算百团”的狡辩也从此化为泡影了!
该版本在最初版本基础上,又合并... 阅读全帖 |
|
f*******5 发帖数: 1815 | 34 毛泽东说,学历史,主要是学近代史。他对太平天国和太平天国领袖群,有许多精辟的
论述和谈话。
1851年爆发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长达14年(他的余部则坚持活动
了21年),蔓延当时关内18个省。太平军狠狠打击了清王朝和帮助清王朝的英法在华殖
民势力,为中华史册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毛泽东很熟悉太平天国,他是把太平天国放在伟大的农民革命和农民战争的天平秤上,
作为我们革命事业的前驱者来论述的。
早在1945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演说中指出:“我们
今天的公祭可以一直上溯到1841年平英团那些英雄们,也祭奠他们。平英团的反英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都是英勇的斗争。太平天国有几十万军队、成百万的农民,打了13年
,最后南京城被清兵攻破的时候,一个也不投降,统统放起火烧死了,太平天国就这样
结束的。他们失败了,但他们是不屈服的失败,什么人要想屈服他们,那是不行的。”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91年人民出版社第435—436页)
毛泽东的这个思想,几年后即1949年共和国成立时,为北京天安门广场所树的人民英雄
纪念碑碑文的主体内容。
应该说,太平天国的... 阅读全帖 |
|
g******4 发帖数: 6339 | 35 根据他特有的优势和特长,沈志华将研究方向定位为苏联历史、中苏关系史和国际冷战
史。他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特别在对前苏联档案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
析等方面,做出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决定性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联解体后俄国史学
界比较混乱的时期,他抓住机遇,以私人身份斥资数百万从俄美购得大批前苏联解密档
案并无偿向学者开放,从而赢得了“文化个体户”、“体制外专家”、“史学界异类”
等称号[4]。 从1996年至2002年间,沈志华与中国社科院合作,组织翻译、整理、出版
了36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引起史学界的轰动。
2004年,沈志华以没有学历(研究生肆业)、没有职称、没有单位的“三无人员”身份
,从“体制外”重新回到“体制内”,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
任,并受聘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各大一流院校,被中国社会科学院
几个研究所聘为兼职研究员。这一现象被称为“沈志华现象”,在学术界引起深刻反响
[5]。目前沈志华已发表史学论文和专著上百篇,其主编的最新力作,《一个大国的崛
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上中下三卷),引起了史...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fatblackliar (千里追铊, 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被汉人遗忘的辉煌-----歼灭满洲官兵人数最多的厦门大海战 (ZT) (转载)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Jun 4 12:53:05 2013, 美东)
发信人: wwww (water), 信区: paladin
标 题: 被汉人遗忘的辉煌-----歼灭满洲官兵人数最多的厦门大海战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3 12:59:46 2013, 美东)
清顺治十七年初,终于在历时一年的江宁会战中获胜的满清,决心毕其功于一役,彻底
消灭南明最后的抵抗力量。顺治以内大臣达素为“安南将军”,集中各地满洲劲兵兼程
南下,同时沿海各省水师也向闽东集结。
三月,安南将军达素抵达泉州,准备对郑成功的大本营厦门岛作最后的总攻。一边
多方掠夺船只、物资拼凑起近千艘海船的队伍。一边策划暗杀阴谋,收买郑氏厨子张德
,寻机毒死郑成功。事泄,为郑成功乱箭射杀。
阴谋失败后,安南将军达素集中从全国...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37 难道伪军没有一个是从八路转过来的?
在14年对日作战中,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伪军,其中东北地区的伪满洲国军最高峰时达30
余万,关内伪军在1945年春到达40余万。中国境内出现70万以上的伪军,其中必定有大
量伪军将领。过去,我们对国军投日事件关注得比较多,在网上广为流传的数据是国军
投日的高级干部(副旅级及其以上级别)达到60多人,中下级干部和士兵达到50万。经
过几个月的研究,我发现,国军高级干部投日人数的确超过60,但投日的官兵人数也就
20万左右,50万这个数据绝对夸张。
研究了国军伪化情况,我发现还有一项历史空白,就是共军投日情况。鉴于共军在抗日
战争中的最大编制就是集团军(八路军后改编为18集团军),其团级干部在建国后授衔
至中将或少将,由此可推断,在抗战时期共军中,副团级干部可以算得上高级干部。对
于东北抗日联军,其一个师部队的人数大致只相当于关内的一个团,因此,其副师级干
部大致只相当于关内的副团级干部。华南游击队的情况不祥。以下分为两部分,即高级
干部单独投日事件和官兵集体投日事件来详述这一历史空白。
当然,历史是复杂的,除了极少数人没人自愿当汉奸。汪精卫在年轻时还曾满腔... 阅读全帖 |
|
j********p 发帖数: 9680 | 38 杜车别 由满清禁毁书籍的丰功伟绩说开去
新浪历史论坛
作者:杜车别
最近看谢国桢著《明末清初的学风》,里面摘引清王芑孙《洴澼百金方》序中的
一段话,觉得有点意思,摘录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
“自朝廷开四库全书馆,天下秘书稍稍出见,而书禁亦严,告讦频起,士民葸慎
,凡天文地理言兵言数之书,有一于家惟恐召祸,无问禁与不禁,往往拉杂烧之。比岁
兵兴东南海隅,忧患日出,士大夫习享承平,仓皇迷闷,欲访寻曩碟以为前事之师,而
书之有者无几。呜呼!……”
我常听见有人为清朝文化专制辩护说,前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有文化大革
命,所以满清也并不特别值得谴责,甚至无足道。其实这是不确的。
第一,从维持的时间来说,满清的文字狱,对文化严厉摧残百年有余,这一
点,无论焚书坑儒还是文革都不能与之相比,一长一短,后果便有本质的区别。
第二,从压制的规模广度程度上说,也有差异。
记得鲁迅曾经在《华德焚书异同论》中为秦始皇叫过屈,说秦始皇虽然烧书
,但技术科学方面的书籍是保留的,而且也有容纳博采别国思想的气量,所针对的仅仅
是一披泥古不化的儒生和骗人的方士而已,所以和德国纳粹的焚书是有本质区别。
至于文革,把某某书批判成... 阅读全帖 |
|
m****5 发帖数: 1131 | 39 凤凰博报:沙皇曾想把中国东北变“黄俄罗斯”
1949年12月16日的《观察》发表一篇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的诗歌《我向你高
呼万岁》,诗中竭尽一切想象吹捧苏维埃领导人斯大林,将其称为“全人类的解放者”
、“你是以宇宙的生命为秋,你是以宇宙的生命为春”、“死了若干次”又复活了……
放到其他任何时候,这种诗歌人们会觉是极其不正常,远远超过了儿子对于父亲的崇拜
。而在当时的环境下,公开发表的这种论调居然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中共最高领导人毛
泽东已经带头抒发他对斯大林的 “敬爱”:“斯大林是我们敬爱的父亲和导师!”,
“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人,都是斯大林的学生”。
无论这种吹捧是发自内心还是基于恐惧,已经深刻说明斯大林和苏俄对中共的征服
完全是深入人心的,而在斯大林的眼中,中共共产党不过是奶油做的而已。因为中共从
建立、发展壮大直至最后夺取江山,从物质到精神上都完全处于苏俄的支持控制下,所
以苏俄完全可以一副高高在上却处还被征服者推崇备至。
据2002年在中国被译成中文的《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和《联共(布)、共产国际
与中国苏维埃运动》一书所揭示的历史来看... 阅读全帖 |
|
r********9 发帖数: 10694 | 40 太扯了, 你至少看看李锐的回忆录也可以吧, 当时大头们都表态了, 林总也就是跟
跟风, 选编站队。相反, 还帮助彭澄清了一个冤案, 人品刚刚的 |
|
J*******3 发帖数: 1651 | 41 历史转折中,还原真实的邓小平
转贴《历史转折下的邓小平》
作者:文贝 · 时间:2014-08-20
文献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记录在一定载体的有历
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
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由于文献的历史性和权威性,文献许多
时候被当作信史,成为固化的历史而被引证。正因为此,文献需要客观、公正、全面、
真实。
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编译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
、光明日报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一样,同
属于中共中央的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和党中央的工作
部门,它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著作,研究他们的思想和生平,编辑
、研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当代文献和历史文献。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集,党的重要
文献集,老一辈革命家传记、年谱、手迹、画册和宣传。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
装全党、教育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
中央文献研究室为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单位,内部...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42 又来重复长工缺乏对战争准备的谎言?请看:
第九节、西安事变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郭汝瑰 黄玉章 [中国]
[出自《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2001
一、西安事变和团结御辱局面的形成
二、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
(一)确立国防领导体制
(二)确定和建设战略后方
(三)发展交通系统
铁路方面
公路方面
航空方面
航运方面
(四)推行征兵制和实施民众军训
(五)整编陆军和建设特种兵
(六)加强海、空军并进行战备演习
(七)整备要塞和修筑国防工事
(八)调整、扩大兵工生产
(九)制订国防作战计划
一、西安事变和团结御辱局面的形成
日本对中国的不断侵略,特别是1935年制造的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使中华民族
已经到了生死危亡的紧急关头。北平学生于12月9日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运动,
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
举行了轰轰烈烈的示威游行。12月10日,北平各校实行总罢课。16日,学生与市民一起
集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北平学生的“一二·九”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天
津、上海、南京、武汉、杭州、西安、广...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617 | 43 ☆─────────────────────────────────────☆
KingOfMaoLun (毛轮之王) 于 (Thu Sep 18 16:19:38 2014, 美东) 提到:
还是从澳大利亚和美国大量进口钢?
☆─────────────────────────────────────☆
afei (afei) 于 (Thu Sep 18 16:23:13 2014, 美东) 提到:
我国军好像直接进口武器
☆─────────────────────────────────────☆
roygreat (Light be with you.) 于 (Thu Sep 18 16:30:17 2014, 美东) 提到:
那时候管钢钉叫“洋钉”
☆─────────────────────────────────────☆
quchudalu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于 (Thu Sep 18 17:46:49 2014, 美东) 提到:
还有倭瓜,番茄,洋葱,胡箩卜.....
☆───────────────────...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4 托孤之臣叶剑英在文革崛起的重要本钱
大中小2014-10-15 21:27:38
多维历史
中共元老叶剑英在文革前,一直处于政治核心边缘。然而在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后不
久,叶剑英即跃升成为解放军主要领导之一,又在毛泽东的政治高压下两度“幸存”,
并发动“怀仁堂政变”最终将“四人帮”送上审判台,结束十年浩劫。叶剑英为何能在
文革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崛起,2002年12月《二十一世纪》网络版第九期,刊发广东省社
会科学院研究员单世联的文章《眼底吴钩看不休──叶剑英与“文革”》,作者在文中
分析指出,一贯谨慎的叶剑英之所以能够拂逆毛泽东的意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此时的
毛泽东虽雄心不已却也力有难及。不但江青等人无法取得军队的领导权,毛也没有实现
他限制叶剑英的愿望。毛是否真的向叶“托孤”、“后主”究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毛已经看出,在他身后,叶将是最有力的人物。
1966年11月26日,毛泽东在叶剑英等陪同下第八次检阅红卫兵
叶剑英是党史、军史上的大人物”;“文革”更是影响深创、足供千秋论说的大事件。
由于档案尚未解密而当代史研究又禁忌甚多,“叶剑英与‘文革’”目前还不能成为学
术论题。包括...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5 托孤之臣叶剑英在文革崛起的重要本钱
大中小2014-10-15 21:27:38
多维历史
中共元老叶剑英在文革前,一直处于政治核心边缘。然而在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后不
久,叶剑英即跃升成为解放军主要领导之一,又在毛泽东的政治高压下两度“幸存”,
并发动“怀仁堂政变”最终将“四人帮”送上审判台,结束十年浩劫。叶剑英为何能在
文革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崛起,2002年12月《二十一世纪》网络版第九期,刊发广东省社
会科学院研究员单世联的文章《眼底吴钩看不休──叶剑英与“文革”》,作者在文中
分析指出,一贯谨慎的叶剑英之所以能够拂逆毛泽东的意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此时的
毛泽东虽雄心不已却也力有难及。不但江青等人无法取得军队的领导权,毛也没有实现
他限制叶剑英的愿望。毛是否真的向叶“托孤”、“后主”究竟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毛已经看出,在他身后,叶将是最有力的人物。
1966年11月26日,毛泽东在叶剑英等陪同下第八次检阅红卫兵
叶剑英是党史、军史上的大人物”;“文革”更是影响深创、足供千秋论说的大事件。
由于档案尚未解密而当代史研究又禁忌甚多,“叶剑英与‘文革’”目前还不能成为学
术论题。包括... 阅读全帖 |
|
s*******w 发帖数: 2257 | 46 陈云主导第三梯队选拔:薄熙来意外出局
大中小2014-11-10 19:52:30
多维历史
经历10年文革组织工作混乱停滞之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共面临严重的人才断档,主要
干部最年轻的也已60开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实现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1981年陈云建议中组部成立青年干部局,负责选拔、培养青年干部。经陈云点将,李锐
出任青年干部局局长。除了培养青年干部之外,摆在李锐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建立
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即“第三梯队”。这是一个深刻影响中共以后30余年政治格局的
名单,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入选了这一名单,而同样由中央下到地方担
任辽宁省金县县委副书记的薄熙来却因种种原因落选,此外中共十七、十八届政治局常
委除两人外,全部来自这一名单,省部级干部更是不胜枚举。本文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第657期,作者杨敏。
薄熙来代表中共金县第七届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1980年的最后一天,电力工业部部长刘澜波把副部长李鹏找到家里,告诉他将推荐他接
替部长。但两个月后,刘澜波告诉李鹏,部里有老同志联名写信给中央,反映了一些意
见,不赞成他当部长。最终,由于刘澜波大力向胡...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47 长征途中性趣风发的毛泽东仍让贺子珍三次怀孕
陈小雅《中国“丈夫”──毛泽东的“情事”》选编之七
这时婚后怀孕,对于女同志来说,简直是一种灾难。孩子生下来,又没法带,对于做母
亲的感情上无异是一种酷刑。我看得多了。贺子珍怀了孩子,谁也没告诉,跟着队伍走
,在长征路上生了,孩子只能撇在老乡家里。……刘群先(博古爱人)说得俏皮:“行
军中骡马比老公好!”这句笑话,说得很实在。──刘英《我和张闻天命运与共的历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撤离苏区,长征开始。从后来的历史看,的确如贺子珍
的外孙女所说:“长征,改变了外婆的命运”。因爲中共的战略转移,“井冈山人”的
地位下降,毛也不再需要这颗“地灵星”,于是,凝聚于贺氏一身的多重价值消失了。
她萎缩爲依赖毛泽东个人地位沈浮的一名普通士兵、一个卫生员,以毛的个人需要爲转
移的“性工具”。
许多与贺子珍同样经历了长征苦难的女人,并没有经受如贺子珍一样的痛苦。当然,这
些幸运的女人大都没有在长征中生育或者受伤。而贺子珍恰恰占全了这两样。
关于贺子珍在长征中的那次生産,相关的记述是血腥而凄惨的:
“産房”是一间用单层砖砌成的破旧房子,里面空无一物,没... 阅读全帖 |
|
L*********2 发帖数: 10195 | 48 主要的资料就是我党的孟良崮战役的资料选编,嘿嘿。。。里面虽然有限,但是觉得有
些问题,以前未必讨论过。
比较仓促,正在重写。 |
|
h*********n 发帖数: 11319 | 49 1931年2月7日,抚顺大山坑西二条发生大火,日本人立刻封闭洞口,乃使华工3070人丧
生。
1942年4月29日 本溪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死亡矿工1494人。
阜新煤矿自1941年初使用“特殊工人”,是年共押来1500人;1942年押来1031人;1943
年押来1154人。有案可稽者:阜新共接收“特殊工人”9300人,死亡4000人以上
辽源煤矿 1941年以后的4年当中的登记卡片,共有92438人,可是当时实有人数仅1.8万
人。
1968年在北票煤矿附近台吉南山“万人坑”约1.7万平方米内,就挖掘出6500 多具遗骨。
以最保守的数字总体计算,伪满洲国的煤炭死亡率为270吨/人,折合百万吨死亡率3700
人!
作为对比,整个90年代,中国私营小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在5-10人之间,国营煤矿在1-
3人之间。
2014年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25人。
http://www.humanrights.cn/cn/zt/xwgzrd/2010/29/t20100428_580600
================
抚顺煤矿 日俄战后,日本自俄帝夺取了在东北的权益,开始经营抚顺煤矿,共...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1862 | 50 陈云的统购统销政策和大饥荒的起源
宋永毅:粮食战争:统购统销政策和合作化运动与大饥荒的起源
发表于 2014 年 02 月 22 日 由 lixindai
如果我们对大跃进-大饥荒稍微做一些历史性追溯,便会发现它是自中国共产党(以下
简写为“中共”)建国以来的一个基本政策──粮食政策──的延续和必然爆发。目下
西方学界在分析作为战争要素和战略武器的“粮食”时,风行一种“粮食战争”观念[1
]。国内研究大饥荒的著名学者杨继绳在其《墓碑》里也沿用过这一的观念。[2]其实,
毛泽东本人在1957年青岛会议上谈到统购统销和“三定”等中共的粮食政策时就坦率地
承认过:“粮食问题是一场战争”。[3]从这一视角来看,我们会并不惊讶地发现:
1959-1962年中国大饥荒的实质,其实就是中共及其掌握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农民进行的
一场长期的“粮食战争”。就饥荒本身的规模而言,更有着一个从积微知着的小雏形到
史无前例的大浩劫的恶性发展过程。
一、战时经济:朝鲜战争和统购统销
中共及其领袖们是在马上取得的天下。指挥并赢得“革命战争”一直是其政策的中心基
点,他们无意识的深层思维也大都战争化了。为此,作为...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