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青苗法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
M******8
发帖数: 10589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史的九大定律
http://bbs.tiexue.net/post2_4193609_1.html
作者:杨明文
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
殷纣王即位不久,命人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贤臣萁子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
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
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
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我不禁为他担心。”
果然,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益收狗马器物,充仞宫室。……以酒为池
,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而诸侯叛,亡其国,自身“赴
火而死”。
为什么事态会如萁子所言,一步一步地发展下去?
世人的贪欲,不都是这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
第二定律,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成就
大业之后,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文种被杀,范蠡逃跑。
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死狗烹这样的事,历史上有很多,如刘邦如朱元璋。
天下汹汹,想要南面为王的野心家何其多。这是一种思维定势,世人无...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698
2
集权和权力制约
送交者: 苕之华
集权(Centralization)不等于专制(Autocracy)。我之所以
不太赞同共产党一党专制的说法,是因为从制度上看,从建国开
始确实一直都有大量的党外人士参与执政,或者说分享权力。现
在的科技部部长万钢、卫生部部长陈竺等实权人物,都不是共产
党。因此说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是符合实际的,有一定的
“中国特色”。
中国是中央集权,新加坡是高度专制,北朝鲜则是一家独裁。三
个不同。
但中国的中央集权也不是中央天然拥有绝对威权,哪怕帝制时代
,皇帝拥有绝对权威,他的权力其实也只能到达县一级。县以下
主要由乡绅和传统进行稳定和治理,所以改朝换代每每对地方老
百姓实际影响甚微。由于中国地大人多,天高皇帝远的情况多发
生。在毛泽东权力威信达到最高时,上海、广东等仍不能为其所
制,所以林彪叛逃时才先想飞去广州;而四人帮可以在上海独大

中国的两千年历史,一直存在着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力博弈,互
有胜负。这点上今日与历史并无二致。唐德宗搞两税制、王安石
搞青苗法、张居正搞一条鞭法、朱镕基分国税地税,要解决的就
是这个问题。中央和地方在税收上的博弈,是中... 阅读全帖
s**********n
发帖数: 3199
3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雍正为何讨厌浙江人? (转载)
yeah,余杭章太炎~~~ps乱讲下,觉得太炎弟弟太强悍了,仰慕,民族思想其次~~~伊和
胡适论战好欢乐啊,拜(太炎),几时去弄弄清(太炎)到底啥主张。。。胡适也赞,
(不独章氏)被那么多不同领域的人秒的那么惨,还能独占鳌头,体面还得体。。。
顺便搭车灌一瓢地域。。。熙宁变法钱穆在国史大纲里灌了一瓢南北地域。北人为政治
地位日渐旁落不满,晏殊、安石上台都有所谓“祖宗法南人不为相”;经济上南人赋税
很重,尤其搜刮东南民脂以待京畿(百万)兵马。。。比较不满。另外北方经过藩镇五
代摧残,文脉大伤,北宋起科举北人无论数量还是进身(北人进身多仅得明经?多限于
记诵)已完全无法与南人抗衡。青苗法好像对北人伤害也超过南人。元祐洛、蜀、朔中
坚也是北人集团。小光光和安石,钱穆还8g底特地引用说:一个陕西人,一个福建子,
怎生厮合得着 哈哈
ps,我感觉钱穆可能蛮喜欢安石底,感觉搭嘎不搭嘎都往程朱上凑 -___-|||
另外北方,尤其西北文物凋落,钱在概论里梳理理学(尾巴)时,提到刘继庄论西北水
利,感觉很有意思。相对宋明诸贤无补国事,特别推重刘,专门引用全祖望刘继庄传:
“西北乃二帝三王之旧都,二千余... 阅读全帖
h****n
发帖数: 141
4
美国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所以罗斯福借鉴王安石的青苗法后就比较成功的解
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我们的三年自然灾害很难说是经济危机还是政治危机,因为政府不公开资料,没有
独立机构去调查,民间的说法很多却不足为信。
N****y
发帖数: 45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从现代经济观点看王安石变法
看了刚才那篇王安石变法的文章, 把其中大大小小的故事抛开, 把跟经
济有关的部分抓出来, 加上我自己的认识, 总结一下:D
宋朝时经济的特点是已经趋向多元化.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土地兼并,
规模生产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工商业也是空前发达,政府财政收入中
的商业税收也首次超越了农业税收.跟以前的朝代相比,那种皇帝直
接和农民对话的扁平社会结构已经不存在了,中间夹了一个由地主商贾
构成的活跃社会阶层,大量的社会财富就是在这个中间阶层内聚散流通.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经济结构,欧洲国家在走向资本主义社会
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社会现象.当然不是说这种经济结构就是走向资本主
义的充分条件了,咱不假设,不YY.
但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富在民,不在政府.政府财政收入在GDP
中所占比例日益减少.而我们的王安石同志不是个马克思,就是个凯恩斯,
总之他是认为应该搞大财政.他的变法的主要宗旨,就是要保证国民收入
更多地集中到国库里边.农业方面,保护自耕农,增加对基层人口/土地
的监查,尽可能地让农民直接把税收交到皇帝手里, 不让地主揩油.(至于
"青苗法", 其实就是用政府信贷取代民间信贷, 让农
f**d
发帖数: 2494
6
司马光好像不是不同意,而不是不理解。这跟两个诺贝尔奖的情况不一样吧。
宋朝已经不完全是农业经济了。就算在农业经济里农民也可能因为资本投入不足导致产
出不足。青苗法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c*******v
发帖数: 2599
7
谁说的北宋经济生产速度取决于老天.
北宋后来工商税超过了农业税.有5座人口百万的城市.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
也是手工业者.这还是农业社会么.
你把明朝当宋朝了.
北宋有庞大的工商业,有庞大的外贸,走私,贸易顺差等等.
再者,就算纯农业,也不是没有办法用金融手段调剂和提高.
青苗法之类的小额贷款,是王安石基层实践过n年的.
另外北宋还有政府粮仓调剂粮食生产,周转和价格.北宋定了1/6年消耗
量作为储备基数.这一数字和现在联合国定的安全储备底线
几乎一摸一样.

经济学上那点东西,是人都能理解,何况是司马光之类聪明绝顶的人,关键是经济学并
没有确定的答案,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很多基础问题上看法相反是很正常的事,并不
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对方的论点,而是他们认为对方的模型在现实下并不成立。
王安石这个也是一样,说起来是很有道理,但是在宋朝那种农业社会中,生产速度主要
是取决于老天,一年两熟,那农民就只有两次机会拿钱,你再怎么加快流通速度也没用
的,跟现在生产速度主要取决于你机器开多快是完全不一样的。既然流通速度实际上上
不去,那加快流通的手段就实际上只能变成盘剥手段而已。
t****u
发帖数: 8614
8
青苗法的杯具在于,地方官吏为政绩强行摊派,善政变恶政。
政策本身还是好的,当时的高利贷都在5成以上,王安石当地方官的时候,在他老控制
的地方就很成功。
问题是其他官儿没有王安石的品格。
f**d
发帖数: 2494
9
我觉得王安石是急于求成,把青苗法的推广情况算做政绩。可是如果不算政绩,估计很
少有地方官愿意为此得罪放高利贷的豪门吧。
f**d
发帖数: 2494
10
这三点都是5分钟前拍脑袋想出来的吧。
没有青苗法之前,农民还要借更高利息的贷款,结果更惨,更容易起连锁反应。
c*******v
发帖数: 2599
11
不需要进口阿.工商业发达了,地主就不储粮了,这样粮食分配会比较均衡.
可以让方腊这种无地农民通过制造工艺品换粮食.
你可能会说,地主那么傻啊,拿粮食(通过钱)换你的花鸟虫鱼?
但当时社会风气就是那样.
再者,市场化之后,有用资源可以促进开荒.
北宋远未达到土地饱和,其人口不过一亿而已.江南开发在北宋还没
达到巅峰.须知南宋还养了八千万人呢.
土地饱和其实是很难出现的事情.就是明朝,也不是粮食总量不够.
更重要的问题是抑制兼并,搞好粮食分配和社会保障---这三条也是青苗法的
动机之一.

进口国外粮食?比如转基因大豆什么的?
J******y
发帖数: 1442
12
对,这是关键,两成的利息在当时并不算高。
青苗法在一县、一州实行时可以却得非常好的结果,因为王安石可以亲历亲为。
但是放大到全国,就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t****u
发帖数: 8614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这个比得不错,特别是司马光的看法,很有道理。
c*******v
发帖数: 2599
1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这个贴好像就你一个人看了.
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比得不错,特别是司马光的看法,很有道理。
R****i
发帖数: 2387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我一直在拜读大作,顶一下吧。
d*****g
发帖数: 1616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和美国的次贷类比属于引喻失义,牵强附会,除了修辞以外没有干货。打回去重写。
c*******v
发帖数: 2599
1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有一条我觉得他说得很对。放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华尔街权力太大了。媒体,政府,各种制造业,等等,
他们的势力可以说无处不在。而且从业人员素质很高。
这种情况下,无论你定什么监控条文都是没用的。
a**********s
发帖数: 23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这个贴还真的不错,观点新颖!赞一下LZ!
g********n
发帖数: 4809
1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不错,赞干货,大家还是少打炮,多发这种有实料可以以古喻今的帖子。
s*******s
发帖数: 103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难道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用来balance么?
h*i
发帖数: 3446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Excellent point.
Care to cite the arguments of 王安石 and 司马光 in their original words?
O****X
发帖数: 24292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次贷的立意高吗
a**********s
发帖数: 23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其实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关键是怎么对待这个弱点。
如果用公平的原则的话,那就是允许一部分聪明人“合法”的设计游戏(你也可以说是
陷阱)来和另一部分傻子一起玩,傻子如果由于自己的弱点(贪婪/愚蠢/或者智力上的
差异)而最后上当,那就需要自己负责赢/亏,愿赌服输。简单地说就是“起点公平,
但是自由竞争”。好处是能够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复杂高级的方向前进,这应该吻合王安
石的观点,基本类似今天美国共和党的自由主义的思想(右翼)。
但是如果用仁爱的原则的话,既然人性有弱点,就不要针对这个弱点做任何的复杂的游
戏的设计,大家就玩简单的按劳分配好了。简单的说就是“从起点到终点都比较公平”
。好处是没有太多的人上当吃亏,但是社会也可能长期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阶段,这个
比较吻合司马光的看法,也类似今天美国民主党的观点(左翼)。
每个人都希望这个社会的设计的游戏规则正好在自己的智力水平可以达到的高度但又不
能超过太多,这样自己的收益才会最大化,由此各个阶层产生了种种博弈。
一句话,都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人与人的差异。
f**d
发帖数: 2494
2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美国的农业没啥本质问题。政府的补助也不是为了增加产量。纯粹是农场主利益集团
lobby的结果。
跑题说一句,不针对这个帖子。我觉得中国人看美国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把美国政策想
的太高明,太深谋远虑了。有的是,但大部分不是。

而美国的农业问题从本质上说直到现在也不是真正被解决了。解决的
d****z
发帖数: 9503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一个行业整体长期亏损当然是本质问题。没有政府补贴,产量就会锐减,因为种得越多
亏得越多呀。或者整体粮价会大幅上升,社会会不稳定。不过农业所占比例小,可以通
过国家补助解决而已。
不过我同意你的第二个观点。其实绝大多数美国的政策都是ad hoc的。一旦实施以后形
成了既得利益人群,就很难改了。然后因为改不了,就有justify这个政策的需求了。
然后自然有人出来论证这个政策如何深谋远虑。
y*****r
发帖数: 1295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大家还是知道米帝的毛病和大部分政策的随意性。大家只不过是在想方设法找出让米帝
不但远远超过中国,而且玩残其它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奥秘在哪里。所以有时会给一些
米帝政策过高credit。
》跑题说一句,不针对这个帖子。我觉得中国人看美国的一个常见问题就是把美国政策想
》的太高明,太深谋远虑了。有的是,但大部分不是。
w****j
发帖数: 6262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对华尔街的监管几乎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对所有专业性强的行业监管都面临着同样的困难,只是华尔街最为严重。
如果派外行去监管,根本看不懂人家在干什么,如果派有实践经验的内行去监管,那八
成就和监管对象
穿一条裤子了。总之是个两难问题。
T****r
发帖数: 22092
2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青苗法 vs 次贷
这段话太拔高了吧
我倒是没见到辛辛苦苦想方设法破解奥秘,只看到了随便给安个方程解然后拿来就
往别人脖子上套。

策想
c*******v
发帖数: 2599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岁币加重人民负担当然是扯淡
不要睁眼说瞎话.
从青苗法 vs 次贷,到我原创的这片,还有中间贴过n篇文献.
这都是抬杠?

装的根你不喜欢抬杠一样
你这几天出了抬杠没有干别的
你能说说15万吨钢哪里去了,也算干点非抬杠的事情
f**d
发帖数: 2494
30
这就是为啥青苗法的两分利是个巨大的进步哈。
“但如果年景不好, 穷一点的人家到了青黄不接的时
候就会揭不开锅, 这个时候就要吃红薯饭, 甚至向地主借高利贷.高利贷利息非常之高,
借一担米通常要还好几担.”
b*****2
发帖数: 11103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拿纸面上的东西当真事,谁不是说的比唱的好听
青苗法说立就立,说废就废,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新党旧党,还不是皇帝喜欢的上台。
监察制度哪朝哪代没有?汉家的刺史从监察官还做到州行政长官了,又怎么样,哪朝哪
代不腐败了?
l**s
发帖数: 9490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比红朝和宋朝政治制度
青苗法说立就立,皇帝一句话?
皇帝一句话的话,后来就不用废了啊,就是皇帝一句话不行,才会被废啊
t*p
发帖数: 106
33
巧立名目,横征暴敛确实也是金融创新。华尔街上的各种衍生次贷哪个不是创新。还有
那个著名的青苗法,百分之几千的利息,前朝人也是想都不敢想。。
p****t
发帖数: 11416
34
青苗法还可以说有帮助自耕农免得他们被迫卖田的目的,方田均税怎么
能叫抑制兼并?
d**********6
发帖数: 4434
35
你说的对,方田均税只能算是公平化,加上青苗法以后才有点那个味道。
我只是说有点味道,不是说就是。
p****t
发帖数: 11416
36
青苗法还可以说有帮助自耕农免得他们被迫卖田的目的,方田均税怎么
能叫抑制兼并?
d**********6
发帖数: 4434
37
你说的对,方田均税只能算是公平化,加上青苗法以后才有点那个味道。
我只是说有点味道,不是说就是。
a****9
发帖数: 200
3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问一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当宰相之前做县官的时候曾经试行过什么青苗法啊之类的改革措施,效果不错,
所以他当宰相之后就大力推广,但是他却忘了无论多好的改革措施,没有人好好执行也
是枉然,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就有。他的那些改革措施毕竟还是有些漏洞
,最后被下面人实施起来非但没有利民利国,反而害国害民,最终没有成功
王安石本人虽然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太固执己见,当
新法实施时遇到问题时不懂得变通协调,最终也是导致新法失败
a*******e
发帖数: 3897
39
据说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发放低息贷款给农户作生产成本,等到粮食收成后再偿还,本
意是不错,有点现代农业银行的意思,但是底下官员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不管农户个
体情况是否需要贷款,强行发放强行收取,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这也是司马光等守旧
党攻击新法的口实。
其实中国社会数千年来都有同样的问题,“三年自然灾害”不也是吃了这个亏?高层领
导要求大跃进增加粮食产量本意是好的,到了下面为了遵行上意,完成指标捞取政绩,
非得把农民往死了逼不可。总之,这个非民选的官僚体系不除,现代化的那套精细管理
很难行得通。
n*******w
发帖数: 6708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安石变法与中华历史周期律
好比青苗法, 就是老百姓没钱买种子化肥农药的时候,政府借钱给百姓,等到百姓收
成了,再收一点小额利息(远低于私人贷款利息),把百姓借的钱给收回,这就是有点
国家银行的味道。
这个政策难道不是好的?
但是具体执行的时候,下面的官员为了要政绩,类似于现在的gdp,老百姓明明家里有
钱,不需要借国家银行的贷款,硬逼着非借不可。 明明百姓借10万贯就足够买种子化
肥农药了,地方官为了政绩,规定必须每家每户都得从国家银行贷款100万贯。 更有甚
者,国家给的贷款利率是 3%,他给改成30%。
这就是政策执行不力,具体原因和红朝现在,就是贪官想往自己包里装钱的太多。
既然知道不能完好执行,司马光应该想办法改进,甚至去帮助王安石去执行,
而不是看热闹。 说白了司马光生气的是什么,是他们自己家本来放给老百姓的高利贷
是50%的利率,这国有银行给出5%的利率,把他们家生意都给抢了
D******n
发帖数: 2965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王安石变法与中华历史周期律
头脑简单的人才会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这个青苗法的初衷,和大锅饭差不多。全然不顾执政系统介入金融职能本身对社会带来
的冲击。
d********a
发帖数: 3698
4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afemrenla (Light be with you.),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7 15:13:11 2014, 美东)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北宋的钱荒主要在东南。西北则是通货过多。很明显的东南之财,用于西北。其实这不
是北宋独家的问题,中唐后都是这样。一直到南宋仍然钱荒。南宋的问题再说。唐宋钱
荒主要原因有那么几个:
一, 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钱只是表象,背后是财富。财富出于东南而用于西
北。由此种种问题都来了。这是个大前提。
二, 边患。边患加重了这种分离带来的后果。举个例子,宋养兵百万,据说一百万
贯养一万人,那一百万兵一年就是一亿贯。宋财政一年也就是一亿多贯。所以要横征暴
敛,极尽搜刮。对象呢?自然主要在东南。
三, 物质交流为由南向北的单向流动。北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和南方交换,漕
船回程多空载,后来载盐,南方也不缺盐呀。所以北宋的经济不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其
实以前历代的经济也都不是一个统一的... 阅读全帖
b****a
发帖数: 4465
43
中国金融史之换视角检据与思考
三多
序曲(一)中国古代的黄金
中国古代的黄金是多是少?看你相信什么了。你要是信实物呢,那么从三代到二汉,
古墓里没多少金器。春秋之前尤少,且多为小饰物,耳环什么的。同样的耳环,有
金制的,也有铜制的,杂放的一起。说明1, 黄金不多,不然不会用铜,2, 金,铜
等贵,不然不会将二者同放一处,让死者带走。你要是相信史书呢,中国古代大大
地有金。光西汉皇帝历次赏赐黄金总计达90万斤,大概237吨。王莽收全国之金,亡
国时史书载明了尚有六,七十万斤,160多吨的样子。
那么好,东西呢?哪儿去了?各路神仙都在瞎猜。有说佛像镀金用去的,有说埋下
去挖不出来的。这些也就是一听而已,当不得真。佛像镀上去的,到了乱世可以刮
下来,埋得下去,自然挖得出来。有多少古墓是没有被盗过的?再说事急埋下去,
被挖出来的青铜礼器有多少?三,五十公斤的黄金有被挖到过吗?一起都没听说过。
既然史载有过大规模地使用黄金,那么一定会有文物出土。不然这个史载就不能相
信。例子现成有。战国时楚国拿黄金做过制式货币,称爰金,史书上记的分明。实
物历代都有出土,还出土了铸币的范。史书实物二相对应,清清... 阅读全帖
g***j
发帖数: 40861
44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地方政府终于可以发债了
扯 政府放债的恶果王安石的青苗法就证实了
g***j
发帖数: 40861
45
参见青苗法

方。
地发展不同,不能一刀切,
w*********g
发帖数: 30882
46
吴晓波称中国人的内心就是呼唤独裁者
字号:小中大2013-11-23 11:45:04
更多
240
关键字 >> 吴晓波中国人内心呼唤独裁者历代经济变革得失邓小平改革商鞅变法中央集
权自由经济放任经济管仲以商止战改革开放听听大V怎么说
2013年10月26日,《国家人文历史》记者专访《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作者吴晓波,就中
国历代经济变革、改革开放以及当下现实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吴晓波在采访中称,中国
自从魏晋南北朝之后,就有一种“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的心态,中国老百姓的内
心就是呼唤独裁者。
吴晓波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
吴晓波在访谈中表示,中国是一个从天然角度讲很容易封闭的国家。北边是大型的沙漠
,东面是海洋,南面是热带丛林,西面是高山峻岭。中国的政治学基本上就是控制的艺
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政府对老百姓的控制,政府网罗和控制精英,政府要把宏观经
济也控制起来。但是到了今天,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中央集权和商业力量呼唤的自
由市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冲突,“政治向左,经济向右”这八个字实际上就是自由和控
制之间的冲突,不解决不行。
吴晓波还表示,中国从十四世纪到十九世纪,长达五百... 阅读全帖
a****r
发帖数: 12375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李小琳快倒台了
那我们拭目以待,习胖子这次变法,是商鞅变法还是青苗法。

任何一个当上中国一把手的人应该都不会想当亡国之君的 肯定是想有一番作为 在历史
上留下一个正面的形象
习胖子现在所占的地利和人和 都是老胡当年在台上所不具有的
d********a
发帖数: 3698
48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序曲(二),两宋的钱荒
北宋的钱荒主要在东南。西北则是通货过多。很明显的东南之财,用于西北。其实这不
是北宋独家的问题,中唐后都是这样。一直到南宋仍然钱荒。南宋的问题再说。唐宋钱
荒主要原因有那么几个:
一, 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离。钱只是表象,背后是财富。财富出于东南而用于西
北。由此种种问题都来了。这是个大前提。
二, 边患。边患加重了这种分离带来的后果。举个例子,宋养兵百万,据说一百万
贯养一万人,那一百万兵一年就是一亿贯。宋财政一年也就是一亿多贯。所以要横征暴
敛,极尽搜刮。对象呢?自然主要在东南。
三, 物质交流为由南向北的单向流动。北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和南方交换,漕
船回程多空载,后来载盐,南方也不缺盐呀。所以北宋的经济不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其
实以前历代的经济也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循环的体系。但是它可以分成一个个小循环在
那里运转。北宋的问题是它用政治的力量将这个各为一体的小循环打破了。经济变成了
南方生产,北方消费的模式,当然现在有研究说北方的生产不比南方差。Okay!但是北
方的产品不流向南方,它还是一个自我循环的地方经济。而南方被剥夺了就近自我循环... 阅读全帖
S******8
发帖数: 24594
49
前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上,从王安石、郑板桥、陶渊明讲到狄
仁杰、包拯、海瑞,说明古代许多名人志士,都在知县这个岗位上作出成绩、名垂青史。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潘媛
总书记如此重视的这六位“古代县官”有何特点?成都商报记者专访四川大学历史
文化学院教授何崝。何崝说,县,在春秋时期逐渐形成,后成为行政单位。而在古文字
里,县,同“悬”,有系联的意思。
他解释说,一方面,知县是基层小官,关系到国计民生,是直接亲民的官员,能深
入了解民间疾苦,而另一方面,在一些朝代特别是明清,知县又是可以直接“面圣”的
官员。举人申请做官,如果参加的是知县的选用,就会被安排到京城,接受皇帝亲自“
大挑”,皇帝会亲自提问,观察其举止行为,认为合格,再由吏部派出担任知县。所以
,在古代,知县这一级官员既能直接面对百姓,又能直接面对皇帝,是中央和百姓之间
的联系,非常重要。
何崝分析认为,这六位古代知县,一是历史跨度大,从东晋的陶渊明,到清乾隆时
期的郑板桥,横跨千年;二是除了大家熟知的政治家王安石、廉吏海瑞、青天包拯,还
有诗人陶渊明和画家郑板桥,代表面很广;三是有的人是入仕之初担任知县,有的人... 阅读全帖
x****u
发帖数: 12955
50

王安石说,我搞青苗法的时候算什么?
首页 上页 1 2 3 4 下页 末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