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韵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wh
发帖数: 141625
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关于这个中州韵 (转载)
我倒没听到公主念明。念错了……或许以前盟读ming?找找韵书……
w******g
发帖数: 10018
2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章诒和: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张岱
好像每个朝代一上来都要修韵书,也算是争夺话语权。其实平水韵据说是金朝人
编的,宋朝人用了又不好意思就说是自己这边人编的。
S*********e
发帖数: 3006
3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咏菊:八步追韵和明高启梅花诗
无花便只剩楼台
遂整中庭把菊栽
几处几回明月照
一年一度暗香来
墨书手写杯中酒
白发心情阶上苔
世事如常大道远
故人有信懒封开
wh
发帖数: 141625
4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 (转载)
嗯这个知道,我是问为啥说“写的时候会有入声的发音,其它时候基于中古音”,听着
像是中古音没有入声似的。羡慕能背韵书的。
w******g
发帖数: 10018
5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看看这位香港诗人的诗如何 (转载)
韵书还是要熟悉的。你要达到香菱那种地步就成了。
w******g
发帖数: 10018
6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长相思六首
背韵书就好。
i*****e
发帖数: 1862
7
刚刚试了下作诗机,其实还真的是很好玩的,偶尔还可以有不错的字句。还是值得用的
,起码可以借用偶尔的好字句。
命题成功。
《空谷幽兰》
终期虽雾散,对日水声长。
迢递横空馆,蹉跎绕暗廊。
还应无处避,虽许不宜忙。
紫若云深处,归来思远望。
结果:存在12%的词汇无法生成正确的关联。您可以返回再试几次。
命题成功。
《空谷幽兰》
曲罢花还落,明朝送客行。
吏从枯树出,诏许破阶藏。
古井生秋草,清泉见夕阳。
军声如有洞,皎月吐绳床。
结果:存在6%的词汇无法生成正确的关联。您可以返回再试几次。
命题成功。
《空谷幽兰》
力尽梁王起,香罗灭又光。
蝶翎云里卧,鸦背道前行。
古井生秋草,清泉见夕阳。
回圆开地户,皓月晚花芳。
结果:存在18%的词汇无法生成正确的关联。您可以返回再试几次。
命题成功。
《空谷幽兰》
旌摇文鹢动,想见重凄凉。
不怕芭蕉暗,几曾芋草黄。
即应谙素貌,知道信红妆。
是节陈高会,幽人两鬓霜。
结果:存在12%的词汇无法生成正确的关联。您可以返回再试几次。
命题成功。
《空谷幽兰》
新莺栖未稳,共喜又堪伤。
带雾红衫薄,穿沙紫带长。
将离三尺雪,赠远一头霜。
小苑桥灯夜,花...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8
对,我的感觉就是不靠谱。又不知道这么构建有啥用处?古人说话不按韵书,就是说口
语(方言?)和笔语(官话?)发音不同么?
f**g
发帖数: 2452
9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平仄?
平仄之难,在于古代平上去入的入声在现代汉语里的分化
所谓入派三声(跟南派三叔没关系哦),就是指平上去声里都有卧底的入声字
入声字有一些规律,受过音韵学训练的基本能背一些,比如现代汉语里韵母为ue的大部
分都是古代的入声字
但对于大部分长江以北的中国人,还是要查韵书
S***E
发帖数: 1977
10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平仄?
问题来了
如果写律诗
是按照现代的四声来定平仄
还是要按古代的韵书来?
l*****f
发帖数: 13466
11
来自主题: LeisureTime版 - 平仄?
不读的话学这个做啥。。。。乐趣先来自读,如楼上说的,读多了自然记住了,没必要
背韵书的
wh
发帖数: 141625
12
11月的中国是金钱与权力的绚烂舞台。一个新晋总统的有钱人在故宫破格享受御宴。另
一个浓妆艳抹的有钱人演起电影唱起歌,华丽转进娱乐界。
先看王菲马云合唱马云出演的新片《攻守道》的插曲《风清扬》的海报,第一感觉是王
菲好风尘——借用hwh形容邓丽君的词。“风清扬”三字算是启功体吧,笔锋较滞头较
重,不太清扬。
然后听了一遍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KV6MkVKhig
马云嗓音还挺温润。只是平翘舌音混乱;高(音)不成,低(音)不就;合声完全被王
菲淹没。“沧海一声笑”唱成“娼海一僧笑” ,还没人给他纠错,可见制作组屈膝臣服
于马云之光圈。Youtube有留言说听到机器调音声,应知马云五音不全。谁能指点机器调
整的电子音在哪里?这就不难理解王菲怎么能唱得那么准,大违年初幻乐一场的水准了。
王菲为什么非要大舌头、或曰短舌头?!听她在第二段唱的“出征的男儿”、“照了汗
青”,这么唱有什么好听?菲之特色?我听起来就是含糊不清的北京口齿,需要舌头下
面切一刀或拉直舌头矫正。最后咿咿呀呀的合唱,知乎上有人捧王菲使用标志性的约德
尔唱法——约德尔唱法,查为瑞... 阅读全帖
k*******8
发帖数: 2320
13
你不懂语言学不要瞎说了
南方话比如江浙话普遍分尖团 而且有v这个声母 粤语客家闽南更是见组(团)和精组
字分得清清楚楚
北方话入声都没有 汉字音韵完全没了 拿传统韵书反切都不符合 根本就是金元虏语
(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原话)
最后教你南方话(闽粤客混合):
袜mak 娃wa 洗si 吸kip 发音相差甚远 不可能想混
s*****e
发帖数: 6053
14
第一个那就是snowsunny.在西北灌水多年,知道雪叔的文艺范,但终究没有去领略和学
习他的任何实质性的文艺做品,唯独这次偏偏让我做了《蓝火》问情那集的视频制作。
自己读过旁白后,才知道旁白就是个苦差使,不能用力过猛,也不能让人视你不存在,
所以我很佩服雪叔的旁白,不急不缓,语调节奏情感随着剧情娓娓而来,好像旁白和故
事就是一体的。更为神奇的是他的专业,对于那么多的旁白他未改动一字,让我那白痴
版视频字动的效果没有那么的拙形见肘。
第二个则是当人不让的replay,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很娘的声音的,而当我听到暖男
replay那旁白的声音,我都能感到他应该是微笑着露出八颗牙齿在用心给我们讲述一段
过往的情事。让我这个听众,莫名其妙的想要继续听下去《城里的月光》,看他是不是
能这样一直微笑着,结果呢?他就是微笑到了最后~_~。他用他那微笑气质的声音散播
出了《城里的月光》的柔和光韵和淡淡的温柔。
p***o
发帖数: 3399
15
来自主题: Arts版 - 【参赛】【书】孔雀东南飞
练练草决百韵歌,进步会快很多,关键是学习一下有些字的草法
对笔墨的感觉很不错的
f*******d
发帖数: 339
16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诗经札记之六:风雨鸡声
诗经札记之六:风雨鸡声
所谓诗无达诂,诗经里的每一首诗都可以有很多种解释。我们来看这首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首诗很简单,并没有很难解的字词或句子, 唯一不太熟悉的是瘳字。
瘳(chou1)字是病愈的意思,朱熹认为可以叶音为寥。所谓叶音,是说某个字临时改读某
音,比如瘳与胶不押韵, 如果读成寥就押韵了。 叶音学说始于沈重《毛诗音》,盛于宋,
自明杨慎,陈第,顾炎武等人指出古今读音不同后就衰落了,
现代的语音学者对之都持完全反对的态度。古诗之所以读起来不押韵,实际上是由于语音
的变化,古代的读音与今天不同,而不是说某字临时可以读某音。 我觉得叶音说虽然原来提出时
的解释是不对的,但它也是有价值的, 那就是有助于我们今天读诗。比如“晚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
读成“xia" 字才能押韵,读 "xie" 就不能押韵 (指实际读音押韵,不是按韵书押韵),
难以完全反映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现在的字典里, 还保留着斜的xia
读音,因此可以把它作为多音字而不必使用叶音学说, 但是还有很
k***g
发帖数: 7244
17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反切啦
取决于你用的韵书的年代,古音的不断变化的
x*****u
发帖数: 3419
18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看了大家三月份的诗集真是万分敬仰
看到死记硬背全部韵书,狂ft。。幸亏李白没晚生几百年。。且慢, 。。
所谓作茧自缚,此之谓乎?
x*****u
发帖数: 3419
19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看了大家三月份的诗集真是万分敬仰
想了一下,好像归根结底得能辩古音才行。。那些背韵书的,无非也是用个框框,背的
时候还是用“今音”在背吧?无知者无畏,批评请正之!
p********d
发帖数: 1007
20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七绝 季秋四韵
哈哈,那我就简单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我们都知道,好诗要蕴义隽永,字面之下往往有更深一层涵义。
写景为的是抒情,咏古为的是寓今。
但是这不表示字面的意思就可以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或者不合逻辑。
唐诗中的名篇,自然是意境高远,就其字面意思,也都是清晰明确,合情合理的。
作诗讲究“炼字”,要用最准确的语言,最恰当的文字,既明白地表达出合理的字面意
思,又富含深意。
如果字面意思都不清晰或者不合理,又哪里谈得上蕴义隽永呢?
以第一首七绝为例,“江海孤零承一肩”,是江海孤零,还是诗人孤零?感觉象是想说
诗人孤零。那江海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象江海一样孤零?承一肩又是谁来承?承的
是什么?以一肩承江海?给人不明白的感觉。
“风光眼底总萧然”,风光总是看在眼底的,这里“眼底”二字就多余了。律绝本来字
数就少,出现多余的字,能表达的意思就又少了一些。如何用精练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意
思,也是“炼字”的重点。
第三句“枝头渐有黄金色”,用整整一句,就写了“叶渐黄”一层意思,既无新意,景
亦不美。
最末句“淹居”一词感觉也不甚好。
同样的情怀,且看下面这首: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t******o
发帖数: 2792
21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正整征]鹧鸪天(聊目之MM) 次丽狼韵
春暖元夕绿一时,柔风拂面缓离思。
新芽初泛蜗居院,莺上梢头第几枝。
意切切,雨丝丝。豆棚瓜架弄清词。
书中谁解颜如玉,翠袖盈盈诉相知。
打油瞎凑
T****r
发帖数: 22092
22
难道“问渠哪得清如许”是指“问他哪得清如许”?

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
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
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
,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
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
。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
了。
,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
(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但是粤语唱歌比普通话好听多了……
w********o
发帖数: 10088
23
我记得粤语是保留古音最多的

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
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
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
,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
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
了。
,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
(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易学,但是粤语有9音,唱歌比普通话好听多了……
A*******8
发帖数: 1453
24
楼主的自豪心情可以理解,不过很多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从方言历史来看,保留古老成分的程度最高的是闽语,然后是粤语,至于客家话并不能
说保留了最多的古老成分。如果你读诗经,估计闽语比较贴近,如果你读唐诗宋词,估
计粤语比较接近,但是这个说法也都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其实很多中古汉语的成分在北
方话和其他方言里也有很好的保存。所以说哪一个方言读古诗最好都是没有根据的,你
当然可以找出一两个例子说这个韵脚在你们方言里保存的很好,但是我也可以找出无数
个反例,而且有一些韵脚在北方话里也有可能保存的很好,而在其他方言里消失了。所
以这些都是个例,很难从方言本身来科学地说明哪个方言完全保留了古代的发音。
另外你说音调多就好听,根据在哪儿?中古汉语只有三个调,平上去,入声原则上不能
算一个单独的调,因为主要是有 -p, -t, -k韵尾。李白杜甫都是用这个声调系统做诗
的,你难道说人家的诗不美?或者按照你的说法,人家的诗非得按照你的方言的读法才
够美?
另外,声调多少不能代表韵律的美不美。比如入声,因为是闭音节,所以在歌唱上没有
开音节好听。你们家乡的客家话大概是有闭音节的,在韵律上,闭音节可以起到顿的作... 阅读全帖
A*******8
发帖数: 1453
25
我也看过王力先生的汉语史和他的传记,还是非常佩服王力先生的治学精神的,笔耕不
辍,著作等身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尤其看到他十几年精心编写汉语同源字字典的功力,
的确值得敬佩。不过我原来还以为王力的母语是地佬话呢,因为他写过广西博白粤语方
音实验录。不过现在才知道原来王力先生是客家人,说得是客家话。

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
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
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
,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
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
了。
,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
(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易学,但是粤语有9音,唱歌比普通话好听多了……
r******h
发帖数: 552
26
江苏的某些方言中,“家、斜、赊(包括:车)、花”,也仍押同一个韵。
h********r
发帖数: 821
27
十分赞同你的观点。中国任何一个方言都只是部分保留古音,同时也有其他来源的音或
者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音。lz举的韵脚例子中的奢斜霞花等等,在我的方言里一样押
韵,而我的方言(老湘语变种)和客家话有距离。
T****r
发帖数: 22092
28
难道“问渠哪得清如许”是指“问他哪得清如许”?

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
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
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
,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
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
。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
了。
,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
(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但是粤语唱歌比普通话好听多了……
w********o
发帖数: 10088
29
我记得粤语是保留古音最多的

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
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
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
,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
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
了。
,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
(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易学,但是粤语有9音,唱歌比普通话好听多了……
A*******8
发帖数: 1453
30
楼主的自豪心情可以理解,不过很多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从方言历史来看,保留古老成分的程度最高的是闽语,然后是粤语,至于客家话并不能
说保留了最多的古老成分。如果你读诗经,估计闽语比较贴近,如果你读唐诗宋词,估
计粤语比较接近,但是这个说法也都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其实很多中古汉语的成分在北
方话和其他方言里也有很好的保存。所以说哪一个方言读古诗最好都是没有根据的,你
当然可以找出一两个例子说这个韵脚在你们方言里保存的很好,但是我也可以找出无数
个反例,而且有一些韵脚在北方话里也有可能保存的很好,而在其他方言里消失了。所
以这些都是个例,很难从方言本身来科学地说明哪个方言完全保留了古代的发音。
另外你说音调多就好听,根据在哪儿?中古汉语只有三个调,平上去,入声原则上不能
算一个单独的调,因为主要是有 -p, -t, -k韵尾。李白杜甫都是用这个声调系统做诗
的,你难道说人家的诗不美?或者按照你的说法,人家的诗非得按照你的方言的读法才
够美?
另外,声调多少不能代表韵律的美不美。比如入声,因为是闭音节,所以在歌唱上没有
开音节好听。你们家乡的客家话大概是有闭音节的,在韵律上,闭音节可以起到顿的作... 阅读全帖
A*******8
发帖数: 1453
31
我也看过王力先生的汉语史和他的传记,还是非常佩服王力先生的治学精神的,笔耕不
辍,著作等身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尤其看到他十几年精心编写汉语同源字字典的功力,
的确值得敬佩。不过我原来还以为王力的母语是地佬话呢,因为他写过广西博白粤语方
音实验录。不过现在才知道原来王力先生是客家人,说得是客家话。

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
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
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
,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
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
了。
,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
(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易学,但是粤语有9音,唱歌比普通话好听多了……
r******h
发帖数: 552
32
江苏的某些方言中,“家、斜、赊(包括:车)、花”,也仍押同一个韵。
h********r
发帖数: 821
33
十分赞同你的观点。中国任何一个方言都只是部分保留古音,同时也有其他来源的音或
者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音。lz举的韵脚例子中的奢斜霞花等等,在我的方言里一样押
韵,而我的方言(老湘语变种)和客家话有距离。
E*******r
发帖数: 308
34
来自主题: ChineseClassics版 - 聊斋两篇:野狗与笑之以鼻
太专门,看不懂 :D
姜夔大乐议虽然晚点,应该有些专门研究;靖康前宫廷音乐似乎很发达。
正声微茫,嗯,韵书都改来改去,脱离实际,何况英谱。
西人近500年改变全球格局啊,音乐理论不懂,他们记谱法我记得也迟至11c意大利。
不过也不觉得遗憾,虽然上古音声眇不可知,总还有迹可循,当中也有和日用分离的古
文功劳,经历3k年缓慢发展居然没有断裂。拉丁文几乎死灭,西欧四分五裂。同意钱穆
讲的,普通人而能直接读2.5k年以来文字纪录,无需专门训练而能体会3k年前先民兴衰
欣悲的,只有吾国,幸甚!
r*****e
发帖数: 292
35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水调歌头-赞小土豆
再说两句。
格律这个东西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产生的。近体诗的规范在南北朝时期就
开始浮现。沈约提出的“四声八病”说,最初的目的是总结规律,避免拗口的诗句。其
中,现代汉字的“四声”虽然与古代不同,但至今仍在使用。这是汉语区别于其他东亚
语言的地方,也是汉语美的所在。隋唐以后,在“四声八病”的基础上,由于科举的出
现,律诗逐渐成熟。韵书本身是应科举的需要产生的。陆法言“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意思就是说,这只是规范,没有什么可多讨论的。和我们现在所用汉语拼音表一样,
是一种给汉字声韵分类的工具。其本身并不带有褒贬。声律说的出现,一开始就促进了
古代诗歌的繁荣。可以说没有格律诗也就没有诗歌的盛唐。对于格律研究反感的朋友可
以读一读王力的《汉语格律学》。在大家夸夸其谈的时候,老先生们早就在研究新诗中
可能存在声韵。我个人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实践的态度。
转回到古诗。古诗的基本素材是古汉语。对于我们这样远离古汉语环境的人。怎样才能
吸取古代民间营养来做古诗呢?我觉得办法不多。因为很显然,我们对古诗音律的感受
已经早就不精确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古文和古诗词。这样才会使
M******8
发帖数: 8425
36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沔水诗话》(卷四)
85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1)
Fri Oct 13 15:13:25 2000
汉字是一字一音的。有些字有几种读音,也是每一种读法一个音。汉字
的语音无论在古代在现代都有四种声调,即有“四声”。
在古代,通常是这样分四声的:
平声:这个声调包括阴平声(汉语拼音的第一声)和阳平声(汉语拼音
的第二声)。而在某些韵书中则分得更细。如《五音集韵》中就分:上
平,中平,下平。
上声:多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声,而有些字按今天的读法已变成了去
声字。
去声:多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少数按今天的读法变成了上声字。
入声:古汉语的入声字读音短促,这个声调在今天普通话中已不存在,
分别并入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中。今天某些方言中还保存
有入声。读诗时,很多时候按汉语拼音来读,有些字平仄是不合格律的,
这种情况往往就是由于入声字在今天已不存在所导致。
而在现在汉语中,四声为:
阴平:第一声,读音高而长,但不升不降。
阳平:第二声,读音低而长,也不升不降。
上声:第三声,读音上升而短。
去声:第四声,读音下降而短。
汉字的四种声调,可以分平声和仄声两类。现代汉语第一和第二声归为
平声字,第三和
p******e
发帖数: 5174
37
来自主题: Literature版 - MMJJ2008专缉之诗歌的音韵
85 标题 谈谈诗歌的音韵(1)
Fri Oct 13 15:13:25 2000
汉字是一字一音的。有些字有几种读音,也是每一种读法一个音。汉字
的语音无论在古代在现代都有四种声调,即有“四声”。
在古代,通常是这样分四声的:
平声:这个声调包括阴平声(汉语拼音的第一声)和阳平声(汉语拼音
的第二声)。而在某些韵书中则分得更细。如《五音集韵》中就分:上
平,中平,下平。
上声:多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三声,而有些字按今天的读法已变成了去
声字。
去声:多数就是汉语拼音的第四声,少数按今天的读法变成了上声字。
入声:古汉语的入声字读音短促,这个声调在今天普通话中已不存在,
分别并入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中。今天某些方言中还保存
有入声。读诗时,很多时候按汉语拼音来读,有些字平仄是不合格律的,
这种情况往往就是由于入声字在今天已不存在所导致。
而在现在汉语中,四声为:
阴平:第一声,读音高而长,但不升不降。
阳平:第二声,读音低而长,也不升不降。
上声:第三声,读音上升而短。
去声:第四声,读音下降而短。
汉字的四种声调,可以分平声和仄声两类。现代汉语第一和第二声归为
平声字,第三和
N****f
发帖数: 25759
38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忆秦娥】 后院秋思 (转载)
呵呵,从此更加坚定信念:头可断,血可流,韵书不可读。:-)
C****e
发帖数: 12294
39
来自主题: LoveNLust版 - 【忆秦娥】 后院秋思 (转载)
看来韵书不得不读。赶紧翻看,才发现读平仄音的是“踟蹰”,非“踌躇”,再显求学
不精,汗颜。
求个安稳,且用“频思慕”,意境尚可,音韵合规。
Y**J
发帖数: 1114
40
挺哥有韵书在手,重点押后。一前一后,天下无忧。
N****f
发帖数: 25759
n*n
发帖数: 456
42
来自主题: Xiqu版 - 曲学名词--为文四要 ZZ
【四声】
音韵学名词。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总称。汉语字音分别声调,古已有
之,但“四声”之名始于齐、梁。沈约、周顒等人以平、上、去、入四字作
为各类声调名,总称为“四声”,并沿用至今。古四声的调值已不可考,现
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是从古代四声演变而来的。各
地方言,四声相同,调值却未必相同。古代韵文都注意字音的平仄调节使之
谐协动听,高低错落有致,称为调平仄。平仄,即韵书所谓四声。平声声尚
含蓄谓之平;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返,入声则逼侧而调不得自转,故
均谓之仄。制曲者须知,北音无入声字,《中原》将入声字转派在平、上、
去三声,各有所属,不得假借; 南曲则不然,入声自有正音,又施于平、
上、去三声,无所不可。 作曲宜平不得用仄,宜仄不得用平,宜上不得用
去,宜去不得用上,宜上去不得用去上,宜去上不得用上去,上上去去不得
叠用,单句不得连用四平、四上、四去、四入。但因字格规定的特例除外。
压韵有宜平亦可用仄者,有宜仄亦可用平者,宜平不得已而以上声代之者,
然不宜多用入声代平、上、去字。曲之四声有不可易者,亦有可变化而用之
者,但曲之句末最为重要,宜遵谱式,
B*******a
发帖数: 452
43
来自主题: Xiqu版 - 京剧老生的唱——以字行腔
中国传统作曲方法,简单地说是四个字:“依字行腔”。我们知道,中国人做律诗、律
句等时,非常讲究音韵美,而汉语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语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音韵美,
而音韵美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汉字有声调。古汉语的声调是四种:平、上(shǎ
ng)、去、入,现代汉语也是四声:阴、阳、上、去。旧人在词作曲时,除了要求旋律
的动听外,也必须保证音韵美,因此,在作曲时,歌词中每个字的声调都必须考虑到,
某个字是平声,那唱出来也必须是平声,是上声,唱出来也必须是上声,去声、入声也
是如此。所谓字正腔圆的“字正”就是这个意思。在旧时中国,不管是根据韵书创制的
戏曲,还是一般的歌曲和用方言演唱的民歌,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
而西洋作曲方法呢,因为西方语言没有声调,因此在作曲时,只要考虑到旋律的动听,
演唱时将歌词填进去就行了。
清朝末年,西洋作曲法传入中国,一些“音乐新人”开始将这种作曲方法用于中国。他
们所创造的歌曲,就不再考虑到歌词的声调,而是根据歌词谱好曲子后,将歌词直接填
进去,错误的成为了“以字就腔”。所以民国初年,中国人刚刚接触到这种歌曲,许多
人,尤其是精通音律者就感到很不适应。比如
i******n
发帖数: 538
44
来自主题: Xiqu版 - 京剧老生的唱——以字行腔
我根据自己的回忆,再在网上把我删除了的文章,尽量的从新找一些回来。
中国传统作曲方法,简单地说是四个字:“依字行腔”。我们知道,中国人做律诗、律
句等时,非常讲究音韵美,而汉语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语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音韵美,
而音韵美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汉字有声调。古汉语的声调是四种:平、上(shǎ
ng)、去、入,现代汉语也是四声:阴、阳、上、去。旧人在词作曲时,除了要求旋律
的动听外,也必须保证音韵美,因此,在作曲时,歌词中每个字的声调都必须考虑到,
某个字是平声,那唱出来也必须是平声,是上声,唱出来也必须是上声,去声、入声也
是如此。所谓字正腔圆的“字正”就是这个意思。在旧时中国,不管是根据韵书创制的
戏曲,还是一般的歌曲和用方言演唱的民歌,都必须遵循这条原则。
而西洋作曲方法呢,因为西方语言没有声调,因此在作曲时,只要考虑到旋律的动听,
演唱时将歌词填进去就行了。
清朝末年,西洋作曲法传入中国,一些“音乐新人”开始将这种作曲方法用于中国。他
们所创造的歌曲,就不再考虑到歌词的声调,而是根据歌词谱好曲子后,将歌词直接填
进去,错误的成为了“以字就腔”。所以民国初年,中国...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2193
45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一翦梅
嗯,我的意思是古汉语的平仄我分不清楚,不完全按现代汉语的发音。你们是不是都能
背平水韵或者其他什么韵书?每个字的平仄我都不确定,更少看词谱格律了。
x*****u
发帖数: 3419
46
来自主题: Poetry版 - 问个问题
准确的说应该以某韵书为准。
c*****h
发帖数: 14923
47
王力老师的几本书《诗词格律》《格律概要》《中国音韵学》一直在读。心里不知道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用客家话读先秦以来的诗文很方便,不少汉字,唯有客家话仍旧保留古读音,其他方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我记得李白诗句里有“万户垂杨里,君家阿那边。”
阿那,即哪里、那里。以前用普通话甚至粤语都念不明白。后来用客家话念才晓得了。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了。
宋万俟咏词:“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初霁,双燕微风斜。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客家话仍称渠,即他,第三人称。
...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48
王力到底哪里人?有说是广西博白,有说是江苏淮安。博白方言不是白话/粤语是客家?

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那边的客家话是音
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难怪他研究古
汉语这么厉害。
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
,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
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了。
,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
(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但是粤语唱歌比普通话好听多了……
T******d
发帖数: 2139
49
那谁,清泉,好像口音就是南方人。会几种入声啊?

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
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
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
,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
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
了。
,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
(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易学,但是粤语有9音,唱歌比普通话好听多了……
s**t
发帖数: 17016
50
赞,专业

崇拜多久了,今天才知道,原来王力老师跟我父亲是同一个祖籍的,同一个氏族。那边
的客家话是音调最多的客家话,一共有11个音调,其他地方客家话音调有些没这么多。
难怪他研究古汉语这么厉害。
言都没有保留了。记得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回祖居,晨曦微露,族里的少年聚在中庭练武
,一招一式间,少年们口中诗诀朗朗而出,伴着曦光印染的矫健身影,令人仿佛身置古
时。还有岁末跳大傩,以前觉得很土,现在觉得当初为啥不好好看。
。唯有我父亲那边的客家人仍称哪里、那里为“阿那”。其他地方的客家话都不这样称
了。
,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唯有在客家话中,家、斜、赊
(包括:车)、花,仍押同一个韵。
易学,但是粤语有9音,唱歌比普通话好听多了……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