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黄仁宇
首页 4 5 6 7 8 末页 (共10页)
C*S
发帖数: 1658
1
出自学术板。某班主小姐对于老掉牙的轻佻一笑。
d**e
发帖数: 863
2

因多年没有新著问世,在62岁时被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从正教授的职位上解聘。
http://www.hudong.com/wiki/%E9%BB%84%E4%BB%81%E5%AE%87
L***o
发帖数: 170
3
这悲催的
g*******2
发帖数: 1184
4
怎么可能.
你没在美国呆过?
他是因为学校缩编,被解聘.
解聘单个tenured教授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tenure制度
c*********t
发帖数: 369
5
感觉他命不好。
d*********2
发帖数: 48111
6
求怎么能拿20年的失业救济。
d**e
发帖数: 863
7

当年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不清楚;
可是在没有重大过错的情况下解雇终身教授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且每年都有很多起。
AAUP的要求是学校宣布 financial exigency 之后解雇。
但是很多学校认为那样对学校的招生不利,所以也不去遵守。
终身教授制度不是法律,也没有法律依据。
学校是否遵守和具体如何实施都是自行决定。
w****j
发帖数: 5581
8
Tenure制度不同学校不同院都不太一样,我就知道某知名大学(排名前20)的教育学院
的tenure如果一定时间拉不到足够多的项目/钱,或是没有足够多的publication,就会
被强制从research professor转成teaching professor,地位待遇都一落千丈,tenure
也就丢了。这种规定在理学院和工学院就从来没听说过。总之,tenure这事情也有例外
的。
k******r
发帖数: 97
9
research professor不是tenure

tenure
w****j
发帖数: 5581
10
research professor当然不一定是tenure,不过该院的情况是tenure都是research
professor。被转成teaching professor tenure就没了。而且,不管你是不是tenure,
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被转。这么讲清楚了吧?
O****X
发帖数: 24292
11
一个说法是他没有tenured的
k******r
发帖数: 97
12
research professor不是tenure
而不是
research professor不一定是tenure
professor,research professor,teaching professor都是不一样。
后两个都不可能是tenure。他们可以是事实上的“终身”但并不是tenure.
w****j
发帖数: 5581
13
你不是这个学校的,你说的不过是你知道的范围而已。而且,我这里说的research
professor不是指正式的title,而是指有research工作的professor,并非专职
research。私下里该学院的人常常这么讲而已。FT,这么简单的事情非得这么严格不成?
p********f
发帖数: 787
14

美国史学界的主流早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了,只是嘴上不说而已。
p********f
发帖数: 787
15

他美国老婆就是他学生。
p********f
发帖数: 787
16
汉学家里比他强的多太多了。
h***i
发帖数: 89031
17
费正清及一帮扯淡的汉学家,就不信中国的政治变化是历史必然的
挖空心思得闲扯淡
C*******r
发帖数: 10345
18
汉学家一大群就是二逼胡扯骗funding。俺读过最强的其实是魏复古,虽然理论应用的
限制比他自己承认的要窄,但毕竟是大学问家的手笔。俺对费正清这种毫无兴趣。
f**********4
发帖数: 2617
19
没看过耶...上一回看这类大史观类型的书还是黄仁宇了...
M******8
发帖数: 10589
20
于晓华
【题记:我正在构思一本书《中国经济危机史》。本文草稿作为该书的第一篇文章,欢
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今后会陆续登载,主要内容包括康熙时期经济萎缩,鸦片战争前
和经济,太平天国和经济危机,洋务运动和经济危机,上海橡胶泡沫和清朝灭亡,抗日
战争和民国通货膨胀等。】
关于明朝灭亡的解释很多,大多从政治,军事,瘟疫或者气候变化等角度去研究,鲜有
从经济角度去解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最近,重读明朝末年的经济史,认为明朝
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以从经济的角度解释。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成读书笔记,和
大家分享。
明朝两大经济政策的转变
明朝朱元璋开国时从经济政策面定下了两条规则:(1)使用‘大明宝钞’的纸钞,禁
止金银作为货币使用;(2)实行严格的海禁,禁止出海贸易和捕鱼,所谓「尺板不得
出海」。朱元璋实施这样的鸵鸟政策,是有其政治背景。 禁止金银作为货币,一方面
沿袭了元朝的传统,政府可以加强对民间经济的控制,另一方面白银在元朝被政府大量
掠夺,运送到中亚交易,使得白银在现实交易中,可能存量不足。实施海禁的目的是为
了打击走私和海盗。
但是,这两条不合现实的禁令,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都逐步废... 阅读全帖
z*****3
发帖数: 507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八一八黄仁宇 (转载)
黄仁宇 走火入魔了 写的那叫什么即把玩意
z*****3
发帖数: 507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八一八黄仁宇 (转载)
就凭 揍倭援朝 一战
万历就可名垂千古
大权独揽你妈你说独裁,
不是向往民主么?万历最民主
要是听黄仁宇这个B的现在鸭绿江边早就日本半岛了
b**k
发帖数: 3563
23
中国很多时候是抓壮丁吧,黄仁宇的《黄河青山》里有提到。
b**k
发帖数: 3563
24
中国很多时候是抓壮丁吧,黄仁宇的《黄河青山》里有提到。
l*****i
发帖数: 20533
25
网友查证结果如下:
“其他省份的茶课名存实亡。绝大部分地区仍然沿用宝钞来评估地方税额,当16世纪折
成白银时,税额减少到了可笑的地步:云南17两,浙江(产茶大省——引者注)约为6
两。当时的一位学者对此作了如下的概述:‘内地茶户不知官茶、私茶之说久矣。天下
之言生财者,亦罔闻知’。”
-----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p338
D*****i
发帖数: 8922
26
黄仁宇明知道各地茶税收入严重不平衡,却只引用税少省份的数据,然后得出结论“其
他省份的茶课名存实亡”。尼玛,米国的腾牛叫兽都这样弄虚作假,对于网上民科,夫
复何求?
K**********i
发帖数: 22099
27
我们民科本来就是民科,你还能用黄仁宇的标准要求我们?
v*****s
发帖数: 20290
28
嗯,属实。
现有的证据只能证明明末财政崩溃是系统性的,还不够把责任pin down。其实黄仁宇也
没这么说,人家书名就叫十六世纪XXXX,天启崇祯那都是十七世纪了。
你有明会典的原文没有,这个数据具体是哪一年的?如果还是张居正执政的时期,很难
想象啊。
D*****i
发帖数: 8922
29
按照网上民科引用的浙江6两银子的茶税(到了海公公口里,又加工了一下,变成江南7
两银子茶税),这个实际是万历年间的数字(根据黄仁宇推算),网上民科把它变成崇
祯年间阉党倒台时的数字了。现在是拔高阉党啊,说阉党收了商业税支持了三大征。
o***e
发帖数: 3526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扫盲贴--从明到清的历史转折
这文章怎么说呢,典型的先有立场,然后找史料凑。
明末西学流传的范围不广。离主流的距离很远。主流是理学心学吵架(这是明),或是
宋儒和汉儒吵架(清)。西学在明清学术发展历史里分量很小。不能说以现代人眼光看
西学重要,于是放大这方面的历史。当时的知识分子主流如何能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呢
?明朝开放么?我看对异端论调的容忍也一样有限。好一点的象律吕精义扔在一边弃之
不用。惨一点的就“七十老翁何所求”了。黄仁宇在万历15年里有一段话:“传统的政
治已经凝固 ,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
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
能形成丛林。”我对黄的评价一般,但这段话我认为是对明清两代学术思想成长缓慢的
合理描述。
K**********i
发帖数: 22099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评价王安石
王安石是索男坐时光机器过去的。
居然懂现代经济学。
S*****n
发帖数: 692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评价王安石
这是“中国大历史”里的话吧。那本书是典型的用现代西方左派的观点阐释中国历史。
通篇强调“数字化管理”和政府介入。当然他也不是全然不顾中国国情,但到最后也没
给出个可行的办法。
a***g
发帖数: 2761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评价王安石
王安石想推行政府拉动经济的政策
不过以宋朝金融发展的程度是不行啊
老百姓交租子上税很多时候还是交实物,这种落后的货币化不足以支持他的改革
应该说是空中楼阁
一条鞭法如果能够在明末得以更好的贯彻也许能够支持王安石政府调控经济的改革思路
l*****i
发帖数: 20533
3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评价王安石
关键是实行任何改革都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保障。王安石没有,其他士大夫都反对,他就
只很好任用一些投机的新人,结果造成变法的实施与初衷往往相悖。说白了就是没有条
件也非要硬干,急于求成,结果彻底失败。
所以改革要想成功必须先制造舆论,从周围获取足够的支持,然后才能改革。又或者是
那种能力足以集权的君王,本就掌握足够的资源,自然也能实行。
R*******a
发帖数: 2463
3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评价王安石
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得失并没有错。
王安石的变法要能成功,起码在技术上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确立金本位制
2.国内金融网络的确立,能够以汇票进行长距离信用交易
2.确立渠道使得跨国投资和举债成为可能
英国人花了四百年把这三点变为现实,从而构造日不落帝国,这是王无法想到的。王的
scheme很好,脱离现实也不能全怪他。
S*****n
发帖数: 692
3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评价王安石
没发展出完备的金融系统的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硬伤。 这个有了,别的都顺理成章
了。按理说硬件都具备,可能还是儒家思想的问题。
t*****n
发帖数: 1589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黄仁宇评价王安石
扯淡,王安石那个也叫金融,不是装几个名词就名词了,保甲,均属,青苗这些个东西
,放现在也行不通,只能是无告的老百姓受一次抢劫,跟4万亿不相上下。
这种人也能流行只能说明中国人普遍文化程度低而且没常识
c*********l
发帖数: 3438
38
来源:人民网 2013-09-19 11:35
分页模式
核心提示:威氏指出,对蒙古人所征服的城市毁灭的情况进行校验后显示,很少有超过
十分之一的人口伤亡。成吉思汗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城市的毁灭者,而非屠杀者。
浏览大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王纪潮,原题:《被低估的蒙元时代》
在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东西方的交通之后,哥伦布向西班牙的君主费迪南二世(
FerdinandII1452~1516)建议,他可以从海路前往东方以重新建立西方与蒙古大汗的
联系。由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诱因之一是《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而他本人又曾
在热那亚当水手,布克哈特(JacobBurckhardt1818~1897)因此认为,欧洲文艺复兴
之所以发生在意大利,是因为意大利人的思想最早转向发现外部世界,也就是说它受了
蒙元帝国的影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80页
)由于《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学者对东方文化尤其是蒙元时
代多有好感,如罗哲尔·培根(1214~1294)认为蒙古人的成功是靠科学,乔叟(1340
~1400)在《侍从的故事》(TheSquie'...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2612
39
大明一亿多人口,社稷被社会结构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的二十万女真野人夺
了。
这么大件事情的历史解释,在清末中国被帝国主义打垮而开始进入全国大讨论。
这个大讨论,并没有随着辛亥革命而淡化,而整个动荡的北洋和国民党时期促使大小知
识分子进一步参与思考。
在抗战最危急的时刻,才子郭沫若写出了(甲申三百年祭),直接将明末乱世和倭寇侵
华相比,掀起了对此问题讨论的又一次高潮。
进入网络时代,黄仁宇和天涯明朝那些事又把年轻娃娃引入了忧国忧民的思考中,全国
上下,黄毛垂髫,一齐上下而求索。得出了许许多多不失娱乐性的结论,替大明找了不
少借口。因为借口太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正在考据与理论飞漫天的情况下,迪化和昆明发生了缠头屠杀汉人的种族清洗。为史学
研究提供了新鲜的实证。科学讲得是实证,现象学大过理论 Theories come and go,
while Phenomenology stays. 铁一样的事实,胜过虚头八脑的理论。
j********p
发帖数: 9680
40
中世纪佛教、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斗争(转贴)
伊斯兰教早在公元8世纪就已传入印度,当时阿拉伯帝国占领了印度西部的信德地区,
并以此为基地向印度内陆渗透。但伊斯兰教大规模传入印度是从突厥人开始的。公元11
世纪,突厥人(此时早已接受伊斯兰教)入侵北印度,当时北印度已经长期分裂,小国
林立,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耗尽了国力,也使人民蒙受深重的灾难。突厥人挑选了一个
恰到好处的时机,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消灭或臣服了大部分北印国家,建立了印度历史上
第一个伊斯兰帝国——德里苏丹国。突厥贵族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来传播伊斯兰教,其
政策远比当初的阿拉伯人激进。阿拉伯帝国扩张时期,被征服土地上的人民只要交纳人
丁税就可保留信仰,阿拉伯人在宗教宽容方面远比基督教国家做的好;但突厥人在印度
的行为却截然不同,他们大肆烧杀抢掠,摧毁佛教寺院和印度教庙宇,强迫“异教徒”
接受“先知的宗教”。佛教和印度教同时受到了严重打击,但印度教经过调整和反抗后
,与穆斯林征服者实现了妥协,并继续生存发展;而佛教却因为种种内外原因,最终在
印度消亡。伊斯兰教可以说是踩着佛教的尸体进入印度的。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教向中亚... 阅读全帖
j*******7
发帖数: 6300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历史研究] 李约瑟之谜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ustInJesus 讨论区 】
发信人: jmsma2007 (James), 信区: TrustInJesus
标 题: [历史研究] 李约瑟之谜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r 28 15:14:26 2014, 美东)
http://wiki.mbalib.com/wiki/%E6%9D%8E%E7%BA%A6%E7%91%9F%E4%B9%8
李约瑟之谜(Needham Thesis)
1954年, 李约瑟(Joseph Needham )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序言中, 提出
这样的疑问: 在第1 至第15 世纪, 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
但欧洲在16 世纪以后诞生了近代科学, 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
因素之一, 而中国文明却未能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 中国的科学为什么持续停留在经验
阶段, 并且只有原始型或中古型的理论, 其阻碍因素是什么? 1976年,肯尼思·博尔丁
称其为“李约瑟难题”。与李约瑟之谜相似的问题是许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都认为在
14世纪的中国已经具备了那些被认作是产生... 阅读全帖
s******c
发帖数: 1920
42
黄仁宇说国军虽然接受了美式装备,但从组织到管理都还是农民的方式,碰到了更农民
却无比纯熟的tg,就被打趴了
v*****s
发帖数: 20290
43
☆─────────────────────────────────────☆
hsh (三胡) 于 (Sat Sep 27 10:07:20 2014,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hsh (三胡),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抗战胜利后,蒋的正确对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Sep 27 10:06:19 2014, 美东)
不急于清算汉奸,最大限度收编日伪军,这样可以算对共军釜底抽薪。在国共不可协调
的时候,应该给对方活路,让中共全有新疆,中央必须全占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东北。
第二次国共内战,蒋最大的失策是迷信美军,轻视日军。国军学了几天美军,就以为自
己不比美军差了。焉知美军的关键是后勤,是综合国力。没了美援的假美军,对有强大
苏援并吸收了大量日伪军的共军,输赢无悬念。
现在中国在重蹈迷信美军轻视日军的覆辙。中国应该学的是日本,而不是美国。
☆─────────────────────────────────────☆
stoppingtime (停时) 于 (Sat Sep 27 11:53:22 2014, 美东) 提到:
大规...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1862
44
每一个中国人应该记住的日子 - 1942年10月10日废除不平等条约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双十节已经很陌生了,更不会知道六十六年前的那一个双十节
在中国发生了什么,对中国人有何等的意义。然而正是在那一天,鸦片战争以来爱国志
士们为积弱的中国所作的百年抗争终于有了结果。 那一天,中华民国政府庄严宣告自
清朝末年100多年来强加于中国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被废除了!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尚在满清时期就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喊。满清政府,北
洋政府,国民政府都曾作过的持续不断的努力来修改或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这一段历
史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我将另外发表文章来阐述)。只是到了1931年日本在东北发
动了九一八事变,形势骤变,迫使中国外交的重心随之转变。如何对付日本的侵略成为
当务之急,修约之事便降到了次要的位置。
全面抗战爆发后,作为对中国的一种道义支持和精神声援,美英等国政府多次表示
,将在适当条件下与中国政府讨论废除在华特权问题。欧战爆发后,美英与日本关系恶
化,国民政府借美英希望中国继续抵抗日军的有利时机,频频向美英当局提出重订新约
的问题。1940年10月10日,驻英大使郭泰祺在国庆演说中指...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10466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US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TFollowerII (铿锵), 信区: USANews
标 题: 西安事变真相∶张学良糊涂死了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Dec 11 09:44:38 2014, 美东)
西安事变真相∶张学良糊涂死了——假英雄、假将军、假基督徒
曹长青
(编者按∶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78周年,西安事变这段历史被中共完全扭曲,这篇在张
学良2001年底去世之际写的文章,旨在通过评介张学良,使读者对西安事变有一个更接
近真实的了解。)
谈中国近代史,离不开国共两党;而研究国共两党史,离不开西安事变,因它是两党关
系的转捩点;但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活到101岁,就是不肯说出事变内幕,直到10
月14日去世,把他知道的秘密带进了坟墓。
自1936年西安事变至今65年中,海内外出版了很多关于这一事件的书籍,截止1991年底
,仅中国就已出版了23种;另外还有张学良接受各种媒体采访的谈话。但海峡两岸对张
学良的评价却像黑、白那样两极∶中国大陆把他誉为“民族英雄”,台湾定他为“历史
罪人”(解除党禁报禁后,台湾已有不同声音)。
到底... 阅读全帖
x*****z
发帖数: 787
4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毛似洪武,习如崇祯
毛泽东曾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其实不恰当。毛是心狠手辣的政治流氓、权谋大师
,马克思只是埋首书斋、愤世嫉俗的激进思想家,二人的性格修养、精神气质格格不入
;作为草莽“革命家”、山大王,毛泽东的人生经历、为人处事与天潢贵胄秦始皇亦相
去甚远。
在共产主义“神圣家族”里,与毛泽东言行举止最相近的人其实是斯大林;在中国历代
帝王中,与毛泽东极其神似之人则是明太祖朱元璋。毛自比“马克思加秦始皇”是自我
膨胀、自我陶醉,与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寓自勉自励之意完全不同,试想,一身而兼祧
古今中外之主义宗师、帝王魁首,岂非世间“伟光正”之极致?然而,说毛是“马克思
加秦始皇”,实不如说毛是“斯大林加朱元璋”,或“中国的斯大林、现代的朱元璋”
更加传神,更加入木三分。
毛泽东神似朱元璋
关于毛泽东与朱元璋的相似之处,著名学者余英时先生写道:“就性格言,两人尤为肖
似,都是阴狠、猜忌、残暴兼而有之。除了语录、红卫兵、整肃干部,以及因自卑感而
迫害知识分子等仿制品之外,毛泽东师法朱元璋有时甚至到了亦步亦趋的境地。例如他
所提出而在大陆上一度广为宣传的口号‘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便完全是抄袭朱元
璋的‘高筑... 阅读全帖
o********l
发帖数: 190
47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遥想六百年前,郑和率领的明王朝舰队在马六甲海峡大战
海盗,干预爪哇国的内政,并生擒锡兰的国王,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
而当郑和统率庞大船队抵达非洲时,距后来葡萄牙人达•伽马带领的三艘“破帆
船”登陆东非还有80年,本书作者甚至设想,如果郑和与葡萄牙人在海上相遇,会发生
什么事?讲述郑和下西洋历史的汉学著作《当中国称霸海上》提出一个问题:“见过葡
萄牙的破船之后,中国舰队指挥官会不会想在前进的途中踩扁那些挡路的蜗牛,以阻止
欧洲人打开一条东西贸易的通路呢?”难怪美国《纽约时报》要感叹:“假设郑和继续
前行,《纽约时报》应该是中文的。”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宣德年间最后一次航行后不久,明帝国从对外扩张突然转为“
绝对闭关自守”,郑和的船队被系统地“自我毁灭”。成化十三年,宦官集团曾经尝试
复苏明初的航海冒险,向兵部索取《郑和出使水程》(即郑和七次航海的全部档案),
遭到文官集团的抵制,兵部郎中刘大夏先行将档案取走,“毁之以拔其根”,彻底掐灭
了宦官集团对海上远征兴趣的非份之想。
明王朝自我摧毁海上力量的直接后果是,“自16世纪一开始,中国即饱受日本海... 阅读全帖
k****n
发帖数: 780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
宋太宗雍熙北伐遭到惨败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如王若钦等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真宗才驾临澶州督战,并接见守城的众将,宋军士气大振,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宗历来畏敌,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这是在北宋处于有利条件下签订的屈辱条约。宰相寇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真宗赵恒苦谏,称契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 阅读全帖
c**********l
发帖数: 4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至今已一千年,大家能否预言下一个千年(3000年)中国会是什么样?

动防御。自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开始,辽朝陆续派兵在边境挑衅,掠夺财物,屠杀
百姓,给边境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虽然宋军在杨延朗(又名杨延昭,也就是人
们熟知的杨六郎)、杨嗣等将领率领下,积极抵抗入侵,但辽朝骑兵进退速度极快,战
术灵活,给宋朝边防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
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如王若钦等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
,因宰相寇准的力劝,真宗才驾临澶州督战,并接见: 守城的众将,宋军士气大振,坚
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宋真
宗历来畏敌,主张议和,先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对方暗通关节,后派曹利用前往辽营
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
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这是在北宋处于有利条件
下签订的屈辱条约。宰相寇准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赶回南城向真宗赵恒苦谏,称契
丹已是强弩之末了,正是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边... 阅读全帖
p*********3
发帖数: 8525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宗室问题是被夸大了
福王就是这样的例子,所谓福王的土地,也只是账面上的土地,实际是拿这些所谓的“
土地”折合一笔银子给福王,按黄仁宇的考证,一年福王“大部田土折银每年未逾2万
两”,也就明朝一个中等商人的水平。
这就像地主阶级大量偷税漏税,万历不得不派太监去征税,结果被读书人写成万历穷凶
极恶,聚敛财富,盘剥老百姓。
首页 4 5 6 7 8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