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 发帖数: 2133 | 1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代文论家,北京时间2013年8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
去世,89岁
顾易生
1924.12-2013.8.19
生于上海
美国时间2013年8月18日下午2时57分(北京时间19日凌晨2时57分),导师顾易生
先生在美国华盛顿Suburban医院去世。初接讣音,哀怛难禁。除唁电师母强节哀思,善
自珍摄外,竟不能再出一言。兀坐桌前久了,先生的音容笑貌,以及自己二十多年来从
师问学的情形,竟一一到得眼前。
顾师祖籍浙江海宁硖石镇。《顾氏宗谱》及顾炎武《顾氏谱系考》记载,江南顾氏
一脉源远流长,越王勾践八世孙于西汉为顾余侯,是其始祖。生于海盐的唐诗人顾况,
是其第35世孙。及至第72世孙顾诒谷,即为顾师生父。十六岁中秀才第一名,后毕业于
京师大学堂,为人洒脱,兼通新旧之学,并擅文史经济,辛亥革命后,在金融界历任要
职。而书法气象恢宏,也足名家。母沈莲如性慈爱,通诗书,去世后由章太炎为撰墓志
铭。
因仰承庭训,顾师10岁前就能背诵古文诗词达数百篇,又读毕《论语》、《孟子》
,并习作旧体诗与古文。稍长,由张访莼教《春秋左氏传》和《资治通鉴》,英人弗兰
契授读英美小说,画家张谷年传授水墨技法。日课之余,沉潜于《水浒》、《红楼》及
林译小说。以后又泛读诸子与《史记》,于陆贽奏议,韩、苏及梁启超散文,唐宋名家
诗词尤其精熟。少年时,已能作古文辞和诗词,又为人作书画以百计,并在报章发表戏
剧评论。其间,也曾入学肄业,但国学的根基则不能不说奠基于家学。
1947年至1951年,入东吴大学攻读法律,受倪征奧与鄂森两教授的指导与器重,曾
撰写过有关国际公法与经济法论文。又任职银行,从事金融业务及理论辅导,发表过有
关文章和俄文译作。但毕竟性分所系,还是于1956年考入复旦大学,师从朱东润先生,
从此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研究生涯。不过,对于此前一段求学经历,他并不视为枉途,
反以为大有益于专业的研究。因为接受了现代科学方法的训练,他的知识视野、逻辑水
平和思辨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顾师古典文学研究的首批成果,是在做研究生的两年半内完成的。《李义山诗的思
想内容》、《韩愈的尚奇及韩文与辞赋骈文的关系》以及《柳宗元》一书是其中的代表
。直到今天,它们还不断被国内外学者称引。如关于韩愈一文中的主要观点,就被日本
学者古田敬一的《中国的对句艺术》一书称引,美国华盛顿大学康达维教授称其中多有
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柳宗元》一书则被专家推为30年来柳学发展的启蒙之作,在日
本有翻译,在中国台湾也有翻印。而其考辨精审、才识通达的治学风格,就此初露端倪。
此后,他参加了多项高校文科教材建设。如上世纪50年代末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组
三卷本《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主编多卷本《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和郭绍虞主编四卷
本《中国历代文论选》的编撰,执笔总计达60万字。在与王运熙师合作主编的三卷本《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执笔约45万字,几近全书之半,并统看全部书稿。该书荣获国家
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中国台湾已翻印两次,在英
国也正在翻译中。1983年起,与王运熙师合作主编国家重点社科项目——七卷本、300
万余字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他与人合著其中《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宋金元
文学批评史》两卷,撰写中很注意联系哲学思潮和文化背景来发掘文论资料,既涵盖全
面,又洞烛幽隐,与同类著作相比,大大开拓了研究的领域。而考辨精审、才识通达的
治学风格,也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程千帆先生读后曾致函盛赞“为文评史以来
前所未有也”,“其钩深致远,为前贤所未发多矣”。该《通史》后来荣获国家图书奖
,又与此前三卷本一起,被一些日本大学采作教材。至与王运熙师三度合作主编的两卷
本《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也获得广泛好评,并深获学生的喜爱。
综观顾师数十年治学经历,最看重的是如何挟坚实的文史基础,以严谨的治学态度
和创新精神,去从事具有拓荒意义的工作。由于有强烈而自觉的问题意识,他的研究每
能独出己见,发覆前贤。又由于视阈开阔,融合中西,每每有总结性的判断和独创性的
推展。
注重全方位地分析考察对象,以获得系统深刻的认识,并有所发明与前进,是贯穿
顾师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认为,文学和社会经济、政治、思潮,乃至作者的家庭背
景、生活经历多有关联。因着这种关联,无可避免地要包含诸多社会背景,因此它提供
给人进行分析的角度是无限的。故凡论一事,总须注意把问题放置在大的社会系统中,
作实事求是的论述。
如《司马迁的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说》一文,结合从战场到朝堂、从社会到文坛的
广阔背景,通过剖析汉武帝与司马迁等人的心理活动,卫青与李陵等人的历史功过,证
明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正当性。《苏轼的政治态度及有关作品》更针对前人指苏轼为保
守反动的观点,从《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和同时代人的文集
中发掘大量材料,通过细心比较其与王安石两人政见的同异,考察新法的功过得失,指
出苏轼反对新法虽不免片面,但大多合理,体现出某种民主精神,不能因其所持这种立
场而轻加贬斥。由于结合了北宋熙宁、元祐年间举凡朝廷政治、集团纷争、地方吏治、
民情世态等方方面面,当然还有对新法的细则内容及运作方式的检视,故所得结论就有
一种难以撼动的说服力。而其在财经政治学、政治学和法学方面的深厚积累,在文中也
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正如论者指出的,做到了“不为一时的风气所左右,不拘于一切陈
见旧说,在学术精神上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清醒和自觉……体现了学者的良心和公允”。
顾师治学不仅好作平心之论,还惯于作不平之鸣。如一段时期以来,学界对老子和
韩愈否定较多,他花了很大精力,试作实事求是的论定。如今人指摘老子之“不敢为天
下先”妨碍了国人的竞争意识与首创精神,他作《老子掇宝》,结合《老子》本文,指
出其所述多富辩证因素,正言若反,不可截然以字面求。所谓不敢为天下先,实指“不
强占广大群众之先,故能成为国家首长”,有虚己容众然后得人拥戴的意思,是为“先
”成“长”之道,语中包含着很可珍视的民主性的辉芒。今人又认为韩愈反对永贞革新
,与王叔文有夙怨,与柳宗元、刘禹锡有嫌隙。他在《韩愈散文选》“前言”及《柳子
厚墓志铭》、《宫市》等文的题解中,据实指出贞元十九年韩愈阳山之贬时,顺宗尚未
登位,王叔文尚未用事,韩、王之间不可能有夙怨;韩愈《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中
所谓“怨仇”也非指王氏。进而结合韩愈《顺宗实录》的评述,比较王氏集团改革政策
与韩愈一贯政治主张的同异,说明其不是永贞革新的反对者,所作《永贞行》中对王氏
的贬斥系朝廷明定其罪后的表态之辞,虽包含着向宪宗讨好求用的意图,但不足以用为
他反对革新的凭据。至于以为其在墓志中微讽柳宗元以泄愤,也是没有根据的。因其时
柳氏罪名已被明令宣判,故为作墓志铭时不得不存意曲笔,既隐指其参加革新集团系出
被招而非主动,“例出为刺史”意味着本人并无罪过,又指出其“不自贵重顾籍”系因
急于立功。至感叹其“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更流露出对当时执政
的不满。其作于长庆三年的《柳州罗池唐碑》,称柳“贤而有文章”,对其早年政治活
动有全面肯定,更可见其真实的想法。当然,韩、柳两人思想上有分歧,韩愈的天人观
就曾遭到柳宗元的批评,但这适足反映了两人的直言无犯和交在道义。
与惯作平心之论和不平之鸣相联系,顾师还很强调创新之于推进学术发展的意义,
推尚自出手眼,另辟新境。当然,这种摆落旧径自出手眼,与那种哗众取宠的无根游谈
是有根本区别的。它以史料为依据,甚至对材料的要求更为严格,其指向和归趣只在于
求实原则的真正落实。在这方面,他以自己数十年一贯的勤勉和敏锐,作出了很好的榜
样。如北宋王令的诗,明屠隆、陈子龙的文论,清初廖燕的异端思想等,长期以来一直
不被学界重视,均是由他发掘而得以彰明的。
本着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的宗旨,他还能不囿成见,在反复思考中博取旁收,以求问
题的完满解决,故在不同阶段,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时有所变化。这种以今日之我与昨
日之我辩难质证的精神,使得一些新的结论往往更趋丰满,显得既精彩又深刻。如其《
北宋婉约词风与李清照的词论》一文中的观点,就较《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论述有变
化。发表在美国《中外论坛》上的新作《词艺杂谭》,对词为“小道”和“别是一家”
作了讨论,又较早先的论述全面深入。又如。他在《略谈韩愈的消极面》一文中,以为
韩愈《原道》“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以事其上则诛”一句中的“诛”字当作
“杀”讲,因而有“好一个杀气腾腾”的批评。以后读到美国人Victor Engene Manley
所作《A Conservative Reformer in Tang China》中将“诛”译为“Penalty”(惩罚
),受到启发,并由此找到韩文中同样用例以为印证。何法周在《韩愈新论》中对其“
杀气腾腾”说提出批评,他也欣然接受,并在新著《韩愈散文选》中予以纠正。
顾师上述学术风格的形成,是与他重视材料的考订、有扎实的国学根基有关的。他
向来认为,研究古代文学或文学理论批评,少不了全面占有材料并予以准确诠释的基础
功夫。他的许多文章立意高远,论述或辨析的是绝大的命题,但切入口往往只是个别字
句,一字未惬,便难逃他的法眼,而一旦解决了这个字,则该命题的真实含义、作者的
思想主旨,乃或其在历史长河的深刻影响,便滔滔汩汩,以极自然顺畅的状态流泻了出
来。可以说,在这方面,顾师时有超过前代训诂家的地方。
例如《老子》“大音希声”一语,历来被视为古代美学理论的重要命题。自战国韩
非、汉晋注家以下,一直到当代论者多有解说,但大多结合以“音”、“声”,以为是
说宏大的声音很少或没有声音。顾师从《老子》“有无相生”、“声音相和”,《礼记
》、《诗序》及《说文》等典籍中追本溯源,对此四字原义逐一考证,揭示其实指“自
然完美,蕴蓄宏深,变化多端之音,其声悠扬回荡,若断若续,混沌窈渺,莫辨宫商,
达到高度和谐,闻者既不能听清,也不可胜听”,所谓“希声”指宏深之乐的音阶难以
明辨,而非没有声音。这一解析不仅比较符合《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思辨习惯,而且与
由此推阐发展的司空图、严羽、王士祯、恽格等人的诗画论旨贯通无碍。他对孔子“韶
乐”之所指,庄子《逍遥游》与《骈拇》中具体字句的理解,也都有精彩的发人心智的
见解,足以纠正前贤如王念孙、俞樾、章太炎等人的缺失。学生甚至在想,顾师于先秦
诸子及唐宋诗词散文中的词句既多新解,有时这些新解又每能引起对与之相关的许多问
题的重新评价,倘将这些文字收集整理成书,或许是一部很好的古书疑义考辨专著。
顾师独特学术风格的形成,还与他博涉古今中外科学理论,注意通过融合新知以抉
发传统遗产真髓的努力有关。顾师通晓多种外语,为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他要求学
生读外国文论最好用原文,并一再叮嘱研究古文论,必须与现代思潮与外国学说作比较
,外国现当代文学、美学理论,乃或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学成果,都可以用为专业研究之
助,对文学研究起某种启迪促进作用。
在这方面,他曾积极实践。如不少论者以为庄子“言不尽意”说是一种典型的唯心
论,他在《庄子的文艺思想》一文中,结合中外文论和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思维与
语言的关系,并引近10年来物理学动力学领域对一种特殊的“随机”现象、“混沌”)
理论的新探索以相印证,肯定了庄子在揭示思维与语言之间的矛盾,以及克服这种矛盾
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其所论属于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尚有待科学的检验。
对现当代文学、美学理论他就更留意了。其《先秦两汉批评史绪论》驱遣载籍,旁
征博引,纵横开阖的笔力所带出的精辟识见,不能不说得之于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不过
,对那种盲目比附以显宏富的做法,他是反对的。他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文学作为人
学,东西种族风土虽异,而大家都是人,其文艺观念尽管千汇万殊,必多英雄所见略同
者”。譬如他就不同意学界流行的中国重载道西方尚个性的观点,认为这种截然划分随
加抑扬的做法有片面性。中国古代从庄子到龚自珍,思想中时有张扬个性的闪光,并引
英人Samuel Johnson关于文艺是“a mere vehicle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moral
or psychological truth”的论述,以为倘将此语译成“文以载道”或“寓理”,可能
最恰当,由此可以说明“载道”说非中国独有。也正是由于有这种弘通的见识,他对如
何融合中外古今研究古代文学与文论的思考,就显得比较全面深刻。他的文章通常不大
段引用西典,也无意于标举主义,但字里行间总可以看出背后有综合学养的支持,这是
那些局于一隅、抱残守缺者所无法企及的。
此外,顾师素来强调研究主体自身的艺术素养、创作实践之于研究工作的助成意义
。他兼通诗书画等多种艺事,所作律诗、绝句多被中外各种诗选收录,书画作品也时有
展出,有的还为中外图书馆、理事室所收藏,或被采为书影。有上述多种艺术实践,他
在研究古代文学和文论时,就常能披文入情,赏微会玄,既能契合创作的内在机理,又
独具精妙的会心,这可以说是形成他鲜明的学术风格的又一个原因。
很多年前,顾师就已退休。接着并不再招研究生了。在出版了《顾易生文史论集》
之后,他告诉我已少有体力做更大的题目了。我当时想,自己还会时不时地去看他,带
着问题向他请教的。可惜的是,近年来因长住国外,奉教无从,这样的念想也就只能放
在心底。2010年暑假,他回来小住,晚上才到,我与引驰师弟下午就急着去拜望了,自
然没有遇到。此后几次再去,仍与往常一样,先坐下吃饭,然后喝茶聊天。每当看到他
说自己的独得之解,欣欣然有无穷的乐趣,总被一种学问人越出俗常之外的安雅淡定所
感染。说实在话,自己于这种安雅淡定虽十分向往,但限于修养,至今不能学像。
今年春节去信拜年,不意接获他满满3页纸的回信。他在信中向我征询编撰文集的
构想。我喜不自胜,当时告诉远在香港岭南大学任教的春泓师弟,说先生健旺啊。再后
顾宁又说今年暑假,先生还可能回来,心下一直期待着,不意仓促有变,能无震悼!虽
然,88岁已是高龄遐寿,但年光逝水,世故惊涛,因师生情深,仍不免骇愕悼动。
不过转念想,人人都知老师通达,一定不希望自己如此的。记得《庄子·刻意》有
言:“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魏书·阳尼传》又言:“既听天而委化兮,
无形志之两疲”。总要是教人随任大化,以应自然。故老师的生命虽然沦谢萎没了,但
有他的著作在,有他的人格在,我必有信心相信,他一直与我们同在。 (文/汪涌豪,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师从顾易生。原文标题为《烟霞凝望处》) |
c******o 发帖数: 2151 | 2 RIP
【在 e*******c 的大作中提到】 :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代文论家,北京时间2013年8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 : 去世,89岁 : 顾易生 : 1924.12-2013.8.19 : 生于上海 : 美国时间2013年8月18日下午2时57分(北京时间19日凌晨2时57分),导师顾易生 : 先生在美国华盛顿Suburban医院去世。初接讣音,哀怛难禁。除唁电师母强节哀思,善 : 自珍摄外,竟不能再出一言。兀坐桌前久了,先生的音容笑貌,以及自己二十多年来从 : 师问学的情形,竟一一到得眼前。 : 顾师祖籍浙江海宁硖石镇。《顾氏宗谱》及顾炎武《顾氏谱系考》记载,江南顾氏
|
d**********t 发帖数: 20415 | 3 又走了一位大师
【在 e*******c 的大作中提到】 :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代文论家,北京时间2013年8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 : 去世,89岁 : 顾易生 : 1924.12-2013.8.19 : 生于上海 : 美国时间2013年8月18日下午2时57分(北京时间19日凌晨2时57分),导师顾易生 : 先生在美国华盛顿Suburban医院去世。初接讣音,哀怛难禁。除唁电师母强节哀思,善 : 自珍摄外,竟不能再出一言。兀坐桌前久了,先生的音容笑貌,以及自己二十多年来从 : 师问学的情形,竟一一到得眼前。 : 顾师祖籍浙江海宁硖石镇。《顾氏宗谱》及顾炎武《顾氏谱系考》记载,江南顾氏
|
a**********k 发帖数: 1953 | 4 Rest in peace!
【在 e*******c 的大作中提到】 :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代文论家,北京时间2013年8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 : 去世,89岁 : 顾易生 : 1924.12-2013.8.19 : 生于上海 : 美国时间2013年8月18日下午2时57分(北京时间19日凌晨2时57分),导师顾易生 : 先生在美国华盛顿Suburban医院去世。初接讣音,哀怛难禁。除唁电师母强节哀思,善 : 自珍摄外,竟不能再出一言。兀坐桌前久了,先生的音容笑貌,以及自己二十多年来从 : 师问学的情形,竟一一到得眼前。 : 顾师祖籍浙江海宁硖石镇。《顾氏宗谱》及顾炎武《顾氏谱系考》记载,江南顾氏
|
wh 发帖数: 141625 | 5 哇汪涌豪,很喜欢他的课,很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的样子……回头仔细读,祖师爷安息。
跟一篇今天看到的钱谷融采访:
94岁文艺理论家钱谷融:我一生就是玩 从来没有做学问
2013年09月11日 09:04
来源:新京报 作者:姜妍
特约摄影吕祝君
年过九旬的文艺理论家钱谷融喜欢有人陪他玩。下象棋、打桥牌和打麻将,其中最喜欢
打麻将,那是他从学生时代一直玩到现在的。而且打麻将要带钱的,“一次顶多输20块
。”“打麻将很好玩,刻刻有变化,时时有希望,总是有好牌来。如果毫无希望,活着
很难受的,我们就是打发时间是吧。我一生就是玩,从来没有做学问。”乐呵呵的钱谷
融如是说。
钱谷融原名钱国荣,著名文艺理论家。江苏武进人,1919年生,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
大学国文系。历任重庆市立中学教师,交通大学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讲师、教授、博士
生导师、文学研究所所长,《文艺理论研究》主编。
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著有《论“文学是人学”》、《文学
的魅力》、《散淡人生》、《〈雷雨〉人物谈》等。《〈雷雨〉人物谈》获上海市1979
年-1985年社科优秀著作奖,《艺术・人・真诚》获上海市第四届文学艺
术优秀成果奖。并负责主编多种文学丛书和教材。1987年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终身成就奖。
谈“玩” 最爱玩麻将从学生时代到现在
我们是从徐中玉的家直接“转战”到钱谷融的家里的,两个人都已年过九旬,都是华师
大的退休教授,但一个家里安静素朴,一个家里热闹明亮。站在门口敲门时,就能听到
钱家客厅里的笑声。钱老学生殷国明这一天正好带了朋友来陪他下象棋。棋盘还没来得
及摆出来,我们就到了,殷国明带着朋友提前起身告辞。
钱老穿着睡衣坐在靠近阳台推拉门的椅子上,背后是一台立式空调。这套房子几年前刚
刚装修过,家具和家电都是新的。原本这套房子一共有六间房,重新装修后有两间被打
通了,现在变成了一套五居室。钱老、他的外孙和孙媳妇还有照顾钱老生活起居的阿姨
,一共四口人是这里的常住人口。
殷国明每周会来家里两次,通常是周一和周五,来了就陪自己的老师下中国象棋,钱谷
融喜欢有人陪他玩。除了下象棋,钱老也喜欢打桥牌和打麻将,麻将是从学生时代玩到
现在的。在重庆读大学那会儿,他常常逃课跑去茶馆里面泡壶茶,边喝茶边读书。“要
是有人来了,我就打麻将,有的玩就不读书了。”他说话时喜欢乐呵着,说到玩就更乐
呵了。“学生时代只要有人找我玩,我就马上去玩了。我以前在师大教书时,有个人常
来跟我下棋,我们一下一整天,有的时候还下到晚上。”
打麻将是要带钱的,“完全不当回事不行的。”钱也不多,“一次顶多输20块。”“打
麻将很好玩,刻刻有变化,时时有希望,总是有好牌来,这个是好玩。如果毫无希望,
活着很难受的,我们就是打发时间是吧。我一生就是玩,从来没有做学问。”
象棋、桥牌和麻将,这三样东西钱谷融都喜欢玩,但显然他最喜欢玩的还是麻将,“桥
牌没麻将好玩,我是感情冲动的人,不够冷静。”言外之意,他的性格打起桥牌来没那
么合适。但是不管是桥牌还是麻将,都需要四个人,家里常常凑不齐这么多的人,他就
只好去下棋。“我是被动的,他来我们就玩,学生不来,我也只有看书看电视。”
谈学问看东西全凭爱好懒惰又无能
藏书众多的钱谷融,趁着几年前家里装修,散掉了自己绝大部分藏书。他说自己一生没
做过学问,看东西全凭爱好。“懒惰”和“无能”,是钱谷融反复用来形容自己的两个
词。
钱家的藏书曾经让许多好书者羡慕不已,但趁着几年前的那次装修,他散掉了自己绝大
部分的藏书。当时他叫了好些朋友、学生来家里任意选书,据说陈子善挑了五捆走,其
他人也都各有所获。挑剩下的书还卖了一万两千块钱。家里除了留了些工具书、和他常
翻的《世说新语》,其余几乎都是外文书了。钱老说,散了藏书“不心疼,身外之物,
无所谓的。”
平日里他大都在自己的卧室里呆着,翻书看电视。《世说新语》是他翻得最多的书,他
到现在还有六个版本。问他最喜欢里面的哪些内容,他就会说“很难说了,那么多,看
了也不记得呀。”
虽然在华师大一直教现代文学,但其实钱谷融对现代文学却是兴趣全无。至于当代文学
,他说“根本就不大看了。”“我不做学问,看东西全凭爱好。我一生没做过学问,真
的,我是懒惰、无能。”“懒惰”和“无能”,是钱谷融反复用来形容自己的词。
钱谷融最喜欢的作家是托尔斯泰,“小说里托尔斯泰最好了”这话他也说了不止一次。
“梅里美也还可以。”总之他认为,最好的小说产生在18、19世纪,而20世纪的小说多
了理性,少了情感。“昆德拉、卡夫卡我也看,但都不使我激动,魔幻现实主义也没有
什么。20世纪以后的文学思想力量大于感情力量,理性太强了,思辨的东西太多。”
卧室里的电视常常开着,钱谷融总是定格在戏曲频道,京戏、昆曲、越剧他统统喜欢听
,但吴剧他是不爱听的。以前他也收过自己喜欢唱段的光碟,还会出去听听戏,现在出
去比以前麻烦了。他喜欢听余叔岩和杨宝森的戏,但现在也不大听光碟了,电视上播什
么他就听什么。他喜欢听戏多过听讲话,“听讲话还要动脑子,现在的讲话很多又言之
无物。”
一边开着电视听戏,一边翻翻英文原版的《傲慢与偏见》或是英文版托尔斯泰的书,这
就是钱谷融最普通的一天里最普通的景象。
谈人生当年也曾想自杀而今愿天朗气清
“被批了38年”的钱谷融,坦言当年被批的时候也难受,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不过开
完批判大会,一家4口就坐着三轮车,出去下馆子去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食物给了
他诸多慰藉。
钱谷融曾经说过,自己的人生梦想就是像孔子一样,带着72贤士周游列国。现在问起他
的这个梦想时,他反问一句“我说过这话吗?”顿了顿他才说,“碰到有灵性的学生,
那也是很愉快的,上课时他们眼神都很专注,自己也很高兴。”后来聊到他的生日,他
说自己阳历生日是9月28日,“和孔子一天。”
聊天的过程里,钱谷融不停地让我们吃东西,但他自己却一口都不碰。“我不喜欢吃零
食,除了水果。”可年轻时,他也是个饕客。“解放以前国民党让我很失望,解放后以
为从此天晴,结果还是运动不断,我被批了38年。我也没什么罪过,被批的时候也难受
。不过开完批判大会,我们一家4口坐一辆三轮车,就出去下馆子去了。”在特殊的年
代,食物也给了他诸多慰藉。
上海从前有名的馆子不多,钱谷融带着家人一家一家吃下来,每一家连着吃半年,每个
周末都去吃。他爱吃生龙虾,第一次吃是在佛山市,副市长请客。“80年代龙虾260-
280元一斤。”这个他记得清清楚楚,但是说到《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时,他却要想好
一会儿。
当年遭批判时的钱谷融就像今天这样看得开?也并非如此。“我也有过自杀的念头,后
来一看,那些比我年纪大的,比我有威望的人也都挨批判。”“现在是你一生最好的时
候吗?”“我的一生,多灾多难,小时候碰到了齐卢战争。1937年抗战逃难到四川,后
来又是解放战争。再后来我自己受批判,批了38年,做了38年讲师。我还算看得开,批
完下馆子,不然真受不了。这些你们都是不大能理解的……”“那你现在的愿望是什么
?”“希望国泰民安,天朗气清。你们是幸福的呀……”
■ 岁月回声
●我这个人既无能又懒惰,这绝不是谦虚。
●至于我的名徒,我觉得是来料好,我只是进行了加工。这些名徒把我抬高了。
●我带学生,都是让他们自由发展。人的短处和长处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你把他短处
拘束了,往往长处也发挥不出来。
●以前我的一些学术观点和主张,实际上是常识性的。
●我这个人一生随波逐流,不太计较名利,有口饭吃就行了——但是,饭没得吃就不行。
录自新京报2008年9月23日钱谷融个人史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姜妍
【在 e*******c 的大作中提到】 :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代文论家,北京时间2013年8月19日在美国华盛顿 : 去世,89岁 : 顾易生 : 1924.12-2013.8.19 : 生于上海 : 美国时间2013年8月18日下午2时57分(北京时间19日凌晨2时57分),导师顾易生 : 先生在美国华盛顿Suburban医院去世。初接讣音,哀怛难禁。除唁电师母强节哀思,善 : 自珍摄外,竟不能再出一言。兀坐桌前久了,先生的音容笑貌,以及自己二十多年来从 : 师问学的情形,竟一一到得眼前。 : 顾师祖籍浙江海宁硖石镇。《顾氏宗谱》及顾炎武《顾氏谱系考》记载,江南顾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