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P****R 发帖数: 22479 | 1 元朝时果真每一个村子都养着一个蒙古人的吗?
说什么三户人家用一把菜刀,铁制农具都要管制,年终蒙古人去县里汇报一次情况,有
这回事吗?我怀疑至少不是全国都这样的,恐怕蒙古的总人口都没有全国的村落数多吧
? | h***i 发帖数: 89031 | 2 你元史总读的懂吧
与其这样扯蛋
你为什么不去总结一下锡金平的独裁基础和独裁特征
【在 P****R 的大作中提到】 : 元朝时果真每一个村子都养着一个蒙古人的吗? : 说什么三户人家用一把菜刀,铁制农具都要管制,年终蒙古人去县里汇报一次情况,有 : 这回事吗?我怀疑至少不是全国都这样的,恐怕蒙古的总人口都没有全国的村落数多吧 : ?
| P****R 发帖数: 22479 | 3 史海:蒙古大军能踏平中原,征服华夏, 远征日本, 最终兵败东瀛
史海:蒙古大军踏平中原 远征日本兵败东瀛
?
1271年,忽必烈建号“大元”,仅三年之后,他就野心勃勃地计划将日本纳入统治。蒙
古的两次入侵是一个转折点,既使日本退出了东亚大陆政治体系,也激发出了日本的民
族国家的观念。明治维新时爆发出的民族凝聚力,正是滥觞于这两次大战……本文摘自
微信公众号“看历史”,作者王子午,原题为《蒙古袭来:元征日本始末》。
忽必烈画像(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对东瀛四岛而言,1274和1281年的蒙古入侵是一个转折点,它既使日本退出了东亚大陆
政治体系,也激发出了日本的民族国家的观念。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爆发出的民族凝聚力
,正是滥觞于这两次大战。
黄金的诱惑
1271年,忽必烈建号“大元”,仅三年之后,他就野心勃勃地计划将日本纳入统治。大
陆的统治者们就对日本的金矿有所耳闻。
这个国家首次发现黄金是在749年,其中的39公斤后来被送到奈良,用于装饰美轮美奂
的东大寺,也正是用黄金,遣唐使得以支付在长安的开销。
自宋朝以来,为换取必需品,日本黄金的出口量急速上升,这些都催生了关于“黄金之
国”的谣言,它既诱惑着像马可·波罗一样的旅行家,也诱惑着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更
重要的是,由于蒙哥和贵由两位大汗的穷奢极欲,在忽必烈时代,帝国财政已是债台高
筑。
虽然马可·波罗将财富视为蒙军远征的动力,但史学界却有不同的观点,很多证据显示
,忽必烈的动机可能极为单纯,因为他相信“天命”,而他的“天命”就是成为世界的
统治者。
陷落的前哨
1274年11月2日(阴历10月3日),元朝远征军从朝鲜南部起航,第一站是九州与朝鲜半
岛之间的对马。
11月4日夜,蒙古舰队的侧影在地平线上出现,这一消息立刻被汇报给了当地的最高长
官宗助国。武士中爆发出一片喧嚣,因为在接到警报之前,岛上的八幡神社发生过一场
火灾,这本来是凶兆,可谁料火势很快就被扑灭,而白鸽则从四面八方飞来,聚集在神
社屋顶。
自古以来,白鸽就被认为是八幡大菩萨的信使,这让武士们感到这次火灾或许是某种启
示——是菩萨亲自点燃了它,以警告蒙古军队的到来。
4日至5日夜间,宗助国率领部下跨过一座小山,径直向佐须浦海滩奔去,并在次日凌晨
完成了防御准备。为向太宰府传递警报,武士小太郎和兵卫次郎乘小艇穿过了遮天蔽日
的来袭舰队,一路乘风破浪向南而去。
第一批登陆的蒙军超过1,000人,十倍于宗助国的80骑人马,他们并没有展开谈判的意
愿,而是直接放出铺天盖地的箭雨。就这样,双方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打响了战争:短
箭和石块呼啸着飞来,而日本武士拉开弓弦作为回应。
由于佐须浦海滩有一片茂密的树林,蒙古人无法施展方阵的威力,借助有利地形,宗助
国的武士杀伤了相当数量的元军士兵。但无论他们如何勇猛,都无法改变众寡悬殊的事
实,一半的家臣在滩头阵亡,更多的人因为箭伤奄奄一息。
蒙古军队忙于屠杀破坏,并没有立刻前往壹岐岛,直到11月13日凌晨4时,舰队才重新
启程。与对马相同,壹岐的防备十分薄弱,落魄贵族的后代平景隆统率着弱小的守备部
队,其驻守的樋诘城虽名为城池,但本质只是一座军营。
相同的命运降临到壹岐岛的身上,密如飞蝗的箭雨飞向平景隆的部下,顷刻间制造了巨
大的杀伤。夜幕降临,蒙古人退回到战舰上过夜,但日军已无法坚守海滩,残部只能返
回樋诘城,准备长期固守,以等待九州的增援。
第二天上午,大批举着红色旗帜的士兵将樋诘城团团包围了起来,城内人人披挂。面对
绝境,平景隆只能派出一位武士保护自己的女儿前往九州,向太宰府请求援助,就在他
们离开不久,城门即告失守。
平景隆决定发动决死突击,但当他们手持长弓冲到门口时,却惊讶地发现蒙古人将妇女
当作盾牌。武士们见状扔掉长弓,拔出刀剑,向对方阵线冲去,但这种垂死挣扎注定不
会有任何效果,他们因寡不敌众相继战死。
绝望的平景隆撤回本丸(日本城最深处的部位,通常也是城主的居所),与妻儿一同自
杀。在此之后,壹岐岛终告陷落。
只有樋诘城外的妇女得以幸免——前一天,元军士兵强令她们在树林中打开一条通道,
顺着它,大军迅速展开了包围,但这一举动并没有获得任何感激,当城破之后,这些妇
女成了新的人体盾牌,铁锥刺穿她们鲜血淋漓的手掌,绳子把她们连成一串。
元军袭来
松浦半岛和鹰岛位于博多以北,随着壹岐沦陷,当地立刻处在了入侵的前沿地带,15日
至16日夜,蒙古舰队在远海现身,在对两地发动的突袭中,数百名军民不幸丧生。
求救使者很快抵达了太宰府,而对马和壹岐的使者早已等候多时。三方的共同警告让九
州加快了作战准备,尽管在博多湾西侧的今津,蒙古远征军已如乌云般降临。
这支大军人数在15,000至17,000左右,全副武装的重骑兵充当核心,大量的骑射手构成
辅助,每位射手都拥有两到三张弓,行军时保存在专门的弓袋中。
从朝鲜征募来的步兵同样为数众多,他们手持盾牌、长矛,脚蹬长筒皮靴,依靠头盔和
长袍保护血肉之躯。尽管这只是帝国大军的冰山一角,但如此庞大的入侵者麇集于九州
,这在日本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
以整齐的队形,元军出现在了对手面前,每个方阵都由盾牌保护,在鼓点的号令下行军
或是待命,而相较之下,日本武士依旧停留在单打独斗的阶段。尽管面对着未曾体验过
的恐惧,但日本人表现得依旧异常凶悍。
竹崎季长是一位性格暴躁,喜欢自吹自擂的武士,和很多同僚一样,他在后续部队抵达
前便对元军方阵发起了冲击。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难以挣脱的陷阱:雨点般
的箭矢呼啸而至,让竹崎和他的随从相继挂彩。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名叫白石通泰的武士策马赶到,帮助竹崎和他的部属侥幸脱险。
另一位姓山田的武士则表现得更为审慎。山田在进入战场后发现,直接冲向元军阵列是
不明智的,他向八幡大菩萨祈愿,随后拉弓放箭,当场将几名落单的敌军士兵射倒。
经过一天的战斗,元军成功建立了滩头阵地,开始向既定目标推进。到当天傍晚,日本
人已被迫向太宰府方向撤退了数公里。作为最高指挥官,少弐景资决定依靠水城抵挡敌
军进攻。
水城并非城池,而是一道664年修建的工事,其15米高的城墙在丘陵间延伸,绵延达40
公里。这道600年来未遭外敌进攻的防线成了阻止元军的最后屏障。
战斗在11月19日傍晚迎来了高潮,少弐景资带领两名家臣指挥战斗,这时一名身高超过
两米的敌军将领映入视野。景资立刻拉弓放箭,受伤的敌将匆匆在亲兵簇拥下撤退,据
说对方就是刘复亨——远征军的副统帅。
或许是因为大将负伤,蒙古人没能攻破水城。而元军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分歧:刘复亨
因伤完全失去斗志,忻都和金方庆则围绕着撤退争论不休。后者坚定地认为应当背水一
战,但忻都看到的却是军队疲乏不堪的事实。
夜幕降临后,大军纷纷向战舰转移,沿途的房舍都被付之一炬。第二天早上,仿佛蒸发
一般,“元寇”们离开了海岸,朝外海扬帆而去。
短暂的和平
作为第一次“蒙古袭来”,1274年战役可谓非常短暂,双方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
元史》宣称刘复亨击败了10万敌军,撤退只是因为箭矢耗尽(这在军事史上并不罕见)
,日本方面更是不必多言。
但耐人寻味的是,真正的伤亡并不来自战场,而是撤退途中,诚如《东国通鉴》所言:
“会夜大风雨,战舰触严崖……军不还者,无虑万三千五百余人”。这意味着,仅有约
1/3的部队在风暴中幸免。
由于进攻南宋都城临安的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对日本的进攻被暂时搁置,高丽奇迹般
地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时机。当然,解脱只是暂时性的,忽必烈认为,一旦南宋被征服,
只要假以时日,当地的造船能力便可为他所用,届时,一支空前绝后的舰队将建立起来。
休战也使日本得到了喘息,全国上下都在为强化军备不懈努力。九州组建了海岸保卫部
队,外地的武士被征调到博多,重臣北条宗赖被任命为本州最西端的长门国守护。随着
临安沦陷的消息传来,东瀛列岛更是陷入了一片忙乱之中。
1276年,日军开始在博多湾修建城墙,希望以此封锁入侵者。城墙长约20公里,距海岸
线约50米,外侧面向大海,高两米,由石头砌成,内侧则为一道倾斜的土坡。
不过日本人忽略了一个事实:虽然博多湾仍将是蒙古入侵的第一站,但由于其拥有绝对
的制海权,石墙始终面临着被侧面迂回的风险。
决战博多
1280年秋,忽必烈在行宫中召集了帝国的高级官员,以绘制征服东瀛的宏伟蓝图。这将
是一次史无前例的远征——甚至连服丧的汉族士兵也必须参战。
1281年1月传来了远征的命令,东路军将从朝鲜半岛出发,经对马前往壹岐,并在当地
与从中国出发的江南军会师。蒙古大将阿剌罕(阿剌海别吉)作为最高统帅随江南军出
发,而江南军本身则由汉将范文虎带领。
1281年5月21日和26日,东路军分别攻击了防御薄弱的对马、壹岐两岛。在对马岛上,
宗助国之子宗重尚步其父的后尘战死,300名平民遭到屠杀。
按照计划,东路军此时应暂停行动,等待江南军到达。但指挥官忻都和洪茶丘却希望抢
先获得战功。事实证明,这是个异常鲁莽的决定,而且其攻击的目标不仅限于博多。
300艘战舰越过下关海峡,朝本州最西端的长门国驶去。这一贸然行动并未换回多大战
果,只是在遥远的京都引发了一阵骚动,一部分人认为既然蒙军已经出现在了本州,那
么九州肯定早已陷落。幸运的是,在流言扩散开来之前,长门守军已将蒙古人赶下了大
海,迫使后者向壹岐岛退却。
在长门受到攻击的同时,东路军主力驶向了博多湾。日军对此早有准备,早在1280年4
月,幕府就有人做出过正确的判断。在海岸上修建的城墙也证明了它的价值。
蒙古战舰靠岸后,立刻遭到了蓄势待发的弓箭射击。虽然伤亡有限,但元军始终无法建
立滩头阵地,只能占领湾内的志贺岛和能古岛,准备以此为据点对城墙进行迂回。
出乎蒙古人预料的是,日军没有坐以待毙。一位名叫草野次郎的武士,他率领手下冒着
“石弓”(很可能是攻城弩)出战,在白刃战中斩杀了21名敌人,最后一把火将一艘元
军战舰付之一炬。当天晚上,草野的“壮举”就传遍了全军。
黎明降临,一只苍鹭孤单地在远征舰队上空盘旋,扔下一支羽箭。河野通有见证了这一
幕,激动地命令部下登船。河野通有是濑户内海的水军头领,而那支箭恰恰来自一名随
从的箭囊,对日本人来说,这一异象代表着幸运与胜利。
和叔父河野通时一道,河野通有率两艘小船向远海划去,蒙古人爆发出一阵轻蔑的嘲笑
。但当日本武士放倒桅杆、开始跳帮时,他们才纷纷恍然大悟。
河野通时被一箭射死,河野通有被“石弓”打伤了肩膀和左臂。但高超的剑术使袭击者
占尽优势,大批蒙古兵被杀,一名指挥官被俘。
止于“神风”,始于“神风”
经过连续几天的战斗,东路军最终在7月16日回到了壹岐岛。几乎是与此同时,从扬子
江出发的江南军抵达了日本海域。两支舰队合兵一处,用半个月时间重振旗鼓。
直到月底,他们才重新向日本本土进发。鉴于博多的防御较强,舰队一路驶向鹰岛。但
8月12日,当地守军先声夺人,对蒙古舰队发动了袭击。
整晚双方都在激烈战斗,日军分乘小船发动突袭,蒙古人则采用“连环船”战术予以回
应。虽然此举有效地遏制了进攻,但在“神风”的吹袭之下,它却成了蒙古舰队覆没的
重要原因。
到第二天破晓时分,日军退出了战场,他们已无力阻止蒙古人绕过石墙登陆,太宰府和
九州危在旦夕,但就在日本人认为灾难即将降临时,一场被后世称为“神风”的台风拯
救了他们。
在马可·波罗的游记出版后,它更是成了家喻户晓的历史事件:
正在此时,从北方刮起了一场大风暴,(蒙古)士兵们认为如果再不撤退,整个舰队就
将毁于一旦。因此他们全体登舰,离开了该岛(鹰岛),驶向外海。这支舰队刚刚航行
了四里,暴风便袭击了他们,由于编队十分密集,很多船撞在一起,沉入了海底。
台风开始肆虐时,蒙古舰队仍然停泊在鹰岛和九州之间的海域。由于很多战舰被锁链捆
绑,在狂风之中,它们互相拉扯、碰撞,士兵纷纷被吹到海里,而早先驶到了外海的战
舰则纷纷砍断锚绳,试图驶出风暴,但它们的努力注定无法改变结局。
这场风暴毁灭了远征舰队。指挥官们集结起全部可航行的军舰撤退,抛下了成千上万的
、抱着浮木在海上漂流的士兵,他们被冲到佐须浦和鹰岛,被守株待兔的日军大肆砍杀
,只有少数汉族的“新附军”得以侥幸活命。
讽刺的是,镰仓幕府并没有从胜利中获益,相反,它陷入了建立以来最大的危机。武士
必须进行封赏,而封赏需要土地,可悲的是,其手头的土地又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而且在1281年战役结束后,镰仓仍然担心遭遇入侵,命令全国的“御家人”(直属家臣
)前往博多驻防,武士阶层的不满加剧,在内忧外患之下,镰仓幕府最终走向了衰亡。
【在 h***i 的大作中提到】 : 你元史总读的懂吧 : 与其这样扯蛋 : 你为什么不去总结一下锡金平的独裁基础和独裁特征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