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 发帖数: 52 | 1 最喜欢的书:黄锦炎译《百年孤独》、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列,排名不分先后);候选:查良铮译《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吕同六译《生活之恶》。
最难理解的一本书:《尤利西斯》;
最难忍受的一本书:《罪与罚》,让我窒息,至今无法读完;
阅读的第一本外国文学:高尔基《母亲》;
购买的第一本外国文学:雨果《笑面人》,花了我2个月的零花钱;
阅读次数最多的外国文学:《百年孤独》(不下于10次吧),卞之琳译《海滨墓园》(
记不清次数了),T.S.艾略特《荒原》(记不清次数了);
花钱最多的一套书:《茨维塔耶娃全集》(俄文版);
最喜欢的翻译家:裘小龙,查良铮,傅雷(并列,排名不分先后),只能这样了,没有办法;
最讨厌的翻译家:>10位(隐去姓名);
最喜欢的出版社:云南人民、漓江(并列)
最讨厌的出版社:延边、远方、时代文艺之流,只要是它们出版的外国名著,翻都懒得翻;
最喜欢的书店:风入松(国内,北大南门,地下),bookseed.com(美国);
最难买的一本书:夏加尔插图版《死魂灵》,心仪已久,至今没有买到;
最有价值的一本书:《勃朗宁十四行诗集》,骗了一个老婆,不过据后来侧面了解,她根本就 |
c******m 发帖数: 599 | 2 这个, 总体而言, 我更加喜欢现当代甚至最近几年出版的小说什么的
毕竟19世纪20世纪初期的不少书写作手法老套和现在的生活脱节也是比较大
如果读译文的话,很大程度上就受限于译者的笔触了
读英文的, 那么那些老掉牙的英文还真读的有够累的
20世纪30年代之后到现在的, 基本上可以跟着 pulitzer prize + man booker prize 走
20世纪末的时候, 英美都有所谓 top 100 的list, 很多也可以作为选书的参考
time magazine 也有一个list
我喜欢的几本书都是大俗书
the great gastby
to kill a mockingbird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1984
on the road
the catcher in the rye
mrs. dalloway + the hours
english patient
the stranger by camus
le petit prince
.............
最近几年的就是
jonathan safran foer 和 Nicole k |
c****e 发帖数: 10 | 3 恩,我比较喜欢俄国文学和英国文学。
狄更斯就不用说了,大家中的大家,可以从小一直看到老都不会厌的。
俄国部分看得不多,但看过妥斯陀耶夫斯基就觉出托尔斯泰还是浅一点了。
《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记》、《死屋手记》都是经典。
白银时代最爱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前半部绝对值得一读再读。
当然还有《古拉格群岛》,可能不能归于文学范畴,但是跟《1984》一起读,绝
对震撼,可算是彻底改变人生的两本书。
相对的,我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感应并没有那么强烈,可能这是个人脾性的关系。
法国的话,雨果胜在大气磅礴,顺便说一句,王安忆《长恨歌》的前半段”鸟瞰上海“完全就是模仿《巴黎圣母院》里的”鸟瞰巴
黎“,但是如果论深度,可能还是俄罗斯文学要略胜一筹。
分先后);候选:查良铮译
《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吕同六译《生活之恶》。
有办法;
【在 q***o 的大作中提到】 : 最喜欢的书:黄锦炎译《百年孤独》、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列,排名不分先后);候选:查良铮译《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吕同六译《生活之恶》。 : 最难理解的一本书:《尤利西斯》; : 最难忍受的一本书:《罪与罚》,让我窒息,至今无法读完; : 阅读的第一本外国文学:高尔基《母亲》; : 购买的第一本外国文学:雨果《笑面人》,花了我2个月的零花钱; : 阅读次数最多的外国文学:《百年孤独》(不下于10次吧),卞之琳译《海滨墓园》( : 记不清次数了),T.S.艾略特《荒原》(记不清次数了); : 花钱最多的一套书:《茨维塔耶娃全集》(俄文版); : 最喜欢的翻译家:裘小龙,查良铮,傅雷(并列,排名不分先后),只能这样了,没有办法; : 最讨厌的翻译家:>10位(隐去姓名);
|
c******e 发帖数: 42 | 4 hand hand,
读书不多,不过喜欢这几本
1984
the stranger by camus
le petit prince
还有就是这两部改编的电影,
mrs. dalloway + the hours
english patient
还有王尔德的
happy prince
rose and nightingale.
这些没读过。
on the road
the great gastby
to kill a mockingbird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对了,你是不是INFP性格?可以wiki一下。
走
【在 c******m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 总体而言, 我更加喜欢现当代甚至最近几年出版的小说什么的 : 毕竟19世纪20世纪初期的不少书写作手法老套和现在的生活脱节也是比较大 : 如果读译文的话,很大程度上就受限于译者的笔触了 : 读英文的, 那么那些老掉牙的英文还真读的有够累的 : 20世纪30年代之后到现在的, 基本上可以跟着 pulitzer prize + man booker prize 走 : 20世纪末的时候, 英美都有所谓 top 100 的list, 很多也可以作为选书的参考 : time magazine 也有一个list : 我喜欢的几本书都是大俗书 : the great gastby : to kill a mockingbird
|
x****n 发帖数: 10 | 5 好像大家讨论的都是小说类的,其实非小说类的也有很多很好的书啊: |
c****e 发帖数: 10 | 6 嗯,陀斯妥耶夫斯基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一直在问这些问题:
如果没有上帝了,是不是做什么都是合法的?
我们是不是可以牺牲别人(坏人/下等人?)的生命和权利来为自己(超人/上等人?)谋福利?
反正那些下等人活着不过是庸庸碌碌,甚至靠榨取别人为生(比如《罪与罚》里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
陀氏没有给答案。
但是每个看过《罪与罚》的人都记得大学生在杀了老太婆之后的天人交战。
如果不爱看《罪与罚》,可以看伍迪艾伦的《MATCH POINT》,剧情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那个想往上爬的网球教练闲暇时光看的书竟然就是陀斯妥耶夫斯基……
还有《卡拉马佐夫兄弟》,我深深地记得里面那个“不信神”的伊万说,他会在三十岁
之前把这个世界的入场券退还给上帝。
“假使孩子们的痛苦是用来凑足为赎买真理所必须的痛苦的总数的,那么我预先生声
明,这真理是不值这样的代价的。”
当然,俄罗斯人天赋里对于宗教/人世这种关系的信仰和热忱是我们中国人所不具备的
…… |
m****c 发帖数: 1 | 7 从前也这样比较陀翁和托翁,不过是年少时候的事情了。很久没有读两者的小说,不过
现在偶尔感觉,能像托翁那样自然自在,返朴归真,也并非易事。
年少的时候一遍遍地读陀翁,所有思维与世事的惊涛骇浪,在短短几天内颠覆众生。现
在却想,或许能有心境重读《战争与和平》呢。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高中是在旧书摊上几元钱淘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傅雷译本
。其时译林版的傅译本尚未出版。从中可看到德国性格和法国性格的结合。在法国科学
家的故事里,常常也可见到艺术家气质。对傅雷这样曾漂泊海外的中国学者来说,或许
别有感触。
总以为能有心境有人一同重温《约翰.克利斯朵夫》,当是件幸福的事。
系。
“完全就是模仿《巴黎圣母院》里的”鸟瞰巴
【在 c****e 的大作中提到】 : 恩,我比较喜欢俄国文学和英国文学。 : 狄更斯就不用说了,大家中的大家,可以从小一直看到老都不会厌的。 : 俄国部分看得不多,但看过妥斯陀耶夫斯基就觉出托尔斯泰还是浅一点了。 : 《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记》、《死屋手记》都是经典。 : 白银时代最爱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前半部绝对值得一读再读。 : 当然还有《古拉格群岛》,可能不能归于文学范畴,但是跟《1984》一起读,绝 : 对震撼,可算是彻底改变人生的两本书。 : 相对的,我对《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感应并没有那么强烈,可能这是个人脾性的关系。 : 法国的话,雨果胜在大气磅礴,顺便说一句,王安忆《长恨歌》的前半段”鸟瞰上海“完全就是模仿《巴黎圣母院》里的”鸟瞰巴 : 黎“,但是如果论深度,可能还是俄罗斯文学要略胜一筹。
|
D*******y 发帖数: 366 | 8 这个列表除了我喜欢这里的百年孤独,几乎没交集
比较喜欢塞林格的东西,他的 《麦田的守望者》,西摩系列,还有《德。杜米埃-史密
斯的蓝色时代》;
毛姆的书, 月亮与六便士,刀锋;
米兰·昆德拉的东西;
西蒙·波娃 的 人总是要死的
黑塞的小说, 《荒原狼》《玻璃球游戏》
巴尔扎克 全集里面的 哲理研究卷
第二十二条军规
分先后);候选:查良铮译《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吕同六译《生活之恶》。
有办法;
【在 q***o 的大作中提到】 : 最喜欢的书:黄锦炎译《百年孤独》、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并列,排名不分先后);候选:查良铮译《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吕同六译《生活之恶》。 : 最难理解的一本书:《尤利西斯》; : 最难忍受的一本书:《罪与罚》,让我窒息,至今无法读完; : 阅读的第一本外国文学:高尔基《母亲》; : 购买的第一本外国文学:雨果《笑面人》,花了我2个月的零花钱; : 阅读次数最多的外国文学:《百年孤独》(不下于10次吧),卞之琳译《海滨墓园》( : 记不清次数了),T.S.艾略特《荒原》(记不清次数了); : 花钱最多的一套书:《茨维塔耶娃全集》(俄文版); : 最喜欢的翻译家:裘小龙,查良铮,傅雷(并列,排名不分先后),只能这样了,没有办法; : 最讨厌的翻译家:>10位(隐去姓名);
|
c****e 发帖数: 10 | 9 恩,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我喜欢的作家可以分成三个类型:
一类是不停追问各种问题的,他们的存在仿佛是为了验证这个世界的荒谬,比如陀氏;
一类是结构至上,把写小说当成智力游戏的,比如博尔赫斯,罗伯*索里耶,福柯推崇
的鲁塞尔;
一类就是狄更斯这样的作家,他们首先具有二十世纪作家所没有或是不屑有的强大的叙
事能力(把故事说好看了绝对是一种天赋),
其次,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让你的人生变得不那么艰难──即便这种”不艰难"远不是世界的真相,
这就像当初看《Billy Eliot》,有人说,这部电影俗就俗在Billy最后成功了,
若他抛弃一切奔向理想最后却寂寂无名,不知有多震撼。
可倘若Billy最终仍淹没在人潮中,这部电影又有什么意义?
狄更斯也一样,他永远都只能做19世纪的好好先生,对一切乡下打铁匠(记得《远大前
程》里的乔吗?)和渔村老实人(《大卫*科波菲尔》里的派果提先生)报有坚实的信心,
即便是对所谓的“坏人们”也只是带着笑意调侃两句。
他的世界,黑白分明,善总能够战胜恶,老奶妈永远都那么忠诚,贪慕虚荣的少年也总
有噬心忏悔的时刻。
如果他生在20世纪,语气冷漠好似卡夫卡,言词谵妄宛若乔伊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