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z**********e 发帖数: 22064 | 1 ·夜 啸·
哲学的本质就是思想的学问。学问有高低,哲学也有高低。林彪这个散记(见李根
清:“林彪‘散记’中对毛泽东的思考”,载本刊zk1412b)最大的看点还是林彪发自
内心的思想聚焦——一种所谓的“林彪哲学”。不难看出,这种哲学其实是深深扎根在
中国哲学的基础上的。其总体的概括性则可这么讲:世俗功利、明哲保身、实事求是、
无视从众、终极为私、厚黑同体。这种特点可以通过具体的林彪散记内容进行分析。
例一:“忠庸,张春桥、柯庆施”。这是林彪口授由我写的一张卡片。“忠庸”的
“忠”字,我写的是“中”,林彪在下面又加了个“心”。林彪心目中的张春桥是一个
只会耍笔杆子、喊口号的平庸之辈。
分析:中庸改忠庸,一字之差,意义完全变了。中庸者,不偏不颇,火候适度,虽
然个中似乎少了点进取的锐气,但其温文尔雅倒也还不坏的。改为忠庸后,则主要指其
没有原则性的愚忠平庸,更多了指责的味道。问题的关键在于,林彪对张春桥、柯庆施
的这个指责,仅仅只是一种道义上的或者说并没有把自己对立的放进去考虑,甚至是在
总结人家的时候为自己的学习模仿和超越确立榜样——现实中的林彪恰好是最讲忠字最
“高举”的人了!
例二:“人是物质中最重要物质,不尊重人就会犯最大错误,青(指江青)威风正
在犯大错误。”这是林彪口授让林立果写在《毛主席语录》上的一段话,说明他对江青
的不满。
分析:无需怀疑,林彪那个时代是最讲究唯物主义,最反对唯心主义的。这种渗入
骨髓的思考界限导致林彪思考中出现了“人是物质中最重要的物质”之立论。撇开两唯
主义谁对谁错不辩,只从人的重要性来看,林彪的这个论点倒是十分精当的,简化说就
是“人最重要”。毛泽东的哲学也有这个讲法。林彪与毛泽东的不同,则是前者作此结
论是为私(后者却有更多公益的考虑)的。林彪看到的是江青不尊重别人发威风将来必
然害己的错误,由此而吸取前车之训,林私心多重啊。
例三:林彪写了许多关于马列主义理论研究的笔记。他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
物质的可分割性……几个原子总是结合在一起——分子”这段话旁边写道:“恩格斯未
解决此点,而列宁则解决了,列宁说电子也是可以分割的。列宁有牢固一是多的观念,
而恩则无,列高于恩,列由多引出二,恩是硬套成二”。
分析:林彪学习马列主义是认真的。这里他把恩格斯和列宁关于物质可分性的观点
作了比较研究,看到列宁比恩格斯的深到之处,或者是指摘了恩格斯物质可分观点的薄
弱认识基础。这种认真学习思考的精神无疑是可贵的。尤其在当时那种狂热崇拜马列主
义的情况下,能够自主地怀疑其思想的领袖人物,说明了林彪求实精神比较强的一面。
这种精神应该是与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相一致的。
例四:林彪认为立场是决定观点、方法的。他写道:“立场、观点、方法之比重(
是)7∶2∶1”。他还写道:“两点(论)是说明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唯(
物)论,查明情况才能定(性)质定政策。”
分析:我觉得,林彪所崇奉的唯“物”主义与其说是崇拜“物”质,不如说是崇拜
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这种立场确实是好的,是科学的。但存在的问题是仅有实事求是
,或者科学的立场并不能解决全部向好的立场需要,实事求是和科学只能解决真的需要
,却未必能解决善和美的需要(善美需要进步思想解决)。所以,林彪在这里讲的立场
、观点、方法之7:2:1的比例把握就存在片面性的歧途。比如林彪唯毛泽东马首是瞻
而丧失必须的原则事实上就促成了党内个人崇拜的歪风。所以,林彪这种只讲究实事求
是,或者只讲究科学,而忽视低看其他基本性进步思想观念的立场所造成的恶果就具有
了非常深远的教育意义。
例五:林彪重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他写的散记中有大量关于发展经济的内
容,比如他写道:“只有影响人的生活的事是社会最大事”。“猛发展这一点”是“人
类的灵魂、国魂、党魂,劳苦大众的良心,负责人的气概,高贵的品格”。党“须为经
济努力”。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是“党兴亡定律”。
分析:这里的文字读下来深入从本质上思考似乎应该这么看:与其说林彪重视经济
发展,不如说林彪还在实事求是,他在国家大事上并不盲目,他在精神世界上并不像那
群跟风者一样随着那位昏聩的斗争为纲论者堕落。林彪虽然在口头上极力奉承应酬那位
统帅,背后里却在思考并且反驳统帅忽略经济建设的问题。这应该是一种可贵的独立思
考,虽然其深度和广度十分有限,但出自林彪这样地位和那个特定时局就显得特别难能
可贵的
例六:在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下,林彪总想避免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
在一张散纸上写道:“古策:(1)主先臣后(切勿臣先抢先);(2)主倡臣和(切勿
臣倡或不和);(3)主劳臣逸(视察之类)”。林彪不爱交际,他认为“交际搞不出
名堂来(且有百害——坚决天马行空)”。
分析:这样看来,林彪要的“名堂”,其实既有个人的明哲保身和权力地位,应该
还包括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的。只是在那种特殊的情况下,林彪的所作所为就显得
那么特殊特别了。我们看历史想历史思今天,无法不为我们整体的落后愚昧而焦虑。看
来,我们不要单纯地责怪那些历史人物的具体个人还是对的。因为即使我们自己随便那
位处身在那种情况下,你又能如何做好呢?
例七:关于政策,林彪写道:“左中右——三节,用中节,循天命,勿过,勿不及
”。“左的政策只能领导少数左倾分子,右的政策只能团结右的少数分子,中间政策就
能团(结)左及中,也能使右接近,只有这种政策能团结多数。”所以应该“左而留中
。左,但反极左极右而成之”。
分析:“左中右”的问题似乎从中共产生以来直至今天都是我们思想舆情政治的焦
点问题,林彪也不例外。可我有不同的看法。左中右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不同思想认识
的问题。由于不同的思想便分成了左中右。这种划分本质还是主观的——不同主观便有
不同的左中右,比如美国的左中右时常就与我们是相反的划分。左中右的存在是客观的
。但所谓的执中或者中庸未见得就属于适当的科学的。根本重要的还是要有一种先进的
精神信仰来引领大家。特别是最高的领导者要确定这种信仰,否则会很不利。
例八:林彪精心研究战争,写了许多关于打仗的笔记。其中,我在一张卡片上就记
了林彪这样几句话:“唯利是图,唯胜是图,纵虎归山,战争中要善于投机取巧,见利
则进,不利则止(仗不在大小)。”
分析:这种军事战略思想实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具体细化,是中共军事成功的总
的结晶。从思想性上看,它的不足似乎还是整体哲学上的不够——军事必须联系到经济
、政治、社会、人性、科学、信仰乃至哲学等因素系统化起来考虑,以选择确定好中华
民族现代化起来的更好路径。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我们的军事战略才能突破过去那种
战场的条件局限,才能在现代战争中处于理性科学的境地。
□ 原载《共识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