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boards

本页内容为未名空间相应帖子的节选和存档,一周内的贴子最多显示50字,超过一周显示500字 访问原贴
Wisdom版 - 狂禅
相关主题
狂禅与狂密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平等无所分别
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色究竟天中示现三界最胜妙身
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么意思?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 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4 of 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首楞严经:二十五圣自述圆通及文殊简择
打开成佛之道的大门索达吉上师香港大学问答
被误解的大乘修行超越時空之2014蕭平實胡說八道總整理專輯 zt
禅宗真实空与真实不空(二)
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来对<< 圣经 >> 发点牢骚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证悟话题: 如来话题: 所以话题: 开悟话题: 第八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1 (共1页)
S******g
发帖数: 225
1
狂禅有两种:一种是有悟的狂禅,一种是没有悟的狂禅。什么是悟呢?悟就是要证悟我
们的本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识,第八识又称为阿赖耶识,祂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
是如来宝藏的所在,也可以说是如来功德智慧所藏身的地方;祂也是法界的实相,也是
第一义。第一义就是第一因,为什么会有我们的五阴、身心出现在这一个世间?为什么
会有世界、山河大地?这都是因为有如来藏,因此祂就是大乘佛法精神的所在,所以证
悟就是要悟如来藏。
可是证悟有浅有深,依证悟的般若实相智慧来说,可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道种
智和一切种智的差别;所以不是证悟如来藏以后,就马上能够断尽一切烦恼,马上就能
够成就佛道,而是要悟后起修。悟后要修什么呢?悟后要修六度波罗蜜,也就是悟后要
依止如来藏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依止如来藏来修这六度,断除
一切烦恼;经过菩萨道的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位,才可以成
就佛道。所以根据每一个人往世福德、智慧修证的差异,这一世证悟就会有深有浅不同
的差别;有人证悟是七住位,有人证悟是十回向位,有人证悟是十行位或是十住位,乃
至有人证悟就可以进入初地。因此证悟有浅有深,这个道理也先让大家了解一下。
正因为证悟有浅有深,所以有一些浅悟的祖师大德,因为悟得浅,比较深的般若智
慧还没发起,也往往会因为慢心的遮障而堕于狂禅,然后就会诃佛骂祖。像临济义玄、
德山宣鉴还有夹山善会,他们刚悟的时候,就有堕于狂禅的现象。
像临济义玄刚出道的时候,除了真心妄心分不清楚以外,也非常狂傲,曾经说过:
“山僧见处,坐断报化佛顶;十地满心,犹如客作儿;等妙二觉,如担枷带锁;罗汉辟
支,犹如粪土;菩提涅槃,系驴马橛。何以如斯?盖为不达三只劫空,有此障隔。”(
《景德传灯録》卷二十八)讲这一些话就是狂禅。你看他只是依如来藏真如理体来说实
际理地是一法不立,只是依真如自住的境界是离十法界,教大家要离开现象界一切有为
、有造作法的贪爱和执著,要大家转依真如无为清净的法性,只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
而自身的烦恼没有断尽,菩提也没有证得,距离佛地的修证还差十万八千里,怎么可以
说“坐断报化佛顶”,不需要报身佛以及化身佛的度化众生、利乐有情的事业呢?怎么
可以说经三大无量数劫修行圆满的十地满心菩萨,仍然像无主作客的人一样,到处流浪
生死呢?怎么可以说等觉、妙觉菩萨,也只是像囚犯身上所带的枷锁一般的累赘多余呢
?怎么可以说二乘的圣人——阿罗汉、辟支佛,犹如粪土一般无用?又说菩提涅槃的圣
道,就像用来绑驴马的小木桩一样,也没什么大用处。
像这样的狂傲、轻慢佛菩萨以及圣道,这就是狂禅;自以为一悟即至佛地,这就是
无知。像这样的言语容易误导众生有样学样,造下谤佛、谤法、谤贤圣的大恶业。不知
道《楞严经》中 佛说过:“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楞严
经》卷十)就是讲证悟如来藏的时候,在道理上面是可以离开一切的无明;但是在事相
上面还不能够没有罣碍,在境界上面还不能够得自在,必须要悟后起修,经过三大阿僧
祇劫修行六度波罗蜜,才能够圆满佛道。因此,一切佛弟子不管悟前或是悟后,都不应
该轻慢三宝,对菩提圣道也都应该谦恭合掌一心来求,这样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道业有
所帮助。后来临济义玄虽然证悟了,不再堕入狂禅,也不再批评阿罗汉、辟支佛和等觉
、妙觉菩萨了,可是已经留下这些典故,也导致后来各方善知识的诃责。详细的部分各
位可以看 平实导师所写的《宗门道眼》这一本书的介绍。
其次,像德山宣鉴禅师还没有证悟以前,常讲《金刚经》,也自以为是证悟了。他
写了一部《青龙疏钞》,这一部《青龙疏钞》是专门用来注解《金刚经》的,所以当时
候的人们就称他是“周金刚”。他曾经夸下海口说:“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
,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景德传灯录》卷十五)意思就是说,真如法
性的体用他已经熟悉了;如来藏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一如的法性,不可思议的微
妙功德,他也了解了;佛弟子有没有见道、有没有断烦恼、有没有证解脱,只有他才有
办法加以分辨。
后来因为不服南方禅宗所传的顿悟法门,就夸下海口说:“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五灯会元》卷七)所以德山
这时候,就想要灭掉南方禅宗,就挑著他所写的《青龙疏钞》南下;在半路上肚子饿了
,看到路边有一位阿婆在卖点心,想买来吃。想不到这位阿婆也是明眼的人,看到德山
是一位出家法师,又挑著一担经卷,有心想要帮助他,就问德山,指著他所挑的担子里
面:“装的是什么经卷呢?”德山回答说:“是《青龙疏钞》。”阿婆问说:“那你讲
什么经呢?”德山回答说:“讲《金刚经》。”阿婆说:“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
能够回答,我就布施点心给你;如果你没办法回答,就到别的地方去买点心吧。”阿婆
就问德山说:“《金刚经》上面有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不知上座你要点哪一个心?”意思就是说,你讲《金刚经》,应该要先认识自己本
有的金刚心如来藏才对,要知道这一个金刚心如来藏祂不是一般的见闻觉知心,所以没
有过去、现在、未来可说;又,这一个金刚心如来藏,祂也是无形无相的心,所以不可
以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当中来认取;你讲《金刚经》如果不认得这一个
金刚心如来藏,即使依文解义,那也是三世佛怨。德山这时候因为还没有证悟,不知道
如何回答。此时德山还没有见到他所想要灭掉的南方禅师,光是在这位阿婆的手下,就
已经灰头土脸了。
直到后来见到了龙潭崇信禅师,因为龙潭吹灭火烛而悟道,这时候德山才知道佛法
南辕北辙,知道自己以前在北方所学的佛法,从来就跟佛道不相应;以前所学的只是相
似的佛法,不是真实的正法。因此就告诉大家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
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五灯会元》卷七)就拿了一把火,把《青龙疏钞》烧掉
了。意思就是说,以前自己不认识本心如来藏,依止虚妄的见闻觉知心来修学佛法,虽
然聪明伶俐,机关用尽,在佛法上面所得到的功德智慧也只是像无边虚空中的一毫毛,
也只是像无尽大海中的一滴水。为什么这么说呢?只因为以前都是心外求法的缘故,因
为离开本心如来藏来修学佛法就是舍本逐末,不知道一切法都是如来藏的缘故。
然而后来宣监禅师前往德山说法度众的时候,仍然没有改变他的轻狂。有一天对大
众开示,他又说:【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说达摩祖师是又老又有怪味的胡人
,要大家远离),释迦老子是干屎橛(说释迦如来是干掉的大便,要赶快舍弃),文殊
普贤是担屎汉(说文殊、普贤菩萨就如同担屎的人一般的低贱,不用羡慕),等觉妙觉
是破执凡夫(不用学),菩提涅槃是系驴马橛(菩提圣道解脱涅槃也只是像绑驴马的小
木桩,没有什么作用),(说)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讲三藏十二部的经教都
是不干净的,要大家赶快丢弃);(又说)四果三贤、初心十地都是守古冢鬼,(是)
自救不了(的,也就是说,按照佛法次第修学所得的贤圣果位,仍然自救不了,因此教
我们就不需要去求了)。】(《五灯会元》卷七)你看他跟临济义玄一模一样,也只是
要表达自己所证悟的如来藏是一法不立,教人们不应该对任何法有贪爱和执著,就诃佛
骂祖,就轻慢菩提圣道,这也是狂禅;这样容易误导没有证悟的凡夫,让他们有样学样
,使他们跟著诃佛骂祖,造下恶业而不知道。
又如夹山善会禅师也曾经说过:【见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师;寻常老僧道:“目睹
瞿昙,犹如黄叶(黄叶,就是拿来哄骗小孩的假黄金);(又说)一大藏教,是老僧坐
具(说三藏十二部的经论,是老僧的座椅);(又说)祖师玄旨是破草鞋,宁可赤脚不
著最好(说祖师们接引度化众生的言语是破草鞋一样)。”】(《五灯会元》卷五)讲
这一些话,如果自己是已经成就佛道了,为了破除众生的执著,这一些也算是好话;但
是恐怕后面修学的人,他自己还没有证悟,就把这些禅师的言语当成真的来看,然后效
法学习,就跟著轻贱三贤十地的贤圣,就跟著轻贱三藏十二部的经教,自己都还是无主
的狂夫,这样做就会成就诽谤三宝的地狱重罪。因此说这一些狂禅的行为,都是不可效
法的。
即使是真的证悟,知道了如来藏的总相,也不过是别教的七住位而已,有什么可以
轻狂的呢?怎么可以轻慢三贤十地,怎么可以轻慢等觉、妙觉?这是不可取的!为什么
这样说呢?因为三贤位的菩萨所证的如幻观、阳焰观、如梦观三种般若别相智的现观,
刚证悟的人是还没有办法全部亲证的。而初地菩萨所证犹如镜像,二地所证犹如光影,
三地所证犹如谷响,四地所证犹如水中月,五地所证犹如变化所成,六地所证似有非有
,七地所证念念入灭尽定,这一些更深细的般若道种智的现观,刚证悟的人连作梦都还
不曾梦见过,何况是等觉、妙觉所证的四种涅槃、四智圆明呢?这一些最胜妙的一切种
智,刚证悟的人是完全不知不觉的,因此,怎么可以诃佛骂祖、轻慢菩提圣道呢?所以
说,这些轻慢、破斥、贬损三宝的行为就是狂禅。
正元 破斥狂禅与狂密(一)
S******g
发帖数: 225
2
证悟的标的
那有人说,“其实禅宗的证悟不一定得证悟如来藏”,这个是有很大的过失的!这个就
是像我们前一集所说的“其实如果要契入般若的话,也不一定要证悟如来藏”,这个禅
宗的证悟,如果不是证悟如来藏的话,那到底是证悟什么东西呢?禅宗的证悟如果不是
证悟如来藏,那么禅宗的证悟是悟什么呢?禅宗的这些学者,禅宗的这些学人明心破参
,是明得哪一个心呢?难道是明这个意识心吗?禅宗开悟的明心,是明常见外道这个一
念不生的人所说的意识心,还是断见外道一切法空——促成一切法空所产生的这个意识
心呢?是明得这个心吗?那这个心还需要各位努力的去修学佛法来证悟吗?这个意识心
在座各位都能够现前观察得到的,你还需要去悟吗?你还需要去找吗?再来,这个意识
心祂本身就是 佛在解脱道里面、佛在四阿含里面所说的要断除的我见。明这个心是要
干什么呢?明这一个心是要让你继续落入轮回生死吗?所以禅宗明心破参所悟的心,绝
对不是这个意识心。禅宗明心破参,禅宗的证悟,一定得要证悟这个如来藏;如果不是
证悟这个如来藏,就会有很大的过失。这个如来藏就是 佛所说的,在四阿含里面所说
的八识心。
其实,佛在阿含里面早就说有八识心了。佛在阿含里面说,有眼、耳、鼻、舌、身
、意六个识;但是 佛在阿含里面也说有意根,意根是心法,所以意根祂是一个思量心
。意根是思量心,所以祂是另外一个心,祂就叫作第七识心,祂就叫作第七识心!但是
除了这七识心以外,还有一个能够“识缘名色”的识;这个“识缘名色”的识就叫作第
八识心。识缘名色的识,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那名色本身就已经具足了七
识心;名是受想行识,再加上色,所以名色加起来本身就是七识心。那识缘名色,是哪
一个识缘名色呢?名色所缘的识是哪一个识呢?这个识当然就是阿赖耶识,这一个识当
然就是 佛所说的入胎识,这个识当然就是 佛所说的“齐识而还”的这个第八识心。所
以,佛在阿含里面并不是没有说第八识心,佛在阿含里面并不是没有说八识;佛在阿含
里面早就说了,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再加上意根,再加上识缘名色
的这个识,所以总共有八个心。
而这前六个心,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这前六个心,佛在阿含中说都是
因缘而起的,祂不是本有心,这个前六识心都是缘起性空的;六识心才是缘起性空,但
是第八识并不是缘起性空。这个六识心是因为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所以叫作
蕴处界诸法。这个蕴处界诸法它是缘起性空,但是蕴处界诸法是依于意根、依于第八识
才能够产生的,所以祂是缘起性空,祂不是本有心。
而这个第七识意根呢,佛在阿含中说,祂是入无余涅槃的时候,也必须要自我舍弃
的。也就是说,声闻解脱道的修行,最后证得声闻四果的时候,也必须要断除我执的这
个我;那断除我执的这个我,是必须要断除意根的。也就是说,必须要断除意根的执著
,也就是必须要灭掉第七识的,所以这个第七识祂本身不是涅槃本际;如果第七识是涅
槃本际的话,那祂就是生灭法,那涅槃本际就是生灭法,所以第七识不是涅槃本际。
最后剩下的就是识缘名色的这个识。识缘名色的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第八
识,就是真如,就是如来藏,这个识祂是不能舍弃的。这个识如果舍弃的话,我们就没
有办法生存在这个世间;这个识如果舍弃的话,就没有众生、没有三界六尘万法能够产
生。所以佛说这个识是涅槃本际。而前七识心祂是虚妄的,只有第八识祂是真实的。这
个第八识就是如来藏,这个第八识就是 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本际,佛在阿含四部里面
所说的本际,佛在阿含四部里面经常所说的欣阿赖耶、憙阿赖耶;这个也是 佛在般若
诸经里面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这个也是在唯识方等经典里面所说的真如、真实心
、真心。
那禅宗所悟的就是这个如来藏这个真心,禅宗祖师的证悟,一定是悟到这个恒不坏
灭的涅槃本际、这个第八识的如来藏心。自从菩提达摩祖师各祖以来,从菩提达摩到东
土,所有的禅宗祖师乃至于西土祖师,乃至于 佛所传的这些法,所悟的同样都是这个
第八识心;包括近代的广钦老和尚乃至于正觉诸明心的菩萨,所悟的都是 佛所说的这
个第八识心。如果所悟的不是这个第八识心如来藏的话,那一定会落入 佛所诃斥的外
道所悟的意识或是意识的各种变相里面;要不然就会变成落入了断见,认为说一切法空
就是如来藏,认为一切法空就是佛法的根本,认为一切法空就是般若。这样子的话就会
落入了断见,乃至于落入了建立见或是诽谤见里面,这个过失是非常大的。
禅宗大乘别教佛菩提的证悟跟般若宗的证悟,它所悟的内涵有没有相同呢?禅宗,
也就是大乘别教不共二乘的佛菩提道,它证悟的内容跟般若宗证悟的内涵一定是相同的
;不可说“有些人证悟是证得如来藏,那有些人证悟不一定要证得如来藏”。有的人误
会了这样的禅宗的真正的一个道理,说“禅宗的证悟不一定要证悟如来藏”;这样子的
话,如果禅宗的证悟是有两种情形的话,也就是说证悟是有两种心。
证悟的标的是两种心的话,那这样子会有哪些过失呢?如果我们所证悟的标的,是
像这些人所说的是这种情形的话,那这样子法界的实相就变成有很多种法界的实相了。
如果每一个人所证悟的心都不是同样一个心的话,那法界的实相就成为多种,那就不叫
作实相了,那个就叫作虚相;法界的实相那是一定只有一种实相而已。如果这个样子的
话,法界的实相就变成不是绝待的,不是唯一的,这样子就会有种种的大过失。所以说
禅宗、三论宗的见道,所悟的内涵唯有一种:触证自心如来藏。只有这一种触证自心如
来藏这一种,才是真正禅宗或是说般若宗、三论宗所悟的真正的标的。除了这样子以外
,并没有其他见道可说为佛菩提的见道;除了悟了如来藏第八识心以外的这样子的法,
没有任何一法能够说为是佛菩提道的见道。也就是说,佛菩提道的见道,一定必须要契
入这个自心如来藏的本源;如果你不是契入自心如来藏的这个本源,不是契入这个法界
唯一的实相,那这个就不是见道。
那有人说:“方便有多门啊!所以说法门八万四千,门门可入,何必一定要修如来
藏法门呢?”这个听起来好像有道理。有人说:“这经典里面不是说法门八万四千,这
个八万四千就是门门可入;祖师也说方便有多门,那为什么一定要执著如来藏呢?”这
个其实是似是而非的,听起来也好像有道理,但是其实是似是而非的。这句话他只说了
一半,人家祖师虽然说“方便有多门”,但是后面又说了“归元无二路”。所以,法门
虽然是八万四千,门门可入;但是入得门已,也就是入了门以后,入了禅宗的门以后,
所悟的、所证的,同样都是这个如来藏。所以说,如来藏不是八万四千法门的其中之一。
如来藏能生八万四千法门所要悟入的标的,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个标的就是
不二门。我们必须要悟入这个不二门,才有办法发起后面的智慧,发起后面的般若智慧
,慢慢的进入佛菩提道的修行;如果不是这个样子的话,就没有办法地地的渐修。所以
说,八万四千法门虽然是门门可入,但是所悟的都是同样这个标的。
譬如佛法殿堂有八万四千门,门门可入;但是入得门来,所证的全部都是如来藏;
入得门来,都是入到同一个佛法的殿堂。如果入得门来,不是同一个殿堂,而是有不同
的殿堂,那一定是外道的殿堂,一定是外道的门,一定进到外道的门里面去了。因为这
一个门是只有一个,它就叫作不二门;不二门的意思,就是没有另外其他的门了。进到
门之前,虽然有非常多的道路,也就是所谓的“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是这些道路,到
最后都是汇归一个门,就是这一个不二门,就是禅宗所悟的这一个门。所以,佛法的证
悟、大乘别教的证悟,虽然有八万四千门,但是所证悟的都是同样的这个第八识心,祂
叫作不二门。
所以在《宗镜录》里面祖师说:【故云:“祖师顿悟直入名禅宗,诸佛果德根本名
佛性,菩萨万行原穴名心地,众生轮回起处名识藏,万法所依名法性,能生般若名智海
。”】(《宗镜录》卷四十二)这里就已经在说明了,禅宗祖师顿悟直入的这个禅宗,
这个思惟、透过禅宗的思惟观、参禅所悟的这个佛心,这个佛心宗,这个佛性,这个菩
萨万行的原穴的根源的这个心地,众生轮回起处的这个阿赖耶识识藏这个根源,这个万
法所依的法性,能生般若的这个智慧海,所依的就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
所依的就是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心,才有办法依著悟入第八识如来藏心以后,悟入禅
宗的本心;才能够依于佛果、依于佛菩提道的修行的功德,慢慢的证入这个佛性的功德
;知道菩萨万行的原穴,知道众生轮回起处、众生这个烦恼种的修除,这个是依于阿赖
耶识所含藏的这些种子的转依;乃至于能够了解这些万法所依的这些法性;能够逐渐的
出生般若智慧,出生般若别相智,乃至于慢慢的因为佛菩提道的修学,能够发起菩萨道
种智,乃至于圆满一切种智,所以,这个出生般若的如来藏心,就叫作智海。这个出生
般若的如来藏心,就叫作智海,所以,其实因为祂能够出生般若,所以祂就叫作“佛母
”。
所以,佛母的意思就是指,我们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祂能够出生菩萨这个修学佛菩
提道所出生的般若智慧。所以这个佛母,并不是密宗所说的双身修法的这样子的一个佛
母。佛母的真正的道理,这边其实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这个在《华严经》里面,乃至
于祖师的各种论典里面都说明了:般若的出生,其实就是依著这个智海;般若的出生,
就是依著这个智海佛母;那这个智海佛母,就是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心,第八识真如心
才有办法出生般若。所以说,必须要依著如来藏,必须依著禅宗所证悟的这样子的一个
如来藏心,才有办法真正的发起般若智慧。
另外有一种人说:“所悟不一定是要第八识。”如果所悟不是第八识,如果所悟的
标的不是第八识,只有两种悟;那这两种悟,其实还是成为二乘菩提。但是,这个如果
从佛菩提道来讲的话,是方便说悟,因为二乘菩提并还没有证悟本心自心如来藏,没有
证悟这个自心的本源,所以他并不是真正的开悟;但是如果从二乘菩提来讲的话,悟到
二乘菩提来讲的话,可以方便说是开悟。所以说,如果所悟的不是第八识,我们这一种
悟可以方便说是开悟,但是这一种悟一定是悟到的二乘菩提。
悟到的二乘哪几种菩提呢?
第一个就是悟到觉知心的我见及无常性,也就是悟到的这个意识心、意识觉知心的
这个我见还有无常性、祂的依他起性。因为悟到祂的无常性还有依他起性,而断了我见
;因为断了我见,所以成就了声闻或通教菩萨的初果须陀洹果;因为断除了我见,所以
成就了须陀洹果的断除我见、戒禁取见乃至于疑见——断除三缚结的功德,所以成就了
这样子的功德。所以这个是解脱道的悟,但是这个是方便说他是悟;但是如果从佛菩提
道来讲的话,他是还没有证悟了如来藏心。
第二种的方便说悟,他是悟得思量心,也就是悟到意根末那的我执性还有遍计所执
性。因为悟到的这个意根的我执性还有遍计所执性,所以断除了我执,而成就了声闻或
通教菩萨的四果。这个其实也是方便说是开悟、证悟,但是其实他还没有悟到佛菩提的
真如本性,他是悟到了意根末那的我执性还有遍计所执性。所以声闻俱解脱阿罗汉、声
闻四果人,或是说通教菩萨的四果人,他所悟的其实是悟到意根的执著性,而断除了这
个执著性。
所以说如果所悟不是第八识的话,只能够方便的说是有这两种悟,但是这两种悟并
不是佛菩提道所说的悟到真如本心。如果有人对上面的两种开悟都没有证得,连二乘菩
提的见道都没有见道的话,那也不可能进到大乘通教的佛菩提道。如果不肯承认禅宗所
悟的心是如来藏,那跟别教见道大乘开悟明心那就无缘了。如果三乘菩提的见道都没有
,那不可能有见地评论诸方大德。对于初悟七住般若现观还不能知,更何况能够评论地
上菩萨的道种智!而道种智并不是由研究经论可以证得,必须依于禅宗的证悟如来藏自
心所发起的般若慧,然后按部就班熏习正念种智方能证得。试观有佛学学术研究者,以
佛法研究佛法,穷究禅宗的这个证悟,他的过失是非常大的。
正文 禅宗在佛法中之定位(三)
S******g
发帖数: 225
3
磨砖头作镜子

我们要说“被误解的大乘修行”是怎么一回事。
因为许多人都说他是在学佛,他也在学大乘法,可是他对于大乘法教所讲的真如,
他并不完全信受。他认为真如就是像“我”一样,有眼睛,然后看得见、看得到,也就
是说,他把六识这些意识然后眼识等等的体性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最后还是落在意识心
常见的我见里面,他对于真实法是难以了解的。所以,众生应该要去信受一件事情,真
如是远离见闻觉知,没有见闻觉知。然后从这样你来作一个方便,你才有办法来了解,
如何契入这个佛法;不然,都陷在见闻觉知里面,你是不可能契入真正大乘法的。所以
,对于大乘法中所说的,包括说怎样才可以避免断见,也是如此。
许多人信受大乘法的同时,他也在想说,大乘法应该会有境界。境界是什么呢?就
是我能够感受的,我能够觉察的。所以把境界当作是常住法,所以涅槃应该是在我之外
的,证悟也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境界。然而他们却不晓得说,证悟从来不是境界法,证
悟不是这些人所想像的涅槃境界,证悟不是什么清凉或等等、这些等等。可是,因为证
悟之后,证悟者却可以说:证悟本身是清凉法,证悟本身是如如法。那为什么呢?这其
中差别就在说,你意识心去找到这个如来藏之后,你就知道如来藏的本身体性是什么。
所以你根据如来藏的体性,根据经典的圣教,这样来一一演说,是清浄,是如如,是不
动摇,无见闻觉知,无念,无分别,这样等等都是祂的真实的体性所显露的。然而你自
己,却还是有见闻觉知的,却还是于万法之中没有办法如如不动,而且是有念,在许多
地方你都有念想,而且有分别;在许多的地方,你都觉得你有作,有运作等等,这些法
你是一直存在的。不会说,你证悟以后,你无分别的时候,你眼睛就看不见,然后你耳
朵也听不到,你只是剩下眼根跟耳根——不是这样的荒谬的法。
然而,世间的人对于这点又很难相信。但是想:那我要这个心识作什么?我要这样
如来藏能够帮我作什么?然而,等你证悟了这个法以后,你就发现经典和所证的没有差
讹,是平等的。所以这文字般若,才能显示出、透彻出佛陀要告诉我们的智慧。因为你
有智慧了,所以有亲证是如此的情况下,亲证这个真如,所以你才能够知道,到底经典
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而不会局限在文字表面的意思。因若局限在文字表面的意思以后,
在佛法上的修行都会完全被误解了。包括说,以为“空”就是空无,或是“空”是建立
在什么呢?建立在一切法之上,如果一切法抽掉以后就没有空。即使说有的人很怕人家
说他是断灭空者,所以他就赶快改口,改口什么呢?“我说的是空性。”这样跟经典好
像有符合,可是你空的体性是在什么之上?你是怎样被建立?你是怎样产生的呢?你的
空性是自己本来是无生之法吗?没有法可以出生你的空性,这样才是 佛陀所说的空啊
!这种是真实空,不是因为其他一切世间诸法能够存在或是生灭,你这个“空”就变异
;如果你的“空”是因为要委托其他人而存在,这样的法就是无常之法,这样的法就不
能够作为常住法,就不可能有常住真实“空”。
然而,世间人对于这样的真实义理又很难了解,因为他认为,既然是空就是偏向于
空无断灭,或是类似的义理。虽然他讲空性,可是他还是不承认有个常住法。因此你要
问他:“你空可不可以出生一切诸法?”他说:“可以。”那你再问他:“那你如果是
可以出生一切诸法,你怎么会反过来说,你空是被建立在一切诸法之上?难道一切诸法
抽掉以后,你的空就不见了?”他说:“对啊!一切诸法你把它抽掉以后,空就不见啦
!”“那请问你,一切诸法在前面,还是空在前面?”他听到这里,还不懂得这问话的
意思。意思就是说:一切诸法既然是空所出生的,当然是先有空,才能够出生这些法;
那如果要界定说“空”只是文字表示的法,那就是只有一个名称而已,名称是没有真实
因。这样的话,就会产生一个没有原因、没有起源、没有道理,然后呢,咚!一下子,
一切诸法就出生了。请问:这样的人不是“无因论”,那是什么呢?可是如是者啊,他
听了这段话,还是不会反省的啊!因为对他们来说,空就是这个意思,他不懂没有关系
,反正他就把它当作是空无接近的意思,顶多再加一个空相、空性。可是他说的永远不
是佛法说的空相、空性,也永远不是佛法说的真实空。
所以,般若经所要讲的是绝然的空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众生不能够理会,所以
想要断掉自己的分别心。分别心如果可以断除的话,那要在什么时候断?睡眠的时候就
断了,因此你在修行位的时候,不用特别作这个事情。你入无想定也会断,只是说无想
定你可要从初禅、二禅、三禅,这样陆陆续续修上来到四禅;所以,众生根本不用去把
分别心断除。可是许多人不清楚这个道理,他们就反过来作一件事情,作什么事情呢?
他想:我只要坐在蒲团上面,我只要不再去思考任何事情,然后将我的心不分别,最后
一直不分别,把不分别的情况时间予以延长,我就证得不分别的心;因我的心最后从分
别转成不分别,那这样就是究竟法,这样我就是真正开悟了。可是佛法说,也不是如此。
佛法是说,你有一个不分别的心识,祂不同于六识的分别性;所以说是另外一个心
,所以这个心识称为阿赖耶识,又称为如来藏。不是如来藏一下摇身一变,变成你六识
心。那如果这样的话,就变成你六识心就可以主宰这一切,那何必还要如来藏?何必还
要阿赖耶识?所以这样说法不是如理的。就是因为如来藏不分别,祂永远不分别,不管
你怎么样作,祂还是不分别。这不分别什么呢?不分别你的见闻觉知的体性。可是,祂
一样有分别,祂一样能够记录业果、业因、业缘,能够知道这个时间点,应该把无始以
来的某一个业种把它实现。所以,祂哪里是没有分别?只不过我们如果不用没有分别来
说,就会被众生以为是跟“我”一样分别这个六识就是真实心;这样的话,他不要说一
辈子,就是无量无边劫,他也不可能证悟这个如来藏。
所以,体性之分别、分区、分野是在这里来说的,是从大要来讲的,就是要众生不
要堕入原先他所执持的这些诸法的体性。因为他执著这些名色的诸法来当作自己,所以
要他说是无我、非我,然后要说什么?“不异我”。“不异我”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
说不能和我有所分别、变异、差异。那你说,既然刚才已经说是“非我”,怎么又不可
以怎样怎样?所以,众生对这个法不能理解是说,因为 如来要表达说:如果你认为如
来藏出生我,那你就不应该一直把这些世间诸法当作是远离如来藏;因为如来藏的体性
有祂的自体性,有祂的自性,祂能够出生这一切诸法。诸法因为被出生,等一下或过一
个时节,它就会灭掉,灭掉当然就不在了,不在哪能够称还有什么自体性?自体性要自
己至少维持它能够存在吧?它连自己维持存在的这个因缘都没有了,它就灭掉了,所以
没有自性可说。所以,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有自己自性的,拿来维系一切诸法的生住异灭
,乃至有情生老病死。
可是,当说是有自性的时候,众生又会以为:有自性就是跟“我”这样的自性,所
以这样的话,就是我,就是名色五阴我。所以,佛又说:真实法没有自性,无自性可说
。所以,就是为要遮遣这些人所以为的,在三界中作种种的人我执、法我执,种种的执
取,无量无边的执取,所以说种种法。如果众生可以信受这个一真法界,一真就一切真
,实际上并没有假可以安立;因为一切都是如来藏,你还原所视,还原所看到的一切诸
法,哪一个可以脱离如来藏呢?哪一个可以离开这个“如”呢?哪一个可以异于“如”
呢?所以,这就是真正的空性心所要显示的。
所以,应该是知道正确的知见以后,才开始坐禅。不应该是对于这些道理不清楚,
就赶快拿一块蒲团,然后安坐下来;这样的话,只是盲修瞎练,对于找到自己真正的自
心并没有帮助。又何况是根本把意识心当作是自心体性、当作是自心的人,这样的人当
然就离佛道更远。
所以,以前禅门中有个公案。有一位禅师他还没开悟之前,他非常努力,每天打坐
,然后非常的精进。这时候,寺院里面有一位禅师,他已经开悟了,他就觉得这个年轻
人心性蛮好的,可是方法错误,那怎么办呢?他想到一个法子。因为这个人很认真打坐
,这个年轻人很认真打坐情况下,就会不太注意其他的一切诸法,就在禅定的境界里面
;所以这位悟者禅师,已经开悟的禅师就作一件事情,他就拿一块砖头在他旁边,就他
打坐的地方,开始磨。后来这位年轻人终于忍不住了,他说:“你是在作什么啊?”他
说:“我在磨这个砖头。”“那你磨砖头的目的是要作什么呢?”“我要作一片镜子,
作这一面镜子的话呢,就是要拿这个砖头。”结果这位年轻人就说:“砖头是不可能变
成镜子的,你怎么磨也是不可能成就这件事情。”因此,这位禅师就跟这年轻人说:“
既然磨砖头不可能成为镜子,打坐怎么可能会成佛呢?”这年轻人是有很强的善根,所
以对于这个法就信受了,结果开始向这位禅师来请益:“那我应该要怎么作呢?”
如果我们换到今天这个世界、这个舞台,重新来看,许多人对于说“静坐不能开悟
”,他是不相信的。他宁可一直磨它这块砖头,不管它砖头是各种红色的,还是五颜六
色的,他总是要磨;他不管磨得出来,磨不出来,他永远不想要改变。那我们就要说:
禅坐不是般若。
在佛法中有说五度、六度,五度之前都是在培植福德,因为到第六度,才真正可以
衍生出智慧。虽然五度之中有讲了般若,但是般若熏习,却是要在般若度里面来尽其的
宣说。所以,众生如果把禅定、禅坐当作是般若智慧,那就是颠倒。所以 玄奘大师把
这个禅定——禅定波罗蜜,翻译成什么呢?翻译成静虑波罗蜜。静虑就是安静的审虑、
思惟,也就是说众生所以为的禅思,就是你在那地方是静静的在那思惟这中间的道理;
也就是说,这是属于闻、思、修、证的一环,你要去思惟,知道这道理是真确的。包括
小乘人也是一样的,都要经过禅思的这个步骤。
静虑的话就是包含说,你也可以去观察、观行。观行什么呢?一切诸法是不是虚妄
的?如果说一切诸法在观察中,还是一直觉得非常有著重的性障在贪恋著,那当然就不
可能成就说,他想要去找寻这个如来藏法、这个无垢无浄的法;他的动机就会被消磨了
,因为他对一切诸法是采取“有所得”的,是相似佛法,而不是真实佛法。是因为执取
我和我所——我所有的、我应该拥有的,我拥有的极限应该还包含证悟;所以,他只是
把它划归于我所有法的一部分,而不是当作真实法界来作这种追寻。所以,这样的人他
就不可能证悟,即使证悟,有那种一丁点的机率让他证悟以后,他也会退转,因为他对
于这种无为的体性没有办法安住。然后对于这种真如心,他会觉得说:“那我还是一样
,我不用你,我也一样活得好好的,好像没什么改变。”所以他就会轻视他所证的,甚
至会无恶不作。这例子在很久以前,王子法才还有舍利弗尊者,他们很久以前证悟这个
如来藏的时候也是一样,他们最后退转,因为没有办法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因为自己心
性的关系,所以退转以后就无恶不造。
所以,我们要来看这样的体性的存在,确实不是一直静坐的人所可以了解的。因为
静坐,你如果不审察,而只是想要进入定境,却没有定力,那这样的话,你是没有办法
发现的,发现这如来藏。甚至真正的禅门开悟,不是坐下来止住一切的妄念,止住一切
的分别,这样你根本就没有在参究之中。参究是随时随地,然后随著世间一切因缘都可
以参究的,只是参究的人他非常的专心,所以你还会认为他没有分别;可是实际上,他
如果要活在这个世间上,以静坐法完全断了分别性,他是完全没有办法分别,也不可能
证悟。而实际上,即使他在蒲团上坐得很好,他也不可能断了无分别心;当风一吹动,
吹到他身上,他就觉得冷,所以他就要把其他的地方遮护起来,免得著凉。那请问:他
是有分别还是没有分别?
证悟本身的义理应该要晓得,证悟就是用这个有分别的心——这个意识心,能够觉
察三界诸法,到底如来藏在哪里?那个没有分别的,可是却永恒安住、法住法界、一切
如如不动、任何怎样都不动心的那个心识。所以,这个是智慧去能够领悟的,不是说透
过思惟就可以知道。所以,那种静虑是需要很深的定力,而且包含对佛法的信受,能够
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定(就静虑)中安住的菩萨。虽然开悟看起来已经是非常
好的事情,但是距离佛地还相当的遥远。所以,学人应该将这些放下,认真的向善知识
来求寻。关于以前的恶知见,对于真如的体性、阿赖耶识的体性,关于这不是六识的这
个心识到底是什么,都应该将法轮所说的一切诸法予以会通。
虽然没有证悟,但应该信受说:佛陀在一代时教里面所说的法是如一的,不管是小
乘法或是大乘法,都有说到这个常住于法界的这个真实法。因为真实法,所以就有无量
诸佛这样出生,无量诸佛因为证得这个真实法,这缘起中的没有办法跨越过的、只能够
退还的这个心识,这个难以让众生所了知的心识,这个没有见闻觉知的心识,然后而说
是证悟;然后继续了解这个心识里面所含藏的,可以出生七转识,乃至一切器世间的一
切世界,乃至无量无边世界,祂都可以出生诸法的;这个心识的所有的内涵,每一个法
都一一亲证,这样才是一个佛道,这样才有办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绝非是不了
解这个义理,而认为大乘法就是这样,却对于经典、经论、菩萨论典并不愿意去阅读,
而猜测,而作种种的臆测,而不相信 如来,这样的话是无法亲近这真实法。
所以,真实法只有一个,每位有情都有这一个,这就是如来藏妙法,所以应当尽心
参究来修学。
Shixiang摘编自internet
S******g
发帖数: 225
4
用妄心去找到真心
当你不是选择阿含解脱道,而是选择了函盖阿含解脱道的大乘佛菩提道,想要真的实行
菩萨道而广度有情众生时,首要之道就是先断我见及求明心开悟。想要明心的话,对于
参禅悟道必须具备的正确知见,必须先熏习。如同采摘中药草,须要先了知药草的形状
、特性等等才能去采摘,否则茫无头绪,如何来采?证悟明心也是一样,您想要证悟明
心,究竟是要悟得什么心?真心有什么特性?有什么功能?什么是常住不坏的真心?什
么是缘起性空的妄心?二者有何差异处?都先要有一些认识,您才不会像在大海里捞针
一样毫无目标;否则,连门都摸不到,要如何入门而开悟?禅宗开悟虽然是无门之门,
但只要是遇到了真善知识,他必有善巧方便,来引导您步入无门之门,不会像一般的瞎
眼阿师说:“禅是无法可说的。”或者说:“开悟是不能讲的,也是讲不出来的。”那
么请问你:“佛说法四十九年是在说什么?拈花微笑的公案又在说什么?历代祖师的公
案又是在讲什么?”真的无可说吗?只有尚未开悟的阿师,怕徒弟们问他有没有开悟,
才会说是无可说、不能说;那是不懂装懂,让您以为他真的是懂,只是笼罩您罢了!要
是真悟的禅师,必有为您处,决定不会说:“禅悟不可以说出来,禅悟说不出来。”
佛菩提道的第一步就是明心,明心开悟就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心,所以对八识心的
体性有什么不同,要多少了知一下,您才能从中找得到您所要找的真心。前面有提过,
心王有八: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六识意识及前五识;有时合说为前六识
,是指第六识及前五识。八识心王依体性之不同可分类为四种,略说如下:
(一)第八识(阿赖耶识)是“恒而不审”;前七识及六尘万法皆从祂而生,无始
以来心体常住,是不生不灭的常住心,祂离见闻觉知故不分别六尘万法,故六尘万法虽
从祂而生,祂却对它们从不思量亦不作主,这就是开悟明心所找到的真实心。
(二)第七识(称为末那或意根)是“恒审思量”;祂遍缘一切法,因为恒时于其
所缘诸法思量该取该舍、该作不作,所以祂是六尘万法中时时作主、处处作主之心。祂
从第八阿赖耶识中出生却不自知,反执第八识为自内我,将第八识据为己有。由不肯承
认自己虚妄故,由遍计(贪著)诸法故,恒令第八识流注自身之种子而使意根自己不断
的从第八识出生,而能于三界中现行不断,吾人之五阴亦因此而不断的于三界中生了又
死,死了又生。故吾人于六道中轮回生死不能出离,皆因意根之执著而起;而意根这个
执著性,却是由意识的无明──错误认知──而使意根不断的产生执著性。所以顺观十
二因缘法时“无明”排在第一,辟支佛及阿罗汉皆因断了意识的无明而使意根的我执灭
失,才能灭尽十八界而入无余涅槃。又意根因了别慧很微劣,不能细分别六尘万法,所
以经常令第八识出生前六识来协助分别。
(三)第六识意识是“审而不恒”;意识具有思量性,但依意根而转(即听命于意
根)故不能作主;祂善能分别六尘万法,亦能分析、衡量意根所取诸法之利弊得失,让
意根能作主决定,是意根最得力的助手;意识须依意根与阿赖耶识之共同配合,才能存
在及运作,也不能离开法尘而单独现行;必须同时依于阿赖耶识、意根及法尘(若生于
欲界尚需依于五色根)才能现起、作用,故属依他起性。又五色根为吾人意识之所依,
当五根之功能羸劣时,意根便不令祂现行,让五根休息,故意识非是恒时不灭而是夜夜
断灭的识。尚有其它状况意根亦会不令意识现行,此处略而不说。
(四)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是“非恒非审”,只能了别五尘粗法;如眼识之了
别青黄赤白……等粗相,但不能了别细相,因此只能配合意识、提供意识所需而使意识
能作更微细之分别判断;其余四识也是如此,只是配合意根、意识来运作的,自己不能
作主及思惟判断。
此八识心王虽然各有体性,但却能和合似一,配合无间圆融无碍,凡夫众生往往把
这八识误认为只是一个心。在这八识心王之中,每一识各有每一识的作用,不能互相替
换,你不能够把第六识当作第八识来用,也不能够把第七识当作第八识来用;也不能说
悟了或成佛以后只剩下第八识而没有了第六识、第七识,仍然是八个识都具足存在的;
只是成佛以后种子不再变易,八识心王都是究竟清净的,因此而发起四智圆明的佛地究
竟境界。
八个识当中,谁是真心?谁是妄心?一定先要有所了知,否则误把妄心当作真心来
认、来修,错把一念不生的妄心意识当作是开悟的实相心,那今生想要开悟就很困难啰
!从五蕴十八界的一一蕴、一一界去探讨分析,能如实的思惟推敲比对与现前观行,是
很重要的。由阿含解脱道的实证来说,五蕴、十八界是因缘和合所生之法,无有常住不
坏之我,终究是会坏灭的,所以说五蕴是无常。又五蕴中之识蕴六识心一直在分别六尘
,前六识是以意识心为中心的,但意识心如前面所说是缘生缘灭之无常法;意根是依于
第八识及自己的我执无明而生,亦属因缘所生法,也有断灭的时候,在阿罗汉入涅槃时
也是要断灭的。二乘圣人入无余涅槃时十八界皆灭,所以七转识都无真实不坏之自性,
都是可坏灭之法。如此去实地现观以后:“喔!我了解了!原来前七识皆是妄心,不是
我应该追求宝惜的,就只有真实不可坏的第八识如来藏,才是我应该回归的真正家乡。”
修学大乘佛菩提的人,若已了知前七识是妄心,是虚妄之法,那就把前七识灭掉,
进入无余涅槃,剩下的心不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吗?那不就开悟了吗?这样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如果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藏,没有了前七识,第八识离见闻觉
知且不能返观自己的存在,根本就无法了知自己,那要如何来明心?没有前七识,您就
不存在了,那您又如何能来修学佛法、求证菩提、明心开悟?所以修学大乘佛菩提的人
,明心开悟的道理,是要用妄心去找到真心的。如果舍弃妄心不用,或是把妄心保持在
一念不生而不分别、不参禅的无记状态,却想求明心证悟实相,终不可得。二乘菩提就
是把妄心灭了,十八界灭了,而可以出三界;可是在无余涅槃的境界中,阿罗汉自己的
七转识都不在了,又如何能了知第八识如来藏在何处?所以还是不知道生命的实相,还
是不知道如来藏在哪里。就因为他们没有证得第八识真心如来,所以不能发起般若实相
智慧,才说他们只是证得二乘菩提的解脱果而已,不能成为实证佛菩提的菩萨。
大乘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了自己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的所在,亲证第八识的本
来自性清净涅槃,如是才能现观第八识的种种体性(功德性)而生起真正的般若实相智
慧;若没有证得如来藏,就只能理解般若实相的表相,无法发起真正的实相智慧;所以
想要证得真正实相般若智慧的人,首要之事就是求证如来藏──禅宗的开悟明心。
想要证悟明心,必须要有工具,这个开悟的工具就是妄心:用会分别、会思惟、会
寻找的妄心意识,来寻找无分别性的真心如来藏,才能找到本已存在的如来藏而明心;
因为真心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也没有分别性,所以祂不会自己找自己,也不会把祂自己
的所在告诉您。当代的大师们全都悟错了,原因就是想要把妄心自己变成第八识真心;
或是直接把妄心当成真心,就说是开悟了,结果都落到意识里面去了!因为妄心意识永
远都是第六意识,永远都是因缘所生法,不可能变成本来常住之第八识如来藏。
他们都是把意识修行到一念不生时之境界认为就是开悟的境界,可是真心第八识如
来藏却本来就是一念不生、本来就是无分别,不是靠修行才变成一念不生及无分别;他
们的一念不生却是修行以后才获得的,并且不是修到一念不生以后就永远都一念不生;
而第八识如来藏却是修行以前就已一念不生,修行开悟以后也仍是一念不生,是与定中
一念不生的意识觉知心同样一念不生的;而意识出定以后出生妄想、妄念时,如来藏仍
是一念不生的,不是修行以后才一念不生的。
修行而得之法必是生灭法,非如佛经所说本来常住不灭之法;假使有人把妄心意识
修到绝顶的纯清,进入非想非非想定中,极长时间住在离念境界中,仍然是意识,不能
改变意识心成为真心如来藏;因为能觉能知、能住在一念不生境界中的意识,以及能处
处作主、时时作主的意根都不具备真心的体性,永远都不可能藉由修行来变成第八识真
心。若有人想要藉由修行将完全不具备真心体性之妄心变成真心,就如同想把“沙”煮
成“饭”一样的无智,饭是要以米来煮成的,不是以沙来煮成的;米是如来藏,沙是意
识,不可变来变去、混为一谭。
佛菩萨都说七识心是妄心,是教我们不要去执著祂,因为妄心不是常住不坏的心,
也不是本来清净的心;祂不是我们所要亲证的真心,但却是要用祂来作修行的工具才能
找得到真心如来藏;因为真心无形无相而又离见闻觉知,不会返观自己的存在而了知祂
在何处,所以我们得要有能分别的妄心才能找得到祂,所以不能舍弃能分别的妄心不用
。要用能分别的妄心,来找到本来就是无分别的第八识真心,才是禅宗般若禅的正确禅
法;当您找到了本来无分别的心,才是真正的亲证实相,才会开始出现般若实相的智慧
,就能生起般若经所说的智慧;然后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地地增上,圆满成就佛道,这
才是真正的证得无分别智──既是无分别而又同时有智慧可以为人说法──不是一念不
生而无分别、不能为人说法,成为无分别而无智的白痴; 也不是悟时无分别,为人说
法时就变成有分别;而是悟后独住时以及为人说法时,都是无分别而同时又有实相智慧
而能分别,都是一念不生而又不妨念念为人说法。这才是真正的佛菩提道。如果所证悟
的不是第八识真心,那就不可能成就这种无分别而又有智慧的实相境界,就绝对不能说
是开悟明心亲证实相。
有一位大师说:“开悟的人不会说他已经开悟,说自己已经开悟的人就不是真正的
开悟。”说这句话的大师是根据什么来说的?这其实是不如理作意,以及想要隐藏他自
己未开悟的事实,而又要令大众认为他已经开悟的说法,此种说法完全没有根据。我们
不禁要请教这位大师:“当您说这句话的时候,您心里认为自己是开悟了呢?还是未开
悟?若您认为自己已经开悟,那跟说与不说又有何差别?若您认为自己未开悟,那您是
如何知道开悟的人不会说他已经开悟?”正如同一家旅行社的领队,他心里一定知道自
己是领队,不管他有没说他是领队,他还是领队,当他有必要的时候一定会向别人说他
是领队,您能说“领队不该说自已是领队,说自己是领队的人就不是真领队”的话吗?
这话能说得通吗?真正证悟的善知识所说的法,是不会违背了义经典的,是能经得起诸
方来拣择的,能够长时间经得起诸方严厉考验的人才是真正善知识,特别是能面对全体
佛教界的最严格检验者;所以辨别真假善知识,不在于善知识说悟与不说悟的问题。真
正证悟的善知识,绝对是有证量的,如同领队旅行的人,必须有亲自走过观光胜地的领
队经验才是真正的领队。从密意来说,开悟的密意是不可以明说的,这是遵从 世尊告
诫之意:密意不得泄漏给悟缘尚未成熟的人。所以除了不可说密意之外,其它的皆可说
。如同禅宗公案,所说的皆同一味,不都是开悟的人已经在说开悟的境界了吗?只是未
悟的人看不懂而已。
“说自己开悟的人,他就是没有悟的人。”这话是与历史事实相违背的。譬如《六
祖坛经》六祖开示云:“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
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这不正是六祖明说自己证
悟了吗?而且他说法利生三十七载了,能说六祖“自称开悟的人就不是真悟”?只是真
正证悟的善知识,不会逢人便说自己已证悟,只是告诉您要如何修行才能真正的找到第
八识真心,会观察您是什么地方悟错了,善知识会指导您正确的方向,而且能确实了知
您是否已证悟,因为善知识是如实走过来的。 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
然,唯迦叶菩萨破颜微笑。 世尊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请问 佛世尊开悟了否? 佛不是公开说自己已证
悟了吗?依照那位大师的逻辑,他心中是否在指责 佛陀没有开悟呢?
真正的修行,要依止真正的善知识,因为善知识所证悟的是第八识如来藏,不是把
妄心处在离念灵知境界而自以为悟。自己要先证悟到第八识如来藏,然后才有能力来教
导佛子们证悟明心;已证悟的善知识,他所撰述的著作与开示之法语,与未证悟的人所
说的开示,绝对是迥然不同。未证悟的人却说能帮人证悟,在佛菩提道上来说,那是不
可能发生的;就好象是不会游泳的人,说他能下水把人救出来一样,那是满口荒唐言,
只能蒙骗三岁小儿。
正枝 学佛的觉醒
1 (共1页)
进入Wisdom版参与讨论
相关主题
求教菩提心打开成佛之道的大门
关于举报J吃肉事件的分析被误解的大乘修行
FM 修炼开悟 FAQ -- 1禅宗
The meaning of life若人生百岁 不见水老鹤 不如生一日 而得解了之
狂禅与狂密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平等无所分别
禪宗的开悟明心如何印证?色究竟天中示现三界最胜妙身
禅宗的开悟明心是什么意思?观音宝典三种合参 - 楞严经·观音圆通章 (4 of 5)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首楞严经:二十五圣自述圆通及文殊简择
相关话题的讨论汇总
话题: 证悟话题: 如来话题: 所以话题: 开悟话题: 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