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于观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C********g
发帖数: 9656
1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554
姜志勇
内容提要:前孔子时代,中国有两次价值和思想危机,分别是殷周之际和春秋时代。殷
周之际,在对王朝更替的反思和经验总结中,传统的天命观受到质疑和弱化,代之而起
的是道德观的强化,西周领导层把“德”融入到了新王朝的政体和治道之中,这是“德
”之观念由自发到自觉的觉醒标志。总的来看,前孔子时代,“德”之内涵经过政治层
面之德治、个体自身之美德和超越特定层面的纯粹之“德”等三次变化,期间人们在对
“德”的反思和如何“建德”的探索上大大推进了对“德”的认识。“德”之涵义的第
四次变化是从外在进入内在,成为人之内心提升的一种品质,但这要等到春秋时代第二
次思想危机之时,这次危机的主要内容是以德为内在本质建立起来的周代礼制受到了破
坏,人们对礼制的信仰出现动摇,社会面临重新“建德”的问题。
关键词:德天命两次思想危机德政孔子
“德”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一些学者认为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德”,但也有不
同看法[i]。《尔雅》中没有对“德”作出专门的解释,却有三处提到“德”:“颙颙
、卬卬,君...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2
悲欣交集见观经” 弘一大师临终绝笔再解 (2010-08-19 23:00:29)
标签: 文化 分类: 原创博文

由于学习观经,关注到弘一大师“悲欣交集见观经”绝笔,发现很多人对此进行解
读,其中明诚居士新解最为细致,重要方面都说到了。本文再解是将弘一大师临终情形
与观经做更细的对照,希望阿弥陀佛本愿及弘一大师人格力量给有缘人带来安慰。
近代出家人中,弘一大师最为有名,这是因为他出家前即已名声广布,出家后又专
志戒行,戒香远闻为他带来更大的名誉。当走到人生终点时,大师深知很多人在关注他
的最后结局,出于菩萨发心,为了让人们正确理解他的生命境界及归宿,更由于阿弥陀
佛本愿力加持,让弘一大师在临终前留下了“悲欣交集见观经”的绝笔。
从弘一大师年表记载来看,书写绝笔有相对完整的过程,甚至具有戏剧性。原来大师在
绝笔书写前两天,自己对“悲欣交集”这个词做了明确解说。年表记述:一九四二年十
月八日,大师口述遗嘱,特意叮嘱妙莲法师两点:一、圆寂前后“助念”时,看到眼里
流泪,这并不是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为一种悲欣交集的情
境所感。从这段记载来看,弘一大师...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中“空”的含义
空性的诚实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The Integrity of Emptiness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 2006 坦尼沙罗比丘。免费发行。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重
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7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以佛陀教言之精深,对于评估智慧却有一则简单的测试。他说,有些事你虽不
乐为,但知其将引生乐果,有些事你虽好为,但知其将造就苦果; 在多大程度上你能使
自己行前者而避后者,便决定了你的智慧程度[1]。
这项智慧的评估准则,来自于佛陀的一则洞见,即: 有动机的行动[业]在塑造
我们的悲喜痛乐等体验上,起着根本的作用。既然行动如此重要,又备受误导,智慧在
促行真善之业时,必须机智有方,巧胜短视偏见,趋向持久之乐。
由于佛陀从业果角度审视一切...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止与观
这些年来,广论团体有计划地由“教育”系统渗入各级政府官员、高级知识分子
、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广开各种“广论研习班”和短期“心灵成长营”,一时好奇者蜂
从,蔚为风气,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至为深远。值此末法之际,各种邪说倾巢而出,正觉
教团为了救护深陷藏密邪法中的学人回归正教,也为了正法久住、续佛慧命,开演这次
的主题,对《广论》之内容作详实之辨正,祈愿您能因此而转易错误知见,趣入佛陀正
法,迈向浩瀚深广之佛菩提大道!
我们一起来探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对止观的错误说法。宗喀巴乃是依
无上瑜伽双身法的内涵来说止观,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是隐说,而在《密宗道次第
广论》中则是明说。然而,“止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止观的自性又是如何呢?藏密
宗喀巴在“别学后二波罗蜜多”中,又是如何说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宗喀巴所说奢摩他
与毘钵舍那为何严重违背诸佛菩萨经论所说呢?且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首先说明止观之意涵。所谓止观,其实是修定之法,并非般若;在般若智慧中所
说的“止”是心得决定,“观”是观察实相法界的一切内涵,和世间禅定中的止与观是
不同的。在止观修证中,“定”是...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毛泽东的印度观 分享到
毛泽东的印度观
分享到:
时间:2017-12-28 17:00
•来源: 察网
•作者: 李佑新
•浏览:228
评论: 0
字号: 大 中 小
毛泽东对印度的认识,对中印关系影响深远。青年毛泽东在关注世界形势的过程中认识
、了解印度;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帮助、两国之间
形成的深厚友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毛泽东认为印度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的印度观,是毛泽东对印度的总体性认知,是毛泽东处理两国关系的方式表现
,是毛泽东高超的外交艺术、战略智慧的展现。从毛泽东的印度观中波取智慧,对维护
两国友好关系有重要价值。
“洞朗对峙”事件之后,中印边界问题进入更多人的视野。中国和印度应如何发展两国
关系?如何解决横亘在两国之间的边界难题?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大国,如何妥善地解决
好两国之间的纠纷,以更好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利益?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
了解毛泽东的印度观,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一、对印度的初步认识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广泛涉猎中西学说,积极探索宇宙的大本大源...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6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
——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2010年6月25日晚上)
主持人致辞:
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光临清华科技园!在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我对今天的主讲人—
—索达吉堪布作个简单介绍:
索达吉堪布,是喇荣五明佛学院汉僧部的主管大堪布,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曾
先后随晋美彭措法王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日本、印度、泰国
、新加坡、马来西亚、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弘法,并被推任为美国纽约喇荣显密中心的
导师。
在著书方面,堪布的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印刷出版的就有九十多本,累计字数超过
千万。
在学识方面,堪布对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等五部大论精通无碍,并通过现代
网络技术弘扬佛法,影响非常广泛。
在修为方面,堪布对时轮金刚、大幻化网、大圆满等,都证达了不可思议的境界。
在慈善方面,堪布从2007年起发起“启动爱心”的倡议,号召佛教徒在保护动物的同时
,也应关爱自己身边的可怜人。并身先士卒,先后在藏地建立了智悲小学、养老院、居
士林、小沙弥学院等;资助大量失学的高中生、大学生;在几所中学分别设立奖学金;
救济了很... 阅读全帖
o******t
发帖数: 4384
7
来自主题: Love版 - [合集] 也转一个8秦观的
☆─────────────────────────────────────☆
wuyelan (水晶麻子) 于 (Sun May 8 15:17:38 2011, 美东) 提到:
————————————————————————————
《秦观和他的那些词》
撰文 咪蒙
史实出自《宋史》、《全宋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你为这超越时空的不朽爱情感动多年,那么,
我要不要告诉你,其实,这更可能是偶像词人秦观摆脱某位痴情女子的漂亮借口?
1085年。冬。
张槿用力地搓着手,冻僵的手指总算有了些知觉。今夜,苏轼门下四大天王,秦观、黄
庭坚、张耒、晁补之在搞制服派对,对媒体绝不开放。张槿作为最畅销八卦小报《开封
娱乐周刊》的首席狗仔,也只能守候在苏轼的豪宅门外,期待能在散场时捕捉到暗藏的
八卦素材。
盯着宅内的灯火,手机震动,张槿收到报社主编的短信指示:重点监控秦观。
是的,新科进士秦观、当红作家秦观、大众情人秦观、绯闻天王秦观——请给出一个忽
视他的理由先?当苏轼夸他有屈原、宋玉之才,当王安石赞他的词“清新婉丽,鲍(照
)、谢(眺)似之”,当黄庭坚歌颂他“国士无...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8
八、像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
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
陀。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见到此事以后接着要观想佛。为什么要观想佛呢?因为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能够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你们心想佛的时候,当下这颗心
就是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真佛。自己的这颗心作意佛的时候,这颗心就成了真正
的佛,一切诸佛正遍知海都是从众生的心想而出生的,所以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
阿伽度(如来)阿罗呵(应供)三藐三佛陀(正等觉)。
此处的道理我曾讲过无数次,我本人对此有深刻的定解。其实这正是密宗“即
身成佛”的理论依据。大圆满中经常说:心性本来就是佛,认识心性就是见到了普贤王
如来。《大幻化网》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证。其实汉传佛教也有这样的说法,比如黄檗
禅师曾说:“汝心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异,故云即心是佛,若离于心别更无佛。”
现在汉地有些人不承认密宗的即身成佛,其实这...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9
宁财神最近忙着在微博中拉黑骂《龙门镖局》不好的网友,而且还报了案,势要跟水军纠缠不休。
此时此刻,宁财神正忙着一边盯着各大卫视给《龙门镖局》删了多少戏,一边一条条查看微博评论抓水军、遇到骂人的就拉黑,一边在搞观剧受众的性别年龄调查、一边陪网友看着视频直播刷弹幕……
而于正的微博在经历了前一阵“袁姗姗滚出娱乐圈”的风波后,归于平静,于正说他讨厌或恨一个人不会很久,常常吵过架以后第二天就忘了,见面还很热络,搞得对方很错愕。现在,他忙着不厌其烦地在微博上宣传自己即将上映的电影版《宫》和已经播出的网络剧《我为宫狂》……
他俩像陀螺一样疯狂地旋转着,可以说这是强迫症,也可以说他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采访宁财神时,他瞪着那双布满密密血丝的“金鱼眼”,气急败坏,“气息不连贯,特别难看,我X,气死我了!”令他发火的是《龙门镖局》的终极预告片,太不如意。语速超快不拐弯,有种似乎因长期缺眠而产生的神经质气质的编剧宁财神,和微博上那个小心翼翼怕得罪人总认怂、人情练达总帮朋友推荐烂片、没事儿捅个篓子还总能卖萌找补回来的公知大V“@宁财神”,简直判若两人。
和财神相反的是,微博上的于正很感性,七情上面,他撕破... 阅读全帖
c*****2
发帖数: 899
10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博士生赖奕佑在《中国评论》月刊九月号发表专文《如何
认识台湾对日观的发展变化》。作者认为:“如果台湾人对日本的情感与亲日、媚日的
行为是来自于日本皇民化运动的影响的话,那么这样的观点就无法解释在台湾未受殖民
统治经验的外省族群喜欢日本偶像的比例高过本省族群的比例。”“在冷战结构下,台
湾不只依赖与日本及美国的政治、军事关系,在经济上更是成为相互依赖的依存关系。
这种政治、经济关系的建立才能重新催化台湾对日本记忆的重新解读。”
文章内容如下:
近年来有些报道评论台湾人由于受过日本人半世纪的统治,使得台湾人在精神上受
到日本人的阉割,产生一种台湾人“亲日、媚日”现状的逻辑思考。这不只是一种成见
,也是一种误解。相关的文章从相同的角度评论同样受到日本人统治的韩国,认为韩国
人虽然同样受过日本人的统治,但是却以这段历史为耻;而相较于此的台湾人,却对日
充满怀念之情,将日本人对台湾的建设视为“德政”。相关批评多是忽略到台湾与韩国
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的历史发展是有所不同的,如果一味地视台湾人对于日本的观
感是建立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基础上,其实是过于简单的解释了问题的本质...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449
11
作者:邓振军出处:论文网时间:2006-03-29
摘要:格林认为自由不是原子式个体的占有物,而是社会主体自我实现和增进社会
共同善的能力。自由只有在社会中,通过社会和个人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社会可以且
有义务增进个人自由和社会共同善,而个人有权也有责任参与社会体制的建设。但个人
价值依然是自由的最终价值标准。在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格林把自由和民主结合
起来,变早期的消极自由观为积极自由观,既推进了自由主义的演进,又有助于我们重
新思考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关系。
关键词:格林;积极自由;个人;社会

在思想史上,对自由的理解,始终与一个核心问题联系在一起,即如何在个人与社
会之间划出一个行动的范围,既能保证个人的自由行动,又能保护社会整体的权益。近
代早期自由主义理论的解决思路,通常是赋予个人绝对的优先地位,使之拥有绝对的自
然权利,他人和社会都不能干扰这些权利的行使。社会被看作是个人的集合体,其福利
只不过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这样一来,自由被理解为个人私人的占有物,他人和社
会的存在是外在于个人自由的,是实现个人价值这一目的的手段,甚至成为干扰个人自
由的来源。个人和社会成了...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密宗的独特观点:净观
宗萨钦哲仁波切
在历史上,金刚乘一直面对它是否为佛陀教法的质疑,就如同印度的小乘佛教宗派声称
大乘不是佛陀的真正教法而加以拒斥,有些小乘和大乘的教派也同样地抨击金刚乘佛法
的真实性。
就某些角度来看,这是可以理解的。佛教是在古印度发展出来的,印度文化由种姓系统
和明确界定的行为准则来支配,由神圣又过分精神化的婆罗门贵族订定了社会上可接受
的宗教标准和宗教信徒行为的规范。婆罗门的宗教道德观,除了平常的不杀生、不邪淫
等等之外,还包括了严格的饮食规则,规定行者要吃净素,不可吃洋葱、大蒜等具有强
烈气味的食物,绝对不可饮酒;此外还有其它在现代会被认为很极端的限制,例如,一
位婆罗门,只要被贱民的影子碰到,就必须经历很复杂的净化仪式来清净自己。
除此之外,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期望,认为宗教的功能在于传播一套道德规范,教化出
温文有礼的人民,强调健全、温和、仁慈等等的品性;人们期望宗教导师和教法成为那
个宗教最高和最严格道德标准的规范。金刚乘和这些期望背道而驰,它经常使用一些看
起来野蛮而怪异的行为,它的教法与修行方式也非常让人惊讶——要相信这种教法来自
温和宁静化身的释迦牟尼佛,实在有点困难。金...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3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Zhejiang/31518885.html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hejiang 讨论区 】
发信人: wh (wh), 信区: Zhejiang
标 题: 老底子的杭州风情:佑圣观路里的记忆(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24 12:27:02 2013, 美东)
佑圣观路,如今是一条不足千米的街道,隐于市井,却不知,八百年前它曾经皇气冲天。
公元1132年,6岁的赵家子弟赵伯琮被领进皇宫,成了皇位继承者候选人。30年后
,改名赵昚的赵伯琮登上皇帝宝座,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一般认为,宋孝宗
是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而他在民间最受欢迎的是为岳飞平反。
未登基之前,赵昚的宅邸在兴礼坊,就是今天的佑圣观路。他在这里住了30多年,
后来也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惇(宋光宗)和孙子赵扩(宋宁宗),都出生在这所宅邸里。主人
搬进凤凰山皇宫后,将这所宅邸改成了道院,供奉北极真武佑圣君,名佑圣宫。传说当
初“佑”字无人字旁,一道士戏言:“宫无人,何以自立?”理宗遂命添加人字旁。后
佑圣宫毁于火灾。元代重...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14
各位教授、各位老师:
晚上好!很高兴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与在座的各位共同交流。今天的内容虽然不难,
但我从内心中祈愿:愿以此简单的语言,能给大家带来点滴的利益。
一、简单的际遇可以改变一生
在我们人生中,有时候简单的际遇,就可以改变一生的命运。佛教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舍利子、目犍连,还没有出家前,是婆罗门教的领袖
。有一次,他们坐禅修行时,旁边有位沙门在念经,其中有一偈是:“诸法因缘生,诸
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听到这样的金刚语,两位尊者身心起了极大变
化,从此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趋入佛门,获得证悟,并为佛教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汉地也有类似的公案:唐朝丹霞大师,没有出家之前,本是个儒生。有一年他去长安赶
考,路上遇到一位出家人。出家人问他去干什么,他说自己去考官。出家人说:“考官
不如考佛,希求荣华富贵没多大意义,理应选择佛道为妙。”这句话让他受到很大启发
,此后他选择出家之路,终成为历史上一代高僧。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也是借由父亲的1元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以这1元钱作
为起步资金,在此基础上慢慢积累,最终缔造了闻名遐迩的汽车帝国...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玛欣德尊者说明定外修观
问:请禅师详细说明为何在禅定中不能检查禅支与修观。何谓定外修观?出定后检查禅
支是否就是定外修观?
答:有三种定,即剎那定、近行定、安止定,或禅那定。这三种定的定力深度比较起来
,安止定比近行定更深,近行定又比剎那定更深。只有从近行定或安止定出来之后才能
检查禅支或修行观禅,这是因为目标不同的缘故:禅支不能作为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修行观禅时所专注的目标也不是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 当禅修者修行止禅,例如
修行安般念时,他的近行定与安止定的目标是安般似相,而不是禅支。专注于禅支无法
使人达到近行定安止定。禅修者在一心融入于安般似相一段很长久的时间之后,当他开
始要检查禅支时,他已经从近行定与安止定出来了,那时他的定力只是剎那定而已。这
就是不能在近行定与安止定中检查禅支的理由。 当禅修者修行观禅时,他所专注的目
标是究竟名色法及它们的无常、苦、无我本质。专注于这些目标只是剎那定,不是近行
定或安止定,因为这些目标不断地生生灭灭。专注于这些目标无法使人达到近行定与安
止定。这就是不能在近行定与安止中修行观禅的理由。 「定外修观」意即从近行定或
安止定出来之后,照见究竟名色法及观照它们为...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顶礼阿弥陀佛时的观想要求
顶礼阿弥陀佛时的观想要求
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上午,我们美国菩提小组网络净土新班进行了第17次共修,学习
了《藏传净土法》第27和28课。下面和大家分享上师的殊胜教言--顶礼阿弥陀佛时的观
想要求。
顶礼时,应观想:在前方的虚空中安住着本体为根本上师的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被
十方三世的一切佛菩萨等皈依处围绕。再观想:自己的右侧是现世的父亲,左侧是现世
的母亲,前面是一切怨亲债主,周围是六道众生,这些众生就像被宴请的宾客一样聚集
在一处,他们跟随自己一起顶礼,发出嗡嗡的声音来祈祷。
此处的观想有两个要点。
第一,要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自己的根本上师。不仅在这里需要这样观想,在观想任
何本尊时,都需要将其本体观为上师。这样一来,形象是本尊,本体是上师,这就是上
师瑜伽的修法,能同时得到本尊与上师的加持。(有些上师瑜伽要求直接观想上师,如
《大圆满虚幻休息》中要求,修持上师瑜伽时不必将形象观为本尊,而是直接观想上师
的形象。)
第二,要将对自己经常制造违缘的人和非人等怨敌观想在自己的前方。《大圆满前行引
导文》中讲皈依时也是这样要求的。有些人... 阅读全帖
r****r
发帖数: 755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要点
尊者简介
温玛拉尊者于1938年出生于缅甸曼德勒郊外一个叫干拜(Kam Bai)的小村庄。
尊者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缺陷,手脚紧缩无法移动,眼睛也无法睁开,但七日后总算在
父母亲的亲情呼唤及不断求佛力加持下,终于慢慢睁开他的双眼。 13岁时他被送到村
中的寺院为沙弥,每天跟着上师学习经典与仪轨,20岁受完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25岁
时开始参访高僧学习各种修证法门,包括如:马哈希禅修法、莫哥禅修法,以及当时缅
甸有名禅师的各种教法。经历长达五年的杂修,直到30岁那年开始接触安那般那(观呼
吸),尊者首先经短暂试验后,即能很快地有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各种法门的领悟,尊者
即将往昔所学的各种法门及所有经典全部舍弃不用,开始废寝忘食地一门深入。每天除
了外出托钵乞食、用餐及很累躺下睡觉外,都在小舍利塔中的单人禅座上用功,一日之
中应有十小时以上于观呼吸一出一入。刚开始也很杂乱,约经二个月的锻炼,在每日的
行、住、坐、卧中一心不乱,自由自在地应用自如。两年内终于降伏内心意根,开始能
掌握身心,直至40岁时,总算成功。但他仍如往常般当一位平常僧,每天仍外出托钵乞
食。目前,尊者是居... 阅读全帖
wh
发帖数: 141625
18
佑圣观路,如今是一条不足千米的街道,隐于市井,却不知,八百年前它曾经皇气冲天。
公元1132年,6岁的赵家子弟赵伯琮被领进皇宫,成了皇位继承者候选人。30年后
,改名赵昚的赵伯琮登上皇帝宝座,就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孝宗。一般认为,宋孝宗
是南宋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而他在民间最受欢迎的是为岳飞平反。
未登基之前,赵昚的宅邸在兴礼坊,就是今天的佑圣观路。他在这里住了30多年,
后来也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惇(宋光宗)和孙子赵扩(宋宁宗),都出生在这所宅邸里。主人
搬进凤凰山皇宫后,将这所宅邸改成了道院,供奉北极真武佑圣君,名佑圣宫。传说当
初“佑”字无人字旁,一道士戏言:“宫无人,何以自立?”理宗遂命添加人字旁。后
佑圣宫毁于火灾。元代重建,改名佑圣观,路由此得名。
1917年为方便汽车通行,修6米宽的碎石路,1927年改成沥青路。
我的童年
1929年,我16岁的母亲从遂安县(1957年并入淳安县)汾口小镇下了小篷船,顺新安
江、富春江、钱塘江,经五天四夜到了杭州南星桥码头,那时还没有公路。这年考入位
于金沙港的杭州市立女初,1932年又考入南山路的省立师范学校首届幼稚科,毕业后回
遂安狮城...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1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rapier (Avanti), 信区: Wisdom
标 题: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May 10 12:58:31 2014, 美东)
温玛拉尊者的开示要点
尊者简介
温玛拉尊者于1938年出生于缅甸曼德勒郊外一个叫干拜(Kam Bai)的小村庄。
尊者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缺陷,手脚紧缩无法移动,眼睛也无法睁开,但七日后总算在
父母亲的亲情呼唤及不断求佛力加持下,终于慢慢睁开他的双眼。 13岁时他被送到村
中的寺院为沙弥,每天跟着上师学习经典与仪轨,20岁受完具足戒正式成为比丘,25岁
时开始参访高僧学习各种修证法门,包括如:马哈希禅修法、莫哥禅修法,以及当时缅
甸有名禅师的各种教法。经历长达五年的杂修,直到30岁那年开始接触安那般那(观呼
吸),尊者首先经短暂试验后,即能很快地有不同于以前所学的各种法门的领悟,尊者
即将往昔所学的各种法门及所有经典全部舍弃不用,开始废寝忘食地一门深入。每天除
了外出托钵乞食、用餐及很累躺下睡觉外,都在小舍利塔中的单人禅座上用功,一日之
中应有十小时以上于观... 阅读全帖
d*********o
发帖数: 6388
2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习近平的人民观
http://news.china.com.cn/2016-12/26/content_39983889.htm
发布时间: 2016-12-26 09:32:23 | 来源: 学习中国
习近平日理万机、夙夜在公,只为心中人民。
“民者,万世之本也。”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治理理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
区别于“主义”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将民族的优秀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结
合,制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
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习近平日理万机、夙夜在公,只为心中人民。在他的系列重要讲
话中,“人民”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仅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
时一千多字的讲话中,他就19次提到了人民。12月21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
会议上他再次强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
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人民始终是他心中“更重要的”和“最重要...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peter12 (皈依佛陀), 信区: Wisdom
标 题: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释:四、树观 索达吉堪布 讲授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Jun 17 13:07:47 2013, 美东)
四、树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地想成功以后接着要观想宝树,在观想宝树时要一一观之,并且
观想这些宝树纵横排为七列。
我们这个世界的树木根本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宝树相比。我看过有个寺院种的树,很多树
木长得弯弯曲曲、高矮不一,而且排列得很不整齐。而极乐世界的宝树不是这样,所有
的树木高大挺拔,而且排列得非常整齐。
我在香港某大学听到有个人讲过心灵环保,他从环保的角度叙述了极乐世界的水池、宝
树、光明。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极乐世界做得确实非常不
错。
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每一棵树高八千由旬,在这些宝树上七宝所成的花、叶等无不具足。
极乐世界的宝树很不可思议,根本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树木能比的。以材质来讲,娑婆
世界...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2
一、当前急需佛教的慈悲观
在座的很多人,对佛教也许了解,也许不了解。其实,不说佛教中更深的道理,单单是
它的慈悲观,就是当前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人们,对科技手段的掌握日新月异,聪明才智也是远远超过了几十年前。然而遗
憾的是,好多人特别缺少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慈悲的心态。
你们在课堂上曾学过许多知识,但是有没有学过怎么样做人,怎么样饶益社会,怎么样
帮助一切生命呢?你们生命科学院,经常做各种动物的解剖,来研究生命的本质,可是
大家有没有想过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渴望快乐而不愿感受痛苦呢?
曾有一句名言说得好:“注意你的心态,它会成为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它会成为
你的行为;注意你的行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成为你的人格;注
意你的人格,它会影响你的命运!”
所以,一个人的心态,会直接决定未来的命运。如果没有慈悲的心态,人生难免会以悲
剧告终。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慈悲”?对此,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解释得非常清楚。他
是这样讲的:“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也就是说,“慈”是给
一切生命带来快乐,“悲”是让一切生命远离痛苦。当然,这里的“一切生命... 阅读全帖
p*****2
发帖数: 15
23
四、树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地想成功以后接着要观想宝树,在观想宝树时要一一观之,并且
观想这些宝树纵横排为七列。
我们这个世界的树木根本无法与极乐世界的宝树相比。我看过有个寺院种的树,很多树
木长得弯弯曲曲、高矮不一,而且排列得很不整齐。而极乐世界的宝树不是这样,所有
的树木高大挺拔,而且排列得非常整齐。
我在香港某大学听到有个人讲过心灵环保,他从环保的角度叙述了极乐世界的水池、宝
树、光明。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极乐世界做得确实非常不
错。
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每一棵树高八千由旬,在这些宝树上七宝所成的花、叶等无不具足。
极乐世界的宝树很不可思议,根本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树木能比的。以材质来讲,娑婆
世界的树是普通材料所成,比如一棵柏树,它的叶子就是一般的叶子,不可能是珍宝所
成;而极乐世界的树则不同,树上的叶子、花都是七宝所成的。
由此我想到:人类的智慧真是太有限了,确实无法见到宇宙万法的真相。当我们向外观
察眼前的柱子时,不管从世俗谛还是胜义谛角度来看,连柱子...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这个版有无比较倾向于禅宗的
顶果钦哲法王关于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无修的开示:
佛教的修行之道可广泛地分为因乘和果乘两大系统来加以阐述。因乘包括了小乘及
一般大乘,讲述五道;果乘即密咒乘,则谈四瑜伽;专一、离戏、一味和无修。四瑜伽
的教授着重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融合。
专一瑜伽
40、
依于静相相续动念断;
于动相中静相自性倚。
动静不二住于平常心;
证悟专一境中诵嘛呢。
一般而言,心有动、静两面。有时候,心是宁静无念的,像一潭静水,就是静相。
最后,念头必从中生起,就是动相。然而在实相上,虽然静中多少有些念头的活动,但
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无分别――静的本性是空,动的本性也是空,动、静只是心的两个
名相罢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不曾留意心的状态,也不会注意心是静的还是动的;当你禅修时,
一个念头可能从心中生起,例如逛街的念头,如果你觉察到这个念头,让它自行消融,
就是念头的结束。但如果你还停留在不知念头生起的状态中,任由它发展下去,就会引
生第二念――生起想要休息一下的念头,霎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站起来并准备去市场
了。很快地,许多念头和想...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5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一直惊叹于我国现行的农历
作者:武际可
汤若望——一位传授西方天文学的传教士
在北京西直门外的二里沟,位于北京市委党校校园内,有一处西方传教士的墓葬群。其
中汤若望的墓葬处于显要的地位。
中国与西方在学术方面,进而在力学方面进行交流,当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于明朝万历10年(1582年)来华传教开始。
利玛窦来到中国后立即注意到中国天文学和历法的落后,他说:“他们把注意力全部集
中于我们的科学家称之为占星学的那种天文学方面;他们相信我们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
事情都取决于星象。” 1605年,利玛窦向罗马教廷写信报告:“如果能有一位天文学
家来到中国,我们可以先把天文书籍译成中文,然后就可以进行历法改革这件大事。作
了这件事,我们的名誉可以日益增大,我们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内地传教,我们可以安稳
地住在中国,我们可以享受更大的自由。”而后继者庞迪我在致罗马主教的信中,和利
马窦一样,是这样来评价当时中国的科学水平的,他说:中国人“他们不知道也不学习
任何科学、数学和哲学,除修辞学以外,他们没有任何真正的科学知识。他们学问的内
容和他们作为‘学者’的身份根本不相符合。”
他们... 阅读全帖
A*****a
发帖数: 485
26
来自主题: StartUp版 - 寻找具有大格局观的企业家
说到并购和推手,不得不提京东的幕后推手。京东的幕后推手不就是今日资本总裁徐新
吗?很多人可能这么认为的,这也不算错,但还有一个起更关键作用的推手,那就是高
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
京东商城5月2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之后,最耀眼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今日资本总
裁徐新,这是徐新20年投资生涯中最为成功的投资案例:京东上市当日收盘价为20.90
美元,市值约286亿美元,今日资本持有京东7.8%的股份,价值22亿美元,徐新在京东
这桩投资中只投3000万美元却获得100倍以上的回报。
公众没有注意高瓴资本持有京东11.31%的股份,是除创始人刘强东持股20.72%、腾讯持
股17.91%、老虎基金持股15.81%之外的第4大股东!
幕后推手的背后
由于保持低调的作风,张磊和高瓴资本让人觉得有点神秘。张磊的信条是“做企业的长
期合伙人”,跟很多投资机构在企业IPO上市之后就陆续套现退出不同,高瓴投资的特
点是所投资的公司数量不多,但长期持有股份,追求长期收益,即所投公司上市后,只
要业务发展前景可期,都会继续持有。
高瓴资本的背后是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张磊毕业于耶鲁管理学院,恩师是耶鲁投资基金
... 阅读全帖
C****i
发帖数: 1776
27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圣经中的整全人观(陈若愚)
圣经中的整全人观
陈若愚
圣经中的人观,强调人与神、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希伯来文化中整全(holist
ic)的人观,而现代科学和心理学往往着眼于分析人的生理、心理结构与功能。二者的
进路有分别。
传统神学有“三元论”(trichotomy)和“二元论”(dichotomy)的人观。以下作简单的
评介。
三元论:人是“灵、魂、体”吗?
三元论者认为,人是由“灵”、“魂”、“体”三部份构成的。根据倪柝声《属灵人》
的分析,身体与物质的世界有接触,是“世界的知觉”;“魂”是人格的生命,是“自
己的知觉”;而“灵”则是人与神产生关系的那部份,是“神的知觉”。亚当犯罪,是
因为他的意志(魂)要求独立自主,因此罪是魂借着身体犯的。人犯罪后,“灵”仍然
存在,不过失去了其本能,因为被“魂”压抑;“魂”不单自作主张,还受到肉体私欲
的支配,成为一个属肉体的人。倪氏认为,当人重生的时候,圣灵进入人的“灵”中,
使“灵”再一次活过来,重新掌权,管理“魂”,而“魂”又管理“体”;这样,灵、
魂、体,原有的创造秩序就可以恢复过来了。
三元论的人观与圣经中的整全人观有出入;它所提倡的灵、魂、体结... 阅读全帖
m********e
发帖数: 37
28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基督教死亡观(续)
五、其他宗教的死亡观
现在我们对死亡问题已经有部分了解,但是我们可以从哪里去寻找关于死亡议题的答案
呢? 我们是华人群体,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那么儒家对于死亡问题提出的答案是什
么呢?
1. 儒家的死亡观
《论语先进篇》记载:子路在问完「鬼神」之事后,接着再敢问「死」。孔子却回答子
路:「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对死亡问题的答案乃是:不要去想「死亡」。
很明显的,孔子并未回答子路对死亡的疑惑。孔子只是把焦点从「死」转移到「生」上
;以「生」的哲学来回避「死」的问题。相对于孔子,子路敢问「死」的执着态度更发
人深省。
不过,孔子的是令人敬佩的,至少他没有随意解答。他既是一位活人,的确是无法知道
「死亡」的答案。若是他胡乱解答,反而坏了他的名声,误了他的子弟。事实上,若是
他对子路说:不是「死」的问题不重要,只是他没有答案,那么他更会让人敬佩。
孔子不知道死亡问题的解答,于是以四两拨千金说出「未知生,焉知死?」然而,已知
「生」,就会知「死」吗? 不知「生」,就不能先知「死」吗? 更重要的是,不知「死
」,真的能知道如何「生」吗?
事实上,依照实存的经验,通常人们乃是在深透的思想「死」、...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29
☆─────────────────────────────────────☆
runsun (runsun) 于 (Thu Dec 2 01:19:37 2010, 美东) 提到:
无我法门是佛教中重要的教义,被列为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在佛教中,判断佛法是否究竟,即以此三法印来衡量。若是与三法印相违,即使是佛
亲口所说,也不是了义之法;反之,若能契合三法印,即使不是佛陀所说,也可认为是
纯正的佛法。因此,对于学佛者来说,正确地把握三法印的含义,对整个修行来说是极
为关键的。本文将通过对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的考察,来探讨佛教无我法门
的内涵。
一、佛陀提出无我法门的思想背景
在佛陀出现的时代,印度的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种宗教团体和哲学学派林立,在佛
典中有九十六种外道的记载。这些不同的学派和宗教团体各自提出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的
看法。《阿含经》中佛陀曾把当时思想界关于“我”的认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而无能知命终后事)者,名曰断见;彼第
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 阅读全帖
r**m
发帖数: 1825
3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Belief 讨论区 】
发信人: lbjerry (小林), 信区: Belief
标 题: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于晓非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Fri May 23 22:51:10 2003), 转信
于晓非
(2002年7月22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佛陀为什么会降生
在恒河流域,而没有降生在黄河流域或尼罗河流域?是什么样的文化沃土成就了释迦出
世这样一个大事因缘?这真的是一个大问题!我觉得我们如果要想深入地理解佛陀的教
法,就应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在佛经中佛陀的很多教诲都是有所指的、是有针对性的
,所以要想如实地领会佛陀的教法,就必须对释迦佛出世时期印度的宗教和文化背景有
一定的了解。
当然,回答好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的。对于印度的早期宗教源流这个问题不仅我们
中国人搞不明白,就是印度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诞生在印度
本土的宗教派别不计其数,而且还经历过多次外来宗教的入侵;各种宗教相互融合,又
产生了无数的新的教派。可以说,印度是人类的“宗教博物馆”。再一个原因就是印度
人...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31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佛友:
晚上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三德弘法中心,谈一谈佛教的无常观。
一、观修无常的重要性
无常,在每个人每天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经常观修的人来讲,无常实际
上并不遥远,从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我们懂得无常
、观修无常极为关键,它是一切修法的重中之重。
《涅槃经》中云:“一切众生迹中,象迹为上;是无常想亦复如是,于诸想中最为第一
。”意思是说,在一切众生的脚印中,大象的脚印是最好的,同样,在所有思维观想中
,观修无常最为殊胜。此外,佛陀在其他经典中还说:对舍利子、目犍连那样的一百位
圣众作大供养,不如刹那忆念无常的功德大[1]。
既然观修无常如此重要,在座各位都是学佛的,那对佛教这个最根本的窍诀,就不能掉
以轻心、随意忽略了。
其实,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开示无常的善知识。记得在1993年,法王如意宝来香
港给大家传过“普巴金刚”(又名“项袋金刚橛”)、“文殊大圆满”的灌顶,而如今
,上师已经示现了圆寂;当时白玉中心有一位秋扎喇嘛,前两天我...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2

SeeU法友,你贴的经文里,有关阿罗汉还有五受阴的部分,
与以下经文不符合,
259经说到阿罗汉的部份,当属后世人传颂时之误传。
杂阿含 75经说,五受阴灭,叫阿罗汉。
相应部22相应58经/遍正觉者经 也说
对五蕴不执取,也就是五取蕴灭,叫阿罗汉。
杂阿含 13、14经说,佛陀自己是离五受阴,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杂阿含 41经说,何谓离五受阴,就是断除对五受阴的贪爱。
杂阿含 46经说,五受阴灭,解脱、涅盘,自知不受后有。也就是证阿罗汉果。
辅以增ㄧ阿含有一样的经文,但却说阿罗汉不用这样观五受阴,是前三果要观。
虽然增ㄧ阿含较不可靠,
但259经说到阿罗汉的部份,与众多杂阿含经文相违背,错误极为明显。
辅以增ㄧ阿含相同经文,当更可说明259经说到阿罗汉的部份是错误的。
以下附经文
杂阿含75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何等为五。谓色受阴。比丘于色厌.离欲.灭
.不起.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如是受.想.行.识。厌.离欲.灭.不起
.解脱。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比丘亦于色厌.离欲.灭。名阿罗汉慧解脱。如是
受.想.行.识。厌....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33
http://www.guancha.cn/WuXu/2017_10_09_430181_s.shtml
吴旭:西方“中国观”在新世纪的三次转换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政治传播学博士
2017-10-09 07:41:04字号:A- A A+来源:观察者网
关键字: 外媒看中国西方中国威胁论外媒涉华报道西方看中国西方文明傲慢弗拉斯西福
山著作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吴旭】
什么是“西方中国观”?简单来说,就是在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中,其主流知识
界和决策层对于中国的总体认知和评判。从2000年到2014年,二十一世纪前十五年,从
世界史研究的角度看,时间跨度太小,还不足以沉淀出具有历史影响力的大型思想体系
和脉络。但对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来说,这是一个东西方“实力架构”和“心理平
衡”同时被打破,历史坐标体系和观念话语体系同时被重整的裂变期。在看似平稳的外
表下,整个世界因为中国超乎西方想象的崛起规模与速度,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如同
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一般的站位和重组。如果将盟友和敌人设定为相对固定的两大阵
营的话,中西方关系目前正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中间过渡时期... 阅读全帖
x*****3
发帖数: 89
34
西游记完整贯穿了中国人文化根流的整个生态系统,所以跟着西游记走是没错的,能让
你游历一个完整的文明系统.....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1) 越描越黑 (2) 人心念起在何处 (3) 考验密集 三藏吃不消 (4) 神满不思
睡 (5) 一石二鸟的考验 (6)锅底打破,油漏得罄尽 (7)你遇着我就该倒灶
PDF TXT订阅 PDF订阅 mp3播客 mp4播客
(1)越描越黑
自称盖天下有名的贼头、天上地下第一偷的孙大圣,偷人参果的时候,还理直气壮的,
这一当察觉到人家清风明月怀疑自己偷了人家人参果的时候,他反而忽然觉得害羞起来
了:“活羞杀人!这个不过是饮食之类,若说出来,就是我们偷嘴了,只是莫认。”并
且那老猪,你看他馋嘴的时候,心急火燎的撺掇孙猴子去偷果子,这被师父招呼去跟人
家对质的时候,也如同泻了气的皮球:“正是,正是,昧了罢。”
然后他们三个,简直是腿肚子跟灌了铅一样抬不动腿的沉甸甸,又跟要出嫁的大姑娘一
样的羞答答,总之就是不肯离开厨房半步。无奈是师父招呼,躲也不是个事儿,就只好
硬着头皮、扭扭捏捏的蹭了半天才到得大殿之上。
到了大殿,...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道佛的一个问题,关于 忍辱
入行论-安忍品

不嗔胆病等,痛苦大渊薮,
云何嗔有情!彼皆缘所成。
倘若你不会去嗔恨风、胆、涎病等,这些痛苦的出生之处,那为什么要嗔恨有情众
生呢?他们也都是各种因缘聚合而成的呀!
很多人对别人发嗔恨,其原因是他们认为别人制造违缘逆境,伤害了自己。其实,
仔细去分析,这种怨恨很不合理。作者在此指出:我们是不是对每一种加于己 身的伤
害都报以嗔恨呢?并非如此,日常中伤害人们最严重的莫过于风、胆、涎等各种疾病,
在遭受这些病痛的折磨时,人们并不会去对它生起嗔恨;而对伤害自己的有情,我们却
生起猛厉的嗔恨。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奇怪:同样是带来痛苦的近因,为什么对它们有如
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有些人或许说:风胆等病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它们自己没有主宰,所以不必要
去嗔恨它们。然而有情对自己作伤害,同样也是因缘和合,自无主宰。怨敌本 身是五
蕴假合而成,由业风的吹动而产生了种种心念行为,由这些因缘的和合,而对我们有了
伤害行为,他们其实也是无有自主,就象木偶一样,因缘之线牵动,不得不做出种种行
动,致使我们感受伤害痛苦。
疾病的伤害与有情的伤害,既然同样是因缘和合而生起,那我们有...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557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thToTruth 俱乐部 】
发信人: freeman08 (平常心), 信区: PathToTruth
标 题: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6 12:25:03 2011, 美东)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 阅读全帖
y*******g
发帖数: 5
37
自他平等的修法
菩提心的修法当中,四无量心和世俗菩提心的修法,以及菩提心略修法,都已经讲
过;于观想的佛菩萨前自受菩萨戒的方法,也已经讲了;现在就开始讲菩提心的另外三
个修法:自他平等、自他相换和自轻他重,至此,有关菩提心的修法就比较完整了。
一、总义
(一)修法的重要性
自他平等、自他相换和自轻他重,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最崇高的思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古代,虽然除了佛教以外,也有许多原始宗教,其中的很多
宗教也是提倡爱心(慈悲心)的,但没有一个教派能够说出这么伟大的思想;在近现代
,虽然也有许多宗教和哲学派别,也涌现过大批的思想家,其中的很多人都提出了自己
的伦理道德观,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这么伟大的思想;不但过去、现在没有,即使在
将来,也不会有人提出更崇高的思想。
从古至今,唯有佛陀才能宣讲如此殊胜的思想和修法。因为这三种修法已经达到利
他境界的颠峰,任你再怎么冥思苦索,也不可能找到超越其上的利他思想。特别是自他
相换和自轻他重,简直就是一种纯粹的、毫无自私的奉献。虽然口头上谁都会说“要无
自私地奉献!... 阅读全帖
c***h
发帖数: 2262
38

因为我的心中倒不认为三法印有多重要,要拿三法印来验证是否为佛法。
(或许这对龙树(三法印是龙树抬高其地位的)很叛逆,很颠覆以往传统认知)
不是说三法印对佛法不重要,可以没有;三法印非常重要,必须要有。
而是三法印太粗略,容易各说各话,不足以当成判断是否为佛法的准则。
一般拿三法印来判断是否是佛法,
但要判断是否为佛法,我认为不该这么粗糙。说明如下。
例如,四圣谛,不能不谈。佛陀千万句的叮咛就是四圣谛。
不谈四圣谛,不依四圣谛实修,或贬低四圣谛,已经远离佛法了。
例如,缘起法,不能不谈。 不然整个理论与修行都没有核心。
不谈缘起法,不依缘起法实修,忽视缘起法,已经远离佛法了。
例如,内观,不能不谈。 佛陀每一句实修的话都围绕在内观。
不谈内观,不依内观实修,忽视内观,已经远离佛法了。
例如,五蕴,不能不谈。不然 无常 苦 空 无我,完全没有依据。成为空谈。
不谈内观五蕴,不依内观五蕴实修,忽视内观五蕴,已经远离佛法了。
接着,才是内观观察到的身心(五蕴)实相,无常 苦 空 无我
达到成就的方法: 出离心
然后,内观的成就。也就是解开十结 四果 空 无相 无所有 涅盘。
...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39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心不专一做事, 或心专一做事, 也能全观. 而你却是个死
的妄乱心, 不专一做事就伪成全观, 即连全观又专一做事之
能也没.
谈到观明暗你更是笑坏人, 明暗本就指全部, 明暗本就指一
切有形无形, 别人观一切就不是全观, 你观一切就就是全观.
呵呵.......无耻的runsun, 自己才著空修初禅而不自知, 稚幼
行为, 笑坏人喔. :) .......................

==
对付自欺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表演, 然后指出任其左闪右避,
并不时...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4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禅、定、观、日常、行尽 zz
这是从我的历史记录中找出来的一篇,经常看的。
其中谈到定-观-全观的关系。不过waichi估计是经常故意把词混淆着用,
免得人背书背的太熟,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不懂了。全观和修全观大概也不一样。
我从这后面所得的是:你必须在所有不同情况下,都清醒,才算是真清醒。
只能做自己喜欢的、习惯的,还算是执着、attachment.
再一个就是要有次第,和一门深入,
一开始不能四处出击,不断变换。
但到一定时候,就必须变换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执着。
------------
发信人: WaiChi (WaiChi),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全部实话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Nov 22 22:19:26 2008)
笑翻.
你个真正的 “心"一定是如如不动的, 没什么狂乱, 你个真正
的 “心" 也一定是能起用. 你正是全没啊.
你的所谓全观的根本就是妄心. 把常人见脑杂念就称为全观,
你的全观之心是死的呀? 它不能起用呀? 它不能专一做事的
呀? 你日常做事很心散, 不能很专心的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
心, 就是修专心禅呀? 你日常做事很专心, 就不能全观呀?
别人...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ZT 观心正脉-3
观心的第三个阶段是:观照观照者。
当观空的练习稳定之后,就能不再轻易地受念头的牵制与扰乱。这时,不再继续观
照念头或是“空”(其实“空”也是一个念头),而应该回光返照,观照观照者本身。
古人说这叫“如珠吐光,还照珠体”。也叫“自觉”——觉察者觉察自身。
这个时候,叫“观照”已经不太合适,因为主客体己合为一体,没有主体,也没有
客体。但又不是什么功行都没有的昏睡或死寂,而是非常鲜活而警觉的。西藏密宗有一
个名词叫“安住修”,似乎更准确些。安住于观照本身即是“修”,不再有别的对象可
去“修”。
原先一直观照念头或空的那个观照者,不再观照任何对象了,只是安住于自身的状
态中。这阶段也有一个口诀:安住于觉察,但不是安住于对任何对象的觉察。
因为行者此时已经明了,即便是“空“,也仍然是一念,他不再欣喜于对“空”的
执着,轻松地放下了它。以前由于观照而引起的稍微“紧”的感觉彻底放下了,当下现
成的无任何对象的清明觉知,自然呈现,非常放松,但又没有散乱。好像一面镜子,只
是照着,但不执着于任何对象。无论有物无物,镜子都只是照着而已。
《楞严经》云:“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十日内观开示--第九天[转载]
第九天开示
将内观应用于日常生活~十波罗蜜(parami)
九天过去了,现在该来讨论一下如何将内观修行方法用于日常生活中,这是最为重要的
。正法是生活的艺术,如果你无法将之用于日常生活中,那么来参加课程就比举行宗教
仪式或典礼好不到哪去。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面对不如意。每当不如意的事发生,我们的心就失去平衡,开
始产生负面情绪。而每当心中生起负面情绪,我们就变得痛苦。我们如何才能不产生负
面情绪,不自寻烦恼?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安详和谐?
向内探究心物实相的智者,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不管心中为何生起负面情绪
,都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例如,我们可以站起身来,喝口水,开始数数字,或是开
始持诵我们信仰的某尊神明或圣者的名号。借着转移注意力,我们就会摆脱负面情绪。
这办法行得通;但其它探究内在真理的修行者,深入到实相的最深层次,直到究竟的真
理。这些开悟的人了解到,转移注意力只是在意识表层感到安详和谐,但并没有将生起
的负面情绪铲除,而只是将之压抑下来。在潜意识的层次,负面情绪继续在造作累积,
增生加强。迟早这负面情绪的休火山会爆发出来,打败主宰了你的心。只要负面情绪仍
然存在,即... 阅读全帖
d*********d
发帖数: 192
43
佛教空性观
——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
(2010年6月24日上午)
(视频:http://www.zhibeifw.com/cmsc/list.php?fid=79
主持人致辞:
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索达吉堪布,给我们讲一讲藏传佛教的思想。
堪布这次能来北大,是一个很殊胜的因缘。大家都知道,藏传佛教有许多非常优秀的东
西,也有它的教育思想,可是当今学术界,对此研究得还不充分,在教学上有欠缺。而
且,藏传佛教与藏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了解得也不是很多。同时,堪
布的修证境界非常高,若能从另一个层面上介绍佛学,跟我们这些大学老师讲述佛学,
可能完全不一样。
北大历来推崇多元文化兼容并蓄,我们的学生在学术上也有一种包容和热爱,所以今天
真的很荣幸能请到堪布到北大哲学系作一个讲演。这次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热心
于藏传佛教研究的一些同学发起的。他们的这种热情,我们一定要悉心爱护,这对我们
老师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研究汉传佛教、印度佛教的,所以同学
们的热情,鞭策老师们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下面,我们师生一起来听堪布的开示,
掌声有请——
缘 起
今天,很高兴来到...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宗门往事 ZZ
第二十五章 一统江湖
这是《宗门往事》上篇的最后一章。我们将介绍一下著名的牛头宗鸟窠禅师、佛窟惟则
禅师,荷泽宗光宝禅师、圭峰宗密禅师,以及亲炙马祖、石头两家宗师的灵默禅师。
唐武宗灭佛之前,南宗、牛头宗、北宗、保唐宗、荷泽宗各据一方,发着自己的光和
热。“会昌法难”之后,其余各宗要么湮没无闻,要么渐渐融入南宗阵营,禅宗成为江
西马祖和湖南石头两大法系(江湖)的天下。
宗门历史完全进入“凡言禅,皆本曹溪”的时代。惠能曹溪禅成为中华唯一盛行的佛
教,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
从那个时候开始,直至20世纪中叶,宗门往事无一例外都是六祖两大神足南岳和青原
子孙的故事了。
《宗门往事》上篇到此告一段落。如有机会,下篇我们将展开五家七宗的辉煌巨卷。
01.吹布毛
鸟窠道林禅师741年出生,杭州富阳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受戒,后来在道钦禅师指
点下开悟。
牛头宗祖师大家基本都不大熟悉,但是鸟窠禅师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得力于
他颇具特色的三个事迹:
其一,在松树上建设安居工程。道林悟道之后,回到家乡,看见绍兴城南秦望山上有
棵巨松,枝叶繁茂,盘屈如同车盖,就住在这棵松树上,当时人们称他为“鸟窠禅师...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5
美国的独特性﹑文化政治与美国人的中国观
《凤凰周刊》副主编 玛雅
说起世界上其它国家﹐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美国。美国梦﹑美国精神﹑美国价值观
﹑美国模式……是我们很多人熟悉的字眼。而美国对内自由民主﹑公正平等﹐对外穷兵
黩武﹑实行霸权﹔对中国今天巧言令色﹐声称“战略伙伴”﹐明天又挥舞拳头﹐大叫“
中国威胁”﹐又让我们看到它的多面性。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美国﹐一个“美丽的”帝
国主义国家﹖我以为﹐认识美国﹐首先要了解美国的独特性(the uniqueness of the
United States)以及由此而生的文化政治。
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
美国不同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是一个具有种族多样性(ethnic
diversity)的移民国家。除了本土的印第安人﹐所有的美国人都来自世界其它国家 —
欧洲国家﹑非洲国家﹑亚洲国家﹑拉美国家。这么多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信仰什
么﹖有什么样的主流价值观﹖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方式﹖答案就在美国的独特性。
美国的种族多样性是从17世纪开始逐渐形成的。从17世纪到1776年宣布独立﹐美国的移
民主要来... 阅读全帖
b*****d
发帖数: 61690
46
本报讯 (记者牛春颖) 中央电视台从今年4月起,在全台范围开展了以“信念、理想、
责任”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日前从中央电视
台机关党委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台已经有776人次参加集中培训,其中,300余名播音
员主持人第一批接受培训。
为了更好地推进活动开展,中央电视台专门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领导
小组,由中央电视台分党组书记、台长胡占凡担任组长,相关台领导担任副组长。胡占
凡指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中央电视台常抓不懈的教育任务,无论是新闻宣传、文艺
宣传,还是广告宣传都要鲜明地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加大
力度、双管齐下、共同做好,要先从播音员、主持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开始,一
个不落、分期分批开展培训,并逐步覆盖到全台职工。
为了让活动与工作紧密结合,中央电视台邀请各方面专家就广电行业发展的现状与
未来、西方媒体员工管理制度、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成就、当前国际政治形势、文化产业
的生态嬗变、播音员主持人综合素质提升、媒体创新与网络环境、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
的竞合等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专题讲座。
根据活动要求,新闻中心... 阅读全帖
c*********d
发帖数: 9770
47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34于[史地人物] 习近平危矣
送交者:北冥有笋 2017年12月13日18:47:34于[史地人物]
习近平危矣:一个曾经吹捧习近平者的觉悟
评习近平政治生涯的转折点-狗屁不通的“中国梦”,见鬼去吧!
项观奇
【公孙明按:本文作者项观奇是习上台前后吹捧大喇叭之一,但是经过猪头习这五年多
以来演出的狗屁倒灶,现在毕竟也忍不住了,于是。。。但是项观奇还是不能忘情于习
的老子习仲勋,还昧着良心说毛主席很看重他,跟事实相反。
项观奇自身就是一个反面教材,现在这个反面教材把习近平也当作反面教材来批评,不
能不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
问题是,习近平一人危矣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中国十年甚至二十年,到底要往何处去
?】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以贵州领导为代表的一群官僚为了自己的私利,荒唐地给
习近平拍马屁造成的必然后果。

怎么看得出来?
最有利的证据就是那个向贵州省委下发的撤下“伟大领袖”画像的《通知》。
这不是习近平主动要求撤下的吗?
不是。
第一、这件事发生了一个星期才有这个《通知》,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么长
的时间段,只能说明《通知》是被动采取的。
第二、如果是主动采取的行动,那至少也要说明搞“伟大领袖”这一套是错误的... 阅读全帖
y***i
发帖数: 11639
48
这里面说的问题,我都有,所以对我很有借鉴之处。这个版上的人想必也有可以学习的
地方。
http://beeplin.blog.163.com/blog/static/17254416020126121129148
(1)
前段时间和友人聊,谈到一个有趣的话题, 像伯克利这些美国左派中心学校(尤其在
社会科学领域)是最不缺激进教育的,但是那里出来的中国学生,在谈论国内问题的时
候往往最后变得比较“保守”,与学校和学科旨趣大相径庭。为什么呢?
我是这么回答的:
为什么西方左翼学术出身的中国学生往往走向“保守”?很多学生学者的确存在面对中
西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这我能够感受到。但从智识角度讲,也有另一个可以说得通的路
径,我个人即是如此。
我们出国前大多数是受王小波、林达等自由思想启蒙,对政治社会问题发生兴趣,继而
决定投身此领域学术研究,赴美读书。这时候的底色都是“自由派”,心里抱着“去彼
岸学习人家的先进制度和思想回来救国”的目的跑出去的。但是不幸进入了美国左翼学
术体系,这是一个纯粹批判现实的体系,他们不仅批判专制集权主义,更批判披着民主
外皮的资本主义。而且因为他们所面对的语境已经不是... 阅读全帖
v*******l
发帖数: 5042
49
来自主题: Fishing版 - 纨绔窝渔经
岁末,亦深秋,树枯叶黄,夜落甚早。陋室外,阴雨细绵;悠闻,此乃真;润物细无声
也。思归,季闭;终始莫,何为鱼之道; 何乃钓之法?其盈,甚渊亦。于观上;祖曰
,人于地,地于天,天于道,道法与自然。其含释:自然乃塑万物之源,法乃定万物之
最。肤以;鱼实出自然之塑,钓则虚究于法定之上,众思,若了其全法,则识其最;进
之,丰获终以。此乃真明意,钓其谛?尚若此,何乐为先后追随甚以?从本,钓鱼乐故
于;探其法,顿悟,法中无真法。何而法以?归观初,法本则出其鱼,而非取其钓之。
此钓识鱼先,了鱼性,知鱼境,观水映,尚熟之,钓法自现。故思曰,法无隐于法中,
则于自然内。芙物芸芸于众生,万物其不变自然应万变法则。同于社会。法于万物象,
自然于万物本。尚若迷于象,甚醉于中,永无了真法之时。何法解?似观鱼,归于室,
了自然本,终成。
(作者纨绔窝张硕,弱冠,号“升温哥”)
l*******l
发帖数: 13923
50
佛教与科学-----爱因斯坦只是验证了佛学的时间和空间观
两千多年前出来的佛法告诉大家,天道和我们人道的时间、空间都不一样。佛
陀(释迦牟尼)以神通去到天道(这次去的是忉利天,也就是三十三天,其天主是帝释
天,也就是西方人所信仰的上帝。由于处于六道中的天道,也没有脱离轮回)为他往生
到天道的母亲摩耶夫人及众天人说法。他先将身体高度增加到一由旬(忉利天天人的标
准身高,相当于我们的19.5公里高。当然,质量肯定也增加了许多),为专心说法不被
弟子们打扰,还以神通力隐藏身行,使人间有天眼神通的人也找不到他。
接着,佛陀坐在石座上,母亲摩耶夫人领着许多天女们来礼见佛陀,释提桓因(也
就是帝释天)与许多三十三天的天众,也都来礼见佛陀,围坐在佛陀的四周,准备听闻
佛陀说法。佛陀的说法,先让他们生起欢喜心,接着说布施、持戒等人天善行,再说欲
贪是大祸患,是不清净的,应当舍离。待他们能接受这些道理,有了听闻佛法的基础后
,便开始宣讲苦、集、灭、道等佛法核心的四圣谛。说完四圣谛后,在座的天众们,有
许多即证得了初果。
说法完毕后,帝释天请问佛陀:
“世尊!我应当...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