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发帖数: 1993 | 1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 最高的觉悟之法, 诸佛都深深地赞叹它的不可思异。 各位朋友既然都能来到这里,
每个人都发起了求得最高觉悟的心愿, 这是很难得的。 以前不曾听到的, 今天可以
听说。 以前不曾遇到的, 今天可以遇到。
真正的良师益友, 把最高觉悟的方法传授到朋友的心中, 这就是正缘。 把求的觉悟
的心愿和这个能结合起来, 就是善知识。
如果要追求最高的觉悟, 就必须相信佛说过的话, 依循佛的教导。佛说了什么话呢?
佛经说: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这就是佛的教导。过去的所
有佛都是这么说的。 各种恶行不要做就是戒律,各种善行都要恭行就是智慧, 自己清
静自己的意念就是禅定。 朋友们一定要具足这三学。才能叫做佛教。 什么是三学一致
呢? 戒律, 禅定, 和智慧。 虚妄的心不升起叫做戒律, 没有虚妄的心叫禅定, 知
道心中没有虚妄叫智慧。 这就叫做三学一致。大家一定要保持戒律, 否则一切善的事
情总归不能升起,也就无从追求最高的觉悟。朋友们如果不能净化身体,言论, 和意
念, 还说那是可能成佛的, 那就完全不对了。 如果只修习有作为的禅定, 那只是人
和天的因缘和果报, 和最高的觉悟是不相... 阅读全帖 |
|
b*******s 发帖数: 954 | 3 谢谢转贴!
者拟订出一套
以南传佛法为本的议案,表证佛陀在社会问题上清晰独到的见地,希望能够依循它来建
立社会道德,
对治现今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
新世纪刚好又
是另一个千禧的序幕时,我们的期望也必然更为热切。潜藏在心底乐观的一面,会令人
们认定新的总
比旧的好,因为新的一年或新世纪的到来,往往象征著一切美梦就要成真。可惜生命并
非这么简单,
在过去经年累月中,因仓促判断或疏忽行事,而长期累积下来的种种缠结,根本不可能
在年节更替或
分秒移动的瞬间,得以化解。
未来的因素,因
此要了解一切事物,便须深究表层以下的根源。为明了这种处事态度的重要性,我们大
可回顾十九世
纪至二十世纪转接期间的历史,以资引证。十九世纪末期,正值西方一片升平景象,事
事看好的心态
和乌托邦的梦想,助长了人类对文明进展的信念,在当时,领导这种文化理念的双雄,
正是「科学」
与「技术」。当时人们的心目中,「科学」就如一个能够传授给人类有关自然界一切奥
秘的万能先
知,受到无比的尊崇,让人类沾沾自喜,充满憧憬。从那时开始,人类: 的知识领域频
频开拓,重要
的发现接踵而来;而这些突破性的新理论,又使他们逐渐懂得操... 阅读全帖 |
|
l*******l 发帖数: 13923 | 4 谢谢转帖,学习了!
者拟订出一套以南传佛法为本的议
案,表证佛陀在社会问题上清晰独到的见地,希望能够依循它来建立社会道德,对治现
今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
新世纪刚好又是另一个千禧的序幕
时,我们的期望也必然更为热切。潜藏在心底乐观的一面,会令人们认定新的总比旧的
好,因为新的一年或新世纪的到
来,往往象征著一切美梦就要成真。可惜生命并非这么简单,在过去经年累月中,因仓
促判断或疏忽行事,而长期累积
下来的种种缠结,根本不可能在年节更替或分秒移动的瞬间,得以化解。
未来的因素,因此要了解一切事物,
便须深究表层以下的根源。为明了这种处事态度的重要性,我们大可回顾十九世纪至二
十世纪转接期间的历史,以资引
证。十九世纪末期,正值西方一片升平景象,事事看好的心态和乌托邦的梦想,助长了
人类对文明进展的信念,在当
时,领导这种文化理念的双雄,正是「科学」与「技术」。当时人们的心目中,「科学
」就如一个能够传授给人类有关
自然界一切奥秘的万能先知,受到无比的尊崇,让人类沾沾自喜,充满憧憬。从那时开
始,人类: 的知识领域频频开拓,
重要的发现接踵而来;而这些突破性的新理论,又使他们逐渐懂得操控...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5 非常好的文章。
我很喜欢菩提比丘,南传当中需要这样的人。
者拟订出一套以南传佛法为本的议案,表证佛陀在社会问题上清晰独到的见地,希望能
够依循它来建立社会道德,对治现今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
新世纪刚好又是另一个千禧的序幕时,我们的期望也必然更为热切。潜藏在心底乐观的
一面,会令人们认定新的总比旧的好,因为新的一年或新世纪的到来,往往象征著一切
美梦就要成真。可惜生命并非这么简单,在过去经年累月中,因仓促判断或疏忽行事,
而长期累积下来的种种缠结,根本不可能在年节更替或分秒移动的瞬间,得以化解。
未来的因素,因此要了解一切事物,便须深究表层以下的根源。为明了这种处事态度的
重要性,我们大可回顾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转接期间的历史,以资引证。十九世纪末期
,正值西方一片升平景象,事事看好的心态和乌托邦的梦想,助长了人类对文明进展的
信念,在当时,领导这种文化理念的双雄,正是「科学」与「技术」。当时人们的心目
中,「科学」就如一个能够传授给人类有关自然界一切奥秘的万能先知,受到无比的尊
崇,让人类沾沾自喜,充满憧憬。从那时开始,人类: 的知识领域频频开拓,重要的发
现接踵而来;而这些突破性的新...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6 马哈希西亚多
密集内观禅训课程能使你达成解脱,
因此,想到它的好处你就该全力以赴,
这样你的修学才能圆满成功。
我们所教的禅修法是以四念处为基础,
四念处是伟大的世尊
以及历代有成就的佛弟子所采用的修行法门。
你该值得庆幸,
因为你有缘与他们采用同样的法门修行。
基本练习
你若真诚想要修习禅定,于今生成就内观智能,在修学期间必须舍弃流俗的知见和作为
。这段期间的
修学是为了净化身心,清净的行持是达到正定的首要步骤。而且你也必须遵守在家人的
戒律(出家人则比
照出家戒律),因为要证得内观智能,戒律攸关紧要。
这些自愿受持的戒律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服
食乱性物品,
六、过午不食,七、不戴香花华,不观赏歌舞,八、不坐卧高广大床。另一条戒是言谈
之间不可对证得果
位的圣者轻蔑、戏谑、或心怀恶意。
古代的大师们都会指引行者在禅修期间归依伟大的觉者──佛陀,因为在修习期间,假
如你的心出现
不净或恐怖的影像,你可能会受到惊吓。还有,要遵从指导老师的指导,因为关于你修
习的情况他会具实
告知,并适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这项修学最大的利益和目标是去除贪、瞋、痴,因为它... 阅读全帖 |
|
j*********4 发帖数: 24 | 7 分享有关修行的文章,只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在这里只贴出部份内容,如希望更了解文章,可参考以下完整原文网页:
http://nezha.com.tw/first-dt-2.php?id=121
以下为部份内文:
人生啊很多事情,不太是你們人世間所講的那樣。
修行,不管修佛、修道都是一樣,絕沒有說拜拜,可以拜到家財萬貫。
之前,一直沒有跟你們大家聊這些事,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啊,就是現在的宗教都拿這
個來引導你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因為你們有『果報』,所以你們承受,製造『交
換』,人生有不順遂,所以啊你們要開始修行,不然你們很慘!大家都這樣講,這樣的
故事,我不這麼認為。雖然道理夠通,真的道理夠通,可是不該用這種方法引導你們啊!
那也不就像拿一個胡蘿蔔吊在驢子面前,叫牠一直跑,可是牠永遠吃不到胡蘿蔔,那驢
子會生氣,牠一生氣,牠就不跑。所以,修行沒有在這個過程中用對了方法,會成功嗎
?那就像那一個驢子,所以很多人都學不會,結果只是嫌胡蘿蔔,說這個胡蘿蔔不好,
因為呷嘸(台語),因為都吃不到,所以才換另外一支胡蘿蔔,可是,永遠忘記起初點是
緣起。呵呵!
這樣的方法,是不好。修...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8
GYFM自己也没说自己是佛教。
或许信众不一定要求依循佛法,只想修某种奇特效果,只是他们名词上也称这样的效果
为解脱而已,所以佛法真假对他们不重要吧?
谁说所谓修行一定要都要照佛法来修。
如果是这样,这就是信众自己的选择,这谁也没办法吧。 |
|
r****n 发帖数: 8253 | 9 打坐,冥想,这类古老而颇富宗教神秘色彩的行为,蕴涵着几千年来人类对生命和宇宙
的理解,在现代科学的视野中,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撰文 韩彦文
《佛经》上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某一日,佛祖饭后在恒河边打坐。不久,有一商
队在此处过河,车马众多,喧闹不已。佛祖出定后见地上一片狼藉,便问身边弟子是怎
么回事,弟子答曰:刚才有很多车马过来。佛说自己一点都不知道。
《佛经》上的记载真伪难辨,不过我们不妨假设这是真的。那么佛祖之所以会对过
往的商队听而不闻,该是和打坐这一行为有关。而如果有兴趣一探其究竟,弄清楚是否
会有类似故事中的情形出现的话,有两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一种是在佛家的思想体系下
,依照佛家的方式打坐、修行,依循特定的修习过程去亲身体证这一情形,并最终作出
判断。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条艰难的、充满争议的道路。
另一种就是请来被认为或自认能实现这一情形的人,将其作为研究目标,应用针对
性的方法加以试验,以结果为依据,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相应结论。此即科学的方
法。这种方法的好处除了相对容易外,还在于它较为通用,不管是何种现象——寻常的
、有悖常理的、神秘主...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10 [转载参考]——有关帕奥西亚多禅法的重大错误
帕奥西亚多的禅修著作在大陆和台湾流传已广,但早些年读来就有许多问题.也有朋友问
起,因为不合和的缘故.只在私下解释.而不作公开批评.
但此篇文章的出现——班迪达禅修中心:问与答——马哈希尊者和帕奥禅师 ,说明
问题严重.
缅甸佛教大僧团长老及宗教部禁止帕奥西亚多的部分著作。
虽然修行佛法最主要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修行,但知道有类似错误但为了所谓不争而
不指出,想来那也不过是伪善。因为隐瞒错误足够害死许多人。
帕奥禅法的错误,依据经典而说,有多处严重错见.因此现在指出:
错误第一,是他所提的内观必须要观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其错误在于,根本
不了解度疑清净的实际是要了解缘起的本质——无常、苦、无我,而绝非是了解具体的
过去世是什么,未来世又是什么。
同时,按照经典而言,了解具体的过去世是什么,未来世又是什么,只有彻证色界
第四禅那获得熟练精通并且具有神通等独特根性者才能成就此宿命通。见《清净道论》
神通部分但帕奥在其著作中却说依第一禅以下就能在内观中洞察具体的过去世和未来世
。从禅修内观的角度讲,即使看见...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11 达赖喇嘛在书中的看法,
达赖认为喇嘛只要程度够高就可以和女人性交而不属于犯戒,说只要不射精就是持戒清
净,全然违背释迦牟尼佛的戒律,还胡址说是持戒清净。不但如此,达赖喇嘛还说性交
可以证悟佛法而证果或解脱。
所以达赖喇嘛说道:【在无上瑜珈续中,即使是第一步的接受灌顶, 都必须在男性和
女性佛交抱的面前成办。……在这些 男女交合的情况中,如果有一方的证悟比较高,
就能够促成双方同时解脱或证果。】(达赖喇嘛文集(3)——达赖喇嘛著,郑振煌译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慧炬出版社,90年3月初一版一刷,56-57页)但是推究达赖
所说的藏传佛教的解脱与证果,其实都只是凡夫的妄想,与佛教中所说的解脱与证果全
然无关。
由于喇嘛教双身法的教义,再加上许多信众不明究里的宗教情结,邪淫的藏传喇嘛教双
身法已经在宗教界泛滥了:有不少的出家法师暗中都在修学藏传佛教密宗,白天穿著显
教法师的袈裟诵经念佛,晚上却依循著密宗喇嘛的教导,以男女双修法来性侵女信徒。
大家可以看到,有那么多性侵女众的丑闻都是来自藏传佛教的活佛喇嘛仁波切;偶尔有
正统佛教的法师出现性侵女信徒之事,也是因为暗中修学藏传佛教密宗所致。加上...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2 《印顺法师的悲哀》读后(下)
林建德
印顺法师一生努力为行菩萨道,换来的是批评与不认同,无怪乎他有「冰雪大地撒种的
痴汉」之感叹。
所以,如果印顺法师真有悲哀,这似乎才是他的悲哀。
修证的基础在闻思
关于「修证」的部分,恒毓在文章前面曾引到现代禅张嘉尹教授的话∶
李元松认为,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佛教的修证,无
论是阿含、般若还是禅、密、净土,都是有系统、有次第的,而且是具体、明确的。但
是台湾的佛教界,上焉者尚能遵循经教,教育学人;中焉者把心理学知识与劝人为善的
人乘佛教相结合,误以为这就是修行;下焉者则强调灵异感应、健身养生、消灾解厄。
……对台湾佛教最具影响力的印顺法师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佛法修证道的重要性,将志
求解脱的壮志贬抑为「小乘急证精神的复活」,认为传统汉传佛教中重视修证道的禅、
密、净土是偏离正道的佛法。不少佛教徒与佛学研究者均受其影响,对禅宗、密教和净
土宗存有否定和排拒的心理。这种种因缘都使汉传佛教的修证道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
上述引文中,笔者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笔者同意「台湾佛教的另一困境是对于佛教
修证原理与方法的无知」,而台湾佛教...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13 一 、恐惧与忧虑
我们为生活付出恐惧与忧虑的代价,而焦虑便是恐惧与忧虑的根源.
恐惧与忧虑似乎是人类生活的一部份,任何一个活在现世的人,都无法从这些不愉快
的精神困扰中挣脱.
到底人为何而担心呢?他们的忧虑完全根植于各种不同的承诺及责任,而这些忧虑起
源于各种的伪装.在与人相比时总感到不如人:也许我无法胜任那个工作吧!或我觉得自
己不够聪明,无法让人对我印象深刻.他们不愿意以自己真实的面目在他人面前出现,因
此对自已说:我不能让其他人知道真正的我,这么一来,别人可能对我失去信心或轻视我.
所以他们只有装做别人的样子.
人往往很在乎自己的外表、男人会担心自己秃头;女人则烦恼自己脸上出现皱纹或
忧心自己的身材、肤质、身高等问题.
人们也害怕遭受他人的批评与评击,或遭到上司的遣责,他们害怕被人嘲弄,而不敢
在从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想法,但每当有人表达与自己相同的意见,并且得到别人的
认同时,又感到愤愤不平.他们深感自己为批评所累,虽然明知那种批评是不公平也不是
他们应得的.
担心自己的家庭又是一个问题:或许我根本不是个好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先生
担心自己年轻貌美的太太会对其他男人示好...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4
是这个身心在说佛法。
用日常方便的代号是,你、我、他 在说佛法。
要区别 脑中虚设的”我” 与 身心及这个身心日常方便使用的代号
首先,说”我”,
当我们说”无我”时,是指你的身口意,不再依循 ”我”这样一个虚设主体来反应,
直接说”意” (”意”为先)。 也就脑中不再制造 与”我”这虚设主体有关的指令,
或说不再维护”我”这样的虚设主体。
你脑中运转思维的的过程,有”我”会是
e.g. 某人可能伤害”我”, 苦受,脑中下指令: 对苦受 开始害怕,闪开。
某人对”我”好,乐受 脑中下指令 : 因为乐受 开始喜欢他,接近。
生病了,对”我”有伤害,苦受,脑中下指令: 对苦受 惶恐不安,看医生。
这房子雄伟舒服,住进去对”我”有好处,”我”有乐受,
想要这个乐受(贪欲),于是拼命赚钱,想买这栋房子。
这音乐好听,消除”我”的ㄧ些烦恼,让”我”舒服一点,”我”有乐受
想要这个乐受(贪欲),于是拼命听这音乐,想买下CD。
别人骂你,要维护虚设主体”我”,
脑中下指令 : 开始以”...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5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09.htm
第一次结集出来的内容,依各种可靠的文献显示,是「法」与「律」。法的部分,由担
任佛陀侍者最久,被认为是闻法第一的阿难尊者,负责搜集诵出,内容并不限于佛陀的
教说,也包含了有成就佛弟子的教说,以及佛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律的部分,则由被认
为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尊者,负责搜集诵出。当时集出的内容,包括律与法,都称为「修
多罗」,意译为「经」[12],这就是佛教最早的经典与律典的集出。第一次结集出来的
原始内容,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还其原貌了,但也不是真的完全消失不见了,因为,在现
存的经律典籍中,还包含有这一部分。律的部分,大约是相当于现存各种律典中的〈五
波罗提木叉〉(戒经)。法的部分,大约是含在现存《杂阿含经》(《相应部》)的〈
修多罗相应〉中。汉译的《杂阿含经》,经近代学者的努力整编,已经大致恢复了其原
有的编辑顺序[13],这对第一次结集内容的了解,有很大的贡献。整编后的《杂阿含经
》,其〈相应修多罗〉的内容,包含有∶阴、入、因缘、谛、界、受、念处、正勤、如
意足、根、力、觉支、圣道分、安那般那念、学、不...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16 善哉
我觉得先了解印度佛教史,可以比较理智的看待佛法,抓住佛法的源头,
不会依循传统雾里看花,看轻传统所看轻的,
有时甚至可以避免一头栽进信仰,避免多走冤枉路,甚至坚持冤枉路。 |
|
c***h 发帖数: 2262 | 17 发信人: runsun (runsun),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阿含经『有之灭为涅盘』的探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Oct 13 11:11:35 2012, 美东)
,我
?还
经藏里面也有阿。只是阿含翻译的比较模糊而已,而对应的相应部,尤其是巴利原文就
比较清楚了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055.htm
注意,相应部里面说的是“比丘们!凡任何色,不论过去、未来、现在…或远、或近,
有烦恼的、会被执取的,这被称为色取蕴。
“会被执取的”
***** 佛陀不只色身被人执取 连名号都被人执取 一堆人想成佛。
那佛陀的名号怎么算?
***** 是说 肉身不死?
还是说, 阿罗汉的肉身不会生生灭灭
这种荒谬的想法 我怎么可能会有
阿罗汉 照你这么说,我认为 不只色身被人执取吧?
阿罗汉的触 想 …… 也被人执取
阿罗汉 看着那边 人家就以为那边真有什么神奇的东西 拼命想看出什么
阿罗汉... 阅读全帖 |
|
c*******n 发帖数: 35 | 1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26d780102dr9s.html
讲到底,佛法的基本道理只有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每次念到这四句话,我个人都会感到惭愧,能够做到多少,实在是没把握。
「诸恶莫作」已经太难了,这还是消极的行善;「众善奉行」是积极的行善,真菩萨行
一定要做到。前两句是讲外在的行为现象。
第三句「自净其意」是讲内在,是根本的道。
「自净其意」不是自空其意,净不等于是空,意念做到了一切皆空还只是小乘罗汉境界
,落在一边。在禅宗讲就是「担板汉」,只看到空,没看到有。如果一动念,空的清净
境界没有了,那不算是真定。
菩萨的戒定慧就在作人做事当中,乃至上入天堂,下入地狱,念念都在定中,不怕起心
动念。因为起心动念的念头是净的,至善的,也等于《大学》所说的「止于至善」。
前三句都做到了,就什么经典也不用研究了,那就是佛法了。所以第四句说「是诸佛教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怎样才叫作学佛呢?“我随一切如来学”,释迦牟尼佛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
...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9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0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tantra.blogbus.com/logs/109210188.html
Teaching Notes onShamatha & Vipasyana Meditation given by
His Eminence Garchen Rinpoche at Vancouver, 2005
噶千仁波切
温哥华2005 年
止观禅修开示纪录
Recording 录音(1/6)
今天聚集此地的各位法友旧知,这些年来大家都曾经从不同的上师那里,接受过关於大
手印、大圆满和其他修行方法的开示。
个别闻法者对於这些大手印和大圆满修法的开示,都能够清楚明白,这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都曾经修持慈悲心、菩提心,而这种习气能够一直潜藏於他
们心中,使得他们的贪、瞋等烦恼和念头,都比较常人为少,如果我们心中的这些烦恼
和念头越来越少,我们就有可能直接明白和了悟心的本性。
亦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努力修持,接受众多教法,都无法得到认知自心本性的经验,这
是甚么原因呢? 都是因为这些人,於过去世缺少慈悲心的修持,结果...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宗萨钦哲仁波切《远离四种执着》09年尼泊尔 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May 24 20:27:26 2013, 美东)
十二岁的萨千•贡嘎•宁波禅坐了六个月后见到文殊菩萨,然后文殊菩萨给
予他《远离四种执着》这个教法:“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轮回,则无出离
心;若执己目的,则失菩提心;若执取生起,即失正知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巧妙
地运用此法深刻剖析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
【一】
释迦牟尼佛说诸法皆是因缘而起,而因缘境况则取决于发心(动机)。
所以,首先,我必须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发心。
从我自己开始,作为这次课程的讲授者,我必须调整自己的发心。
身为这些教法的传递者,提供这些讯息的人
作为老师或是传播这些教法的媒介,我的发心,如果可能的话,应当是完全基于菩提心。
至少,应当是出于为了利益他人的善心。
作为老师,我不应当为了广纳门徒而阐述这...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2 【八】
我想我之前曾简短讲过这个
龙树菩萨写了【中观论】
他在礼敬的部分写道(仁波切以藏文读诵)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意思是 佛陀是唯一的 是最殊胜的说法者或老师
这不只是种虔敬的表达
也不是诗意的写法
佛陀是殊胜的说法者或导师
藏文称为‘嘉华滇巴’这句话其实是有要义的
任何非佛者
包括十地菩萨在内 都没有佛那样的功德
那实际上是佛的十力之一 第十力是非常殊胜的力量
显然的 不要说我们
像我这样试图在此授课的人
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这个力
当像我自己这么平凡
有污染的有情众生 当我们教法时
会用很多很多的方法 这其中的大部分方法
都是很平凡的 有污染的
首先 如果你不小心 动机会是来自于
想要得到权力 财产 徒众
供养那类的污染
但即便如此 非常偶尔的时候
像我这样的人偶尔也会有 某种慈悲心 真心
为了利益他人而给予教法 不殊胜的老师可用的方法
基本上我们就是猜测
你...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3 【十四】
(仁波切读诵藏文。。。。)
再次的提醒我们自己 要有正确的发心
在佛陀的所有法教中 不但要有正确的发心
而且要有正确的态度
有很多关于如何避免负面心态的教法和例子
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记得不要成为一个染毒的容器
即使把甘露倒入有毒的容器里 甘露也会变得有毒
同样的 要注意的是
就象我们过去几天里所讲的
如果我们主要是带着对此生
对轮回 和对自身目的的执着而听闻教授
这当然会让我们这些法教的容器变得有毒
你们和世界各地的人都提了很多问题
有一类很一致的问题 我想 有两类的问题
很多所谓的佛弟子或修行人
象是西藏人 那些长久以来一直跟随佛教传统的
甚至生来就处于佛教中的人
我们对佛法有点厌倦
我们的心变得有点僵硬麻木
以至于 我们甚至不感到内疚
我们甚至不会问这类的问题
‘可以对空性执着吗’
‘可以对道执着吗’
因为我们的心已经变得如此僵硬
另一方面 那些发愿成为修行人的人
...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24 环保的重要性
——索达吉堪布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地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灭顶之灾”——酸雨污染、土地沙
化、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江河断流、湖泊湿地退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洋生态问题
严重……尤其是肆意砍伐、滥捕滥杀,使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的人间仙境
,变成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凉写照。
地球只有一个,我们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谁都有这
个责任重视环保。环境是每个人的,所以环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仅仅是环保组织
的事,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如果不将环境看成是每个人的环境,不将对环境的损害看
成是对自身的损害,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无从谈起。
创造美好的环境,对人类的意义相当深远。就拿植树造林来说,此举不但可以增强植被
,防止水土流失,还能绿化环境、净化空气,间接令人心情舒畅、延年益寿。早在2500
多年前,佛陀就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因此在一些戒律中规定,不得染污净水净地,
不可割草伐木,对湖泊要尽量维护,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种树,等等。
佛教与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阅读全帖 |
|
h********7 发帖数: 54 | 25 金刚乘
金刚乘
在末法时期遇到佛法很难,遇到金刚乘的教法就更难,因为金刚乘的教法只在普严
劫先生王佛、贤劫释迦牟尼佛、华严劫文殊师利佛的圣教中才出现。
莲花生大士是密宗的祖师,他从印度将金刚乘的教法完整地带入藏地。莲师之前也
有密宗大师进藏,但是因为各种违缘都没能广弘密法。莲师以其不可思议的神通降伏了
当时藏地的邪魔外道,但最重要的是他具有无所畏惧的慈悲之心,面对被业力牵引的众
生愈硬愈强,毫无退却,所以他被尊为邬金第二佛。
金刚乘被称为速疾解脱之道,具有众多积累资粮的方便,不需要按显宗经典所说的
经三大阿僧祇劫,或肝脑涂地等极大苦行即能证果。这对于生在末法时期,缺少耐心又
脆弱的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社会上对密法有很多误解,比如学密法的可以肆无忌惮地喝酒、行淫、杀生等等。
事实上,密法的行持与修行人的证悟境界、修法的场合等密切相关,只有达到境界才能
做相应的行为,否则会造下严重恶业,果报惨烈。西藏有句老话:普通人不能做瑜珈士
的行为,瑜伽士不能做大成就者的行为。
学习密宗需要以显宗为基础。藏传佛教中是显密共修,许多显宗的修法,都会拿出
专门的时间进行修持。显密共修对修行人来说是...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6 意思是,語言文字為傳達義理之工具,其作用在詮釋真理,然究非真理。切不可舍本逐
末,率爾依循表相文字,斷章取義,而輕忽其中所欲傳達之內存意涵。
綜觀蕭平實的著作及其學會對他人的相關批判,內容不是斷章取義就是曲解經典,是刻
意隱涵或是資質魯頓無知呢?
蕭平實(邪見與佛法.第三章第四節48頁): 台灣號稱有八九百萬佛教徒,其中有幾個
人證得真如總相智?不會超過一百五十人。而這一百五十人統統是在我們會裡悟出來的
;到目前為止,會外只有一位居士是讀了《悟前與悟後》悟的,因為住在南部,又被家
業所絆住,沒有來共修;只有這麼一位,其他就沒有了。 PS:後來自說已增多為四百多
人。
問: 得證者四百多人,何以這些證者不見德相 ? 又現於何處弘法 ? 哪位於死前可預
知時辰成就瑞相 ? 或用三昧火自燃其身軀? 反觀淨土本門淨空、懺雲法師等弟子,
幾年就有弟子預知時辰,就有人坐脫立亡。如蕭平實常批之元音老人,其於圓寂的當日
還為請法者傳法灌頂,最後在說法中站立捨報,以身示現了修行人捨報時的瀟灑自在、
生死無礙。 其中真理不言自知。
不需法辯,只須現其證量。如親證阿賴耶識,則所見之事物必能憶持不忘,是否...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7 http://ccbs.ntu.edu.tw/taiwan/md/md01-01.htm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
本文口头发表于∶1999.10,「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台北∶弘誓
文教基金会。
提要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尽管在台湾佛教界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但却遭遇一些
困局。其中,来自新雨社和现代禅的批评,显然无法漠视。这两个台湾当代新兴佛教教
派,对人间佛教的批评,主要有两点∶一、「人间佛教」不曾提供一套具体的修行方法
。二、「人间佛教」所强调的「不急求解脱」的思想,被视为不关心究极的解脱。本文
试图透过这两个新兴教派的访谈和调查,来说明以上这两点批评的成因。
「人间佛教」这个理念,最早是由《海潮音》杂志社同仁、慈航法师、法舫法师等人所
倡导 [1] 。然而,真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则是印顺法师(1906—),在1951年,所开
始大力推广的人间佛教 [2] 。
印顺所推广的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但却随著他的移居台湾(
1953年1月),引起台湾佛教界的极大回响。直接受到这一理念影响的台湾佛教教团,包
括隶属旧传统...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28 顶果钦哲仁波切陛下生平简介(一九一0~一九九一)
尊贵的顶果钦哲仁波切是最后一代于西藏完成佛法教育与训练的大喇嘛之一,他也是宁
玛巴古老传承的重要上师之一,是实修传承的殊胜持明者,他在一生中曾闭关二十二年
,证得了许多受持教法的成就。
他撰写了许多诗诵、修行法本、经注,也是一位重要的伏藏师,曾寻获莲师伏藏的许多
甚深教法。他不仅是大圆满心髓教授的大导师,亦是其一生所寻获、受持与教导之数百
个传承的持明者,在他的时代里,他是倡导利美(不分派)运动的典范,以能依循各派
各自的传承传法而闻名。事实上,虽然一些当世的喇嘛、或是包括达赖喇嘛在内的许多
上师未曾师事仁波切,但都奉他为其重要导师。
身为学者、圣哲与上师们的导师,仁波切不断地透过他的德行、素朴、庄严和幽默来启
发那些缘遇的人们。钦哲仁波切于1910年出生于东藏的丹科河谷(Denkhok Valley),
是九世纪赤松德真王室的后代,他的父亲是德格王国的大臣。当他还在母亲腹中时,便
已被著名的米范仁波切(Lama Mipham)认证出是一位特殊的转世,后来这位小婴孩便
被他命名为札西巴久(Tashi Paljor),并授予文殊菩萨的灌顶... 阅读全帖 |
|
z*******a 发帖数: 57 | 29 智海浪花
索达吉堪布 著
生命之光
学佛之人无论通过显宗还是密宗,只要如理如法、清净行持下去,则都能摆脱轮回烦恼
,获得生死解脱。比如对在汉地唐末宋初时曾达到巅峰状态的禅宗,我本人就十分欣赏
。尽管没有时间按禅门风范行持,但我一直非常赞叹禅宗的甚深见解。我个人以为禅宗
的最高境界与大圆满无有任何本质差别,特别是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禅定休息》,在
内涵上基本吻合禅宗宝典《六祖坛经》。
因而对于真正学禅的知识分子,我一般都赞叹有加。今天又有机缘与钟书荣对话,内心
更是法喜充满。钟先生虽已年过四十,但清雅的面容配上一个一米八的身材,使他看起
来既显风雅又不乏庄重。谈到他的学佛经历,特别是他在心地法门游弋的感怀,他的情
绪明显高涨起来。
也许从小我就与佛门有缘吧。小时候,生在安徽无为县的我直到三岁都不会讲话。心地
善良、虔诚学佛的母亲便抱着我到山上的庙里去拜佛许愿。结果回来后不久,我就真的
会说话了。
十八岁时我应征入伍,被选为特种兵。退伍后考入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省司法
系统工作,后又调入合肥市工商局。与社会上一般人的思想境界一样,那时的我也希望
能升官发财。凭着岳父大人是军区司令的...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0 50.失而复得贝勒巴
零散窍诀来自大成就者果绕夏的窍诀传承。
尊者果绕夏的传记在十二个村落,被牧童们在野草如茵的天地间广泛传播。他们说,尊
者门拿巴依靠大自在天获得了共同成就,在他面前,果绕夏获得了风的瑜伽教言。修行
圆满之后,从他内心自然显现了大手印的智慧。虽然有这种传说,但我的上师把它暂时
搁置一边,没有采用,这里采用的是大班智达寂密经过考据的历史。
我的上师佛密亲见过果绕夏亲传教言的大部分弟子,其中,具有无边加持和力量的是三
位大阿阇黎:八达衮波、那波衮波、占西衮波。这里采用的是他们共同承认的史实。我
的上师是这样宣说的。
在印度东方,有一个婆罗门,名叫贝勒巴。他在积攒了足够的资财之后,于十二年中,
杜绝人间一切凡尘琐事,闭门修持水银丹金术。可是,十二年过去了,没有出现一丝成
就的瑞象,此时,他赖以维生的财产已全部告罄。他走出关房,无比悲愤失望、心灰意
冷。他把视若超胜人间一切珍奇异宝的《水银丹金术修法仪轨》扔进了恒河,它很快淹
没在滚滚西去的恒河水之中。从外到内,他一无所有。
他四方漂泊,一天,来到了屋之伯下。当他在那儿的一条河中沐浴时,身体碰到了漂浮
在水面上的一样东西,他拿... 阅读全帖 |
|
z*******a 发帖数: 57 | 31 智海浪花
索达吉堪布 著
征 途
记得有一天,整个喇荣云雾缭绕,漫山遍野的雾气当中时不时飘落一阵阵毛毛雨。接近
傍晚时分才见云开雾散,此时在远远的南山上空蓦地出现一道弯弯的彩虹,山谷当中也
传来了布谷鸟的歌声,一户户小木屋的房顶上开始升起袅袅炊烟。当一派平和的春意盎
然的山居图画悠然浮现在眼底时,作为一名凡夫,我的心也随着外境的转变而舒畅起来。
一边沉浸在四周新鲜清凉的空气当中,一边在准备翻译无垢光尊者的《赞颂寂静圣地文
》,戒光恰在此时敲响了我的院门。
这个戒光平日里颇给人一种英雄好汉的印象,他身材高大而又壮实,再加上人又比较胖
,往那儿一站,还真有几分威仪。这次他是来向我请教几个问题的,回答完他的问题,
我又特意询问了一些有关他出家的问题。望着对面山顶上的那道彩虹,戒光语气平缓地
向我叙述了起来。
我是唐山人,十一岁那年,在唐山大地震中我跳窗才得以逃生。在震后重建家园的过程
中,我又搬砖石又和泥巴还盖房子,以致瘦小的身上到处都是累累伤痕。很小我就领略
了大人们常说的那种战天斗地的景观,但我并未感受到任何乐趣。震后的大地虽又被人
们重新踩在脚下,但蓝光闪过之后,那房屋倒塌、家破人亡...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ibetan_Buddhism 俱乐部 】
发信人: zoun (Konchog Gyamtso), 信区: Tibetan_Buddhism
标 题: 佩玛·丘卓的《当生命陷落时——与逆境共处的智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ul 20 12:28:24 2014, 美东)
佩玛·丘卓是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第子之一,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同时也是甘波修
道院院长,该修道院是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
佩玛·丘卓的书有许多有用的建议,她告诉我们佛法如何帮助读者面对现代生活的
严峻现实——包括恐惧、绝望、愤怒,还有控制不了的自己的生活感觉。
内容简介
本书能打开你的慧眼,让生活更踏实、喜乐。它是西藏金刚乘比丘尼佩玛t丘卓对弟子
的开示记录,全书共22篇,看起来是一篇篇独立的开示,实际上是一盏盏精神生活的明
灯,能照亮你心中的晦暗,打开无名的心结,是最具启发性的现代实修经典。
佩玛·丘卓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弘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直下透视的立断智慧,融
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在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慈悲而又充满
着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而...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33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文:सद्धर
मपुण्डरीकस&
2340;्र Sad-dharma Puṇḍárīka Sūtra),法
华三部经之一,其余两部经为《无量义经》与《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梵文 Sad-
dharma,中文意为“妙法”。Puṇḍárīka 意译为“白莲花”,以莲花(
莲华)为喻,象征每个众生都有本来自性清净的真如佛性,出淤泥而不染,比喻佛法之
洁白、清净、完美。Sūtra 意为“经”,故此经之全名为《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
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
了义。在天台宗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槃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
明示不分贫富贵贱,只要依循佛法,人人皆可成佛,...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34 回向的第三个问题 :
有人问:请问诵经回向是属於法布施吗?能增长现世之福德吗?回向之对象可以同时包
括冤亲债主和法界众生吗?
我们的回答是:行者诵经的功德与福德都是无量的。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
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後,才是真正的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丶读
诵丶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
诵经回向,属於熏习的成分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後,也可以说是广义的增长福德因缘,
因为在读诵的过程当中,多少会思惟其中的法义,而对自己的身口意行有所修正;如果
真能依文解义而不是甚解经文去思惟的话,又能依经所说而如实履践,也能够在此世减
少恶因缘的现行,增加善因缘的发起,从广义来说也是可以增长福德的,那是因为熏习
的力量不可思议的缘故。再从另一方面来说,当我们在诵经的时候,如果有鬼道众生在
旁边听闻的话,也算是法布施的一种;但是,由於鬼道众生能够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如实
而行,所以当以对方信受了才能成就布施的功德;因此,身教重於言教,能否成就布施
之功德,完全得看诵经者本身的行为来决定。如果您愿意以此功德回向,我们是随喜赞
叹的;因为回向乃...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35 四 物质运动有它自己的规律性
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中永恒地运动着,而物质的运动是有它自己的规律性的。春夏秋冬四
季的依次更替,昼夜的循环,生物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社会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
的发展等等表明,一切物质的运动、发展过程都具有某种一定不移的基本秩序,这就是
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唯物主义肯定规律性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物质运动的规律和物质本身一样,是不
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的规律性决定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其所依赖的客
观条件。规律不能由人的意志任意地加以改变,不能为任何人所创造,也不能被任意地
消灭。唯物主义既然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客观实在性,也就要承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
观性。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早已为自然科学所证明。例如天文学发现,各个天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它们运行的轨道,相对速度等等都服从于万有引力定律、惯性定律等客观规律
。生物学揭示了物种的进化是按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客观规律进行的。在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感觉特别真切,在生产中如果违背了
客观规律,单凭主观愿望盲目蛮干,就将一事无成。
社会...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36 2015年4月3日晚,由凤凰卫视和凤凰新媒体发起、连同海内外十余家知名华文媒体和
机构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4-2015”颁奖礼在清华大
学新清华学堂绚丽揭幕,台湾证严法师暨慈济基金会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慈
济基金会何日生先生代表慈济基金会创办人证严上人及全球慈济人登台领奖并发表获奖
感言。
何日生先生说:这奖项对于慈济的爱心与善行,与其说是一种肯定,毋宁说是一项鼓励
、一项深深的期许,期许我们慈济人能够在全世界更广泛、更深远的扩大无私的大爱,
实践无分別的善行。
何日升先生在感言中回顾了证严上人的慈善之路,他说:慈济基金会在证严上人自立更
生、刻苦简朴、务实尊重、利他度己的理念带领下,以无所求的爱心,在全球近九十个
国家从事慈善、医疗、教育、人文与环保等工作。慈济的大爱跨越宗教、种族、文化与
国界的藩篱。慈济人在天主教国家修建教堂,在伊斯兰的国度盖清真寺,在甘肃为回民
建水窖,在汶川盖学校,在贵州建大爱村。可以说,哪里有灾难,慈济爱的足迹就走到
哪里。
何日升在讲话中表示慈济人的慈善是充满欢喜和自在的,他说:慈济秉持佛教“无缘大
慈、同体大悲”的...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37 远离邪命非法:《阿含经》里释迦牟尼佛对出家众所示占相、咒术的态度
──兼论他对神通的看法(注1)──
罗正心
国立政治大学、私立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
页次:9-28页
东方宗教讨论会论集新3期(1993.10出版)
一、前言
占相、咒术与神通似乎一直是人类感兴趣的,而在传统与习惯的
认知里,它与宗教有某种关连 (注2)。由于宗教与神通方术若即若离
,在佛教一般性介绍或入门的书籍,常有针对两者关系的澄清 (注3)
。其实从佛典中看,占相、咒术自为一范畴,神通另为一范畴;而佛
教徒有在家与出家人之分,佛陀允许在家人做的,不一定同意出家人
做。本文仅探讨佛陀对出家人表示有关占相、咒术的态度,兼论他对
神通的看法。简单地说,佛陀明白地反对出家人从事占相、咒术,而
有条件地许可神通的表现。但如果以它们为手段,于身外有所希求,
或满足现世利益(如名闻利养)为目的,则皆在释迦牟尼佛反对摒斥之
列。在后文可以发现,它们与调伏自身贪、瞋、痴,以解决世间烦恼
(如老、病、死、无常诸苦),达到涅盘或心解脱为目的之佛法有别。
本文系以《大正新修大藏经》里的《阿含经》 (长、中、杂、增
一、别...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8 戒禁取(巴利文:sila-bbata-paramasa,梵文:sila-vrata-parmarsa),又稱戒禁取
見,佛教術語,意思修行者因為不正確的知識及心態,認為必須依循某種特定的外在戒
律、宗教儀式或苦行,才能得到解脫[1]。佛教認為這是一種煩惱,是三結(身見、疑
、戒禁取)之一。斷三結,即證得須陀洹果。
----------------------------------
戒是一种习惯,是养成的, 不是执着来的 |
|
G**W 发帖数: 1865 | 39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内有恐怖耶?」世尊答
曰:「比丘者,如是见丶如是说:『彼或昔时无,设有,
我不得。』彼如是见丶如是说,忧戚烦劳丶啼哭椎胸
而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内有恐怖也!」
比丘叹世尊已,复问曰:「世尊!颇有因内无恐怖
也?」世尊答曰:「有也!」比丘复问曰:「世尊!云
何因内无恐怖也?」世尊答曰:「比丘者,不如是见丶
不如是说:『彼或昔时无,设有,我不得。』彼不如是
见丶不如是说,不忧戚丶不烦劳丶不啼哭丶不椎胸,
不发狂痴。比丘!如是因内无恐怖也!」
这一段经文,若无深妙智慧,一定是读不懂的,或
是一定误会 佛陀的真意。在此先依据前一段经文中的
意义,将阅读及思惟此段经文的要诀指出来,读起来
就不会产生误会,也不会因为错误的解释而导致前後
不通:这一段经文中说的「彼」,是指更前一段经文中
说的想像中常住不坏的精神。常住不坏的精神就是入
胎识,指的是无为法丶常住法丶清凉法丶恒不变易法,
不属於蕴处界所摄,世尊将祂说为「我」,不同於生灭
性的蕴处界假我丶无我。「此」是说凡夫比丘误把蕴处
界中的某一法或某些法,误认为是无为法丶常住法丶
清凉法丶恒不变易法的「我丶精神」,但...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0 个体性就是“可辨识性”吧。
五蕴的各蕴可以辨识,有个体性。就识蕴来说,也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个识。
“人我”的个体性更宏观,但佛陀没有在解脱细节上有阐述,虽然佛陀以根器来说人的
是否有被渡的條件。
另外,轮回的个体性在出生前是没有的,出生后的个体性,就解脱而言,佛陀基本上都
回避了:即生生世世何相似。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从水里吹出来的泡沫:泡沫升起,又破裂消逝。
水是五蕴,没有个体性;泡沫是五蕴的聚集;吹力就是因缘或业力。
这些泡沫的个体性可以忽略。相当于人的个体性可以忽略。
-----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國那爛陀地方遊化,住在那羅村一位賣衣人家的芒果園中。
當地有一位村長,因為他家世襲以鍛造刀子為生,家族就以「刀師」為姓。
這天,這位刀師村長去見他的老師尼乾子,尼乾子對他說:
「你會不會以一種兩難的詭辯術,論敗沙門瞿曇,讓他啞口無言?」
「老師!有什麼兩難的詭辯術,可以論敗沙門瞿曇,讓他啞口無言?」
「你先問沙門瞿曇,看他是不是要普渡眾生,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也讚歎能
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的人。
如果他回答『不』,那就嘲笑他跟平凡的愚夫沒什麼不同。
如果他回答『是』,那就質疑他,為...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1 个体性就是“可辨识性”吧。
五蕴的各蕴可以辨识,有个体性。就识蕴来说,也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个识。
“人我”的个体性更宏观,但佛陀没有在解脱细节上有阐述,虽然佛陀以根器来说人的
是否有被渡的條件。
另外,轮回的个体性在出生前是没有的,出生后的个体性,就解脱而言,佛陀基本上都
回避了:即生生世世何相似。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从水里吹出来的泡沫:泡沫升起,又破裂消逝。
水是五蕴,没有个体性;泡沫是五蕴的聚集;吹力就是因缘或业力。
这些泡沫的个体性可以忽略。相当于人的个体性可以忽略。
-----
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國那爛陀地方遊化,住在那羅村一位賣衣人家的芒果園中。
當地有一位村長,因為他家世襲以鍛造刀子為生,家族就以「刀師」為姓。
這天,這位刀師村長去見他的老師尼乾子,尼乾子對他說:
「你會不會以一種兩難的詭辯術,論敗沙門瞿曇,讓他啞口無言?」
「老師!有什麼兩難的詭辯術,可以論敗沙門瞿曇,讓他啞口無言?」
「你先問沙門瞿曇,看他是不是要普渡眾生,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也讚歎能
讓一切眾生得利益安樂的人。
如果他回答『不』,那就嘲笑他跟平凡的愚夫沒什麼不同。
如果他回答『是』,那就質疑他,為... 阅读全帖 |
|
n********n 发帖数: 8336 | 42 佛陀為何不願意回答有關「十四難」的問題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喜好思惟「十四難」的問題,他每天反覆思考着這些問題,卻
無法找出答案,這令他寢食難安。有一天,比丘終於忍不住了,帶着自己的衣缽走到佛
陀的住處,跟佛陀說:「佛陀,請為我解答十四難的問題,如果我明白了,就繼續留在
僧團。如果您無法為我解答,我就要離開您,另尋名師了。」
佛陀看着這位比丘,感慨地說:「你真愚痴啊!我一生說法度眾,幫助所有眾生解脫老
病死的煩惱。此生老病死的問題才是當務之急。至於你問的十四難,只是無意義的辯論
而已,對於實際的解脫煩惱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如果解釋給你聽,既非真實道之理
,對修行、解脫又有何助益。」
接着佛陀又舉了一個譬喻繼續說道:「就好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人急着幫他找醫生
取出毒箭治療,但是這個人卻說不行。他要先知道醫生姓什麼?住哪裡?父母是誰?今
年幾歲?還要問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麼樹木造的?用什麼羽毛當箭翎?
什麼人製作的?射箭的弓是什麼材質做的?箭上的毒藥出自何地?藥名是什麼?……這
位中箭受傷的人,非要等到問清全部的問題才肯接受治療。」這時,佛陀停頓了一下,
反問比丘:「這個... 阅读全帖 |
|
P****S 发帖数: 2286 | 43 止很重要,但要有次第和方法,不是新人上来就能修的。下面的内容取自《堪布阿琼仁
波切密传》。菩提学会的加行班中的观修和文中《心性休息》的前行部分应该是同样的
内容,都是全知无垢光尊者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 ——菩提妙道三处三善引导
文》。引导文中的显宗部分没有有相寂止的引导(密宗部分我不清楚),但其
结果确能帮助修行人成就止。这样的藏传佛教修行津要,由五明佛学院广泛传讲到汉地
,实在是汉地弟子的福报。
** 温馨提示: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内容出自智悲佛网。在微信公众号中转载时
,不应设置为原创。** 内容来源:智悲佛网 ( http://www.zhibeifw.com/cmsc/bencandy.php?fid=793&id=7683 )
依照阿哦仁波切制定的常规修法,《心性休息》的前行部分,从‘人生难得’开始到‘
行菩提心’的学处——六度之间,至少需要用146天的时间来修习。修完以后,上等修
行者即能够成就四禅定;中等修行者可修成初禅;下等修行者也能达到欲心一境。在此
基础上,进而为其直指大圆满觉性,如此才能实现标准的止观双运。寂天菩萨也说过:
‘有止诸胜观,能灭诸烦恼,知已...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4 一、楔子
宗教信仰與學術研究的差別,在於宗教信仰只是純然的相信而沒有科學的證據與證
明,甚至是違反事實;例如《舊約全書》的〈創世紀〉對宇宙在六天內創造的描 述,
就是一件違反事實的迷信邪說。學術研究是以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態度來立論,並
可以經得起反對者的客觀驗證,重複檢驗;例如唐代玄奘大師著作《八識 規矩頌》將
生命可解剖為八個識的事實清楚呈現於世界,直至今日仍可客觀的驗證其真實性。從這
樣的角度來看,學術研究者若沒有科學的論述,那麼雖有學術身 分,則其論述也只是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者若有科學論述,那麼雖具宗教身分,則其論述亦可以有學術的貢
獻。
二、何謂實證佛教
〈正覺學報創刋詞〉中說:「要認識真正的佛教,只有實證的方法與確實履踐,別
無他途,而這種方法是人類認識涅槃、認識實相的基礎。譬如如何認識杯子中水的 滋
味與溫度呢?再多的語言、文字與說明,都沒有辦法清楚完整地指稱杯子中的水味或溫
度;只有親自喝了杯中的水,才能夠說明那杯水的滋味,才能知道要採用什 麼屬性可
以客觀的描述那杯水的味道或溫度。」
「實證方法」,將佛學研究從以往以文字訓詁為主的方法,提升成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六识论之应成派中观师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等人,指鹿为马而说意识
即是无分别智之智体,而以攀缘佛菩萨解说意识于止观中之心相为手段,使人信以为是
诸佛与菩萨之圣意,使其男女双身修邪淫之意识境界法合理化,乃是极端不诚实的不善
行为。为正解“无分别影像”之真实义,显示与宗喀巴所说截然不同,先举示弥勒菩萨
于《瑜伽师地论》所说,以昭公信:
云何所缘?谓有四种所缘境事。何等为四?一者、遍满所缘境事,二者、净行所缘
境事,三者、善巧所缘境事,四者、净惑所缘境事。
云何遍满所缘境事?谓复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性
,四、所作成办。云何有分别影像?谓如有一,或听闻正法,或教授教诫为所依止,或
见,
或闻,或分别故,于所知事同分影像,由三摩呬多地毘鉢舍那行,观察简择、极简择、
遍寻思、遍伺察。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
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麁性上地静
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此所知事,或依教授教诫,或听闻正法
为所依止,令三摩呬多地作意现前,即于彼法而起胜解,即于彼所...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6 唯识与如来藏的争论,是近代才有的现象,最初,由提出“法相唯识学”的瓯阳竟
无居士(1871—1943),与提出“法界缘觉教法”的太虚法师(1889—1947)揭开了至今将
近百年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之争论,争论孰能真正代表佛法的正统义旨。接在太虚法师
与欧阳竟无之后,则有印顺、王恩洋、吕溦、雄十力等人各自以自己所宗的思想理论提
出种种的佛法见解,互起争执,遂使得世人产生了民初佛法大兴盛矣的表相,至今仍然
有人心向往之,然而世人却不了解,事实上佛法的真正义旨,经过了这样的各自争论之
后,所得出来的结论,却已使得本来完整圆满的 佛陀法教,变成了支离破碎,各自为
论,以己为宗的戏论佛法现象情况,错解了佛法义旨,破坏了后世的佛弟子们修学真正
佛法的道路。自瓯阳竟无生存的时代往前推移几千年以迄佛世,所有的佛弟子们,包括
中国与印度的佛法修学者,纵然有中观与唯识的分门别派,然而普遍地都承认阿赖耶识
是第八识,如来藏也是第八识,为何在民国初年左右时期的这些前人会提出这个问题来
呢?他们之所以会对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产生不如理的作意,咎在自身未证法性,因为不
能自宗通达的缘故,因此对于不一不异,名相...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7 试着翻译了一页Piya Tan 关于有信者经的注解, 好累, 哈哈哈
就一页就歇菜了。。。大家看着玩吧, 第二三頁大家自己看PDF吧
个人觉得原来的信和现代的利用欺骗和恐吓手段建立起来的宗派(sectarian )信仰相
去甚远。。。那是一种依循法而追求切身利益为paramount增上的善举, 而这些利益将
会也会作为信的推动力, 螺旋增上的。。。。当然这种务实的,看上去还是挺容易被
人称为“自了”
毕竟三武一宗+文革破四旧, 导致的佛教的有些东西歪曲后被作为统治者的工具了。
信也是这样的。。。。
================================
http://dharmafarer.org/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3/04/45.9-Pancaka-Saddha-S-a5.38-piya.pdf
A 5.38/3: 42 f • Pañcaka Saddha Sutta
9(Pañcaka Saddha)经
关于信的5中论述| A 5.38
主题: 信的五种利益, 翻译和注释: Piya Tan ...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2262 | 48
这是不是说宗喀巴批评”常乐我净”? 不明白
很多大乘不是说”常乐我净”很好,不懂的人才会乱批评吗? 怎么宗喀巴会批评?
正观五蕴无常说得很好,很赞赏
只对在家居士说粗的无常,也对
但提供另一种观点,互相比较,参考一下
下世道,应该属于佛陀在世时说的一般居士,
也就是好好在世间活得快乐,多做善事,有道德良心,家庭和乐,得人天善法
但是佛陀不会对在家居士说这些佛法,即使是有名的给孤独长老都没有说很多
本文所举杂阿含经文,是佛陀对出家的比丘说的,而佛陀是不会对在家居士说这些
佛陀时代正观五蕴无常,这是出家修行的僧人的要做的修行事,不是在家居士
而且正观五蕴无常做起来是很高深,只是现在民智已开,讯息流通,
正观五蕴无常,逻辑上听起来好像没甚么
可一旦认真的正观五蕴无常,就入流了直奔涅盘
佛陀在世时区分在家众与僧人,是严格的,
在家居士就是快快乐乐过世间生活,像孔子一样有道德良心多做善事
后来大乘兴起,才对在家众推广较高深的佛法
可以从后世伪造的大乘经典看出,经典一开始常是佛陀对在家众说法,而且愈说愈高深
把在家众抬得很高,且极端的把佛陀圣弟子如舍利弗地位压低,搞得佛陀圣弟子甚么都
不懂一样...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9 我们要来探讨的问题是:佛教徒对于全部佛经的态度怎么样?
这个部分我们要来说明一下,佛经主要是分成三大类,有人说是经典、律典、论典
;那或者说是分为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那这三藏其实也是由十二部所含摄
,所以有时候会谈到三藏十二部。这十二部的意思就是说,佛陀以十二分教为方便善巧
来教化佛弟子的。那 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
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
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而世世常行菩萨道,
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那这十二分教的内容指的是什么?我们略说明一下:
第一类叫作契经,契经指的是以长行直说来宣说法教,它含摄了能贯穿连缀种种能
引义利、能引梵行的真实妙义,所以称为契经。
第二类称为应颂,应颂的意思就是说,长行以后呢,为了要让佛弟子容易记,所以
要以颂重颂一次,这个部分就称为应颂。
第三类称为记别,也就是记别弟子命终以后生到哪里,或者说佛弟子什么时候可以
成佛,那这样的内容称为记别。
第四类称为讽颂,讽颂的意思就是以两句偈、三句偈、四句偈不等,来...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最好修学哪一宗(上)?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 佛,所以才
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
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
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
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
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
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
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著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
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一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
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
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
来介绍一下。
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
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目的,是在约制行人的身口意,使得他们能够防非止过,达...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