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 发帖数: 70028 | 1 这个“海外华人”就是香港华人爵士韦宝珊。既为清廷效力,又加入反清团体,多方投机而没有失手,这是两个韦爵爷的共同点。
韦宝珊 资料图
《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原型是谁?金庸曾明确表示,“这个人物的由来主要是受海外华人的启示。”(2007年1月6日人民网)已有网友指出,这个“海外华人”就是香港华人爵士韦宝珊。既为清廷效力,又加入反清团体,多方投机而没有失手,这是两个韦爵爷的共同点。当金庸构思这部巨著时,受韦宝珊的经历和名字启发,给主角起了这么个名字,可谓顺理成章。当然,以韦小宝经历的复杂离奇,这个人物形象是糅合多个历史人物再加想象发挥而成。
1895年10月26日,兴中会第一次广州起义(也称乙未广州起义)失败,至今已120年。起义的领导层孙逸仙、杨衢云、谢缵泰、陈少白、陆皓东等,都是西式教育的产物;在背后出钱出力的,是港澳新式商人、知识分子和海外华侨。起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和国,而不是另立一个朝代。乙未广州起义,与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农民造反绝不相同,可谓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乙未广州起义一枪未发即告失败,与韦宝珊告密有莫大的关系。兴中会临时主席黄咏商是韦宝珊的小舅子,兴中会多次在韦宝珊家里开...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 作为鲁迅与周作人的弟弟,在两位哥哥的光芒照射下,周建人显得默默无闻。不过,正像大哥诗中写的那样,“于无声处听惊雷”。周建人最后的发展真不在两位哥哥之下。1958年,周建人担任了浙江省省长,任期八年。后来,周建人担任了三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两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周氏三兄弟中唯一的副国级干部。本文摘自今日头条,作者江州司马,原题为《他是鲁迅的弟弟,三兄弟中唯一的副国级,活了96岁》。
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在中国近代文坛,周氏兄弟是一个谁也回避不了的问题。
毛主席说过:“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是所有中国学生的必读课,必修课。他既是一个文学家,又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文学家,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周作人名气更大。不但是因为他的散文成就在鲁迅之上,更重要的是他一时糊涂,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跟随汪精卫,失足当了汉奸,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这兄弟俩都是名满天下,晚年却断然绝交,老死不相往来。更是成为中国文坛一件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的难解公案。
不过,说起周氏三兄弟,最圆满的还数老三,周建人。
周建人没有两位哥哥那样有才气,也没有两位哥哥那样... 阅读全帖 |
|
o***s 发帖数: 42149 | 3 南开大学4日透露,该校107岁教授杨敬年获颁牛津大学荣誉院士。
杨敬年1908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1945年,他考取了中英庚款董事会第八届留英公费生,进入牛津大学圣体学院攻读“政治学哲学经济学专业”。
牛津大学对学术要求十分严格,对于获得博士学位者,要求其对知识有“原创性的贡献”,当时只有一半学生能顺利获得博士学位。1948年,40岁的杨敬年以《英国中央政府各部门职权的分配(与美国和英属自治领的比较)》通过论文答辩,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起任南开大学教授。
任教南开大学后,杨敬年曾任南开大学经济系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入载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大洋洲及远东地区名人录》、美国马奎斯世界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录》。1998年,90岁的杨敬年翻译完成经济学名著《国富论》,百岁时撰写了自传《期颐述怀》。
牛津大学圣体学院院长理查德·卡沃丁近日向107岁的杨敬年教授发来贺信,宣布杨敬年当选为牛津大学圣体学院荣誉院士。查德·卡沃丁表示,“圣体学院的全体师生均以与您保有这层联系而骄傲”。
圣体学院始建于1517年,是牛津大学最早的成员学院之一。荣誉院士是该学院授...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39120 | 4 冯钢,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近日,他的一条微博引发网上关于“女性是否适合走学术道路”的讨论。受访者供图
十月的杭州,已经入秋,气温凉爽宜人。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启真湖畔的行政楼里,社会学系教授冯钢正在办公室里看书,桌前的电脑屏幕停留在他的微博主页上。他穿着一身深灰色运动服,头发花白,嘴里叼着烟,一根接着一根。套间外的学生,有些在看书,有些在聊天。
一切如常。只有电脑屏幕上的微博主页提醒着刚刚发生的一切。
前几天,冯钢四年前的一条关于推免生的微博被网友挖出,引发了一场关于“女性是否适合走学术道路”,以及“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的争论。
争论随后演化为骂战。冯钢以骂制骂,并强硬提出“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等言论。这激怒了网友。
很快,他被卷入一场舆论漩涡。力挺者有之,认为他直率敢言,说出了学术界的现实;反对者则认为,作为名校社会学教授,居然公然搞性别歧视。后来,二十多名国内外高校学生联名要求冯钢道歉。
此刻,处在风暴中心的冯钢,却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正悠闲地看书、抽烟、喝酒、和学生聊天。提及网上的争论,冯钢态度坚决,“让我妥协,没那么容易。老子冯钢从来不妥协!”
冯钢4年前的一条言...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425 | 5 蒋梦麟(1886—1964)浙江余姚人。1940年考人南洋公学,1908年留美,1912年获加州大
学教育学士学位,继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向杜威学教育,191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
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商务印书馆编辑,职教社办事部总书记。1919年职教社与江苏教育
会,北京大学等五个单位合组“新教育共进社”,出版《新教育》月刊,蒋任该刊主编至
1921年。1919年“五四”运动时,一度代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蔡重返北大后蒋任教授兼总
务长。1920年蔡元培出国。蒋二度代理北大校务。1923年蔡辞职,蒋第三次任北大代校长
。1927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28年继蔡元培之后任大学院院长,教育部部长。 1930年11
月辞职。重任北京大学校长。抗战后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1941年兼任红十字会中
国总会长。1945年未子文任行政院长,蒋任行政院秘书长。1947年辞职。1948年任“中国
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1964年逝世于台湾。 |
|
r*****d 发帖数: 57 | 6 旧作一篇,不揣简陋,请各位斧正。
评史可法与多尔衮的交往
作者:reached
明末清初,中原大地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权交替。大顺取明朝而代之,旋即满清入关
,李自成部在山海关被优势兵力的八旗兵与吴三桂联手击败。后撤出北京,在河北,山西
,一路败亡回陕西。满清进京后对原明朝官僚统统留用,收买得地主官僚人心。而原南京
兵部尚书史可法此时在南京拥立福王继位,是为南明弘光政府。
此时,满清正在与大顺军激战,无力南顾,而弘光政权控制的正是富有又未受战乱波及的
的江南之地,财政上非常充盈。本可趁机巩固政权,但却龟缩于江淮以南,数十万大军割
据自雄,鱼肉当地百姓,连大顺军西撤后归属未定的畿辅南部、山东、河南都没有采取有
力措施加以收复。这几个因素凑在一起,使多尔衮等清廷决策人认定没有必要承认南明弘
光朝廷,干脆以清代明,走统一全国之路。
(1644年)七月二十八日,清摄政王多尔衮命弘光朝廷派来的副将何拱薇、参将陈万春带
了一封信给史可法。多尔衮的书信[1]反映了清廷对南明政权态度的全方位转变,即自封
正统,否认弘光朝廷的合法地位,要求它无条件投降。信中充满了恫吓之辞,甚至说什么
“且拟释彼重诛,... 阅读全帖 |
|
k***g 发帖数: 7244 | 7 呵呵,还是看英文版吧,现在的中文版不比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那个年代
了,现在很容易出现常凯申,门修斯这样的名人。。。 |
|
N*****n 发帖数: 593 | 8 看到8分38秒的时候 商务印书馆承认是袁腾飞的言论不合适。所以取消了。 |
|
d*******r 发帖数: 3875 | 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wwfish (研究会),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我所看到的张志新宣判死刑时的情况 by 姜万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9 02:24:40 2010, 美东)
我所看到的张志新宣判死刑时的情况
兼评苏铁山的蛮横
5月22日,苏铁山率40多人大闹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联系到他在2009年3月发表的《历史大背景
下的张志新案》,我认为他不是诚实的人。
一、关于张志新被割喉管
苏铁山在《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张志新案》一文中说:“张志新案在那个年代(1969——1975)是一个
正常处理的案件”。他用了许多文字论证,得出结论说:没有“割断张志新喉管”这件事。只是“对张志
新做了割破声带的手术”。
我认为,苏铁山和他所引用的陈禹山、张志勤、许俊基、郭罗基等人的文章中关于张志新在宣判会
前、宣判会上、宣判完了这一过程的描述,有多处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我是1975年4月4日那场宣
判会的见证者之一。
我是1931年生于沈阳,1948年参军,曾在第四野战军《后勤》报社任见习编辑,1957年在转业后 |
|
l*******u 发帖数: 1288 | 1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aterWorld 讨论区 】
发信人: liushanhu (心神不宁), 信区: WaterWorld
标 题: 愚民教育是怎样来的?Z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un 9 09:28:09 2010, 美东)
最近读法国孟德斯鸠(1689-1755)的《论法的精神》读到这样的几段话,非常感慨。他
说民主国家所努力的是“提高人们的心智”,但是“专制国家的教育寻求的是降低人们
的心智。”在这样的专制制度下的教育:“它只是把恐怖置于人们的心里,把一些极简
单的宗教原则的知识置于人们的精神里而已。在那里,知识招致危险,竞争足以惹祸;
至于品德,亚里斯多德是不相信有什么品德是属于奴隶的。”“因此,在这种国家里,
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是等于零的。它不能不先剥夺人们的一切,然后再给人们一点点
的东西;不能不先由培养坏臣民开始,以便培养好奴隶。”(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
《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3年3月版,第39-40页)之所以非常感慨,是因
为这是近三百年前的西方思想家说过的。其深刻的真理性,你不得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
这几百年 |
|
c*********d 发帖数: 9770 | 1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ChinaNews
标 题: 首次曝光的惊人亲历张志新被判死刑现场真相——我所看到的张志新宣判死刑时的情况兼评苏铁山的蛮横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10 14:28:00 2010, 美东)
首次曝光的惊人亲历张志新被判死刑现场真相——我所看到的张志新宣判死刑时的情况
兼评苏铁山的蛮横
姜万里
5月22日,苏铁山率40多人大闹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联系到他在2009年3月发表的《
历史大背景下的张志新案》,我认为他不是诚实的人。
一、关于张志新被割喉管
苏铁山在《在历史大背景下的张志新案》一文中说:“张志新案在那个年代(1969——
1975)是一个正常处理的案件”。他用了许多文字论证,得出结论说:没有“割断张志
新喉管”这件事。只是“对张志新做了割破声带的手术”。
我认为,苏铁山和他所引用的陈禹山、张志勤、许俊基、郭罗基等人的文章中关于张志
新在宣判会前、宣判会上、宣判完了这一过程的描述,有多处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我
是1975年4月4日那场宣判会 |
|
s*****u 发帖数: 186 | 12 钱穆在国内已经红了很多年了,十几年前大家就都在读钱穆了。现在这篇文章有点后知
后觉。钱穆的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都已经印了无数遍了,电子书下载满大街都是,不
要说pdf, djvu了,连chm和txt, exe都随手可见。 |
|
m******r 发帖数: 4351 | 13 我国30年后重修“国史”纠正文革所酿缺憾
■ 对话动机
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新中国成立后整理出版点校
本,是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但由于当时政治、经济、学术等
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憾。
2005年,中华书局着手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修订准备工作。今年7
月11日,第四次修纂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此次为什么要修订?
如何修订?本报对话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
■ 对话人物
徐俊 中华书局总编辑,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办
公室主任。
为何重修国史?
“存有缺憾,阅读不便”
新京报:为什么要对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进行修订?
徐俊:先要了解的是,宋元以来历代都有整理刊印正史的传统,形成不同时期的通
行版本,如宋代通行的“十七史”、明代通行的“二十一史”,清乾隆时期整理刊刻武
英殿本“二十四史”。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是近
代最通行版本。
新京报:历次校刻,重点都是什么地方?
徐俊:重点是文字校订和勘误,也有些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 |
|
j****e 发帖数: 12067 | 14 1936 年,年仅24岁的邓拓就完成了第一部《中国救荒史》(署名“邓云特”),被列
入商务印书馆著名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之中。他曾二度入狱,在国民党的黑牢里磨砺
人生。他在26岁那年就当上《晋察冀日报》总编辑,转战抗日根据地,开始“毛锥十载
写纵横” 的书生办报生涯。
他37岁成为《人民日报》总编辑,“笔走龙蛇二十年”,成为中共党报史上最出色、最
富有个人魅力的人物之一。
他才华横溢,对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不是那种热衷功名利禄之徒,由于《三家村
》杂文受到铺天盖地的大批判,和他不幸的结局,他的影响也远远超出了新闻界。
他一生最为人称道的是他1960年代初针砭时弊的那些杂文,虽然没有直截了当地对
当时的政策提出批评,更没有质疑一个乌托邦之梦的合理性,但他身上的平民情怀、书
生意气还是使他口无遮拦,说出了许多真话。“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这位中心耿耿的党内秀才注定了为自己的议论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1942年提出“毛泽东主义”、1944年主编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到1966年自杀前
夕留下的遗书中,邓拓依然袒露自己的这一颗心“永远是向着敬爱的党,向着敬爱的毛
主席”。他一生追随毛... 阅读全帖 |
|
R*****d 发帖数: 1148 | 15 舜象传说的演变新探
张雪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uizjyxyxb200701011.aspx
中图分类号:I 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83(2007)01-0040-04
A New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Legends about Shun and 象
Zhang Xue
(Gui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550003)
Abstract:
In the handing down of the legend about Shun and 象,it underwent three evolvements. In the beginning, it evolved gradually from a political legend to a moral and ethical one. In the earliest myth, the original story was about hunting... 阅读全帖 |
|
f*****e 发帖数: 939 | 16 作者:克尔白的悬诗
苏联末期的“南方系”(上)
当你浏览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各种出版物时,你会感到仿佛是掉进了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一个百般挖苦我们祖国的过去,嘲弄战场上的阵亡者,亵渎俄罗斯的光荣,戏谑俄
罗斯的悲痛的世界。
——В·利西奇金 Л·谢列平《
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
1
毛泽东是个荒淫无耻的帝王,他杀的人超过了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总和。
毛泽东是个抄袭大师,他所有有名的著作和诗词都是别人写的,他甚至还伪造了自
己的身高。
毛岸英为了“镀金”,结果死于一碗蛋炒饭。谢天谢地,这使我们避免了朝鲜式的
世袭......
这些年在南方系和《春秋大法》等杂志控制的平面或网络媒体上,到处可以看到对
中国革命史及其革命符号的解构,耸人听闻的各种“历史真相”翻着花样地出现,而且
使很多人都信以为真。那些正直的中国人对此异常地愤怒,他们不禁要问...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1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ommunipig (共产猪),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论赞比亚初期不愿接受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原因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Feb 26 00:27:10 2011, 美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6e1860100mx0r.html
http://blog.sina.com.cn/monkeyshenpeng
2010-11-27 17:11:35
坦赞铁路是迄今为止中国在非洲最大的一项援外项目,它横跨东非坦桑尼亚与中非赞比
亚两国,正线全长1860余公里。[1]148为援建这条海外铁路,中国政府不但向坦、赞
两国提供高达1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无息贷款,还先后选派5万余人次的援外人员赴两国
参与筑路工作。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共同签订的《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
协定》拉开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序幕,该协定也是赞比亚最终愿意接受中国政府援建
坦赞铁路之标志。不少学者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原因归结为坦、赞两国向中国吁求的
结果,这是一种误解。大... 阅读全帖 |
|
d*****g 发帖数: 1616 | 18 http://www.yzhg.org.cn/text.php?artid=155&keyword=
关于一战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著作宏多,史家已有定论。但该战对中国历史的影
响,中外学界少有涉及。且歧见杂存。误解甚深。本文作者近年来广访美,德,法,英
,中(包括台湾)多种档案,力求正本清源,拨误归真。现谨将一得之见,求教同人。
得失与否,尚请方家指正1。
本文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一战的爆发
不仅标志着旧世界体系的崩溃,它的爆发正值当时中国社会的新旧交替,承前启后,天
命维新之时。因此为学贯中西,深谙国际事务的新一代中国人如顾维钧,王正廷,梁启
超,梁士诒等提供了在世界舞台是折冲樽俎的大好机会,同时也为中国人寻求新的国家
认同及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一战期间,国人在思想,学术上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放眼世界,在政治上大胆探索,不具一格,在外交上大胆进取,灵活多变,书写了不
仅中国甚至世界外交上壮丽的篇章。同时也正式宣告中国人也彻底走出“天朝大国”天
下唯我独尊的封闭心态,以穷则变,变则通的认识角逐世界,寻找一个新的国家认同及
形象。
哈佛大学著名...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193 | 19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
|
m*****9 发帖数: 166 | 20 中共1952年对高校的院系调整确实是很蠢的行为,近年的教育产业化也是如此。浙江大
学和清华大学都被弄成工科大学,上海交大的一多半被拆掉,变成西安交大。
此外,还把原来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和龙门书局(龙门书局和中
科院编译局后来合并成科学出版社)迁到北京。中共的这些愚蠢动作对中国的教育和文
化的破坏是很大的。TNND。 |
|
v*******d 发帖数: 158 | 21 ***********************************
** 类别:国外学术作品
** 作品: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
** 作者:撒路斯提乌斯
** 【文本书库】提供免费下载
** 下载站点:http://www.CnTxt.net
**********************************
文章从这儿开始
===================================================================
目录
撒路斯提乌斯及其作品
喀提林阴谋
附录 西塞罗:反喀提林演说
朱古达战争
参考年表
※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王以铸 崔妙因 译
据罗叶布古典丛书,拉英对照本译出
撒路斯提乌斯及其作品
罗马史学有这么一个特点:传世的历史作品的作者,他们的身世大都不甚清楚。李
维和塔西佗就是突出的例子。撒路斯提乌斯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他的生平事迹也十分模
糊。后人读其书,想了解其生平,也只能把其他作品里提到他的片言只语连缀起来,看
一个轮廓而已。这些史料散见于狄奥·卡西乌斯(Dio Cassius)、塔西佗、奥路斯·
盖利...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87 | 22 钱穆先生说:满清政权是“部族政权”[1],满清贵族入据中原后,为保障满洲主体统治,奉行“首崇满洲”政策,给予旗人以诸多法定特权,在制度上保证全体旗人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时间里,享受着高于国内其他民族的待遇,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言:“满人这个名词,是代表特权的记号 ”[2]。
一、旗人制度性特权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政治方面
“……清代政治,和中国传统政治不同,因它背后有一批特别拥护皇帝的,这便是皇帝的同部族,就是满洲人。照理皇帝是一国元首,他该获到全国民众之拥护,不该在全国民众里另有一批专门拥护此政权的。这样的政权,便是私政权,基础便不稳固。清代政权,始终要袒护满洲人,须满洲人在后拥护,才能控制牢固,这便是这一政权之私心”[3]。基于这种“私心”,满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给予满人以远高于汉人的特权。
1、入仕条件
清代汉人入仕基本要通过科举考试,这种作法本无可非议,但与之相反的是,清代满人入仕,则无此限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翻译科举等等,不一而足。清末朱彭寿说:清代“二百余年来,旗人由科举入仕而为一、二品... 阅读全帖 |
|
G********C 发帖数: 456 | 23 余兆麒
《春秋》杂志总第337期
近月来美国政府与报界正闹着泄漏国防密件的风波【1971年7月13日及14日,《纽
约时报》连续发表该报记者Neil Sheehan根据特别渠道获取的约翰逊政府时期五角大楼
机密文件而写成的关于美国政府如何卷入印度支那半岛战争的报道,因原文件依然属于
高度机密,报道随即引发了社会轰动,并导致美国政府与《纽约时报》等媒体之间的系
列官司。】,而这种风波也只有在民主国家才会掀起,若在共产集权国家内,绝不会出
现这类闹剧的。
因为美国的刊露国防密件,却使我想起当年美国太平洋学会的一批所谓学者专家们
,对中国问题一误再误的往事,此中秘情,实不一而足;惟若干年来,对此一秘幕能作
权威性揭露的,除了亡友何浩若兄於四年前在台北立法院所作的专题报告为最有声有色
、有凭有据而外,尚未见其他有系统的揭露。
何浩若兄当年在立院所作之专题报告,「自由钟」月刊曾经披露。笔者因於周内将
有欧美之行,连日在摒挡中偶翻旧箧,适检出何兄生前之长函两通,窗下重读,在字里
行间,愈觉何兄之一腔积忿,跃然纸上。一时感触所及,特撰此文,并摘录何兄所作专
题报告之重要部份,...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5601 | 24 1757年,由于一个英国商人的捣乱,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
易,只留下广州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这一规定最多只是给外国商人造成一些不方便而
已,并没有影响贸易额。相反,即便只有广州一个口岸,海外贸易额依然大幅上升。
从康熙24年(1685年)到乾隆“一口通商”的1757年的72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
商船有312艘。而乾隆关闭三个口岸(被视为闭关锁国的证据)后,据《黄埔港史》记
载,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间,停泊在黄埔港的外
国商船共计有5107艘,是开放4个口岸年代的16倍。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4个海关同时开放的72年期间,总贸易额约为4亿两白银。“一口通
商”的80年期间(鸦片战争之前),总贸易额约为42亿两白银。也就是说,贸易额增长
10倍以上。
17世纪到19世纪广州海外贸易最为鼎盛的时期,也就是近代西方商人津津乐道的“对华
贸易黄金时代”。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各国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
结论说:“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
方便和容易。” (格林堡著,康成... 阅读全帖 |
|
c****0 发帖数: 993 | 25 陈其美干暗杀是很上手的,估计都上瘾了
陈其美这个人,身兼革命家和青洪帮的双重身分,其为人一向胆大妄为,而且心狠手辣
,民国多起著名的政治暗杀,便都有他的身影。比如光复会陶成章被刺一案,便是陈其
美一手策划,其因为个人利益关系而在革命同党身上下如此黑手,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更讽刺的是,在陶案后,大家都发表通电抓凶手,陈其美也说要抓凶手,可凶手原不是
别人,正是陈其美指使手下蒋介石干的。
在宋案两个月后,陈其美又策划了一场对洪帮大盐枭徐宝山(当时也参与了革命)的暗
杀时,当时使用的手段是特制了一个古董花瓶定时炸弹,然后由冒充的古董商送到徐家
,将徐宝山炸死。值得注意的是,宋案中的报案人也是个自称卖画的古董商人。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夏瑞芳与上海守备使北军将领郑汝成,也都是被陈其美所策划暗杀
,他还派人暗杀过与他争上海都督的光复军领袖李燮和,虽然这次未得手,但也将李燮
和从上海吓跑。陈其美的作风一向独断专行,1911年12月12日,他在不经任何法律手续
下的情况下,将镇江军政府总参谋、攻克南京有功的江浙联军参谋长陶骏葆枪毙,并打
算刺杀镇江军政府都督、北伐军临淮总司令林述庆(林述庆后来在191...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050 | 26 中国上海:本来远远超越东京.
上世纪20至40年代(1949年以前),中国上海是亚洲第一大都市和当时"全球四大名都"(
伦敦、纽约、巴黎、上海),东京、香港远远不如上海。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那可
是名副其实。
我们来看看当年上海的辉煌历程:1929年,根据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上海
特别市政府第123次会议通过《大上海计划》,划定今江湾五角场东北地带作为新上海
市中心区域。该计划各项工程于1930年上半年开始建造,在一片农田间修筑了一系列道
路,并以新市政府大厦为中心,完成了运动场、图书馆、博物馆、市医院、卫生试验所
、国立音专、广播电台、中国航空协会等建筑。在数年间陆续建起了一座不可思议的上
海新城,而与租界中的另一个市中心遥遥相对。可以说当年的“大上海计划”远远超过
今天的浦东开发。1935年8月完工的上海运动场是当时远东最大的体育场。当年10月民
国政府在此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当年上海的大学有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
名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名人。如林语堂,顾维钧等人就毕业于圣约翰
大学。
到1949年时,上海全市拥有工厂2万多家,职工53万余人,工业固... 阅读全帖 |
|
y****i 发帖数: 1050 | 27 1964年秋,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大规模建设后方基地用以备战,要求上海搬迁军
工、基础工业342个项目,涉及458个工厂。这些工厂一分为二,内迁部分设备和人员,
在后方组建新厂,老厂任务仍要完成。上海职工以大局为重,奔赴内地山区...
上海援建云南的工商企业就更多了,如由上海迁至云南玉溪的卷烟厂,已发展成为
全国同行业中经济效益名列前茅的著名企业。
一直以来看到北京和上海网友为某些问题争论不休,现提供点背景资料,挂一漏万
,有空再续。
一些49年后由沪迁京的企事业单位﹕
北京金金星笔业有限公司
它的前身是金星金笔厂,创建于1932年,1952年由上海迁京。
普兰德洗染公司
普兰德洗染公司是中华老字号企业,以衣物的洗涤、织补、慰烫 为主,至今已有
70多年的历史,1956年从上海迁京。
北京义利食品公司
创建於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原在南京路,1950年冬,义利从上海迁到北京。
义利現已成为延续近百年的老字号企业。
中国丝绸公司
1953年中国蚕丝公司改中国丝绸公司,由沪迁京。
享誉京城的国泰照相馆
1956年万里副市长从上海动员6家企业迁京,除普兰德、造寸、西单第一理发馆、
四联...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28 我手里新到一本1937年商务印书馆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其中最后几节总结社会主义.
尤其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非常有意思。特列举几条如下:
1.这书里,把土共的想法,列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单列一条.
2.这本书说,在日本,孙中山讲,中国一定要发展社会主义.而且,孙中山认为:
有的人说,中国必须先有了资本主义,才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读死书读傻了.
(孙中山比新民主主义论的毛泽东还左?)
3.按此书,孙中山早年,就对马克思主义所讲的资本主义矛盾问题有很清楚的认识.
孙认为,如果只讲私有资本发展,则无法保障民生.所以一定要发展社会主义.
4.孙中山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具体的办法主要有两条:
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 (国进民退?) |
|
c*c 发帖数: 2397 | 29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19 14:29:57 2011, 美东)
http://www.historykingdom.com/read-htm-tid-107849.html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
——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一 引 言
中国的政治传统中一向弥漫着一层反智的气氛;我们如果用“自古已然,于今为烈
”这句成语来形容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首先我们要说明什么叫做“反智”。
“反智论”是译自英文的anti-intellectualism,也可以译做“反智识主义”。“
反智论”并非一种学说、一套理论,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文化的各方面都有痕迹
可寻,并不限于政治的领域。中国虽然没有“反智论”这个名词,但“反智”的现象则
一直是存在的。因为这个现象可以说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文化之中,中国自然不是例外。
研究这一现象的学者都感到不易给“反智论”下一个清晰的定义... 阅读全帖 |
|
r*****y 发帖数: 53800 | 30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百里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入侵,致力于国防理论的研究,
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并在杭州中央航空学校、庐山军官训练团作讲演。1937年夏,他将
有关文章、讲演稿以及早年著作中的部分内容重新整理编排成书,先在庐山军官训练团
印行,后由上海大公报社出版,轰动一时,扉页题词是:“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
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1945年由商务印书馆公开发行。 |
|
C********g 发帖数: 9656 | 31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9/22/c_122070930.htm
2011年09月22日 09:05:35 来源:光明日报
图为翠绿色的纪念邮票,面值叁分。主图是孙中山头像,头像上方写有“中华民国
元年”字样,头像下方是法文的“中华民国”(法文是万国邮联约定的公用文种),邮
票右侧是“光复”二字,左侧是“纪念”二字。邮票的四个角分别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
写着“叁”、“分”、“3”。
图为褚石色的普通邮票,面值伍角。主图是一架迎面而来的飞机,图上方写“中华
民国邮政”,图下方是法文的“中国革命纪念邮票”。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政府决定发行纪念辛亥革命的“中华民
国”邮票两种,对此事,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非常重视,他亲手设计了两
枚正方形的邮票。
据记载,这两张邮票的样票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的,采用凹版母模直接印在道林
纸上,不打齿孔,四周留有较宽的白边。
遗憾的是,袁世凯篡政,大总统易位后,孙中山先生亲自设计的邮票只出了样票,
却没能正式发行。几十年来,海内外几代收藏家都在寻找这两张邮票的原图,国际收藏
... 阅读全帖 |
|
c*c 发帖数: 2397 | 32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终于搞清楚了什么是“物自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4 15:41:45 2011, 美东)
当初有人给我介绍几本必读书,其中一本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于是买了本好像是
蓝公武翻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可是实在太费劲了,一堆“物
自体”“本体”“先验”就把我搞的晕头转向。从此不敢问津。
其他的西哲,上帝啊,存在啊,本质啊, 自然法啊, 天国啊,等等,极其难懂,难以
理解,从此专心致志读东哲。
直到最近读了点余英时的《儒家伦理与商业精神》,网上下载的扫描pdf,在kindle上
读,还没读完,才搞清楚了“物自体”“本体”“先验”上帝啊,存在啊, 天国啊,
等等,都是差不多的一个意思:
这个现实的世界是污浊的,混乱的,猥琐的,恶心的,灰暗的。西哲们认为,在这个猥
琐的世界之上,有一个所谓的光辉的公平的干净的纯洁的正义的“上帝之城”,或者叫
“物自体”“本体”“先验”,等等,不管怎么叫,就... 阅读全帖 |
|
g****t 发帖数: 31659 | 33 蓝公武哪个版本我正好也读过.我还读过牟宗三版本的.
邓译时我出国后的事情,没读过,
我认为,你的解释表明,你完全没搞懂啊.
康德首先是个科学家,文科生是弄不清楚的.
"物自体"之类的东西,就像你初中平面几何学习的辅助线一样.
或者"点"这样的不实存的东西一样.如果没有这些辅助概念,那很多东西解释不了,理论
成不了体系.为什么"物自体"之类的东西不存在则解释不了那些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则需要具体研究理论.
当然,历史上到今天仍然存在另外一派:
一张和世界上任何东西无关,不依赖于任何东西,即便不为人感知仍然存在的桌子,
是没有必要的假设.
【 以下文字转载自 LeisureTime 讨论区 】
发信人: cxc (六億人民齊躍進, 十年國慶共歡騰), 信区: LeisureTime
标 题: 终于搞清楚了什么是“物自体”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4 15:41:45 2011, 美东)
当初有人给我介绍几本必读书,其中一本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于是买了本好像是
蓝公武翻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可是实在太费劲了,一堆“物
自体”“本体”“先... 阅读全帖 |
|
J*******l 发帖数: 133 | 34 作者:温梓川(马来西亚)
《黄花岗》杂志转载:
http://www.huanghuagang.org/hhgLibrary/year2010/2010-07/everyon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 滢,凌叔
华,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余上沅,
饶孟侃,蒯淑平,潘光旦,彭基相,卫聚贤,沈从文,顾仲蠡,梁遇 春,余楠秋,都
在暨南教过书;至于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在上海被杀的左翼作家胡也频,他初期的作
品,《鬼与人心》和《圣徒》等也是在《新月》杂志发表的, 甚至还在新月书店出版
过几本集子,也可以说是新月社的朋友之一。然而,那时新月社这一伙人是被人号为“
新月派”的。但依照梁实秋先生的说法“办这杂志的一 伙人,常被人称做新月派,好
像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新月派这顶帽
子是自命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 他自命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
顶帽子的时候,恶意的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可以把人压个半死。”不过,在外人看来
,新月社这伙人当中,有三个人最为特 殊。一个...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9656 | 35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553
近年来,西南联大、商务印书馆、《观察》杂志、《申报》等民国时期的教育、学术、
文化和传媒机构长期被湮没的辉煌成就,逐渐引起研究者与普通人的关切。有心人在历
史长河岁岁积淀的泥沙中,淘洗出一颗颗可以照亮幽暗的当下的珍珠。中央研究院无疑
是民国时期最辉煌的学术机构之一。一九二八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是中华民国的最高
学术研究机关。有人曾这样评价当时的中研院,“生物组接近世界最高水平,数理组与
世界顶尖水平不相上下,人文组几乎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说它开创了“科学的东方学
之正统在中国”的局面并无过誉之处。一九四九年之后,中研院的少许机构迁台,大部
留在大陆。而后,中研院在台湾继续充当最高学术研究机关的角色,但在战火纷飞中人
才济济的黄金时代已成为水月镜花般的记忆;而在大陆,中研院不复存在,其功能被中
科院和社科院所取代,但这两个新的机构的学术水准比起昔日的中研院来,却有着云泥
之别。
大师之后为何无大师呢?时下很多人都在谈论“钱学森问题”,该问题始于钱学森去世
前不久...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3388 | 3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anksgiving (###),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国歌词作者文革中被逼死:生前被迫喝下自己小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an 13 00:38:03 2012, 美东)
核心提示:
杜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他在禁闭室里头死去,他死的时候,在名单上写的名字
是个假名字,叫李伍,不是田汉,都化了名字,就跟刘少奇主席死的时候一模一样,悲
惨的局面。
屠岸(原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副主任):看管这些所谓黑帮分子的那个造反派,有的
人有点人性,有的人是很残酷的,看管田汉的那个人非常不好。因为田汉有糖尿病,他
有的时候小便掉在地上,这个看管他的人就要田汉趴在地上把那个喝掉,吃掉,后来他
就被逼死了。
凤凰卫视2011年5月28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1979年4月25日,在田汉去世11年之后,一千多名各界人士聚集在北京八宝山
革命公墓,为他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党政要人大都送了花圈,有的还亲自与会。最
激动的当然是文艺界人士,特别是那些与田汉一同受诬陷、迫害而活下来的人,... 阅读全帖 |
|
g******4 发帖数: 6339 | 37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当《共产党宣言》最初用德文在1848
年出版时,“共产主义同盟”还是一个秘密团体,其影响局限在英、法等欧洲国家。过
了半个世纪,到19世纪末叶,这个“幽灵”出现在中华广袤的大地上。又过了半个世纪
,到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已经变成滚滚洪流,席卷全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
的中国共产党也在此时夺取了全国政权,神州大地开始英姿勃发地迈向社会主义。再过
半个世纪,到20世纪末叶,一度红红火火的社会主义陷入前所未有低谷,以至有人大胆
断言:历史已经终结,人类社会只有资本主义一途,别无选择。
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市场原教旨主义”甚嚣尘上。它的许诺很简单、也很诱人:只要
将财产权交给私人,将决策权交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私人业主,将政府干预减至最
低程度,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无尽的财富,“下溢效应”最
终会让所有人受益。
然而,正如卡尔•波兰尼指出的那样,“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
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于任何时
期;否则,它将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为一片荒野”。[...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38 作者:温梓川(马来西亚)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的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凌叔华
,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叶公超,刘英士,余上沅,饶
孟侃,蒯淑平,潘光旦,彭基相,卫聚贤,沈从文,顾仲蠡,梁遇春,余楠秋,都在暨
南教过书;至于在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在上海被杀的左翼作家胡也频,他初期的作品,
《鬼与人心》和《圣徒》等也是在《新月》杂志发表的,甚至还在新月书店出版过几本
集子,也可以说是新月社的朋友之一。然而,那时新月社这一伙人是被人号为“新月派
”的。但依照梁实秋先生的说法“办这杂志的一伙人,常被人称做新月派,好像是一个
有组织的团体,好像是有什么共同的主张,其实这不是事实……新月派这顶帽子是自命
为左派的人所制造的,后来也就常被其他自命的人所使用。当然,在使用这顶帽子的时
候,恶意的比较多,以为一顶帽子可以把人压个半死。”不过,在外人看来,新月社这
伙人当中,有三个人最为特殊。一个是胡也频,后来因为参加了左联而被捕枪毙。另一
个是闻一多,因政治问题被暗杀。还有一个是罗隆基,后来也走上政治的道路,成了中
国民主同盟的要员,被人目为左翼政团宣传... 阅读全帖 |
|
s******i 发帖数: 870 | 39 这篇文章,讲了反右运动的真相,包括朱镕基等人是如何打成右派的。资料可信。
-----------------------------
http://www.wyzxsx.com/zazhi/no.151.htm#_Toc316325067
老 田:
“反右扩大化”与“政治机会主义同盟”的形成——谈谈“党史造谣学”的方法论基础
在党史国史研究中间,存在着一种支持“党史造谣学”的特殊方法论,在这种方法论中
间,对于历史和政治事件的分析,仅仅关注最高决策层的偏好与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
因果链条”,而刻意地把当权派出于自身利益和意愿形成的“政策过滤机制”和社会结
构的作用排斥在观察视野之外。在这种方法论指导下产生的所谓研究成果,无一例外地
告诉人们:所有的政治和历史事件的原因都唯一地与最高领导人的偏好和政策相关。正
是排斥了当权派的过滤机制和社会结构这两个重要观察层次之后,才会有所谓的“总设
计师”这样的概念产生,这个诡异的概念浓缩了一种畸形的政治历史观——所有的历史
政治事件背后只存在着唯一的推动者(往往是某个高官的偏好和意愿)。
要对党史造谣学进行拨乱反正,需要立体地扩大观察视野,研究不仅... 阅读全帖 |
|
q*d 发帖数: 22178 | 40 虽然是中学老师,还是很有韬略的--果然是教历史的.
上次毛轮去大闹商务印书馆,袁老师避其锋芒,隐而不战不说,
微博都停了,书也不出了,阖门自守.
这才不到一年,毛轮就萎了.
平西王有这韬略,何至今日?
都怪毛轮不读书啊. |
|
s********n 发帖数: 26222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smokinggun (硝烟),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明治维新时代的大规模内战:《日本西南战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Apr 5 09:54:25 2012, 美东)
绝版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西南战争》
基本信息
作者:米庆余
ISBN:1101772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86年5月第1版
字数:29千
内容简介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由旧士族武装叛乱引起的大规模内战。明治维新开始后,旧士
族与新政府之间矛盾激化。1873年10月,西乡隆盛鼓吹“征韩论”失败后辞职回乡,在
鹿儿岛县广设“私学校”,招收士族子弟3万人,组成庞大的士族军队。1877年1月,政
府决定将鹿儿岛的武器弹药转运大阪。“私学校”学员闻讯后,袭击陆军火药库,占领
海军造船厂,劫走武器弹药。2月15日,西乡率叛军1.3万人从鹿儿岛北上,挑起内战。
19日,天皇敕令征讨,任命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为征讨总督,先后出动陆海军6万余人、
军舰11艘前往九州镇压叛乱。22日,西乡军包围熊本城,激战三日不克。除留部分兵力
... 阅读全帖 |
|
c*********2 发帖数: 3402 | 42 http://my.cnd.org/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2212
夏韵
我这里转载的是姜万里先生的一篇文章。姜万里先生1931年生于沈阳,1948年参军,曾
任军报编辑,1957年转业,被错划极右分子。1968年以“反革命集团骨干”罪被判刑20
年,关押在囚禁张志新的沈阳第二监狱(大北监狱)。张志新临刑前,他作为现场陪绑
犯人,看到“张志新被处决时的情况”。他读了苏铁山2009年发表的《历史大背景下的
张志新案》后,著文《我看到的张志新被处决时的情况,兼评苏铁山》。
我没读过苏铁山玩弄文字的诡辩文字——“没有割喉管的事”,只是“对张志新做了割
破声带的手术”,是那个“历史背景下很正常的事”。我想“割破声带手术”,既然是
“手术”,而且是“那个年代的很正常的事”,想必是用来治病的,那么,世界上有哪
些病人、哪一类疾病需要通过割破声带来治疗?
此种“割破声带手术”仅对死刑犯里的政治犯施行,可以肯定不是需要通过此“手术”
给他们治什么病,而是怕他们发出声音。所以,“割破声带”只能是非人道的“酷刑”
,而绝“手术”。内心再阴暗再无人... 阅读全帖 |
|
|
a*********n 发帖数: 2526 | 44 一百年了还没读懂袁世凯,不如回家面墙去
——《为袁世凯辩护:以保守主义的视觉》·自序|
在私德愧于满清王室、公德愧于革命党人的主流视觉笼罩下,大张旗鼓的为袁世凯
(1859-1916)辩护,既需要良知,更需要勇气。何况还是以保守主义的视觉。众所周
知,在革命主义、激进主义、进步主义的光辉照耀下,保守主义直接被视作了顽固守旧
、复辟倒退甚至反革命的代名词。当然,我这里所谓的保守主义是英美式的保守主义,
尽管保守主义千差万别,尽管英美式的保守主义某种程度上就是自由主义,保守的是自
由的大传统,但是鉴于自由主义在西方常常被激进主义者或者社会主义者窃去以至于被
指责已蜕变为社会主义,鉴于古代中国深受轮回的暴力革命的危害、近代中国更是被一
波高过一波的激进主义与社会主义拖进历史的岔路口甚至苦难的深渊,所以保守主义被
我首选为理论的武器。
不管是体制之因,还是文化之故,总之,中国民众在智力上是很懒惰的。网名三七
、笔名刀尔登的邱小刚称之为“道德下降”。他说中国人“道德下降的第一个迹象,就
是不关心事实,毕竟,……辨别真相,也是累人的事。容易的办法,还是把自己从这一
负担解脱,让别人来告诉我谁是坏人... 阅读全帖 |
|
n*******w 发帖数: 6708 | 45 一、郑成功于公元1646年(明隆武2年,监国元年,清顺治3年)12月起兵南澳,誓师抗
清,迄1683年(明永历37年,清康熙22年)6月,刘国轩兵败澎湖、8月郑克塽在台降清
止,均奉永历正朔,延续明室香火,与清廷对峙达36年又8个多月之久。
二、1659年,郑成功乘清军进攻西南地区李定国,无暇他顾之际,大举出师,挥军北上
,先克瓜洲,复下镇江,直薄南京城下,声威大振。 惟在诸般不当战略作为影响下,
最后仍功败垂成,令人扼腕,南明亦自此再无规复之力。
三、郑军攻克瓜、镇两地之后,立即挥军直薄南京,此一决策衡诸当时情势,应属至当
。 后矫情于义师之名,未能尽诸般手段以求速胜。 复因连番奏捷,骄心顿起,斗志松
懈。 诸将疏于防务,忽视战场经营、地形掌握。 战事初起亦未考量天时因素,终于遭
致全军溃败。
四、南京一役郑成功麾下高级将佐战殁者达十余人,各军全覆者十五镇,战士折损十之
六七,不得已退守金、厦,在兵力悬殊状况下,自保尚且不足,再无能力北上抗清。
而清廷为澈底消除明郑余部,颁布「迁界令」,此一迁界政策对台湾的郑军影响并不如
预期,但由于渔舟商船禁止出海,田园荒芜不得耕种,却使得沿海居民... 阅读全帖 |
|
M******8 发帖数: 10589 | 46 《人民日报》编者按(一九六五年十一月三十日)
姚文元同志在《文汇报》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对海瑞这个历史人物和《海瑞罢官》这出
戏,提出了很重要的批评意见。我们认为,对海瑞和《海瑞罢官》的评价,实际上牵涉
到如何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剧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观点来研究历史和怎样用艺术形式来
反映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思想界中存在种种不同的意见,因
为还没有系统地进行辩论,多年来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
本报过去也发表过吴晗同志的《海瑞骂皇帝》(笔名刘勉之,一九五九年六月十六日)
、《论海瑞》(一九五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还发表过其他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文章。
我们准备就《海瑞罢官》这出戏和有关问题在报纸上展开一次辩论,欢迎史学界、哲学
界、文艺界和广大读者踊跃参加。
毛泽东同志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说过,“我们的政权
是人民民主政权,这对于为人民而写作是有利的环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
于科学和艺术的发展给了新的保证。如果你写得对,就不用怕什么批评,就可以通过辩
论,进一步阐明自己正确的意见。如果你写错了,那末,有批评就可以帮助你改正,这
并没有什么不... 阅读全帖 |
|
|
M******8 发帖数: 10589 | 48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ath1978 (数学),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明朝末年也曾经大量扩招太监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13 10:52:30 2013, 美东)
要不怎么说,一爱上共产党,人就变成弱智了呢。
《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2期76-81
明代社会自宫风气
帅艳华1黄阿明2
(安徽大学历史系,合肥230039;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自宫现象中国古已有之,历代皆有禁令。明以前,自宫现象仅为零星的社会现象,远未
至一种社会风气。至明代,自宫由零星现象衍变成社会风气,蔚然大观,屡禁不止。20
世纪30年代,王崇武先生与日本学者清水泰次开明代宦官与自宫现象研究之先河。[1]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对此问题又进一步深入研究[2],但这些研究主要局限于某一方面,
而未能对明代社会自宫风气予以整体性考察。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有明一朝,对自宫风
气的发展情况、国家的禁止措施、成因及其带来的影响作一番梳理,藉以见出明代自宫
社会风气的整体情况。
一、明代社会自宫风气的发展
明代自宫蔚然成风,与明朝... 阅读全帖 |
|
|
o***e 发帖数: 3526 | 50 阿兰·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是个法国的政治家,同时也以学者自居。他写的停
滞的帝国-两个文明的撞击在中国影响不小。不过呢,作为业余历史学家,这书有不少
东西很成问题。这本书的来由是大家都知道的马格尔尼出访清帝国乾隆朝期间写的日记
。佩雷菲特的问题在于引用的内容极度不平衡,完全是按照他想要的东西摘录的。按他
引用的内容,读者一定会获得清朝乾隆年间社会贫困,军备松弛的印象。然而,如果读
者读一遍完整的马格尔尼日记,印象就会完全不同。
刘半农译过马格尔尼的日记,书名起做乾隆英使觐见记,最早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现在
再版的有好几家出版社。通读全书,就会知道,马格尔尼从大沽口上岸,就有中国军队
军容严整的描述。还有一些民众是如何发自内心的对皇帝崇敬的描述也挺有趣。固然有
下层民众生活困苦的描述,但也有完全相反的描述。以下随便摘几
段。
他路过直隶清河镇时的记述:
“吾侪自馆舍出发,行四英里半出北京城,又行五英里至清河。稍息,进早食。清河乃
一小镇,有城墙卫之,自清河前行,一路景色绝佳,道路亦平坦极利行车。而人民勤俭
、诚实之状复与英国人民相若。吾行至此,恍如置身于英国疆土之中...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