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发帖数: 12 | 1 《皈依三宝的意义》 -- 圣严法师
《三》归依三宝的方法
我们既已明白了归依三宝的概念之后,就应该来归依三宝了。
至于归依三宝的仪节,在佛陀的当世,因为受归者的根器厚,
所以也用不著什么仪节。比如释迦世尊的第一个三归弟子,耶输伽
的父亲,在佛前如此说:「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世
尊听为优婆塞。」这样一说,便算受了三归依。
照实际而言,佛在未度五比丘之前,世上还没有比丘僧宝,佛
为两个商人及龙王授归依,即唱三归,要他们归依未来僧。可知三
宝是一体,归依佛归依法而不归依僧,便不成其为归依。
归依三宝的词句,实在是很简单的,但在归依之前最好先能念
熟。向来受归依的人,都是在归依之时,由归依师念一句跟一句,
有的人由于归依师口齿不清或由于自己心情紧张,归依之后竟还不
知道归依词的内容是什么,按理说,那样的归依是不成其为归依的。
归依词共为三归三结,现在照抄如下:
我某甲(法名或本名均可),尽形寿归依佛。尽形寿归依法。
尽形寿归依僧。(说三遍之后)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也说三遍)
前面三归说三遍,便是三归依戒的正授,后面的则为三归的三结。
归依的紧要关头,便在三说三归的正授之 |
|
a*******g 发帖数: 867 | 2 http://www.jcedu.org/dispfile.php?id=781
试论归依体的获得、破失及守护
宗舜法师
归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若能三说三归依者,
名优婆塞、名优婆夷。” 宗喀巴大师在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是故归依,
是于佛教,能入大门。” 可见,是否获得归依体是“内”道与“外”道的分水岭。而
归依体能否获得,根本在于三归羯摩是否如法。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年了,但是在汉
地,归依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某些号称“圆中圆、顿中顿”的法门来说,
似乎这个问题太过基本和平淡无奇。某些人看重的是“收归依徒弟”,所以对于“说归
依”十分热衷。但是,在传授三归时,不仅不能对信众讲明为什么要归依三宝,令于三
宝发起正信,而且对作法的要求,往往抓不住要点,突出的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隆重。
往往是台上法师唱念俱佳,台下信众不知所云。尤其是授归依的一些耆德法师,话语中
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南北轩轾,更令听者一片茫然。一、二个小时的法会之后,领到
归依证一册,就算是归依三宝了。至于羯摩是否如法,信众的归依体是否获得,则少有
人过问。甚至有人做了很多 |
|
i*****i 发帖数: 12 | 3 《皈依三宝的意义》 -- 圣严法师
《二》什么是归依三宝
归依两字,从字面上解释,归是回转,或是归投;依是依
靠,或是信赖。凡是回转依靠,或归投信赖的行为,都可称为
归依,所以归依两字,也不是佛教之所专用。
小孩子归投向他母亲的怀抱,依靠母亲、信赖母亲,所以
能有安全之感,这一安全感的产生,便是出于归依的力量。因
此,凡是由于归投信赖而能产生安全感的行为,均可称之为归依。
准此而言,儿女信赖父母,学生信赖老师,企业家信赖预
算,下属信赖长官,宿命论者信赖命运,乃至独夫信赖武力,
政客信赖谋略,贪夫信赖财产等等,皆有著或多或少的归依的
成分。换句话说:凡是由信仰而能产生力量的事理,均可列入
归依之群。是以信仰佛教,固可称为归依,信仰其他的宗教,
乃至是妖神鬼怪的信仰、崇拜、奉祀,都可称为归依了。
不过,讲到归依的真义,凡是不究竟不著实不可靠的信赖
与信仰,均不得称为真归依。比如有了大水灾,人可攀上树巅
,爬上屋顶,走上小丘,但是水势大了,风浪急了,水位涨了
,树会倒,屋会塌,小丘会淹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与环境
下,如果附近有一座高山,大家是否应该登上高山呢?相信除
非他是白疑,否则绝不 |
|
i*****i 发帖数: 12 | 4 《皈依三宝的意义》 -- 圣严法师
<一>为何要归依三宝
我们相信,在所有的佛教徒中,大部分是没有归依过的;
因为,归依了三宝的人,固然会烧香拜佛,但会烧香拜佛的人,
则未必已曾受过三归的仪式。虽然未曾归依三宝,他们却依然
自称是佛教的信徒,我们自也不必否认他们的信仰。
有人主张: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归依?这种观念,
乍听似有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比如学生求学,首先要办注册
的手续,否则的话,校中不会有其学籍,即使勉强旁听,也不
会得到学历的文凭。一个正常情况下的学生,必定是按照学年
学程,而逐级晋升的:最初进小学,先注册;进中学与大学,
除了注册,还得举行考试,看其是否有此求学的能力,但是不
进小学便想取得大学文凭,乃至取得博士的学位,那是不可能
的。因此,如要信佛,应从归依三宝著手,归依三宝虽为进入
佛门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岂能走出第二、第三步来?
要走第二、第三步,必定先从第一步开始。佛弟子的等第,是
以所受戒别的层次而定:归依三,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
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一切戒皆以归依三
宝为根本。归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
生, |
|
i*****i 发帖数: 12 | 5 《皈依三宝的意义》 -- 圣严法师
《四》归依三宝的利益
归依三宝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可以求得现世乐,可以求得后世乐,更可
以由此而得到涅盘寂静的究竟乐。综合起来,约有八种:(1)成为佛的弟子。
(2)是受戒的基础。(3)减轻业障。(4)能积广大的福德。(5)不堕
恶趣。(6)人与非人均不能乱。(7)一切好事都会成功。(8)能成佛道。
如要分别举例,佛经之中,实在太多,现在选择五条,用语体文译述于下:
(1)人若归依三宝的话,将来所得的福报之大,大得不可穷尽。譬如有
一个宝藏,全国人民,搬运七年,搬之不尽,三归功德,比这还要大到千千万倍。
(2)过去,有一位忉利天的天子,在天福享完后,身体也变得衰败不堪,
同时寿命也将在七天之后终了。他自己知道,命终之后,将在猪中投胎,所以恐
慌极了,于是请教天主,但天主也没有办法,天主要他去向佛陀求救,佛陀教他
归依三宝,死后不唯免堕猪胎,得生人间,并逢舍利弗,请佛说法,因此而证得圣果。
(3)过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天福尽了,还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
欢乐,都离开他了,美丽的天女,不再亲近他了,本来是威威堂堂的相貌,现在变得
毫无气色了,他的 |
|
c**r 发帖数: 2019 | 6 基督教神学讲师
密蓉·娃迪素归依伊斯兰
伊玛尼·法鲁格·舒卜克 著
弘毅 译
我学习神学八年,而在一周之内归依了伊斯兰。归信伊斯兰之日,是我新生之日......穆
斯林需要加强信仰。
怀疑与诚心之间有尘宵之距,罪恶与幸福之间有天壤之别,而密蓉·娃迪素却一步登越。
她原是位基督教宣教师,在菲律宾的一所大学里教授神学多年。籍安拉的宏恩,她归信了
伊斯兰,并成为一位伊斯兰宣传家。她在沙特阿拉伯布莱丹州甘绥木市的侨民活动中心接
受了伊斯兰信仰,并开始其宣传活动。现在让她告诉我们她是怎样跨越鸿沟而抵达伊斯兰
的海岸,并取名为海迪彻的。
问:“能否请你介绍一下你信仰伊斯兰前后的状况?”
答:“赞美使我享受伊斯兰宏恩的安拉。在信仰伊斯兰之前,我的名字是密蓉。我同我的
菲律宾丈夫育有七个儿女。我出生在美国的夏威夷,我的大部分童年是在洛杉机和菲律宾
之间渡过的。信仰伊斯兰之后,万赞归主,我取名为海迪彻。我选择这个名字的原由是,
海迪彻女主跟我一样曾是位寡妇,一样有许多子女;她四十岁时跟穆圣(愿安拉福佑他)
结婚,并坚信降示给他的一切。我接受伊斯兰时也是四十岁;而且,我很羡慕她的个性,
因为,当启示降 |
|
|
E****H 发帖数: 913 | 8 祖坟被政府掘了,父亲表示理解,但还是很伤心。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先人死无葬身之地
了。
刚好看到一篇文章,转贴到这里:
“平坟运动”与灵魂归依 2012-11-17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在中国这样缺少宗教情愫的国度里,祖先崇拜与宗族情结或许是人们精神生活里的首要
存在。古人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坟之于国人,不仅仅只是腐旧皮囊容身所在,
更是一家一姓代代传承所系。可以说,中国的坟本就是对于祖先敬畏的物化,所谓归于
黄土更是漫长农业文明的性格沉淀,好似基因片段一般镌刻在每个人的灵魂当中,成为
共通的生命体验。
然而,饶是坟茔在文化层面上意义厚重,但是在河北诸县的推土机前不过是些微黄土。
根据新闻报道,河南某县为了实现其“139万亩耕地无坟头”的宏大目标祭出了“抓宣
传、抓带头、抓奖惩、抓督导”四大法宝。在全力运转的政府主导下,“平坟运动”步
步紧逼,孤坟荒冢次第消失,据称当地已有200多万座坟墓被平迁。当地官员对于“平
坟运动”的辩解称是为了“方便大机器生产,解决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笔者由是
恍然,无牙无口不能自辩的茕茕坟茔竟然被摆在了所有活人的对立面,树敌如此之众,
难怪成百上千万座...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9 Bless。
下面不是说qxdren, 而是借题发挥一下。hehe
---------------------------------------------
我觉得世俗的文化里,人们分不清忏悔和内疚,造成很大伤害。
忏悔是好的,忏悔的本质是,认识一个错误怎么发生,为什么发生,什么是正确,
然后就按正确的做就是了。
而内疚是:也知道错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叫做错,更没有用心探讨什么叫对,
结果既没改正原来的错误,又加了一段自我惩罚的程序。
【忏】(术语)梵语忏摩Ks!amayati之略。悔过之义。
【悔】止观七下曰:“悔名改往修来。”
用编程序作比喻,
一个程序错了,忏悔。
忏,就是debug, 发现问题。
悔,就是探讨如何才是正确的方法,然后从新编程序,就这么办了。
比如,编个加法器,别人都是3+6=9, 自己的加法器是3+6=10。
知道错了,改过来就对了。以后3+6总是等于9就对了。这是忏悔的正解。
而内疚是,每次别人输入3+6,自己输出还是10,没改过来,但是又加了一段自我
谴责或客气的程序。
计算器输出10以后,又加一句,不好意思,我这个计算器不太准。我不好。
或者,再多加几句...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0 ☆─────────────────────────────────────☆
qx02 (sted) 于 (Tue Dec 20 02:49:23 2011, 美东) 提到:
搜狐总裁张朝阳,其弟已出家多年
钟书荣:张朝阳的弟弟果义法师
当代高僧果义大师,是搜狐总裁张朝阳的弟弟,也是我的方外好友。今年暑假期间
,我专程去法门寺看望了他。
从广元坐了一夜的夜行车,7月12日早晨6点到达宝鸡市,从火车站穿城而过,到达
宝鸡汽车南站后,正好有一班开往乾县经过法门寺的班车,我坐上了这趟班车。9点40
分我来到了想往已久的国际佛教圣地法门寺,果义法师已在山门前等候我多时了。一见
面,我们合十问询后,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久久不松开,直径把我带到了他住的单间
寮房,用太白山上的雪水煮茶款待。多少回在梦中我看到他纯净的笑容,听到他轻柔的
话语,这一次我们终于又见面了,多少往事浮现在我的眼前……
1.
2000年,我到河北赵县柏林禅寺参加“生活禅”夏令营,在这之前,我曾连续两年
参加了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的冬季禅七,腿子练得有点功夫。夏令营期间,我和北京... 阅读全帖 |
|
z**h 发帖数: 294 | 11 作者:真净法师 300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引 言
由于苏州西园寺经常举行“皈依共修”法会,所以有很多人对“南摩布达耶,南磨
达摩耶,南磨僧伽耶”产生了兴趣。大部分人都知道它们是指“归依佛,归依法,归依
僧”,但大都不理解为何有个“耶”音在每个皈依的结尾,甚至有人说“耶”字本不应
该有。因此,我想对这个字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也想以此为契机,谈谈对三皈依
的原义和其在整体佛教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
一.“耶”在梵文语法里是“与格”
“南摩布达耶,南磨达摩耶,南磨僧伽耶”是音译自梵文,是梵文“Namo
Buddhaaya, Namo Dharmaaya, Nama.h Sa^nghaaya”的音译,而“(a)ya” 音译就是“
耶”。在梵文(或巴利文)的文法中,一个名词(或形容词)有八个格,即主格、呼格
、对格、具格、与格、从格、属格和处格。每个格的表现形式在于单词的后缀变化。现
在以“Buddha”(佛)这个单词为例子,把这八个格的语法变化表列如下:
格 单数 复数
主格:主语 Buddho Buddhaa
呼格:称呼语 Budd...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2 修行是在修什么?主要修心。对了!那么人到底有几颗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
题!有的人会说:“我只知道我有一颗心。”对一般人来说,他当然只知道有一颗意识
心,其他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他不知道“识”就是心。眼睛所能了别的,不是鼻子所
能知道的;鼻子所能闻到的味道,耳朵当然无法辨别,五个识都有祂的界限和功能差别
所以称为识,而识就是心。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不难了知,大家都能够清楚地知道;
但会讲到第七识、第八识的,唯有佛教。为什么其他宗教都说六识论,唯有佛教跟人家
不同而说八识?因为这是 佛来人间告诉我们的,佛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八个识,不是
六个识而已;所以,六识论不是佛教,八识论才是佛教,这是千古定义,不可怀疑。怀
疑佛教的八识论,您就找不到佛教在哪里了。
为什么六识论的人不相信八识论?因为他不知道第七识在哪里?八识之中,第八识
最不可思议,甚深极甚深,第七识就极难了知了,何况是第八识;难了知的原因,是因
为离您太近了。有人不信邪,以为离太近才看得更清楚啊!怎么会不知道呢?那我就告
诉您吧!您看过自己的眼睫毛吗?有人说: “笑话!拿镜子来不就看到了吗?”是啊!
是看到了,但那是镜子...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修行是在修什么?主要修心。对了!那么人到底有几颗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有的人会说:“我只知道我有一颗心。”对一般人来说,他当然只知道有一颗意识心
,其他眼耳鼻舌身这五个识,他不知道“识”就是心。眼睛所能了别的,不是鼻子所能
知道的;鼻子所能闻到的味道,耳朵当然无法辨别,五个识都有祂的界限和功能差别所
以称为识,而识就是心。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识不难了知,大家都能够清楚地知道;但
会讲到第七识、第八识的,唯有佛教。为什么其他宗教都说六识论,唯有佛教跟人家不
同而说八识?因为这是 佛来人间告诉我们的,佛才知道一切众生都有八个识,不是六
个识而已;所以,六识论不是佛教,八识论才是佛教,这是千古定义,不可怀疑。怀疑
佛教的八识论,您就找不到佛教在哪里了。
为什么六识论的人不相信八识论?因为他不知道第七识在哪里?八识之中,第八识
最不可思议,甚深极甚深,第七识就极难了知了,何况是第八识;难了知的原因,是因
为离您太近了。有人不信邪,以为离太近才看得更清楚啊!怎么会不知道呢?那我就告
诉您吧!您看过自己的眼睫毛吗?有人说: “笑话!拿镜子来不就看到了吗?”是啊!
是看到了,但那是镜子里...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14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15 疑惑七:视师如佛,是否依人不依法?
索达吉:有些人认为:“密宗把上师当佛一样看待,这种做法不正确。佛教要
求‘依法不依人’,如果把上师当成佛,一切身口意全依赖于他,那就是‘依人不依法
’了,四依法就颠倒了。”
这种想法不合理。什么是四依颠倒?什么是依人不依法?我讲《解义慧剑》时
曾分析过,在此就不啰唆了。但把上师视为佛、依止上师而成就的说法,不仅是密宗或
藏传佛教中有,汉地经典中也比比皆是。如《苏悉地经》云:“弟子之法,视阿阇梨,
犹如三宝及菩萨等。为能授与归依之处,于诸善事,而为因首。现世安乐,当来获果,
为依阿阇梨故。”
《大辩邪正经》中也说:“汝若学此安心妙法,先洹归依真善知识。何以故?
未知者令知亦当归依真善知识,未觉者令觉亦当归依真善知识,未悟者令悟亦当归依真
善知识,未通者令通亦当归依真善知识,未证菩提者令证菩提亦当归依真善知识。”大
家都知道,依止佛陀的话,佛陀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就是自己以前不了知的会了知,不
通达的会通达,未证悟的会证悟。而依止善知识也是如此,所以,善知识跟佛陀没什么
差别。
还有,《般舟三昧经》... 阅读全帖 |
|
z**n 发帖数: 22303 | 16 密宗四皈依,有明确佛经依据!zt
四皈依是密宗部经典明确提到的一个法义,绝非藏传佛教的发明。四皈依跟密法修持高
度依赖于上师的传承及加持,有着密切关系。
皈依上师即皈依包括释迦牟尼佛在内的一切传承祖师和直接上师。
佛陀说法是因机施教的,一切根据受众的根器来定,那么在大众根机面前暂时隐秘某些
深层次的法,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非器面前不说法”,这正是佛陀的慈悲所在。所以,拿汉文显宗经典来衡量一切,显
然是行不通的。
密宗法义有密宗的经典所依。密宗经典汉文大藏经中有一部分,由密教部所摄。藏文大
藏经中的密教经典,部分和汉译经典重合,相比之下还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也是直接源
自印度,由印藏译师们共同所译。这些梵文原典仍有许多保留下来的,故此否定藏传经
典的实质就是否定印度经典。
至于密宗经典的可靠性,则正如太虚大师所说:拿世俗的历史考证方法来判定经典真伪
是不合理的,这样做的话,大乘显宗的部分经典同样也无法成立,华严、法华同样也会
被打倒,是不合理的。
====================
根据藏传经典:(续即密部经典,如《大日经》的正规名称应当为《大日续》)
《佛双合续》云:“佛法僧...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17 第2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
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
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三岁时,父亲不幸亡
故,母守志鞠养,孤儿寡母,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
颖早慧,事母至孝,日日砍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二十四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
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
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
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一千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
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
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
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18 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李圆净居士原著
演培法师白话讲述
第一篇 拔病苦
第二篇 救厄难
第三篇 兴福慧
第四篇 度生死
第五篇 广劝惩
第六篇 普示现
第一篇 拔病苦
★晋朝有个和尚,名叫竺法义,住在兴宁中始宁山上,很精细的研究所有的佛经,从他
学习的学生经常有一百多人,当咸安二年的时候,他感觉生起心气病来,病得很久,所
以他就一心一意的虔诚归依观世音菩萨,忽然有一天梦见一个人破开他的肚皮,把他的
肠胃都拿了出来,并且洗刮他的五脏六腑,看见有结成一块块肮脏的东西很多,都把他
洗得干干净净了,再放进去,还原缝好,对义说,你的病已经除掉了,当他一觉醒来,
果然病都好了。宋朝尚书令官员傅亮编撰这件事的奇迹,常常说,他的父亲在世时,和
义一起游山玩水,义也常常说这件奇事,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肃然起敬的。(太平广记)
★元魏时(即北魏孝文帝亦称元魏)名道泰,住在常山的衡唐精舍,曾经梦见有个人告
诉他说,你的性命将于四十二岁的时候,当寿终正寝,到了那个时候,果然生起很严重
的病来,他自己忧虑必定会死,将他所有的衣食资产多为布施,有位朋友对他说,我听
见供养六十二亿菩萨,和念一声观世音的人,得福恩是一样...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9 发心立志篇, 二
上回扯到了四宏愿。当一个人立下心愿的时候,愿望就是结果, 也是开始。 四宏愿中
有两个无边。 一个无尽,一个无上。 也就是说这个路真的可能很长,很长。 一路上
不知道要有多少的反复,困惑和困难。所以常常要把自己的志愿记在心上, 就像牵挂
着妈妈的签证有没有下来一样。。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成功是属于有远大志向的人, 更是属于能低低实践的人。
昨天有人帖出具行和尚的故事, 就是一个深深海底行的例子。 人一高就容易飘, 深
深海底行就是要把志定住,定在哪里呢? 定在道流上, 定在解脱上, 定在那一件大
事上。
解脱的道路有很多, 归依佛法僧就是其中的一条。 在佛教中又叫三归依。说起三归依
, 我以前小的时候一直以为就是出家当和尚,尼姑。 呵, 也对, 也不对。。三归依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并不是一定要出家人。 三归依有外在的形式, 那就是尊重佛,
佛经和僧枷。 常怀下心, 普行恭经。
三归依的内在含义才是它的实指。 佛表示觉, 法表示正,僧表示静。 面对烦恼尘牢
,归依佛,常能自觉,不生烦恼。 归依法, 常持正念, 邪不能侵。 归依僧,清静无
染,来去自在。我是这么...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7106 | 20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
沙门佛觉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团四分
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于教主
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由于上
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更多的
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物供养和恭敬,这些大众部大乘邪教徒便伪造了大量的佛经及咒
语,与上座部原始佛教抗衡,并将其贬称为小乘.
目前,上座部原始佛教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包括中国傣族在内)等地区,而
大众部大乘邪教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尼泊尔,朝鲜半岛和蒙古等地区.这些大乘邪教徒
以伪经(大乘经典)和雕像(阿弥陀佛像和药师佛像等)为工具,利用世间病人治病心切,女
人怕死和老人求长寿的心态及偶像崇拜的弱点,不择手段地骗取广大信徒的财物和恭敬,
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然而,时代在不断进步,人类的智慧
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科技和教育的突飞猛进,人们辨别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掩盖大
乘邪教表面的面纱会逐渐被揭开.
...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5008 | 21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2010最新版)
2010-03-08 | 阅:1129 转:69 评:13
160;| 分享
揭开佛教历史的大骗局(最新版)
;作者:沙门佛觉
——关于大乘佛教经典纯属伪造的证据
作者:沙门佛觉 2010-1-22 12:13
网摘收藏 [43点击] [管理]
来源:心原绿色文苑·原始佛教版
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灭度后,其生前领导的佛教僧
团四分五裂,经过数年后,最终形成两大派系:上座部原始佛教和大众部大乘邪教.前者忠
于教主佛陀的教义教法,继承佛陀亲口讲的原始经典,如法如律修行,而后者大破戒律--
由于上座部佛教长老比丘们的批评和指责,加上为自身违戒而寻求袒护,以及为了发展
更多的信徒,从而得到更多的财...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22 禅修前行
我现在解说如何修习禅定。开始前,跪下来,双手合十置于心前,虔诚礼敬三
宝,口诵下文:
Arahaṃ sammā-sambuddho bhagavā:
Buddhaṃ bhagavantṃ abhivādemi
薄伽梵[7]是阿罗汉、正自觉者:
我顶礼佛陀、薄伽梵。(一拜)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Dhammaṃ namassāmi.
法由薄伽梵善说:
我崇敬法。(一拜)
Supaṭipanno bhagavato sāvaka-saṅgho:
Saṅghaṃ namāmi.
薄伽梵的僧伽弟子行道正善:
我礼敬僧伽。(一拜)
以你的意、语、行表达对佛陀的敬意: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a.
礼敬薄伽梵、阿罗汉、正自觉者。 (三遍)
归依三宝:
Buddhaṃ saranaṃ gacchāmi.
Dhamm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前面已说明广义沙门中三种层次的正教—正法律乘。然而,广义沙门中除了有正教
之外,还有邪教的存在。什么是广义沙门中的邪教呢?依据前节所举《杂阿含经》卷28
第791经所说,邪法就是地狱、畜生、饿鬼的境界;而邪法的法道就是使人沦堕于三恶
道的教导。换言之,广义沙门的正教是可以使人生天,乃至有机会迈向大乘而获得解脱
,但是邪教则不能使人生天,反而使人向下沉沦而堕于三恶道,完全没有机会迈向大乘
而获得解脱,因此称为邪教。例如,喇嘛教(或称为秘密大乘、密教、坦特罗佛教、藏
传佛教)就是一种邪教。首先从喇嘛教的祭祀供品内容的法式可以作初步的了解。
释印顺在《印度之佛教》一书中描述:
佛世以依教奉行为最胜之供养,佛后亦供以灯明、香、华等而已。密教以崇拜者为
鬼神相,其供品乃有酒、肉。有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
更有“五肉”者,则狗肉、牛、马、象及人肉也。以此等为供品而求本尊之呵护,亦可
异矣!1
注1 释印顺,《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社(新竹),2004 年,页320~321。
不单是佛世之时,依佛教的教理本质而言,确实以依教奉行为最胜的供养。因为佛
陀已经究竟解脱,...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4 法是什么?在圣典中,法字的使用范围很广,如把不同的内容,条理而归纳起来,可以
分为三类∶一、文义法;二、意境法;三、(学佛者所)归依(的)法。
释尊说法,重在声名句文的语言,书写的文字,以后才发达使用起来。语言与文字
,可以合为一类。因为语文虽有音声与形色的差别,而同是表诠法义的符号,可以传达
人类(一分众生也有)的思想与情感。如手指的指月,虽不能直接的显示月体,却能间
接的表示他,使我们因指而得月。由于语言文字能表达佛法 [P6] ,所以也就称语文为
法;但这是限于表诠佛法的。如佛灭初夏,王舍城的五百结集,就称为「集法藏」。然
此能诠的语文法,有广狭二类∶一、凡是表诠佛法的语文,都可以称为法,这是广义的
。二、因佛法有教授与教诫二类,在教化的传布中,佛法就自然地演化为「法」与「毘
奈耶」二类。等到结集时,结集者就结集为「法藏」与「毘奈耶藏」。与毘奈藏耶相对
的法藏,那就局限于经藏了。
意境法
『成唯识论』说∶「法谓轨持」。轨持的意义是∶「轨生他解,任持自性」。这是
说∶凡有他特有的性相,能引发一定的认识,就名为法,这是心识所知的境界,在这意
境法中,也有两类∶一、「别法处」∶佛约六根... 阅读全帖 |
|
b*****l 发帖数: 3821 | 25 先能能清楚‘以自为洲’是什么意思吧。这种扭曲,倒是一贯的有邪师的特征。
‘师心自用’不是‘以自为洲’,
否则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对,都是‘以自为洲’了。
《长阿含经》
阿难。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云何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
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
是谓。阿难。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 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
|
b*****l 发帖数: 3821 | 26 先能能清楚‘以自为洲’是什么意思吧。这种扭曲,倒是一贯的有邪师的特征。
‘师心自用’不是‘以自为洲’,
否则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自己对,都是‘以自为洲’了。
《长阿含经》
阿难。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云何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
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
是谓。阿难。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 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
|
Y**u 发帖数: 5466 | 27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8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29 ☆─────────────────────────────────────☆
SeeU (See you) 于 (Thu Jul 21 11:50:14 2011, 美东) 提到:
大乘常说佛发心度一切众生。「佛法」不如此说。佛度有缘而已。如<佛遗教经>说,未度者,留下得度因缘。
<大般涅磐经>中,佛对须跋陀罗说,唯有八正道才能解脱,无八正道无圣果。
从「佛法」到大乘,有些观点改变了。
杂阿含965经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世有边耶?』答言∶『无记。』『世无边耶?世有边无边耶?世非有边非无边耶?』答言∶『无记。』瞿昙于何等法而可记说?」
佛告郁低迦∶
「知者、智者,我为诸弟子而记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
郁低迦白佛∶
「云何,瞿昙!为诸弟子说道,令正尽苦,究竟苦边,为一切世间从此道出?为少分耶?」
尔时,世尊默然不答。
第二、第三问,佛亦第二、第三默然不答。
尔时,尊者阿难住于佛后,执扇扇佛。
尊者阿难语郁低迦外道出家∶
「汝初已问此义,今复以异说而问,是故,世尊不为记说,郁低迦!今当为汝说譬,夫智者因譬得解。
譬如∶国王有边境城,四周坚固,巷陌平正,唯有一门,... 阅读全帖 |
|
f*******8 发帖数: 3612 | 30
别的
华严经这一段不错。
我觉得阿弥陀佛以愿力建佛土,让到佛土的人都能最后解脱,也算是帮人建立解脱因缘。
佛说三皈依,首先是皈依佛---以佛为庇护所。
这是他自己说的,不是后人为了尊重佛而故意加上的。(见下)
既然佛说应以我为庇护所,别人来了他当然应该有所负责,
不仅仅是宣示一下教理了事。
既然说要负责,他就必须有负责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什么?
这一点在ken wilber 关于宗教中的guru和大学中的teacher的区分中也有说明,
guru(应该可以对应明师),不是teacher,下课就完事,所有的行为只是职业生涯。
guru是要负责你学会的。
(当然建立因缘的前提是人要有求解脱的心,因为人都有自由意志,所以佛才有不问不
说的说法)
--------
回顾一下
这个事情本来复杂,不是一言两语能说得清楚。
按说这个版以前都谈论过了,到底哪些可以说清楚,修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说清楚。
正向说清楚(就是确认性地说清楚)还是反向说清楚(就是把行不通的都排除掉)
这篇文本来是因为俱乐部贴了,我觉得不错才转过来的,
主要是欣赏那句话:
【须常研知自身 所作为何事, 所结又何果】
不过真要说到“明...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1 “要布施,也要有波罗蜜。”也就是要以佛法的智慧来作布施。我们要继续来探讨:什
么是有智慧的布施?以及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
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佛陀的意思
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正法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
益。佛陀首先说,布施的智慧共有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能舍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就是
食、衣、住、行所用的种种资生之具。第二种有智慧的布施,是要能舍内、外物。也就
是说,他不但能舍身外之物,而且连身体以及器官,也能够施舍出去。第三种是能在施
舍外物以及内物之外,并且还能够趁机以解脱智或般若智来教化众生。这三种布施都有
不同的难度,对于一般具有因果知见的人来说,第一种的舍身外物是最简单的事,但是
对一些无智又吝啬的世俗人来说,要舍外物都已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了。第二种的舍内
物,就是施舍身体或是体内的器官,这就很不容易做到了!先别说是体内的器官,就说
有一些男众,想说要修行了,干脆就把三千烦恼丝给理光吧!但常常是思索再思索,甚
至是想了好...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2 1. 沙门运动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对于婆罗门文化进行反省,兴起一股出家修行的沙门
运动(Sramana movement)。婆罗门教探求世界的生成以及生命的产生,由婆罗门古圣
人(系世俗法中定义之圣人,非佛教中实证解脱与实相之贤圣)受到神祇的启示而诵出
吠陀(Ve d a,智识之意),经过长久的发展,形成特殊的婆罗门文化。婆罗门主张婆
罗门种姓阶级至高无上,以及祭祀万能的思想。古印度当时,由于社会进步与繁荣,人
民知识水准提升,对于婆罗门的主张产生深刻反省,于是便兴起一股出家修行的沙门运
动,以探求世界生成的真正道理,以及生命如何可以解脱而获得安乐的方法。
当时有非常多人投入沙门运动,形成一种探索宇宙及生命实相的热潮。在这股百家
争鸣的热潮下,产生各种哲学思想来解释宇宙及生命的实相。根据学者的研究,当时的
沙门运动中所提出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几乎目前所有的现代宗教与哲学思想,都可以在
古印度的沙门运动中找到相类似的主张。例如,日本的高楠顺次郎与木村泰贤在《印度
哲学宗教
史》中说:
“印度为世界无类之宗教国,又为世界稀见之哲学国。发生于印度之宗教与... 阅读全帖 |
|
l*******e 发帖数: 121 | 33 首先确定你是仅仅是研究佛学还是想修行。
从你的语气上感觉你是想亲身体验的。
假如想真的修行的话,首先当然是明白一些基本的佛法道理,
(对不起,我不清楚你佛学的程度如何)
没有基本佛法的指导的修行多少都会走一些弯路。
即使你了解一些佛法的基本道理了,
我还是很希望能去看看广超法师的<<佛法基本知识>>,
因为它能让你对于佛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
并且能有一定程度地深入。
要开始修行,归依三宝是必须的。
(既然相信佛法并且愿意实践了,那么为什么不归依呢)
归依的意义绝对不是仅仅举行一个仪式那么简单。
可以看看广超法师的<<佛法基本知识>>中有关归依的部份可以了解更
多。
先了解归依的涵义,才不会稀里糊涂地归依。
假如你已经归依了,那么有了好的开始之后,
就是好好地跟明师学习。
至于是净土宗、密宗、还是有禅定次第的其他各种不同法门,
那看你个人的因缘了。
相信不论任何法门,禅定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
广超法师的<<佛法基本知识>>中有关禅定的部份可以了解一些禅定的
概念。
在跟随不同师父修行的同时,自己同时要多看看各种佛法经论。
多闻对于佛法修行是非常重要的。
至于遵守什么,做什么,相信 |
|
r*****d 发帖数: 922 | 34 疑惑七:视师如佛,是否依人不依法?
有些人认为:“密宗把上师当佛一样看待,这种做法不正确。佛教要求‘依法不
依人’,如果把上师当成佛,一切身口意全依赖于他,那就是‘依人不依法’了,四依
法就颠倒了。”
这种想法不合理。什么是四依颠倒?什么是依人不依法?我讲《解义慧剑》时曾
分析过4,在此就不啰唆了。但把上师视为佛、依止上师而成就的说法,不仅是密宗或
藏传佛教中有,汉地经典中也比比皆是。如《苏悉地经》5云:“弟子之法,视阿阇梨
,犹如三宝及菩萨等。为能授与归依之处,于诸善事,而为因首。现世安乐,当来获果
,为依阿阇梨故。”
《大辩邪正经》中也说:“汝若学此安心妙法,先洹归依真善知识。何以故?未
知者令知亦当归依真善知识,未觉者令觉亦当归依真善知识,未悟者令悟亦当归依真善
知识,未通者令通亦当归依真善知识,未证菩提者令证菩提亦当归依真善知识。”大家
都知道,依止佛陀的话,佛陀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就是自己以前不了知的会了知,不通
达的会通达,未证悟的会证悟。而依止善知识也是如此,所以,善知识跟佛陀没什么差
别。
还有,《般舟三昧经 |
|
S**U 发帖数: 7025 | 35 佛对外道与佛弟子都说法,但有不同。外道如下劣薄田, 佛法种子难以生长广大。又如漏器,正法听很多次也流掉,剩下不多。但外道于佛善说法中得一句法,知其义者,仍有长远利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915.htm
杂阿含91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那罗聚落好衣庵罗园中。
时,有刀师氏聚落主,先是尼揵弟子,诣尼揵所,礼尼揵足,退坐一面。
尔时,尼揵语聚落主∶
「汝能共沙门瞿昙作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聚落主白尼揵∶
「阿梨!何等为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耶?」
尼揵语聚落主∶
「汝往沙门瞿昙所,作如是言∶『瞿昙!不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耶?』若言不者,应语言∶『瞿昙与凡愚夫有何等异?』若言∶『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者,复应问言∶『若欲安慰一切众生者,以何等故,或为一种人
说法,或不为一种人说法?』作如是问者,是名蒺蔾论,令彼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尔时,聚落主受尼揵劝进已,往诣佛所,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岂不欲常安慰一切众生,叹说安...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36 佛对外道与佛弟子都说法,但有不同。外道如下劣薄田, 佛法种子难以生长广大。又如漏器,正法听很多次也流掉,剩下不多。但外道于佛善说法中得一句法,知其义者,仍有长远利益。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search1.php?path=SA0915.htm
杂阿含915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那罗聚落好衣庵罗园中。
时,有刀师氏聚落主,先是尼揵弟子,诣尼揵所,礼尼揵足,退坐一面。
尔时,尼揵语聚落主∶
「汝能共沙门瞿昙作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聚落主白尼揵∶
「阿梨!何等为蒺蔾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耶?」
尼揵语聚落主∶
「汝往沙门瞿昙所,作如是言∶『瞿昙!不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耶?』若言不者,应语言∶『瞿昙与凡愚夫有何等异?』若言∶『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者,复应问言∶『若欲安慰一切众生者,以何等故,或为一种人
说法,或不为一种人说法?』作如是问者,是名蒺蔾论,令彼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尔时,聚落主受尼揵劝进已,往诣佛所,恭敬问讯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昙!岂不欲常安慰一切众生,叹说安...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7 ☆─────────────────────────────────────☆
rapier (Avanti) 于 (Fri Jul 22 02:19:15 2011, 美东) 提到:
一片乱象:
大,小乘经典都开示了轮回的主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78118/
一网友引了《中阿含经》相关原文:
比丘复问曰:『世尊!云何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比丘者,如是见、如是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
这是阿含系列,在大乘法义里,“此”即是第八识,入胎识。 第八识所含种子起现行
,生出五阴及万法,五阴被意识执为“我”(妄我),故会带来恐怖。
可见无论阿含系列还是大乘经典,都开示有一个论回的主体。
==================================================
宣扬这种观点的人居然是中科院宗教博士
☆─────────────────────────────────────☆
SeeU (See you) 于 (Fri Jul 22 11:37:59 2011, 美东... 阅读全帖 |
|
d*********d 发帖数: 192 | 38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师加持之月越明。”也就是说,...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39 索达吉堪布 宣讲
什么是密宗?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40 什么是密宗?
——索达吉堪布
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一些密宗的道理。
疑惑一:密宗为何要保密?
众所周知,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
之所以如此,续部中说,并不是因为密宗有不可告人的过失,而是因为它特别珍贵、稀
罕,许多人对此无法接受。
就像你所拥有的最昂贵之物,如金子饰品或一大笔钱财,不可能在大众场合中到处炫耀
,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一定会小心翼翼地藏起来,以免被人偷走、抢走、骗走。同样,
密宗由于对我们自己极为珍贵,对别人有时也不一定有利,故应采取保密的态度,这样
所得的利益和加持才是无上的。因此,学习密法的人,自古以来保持隐秘的态度,原因
也在这里。
疑惑二:为何学密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许多人对密宗的信心相当不错,这一点是有原因的。像法王如意宝、贝诺法王、敦
珠法王等,这些公认的大成就者都讲过:末法时代,密法对众生的调伏或者加持极为迅
猛。诚如噶托度达所言:“五浊黑暗越深之时,莲师加持之月越明。”也就是说,时代
越趋末法,众生烦恼越强烈,密法的加持就越炽盛。因此,越...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1 1. 沙门运动
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对于婆罗门文化进行反省,兴起一股出家修行的沙门
运动(Sramana movement)。婆罗门教探求世界的生成以及生命的产生,由婆罗门古圣
人(系世俗法中定义之圣人,非佛教中实证解脱与实相之贤圣)受到神祇的启示而诵出
吠陀(Ve d a,智识之意),经过长久的发展,形成特殊的婆罗门文化。婆罗门主张婆
罗门种姓阶级至高无上,以及祭祀万能的思想。古印度当时,由于社会进步与繁荣,人
民知识水准提升,对于婆罗门的主张产生深刻反省,于是便兴起一股出家修行的沙门运
动,以探求世界生成的真正道理,以及生命如何可以解脱而获得安乐的方法。
当时有非常多人投入沙门运动,形成一种探索宇宙及生命实相的热潮。在这股百家
争鸣的热潮下,产生各种哲学思想来解释宇宙及生命的实相。根据学者的研究,当时的
沙门运动中所提出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几乎目前所有的现代宗教与哲学思想,都可以在
古印度的沙门运动中找到相类似的主张。例如,日本的高楠顺次郎与木村泰贤在《印度
哲学宗教
史》中说:
“印度为世界无类之宗教国,又为世界稀见之哲学国。发生于印度之宗教与哲学之
...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2 乾隆大藏经·大乘律·第1088部
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后汉失译人名开元录拾遗
佛说受十善戒经
十恶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陀林须达长者美称夫人精舍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
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以慈梵音告舍利弗。今为汝等说除十恶不善业报。谛听谛受。一心
忆持慎莫忘失。十恶业者。一杀生业。二偷盗业。三淫欲业。四妄语业。五两舌业。六
恶口业。七绮语业。八贪欲业。九嗔恚业。十愚痴业。舍利弗。汝今应当普教众生。清
净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五体投地归依和上。诚心忏悔此三恶业。如是三说。既
忏悔已。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清净。次第应当自称其名。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
于僧。如是三说。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如是三说。复应问言。善男子善女
人汝能持不。若言能持复应问言。汝今身心无过患耶。身过患者。出佛身血。杀阿罗汉
。破和合僧。诽谤断善。逆佛正法不。若言不者。复当问言。汝心中念欲作五逆谤正法
不。汝曾偷盗佛物法物贤圣僧物现在僧物招提僧物不。于母姊妹比丘尼边作不净不。若
言不者。复当更教。汝今如是身心清净。大德忆念。我今欲受十善业戒。十不善业我已
忏悔。唯愿大德。慈愍我故听我受持。尔时 |
|
b*****l 发帖数: 3821 | 43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570 | 44 "此才是真正皈依三宝, ..三宝-佛, 法, 僧是也, "佛"-乃指必须仍在世之明师, "法"-
乃依靠明师所传之法门, 及依靠明师不可思议之佛力, 为行者处处建立出三界以至见性
之因缘也, "僧"- 不是指和尚僧人, 乃指明师之修行团体也,"
--------------------------------------------------------
经云:
从今日起。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
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
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
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
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
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
。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 |
|
f****2 发帖数: 311 | 45 阿弥陀佛!顶礼梦参老和尚、宣化上人、索达吉堪布!
“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不疑于佛,不疑
于法,不疑于僧;尽心于佛,尽心于法,尽心于僧;决定于等觉胜趣。”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
【唐不空三藏法师 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迦毗罗卫国释迦种族聚落。尔时有一释种,住车尼摩迦聚落。
于佛净信,于法净信,于僧净信;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不疑于佛,不疑于
法,不疑于僧;尽心于佛,尽心于法,尽心于僧;决定于等觉胜趣。其人眼所见色相而
不得见。
尔时乞晒摩迦释种忆念如来,作如是言:「稽首佛‧世尊!智炬陀罗尼能作光明
者,归命善逝大悲者,护念摄受我,令我眼清净!」
尔时世尊超越世间耳、眼,以天耳闻,以天眼见。尔时世尊告阿难陀言:「汝往于释种
所,以此陀罗尼明加护,令净其眼,令彼拔济,令彼摄受,令彼长养,令彼结界,令彼
眼无垢翳,得离疾病,广令流布四部众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有情。
真言曰:
怛雅他 系里 米里 黎智 系里 系帝 护于 护于 护也 摩宁 护鲁 护鲁 怒鲁 怒鲁 娑诃
阿难陀!此...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46 五、节孝延寿 先曾祖妣毛母李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之马港,虔奉观音菩萨。先曾祖
端元公积学早逝,先高祖盛周公,高祖妣张太夫人,金太夫人均在堂,时甫三十二岁,
守节抚孤,以母兼父,孝养翁姑,以媳代子,周旋于两姑之间,曲尽孝道。且豪侠好义
,有丈夫气,急人之难,抚人之儿,亦劳怨不辞。清末洪杨之乱,湘军屡战于此,某日
闻寇警,急奉翁姑奔于前,襁负三子随于后,仓皇逃避,见侄被弃哀号,即禀翁姑:‘
媳有三子,弃一可也,兄惟此子,忍令绝嗣耶?’乃弃长子于途,携侄同逃。子追不及
,寇至欲兵之,询知其情,义而舍之,寇退,仍获团聚焉。迄翁姑先后弃养,家虽中落
,皆葬祭尽礼。而哀毁过甚,及次子先逝,孙曾多夭,积忧愁而生乳癌,溃痛甚剧,医
谓无救。吾祖躬率吾父祷于观音菩萨座前,忽梦大士教以青丝瓜捣敷而痊愈,延寿两纪
。四代同堂,晚景欢娱,精神矍铄,无疾而终,享寿八十有五。沔阳夏少平钟武先生为
立节孝传,刊入家谱。
六、孝延双寿 余岳父郑公文成老先生,岳母吴太夫人,世居湖北通城南区郑家岭,迁
何婆桥之何家垄。佛神并信,尤敬奉观音菩萨。父早死,事母极孝,定省必敬,葬祭尽
礼。性均仁慈,无所矜饰,好善乐施,不使... 阅读全帖 |
|
G**W 发帖数: 1865 | 47 印顺法师也破密,他這麼說鬼神崇拜 :
鬼神好凶杀,欲天躭诸欲,独梵依慢住,亦非归依处。
知道求归依了,可是又每為外道邪宗所误。归依的对象,不但是依赖他,也是以他為典
型而效法他,就是没有这种自觉的心境,也是会受熏染的,所以这是不能不谨慎的。归
依的宗教对象,形形色色,现在略说三类,从他们的缺点中,说明他不是真正的可归依
处。
一、「鬼神」:照中国的说法,天神,地祇,人(死為)鬼,人死而有功德的也成為神
。这是各式各样的,风神,雨神,山神,水神,土地神,五穀神……,山精木怪,魑魅
魍魎;《易经》所说的『精气為物(即魅),游魂(指无人祭祀的孤魂)為变』,都是
。据佛经说:鬼是饿鬼;神是四大王眾天所统摄的,主要是夜叉,罗剎,那伽(龙),
摩睺罗伽(蟒神),迦楼罗(金翅鸟)等,或是大力鬼王,或是高等畜生。还有基督教
所传的魔鬼(大龙,蛇),鬼灵,生著翅膀的天使等。这些鬼神,确有一些功德,有一
些神力,也有向善而為高级天服役的。
在某种情形下,确能给人以多少助力,所以常為人所崇拜:恳求赐福,求他驱逐邪恶,
或者请求不要伤害。然鬼神都充满烦恼,他们的德性,有时还不及人类;特别是瞋恚成
性,嗜「好凶... 阅读全帖 |
|
W*********E 发帖数: 197 | 48 修行与生天
游宗明
世界上的宗教,无非是想死后能生天,佛教也不例外,但佛教并不认為生天是究竟的,
或生天是永生的。这就奇怪了,生天不是唯一而最后的目的,最高的圆满境界吗? 佛说
:不是。那麼佛教所说的修行是什麼? 目的又是什麼? 所有的宗教都是以修养自己,做
好人好事利益他人,最后生到天上去,这样就结速了。以后呢? 以后就是在天上快乐过
日子。涵养自己,行善布施,佛教也这样讲,但这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
佛所说的修行是指三乘菩提,所说若只是人天乘,那是善法,但还谈不上佛教的修行,
因為没有三乘菩提的内容,所以不是佛法上所说的修行。
有一次,漫游到一处小深山,地处幽静,盖一座美丽寺庙,有位居士在树下用电脑阅读
大藏经。问我修何法门的?我说三乘菩提。他惊讶地说从没听过三乘菩提,那是什麼东
西?我说就是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和佛菩提。内容他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有人三者同
时修学,我又不是剃光头穿僧衣的学声闻干什麼?我说三乘其实就是一佛乘,当然都要
学。他问我到处跑在干什麼?我说保护您在这裡好好念佛修行呀。他说这裡是念佛道场
,也不招惹他人,何需你来护卫? 我说您都不知道,人家批评大乘非佛说,就是在...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49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50 轮回本来就是虚妄性,因此它并没有什么叫作确实存在或确实不存在;然而,众生
没有办法离开无始以来的执取,所以轮回它本身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相续的存在。因此
,这个相续的变异的存在不是一个真实的,可是这样的虚假的轮回,却能让一切有情的
身心受到巨大的痛苦;所以佛法才要告诉我们,要如何从这个轮回中真正的解脱。
在 佛陀之前,就有许多人想要透过修行,然后来获得涅槃,然后成就阿罗汉,可
是他们的方法都失败了;甚至他们认为的往生天上等等,这种都不究竟,最后到了天上
享受快乐,或是在天上在寂静的禅定境界中,最终还是要堕落。所以,轮回它意思是说
,不断重复生死——生与死,所以这样叫作轮回。轮回中有六道,它并不是特别来施设
的,而是众生心的变化、变异而产生了这个六道轮回。如果广说的话,每一道就有无量
的众生,所以,它并不是像世间所认为的如何如何,一定是如何一定是如何。
而一乘法里面要说的是,轮回它本身不究竟,所以它是可以解脱的;然而这个解脱
,并不是根源于只有说对于说真如法的信受而已,你必须要去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
,然后在这个行门之中确实的履践。也就是说解、行是合一的,你对于一切法的知解,
包...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