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持戒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
q****n
发帖数: 4574
1
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是不见他人过的。如果见他人过,他人过就是自己过。说我这心里挺
平静的,我没有那样。实际上你不知道,在你发现别人的缺点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
你的缺点了。这个事实、这个道理一般人他看不透。有人说我这心里挺平静,我心里挺
好,我今天挺乐呵呵的。但你只是这一时的感觉,或是暂时控制了自己的想法,感觉到
好,但你发现别人有缺点的时候——你已经发现别人的缺点,实际上你那个起心动念已
经就是烦恼的概念了。
你看人在欢喜的时候,看别人总觉得都很好;如果心里有了烦恼的时候,看到别人
处处都别扭。当一个人生起情感时,发现别人也充满了情。这个情充满了什么呢?好和
坏的情。烦恼呢?也充满了好和坏的问题。说自己好,他人坏,这都是烦恼,好、坏都
是烦恼。只不过差别就在于自己愿意领受或不愿意领受的问题。有的人认为自己现在心
里很平静,看到别人好像在烦恼,这是我们一般人常见的、常犯的一种毛病。
但你不知道,人的眼睛所见都是虚妄的,看的并不全面。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前方
,看不到后方,它不能做透视法,所以眼睛的功德是八百功德,它不能做到圆满的功德
。所以说我们想真正知道自己的时候,你必须前后都得有镜子,才... 阅读全帖
z**n
发帖数: 22303
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投胎轮回论理的大缺陷
佛陀是创世主吗  圣严法师著述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
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
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良医,能为但众生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
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是爱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导,能给众生引导
出离世间的苦海,听从佛的引导,必定得度,如果不从引导,也是爱莫能助。因此,佛
陀不以创世主自居,甚至不希望徒众们仅对佛陀作形式上的崇拜;能够实践佛的言教,
就等于见佛敬佛,否则,虽然觐见了当时的佛陀,也等于没有见佛。所以,佛陀既不是
创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
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导师,而不是幻术家及魔术师,他
用不著骗人家说‘代人赎罪’,他是教我们一切要自己对自己负责──‘种瓜得瓜,种
豆得豆。’
摘录自正信的佛教 - 圣严法师开示集
http://www.dizang.org/rm/zxdfj/
再转一篇:
圣严法师谈成佛的方法
佛教,当然不是唯物论的宗教,却是无神论的宗教... 阅读全帖
a*******2
发帖数: 465
3

达真堪布开示于2015年第一届大学生体验营
 问: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社会上常有这样的情况,善良的人
常常被人伤害和利用。我们该如何智慧地去做一个善人?什么是真善呢?
 仁波切:做善事、好事都不能缺乏智慧。若缺乏智慧,就是这样,不会圆满的,
最后也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做善事、好事,也要看对境、时机和本身的能力
,要考虑这些因素,不是随意就去做的。对境上,要看看该不该做;时机上,分析有没
有到,是否成熟;自身的条件上,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能力。若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和
条件,却还很执着、勉强地去做,这也是不好的。
总的来说,不能缺乏智慧。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都要有般若的摄持。
“般若”是智慧的意思。若是没有智慧的摄持,都不是“波罗蜜”,都不是解脱的因,
不是成佛的因。什么是解脱?解脱是解脱烦恼和痛苦。什么是成佛?成佛是福德圆满、
智慧圆满。必须要有智慧的摄持,才是波罗蜜,才是真正的纯善,才真正是解脱成佛的
因。若缺乏智慧,不能成为你福德圆满的因,不能成为你智慧圆满的因。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盲目地去做,不能随意地去做... 阅读全帖
k***y
发帖数: 62
4
2016.10.22版:為什麼要當下必成三界以上佛?
如果你認可當下是黃金時代,認可九界明師清海師父在世,你已經認可釋迦摩尼佛、達
摩、幾祖、穆罕默德,五界最智慧明師《五界管理層》在世;
黃金時代,九界明師清海師父在世,釋迦摩尼佛、達摩、幾祖、穆罕默德,五界最智慧
明師《五界管理層》在世,你沒有被九界明師清海師父公開免費教的成佛秘訣自己成佛
,你無論修什麼都白修,你無論多努力都在瞎耽誤功夫,你無論怎麼活都白活每一天(
以上附1.九界明師清海師父說、承諾為證、);
如果當下是黃金時代,如果當下九界明師清海師父在世,如果當下釋迦摩尼佛、達摩、
幾祖、穆罕默德,五界最智慧明師《五界管理層》在世:
九界明師清海師父與五界管理層在此黃金時代必已經滞炅嗣皂樔绾螌⒌鬲z道、餓
鬼道、畜生道、阿修羅道所有上帝兒女靈魂帶回五界天國(否則是無用佛,在世無任何
價值);
九界明師清海師父與五界管理層在此黃金時代必已經滞炅嗣皂樔绾螌⑻斓篮腿说篮
弦唬屓碎g天堂降臨人間,如何讓人間人人享受天道待遇,讓人類不再生病,讓人類
不再有衰老,讓人人最少活千年、萬年,如何讓人間再沒有戰爭、如何讓這星球再沒有
殺戮(否則是...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5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藏密历史.教派与金刚乘简介 (zt)
藏密教派简述
佛教传入西藏后,于西藏宣扬者被称为「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以金刚乘为主流
。其最初传入大约是在公元五世纪,即藏王拉脱多涅谮时期。据说当时从天而降「百拜
忏悔经」、「舍利宝塔」、「六字真言」、「法教轨则」等四宝,此皆属于印度金刚乘
之物,于此即开启西藏佛教之门。而佛教较大规模地传入则是在藏王松真干布时期。当
时藏王松真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及尼泊尔尺尊公主联姻,文成公主从中国带了释尊十二
岁等身佛像至西藏,并建立小昭寺;尺尊公主则携带了释尊八岁等身佛像,建立大昭寺
。于此开启西藏寺庙的兴建及佛法的流布。
到了公元七七○年左右,藏王赤松德真邀请印度高僧寂护及莲花生大师入藏传教,
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并为七位藏族贵族青年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
七觉士」)。寂护是一位娴晓三藏典籍的大法师,莲花生则是一位精通密咒的大宗师。
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之后,示现多种神通、降伏许多魔障,并传下大量珍贵的密法,开
创了西藏密宗法扬的大道。莲花生大师的伟大行径使得后世的藏密诸派皆对他尊崇备至
。此外,赤松德真为了奠定佛教根基,也广泛地翻译经典。其不仅从印度迎请多位译师
入藏译经,也派遣藏...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6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菩萨与六度波罗蜜---如本法师
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为修行大纲,菩萨修行在因地的时候,必须依六波罗蜜为修行法则
,一一进修入道,依六度波罗蜜的修证作为桥梁,才能由生死苦恼的此岸到达涅槃安乐
的彼岸。也就是 菩萨修行为因,成就佛道是果,而由因到果之间,尚有一段距离,而
这段距离,就有待菩萨广修六度波罗蜜来圆满成就。
六度波罗蜜是菩萨实践的法门,是成就佛道的阶梯,是转凡入圣的宝筏;此六度法
门成就的时候,就是菩萨成就佛道的时候。
由此可知,菩萨道与六度波罗蜜是一体,是不可分离的;也就是说,离六度无菩萨
,离菩萨无六度;六度因菩萨而有,有菩萨方有六度,菩萨与六度之关系,形影不离。
六度即:
一、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度悭贪。
二、持戒(律仪度、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度毁犯。
三、忍辱(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度嗔恚。
四、精进(断精进、修精进、求化精进)度懈怠。
五、禅定(身定、口定、意定)度散乱。
六、般若(生空智、法空智、一切智智)度愚痴。
菩萨道之精神与特色
菩萨道的精神与特色总摄归纳为五,即:一慈悲无尽。二智慧无尽。三时空无碍。
四空有...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300万字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
,可下载全书或去博客阅读。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 阅读全帖
m*******u
发帖数: 30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大乘和密教
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九篇第三章(老子与佛陀)的附录。论坛排版不便,可下载全书
或去博客阅读,链接见文末。
一、大乘佛教
1,自利和利他
2,菩萨与六度、四无量心
3,净土
4,补特伽罗与中阴身
5,空与有
6,阿赖耶识与如来藏
二、密教
附录:大乘与密教
佛陀说法四十多年,足迹遍布半个印度。弟子学成之后各自分散,一些长老级的人
物也自组僧团,长年追随佛陀的寥寥无多。由于佛陀没有以文字形式撰著教义,弟子们
的理解领悟略有不同、记忆也有差错、各地方言有异,这就给后来的教理分歧和僧团分
裂埋下伏笔。佛陀涅槃后百余年,因为戒律和教理的分歧,教团分裂为大众部和上座部
。这次根本分裂后教团继续分化,至纪元前后已有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的二十部派(又说
十八部派),其中属于大众部分化而成者九部,属于上座部分化而成者十一部。公元1
世纪左右以降,陆续出现了大乘独有的经典,如般若经、维摩诘经、法华经、华严经、
无量寿经等。这些经典的出现,意味着大乘佛教的诞生。大乘佛教将早前的部派佛教甚
至原始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小乘原意下劣乘。小乘佛教自称上座部,绝不认为自己是
劣质根性者奉行的下劣教。今日小乘佛教一... 阅读全帖
i******s
发帖数: 566
9
(二)密宗。
从果起修,即身成佛的大法。它称为密,不是保密的意思。而是由于这是佛自己亲
证的境界,没有法子让众生明白,以此名之为密。佛说《华严经》的时候,诸大阿罗汉
都如聋如盲,虽在道场中看见佛在说法,但和瞎子和聋子一样,没有领会,从这个意义
说“秘密”。日本判教,分成十个等次,从众生的一住心到最高的十住心。十住心称为
秘密庄严心,从这个秘密庄严心显现:真言、种子字、手印、曼陀罗等,称为如来的身
口意三密,一一具足如来亲证的秘密庄严心的无量殊胜功德。至于我们众生的身口意,
身造身业,口造口业,意造意业。善业、恶业,总之都是业,所以凡夫的身口意叫做三
业。密宗的方法,是让凡夫的身口意三业顿时契同于如来的三密,佛的三密是佛果位所
证的德,叫做果德。以佛的果德作为众生用功下手之处,这就是从果上起修,所以称为
果教派。譬如苹果已经结好了,你从这个苹果上,开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从开荒、撒
种、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树长大,种种的维护,结了苹果你再吃,那你就迟
缓了。若是从果上起修呢?就是这个苹果,佛已经替你把应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摆
在这儿,你只要吃。所以称为果教派。凡夫三业顿同佛的三密... 阅读全帖
l******j
发帖数: 1728
10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为什么放生功德最为第一
提醒一下,如果你真相信佛教因果轮回,在你有基本的佛教基础知识前,谨言慎行,不
要发布有关修行的言论,否则得到的果报肯定是你不愿看到的。
你这言论是佛教内早就被批烂了的:分不清福德与功德,拿福德当功德修行,以得失之
心学佛修福求解脱,拿学佛当做买卖,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
佛家讲持戒修心所得心性升华为功德,而积德行善、布施、作佛事所得为福德,福德积
的再多,也不能代替功德修行,除非修福德同时持戒修心。
而佛教修行是讲究善巧方便的,所谓“八万四千法门,皆可成佛”,其内在共性,就是
持戒修心。佛家大乘讲“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
经。”。而你这里却说“惟有放生,最为殊胜”就是典型学佛不精而走偏差的言论,连
佛家的最基本教义都忘了。
放生不如救生。与其花钱为自己买福德,不如随顺因缘,或求人于危难,雪中送炭,或
与人为善,善言善语,只要时刻持戒修心,就是真正的学佛修行。
望好自为之。
z********e
发帖数: 253
11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高压反腐下的的避风港
高压反腐下的的避风港
世人皆知,佛门并非真空,社会上的腐败现象佛门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这是当
前反腐一大空白。因为各级纪检只对政界,而佛教界没有监察机构,所有寺庙一人当家
说了算,上千万乃至上亿身家的大款和尚比比皆是。各级统战或佛协或沆瀣一气或不懂
行而不作为,毫无约束力,全国四万家寺院成了纪检、公安、税务三不管的避风港,大
多已经商业化形式化,对于官场和社会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全国各界对此责难纷纷。
(参见附件1; 中国佛教界腐败内幕揭秘 ,是一个普通出家人写的)。
以净化人心和谐社会为己任的全国上万家寺院却正在每天做着相反的事;的确是很
难让人相信,不幸的是,这一切都是事实。因为全国一半以上的汉地寺院已经投靠了喇
嘛教---为了名闻利养。而所谓的“藏传佛教”喇嘛教,虽然自称“佛教一派”,但其
教义、戒律与法门全然与佛教背道而驰,背后还有西方反华势力撑腰。(请参阅附件2
:为什么说喇嘛教不属于佛教?)。
纪检说那不属于我们的管辖范围;公安说有宗教政策保护不好管。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都是中国公民,何以网开一面?一般人认为披上袈裟、受俱足戒,就是出家人了,
但却不知这些出家人若不持戒则... 阅读全帖
q****a
发帖数: 21
12
来自主题: WaterWorld版 - 迷惘者往事书》第三章第X节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j********p
发帖数: 9680
13
放生—放慈悲心生,放自己重生—超越血癌的
‘他若死时汝救他,汝若死时天救你。
延生愈病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
上圆下因老法师开示:‘杀有杀之恶果,放有放之善缘。末法娑婆,世道人心,日趋浇
漓,为满足口腹之需,无时不杀,无处不杀,推行放生,尤为困难!’此文之主角,就
是一活生生的例子。为了悲心与持戒,不忍杀生,将实验用之老鼠放生,决然放弃到手
的学位。末了,当其患了血癌,才有奇遇,高人医治,重生的善果。
这篇文章,取材自上道下证法师讲述编辑—毛毛虫变蝴蝶之五。法师慈悲,应允吾等将
其重新浓缩编排,就放生部分,节录在此。
以下就是法师讲述内容:
我有一位同学,现任美国大学教授,也是国际上颇知名的食品科学家。就读国中时,生
了场大病,父母带他遍访名医,受了很多磨难。他生性慈悲,很能体谅别人,大学时学
佛受戒,且诚心受持。
修硕士学位时,多年作实验,长期熬夜,饮食生活失常,积劳成疾,体力透支。渐渐的
,出现了一些症状,此时,血癌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在他快拿到硕士学位前,最后必
须做一个实验,需要杀好多老鼠,始能完成。天性的慈悲和持戒的精神,坚持不愿杀生
,毅然放弃到手的学位。家人、朋友均不...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571
14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要介绍就认真介绍

持戒是手段,持不持得住可以说是某种标准
戒某东西可以帮助你的佛法上的修行,要求上肯定是不能违戒,否则就不必受戒了,但
真正能持得住的按比例来说是不多的,佛法上的修行的鉴定标准之一是不能出现违戒,
这个问题更进一步的讨论我有些理解,但不适合和你公开讨论,因为我离那一步太远了
对这个比喻我说不出来什么,我目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比喻。我和你说的只是我的个人
理解,谢谢你和我讨论这些,对我整理自己的思路有帮助。
r****n
发帖数: 825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阿毗达摩讲要(四)
五、三藏与三学的关系
阿毗达摩与观智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回到上一节课所讲的三藏。佛陀在四十五年中
讲了法,讲了律,圣弟子们把它们整理成三藏。三藏包括《律藏》、《经藏》跟《论藏
》。三藏其实是一部指导禅修的宝库,是指导我们修行的。
谈到修行,修什么呢?修三学。是哪三学呢?戒、定、慧,也就是增上戒学、增上心学
跟增上慧学。其中,《律藏》以教导培养增上戒学为主,《经藏》以教导培养增上心学
为主,《论藏》以教导培养增上慧学为主。因此,三藏跟戒、定、慧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从修行的角度上来说,要以戒、定、慧的次第来修习,上座部佛教的三藏就是根据
实修的次第而分为《律藏》、《经藏》、《论藏》的。作为一名出家人,首先要学律,
学了律之后才学法。修习增上戒学能止息我们身体跟语言的粗重烦恼,然后才能够谈修
习增上心学,让我们的心清净。当我们的心清净之后,才能够谈到培育智慧。因此,增
上戒学直接对应持戒,增上心学直接对应修止,增上慧学直接对应修观。
表3:三藏与三学之关系
三藏 三学 禅修
律藏 增上戒学 持戒
经藏 增上心学 修止
论藏 增上慧学 修观
j******c
发帖数: 712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真心请教坚持禅修的方法
如果lz已经开始持戒,我觉得可以考虑在平时生活中更好的持戒,这个可以一天24hr练
习的,不用担心有没有时间。如果持戒更好了,打坐的时候更容易得定,那么无形中其
实延长了打坐的时间。我如果一段时间比较放逸的话,就会明显感觉到打坐效果不好,
反之就会好很多。
《中阿含》卷十(42)〈何義經〉(大正1,485b-15)
「因持戒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悅,因歡悅便得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
便得定。阿難!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真;因見如實、知如真,便得厭;因
厭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脫;因解脫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
受有,知如真。」
Y**u
发帖数: 5466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闲话儒家二三事
☆─────────────────────────────────────☆
SeeU (See you) 于 (Mon Jul 11 12:48:03 2011, 美东) 提到:
与其他哲学或宗教相比,儒家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世俗即神圣”,个人生命与这个世界就是围绕著“人类社会”这个教堂建造的。行为的核心是“做人”,包括“当个好人”,“履行人伦”,“检点个人言行于社会”,将个人、家庭、以及国家的道德统一起
来。
与基督教相比,儒家缺乏权利与义务的契约观念,而是以道德来看待个人与社会领域的一切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是家庭关系的延伸,所以从好处说,认识的人之间互相称兄道弟,互相帮忙,有人情味,「拉关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坏处说,由于缺乏超越眼前的道德标准(
焯糜氲赜谋ㄓΓ还蕉源ν獾娜艘裁还叵担惶拔塾肭子鸭涞幕ハ嗬≡缦弈:谢哒咔蟆刚展恕姑挥械赖赂鹤锔校栈咭部梢运br />
成是照顾家庭的需要。水浒传中,为了奉养母亲而抢劫的人,受到粗人李逵的称赞,只是一例。
佛法以持戒为基础,「非与不取」戒不仅是不偷别人财物而已,八正道的「正命」是赚钱以不损害众生为前提。
亚洲文化圈里,中...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嗔心浅探 zt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最佳良方,修习之不仅是吾人处世之妙
方,也可成办吾人出世之事业,对吾人修行正法乃至究竟解脱皆具
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嗔心功德菩萨戒我执
作者简介:释圣醒,闽南佛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
佛法是...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1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合集] 嗔心浅探 zt
☆─────────────────────────────────────☆
freeman08 (平常心) 于 (Thu Nov 3 20:00:40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还是要慎之又慎啊。
---------------------------------------------------------------------
嗔心浅探
释圣醒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是对嗔心之名义、种类及其行相乃至过患、
对治方法等作一肤浅的探讨。首先简单地探讨嗔心之名义、种类及
其行相,即对嗔心的大体形象、特征作一简单的介绍;其次探讨嗔
心的过患及其苦报,以揭示嗔心对吾人生活乃至修行所带来的困扰
与重大危害。说明嗔心生起时,不仅会令吾人自损损他,并且也会
摧毁吾人之一切善法功德,吾人之所以失戒坏德、破坏名闻等亦无
不由此而致。其不仅会给吾人的现生之修行带来极大的违缘,更障
碍吾人之究竟解脱,果报更是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本文接着探讨对
治嗔心之方法,揭示我执乃是吾人嗔病生起之根源,以示吾人欲拔
除嗔病之根,必须先要修无我观以淡化私我之执,令嗔心不生。又
说明修学慈忍是对治嗔心的... 阅读全帖
q****a
发帖数: 21
2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迷惘者往事书》第三章第X节
超越矩阵,真正的扬升
“2012”,不是真正的扬升。
在这临近变革的末尾时刻,各种“光与爱”的演讲和宣传接踵而至,各种灵性的分析、
猜测和假设交织而来。我想,但凡现在关注觉醒信息的朋友,关注“2012”的朋友,都
在不同程度上认同“2012”代表了一次意识上进化,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扬升”。由于
其他关于2012的启蒙宣传中已经造成了这种“扬升”概念的约定俗成,因此在前面章节
的讨论中,本书也继续延用了“扬升”这一称呼。随着“2012”的临近,当前网络上的
各种觉醒信息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冥想”、“脉轮”、“光与爱”、“神圣意识”、
“神圣火焰”开始逐渐闯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国的互联网“心灵市场”也迅速的被
这些关键词所覆盖了,大有形成一边倒的趋势,使得很多人对于“扬升”的认识仅仅止
步于此。而实际上,“扬升”有两种,一种是在矩阵幻象内发生的,指在幻象中扬升到
其他维度;另一种是真正的扬升——脱离幻象的扬升,确切的说应该是脱离六道轮回、
分段生死的往生。很显然,我们即将经历的“2012同化银河系”事件属于前者,这将是
一次发生在矩阵内部的扬升。所以,并非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将如那些“心灵文... 阅读全帖
j*******1
发帖数: 182
21
顶礼虚云老和尚!
http://www.zhibeifw.com/fjgc/fmlx_list.php?id=4232
http://www.zhibeifw.com/ssyy/?kind=107(值得一看20集 <百年虚云>)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
作者:绍云法师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想借着这次因缘,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简略地介绍一下上虚下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
迹及其生活特点,希望以他老人家的种种嘉言懿行,作为我们后人学佛的榜样。同时,
也想藉此为纪念老和尚圆寂四十周年,献上一片微薄的心意,以酬报他老人家对我的法
乳之恩。由于本人修行很浅,佛法水平有限,若有错误或不到之处,还请诸方大德们慈
悲指正。
我是于1956年8月,从安徽省含山县到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真如寺,投靠虚云老和尚求
出家的。当年我十九岁,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里到云居山去。其实,早在十六岁开始,
我已瞒着家人给老和尚偷偷写信,他老人家虽然是海内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亲
自给我回信。
见到老和尚后,他问我为何出家?我说是为了成佛。他老人家听后很欢喜,随即收我为
徒,并亲自为我剃度,取名宣德,号绍... 阅读全帖
l*******l
发帖数: 13923
22
http://user.qzone.qq.com/943024332#!app=2&via=QZ.HashRefresh&po
一。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来了一个女人,自称是圣菩萨,此人为求名闻利
养,显现各种神异,尤其具有他心通,可知道对方心事,一时之间轰动了京城。消息传
到武则天耳中,女皇便召见她,且试验其各种神通皆有灵验,因此便请这位圣菩萨住在
宫中接受供养。此时亦有一位大安大师来到京城,武则天也恭迎他入宫问道,并令那位
自称圣菩萨的神通者,与大安大师见面,武则天更亲自介绍她的神通事迹给大安大师知
晓。
大安大师就问那位神通女人:“听闻你有神通,且擅长他心通,你知道我的心现在在那
里吗?”女人即时答道;“你的心现在在塔头相轮的铃中。”稍待一会又问她说:“我
的心在那里呢?”其又答道:“你的心在兜率陀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说法。”等一下大
安大师又问她说:“我的心现在在那里?”她又答道:“现在在非想非非想处天中。”
三次都被答对,武则天非常高兴,并赞叹她真是一位圣菩萨。
过了一会儿,大安大师又再问她:“我的心此刻在那里?”这位自称是圣菩萨的女人,...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一点念经的体会
这就是有个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的分别。不能由一般情况而否定特殊情况的存在。
“该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一般情况下菩萨会隐瞒自己身份,身份一旦暴露,
就走人。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现在不知有菩萨只知道钱的中国),菩萨公开身份也是可
以的,这是比较罕见的情形。
--
1. 佛和大菩萨是真语者,实语者。他们自己是觉悟的人,不会说自己不是觉悟的人。
释迦牟尼佛成佛后,正走着,遇见一个人,这人看见释迦牟尼佛很奇特,问他是谁,他
说自己是觉悟者(就是佛),这人不信,走了,所以佛最早度的是那5个原先跟随他人
。真的菩萨的化身来救世的,也不会说慌话的。
2. 中国历朝历代有许多大菩萨和佛的化身应化世间。我国历史记载,这方面的故事很
多。我记得净空法师在谈到灾难时,说我国这两千多年来,有2000多尊佛出现(是我的
记忆),保偌中国,所以在世界灾难来时,我国会轻些。我不知他这具体数字怎么来的
。当时我就有这想法,这数字怎么来的。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我国有许多大菩萨和佛应
化世间。
3. 菩萨应化世间,形象很多。“该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化成很普通很不
显眼的形象如寒山、识得、莫莫观音等等,是非常普遍...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4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anzhuyaodljs.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甲二(論義)分三:一、出離心;二、菩提心;三、無二慧見。
乙一分三:一、需發出離心之理;二、能生出離心之方便法;三、生出離心之
量。
丙一、需發出離心之理: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無有清淨出離心,唯一尋求三有苦海安樂的眾生,不能獲得寂滅之法,所以,
因貪執世間而被束縛於輪迴的眾生,首先應當尋求出離心。
出離心即對三界六道生起強烈的厭煩心,想要從輪迴的大苦海中出離。有些人
認為,人道很苦,想從中出離,然後享受天界安樂,這只是相似的出離心。因三界之中
,不論生於何道,皆為苦性,彌勒菩薩云:“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眾
生... 阅读全帖
S**U
发帖数: 7025
25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259.htm
杂阿含259经
时摩诃拘絺罗问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云何方便求?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若比丘未得无间等法,欲求无间等法,精勤思惟∶五受阴为病、为痈、为刺、为
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阴精勤思惟,得须
陀洹果证。」
又问舍利弗∶
「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已得须陀洹果证已,欲得斯陀含果证者,亦当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
病、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
受阴精勤思惟,得斯陀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拘絺罗!得斯陀含果证已,欲得阿那含果证者,当复精勤思惟∶此五受阴法为病
、为痈、为刺、为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是所应处故。若比丘于此五受
阴精勤思惟,[得阿那含果证。」
摩诃拘絺罗又问舍利弗言∶
「得阿那含果证已,欲得阿罗汉果证者,当思惟何等法?」
舍利弗言∶
「...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6
http://www.zhibeifw.com/ssfb/dxb/sanzhuyaodljs.php
http://zhibeifw.com/down/book1/sdj-mf/mf02.pdf
甲二(論義)分三:一、出離心;二、菩提心;三、無二慧見。
乙一分三:一、需發出離心之理;二、能生出離心之方便法;三、生出離心之
量。
丙一、需發出離心之理: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寂法,
貪執世間束縛眾,故當首先尋出離。
無有清淨出離心,唯一尋求三有苦海安樂的眾生,不能獲得寂滅之法,所以,
因貪執世間而被束縛於輪迴的眾生,首先應當尋求出離心。
出離心即對三界六道生起強烈的厭煩心,想要從輪迴的大苦海中出離。有些人
認為,人道很苦,想從中出離,然後享受天界安樂,這只是相似的出離心。因三界之中
,不論生於何道,皆為苦性,彌勒菩薩云:“五趣之中無安樂,不淨室中無妙香。”眾
生由於無明習氣所感,無始以來即對三界的有漏...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7
阿育王曾经迎请过优波鞠多以及一万零八名罗汉。优波鞠多如何度化这么多阿罗汉的呢
?下边挑几个典型的例子进行讲述。
优波鞠多度化阿罗汉之一
当 时,北方有一个男子对世事厌烦决定出家,在其师尊的指点下主攻法藏、经藏和律
藏这三藏经文,而且他的口才很棒,讲经说法由浅入深非常吸引人。后来他的师尊 说
:“你要想累计功德获得正果,就要到外边巡游,为世人讲经说法。”于是,他穿僧衣
托饭钵开始了游僧的生活。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分三段 念诵经文
,然后开始为大众讲经说法。
因 为他讲解佛法非常通俗易懂,大受民众欢迎,所到之处被民众里外三层包围着,看
着民众陶醉的样子,他非常有成就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种简单重复 的
生活实在乏味,心想:“像我这样念诵经文什么时候能获得正果呢?肯定不如坐禅来得
实际!听说在摩突罗国有个优波鞠多,就连世尊都说他虽然没有三十二种相 好,但是
教授坐禅却是所有声闻中第一的,我为啥不去找他,让他教授我坐禅呢?”想到这里,
他从北方徒步向摩突罗国而来。
风 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摩突罗国,向人打听了那罗拔利精舍方位之后,径直来
到优波鞠多面前。看着眼前相...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古代高僧的嘉德懿行
翻开中国历代的高僧传记,我们会发现这些高僧都具有常人难以做到的德行。他们中有
的以淡泊名利被人称颂;有的是惜福节俭受人爱戴;有的以严持戒律为人师表。他们之
所以能成为流芳百世的高僧,是与他们超越常人的嘉德懿行分不开的。
南朝宋代高僧僧曼法师,七岁出家,博通经论,闻名全国。曼法师平时致力于营建寺庙
,装设经像,放生布施,从来不知厌倦,更不曾因劳累而放弃。
有人问他:“和尚您所修的功德不算少了,可惜没听说您办过大斋会,恐怕功德不圆满
。”
曼法师说:“大斋会很难如法合理,而且需花费许多米、菜、盐、醋、柴、水、汤、炭
……等等的东西,践踏、洗涤、烧灼等多会伤害微虫类小生物,所以,我不办斋会。如
委托王宫或达官贵人办理,更难如法,他们唯求世俗的应酬,失去了斋会真正的意义,
因此,干脆就不办了。”
曼法师认为,当时人每做一件修福的事,就要办一次斋会,称为圆满。甚至闭关的和尚
,关期过了一半后,就在闭关中办斋会了。日夜筹划,光预备斋会的事,时时不可或失
的修道正念也都丢到脑后去了。曼法师的话,的确是对喜欢办斋会人的警示。
梁 代锡都彭城寺慧开法师,是吴都海盐人,跟从钟山开善寺智藏、扬都庄严寺僧曼两...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311
29
道安法师,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年),卒于孝武
太元十年(385年),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
道 安法师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县境)的一个读书人家里。由于世乱,早丧
父母,从小就受外兄孔氏的抚养,七岁开始读书,到十五岁的时候,对于五经文义 已
经相当通达,就转而学习佛法。十八岁出家(此据《名僧传抄》之说,《高僧传》等作
“年十二出家”)。因为形貌黑丑,不为他的剃度师所重视,叫他在田地里 工作,而
他一点没有怨色。几年之后,才向剃度师要佛经读,由于他有惊人的记忆力,使他的师
父改变了态度,就送他去受具足戒,还准许他出外任意参学。大约在 他二十四岁的时
候(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在石赵的邺都(今河南省临漳县境)遇见了佛图澄
大师。佛图澄大师一见到他就非常赏识,对那些因他丑陋而轻视他的人说,此人有远识
,不是你们所能及。因而他就师事佛图澄大师。
据《高僧传》卷五的记载,道安法师在佛图澄大师圆寂后才离开邺都,十三、四年之间
,他经常代替佛图澄大师讲说,并且解答了许多理论上的疑难问题,赢得“漆道人,惊
四邻”的美誉。
佛图澄圆寂后,石虎即皇帝位(...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30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乎戒定慧三学。但是,慧的源头还是戒与定,所以修持守
护根门之法,还要从持戒和禅定两方面著手:持戒是修身,把不好的行为清理掉;禅定
是修心,把不好的念头清理掉。"
同意。感恩分享!
W**N
发帖数: 1037
3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叫修行?
当然,戒是基础没有错,实际做起来的话,每一个具体的戒持起来,需要定慧,也增长
定慧。
修戒定慧是循环上升的环。如果从一戒开始,如何戒成功戒需要定和慧的帮助。然后渐
增,二戒,三戒。。 再接。戒定慧都增长了。根性不同,有变数的。根性足的以慧或
(和)定的好基础,对持戒帮助是有的。

可。
b*****l
发帖数: 3821
32
吹毛求疵的酸文呐。
「持戒所成的善法大於布施」,而「修行所成的善法又大於持戒!」。
问题是谁能说慈济里面就没有持戒和修行呢?
另外说这些的人是不是持戒有成,修行有成?
如果没有,还不如别人至少成就布施所成的善法了。
B**M
发帖数: 74
3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法的真精神
修行要诀
(一)定宗旨
一、学佛宗旨,首在开智慧,自觉觉他,广度众生,出苦海、了生死。生死又分为
二,一了分段生死轮回,不再混入,二了变易生死,开般若明达生死,本不可得,不受
世出世一切苦厄。
二、所谓成佛,即是成大智慧,梵语为般若波罗蜜。以般若方可度登彼岸也。是以
开智慧,乃成佛唯一法门,舍此别无二法。
三、学佛贵在自求自修、自除苦恼、自开智慧、自成佛。求佛只如问路求医,走路
吃药,还在自己。所以佛学考据,只如地图和药方,与本病不相干也。学佛者,是学与
佛无二,同一无烦恼,清净自在,不是变个佛。
四、学佛目的在断一切苦,得究竟乐。而得究竟乐者,只在开智慧;开智慧在定,
得定在坐,坐在法。宗旨目的既定,中途方不疑退,此生必可成就,不问你修净土禅宗
密法,都要同此宗旨,同此目的。
(二)明修义
一、明本来,本来不用修,因冤枉而入病,要恢复本来,方叫做修,否则叫做建造
,不叫修理。
二、修心与修理物品不同,当云复,言复其本来也。物品之修理赖他,心之修复还
赖乎自心,以妄心复妄心,至心不可得,光明自在为止。
三、修心虽赖乎法,但教法中用于一时,取舍予夺在我,以明心见性为体,起一切
妙法为用。... 阅读全帖
t******g
发帖数: 17520
34
接著說,都记不清楚想说什么了
想到什么说什么吧, 戒学, 戒, 僧伽的戒律, 有相通, 却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举个例子
僧伽的戒律不是“天然”而是佛陀或者后世的尊者对治当时僧团问题而“看到不对的事
发生多次后列出戒条而行”,所以第一个犯戒条的人算 “无犯”, 虽然非常严格,
但是好像有陪审团制度的。
如果佛陀在现代, 戒律应该和过去的是不同的, 虽然根本大条不变,小的估计会有一
天玩手机超过1个小时的就算犯戒了。。。开玩笑的
所以戒的一方面的功效是对治习性, 这个东西比较坚硬的
而戒的主要的效能是导向不悔, 无作恶想, 然后导向更高
这就是如何算是善思维, 也就是 心態決定的態度和觀點
这可以从“不思经” 经书中看出
北傳:中阿含43經 南傳:增支部10集2經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曰:
「阿難!持戒者不應思:『令我不悔。』阿難!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悔。阿難
!有不悔者不應思:『令我歡悅。』阿難!但法自然,有不悔者便得歡悅。阿難!有歡
悅者不應思:『令我喜。』阿難!但法自然,有歡悅者便得喜。阿難!有喜者不應思:
『令我止。』阿難!但法自然,有喜者... 阅读全帖
i*******e
发帖数: 50
35
阿赖耶识与修行
——摘自《自在之行——佛法正道论》(华夏出版社,2010年)
作为心体的第八阿赖耶识,在《阿含经》中已见提到。如唐译《本事经》 卷三、卷六
佛说“害阿赖耶”、“灭阿赖耶”;《增一阿含经﹒如来出现四德经》中佛说世间众生
爱、乐、欣、熹阿赖耶。此阿赖耶,释为着落处、依处、窟宅、家、藏,指被末那识执
为内在自我的深层心识或心体。
到部派佛学,对深层心识的探讨,成为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建立了“细意识”、“有分
心”、“根本识”、“一味蕴”、“穷生死蕴”、“果报识”、“实法我”、“胜义补
特伽罗”、“异熟果识”、“根本蕴”、“非即蕴非离蕴补特伽罗”等深层心识,以解
释仅用六识说难以说清的轮回主体和随眠(潜在的烦恼)等问题,实际上都是阿赖耶识
的“密意说”。但其说法较显粗糙,与诸法无我之佛法核心义较难调和,不足以圆满解
释心识及轮回现象,互相之间也争议不决。后来大乘唯识学依据《解深密经》、《阿毗
达磨大乘经》、《楞伽经》、《密严经》等,用第八阿赖耶识来代替部派佛学所立细意
识、有分心等,对此识作了精致的论述,建立了以阿赖耶识为本的阿赖耶识缘起论。
阿赖耶(梵ālaya),亦译阿梨耶、...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6
“我们的善行到底能有多大意义!”这是他的《佛法概论》97 页第一行的一句话
,释印顺著作之余,突然心血来潮,感慨“善行到底能有多大意义”而有此惊人一问,
令人大吃一惊;论口气,就像当今敢于胡作非为的青少年,撇嘴睥睨地问你,瞧你如何
回答?电视上报导说,这些飙车族随便砍你一刀是不必有理由的,也许他的内心正是想
要问你这句话呢!或有人说这些问题青少年有何善行?可是,这世界上还是有大批的行
善者,“他们的善行到底有多大意义?”这您应该去问证严法师才对。其实不必问她,
而是应该请她来看她的剃度师父释印顺是怎么说的:我们的善行到底能有多大意义!如
善行、恶行仅招致内心的安慰与苦痛,这过于虚玄!如作恶者以恶行为快心的,岂非即
大可以作恶!所以人类必须行善,不可作恶的价值肯定,都不是这些所能说明的。特别
是行善而遭遇不幸时,想以子孙、社会、内心来安慰,决难以满足一般的要求。1
注1 释印顺法师著,《佛法概论》,正闻(新竹),2003.4 新版2 刷,页97。
所有行善的人如果看到这些言论,肯定心中会凉了半截,而释印顺泼的凉水还不只
如此,他在同一页的前句强调说:“而且,地球会毁坏,此地球的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动物实验与杀害生命
讲的问题是—动物实验与杀害生命。有位当事者他提到,他在医学相关系所在读
书的时候,他曾经杀害过许许多多的生命,这生命是因为他本身的动物实验的课程所造
成的。他就问到:在这样的结果是不是会酿成个人的杀业?然后这样会不会有果报?尤
其他更关心的,这是不是属于犯了杀戒的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就直接从戒律上来看,
如果说一个人,他并没有受佛教的戒律-在家众所谓的戒律,就是五戒以及菩萨戒,那
如果是出家呢,从比丘、比丘尼,还有沙弥、沙弥尼-这样的戒律来说的话,如果他并
没有受,在读书的时候,可能当时候的年纪还轻,并没有来受戒,那过去的我们就不算
,因此他就没有犯了杀戒的问题;如果那时候他已经,受了这样的戒律,就持犯来说,
他就没有好好的持戒。
可是这中间呢,也要看一些因缘。
犯戒有一些因缘,它其中要有三个条件来成立:一个是根本、方便、成已。这样
的根本就是说:他有没有动机?有没有想要杀害这些动物?不管理由是什么,可能是不
高兴、瞋恚或是种种,但至少要有一个动机;有了动机他施作一些方便,就是进行一些
方法,从这方法中去实现,最后达到目标,达到目标就是成就、成已。所以这三个条件
,一二三都要... 阅读全帖
q****u
发帖数: 1421
38
来自主题: _PathOfQingWu版 - 楞严经(卷九)
卷九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
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欲习既除
。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身心
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
名大梵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
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光光相燃。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
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
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世界身心。
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阿难。此三胜流
。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
三... 阅读全帖
l*******e
发帖数: 121
39
四禅八定与灭尽定
一、各种禅定的差别:
佛教很注重戒、定、慧三无漏学。任何人若想修行,首先必须持
戒。如果连
戒律都不愿意守持的话,要想解脱是很困难的。持了戒后要修定,因
为平时我们
的心很散乱。散乱的心使我们迷失,迷失就不能清楚观察世间的真相
。有了定,
就可以深入的观察世间的真相,即苦、无常、无我和空,这就是智慧
。因此,
戒、定、慧是有一定的次序。有些人可以不必受戒就修定,而且修出
成绩来,那
是因为他有宿世善根,一般人还是要按照戒、定、慧的次序来修。那
么,什么是
禅定呢?
禅定是由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是禅那,意思
是静虑:既
是心定下来观察思维;也就是以所观的境,令心专注不散,称为“定
”;“观”
既是作种种的观行。禅定包含“止”和“观”,“止”(Samat
ha)和
“观”(Vipasyana)都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一个人修任
何的禅定,
一定离不了止和观,不然的话,他修的禅定会偏向外道。
佛陀说我们这个世间可分成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欲界有
种种欲望,
且没有定心;色界和无色界都要依靠定力进入。我们在欲界里修禅定
,其中一个
目的就是要离欲界而进入四禅
r****n
发帖数: 7315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如真有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60d190100i8r8.html
一、修习才能保持正法的纯净
佛陀说过,当他的正法放入凡夫的心中时,必然会彻底地败坏无余;但是如果放入圣弟
子的心中,必定是真正的纯净和可靠,同时也是不能被抹灭和遮蔽的。
所以,如果我们只是致力于正法理论的研究,那是起不了作用的,只有当我们已经训练
自己的心意去消除它的反复无常——也就是它的烦恼尘垢时——它才会充分地利益我们
——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法的纯净,避免扭曲或偏离了它的原始法义。
二、追随佛陀,在训练别人之前我们必须先训练好自己
「可化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世尊。」
我们的佛陀在成为世尊-向可化(可调教的)众生说法者,之前,先行调御(调伏训练)自
己达到无上正等正觉,成为佛陀——觉者。惟有如此,他才能成为尊师,人类和天众中
开发程度值得予以教导者的老师和训练者。因此,他的声誉流传四方,直到今天。
所有过去的圣弟子们也是一样,在帮助老师传播他的教导给予大众之前,他们都善予训
练和调伏了自己,所以他们的声誉就像佛陀那样的流传着。
然而,如果一个人没有先行训练好自己,就宣扬教... 阅读全帖
a**u
发帖数: 8107
41
☆─────────────────────────────────────☆
styleofchina (style) 于 (Mon Nov 29 04:58:27 2010, 美东) 提到:
对这个问题很困惑.
☆─────────────────────────────────────☆
danieljoyful (danieljoyful) 于 (Mon Nov 29 09:43:09 2010, 美东) 提到:
生一个小孩,用佛法改变他的命运,好好教育成圣贤,去积极地影响社会,不是很好么
?没有好坏,只有智慧和愚痴,慈悲与自私。
☆─────────────────────────────────────☆
Yisu (yisnotme) 于 (Mon Nov 29 10:40:04 2010, 美东) 提到:
要孩子有养育的苦和乐。 不要孩子也会有没有孩子的苦和乐。所以这不是要不要的问
题。佛也从来没说过人生是痛苦的。佛只说过人生是无常的。 不能接受无常就会产生
苦的感受。所以苦的不是人生, 是人心。
☆────────────────────...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2
☆─────────────────────────────────────☆
akju (金斗爸) 于 (Mon Dec 6 00:18:46 2010, 美东) 提到:
For the matrix:
因为你没有特殊版规,那你如何界定PA?对于PA你如何处理?
for Yisu:
你如何界定信仰攻击?
☆─────────────────────────────────────☆
leonana (leonany) 于 (Mon Dec 6 00:20:38 2010, 美东) 提到:
这是执着?
☆─────────────────────────────────────☆
bigfool (fool) 于 (Mon Dec 6 00:23:32 2010, 美东) 提到:
你身份特殊,也许应该说明是替大家问这个问题。
以免别人找借口说这是要搞禅让,搞黑箱,不是民主选举。

☆─────────────────────────────────────☆
akju (金斗爸) 于 (Mon Dec 6 00:29:42 2010, 美东...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4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One more question on 生灭
看到身边真人的事可能更有印象,下面是一个同修的。
她提到可以看见阿修罗众生等等。(当然不止是这个)
我们看不见,大概就是un-investigated thought blocked our wisdom eye.
not sure, but must be some reason.
----------------------------------------------
发信人: Oops (阿藕), 信区: Wisdom
标 题: Re: J 兄,请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Mon Mar 27 18:18:06 2000) WWW-POST
:
看到J兄跟大家谈吃素,本一直想参加讨论,但店中的琐事多,坐不下来.
对於Waichi兄一直提及他从不持戒但有戒体,我虽从没私下跟他谈过或了解过,
但我从自己本身之情况来诠译Waichi兄之言,最後还是要向Waichi本人求证.
虽然我只是吃素九年时间,但是肉食对我身体会引起肚子剧痛是从小己有的.
小时候因妈妈无法照顾,让我寄养在山上一亲人主持之寺庙,
我年纪幼小并不知道庙中吃素与在家中是吃肉的,亦没有人告诉...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喇嘛上师 : 食肉與男根
前言 : 喇嘛教從來就不是佛教
喇嘛上师不舍肉食的根本原因
喇嘛教上师不舍肉食,常为清修梵行的正士所诟病。对此喇嘛教人士的辨解之一
是:藏地高原环境恶劣,蔬菜少,加之藏地喇嘛所受的瑜珈菩萨戒四重四十三轻戒条中
没有明文禁止肉食,所以有少数喇嘛食肉。作如是说者多为善根尚存之新学密人士,或
是藏密修行体系里的边缘修士,而核心的上师活佛则多不作如是说。
喇嘛上师不舍肉食的根本原因是他们修行“成佛”的需要,与难舍男女双修一样
,是他们修行“成佛”理论的外在表现。为什么这样说?请看端的:
“杵端唯有此龟头,莲瓣紧含似有钩,上下腾挪能发乐,明空契合碧天秋。定功
岂等闲,杵似须弥山,一举通三世,空行最得欢。┈┈转妙法轮:密处融成轴上春,不
容死水尸横陈,吻唇抱颈钩双足,互动恍如转法轮(陈健民上师注云:行时二者身之上
下,形成法轮之轴;二者密处中心转动时上下互动、左右摇摆,谓之转妙法轮)”(曲
肱斋全集(三)陈健民着,徐芹庭编,普贤王如来佛教会1991.7.10.出版精装本)
“如莲花生大师对于无上瑜伽之乐空双运,如是开示云:‘’…又乐与六度相配
者,佛父...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4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 六度 ?
六度:布施 持戒 精进 忍辱 禅定 般若智慧
六度也叫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到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到觉悟、
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
忍辱、精进、持戒、布施四度为戒学
禅定为定学
般若为慧学
皈依佛法僧三宝,修炼戒定慧三学
布施, 看起来是利人,
实际上是铺设自己的财富之道。
持戒, 看起来是束缚,
实际上是自己的平安之道。
忍辱,看起来是吃亏,
实际上是自己的做人之道。
精进,看起来是辛苦,
实际上是自己的成功之道。
禅定,看起来是刻板,
实际上是自己的安心之道。
智慧,看起来是深豁,
实际上是自己的善巧方便之道。
l**o
发帖数: 491
4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什么是 六度 ?
六度:布施 持戒 精进 忍辱 禅定 般若智慧
六度也叫六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到彼岸”的意思,六度,就是六种从烦恼到觉悟、
从此岸到彼岸的方法。
忍辱、精进、持戒、布施四度为戒学
禅定为定学
般若为慧学
皈依佛法僧三宝,修炼戒定慧三学
布施, 看起来是利人,
实际上是铺设自己的财富之道。
持戒, 看起来是束缚,
实际上是自己的平安之道。
忍辱,看起来是吃亏,
实际上是自己的做人之道。
精进,看起来是辛苦,
实际上是自己的成功之道。
禅定,看起来是刻板,
实际上是自己的安心之道。
智慧,看起来是深豁,
实际上是自己的善巧方便之道。
i******s
发帖数: 566
47
来自主题: _beyond_real_world版 - 禅定的身心效应 (zt)
作为一种主动调摄自心而达到特殊心理状态之禅定,具有优化身心的诸多效应,这些效
应为许多禅定修习者的经验所证实,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可用心理学、超心理学和
人体科学等方法予以观察研究,解释其机理,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一
些成绩。若修习不当,禅定也可能发生有害于身心的效应。
一、禅定的生理效应
通过禅定和与之同类的瑜伽、气功修习,能够健身治病乃至延龄却老,优化、变革
生理,是古印度婆罗门教早就宣扬的,《白骡奥义书》即以‘身轻得康健’为修习瑜伽
的初步效益。道教尤以行气、守一等为祛疾健身、延命长生的要道。佛教显教重在破除
世人对肉体的普遍执着贪爱,不大讲禅定的生理效应,但说修习禅定中随心意的寂静,
会相应地发生身轻安及呼吸、脉搏、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乃至停息等生理变化,祛
疾健身,是随这些生理变化而来的附带效应。《摩诃止观》卷八云:
若善修四三昧,调和得所,以道力故,必无众病。设小违返,冥力护持,自当销愈
。……但一心修三昧,众病消矣【《大正藏》卷四六,110a。】。
说如果善于如法修习天台宗提倡的四种大乘禅定——常行(般舟)三昧、常坐(一行)
三昧、半行半坐(方等、法华)...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48

关键在应用的时候,就需要辨别力,才不会不知不觉就把A说成B.
这里就有逻辑清楚,和认知心里清楚 的差别。
前者表示推理能力,后者表示认知辨别能力。
一个人可以抽象代数能力很强,纸上推演没问题,A从来不会误写为B.
但是看不清楚人的社会心理现象,就会把A说成B.糊里糊涂。
如果那个逻辑描述的事实, 是显而易见的,
那逻辑能力和脑子清楚就没有太大差别。
但是如果描述的事实隐幽难辨,
那他的逻辑能力就不能代替辨别能力。
比如:
I feel fear 和 I am fear.
这两者,从文字上是不同的,feel和am 就不同。
但是,一个学生会否在自己的paper里一直把他们当成不同的东西来推演?
通常不会。
为什么?因为在他心里,A=B。
如果他把feel和am当成相同而进行抽象代数推演,逻辑上可以没矛盾,
但实际上这就是他心理不清楚。因为事实上feel和am是不同的。
例子, 这个Oops的例子其实很有意思:
其中提到:
【 晚上打坐进入禅定,观见自己振动力异常(是低等令人不舒服的),
一大堆修罗众生在我身体穿插而过,每穿过时它们之欲望都从我身现.】
假设这里修罗众的欲望... 阅读全帖
a*****y
发帖数: 33185
4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宗与净土ZZ
禅宗与净土宗
虚云大师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稀有难得的。今天苇舫法师、妙真
和尚、赵朴初、李思浩、方子藩居士等,均要虚云出来与各位说法。我想趁这个因缘,
把念佛与参禅的关系随便谈谈,以便给初发心学佛的人作个参考。今天是和平法会念佛
坛开始的一天,本是由妙真和尚来讲的,他很客气的不讲,故由虚云出来与诸位谈谈。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
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
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
生,致有无量的法门。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禅、教、律、净,与密宗五派。这在
老参饱学的人,是无所谓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决无差异的。而在一般初入学佛
的人,便发生许多意见,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并且赞彼毁此,有损法化。要知道一
个话头,或一句佛号,都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是用不着他的
。为什么?因为动静一如,好比月印千江,处处明显,无有障碍。障碍者,如天空里的
浮云,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2192
50
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宗教之一,起源于公元前2千年的吠陀教,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
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
与佛教的异同在于
一是信仰方面。婆罗门教信奉吠陀思想,与婆罗门的无限权威——透过祭祀,使人和神
可以直接沟通;人们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湿奴和
湿婆神。人们之所以崇拜他们,是因为三大主神各司其职,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
创造宇宙,主宰人类的命运;毗湿奴维护宇宙间的和平,展现赏善罚恶的大无畏精神,
故最得人们敬仰;湿婆神不但能毁坏宇宙,同时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间的活动。
所以人们只能服从神的权力,崇拜主神赐给人们的生活,而严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种
姓制度,受限于神权宗教的思想底下。
佛教并不否认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创世者、非唯一者,神虽积集福德,有神通
大势力,若无通达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为六道轮回转世的众生之一。佛是一位圆满
觉悟者,不论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或首陀罗,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进修,同
样可以成就阿罗汉、菩萨或佛的果位。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