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晋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l*****f
发帖数: 13466
1
卫瓘儿子卫桓写过篇四体书势,晋书有收,基本就总结书法发展的
感觉到了秦汉时期,字体成熟稳定了,有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蔡邕写三体石经,还
有书写要求增多了,文牍抄书之类,加上不少士族家庭以经学文学传家,书法也是蛮重
要的之一,四体书势里提到崔瑗崔寔父子的崔氏,杜度的杜氏,还有卫氏不少家族都是
以书法见长,这样自然就到了高峰吧
h***i
发帖数: 89031
2
这是写晋书的文人造谣
根说惠帝傻一样
s*****V
发帖数: 21731
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转载】夏王朝,从疑古说起
首先向关心先秦史的朋友道歉,这段时间不能上网及时回复大家的问题,不好意思。并
向各位表示感谢,谢谢大家如此关心先秦历史。诚如提出问题的那位朋友所言,我没说
实话,这篇文章的确是考虑的太多,并没准确的告诉大家有关夏目前研究的真实情况。
因为以前有过经验,讲了实话被人骂,所以我不大敢说,毕竟;“只要够精彩,大家都
愿意相信谎言”。哪怕我给出证据也没用。但我仍然想赌一次,如实说出真话,只是希
望大家正确理解,我的话虽然是有据可查,能向大家保证所有论点全部站在材料上说话
,却不能保证一定正确。因为夏的情况目前国内学界谁都不能给个结论。一切尚在研究
中,我只能说把了解的情况向大家作个汇报,和大家交流。谢谢。
三代之糊涂账没有几个人能算得清。所花之精力往往费力不讨好。于是乎,几千年来,
人们都凭借着前人所遗的那些资料和记载,你说他说我说,大体上差不多地夏商周朝便
一路讲下来,三代便成中华文明史之发端,信史之源头。
司马迁在《史记》中讲三皇五帝,第一个朝代就是夏,笔墨不多却是讲得明明白白。夏
由禹始,以桀终,历多少代,来龙去脉清清楚楚。因司马迁本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治
学向来严谨,其成果是中国史学史... 阅读全帖
s*****j
发帖数: 6435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的亩有多大
看本魏晋南北朝的书上引用 《晋书。食货志》里举例一户人家,男主人算一男丁,有
田七十亩,女的算女丁,有田五十亩。有一小孩算从丁,有田三十亩。
这样算下来,一个三口之家有田一百五十亩。 按现在一亩是 666 平方米计算。接近
二十个橄榄球场了。布太可能呀。
古代时一亩要小现在的不少吧?
D*****i
发帖数: 8922
5
“五胡次序,无汝羌名” 在晋书里也有:
坚瞋目叱之曰:‘小羌乃敢干逼天子,岂以传国玺授汝羌也!图纬符命,何所依据?五
胡次序,无汝羌名。, 违天不祥,其能久乎?玺已送晋,不可得也。
陈寅恪解释过这个问题。五胡建国的次序是一胡(匈奴),二羯,三鲜卑,四氐,五羌
。不过符坚认为小羌根本没有天命,不配得传国玉玺。
R********n
发帖数: 3601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youdu (青青子衿),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蒙古举行国际匈奴后裔大聚会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y 25 11:10:49 2014, 美东)
蒙古举行国际匈奴后裔大聚会
不久以前,认为自己是匈奴后裔的一些人在蒙古举行了国际匈奴后裔大会。库里尔台,
蒙古语为Khuraldai,突厥语为Kurultai,匈牙利语为Kurultaj,意思是“集会”。
今天说阿尔泰语和乌拉尔语的人们,被称为“图兰(Turan)”,他们都是匈奴的后裔
,包括今天的蒙古人、满洲人、突厥人、日本人、匈牙利人等。
东京国立博物馆里关于日本人的起源,就认为自己的祖先就是来自大陆草原的匈奴 。
蒙古国北部额金河(Egiin Gol)发现2000年前的匈奴古墓,根据对古墓中219具尸体的
DNA检测,匈奴的基因成分与现代蒙古人和日本人的基因高度匹配,以蒙古人种为主,
另有11%的欧洲人成分。
无论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原本都不是草原民族的概念,而是草原中人们的政治集
团的概念,他们本身在语言、习俗和基因上都是相通并且一脉... 阅读全帖
N***i
发帖数: 4104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食人史 (前编)
还漏了一条,五胡乱华的时候,中原美女被吃光了。
先是后赵的石虎把中原(当时本来也不剩多少人口了)稍有姿色的女子三、四万人全部
抓到邺城的宫中。
《晋书》“先是,大發百姓女二十已下十三已上三萬餘人,為三等之第以分配之。郡縣
要媚其旨,務於美淑,奪人婦者九千餘人。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
石宣及諸公又私令采發者,亦垂一萬。總會鄴宮。”
过了几年,冉魏取代后赵,冉闵败亡以后,前燕围攻邺城,城内缺粮就吃这三万宫女。
《资治通鉴》“鄴中大饑,人相食,故趙時宮人被食略盡。”
N***i
发帖数: 4104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食人史 (前编)
还漏了一条,五胡乱华的时候,中原美女被吃光了。
先是后赵的石虎把中原(当时本来也不剩多少人口了)稍有姿色的女子三、四万人全部
抓到邺城的宫中。
《晋书》“先是,大發百姓女二十已下十三已上三萬餘人,為三等之第以分配之。郡縣
要媚其旨,務於美淑,奪人婦者九千餘人。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
石宣及諸公又私令采發者,亦垂一萬。總會鄴宮。”
过了几年,冉魏取代后赵,冉闵败亡以后,前燕围攻邺城,城内缺粮就吃这三万宫女。
《资治通鉴》“鄴中大饑,人相食,故趙時宮人被食略盡。”
p******9
发帖数: 7130
9
看到“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就笑死了,曹操死后墓地里的东西还要放上标牌准备让
别人参观吗?就这种伪劣手段居然国家文物局还认定了,不知道收了多少钱。
争议及后续证明报道[编辑]
一些学者却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有力证据。专门从事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中国人民大
学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表示,“这些证据我觉得都不是第一手证据,都不是很有力的证
明。”[15]。但考古专家孙新民指出,同类八件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中有七块为
科学发掘出土,只有一块是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而来。[16]
而历史上除了曹操外,十六国时期冉闵,姚襄等也都有‘魏武王’的称号。而考古单位
对八件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却只是指向曹操,其做法也收到一些民众的质疑;有
“学者”怀疑,曹操葬礼由曹丕主持,时曹丕继为魏王,应不会直称父亲为“魏武王”
,而只称作“武王”;就算要使用全名,也应该用“汉魏武王”而不是“魏武王”;“
学者”以此判断发现之陵墓不为曹操墓[17]。
河南发掘点并没有享寿七十岁的曹操妻子卞皇后遗骨,证明此墓并非曹操墓。卞皇后太
和四年去世,与曹操合葬高陵,卞皇后二十岁嫁曹操,是曹丕生母,曹丕享年四十岁,
卞皇后此时就已... 阅读全帖
K*****2
发帖数: 9308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柔然的2b国名
柔然 = 蠕蠕、芮芮、茹茹、蝚蠕、檀檀
柔然,《魏书》作蠕蠕;《宋书》、《南齐书》、《梁书》作芮芮;《北齐书》、《周
书》、《隋书》作茹茹;《晋书》作蝚蠕;《宋书》又称其为大檀,檀檀。钱大昕认为
这些不同称呼是因为音译用字不同(《廿二史考异》)。而“蠕蠕”之名则是北魏太武
帝拓跋焘认为柔然智力低下,败多胜少,所以嘲讽他们是不会思考的虫子,才下令全国
军民对柔然侮辱性地改称“蠕蠕”。 “柔然”名号始于车鹿会之自称,北魏后期柔然
又以“茹茹”作为姓氏,都是同音字。后魏有茹茹敦;《隋书》有茹茹天保,均是明证
。冯家升据云冈石窟《茹茹造像题记》首行中的“大茹茹国”字样,认为茹茹才是国名
,大檀和檀檀是人名,《北齐书》之后的史书都作“茹茹”,说明茹茹是北魏之后茹茹
人自己选择的名称(《蠕蠕国号考》)。
“蠕蠕”之名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侮辱性的改称,与“柔然”本义无关。罗三洋认为,
柔然自称阿瓦尔,可比于Abahai(满语:蛇)或Abakan(突厥语:蛇),“蠕蠕”表示
蛇虫爬行的形象,是柔然自称的意译(《柔然帝国传奇》)。满语称蛇为meihe,维吾
尔语称蛇为ilan,蒙古语称蛇为mogus,不是...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141
11
能够进入中国书法史的女书法家并不多,尤其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更是寥若晨星,
如今为普通人熟知的古代女书法家只有两位,一位是“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另
一位就是女皇武则天。大多女书法家很难留下一点断简残篇,能让后人亲眼目睹的作品
少之又少,而女皇武则天留下了一方《升仙太子碑》,以证其书法造诣。
清代的厉鹗先生在他所著《玉台书史》中记录了211位中国历史上的女书法家,这
也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对我国古代历史上女书法家的整体梳理。其中第一卷《宫闺》
中的女书法家最多,共有55位女书法家,可见“后宫”女书法家在历史上的地位之重。
让人惊讶的是,从汉代的孝成许皇后起,共有29位“皇后”进入书法史,另外,还有贵
妃、公主、女官共二十余人。女书法家中皇后如此之多,一是她们地位显赫,更有“话
语权”,正史记载中方有其一席之地,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书法让这些女性不同于寻常之
辈。
《玉台书史》记录的这29位皇后中,其他人的叙述不过二三十字,却给武则天千字
篇幅的记载,可见其在书法史上地位之重。
李世民推崇王羲之 李治钟情于翰墨
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才人徐惠为了博得李世民欢心,投其所好,勤练王羲... 阅读全帖
D*****i
发帖数: 8922
12
蒙鞑不用弩,所以到元末明初时候,弩的制造已经荒废将近一百年了,所以你这个例子
说明不了弩不行。《宋史-兵志》记载的神臂弓射程要远得多:"盖弩类也......射三百
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晋书-马隆传》写马隆挑选精兵的标准:“腰引弩三十六钧、弓四钧,立标简试。”
显然弩比弓的力道大得多。
D*****i
发帖数: 8922
13
你原帖不是要比弩和弓的射程吗?怎么转进成比射准了?稍有常识就知道,拉开弩可以
用双手的力量,拉开弓只能用上一只手的力量,好比双手提杠铃和单手提杠铃,用双手
的显然能使出更大的力量。使用腰张弩的,腰上还有腰钩可以挂在弦上,上弦时可以用
上腰腿的力量,所以腰张弩的力道更是大得多,按照前面我引用的晋书中的数据,腰张
弩的力道可以达到弓的九倍。力道大,射程当然远,你居然还嘴硬想抬杠。
看看你抬的杠,不过是东拉西扯,偷换概念。“是月,又诏复神臂弓射法为百二十步”
,这里面没说是射远,到你嘴里怎么变成神臂弩的最大射程了?“神臂弓垛远百二十步
,给箭十只,取五中为合格”,你说说,这120步是射远还是射准?看你怎么接着抬杠。
你抬了半天杠,还是不得不承认宋朝弩比弓射得远。你要知趣,就此住嘴也就罢了,谁
知道又继续偷换概念抬杠。“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
二,六箭中垛为本等”,这个标准不是说60步、50%命中率算宋朝弓手射准的“本等”
水平吗?怎么到你嘴里成了宋朝优秀弓手只能开一石二斗弓?
本来是比弓和弩的,你抬杠加传进,变成贬低宋人太弱。宋人强和弱跟弓和弩哪个射得
远有毛关系... 阅读全帖
l**n
发帖数: 284
14
盐有“百味之王”的美称。早在上古时期,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天藏之物”,可以说“得盐者得天下”。“炎黄子孙”,这一中国人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华夏民族”。
在古人眼里,盐简直成了无所不能的神物,视之为“天藏之物”。古人对盐的药物开发和利用很早。《神农本草经》卷三“下经”即称,戎盐“可以疗疾”,“主明目,目痛,益气,坚肌骨,去毒虫。”除了抗菌、消毒,还认为盐可“解毒”,如误中“班茅”毒,用“戎盐解之”。
当然,盐的功能首先表现在食物调味上。早在上古周代,就有了“特供盐”。盐是咸的,但供给周王室的盐“味甘美也”,人称“饴盐”,此盐产于西部羌戎人生活的地区,又称“戎盐”,在各种盐中品质最好,所以成为特供盐,故又有“君王盐”一名。
除了上等的饴盐外,还有苦盐、散盐、形盐等。在不同的场合和食物中,要使用不同的盐。《周礼·天官》“盐人”条规定:“祭祀供其苦盐、散盐,宾客供其形盐,王之膳羞供其饴盐。”
盐还成为古代“宫斗”的秘密武器。据《晋书·后妃传》记载,晋武帝司马炎的后宫有近万名嫔妃,晚上不知宠幸哪位是好。于是坐着羊车,车停在哪位妃子门前就与哪个妃子... 阅读全帖
X********7
发帖数: 483
15
据说潘安每次出去游玩,总有一群女子追着他。追着潘安的女子们又是给他献花,又是
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掷果盈车”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
的。(《世说新语》)
美貌绝伦的潘安,还是个感情专一的好丈夫。潘安对老婆痴情得很,老婆在世的时候绝
不出去拈花惹草,老婆死后,他还念念不忘,写了三首《悼亡诗》,字字血泪,句句柔
情。
但这样的好男人时运总是不佳。潘安早年不被重用,就投靠了皇后贾南风,不幸的是,
潘安卷入了皇室争斗。那时贾南风早就想废掉非亲生的太子,她安排潘安搜寻太子谋反
罪证。
潘安于是设计让太子喝醉,就被安排写了一篇祭神的文章,并让太子抄写。太子早已醉
得神志不清,依葫芦画瓢地写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抄写的文章后,再稍作加工,就成
太子谋逆的罪证,并把它交给贾南风。
此事导致太子被废,太子的生母被处死。
美男子潘安得到了重用。
贾南风,小名旹,是贾充和郭槐的女儿。
贾南风主宰后宫后,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审时度势,培养自己的党羽和亲信,拉拢
宠臣变成自己的心腹,玩弄权术,逐渐在皇宫里面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据《晋书.后妃传》记载,贾妃生性残酷暴戾,又极具妒忌心里,不但... 阅读全帖
L***i
发帖数: 334
16
NO10 曹操之煮酒论英雄
曹操是当然的英雄,他身负多种才华,别的不说,光是知人之明就让人叹为观
止。刘备,一个汉朝的破落宗亲,漂泊流浪了半辈子,让吕布给打的象狗一样到处逃窜
。投奔到曹操这里的时候已经快四十的人了,加上故意装傻,谁也瞧他不上。曹操不这
样看,偏偏单独设筵好好招待,端着酒杯把天下英雄骂了个遍,最后承认说我就服使君
一个。当时曹操左右好多人以为曹操在耍酒疯,谁也没当回事儿。果然短短二十年之后
,刘备入川面南称孤,开创了蜀汉政权与曹魏分庭抗礼四十多年。
神奇指数:6
NO9  刘琬预测孙权长寿
孙策平定了江东后,给汉朝进贡,汉朝派使者刘琬回来答礼,孙策的几个弟弟
挨个拜见了刘琬,刘琬本来只想礼节性的点点头的。可当他看到十五岁的孙权后感慨自
己真的没白来,他回来后跟同僚说:“孙家的几个兄弟你看起来好象都不错,可是真正
有福相的还得说是孙权,这孩子将来必定会大福大贵,而且还是个长寿的主儿,不信走
着瞧。”果然,后来孙权不但当了皇帝,还活了八十多岁,死了几个丞相,他那俩儿子
怎么等他死他都不死,最后急的都谋了反。
... 阅读全帖
S********4
发帖数: 787
17
在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社会中,被杀的皇帝可谓层出不穷,死法也是各色各样
、一应俱全。其中熟睡中被杀死的皇帝却寥寥无几,历史上仅仅出现了六位,他们分别
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朝宋后废帝刘昱、辽世宗耶律阮、辽穆宗
耶律璟和元英宗硕德八剌。
一、东晋孝武帝司马曜
孝武帝司马曜(公元362年—公元396年),字昌明,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东晋的第
九位皇帝。公元372年—公元396年在位。
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王朝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正是他在位期间,创造了在军事史上堪称
奇迹的“淝水之战”。而他自己则在外敌解除之后,高枕无忧地整天醉生梦死,游戏起
人生来了。
司马曜是个享乐主义者,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一是开玩笑。他嗜酒如命,酒喝
得邪乎,玩笑开得也常常让人瞠目口呆。
公元396年九月庚申日,司马曜在宫内清暑殿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还要张贵人
陪他对饮。张贵人不胜酒力,极力辞谢,司马曜面露愠色,开玩笑地说:“你今天如敢
违抗君命,拒不陪饮,我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起身顶撞说:“妾偏偏不
饮,看陛下定我什么罪!”司马曜醉眼曚昽,起身冷笑一声说:“你当年是... 阅读全帖
n*******w
发帖数: 6708
1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比较一下陈寿的法正着葛亮传
陈寿应该不会吹捧诸葛亮吧
陈寿的父亲陈式 是马謖的 参军
马謖被杀时,也被判了刑,虽然不是死刑
诸葛瞻他们也轻视 陈寿
《晋书·陈寿传》
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
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f*l
发帖数: 742
19
人们常说,帝王的后宫拥有三千佳丽。其实,三千佳丽不过是个虚数。应该说,帝王的
后宫拥有多少后妃是有一整套宫廷制度的。那么按照制度,这些帝王的后宫究竟应该拥
有多少嫔妃呢?
据《礼记·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
妻。”就是说皇帝有名有分的嫔妃有一百二十一人,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宫女,随时可
供皇帝“临幸”。后宫美女如云,都是为了侍候皇帝一个人。
一夫多妻,妻妾成群,做帝王的怎么样才这么多娇妻美妾以及无数有如“板凳队员”的
宫女们过性生活呢?也就是说,古代的帝王们是如何临幸、如何驾驭这后宫的三千佳丽
的呢?
虽然帝王们有权利跟所有后宫女性发生性关系,但是有义务与这一百二十一个嫔妃定期
过性生活。按照梁朝这位崔博士的说法,皇帝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实在不容易。八十一御
妻,也称女御,分成九个晚上,每晚九个人。二十七世妇也是每晚九个,分为三天;九
嫔是共享一天;三夫人也是共享一天,但毕竟共享此项权利,或者说是共尽义务的人数
只有前面几个等级的三分之一了。只有“皇后”是一个人独享一晚。从初一轮到十五,
从十六那天再开始新的一轮。
另外,除非到了“皇后”和“夫人”这... 阅读全帖
p*****e
发帖数: 371
2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人被斩首后十余日,脸色仍和活人一样的事情啊?历史上确有
此人此事,而成就这段离奇故事的主角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小秦国的皇帝侯子光。
侯子光(?—337年),后赵安定(今中国甘肃省泾川县)人,五胡十六国时期小秦国
的皇帝,公元337年七月—公元337年八月在位。
侯子光在未做皇帝之前,原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僧人,虽身在佛家,却心不在佛,
与普通的出家人完全不同,他从不去遵守作为一个和尚应该遵守的戒条和戒规,随心所
欲。
侯子光不光是一个不安心于本职的工作者,还是一个急于奢望天上掉馅饼而改变自
己命运的不安分者。
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下层的侯子光来说,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那简直比登天还
难。可是侯子光并没有知难而退。
侯子光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自导自演了一出哄骗百姓的戏。而正是这出戏让侯
子光最终改变了命运,从此爬上了人生的巅峰,走上了政治舞台,成就了历史上的一代
皇帝。
话说有一天,有个僧人来到他的家乡弘扬佛法,说佛门如何如何好,劝说大家皈依
佛门。百姓们个个都心不在焉,谁也没往心里去。此时的侯子光却装得表情异常,两眼
发直,全...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97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怎样为光棍脱单
强制女子出嫁
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
》(卷三)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
”。意思是,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领导就要给她找老
公了,逼其强行嫁人。
到了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不出嫁,还犯法呢,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
周朗传》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现在有不少女孩子,对男朋友挑三捡
四的,最后把自己弄成了剩女,在过去你这样做是犯罪行为呢,小心给家人带来麻烦。
强迫女子出嫁,初衷可能是增加人口的需要,但在客观上却解决了不少光棍娶不起老婆
的问题。
官媒指定
过去男女婚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大家都懂,就是给男女牵红线的介绍人。元
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在普救寺里的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私订终身
,中间有一个红娘,这红娘就是媒人。这种媒人都是民间的,属私媒。官媒,就是官府
负责解决光棍男人婚姻配偶的专职人员,与今天民政上发结婚证书的公务员在职能上有
相同的地方,但权力更大,官媒通过强制手段给光棍找老婆,指定某女嫁给某男,纯是
“拉...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清华简是不是曹操墓?
这是连续剧第三季,姜广辉、付赞、邱梦燕等人对程浩的商榷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岳麓书院房顶
清华简《耆夜》为伪作考
本文考证清华简《耆夜》为伪作,理由是:一、简文载周公致毕公诗,开头一句是“口
口戎服”,考“戎服”概念晚出,大约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军旅之衣称为“韎韐”,公
元前650年左右称为“均服”,公元前550年左右称为“戎服”、以“赑赑”叠字作为修
饰语直到唐代才有。二、简文两次见“祝诵”词汇,考先秦古籍只单言“祝”或“颂”
,不言“祝诵”或“祝颂”。宋代学者作文献研究,分析文辞、文意,始立“祝颂”之
目。三、简文载周公酬武王祝诵诗,开头一句是:“明明上帝,临下之光。”前一句首
见于晋人诗句,是歌颂上帝的;后一句首见于宋人诗句,是歌颂宋帝的,这两句诗乃是
现代人集句,非周公原创。四、《蟋蟀》一诗原载《诗经·国风·唐风》,先秦季札和
孔子都认为此诗反映唐尧节俭遗风。简文则说《蟋蟀》一诗为周公所作。考《诗经》三
百零五篇皆曾被谱曲,十五国风属于民谣,地域不同,音亦各异,豳有豳音,唐有唐音
。假如是周公所作之诗,必定会被乐师谱上雅乐或豳音(豳为周之旧邦),而不会被谱
上周族人并不习惯的唐音。还有,《蟋蟀》若真是周公于伐耆行“饮至”礼时即席所作
,当时辛公甲、作册... 阅读全帖
f*l
发帖数: 742
24
没想到,这个小苻美人也是个短命的,没多久,也扔下慕容熙撒手西去了。
苻皇后死了。慕容熙什么表现呢?“悲号躃踊,若丧考妣”,捶胸顿足如同死了爹妈一
样(其实爹妈死了也没这样),“僵仆气绝,久而乃苏”,后来干脆哭死过去了。
大殓已毕,准备盖棺移殿时,慕容熙又抚棺大哭起来,就是不忍从此分离。于是,又命
左右打开棺盖,最后一睹芳颜。实在想不出一具发臭的尸体对堂堂后燕皇帝怎么就会那
么有吸引力,慕容熙缠缠绵绵、哭哭啼啼,最后竟然“复启其棺而与交接”(《晋书》)
,又爬进棺材和死了好几天的皇后同房!够惊悚!
缠绵之后,慕容熙才恋恋不舍地命人盖棺移至灵堂,并下令百官哭灵。他又令人暗中监
视,有声有泪者有奖,否则就有罪有罚。大臣们没办法只好将辛辣之物抹在脸上,硬弄
出眼泪来。这还不算,慕容熙还逼令高阳王妃张氏自尽,为苻皇后殉葬,又几乎耗尽了
国库储蓄为其修建陵墓。
送葬时,慕容熙披散了头发、光了脚,徒步跟从灵车走了二十余里。因丧车高大,不能
出城,慕容熙竟下令拆毁北门。当时老百姓叹息说:“慕容氏自毁国门,怎么能够长久
呢? ”
果然不出人们所料,趁慕容熙葬后未归之机,大将高云、冯跋等人发动政变,占领龙... 阅读全帖
x****6
发帖数: 4339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兵马俑是宣太后陪葬的?!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9-08/03/content_11816406.htm
对话陈景元:
出土青铜兵器不属于秦朝
广州日报:在俑坑里面出土了很多的青铜兵器,有的光泽如新,而你有什么理由认
为,这些青铜兵器只是一种过时的武器呢?
陈景元:铁剑长度可达150厘米以上,钢铁兵器能够削铁如泥,谁先进、谁落后,
难道秦始皇都分辨不出来吗?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铜御手俑,剑长为60.24厘米,以二
分之一比例制作,它的原型尺寸,应该是120.48厘米,既然俑坑91厘米铜剑长度是极限
尺寸,那么御手所佩之剑,毫无疑问肯定就是一把钢铁之剑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收缴全国所有铜制兵器,铸造成十二个各重34万斤的铜人,
这是全国数百万军队原来使用过的兵器。所以在秦王朝,谁继续拥有青铜制造的兵器,
谁就是一种严重违抗君命的犯上行为。从《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有关史料记载
中,可以发现:秦国朝宫正殿的擎天大柱,都是采用青铜材料浇铸而成的,这就充分地
说明了,秦王朝的众多冶铜作坊,早就已经转产为非军事的各种用途了。
兵马... 阅读全帖
w********9
发帖数: 8613
26
http://minzu.people.com.cn/GB/165242/11286102.html
汉族是如何融入少数民族中的
何星亮
2010年04月02日10:34 来源:《中国民族报》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以少数民族融入汉族为主,但也有一部分汉族因多种原因融入
少数民族之中。一般而言,汉族因各种原因到民族地区后,客观环境的变化迫使他们不
得不适应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和生活习俗而采用当地
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否则他们将难以生存。汉族融入少数民族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汉族奴隶融入游牧民族
清代之前,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经常发生战争和冲突,游牧民族常侵入
中原,掳掠大批汉族人和财产,许多汉族人被少数民族掳掠去成为奴隶,这些奴隶大多
被迫融合到少数民族中。如匈奴、西羌、突厥等族的奴隶,大多是通过战争掳掠的汉族
人。有观点认为,“匈奴有奴隶约30万,约占匈奴人口的七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还有
人估计“匈奴有奴隶50多万,占匈奴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奴隶主要是汉族人,也有
西胡、丁零等族。永初四年(公元110年),南匈奴还曾一次“还所钞汉民男女及羌所
掠转... 阅读全帖
k****r
发帖数: 43
2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代妃子侍寝10大潜规则绝技
一、“羊车望幸”法
“羊车望幸”的发明者是晋武帝司马炎。史载司马炎后宫宫女众多,有粉黛近万,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临幸哪个妃子,就成为一个让他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苑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宫人便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卷三十一,因为这个故事,后人把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就称为“羊车望幸”。
二、“投钱赌寝”法
“投钱赌寝”的发明者是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是出了名的风流皇帝,在开元、天宝年间,后宫美女多达四万,真不知怎样安排她们为他服务。于是,玄宗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将一群妃嫔集中在一起,让她们掷金钱投骰子,投中者中最优胜者,当夜侍寝。私下里宦官把“骰子”称为锉角媒人。
三、“蝶幸”、“萤幸”法
“唐玄宗不愧为一代风流皇帝,在选妃侍寝中又发明了“蝶幸”法、“萤幸”法、“香幸”法等。春秋季节,玄宗令后宫妃嫔们在门前栽花,他追随着一只蝴蝶走,蝴蝶落在谁的门前,当晚便宿在该处,称此法为“蝶幸”。到了夏天,又使妃嫔们竞相扑捉流萤,以先得萤虫者... 阅读全帖
G******s
发帖数: 51
28
再过几天就是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了,这段时间,为了阅兵彩排,北京京开
始了较为严厉戒严措施,戒严时段内,地铁不通,公交绕行,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天安门
广场的畅通。而在古代时候,不仅是天安门,也不仅仅在某个重要节日,在紫禁城内有
不少的规矩,也是值得一提,例如,紫禁城内骑马乘轿的规定就颇有趣味~
紫禁城是帝王的家,到帝王家门口,无论富贵贫寒、高尊卑贱,乘轿者下轿,骑马
者下马,这是规矩,也是礼制,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旦旦上朝,以议时事”,但这种
“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传统,却在几千年里一直延承。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意既百官上朝到了
皇宫的外门,都停下车来,步行进宫。汉朝的时候,文武百官已经不能随便骑马乘轿出
入皇宫了。
但是也有例外。《晋书·石勒载记》记载:“勒宫殿及诸门始就,制法令甚严,讳
胡尤峻。有醉胡乘马突入止车门,勒大怒,谓宫门小执法冯翥曰:‘夫人君为令,尚望
威行天下,况宫阙之间乎!向驰马入门为是何人,而不弹白邪?’翥惶惧忘讳,对曰:‘
向有醉胡乘马弛入,甚呵御之,而不可与语。’勒笑曰:‘胡人正自难与言。’”历史
上,没经皇帝...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2
29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南京俗称六朝故都,东晋是其中重要的一朝。
令人奇怪的是,葬在南京的东晋帝王陵至今竟然无一座能够被确认。所谓,1964年在市
区富贵山发现晋恭帝的冲平陵、1981年在北郊幕府山发现晋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1972
年在南京大学北园发现晋元帝兴平陵,都是考古界的主观推测,并无定论。而同样的现
象,在洛阳的西晋帝王陵身上也同样出现。
是什么导致一个朝代帝王的最后归宿处集体失踪,成了“谜陵”?一是反盗墓,再是盗
墓。
晋室立下“三不”丧葬祖训
在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中,元代的帝王陵是最难找的,曾因此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考古探
索热。成吉思汗到底葬在哪,成了最具悬念的考古话题之一。次之的则是曾为中国统一
作出贡献的晋帝王陵建,其陵址、陵主都是考古界苦苦探求的项目。
西晋、东晋有名可考的帝王陵共有15座(并非15位皇帝)。晋帝王们都葬在哪,并不是
什么悬念,但其具体位置,墓中埋葬的是哪位皇帝,属何人之陵,则是千古之谜,一直
搞不清,至今没有一座能被确认。
晋陵为何这么神秘?原因在奠定晋室基础的宣帝司马懿身上,司马懿曾立下了“三不”
遗嘱——“不坟”、“不树”、“不谒”。这给后世考古,带来... 阅读全帖
n**o
发帖数: 62
30
鸠摩罗什(梵语 Kumarajiva ),西元 344 ~ 413 年,后秦僧人﹑译经家。父鸠摩罗
炎出身天竺望族,家世显赫,世代为相。鸠摩罗炎天赋异禀,很有节操,本来应接替相
位,然而他并不答应,还出家做和尚去。
后来他东度葱岭到龟兹国,遇上了他生命中的另一半:龟兹王的妹妹。本身龟慈王就很
敬慕,不但亲自到郊外迎接,还请他当国师。这下子被他聪敏的妹妹知道后就再也走不
开了。据说这王妹身体有异相,那就是身上有红痣,依命相之法来说,正是必生贵子的
特徵。她虽然老大不小,都二十了,但还是敢于拒绝各大王国的显贵们,她要等一个人
,这个人来了!鸠摩炎一心想成佛,怎么肯答应?但最终没能挡住,于是后来这王妹就
有了孩子,这孩子正是鸠摩罗什,他妈自从怀上他,就变得特别聪明,和咱说的一孕傻
三年完全相反(生下罗什之后,又生一孩子,奇强奇聪明。)。
果然,这孩子是神童!
罗什七岁随他的母亲一同出家。每天能背诵三万二千字经文,号称“日诵千偈。”罗什
十二岁时遇到个神人,他说∶“这个小沙弥应当好好守护。如果年至三十五岁仍不破戒
,将来必定大兴佛法,度人无数。如果破戒,就只能当个有学问的法师罢了。”
二十岁时... 阅读全帖
g******t
发帖数: 18158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处女生子我是这么看的
fang goupi (aka dog fart), 学大气的没文化可以理解,哈哈
研究中国文化,有许多使人头大的错综现象,其中一个,就是婚姻中的“两头大”

《古今小说》卷十八“杨八老越国奇逢”中檗妈妈说:“如今我女儿年纪又小,正
好相配官人,做个两头大。”《醒世姻缘》第七十六回就有“狄希陈两头娶大”。这种
现象,它的历史背景又何在呢?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唐尧看中虞舜,“妻之以二女,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
二女于她们,如妇礼。”照《列女传》所说,这二女姐姐叫娥皇,妹妹叫女英。从《史
记》文字上看,虞舜讨来这对姐妹花,姐妹两个的地位是平等的。虽然“尸子”上说姐
姐是妻、妹妹是媵(陪嫁)。但《晋书》(礼志)引侍中博士张恽的话,说:“昔舜不
告而娶,婚礼盖阙,故‘尧典’以厘降二女为文,不殊嫡媵。”明说姐妹是不分大小的
。姐妹地位如果是平等的,那么这自然是一种“两头大”。
“两头大”就是不分妻妾,而是没有小老婆、全是大老婆之意。(或是全是小老婆
、没有大老婆之意。)春秋时代,已屡见不鲜。陈顾远《中国婚姻史》说:
晋献娶于贾,烝于齐姜(收继为婚),又娶二女于戎,复得骊姬,且有其娣,此并
...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32
礼记· !祭法》中载: " 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
《晋书·天文志上》:“弧南六星为天社,昔共工氏之子句龙 ,能平水土,故祀以配
社,其精为星。”[1]
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是社神。
共工长得人脸蛇身,满头红发,性格暴烈好战。
一次他和祝融(传说火神)作战,一怒之下头触不周山,竟把撑天的柱子碰断,顿时天
崩地裂,洪水泛滥,多亏女娲炼了五彩石及时把天补好。勾龙见父亲闯下大祸,心理非
常难过,于是把九州大裂缝一一填平。黄帝见状,便封他为 " 后土 " ,让他丈量并掌
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为人们祭祀的社神。
共工,炎帝裔。据《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
·后纪二》注引《归藏·启筮》:
“共工人面蛇身朱发。”
相传共工为水神。《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
《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颛顼,黄帝之裔(《山海经·海内经》)
。故此战实为黄炎战争之继续)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
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工与颛顼之战。
《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白龟救主
文/一斗
晋成帝咸康五年,后赵遣七万大军突袭邾城,由于援军不至,最终城陷,邾城守将毛宝
率手下众将突围逃出。由于没有船只,六千多人无奈投江逃生,结果只有一个军士游到
了东岸脱险,其余众人全部殉难。
原来几十年前,那个军士在武昌鱼市买到一只白龟,只有四五寸长,养大后,军士将它
放入江中。
这次邾城突围后,那个军士也和大家一样,被甲持刀,慌乱投水后,忽然觉得自己踩在
一个石头上,而且石头还慢慢向东岸移动,仔细一看,原来正是自己从前养的那只白龟
,已经长到长五六尺长。
白龟把军士驮到东岸后才入水离去,所以那个军士得以幸免。 (《晋书》)

发帖数: 1
34
俗话说,家有家法,行有行规,作为古代烟花之地的青楼也不例外。在青楼妓院与时俱
进不断发展的二千多年中,形成了一整套的行规和家法,而这些所谓的行规和家法就像
无形的枷锁,让表面看起来美艳骄人、风情万种的妓女们时时刻刻感到心惊肉跳。
说起古代“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
麹允传》中:“南开朱门,北望青楼。”晚唐诗人邵谒的《塞女行》中也有: “青楼
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的诗句。到了唐代,“青楼”两种意义仍参杂错出,甚至有一人
之作而两意兼用的例子。如唐朝著名诗人韦庄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
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而与艳游、酒色无涉;而他的《捣练篇》中“月华
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衣曲”的青楼,则指的是妓院。宋、元以后,乃至明、清、民国
,“青楼”的偏指特行于世,真正成了烟花之地的专用名词。而青楼中妓女,古时称为
女乐,即音乐歌舞演艺者。秦汉以前称“官妓”和 “营妓”,直到唐宋以后叫“市妓
”和“私妓”,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楼妓女。
青楼,无疑是古代社会滋生的一个特殊行当,但也正是由于青楼妓女的存在,才推动了
中国音乐歌舞的快速发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5
俗话说,家有家法,行有行规,作为古代烟花之地的青楼也不例外。在青楼妓院与时俱
进不断发展的二千多年中,形成了一整套的行规和家法,而这些所谓的行规和家法就像
无形的枷锁,让表面看起来美艳骄人、风情万种的妓女们时时刻刻感到心惊肉跳。
说起古代“青楼”,原本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则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如《晋书·
麹允传》中:“南开朱门,北望青楼。”晚唐诗人邵谒的《塞女行》中也有: “青楼
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的诗句。到了唐代,“青楼”两种意义仍参杂错出,甚至有一人
之作而两意兼用的例子。如唐朝著名诗人韦庄的《贵公子》:“大道青楼御苑东,玉栏
仙杏压枝红”,与大道、高门相关,而与艳游、酒色无涉;而他的《捣练篇》中“月华
吐艳明烛烛,青楼妇唱衣曲”的青楼,则指的是妓院。宋、元以后,乃至明、清、民国
,“青楼”的偏指特行于世,真正成了烟花之地的专用名词。而青楼中妓女,古时称为
女乐,即音乐歌舞演艺者。秦汉以前称“官妓”和 “营妓”,直到唐宋以后叫“市妓
”和“私妓”,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楼妓女。
青楼,无疑是古代社会滋生的一个特殊行当,但也正是由于青楼妓女的存在,才推动了
中国音乐歌舞的快速发展,... 阅读全帖
d******a
发帖数: 32122
36
红山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并非中国人的祖先”(转载)
楼主:我我我鬼 时间:2014-08-21 11:45:00 点击:1886 回复:36 脱水模式给他
打赏只看楼主阅读设置
红山文化考古负责人雷广臻:“黄帝是上古的蒙古人,并非汉族祖先”
中国人所说自己是“龙的传人”,而这个“龙”是谁呢?是黄帝。黄帝又是谁?是
公孙轩辕,而“公孙”这个複姓是什么意思?是蒙古语“Gangluusun Suyan” ,翻译
成汉语意思就是“旱龙之牙”。也就是陆地之龙的龙牙,故有土德之瑞,因而称黄帝爲
眞龙天子。其后人被称为“龙的传人”。而他的名字不是汉人的名字,而是蒙古人的名
字。
蒙古红山文化与黄帝部族的文化元素是相对应的,只是我们大部分国人在感情上还
是不太愿意去承认。戎狄是匈奴的前身,《吕氏春秋审为篇》“狄人、猃狁,今日匈奴
。”《晋书北狄传》“匈奴之类,总谓之北狄。……夏曰獯鬻,殷曰鬼方,周曰猃狁,
汉曰匈奴”。黄帝的部族名叫“轩辕”,“轩辕”即“猃狁”,两者是同一个族名的异
写,黄帝与匈奴本身就是同类。轩辕黄帝就是5000年前的成吉思汗,他的后代南下征服
了中原。《史记》中很多地方都清楚...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炎黄子孙不仅是汉人
现代人说的不算,
古人,
匈奴、鲜卑、契丹、党项、吐谷浑、氐、羌、女真、回纥,于阗,蒙古都是自称炎黄子
孙的。
所以藏族(牦牛羌)维族(回纥和于阗混血)都是炎黄子孙。
日本韩国没有。所以日本韩国不是炎黄子孙。
比如:
慕容氏自云轩辕之后,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就是黄帝的
部族,以熊为图腾)
“慕容魔以大棘城即帝颛顼之墟也,元康四年乃移居之。”
大棘城在今朝阳市东170里,颛顼即黄帝之孙。《晋书·载记第八》又说:“慕容魔
,字弈洛瑰,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曰
东胡。”
而鲜卑拓拔部自称乃黄帝少子昌意的后裔,拓拔之意为土,正是代表黄帝的土德。
鲜卑宇文部则自称是炎帝的后人。
《魏书·序纪》有长篇记述,是拓拔鲜卑的民族史诗。此处仅作简要摘录: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
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
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 阅读全帖
m***n
发帖数: 12188
38
确实,
比如传说中被符坚收入房中的慕容姐弟花。慕容冲和慕容嫣(清河公主)。
拍成电影绝对好看刺激。已经出了不少耽美小说了。
房玄龄 《晋书》:“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
符坚也有一对漂亮女儿。 似乎还是双胞胎。
l***c
发帖数: 1634
39
这个有看点。
12岁就被收入宫,姐姐还是东邪西毒的独孤求败


: 确实,

: 比如传说中被符坚收入房中的慕容姐弟花。慕容冲和慕容嫣(清河公主)。

: 拍成电影绝对好看刺激。已经出了不少耽美小说了。

: 房玄龄 《晋书》:“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坚又幸之。”

: 符坚也有一对漂亮女儿。 似乎还是双胞胎。


发帖数: 1
40
你这个就是胡说八道了,南京在东晋的时候就已经是官话方言区了,当时晋室南迁,王
公和士大夫们带来了北方中原洛阳一带(西晋的都城)的口音,把建康(南京)的本地
吴语逐渐变成了官话。这个在《资至通鉴》和《世说新语》和《晋书》里面都有记载。
o*******k
发帖数: 357
41
曹操的机会: 下了江陵之后,夺取荆州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 荀彧战前的预期已经达
到(轻装简从, 直取荆州);贾诩建议休兵, 修养生息。江东基本上只能坐着等死,
刘备更是惊弓之鸟, 估计要跑路到越南去
可惜让孙刘联军形成, 成就了刘备和孙权, 周瑜,鲁肃和诸葛亮 (诸葛亮也就26,7
岁; 板上一帮2B看不起诸葛,自己能尿一泡照照吗?)
赤壁之后曹操基本就没有机会了: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曹操自己有点老了(尤其那
个时代); 一路凯歌到赤壁碰了个大包, 基本上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后面很多
事情的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譬如搞定张鲁之后不敢入川, 对孙权也搞了几次, 都
是无功而返)。二是两汉四百年, 到了汉献帝刘协, 还是有点余威的(最少很多反对
派借势不服);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反作用开始体现。 曹操后期的主要目的就是维稳
, 怎么搞定反对派, 将政权传给曹丕。
刘备的机会: 刘备汉中称王的时候,有点得意忘形; 其实最好的机会应该是称王之后
一定要出川;成都那个摊子留着刘禅,诸葛亮,加几个荆州带过去的辅佐人物足以定大
势。 魏延马超基本可以防御北方。 刘备应该像上次搞定蜀中一样,去... 阅读全帖
o*******k
发帖数: 357
42
曹操的机会: 下了江陵之后,夺取荆州的战略任务已经完成; 荀彧战前的预期已经达
到(轻装简从, 直取荆州);贾诩建议休兵, 修养生息。江东基本上只能坐着等死,
刘备更是惊弓之鸟, 估计要跑路到越南去
可惜让孙刘联军形成, 成就了刘备和孙权, 周瑜,鲁肃和诸葛亮 (诸葛亮也就26,7
岁; 板上一帮2B看不起诸葛,自己能尿一泡照照吗?)
赤壁之后曹操基本就没有机会了: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曹操自己有点老了(尤其那
个时代); 一路凯歌到赤壁碰了个大包, 基本上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后面很多
事情的表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譬如搞定张鲁之后不敢入川, 对孙权也搞了几次, 都
是无功而返)。二是两汉四百年, 到了汉献帝刘协, 还是有点余威的(最少很多反对
派借势不服);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反作用开始体现。 曹操后期的主要目的就是维稳
, 怎么搞定反对派, 将政权传给曹丕。
刘备的机会: 刘备汉中称王的时候,有点得意忘形; 其实最好的机会应该是称王之后
一定要出川;成都那个摊子留着刘禅,诸葛亮,加几个荆州带过去的辅佐人物足以定大
势。 魏延马超基本可以防御北方。 刘备应该像上次搞定蜀中一样,去...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3
最近,微信、微博上到处可见“虽远必诛”,个人觉得很有必要把这句话的出处、来历
好好给大家捋一捋,却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网络所载的《汉书·陈汤传》大多
是被“腰斩”的版本,只有甘延寿、陈汤击斩匈奴郅支单于那一部分。那么,历史真实
中的陈汤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汉书卷七十》,是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
陈汤在深入康居地区(位于今天中亚地区),击斩匈奴郅支单于后,给汉元帝的奏疏中
的一句话。在这一卷中,史学家班固将傅介子、常惠、郑吉、甘延寿、陈汤、段会宗这
些在汉王朝将西域地区纳入势力范围,使远人宾服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著名人物一
同列传。
强大的匈奴经历了汉武帝时代的不断打击,更经历了汉宣帝时期五单于争立的内乱,最
终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在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降汉,郅支单于则率领部众远
走康居。
公元前36年,西汉元帝建昭三年,西域副校尉陈汤向西域都护甘延寿建议,趁郅支单于
在康居地区立足未稳,一举将其歼灭。甘延寿认可陈汤的建议,打算将这个计划奏请朝
廷批准。陈汤担心皇帝不会同意,于是,矫制发兵,并胁迫甘延寿出兵。
所谓:“春秋之义亡遂...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4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doxso (doxso),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马伯庸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08:25:56 2017, 美东)
异教徒告解室
首发于
异教徒告解室
写文章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马伯庸
马伯庸
10 小时前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 阅读全帖
m***a
发帖数: 2262
45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mijia (稳住大奶,徐图二奶),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被严重低估
关键字: nowt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ul 22 19:21:14 2017, 美东)
司马懿和诸葛亮以前没交过手,几次平局和小败之后居然畏孔明如虎,被送了女人衣服
都不出战,明显不合逻辑。
实际情况是三、四、五次北伐诸葛亮的战绩都被正史淡化了,因为这时他的对手是司马
懿,《三国志》是西晋时写的,《晋书》以采用晋朝史料为主,都淡化了司马懿的败绩。
诸葛亮当世奇才的名声一小部分是靠正史传下来的,大部分靠得是魏晋士大夫的集体记
忆。
c*********d
发帖数: 9770
4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chinabbsdad (张果老他爹),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马伯庸:穿越回古代怎么写好一份劝进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Sep 13 16:38:22 2017, 美东)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劝
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盏劝
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权更
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有人
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主公
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叫做
「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走完
这个流程,就可以... 阅读全帖
w*l
发帖数: 754
47
劝进是一个政治举动,写劝进表则是一门技术活儿。
“劝进”这个词,本意是劝勉、促进,诸如“上下同心,劝进农业”、“砥砺藩屏
,劝进忠信”等等,偶尔也会用在劝人喝酒吃药上,像宋代皇帝阅完兵,要赏管军的三
盏劝进酒,即是这种用法。
可一旦这个词出现在政治语境里,气氛立刻就变得不一样了,因为它往往预示着皇
权更迭——在古代政治里面,没有比这更严肃的事情了。
皇权更迭有很多形式,具体来讲,大部分古代“劝进”会发生在这样一种场景下:
有人想当皇帝了,但慑于某种规矩和舆论,不好自己主动开口。这时就会有一班贤臣急
主公之所急,站出来论证其称帝的举动是多么正确合理,敦促他尽快践祚。这种举动,
叫做“劝进”,所形成的正式文本,则被称为“劝进表”。
再接下来,劝主要反复辞让,表示谦逊不受,贤臣们要反复坚持劝进,来回三次。
走完这个流程,就可以称帝了。
“劝进表”的性价比相当高。它的政治风险很小,因为那些有“劝进”需求的人,
本身实力已足够强大,距离皇位只差个名分而已,你押错宝拍错马屁的概率很低;同时
收益却很大,一纸劝进表交上去,就算不是嫡系出身,也能摇身变成从龙之臣,坐收拥
立之功。
西晋灭亡之后,好多人...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世界唯一的舌头舍利
世界唯一的舌头舍利!预言神准的西域高僧(图)
发表时间: 2018-03-19 12:00:15作者:皇甫容
根据古籍所载,鸠摩罗什展示了“神情朗彻,傲岸出群”之态。他久居长安广译经卷,
助佛法洪传,福泽世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在今天的甘肃鸠摩罗什寺中,保存着世上唯一的一颗舌头舍利。这一奇异罕见的舍利,
穿越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光阴,向人们展示着它的主人住世时的传奇事迹。他有着显赫的
王室贵族身份,而命运却将他引向更为尊贵的生活--出家修行。他“神情朗彻,傲岸
出群”。因与中土的深厚缘分,在纷乱的时局中,他久居长安广译经卷,助佛法洪传,
福泽世人。这位传奇的僧人就是鸠摩罗什。
自幼为僧 名动西域
据正史《晋书・艺术传》和《高僧传》的记载,鸠摩罗什祖籍天竺,他的家世显
赫,世代担任国相。其父鸠摩罗炎天性聪颖,行有大节。他在将要继承相位时,请辞出
家。东渡葱岭到达龟兹国(今新疆库页县),龟兹王白纯闻其贤明,亲自到城郊欢迎他
的到来,并聘请他为国师。
龟兹王的妹妹耆婆,悟性明敏,聪慧过人,诸国争相请婚,都被她婉拒了。唯独对鸠摩
罗炎一见钟情,矢志非此君不嫁。龟兹...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49
忠言逆耳 献给台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3 12:16:20 2010, 美东)
读中国古代史有感,台湾真的不要太把自己的那点民意当回事,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等着大祸临头再后悔,那就全都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7-4-10 21:51:47【字体:小 大】
-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战争448次。到了战国时期,仅大规模的战争就有222次。孟子
说,春秋无义战。岂止春秋!2500年来,哪一场自相残杀,谈得上正义?哪一次改朝换
代,不是人口死亡过半?
秦人嗜好战争,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司马迁
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
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
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
... 阅读全帖
R****a
发帖数: 6858
50

嗯,跟米国彼此彼此,到时候都在核弹下化成灰烬。
米国人对此有很清醒的认识,10年前就有个游戏是专门说中美核战导致世界毁灭的,叫
做《辐射》,你可以去玩玩看。
不过中国经历的大灾大难多了去了,人口死上50%的就有10余次,死上90%的时候也有,
每次完事以后都得重新恢复的。所以核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什么世界末日,更吓不
倒大陆暴民,hiahia。
===========================================================================
忠言逆耳 献给台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Nov 23 12:16:20 2010, 美东)
读中国古代史有感,台湾真的不要太把自己的那点民意当回事,差不多就可以了,不要
等着大祸临头再后悔,那就全都晚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四次人口灭杀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07-4-10 21:51:47【字体:小 大】
-
仅以战争为例,在商朝的《卜辞》中就记载了各种战争61次。而据《春秋》记载,
在春秋时期242年间各种... 阅读全帖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