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7 发帖数: 6300 | 1 摩门经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记载的地点、事件、人物等等都毫无历史根据,没有任何被接
受的考古证据。愣说玛雅人的金字塔是证据简直是天方夜谭。
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cults/mormon/S_test_BoM.htm
《摩门经》有多可信?
1973年夏天,最著名的新大陆考古学权威之一,Michael Coe ,在《Dialogue: A
Journal of Mormon Thought》写了一篇文章,在概括了《摩门经》的宣称之后,他非
常坦白地说:
现在让我肯定地说,根据我所知道的, 没有一个不是摩门教徒的、曾受训练的、专业
考古学家,能看见有科学根据,叫 人相信上述事情是真的…… 在新大陆的开凿中,没
有、绝对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叫一个冷静的《摩门经》观察者相信……是一份历史性的
文件,讲及我们这个半球的早期移民的历史。(pp. 42, 46)
有一些摩门学者开始公开承认,考古学没有为《摩门经》提供有意义的证据。Dee F.
Green曾是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所出版的《University
Archa... 阅读全帖 |
|
C*****H 发帖数: 7927 | 2 ☆─────────────────────────────────────☆
dumbCoder (HumbleCoder) 于 (Tue Jan 15 13:53:47 2013, 美东) 提到:
经常看到有怀疑古希腊文明有水分的帖子
http://bbs.tianya.cn/post-no01-458848-1.shtml
我是菜鸟,请版上高人指点。
☆─────────────────────────────────────☆
yenite (燕岭悲歌) 于 (Tue Jan 15 16:11:29 2013, 美东) 提到:
呵呵,要怀疑先看看原著吧,否则会闹些特洛伊不是希腊的笑话。。。
btw,为啥国内突然兴起了一股质疑希腊罗马的风气,而且还是一帮对希腊罗马没啥了
解的人?
☆─────────────────────────────────────☆
maywind (五月风) 于 (Tue Jan 15 16:31:59 2013, 美东) 提到:
这叫两手都要硬
☆────────────────────────────────────... 阅读全帖 |
|
t*******a 发帖数: 4055 | 3 良渚遗址申遗9月提交预审,良渚考古进入全考古时代
高蒙河
2017-09-04 07:23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2017年是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关键性的一年。据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
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9月份,良渚遗址申遗工作将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预
审。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高蒙河为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撰文,他认为,
近年来,学界对考古学的定义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原来唯发现和研究为上的考古学,
近几十年来又延展出了保护和利用等全新领域。而反观良渚考古八十年来,从初期只是
发现和研究,发展到而今的边发现、边研究、边保护、边利用、边传承的“五位一体”
模式,表明良渚考古已经走进了“全考古时代”。
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考古正在发生变化
前两年,高等教育出版社新出了一本《考古学概论》教材,开篇名义,重新定义了考古
学:“考古学是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此外,考古学还越
来越重视对古代文物和古代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利用。”
上面这两句话与我1978年入大学读考古学时,前一句几无变化,后一句那时还没出现,
而这恰好反... 阅读全帖 |
|
H****r 发帖数: 16240 | 4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bearJhonson (八棵七七葚), 信区: paladin
标 题: Re: 追踪恐龙的人 - 童恩正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8 11:49:34 2011, 美东)
1991年,童恩正赴美讲学,后移居美国。在美国期间,他担任了多所大学的教授,
成为美国知名教授之一,并在学术上卓有建树,著述颇丰。这期间,童恩正曾多次
返国,关心祖国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创作。每次回国,他都要同四川科普作家群欢聚
一堂,谈笑风生,令参加聚会者没齿不忘。他在生时最后一次返国,与其弟恩文及
笔者聚首2日,相谈甚欢。他谈到自己正在全力创作侦探类科幻小说,并为此购买
了各种武器以亲身体验枪战。谁知,这竟成永诀。这年4月,童恩正患肝病在美国
住院治疗,因换肝手术失败猝然离世。
年谱
1935年:8月27日生于江西庐山,籍贯湖南宁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全家逃难到四川。
1939年:迁往重庆歌乐山。
1941年:在宁乡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熟读古文。
1943年:宁乡为日本军队占领,随全家辗转流亡于湘西的安化、溆浦、沅陵、...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2975 | 5 1991年,童恩正赴美讲学,后移居美国。在美国期间,他担任了多所大学的教授,
成为美国知名教授之一,并在学术上卓有建树,著述颇丰。这期间,童恩正曾多次
返国,关心祖国的科学研究和科普创作。每次回国,他都要同四川科普作家群欢聚
一堂,谈笑风生,令参加聚会者没齿不忘。他在生时最后一次返国,与其弟恩文及
笔者聚首2日,相谈甚欢。他谈到自己正在全力创作侦探类科幻小说,并为此购买
了各种武器以亲身体验枪战。谁知,这竟成永诀。这年4月,童恩正患肝病在美国
住院治疗,因换肝手术失败猝然离世。
年谱
1935年:8月27日生于江西庐山,籍贯湖南宁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全家逃难到四川。
1939年:迁往重庆歌乐山。
1941年:在宁乡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熟读古文。
1943年:宁乡为日本军队占领,随全家辗转流亡于湘西的安化、溆浦、沅陵、
辰溪等县。同年秋,全家回到长沙,父亲任教于湖南大学,进入长沙成智小学接受
正规教育和过集体生活。
1947年:考入长沙雅礼中学,编入46班,住读。
1950年:转学到长沙一中。
1952年:因患肺结核而休学一年。受朋友及其母亲和同学杨明德的影响而爱好
文学,阅...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6 出自二里头发掘主持者许宏的博客,上面有很多专业角度的科普文章,其科学严谨的治
学思想也是我作为一个理科生比较认同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0c4py.html
略论二里头时代
一
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后,在对中国上古史所作分期描述中,一直存在着历史文献学和
考古学两大话语系统。前者以神话传说表述远古时期,在进入历史时期后,一般采用朝
代名;后者习惯以考古学文化来命名史前时期,已被证明为信史者则与文献史学合流,
亦冠之以朝代名或主要诸侯国名。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大话语系统才归于一系。
其实,鉴于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的学术传统及对学科终极目的的定位,无论文献史学界
还是考古学界,都是把两大话语系统最大限度的趋同作为努力的方向的。也即将“信史
时代”的上限尽可能前提,扩大两大话语系统的“共同语言”部分。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长足进展,文献史学界开始更为广泛地采用考古学的分期语汇。最为
典型的例子是近年出版的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邀约考古学者来撰写“远古时
代”部分。史前考古“本身就可以大体复原远古时代的漫长历史,传说资料反而只起... 阅读全帖 |
|
z**********e 发帖数: 22064 | 7 李济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他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完成了第一次中国人主持
的科学考古发掘。在半个世纪里,这位“中国考古学之父”主持了安阳殷墟的发掘和研
究。他一生从事考古,始终不曾忘情的是寻找“中国人的始源”,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他的名字在大陆销声匿迹……
1928年是李济一生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转折点。就在这一年,国
民政府成立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他被任命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
10年之前,他由清华学堂选送留学美国,5年里拿了3个学位:心理学学士、社会学
硕士,最后是哈佛大学人类学专业的哲学博士——也是中国第一位人类学博士。有人自
此习惯性地称他为“Dr. 李”。据说他父亲有一阵还给自己起了别号“博父”,在诗词
和书信中公开使用,有炫耀儿子的意思,更显示老父的尊严。
1923年回国后,他在南开大学当了两年教授。之后清华学堂成立国学研究院,聘梁
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为教授,李济资历稍浅,加上需要做田野工作,任“特
约讲师”,但月薪400元鹰洋、助教一人、研究室一间的“标配”,与四教授持平。
李济拿的是人类学博士,但他一生的主要事业无疑是考古。按他自...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8 王宇信先生《中国甲骨学》一书述评
2009年8月初,著名甲骨学家王宇信先生撰写的《中国甲骨学》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
社正式出版!王宇信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先秦史专业
博士生导师、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1964年夏,他从北京大学考古学
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至今,他已经在先秦史、考古学、甲
骨学等众多专业领域耕耘半个世纪,留下了《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西周甲骨探论
》、《甲骨学通论》、《甲骨学通论(增订本)》、《中国甲骨学》、《西周史话》、
《甲骨文合集》《合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合著)、《商周甲骨文》(合著)、总审
校《甲骨文合集释文》、主编《甲骨学一百年》《合著)、主编《甲骨文精粹释译》《
合著)等十余种,并有论文数十篇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在半个世纪的学术生
涯中,王宇信先生的学术科研专业主要是围绕着甲骨学、殷商史、西周史、商周考古学
、先秦政治制度史等。他是国际上研究甲骨学、殷商文化史和政治制度史的著名学者,
还是西周甲骨学的学科开创者。
可以说:《中国甲骨学》一书的出版,就是王宇信先生研究甲骨学从中青年...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9 二
顾名思义,“二里头时代”的概念,源自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的绝对年代,一般认
为“不早于公元前1900年,不晚于公元前1500年,前后延续300多年或将近400年”[i]
。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成果报告所给出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也在公元前1880年~公元
前1520年之间[ii]。总体上看,二里头文化上接属于中原龙山文化系统的王湾三期文化
,下接二里冈期商文化。龙山文化时期即龙山时代[iii],一般认为相当于公元前3000
年~公元前2000年左右[iv]。在王湾三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新砦期遗
存”,约持续100年左右的时间[v]。目前,尽管在对这类遗存的命名上尚有歧见,但其
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较之中原龙山文化更为密切这一事实,已得到了学界的基本认可,
为数不少的学者更认为其本身就属于二里头文化的早期发展阶段[vi]。鉴此,“二里头
时代”的时间跨度,应约当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
这一时段的绝大部分,与文献记载中夏王朝的存在时间相吻合。然而,尽管从考古学文
化的时空分布上看,“新砦期遗存”和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最重要的对象,或者
说最有资格担当“夏文化... 阅读全帖 |
|
c*********d 发帖数: 9770 | 10 http://news.jstv.com/a/20171116/161925.shtml
2017年11月16日16:40:00|作者:黎明|来源:荔枝网
最近,网友“我想当个小透明”发帖称,自己是考古学专业的研究生,前不久,报
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被拒绝。发帖者称,招聘单位要求报名者所学专业名称必须是'考
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名称不同,都无法报考。
【考古研究院为啥拒绝考古学专业】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发帖人报考的是考古资料管理岗位,专业要
求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由于发帖人专业不符
,因此未能通过电脑审核。同时,该负责人表示,招聘要求是严格根据《2017年公务员
招录考试参考目录》,并结合岗位需求而确定。而在该目录的研究生中文文秘类专业中
,并没有考古学专业。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我们用人单位并不具备对于目录的遴选、专业的
筛选,我们不具备这些能力,那我们肯定是根据相关(人社)部门提供过来的目录当中
,跟我们这个岗位相关的专业,我们来进行选择。”
从事招考培训咨询工作的专家表示,用人单位设置专业门槛,本质上是为了录取到
匹配...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11 中国文明起源这个课题是研究中国文明史、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对这个问
题的了解是一定会随着中国考古材料的增加与研究而有日进的。现在考古材料已积累
到一种程度,使得这个问题分析起来头绪相当纷繁。下面将这些头绪初步梳理一下,
试求指出讨论这个问题所需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
一 “文明”的定义应自史料内部辨认
讲中国文明的起源,第一步的工作自然是说清楚什么是文明,什么是中国文明,
这样我们才能谈到它的起源问题。最近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有一部分是集中在“文
明”这两个字的定义上的;例如有人说红山文化有玉器、有女神庙,证明中国文明可
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辽河流域;也有人说红山文化还没有发展到文明阶段,还不具
备文明的条件,所以讲中国“文明”的起源还谈不到红山文化(注:安志敏《试论文
明的起源》,《考古》1987年第5期。)。
给文明下定义至少有两条入手途径。第一条是先决定文明这个概念之下包括什么
具体的成分,然后再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找寻这些成分在哪一个段落中出现。如果找
到,便知道文明在中国是在什么时候、哪一个阶段出现的。这样即使不能解决文明的
起源问题,至少可以...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12 逻辑上的欠严密,一直是夏文化探讨过程中最受诟病之处。如仅以文献记载与考古材料
简单的时空对证即可框定夏文化的思维定式的存在。在这一思维模式中,参与讨论的学
者基本上不用“可能”、“很可能”一类相对稳妥、留有余地的字眼,而更偏爱“当然
只能”、“肯定”、“无疑”一类自信感较强的、排他性的措辞。从逻辑上看,我们并
不能仅由时间与空间的大致吻合,就必然地推导出二里头文化肯定就是夏王朝时期、分
布于夏王朝中心区域的、以夏族为主体的人们共同体的文化遗存。
又如对《史记·夏本纪》所载应为信史的推论,似乎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世纪初,王
国维对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进行研究,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
的基本可靠[i]。这一重大学术收获给了中国学术界以极大的鼓舞,王国维先生本人即
颇为乐观地推论到:“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
也。”由《史记·殷本纪》被证明为信史,推断《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文献中关于夏
王朝的记载也应属史实,进而相信夏王朝的存在,这一推论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基本共
识,也是夏文化探索的前提之所在。然而诚如前引文中字面上已言明的那样,这一思维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3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意义及其前景
一般人大多认为:在众多人文学科中,只有考古学才是一门与世无争的学科。在文艺作
品中甚至出现了以当考古学家的妻子就可以取得婚姻安全和稳定(自己的妻子越老就越
可爱)的话题,因为据说考古学家是一群只钟情于“年老”物品的怪物。当然,这些都
是对考古学和考古学家的误解。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外的考古学界对中国考古学的成
果乃至于对中国考古学家是持有很深的偏见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第一批西方考古学家
来到我国时,当时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曾经有过石头和化石分不清的幼稚时期,一部分原
因又是和当时对出土的层位记载和区域划分的混乱有关。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盘据在西方考古学家脑海中的“欧洲中心论”在作怪。他们提
出了“中国文化西来说”、“中国人种是埃及人种的移民说”、“埃及象形文字是中国
象形文字的始祖说”……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因此,考古学和一个民族的政治和文化
是密切相关的。
一、艰难的起步
当我们的考古学家根据西安半坡遗址的骨骼化石复员出半坡人的头像时,日本著名的历
史学家和汉学家贝塚茂树教授在他的名著三卷本《中国史》中却得出了“那个头像更象
是现代日本人的祖先”的结论。...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14 《评考古学家许宏教授的<最早的中国>》
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了著名考古学家许宏教授的新著《最早的中国》一书。正如
作者所说,“这本书首先应该是一部学术著作。说它是学术著作,是因为它是学者秉持
有一说一的学术原则写就的。但它又是一部不同于一般学术著作概念的著作,是一部面
向文化大众而非仅为学界的学术著作。”特别是作者自己的心路里程中从对大众考古的
谢绝到意识到责任的重大而主动承担起撰写大众考古著作的努力:“当越来越浓重的社
会责任感被激发起来时,当我以此为契机开始全面梳理前辈和我们这个团队的探索历程
,开始从比较文明史的宏阔视角来看二里头乃至它所代表的最早的中国,开始试图发掘
一件件文物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时,我已经不把这本书的写作看作是学者的一项
副业,它已经成为我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逼着我又读了许多书,搞清了不少
问题,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进一步从事相关研究的学术增长
点。”他认识到了“本书的成稿,可以看作是考古人努力面向公众的一个青涩的果实。
”
这本书想要回答是:中国人是怎么来的、作为全球文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文明是
如何起源的、中国... 阅读全帖 |
|
m*****e 发帖数: 10963 | 15 转。。。,历史研究 讲演稿:
=====================================================
(三)文明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在这里,我想特别说明一下,什么叫做文明?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
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我们从考古学上怎么来判断呢?考古
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
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这不只是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
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外国学者在考古
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
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标准是怎么出现的?这些标准得以流行是由于一本很流行
的书。这本书1968年出版,作者格林·丹尼尔是英国学者,长期担任剑桥大学考古学系
主任,他主要研究欧洲考古,而他还研究考古学的历史,担任过世界考古学史会议的主
席。他写了一本书叫《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书虽然很小,
可是很流行... 阅读全帖 |
|
F******k 发帖数: 7375 | 16 原文:
http://msn.people.com.cn/GB/170756/12126118.html
http://msn.people.com.cn/GB/185699/12126331.html
一直以来,中国官方在对国内的宣传中都宣称什么中国是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
之一,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以此做为愚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可笑的论调还流传颇广,深入人心,其实呢,只要稍有一点世界史常识的人都知
道这只是一种荒唐可笑的提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所谓“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国际上和学术界是不会有这
种幼儿园口号式的提法的,比较近似的只有“几大文明发源地”的提法,即便是这样,
中国也是排不上什么“四大”的。
如果是按照“四个最古老的文明国家”的定义的话,那么,我们中国,不要说四大
,连前十大恐怕都排不上,它的文明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王朝,不过三千多年
的时间,而其他几大文明早于此之前已经分别存在了两千到一千年:中东两河流域文明
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尼罗河流域文明也开始于公元前3500年左右,希腊爱琴
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 阅读全帖 |
|
gx 发帖数: 52 | 17 五
张朋川讲座的题目是《美术考古与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内容包括美术考古的研
究方法和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的状况,具体包括:美术考古学的学科性质、特点和主要
方法;中国美术考古学与金石学和甲骨文学;考古新发现对中国古文字起源研究的影响
;结论;共4各部分。
他首先介绍了美术考古学的学科性质:美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分支和交叉学科,中
国的美术考古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中国美术除了一般绘画、雕刻和工艺美术外,还有书
法、篆刻;中国的考古学与金石学有密切关系,它的发展是以甲骨文的发现为契机的,
并由此引发了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美术考古学屡有重大的发现
,影响着人们对中国美术史的认识;美术考古与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是水涨船高的关系。
张朋川在讲座中说:“近代考古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地层学和类型学是两个主要
的方法”。层位学是研究考古资料的基础、判断相对年代的依据。考古层位学的主要原
则是:1、不同时期堆积成的文化层及其中的遗迹和遗物,是按照文化层自下而上的顺
序排列时间的早晚的;2、在区别不同时期形成的文化层时,着重辨识堆积内容的不同
;3、同一文化层或同一遗址 |
|
S*******C 发帖数: 7325 | 18 ☆─────────────────────────────────────☆
QQboy (我爱我老婆) 于 (Wed Mar 31 13:22:11 2010, 美东) 提到:
为民族文化寻根溯源
——读蒋南华先生《 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
汤序波
癸未岁杪,回溯这一年来自己的阅读生涯,兴趣的重点仍然投放在文化类的书籍上
,在读过的书中有两部可谓特立独行、出群拔萃,令我感佩莫名。一部是考古学家苏秉
琦先生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二00一年版),另一部则是历法学家蒋
南华先生的《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人民出版社二00二年版)。两部书都是由国内顶
尖级出版社出版,其学术含金量、学术档次,不言而喻。它们的殊途同归,分别着重从
考古和历法两个路径来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真是厥功甚伟、功绩彰著。我认为对当
前中国文化研究而言,套用黑格尔的话,它们可以说是一个“光辉的日出”。其在学术
上的贡献将彪炳史册。
中华文明起源的...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19 四
将二里头时代放在华夏文明早期发展史的框架中去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以礼乐文化的
全面勃兴为显著标志,二里头时代的历史意义远远超出了“夏代”的范畴,而给予华夏
文明以深远的影响。
总体上看,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仰韶时代后期与龙山时代(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处于文明化
或曰国家化的进程中,是众多相对独立的部族或古国并存且相互作用刺激的阶段,或可
称为“多元的古国文明”时期。
第二阶段 二里头时代至西周时代(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71年)。是华夏文明社会
的正式形成阶段,或可称为“一体的王朝文明”时期[i]。
在这一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两条主线,即:以神祇信仰为内核的非礼
乐系统文化[ii]由盛而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祖先崇拜为内核的礼乐系统文化
从无到有,由弱渐强,自二里头时代起勃兴扩展,最终成为华夏文明的主流。
在第一阶段,与人类的宗教信仰相伴而生、以各种神祇信仰为内核的非礼乐系统文化在
若干考古学文化中趋于兴盛。这类考古学文化,可举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屈家岭—石
家河文化为例。其考古学表现可归纳为:...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18592 | 20 易华:夷夏先后说——青铜时代世界体系中的中国发布时间:2011-07-12 10:05 作者:
易华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002次 历史记载或传说表明夏朝建立之前东亚为夷
蛮之地,大禹父子在夷之中建立了夏朝之后才有东夷西夷之分。考古学发掘和研究表明
夏朝建立之前东亚尚未有游牧与农耕之分,正是夷创造了东亚新石器时代定居农业文化
,夏或戎狄引进了青铜时代游牧文化。夷夏结合与转换开创了中国的历史,形成独特东
亚文化传统。大约五千年前西亚和中亚部分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逐渐形成了世界体系
。大约四千年前东亚开始进入青铜时代世界体系,和欧洲一样东亚也是这个体系的边缘
地区。从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作物、居住方式等来看三代文化显然是东亚新石器
时代定居农业文化的继续,但是新出现的青铜器、金器、牛、羊、马等表明受到了中亚
青铜游牧文化的明显影响。只有将东亚置于青铜时代世界体系才能透视中国原史或三代
史。
关键词:夷 夏 中国 青铜时代 世界体系
一、引 言
人类是一种喜爱迁徙的动物,人类史就是迁徙的历史。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是由不
同移民构成的。所谓土著,相对于新来者而言,是早到的移民。美...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1926 | 2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0p69y.html
也许您要说,论史就不能光用考古学的话语系统,这么大个都邑它总得有个说法有个名
姓吧?
也难怪,我们中国是历来不缺文献典籍的,没名没姓的总说不过去。这是国人的普遍想
法。不惟文献史学家在努力,考古学家也深恐被看作是不具有古史重建能力的“发掘匠
”,当然也热心参与论证。
的确,在中国,丰富的文献典籍资源,给解读丰富的考古学材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上
个世纪初,王国维创造性地用传世文献和地下文字材料互证的“二重证据法”,最终确
认甲骨文和殷墟的主人系历代商王,使商代后期的历史成为“信史”。这一重大学术收
获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像大师王国维那样,弄清年代更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主人
的身分,把中国“信史时代”的上限再向上推,当然是考古学家心底的梦。因此,“对
号入座”研究几乎从每一项重要发现的开始就展开了,成为数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和上古
史研究领域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但正如我们已指出的那样,殷墟时代及其后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与前殷墟时代的考古
学,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对后...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21731 | 22 http://www.cchere.com/thread/3355320
考虑坛中不少朋友对夏王朝的认定很关心。由于诸多条件限制,难于了解真相。为使各
位对目前夏朝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将在这篇夏王朝系列文中尽可能详细解说。至于文
笔枯躁,读之味同嚼蜡。。这个。。其实你不说,也心知肚明。然此类文章既不能瞎说
,又要幽默风趣。。弱弱的问句;仁兄要求似乎高了点吧?看在本公子辛苦查资料的份
上,将就着看吧.
我是楚歌的朋友,他目前在外地,走时请我帮忙把文章作者名找到.就是说这篇文章我们
不确定是谁,但考虑到这里的朋友对考古情况不了解,因此打算系统的介绍,这里申明一
点,文章不保证全部是原创造,有借用,有部分调用资料,有原创.但我们会注明,初发此文
由于没查出作者,只好暂时空置,目前已确认此文是;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
王勇老师作品.
我国这几十年来田野考古进展迅速,成果颇丰。较早出土的青铜器铭文遂公盈(西周中
期)和叔夷钟(春秋时期)都提到过大禹治水的有关内容。殷墟卜辞的研究,除非了证明
商朝的信史地位,实际上也证明了夏朝的信史地位。{1}
因为商朝的历史从成汤算起,则见于b辞的先公先...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3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述评
一、罗氏小传
罗振玉,清同治五年(1866)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南门更楼
东(今罗家巷)寓所。祖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字式如,又字叔言,号雪堂。因溥仪曾书
赠“贞心古松”四字以褒其忠心,故晚年常以“贞松堂”作为斋名,又号贞松老人。
1940年5月14日因病逝世于旅顺洞庭街一巷3号的罗公馆内。
罗振玉的曾祖父是罗敦贤、祖父是罗鹤翔。他的父亲罗村勋,一生只是个小官:“历署
江宁县丞、海州州判、徐州经历、清河县丞”。他的叔叔罗树棠也只是个“遂昌教谕”
而已。他的生母是范以煦的长女。不论是当时的罗家还是范家,家境并不富裕,地位也
不显赫。罗树勋和范氏共生五男五女。五男为:长男罗振鋆、次男罗振镛、三男罗振玉
、四男罗振常、五男罗振銮。罗振玉自幼李岷江诵读诗书,勤奋好学、饱读经典。还在
年少之时写下的《存拙斋札疏》一文居然得到晚清著名学术大师俞樾的赞赏!足见他的
天资和学养。
16岁中秀才后更加倾心于金石考据之学。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开始追求变法图强,留意
新学,并以农学为切入点,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的农学著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
译局、苏州师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4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述评
一、罗氏小传
罗振玉,清同治五年(1866)农历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南门更楼
东(今罗家巷)寓所。祖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字式如,又字叔言,号雪堂。因溥仪曾书
赠“贞心古松”四字以褒其忠心,故晚年常以“贞松堂”作为斋名,又号贞松老人。
1940年5月14日因病逝世于旅顺洞庭街一巷3号的罗公馆内。
罗振玉的曾祖父是罗敦贤、祖父是罗鹤翔。他的父亲罗村勋,一生只是个小官:“历署
江宁县丞、海州州判、徐州经历、清河县丞”。他的叔叔罗树棠也只是个“遂昌教谕”
而已。他的生母是范以煦的长女。不论是当时的罗家还是范家,家境并不富裕,地位也
不显赫。罗树勋和范氏共生五男五女。五男为:长男罗振鋆、次男罗振镛、三男罗振玉
、四男罗振常、五男罗振銮。罗振玉自幼李岷江诵读诗书,勤奋好学、饱读经典。还在
年少之时写下的《存拙斋札疏》一文居然得到晚清著名学术大师俞樾的赞赏!足见他的
天资和学养。
16岁中秀才后更加倾心于金石考据之学。中日甲午战争后,他开始追求变法图强,留意
新学,并以农学为切入点,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的农学著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
译局、苏州师范... 阅读全帖 |
|
K*K 发帖数: 193 | 25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26 二里头时代的中原周边地区,还散布着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其中与二里头文化相毗邻且
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岳石文化和下七垣文化。这些考古学文化的存在状况与二里头文化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黄河下游,龙山文化演变为岳石文化。与龙山文化相比,岳石文化的版筑城防技术、
青铜冶铸业、农业等续有发展,其分布范围也并未比龙山文化缩小,保持着与二里头文
化相抗衡的态势。但其聚落的分布密度和居址的面积都小于龙山文化,遗物中也未发现
能超出龙山文化工艺水平的精品,陶器轮制技术大大退化,器类锐减,器物由精致转向
粗糙,居住建筑技术也无明显的改善。因此有学者认为其“好像是当地新出现的一种比
从前落后的新文化”[i]。即便不同意这一观点的学者,也承认“岳石文化时期的社会
形态,从大的方面看,仍然是龙山文化时期社会形态的延续”。“这一时期社会内部的
发展虽然没有停止,但亦未出现跳跃式的变化”[ii]。鉴于海岱地区田野工作的广度与
深度,我们似乎无法把目前对岳石文化的认识全部归因于发现的或然性。其社会的发展
总体上处于一种低落状态,是大致可以肯定的。
分布于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一般认为属先商文化,是二里冈文化的前身[i... 阅读全帖 |
|
t*n 发帖数: 14458 | 27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与此类似的题目——成为中国考古学、
古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论题。开这个风气之先的是1985年在北京出版的夏鼐的《中
国文明的起源》的中文版(注: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原日文版,《中国文明の起源》,东京,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4年。)。随着次
年《光明日报》对辽宁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发现的报道与这项发现将中国文明起源
时代提早的评论,引起了近五年来中国考古学界、古史学界对什么是“文明”、中国
最早的文明在何处起源以及中国文明到底是一元还是多元等等一系列老问题的争议。
在“中国文明起源”这个题目下参加讨论的学者很多,1987年可举安志敏(注:安志
敏《试论文明的起源》,《考古》1987年第5期。)、陈星灿(注:陈星灿《文明诸
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考古》1987年第5期。)和邹衡(注:邹衡《中国文明
的诞生》,《文物》1987年第12期。)为例,1988年可举蔡凤书(注:蔡凤书《中华
文明起源“新说”驳议》,《文史哲》1988年第4期。)、李先登(注:李先登《关
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若干问题》,《天津师大学报》19...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28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1203 | 29 如果我告诉你,人类理性、常识和一种对数学运算的理解都可以用来确认《圣经》的权
威性,你会怎么想?并非信心,而是常识和理性证据,这会让你感到惊讶吗?
考古学家发现证据:伯利恒在耶稣时代之前就存在
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这是个事实,尽管你的灵魂中会有抵制这句话的东西
,但你的头脑,基于历史学证据和数理上的确定性,会在一开始就承认这一事实。
我在讲的不是相信耶稣为你的救主,那是需要信心的。我讲的不是相信天堂和地狱,那
也是需要信心的。我是在讲,认识理性事实并拥有常识,去确认《圣经》鉴于其超自然
的属性是权威的。
如果你想自己验证一下,你可以按照下面所说的去做。从犹太教开始。查阅他们在旧约
中的权威文本。学习历史,比较旧约所说的和其他历史学家关于圣经中所描述的土地和
故事的看法。你会发现,犹太人确信他们经典中的内容是基于事实和真实的历史,不是
虚构的。这就是基督徒也接纳旧约的原因。它扎根于历史。要查看圣经中的历史是否和
人类历史匹配,有大量的方式。如果你深入挖掘,你会发现确实是那样。
著名犹太考古学家尼尔森·格鲁伊克(Nelson Glueck)说,“可以肯定的说,没有一
项考古发...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0 王国维及其《观堂集林》的学术成就述评
一、王国维生平简介
王国维,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1877年生于浙江海宁。1898年,他来到上海《时
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并利用业余时间到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研习日语、外交与
西方近代科学。1901年,在罗振玉资助下,他赴日留学。1902年,他因患脚气病归国。
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1906年,他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
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辛亥革命以后,他随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
,以前清遗民的身份在日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汉简等古代文史之学。1916年,应上
海犹太富商哈同之聘,他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金文的研究。
1922年,他受聘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经晚清陕甘总督升允推荐,他出
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1925年,他受聘出任清华学堂国学研究院导师,先后开设了
“古史新证”、《说文》、《尚书》、《仪礼》等专业课程,他的个人研究范围和当时
指导的学生科研范围涉及到了(1)传统经学(含《书》、《礼》、《诗》),(2)传
统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3)上古... 阅读全帖 |
|
v*****s 发帖数: 20290 | 3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fossilfield (值钱的石头),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专家:6万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走出非洲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26 09:15:08 2011, 美东)
2011年08月26日 08:11 来源:解放日报
告诉你“我从哪里来”
——独家专访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理事、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
采写/本报记者 曹静
“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孜孜不倦追寻的一个终极问题。
将遗传学应用于人类历史研究,追根溯源,我们得到了超乎想象的答案:人类有着
共同的祖先、相同的起源、在漫长的历史中各自迁徙分化,又欣然相遇、互容。每一个
个体之间的生物差异,其实不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近。
借助遗传学研究,一个超越东西方藩篱和民族界限,描绘出整个人类大家庭生生不
息、迁徙进化过程的大“族谱”,依稀呈现于眼前。
《解放周末》独家专访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理事、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为我
们深入解读。
■像一只探照灯,向幽深的远古射出光芒
解放周末:您曾经在复旦大学作过一个演讲,题目非常有趣——《...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2 ☆─────────────────────────────────────☆
dangran (当当当) 于 (Wed Aug 8 04:17:40 2012, 美东) 提到:
2012年6月,芝加哥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夏含夷质疑“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报告简本发
表十年后仍无繁本,恐怕将来也不太可能发表。”
200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关键数据在美国“亚洲学协会”年会被质疑“站不住脚”
中国政府在上世纪末只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只搞了五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就于2000年
10月验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工作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简本)》,并对其颁发“全国十大科学进步奖”。这个研究结果看似光鲜,但其中的数据
经不起质疑,戳破了之后“断代工程”的成员还死不认账。
2002年4月4日至7日,美国“亚洲学协会”的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专门邀请了“
工程”的学者来美讨论。在会议上,美方与会学者蒋祖棣以自己带去的计算机和OxCaI序
列程序当场对“工程”以同样程序处理的若干碳-14数据重新进行验算,结果明显与“工
程”的有差距。中国方面参加会议的“工... 阅读全帖 |
|
c*****1 发帖数: 3240 | 33 ☆─────────────────────────────────────☆
nobrain (nobrain) 于 (Sat Nov 17 19:02:30 2012, 美东) 提到:
.吐火罗人——最早的印欧人
吐火罗人——最早的印欧人
——吐火罗人研究札记之一 cinason
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原始印欧人的始居地至今未有定论,大致可以认为
在东欧、南俄、西亚和中亚这些区域之间。确切可考的最早印欧人为何,至今也无定论
,因为当印度、伊朗、希腊、罗马等印欧部落姗姗进入历史舞台之时,在三大洲交接处
早已兴盛多时的各文明主人都是闪含人或达罗毗图人等。安纳托里亚地区赫梯人的重新
发现将印欧人的历史大大前推了一段,但仍显太晚;直至近世对丝绸之路上重新发现的
吐火罗语的研究获得较大进展,学者们才越来越感觉到,这种语言的主人很可能就是最
早的印欧人。
现在的欧洲固然是印欧语的天下,然而远古并非如此,至少欧洲西部和南部的远古
居民不是说印欧语的,例如西欧的巴斯克人就是古代欧洲非印欧语人的遗裔,而南部的
伊比利亚和亚平宁乃至巴尔干地区在凯尔特人... 阅读全帖 |
|
s***c 发帖数: 1926 | 34 许宏是谁,大家知道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2foka.html
——苏三著《新文明简史》序
要先说说这序的由来。
三年前的2010年,我发过一篇博文《接受苏三:一个“体制内”学者的认识论》。由于
对苏三女士的评价一以贯之,这篇短文仍代表我的想法,所以我想还是先原文照录:
苏三,北京文化学者,以非史学专业出身而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主张“全球文明同源”
论著称,因奇思与新论迭出而饱受争议。其人其书,已被坊间誉为奇人奇书。
知道苏三的《汉字起源新解》(东方出版社,2010年)已有一段时间了,买到书又有一
段时间了。总想着应当有暇时细品,一来分享她自由不羁的学思,二来也肯定要以考古
人苛刻的视角挑挑毛病。
……
昨夜今晨忙里偷闲,带着“批判”的眼光耐着性子捧读,不想一气儿看了几十页,到该
上班时脑海里已有了读书心得的题目:接受苏三!
我应当属于作者说的那种在“‘中国文明独立起源’的固定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体制
内”学者,可以肯定地说无法完全接受她的研究结论甚至某些推论方法。但我首先接受
的是她的认识论。
苏三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论断是...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5 殷代金文中的庙制问题
一、殷周庙制发展史
古代中国的史学家们建构出一幅由夏至周的庙制发展史。但是,对这一发展史的建构却
有两种观点存在。
以《礼纬·稽命征》一书为代表,认为:”唐虞,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夏,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此说重点在于通过对”周因于殷礼”的
证明,从而达到否定周庙的真实存在这一目的。如果夏的四庙不包括始祖庙的话,那么
夏朝立国初期并不注重对祖先的祭祀,这或许是和夏启的”石破北方而启生”的异常出
生神话有直接联系。可参见《汉书》颜师古注引《淮南子》佚文中的有关记录。四庙说
的提出,为亲庙地位的建立提供了历史依据。
以《孝纬·钩命诀》一书为代表,认为:”唐尧,五庙:亲庙,四;始祖庙,一。禹,
四庙;至子孙,五。殷,五庙;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此说提出的意
义在于把周庙地位的提升,注重的是周礼对殷礼的”损益”。在这里也是主张夏朝立国
初期的四庙说。同样都是纬书,却有两种不同的庙制发展史观。看来,作为纬书,仍然
维持着孔子思想的正统性。
但是为两派观点都赞同的四庙说,在青铜器铭文中的具体例证如下:《戍嗣鼎》:“用
乍父癸宝餗”。...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6 甲骨寻根探史录
——王宇信先生和他的《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正式出版发行。这一项目是“中
国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的具体实施。该发展报告一共涵盖历史学、考古学、文学、
甲骨学、简帛学、徽学、教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敦煌学、哲学、逻辑学、宗教
学、语言学、文学、民俗学等32个学科和研究领域的最近六十年学科发展史和研究前沿
介绍。王宇信先生的大作《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一书,赫然在例。
王宇信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先秦史专
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名誉会长。1964年夏,他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毕业
后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至今,他已经在先秦史、考古学、甲骨学等众
多专业领域耕耘半个世纪,留下了《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西周甲骨探论》、《甲
骨学通论》、《甲骨学通论(增订本)》、《中国甲骨学》、《西周史话》、《甲骨文
合集》《合著)、《中国政治制度史》(合著)、《商周甲骨文》(合著)、总审校《甲骨
文合集释文》、主编《甲骨学一百年》《合著)、主编《甲骨文精粹释译》《合著)等十
余种,并...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37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
|
f*********d 发帖数: 3358 | 38 2011年08月26日 08:11 来源:解放日报
告诉你“我从哪里来”
——独家专访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理事、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
采写/本报记者 曹静
“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孜孜不倦追寻的一个终极问题。
将遗传学应用于人类历史研究,追根溯源,我们得到了超乎想象的答案:人类有着
共同的祖先、相同的起源、在漫长的历史中各自迁徙分化,又欣然相遇、互容。每一个
个体之间的生物差异,其实不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近。
借助遗传学研究,一个超越东西方藩篱和民族界限,描绘出整个人类大家庭生生不
息、迁徙进化过程的大“族谱”,依稀呈现于眼前。
《解放周末》独家专访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理事、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教授,为我
们深入解读。
■像一只探照灯,向幽深的远古射出光芒
解放周末:您曾经在复旦大学作过一个演讲,题目非常有趣——《写在基因中的历
史》。基因和历史有何关系?基因是如何“写”在历史中的?这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金力:“写在基因中的历史”是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我想向大家表达的是,遗传
学与历史学是能够走到一起的。
我们知道,研究人类历史,最主要的窗口当然是史籍,它记载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的... 阅读全帖 |
|
o*****p 发帖数: 2977 | 39 正好在知乎上看到了这个话题。原来过去10年考古学有了很多极其重大的发现。现在的
热点已经远离三皇五帝,夏国这些史书的传说。现在的小孩的历史书上看的远古时代已
经和我们完全不同了。
这篇文章有大量的图片资料,有兴趣的去原链接看吧。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955406
钋化镭
这个问题实在太大,我只能对其给以极其简要的概括。
首先,必须要澄清的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从根本上完全
不同的。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从田野考古出发,结合人类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
学科的理论分析和技术手段,对中国仰韶时代、龙山时代和二里头时代的重要遗址进行
探勘、挖掘和剖析,以求找到文明社会起点的研究工作。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以史学研究方法为主导,兼顾考古学材料,力求找到历史年表最
优解的现代训诂工作。
也就是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属于纯粹的科学研究;而“夏商周断代工程”只是有
那么一丁点儿科学色彩的传统史学话语重构。
从国际上对于二者的评价来看,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在国
际上具有较多的争议;而“中华文明探源...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40 关于人类的神话 (转)信不信由您
2012会有大型灾难,这两年经过媒体的大力宣扬。我想全球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了。
问题只是在信或不信而已?更进一步的,如果相信,这个大型灾难又是如何发生的?型态
又是怎样?相信有灾难者,深入去找资料,大部分会越找越迷惑。媒体上,网路上的消
息理论,真叫做百家争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研究就越是一头雾水,不知道
听谁的好?针对这个混乱的现象,麦田圈一直以来都有明确的讲法。我在部落格裏也不
断的提示,这一次没有彗星撞地球,没有火山爆发,也没有像6000年前的诺雅方舟长时
间的天降大洪水………甚至我在今年6月10日也专题写了了一篇文章,说这一次的灾难
型态是突发超大型海啸,然后迅速急冻结冰,进入数年冰河期,希望在众说纷纭中给这
次灾难一个明确的定位。
就从这篇文章后,我接到许多网友的询问,海啸是如何产生的?但是我一直没有明确的
回应网友,一方面是因为有很多新麦田圈出现,我必须解新麦田圈,另一方面是我内心
在挣扎,这是个隐藏版的内容,我该公开吗?由於受到南亚海啸的效应影响,有很多网
友直接的反应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可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应该只是地区性的。如果要... 阅读全帖 |
|
T*********s 发帖数: 17839 | 4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ladin 讨论区 】
发信人: shaoshao1 (shaoshao), 信区: paladin
标 题: 关于人类的神话 (转)信不信由您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8 16:26:40 2012, 美东)
关于人类的神话 (转)信不信由您
2012会有大型灾难,这两年经过媒体的大力宣扬。我想全球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了。
问题只是在信或不信而已?更进一步的,如果相信,这个大型灾难又是如何发生的?型态
又是怎样?相信有灾难者,深入去找资料,大部分会越找越迷惑。媒体上,网路上的消
息理论,真叫做百家争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研究就越是一头雾水,不知道
听谁的好?针对这个混乱的现象,麦田圈一直以来都有明确的讲法。我在部落格裏也不
断的提示,这一次没有彗星撞地球,没有火山爆发,也没有像6000年前的诺雅方舟长时
间的天降大洪水………甚至我在今年6月10日也专题写了了一篇文章,说这一次的灾难
型态是突发超大型海啸,然后迅速急冻结冰,进入数年冰河期,希望在众说纷纭中给这
次灾难一个明确的定位。
就从这篇文章后,我接到许多网友的询问,海啸...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42 2012会有大型灾难,这两年经过媒体的大力宣扬。我想全球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了。
问题只是在信或不信而已?更进一步的,如果相信,这个大型灾难又是如何发生的?型态
又是怎样?相信有灾难者,深入去找资料,大部分会越找越迷惑。媒体上,网路上的消
息理论,真叫做百家争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研究就越是一头雾水,不知道
听谁的好?针对这个混乱的现象,麦田圈一直以来都有明确的讲法。我在部落格裏也不
断的提示,这一次没有彗星撞地球,没有火山爆发,也没有像6000年前的诺雅方舟长时
间的天降大洪水………甚至我在今年6月10日也专题写了了一篇文章,说这一次的灾难
型态是突发超大型海啸,然后迅速急冻结冰,进入数年冰河期,希望在众说纷纭中给这
次灾难一个明确的定位。
就从这篇文章后,我接到许多网友的询问,海啸是如何产生的?但是我一直没有明确的
回应网友,一方面是因为有很多新麦田圈出现,我必须解新麦田圈,另一方面是我内心
在挣扎,这是个隐藏版的内容,我该公开吗?由於受到南亚海啸的效应影响,有很多网
友直接的反应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可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应该只是地区性的。如果要全球
同时发生海啸,那恐怕要同时在... 阅读全帖 |
|
s*******1 发帖数: 191 | 43 关于人类的神话 (转)信不信由您
2012会有大型灾难,这两年经过媒体的大力宣扬。我想全球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了。
问题只是在信或不信而已?更进一步的,如果相信,这个大型灾难又是如何发生的?型态
又是怎样?相信有灾难者,深入去找资料,大部分会越找越迷惑。媒体上,网路上的消
息理论,真叫做百家争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研究就越是一头雾水,不知道
听谁的好?针对这个混乱的现象,麦田圈一直以来都有明确的讲法。我在部落格裏也不
断的提示,这一次没有彗星撞地球,没有火山爆发,也没有像6000年前的诺雅方舟长时
间的天降大洪水………甚至我在今年6月10日也专题写了了一篇文章,说这一次的灾难
型态是突发超大型海啸,然后迅速急冻结冰,进入数年冰河期,希望在众说纷纭中给这
次灾难一个明确的定位。
就从这篇文章后,我接到许多网友的询问,海啸是如何产生的?但是我一直没有明确的
回应网友,一方面是因为有很多新麦田圈出现,我必须解新麦田圈,另一方面是我内心
在挣扎,这是个隐藏版的内容,我该公开吗?由於受到南亚海啸的效应影响,有很多网
友直接的反应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可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应该只是地区性的。如果要... 阅读全帖 |
|
b*********n 发帖数: 2975 | 44 too long,
mark the date 12/21/2012
关于人类的神话 (转)信不信由您
2012会有大型灾难,这两年经过媒体的大力宣扬。我想全球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了。
问题只是在信或不信而已?更进一步的,如果相信,这个大型灾难又是如何发生的?型态
又是怎样?相信有灾难者,深入去找资料,大部分会越找越迷惑。媒体上,网路上的消
息理论,真叫做百家争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越研究就越是一头雾水,不知道
听谁的好?针对这个混乱的现象,麦田圈一直以来都有明确的讲法。我在部落格裏也不
断的提示,这一次没有彗星撞地球,没有火山爆发,也没有像6000年前的诺雅方舟长时
间的天降大洪水………甚至我在今年6月10日也专题写了了一篇文章,说这一次的灾难
型态是突发超大型海啸,然后迅速急冻结冰,进入数年冰河期,希望在众说纷纭中给这
次灾难一个明确的定位。
就从这篇文章后,我接到许多网友的询问,海啸是如何产生的?但是我一直没有明确的
回应网友,一方面是因为有很多新麦田圈出现,我必须解新麦田圈,另一方面是我内心
在挣扎,这是个隐藏版的内容,我该公开吗?由於受到南亚海啸的效应影响,有很多网
...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述评
毫无疑问,金文研究在郭沫若先生(1892—1978)的旅日中国古代史研究活动中占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历史和公正地评价郭老在20世纪中国历史学领域的地位和突出贡献
,这肯定不是本文所能完成的大任。特别是在清末民初之际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罗振
玉老先生的《贞松堂集古遗文》、《贞松堂集古遗文补遗》、《贞松堂集古遗文续编》
、《殷文存》、《殷文存续》等名著接连出版,直至最后出现的《三代吉金文存》一书
成了中国古代金文研究图录类著作千古难得的经典文集,而他的学生、儿女亲家和友人
-----传统历史学的最后一位大师级学者王国维先生,却以横空出世的气魄,贡献给学
术界《观堂古金文考释》、《观堂集林》、《宋朝金文著录表》和《国朝金文著录表》
等惊世名作之后,两座丰碑竖立在那里,金文研究几乎成了当时学术界难于上青天的蜀
道、还有几个人愿意问津于此呢?!正是在这一冷酷的环境下,加之旅居日本的寂寞和
无奈,郭老开始了利用甲骨文、金文史料对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展开全新研究的治学里
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一书,就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先生
研究两...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4889 | 46 考古学和历史的关系其实很微妙。和历史学基于文字研究不同的是,考古学研究的是物
质文化,所以其研究对象的来源是发掘的物品。考古学研究固然要参考历史文献,但更
多的是对其质疑和求证,所以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与历史学的对象和方法完全不同。
这对是楼上“考证了的文字记载更精确”的回复,因为那不是考古学的范畴。 |
|
R*****d 发帖数: 1148 | 47 中国文明西来说
作者:粤若稽古
一、考古学发达以前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1.埃及说
1654年,德国耶稣会教士基尔什尔(A. Kircher,又译祁尔歇、柯切尔)在《埃及
之谜》(Cedipi Aegyptiaci)曾论及中国文明出于埃及。1667,基尔什尔出版了《中国
图说》(China Illustrata),认为《圣经》所载闪的子孙率埃及人来到中国,传授了古
埃及文字,中国人学的并不全,自己又加上一些创造,结果成为另一种文字系统即汉字。
“古代中国人既系埃及人之苗裔,故其书法亦一遵埃及之旧,此非指文字之结构而言,乃
指其自各种自然事物中提出之形象而言,中国人实藉此以表示其观念者也。中国文字之标
记所以与其所欲表明之事物同其数量,其故即在于此。”(转引自《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
究,1895-1949》,陈星灿,三联书店 1997年6月)
1716年,法国阿夫郎什主教胡爱(Huet,又译尤埃),根据其研究古代商业的结果
,在文字之外,又考察风俗异同,也主张中国民族起源于埃及。他说: “就吾人所有之
材料而论,埃及在东方之商业亦甚古而且盛,是吾人可以断言印度人商业之繁盛... 阅读全帖 |
|
h*****5 发帖数: 566 | 48 中国文明西来说
作者:粤若稽古
一、考古学发达以前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1.埃及说
1654年,德国耶稣会教士基尔什尔(A. Kircher,又译祁尔歇、柯切尔)在《埃及
之谜》(Cedipi Aegyptiaci)曾论及中国文明出于埃及。1667,基尔什尔出版了《中
国图说》(China Illustrata),认为《圣经》所载闪的子孙率埃及人来到中国,传授
了古埃及文字,中国人学的并不全,自己又加上一些创造,结果成为另一种文字系统即
汉字。“古代中国人既系埃及人之苗裔,故其书法亦一遵埃及之旧,此非指文字之结构
而言,乃指其自各种自然事物中提出之形象而言,中国人实藉此以表示其观念者也。中
国文字之标记所以与其所欲表明之事物同其数量,其故即在于此。”(转引自《中国史
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陈星灿,三联书店1997年6月)
1716年,法国阿夫郎什主教胡爱(Huet,又译尤埃),根据其研究古代商业的结果
,在文字之外,又考察风俗异同,也主张中国民族起源于埃及。他说:“就吾人所有之
材料而论,埃及在东方之商业亦甚古而且盛,是吾人可以断言印度人商业之繁盛亦与埃
及... 阅读全帖 |
|
d*****n 发帖数: 3033 | 49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败检验“走出疑古”
文章来源:大樗树下 文章作者:吴光泳
1996年5月,“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正式启动,国家史无前例地
投入了几千万元的资金 ,让一向经费少得可怜的社科界瞠目结舌。5月16日在该“工程”
启动会议上,宣读了《超越疑古,走出迷茫》的官方发言,政府将“工程”定性为“凝聚
力工程” ,从此,有人自称于1992年“大胆”提出的“走出疑古时代”由一个私人口号
上升为官方口号。外国学者观察到:“‘走出疑古时代’正演变为国家的口号” 。提倡
者抓紧机会,马不停蹄地接待媒体采访,强调“工程”“将大大有利于中国文明的寻根探
索,提高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这显然是在说:一贯鼓吹“
东周以上无史”的“疑古派”推翻战国以来三代同源、黄帝一元的古史框架,打消了中华
民族的自信心,瓦解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不利于统战 ,副作用更加明显。“工程”结
束后又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走出疑古”的提倡者依然是领导
。这还是预备性研究,真要研究起来,还不知是何等规模。由于事态还在发展,“走出疑
古”的发展趋势还无法预... 阅读全帖 |
|
y****e 发帖数: 1785 | 50 没错,是要靠考古,可也要按考古的事实来啊,你说的我都无力吐曹了,问题太多了
随便说说考古学支持下的历史重建吧,而希腊和中国正好可以对比起来看
研究上古历史往往是根据传世文献,传世文献一种是史书一种传说,其实早期的史书也
夹杂了不少传说,无
非是越早传说成分越多,越晚传说越少,但是虚构和符会也可能增多,比如春秋和三传。
如果按照文献,中国上古历史大概可以分为
三皇五帝时期(??)夏(bc1600??)商(bc1000?)西周(bc800)东周(bc200)秦汉
对照的希腊历史
英雄时期(??)黑暗时期(bc800?)古代时期(bc500)古典时期(bc300)希腊化时期(bc200)
罗马时期
中国和希腊的传世文献大都是东周和古典时期,对于bc800之前的记录不太详细
所以到了近代大家对于这之前的历史有疑问,认为希腊英雄时代&黑暗时代和三皇五帝
&夏商都是传说
有个德国商人却对荷马史诗的记录深信不疑,自费去希腊挖挖看,
这一挖就挖出了迈锡尼文化,也是现代考古学的开端
同样中国自己的考古学开端也是殷墟,下面是考古学在爱琴海和“中原”一带的序列
5000 3000 2000 ...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