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 发帖数: 22178 | 1 核反应堆也可以到临界状态.
Fermi在芝大网球场以前,ornl之类的地方也搭过反应堆.
但为什么Fermi那个是里程碑式的,
就是因为他的反应堆最后一刻达到了临界状态,
链式反应可以自持了 |
|
|
q*d 发帖数: 22178 | 3 有镉棒当然不行了,
破猫问的不就是一堆铀堆在那,能超临界吗?
当然是可能的.
以前法轮大法上说非洲某地发现一个史前的核反应堆,
事实上那地方因为特殊的地质条件,堆了最够多的天然铀,还有水做慢化剂和制冷剂,
链式反应居然自持了,把里面的U235给烧光了.
他们在哪一测,居然U235的含量远低于一般天然铀矿的 |
|
n*******4 发帖数: 2285 | 4 U235半衰期十几亿年,二十多亿年前U235浓度应有2%左右,有普通水做减速剂,也容易
发生自持链式反应。 |
|
c***s 发帖数: 70028 | 5 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政策与产业发展中心的博士Josef Oehmen撰写了一篇题为“为什么我不担心日本的核电站”的文章,以相对通俗的话语解释了核安全问题,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不过,因为其主业为“供应链危机管理”(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研究,因此文章的一些观点也引起了部分读者的质疑。
其后,文章作者Josef Oehmen发出声明:本文原是他发给在日本家人的email。后经他表弟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后,得以病毒性传播。Josef特地声明他本人并非核电专家或工程师。
刊发此文主要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中文译者为V2EX网站上的Livid。
以下为文章正文: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让大家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感到放心。事态确实严重,但是已经在控制范围内。这篇东西很长!但是你读完之后,你会比世界上任何记者都明白核反应堆究竟是怎么回事。
核泄漏确实已经发生,但是在将来不会有任何显著的泄漏。
“显著泄漏”大概会是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说,可能比你乘坐一趟长途飞行,或是喝下一杯产自本身具有高程度自然辐射地区的啤酒,所受到的... 阅读全帖 |
|
J*********r 发帖数: 5921 | 6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1583
科学松鼠会的文章
原作:Josef Oehmen
V2EX译者:Livid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让大家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感到放心。事态
确实严重,但是已经在控制范围内。这篇东西很长!但是你读完之后,你会比世界上任何记者都明白
核反应堆究竟是怎么回事。
===============================================================
核泄漏确实已经发生,但是在将来不会有任何显著的泄露。
“显著泄露”大概会是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说,可能比你乘坐一趟长途飞行,或是喝下一杯产自本身
具有高程度自然辐射地区的啤酒,所受到的辐射要多一些。
我读了自从地震发生以来的所有新闻报道。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篇是准确或是无误的(当然也可能是因
为地震发生之后在日本的通讯问题)。关于“没有一篇是无误的” 我并不是指那些带有反核立场的采
访,毕竟这在现在也挺常见的。我指的是其中大量的关于物理和自然规律的错误,及大量对于事实的
错误解读——可能是因为写稿子的人本身并不了... 阅读全帖 |
|
z****y 发帖数: 246 | 7 原作:Josef Oehmen
V2EX译者:Livid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让大家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
感到放心。事态确实严重,但是已经在控制范围内。这篇东西很长!但是你读完之后,
你会比世界上任何记者都明白核反应堆究竟是怎么回事。
核泄漏确实已经发生,但是在将来不会有任何显著的泄露。
“显著泄露”大概会是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说,可能比你乘坐一趟长途飞行,或是喝
下一杯产自本身具有高程度自然辐射地区的啤酒,所受到的辐射要多一些。
我读了自从地震发生以来的所有新闻报道。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篇是准确或是无误的(当
然也可能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后在日本的通讯问题)。关于“没有一篇是无误的” 我并
不是指那些带有反核立场的采访,毕竟这在现在也挺常见的。我指的是其中大量的关于
物理和自然规律的错误,及大量对于事实的错误解读——可能是因为写稿子的人本身并
不了解核反应堆是如何建造和运营的。我读过一篇来自 CNN 的三页长度的报道,每一
个段落都至少包含一个错误。
接下来我们会告诉大家一些关于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然后解释目前正在发生的是什么。
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沸水反应... 阅读全帖 |
|
L*****s 发帖数: 6046 | 8 ——这是《近代物理知识》编辑部约我写的有关“氢弹研究”的访谈录,即将在该刊了
3~4月的杂志刊出
何祚庥
这里回忆的仅是在原子能研究所做的各项‘先期’工作。其中既记载有某些科研工作中
的心得、体会,也记载有所走过的弯路、曲折。但更重要的是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于敏院
士等人在研究氢弹理论时所遵循的科学研究方法。也许这里的记载将有益于年青的后学
者。
于敏同志今年已是89岁高龄,也是和我多年相交至深的,直到晚年彼此仍然不断讨论重
大科学问题的“老朋友”。——谨以此文为于敏同志的90大庆‘寿’。何祚庥识
编辑部按语:
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先生,颁
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祝贺于敏先生,我刊特意采访了于敏先生多年的同事兼老
朋友:何祚庥院士。
何先生一听说我们希望他谈谈于敏先生当年的工作、学风,即欣然同意。何先生十分生
动而具体地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和于敏先生一起工作共同研究氢弹时的全部经历。何先
生幽默风趣的表述,引得现场一阵阵笑声,对何先生的介绍不时流露出钦佩与赞许,更
使我们对于敏老师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不由得心生赞叹。
于敏院士,今年已是八十九... 阅读全帖 |
|
y*z 发帖数: 3244 | 9 日本在福岛核电事故处理不力,遮遮掩掩,其中有什么玄机?
凤凰军事 防务短评 铭锋
亚洲的国家都很有志气,但凡没有安全感的,为了自身国家的安全和政权稳定都或多或
少的有过自己的核武器计划。但是相对欧美国家,落后的工业基础和科研环境是他们的
巨大软肋。再加上核大国对核武器技术核材料上的封锁,除了中国突出重围,独自获得
巨大成功之外,其他国家即使获得了某些“外援”也依旧停留在原子弹的技术层面上。
那么原子弹到底有多简单,或者有多难?据说日本只要摆脱束缚,一个月就能拥有核武
器的说法,是可能的吗?这一切的答案,都要从原子弹本身的设计和制造难度说起。
中子在铀块中的运动
首先要解决原理问题
原子弹的原理是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为了达成这两点,需要很多工程技术工作来进
行保证。
首先是原子核裂变的问题:放射性元素自发的从原子内发射出粒子而衰变为其他元素,
这之间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这个过程称为衰变。而裂变则是原子核在受到其他粒子撞击
时破碎,产生的大块原子核碎片形成其他元素,产生的新粒子则成为辐射。经过研究,
适合武器化的裂变反应主要有三种:
U235吸收1个中子裂变,同时产生新的中子和能量
U23... 阅读全帖 |
|
v**e 发帖数: 8422 | 10 朴抱一的博客
为什么不用担心日本的核电站
2011-03-15 15:57:08
核泄漏是这次日本大地震中的另一个附加危害,至于它的危害有多大,还是看一下
Josef Oehmen 博士(其父在德国核工业具有深厚经验)如何说吧。
【果壳网编者按】这篇曾属于私人博客的文章,被MIT官方网站采用。原文地址有所更
改,且文章中的一些内容经过了MIT一些专业人士的补充。尤其在核反应原理上,给出
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本主题站会进一步跟进与此相关的内容。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让大家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
感到放心。事态确实严重,但是已经在控制范围内。这篇东西很长!但是你读完之后,
你会比世界上任何记者都明白核反应堆究竟是怎么回事。
核泄漏确实已经发生,但是在将来不会有任何显著的泄露。
“显著泄露”大概会是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说,可能比你乘坐一趟长途飞行,或是喝
下一杯产自本身具有高程度自然辐射地区的啤酒,所受到的辐射要多一些。
我读了自从地震发生以来的所有新闻报道。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篇是准确或是无误的(当
然也可能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后在日本的通讯问题)。关于“没有一篇是无误的... 阅读全帖 |
|
g***m 发帖数: 2999 | 11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1583
编者按:非常感谢V2EX的译者Livid授权松鼠会转载此文,这篇文章的原作者MIT 的研
究科学家 Josef Oehmen 博士仍在更新,译文也会随之更新。
原作:Josef Oehmen
V2EX译者:Livid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让大家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
感到放心。事态确实严重,但是已经在控制范围内。这篇东西很长!但是你读完之后,
你会比世界上任何记者都明白核反应堆究竟是怎么回事。
核泄漏确实已经发生,但是在将来不会有任何显著的泄露。
“显著泄露”大概会是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说,可能比你乘坐一趟长途飞行,或是喝
下一杯产自本身具有高程度自然辐射地区的啤酒,所受到的辐射要多一些。
我读了自从地震发生以来的所有新闻报道。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篇是准确或是无误的(当
然也可能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后在日本的通讯问题)。关于“没有一篇是无误的” 我并
不是指那些带有反核立场的采访,毕竟这在现在也挺常见的。我指的是其中大量的关于
物理和自然规律的错误,及大量对于事实的错误解读——可能是因为写稿子... 阅读全帖 |
|
r***u 发帖数: 1272 | 12 刚看到这篇东西,确实很长,不过只要有些物理基础,就看得明白,很值得了解。这解
释不是说一言蔽之全然无害,确是目前还不用恐慌。还是希望日本早日康复,我还没去
赏樱花吃海鲜泡温泉。。。
以下:
这是一篇关于目前日本核电站事态的解析文章,作者是 MIT 的研究科学家 Josef
Oehmen 博士,其父在德国核工业具有深厚经验。这篇文章从浅显易懂的角度解释了目
前发生在 Fukushima 福岛核电站 1 号机的事态,对于解释其他机组的状况也有指导意
义。
为什么我不担心日本的核反应堆
我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是为了让大家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核反应堆的安全问题,
感到放心。事态确实严重,但是已经在控制范围内。这篇东西很长!但是你读完之后,
你会比世界上任何记者都明白核反应堆究竟是怎么回事。
核泄漏确实已经发生,但是在将来不会有任何显著的泄露。
“显著泄露”大概会是个什么程度?打个比方说,可能比你乘坐一趟长途飞行,或是喝
下一杯产自本身具有高程度自然辐射地区的啤酒,所受到的辐射要多一些。
我读了自从地震发生以来的所有新闻报道。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篇是准确或是无误的(当
然也可能是因为地震发生之后在... 阅读全帖 |
|
h****r 发帖数: 2056 | 13 何祚庥先生谈于敏如何研究氢弹
——这是《近代物理知识》编辑部约我写的有关“氢弹研究”的访谈录,即将在该刊了
3~4月的杂志刊出
何祚庥
这里回忆的仅是在原子能研究所做的各项‘先期’工作。其中既记载有某些科研工作中
的心得、体会,也记载有所走过的弯路、曲折。但更重要的是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于敏院
士等人在研究氢弹理论时所遵循的科学研究方法。也许这里的记载将有益于年青的后学
者。
于敏同志今年已是89岁高龄,也是和我多年相交至深的,直到晚年彼此仍然不断讨论重
大科学问题的“老朋友”。——谨以此文为于敏同志的90大庆‘寿’。何祚庥识
编辑部按语:
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自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先生,颁
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为祝贺于敏先生,我刊特意采访了于敏先生多年的同事兼老
朋友:何祚庥院士。
何先生一听说我们希望他谈谈于敏先生当年的工作、学风,即欣然同意。何先生十分生
动而具体地给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和于敏先生一起工作共同研究氢弹时的全部经历。何先
生幽默风趣的表述,引得现场一阵阵笑声,对何先生的介绍不时流露出钦佩与赞许,更
使我们对于敏老师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不由得心生赞... 阅读全帖 |
|
|
w*********g 发帖数: 30882 | 15 "为什么我不担心日本的核电站"帖子可以宣布为造谣惑众帖了
================================================================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Mar 14 21:15:08 2011, 美东)
接管修改后的文章地址:http://mitnse.com/
原作:Josef Oehmen
V2EX原译者:Livid
转帖整理时间:3/14/2011 9:00pm EST 待整理,与原文有不少出入
我们得先讲一些基本原理,然后解释目前正在发生的是什么。
福岛核电站的结构
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沸水反应堆”(Boiling Water Reactors),缩写 BWR。沸
水反应堆和我们平时用的蒸汽压力锅类似。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
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然后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到液态,然后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
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 250 摄氏度。
上文提到的核燃料就是氧化铀。氧化铀是一种熔点在 3000 摄氏度的陶瓷体。燃料被制
作成小圆柱(想像一下就像乐高积木尺... 阅读全帖 |
|
D*****r 发帖数: 6791 | 16 原文:http://mitnse.com/
原作:Josef Oehmen
V2EX原译者:Livid
转帖整理时间:3/14/2011 9:00pm EST 待整理,与原文有不少出入
我们得先讲一些基本原理,然后解释目前正在发生的是什么。
福岛核电站的结构
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沸水反应堆”(Boiling Water Reactors),缩写 BWR。沸
水反应堆和我们平时用的蒸汽压力锅类似。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
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然后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到液态,然后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
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 250 摄氏度。
上文提到的核燃料就是氧化铀。氧化铀是一种熔点在 3000 摄氏度的陶瓷体。燃料被制
作成小圆柱(想像一下就像乐高积木尺寸的小圆柱)。这些小圆柱被放入一个用锆锡合
金(熔点 2200 摄氏度)制成的长桶,然后密封起来。这就是一个燃料棒(fuel rod)
。然后这些燃料棒被放到一起组合为一个更大的单元,然后这些燃料单元被放入反应堆
内。所有的这些,就是一个核反应堆核心(core)的内容。
锆锡合金外壳是第一层护罩... 阅读全帖 |
|
i*****g 发帖数: 11893 | 17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冲击波和感生放
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
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
(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亦有些还在武器内部放入具有感生放射的轻元素
,以增大辐射强度扩大污染,或加强中子放射以杀伤人员(如中子弹)。
目录
概况
历史
原子弹的现状和分类
研制和试验
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与原子弹
概况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 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
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 原子弹
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 或钚239(厱Pu)等
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dao H,
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
常称为氢弹。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燃烧时释放的能量,来自碳、氢、氧的化合反
应。 一般化学炸药如梯恩梯(TNT)爆...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18 从日本核电站的构造来看,摧毁混凝土碗和外面的柴油发电机,确保核心融化和外泄,
是保证对日本核电站打击奏效的关键。外面的柴油发电机还好说,第三层的混凝土碗用
什么能摧毁?难道必须要上MOAB?轰六好像带不动吧?
======================================
=======
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属于“沸水反应堆”(Boiling Water Reactors),缩写 BWR。沸
水反应堆和我们平时用的蒸汽压力锅类似。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
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然后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到液态,然后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
处进行加热。蒸汽压力锅内的温度通常大约是 250 摄氏度。
上文提到的核燃料就是氧化铀。氧化铀是一种熔点在 3000 摄氏度的陶瓷体。燃料被制
作成小圆柱(想像一下就像乐高积木尺寸的小圆柱)。这些小圆柱被放入一个用锆锡合
金(熔点 2200 摄氏度)制成的长桶,然后密封起来。这就是一个燃料棒(fuel rod)
。然后这些燃料棒被放到一起组合为一个更大的单元,然后这些燃料单元被放入反应堆
内。所有的这些,就是一个核反应堆核心(cor... 阅读全帖 |
|
N******K 发帖数: 10202 | 19 提起原子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质能关系式E=mc2和爱因斯坦。媒体和社会大众的普遍
印象是原子弹是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制造出来的。E=mc2确实能解释原子弹的威
力,但是它也能解释农村烧柴火做饭,内燃机使用汽油、柴油驱动汽车。质能关系式是
普适公式,因此,它对于制造原子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
·塞伯(Robert Serber,1909–1997)是曼哈顿工程负责理论的科学家,他给参加该
工程的科学家讲解制造原子弹的物理基础的讲义于1965年解密,并已出版,书名为《洛
萨拉莫斯启蒙:关于如何制造原子弹的第一批讲义》(Los Alamos primer: the first
lecture on how to build an atomic bomb)。以研究核物理与核武器历史著称的美
国历史学家理查德·罗德斯(Richard Rhodes,1937-)在给该书写的序言中指出:“
这里完全不包括相对论(需要的所有知识是裂变释放能量和释放多少能量),只有很少
一点量子力学。”对于制造原子弹起决定性意义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的几个实验
,正是这几个科学实验的结果及... 阅读全帖 |
|
y*h 发帖数: 25423 | 20 以防万一的保险措施而已。核裂变链式反应是需要中子减速剂才能进行的,
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天然反应堆的原因,除非使用高纯度的燃料,不过那就是
原子弹了……
因为裂变产生的快中子和铀钚的反应截面很小,比慢中子(所谓热中子)的低
1000倍左右,所以如果没有减速剂的话核燃料需要非常纯才能发生自持的链式
反应,这就是原子弹。对于低纯度的和燃料必须使用减速剂使裂变产生的中子
减速才能有足够的反应几率来维持自持的链式反应,减速剂常用的有重水、普通
轻水和石墨。重水的效果最好,可以直接用天然铀不需要经过浓缩就能链式反应,
但是成本太高,而且因为可以用天然铀,很容易逃过国际监管,所以现在除了
加拿大在用其他都是“不坏好意”的故意用。用轻水的话,中子减速效果和
重水是一样的,但是轻水对中子的吸收截面很大,所以必须用浓缩铀才能维持
链式反应,一般用3%-4%的浓缩铀,再高就“不怀好意”了。石墨的效果介于
重水和轻水直接,也很便宜,某些情况下可以用天然铀,但是石墨会燃烧,风险
大,所以现在没有用的了。
反应堆损毁只有,无论是切那种爆炸或者是其他方式,没有水或者石墨的减速剂
作用,裂变反应就不能维持,会自然终止,... 阅读全帖 |
|
J*******3 发帖数: 1651 | 21 20世纪物理学进展与百年重大新技术
世界经理人•科技TECH.ICXO.COM
当我们翻开科技发展史册,不难发现许多重大应用技术都是建立在物理科学研究的成果
之上的,如人类近代社会发生的三次技术革命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都是物理科学的创
新成果.第一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这是牛
顿力学和热力学发展的结果;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力的
广泛应用和无线电通信的实现,这是电、磁现象的研究和经典电磁场理论的重大突破所
带来的辉煌成果;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技
术上一系列革命性的突破,产生了一系列高新技术,如核能源技术、激光技术、电子计
算机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等,形成了现代技术
群,它们已经扩散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在这个庞大的技术群中,几乎
没有一项与现代基础科学无密切关系,尤其是20世纪物理科学的百年成果,给现代高新
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不尽的源泉和坚实的基础.
一、从“质能公式的提出”到核技术
1905年9月,爱因斯坦... 阅读全帖 |
|
x*****9 发帖数: 48 | 22 光明网应该是国内主流媒体了,近日报道了一篇则鸣所写的文章:《科学新闻》不实报
道引发二方被打和肖传国入狱。光明网大概是这次肖方事件中唯一能持客观公平态度的
主流媒体。当然这几天其它一边倒支持方的主流媒体渐渐收声了,舆论有转向的趋势。
http://topics.gmw.cn/2010-10/04/content_1289408.htm
《科学新闻》不实报道引发二方被打和肖传国入狱
《科学新闻》不实报道引发二方被打和肖传国入狱
——兼评肖氏反射弧是否可能获诺贝尔奖
则鸣 刊发时间:2010-10-04 13:17:27 光明网综述整理 [字体:大 中 小]
Ke Hua,
I registered at the Rainbow Plan wed site as Ze Ming several hours ago
but didn't receive my password. Please either alert the web master to send
me my password, or post the article below for me.
I saw your e m... 阅读全帖 |
|
x*****9 发帖数: 48 | 23 《科学新闻》不实报道引发二方被打和肖传国入狱
——兼评肖氏反射弧是否可能获诺贝尔奖
则鸣 刊发时间:2010-10-04 13:17:27 光明网综述整理 [字体:大 中 小]
Ke Hua,
I registered at the Rainbow Plan wed site as Ze Ming several hours ago
but didn't receive my password. Please either alert the web master to send
me my password, or post the article below for me.
I saw your e mail addresses in your message to Shen Yang. Thanks. --Ze
Ming
9月21日从吴发天的微博上看到肖传国被捕, 其震惊程度不亚于萨达姆被俘和迈克
尔·杰克逊猝死(都是先从网上看到). 方舟子被打后一直想看到凶手被抓. 特别是看了
刘菊花的《活着》, 对她和她的女儿充满同情. 肖传国被抓, 震惊之余是失望, 然后是
愤怒... 阅读全帖 |
|
y*h 发帖数: 25423 | 24
当然不是。
首先控制棒并不和燃料棒直接接触,它们之间正常情况下是水,异常情况下
是水或者空气或者氮气等气体,所以燃料棒熔化控制棒不一定融化。
其次,很多燃料棒融化掉到底部在一起成为一团以后,他们之间就没有水作为
中子减速剂了,快中子和铀的反应的截面比慢中子(所谓热中子)小1000倍,
所以没有减速剂的核燃料反应几率会大大降低,低于临界的话就不会引起链式
反应了。之所以有反应堆就是因为有重水、轻水或者石墨做减速剂,否则低浓度
的铀根本无法用来实现链式反应而产生持续的裂变反应释放能量。如果没有减速剂
的话必须有很高浓度的铀才能产生足够的反应速率维持链式反应,那就是原子弹了!
减速剂可以用重水,成本很高,但是好处是不用浓缩铀,普通天然铀就可以
形成链式反应——因为可以用天然铀,所以国际上对重水反应堆都非常敏感,
因为重水堆不用铀浓缩过程,可以逃过国际监管。用轻水的话,由于轻水对
中子的吸收很强,所以必须用浓缩铀才能工作,一般用3%-4%的低浓缩铀,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核电站都是用轻水做减速剂同时兼做冷却剂。另外石墨做
减速剂效果比重水差但是比轻水好得多,缺点是石墨会燃烧,有重大安全隐患,
切... 阅读全帖 |
|
y*h 发帖数: 25423 | 25 浓度不够量再多也没用,别说核爆炸了,就是普通的低速链式反应都没可能,
浓度就把反应限制死了,否则地球上不用人造,天然就会有很多核弹整天
爆炸吧。
用脑子想想,为什么人类到了20世纪40年代才能造反应堆,到现在有核弹的国家
也是非常有限的。核链式反应需要很复杂的人工才能实现,普通天然铀
即使是100%的金属纯度没有重水做减速剂的话也根本不会引起慢速链式反应
更别说极速的核爆炸链式反应了,乏燃料中的可裂变元素的含量比天然
铀中还低,否则用过的旧燃料还可以继续反应,谁吃饱了撑的把它拿出来
报废。 |
|
p****t 发帖数: 11416 | 26 这有啥奇怪的?
虽然不可能发生自持性链式反应,但是核燃料仍然有很小几率自发裂变,加入
硼砂就是把这点自发裂变都淬灭掉
要维持链式反应,燃料浓度,慢化剂的纯度和距离都是需要严格计算的,不是
烧锅炉,煤球进去也是烧,粉煤进去一样烧
前两天我问过,注水之前有没有顺利降下控制棒,就是担心链式反应重发。真
是堆芯熔了反而不用担心链式反应了 |
|
|
|
S*V 发帖数: 789 | 29 上一回我们说到德国在二战打响后的第一年四面出击而且捷报频传,丹麦、挪威、比利
时、荷兰、法国先后沦陷,好在英国在敦刻尔克一役中于仓惶中显示出沉稳的底蕴,成
功转移大队人马保存了有生力量。1940年6月22日,德法签署停战协议,地点嘛,特意
选在了一战结束时德法签订停战协议的地点,当年那节火车厢也从博物馆重新请出来,
一切都按1918年的剧本来,只不过这次双方角色互换了。在英吉利海峡对岸,丘吉尔
已经成为大英帝国的首相,而他上任后需要应对的就是法国战役中盟军的失败,并着手
准备大不列颠岛的布防。随着德法停战协定签署,法国维希政府与希特勒媾和,第三帝
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英国了,这也是战争走势从第一年德国的高歌猛进,向双方在西线
均衡对峙的形势转变的开始。这一年的夏天,两方面的空军开始了不列颠空战。此后的
几个月里大不列颠岛内空袭警报此起彼伏,伦敦上空战斗机轰炸机拉开架势,炮火轰鸣
声不断。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枣宜会战结束,宜昌落于日军之手,张自忠将军壮烈殉
国,而西南大后方已经暴露在日军的空军攻击半径之内,抗战局势十分严峻。
其实,在这些我们从历史课本中已经熟知的真刀真枪的对抗后面还藏着各种...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789 | 30 写到第八期呢,提到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了,为了保证大家看着不至于太费劲,我先简
单的科普一下背景知识。
-铀,92号元素,英文Uranium,以天王星(Uranus)命名。按照我们中学物理、化学课
的知识,这意味着铀原子的原子核里有92个质子。天然铀主要由两种同位素形式存在:
铀235(即原子核里有92个质子和235-92=143个中子),铀238(即原子核里有92个质子和
238-92=146个中子)。其中前者约占天然铀的0.72%,后者则占比99.28%。
-热中子:动能为0.025电子伏特左右的中子
-快中子: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左右的中子
-铀235裂变:一个铀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转化为两个较小原子核和一些中子的反应
(例如可以分裂为一个钡141原子核、一个氪92原子核和3个中子)。在这一过程中,热中
子诱发裂变反应的成功率远高于快中子,而裂变产生的中子速度又接近快中子,因此在
所用的铀235纯度较低时(例如天然铀)需要用中子减速剂才有可能激发链式反应。另一
方面,如果使用的是高浓度的铀235,则可以省掉中子减速剂,但需要在反应物外加装
中子反射层防止中子散失。中子反射层通常为... 阅读全帖 |
|
J*******3 发帖数: 1651 | 31 物理学年谱
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650~前550年,古希腊人发现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轻物体;发现磁石吸
铁。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有通过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
面镜的实验研究,发现物像位置和大小与镜面曲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中国 墨子和墨子学
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杠杆平衡的现象(中国 墨
子学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间战国时期,研究筑城防御之术,发明云梯(中国 墨子学
派)。
公元前四世纪,柏拉图学派已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
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认识到声音由空气运动产生,并发现管长一倍,振动周期
长一倍的规律(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世纪,实验发现斜面、杠杆、滑轮的规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静力
学的基础(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三世纪,发明举水的螺旋,至今仍见用于埃及(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年的《韩非子·有度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
朝夕”的记载,“司南”大约是古人用来识别南北的器械(或为指南车,或为磁石指南
勺)。《论衡》叙述司南形同水勺,磁勺柄自... 阅读全帖 |
|
h****9 发帖数: 1087 | 32 爱因斯坦与原子弹没有直接关系!
九、爱因斯坦、原子弹与风马牛
若翻阅欧美各国的科普读物,“质能方程”简直成了代表现代科学的证身符,你可
以随便从书籍、小报、杂志、光盘、电视画面、电脑网络上剪下一大堆E=mc2,像膏药
一样贴在你的神龛、门楣或床头,旁人一定不会说你是某原始部落里的土著。
你懂吗? E=mc2,这一质能方程引导人们发现了核能,制造出了威力无比的原子弹
,爱因斯坦是“原子弹之父”!质能方程包含了无穷的科学真理与取之不尽的能量,把
它同爱因斯坦蓬乱的头发与乌尔姆烟斗画在T恤衫上,它就能代表人类的最高智慧。…
…� 中国的崇拜者在《爱因斯坦文集》等二卷中留下了这样的赞词:作为相对
论的一个推论,他又提出了质能相当关系,在理论上为原子能的应用开辟了道路。原子
能的应用果真是靠这相对论与质能方程开辟的道路?凡爱好独立思考的人都不免要提出
一些疑问。
愿意尊重原子能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原子能(或核能)自始至终都是一门严格的实
验科学,如果真要找一位原子弹之父的话,无论如何也不会找到爱因斯坦头上去,与他
的狭义相对论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如果《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关于质能关系... 阅读全帖 |
|
k****r 发帖数: 9629 | 33 和反应炉的结构是这样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材料棒.
核材料棒会发生裂变反应,一个大的原子核被中子激发后会分裂成
几个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更多中子.更多的中子又会打到更多的大原子核上面,
导致其分裂,这样不断下去就是链式反应. 同时核分裂会放出大量的热.
正常工作时候,用水流到反应炉里面,把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
地震的时候应该是紧急关机了,怎么关机呢?就是把控制棒插到反应棒里面去,
把裂变产生的中子吸走,链式反应就不会继续.
这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控制棒
这个福岛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控制棒没有插到底或者什么,事实上从图上也可以看到,控制棒不可能吸收掉所有中子,
我猜燃料棒是空心的,控制棒插到里面,不可能马上吸收掉所有中子,裂变产生的中... 阅读全帖 |
|
G*******g 发帖数: 556 | 34 斗胆补充两点:
1)燃料棒烧了一段时间之后的确是中空的,中心都是fission gas,含有很多裂变产物
。不过新的燃料棒的确是实心的。不过这因该对中子的空间分布影响不大,反倒是有核
燃料的地方种子更密集,因为链式反应,就像您说的。其实只要控制棒能够把中子增值
速度降到临街条件以下,链式反应应该马上就会停止,因为种子在反应堆中的平均自由
程很短,种子分型速度又很快。余热因该大部分是因为还没有来得及衰变的裂变产物继
续衰变时产生的。
2)Meltdown之后,堆芯由燃料-水-燃料这种heterogeneous结构变成燃料和水混杂在一
起的homogeneous结构,根据我的记忆,一般反应堆里homogeneous的材料结构更不利于
链式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把堆芯设计成这种燃料和水交替存在的结构的原因之一(更容
易达到临界)。所以meltdown之后反应性是否会增强也有待考察。
我觉得meltdown对堆芯是毁灭性打击毫无一问,但是对外界环境的影响并没有这个词本
身那么可怕。 |
|
n*******4 发帖数: 2285 | 35 核爆要求几公斤的裂变材料在微秒级时间里大部分参与链式反应。参与的越多,yield
就越高, 就越成功。反应时间若远高于微秒级,也可能“爆”,但裂变材料都被炸开
,中子都跑掉了,无法充分参与链式反应,就不是核爆炸。原子弹里都有中子反射层的
。融堆是熔成一大坨,而不是爆炸。切尔诺贝利不是核爆炸,是失控链式反应导致其他
系统(比如冷却系统)爆炸。 |
|
J*****U 发帖数: 852 | 36 暂时不是链式反应(链式反应就意味着原子弹爆炸),单个燃料棒的体积达不到链式反
应启动所需的临界体积,核反应堆如果用的是铀还好,反应堆所用的铀-235的浓度远低
于武器级所需的90%,是不存在链式反应而导致核爆炸的可能性,但是如果是钚那就很可
怕了,如果钚燃料棒溶化,聚在一起超过临界体积,再加上中子源,那就是实实在在的
核爆炸的必要条件都具备了
太恐怖了!!! |
|
l*b 发帖数: 4369 | 37 这个讲的有点漏洞。
铍是超轻金属,不可能裂变的,更没有什么临界质量。
事实上,是有一个钚球。如果用很厚一层铍把这个钚球罩起来,铍原子核就可以反弹钚
裂变产生的中子。同时,由于铍原子核很轻,在反弹中子的时候会减慢中子的速度。慢
中子更容易引起裂变。这样,就可以引发链式反应。
如果没有这个铍壳,裂变产生的中子就都跑掉了,很难引发下一轮裂变,就没有链式反
应了。
具体到这个Slotin,就是想演示这两个铍半球没和到一起的时候,不会有链式反应。他
把一个改锥夹在上下两个半球之间。这个小缝足以阻止链式反应。
然后,somehow改锥滑了,两个半球合住了,这下子里面中子四处反射大大提高了裂变
速率,然后Slotin拼命把那个上半球扔掉了(还是推走了,忘了)。在这个过程中,强
烈的裂变(没有到核弹爆炸的程度)产生巨大的射线把Slotin照死了。 |
|
q*d 发帖数: 22178 | 38 这个请参加拙作: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Physics/31177411.html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qed (鸟瞰红尘),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海森堡与临界质量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Mar 29 22:55:22 2009), 转信
在本版常看到的一种说法是,海森堡算错了临界质量导致了德国原子弹的失败.
本人一向对这段历史非常关注,读过一些比较专业的文献,印象中却从来没见过
这个说法,于是查了一下,发现一篇Am.J.Phys的文章是讲这个的.总结一下那篇
文章的观点,以正视听.
1.在1942年的德国,确实有一篇"Energy gained from Uranim"的报告其中论述了
原子弹的可行性.这篇长达144页的报告是一堆德国科学家的集体撰写的.在这篇
报告中,这些作者们估计用Pu做原子弹的临界质量是10~100kg,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按本文作者:"The authors are not specified, but there is reason to... 阅读全帖 |
|
N******K 发帖数: 10202 | 39 五、费米等人的实验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因用中子轰击靶元素产生放射性和超铀元素获得1938年诺贝尔物理
奖。他到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奖后没有回国,而是与全家前往美国,于1939年1月2日
到达纽约市。五所大学向他提供了教授职位,他最后决定到哥伦比亚大学工作。费米离
开意大利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政府在1938年颁布了种族法,而费米的妻子是犹太人。
玻尔1939年1月到普林斯顿大学讲学,带来了哈恩-斯特拉斯曼实验及迈特纳与弗里施的
理论解释和弗里施实验的信息。两位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拉比(IsidorIsaac
Rabi,1898 –1988)和兰姆(Willis EugeneLamb, Jr. 1913 –2008),正在普林斯
顿大学工作,他们把信息带回给费米。拉比是波兰出生的犹太人,在美国长大,因发现
核磁共振获得1944年诺贝尔物理奖。兰姆因氢光谱精细结构方面的发现获得1955年诺贝
尔物理奖。拉比和兰姆带回的这个消息对费米来说是有点尴尬,因为这些发现说明诺达
克是正确的,而费米否定了她的意见,并且费米刚得到的诺贝尔奖的部分原因是发现“
超铀元素”。
得到这个消息后,费米和哥伦比亚... 阅读全帖 |
|
w*********g 发帖数: 30882 | 40 这两年,兔子的国家重器和高端武器层出不穷。
俺的巴掌红得都要拍不动。
裤衩已成灰。
当然还有好多小兔子半信半疑。
过年时太忙,都没空,现在总算好点。
俺现在心情不错,就给大家818,为什么兔子这些年,这么牛逼,发展速度这么快。
当然,俺说的是军工和科研系统方面。
长期更新啊。大家慢慢看。
亲身经历,绝对原创。
为什么,兔子家的进步神速?
兔子家,是真正把霉菌在IT最高端的仿真模拟,和毛熊强大的系统分析设计以及体
系对抗思想,给结合起来了。
兔子家,正是靠了计算机仿真和模拟,所以节省了大量的实物实验,节省了成本,
提高了速度。
这,就是后发的巨大优势。这个优势,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尤其是2000年之后,
PC以及各种高端工具软件普及之后(UG,CATIA,ANSYS,Fluent……),才具有的优势。
有人问,为什么美帝善于仿真模拟,毛熊善于系统分析设计,体系对抗到底是啥玩
意?
这个,算是问道点子上了。
这个话题很大,俺只能简单滴回答,另外讲讲俺的亲身经历。
这个要从二战说起,霉菌,继承的是德国的思想,高大上的武器,高素质军人,高
超地战术思想和能力,类似狼或者鹰。
毛熊,则是完全不...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198 | 41 原文有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913874.html
高温气冷堆大跃进之忧
雷奕安,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惊闻高温气冷堆要在湘赣等地大规模投入应用,深感忧虑。此事实在太大,不敢无视。
调研相关文献之后,发现问题比以前知道的还要严重,因此撰写此文,希望澄清一些事
实,并抛砖引玉,在发展核能这样需要非常慎重态度的问题上,请更多专家及决策领导
,更全面地看待高温气冷堆的应用和推广问题。
我国要发展的高温气冷堆是球床氦冷堆,技术源自德国的AVR。AVR热功率46MW,电功率
15MW,1960年开始建设,1967年建成,1988停堆。反应堆运行期间,事故不断。2011-
2014年间,外部专家审查了该堆的运行情况,提出了严厉的批评。2014年,AVR业主公
开承认了该堆的失败。由于放射性污染,该堆的拆除工作极端困难。2014年,德国政府
修了一堵巨大的混凝土墙预防恐怖分子飞机撞击。
我国第一座研究型高温气冷堆HTR-10的建造得到了AVR的授权,原型是HTR-MODUL,相当
于原设计的一个缩减版。HTR-10的热功率为10MW,电功率2M... 阅读全帖 |
|
n*******4 发帖数: 2285 | 42 爱因斯坦这么和平主义的物理学家都写信给罗斯福建议美国搞原子弹,海森堡不会明知
能搞出原子弹而成心不给元首搞的。德国先搞出来的话,德国将赢得战争,少死好多德
国人,本土也不会一片焦土。勒那得(犹太人)先意识到铀235有可能产生链式反应,
成为超级炸弹, 想游说美国搞,但嫌自己名气不够,才去找的爱因斯坦出面。老爱说
,我怎么就没想到有这个链式反应。铀235的临界体积是多少,这个计算很关键。老美
搞对了, 算出来是几十公斤,德国人算出来要上吨。费米(也是犹太人)在1942年第
一次用反应堆实验证实核裂变可以自持, 也就是链式反应,不要成吨的铀235.他是在
芝加哥大学校园的一个球场上做的实验,要是算错了,第一颗原子弹在芝加哥城区就爆
了。
of |
|
b****a 发帖数: 4465 | 43 六、那么,出路何在?
于敏猜想,是不是可以把轫致辐射产生的光放掉,从而大量减少逆康普顿散射导致电子
能量的损失,这被称为‘放光’模型。我却猜想,是不是可以设法大量增加核反应释放
的热量,使﹥a?我们是否还有未知的核反应从而可以释放大量热能,点燃氘化锂介质?
前面提到,于敏曾用Breit-wigner公式严格证明一切带有库伦排斥力的核反应截面最大
不会超过5巴,这也就是氘氚反应所具有的最大截面。但我们又注意到氘氚发生反应后
,一共会放出17.6MeV的能量,而停留在等离子体内的仅有3.5MeV!其中大部分能量却
由14.1MeV的中子所带走,那么我们能否没法使中子带走的14.1MeV能量,又回到等离子
体内?
我由苏联回国时,从苏联的科技书店里买回一本有中子和原子核反应截面的一个简单的
手册。这一手册除了收集若干低能中子的对轻核反应的截面外,还收集有14.1MeV中子
和重核元素发生核反应的截面的简图。也就是当中子能量达到了14.1MeV的时候,铀235
及铀238、钚239、钍232均发生裂变。并且裂变后平均产生4.5个中子,同时还释放出约
200MeV的裂变能!我说,是不是我们还能设... 阅读全帖 |
|
b****a 发帖数: 4465 | 44 十、一个成功的尝试:我们终于在‘纸上’做出了一个爆炸当量达几千成吨TNT当量的
‘大氢弹’
为什么我们过去的简单设想均不太成功?因为一个可爆炸的带有中子链式反应机制的氢
弹体系,也必然如同原子弹一样存在着某种临界质量。容易证明,原子弹的临界质量和
密度的平方成反比。而一旦通过炸药形成向内“压缩”的爆震波,使原子弹内包含的核
燃料的‘质量’超它的临界质量,原子弹就会发生爆炸!那么,我们设想中的有中子链
式反应形成的氢弹,其外来的向内的“压缩”波将从何而来?
这时,黄祖洽却忽发奇想。黄祖洽问,我们是否可以用大量的U235,如用1吨重的铀235
做成一个大壳子,但里面却放上大量的氘化锂,这一特制的原子弹必然也会产生向心的
压缩波。也许这一机制将‘点燃’藏在铀235外壳内的氘化锂,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增
强’式的原子弹,或十分‘肮脏’的大原子弹?
于敏和我都说“好”!由于我们已经懂得上述爆炸机理,也有了运动方程式,也有了描
述中子运动的“三群”的分群截面,当然不难给出它们的尺寸大小,写出差分格式,用
计算机计算出这一‘设计’的爆炸当量。而意外的是,这一超大型原子弹,其TNT爆炸
当量,竟高达几千...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5 谎言的代价:评《切尔诺贝利》 (2019-10-10 10:12:30)
有些电视剧看后会有写感想的冲动。HBO的《切尔诺贝利》就属于这类电视剧。这是发
生于33年前的悲剧, 没有新鲜感。 原本不太喜欢这种基于现实的灾难剧,在看前一集
时,甚至感觉有些沉闷,还睡着了。但是从第二集开始,随着主角核物理学家瓦列里·
列加索夫的出场,紧张的营救和探寻真相过程步步深入,不仅情节扣人心弦,揭露的事
件真相也让人震撼和思考。
影片有两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电视剧通过庭审生动地揭示了被认为不会爆炸的反应
堆的爆炸原因。核反应堆是核燃料的受控链式反应,反应堆的中子数是控制的关键。中
子数过少则功率不足,中子数过多则反应增加,温度升高。反应堆设计了很多控制手段
,对核反应进行有序控制, 比如设计了211支可抽插的控制棒,控制棒插入越多,产生
的中子越少。而最后的一个保险措施是,AZ-5紧急停机电钮。当这个电钮按下,211支
控制棒立刻插入,中子数会立刻下降。所以RBMK石墨沸水反应堆被苏联核工程人员认为
是不可能爆炸的。
RBMK石墨沸水反应堆是苏联科技的成果,苏联的政治制度为反应堆带来了潜在的事故因
... 阅读全帖 |
|
y*h 发帖数: 25423 | 46
这个我昨天谈过了。
理论上不会,因为轻水堆用的是低浓度浓缩铀,其维持链式裂变反应需要用
水来做减速剂对裂变产生的快中子进行减速才能有足够的反应几率形成自持的
链式反应,如果堆芯完全融化成一体的话或者反应堆水分完全烧干的话,在燃料
之间没有足够的水做减速剂,那么即使发生了裂变,其产生的快中子的反应截面
要比慢速的热中子低1000倍,所以反应几率无法维持链式反应而终止,这是
人类之所以能够放心使用可控反应堆的基本客观限制,也是为什么地壳上的
自然界没有天然反应堆的原因。
但是如果只是部分堆芯融化,而且反应堆里还有水的话,还是有存在继续裂变反应
的可能性的,这个得根据熔化的多少以及形状还有燃料棒中剩余燃料的浓度等等
具体计算。
即使反应堆已经完全停止链式反应,无论熔没熔,燃料棒上都仍然有很多裂变
反应留下的放射性物质在继续衰变,这些衰变不是裂变,是不依赖减速剂等任何
外界条件的,所以还要继续维持冷却,否则即使衰变功率只有裂变的千分之一
如果没有液体冷却的话相当于燃料棒的热容量和容器的热容量也是非常大的容量,
也足以把容器熔毁导致重大放射性污染。所以现在他们还必须一直往里灌水维持
里面的液体... 阅读全帖 |
|
c********g 发帖数: 1264 | 47 转:A股第一次大规模高杠杆危机的教训
这是A股市场经历第一次大规模的高杠杆危机,市场复杂性和严峻性,暴露了监管者的
行动失当和全市场的价值混乱,改革刻不容缓。
用惊心动魄、伤筋动骨,形容中国内地股市6月末、7月初的两周,毫不为过。监管
与市场强势博弈,多头与空头激烈对决,最终未能阻止A股加速下跌,空前“股灾”焦
灼亿万股民,重创国民财富,能否强力救市,监管部门倍感压力。
7月4日上午,证监会召集21家券商负责人商讨对策,决定以21家证券公司6月底净
资产15%出资,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用于投资蓝筹股ETF。21家证券公司同时承诺,上
证综指在4500点以下,证券公司自营股票盘不减持。一些机构还建议设立平准基金以稳
定股市,IPO发行也应暂缓,给股市以喘息。
一个月前还十分亢奋的A股,从6月中旬开始,14个交易日内暴跌近30%,一场恐慌
式的股市灾难正在上演。即便最乐观的投资者也在动摇对此前热闹的“改革牛”、“国
家牛”行情信心。
证券监管部门意图降低市场风险的某些重要举措,未能挽救市场,反而像打开了潘
多拉魔盒,沪深股市指数迅疾下挫,前所未有的杠杆牛市回调威力,让各方始料未及。
6... 阅读全帖 |
|
l*****k 发帖数: 5933 | 48 这算邀评了~
其实这项羽和虞姬我个人认为哈,还真是被后世史学家,文学家,和小报记者们忽视的
一对儿象征着伟大爱情的典型。
虞姬我估计,我估计啊,那肯定是盘儿靓条儿顺,一米六五以上,你算不到一米六五的
话那跟霸王站一起他也不协调啊,杯至少也得E CUP吧,一看就是常吃木瓜
为啥叫忽视呢?咱们看看四美和跟四美起腻这些个萎缩男们,从吴王和范蠡往下数,神
马匈奴可汗啊,神马董卓吕布啊,神马隆基啊,其实论家世背景,项虞的组合不输于任
何一对组合,但是为啥虞姬两个四美都进不去呢?
当然这里头有历史原因,刘邦灭了项羽之后肯定不愿意多宣传自己的竞争对手,这是一
方面。而且不像隆基和玉环儿有些帮闲文人在那传诵,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可
以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来比较一下。比较文学嘛,这就是典型的西学中用的范例了。
再说哈,我们都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当然这是人家西方的价值观念,咱们就拿
这个西方的价值观来衡量一下东方的四美吧,咱们看看这个四美的故事里头哪一个符合
这个价值观?从上往下数,没有吧。说西施,我不得不龌龊地认为是被人利用和把玩的
政治工具。也别说西施了,这四美里头哪一个不是政治的牺牲品呢?
...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789 | 49 上文书咱们说到爱因斯坦签署了由西拉德起草的送交罗斯福总统的信件,成为美国-英
国-加拿大联合开发核技术以及后来正式的曼哈顿工程的铺垫。而在德国方面,同样以
开发核科学为主题的“铀俱乐部”也开始了它的运转。包括当时德国顶尖理论物理学者
的海森堡在内的众多科学家都参与其中。
对于他们参与这一项目的目的,历史上众说纷纭,我也很清楚我这篇文章里面的一些观
点可能会引起不小的争议。因此我在开博之时就以说明,我写这些东西的目的只在于抛
砖引玉,把问题提出来,引起众家看官的注意,有兴趣的人自然会深入挖掘内中更深层
次的内容。既然铀俱乐部是军方资助的项目,而且又是在战争打响之后组成的,那么这
个项目自然是要为军事目的服务的——这个道理我想参与项目的科学家们心里也明镜儿
一般。但是,为军事目的服务的并不直接意味着是武器的研究。作为60年之后的我们当
然清楚原子弹的威力,但在1939年,核裂变刚刚被发现,链式反应仅仅是纸面上的理论
可能,没有人知道需要多少时间、人力、物力才能够设计制造出以链式核裂变反应为机
理的新型武器。因此,当时的“铀俱乐部”的主旨也主要在于研究核裂变产生能量的开
发和利用。然而,从另... 阅读全帖 |
|
S*V 发帖数: 789 | 50 承接上文,1941年在整个二战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苏美这两个世界
上份量最重的砝码被放置到了战争天平的同一侧。在短暂的僵持之后,盟军的反扑即将
到来,而在原子核研究这一后方战场,天平也开始慢慢向一方倾斜了。
时间转到1942年初,莫斯科战役已经基本结束,苏德双方都在酝酿新一轮的对抗,太平
洋战场的中途岛之战的筹划在紧锣密鼓当中。日本在德国的帮助下,也开始了自己的核
裂变研究。而在德国本土,巴巴罗萨行动的失利使得德国方面不得不重新考虑战争局势
的走向,并优化配置已有资源,尽快开发出有改变战局能力的武器。在这一形势下,铀
俱乐部的科学家们正在海森堡和迪伯纳的带领下汇总他们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以上报军
械部。这一年的2月,科学家们向军部进行了口头汇报。大概由于中间沟通出现的失误
,军械部的人员被鬼使神差安排到了科学家们技术性研讨会。枯燥的公式和计算自然无
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但是这一系列的报告中有一个细节却让人无法回避,这就是关于铀
裂变链式反应的临界质量的数值。根据铀俱乐部后来提交的一份报告,临界质量的范围
应当在10到100公斤左右,换句话说,如果能够设法制造出这么多份量的高...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