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 发帖数: 8253 | 1 卡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
《卡拉玛经》,此经记述了佛陀对卡拉玛人的一番教诲。
当时,卡拉玛人因不知如何抉择各位宗教师所言,不辨是非,不分真假,故请示于佛。
事实上,这不仅是卡拉玛人所困惑的,也是人们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会面临的问题
。即使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有了众多的查询工具,有了一生难以读尽的典籍资料,
仍无法保证,在面临抉择时,作出百分百的正确判断。
那么,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当卡拉玛人彷徨着,无法决定接受什么教义时,佛陀针对这一问题宣说了《卡拉玛经》
,告诉迷茫的他们,也告诉同样迷茫的我们: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以免成为他
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识奴隶。
为此,佛陀总结了十项准则: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 |
|
t******g 发帖数: 17520 | 2 中華佛學學報第19期 (p179-207): (民國95年),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http://www.chibs.edu.tw
Chung-Hwa Buddhist Journal, No. 19, (2006)
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1017-7132
當佛教遇見耆那教
──初期佛教聖典中的宗教競爭與詮釋效應
呂凱文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p. 179
提要
與佛教同屬於新興宗教思潮的沙門陣營的耆那教,不僅是佛教初興當時的主要競爭對手
之一,同樣也為佛教傳統建構中的宗教制度發展等帶來刺激與滋養。雖然彼此教義有差
異,但是由於雙方實際興起與發展的時代重疊,宗教術語亦甚為接近,在宗教文化共構
處甚多的情形下,學界戲稱兩者為「姊妹教」。礙於彼此宗教競爭,佛教看待耆那教的
態度與耆那教理解自身宗教傳統的心態不同,從而「佛教聖典中的耆那教」與「耆那教
聖典中的耆那教」之間的兩種形象存有差異。若是如此,初期佛教聖典所見的宗教競爭
暨隨之引發的詮釋效應等諸問題,值得注意。
本文擬就前述問題進行論... 阅读全帖 |
|
a***n 发帖数: 1993 | 3 《生活中的缘起》
前言
佛说“缘起甚深”,正因其深奥,致使大部分的人无法洞悉因缘法则。二千五百多
年前佛陀对阿难的开示,至今依然真实如昔。佛教的核心──缘起,是如此难以理解,
因而成为人们严重误解与扭曲佛法的症结。本书中,佛使尊者将这些误解的根源挖掘出
来,并将其置于严谨的慧光下细察分析。这些根源虽可回溯到原始佛教时代,然而最早
的文献记载,却是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觉音(Buddhaghosa)的论集中发现的。
许多上座部的正统教说,可说是建立在觉音解说的基础上,且把觉音对缘起的误解
当作标准,因此使真理变得混淆不清。简言之,觉音是从亘贯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
立场来解说缘起。过去世的无明与行(意志性的活动)引生现在世,在现在世中承受过
去所作所为的果报。这种过程决定了我们现世的烦恼(爱与取),且不断轮回而导致未
来世中的生与苦。佛使尊者仔细检查这种解说,并提出重大疑问:如果佛陀教导无我(
anatta),那么自一世转移到另一世的东西是什么?如果苦的因在某一世,而其果却在
另一世,那么我们要如何践行在此生此世即可获得利益的方法呢?
正确地了解缘起非常重要,它会使我们认识到“我”这个观念,是... 阅读全帖 |
|
T*******y 发帖数: 6523 | 4 I googled and found this:
http://www.dhammawheel.com/viewtopic.php?f=19&t=1670
From Venerable Bodhi
There definitely seem to be suggestions in the suttas that there is a
temporal gap, an intermediate state, between lives, at least with respect to
rebirth in the human realm and in the case of non-returners. I have a long
note to the Connected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Samyutta Nikaya), chapter 46
, which explores this question in regard to the fivefold distinction among
non-returners. I will ...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5 试着翻译了一页Piya Tan 关于有信者经的注解, 好累, 哈哈哈
就一页就歇菜了。。。大家看着玩吧, 第二三頁大家自己看PDF吧
个人觉得原来的信和现代的利用欺骗和恐吓手段建立起来的宗派(sectarian )信仰相
去甚远。。。那是一种依循法而追求切身利益为paramount增上的善举, 而这些利益将
会也会作为信的推动力, 螺旋增上的。。。。当然这种务实的,看上去还是挺容易被
人称为“自了”
毕竟三武一宗+文革破四旧, 导致的佛教的有些东西歪曲后被作为统治者的工具了。
信也是这样的。。。。
================================
http://dharmafarer.org/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2013/04/45.9-Pancaka-Saddha-S-a5.38-piya.pdf
A 5.38/3: 42 f • Pañcaka Saddha Sutta
9(Pañcaka Saddha)经
关于信的5中论述| A 5.38
主题: 信的五种利益, 翻译和注释: Piya Tan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6 第三个 误解∶阿罗汉对佛陀的教理只有很肤淺的认识
若是如此认为,豈不就是说佛陀是一位无能的尊師,不能使他的弟子们理解
更深的教义。这简直是在否定佛陀及他的弟子拥有以心印心(他心通)的能力,这也低估
(至少是如此)阿罗汉的能力。他们其中有很多都已证到像佛陀的六神通力(天眼通,天
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尽通),虽然他们所修到的波罗密並不 像佛陀所修
的那么圆滿,但他们也是经过很长久的时间修证到已接近圆滿的波罗密,譬如佛陀已在
燃灯佛(Dipankara Buddha)出现时开始修行(二十四佛前),舍利弗(Sariputta)及目犍
连(Moggallana)在阿奴摩弗 (AnomadassiBuddha)时开始修行(前后曾遇了十八位佛),
大迦叶(Maha Kassapa)在殊妙胜弗(Padumuttara Buddha)时开始修行(经过十五位佛),
阿耨楼陀 (Anuruddha)在须弥陀弗(Sumedha Buddha)时开始修行(经过十四位佛)等等。
佛陀时常赞美他的弟子们,尤其是舍利弗的智慧,目犍连的神通力,阿楼陀的天眼通,
大迦叶的苦行,周利槃陀 的... 阅读全帖 |
|
r**m 发帖数: 1825 | 7 网上看到这个, 如果fonts有问题请看原link
http://www.udaya.dhamma.org/C_JCBSSL4Vipassana.html
[首頁/法的開示/烏巴慶內觀禪修之古老根源]
烏巴慶內觀禪修之古老根源*
Bhikkhu Anālayo
烏巴慶(U Ba Khin)所傳的內觀禪修已成為當今世上最廣為修行的內觀法之一。這要
特別感謝葛印卡的努力不懈,使烏巴慶的方法無論是在美國般的富裕社會或在印度的貧
困地區,都一樣是免費的佈施教導;而無論是在斯里蘭卡等上座部佛教國家或在杜拜、
伊朗的回教國家[1],方法指導也都一樣。這種內觀禪修法也可以在東方及西方的監獄
裡學到,因為烏巴慶的方法甚至能感化殘酷罪犯,而這已獲得政府的認可。
這樣的成就說明了此方法有可能開展解脫洞見,然而我們對於這個禪修方法的根源卻所
知不多。烏巴慶(1899 - 1971)從烏鐵(U Thet 1873 - 1945)學得內觀禪修,而烏
鐵則是在著名的緬甸學問僧雷迪大師[2](Ledi Sayadaw 1846 - 1923)的支持下開始
教授。除此 之外,緬甸方面似乎並無更多資料。雖然緬甸的記錄如...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8 「经」是 Sūtra (Sanskrit: सूत्र, Pāli: sutta, Ardhamagadhi: sūya) 的意译,音译为「修多罗」。Literally it means a thread or line that holds things together and is derived from the verbal root siv-, meaning to sew. 所以中文指「经」线,取「贯穿」的意思。
In Brahmin lineage, each family is supposed to have one Gotra, and one Sutra, meaning that a certain Veda (Śruti) is treasured by this family in way of learning by heart.
这与四阿含分成多少「诵」,有比丘专门背诵类似。这些人被称为「持法者」,持指「忆持」。
One of the most famo... 阅读全帖 |
|
|
Y**u 发帖数: 5466 | 9 ☆─────────────────────────────────────☆
cpath (秋十三) 于 (Tue Jul 26 06:16:27 2011, 美东) 提到:
任何初学者,凭什么认为某比丘或某法师说的是正确的佛法,真的佛法?
是因为他德高望重?
是因为他与你感情好,熟识?
是因为他的风格你喜欢?
是因为他说的与传统上听到的一样或差不多?
是因为他说的是劝人为善….之类的人间善法,不是害人的?
是因为他说的就是你想听的,你也认为如此?
………
都是没有依凭的。
葛拉马经? 照着修果然就……就要相信他?
他有某种你所不及的修为境界,或神通,你被震摄,就相信他说的是佛法?
他说可以通灵,你照着修,真的可以通灵,于是他说的就是真的佛法?
他说,照着修可以入禅定,于是你照着修,果然可以入禅定,
于是就相信他说的是佛法?
他说照着修可以死后生极乐世界,死后就真的会生极乐世界? 他说的就是真的佛法?
他说要普渡众生,很伟大,于是他说的就是真佛法?
他说这样可以成佛,于是你就照着做,果然成佛了? 这就是真佛法?
那谁照着做成佛了?
他说照着修可以灭除贪嗔痴,你照着修果然就...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0 Many Theravada Buddhists in America teach English suttas, though it's
customary to chant suttas in Pali in Theravada monasteries. Almost all
important suttas of Theravada Canon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some
with multiple translations. Pali Text Society was the pioneer in translating
Pali suttas to English. An online catalog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ali Canon is at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index.html
Tibetan Buddhism is also actively translating their sutras into En...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1 Many Theravada Buddhists in America teach English suttas, though it's
customary to chant suttas in Pali in Theravada monasteries. Almost all
important suttas of Theravada Canon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some
with multiple translations. Pali Text Society was the pioneer in translating
Pali suttas to English. An online catalog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ali Canon is at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index.html
Tibetan Buddhism is also actively translating their sutras into En...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12 http://www.baus.org/en/?cat=9
A Course in the Majjhima Nikaya with Ven. Bhikkhu Bodhi
This ongoing course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Majjhima Nikaya with
one of the co-translators of the influential English translation, The
Middle Length Discourses of the Buddha (Wisdom Publications). The class
starts at 9:30 am with a half-hour silent meditation. This is followed at 10
am by a talk on a sutta, with time for questions. A discussion period led
by the teacher will be held after lunch, fro...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13 巴利《分别论·谛分别·经分别》译注
谢美霜 中华佛学研究所
提要
佛陀的一切教说中,「四谛说」是至为核心的教义。在统贯佛陀教说的佛教典籍——阿
毗达磨中,深通经义的祖师们如何疏解四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主题。本文选定巴利论
书《分别论》(Vibhaṅga)的第四品〈谛分别〉(Saccavibhaṅga)为译
注主体,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南传论书的研究在国内仍处于摇篮阶段,有待研究者
的投入。二、《分别论》依十八个主题来论究法义,每个主题可独立探讨,四谛即为其
中的一个主题。目前国内虽已有《分别论》的汉译,唯系转译自日文《南传大藏经》,
文辞艰涩,又少附注说明,不对照巴利原本则难理解,有重加翻译的必要。因篇幅的限
制,本文的译注仅包括〈谛分别〉中的「经分别」。
初期佛教的圣典,包括了经(sutta)、律(vinaya)、论(abhidhamma)三藏。经藏
集结佛陀教说的要义,不同部派各有其编纂的经藏,现存且完整者有南传上座部(
Theravāda)五部《尼柯耶》(Nikāya)及北传汉译的四部《阿含经》。律
藏是出家教团之生活规则的集成。论藏... 阅读全帖 |
|
t******h 发帖数: 177 | 14 http://xmwk.zgfj.c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591&id=26554
法的真义
信息来源:中国佛教网 发布时间:2010-07-07 [法增法师]
法的真义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敬法偈 Dhamma Vandana
(PALI 原文)
Svākkhāto Bhagavatā Dhammo Sanditthiko Akāliko Ehi-passiko Opanāyiko
Paccattam veditabbo viññuhi ti.
([大典尊经],六)译文
「彼世尊所善说之法,是现见、即时、来见、诱导,有智者应自知。」
[杂阿含931经]:
佛对释子摩诃男言:「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
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
熏,升进涅槃。」这是指随法行能得涅槃。
(崇圣寺[佛教朝暮课诵]法增法师译)
「世尊所善妙及详尽解说之法,须经学习和奉行(现见),亲自体会和自见(即时),是可
奉行,可得成... 阅读全帖 |
|
w**u 发帖数: 311 | 15 转:
http://bbs.sutta.org/thread-9772-1-1.html
集体禅修——殖民主义如何掀起全球内观热潮
Meditation en Masse
How colonialism sparked the global Vipassana movement
作者:埃瑞克·布劳恩 Erik Braun
图1:摄影师Luke Duggleby作品
作者介绍:
埃瑞克·布劳恩(Erik Braun)是《内观的诞生:禅修、现代佛教、缅甸僧人雷迪尊者
》(The Birth of Insight: Meditation, Modern Buddhism, and the Burmese Monk
Ledi Sayadaw)(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3)的作者,现于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宗教研
究。
现今,有很多人认为佛教与禅修密切相关,有人甚至认为两者是同一回事。然而,即便
算上上座部佛教徒──推动内观禅修(Vipassana)运动的先驱者们,历史上仍是相对
较少的佛教徒认识到禅修的重要。与之相反,大多数上座部佛教徒和其他传承的虔诚佛
教信徒——包括僧侣和尼姑,更注重修持善...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1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indysnow (逸飞), 信区: Wisdom
标 题: 2/27 DAYLONG RETREAT WITH AJAAN GEOFF IN LOS ANGELES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Feb 22 12:06:57 2016, 美东)
❖ DAYLONG RETREAT WITH AJAAN GEOFF IN LOS ANGELES ❖
A daylong retreat, “Investigating the Aggregates,” with Ajaan Geoff, will
be held on Saturday, February 27th at
Against the Stream Buddhist Meditation Society, 4300 Melrose Avenue, Los
Angeles, CA 90029, telephone
323-665-4300. The morning session begins at 9:00AM. There wi...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17 ☆─────────────────────────────────────☆
dobby (friend) 于 (Sun Jul 17 17:06:26 2011, 美东) 提到:
请大侠指点。当有嗔念起的时候,怎么能够控制自己。
平时容易着急。meditate大概有两年。
今天因为家里人之间一点小冲突,清楚的看见自己的嗔念。
因为宝宝不肯好好吃饭,老公就板起脸。我最不喜欢看老公板起脸训宝宝的样子。能够
感觉到自己很生气。但是一开始还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我在边上用电脑,能够看到有念
起,想把电脑,扔到地上。但是克制住了。又有念起,想把瓷的菜碗扔到地上,也克制
住了。
我当时知道自己如果离开家,冷静一下就好了。但是穿着睡衣,也没吃午饭,觉得这样
就走了也不太好。心里想,既然能看到念起,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时候,看到宝宝可怜巴巴的看着我,咳嗽。 宝宝说,“妈妈我喉咙不舒服,喝点汤
就好了。” 我就走到大餐桌前给宝宝盛汤。
一边再犹豫了一会儿是不是离开家冷静一会儿,忽然,好像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似的,发
现自己已经把一个小的塑料碗扔在地上了。
宝宝叫了一声,我一下子就清醒过来了... 阅读全帖 |
|
|
w*******w 发帖数: 2051 | 19 ❖ DAYLONG RETREAT WITH AJAAN GEOFF IN LOS ANGELES ❖
A daylong retreat, “Investigating the Aggregates,” with Ajaan Geoff, will
be held on Saturday, February 27th at
Against the Stream Buddhist Meditation Society, 4300 Melrose Avenue, Los
Angeles, CA 90029, telephone
323-665-4300. The morning session begins at 9:00AM. There will be a two-hour
lunch break at 11:00AM.
Please bring a dish to share as this is the main meal for the monks. The
afternoon session concludes at 4:00PM.
For mor... 阅读全帖 |
|
|
a*******g 发帖数: 867 | 21 觉悟之路首页>>汉译南传大藏经>>Sutta Pitaka 经藏>>中部 Majjhima-nikaya 1-10
http://www.dhamma.org.cn/books/Tipitaka/Sutta-Pitaka/1201_Majjhima_nikaya_1_10.htm
中部 Majjhima-nikaya 1-10
第一 根本法门经
北传 中阿一0六、想经(大正藏一、五九六页。)乐想经(大正藏一、八五一页。)本
经,如其名,说一切法之根本法门,因为凡夫最初不熟知一切法,对一切法,抱种种之
悦乐想。解脱之阿罗汉,熟知一切法,有灭尽贪、嗔、痴故,而无患这些事。又如来知
喜是苦之根本,灭一切渴爱而成正觉者。
中部经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第一篇 根本五十经篇
初品 根本法门品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往郁伽罗村幸福林沙罗王树下。尔时,世尊呼诸比丘曰:“诸比丘!
”彼等比丘应世尊曰:“世尊!”世尊乃言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示一切法之根本法
门。谛听!善思念之!今将说之。”“愿乐欲闻!”彼等比丘应诺世尊。世尊曰:
“诸比丘!世间上无闻之凡夫,不承认诸圣者1,不熟知圣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Take your time to read the sutta and think through the logic.
"final attainment of the truth" ->“真理”
BTW, the Buddha was addressing a very learned Brahmin in this sutta, so the logic construction is elaborate to win him over. If you can't follow it, it's fine. |
|
r****n 发帖数: 7315 | 23
you know Pali, that is so awesome!
ok, I read in whole the ‘Nibbana Sutta: Unbinding’ which you kindly
provided the link: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tipitaka/an/an09/an09.034.than.html
so the whole sutta is trying to explain the pleasure of unbinding.
eventually
...."Furthermore, there is the case where a monk, with the complete
transcending of the dimension of neither perception nor non-perception,
enters & remains in the cessation of perception & feeling...."
now, how you explain the mean |
|
r****n 发帖数: 8253 | 24 由海(達摩悟陀)比丘 搜集資料及編輯
有一次,提婆达多(Devadatta)向佛陀提出五种有关比丘生活纪律的提议,
可是全部被佛陀所拒絕,其中之一就是要比丘们坚守素食的规则。即使到了现 在,许
多佛教徒仍然不了解什么原因使到佛陀拒絕比丘们实行素食主义。
素食主义是 不符合比丘的生活
佛陀所教导之比丘生活方式的性质如下∶
(一)乞 食
[比丘](佛教出家人,Bhikkhu)这两个字的真正意思是[乞食],但他不同於
一般的乞丐,这意味著他不被允许向人要求任何东西,他只能将自己处於适 当的位置
让在家众能广种福田,佈施食物给他。除了禁肉(人,象,马,狗,蛇,獅子,老虎,
豹,熊和鬣狗Hyena),比丘们应该接受佈施者所供养的任何食 物,包括肉;只要它有
三方面的[净]---那只禽兽不是特地屠杀来供养比丘;比丘沒有听到那只禽兽被杀时所
发出的叫喊声;比丘沒有见那只禽兽被杀时所挣扎 的情况。所以,在家众是被允许例
供养那些在市场所买的肉类给出家人。其实,[乞食]是弃除[我慢]道路中的基础之一。
(二)无家... 阅读全帖 |
|
J******s 发帖数: 7538 | 25 八正道
正语经文辑要
汤华俊 编辑翻译 2005年7月
英文原文网址:Right Speech
The definition
"And what is right speech? Abstaining from lying, from divisive speech, from
abusive speech, & from idle chatter: This is called right speech." — SN
XLV.8
定义:
诸比丘!云何为正语耶?诸比丘!离虚诳语、离离间语、离粗恶语、离杂秽语。诸比丘!此
名之为正语。
——《相应部*大篇*道相应*无明品*分别》
Five keys to right speech
"Monks, a statement endowed with five factors is well-spoken, not ill-spoken
. It is blameless & unfaulted by knowledgeable people. Which five?
"It is spoken at the right time. ...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6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自 序
应当致力于了知四圣谛。
『诸比丘,正是由于不了知、不彻见四圣谛,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徘
徊。是哪四项?
诸比丘,正是由于不了知、不彻见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导致苦灭之道
圣谛,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徘徊。
诸比丘,那苦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那苦集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那苦灭圣谛已经
被了知与彻见;那导致苦灭的道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对于存在的贪爱已经被切断,
通向存在的渠道已经被毁灭,已经不会再有来生。」(《相应部·第一边际村经》
Pathama Koñigàma Sutta, S 3.377-378)
「诸比丘,那些沙门或婆罗门不如实了知∶『这是苦』;不如实了知∶『这是苦集』;
不如实了知∶『这是苦灭』;不如实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对于这些人,我不
视他们为沙门中的沙门,不视他们为婆罗门中的婆罗门。这些尊者不能在今生以智慧亲
证、进入且安住于沙门果或婆罗门果。
然而,诸比丘,对于那... 阅读全帖 |
|
|
S**U 发帖数: 7025 | 28 我参加过帕奥禅师本人亲自指导的安般念禅修(没有助教,只有一位翻译),大家集体小
参,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听到帕奥禅师针对每个情形的指导。
帕奥禅师本人指导检察禅支不是在「心脏找出五个光点」,学员观的是心所,不是什么
色法的光点。帕奥禅师对阿毗达摩很熟悉,也不会把心所与色法混淆。帕奥禅师本人指
导提升定力时(当时有一位LA来的师姐从初禅一步一步修到三禅)更没有说「舍弃其中的
光点」,而是舍弃较粗的禅支。
帕奥禅师对智慧之光的解释如下: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079
《增支部》的《光明经》(Aloka sutta)和《放光经》(Abha sutta),佛陀也提到四种
光∶一、日光,二、月光(包括星光),三、火光,四、智慧之光。
对于智慧之光,在《睡意经》的疏钞提到有四种∶一、天眼通,同样有光而且很强,二
、光明遍,或是所有的遍都有光,三、从开始的预备定,接著到近行定,一直到最高的
奢摩他的修习心,这些都有光,四、一种随染叫做毗婆舍那的光明,这种光明是属于毗
婆舍那智的光明。有上述这四种光明。
帕奥禅师的弟子怎么教,... 阅读全帖 |
|
w*******w 发帖数: 2051 | 29 http://dharmatreasure.com/question-answer/practice-in-ones-dail
Question: how does one bring one’s practice to bear, 100% effectively, 100%
of the time, with no lapses in attention, poise, tranquility, and natural
confidence, in daily waking life? If this is not happening, what does one do
about it?
Answer:
Thank you for introducing this topic, because it is a very important one.
You have already received some good suggestions and I hope there will be
more to come. Here is what I have to offer, ...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0 此法博大精深,难见难知,寂然高尚,不落逻辑,微妙甚深,唯有智者得见之。
——《中部》
《三藏》
虽然佛陀已经涅槃,但是他在漫长、成功的行化过程中所传教的崇高佛法,全部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人类,现在仍然一尘不染地存在于世间。
世尊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文字记载的言教,但是他的弟子们博闻强记.世世代代
口口相传,完整地把它们保存下来。
佛陀圆寂后三个月,也就是阿阇世王统治第八年,500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举行了
一次结集,重颂佛陀的言教。以期捍卫佛法的纯洁性。阿难陀尊者,佛陀宠爱的侍者特
具恩惠,常随佛陀左右,亲耳聆听佛陀教法。他同优婆离尊者一道,被大家推选出来分
别回答有关法和律上面的问题。
第一次结集编缉整理了现存的巴利文《三藏》,它代表了整个佛教。
100年和236年后,分别举行了另外两次阿罗汉的结集(1),再次重颂佛陀的言教.
因为曾有人试图篡解歪曲真正的佛法。
公元前83年,在僧伽罗国王瓦特甘弥尼无畏统治时期(2),众阿罗汉又进行了一次
结集。这样在佛教历史上,《三藏》经典第一次在狮子国的阿芦寺(3)以文字形式记载
下来。
由于这些具有卓识远见的高贵阿罗汉,以及他们不知疲倦的努力,无论... 阅读全帖 |
|
|
S**U 发帖数: 7025 | 32 If 涅盘本身也是一种识,
it'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y such an important point that's difficult to
comprehend is explained in only two suttas.
In contrast, Lord Buddha talked about 3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extensively
in suttas (dozens if not hundreds of times).
Why such a subtle and critical point about cessation of suffering is given
little attention?
I can't imagine Lord Buddha would make such a mistake in his teaching. |
|
t******h 发帖数: 177 | 33 先来看一下嗔是什么:
http://wiki.sutta.org/index.php?title=%E7%9E%8B%E6%A0%B9%E5%BF%
“瞋根心(巴利语:dosamūlacittani)以瞋作为主根的心名为嗔根心。在命名瞋根心
时,却用与嗔(dosa)同义的“瞋恚”或“厌恶”(paṭigha)。厌恶包括了各
程度的反感,从最强烈的暴怒,至极微细的烦躁。直译patigha(瞋恚或厌恶)的意义
是“反击”,显示它是心反抗、排斥或毁灭的态度。”
所以南怀瑾先生这里用的“厌恶”其实是嗔的一种,是一种“心反抗、排斥或毁灭的态
度”。
“瞋根”是嗔心所,是第二个不善因,包括了一切及各程度的反感、恶念、生气、烦躁
、恼怒、怨恨。其特相是凶恶残暴;作用是怒烧自己的依处,即它所依靠而生起的名色
法;现起是毁坏(身心或自己与他人的福祉);近因是(九或十种)瞋怒事”
对制嗔,可以修慈观来让心的态度转变,但若真正断嗔,还是要修观,才会真正灭嗔:
“当禅修者继续客观地观察感受,更了解到感受的危险,感受很有可能造成极大伤害-
-巴利文叫做 adinava(危险/过患)。这种沉浸在感受中的...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166 | 34 en -
不过我不能够彻底理解或者统一 唯识与以下阿含经:
1. Mahatanhasankhaya Sutta - MN 38
2. Brahma-nimantanika Sutta - MN 49
佛陀批评baka brahma 为错见。而brahma 是唯识宗的基础。 |
|
W**N 发帖数: 1037 | 35 http://www.theravadacn.org/Sutta/Maha_Mangala.htm
Sn II.4
Maha-Mangala Sutta Protection
Translated from the Pali by Thanissaro Bhikkhu.
For free distribution only.
小部经集 II.4
大吉祥经
坦尼沙罗尊者英译,良稹中译
原文版权所有 © 1994 坦尼沙罗比丘。免费发行。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重
排、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衆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
译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5 良稹, 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I have heard that at one time the Blessed One was staying in Savatthi at
Jeta's Grove, Anathapindika's monast... 阅读全帖 |
|
r*****e 发帖数: 176 | 36 录自:缅甸帕奥禅师(Pha-AukSayadaw),《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第三届帕奥禅
修营期中2000.5。
问:(以下这些问题一起回答)
一、在佛陀的时代有菩萨吗?如果有,他是否证悟任何道果,或者他只是一个凡夫?
二、为什么圣者(ariya)无法成为菩萨?
三、声闻弟子(savaka)能改变心意作菩萨吗?若不能,原因何在?
四、若遵循禅师的教导而修行,禅修者能够证悟须陀洹道果(sotapatti-maggabana
and sotapatti-phala-bana)。禅修者能否因为行菩萨道的誓愿而不证入道果呢?
答:在证悟道果之前,禅修者可以改变心意。证悟道果之后就无法再改变心意,因为根
据佛陀在许多经中的开示,「道」是一种「正性决定」(sammatta-niyama固定法)的
法则。此固定的法则说:须陀洹道(sotapatti-magga)能产生须陀洹果(sotapatti-
phala)。须陀洹能成为斯陀含(sakadagami),但不能退为凡夫。斯陀含能成为阿那
含(anagami),但不能退为须陀洹或凡夫。阿那含能成为阿拉汉,但不能退为斯陀含
、须陀洹或凡夫。阿拉... 阅读全帖 |
|
W**N 发帖数: 1037 | 37 读了其中的一段(下面转贴)我放心了。 佛教有根,不是浮萍。
--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
The basic fact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19th century. In 1859 Samuel Beal
published side by side translations of the Pali pātimokkha and the
Dharmaguptaka prātimokṣa in Chinese, showing their virtually
identical content.
He noted that [11, 26] “… the identity of the code in both cases,
therefore seems to be established.” In 1882 Beal described detailed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Suttas in Chinese and Pali [10, ch. 2]. He
accurately predi... 阅读全帖 |
|
l****u 发帖数: 2166 | 38 这就成了词义讨论了, 词不达意是所有佛教流派的困难。
南传不讲存在, 不过讲的是升起和消灭。你可以说这个就指向了’存在‘,不过你问
我南传讲有存在吗,我还是一句话,不。如果问,讲的是不存在, 我也是说不是。
就是说,我们可以谈升起或者消失(就是无常无我)。谈存在或者reality的话, 我们
必须要按照佛陀的brahmajala sutta 来谈。
南传关注的是情绪和攀援, 最高的真理就是四谛。可以说一个物体根本不存在, 不过
我还是会把这个结论放到缘起法里看一下。brahmajala sutta 最后一段,佛陀就是把
这些存在不存在的问题用缘起法解释了一下。
当然各位也可以把缘起法放到’不存在‘里看一下。呵呵。 |
|
e*u 发帖数: 10016 | 39 WIKI就说得比较详细了,埃及,佛教,共济会,究竟存在何种联系呢?
Imagery of an all-seeing eye can be traced back to Egyptian mythology and
the Eye of Horus. It also appears in Buddhism, where Buddha is also
regularly referred to as the "Eye of the World" throughout Buddhist
scriptures (e.g. Mahaparinibbana Sutta). It is also used to depict the image
of God in Caodaism.
Today, the Eye of Providence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Freemasonry. |
|
a*****y 发帖数: 33185 | 40 咳咳,我来科普一下:
《觉悟之路》
http://dhamma.sutta.org/books/juewuzhilu/23.htm
数落你梵天的非正义,你创造了掩盖错误的世界。
——《本生经》
巴利语中,相当于其它宗教创世上帝一词的是Issara(梵文Is-vara),毗湿努或
梵天。
佛陀在好多场合中,否定了永恒灵魂的存在,只在为数不多的情况下否定了创世
上帝。但是,佛陀从来没有承认创世上帝的存在,无论它是一种力量或一有情。
虽然说,佛陀没有置超人的上帝于人类之上,有些学者则说佛陀在此特别重大的
矛盾问题上保持了特有的沉默。以下的摘录将明白无误的表明佛陀对创世上帝观念的看
法。
在《增支部》中,佛陀说出了流行于当时的三种不同思想,其中一个就是:“一
个人无论经历快乐、痛苦或不苦不乐,此等全是上天的造作。”(1)
根据这种观点,我们是创造者的意志所造。我们的归宿完全掌握在他的手中。我
们的命运由他预先制定,而他给予被创造者所谓的自由意志则是一彻头彻尾的谎言。
在《尼乾经》中,佛陀驳斥了这种宿命论的观点。他说:“故尔,由于上天的造
作,人们成为凶杀者、偷盗者、不贞洁者、谎言者、谤言者、恶... 阅读全帖 |
|
p****8 发帖数: 4158 | 41 秋天美如画,对于占地125英亩的庄严寺来说更是如此! ( http://www.ustream.tv/channel-popup/sutta)
不过庄严寺的出名,并不是因为秋天:
她有着 萬佛繞毘盧大佛殿, ( http://www.baus.org/tc/?p=841 ) 大佛殿高84呎,面積 24,000 平方呎(約
560坪)……殿內正中供奉一尊高45呎(約15公尺)理性與智慧不二,表清淨法身的毘
盧遮那佛,這尊法相莊嚴,端嚴靜謐的白色大佛,……蓮台基座鑲有
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清淨慧菩
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等十二尊菩薩浮雕,每尊菩薩都栩栩如生,
妙相莊嚴。蓮花看台上有萬尊 小佛環繞著大佛,內牆有一幅高8呎長104呎的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世界壁畫,外側有炭繪的五百羅漢,尊尊神態悠然自在,兩旁
蓮台前有兩尊白色浮雕的韋陀及伽藍菩薩,守護著這片佛國淨土。
还有東方琉璃-觀音殿
( http://www.baus.org/tc/?p=839 ) 殿內,莊嚴厚實的咖啡色佛龕裡,供著一尊慈眉善目的彩瓷觀音,這尊原供於中國
普陀山的彩瓷觀... 阅读全帖 |
|
s******n 发帖数: 459 | 42 http://myweb.ncku.edu.tw/~lsn46/Tipitaka/Sutta/Khuddaka/Dhammap
外甥僧護尊者的故事(身心的安頓。)
南传《法句经》【心品 CITTAVAGGO(第 37 偈)】:
遠行與獨行,無行隱深窟。
誰能調伏心,解脫魔羅縛。
這一句法句,是佛陀住在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對外甥僧護尊者所說的。在舍衛城,
有一個人,他聽了佛陀的佛法,出了家,取名為僧護,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僧護的妹
妹生了一個兒子,長大後,到僧護座下出家,取法名為外甥僧護。在他結夏安居於某村
落的寺院時,曾受信施者兩塊布供養,一塊是七肘長(註一),一塊是八肘長,於是他
心中想著:「我要將八肘長的布供養我的師父,七肘長的留著自己用。」
結夏安居圓滿後,便離開該寺院,心想:「我要去見師父。」於是沿途托缽,到了
師父的住所。僧護尊者不在,他便進入寺院裡,幫師父寮房舖好座位,並將師父的洗腳
水準備好,然後等師父回來。
不久後,師父回來了,他立刻向前去迎接師父,接過師父手中的缽和僧服,恭敬地
說:「師父,請坐。」等師父就座後,便拿來他先前所準備好的水讓師父洗腳,並拿扇
子為師父搧涼。... 阅读全帖 |
|
d**e 发帖数: 863 | 43
怎么会有那么多佛经?只算Sutta Pitaka就有几十卷!
同期的孔圣人只留下一部《论语》,印度人怎么那么能写?
孔子以讲学为生;释迦摩尼一辈子打坐不会说太多的话,
而且从的吾到涅磐时间不太长,怎么留下那么多?
印度的书写工具是什么? |
|
r**m 发帖数: 1825 | 44 "当你亲证之时......"
──巴利经文的真实性
[作者] 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When you know for yourselves......"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Pali Sutta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原文版权所有© 2002 坦尼沙罗比丘。免费发行。本文允许在任何媒体再版、重排
、重印、印发。然而,作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形式进行,译
文与转载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2006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在斯里兰卡、缅甸与泰国盛行的上座部佛教视巴利经文为出自佛陀之口的真实而权
威性记载。西方学者对真实性与权威性问题向有兴趣,十九世纪时初闻这番指称,始以
史家手法加以检验。举凡可查的文献与考古残片似已遍查,史学上无懈可击的证实证伪
未曾水落石出。发掘出来的,却是大量的次要证据及可能性──表明巴利经典可能是我
们拥有的最接近佛陀教说的详细记 |
|
c*******o 发帖数: 608 | 45 我不常来这个版,只是看到版上的一些讨论,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世尊对这个问题的开示
。以下内容转自有关佛教论坛,我附上了网址,建议大家去看原文注解。
《卡拉玛经》Kalama Sutta,此经记述了佛陀对卡拉玛人的一番教诲。
当时,卡拉玛人因不知如何抉择各位宗教师所言,不辨是非,不分真假,故请示
于佛。事实上,这不仅是卡拉玛人所困惑的,也是人们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会面临
的问题。即使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有了众多的查询工具,有了一生难以读尽的典籍
资料,仍无法保证,在面临抉择时,作出百分百的正确判断。
那么,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当卡拉玛人彷徨着,无法决定接受什么教义时,佛陀针对这一问题宣说了《卡拉
玛经》,告诉迷茫的他们,也告诉同样迷茫的我们:不要立即接受或相信任何事,以免
成为他人(包括佛陀本人)的知识奴隶。
为此,佛陀总结了十项准则:
一、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根据 |
|
r****n 发帖数: 8253 | 46 “是的,卡拉玛人,你们有怀疑与困惑是恰当的,因为你们的怀疑是来自一个可疑的事
情。现在,卡拉玛人请听,不要被别人说的,被传统,被道听途说所引导,不要被经文
的权威,被逻辑或者推测,被表面现象,被猜测性的意见,被似是而非的可能性,被“
这是我的老师”的想法所引导。啊,拉卡玛人,当你自己知道一件事情是不健全的,错
误的,不好的,那你就放弃它…当你自己知道一件事情是健全的,好的,那你就接受并
追随它。”
以上译自:“Yes, Kalamas, it is proper that you have doubt, that you have
perplexity, for a doubt has arisen in a matter which is doubtful. Now, look
you Kalamas, do not be led by reports, or tradition, or hearsay. Be not led
by the authority of religious texts, not by mere logic or inference, nor by
con |
|
p*****n 发帖数: 1415 | 47
因为卡拉玛地区 是当时交通要道
很多宗教师都在那里传到 各门派兴盛
所以佛陀会说这些话 |
|
|
p*****n 发帖数: 1415 | 49 佛教历史上的六次经典结集 (2007-12-13 21:59:03)
第一次经典集会
佛入灭后三个月,印度Magadha的国王Ajatashatru举办了集会,地点是在Rajagaha的七
叶窟。领导僧侣为大阿罗汉大迦叶尊者(Maha Kassapa),阿难尊者和优波离尊者(
Upali)。大迦叶尊者从僧团中选取了五百阿罗汉来重述佛陀所说过的话。由在佛陀身
边最久的阿难尊者重述经藏(Suttas),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重述律藏(Vinaya)。
他们完成了重述后,阿罗汉们便开始检查字义是否有误,然后再一起重述并检查每个字
和每个段落。每位罗汉都如此念着和检查着,并将每个字记入脑海中。只有当一段话被
所有阿罗汉检查和验证后,才会被大会采纳。这还包括每段话佛是在哪里、什么时候、
什么情况和对谁说的等等。
第二次经典集会
佛入灭后一百年,在印度,由于Vajjian(Vesalian)的比丘不尊守戒律,如向俗人到
寺院修行惭悔时乞求钱财,他们甚至乞求一分钱到一毛钱,而这些都违反比丘纪律的行
为。这些行为被僧团中的Yasa比丘看到,他总共指出十项被违反的纪律:
" 带着盐和装盐的东西并需要时使用 |
|
p*****n 发帖数: 1415 | 50 内观 佛陀独特的贡献
by Dr. Ravindra Panth
http://www.dhamma.net.cn/index4.htm
戒(Sila)(1),定(samadhi)(2),慧(panna)(3)组成了佛陀教导的基本架构,也
是他45年说法历程中的基本要素。这三者是否是佛陀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这三者是
否是教法中的基调,并使佛陀被我们怀念的原因?深入研究三藏经典,得到的答案是否
定的。
探究印度过去的圣哲,我们发现在佛陀当时和出世以前,有不少哲人,以比较无系统的
方式,信仰和传播戒、定、慧的观念。这些老师通常会建议学生以仪轨和仪式来修练戒
定慧。因此,戒定慧并不是佛陀的「专利」。我们在梵网经(Brahmajala-sutta)和沙
门果经(Samanaphala)(4)中找到相关的文献证明,有些派别非常强调以持戒作为身体
和语言行为的净化。
其它文献也说明了「定」的观念和修习并不是创新的,当时「定」被视为静心和制心的
方法。最好的例证是佛陀在证悟之前,曾向阿罗逻迦兰(Alara Kalam)和乌达迦罗摩
子(Uddhaka Ramaputta)学习第七和第八定,很明显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