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三农问题
1 2 3 4 5 末页 (共8页)
h****r
发帖数: 117
1
农友(http://www.nongyou.org
*************************************8
乡村政治改革——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作者 于建嵘
张行健(中国改革杂志社农村版首席记者) :现在“三农问题”引起了政府、学界
及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这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共和国总理“最头痛的问题”。你认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的确,“三农问题”是
中国目前的一个大问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经济方
面,人们研究的重点是土地制度、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等,很少有人从农村
政治方面来考察中国“三农问题”的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路径。然而,事实已经证明,
农村政治状况不仅决定着国家政治稳定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决定和制约“三农问
题”的最终解决。
张:也就是说,“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农民有没有钱花,有没有饭吃这么简单,用
江总书记的话说,这也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于:在我看来,同整个社会结构一样,关于农村问题研究也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
三个领域。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
l**i
发帖数: 8144
2
李昌平: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
[ 作者:李昌平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点击数:81 时间:2012-1-27 录入
:zgxcfx ]
越来越多的人怀念毛主席,那是因为总理也帮助不了几个穷人讨工钱,共和国的法律也
帮不了穷人。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没有阶级的理论武装穷人,穷人不团结起来,仅靠总理
讨工钱是靠不住的,靠服务于资产阶级的法制维护穷人的利益是靠不住的。靠不住怎么
办,毛主席来了个扎烂公检法,搞了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如果现在有
领袖号召扎烂公检法,号召“新三讲”,说不定又是一场新文化大革命。
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
1、我国中西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家庭农业收入在缴纳税费之后的剩余,难以维持农
民家庭的简单再生产;绝大多数的农民工的工资难以维持本人劳动力的再生产。
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的70%的农村,一家一户种8亩地左右,正常年景每亩地产1500斤
粮食,按照现在0。5元/斤的价格计算,每亩的毛收入约750元,除去每亩约200元的生
产、销售成本和100元左右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税费,每亩收入约450 元,农民家庭种地
的收入一般在3600元左右,加上家庭副业的收入也... 阅读全帖
C******n
发帖数: 941
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RuralChina 讨论区,原文如下 】
发信人: Cathleen (蛹-@-化蝶), 信区: RuralChina
标 题: 孙大午:解读“三农问题”,兼谈中国的希望──在北大、中国农大的演讲摘要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Jun 5 12:53:15 2003) WWW-POST
孙大午:解读“三农问题”,兼谈中国的希望──在北大、中国农大的演讲摘要
(2003年3月13日-14日)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来到这个地方,这里是个神圣的、令人向往的地方,尤其对于一个
农民。我今天感到非常激动,我为北大这种思想学术学风的开放感到高兴,因为在这样一
个神圣的地方,能让一个农民或者一个私营企业主坐下来讲一讲心里的感受, 不管我讲
得好不好,这本身就有特殊的意义,就是一种象徵,因此我为北大感到骄傲。 我希望各
位老师各位同学对我也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因为我现在毕竟是一个农民。
(chinesenewsnet.com)
●解读“三农问题”(chinesenewsnet.com)
第一,我要谈谈目前流行的一些主流提法。 (chinesene
j****c
发帖数: 19908
4
昨天,《南方农业报》评论版发表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写给袁隆平院士的公开信,信中
,李昌平希望袁老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并佐之六
大理由,呼吁还给农民自由选择种子的权利。
此文被网络广泛转载,引发热议,有人支持,也不乏反对之声。昨晚,记者连线正在农
村调研的李昌平。
李昌平,曾任湖北监利棋盘乡党委书记,在农村工作17年。 2000年3月致信朱镕基总理
,反映当地突出的三农问题。现为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并不反对杂交稻
京华时报:这封公开信的观点你是第一次发表吗?
李昌平:去年老家受灾,大面积的中稻被水淹没,绝收,农民撂荒,补不上种子,那时
也写过一个千字小文说这个事。
京华时报:为什么写信给袁隆平先生?
李昌平:袁隆平做了很多贡献,但种子其实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子了。我觉得要保住
常规稻,最合适的人就是他了。
京华时报:您建议袁隆平先生放弃研究杂交水稻?
李昌平:我并不反杂交稻,信里也充分肯定袁隆平先生的贡献,见报的只是一部分。杂
交稻不是无条件生产的,如果要产量高,相应肥料就必须追加很多东西进去,像袁隆平
先生搞超级稻,一亩可产两千斤,要相应条...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117
5
Hurhur: 我认为,农村改革的开始,要从基层的政府改革开始。改革的途径,需要农民
去斗争。个人认为,斗争的最好方式,是组织有目标有秩序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目标:加强农民自己选择监督政府官员的权力,削减政府人员。
发信人: poyuan (上帝在哪里???), 信区: RuralChina
标 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央集权体制(转载?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09月21日16:30:10 星期六), 转信
【社会透视】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中央集权制
郭飞熊
1 “坏的市场经济”与“不完全的市场经济”
在1990年代中,中国社会出现了裙带资本主义泛滥成灾的苗头,对此,吴敬涟等严
正提出反对,提醒人们注意分清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这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一个同样严重、也许是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却为人们严重忽视了,这就是——还应
该更加注意分清完全的市场经济和不完全的市场经济。
在裙带资本主义背后,还站立着更为可怕的国家至上主义和后极权主义,它使得今
日中国实行的市场经济,不仅含有很大的道德上“坏的市场经济”的成分,而且还是结
构上严重残缺的
h*******m
发帖数: 772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hina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lotos 所发表 】
来源: http://www.chinanews.com.cn/2002-09-22/26/225288.html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一日电(记者赵胜玉)为深入探讨中国入世后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面临的困难,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入世与三农问题”国际研讨
会今天在此间召开。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将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主办者说,中国入世以来,各部
门和各地区正积极参照世贸组织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关注“三农”
问题。此次研讨会,既是中国借鉴国际经验应对入世的准备之一,又是一次对中国农村形
势的政策讨论。
参加会议的一些专家认为,由于中国地区差异明显,各地所面临的“三农问题”相对
比较复杂,中国入世后虽然就整体而言是“有利有弊”,但对于分散的两亿多小农户所赖
以生存的农业而言压力很大,冲击和“阵痛”不可避免。
据悉,此次研讨会特别邀请了东南亚、南亚和拉丁美洲、日本、欧盟等地区的专家学
者以及中国知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会议就农民收入
C******n
发帖数: 941
7
孙大午:解读“三农问题”,兼谈中国的希望──在北大、中国农大的演讲摘要
(2003年3月13日-14日)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来到这个地方,这里是个神圣的、令人向往的地方,尤其对于一个
农民。我今天感到非常激动,我为北大这种思想学术学风的开放感到高兴,因为在这样一
个神圣的地方,能让一个农民或者一个私营企业主坐下来讲一讲心里的感受, 不管我讲
得好不好,这本身就有特殊的意义,就是一种象徵,因此我为北大感到骄傲。 我希望各
位老师各位同学对我也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因为我现在毕竟是一个农民。
(chinesenewsnet.com)
●解读“三农问题”(chinesenewsnet.com)
第一,我要谈谈目前流行的一些主流提法。 (chinesenewsnet.com)
首先说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好多年了,一开始是"两高一优" 农业
,高产高效优质。实际结果呢?是高产没有高效,优质没有优价。国家提倡产业结构调整
,好像就是种菜种果树,农民大量地种,种菜据说现在全国种到了2·5亿亩,人 均达到
二分菜地,今年的统计数字说是4·4亿吨,占全世界蔬菜产量的76%。果树呢?大
s***h
发帖数: 1
8
●评“促进农民增收”的《中央一号文件》●:只能缓解三农问题(头痛医头),但不能根本解决。“城市化”才是根本途径和归宿: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注意:本文后半部分内容:
以《十字城市》的视角评论《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请不要被忽略!我的有些想法不仅需要“十字城市”理论支持,还要其它理论的支持(例如土地产权、金融借贷等等),有些想法尚属于探讨性质,还望大家回信(到我邮箱)交流。
我认为,“增收”之所以不能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在于:
农民增收的速度难以赶上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速度(就好像没增收一样,只是货币流通量大了,但相对值没有增加)
涨的这点钱不足以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到城镇人的水平(真涨一点也是杯水车薪)
腐败、假冒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天灾仍然困扰农民,极易“返贫”。腐败使有点实惠就让农村中的“能人”揩油去,结果没有关心到“弱势群体”(意外事件的干扰:人祸和天灾)
而实行“十字城市”,●●●化三农为两农,让所有农民都住小城镇里,取消农村,减小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的生活方式到“城镇”方式,农民才可能真的幸福起来(减少农民):
在“十字
c***s
发帖数: 70028
9
65岁的老傅拨弄着3台手机,试图自清;展示的短信却让他的生活看起来更复杂。昨天,他的家门被48岁的陈姓女子堵住,门里是同样年过不惑的王姓女子,老傅承认与她俩同时保持关系。两女子则指出,这位处级老干部的情事远不止于此。
情人堵门讨说法
“我拿桌上的文件扇他,他就拿出菜刀、剪刀要砍我”,田先生陪同陈女士堵在罗湖嘉宝田小区老傅家门口,称要为“表妹”讨回公道,双方发生冲突后,警方来到现场调解。
陈女士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自己一直在餐馆打工,8年前认识了顾客老傅,随即产生了感情,尽管自己当时尚有丈夫和3个儿女,也知道老傅的妻子在梅州老家、有8个孩子,但两人还是发生了关系。
工作证显示,傅先生在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市县领导月刊》华南工作站任站长。老傅介绍说,目前正办理退休手续,退休前职务为处级。他承认,两人相识后通过短信打得火热,但当自己知道对方有老公后,就刻意减少了联系。直到约三年前两人双双离异后,才正式走到一起,陈女士每周来住一到两次。
祸起“第三者”插足?
相差近20岁的忘年恋本应就此归于平静,谁料此后再生波澜———傅先生指出,陈女士与田先生名为老乡、兄妹,实为情人,并出示陈的短信,陈
a*******m
发帖数: 14194
10
我很久之前就说过,这个李昌平好像水平有点问题,
至少很久没有进步了。
看看他这篇文章,问题非常多。
1.首先没有时间尺度,你讲的事情是1979-2012年?
还是2003-2012年?还是别的尺度?
我感觉他说的是1979-2012年。
但是,这么说是不对的。因为,2003-2012,胡锦涛,温家宝
上台之后,农村地区的生活改善是非常明显的,并不是如他所说的
持续恶化。 这一点,很多农村来的同学,都可以作证。
2. 一句不提农民的社保,医保问题。
2003-2012时间尺度
现在,农村已经基本实现医保覆盖,达到95%以上,比美国的医保
覆盖率都高。我爸妈还有很多亲戚,正宗的山东农民,都是这个制度
受益者,享受到了相对低价的医疗服务。住院的话,几乎可以报销70%,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于国于民有利。
另外是农民的社保,现在很多地方的60岁以上的农民都可以领社保金了,
钱不多,好像65块钱一个月,但是以后可以慢慢长呀。
这些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东西,李昌平一点不说,全他妈是抱怨。
共产党是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好,但是做得好的事情,你也不能给埋没了呀,
搞得跟公知,民运似的。
3. 人口形势错... 阅读全帖
a*******m
发帖数: 14194
11
这个版上农村来的人一大堆,如果我说的不对,
你们可以上来反驳我,指正我。
我错了,我就改正。
发信人: laoafei (afei),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Re: 小农经济专家李昌平: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at Jan 28 08:59:51 2012, 美东)
关于‘农村来的同学’:也许问题严重的地方就没法产生‘农村来的同学’了。这个要
注意。不能仅仅靠自己身边有限的资料。自己的环境未必具备普遍性。
r***n
发帖数: 298
12
把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当成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点(综述)
汤 敏 博士(亚洲开发银行)
一、把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到农村
1.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具有各种技能的蓝领工人。现在满足市
场需求的技术人才比如车工、钳工等供不应求,市场很大。这些技术人才的培养有待于中
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适应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缺乏
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正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招生不足,甚至被迫关闭。原因一是学
校没有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二是近年大学扩招吸引大量生源进入高中。 3.大量进城打
工者未受过职业技能训练
上亿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其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职业技能的训练。把中等职业培训的
重点放到他们身上,把招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进城就业,也有利于提
高整个劳动力的素质,更好地参与加入WTO之后的国际竞争。
4.扩大中职学校招生可以扩大内需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每年招生约400万人,每人每年的消费约为3000元到5000元,包括学费
和生活费。如果能扩大招生规模一倍甚至是数倍,那么产生的消费需求会很大。这类教育
可以被当成发展经
y****g
发帖数: 13
13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仅靠粮价不能解决三农问题(ZT)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做客新华访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要讨论的话题真真切切可以说与每一个人都有
关,因为每一个人都要吃饭,都要消耗粮食。早在今年年初,就有很多人担心农
民收入增长能否保持去年的好势头。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多少有些出乎预料:农民
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5%,比去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高于今年同
期城镇居民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夏粮收完秋粮在望,丰收了的农民兄弟们都在
盼着能把粮食卖上个好价钱。
种粮补贴、取消农业税,中央接二连三的好政策已经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但是粮价能否持续稳定,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好政策带来的好实惠呢?就当前来讲
,粮食价格趋降、农资价格上涨和自然灾害偏重,又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
不利影响。
今天我们请来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先生
做客新华访谈,就粮价趋势以及有关“三农”的话题与网友们在线交流。欢迎您
,徐部长。
[嘉宾徐小青]: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各位网友交流有关“三农”的问题
,非常愿意和各位网友就粮食价格问题等三农问题进行交流。
2005年农民增收的难度
l*******u
发帖数: 2496
14
欢迎与农林牧猎渔有关的任何话题.包括但不限以下内容:
三农问题, 天文地理,人文历史, 种植饲养经验, 野生动植物, 野外生存, 旅游, 探险,
还有 环境保护等.
鼓励原创, 鼓励挖坑灌水(当然是包子鼓励咯).
提倡文明讨论, 由于本版对国内开放, 请注意不要发表不适宜的文章.
先写这些吧, 等版副上任, 再做讨论.
谢谢大家.
l*******l
发帖数: 13923
15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一篇七十年前的“三农问题”文章
磨刀石说得对哦,艾迪s门不关心,只感兴趣8挂类。
三农问题谈了多少年,现在怎么样?
b*****s
发帖数: 9
16
孙大午(chinesenewsnet.com)
(2003年3月13日-14日) (chinesenewsnet.com)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来到这个地方,这里是个神圣的、令人向往的地方,尤其对于一个
农民。我今天感到非常激动,我为北大这种思想学术学风的开放感到高兴,因为在这样一
个神圣的地方,能让一个农民或者一个私营企业主坐下来讲一讲心里的感受, 不管我讲
得好不好,这本身就有特殊的意义,就是一种象徵,因此我为北大感到骄傲。 我希望各
位老师各位同学对我也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因为我现在毕竟是一个农民。
(chinesenewsnet.com)
●解读“三农问题”(chinesenewsnet.com)
第一,我要谈谈目前流行的一些主流提法。 (chinesenewsnet.com)
首先说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好多年了,一开始是"两高一优" 农业
,高产高效优质。实际结果呢?是高产没有高效,优质没有优价。国家提倡产业结构调整
,好像就是种菜种果树,农民大量地种,种菜据说现在全国种到了2·5亿亩,人 均达到
二分菜地,今年的统计数字说是4·4亿吨,占全世界蔬菜产量的76
w**********g
发帖数: 1985
17
80后叩天之问:中国,路在何方?
目录
摸着石头过海
中华民族靠什么实现伟大复兴
国家现代化与进一步扩大开放
唯GDP主义
三农问题出路在哪里
吸血鬼横行股票市场,产业岂能不空心
中国人民银行姓什么
新自由主义是祸国殃民理论
重新认识计划经济
没有理想和信念的民族要去向何方
舆论主导权在谁手中
危机四伏,国人还在沉睡
地球不可承受之重与新旧文明的冲突
重建人民社会
导言
每一代青年都是时代的产物。每一代青年身上的问题,其实都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反应。要认识今日之中国青年,我们不能把眼睛紧紧盯着
今日青年,我们不能仅仅从青年身上找原因。我们必须认识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只有在
认识了社会和国家之后,我们才能明白青年问题的真正原因。国家和青年是紧密联系在
一起的,不可分割。万事万物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认识了社会和国家之后,
我们才能提出青年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
摸着石头过海
每一代青年都是时代的产物。每一代青年身上的问题,其实都是这个国家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生活中一系列问题的反应。一般而言,国家追求什么,青年就追求什么;国
家和社会有什么病,...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18
合作化是当今所有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如温铁军李昌平等提出并并积极践行的解决三农
问题之策。当今中国几乎所有的最富裕的村子如华西村南街村周庄都是坚持走集体道路
的村镇,这仅仅是一种偶然吗?作为包产到户象征的小岗村,虽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扶植
和优惠,却依然处于贫困的境地,09年感动中国人物,小岗村原党委书记沈浩在南街村
的留言是:“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现在全国都在学习沈浩,
我也希望能够学习沈浩的这句留言。
中国最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农村是否有过增量改革?当然有。1978—1982
年大概有4年左右的时间确实是有增量的,那就是政府从1979年到1982年连续三年提高
了粮食收购价格,综合价格提高的幅度是49%。大幅度提价当然会产生收入增量,调动
农民积极性后就带来产量上的增量,于是1979年以后农业的恢复成为一个趋势。所以说
,增量改革发生在头3年。但是,从1982年开始发一号文件以后,就已经不是增量改革
了——各地推行大包干时已经变成平均分地了,不仅彻底把地分了,连生产队的房子、
门窗、瓦片、檩子、大梁全拆回家去了,分得更彻底的地方连拖拉机全拆得干干净净,
分... 阅读全帖
a*******4
发帖数: 333
19
可能火星了,觉得写得不错。
剥茧抽丝揭开毛泽东发动文革的起因、目的与祸害
一、问题的缘起:背叛记忆和背叛历史
人是一种善于健忘的动物,所以需要把记忆凝固下来,提醒自己曾经发生过的悲剧
和喜剧、伟大和渺小、善与恶、美与丑,于是化记忆为历史,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能在
过去五千年内有所前进。然而,人毕竟健忘,且不同人的记忆又彼此矛盾,所以古往今
来的历史总有正史和野史的分别。同一时期的记忆竟能大相径庭,于是,先是有人在记
忆中背叛了历史,接着就是更多人在这样的历史中背叛了记忆。再接着是集体的失忆和
集体的背叛。最后是,历史悲剧重演,对人类的集体背叛施以惩罚。对这样轮番上演的
悲剧,东西方有两个人物说的最简洁。西方的黑格尔,说法具有西方抽象思辨特色:“
迄今为止,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东西就是我们尚未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东方
的杜牧,说法具有东方的形象经验特色:“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
人复哀后人”。
比如文革,并不遥远,但却陌生。虽已结束,仍未离开。好像远走,似又重来。
摩罗那篇流传甚广的《回忆一下吧,阿里巴巴!》中提到:三十多年前中国人在这
片土地上成功实施了一个宏大的计...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20
【 以下文字转载自 Military 讨论区 】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小岗村原党委书记沈浩:“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9 19:58:42 2011, 美东)
合作化是当今所有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如温铁军李昌平等提出并并积极践行的解决三农
问题之策。当今中国几乎所有的最富裕的村子如华西村南街村周庄都是坚持走集体道路
的村镇,这仅仅是一种偶然吗?作为包产到户象征的小岗村,虽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扶植
和优惠,却依然处于贫困的境地,09年感动中国人物,小岗村原党委书记沈浩在南街村
的留言是:“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现在全国都在学习沈浩,
我也希望能够学习沈浩的这句留言。
中国最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农村是否有过增量改革?当然有。1978—1982
年大概有4年左右的时间确实是有增量的,那就是政府从1979年到1982年连续三年提高
了粮食收购价格,综合价格提高的幅度是49%。大幅度提价当然会产生收入增量,调动
农民积极性后就带来产量上的增量,于是19... 阅读全帖
b****r
发帖数: 2555
21
☆─────────────────────────────────────☆
wlwl12 (戒网) 于 (Thu Sep 29 16:11:09 2011, 美东) 提到:
发信人: wlwl12 (戒网), 信区: Military
标 题: 中国粮食产量分阶段图(很有说服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29 16:09:07 2011, 美东)
I:个体农业阶段
II:农业合作社阶段
III:公社初期混乱期
IV:公社成熟期
III+IV:公社阶段
V:个体农业阶段
VI:恢复农业合作社阶段
☆─────────────────────────────────────☆
wlwl12 (戒网) 于 (Thu Sep 29 18:24:13 2011, 美东) 提到:
这段时间的化肥使用量 单位 万吨
1975 536.9
1976 582.8
1977 648
1978 884
1979 1086.3
1980 1269.4
1981 1334.9
1982 1513.4
1983 1659.8
1984 1739.8
1985 17...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2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右派是如何全军覆没的
中国右派是如何全军覆没的
来源: ywa1988 于 2012-01-11 01:57:16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466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贴内容已被 [ywa1988] 在 2012-01-11 02:53:
4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f84920102dswz.html
今天的右派似乎没有吸取前辈的教训,在人民群众的眼里是不可靠的,忠诚度是值得怀
疑的,是汉奸和带路党。与其前辈不同,他们大多是文学家和艺术家。除了得罪贵人之
外一无长技,因此是可有可无的。
王绍光/历史的逻辑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变迁
——王绍光博士专访
《南风窗》记者 阳敏是讲我们的企业是老板的,他做任何决策都是理所应当的,
有些经济学家就来证明为什么应该是这个样子,这完全是为了剥削辩护。所以,我觉得
有些读过几天书的知识分子太把自己当回事。虽然我自己受了几年教育,但是我十分瞧
...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30882
23
来自主题: Military版 - 中国右派是如何全军覆没的
中国右派是如何全军覆没的
来源: ywa1988 于 2012-01-11 01:57:16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
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466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本贴内容已被 [ywa1988] 在 2012-01-11 02:53:
4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原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ff84920102dswz.html
今天的右派似乎没有吸取前辈的教训,在人民群众的眼里是不可靠的,忠诚度是值得怀
疑的,是汉奸和带路党。与其前辈不同,他们大多是文学家和艺术家。除了得罪贵人之
外一无长技,因此是可有可无的。
王绍光/历史的逻辑与知识分子命运的变迁
——王绍光博士专访
《南风窗》记者 阳敏是讲我们的企业是老板的,他做任何决策都是理所应当的,
有些经济学家就来证明为什么应该是这个样子,这完全是为了剥削辩护。所以,我觉得
有些读过几天书的知识分子太把自己当回事。虽然我自己受了几年教育,但是我十分瞧
... 阅读全帖
n********k
发帖数: 2818
24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只有“一农问题”
刘洪波
一直以来,有一个说法叫“三农问题”。三农,指的是三个农字头的词,即农业、农
村和农民。三农都成了搞得不太好,于是有“三农问题”。搞得怎样不好呢,按照为民请
命的乡干部李昌平的话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我知道,李昌平的这个说法,很有一些人是不能同意的。根据他们的理解,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说“三农”有“真穷、真苦、真危险”的处境,即使不叫诬蔑大好
形势,也可以说是危言耸听。但饶是如此,至少他们也还认为“三农”确实是一个问题,
而不至于认为与“农”相关的一切都正是欣欣向荣,这就可见他们也是很讲实事求是的了

于是要解决问题。“三农”是捆在一起成为问题的,自然也要“一揽子”解决,这便
是所谓“农业增效(以前叫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增加效益了,农民就可
以增收,这样农村就稳定了,于是“三农问题”也就解决了。从这种思路可以看出,所谓
“三农问题”,核心问题乃是农村社会稳定问题,而不是农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当然,你可以说,把稳定作为“三农问题”的目的,自然就要解决好农民的生存与发
展问题。但事实上又是如何呢?为了表现农村稳定,一些地方是并不管农民到
l*******g
发帖数: 28502
25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合集] 孙大午北大演讲全文
☆─────────────────────────────────────☆
vitamin (阿颓) 于 (Wed Nov 12 13:59:11 2003) 提到:
大家晚上好,非常荣幸来到这个地方,这里是个神圣的、令人向往的地方,尤其对于一
个农民。我今天感到非常激动,我为北大这种思想学术学风的开放感到高兴,因为在这样
一个神圣的地方,能让一个农民或者一个私营企业主坐下来讲一讲心里的感受,不管我讲
得好不好,这本身就有特殊的意义,就是一种象征,因此我为北大感到骄傲。我希望各位
老师
各位同学对我也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因为我现在毕竟是一个农民。
我今天要谈的题目就是解读三农问题,主要是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第一,我要谈谈目前流行的一些主流提法。
首先说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好多年了,一开始是"两高一优"农
业,高产高效优质。实际结果呢?是高产没有高效,优质没有优价。国家提倡产业结构调
整,好像就是种菜种果树,农民大量地种,种菜据说现在全国种到了2 . 5亿亩,人均达
到二分菜地,今年的统计数字说是4 . 4亿吨,占全世界蔬菜产量的7 6 %。果树呢?大家
... 阅读全帖
f*****e
发帖数: 939
26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假如遍地张爱玲
作者:单车上的骑士
【本文原是回应一个文学专业师友的网上文章(他的文章见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942/1/228.shtml),写得比较长,就干脆贴到这里】
在一个人人爱上张爱玲的时代,如果你想切实讨论社会主义文学当中蕴含的历史丰
富性,就立刻会有人说你是在为官方文学做伥。这在今天是很正常的,群众有情绪总要
发泄,也不管是不是发对地方。~不过这种一刀切、打棍子的做法虽然貌似很文革,但
一般都还是善意的,因为都是希望中国文学能好起来。
只是什么是“好”?“好”这个词太抽象了。比如宅男萌女们会觉得:郭敬明小说
就是好!就是好!再比如,在1980年以来的泛人道主义和泛人性论视野下,夏志清们顺
理成章把张爱玲沈从文捧上天,而左翼文学当然就不好,甚至很多人希望左翼文学最好
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小时候就觉得《读者文摘》最好,给了我享用不尽的“人性”,那时谁去看浩然
、赵树理啊。在今天,很多人已经是言必称张爱玲了,就和当年言必称主席语录一样。
比如今年第四期《书城》杂志,我统计了一下,一期杂志竟然有三篇长文都引用张爱玲
的话~
不过,任何... 阅读全帖
d********3
发帖数: 267
27
【2015年06月27日讯】(记者杨一帆综合报导)最近,中共总书记习近平、 副总理汪
洋分别赴贵州考察、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会议。当局密集动作,都指向正向中国社会
全面蔓延的三农危机。有评论称,三农危机正在转化为中国的城市危机和社会的全面危
机。
据维基百科资料:三农问题特指大陆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而三农问题事关全局,
失去这三者,也就失去了立国之本。
中国三农危机正转化为城市和社会的全面危机
自由亚洲电台6月23日发表题为<中南海面对三农危机新挑战>的评论文章。文章称,中
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的一篇文章警告中共决策者,二代农民工是
未来中国的隐忧,即中国的二代农民工既不能被大中城市认同,又不可能再回到农村去
。1.2亿二代农民工将成为中国未来的大麻烦。
文章称,上周,中共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习近平则赴贵州考
察农村扶贫问题。中南海发出了强烈的信号,他们开始认真应对三农问题的新挑战。此
次中南海发文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可能标志着中国三农危机发展到了一个全新阶段。
此前,针对三农问题,中共高层密集动作。大陆农经网6月19日报导,16日至18日,...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28
10月,秋高气爽,稻香蟹肥,收获之季。
10月1日是祖国62华诞,喜讯连连:稻香了,黑龙江农垦区一农民称年入二三十万;蟹肥了,江苏无锡一蟹农称一只大闸蟹15万……新闻绝对超喜感,算是为祖国庆生!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百年祭,因此,这是收获梦想之季,回眸百年,百年梦想,我们这个民族为一个梦想被烧得通红,浴以血与火,方有今日之磅礴气象。
10月,有些许无奈:10月18日国家提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而25日,广电总局便悍然抛出“限娱令”,决定用“粮票配给制”的方式来安排娱乐节目。诚如猪肉无害,害在“瘦肉精”,娱乐无罪,罪在“三俗”,公权力如此渗透到文化产业,令人欲语还休!
10月,有太多悲催:在湄公河上,13名中国船员被9名泰国士兵以最残忍的手段枪杀;在广东佛山五金城,小悦悦被汽车两次碾压倒地,18个路人视而不见,心安理得地路过,在一个空巢化严重的农村,一名1岁半的女婴守着留守奶奶尸体7天,小小身体上爬满蛆虫……
大家都是中国人,都生活960万平方公里之上,有缘共处在这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正因为有最好也有最坏,所以每个人都有责任激浊扬清,歌唱美好,鞭挞丑恶。有人给我留言,上网看一次贾...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9
陈锡文:中国国情决定乡村必须振兴!振兴乡村是世界潮流!
点击: 作者:记者王磊、刘琪,见习记者赵佩娟 来源:“产业规划”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18-08-13 09:56:43
1.webp (7).jpg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
始,如今从农村再出发,广东乡村振兴如何能走在全国前列?日前,全国人大农业与农
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陈锡文来到广东,就深化农村
改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了专题报告。陈锡文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
必要性,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值得注意的若干制度性问题,这对广东深化农村改革、推
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乡村振兴和城镇化非对立
乡村振兴战略不是简单的农村改革初始目标的进一步提高,也不是新农村建设的升
级版,而是新时代下“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农村的全面贯
彻落实,也是整个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陈锡文表示,虽然我国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但依旧面临诸多问题。去年我国进
口粮食超过1.3亿吨,相当于国产粮食总量的1/5,我国农业生...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93
30
拜托,你先google一下三农问题,打白条,中国农民调查,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
农业真危险”再来说话吧。
三农问题给你个简介: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
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基礎建設不足等。形象比喻为中国
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中国农民调查的简介:
《中國農民調查》是一部報告文學作品,由陳桂棣和吳春桃所著,他們透過造訪中國農
民的生活境況,揭露了農業社會裡的不公平現象和問題。該作品於2003年年末首度節錄
公開發表。由於該書內容揭露了官場黑暗一面和農民慘況,並引用真實資料,大膽公開
了當事人名字而遭到中國當局即时查禁。
现在给农民的实惠政策,无一不是农民的血泪争取来的。温家宝下乡的时候,一个老婆
婆眼泪婆娑的向他诉苦,媒体都大幅报道过。
没有体制外持续的抗争,在一切会发生吗?你以为你的权力和利益会从天下掉下来啊,
动动你的脑子吧,拜托!
t******t
发帖数: 15246
31
《21世纪》: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显著上升,国际国内舆论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中国经验等等多有讨论;在新中国60周年大庆到来之际,这些讨论更为频繁。从全球的
视野来看,您认为中国这60年来走过的道路是否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汪晖:中国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许许多多的预言——1989年之后,不断地出现中国崩
溃论,但就像台湾清华大学的于治中教授说的,中国没有崩溃,而是这些崩溃论崩溃了
。人们因此开始总结为什么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获得了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反复
出现有关肯定改革与否定改革的讨论,这个讨论也时时涉及如何估价社会主义时期与改
革时期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无论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的经
验,中国的成就是建立在这两个传统的地基之上的。与此同时,眼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
长期积累的矛盾,也提示中国不能也不应简单地回复到过去发展模式之中——无论是传
统的计划模式,还是以GDP增长为唯一目标的发展主义模式。我们需要换一个方式来总
结中国六十年来的经验。
独立自主与政党的纠错机制
在有关中国模式的讨论中,许多学者强调中国发展的稳定性,认为没有出现重大危
机。这个说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32
毛泽东经济思想也不是一层不变,但核心的公有制、独立自主永远不会变
一、应该说毛泽东是经济学家中的泰斗
毛泽东的一生,以其光辉伟大的历史功绩而被世人送他老人家很多头衔,革命家,
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等,这些头衔都是实至名归,当之无
愧。但这众多的头衔中,独缺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头衔,似乎老人家在经济方面有所欠缺
,误导了世人,真以为毛泽东在经济上不是很内行;或者因为这个头衔重量太轻,没有
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对这些我都要说:错!大错而特错。如果不纠正这些错误认识,
这将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错案。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
行,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直到今天庞大的中央直属企业
群以及前几年数以百万计的政策性破产的地方企业,不都是毛泽东所亲手缔造的吗?难
道说这些非凡的成就,可以脱离经济基础的支撑而完成吗?那样的话,中国共产党以及
毛泽东岂不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是,毛泽东及老一辈革命先辈们是真正的人,
而不是什么神仙,他们在革命过程中,从来没有忽视过经济问题,在经济方面也拥有如
同在政治军事方面一样... 阅读全帖
b*****s
发帖数: 93
33
拜托,你先google一下三农问题,打白条,中国农民调查,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
农业真危险”再来说话吧。
三农问题给你个简介: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
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基礎建設不足等。形象比喻为中国
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中国农民调查的简介:
《中國農民調查》是一部報告文學作品,由陳桂棣和吳春桃所著,他們透過造訪中國農
民的生活境況,揭露了農業社會裡的不公平現象和問題。該作品於2003年年末首度節錄
公開發表。由於該書內容揭露了官場黑暗一面和農民慘況,並引用真實資料,大膽公開
了當事人名字而遭到中國當局即时查禁。
现在给农民的实惠政策,无一不是农民的血泪争取来的。温家宝下乡的时候,一个老婆
婆眼泪婆娑的向他诉苦,媒体都大幅报道过。
没有体制外持续的抗争,、这一切会发生吗?你以为你的权力和利益会从天下掉下来啊
,拜托!
w****2
发帖数: 12072
34
小岗村原党委书记沈浩:“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
合作化是当今所有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如温铁军李昌平等提出并并积极践行的解决三农
问题之策。当今中国几乎所有的最富裕的村子如华西村南街村周庄都是坚持走集体道路
的村镇,这仅仅是一种偶然吗?作为包产到户象征的小岗村,虽有各种各样的政策扶植
和优惠,却依然处于贫困的境地,09年感动中国人物,小岗村原党委书记沈浩在南街村
的留言是:“学习南街村,壮大集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现在全国都在学习沈浩,
我也希望能够学习沈浩的这句留言。
中国最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农村是否有过增量改革?当然有。1978—1982
年大概有4年左右的时间确实是有增量的,那就是政府从1979年到1982年连续三年提高
了粮食收购价格,综合价格提高的幅度是49%。大幅度提价当然会产生收入增量,调动
农民积极性后就带来产量上的增量,于是1979年以后农业的恢复成为一个趋势。所以说
,增量改革发生在头3年。但是,从1982年开始发一号文件以后,就已经不是增量改革
了——各地推行大包干时已经变成平均分地了,不仅彻底把地分了,连生产队的房子、
门窗、瓦片、檩... 阅读全帖
l*m
发帖数: 1048
35
0月梦想季 死后我也要埋在新闻联播里
2011年11月02日20:13:18 [新闻大杂烩]

10月,秋高气爽,稻香蟹肥,收获之季。Mitbbs.com
10月1日是祖国62华诞,喜讯连连:稻香了,黑龙江农垦区一农民称年入二三十万;蟹肥
了,江苏无锡一蟹农称一只大闸蟹15万……新闻绝对超喜感,算是为祖国庆生!10月10日
是辛亥革命百年祭,因此,这是收获梦想之季,回眸百年,百年梦想,我们这个民族为
一个梦想被烧得通红,浴以血与火,方有今日之磅礴气象。Mitbbs.com
10月,有些许无奈:10月18日国家提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而25日,广电总局便悍
然抛出“限娱令”,决定用“粮票配给制”的方式来安排娱乐节目。诚如猪肉无害,害
在“瘦肉精”,娱乐无罪,罪在“三俗”,公权力如此渗透到文化产业,令人欲语还休
!Mitbbs.com
10月,有太多悲催:在湄公河上,13名中国船员被9名泰国士兵以最残忍的手段枪杀;在
广东佛山五金城,小悦悦被汽车两次碾压倒地,18个路人视而不见,心安理得地路过,
在一个空巢化严重的农村,一名1岁半的女婴守着留守奶奶尸体7天,小小身体上爬满蛆... 阅读全帖
f****i
发帖数: 9419
36
转帖说明:
发现周家庄乡很偶然,转一堆关于周家庄的帖,有赞有弹,不是要说人民公社好.
[ 转自*** http://***/ ]
当前,关于新农村建设之路的讨论很多,其中关于合作化的问题探讨得最多,分不分
田是技术问题,分和不分都有成功的案例,没有必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但他们的得失,也
可以成为其他人的镜子.
周家庄乡,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12811人。乡政府驻周家庄合作路9号,邮编
052260。[区划] 辖第一生产队、第二生产队、第三生产队、第四生产队、第五生产
队、第六生产队、第七生产队、第八生产队、第九生产队、第十生产队共10个生产队。
[沿革] 因乡政府驻地而得名周家庄乡。周家庄乡的前身是曹同义农业合作社。1958
年春,在高级社合并为联村社的基础上,首先建起了公社,命名“黎明人民公社”,同
年下半年撤销归属“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以周家庄为驻地建周家庄公社,1984
年改周家乡至今。周家庄乡一直为集体经营,不设村委会,是全县唯一的乡生产队,“
两层楼”的管理体制,本乡共设10个生产队、6个自然村,直属乡领导。周家庄乡,辖6
个自... 阅读全帖
t******t
发帖数: 15246
37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发信人: thinknet (我是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汪晖:自主与开放的辩证法——关于60年来的中国经验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Nov 18 00:04:29 2011, 美东)
《21世纪》: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显著上升,国际国内舆论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中国经验等等多有讨论;在新中国60周年大庆到来之际,这些讨论更为频繁。从全球的
视野来看,您认为中国这60年来走过的道路是否有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汪晖:中国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许许多多的预言——1989年之后,不断地出现中国崩
溃论,但就像台湾清华大学的于治中教授说的,中国没有崩溃,而是这些崩溃论崩溃了
。人们因此开始总结为什么中国不但没有崩溃,反而获得了发展?在改革过程中,反复
出现有关肯定改革与否定改革的讨论,这个讨论也时时涉及如何估价社会主义时期与改
革时期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无论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的经
验,中国的成就是建立在这两个传统的地基之上的。与此同时,眼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
长期积累的矛盾,也提示中... 阅读全帖
h****r
发帖数: 117
38
hurhur: 这段讲演很是深刻,把三农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阐述很清楚。他认为城市剥削
农民,庞胀的政府压迫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根本的起源。
需要让农民有建立自己组织的权利,取消所有的农业税负。 最后很大胆地把三农问题归
根到共产党专政领导上去。
h****r
发帖数: 117
39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余世存:农村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hurhur: 我也觉得农村问题的解决要靠为农民争取平等的教育机会。这篇文章非常值得
一读。
发信人: zhouxx (一直), 信区: RuralChina
标 题: 余世存:农村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08月26日19:36:08 星期一) , 站内信件
余世存
来源:中评网
我个人觉得,农村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三农问题的掘墓人。掘墓人是马克思主义的
一个
概念,我们耳熟能详,但用于农村教育实在是最切实不过。就是说,农村教育在于使三
农不
成为问题。假如三农真成为问题,如今天众所周知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
险”
,那么,农村教育的本质或目的在于消解它,处理它,为它送葬。
就我所知道的,这两年关心三农问题的人非常多,官产学的精英都以之作热点问题
,美
国的重要思想库兰德公司以一直盯着中国的农民,中国的分散得原教旨自由主义的网站
里也
以此作为专题讨论。我们善意地设想,很多关心民族社会发展的中国人都希望埋葬三农
问题
的。但事实上,三农问题如一个个巨大的棺材,停放在中国繁荣的都市郊外,人们指指
点点
,就是没有人动手把它们送进墓穴
o*****a
发帖数: 2335
40
中国改革杂志社总编辑温铁军,是国内有影响的三农问题专家。今年元月,他二赴印度
,进行了为期9天走村串户的调研。阳春三月,在国家图书馆对面的中国改革杂志社编辑
部,温铁军向本刊记者细述了他在印度的见闻与思考。
温铁军:印度也有三农问题
■本刊记者赵利根 周清印
记者:我们注意到,只要是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如泰国、菲律宾、印度、孟加拉
国、墨西哥、巴西等,这些年来都留下了您求索的足迹。每一个中国学者去做发展中国家
的研究时,他心里总是装着本国问题的,当您近距离察观印度时,自然会与中国进行一番
比较。
温铁军:在我看来,印度与中国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两国都是人口大国
,印度人口超过10亿,中国人口接近13亿,因为人口膨胀,相对而言资源就比较短缺,也
就是说,中印两国都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国家。
记者:您以前曾多次强调,中国出现严重的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人地关系紧张这
一基本国情矛盾。温铁军:这一点印度和中国是相同的。不仅如此,印度也存在严重的城
乡二元结构问题。它的城市化率不是很高,和我国差不多。此外,中印两国都处在工业化
和高速成长期,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l****u
发帖数: 8729
41
来自主题: RuralChina版 - 《粮民》,全球化时代的农村寓言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5873e0100neh1.html
《粮民》,全球化时代的农村寓言
文/金微
(本文部分文字发于12月2日国际先驱导报《当村庄成为中国的悲伤》)
从《江村经济》,到《黄河边上的中国》,再到《中国农民调查》,中国知识分子从来
就不缺乏关注农村改变农村的热情。眼下,一本有关农村的新书《粮民——中国农村会
消失吗》再度将三农问题带入人们的视野。
书的作者爱新觉罗•蔚然于2006年发起了“万村行”计划,在几年时间里,他骑
车数万公里,走访上千户,记下近百万字的考察日记,拍下近万张的记录照片,堪称一
部当代中国贫困乡村最深入的社会调查文本和贫困人口的全景生存实录。
在中国GDP世界第二的背景下,中国贫富悬殊的现状让人深省。农村问题专家于建嵘说
:这本书记录的真实中国农村的贫困,远远超出了我们从一般媒体上所接受的资讯,甚
至超出了普通城市居民或富裕地区民众的想象。“我们了解农村和农民的贫困,但并不
能真切地感知边远地区的贫困之深,不能感受这些贫困对于具体的个人的意义。”
他替农民说话
出版人贺雄飞所说:蔚然是... 阅读全帖
x****h
发帖数: 348
42
刘继明:“左翼文学”在近两年似乎颇受关注,差不多成为了一个热点,但无论是
理论还是创作,都显得比较复杂和暧昧,比如作为一个历史性概念,“左翼文学”在二
十世纪中国的起伏流变以及它和国外左翼政治文化思潮的关系;作为一种曾经产生过广
泛影响的文学现象,现在是否形成了一种可以称为“新左翼文学”的创作思潮?等等,
都表明了其中蕴含着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意义空间,至少,它为我们把握当前中国的复杂
思想状况和现实境遇,提供了一条别样的认知路径。
旷新年:我对这个话题感到有些疑虑,中国目前有没有所谓“新左翼文学”?文学
传统自有它的力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第1期曾推出“左翼文学笔谈”
,“人民性”这个概念也被重新召唤出来,《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6期曾推出“
文艺与人民性”的专题。这个话题可能直接与曹征路的《那儿》这篇小说有关。《那儿
》在《当代》杂志2004年第5期发表以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被认为是2004年最重要
的小说之一,一部中篇小说受到如此之多的关注和讨论,这种盛况是空前的,这是1980
年代中期以后所未曾有过的事情。
刘继明:《那儿》的出现,的确称得上中国文学进入新世... 阅读全帖
S*********r
发帖数: 5693
43
来自主题: ChinaNews版 - 饿死千万:大清国如何维稳
新浪不错么,这种文章也敢上推荐页。
后面的网友回帖也很劲爆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0e8a770100pa9d.html
【雪珥专栏“天子脚下的特区”10】
大清国抗灾
“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在一场200年不遇、死亡过千万的大灾面前,却没有伴
生大规模的社会动乱,究竟是什么令大清帝国躲过了这致命的挑战?
【雪珥公告】雪珥博客所有文字,可供任何非商业性质之博客、微博、论坛等任意转载
,但需注明出处。未经雪珥本人书面许可,任何报刊不得擅自转载,敬请自重。“雪珥
传播”已经中国国家商标局注册在案,为维护雪珥及相关合作媒体之合法权益,对任何
侵犯雪珥商标权、著作权之行为,雪珥传播之法律团队将予以追究。谢谢理解。雪珥信
箱:s*******[email protected]
天津城被大量的灾民和大量的赈灾粮填塞得满满的。
灾民们操着南腔北调,除了来自直隶本省的,也有不少来自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
地。而赈灾粮则是因为交通的问题,无法及时输送到各地,大量积压在天津,“米至天
津竟为止境”。
从1876-1878年,整整三年,包括直隶在内,整个华北... 阅读全帖
s***a
发帖数: 2141
44
中国总理温家宝19日在他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的一次即兴演讲中表示,一所学校最
重要的,是要倡导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
温家宝总理在他母校的这次50分钟的演讲,谈到自己对中国地质学研究的持续关注,以
及年轻人何以要懂得吃苦等道理。值得注意的,是温家宝指出:学校要倡导自由之精神
、独立之思想;作为科学工作者,“要只承认规律和真理,不屈服于任何权威”—这些
话,其他中共领导人没有怎么说过。温家宝还谈到,中共政府已经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免除了农业税,并且说,“一个领导人不懂得农民、不懂得占全国大多数的穷人,就不
懂得政治,不懂得经济。”这与一直以来中共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是一致的。
美国博尔州立大学荣誉退休教授郑竹园对温家宝讲的这些意见基本上表示赞同。郑教授
首先谈到他对温家宝的总体印象。他认为温家宝是一个理性的、与教条主义者有分别的
领袖:
“我观察温家宝这个人,可以说是中国政治领袖人物中算是一个有理性人。他也讲过,
政治不改革是死路一条。可见这个人在中共领袖里面比较独立。他也饱读经书,讲话时
把中国古典都搬出来。他和教条主义的人是有区别,当然有人说他是在作秀,不过他有
这个思想我觉得应该鼓...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5
12名大学生的举动,让许多网友在感动之余,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城市里的农民工。
所筹1.2万元系12人打工所挣,拟订200套房间,欢迎农民工朋友报名
郑州12名“90后”大学生,拿出暑期在建筑工地打工挣来的一万多元钱,打算在今年七夕这天为200个农民工家庭架起“爱心鹊桥”,为他们提供宾馆过夜,帮他们解思念之苦,圆团聚之梦。有人称这是在“作秀”,有人却大加赞赏,而三农问题专家于建嵘在肯定学生们的举动之余,称这一新闻事件,折射出社会对农民工关怀的诸多缺失。
【热帖】
12位大学生出钱,为农民工订“爱巢”度七夕
昨日,网上一篇名为“‘架起爱心鹊桥——七夕农民工夫妻会’的倡议书”的帖子十分火热。发帖人自我介绍说他们是来自郑州一所高校的12名大学生,暑假期间在建筑工地打工,深感农民工的艰辛和夫妻分离之苦,想用自己赚的1.2万元钱为农民工预订酒店,让农民工夫妻能够在七夕这一天团聚。
记者昨日联系到发帖的大学生,这12名学生来自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均为“90后”。活动主要策划者是王旭辉和付云鹏,他们告诉记者,由于12人中的大部分人学的是建筑工程专业,因此暑假实习一般都在建筑工地,“与农民工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6
□演播室里,一位被问责的局长曾经休息时一口气喝完了380毫升的矿泉水,还有一位区长走出演播厅时感叹“真是防不胜防”。
□纪委书记评论说,官员冒汗、尴尬,实际上是“责任心唤醒的过程”。
□观众喜欢看到官员被问住时的窘态——因为平时见不到领导干部,现在你出丑了,终于有人“教训”你了,但电视问政的核心不是这些。
走进湖北荆州电视台的演播大厅时,叶青“有些紧张”。这位以敢言著称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并非第一次参加直播节目,但作为嘉宾,在电视上当面点评同级别官员的工作,对于他来说还是第一次。
8月14日早上,紧张坐在演播大厅里的并非叶青一人。台上,5位身着白色衬衣、扎着领带的厅局级官员面色凝重,这些习惯了讲话稿和预审采访提纲的官员并不知道,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里,等待他们的“问题”是什么。
这场即将直播的节目,是由湖北省纪委主办的三农问题“电视问政”。过去的两个月,湖北省纪委曾在暗访中发现了骗取退耕还林补助、投资百万元的水利设施不达标等“三农领域”的问题,在一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中,现场的5位官员将对这些问题做出现场答复。
如果答复无法令人满意,他们还会面对现场200位农民代表举起的绿色...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7
昨日,北京团分组会议,来自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的农民工代表巨晓林展示他创作的漫画和诗歌。
“找到了,找到了……”刚读了两句,巨晓林就忍不住哽咽了。这位来自铁路战线的男子汉,听完十八大报告后写了一首小诗,在昨日上午北京团分组讨论会上朗诵时,忍不住落下了泪水。
巨晓林是中铁电气化局第一工程公司接触网高级技师,在讨论现场发言后,他腼腆地掏出一张A4纸。纸上画了一个心形放大镜,心形放大镜里是十八大报告,旁边还附着一首原创小诗。这是大会开幕当晚,巨晓林原创的作品。
“我给大家读一首诗,代表一线职工的期望。名字叫《找到新期盼》。”巨晓林清了清嗓子。“找到了,找到了……”刚读了两句,巨晓林就哽咽了,此时全场代表集体鼓掌。
他稳定了一下情绪,继续朗诵:“我心中的新期盼,在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八日中午,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在胡锦涛主席铿锵有力的声音里,在人民大会堂回荡着三十八次雷鸣般的掌声中,在六十四页的十八大报告中,我终于找到了,找到了我心中的新期盼。”掌声再次响起。
朗读完后,巨晓林说,这首诗是自己有感而发,看到报告中针对教育、农民、农村等的扶持政策,“觉得心里很敞亮,很欣喜”。
不少北京团代表表示... 阅读全帖
c***s
发帖数: 70028
48
毛丰美,辽宁凤城人,生前系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9月26日因病逝世,享年66岁。毛丰美从1993年起连续五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作为农民代表每年都会就三农问题提出建言建议,被誉为“永远为农民说话的人大代表”。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首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毛丰美提出农村电价太高,应该合理降价;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建议取消农业税;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依法加大农业投入、关于加强信贷对农业支持等7份建议;2009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他把一穗玉米带到会场,提出粮价过低,应当提高粮价,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呼吁人们到农村投资,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之际,2014年毛丰美参加的最后一次两会上再次就三农问题向国务院分管农业的副总理汪洋提出四大建议的事迹被媒体翻出,其直言不讳与坦诚令人敬佩,汪洋副总理不禁幽默地称“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
中国国务院分管农业的副总理汪洋出席2015年人大开幕式上(图源:法新...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49
中国最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说:“农村是否有过增量改革?当然有。1978—1982
年大概有4年左右的时间确实是有增量的,那就是政府从1979年到1982年连续三年提高
了粮食收购价格,综合价格提高的幅度是49%。大幅度提价当然会产生收入增量,调动
农民积极性后就带来产量上的增量,于是1979年以后农业的恢复成为一个趋势。所以说
,增量改革发生在头3年。但是,从1982年开始发一号文件以后,就已经不是增量改革
了——各地推行大包干时已经变成平均分地了,不仅彻底把地分了,连生产队的房子、
门窗、瓦片、檩子、大梁全拆回家去了,分得更彻底的地方连拖拉机全拆得干干净净,
分到每家,哪怕皮带轮卖废铁他也要分,这真是一次彻底的财产分配!代价就是某些机
械化的生产力有所破坏。”温先生的意思是所谓农村改革带来的农业增产是由于大包干
前的粮价提高带来的,而大包干只是一次原有集体财富的一次彻底分配,只是一次存量
改革,而不是增量改革,以破坏农村机械化生产力为代价获取短期的利益。而在将原有
农村集体财富分光吃净之后,农村的状况迅速恶化,变成现在愈演愈烈的“三农问题”。
解放后历年粮食油料产量及折合人均日可... 阅读全帖
w****2
发帖数: 12072
50
09年感动中国人物,小岗村原党委书记沈浩在南街村的留言是:“学习南街村,壮大集
体经济,走向共同富裕”。这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
温铁军说的很明白,在全国推广承包是82年才通过的,以前只是局部试点,粮食产量
提高的原因是提高收购价格。
在提高收购价格之后人民公社的粮食产量也是大幅提高,比承包的地方并不差。
赵丁琪:" 让我们先看这张粮食增长率。说实话,我看到这张表时,我是吃了一惊的
。我原先一直以为,以实行包产到户的时间为界,之前的粮食增长率一定非常非常的低
,之后一定特别特别高。可是,从这张表可以看出 ,除去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外,人民
公社时期的粮食增长率和波动情况比起包产到户后并不差多少,人民公社时期粮食增长
率的几个峰值高于包产到户后或持平,粮食最高增长率出现在文革时期。国家最高科技
奖获得者、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计算出上世纪 50 年代我国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为 1.
59% , 60 年代为 2.42% , 70 年代为 4.62% , 80 年代为 2.78% , 90 年代为 2.
2% , 2000—2008 年 9 年的年均增长率为 0.8... 阅读全帖
1 2 3 4 5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