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上古史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
w***u
发帖数: 17713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历史没那么伟大优秀吧
人类迁移和上古史,是我们自豪感的两块心病,楼主就别像那些飞机们揪圣经错时拿着
创世纪就开始骂。
i****g
发帖数: 426
2
刘起釪一直觉得自己还能做研究,他还有太多事情没有做完。1947年在中央大学历
史系研究生
毕业期间出版的《两周战国职官考》,已经过去60多年了,得重新改写与修订;关于《
左传》与
《周礼》的专著也基本成稿,但还需增补些内容。
然而,在许多人看来,这已经是这个95岁的历史学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起码,
在他困居的
这个位于南京市东南郊的养老院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一点。
在过去的6年多里,在这家养老院一间10多平方米的病房中,刘起釪过着一种几乎
与世隔绝的
困顿生活。与他相伴的,除了养老院的护工和同屋的另一个重病老人,还有简单的饭菜
,夹杂着药
水和屎尿味的空气,以及大把无所事事的时光。
由于间歇性发作的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他无力行走,双手时常颤抖,并伴有长期
的大小便失
禁。他双耳失聪,基本丧失了语言能力,只是偶尔从喉管里发出一些旁人难以听懂的尖
细声音。
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南京当地一家都市报的记者发现了他的存在,并刊发了
相关的报
道,恐怕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看起来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曾是中国历史学界顶
尖的学者之
一。
在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官网公布的首批荣誉学部委... 阅读全帖
K*K
发帖数: 193
3
那篇记者的文章背后推手多半就是文章里提到过的吴锐。吴锐跟刘起釪关系好,不过他本人也很有意思。
抄一篇刘起釪的文章,学术上不评价,不过这里面的
“遵循备受党中央、社科院领导、学术界尊重的顾学之路”
“应该首先把先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党的社会科学领导同志对待顾先生学术的态
度告诉大家,当然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始终尊重顾先生学术也都要告诉大家,以见出我们
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对顾先生应持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
“特别是他作为历史研究所所长,直接违抗胡乔木、胡绳先后两位院长重视顾学的指示
,顶着干而来的”
学术界还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就算了,提党中央、社科院领导,拉周恩来,胡绳,
周扬,胡乔木的大旗,有意思吗?要批李学勤应当从学术上批判,扯到“中央”,“领
导”上面,甚至有一些人身攻击,这难道就是“顶尖史学大家”应该有的风范?而且如
果这篇文章发表在60,70的文革年代,在时代的背景下,也就算了,到现在还扯这
些东西,就没意思了。还有文章后面对李学勤连一些不适合的话都出来了,这不是硬生
生地把学术研究自我贬低为江湖恩怨的水平么?
当然,一种可能是刘起釪过去曾经受到李学勤的打压,不过就算这样,阐...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40
4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300
张光直先生祖籍台湾,于国难之际在北京长大,光复后返回故土,中研院史语所、哈佛
大学受
教,后在耶鲁大学、及哈佛大学任教,从事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这本《考古学专题六讲》出版于1980s'年代
第一讲 中国古代史在世界史中的重要性,先从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观念分析中国
古代社
会的特征,提出“从史前到文明的过渡,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有多方面的、重要的连续
性”,
为对比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不同,张先生借用西方文明概念中文明的几个特征“
文字、
城市、金属工业、宗教性建筑”,在中国文明与中美洲文明的考古发现中去寻找这四个
特征,
提出两个文明转变的概念:一种是西方式的突破性;另一种是世界式的非西方式连续性
的文
明,中国与中美即属于后者。
第二讲 从世界古代史常用模式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介绍了农业起源的西方的考
古学
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的猜测、研究成果,再应用考古学对史前史研究的两种基本概
念“交
互作用圈”“地域共同传统”的概念来解释中国文明形成问题,分析提出中国远古文明
的多起
源及融合。
第三讲 泛论考古学... 阅读全帖
m********1
发帖数: 368
5
敝意,目的与手段不可混为一谈。华夏文明未曾有一日断绝,且实业、生产、科技虽为第一要务,文化之存续弘扬亦任重道远。即欲因时有所弃,亦需先博学、慎思、明辨也。
石/骨/青铜制生产器具、甲骨、青铜器形制及铭文皆为上古史之材料,书画绢本、卷、轴及壁画、浮雕皆为艺术史、社会史之材料,且历经衰世颠沛也。明其源流,尤何炳棣先生之辨明中国农业本土起源,尤华人史家多力图证实有夏而尚无定论,其学术意义重大。发展实力固为根本,然驱民非耕即战之时代俱往矣!
c*c
发帖数: 2397
6
我引用曾子的那句话,不主要是针对你,是因为版面上充斥了互相谩骂攻击的帖子,对
古人包括民国时期/文革时期或者更近时期的人物,包括政治的人物,学术的人物, 也
包括普通的士兵和老百姓,他们很多人死于战场,也有些死于非命,不管怎样,很多都
是值得纪念的。民国时期的学术,因为个人喜好有争论也是正常的,钱穆先生说中国每
800年应该出一个圣人(周公-孔子-朱子),期待中国再出一个类似的圣人。也许民国
时期的人物学术还不曾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是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包括钱穆本人的学术
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
转了陈寅恪先生的这篇文章,你有兴趣就看看吧。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8881727/
义宁陈寅恪先生: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⑵。王国维死后,学
生刘节等请我撰文纪念。当时正值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⑶。在当
时,清华校长是罗家伦,是二陈(CC)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研究
院导师,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主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世研究学
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 阅读全帖
R*****d
发帖数: 1148
7
☆─────────────────────────────────────☆
mistory (Michelle) 于 駡 提到:
原文链接 http://mistory.tk/?p=300
张光直先生祖籍台湾,于国难之际在北京长大,光复后返回故土,中研院史语所、哈佛
大学受
教,后在耶鲁大学、及哈佛大学任教,从事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这本《考古学专题六讲》出版于1980s'年代
第一讲 中国古代史在世界史中的重要性,先从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观念分析中国
古代社
会的特征,提出“从史前到文明的过渡,中国社会的主要成分有多方面的、重要的连续
性”,
为对比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不同,张先生借用西方文明概念中文明的几个特征“
文字、
城市、金属工业、宗教性建筑”,在中国文明与中美洲文明的考古发现中去寻找这四个
特征,
提出两个文明转变的概念:一种是西方式的突破性;另一种是世界式的非西方式连续性
的文
明,中国与中美即属于后者。
第二讲 从世界古代史常用模式看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介绍了农业起源的西方的考
古学
家、地质学家、植物学家的猜测、研究成果,再应用考古学对史... 阅读全帖
y****e
发帖数: 1785
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略论二里头时代-许宏
出自二里头发掘主持者许宏的博客,上面有很多专业角度的科普文章,其科学严谨的治
学思想也是我作为一个理科生比较认同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0c4py.html
略论二里头时代

现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后,在对中国上古史所作分期描述中,一直存在着历史文献学和
考古学两大话语系统。前者以神话传说表述远古时期,在进入历史时期后,一般采用朝
代名;后者习惯以考古学文化来命名史前时期,已被证明为信史者则与文献史学合流,
亦冠之以朝代名或主要诸侯国名。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两大话语系统才归于一系。
其实,鉴于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的学术传统及对学科终极目的的定位,无论文献史学界
还是考古学界,都是把两大话语系统最大限度的趋同作为努力的方向的。也即将“信史
时代”的上限尽可能前提,扩大两大话语系统的“共同语言”部分。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长足进展,文献史学界开始更为广泛地采用考古学的分期语汇。最为
典型的例子是近年出版的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邀约考古学者来撰写“远古时
代”部分。史前考古“本身就可以大体复原远古时代的漫长历史,传说资料反而只起... 阅读全帖
p**n
发帖数: 261
9
2008年清华简横空出世以来,迅速成为国内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最火爆的话题。支持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几年间研究和质疑清华简的文章数以百计,莫衷一是。
本人大致读了其中一些文章,略有体会。清华简中的《尚书》佚篇《保训》和《伊告》等篇的面世震惊了世人,被一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同时也被另一些学者被批得体无完肤。我也倾向于伪书说,因为质疑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疑点和破绽是很难全部驳倒的。另一方面,我认为清华简不可能全是伪造的,因为有的内容绝非当代人所能伪造得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华简《(耆)夜》中记录的几首残诗,分明就是《诗经》的佚篇,其文学价值之高令人叹止。
历史上最古老的劝酒歌,三千年前周武王亲作《乐乐旨酒》:
乐乐旨酒,宴以二公,紝(任)仁兄弟,庶民和同,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周公和诗《明明上帝》:
明明上帝,临下之光,丕显来格, (歆)是禋明(盟)。於……月有城(盛)(缺),岁有(歇)行,作兹祝诵,万寿亡疆。
莫说造假者没有这么深的古诗功力,就算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也不大可能... 阅读全帖
T*****n
发帖数: 18811
10
但凡涉及到人的利益
世界上就没有了纯科学啊

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
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几年间研究和质疑清华简的文章
数以百计,莫衷一是。
》等篇的面世震惊了世人,被一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同时也被另一些学者被批得体无完
肤。我也倾向于伪书说,因为质疑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疑点和破绽是很难全部驳倒的。另
一方面,我认为清华简不可能全是伪造的,因为有的内容绝非当代人所能伪造得出。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华简《(耆)夜》中记录的几首残诗,分明就是《诗经》的佚篇,其
文学价值之高令人叹止。
从。
行,作兹祝诵,万寿亡疆。
,毕竟年代相隔太久远,语言文字的用法差别太大。所以,这几首诗基本可以肯定为真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排除造假者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佚亡的古诗,然后刻在竹简上。
清华简的真伪问题可能要争论一百年,且看《古文尚书》要几百年才有定论。
s*****e
发帖数: 16824
11
如果想造假,诗经当然也造得出。那两个尚书看起来也挺真的。

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
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几年间研究和质疑清华简的文章
数以百计,莫衷一是。
》等篇的面世震惊了世人,被一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同时也被另一些学者被批得体无完
肤。我也倾向于伪书说,因为质疑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疑点和破绽是很难全部驳倒的。另
一方面,我认为清华简不可
从。
行,作兹祝诵,万寿亡疆。
,毕竟年代相隔太久远,语言文字的用法差别太大。所以,这几首诗基本可以肯定为真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排除造假者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佚亡的古诗,然后刻在竹简上。
清华简的真伪问题可能要争论一百年,且看《古文尚书》要几百年才有定论。
m**d
发帖数: 21441
12
明明上帝。。。
古代就有上帝么?

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
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几年间研究和质疑清华简的文章
数以百计,莫衷一是。
》等篇的面世震惊了世人,被一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同时也被另一些学者被批得体无完
肤。我也倾向于伪书说,因为质疑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疑点和破绽是很难全部驳倒的。另
一方面,我认为清华简不可能全是伪造的,因为有的内容绝非当代人所能伪造得出。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华简《(耆)夜》中记录的几首残诗,分明就是《诗经》的佚篇,其
文学价值之高令人叹止。
从。
行,作兹祝诵,万寿亡疆。
,毕竟年代相隔太久远,语言文字的用法差别太大。所以,这几首诗基本可以肯定为真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排除造假者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佚亡的古诗,然后刻在竹简上。
清华简的真伪问题可能要争论一百年,且看《古文尚书》要几百年才有定论。
B******m
发帖数: 2643
13
保训很可能是战国时候某一派的人都思想,他们推崇“中”,然后编故事论证自己的观
点,跟老子,庄子那些人编上古的故事没有区别。
周文王死的时候只对周武王讲的私下的重要的话,别人怎么知道的。大概思想可能有,
但是不至于跟保训写的跟电影回放一样。
所以改写我们对战国时期的了解有可能,我们有多了一些知识,但是对周武王那会没啥
帮助。
当然我也同意那两首诗写得很好,应该是流传了一段时间,但是考虑到竹简是战国的,
那会儿人编造可能不太难。所以也存疑。
总体上我倾向于,简是真的,空白是有弥补的,但是弥补的是战国时期的,他里面有些
关于更早的fact,我们要有选择的去看,要思考。

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
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几年间研究和质疑清华简的文章
数以百计,莫衷一是。
》等篇的面世震惊了世人,被一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同时也被另一些学者被批得体无完
肤。我也倾向于伪书说,因为质疑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疑点和破绽是很难全部驳倒的。另
一方面,我认为清华简不可能全是伪造的,因为有的内容绝非当代人所能伪造得出。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2959
14
《中国哲学史》2010年3期刊登了一组七篇文章,都是关于清华简《保训》篇的。前四
篇正面释读和阐释《保训》,其中廖名春、陈慧的《清华简保训篇释读》反映了一年来
廖名春对《保训》文字的考释新成果。但是该文也存在阐释过度问题,例如将“自靧”
解释成周文王“自演”,即对临终遗命 “打腹稿”,让人难以置信。
连劭名《战国简保训与古代思想》、黄人二《战国简保训通解——兼谈其在中国经学史
上“道统说”的地位》、梁立勇《保训的“中”与“中庸”》对《保训》在中国思想史
的地位作了相当高的评价。
后面三篇是质疑《保训》真伪的文章,分别是姜广辉《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李存山《
试评清华简保训篇中的“阴阳”》、丁进《清华简保训献疑》。姜广辉这次又提出五点
,怀疑第二简残缺是作伪者有意为之;从写作学发展史角度指出《保训》不应该出现心
理活动描写;指出《保训》过分夸张“中”的地位,将由帝传中变成了得“中”即得“
帝”,思想史上前所未有;从汉语语法角度看,“日不足,惟宿不详”中“惟”字用在
句中,属于“仿古”用法;从历史史实角度看,文中过分宣扬“中”,与文王、武王行
事作风不相符。
李存山文章考察了“阴阳”一词的演...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15
今古文之争多少年了?
100年就可以搞清楚?

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
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几年间研究和质疑清华简的文章
数以百计,莫衷一是。
》等篇的面世震惊了世人,被一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同时也被另一些学者被批得体无完
肤。我也倾向于伪书说,因为质疑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疑点和破绽是很难全部驳倒的。另
一方面,我认为清华简不可能全是伪造的,因为有的内容绝非当代人所能伪造得出。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华简《(耆)夜》中记录的几首残诗,分明就是《诗经》的佚篇,其
文学价值之高令人叹止。
从。
行,作兹祝诵,万寿亡疆。
,毕竟年代相隔太久远,语言文字的用法差别太大。所以,这几首诗基本可以肯定为真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排除造假者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佚亡的古诗,然后刻在竹简上。
清华简的真伪问题可能要争论一百年,且看《古文尚书》要几百年才有定论。
p**n
发帖数: 261
16
2008年清华简横空出世以来,迅速成为国内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最火爆的话题。支持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几年间研究和质疑清华简的文章数以百计,莫衷一是。
本人大致读了其中一些文章,略有体会。清华简中的《尚书》佚篇《保训》和《伊告》等篇的面世震惊了世人,被一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同时也被另一些学者被批得体无完肤。我也倾向于伪书说,因为质疑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疑点和破绽是很难全部驳倒的。另一方面,我认为清华简不可能全是伪造的,因为有的内容绝非当代人所能伪造得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华简《(耆)夜》中记录的几首残诗,分明就是《诗经》的佚篇,其文学价值之高令人叹止。
历史上最古老的劝酒歌,三千年前周武王亲作《乐乐旨酒》:
乐乐旨酒,宴以二公,紝(任)仁兄弟,庶民和同,方壮方武,穆穆克邦。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周公和诗《明明上帝》:
明明上帝,临下之光,丕显来格, (歆)是禋明(盟)。於……月有城(盛)(缺),岁有(歇)行,作兹祝诵,万寿亡疆。
莫说造假者没有这么深的古诗功力,就算当代最优秀的诗人也不大可能... 阅读全帖
z***c
发帖数: 2959
17
《中国哲学史》2010年3期刊登了一组七篇文章,都是关于清华简《保训》篇的。前四
篇正面释读和阐释《保训》,其中廖名春、陈慧的《清华简保训篇释读》反映了一年来
廖名春对《保训》文字的考释新成果。但是该文也存在阐释过度问题,例如将“自靧”
解释成周文王“自演”,即对临终遗命 “打腹稿”,让人难以置信。
连劭名《战国简保训与古代思想》、黄人二《战国简保训通解——兼谈其在中国经学史
上“道统说”的地位》、梁立勇《保训的“中”与“中庸”》对《保训》在中国思想史
的地位作了相当高的评价。
后面三篇是质疑《保训》真伪的文章,分别是姜广辉《保训疑伪新证五则》、李存山《
试评清华简保训篇中的“阴阳”》、丁进《清华简保训献疑》。姜广辉这次又提出五点
,怀疑第二简残缺是作伪者有意为之;从写作学发展史角度指出《保训》不应该出现心
理活动描写;指出《保训》过分夸张“中”的地位,将由帝传中变成了得“中”即得“
帝”,思想史上前所未有;从汉语语法角度看,“日不足,惟宿不详”中“惟”字用在
句中,属于“仿古”用法;从历史史实角度看,文中过分宣扬“中”,与文王、武王行
事作风不相符。
李存山文章考察了“阴阳”一词的演... 阅读全帖
m********y
发帖数: 21909
18
今古文之争多少年了?
100年就可以搞清楚?

者说清华简是近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史料价值无法估量,改写了中国上古史;反
对者说清华简疑点重重,来历不明,是个惊天大骗局。几年间研究和质疑清华简的文章
数以百计,莫衷一是。
》等篇的面世震惊了世人,被一些学者捧上了天,但同时也被另一些学者被批得体无完
肤。我也倾向于伪书说,因为质疑文章中提到的大量疑点和破绽是很难全部驳倒的。另
一方面,我认为清华简不可能全是伪造的,因为有的内容绝非当代人所能伪造得出。最
典型的例子就是,清华简《(耆)夜》中记录的几首残诗,分明就是《诗经》的佚篇,其
文学价值之高令人叹止。
从。
行,作兹祝诵,万寿亡疆。
,毕竟年代相隔太久远,语言文字的用法差别太大。所以,这几首诗基本可以肯定为真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排除造假者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佚亡的古诗,然后刻在竹简上。
清华简的真伪问题可能要争论一百年,且看《古文尚书》要几百年才有定论。
C********g
发帖数: 9656
19
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4554
姜志勇
内容提要:前孔子时代,中国有两次价值和思想危机,分别是殷周之际和春秋时代。殷
周之际,在对王朝更替的反思和经验总结中,传统的天命观受到质疑和弱化,代之而起
的是道德观的强化,西周领导层把“德”融入到了新王朝的政体和治道之中,这是“德
”之观念由自发到自觉的觉醒标志。总的来看,前孔子时代,“德”之内涵经过政治层
面之德治、个体自身之美德和超越特定层面的纯粹之“德”等三次变化,期间人们在对
“德”的反思和如何“建德”的探索上大大推进了对“德”的认识。“德”之涵义的第
四次变化是从外在进入内在,成为人之内心提升的一种品质,但这要等到春秋时代第二
次思想危机之时,这次危机的主要内容是以德为内在本质建立起来的周代礼制受到了破
坏,人们对礼制的信仰出现动摇,社会面临重新“建德”的问题。
关键词:德天命两次思想危机德政孔子
“德”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一些学者认为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德”,但也有不
同看法[i]。《尔雅》中没有对“德”作出专门的解释,却有三处提到“德”:“颙颙
、卬卬,君...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2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哈哈,史版想办法吧
上古史中古史希腊罗马史经济史种植史建筑史这些史版的配料一直都没有发展壮大,主
要讨论还是集中在中共党史和军事数炮史上,没有对中共历届领导人的品头品足三分味
精二两辣椒粉5钱醋的引用史料方式,史版存在的意义还大吗?我党骂陈独秀王明瞿秋
白李立三张国焘高岗刘少奇林彪四人帮也不是稀罕事了,更别说什么周佛海顾顺章,版
上喜欢炒的彭德怀粟裕刘伯承罗瑞卿的恩恩怨怨也不少。连历史上的中共领导人都不让
讨论,比中宣部还中宣部了。没见于党史教科书的都应该是谣言吧?
v****e
发帖数: 1240
2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秋海棠兄,既然贴了这首词
那也很好啊,对于上古史,原始典籍史料并非很丰富,能结合考古发现最好了,贴几张
文物的照片,就更酷啦
c*****1
发帖数: 3240
2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剑桥中国史值得入手么?
没有啊,夏商周没有,但是有剑桥中国上古史啊,资治通鉴也是从威烈王开始啊
不仅夏商周没有,魏晋南北朝,五代宋下,清下走没出呢,可人家也没说不出啊
这不刚刚出了五代宋上么。。。
D*****i
发帖数: 8922
2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剑桥中国史值得入手么?
剑桥上古史那是另一波人的书了。
就单套中国通史而言,白版通史是目前最好的。
p********f
发帖数: 787
24
黄帝相传生卒年月在公元前2700-2600,关于黄帝陵最早的明确书面记载是在《史记》
里,已经是两千多年之后。历代祭祀都只说黄帝陵是衣冠冢(其实衣冠都没有),你相
信黄帝陵里会有任何对上古史考证有帮助的东西吗?
m******r
发帖数: 4351
2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也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个人来说,我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几年前的时候,我还是纯感情上的希望中华文明是自发酝酿出来的,为此还特地一连看
了好几本有关夏商的专业论著,包括殷商史、中华上古史之类的东东,希望找到点能反
驳这个外来说法的东东。结果,我只好无奈地说,根据目前确定性的已知事实,和必要
的理性推理的基础上,能确定的是夏如果真的是在中国本土的话,那么其文化大约真的
并不那么辉煌。
除了后人记裁的文献外,几乎没有任何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王朝的存在;目前唯一对证
明“夏”朝存在的有利证据是二里头文化。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二里头的一、二期属于
夏时期的文化,而三、四期属于商早期的文化,根据是地质年代,其他的说法比如把三
四期都硬说是夏的文化的,很难令人信服地克服这个年代问题。即便如此,出土的能确
认是夏时期的文物和遗址都是石器、陶作坊、村落(较真地说,这样的说是文化可以,
算文明实在勉强),这和我们长期以来被灌输的对夏的印象有很大落差。
同商相比(为了避免分歧我这里一般指先商)夏(以下为了避免分歧一般指夏朝的假想主
要活动地区包括山西南部、洛阳谷地、豫西平原等)缺少三个文明的重要东东: 文字,青
铜器, 马车(马车...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大胆假设,还是要小心求证
有事实链条也不行啊
记得我在西西河说秦毁灭了中华的上古史,一大帮子人跟我急啊。因为大概是电影电视
专家所赐,他们感情上都对秦很有好感啊。
我拿出了事实链条,在史记的哪章哪节,太史公如何详细地说了这个事,没用啊。人家
说你不能排除未来某地挖出某些秦简的可能性好伐。总之,西西河的历史版,有时候更
像是一个说书版,说不明白啊。
总之,那一次我华丽的败退了---好吧,其实我败得没那么难看,不过是被一群ID追究
我的态度问题,被拿刀一路追出九条街而已。
b******s
发帖数: 1089
27
秦始皇烧掉的是史书,但像楚辞这样的文学作品都还在。
屈原说自己是高阳之苗裔,应该有清晰的谱系记载。楚国的熊氏在周以前就迁居楚地,
有了自己的家系。要是说周系统的伪造了上古史,又把这些强加到各个氏族的谱系里,
该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
m******r
发帖数: 4351
28
有的
按照周礼,诸侯国要有自己的史官,记录各种事项,文献档案之类的工作
有很多文章讲这个,挺繁琐的。
前面讲了,先秦中国编年史书都叫《春秋》。可惜这些官方的档案都被秦始皇的一把火
烧没了,下面这个是我以前写的:
焚书坑儒的一个重要的进步意义是几乎彻底摧毁了华夏的上古史。
本来中国上古的史是很详细的。
夏朝我们不知道了,商朝极其重视祖先,祖先的事迹自然不能遗漏,有专门的史官的设
置,很多时候由征战四方的武官兼任(看看史字的写法与戈有关就知道了);《尚书多士
》里面也说,“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大意是说,你们殷的先人有记载历
史的文献典册,记载了成汤灭夏的事--所以现在不过是历史重演罢了。
到了周朝,有个典故叫做“天子无戏言”,说的是晋的祖先唐叔虞受封的故事,史记里
是这么写的: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桐叶以为硅,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
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日:‘
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封叔虞于晋。”
这个故事说的是当时的史官要把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记下来,可以想象得记... 阅读全帖
m******r
发帖数: 4351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周到秦朝时的华夷之争
当时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墨道法名等
名家是逻辑家,玩诡辩的,不成气候。
墨家和儒家对立。
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是不争,回到原始氏族社会
总之,儒墨道主张不同,但共同点都是厚古薄今,法先王
而法家是法后王,打倒无功受禄的贵族,让人民直属国君
为了消灭儒墨道的依仗,法家发起毁灭上古史是顺理成章的。
p***t
发帖数: 698
3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东周到秦朝时的华夷之争
这个。。。总之要搞个论点,论述还要有考的。
春秋六大国,战国七大国,王系都是华夏(汉族)正朔。秦,赵,楚,均颛顼之后。晋
,周成王之后。三家分晋的其他两家韩,魏,也都是周后。就连相对文明开化晚的吴,
越,一是周太王之后,一是夏少康之后。从统治者“血统”上讲,纯“汉”。
这几大国,从“地域”上看,秦偏处西陲,和“戎狄”战。齐无疑于东夷战。楚与南蛮
。吴,越与粤打。晋为最腹地,也不免与赤翟白狄打。中国的上古史,乃至春秋战国,
就是一个“汉”民族疆域扩展的历史,消灭,征服,撵除,同化,臣服周边少数民族的
历史。无一国例外。这个过程的主体是“汉”民族。
你说秦楚都是蛮夷,甚至连晋也是半胡半夏。你是在说春秋无一大国为”汉“主,春秋
已无”汉“。你的华夏圈子就是河南商丘周围百里吧?脸红不?
宋,楚争霸的泓之战到你这里成了”各诸侯国,面对着诸胡夷的侵略而苦苦支撑。。。
的最后一次努力“。脑袋一拍,什么都敢说了。
另外,孔子的”复礼“,专指周礼,不要扯夏,商。
秦始皇焚书坑儒理由很现实,你骂他,他是个枭雄,又天天想“万世”,能不给你来个
斩草除根吗?叽叽歪歪地扯什么华夷之争。
s***c
发帖数: 1926
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29cae10100p69y.html
也许您要说,论史就不能光用考古学的话语系统,这么大个都邑它总得有个说法有个名
姓吧?
也难怪,我们中国是历来不缺文献典籍的,没名没姓的总说不过去。这是国人的普遍想
法。不惟文献史学家在努力,考古学家也深恐被看作是不具有古史重建能力的“发掘匠
”,当然也热心参与论证。
的确,在中国,丰富的文献典籍资源,给解读丰富的考古学材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上
个世纪初,王国维创造性地用传世文献和地下文字材料互证的“二重证据法”,最终确
认甲骨文和殷墟的主人系历代商王,使商代后期的历史成为“信史”。这一重大学术收
获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像大师王国维那样,弄清年代更久远的考古学文化主人
的身分,把中国“信史时代”的上限再向上推,当然是考古学家心底的梦。因此,“对
号入座”研究几乎从每一项重要发现的开始就展开了,成为数十年来中国考古学和上古
史研究领域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但正如我们已指出的那样,殷墟时代及其后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与前殷墟时代的考古
学,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一个本质的不同,那就是对后... 阅读全帖
f*******k
发帖数: 2187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文科生编历史
没有记载、没有考古证据之前,历史就是故老相传。我现在教儿子中国远古上古史,都
是按照五字鉴来教。
m******r
发帖数: 4351
33
刚才说满清,其实满清可能无意之间为中华的上古史做了点贡献。满清大兴文字狱,有
点风吹草动疑神疑鬼就把人给活活剐了,这谁受得了。所以当时的人都一头扎进故纸
堆里,满清很高兴,汉人给他们自己的老祖宗挑毛病么。反过来,如果是汉人的天下,
大家第一不一定有这么大劲头,第二有祖宗之法不可动的传统。
总之,结果大家对这些古文字之类的特别熟悉和敏感,看到甲骨文立马就知道这是宝贝。
甲骨文研究的识别与研究的铺垫是清朝经学的两个学派的兴起:考据学和金石学。受到
以上这些思潮影响的王懿荣等偶然看到龙骨一下就警觉起来并不是偶然的。
商人从哪里来?
先商阶段,没有一点踪迹。除了一点事迹,有易氏那个。易在北京那一带,很北面,王
亥是赶着牲畜去的有易氏那里,所以专家们推断商这个时候在易水的南面。
其实我认为这个推断很不必然。安知王亥不会从北边来呢?畜牧业从张北草原一带过来
也很正常啊。
这里我认为专家们的思路认定商是东夷部落,主要是东夷玩鸟图腾,所以被限制住了。
我认为其实这个燕子和东夷的鸟不同,燕子全世界都是,非洲还是人家的故乡呢。
据说"夏奚仲作车,或尚以人挽之;至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
管子:殷人之王,立... 阅读全帖
f*******k
发帖数: 2187
34
儿子刚上小学,对神话故事很感兴趣。讲故事的同时,也按照《五字鉴》给儿子讲上古
史。大约如此:
盘古开天辟地
三皇---天地人皇---古代九州雏形
有巢氏---采集为食、发明衣服、开始用树枝搭建的房屋
燧人氏---钻木取火、结绳记事
伏羲---文字、八卦、开始畜牧业
祝融共工---有记载的第一次部落战争,以及自然灾害
女娲---抗灾,文明重新发源,大约起始于公元前4000年,一共十五代;
神农---百草、桑田、医药、贸易,农耕文明出现,大约3000BC,传八代共520年;
黄帝---天文、数学、立法、音乐,制造舟车,大约2500BC,在位100年,炎黄争霸、蚩
尤等部落战争;
少昊---鸟官,2400BC
颛顼---发明太阳历
帝喾---在位80年
尧---BC2170,在位90年
舜---在位50年
禹---治水
启---BC2030年
桀---夏朝共430年
商---BC1600年
h******x
发帖数: 10156
35
What if he ask about detail, how to explain?
m***6
发帖数: 8479
36
zan
h*******e
发帖数: 1968
37
s*******a
发帖数: 8827
38
光这些名字就能把小孩搞晕了。。lz要真这样教的话那真是十足的书呆子。
w**a
发帖数: 2461
39
我可以帮楼主, 你的名单里面居然有一个是我的先祖。呵呵。
c*****r
发帖数: 2426
40
c*******r
发帖数: 2012
41
居然只有一个是你得祖先,令人惊奇!
a*******t
发帖数: 10093
42
推荐让他好好背背千字文
“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张 。
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 。
闰馀成岁 , 律吕调阳 。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
金生丽水 , 玉出昆冈 。
剑号巨阙, 珠称夜光 。
果珍李柰 ,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 鳞潜羽翔 。
。。。。。。

中国人
三字经可以不学,千字文则一定要背,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无所不包
而四字的韵,才真真是汉文之精华所在
d********a
发帖数: 9567
43
就这还发在屎版,上精华?
m********r
发帖数: 334
44
基本都是神话和传说,也算历史吗?
d*****t
发帖数: 7903
45
自古三百千千都是很好的启蒙读物,各有利弊,不能绝对。
千字文虽好,但表述的历史太短。
b*p
发帖数: 2208
46
在位九十年很难服众啊.难道要说是因为修炼了黄帝内经欢喜佛?
j****l
发帖数: 3356
47
D*****i
发帖数: 8922
48
在位九十年,实际上可能是这个王所在的部落统治了九十年,后来传说中以其中一个最
英明的王做代表了。相当于如果天朝的史书都失传了,后人说起天朝古代史时就说秦皇
汉武唐宗宋祖四个皇帝统治了中国一千年。
D*******a
发帖数: 1723
49
从盘古到夏当神话讲,历史从商开始
L*****s
发帖数: 24744
50
20年前有一套插画书
叫 上下五千年, 4本,很适合小孩读..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末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