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 发帖数: 2792 |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iebridge 讨论区 】
发信人: Sandra27 (人生若只如初见), 信区: Piebridge
标 题: 爱以舍为尊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Dec 18 10:12:10 2012, 美东)
电影[财神客栈]的几句台词:
武以快为尊,情以舍为尊,谋以忍为尊。
闻问切:那你一定是没试过真心爱一个人,她想什么都不要紧,你知道你爱她就行了。
火龙女:这叫单相思。
闻问切:对,只要她快乐,我就快乐。她不开心,我就不开心。
闻问切:像玲珑这样世间罕有的女子,怎么会没有别的男人喜欢她呢? 有越多的人懂
得欣赏她的美,她的好,我就越开心”。
爱以舍为尊。
闻问切为了爱情舍弃生命,他赢了。
我舍弃了一个梦一样的女人,却赢回怀抱里一个实实在在的,算起来,我还是赢了
看了这部电影,忽然想起[玉观音]的主题曲--比我幸福。
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
才不枉费我狼狈退出
再痛也不说苦 爱不用抱歉来弥补
至少我能成全你的追逐
请记得你要比我幸福
才值得我对自己残酷
我默默的倒数 最后再把你看清楚
看你眼里的我好模糊 慢慢被放逐
放心去追逐你的幸福
别管我愿不愿 孤... 阅读全帖 |
|
S******7 发帖数: 561 | 2 电影[财神客栈]的几句台词:
武以快为尊,情以舍为尊,谋以忍为尊。
闻问切:那你一定是没试过真心爱一个人,她想什么都不要紧,你知道你爱她就行了。
火龙女:这叫单相思。
闻问切:对,只要她快乐,我就快乐。她不开心,我就不开心。
闻问切:像玲珑这样世间罕有的女子,怎么会没有别的男人喜欢她呢? 有越多的人懂
得欣赏她的美,她的好,我就越开心”。
爱以舍为尊。
闻问切为了爱情舍弃生命,他赢了。
我舍弃了一个梦一样的女人,却赢回怀抱里一个实实在在的,算起来,我还是赢了
看了这部电影,忽然想起[玉观音]的主题曲--比我幸福。
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
才不枉费我狼狈退出
再痛也不说苦 爱不用抱歉来弥补
至少我能成全你的追逐
请记得你要比我幸福
才值得我对自己残酷
我默默的倒数 最后再把你看清楚
看你眼里的我好模糊 慢慢被放逐
放心去追逐你的幸福
别管我愿不愿 孤不孤独 都别在哭
爱,真的以舍为尊吗? |
|
f***n 发帖数: 615 | 3 以舍为尊,听起来很诗情。通俗点,无外乎就是,辗转反侧追不到的,扔了也不可惜。
拿在手里的未必就不如。只是一个是镜中月,一个是床头花。真的上月球看看,估计很
震撼,但肯定没你的床头花可爱。 |
|
a**t 发帖数: 2018 | 4 以舍为尊是说真爱里带着牺牲。比如爱一个人,牺牲自己很好的事业去对方那里,工作
生活重新开始。。。是否牺牲,牺牲多少,是感情的试金石。 |
|
|
j****n 发帖数: 4358 | 6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jiawen (嘉文), 信区: Wisdom
标 题: 略析道教神仙信仰对佛教的影响——以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为核心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Feb 23 14:52:06 2012, 美东)
2009年9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历史上的佛道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永久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从多层次多角
度认识的课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作为本土文化
重要内容之一的道教对佛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便是在这一视角下
,通过对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下文简称《讲经文》)中所反映的神仙信
仰的考察分析,来揭示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和佛道融合的一些情状。
一、
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对应的是《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国王舍
身为奴,求闻《妙法莲花经》一节。其中对于仙人的出场及相关内容作了富有想像力的
演绎,颇值得注意。其中内容有:
仙人常居山里,高闲无比。风吹丛竹兮韵合宫商,鹤笑(瓠)(孤)松兮... 阅读全帖 |
|
j****n 发帖数: 4358 | 7 2009年9月14日 佛学研究网
中国历史上的佛道关系是一个需要研究的永久性课题,也是一个需要从多层次多角
度认识的课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过程,是诸多因素造成的,而作为本土文化
重要内容之一的道教对佛教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便是在这一视角下
,通过对敦煌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下文简称《讲经文》)中所反映的神仙信
仰的考察分析,来揭示道教对佛教的影响和佛道融合的一些情状。
一、
P.2305《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对应的是《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国王舍
身为奴,求闻《妙法莲花经》一节。其中对于仙人的出场及相关内容作了富有想像力的
演绎,颇值得注意。其中内容有:
仙人常居山里,高闲无比。风吹丛竹兮韵合宫商,鹤笑(瓠)(孤)松兮声合角徵。队
队野猿,潺潺流水。有心永住临泉,无意暂游帝里。忽闻空中人言,又见庵前云起。思
量兮未回来由,发言兮问其所以。空中告言,别无意旨。缘有个大国轮王求法,愿抛生
死。仙人幸有《莲经》,何为摄为弟子?大王兮要礼仙人,仙人兮收来驱使。
自居山内学修行,不省因循入帝京。
...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8 诞生的前后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个叫迦罗臂拏迦的村庄
,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个很幽静的地方,这是智能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乡。
舍利弗诞生在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中负有盛名的论师;当母亲怀着
舍利弗的时候,他母亲的智能,就异于寻常的妇女,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
母亲的弟弟拘稀罗,也很善于议论,但每当他和怀孕的姊姊议论时,总是辞穷力拙,不
支而退。拘稀罗因此惭愧得离家出走,他知道姊姊所怀的胎儿,一定是一位大智能的人
,自己若再不求进步,将来不如外甥,岂不给人笑话!因此他就到处参访明师,研究学
问,连指甲都没有时间剪,当时的人都叫他长爪梵志(后来因舍利弗皈依佛陀,他也皈
依做了比丘)。
舍利弗八岁的时候,就能通解一切书籍。当时的摩揭陀国,有长者兄弟二人,兄名吉利
,弟名阿伽罗,设宴招待国王太子,大臣论师,作乐歌舞,谈古论今。宴会中规定什么
身份的人坐什么位置,但八岁的舍利弗,却坐上论师的宝座,旁若无人,一点都不畏惧
。很多大臣论师起初都觉得他年少无知,不屑与语。他们都派年少的弟子和他酬答,但
舍利弗言词清晰,义理周详,语惊四座,诸大论师此时... 阅读全帖 |
|
M******a 发帖数: 2252 | 9 瞧瞧...
楼主的确是把舍曲解了, 还把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代入了, 别人都不肯点破而已, 看你以
后还卖不卖弄小聪明.
You can be right, or you can be married.
今天的不正常到此打住, lol. |
|
S******7 发帖数: 561 | 10 当一个人选择放弃自己所爱的人时,一般都是逼于无奈,很多时候只是单相思,所以只
能放弃,成全别人。
如果真的是双方互相爱慕,就不用舍了 |
|
M******a 发帖数: 2252 | 11 武,情,谋,爱, 乃至世间万物,均以无为尊.
习武无招胜有招,情到深处无怨尤, 上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大爱无我, 无中生有, 古人
诚不我欺. |
|
w******p 发帖数: 197 | 12 积极1点,
换1首
风再起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bnkTAq9tHs
我 回頭再望某年 像失色照片乍現眼前
這個茫然困惑少年 願一生以歌 投入每天永不變
任舊日路上風聲取笑我 任舊日萬念俱灰也經過
我最愛的歌最後總算唱過 無用再爭取更多
*風再起時 默默地這心不再計較與奔馳
我縱要依依帶淚歸去也願意 珍貴歲月裡 尋覓我心中的詩
#風再起時 寂寂夜深中想到你對我支持
再聽見歡呼裡在泣訴我謝意 雖已告別了 仍是有一絲暖意
我 浮沉了十數年 在星空裡閃帶著惘然
請你容我別去前 贈出這闕歌 來日某天再相見
但願用熱烈掌聲歡送我 在日後淡淡一生也不錯
那暖暖雙手最後可永遠伴我 何用再得到更多 |
|
t******g 发帖数: 17520 | 13 福德
巴利经文选读
(英译、编辑)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Merit
A Study Guide Prepared by Thanissaro Bhikkhu
=======================================================================
原文版权所有 © 2005 美国慈林寺,仅限于免费发行。慈林寺许可人们在任何媒
体再版、重排、重印、印发。然而,编者希望任何再版与分发以对公众免费与无限制的
形式进行,译文与其它衍生作品也要求表明作者原衷。
中译版权所有 © 2008 良稹,http://www.theravadacn.org ,流通条件如上。转载时请包括本站连接,并登载本版权声明。
=======================================================================
目录:
◇引言
◇基本智慧
◇福德(Puñña)
◇布施(Dana)
◇持戒(Sila)
◇禅定(Bhavana)
◇证入流果的福德
◇超越福德
◇名词解... 阅读全帖 |
|
p******1 发帖数: 177 | 14 助念往生仪轨
助念者以清净心、悲悯心,在临终者或亡者面前,观想十方诸佛放光加持,自他切莫哭
泣等。若条件允许,则应于亡者头顶上方,摆设佛像、佛经等三宝所依,并供养灯、水
、香、花、果等。之后与大众一起念诵:
一、皈依(三遍):
南无革热雅(皈依上师)
南无布达雅(皈依佛)
南无达玛雅(皈依法)
南无僧嘎雅(皈依僧)
二、发四无量心(一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三、发四弘誓愿(一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四、三十五佛忏悔文(一遍):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
尊。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 阅读全帖 |
|
B**M 发帖数: 74 | 15 佛说阿弥陀经分段正义
一、法会圣众同俱分
同俱者,俱此正修功德也。从来读弥陀经者往往徒慕西方之极乐,而未明极乐之意
境,徒知西方有相之庄严,而未达无相之功德庄严,徒发愿往生,而未解如何得往生之
义,徒知西方一门之义,而未通西方普门之妙。西方极乐世界者,圆遍十方,一普互摄
,至广大精密之佛土也。凡佛经文浅者义深,如此经与普门品等是,而经首特点出诸名
者,由舍利弗至阿[少/兎]楼驮十六人。为小乘偏空者,未能直证大乘,宏开般若,佛
转说有世界以为证,欲其勿偏空而转知有也。十六人中,特以舍利弗为首者,以佛为小
乘说般若必不离智慧较高之舍利弗也,是谓咐嘱。大菩萨中,以文殊为首者,明此经非
通般若不可,次阿逸多菩萨者,弥勒也。佛先说有相,以融归于性,可知性相融通,非
空非有,而极乐之意境始开,是谓护念。故此经不可仅执文字解,当兼从意境会,然后
知佛之广大慈悲矣。世有愿与诸圣众同俱而往生者乎,幸先除成见,俯纳鄙见,一试其
究竟如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
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
婆多,周利槃陀伽... 阅读全帖 |
|
r**t 发帖数: 214 | 16 来自主题: PsychoAnalysis版 - 炎夏飘雪 英文链接 www.buddhanet.net/pdf_file/jotleeds.pdf
炎夏飘雪
[缅] 西亚多乌祖迪迦著
译序一:来自伊洛瓦底江畔的祝福 – 克玛叠帕比丘(Bhikkhu Khemadipa)
在世尊的教导中,最简单然而却是最深奥的便是:唯一的实在就是当下出现的任何事物
。如实地活在当下的一刻,这样你便会活在真理中。事实上,世尊把当下的一刻说作是
「唯一值得的执着」。
然而,在修行的路上满是圈套,比如想要有些不一样的体验、判别当下那一刻的素质、
抱持着期望等,即使是修行已久的禅修者,都仍会掉进这些陷阱中。「我至今已禅修二
十年了,但我仍有愤怒,我到底做错什么?」
从阅读乌祖迪迦的内心世界,我希望你们得到的是,能认识到当你沿着这条法的道路往
前走着,但却否认你自己的人性,这便是不智。爱、迷惘、绝望,与恐惧等都是现实的
,它们都是自然的,它们就在面前,而且,跟所有其他东西一样,都是从缘而生,并会
消逝。在这条道上只有一样「正确」的体验,那就是你现在正觉知到的。
只要你是一个人,你都会有人的遭遇。活在其中,从中学习,并将之放下吧!
愿你们得到解脱。
西亚多乌祖迪迦(自传)... 阅读全帖 |
|
f**o 发帖数: 12685 | 17 闪
黑
靠
靠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区。(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喇
回族中的喇姓,多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的“喇”字。据《陕西通志》载,
元朝初,贵族纳速喇丁,“子孙甚多,分为纳、速、拉(喇)、丁四姓,居留各省。”
另,“奥都喇合蛮之后裔姓喇”。(《回教民族说》)喇姓主要分布在甘肃临夏、青海
等地。
拉
回族中的拉姓,是由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拉丁的名字演变而来。参见“喇”。
剌
回族中的剌姓,早期见于元代。如元统元年(1333年)进土授温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的
刺马丹、泰定四年(1327年)任镇江团山巡检司巡检的刺马丹。此外,在元代的官员中
还有剌马先干、刺速蛮、刺哲(西域阿鲁温人)、刺利等人。刺姓回族现今分布不详。
腊
回族中的腊姓,见于江苏扬州。唐代时,扬州为伊斯兰教早期传入中国的地区和对外开
放的重要口岸,故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便留居于此,腊姓便是这些留居者遗传下来的
姓氏之一。另可参见“玩”姓。
蓝
回族蓝姓是“由伊斯兰人名(来自阿拉伯语),借用发音相近的汉字姓。”(《认祖归
宗——中国百家姓寻根》)如元代的词曲家蓝楚芳,原本“西域人,回回族”,入关后...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4910 | 18 書名:宅經
△《宅經》•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舊本題曰《黃帝宅經》。案《漢志•形法家》有《宮宅地形》二十卷,則相宅之
書較相墓為古。然《隋志》有《宅吉凶論》三卷,《相宅圖》八卷,《舊唐志》有《五
姓宅經》二卷,皆不雲出黃帝。是書蓋依託也。考書中稱《黃帝二宅經》及《淮南子》
、李淳風、呂才等宅經二十有九種,則作書之時本不偽稱黃帝,特方技之流欲神其說,
詭題黃帝作耳。其法分二十四路考尋休咎,以八卦之位向乾坎艮震及辰為陽,巽離坤兌
及戌為陰。陽以亥為首,巳為尾,陰以巳為首,亥為尾。而主於陰陽相得,頗有義理。
文辭亦皆雅馴。《宋史•藝文志•五行類》有《相宅經》一卷,疑即此書。
在術數之中猶最為近古者矣。
相宅相墓之屬
●宅經 卷上
夫宅者,乃是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非夫博物明賢,無能悟斯道也。就此五種,
其最要者唯有宅法,為真秘術。凡人所居,無不在宅。雖只大小不等、陰陽有殊,縱然
客居一室之中,亦有善惡。大者大說,小者小論。犯者有災,鎮而禍止,猶藥病之效也。
故宅者,人之本。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吉。若不安,即門族衰微。墳墓川岡
,並同茲... 阅读全帖 |
|
b**d 发帖数: 7644 | 19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有分、睡、死、定、转生、与涅盘的分析
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
在每一个人生命的过程之中,它有几个极为特别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讨;那即是有分的
状况;有分,睡与死的差别;有分、定、灭尽定、与死的差别;死与结生,如何转生于
三界、及如何到达涅盘。
认识这些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佛陀的教法,生起正见,证取道果。
有分
有分(Bhavanga)是生命之流或生命的成分,或生命相续流 。有,bhava生命,分,成分
。这里的‘有分’是指多数,平常用的是单数。‘有分’有二种:一是诸心识剎那相续
的有分,二是十九种有分(作用)心。
当外境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触撞到六个根门时,五门转向心还未生起,有分心仍在生灭,
第一个被触撞的有分心是‘过去有分心’(Atitabhavanga),第二个是‘有分波动’(
Bhanvangacalana),第三个是‘有分断’(Bhavangupaccheda),接下来是路心(
vithicitta)的生起。路心里有五门转向,五识,领受,推度,确定,七个速行心,二
彼所缘,然后又再进入有分心。意门的路心里有意门转向,七个速... 阅读全帖 |
|
x*m 发帖数: 276 | 20 来自主题: _PathToTruth版 - 佛教圣典 佛教圣典
关世谦居士译
每个人都有迷与苦为渊源的烦恼,想从这烦恼的羁绊中挣脱,有五种方法:
第一,对事物的见地须正确,辨别它的前因与后果。一切苦的根源,是由于心中有
了烦恼,一旦烦恼祛除,就会显现出无苦境界的正知。
因为见地有错误,生起对‘我’的思虑及忽视原因与结果的法则,被这错误的思虑
所拘束而生起烦恼,陷入苦与迷的境地。
第二,抑制欲望,使烦恼镇伏。以光明正大的心,制服眼、耳、鼻、舌、身、意六
根所发起的欲望,把产生烦恼的根本斩断。
第三、使用物品须合适,思考要正当。选用衣著和食物时不要考虑是为享乐,考虑
到衣服是为防御寒冷和暑热,以及遮护羞耻;食物是维持修道的根本,是为滋养身体。
有了如此正当的思考,烦恼将无由生起。
第四,凡事都须忍耐。忍耐寒、暑、饥、渴、辱骂,毁谤更要忍耐,因为接受忍耐
可以消灭燃烧己身的烦恼之火。
第五,远离不应去的所在,远离不可交的朋友。如能做到这一点,烦恼的火焰则消
逝殆尽。(——巴利本中部二·一切漏经)
佛陀篇
第一章 历史上的佛陀
第一节 伟大的生命历程
(一)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在罗希尼Rohini河流域,释迦族老早就建都在迦毗罗
Kapila城。国... 阅读全帖 |
|
B***o 发帖数: 133 | 21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22 【偿还最后的债】
佛陀将般涅盘的这一年,在毗舍离附近的橡树村 (1) 中结夏安居,安居圆满后,就顺著他来时的路,一路游行回到舍卫城的只园精舍。 「法将」舍利弗礼拜佛陀后,回到自己的茅篷。当弟子们向他礼敬而离开后,他就洒扫、敷座,洗脚后盘腿坐著,进入阿罗汉的果定中。
舍利弗依他预定的时间出定,出定之时他有了个想法∶「过去诸佛是先入涅盘,还是他的大弟子先入涅盘?」然后他发现是大弟子先入涅盘。因此,他思考著自己的生命力,发现只剩下一个星期了。
他接著思索著∶「我该在那里入涅盘呢?罗目侯罗在三十三天入灭,智者憍陈如长老在六牙湖(Chaddanta Lake) (2) 圆寂,而那里是我入灭的地方呢?」
当尊者再三思索这个问题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并且想到∶「虽然她是七位阿罗汉的母亲 (3) ,但对佛、法、僧三宝还未生起信心,不知道她有没有可以生起信心的因缘?」
在观察这个问题后,尊者发现她有现观(abhisamaya)初果的因缘,因此自问∶「要透过谁的教导,她才能够洞察真理呢?」
接著他了解到唯有自己教导母亲佛法,才能成就这件事,他进而想到∶「如果我现在还是漠不关心,人们将会说∶『舍利弗一向乐于... 阅读全帖 |
|
f********4 发帖数: 253 | 23 相應部47相應13經/純陀經(念住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當時,生病、痛苦、重病的尊者舍利弗住在摩揭陀國的那羅迦村,而純陀沙彌為尊
者舍利弗的侍者。
那時,尊者舍利弗因病般涅槃了。
那時,純陀沙彌拿了尊者舍利弗的鉢與僧衣後,到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去見尊
者阿難。抵達後,向尊者阿難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純陀沙彌對尊者
阿難這麼說:
「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這是他的鉢與僧衣。」
「純陀學友!這是一個應該去見世尊的談論主題,來!純陀學友!讓我們去見世尊
。抵達後,告訴世尊這件事。」
「是的,大德!」純陀沙彌回答尊者阿難。
那時,尊者阿難與純陀沙彌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
一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位純陀沙彌對我這麼說:『大德!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這是他的鉢
與僧衣。』大德!聽到『尊者舍利弗已般涅槃了』後,我的身體就像被麻醉了一樣,我
不辨方向,法對我也不清楚了。」
「為什麼呢?阿難!舍利弗帶走你的戒蘊後般涅槃,或帶走定蘊後般涅槃,或帶走
慧蘊後般涅槃,或帶走解脫蘊後般涅槃,或... 阅读全帖 |
|
l**a 发帖数: 5175 | 24 http://www.chinabaike.com/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
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
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
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有部学说之书,
这就是《阿毗达摩俱舍论》。他先作本颂六百颂,随后又作长行注解八千颂。因为在这
部论书里包括了有部的重要阿毗达摩论如《发智》、《身论》和《法蕴》等六足论以及
《大毗婆沙论》的要义,同时也即以这些论书为所依,所以此论题名为阿毗达摩的《俱
舍》,"俱舍"具有箧藏和刀鞘之义。
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使批判《毗婆沙论》彻底之故,
曾经化装去迦湿弥罗跟着悟入论师学习了四年,后来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犍陀罗来。
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个颂。这样他讲完了全
论,作成六百颂,即是《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
以为帮助已宗宣扬《毗婆沙论》的主张,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 阅读全帖 |
|
y****w 发帖数: 39 | 25 转自:http://www.zhibeifw.com/fjgc/fmlx.php?page=2
对死的赞美
舍利弗虽是证得圣果的长老,但对于女子修行有成就的人,他也很尊重。
有一次舍利弗在王舍城附近的森林中坐禅,正放下一切进入正定的时候,在他对面岩窟
中坐禅的优波先那比丘尼大声叫他。他走去时,优波先那比丘尼对舍利弗说道:“舍利
弗尊者!我刚才坐禅的时候,身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爬,我起初没有注意,后来才知道
是一条毒蛇,我被它咬了,马上一定会死。现在乘毒气在我身上还没有回转的时候,请
您慈悲,设法为我召集大家来告别吧!”
优波先那比丘尼说话时,一点都不惊慌,像是没有发生什么事一样。
“哪里有这样的事?我看你的脸色一点都没有变,被蛇咬了的话,脸色一定会变的。”
舍利弗起初以为没有这样的事,所以这么说。
“舍利弗尊者!人的身体为四大五蕴假因缘集合所成,没有主宰,本来无常,原本是空
,我是体悟这个道理的,所以毒蛇怎么可以咬空呢?”
优波先那静静的回答,舍利弗非常佩服。
“你说得很对,你已经能到达解脱肉体痛苦的程度,你以你的慧命支持着脸色不变。”
舍利弗赞叹着。
舍利弗通知附近修道的比丘和比丘尼,...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6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普贤王如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
显密深广虚空中,传承加持集浓云,
放射教理巨雷声,遇痴邪众当躲避。
前世宿缘虽成熟,亦于密法具正见,
无力遮止邪说者,欢喜谛听我宣说。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为度化无边有情,适合种种不同的根基而宣说了八万四
千法蕴。《普作续》云:“为调贪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律,为调嗔惑之对治,宣说
二万一千经,为调痴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论,为调三毒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密。
”如是根据所化众生的界、根性、意乐的不同,佛宣说了三藏十二部及密续部等无量殊
胜法门,后来以印、藏、汉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众多教派而饶益无边有
情,如雪山之水分流四方,普泽了大地。对各宗各派的如来清净教法本应普皆推崇,然
有少数人或基于凡夫情见,除自己的宗派外不承认其余宗派是正教,尤其对无上密宗多
有疑惑,甚至诽谤。为了昭明正理,故于此简略阐述涉及到密宗的有关问题。
谤法的过失
行文之前,首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对佛法轻易评论甚至诽谤的过失。佛法是佛陀从大觉
智海中流露出来的度人方便,是芸芸众生离苦得乐的唯一津梁,佛陀甚至把佛法比喻成
诸佛的“法身舍利”来显示...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27 索达吉堪布 著
顶礼普贤王如来!
顶礼大恩金刚上师!
显密深广虚空中,传承加持集浓云,
放射教理巨雷声,遇痴邪众当躲避。
前世宿缘虽成熟,亦于密法具正见,
无力遮止邪说者,欢喜谛听我宣说。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为度化无边有情,适合种种不同的根基而宣说了八万四
千法蕴。《普作续》云:“为调贪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律,为调嗔惑之对治,宣说
二万一千经,为调痴惑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论,为调三毒之对治,宣说二万一千密。
”如是根据所化众生的界、根性、意乐的不同,佛宣说了三藏十二部及密续部等无量殊
胜法门,后来以印、藏、汉为主的高僧大德们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众多教派而饶益无边有
情,如雪山之水分流四方,普泽了大地。对各宗各派的如来清净教法本应普皆推崇,然
有少数人或基于凡夫情见,除自己的宗派外不承认其余宗派是正教,尤其对无上密宗多
有疑惑,甚至诽谤。为了昭明正理,故于此简略阐述涉及到密宗的有关问题。
谤法的过失
行文之前,首先有必要来认识一下对佛法轻易评论甚至诽谤的过失。佛法是佛陀从大觉
智海中流露出来的度人方便,是芸芸众生离苦得乐的唯一津梁,佛陀甚至把佛法比喻成
诸佛的“法身舍利”来显示... 阅读全帖 |
|
i*****s 发帖数: 4596 | 28 纪念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1867年同文馆风波始末
作者:任复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51 更新时间:2011-11-20
提要:躬逢同治变法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5周年,重温历史,对推动现代化建设
很有现实意义。前几年,曾由山西省政府拨款,在这次变法的智囊、首任总管同文馆事
务大臣(即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校首任校长)徐继畬的家乡举行过“纪念徐继畬暨中
国现代高等教育开创140周年研讨会”。希望如今有更高层次、更多相关学校(如北大
、北师大……)、部门和人士有所表示、行动。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同治年间同文馆天文算学馆计划,是“古今一大变局”
之中的变法。1866年12月至1867年8月,变法计划的出台及由此引起的风波,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的影响十分深远。海外学者认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前曾“作出了一个实在
大胆的计划,此计划的激进性质,通常为历史学家所忽略”,是一次受到挫折的变法。
(注:参见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卷上第582页,中国社科出版社,1985年;刘
广京:《经世思想与新兴企业》页407。)尽管因倭仁... 阅读全帖 |
|
c***s 发帖数: 70028 | 29 书舍变会所,相信这一幕金大侠并不愿看到。
“云松书舍”大门。
金庸入住云松书舍时曾题词。
书舍中的松风明月楼。
1996年,金庸先生将自己耗资千万建成的西子湖畔“云松书舍”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但时过多年,记者近日接到投诉,反映云松书舍已经改为高档会所。
主楼“松风明月楼”楼上楼下每天中午和晚上各设两席,最低消费每人500元起,加上酒水,每餐动辄上万元。
这里很多菜名都和金庸武侠小说有关,如黄蓉戏七公等。喝茶,是100元一位。
5月16日,记者随同反映情况的杭州西湖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洞探访云松书舍,沿着西湖向灵隐寺方向西行,一路浓荫蔽日,云松书舍在杭州西子湖和北高峰之间,位于杭州钱塘十八景之“九里云松”起点,又在康熙帝御笔西湖十景“双峰插云”之碑亭侧,原属于杭州植物园。庭院深深,花香鸟啭,无疑是读书幽胜所在。
{侠之大宅}
恍如尘世中一世外桃源
云松书舍大门气派不凡,横匾“云松书舍”四字由汪道涵先生题名,左右分别是金庸自撰那副著名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字囊括了金庸《笑傲江湖》等14部武侠小说。
云松书舍是苏州园林格局,白墙乌檐,亭台楼阁,水榭池塘一应俱全,... 阅读全帖 |
|
t******g 发帖数: 17520 | 30 企图否定一切形式的概念化?
这篇我觉得不错
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陈兵
内容提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有不断退化之势
。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心灵环保,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重大主题。佛教以善于医治众生心病
为己任,以善于治心著称,其三学六度等修行方法,都可以看作心理卫生之道,都可以
用作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技术,有些已经被心理学所吸收。新世纪的人类要求佛法心理
学化、生活化,要求佛教法师承担心理医生的角色。以佛法的特出智能点化心理学,并
吸取科学心理学的长处以丰富佛法,提升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境界,是佛教在二十
一世纪的一大使命。
主题词:佛教修持 心理卫生 精神健康
一.心理、精神问题的日益凸显
二十世纪后期,人类社会沿着“信息高速公路”飞速向前,科技的高度发达,创造
出高度的经济效益,提供给人们越来越方便、丰富、新鲜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人类推向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然而,人的精神并未能与科技和经济同步提高,反而有下降之势。信仰崩溃、... 阅读全帖 |
|
M****o 发帖数: 7045 | 31 来自主题: _StoneStory版 - 转载一篇 标题:入圣时刻
作者:品花
一、凡圣之别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圣而不
可知之谓神。
这段话是孟子的。拿孟子来说孔子和释迦牟尼,似乎有点不对劲;但闻道固然有先后,
道总是无差别的道,所以不如就这样吧。我还是很认可这段话的。
孟子的“善”是通往一切高等境界的基础,类似佛家所谓“善根”,也就是内心对于美
好境界的初始向往动机,无此则无它;下一步是用行动来回应初始欲望,用行动践行“
心中一动”的一点灵明,从而形成关照,因此这种高一个层级的境界叫做“信”——信
者,诺必践也。信,是人类超凡入圣历程在实际行为层面的起点,善而不信,必然无果
而终;后面的两重境界是“美”和“大”,这两者的解释很妙,在各自内部都形成一种
循环互文关系:充实之谓美,是人充实实践,还是实践充实人?是实践和历程为作为主
体的人注入光辉,还是人为实践历程敷上色泽?这根本就不是选择题嘛。总之,这两个
境界描述的是人在向善之路上渐行渐远,渐有所得的状态。
所以说,孟子是个了不起的人。明明是凭空而来的洞见,在认知逻辑上却展开了严密的
逐级推导,层层深入,无懈可击。
然后就是“圣”,孟... 阅读全帖 |
|
l**o 发帖数: 491 | 32 能舍一切诸难舍
财宝妻子及国城
于法内外无所吝
头目髓脑悉施人
《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2008.08.11晨语证严上人开示】
学佛,要学得能舍,我们能舍,舍的功夫却是很深,「能舍一切诸难舍」,可见这个舍
并不简单,舍的意思就是布施,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这是佛陀对我们的教育,
世间万物,都是来辅佐人的生活,每一个人来到人间,都是需要世间物质,来帮助我们
的生活,看看说,妈妈生下来的婴儿,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两只手把他接下来,再来
,所接触到的物质,那就是水,用水为他沐浴,洗得干净,然后就是布,赶快把他包起
来为他保暖,然后就是一直一直,物质来帮助他。
所以说来,我们开始来到人间,我们已经就是接受,接受人的施舍给我们了,所以我们
若以这个角度来看,哪一个人不是受惠者呢?哪一个人不是在接受人布施,提供给我们
,我们已经接到,很多人付出的布施,到底我们人人,有付出的布施没有?
(旁白)
六度以布施为首,四摄法中也以布施为前导,可见布施是修行的根本,布施即是舍,要
做到能舍一切诸难舍,第一步须从内心做起,也就是舍去种种无明习气。
舍 : 无明习气
【2008.08.10晨语证严上人开示...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3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arthury (弱智儿童欢乐多), 信区: Wisdom
标 题: “破僧”与“三净肉”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Dec 24 14:36:49 2012, 美东)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 阅读全帖 |
|
a*****y 发帖数: 33185 | 34 破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僧是指僧團分化。提婆達多以佛陀年邁為由,要求佛陀交出僧團的領導權。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兄長,佛陀的堂弟。佛陀四十一歲時,回祖國迦毘羅衛城遊化,提婆
達多受到感召而加入僧團。[1]提婆達多以其聰明、博聞、禪定、戒行精進,在摩揭陀
國弘法時,以種種神通,深受王子阿闍世的禮敬,在王舍城一帶受到僧俗二眾崇仰,自
認與佛陀同「姓瞿曇生釋家」。提婆达多开始怀有统摄僧众的雄心,目犍连發覺他的野
心,报告了释尊,那时释尊在拘舍弥[2]。因而提婆達多乃以佛陀“為諸四眾,教授勞
倦”為由,向佛“索眾”。要求“令僧屬我,我當將導”,佛陀則以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都未交託統攝教授眾僧之責,何況提婆如此的“噉唾癡人”。遂令提
婆達多心生嫌恨,而提婆達多所理解教義,也與舍利弗、目犍連不同。提婆弟子瞿迦梨
、迦留盧提舍等則時常謗毀佛陀兩大脅侍 。
阿闍世篡奪父王頻婆娑羅之位後,提婆達多更受王家利養恭敬,地位聲勢益加尊隆。因
此“名聞利養”,反而損害其修行,於是苦行修養更加精嚴。佛制四依法,他則有五法
:“盡形壽乞食”“盡形壽著糞掃衣”“盡形壽露坐”“盡形壽不食酥鹽”“盡形...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5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
|
x*********o 发帖数: 208 | 36 27.十字路口的禅坐者——乍南达日巴
在阿阇黎中恩扎布德和拉瓦巴面前,乍南达日巴尊者听授了光明大乐教言。
尊者降生在西方圣达一个叫绕拓扎的城市里,虽然为贫民种姓,却福报巨大,家财万贯
。后来他出家,在一家寺院受比丘戒。他在拉瓦巴尊者面前听授教言时,虚空传来声音
说道:“你应该到邬金地区去修持,在那里你会得到所欲的成就。”
到了邬金,尊者在中恩扎布德、明妃拉吉嘎拉和阿阇黎嘎扎巴塔面前,听取了如海的续
部教言。有一次,他在大尸陀林修行时,现量目睹了黑鲁嘎坛城,许多金刚空行母赐予
他灌顶,他当下获证大手印成就。之后,他长期住在邬金地区,饶益了无量众生。
后来,尊者来到果登巴绕城,人们把他与众不同的行径当作饭后茶余的笑料,在很长时
间里,尊者未作任何表示。
有一天,城中三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挺胸凸肚地走过一个十字路口,见阿阇黎在那里坐禅
,他们不由得瞠目结舌。
“这个瑜伽士是一个盲人。”三人中的一个说道。
“这不是瑜伽士,他是个哑巴。”另一个说。
“不,”第三位说,“这只是一具死尸。”
尊者不动声色地说道:“愿你们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
话音刚落,那个说尊者是盲人的人眼睛瞎了;说尊者是哑巴的人发不... 阅读全帖 |
|
j****g 发帖数: 591 | 37 室内春色,外边有人来报:“通政司李生求见。”
李生的通政司专责刺探侦听,从昨天起,邓舍就在等他来了,此时听报,顾不得李阿关
一副妖媚作
态,“李阿关女儿”云云也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忙起了身,吩咐说道:“叫他在厢房
相候。”
——邓舍现在后院,李生进不来,得在前头等待。
李阿关不是一个不识轻重的女子,她知道李生和方补真一样,都是海东少数的“要人”
,既来求见邓
舍,必是有大事禀报,当下也不敢再纠缠邓舍,乖乖起来,体贴小意地伺候他穿衣。
看她如此乖巧,邓舍哈哈一笑,等穿好了衣服,在她光滑腻手的下巴上摸了一把,笑道
:“我上前头见
见老李,你便在室内待着吧。”见她仍是只穿了亵衣,举动间春光乍泄,忽然促狭心气
,调笑说
道,“……,记住,可不许穿衣服,等我回来,再好好与你这淫妇耍耍。”
“老爷好坏!”
邓舍哈哈大笑,自扬长出门。出得室外,也不用侍女、随从引路,大步流星,来到前院
,进入厢房,
抬头一看,李生已在等候。
见邓舍来到,李生忙起身行礼。邓舍挥了挥手,说道:“不必多礼!坐下吧。”两人分
别落座。侍女端
茶奉水。
“大中午的,你巴巴跑来见我,必是有要事相告?”
“正是。启禀主公,您命臣查... 阅读全帖 |
|
r****r 发帖数: 755 | 38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磨他及毗钵舍那
林崇安
一、前言
「奢摩他」汉译为寂止,简称为「止」。 「毗钵舍那」汉译为胜观、内观,简称为「
观」。止与观是佛法的二大主题,其内容依次相同于定与慧。西藏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
士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在上士道的最后段落,特别详译止与观,本文一方面探讨止与
观的实践,一方面评论宗师的观点。
二、止的实践
什么是止?广义的说,止是心意的集中,由浅而深分成九种心住:(1)内住、(2)等
住、(3)安住、(4)近住、(5)调顺、( 6)寂静、(7)最极寂静、(8)专注一
趣、(9)等待。狭义的说,止是达到第九心住的等待之后,并且产生了「身轻安」及
「心轻安」,这时才算是修成了「止」。 [注一]
修止的时候,心中专注的对象,称作「所缘」。所缘的种类有很多种,依据《阿含经》
的记载,有五种重要的净行所缘:(1)不净所缘、(2)慈愍所缘、(3)缘性缘起所
缘、(4)界差别所缘、(5)阿那波那念所缘。这些所缘,依个人的习性来选用,依次
是(1)贪行者、(2)瞋行者、(3)痴行者、(4)慢行者、(5)寻思行者。这是《
瑜珈师地论》中〈声闻地〉的解说[注二... 阅读全帖 |
|
Y**u 发帖数: 5466 | 39 ☆─────────────────────────────────────☆
stonebench (stonebench) 于 (Mon Aug 22 00:58:36 2011, 美东) 提到:
(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
。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
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
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
。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
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石记:观色无常,则于色贪欲断。观受想行识无常,则于受想行识欲贪断。
问题:是欲贪断,还是五蕴断? 还是两者是一回事?
☆─────────────────────────────────────☆
runsun (runsun) 于 (Mon Aug 22 01:14:46 2011, 美东) 提到:
☆────────────────... 阅读全帖 |
|
r****n 发帖数: 8253 | 40 —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班迪达尊者 著 钟苑文 译
若能充分发展七觉支,便可止息轮回之苦,由名色所组成的有情生死,得以完全停
止;
觉支同时能完全击垮十魔军──系缚我们于苦轮与轮回的内在破坏力量。
为此,佛陀与觉悟者发展七觉支,因而能超越欲界、色界与所有的无色界。
第 1 觉支 念
第一个觉支是「念」(sati ),此字多少有些让人误解的消极涵意。「念」必须
是充满活力与直接面对的,在密集禅修时,我教导「念」应跳到所缘上,完全地覆盖、
穿透,不错过任何部分。为了表达这积极的感觉,我常将之译成「观察力」(
observing power),而非「念」(mindfulness)。然而,为了简化的缘故,在此我仍
会继续使用「念」一字,但我希望读者们记住它应有的积极特质。
要充分了解「念」,可由特相、功能与现起等三方面来检视,这三者阿毗达磨──
佛教的描述──用来描写心所的传统分类。我们在此会运用它们来学习每个觉支。
念的特相、功能、现起与近因
﹝特相──非表面的﹞
念的特相是非表面的,意指念是很深刻且深奥的。如果我们丢个软木塞到河里,它
会在河面上下摆动漂浮,顺流而下;假如丢的是块石头,它立... 阅读全帖 |
|
w*********r 发帖数: 2192 | 41 《大智度論》中四無量心的地位及修持
釋海實
大 綱
一、前 言
二、四無量心
(一)慈、悲、喜、捨義
(二)無量義
三、龍樹對四無量心的立場
(一)承續《阿含經》解脫的立場
(二)以三種緣明不共二乘之差別
四、四無量心的修習方法
五、結 論
【參考書目】
一、前 言
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在原始佛教中,本是佛陀所重視的修行法門之一。世
尊不但順應當時沙門、婆羅門等,希求生梵天而教授其法,[1] 更進而開示,修四無量
心能得無量心解脫的要義。但至部派時期、聲聞學者卻將四無量心視為是勝解觀(假想
觀)、一般的世俗定法,僅能降伏煩惱,不能依此引發無漏慧得証解脫。直至大乘佛法
的興起,龍樹菩薩以一切法無自性空的立場,來解說四無量心,這才又回復佛陀的本懷
,並以三種緣(眾生緣、法緣、無緣),來論述當時聲聞學者對四無量心的錯誤觀點。
此外,慈悲本是佛教的精髓,大乘行者無不以此為要著。而長養慈悲的方法,不外乎是
修習四無量心。那四無量心要如何修習才能與菩薩道相吻合呢?龍樹又如何解說四無量
心,如何會通原始佛教解脫的立場呢?今即對此等問題,以本文略加探討。
二、四無量心
四無量心,又名四梵行... 阅读全帖 |
|
发帖数: 1 | 42 有菩萨问到:祖师有言:“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既然能生,为何不去?
这是个有趣也很有意义的问题。“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这两句话,其实是兼
从理与事两方面来说的,因为常常在净土法门的修学中被提到,我们就从这个角度来探
讨这个问题。先来说第一句“生则决定生”,这一句中的“生”讲的是念佛求生诸佛净
土,尤其是往生 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诸佛出于世间,都是为了利益有情,因此在佛
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当中,一一法门都是为成就众生的道业而施设,这正是诸佛的通愿,
就是要摄受一切有情都能成佛。我们应当知道:诸佛菩萨的所愿、所说、所行,都是以
利益众生为出发点,所教导的各种修行法门都是应机施教、对治无明;广义的来说,都
可说是为人悉坛,所以各个法门在表相上就显得各个不同,各法门之中又各有无量差别
;因此善知识常说“法无定法”,一切都是以于佛法中成就有情为根本。
而净土的《佛说阿弥陀经》,是 释迦牟尼佛不请自说,述说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
德庄严,劝导弟子们念佛往生的经典。在经文中 释迦牟尼佛甚且三度对舍利弗尊者等
弟子们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或者说:“应当发愿,生彼国土。”例如经文里
面说:“舍... 阅读全帖 |
|
S**U 发帖数: 7025 | 43 http://ccbs.ntu.edu.tw/taiwan/md/md01-01.htm
人间佛教的困局——以新雨社和现代禅为中心的一个考察
本文口头发表于∶1999.10,「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台北∶弘誓
文教基金会。
提要
印顺导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尽管在台湾佛教界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但却遭遇一些
困局。其中,来自新雨社和现代禅的批评,显然无法漠视。这两个台湾当代新兴佛教教
派,对人间佛教的批评,主要有两点∶一、「人间佛教」不曾提供一套具体的修行方法
。二、「人间佛教」所强调的「不急求解脱」的思想,被视为不关心究极的解脱。本文
试图透过这两个新兴教派的访谈和调查,来说明以上这两点批评的成因。
「人间佛教」这个理念,最早是由《海潮音》杂志社同仁、慈航法师、法舫法师等人所
倡导 [1] 。然而,真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则是印顺法师(1906—),在1951年,所开
始大力推广的人间佛教 [2] 。
印顺所推广的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但却随著他的移居台湾(
1953年1月),引起台湾佛教界的极大回响。直接受到这一理念影响的台湾佛教教团,包
括隶属旧传统...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329 | 44 杂阿含638经。
特别注意一下佛陀问阿难关于是什么涅磐的那段以及对于依止谁的开示。
~~~~~~~~~~~~~~~~~~~~~~~~~~~~~~~~~~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住摩竭提那罗聚落。疾病涅槃。纯陀
沙弥瞻视供养
尔时。尊者舍利弗因病涅槃
时。纯陀沙弥供养尊者舍利弗已。取余舍利。担持衣钵。到王舍城。举衣钵。洗足已。
诣尊者阿难所。礼尊者阿难足已。却住一面。白尊者阿难。尊者当知。我和上尊者舍利
弗已涅槃。我持舍利及衣钵来
于是尊者阿难闻纯陀沙弥语已。往诣佛所。白佛言。世尊。我今举体离解。四方易韵。
持辩闭塞。纯陀沙弥来语我言。和上舍利弗已涅槃。持余舍利及衣钵来
佛言。云何。阿难。彼舍利弗持所受戒身涅槃耶。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涅
槃耶
阿难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若法我自知。成等正觉所说。谓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
七觉支.八道支涅槃耶
阿难白佛。不也。世尊。虽不持所受戒身乃至道品法而涅槃。然尊者舍利弗持戒多闻。
少欲知足。常行远离。精勤方便。摄念安住。一心正受捷疾智慧.深利智慧.超出智慧
.分别智慧.大智慧.广智慧.... 阅读全帖 |
|
d*******i 发帖数: 1423 | 45 抗药性与抗教性
——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18周年
黎阳 2011.12.21.
一.中国历史性社会性特色之一:全民性的“抗教性”
二.中国历史性社会性特色之二:根深蒂固的“私人关系大过原则规矩”的社会意识
三.两大历史性社会性特色决定中国走不通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道路
四.毛泽东用公有制解决了“抗教性”这一千古难题
五.通向崩溃和内战之路
六.崩溃和内战与回归毛泽东
一.中国历史性社会性特色之一:全民性的“抗教性”
1.曾经沧海难为水
2.宗教的共同之处
3.沉重的历史遗产——全民性的“抗教性”
1.曾经沧海难为水
刚到美国时经不住几个热情拉我入教的教徒的三请四邀,也出于好奇,跟着到教堂听了
一次布道弥撒。之后他们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说:“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
差不多,也是‘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用字上狠
下功夫’、‘带着感情学’、‘把自己摆进去’、‘要斗私、批修’、 ‘狠斗私心一
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按照最高指示联系实际对照检查’、‘早请示、晚
汇报’、‘思想爬坡’、‘忠不忠,看行动’……不同的是把赞美对象换成了‘上帝’
... 阅读全帖 |
|
p*****n 发帖数: 64 | 46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佛陀最信任的就是他,当罗侯罗年幼的时候,佛陀曾叫
罗侯罗拜他为师,跟他受沙弥戒;祇园精舍建立时,奉佛陀的慈命前去督促工程的也是
舍利弗。在北方的舍卫城,佛陀的法驾尚未到达,他就能先把外道慑伏,著令他们等候
皈依佛陀。
说起舍利弗的智慧,据传当他母亲怀妊的时候,忽然就变得智慧过人,在当时婆
罗门教中最负盛名的雄辩家就是舍利弗的母舅拘絺罗(长爪梵志),在辩论时他都辩不
过舍利弗的母亲。舍利弗在没有出世以前,他的母舅和母亲就觉察到他将来一定不是一
个寻常的人物。
后来长爪梵志皈依佛陀,就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外甥,如果不是遇到大觉完人,他
不会拜他为师,就因为他能信任舍利弗这一点,所以他才勇敢的舍去迷妄,皈投到佛陀
的座下。
舍利弗的智慧虽然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百依百顺,从来没有对佛陀的教示
,生过反感。
有一次舍利弗带领沙弥的罗侯罗从外面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侯罗的面色很
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佛陀叫他到身旁,问他有什么事感到不能满足。
少年的罗侯罗,低着头含羞的告诉佛陀说道:
“佛陀!上座和中座比丘,到外面托钵乞食,信众们都布施上等的美味,我们初
进道... 阅读全帖 |
|
I***b 发帖数: 209 | 47 亚伯拉罕献以撒的主题就是神的主权和人的顺服。亚伯拉罕相信“赏赐的是耶和华,收
取的也是耶和华”,这是神完全的主权。亚伯拉罕对神非常了解,他能顺服是因为他知
道神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也就是后来他在“耶和华以勒”里所表
达的。如果亚伯拉罕没有这样的认识,那他所做就与外邦人献儿女为经火没有任何的区
别,献之间战战兢兢,不知道他们的神会不会喜欢,献之后没有反映,还是在战兢里,
甚至怕做不好继续献儿女。
现在教会一个流行的教导,就是亚伯拉罕献上最好的给神,虽然这是一个好的教导,也
就是我们应该献上最好的给神,但在这里亚伯拉罕献以撒上却是错误的教导。因为从神
的主权出发才是这段教导所应有的,亚伯拉罕无论献上最好与否都只是顺服神。
那么这种在亚伯拉罕献以撒这事上讲那错误的教导有什么负面的作用。第一,我们在顺
服神的事情上过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甚至忽略了神的要求;第二,我们常存的是一个
讨好的心,而不是一个顺服的心;第三,我们永远不能明白神为我们预备的赐平安的意
念,只是活在战兢担心之中,只求做得“更好”,岂不知神要的是顺服,不是献祭,神
给的是恩典,不是律法。
再用通俗一点的话讲讲... 阅读全帖 |
|
g***j 发帖数: 40861 | 48 聊斋
田七郎
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
耳。惟一人可共息难,何反不识?”问: “何人?”曰:“田七郎非与?”醒而异之
。诘朝,见所与游,辄问七郎。客或识为东村业猎者。武敬谒诸家,以马挝门。未几,
一人出,年二十余,貙目蜂腰,着腻帢,衣皂犊鼻,多白补缀。拱手于额而问所自。武
展姓氏;且托途中不快,借庐憩息。问七郎,答曰:“我即是也。”遂延客人。见破屋
数椽,木岐支壁。入一小室,虎皮狼蜕,悬布楹间,更无机榻可坐。七郎就地设皋比焉
。武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遽贻金作生计,七郎不受。固予之,七郎受以白母。俄
顷将还,固辞不受。武强之再四。母龙钟而至,厉色曰:“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
!”武惭而退,归途展转,不解其意。适从人于舍后闻母言,因以告武。先是,七郎持
金白母,母曰:“我适睹公子,有晦纹,必罹奇祸。闻之:受人知者分人忧,受人恩者
急人难。富人报人以财,贫人报人以义。无故而得重赂,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
武闻之,深叹母贤;然益倾慕七郎。
翼日,设筵招之,辞不至。武登其堂,坐而索饮。七郎自行酒,陈鹿脯。殊尽情礼。越
日,武邀酬之,乃... 阅读全帖 |
|
a*******g 发帖数: 867 | 49 小乘中的慈悲喜舍称为四梵住,也称四无量。这和大乘是相通的。
四梵住:巴利语cattàro-brahmavihàrà,即修习慈、悲、喜、舍四种梵住。
《清净道论》中说:“当知以最胜处及以无过失性而称为梵住。以对诸有情正确地行道
故住于最胜。又如梵天以无过失之心而住,如此与这些相应的禅修者相当于梵天而住。
故以最胜处及以无过失性而称为梵住。”(Vm.1.268)
四梵住又作四无量(catasso-appamannàyo)。由于修习慈等是对无量的对象而转起,无
量的有情是它们的对象,以所缘无量故为“无量”。(Vm.1.269)
祝愿有情幸福快乐为慈(mettà);
希望拔除有情之苦为悲(karunà);
随喜有情的成就为喜(mudità);
对有情保持中舍平等的态度为舍(upekkhà)。
http://sss2002.51.net/books/mxd-pali-intro.html |
|
S**U 发帖数: 7025 | 50 (神变修行的方法及引经的解释)世尊曾经指示神变修行的方法说 ∶「彼如是心得等
持,清净洁白无秽离诸随烦恼柔软适于作业安住不动时,引导其心倾向于神变,及证得
种种神变。即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显身,隐身,穿壁,穿墙
,穿山无有障碍,如行空中,出没地上如在水中,涉水不沈如履地上,趺坐空中而复经
行如鸟附翼,日之与月有大神力有大威德手能扪之,虽梵天界身能到达」。
依上面的圣典文句解释而抉择神变之论。此中∶
「彼」──是彼证得第四禅的瑜伽者。「如是」──是指次第证得此第四禅。即是说次
第的证得初禅等乃至第四禅。「等持」──是以第四禅而等持。「心」─是色界的心。
「清净」等的文句中,以舍念而清净故为「清净」。因清净故即为「洁白」──光洁之
义。
由于破了乐等诸缘而离贪等之秽故为「无秽」。无秽故「离随烦恼」。即彼心不为秽之
染污。
心善修习,故为「柔软」。即心得自在之义。因以自在活动故说心得柔软。因柔软故「
适于作业」──即可作业及合于作业之义。因为只有柔软之心才适于作业,犹如经过炉
火的黄金相似。这(柔软和适于作业)二者都是依于心善修习之故,即所谓 ∶「诸比
丘!我实未... 阅读全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