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偏旁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T****r
发帖数: 22092
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也说简化字——赞成繁简并行
比如说这个车,繁体車,在作偏旁时候,许多时候都写成车。
简体必然有简体的道理。
m******r
发帖数: 4351
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镜子与中华文明
从镜子也许能窥见一点中国古代文明演化的痕迹。
古人很早就知道照镜子了,有“临静水以观容”的说法。最早时候镜子叫"监", 从字形
来看,是一个人弯腰对水盆照面。后来有了石鉴,大约是一些曜石宝石之类。效果应该
都不很好(表面不平,不清楚),一个人无法通过之判断自己是否讨人喜欢.
然后是商代到商代初年的时候,开始铸造铜鉴,或者说青铜镜。于是到后来"监"字也有了
金字偏旁,成为"鉴"。
铜镜比较稀罕,直到战国时才做到规模话量产。虽是如此,好的镜子价钱仍然不菲,即
使在铸镜业最鼎盛的唐代,铸造各种名牌的镜子,价格与珠宝无异。因为这里面的利润
,到了宋朝,铜禁很严,禁止民间私铸。
1503年欧洲,水晶玻璃镜面世,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但镜子还是很贵,据说在法国,一
面银质边框的威尼斯镜可卖八千镑。因此法国同威尼斯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间谍战,包括
暗杀。直到1666年,法国终于生产出与威尼斯玻璃镜一样精美的镜子,牢据世界领先水
平。
相比于中国的铜镜,玻璃镜的优点是能造得大,即穿衣镜。1840年,玻璃镜传入中国
。1850年,化学镀银工艺研制成功,玻璃镜实现了价廉物美。据说中国玻璃镜的迅速普
及,还有慈禧太
b*w
发帖数: 14917
3
繁体字:聞,在古代的行书中有没有可能写成"闻"?
也就是偏旁“门”在古代有没有简写?
p****t
发帖数: 11416
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反对生词造字
你没看过倭国的古籍吧?20世纪之前基本上看起来没有一点困难,全是中文。
全面假名化那是后来看不起汉字,想要彻底脱亚入欧的产物
假名开始出现的时候是妇女之流没有资格受教育的人用来记录的拼音文字,
本身借用的就是汉字的草书或者偏旁。自认为有文化的人是绝对不屑的
M*****n
发帖数: 16729
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反对生词造字
到底先有汉字,还是先有假名啊?
现在用的假名都是汉字偏旁,难道日本人的古文还有别的假名?
x****u
发帖数: 44466
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古人反对生词造字
假名是直接搬用草书或者楷书偏旁,也不是日本人发明的。现在中国人反而不认识草书
体了。
日本绳文时代有完全独立的文字,类似中国甲骨文。
z*****h
发帖数: 381
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明朝皇室名字
那就不对了,其父是水,朱总不应该取基,应该取带木偏旁。他儿子不应叫云来,该教
朱喜来,
w*******s
发帖数: 3417
8
全部是拼音注音的漫画故事, 现在记起来, 读起来由于全部是拼音加上四声标注,
读得满嘴流血,舌头冒泡, 钢牙全断, 惨不忍睹,
据说那时候毛主席受激进派语言改革家鼓捣, 极力主张将汉字教育逐渐废除(汉字难写难记跟读音没关系), 全部采用拼音文字教汉语, 幸好这
个馊主意没有贯彻下去,否则汉字消失是很糟糕的, 而且汉语 重音的太多了
文革后还有一段使用过激的简化汉字, 动作太到, 后来也感谢敬爱的矮帝, 废除了,
我记得过于简化汉字里面, 最奇异的一个汉字就是 表示重叠的词, 用一个日本偏旁似的的字表示是重复前面一个字, 很神奇, 读音由前一个字确定, 表示连续两个重叠的字,
b*****2
发帖数: 11103
9
现代汉语词典,查偏旁
如果是电子版,可以在词霸理查
k***g
发帖数: 7244
1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龙”字 的起源
很久以前写的关于“龙”字的一点考证,重写转贴一下,应个景。
----古老的分割线 -------
龍的起源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虽然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说明龍究竟是什么,但是如果
看看龍字的起源,似乎能给我们一些提示。甲骨文中龍字的写法很多,似乎代表了不同
人对于龍的不同的幻想,下面的写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仔细观看这个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面是倒过来的这个字:
这个字就是现在的"王"字, 吴其昌认为"王"字是斧钺的象形,其说可从,斧钺在古代
是权力的象征,王就是掌握大权的人。而龍字的下边是一个"巴"字,所谓"巴",其实就
是大蛇。古汉字里,最早有的是一个"虫"字(见下),其本意就是"蛇",后来又开始指
象蛇的动物。
随着需要表达的意思的丰富,文字也变得越来越多并用来表示事物中的细微差别,所以
从"虫"字里分化出了"它",转指蛇,"巴"专指大蛇,而"它"日后意思有渐多,为了区别
,所以就有了"蛇",加了一个偏旁来示意。所以单从文字上看,龍就是"王"与"蛇"的结
合,"王"起修饰作用,类似甲骨文中的"鳳",其实就是"王"与"鳥"的组合。下面是金文
中的龍字:
仔细看一下是不是已经有些小... 阅读全帖
k***g
发帖数: 7244
1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龙”字 的起源
很久以前写的关于“龙”字的一点考证,重写转贴一下,应个景。
----古老的分割线 -------
龍的起源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虽然没有人能够确切的说明龍究竟是什么,但是如果
看看龍字的起源,似乎能给我们一些提示。甲骨文中龍字的写法很多,似乎代表了不同
人对于龍的不同的幻想,下面的写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仔细观看这个字,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面是倒过来的这个字:
这个字就是现在的"王"字, 吴其昌认为"王"字是斧钺的象形,其说可从,斧钺在古代
是权力的象征,王就是掌握大权的人。而龍字的下边是一个"巴"字,所谓"巴",其实就
是大蛇。古汉字里,最早有的是一个"虫"字(见下),其本意就是"蛇",后来又开始指
象蛇的动物。
随着需要表达的意思的丰富,文字也变得越来越多并用来表示事物中的细微差别,所以
从"虫"字里分化出了"它",转指蛇,"巴"专指大蛇,而"它"日后意思有渐多,为了区别
,所以就有了"蛇",加了一个偏旁来示意。所以单从文字上看,龍就是"王"与"蛇"的结
合,"王"起修饰作用,类似甲骨文中的"鳳",其实就是"王"与"鳥"的组合。下面是金文
中的龍字:
仔细看一下是不是已经有些小... 阅读全帖
w***u
发帖数: 17713
1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我也倾向于中华文明的外来说
死掉那么久的语言,特别难研究。就算没死的语言,进化也是相当地快,汉语活得好好
的,可是这个语调就变啊变的,现在连上古复辅音的存在性都是问题,虽然有表音偏旁
部首,但是象形文字对语言很多重要语言因素的省略,使得问题更为复杂。
a****t
发帖数: 7049
1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好”字的造字解释
有若干个常见解释:
“女”的和男“子”在一起,所以就是好
“女”人生“子”,所以就是好
“女”孩“子”,貌美,本来就是好(这是说文解字的说法)
你们信么?呵呵
其实“好”字不用望文生义,“好”有另一个动词读音(hao4),意思是喜欢。现在“
好”(hao3)作为形容词出现频率远高于前者,但早期古文里可是反过来的。于是,甲
骨文里的“女”+“子”是会意“女人喜欢婴儿”这一普世事实。
汉语里有大量的语法相关语音相近的词,比如买/卖,见/现,藏(cang2)/藏(zang4
),聆(ling2)/令(ling4),知/智,导/道,还有许多许多。这并不是巧合,上世
纪一个比较有趣的汉藏语系横向比较指出:上古汉语几乎肯定有形态变化,如同英文,
同一个词根上挂不同的语缀会产生相关含义的同源词,而去声调的来源是一个上古擦音
语缀,语法作用也许就相当于“被动化”。于是卖和被买有关,现和被见有关,藏(
zang4)和被藏(cang2)有关,令和被聆(听)有关,智和被知(晓)有关,道和被(
引)导有关。
进一步,这个现象可以解释古文里的一字多用,这里指既可当动词也可当分词(被动含
义的形容词)的情况,其两... 阅读全帖
c*********u
发帖数: 3128
14
英语单词拼写的规律性很弱。要命的是英语发音和拼写无关,作为拼音文字,优势尽失
。你只能分开记忆,相当于学两门语言。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图片,可以形象记忆,还有很多的偏旁部首帮助记忆发音。
当然最神奇的还是汉语的造新词功能,使汉语永葆青春,成为最简洁最优美的语言。
D*****i
发帖数: 8922
15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对竹书纪年的一个疑问
竹书纪年中记载了成汤的七世祖王亥在有易被杀,牛羊被夺走,他的儿子上甲微为父报
仇。
史记的商王世系中有王振(是王亥之讹写),但王亥被杀、牛羊被夺、儿子复仇的事,
一个字没有提。
但史记之前记载了这些事的典籍还有:
易经 (提到丧羊于易,丧牛于易)
屈原的《天问》(提到整个事件,但王亥的名字被误写成“该”)
世本 (提到王亥发明牧牛,但王亥的名字被误写成“胲”)
山海经 (提到整个事件)
国语 (提到上甲微报仇)
吕氏春秋 (提到王亥发明牧牛,但王亥的名字被误写成“王冰”)
清华简 (近年出现的战国时期楚国竹简,提到上甲微报仇)
以上这些典籍(除清华简),司马迁都是肯定看过的,为什么司马迁对这些事一字不提
,全部舍弃?可能有几个原因(1)过于简略,如易经,简洁如成语,不熟悉掌故的人
不知道是什么事情;(2)王亥的名字在传抄过程中,变得五花八门,司马迁搞不清是
同一个人,干脆舍弃。
现代学者王国维根据甲骨文知道,竹书纪年和山海经中王亥的名字是对的。学者们还发
现,甲骨文中提到王亥时常在名字旁边画一只鸟(商族是以鸟为图腾)。可能后人在抄
写过程中把这只鸟当成一个偏旁,于是就有了后世典籍中王亥...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16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ZT)拨乱反正的简体字表
原作者,@讼棍茶水斋,江湖别名“茶水斋”,“马羽茶水斋”,“马羽信乡”者,因
为渊博的国史、日本史、乃至欧洲中世史被人尊称为“马师”者。注意不是马亲王。但
是两人相识。本文既包含了hardcore的文史知识,也有精彩客观的评论。如果不是立场
先行,愿意耐下性子看完的朋友,我觉得“简繁之争”的道理,言尽于此文了。下面把
开篇的评论部分转一下,hardcore的部分,因为有很多贴图,还是直接看博客比较方便
博客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05bff010168zq.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05bff01018ua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05bff01018zz8.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305bff0101a2p7.html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
议》,标志着新中国的简化字运动拉开大幕。57年过去了,简化字 的功过是非... 阅读全帖
f**********4
发帖数: 2617
17
何新先生坚定地认为,西方伪造希腊历史的幕后黑手是共济会,而且这个“境外势力”
已早早干预了我国内政。胡适就是“共济会的中国门徒”。据作者称,这位胡骨干发展
了他的下线顾颉刚,策划并制造了“古史辩”运动,否定了中国的上古史,沉重打击了
国人的自尊自信。
新近出版的《希腊伪史考》是何新先生的博客文章汇编。博客是自家的后花园,栽花,
种草,吊嗓子,发牢骚,总归是个直抒胸臆的地方。学术型、研究型的博客偶然能见到
,但大多人是不会以严谨的态度来经之营之的。这部“博文”集也不例外。书中到处可
见饱满的情绪和昂扬的斗志,所缺的是细密的分析和连贯的论证。标题中空悬一个“考
”字,像一道障眼法,让人误以为作者下了考辨、考证的真功夫。但稍读几页,就会发
现,作者的“研究”,大约不出上网、查维基百科、摘抄百科全书的范围。把道听途说
来的零星资讯塑成令人骇怪的观点,把几十篇单薄的博文粘贴成一个超长的文档,然后
再找人印出来,一本书就这样诞生了。
书的写成,是很轻易的,但书中所涉及的话题却极其重大。按市价估算,养活四五
个社科重大项目,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在序言第一页,作者就激动地宣告,古希腊历
史完全是西方人... 阅读全帖
d*****u
发帖数: 17243
18
如果只是拼音文字的话,互相借用其实是很容易的
只要规定一下拼写规则就行了
主要是要有熟练使用的人
朝鲜和日本情况有所不同
他们借用的不光是文字,而是很多词都是直接来自汉语
所以大概照搬文字是最省事的办法
就像现在英语在借用外来词的时候也是照搬外语的拉丁拼写
不去专门设计拼写规则了
韩国的谚文符号可以算是自己设计的
但构思来源于汉语韵书
过去韵书对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做了详细分类
比如广韵“帮组字”就包括了“帮滂並明”这些,都是双唇音声母
“端组字”就包括了“端透定泥娘来”这些,表示齿音声母
从韵母角度归类的就更多了
韩国的谚文就是把b,p,m这些用一套相似的符号,表示声母
然后再加上两个偏旁,分别表示韵母的韵腹和韵尾
比如kim音节,i是韵腹,m是韵尾
这些在中国的韵书里都有非常详细的归类,算不上什么创新
当然,汉语韵书的这些分析也不是独创的
而是来自于对梵文经书的翻译
梵文是比较规范的表音文字,对汉语的音韵学有巨大推动作用
不过韩国人是不会跟你讲这些的
Y**********n
发帖数: 1930
19
但諺文分離出了音素,比切音更細了一步。

从韵母角度归类的就更多了
韩国的谚文就是把b,p,m这些用一套相似的符号,表示声母
然后再加上两个偏旁,分别表示韵母的韵腹和韵尾
比如kim音节,i是韵腹,m是韵尾
这些在中国的韵书里都有非常详细的归类,算不上什么创新
C**********e
发帖数: 3957
20
现代韩字的构成和日文非常类似
说穿了,就是各个偏旁部首成为声母韵母
所以学到类似日语的50音图便基本能够读
很多朝鲜族的和我讨论的时候都会说和汉字比起来
韩字好学太多——不过我没同意,因为汉字也也有算命先生读半边的说法
B******u
发帖数: 23763
21
不对吧,日本字不都是汉字的偏旁部首么?
m******n
发帖数: 354
22
你说的偏旁部首那叫假名,日语是由平假名(汉字草书部首,用来标日本土语发音) ,
片假名(汉字楷书部首,用来标外来语,包括汉语,英语的发音)和汉字本身3部分组成
的,在古时候的日本人,如果谁能不借助假名注音直接读写汉字的话是一件很牛逼的事
情。
m******n
发帖数: 354
23
起码在江南一带,窝心就是顺合心意的意思,什么事不合心意叫"不窝心"。台湾很多人是
上海过去的,沿用了这个意思, 今天大陆有些人把窝心用反了,也有很多人用的对,我
觉得和地域无关。
假名原来就是注音用的,真正的文字是汉字,但有些日本土著语实在尼玛的太土,实在
找不到的相应的汉语书写,就真接拿它的假名注音当文字了,这就造成了今天的日语是
整个汉字和偏旁部首混在一起用的局面,你找段日语看々就明白了。
n*******w
发帖数: 6708
24
玄学没有你说的这么复杂,什么德基本从字面就看出来。
越简单的就是真实正确的,汉(水), 唐(土),宋(木),明(火),清(水),
TG(土) 从字面就看出来。你说什么的服色尚清,都是扯淡,没那么复杂
如同劳动人民说 “中国领导人必须有水平”,于是中国的实权领导人,毛泽东,邓小
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要不有水 ,要不有平
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康山,朱元璋以少胜多,劳动人民说“猪见糠,喜洋洋”
李世民窦建德决战,窦建德兵败被俘的地名叫老牛口,劳动人民说“豆入牛口,势不能
久”
朱元璋为了让自己子孙的江山稳固,给后代起名,定家谱,就是名字里按照五行金木水
火土的偏旁,反复轮回,一代一代传下去
根本不会扯到又是服衣服的颜色,尚红
那都是那些所谓的玄学大师,说的神乎其神,玄乎,好用来骗钱骗人,说很多
但是真正的玄学,就是来自于最底层的人民,貌似简简单单,但是却是真正的玄学。
j****c
发帖数: 19908
25
一般第三个字用相同的偏旁
s*****j
发帖数: 6435
26

看前面比较商朝和埃及的军队,这几天正在看别人推荐的《中华远古史》(王玉哲)。
里面提到武王伐纣时,史书记载的是“戎车三百,虎贲三千”。金文中有“六追*”
,“八追*”(*追无 辶 偏旁)应该理解为师。一个师大概是三千人左右。周当时兵力
有六师,当在一万八千人左右。下面这段话我完全不能理解。
“征商固然是大战,但也不能倾国而出,不留守备。大概动用一个师出征,而以五个
师守备。根据春秋时各国战争的出兵数字,一般地说,约为全国兵数的五分之一到三分
之一。周武王克商的战争出兵一师,留守五师,这个数也是合理的。”
按我的理解,征商这种生死之战,就算不倾国而出, 至少也得出动三分之二,四个
师吧。“出兵一师,留守五师”完全说不过去呀。 另外春秋时代,养兵那么费钱,每
次打仗我觉得应该都是大部出动,争取毕其功于一役,才是上策。不知道城濮之战的时
候,晋军和楚军分别出动了全国的多少兵力?
书里面继续说灭商之后,周又建立了八个师(八追*),所以西周总兵力有十四个师
,大概四万二千人左右。
s*****j
发帖数: 6435
27

看前面比较商朝和埃及的军队,这几天正在看别人推荐的《中华远古史》(王玉哲)。
里面提到武王伐纣时,史书记载的是“戎车三百,虎贲三千”。金文中有“六追*”
,“八追*”(*追无 辶 偏旁)应该理解为师。一个师大概是三千人左右。周当时兵力
有六师,当在一万八千人左右。下面这段话我完全不能理解。
“征商固然是大战,但也不能倾国而出,不留守备。大概动用一个师出征,而以五个
师守备。根据春秋时各国战争的出兵数字,一般地说,约为全国兵数的五分之一到三分
之一。周武王克商的战争出兵一师,留守五师,这个数也是合理的。”
按我的理解,征商这种生死之战,就算不倾国而出, 至少也得出动三分之二,四个
师吧。“出兵一师,留守五师”完全说不过去呀。 另外春秋时代,养兵那么费钱,每
次打仗我觉得应该都是大部出动,争取毕其功于一役,才是上策。不知道城濮之战的时
候,晋军和楚军分别出动了全国的多少兵力?
书里面继续说灭商之后,周又建立了八个师(八追*),所以西周总兵力有十四个师
,大概四万二千人左右。
e**a
发帖数: 2169
28
没想到老兄又提问了,呵呵~
抄段书上的记载:
郑国的国名起源于商代的子姓郑国。商朝著名的大王武丁封子奠为诸侯(相传子奠是武
丁王的儿子,也有学者认为两人是兄弟关系),最初的封地就在河南濮阳的古帝丘之墟
(一说为洧水畔的“郑父之丘”,相传又是上古的“祝融之墟”)。甲骨文卜辞中“郑
”和“奠”是一个字,最初没有“阝”偏旁,后来的写法加了邑旁“阝”以代表国家。
所以子奠的封国被称为郑国,商朝人称呼王子奠为“奠侯”(即“鄭侯”)或王子鄭。
子姓郑国发展得很好,甲骨文卜辞记载到后来出现了“北郑”、“南郑”、“多郑”的
称呼,都是子奠家族的后裔。后来商王为防范西方的周方(即姬周)和羌戎(古羌人)
势力,调遣、迁徙部分郑人到今陕西华县以东地方建立警戒前哨,这就是所谓的“南郑
”(和今陕南地区的南郑不是一个概念)。
周朝灭商,商王族的分支子姓郑国当然也烟消云散。周人将“南郑”国民迁徙到渭
河上游地区,应该在今宝鸡附近。周武王后来让姜太公的小儿子井叔统治这支郑人,就
地建立了姜姓郑国,史称“西郑”。周穆王时期没收了西郑侯的封地,这批人被称为“
奠井氏”或“郑井氏”。
根据《史记》的记载,周宣王将“南郑”... 阅读全帖
z**********e
发帖数: 22064
2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国史上的有趣人名
音译的不能算。
而且中国自古有给敌人改名字的爱好,比如清朝把“张宗禹”改成“张总愚”,把“萧
朝贵”改成“萧潮溃”;幸亏洪秀全已经带了“氵”字边,不好画蛇添足了。
清朝末年的报纸上,“孙文”都是写成“狲汶”的。
加上“氵”、“犭”,表示他们是洪水猛兽。
1947年,曾经有人建议民国的报纸把“毛泽东”也加上此类偏旁,被常校长否决了,说
“泽”已经有了“氵”,足够了。
A**n
发帖数: 1703
30
最常用的那些字偏偏有大量非形声的。比如你的这句话里面,有几个形声字
呢?形,字,是,这几个可以靠偏旁表音,而绝,对,数这样的就不行了。
整句话里的形声字,不说80%,连20%都勉强
f**********4
发帖数: 2617
3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放一个书写系统的分布图
见附图。
基本上可以这么归归类。
占绝对优势的是拉丁-希腊-西里尔字母系统。这三个系统历史上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深
,拉丁和西里尔先后从希腊字母变体发展出来,可以归为一大类。其中毫无疑问拉丁系
统又占绝对优势。
接下来并列的三个系统:
汉字系统。毫无疑问,日本也算是一半多包括在内的。说一半“多”是因为他们不仅用
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系统也是从汉字偏旁演化而来。可耻的是,大宇宙国和大安南国
先后背叛了这个系统,尽管他们的很多词汇来源还是汉语。大宇宙国自立门派,不管效
果怎样,也算有一定的原创性。大安南国跪舔法国宗主,用的拉丁文字母头顶上安了不
知道多少丑陋的修正符,着实可耻。说实在的,汉字毕竟难学,从纯语言角度上来讲,
为外人接受的难度太高。幸好有中日两大顶梁柱在近代和可预见的未来表现给力,算填
补了该书写系统(接受程度上的)先天劣势。
阿拉伯字母系统。其实这个名称和阿拉伯数字一样有欺世盗名之嫌。当时还没有什么文
化的阿拉伯人征服萨珊波斯后,直接借用了波斯字母,加了几个自己的独特发音,就通
行天下了。所以实在应该叫“波斯字母系统”。如果还要再认真的追究源流,那么该系
统和老犹的希伯来文一样... 阅读全帖
a****t
发帖数: 7049
3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有扈氏,有易氏的有
可以肯定是个固定语法字,甚至偏旁。带有的好像都是氏,就像带女的都是姓。
神农蚩尤这种就是音译或者附会代译,不存在原始词义。
a****t
发帖数: 7049
33
俩就是两,只不过用于名词时书写加偏旁,读音也口语化。
意思我上面说了,就是pair、couple,既是名词也是形容词。
m***n
发帖数: 12188
34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世界上只有汉人有“以柔克刚”,“以拙胜巧”,这个祖传哲学。
“汉”这个字就是以水作偏旁,上善若水,以不争为争。
夫唯不争,故无人能与之争。
d**********o
发帖数: 578
35
老子说的话是“普世”的空洞言论,而不是治国之道。
得陇望蜀,持久的霸占需要的是实力和野心。 历代帝王都以统一为最基本的目标。 而
所谓的统一,就是要把东亚能种地的好地方都占了。。。
试想一下,这就好比在欧洲每个国王都以统一欧洲为最基本的目标,只有统一才能算正
统的帝王。 由此可见我强汉早已把令欧洲遥不可望的不世伟业当成了例行公事。汉之
霸道可见一斑。
为了治理如此霸道的汉人,历代帝王竭力推行了千年的儒道来柔化,可惜霸道过于霸气
,虽有一时胜负却总能夺回核心地盘。
儒道柔化万民的力道也就我汉可以承受,沾染了儒道的 金辽 灭了,蒙 跑了, 满 废
了。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汉”这个字就是以水作偏旁,上善若水,以不争为争。
夫唯不争,故无人能与之争。
s***e
发帖数: 421
36
汉指的汉水,一条河,当然是水作偏旁了。
刘邦被项羽封到汉水旁边的汉中做汉王,后来刘邦得了天下,王朝就叫汉。
汉承秦制,以中央集权统治以前的战国七雄故地,而且西汉东汉延续统治时间很长,所
以中国人的主体就都叫做汉人。
而老子的哲学出现的很早,和汉这个字没有必然联系。
还有个故事不知真假,汉武帝时和匈奴打仗,因为汉人骁勇,匈奴人忍不住赞叹:好汉!
S****e
发帖数: 10596
3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绵羊山羊棉花
中国一直叫绵羊为绵羊吗?
棉花外来物?
是不是棉花的命名是因为棉花长得像绵羊毛?然后改了个偏旁?
谁来说说
谢谢
D*****i
发帖数: 8922
38
1964年,光明日报上专门刊登文章,介绍了选用《攻媿先生文集》上的字体来印毛主席
诗词的过程。
民族传统刻印装帧艺术的异彩
——集宋版书字体本的《毛主席诗词》是怎样制作的
《光明日报》1964年1月8日
《毛主席诗词》出版了!广大群众竞相购买,热情诵读伟大的革命诗篇。不少人把已经
出版的六种版本都买全了,作为自己心爱的珍藏。《毛主席诗词》所选用的字体和印刷
、装帧的精美,也获得人们的普遍赞扬。
文物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的《毛主席诗词》,有线装本和平装本两种,都是精
心印制的。文物出版社印行的是集宋版字体的线装本,经过了一番细心的设计,具有中
国民族传统的装帧特色:装帧精美,瓷青色的封面,配上冷金纸的签条,字体是从宋浙
本上集纳起来的,清逸俊美。出版社在发行之前,又逐字逐页地进行检查,保证质量—
—墨色饱满、纸页熨帖、丝线明订整齐笔直,使诗集的印刷质量达到了高标准,让人们
珍藏千秋百代。
为了使出版的每一册诗集,达到这种理想的印刷质量,文物出版社的编辑、摄影和印制
工人进行了认真的工作和创造性的劳动。
在一年前,文物出版社准备印行毛主席诗词二十七首,计划用最精美的字体来排印;并
且...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5118
3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文为什么没有字母化
其实简体字就是往拼音化迈进的重要一步,更多的形声字出现,只表音不表意
形声偏旁就是天朝特色的字母
b**********s
发帖数: 9531
4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文为什么没有字母化
我觉得应该不带立场,但分析中英文拼写:
中文把信息是分成 词,字,偏旁部首 (笔画可以忽略因为笔画没有含义)
英文把信息是分成 词, 字根,字母
基本结构都是三级,但是数量分布不同
汉字有201个部首,英文26个字母
汉字3000个常用字,英文不详,应该有上千个。
总的来说,英文表意更准确,汉字书写更节约空间。英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拼写和发音
有规律。
如果回答汉字为什么没有发展成拼写文字,我觉得是部首太多,而且立体化,所以不适
应拼写,因为拼写是和声音结合的。因为声音是按时间顺序,所以是一维的,而汉字是
二维的。在古代纸张少的时候,汉字的结构有优势,利于信息传播。现代纸张硬盘都不
是限制,所以为了追求准确和发音同步,汉字还是有往拼音化发展的动力的。
d*******r
发帖数: 3299
41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文为什么没有字母化

按照你的分类
中文是: 词, 字, 偏旁(有含义), 笔画(没含义)
英文是: 词, 词根(没有固定规律和边界, 或者根本就没有), 字母(开始有含义, 后来
就没有了)
所以英语字母还是对应汉语笔画.
只是汉字的设计思路是记字, 然后组词, 词法是排列组合思路, 未来总是收敛的.
英语是直接记词, 属于死记, 永远不能收敛, 一直要背词.
汉字因为是高密度信息的2D抽象图片, 如果像字母那么排, 是不能将语义压缩入较小单
位面积的方块内的, 所以不需要也不能用字母排列. 汉语的思路是, 死记2000~3000带
语义的汉字, 然后高效组词的时候就轻松了. 图形文字比读音文字难手写是真(汉语主
要弱点), 不过正因为了有计算机, 这个未来更不是问题了.
f****r
发帖数: 5118
42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文为什么没有字母化
其实简体字就是往拼音化迈进的重要一步,更多的形声字出现,只表音不表意
形声偏旁就是天朝特色的字母
b**********s
发帖数: 9531
43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文为什么没有字母化
我觉得应该不带立场,但分析中英文拼写:
中文把信息是分成 词,字,偏旁部首 (笔画可以忽略因为笔画没有含义)
英文把信息是分成 词, 字根,字母
基本结构都是三级,但是数量分布不同
汉字有201个部首,英文26个字母
汉字3000个常用字,英文不详,应该有上千个。
总的来说,英文表意更准确,汉字书写更节约空间。英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拼写和发音
有规律。
如果回答汉字为什么没有发展成拼写文字,我觉得是部首太多,而且立体化,所以不适
应拼写,因为拼写是和声音结合的。因为声音是按时间顺序,所以是一维的,而汉字是
二维的。在古代纸张少的时候,汉字的结构有优势,利于信息传播。现代纸张硬盘都不
是限制,所以为了追求准确和发音同步,汉字还是有往拼音化发展的动力的。
d*******r
发帖数: 3299
44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中文为什么没有字母化

按照你的分类
中文是: 词, 字, 偏旁(有含义), 笔画(没含义)
英文是: 词, 词根(没有固定规律和边界, 或者根本就没有), 字母(开始有含义, 后来
就没有了)
所以英语字母还是对应汉语笔画.
只是汉字的设计思路是记字, 然后组词, 词法是排列组合思路, 未来总是收敛的.
英语是直接记词, 属于死记, 永远不能收敛, 一直要背词.
汉字因为是高密度信息的2D抽象图片, 如果像字母那么排, 是不能将语义压缩入较小单
位面积的方块内的, 所以不需要也不能用字母排列. 汉语的思路是, 死记2000~3000带
语义的汉字, 然后高效组词的时候就轻松了. 图形文字比读音文字难手写是真(汉语主
要弱点), 不过正因为了有计算机, 这个未来更不是问题了.
m***n
发帖数: 12188
45
宋朝又叫天水朝,其赵家是天水赵氏。
另外,秦始皇叫赵政是因为他生在赵国,别人这么叫他,一种外号,意思是赵国来的小
政。类似赵姬,其实也不是姓赵,而是赵国来的女子的意思。
赵国和秦国是同姓,都是嬴姓,但是秦国是嬴姓嬴氏,赵国才是嬴姓赵氏。
嬴姓和姬,姜,姚等,都是上古姓(有女字偏旁就是一个证据),有好多个氏。
l******n
发帖数: 11737
46
念出来那么多同音字,不说明了更不能用标音来替代文字吗,你根本就没搞明白这些中
华文化圈国家自己造的音标字和拉丁系文字的区别,拉丁系的词汇的组合是靠词根,不
是靠发音。
你跟人说话念一个字?不就跟英文念一个音节一样,有屁用。
英文文盲能把音节勉强连着念出来有屁用,自己也不知道啥意思,有不少词还是混杂欧
洲各地方言,不死记硬背根本念不对。而且你能认识26个字母就念出来?你不一样要记
那些词根吗?照这样中文你认半边也能念出不少拟音的偏旁。
m****l
发帖数: 35
47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上博简、清华简都是真的
你没看这文的下半截么,他通过这个字和金文对比,认出了一种常见的上网下廾的楚文
字原是这种“樊”字写法的省写体。
我给你另一篇是《保训》里从石从刀隶作“矵”的字,其实是个“叚”字。通过这个“
矵”和其他楚简对比,认出其他从石从刀的楚文字字都是个“叚”字做偏旁。
还有很多文章你自己慢慢研究去:
據清華簡釋金文中的“裼襲”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14
清華簡《繫年》篇中的“縣”字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909
吳王闔廬劍小考
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75
l***y
发帖数: 1166
48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是讲突厥语的吗?
周王朝疑似有突厥血统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
代37王。
周部落原先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
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
是将姬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安阳)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姬昌赎出,此后,
周悄悄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富国强兵,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
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姬发以吕尚为师,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
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伐纣,然后出师潼关,挥师东向,次年在牧野大败商朝的
军队,杀死商纣王,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周朝。
周朝被认为是中国有详细历史纪元和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因此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崇高而且特殊,中国很多思想文化的源头都直接来自周朝,不过后人对于周人起源的研
究,却非常贫乏,仅仅只能将周人与神话传说中的黄帝联系起来,虽然他们中间还有两
千多年的空白。
虽然传统观念上,周人是华夏族的正宗,但是近来一些考古和历史研究,却对周人的族
源有所疑问。
一、周人的... 阅读全帖
l***y
发帖数: 1166
49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周朝是讲突厥语的吗?
周王朝疑似有突厥血统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
代37王。
周部落原先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
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
是将姬昌囚禁于羑里(今河南安阳)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姬昌赎出,此后,
周悄悄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富国强兵,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
姬发继位,称周武王,姬发以吕尚为师,积极作灭商的准备。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
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伐纣,然后出师潼关,挥师东向,次年在牧野大败商朝的
军队,杀死商纣王,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周朝。
周朝被认为是中国有详细历史纪元和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因此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崇高而且特殊,中国很多思想文化的源头都直接来自周朝,不过后人对于周人起源的研
究,却非常贫乏,仅仅只能将周人与神话传说中的黄帝联系起来,虽然他们中间还有两
千多年的空白。
虽然传统观念上,周人是华夏族的正宗,但是近来一些考古和历史研究,却对周人的族
源有所疑问。
一、周人的... 阅读全帖
y*****n
发帖数: 11251
50
来自主题: History版 - 看看明朝王子的成就
明宗室的名字偏旁有要求,基本就是找个别的字组一个生僻字。
为什么不用常用字?因为古代为尊者讳,周围的人的名字不能用尊者的名字。
所以尊者主动选生僻字不给别人找太多麻烦。
有不管这个随便来的,比如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有个将领叫邓光明。天王生了
两个儿子,一个叫天光,一个叫天明,然后全国没光明了。邓光明改名叫邓氵光氵明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