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买买提看人间百态

topics

全部话题 - 话题: 六度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
x*********o
发帖数: 208
1
索达吉堪布
问(13):佛教千百年来的弘扬,始终遵循着契理契机的原则。如今,整个社会都已进
入现代化的进程,现代的生活方式已代替了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汉传佛教地区,已
基本采用现代化的弘法方式,比如通过电视、电台、音像、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并以
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对佛法进行诠释。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是如何看待佛法现代化
的问题?又是如何着手进行的?
答:佛教确实面临一个如何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问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
社会中,我想佛教应该而且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各种手段以利自身的发展壮大。但这一
切的前提必须是:佛法绝不能以丧失自身的原则为代价去迎合世人;佛法也绝不能以降
低自身的水准为条件,一味迁就现代人的各种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在这些前提下,我
们欢迎一切现代化的弘法方式,并将积极准备将这些手段用于藏传佛教的弘扬上。但最
主要的指导思想依然是,佛法的思想如果不能穿透时空的迷雾,佛法如果没有揭示出宇
宙的终极真理,佛法如果还要随着世人分别念的改变而相应地被其所化,并不能化导世
间学艺与世人思想的话,这样的佛法又怎能佩称为最究竟的智慧?故需要现代化的不应
该是佛法的本质、佛法... 阅读全帖

发帖数: 1
2
来自主题: Belief版 - 信为道元功德母
要为各位解说的是:如何才能够真正从内心深处信佛?
在佛法当中,“信”是一个善心所,因为“信”具有澄净心灵、去除疑惑、增长善
法的作用;就像是一颗水清珠一样,如果我们把一颗水清珠放到污浊的水里面,就会立
刻把浊水变得很澄清。所以在《华严经》中有偈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增长一切诸
善法,除灭一切诸疑惑,示现开发无上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6)而反过来说
:不信,则是一个染污的心所有法,是一个随烦恼;也就是说,“不信”这个烦恼心所
,是会让其它的心所法也都跟著变得浑浊不清净了。
相信我们大家都很愿意深信佛法,但是谈到“要在内心深处产生深信”的话,那是
要有一些前提能够先圆满具足才做得到的。首先,是要曾经在过去世供养过无量诸佛,
而且长劫的听闻、熏习正法,慢慢地具足了善根以及五根、五力,而能够对于正法正理
生起信解,甚至于能够实证而发起胜解,产生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心得决定而确信
无疑,真正安忍于正法正理上而不再动摇转变。譬如《妙法莲华经》中,有经文说:“
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妙法莲华经》卷1)也就是说,如果曾经... 阅读全帖
f****r
发帖数: 311
3
来自主题: SciFiction版 - [转载] 美国阿波罗登月是个骗局?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alk 讨论区 】
【 原文由 fencer 所发表 】
美国阿波罗登月是个骗局?
1999年10月28日(中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中国《齐鲁晚报》报导,阿波罗十一号登月人在月面时所拍摄照片上
阴影计算的太阳入射角,与NASA所公布的宇航员在月面活动时间、坐标点与月
相周期相比较,发现有明显不符之处。
报导说,以阿波罗十一为例,登月点是在月球上的静海,东经二十三点五度,北纬
零点六度,从地球发射时间是一九六九年七月十六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十三点三十
二分,在月球上的舱外活动时间约两个半小时,是从第一百零九小时七分三十三秒
到第一百一十一小时三十九分十三秒。据计算,阳光与月面间的入射角只有六度到
七度,几乎是紧贴地平线的。但是阿波罗十一那张美国国旗插上月球的照片显示。
阳光入射角大约有近三十度,差得太远了。
报导还说,对阿波罗登月的录像分析,有人提出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跳跃动作、高度
与地面跳跃的动作、
Y**u
发帖数: 5466
4
来自主题: TrustInJesus版 - 妙文共赏 - 大牛们谁更牛 (转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Wisdom 讨论区 】
发信人: waving (如果没有如果), 信区: Wisdom
标 题: 妙文共赏 - 大牛们谁更牛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Jun 1 09:38:01 2012, 美东)
Title: 孔子、老子、释迦摩尼,甚至默罕默德、耶稣,谁更牛?
转自南怀谨文网
话说三月春暖花开,蟠桃园内孔子、老子、释迦摩尼、默罕默德和耶稣齐聚一堂,嗑茶
赏景。释迦摩尼佛的侍者卡尔童子突发奇想而问道:希有世尊,在座各位师父都是一代
人杰万世师尊,到底谁最牛?
释迦摩尼:善哉、善哉,卡尔童子,今正是其时。汝今谛听,五教尊者齐为汝说,解汝
迷津开善知见。
只见孔子一赛,拂须作沉思状。突然说道:穆罕莫德最牛也。一个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上都获得最大成功的传道者,他生前就成功的建立了一个帝国,死后这个帝国还不断的扩
大,从亚洲到欧洲又到美 洲,每天随着日出的到来,无数清真寺都传来念诵<古兰经>的声
音,赞颂天地化育。直到今天还是货真价实的日不落帝国。牛之至矣。
穆罕莫德摇摇头道: 世间功业不过阿拉脚下的尘埃,今不肖子孙盗用阿拉的名誉,为
非作歹、欺... 阅读全帖
g**r
发帖数: 425
5
复次。诸仁者。菩萨所行六波罗蜜。一一具有三所治障。若住
不放逸速
能除断。何等为三。谓自不布施。不欲他施。嗔能施者。自不
持戒。不
欲他持。嗔能持者。自不忍辱。不欲他忍。嗔能忍者。自不精
进。不欲
他精进。嗔能精进者。自不修定。不欲他修。嗔能修者。自无
智慧。不
欲他有。嗔能有者。如是名为菩萨六度一一见有三障差别。不
放逸行之
所除断。
复次。诸仁者。菩萨所行六波罗蜜。各以三法而得成满。此三
皆从不放
逸生。何等为三。布施三者。谓一切能舍不求果报回向菩提。
持戒三者
。谓重心敬授护持不缺回向菩提。忍辱三者。谓柔和宽恕自护
护他回向
菩提。精进三者。谓不舍善轭无来去想回向菩提。禅定三者。
谓遍入诸
定无所攀缘回向菩提。般若三者。谓智光明彻。灭诸戏论回向
菩提。如
是名为菩萨六度一一三种能成满法。不放逸行之所生长。
复次诸仁者。一切菩萨以不放逸故。速得成就三十七种菩提分
等所有善
法。证於诸佛无上菩提。
云何速成菩提分法。谓诸菩萨以不放逸故。修四念处不经勤苦
疾得圆满
。云何修耶。谓观身处无所有。观察处无所有。观心处无所有
。观法处
无所有。於一切法皆无所得。如
k*****n
发帖数: 40
6
毛毛虫变蝴蝶
—献给慈父的感恩与忏悔
道证法师讲述
忏悔感恩的眼泪
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
用心来变,变成佛。
以悲哀之终点,作快乐的起点。
尽心栽培你,把你捐出去。
病菌不强,愿力才强。
痰血涕唾中的优美油画
在我看,你是零分!
一封信也叫他退学·两封信也叫他退学。
爸爸的第一句型
若好人命运坎坷,你要不要做好人?
爸爸那有可能一辈子牵着你们
亲情不要互相束缚
你到底是什么?
虚空虽广,不出一念。
每一件事都不能随便做
菜瓜布的慈悲
铁锤会浮,你就会浮。
第二层更深的慈悲—富裕中亲尝贫困
拿金斧头的观音菩萨
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要画成垃圾,或无价宝?
自己仔细看,耐心改。
忏悔—一层又一层的不孝
非学好不可
在反对之下学佛,更有福报。
‘空白’—是无限的启发
以摇篮曲念佛
爸爸的脚有个大伤痕
唱出内心的佛光
附录一—谁扼杀了赤子之心
附录二—电视带大的孩子
感恩~
幼年时,爸爸教我绘画。
观摩他行医之余的作画,是学习画佛仅有的基础。
当时,他告诉我:
‘一张画纸两角钱,
可以画成垃圾,
也可以画成无价宝
就看你怎么用心。
人的生命也一样......’
由于这个启示,使我决定—
Y**u
发帖数: 5466
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什么是三眼国土
有人问: "什么是三眼国土"。 师回答说:"我和你一起进入净妙国土中, 穿清净衣,
成法身佛。 然后进入无差别国土中, 穿无差别衣, 成报身佛; 再进入解脱国土中,
穿光明衣,成化身佛。 这三眼国土不同, 不同的是衣服。经论家认为法身是根本体
, 报化二身是用。 在我看来, 法身的说法是不根本的。 所以古人说'身依义立,土
据体论,法性身、法性土', 很明显,这都是建立之法,依通的国土。好像空拳和黄叶
都是用来骗小孩的, 干草刺和枯骨头上又哪里还有什么水。 心外无法, 心内也不可
得。你想得到什么呢? 有很多人说什么有修有证。 千万不要搞错了, 如果有什么可
以修得, 都是在造生死的业。你说六度万行齐修, 我看全是造业。 求佛求法是造地
狱业。求菩萨也是造业, 看经看教也是造业。 佛和祖师是没事人, 所以无漏无为是
清净业。 有一群瞎眼和尚, 吃饱饭就去打坐,在念头上用劲,讨厌嘈杂, 欢喜安静
, 这是外道法。 以前的祖师们曾说 你要是住心看静,向外观照,收心向内以求干净
。制心一处以求入定,等等如此都是造作。你现在当下听法的, 用你去修他证他庄严
他吗? 这不是可以修...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临济录(白话)
如何是西来意
有人问: "什么是祖师西来的教法呢?"
师回答说: "要是有教法, 自己都救不了"
人问: " 要是没有教法, 又怎么说二祖得法了呢?"
师回答说: " 得到正是学会了不得"
人问: " 你既然说不得, 到底不得的意思是什么?"
师回答说: " 因为你向一切地方追求攀缘的心不能停止。所以祖师说, 可怜堂堂大丈
夫,带个头还到处找头, 你当下回光返照, 不要求任何其它的,知道你知道你的身心
和祖佛没有什么不同,本来清静无事, 这才叫得法。诸位, 今天我这里没有办法,说
了很多本不应该说的废话。 你们千万不要搞错。 在我看来, 根本没有这么多道理可
讲, 你要用的时候就用, 不用的时候就歇。 很多老师说六度万行是佛法, 我看那都
是辅助的东西, 并不是真正的佛法。甚至持斋持戒, 也是一样。一个人道眼不开,
迟早还要还债, 到阎王爷哪儿报道。 为什么这么说呢? 修道的人不真正明白道理,
就白受了供养和施舍,所以还要还。还有的人, 一个人在山上独居,一天一顿饭,没
完没了地打坐。以为整天在行道, 其实是在造业。甚至还有人把自己的头目髓脑, 国
家,妻子,象,马,七珍等都拿出来施...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9
☆─────────────────────────────────────☆
bigfool (fool) 于 (Sat Sep 11 21:59:45 2010, 美东) 提到:
关于一些人忽悠什么 大乘经没有叙述释迦佛过去世经过十地,以及
“释迦佛即使过去世累积了波罗密,也不是经过大乘经所说十地等过程”等妄论,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175_0.html
http://www.mitbbs.com/article/Wisdom/31438419_0.html
还是看看大乘经怎么说吧。
1.《过去现在因果经》
...尔时善慧比丘。于彼命终。即便上生。为四天王。以三乘法。化诸天众。尽彼天寿
。下生人间。为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七宝具足。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
神珠宝。五玉女宝。六主藏臣宝。七主兵臣宝。千子具足。皆悉勇健。能伏怨敌。以正
法治。无诸忧恼。常以十善。化诸人民。于此寿终。生忉利天。为彼天主。寿终下生。
为转轮圣王。终其寿命。乃至生于第七梵天。上为天王。下为圣主。各三十六反。其间
或为仙人。或为外...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0
俗眼观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
作者:航 鹰
关于对出家人的称谓:我注意到所有报导证严法师的文章都以“他”字冠称。佛门只有
“弟子”、“师父”、“师兄师弟”的称呼,而没有“女弟子”、“师姑”、“师姐师
妹”一说。从现象上看去所有的尼姑都归于男性称谓,似乎失去了“女权”,有“大男
子主义”之嫌。天主教还保留了修女的性别地位,佛教怎么就以一个“他”字概之呢?
我的慧根有限,悟性浮浅,暗自揣摩从佛学的“四大皆空”(尤其是“色空”)观念出
发,“他”字也只是一种代称,这一代称对僧人和尼姑都是平等的,并无把女性归属于
男性之意。即使对于和尚来说,“他”也不是像俗家一样用来标明其性别的。既然是“
四大皆空”,出家人不管原来的俗身是男是女,入了佛门便都是无性别的了。依我个人
理解,这应该是出家人与俗家人的最大区别。
我和证严法师同席用斋
我因职业之便出席过各种宴会,走到哪里都有朋友招待。然而,令我终生难忘的却
是几顿素斋——和证严法师同席用的斋饭。自从有幸食过佛门雅餐之后,我的整个人生
态度都改变了。
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证严法师允许我这个俗人同桌用斋是一种特殊礼遇,还以为
因我是来自内地北方的远客,...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1
悬 论
一 释题目
此经题,即是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此题中佛说二字,显说经之主。
说经有菩萨、弟子、诸天、鬼神等所说,与佛理相应、为佛印可者,皆为佛说;一切
经首云佛说者,即此意也。此经皆优波离与佛相问答之辞,阿难结集者也。梵语佛陀
,简称曰佛,华言觉者,即觉悟宇宙一切真实谛相;故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者,皆名
曰佛,此是通称。但此佛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也;以释尊应化此土为娑婆教主,故此世
一切经典皆释尊所说,是以佛说者即释尊所说也。佛云何说法?诸法性相离一切相,
所谓『离文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微妙难思,自内所证。法华经云:『诸法
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诸众生说』。佛以大悲愿力,为诸众生开示悟
入佛之知见,令未解脱者解脱、未悟者悟。佛已无一切生死烦恼,已证涅盘菩提,但
诸众生犹没在苦则所愿尚未满足,亦即为佛果未圆满;一切经皆是将佛所证境,以方
便善巧而施设之教化。现所讲者,即诸经中之一经尔。
观、即能观之智,所观之境即是弥勒上生。菩萨是通名,发菩提心,集修福慧资
粮,行菩萨行,由十信至等觉五十一位皆名菩萨;故菩萨名字极其广泛。同一世界有
无量无...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
禅关策进序
禅曷为有关乎。道无内外,无出入。而人之为道也,有迷悟。于是大知识关吏,不
得不时其启闭,慎其锁钥,严其勘核,俾异言服私越度者,无所售其奸。而关之不易透
,亦已久矣。予初出家,得一帙于坊间,曰禅门佛祖纲目。中所载多古尊宿自叙其参学
时始之难入,中之做工夫经历劳苦次第,与终之廓尔神悟。心爱之,慕之,愿学焉。既
而此书于他处更不再见。乃续阅五灯诸语录杂传,无论缁素,但实参实悟者并入前帙,
删繁取要,汇之成编,易名曰禅关策进。居则置案,行则携囊。一览之则心志激励,神
采焕发,势自鞭逼前进。或曰,是编也,为未过关者设也,已过关者长往矣,将安用之
。虽然,关之外有重关焉。托伪于鸡声,暂离于虎口,得少为足,是为增上慢人。水未
穷,山未尽,警策在手,疾驱而长驰,破最后之幽关,徐而作罢参斋,未晚也。
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春日,云栖祩宏识。
禅关策进。后学云栖寺沙门祩宏辑。
一、诸祖法语节要第一
诸祖法语,今不取向上玄谈,唯取做工夫契紧处。又节其要略,以便时时省览,激
励身心。次二诸祖苦功,后集诸经引证,俱仿此。
筠州黄檗运禅师示众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藏传佛教萨迦派
藏传佛教萨迦派
刘立千著 (王小军提供)
一、萨迦派的传承
萨迦派的派名,是来源于萨迦寺名。萨迦寺是公元11世纪时衮却杰布所创建。衮却
杰布(1034-1102)是吐蕃贵族昆氏的后裔。初学旧派【1】法门,后往莫古隆【2】,依
卓弥?释迦耶协【3】大译师学法,不久又去往依桂?枯巴拉孜【4】已得新译密乘法要
的传授,尚不满足,又往莫古隆请求卓弥传授《道果语教宝法》【5】,卓弥为他分期
传授。四十岁时,在奔波日山【6】灰白土上建立寺院,灰白土藏语为萨迦,遂名萨迦
寺。他住持该寺广传新派密法,但当时萨迦派的派名还不显著。
衮却杰布长子名衮噶宁布(1092-1158),又称萨钦【7】。他是住持萨迦教法的法
座第一人,但他并未出家,衣白衣,故认他为白衣【8】初祖。父死时年尚幼,遂请八
日译师【9】 (1040-1111)住持萨迦寺,并依之学法。十二岁时依仗底?达玛宁布【10
】和琼仁钦扎【11】等学习对法、中论、因明等显教经典,从朗?卡乌巴【12】昆
仲学《密集》、《胜乐》、《大黑天》等密法,后在向敦?却八【13】大师处尽学《道
果法门》。此后印度成就大德毗瓦巴【14】亲来萨迦为...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上来十意,理例昭然。但细对详禅之三宗,教之三种。如经斗称足定浅深。先叙禅门,
后以教证。
禅三宗者,一息妄修心宗,二泯绝无寄宗,三直显心性宗。教三种者,一密意依性说相
教,二密意破相显性教,三显示真心即性教。右此三教如次同前三宗相对,一一证之,
然后总会为一味。今且先叙禅宗。
初,息妄修心宗者。说众生虽本有佛性,而无始无明覆之不见,故轮回生死。诸佛已断
妄想故,见性了了,出离生死,神通自在。当知凡圣功用不同,外境内心各有分限。故
须依师言教,背境观心,息灭妄念,念尽即觉悟,无所不知。如镜昏尘,须勤勤拂拭,
尘尽明现,即无所不照。又须明解趣入禅境方便,远离愦闹,住闲静处,调身调息,跏
趺宴默,舌拄上腭,心注一境。南侁北秀保唐宣什等门下,皆此类也。牛头天台惠稠求
那等,进趣方便,迹即大同,见解即别。
二,泯绝无寄宗者。说凡圣等法,皆如梦幻,都无所有,本来空寂,非今始无。即此达
无之智,亦不可得。平等法界,无佛无众生,法界亦是假名。心既不有,谁言法界?无
修不修,无佛不佛。设有一法胜过涅槃,我说亦如梦幻。无法可拘,无佛可作。凡有所
作,皆是迷妄。如...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5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二
唐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一,谓有众生遇善知识,开示上说本觉真心,宿世曾闻,今得解悟(若宿生未闻,
今闻必不信,或信而不解。虽人人等有佛性,今现有不信不悟者,是此类也),四大非
我,五蕴皆空,信自真如及三宝德(信自心本不虚妄,本不变异,故曰真如。故论云,
自信己性,知心妄动,无别境界。又云,信心有四种,一信根本,乐念真如。二信佛有
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三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四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
常乐亲近。悟前一,翻前二,成此第一重也)。
二,发悲智愿,誓证菩提(发悲心者,欲度众生。发智心者,欲了达一切法。发愿心者
欲,修万行以资悲智)。
三,随分修习施戒忍进,及止观等增长信根(论云,修行有五,能成此信。止观合为一
行,故六度唯成五也)。
四,大菩提心从此显发(以上三心开发。论云,信成就发心者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
真如法故。二者深心,乐集诸善行故。三发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
五,以知法性无悭等心(等者贪欲嗔恚懈怠散乱愚痴)。
六,随顺修行六波罗蜜定慧力用(初修名止观,成就名定慧)。我法双亡(初发心时,
已约教理,观二执空,今即定慧力,观自觉空也),... 阅读全帖
a***n
发帖数: 1993
16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论开悟——贾题韬
论开悟
贾题韬
第一讲 开场白
我作了一首打油诗,作为这次讲演的开场白:
昔缘未了论开悟,今又葛藤试解环;
此事当人须直取,吃瓜莫受卖瓜谩!
因为过去我曾讲了论开悟这个题目,但没有讲完,所以说是“昔缘未了”,我现在还同
大家一起象理葛藤一样地来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葛藤”是禅宗习用的语言,是指说话
太多象蔓草那样纠缠不休,这里用来比喻人说话不完,或者讲的不尽恰当。但是,要真
正懂得这个道理,需要你自己去亲证,单听别人讲是不行的,必须闻而思,思而行,行
而亲证,这是你自己的事。比如吃瓜,瓜是苦是甜还必须由你亲口去尝一尝,不要光听
卖瓜的说长道短,佛法究竟如何,也是需要你自己去直接体验的!
关于“开悟”,我们大家都是学佛的,都知道开悟的重要性。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来解脱自己,这就是佛教的特色。其它宗教主要依
靠外力,只有佛教是靠自己解放自己。因此,开悟在其它宗教里并不算什么重要问题,
而在佛教里却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开悟是要你自己开悟。只有开悟才能明确宇宙人生是
怎么一口事,你自己也才能有个下落。如果不开悟,在佛教里来说,是没有什么力量能
来代替你解脱的。... 阅读全帖
d**********l
发帖数: 647
1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净宗简介
净宗简介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
民国五十四年秋大专讲座
弟子周家麟敬记
(一)经典
净土宗所根据经典,说到专门上,十方佛都有,在这里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何单
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因为阿弥陀佛愿力最大,专为人了生死故。有三部经典可资证
明。第一、无量寿经,这部经叙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及阿弥陀佛因行果用,甚为详
细,等于西方极乐世界小历史,同时说几种行为,就是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第二、观
经,俗名十六观经,系西方世界十六种观法。所谓观,就是坐在那里想,想什么?想世
界本没有东西南北,何以单指西方?因为太阳向西落的时候,光不猛烈,所以第一观,
先教观太阳,观到开眼闭眼都能见到,就算成就。第二观改观水象,观成了再改观冰象
,再改观金银界限,再改观树宝等等,如此一层一层计十六层观法,叫作十六观经,也
是净土宗重要经典之一。第三、阿弥陀经,这部经专教念佛的方法,简单扼要。我们研
究净土的学人,最低限度必须看这三部经。此外我们应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念佛
法门,通一切法门,江味农居士曾说:‘教研般若,行尚弥陀。’可以想见。再者古来
各净宗祖师,非代代相传,系修行有成,大家选出来的。祖师中除印光... 阅读全帖
b*****l
发帖数: 3821
1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开贴扯 '大乘佛化人生' 了
建议加入四摄,补全六度。
自度度人我觉得是同时贯穿始终的。
相对于四摄和六度的其他几度,过分重禅定和般若,
这也许是太虚大师说汉地存在‘说大乘教、行小乘行’的原因之一。
Y**u
发帖数: 5466
19
☆─────────────────────────────────────☆
bigfool (fool) 于 (Fri Dec 9 12:23:33 2011, 美东) 提到:
这个板上的大小乘之间的争论实在是太老套,
只是那些喜欢挑起争论的极端小乘的逻辑和常识实在是让人摇头。
关于大乘小乘,有一些东西简单的逻辑就可以判断。
鉴于这些极端小乘和‘原始’佛法者暂时还没有大规模的攻击南传佛教,
因此这里只引用南传的典籍,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1。佛果和阿罗汉果相同么? 四果的终点是佛果么?
即使是南传的看法,佛果和阿罗汉果只是在解脱境界是一样的。
佛的智慧是超过阿罗汉果的。
佛具有的十四种智慧,八智是声闻也有的,六智是声闻所没有的。
南传小部 大品第一 智论:
佛智有十四,苦智是佛智,苦集智是佛智,苦灭智是佛智,顺苦灭道智是佛智,
义无碍解智是佛智,法无碍解智是佛智,词无碍解智是佛智,辩无碍解智是佛智,
根上下智是佛智,有情意乐意趣智是佛智,对偶示导智是佛智,作大悲智是佛智,
一切智智是佛智,无障智是佛智。如是为十四佛智,如是之十四佛智中,八智是共
声闻,六智是不共声闻。
这... 阅读全帖
f*****a
发帖数: 253
20

【推荐】谈忍辱和吃亏——别人骂你、批评你的时候,你要向他致敬、感激他的深恩大
德!
别人骂你、批评你的时候,你要向他致敬、感激他的深恩大德!
不必回头看骂你的人是谁
广钦老和尚说:受戒是受忍辱。
耳听得别人骂你,刺激你,而不理会,那就是戒。
与其别人说你好话,远不如别人骂你来得痛快。
别人骂你、批评你的时候,
是冒着作恶、折损福德的危险来提醒你
要积福,
你应该自我反省
向他致敬
感激他的深恩大德!
————————————————
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四十二章经》
一、忍力最大
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 ,忍的力量胜过一切拳头刀枪。
任何力量在忍者的面前,都要甘拜下风。
所以,《罗云忍辱经》说:
忍之为明,愈于日月。
龙象之力,可谓盛猛,
比之于忍,万不如一。
七宝之耀,凡俗所贵,
然其招忧,以致灾患;
忍之为宝,终始获安。
布施十方,虽有大福,福不如忍。
《法句经》说:
“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二、忍的真义
忍辱,是对无端横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而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因此,能忍的人,并不是懦夫,是勇敢的,有力量的。
忍,是一种认... 阅读全帖
w*****r
发帖数: 7106
21
第六章 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合法性問題
這裏所說的合法性與世間的法律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指是否符合佛法。印順法師人
間佛教思想的合法性問題,應該說,現代禪方面早就觸及到了,並一再質疑人間佛教思
想的內在矛盾。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現代禪方面並沒有將其提高到是否符合佛法的高
度來加以探討。我之所以將其進一步提升為合法性問題,是因為我從印順法師的著作中
發現有大量的違背佛法的論斷,而其不少論斷都是同其人間佛教思想息息相關的。對此
,我們將著重探討兩個問題:第一,印順法師人間佛教思想的內容是否符合佛法;第二
,「人間佛教」這一概念是否符合佛法的精神。我個人認為:澄清這兩方面問題,對於
今後佛教的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節 印順法師人間佛教的內容是否合法
印順法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在實踐上的主要內容,根據印順法師自己的說法,是三
合一的人菩薩行,即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見同時具備而做利益人群的事業。由於這裏
實際涉及的是行為主體、發心和行為實踐,因此,我們將從心、行與人這三方面來加以
探討。
有關人間佛教的發心,印順法師說:「修學人間佛教──人菩薩行,以三心為基本
,三心是大乘信... 阅读全帖
b*****n
发帖数: 662
2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转)心经略说
心经略说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以一九八七年于美国维州莲华精舍录音为基础
心经两种形式
玄奘大师承受本经的殊胜因缘
经题
经文
《心经》是一切众生出苦慈航
一、心经两种形式
在我国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心经》,是唐代大德玄奘法师的译本。它的格式不同于其
它经典,它前面没有如是我闻这一段证信的序分,结尾也没有大家欢喜,信受奉行,作
礼而去之类的流通分。秦代罗什大师所译也与此相同,但其它多种古译(到清季共有七
种)以及在西藏的藏文心经,则仍和其它经典一样,包括了首尾这两部份,玄奘、罗什
两大师译本的不同,乃由于他们的简化,心经正宗分(即常见的心经)只二百多字,首
尾两部份所占的百分比数过大,为了重点突出,故删除未译。
现在把玄奘大师没有译出的部份,简单介绍于下:
甲、序分(证明分),‘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在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
俱,尔时婆伽梵入深明法门三昧,是时复有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观照般若波罗蜜多深妙
之行,照见五蕴皆自性空,尔时寿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自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佛的聚会在王舍城灵鹫山,很多... 阅读全帖
b*****0
发帖数: 8
23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点破因果,传授正法,泄露天机
这是南无阿弥陀佛在佛堂显化,传下来的慈训:
此今末年后世期,众弟曲解吾之心;
不明真意失心性,让吾寒心失意义。
吾今用简明字语,让世间佛学众弟子好好看清。最严重便是曲解吾意,何为信、
愿、行。信是正知正信,不曲解佛意,不错识佛意,正确修行,不入旁门左道,不信旁
门邪心。了知正确佛理,正确的见解知信。是真正的正知正念。并非是相信自己一定能
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凭借哪一点来往生西方极乐之境?
愿是大愿,发心,普渡群民。正自己化人心,如何正己,就是提高自性修行。内
外兼修。一旦发了愿上天就会牢记,便做了数,若无发愿之心发愿当要三思后行,不应
发空誓愿,没有履行。不要看着别人发心自己也去学,这不是内心真正的发心。不应发
心掉以轻心,这样便是害己修行。有凭借哪一点让吾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之境?
行是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禅定。恢复自己真正自性本性
。为今佛子做到了多少?只知数念阿弥陀阿弥陀。六度万行靠边去。这怎能行。如何让
吾接引?谈何容易?如如不动怎样不动?怎样一心不乱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是真正禅
定。身心清静才能一心不乱。哪能简单念名号就行?哪... 阅读全帖
w****g
发帖数: 570
2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妙文共赏 - 大牛们谁更牛
Title: 孔子、老子、释迦摩尼,甚至默罕默德、耶稣,谁更牛?
转自南怀谨文网
话说三月春暖花开,蟠桃园内孔子、老子、释迦摩尼、默罕默德和耶稣齐聚一堂,嗑茶
赏景。释迦摩尼佛的侍者卡尔童子突发奇想而问道:希有世尊,在座各位师父都是一代
人杰万世师尊,到底谁最牛?
释迦摩尼:善哉、善哉,卡尔童子,今正是其时。汝今谛听,五教尊者齐为汝说,解汝
迷津开善知见。
只见孔子一赛,拂须作沉思状。突然说道:穆罕莫德最牛也。一个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上都获得最大成功的传道者,他生前就成功的建立了一个帝国,死后这个帝国还不断的扩
大,从亚洲到欧洲又到美 洲,每天随着日出的到来,无数清真寺都传来念诵<古兰经>的声
音,赞颂天地化育。直到今天还是货真价实的日不落帝国。牛之至矣。
穆罕莫德摇摇头道: 世间功业不过阿拉脚下的尘埃,今不肖子孙盗用阿拉的名誉,为
非作歹、欺压良民、滥杀无辜、战祸不止。吾难辞其咎!不若老子孤身一人、五千奇文
,已穷尽天下 至理。西出函谷关后再无瓜葛,却能够感化人于百年之后、千里之外。
夫唯不牛,故天下莫能与之牛。安拉的称赞,祝福与平安属于他。老子骑牛出关,何故
哉。盖 骑牛者奇牛也...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5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庚四、成就妙行願
一切妙行皆成就。
此句是總說成辦二利的一切無盡妙行,悉皆成就。洛欽大譯師說此是消除一切
障垢的對治力。
華嚴廣開二門引導行者入於薩婆若解脫大海,一者文殊理門,二者普賢行門。
但很多人知之甚少,妄加評說:「般若空性之中,那裡還容你建立行門,因為離言絕相
、一切悉皆空寂的原故。又法身體中一切具足,何苦受此無益劬勞呢?」豈不知圓頓門
中理行並駕,悲智交融,以文殊智慧印持萬行,則無須捨棄差別萬行。以普賢萬行莊嚴
法身,也不離根本智慧。不壞世俗而入於真如,不離開真如而安立世俗萬行。具智慧眼
所以不會沉溺生死海中,廣運大悲因此不會耽滯涅槃彼岸。一切善法是菩薩入聖者位的
資糧,六度萬行是助成佛道的階梯。具足眼目而不行走怎麼能到達無熱惱的清涼池呢?
永明大師云:「方便般若,常相輔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華經》中萬善都歸
向菩提佛果,如在三寶前合掌禮... 阅读全帖
n**********a
发帖数: 438
26
http://www.xianmifw.com/book/newsview.php?id=27
庚四、成就妙行願
一切妙行皆成就。
此句是總說成辦二利的一切無盡妙行,悉皆成就。洛欽大譯師說此是消除一切
障垢的對治力。
華嚴廣開二門引導行者入於薩婆若解脫大海,一者文殊理門,二者普賢行門。
但很多人知之甚少,妄加評說:「般若空性之中,那裡還容你建立行門,因為離言絕相
、一切悉皆空寂的原故。又法身體中一切具足,何苦受此無益劬勞呢?」豈不知圓頓門
中理行並駕,悲智交融,以文殊智慧印持萬行,則無須捨棄差別萬行。以普賢萬行莊嚴
法身,也不離根本智慧。不壞世俗而入於真如,不離開真如而安立世俗萬行。具智慧眼
所以不會沉溺生死海中,廣運大悲因此不會耽滯涅槃彼岸。一切善法是菩薩入聖者位的
資糧,六度萬行是助成佛道的階梯。具足眼目而不行走怎麼能到達無熱惱的清涼池呢?
永明大師云:「方便般若,常相輔翼,真空妙有,恒共成持。」《法華經》中萬善都歸
向菩提佛果,如在三寶... 阅读全帖
q****n
发帖数: 4574
2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民国高僧-离欲上人
昌臻法师:百岁高僧无私奉献 千年古刹历劫重光
-- 纪念先师离欲上人圆寂一周年 (注:本文作于1993年)
一代僧离欲上人,圆寂已经一周年。上人一生精进修行,安贫乐道,广施化度,普
济有缘。其思想品格,嘉言懿行,值得崇敬,值得学习。
离家修行大彻大悟
离欲上人(1885-1992),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乡人,俗名侯喻君。秉性刚
毅,智慧过人。家世经商,师年十五,家道衰落。一日在姑母家,偶阅《金刚经》,顿
有所悟,从此看破名利,离家访道。民国十一年(1922)在射洪东山寺,依本空、
思摩二位老禅师披剃,法名觉空,字离欲。修头陀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寒暑不辍
。历十三载,忽然大悟。
思摩禅师,不知处何人,据传为清乾隆时进士,俗名李君莲,年约二百岁。行事神
异、言语颠倒,射洪一带皆呼为“疯师爷”、而极受崇敬。师当时立志出家,但因无人
作保,寺院皆不接收。而思摩禅师一见,知为法门龙象,亲自击鼓并高呼:“迎接大和
尚!”此后,为接引其“升堂入室”,常痛下钳锤,有时棒打脚踢交加;而师道心愈加
坚定,愈加深切忏悔,虔诚顶礼,虚心受教,终蒙授心印。
师继于新都宝光寺方丈... 阅读全帖
E******u
发帖数: 3920
28
第四节 转依论
在玄奘所传唯识学中,心体与理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体即清净法界,亦即真如、法
性;心体即第八阿赖耶识,即藏识、种子识。第八识之中蕴藏的无漏种子既是众生解脱
的根据,也是连接心体和理体的中介。唯识学的“三性”、“三无性”学说,一方面是
对“识”之体性的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联结心体与理体的特别意义。“三性”中依他
起性最为关键,在某种意义上依他起之最终的根据是阿赖耶识,此识体所蕴藏的有漏、
无漏种子正是遍计所执性与圆成实性之所以形成的根源。通过依他起性,唯识宗将心体
与离言之心性(真如)之转依关系揭示了出来。同样,“相名五法”,一方面是对世间
诸法所作的一种分类说明,另一方面此五法之间的关系也蕴含了心体与理体之间的差别
与联系。与中土的“性宗”相同,唯识宗同持不可言诠的“离言真如”立场,窥基创发
的“四重二谛”,其目的正是试图以此将心体与理体紧密地联系起来。
“转识成智”是唯识宗将其心性论落实于解脱论层面的必然结果。凡夫不知外境非实、
离心无境的道理,若明了“唯识无境”之理,并且转变所依,就可实现“转识成智”而
解脱成佛。唯识宗以四缘论证“转识成智”如何可能,前二属于主观方...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29
文:唐岐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行,贪瞋心行会相应邪见而不
自知;只要染著在贪瞋之下,就不可能契应「般若真空」;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
以「诸法毕竟空」来掩饰自己贪欲心,说「贪欲」乃空无自性,一切行为「无罪无福」
之邪见。
《大智度论》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不积善根,不... 阅读全帖
G**W
发帖数: 1865
30
《大智度论》:「真空与邪空」的差别
文:唐岐
「般若空观」是佛法修証的核心;声闻缘觉依之而証涅槃,菩萨乘依之能够圆满六波罗
蜜。般若空义可以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法毕竟空」的法义得到胜解,但是要体
証般若,就不是从单纯的从法义理解所能相应了。
在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乃互相依持,少了其中一项
,就无法圆满六波罗蜜;比如不持戒,不修禅定,却想要求証「般若实相」,就犹如煮
沙成饭,了不可得,如《大智度论》说:「观真空人,先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
心柔软,诸结使薄,然后得真空。邪见中无此事,但欲以忆想分别,邪心取空。」「先
有无量布施、持戒、禅定,其心柔软,诸结使薄。」就是要先具足「善根」。「善根」
指善良敦厚的个性,少了自我傲慢的心态,具备「理性与民主」的心态,凡事讲信用,
重人情义理,处事稳重,不会心浮气躁,富包容心,心怀慈悲等等内在的德性;若是欠
缺了这些「善根性」,对「般若」的了解,就会止于想像分别,无法获得亲切的体验,
而且在分别想像中,很容易错解法义成为邪见。若是心中已有邪见,又得不到善知识的
指正,就会「邪心取空」;「邪心」含有著强大的贪瞋心... 阅读全帖
f***2
发帖数: 162
31
摘自索达吉堪布宣讲《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五节课
思考题
400、布施分为几种?其中财布施又有哪些分类?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401、普通布施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明白这些道理,对你有何帮助?
402、如果有钱却不愿意布施,这能让自己越来越富裕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403、凡夫人为什么不能作极大布施?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应当如何发愿?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前文已介绍过“愿菩提心”的学处,即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今天开始讲“
行菩提心”的学处。
行菩提心一旦在相续中生起,功德就会日日夜夜增上。如《入行论》第一品中云:“即
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生起行菩提心以后,从那时起,
即使在某些时刻你并未忆念利他,比如睡眠或放逸时,但善根福德仍会不断增上,其量
无有边际,犹如虚空。
学过《入行论》的人,相信都发起了愿行菩提心。而行菩提心的实践,就是实地行持六
度万行,度化众生。六度是佛陀度生的唯一方法,不单单是释迦牟... 阅读全帖
b*****f
发帖数: 341
3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任何佛经佛教佛法知识都没用
六祖大师大字不识。
净空法师提到不少一生从来没有读过一部佛经的人最后成就。
说明世间智与能否成就没有关系。
华严经讲善财童子参访,提到了根本智和后得智,前面有人转载黄念祖居士的文章,里
面提到“智”与“慧”,阐述的差不多。根本智(或者慧)是后得智的本体,这个识得
了就是成就 (见性)。后得智是根本智的所用。能够运用一切善巧方便去世间解决问
题,所以只有后得智而没有认识到前面的“慧”等于零。菩萨的六度,施戒忍进定慧,
关键是最后那个慧,有慧观照,前面五度才平等。否则,不过是勤苦碌碌的轮回业而已
。六度是如此,其他的世间万种学科更是这样。
但是不意味着一定要是文盲才能成就。术业有专攻,世间一切众生,形态千差万别,遇
缘千差万别,智慧千差万别,只能说成就的机缘也必然千差万别
y******i
发帖数: 98
33
顶礼无等本师释迦牟尼佛!
纵览当今世界,有很多人并不信仰宗教,而信仰宗教的教徒则可按常规分为佛教徒、基
督教徒与伊斯兰教徒这三大部分。作为佛教徒,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开创的佛法,若
按所信奉教义及流传地区的不同可基本分成藏传、南传、北传三大系统,无论哪一种体
系,也无论哪一种传承,作为佛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全都是佛陀亲传的妙法甘露,
也全都有确切的历史考证。所有教派自古以来都有代代相袭的大成就者,一切法门亦无
不是秉承世尊教义的通往最终解脱的清净通途。若能一以贯之、融通并包,则万千法门
自可汇成佛法的整体义海,任何修行人也都能从中汲取到自己所需的甘霖法意。
不过让人倍感诧异的却是,不信仰佛教的人或者信奉外道的人士对佛法反而不怎么攻击
,恰恰是佛门内部的一些自立山头之人动辄就以佛教的权威面孔自居,时不时就要从自
宗的立场、观点、利益出发,对别的教派、别的宗门大加贬斥。要么评论别宗为魔说,
要么认定他派是邪道,似乎只有自宗才是唯一正确地抉择了佛陀密意的究竟宗乘。比如
有些净土宗人斥责禅宗、华严宗为痴人妄说;更有相当多的汉地佛教徒因理解不了密宗
的见解与行为从而对藏传佛教频频发难……在这一...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4
“当学观音耳根圆通。反闻自性。当学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下面解释是藕益大师的《楞严经文句》)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
得成无学。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垂询圣众。其故有二。一者正显方便多门。二者正显门门各有成验。所谓要知山下路
。须问过来人也。最初发心等者。先开解也。从何方便入三摩地者。依解起行也。二十
五圣。虽未必人人先开圆解。而从解起行。自是修证通途轨式。或见此处有最初字。便
欲拟答最初方便之问。反以第一大科拟答妙奢摩等。误矣。误矣。
(庚)三众圣各说证门五。初观六尘。二观五根。三观六识。四观七大。五观耳根。
(辛)初中六。初陈那观声。(至)六迦叶观法。
(壬)今初。
憍陈那五比丘。卽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
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
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六尘圆通。色应居首。今先明声尘者。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且与耳根圆通。一
始一终。互相映故。释此二十五种圆通。各为三意。一。...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5
佛教现代化的真实内涵
问(13):佛教千百年来的弘扬,始终遵循着契理契机的原则。如今,整个社会都已进
入现代化的进程,现代的生活方式已代替了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汉传佛教地区,已
基本采用现代化的弘法方式,比如通过电视、电台、音像、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并以
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对佛法进行诠释。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是如何看待佛法现代化
的问题?又是如何着手进行的?
答:佛教确实面临一个如何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问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
社会中,我想佛教应该而且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各种手段以利自身的发展壮大。但这一
切的前提必须是:佛法绝不能以丧失自身的原则为代价去迎合世人;佛法也绝不能以降
低自身的水准为条件,一味迁就现代人的各种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在这些前提下,我
们欢迎一切现代化的弘法方式,并将积极准备将这些手段用于藏传佛教的弘扬上。但最
主要的指导思想依然是,佛法的思想如果不能穿透时空的迷雾,佛法如果没有揭示出宇
宙的终极真理,佛法如果还要随着世人分别念的改变而相应地被其所化,并不能化导世
间学艺与世人思想的... 阅读全帖
B***o
发帖数: 133
36
四大菩萨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文珠法师讲述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五日于香港九龙政府文化中心
一、智慧的意义
二、智慧的类别
三、智慧的证得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本迹
四、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萨的功德
五、智慧的重要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各位法师、居士、听众,今晚本人又出席宝莲寺主办的佛学讲座,非常高兴。特别是今
晚是举世狂欢的圣诞之夜,各位竟然放弃物质的享受,谢绝一切人事的应酬,出席本人
主讲的佛学讲座,共同讨论佛法,争取高级的精神食粮,更加令本人倍感兴奋外,不得
不佩服各人善根深厚,且独具慧眼。因为今晚此刻,即八时零六分此刻,世界各地,很
多人都在举行圣诞舞会,或共进圣诞大餐;可谓锦衣玉食,享尽人间富贵荣华。但世界
各地,同时在此一刻,即八时零七分此刻,不知多少人在饥寒交逼中,无法度此寒夜;
不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瑟缩街头,受尽寒风严雪的折磨。甚至有人在战争祸
乱中,受尽战火洗礼,备受生命威胁。香港人,非常有福气,由于积福向善所致,往往
逢凶化吉,遇祸成群。但在平安享乐中的我们,可曾想及他们的凄苦,而寄予同情,或
思以拯救?
虽然,站在因果定律方面说,人生的痛苦与快...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5)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p******1
发帖数: 177
39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金刚经》开示录 (8)
索达吉堪布 传讲
第五节课
昨天讲了菩萨不能有四相,今天讲无论在见、修、行、果哪个方面,菩萨都不能有所住
——实有的执著。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
触、法布施。”
佛陀说:“须菩提,菩萨对任何法都不能有实执,应以无住之心而行布施。即是说,不
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
真正的菩萨不会有实有的执著,以六度中的布施为例,菩萨在行布施时,并不耽著于六
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凡夫对所施之物有颜色、形状的执著,对乞丐有相貌丑陋、衣衫褴褛的分别。
但菩萨真正通达了空性,远离了这些实执。
〖声〗:乞丐来到家门口说:“行行好,给我点儿东西吧。”菩萨不会一听到声音,就
作意:“好,我马上给你啊……”
〖香〗:鼻子不去分辨是香的东西,还是臭的东西。
〖味〗:对味道的胜劣也不加取舍。
〖触〗:不存在由身体接触所生的轻重、大小、光滑粗糙等分别。
〖法〗:法是意识的对境。比如,认为“我今天给了乞丐十元钱,应该有很大功德吧!
”这些执著法的分别念也没有。
藏地寺院在安居时,经常念弥勒菩萨的一个愿文,有句偈颂是:“不住一切法,... 阅读全帖
W*********E
发帖数: 197
4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被误解的大乘修行
正益老师
我们要说「被误解的大乘修行」是怎麽一回事。
因为许多人都说他是在学佛,他也在学大乘法,可是他对於大乘法教所讲的真如,他
并不完全信受。他认爲真如就是像「我」一样,有眼睛,然後看得见丶看得到,也就是
说,他把六识这些意识然後眼识等等的体性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最後还是落在意识心常
见的我见里面,他对於真实法是难以了解的。所以,众生应该要去信受一件事情,真如
是远离见闻觉知,没有见闻觉知。然後从这样你来作一个方便,你才有办法来了解,如
何契入这个佛法;不然,都陷在见闻觉知里面,你是不可能契入真正大乘法的。所以,
对於大乘法中所说的,包括说怎样才可以避免断见,也是如此。
许多人信受大乘法的同时,他也在想说,大乘法应该会有境界。境界是什麽呢?就是
我能够感受的,我能够觉察的。所以把境界当作是常住法,所以涅盘应该是在我之外的
,证悟也应该是一个很特别的境界。然而他们却不晓得说,证悟从来不是境界法,证悟
不是这些人所想像的涅盘境界,证悟不是什麽清凉或等等丶这些等等。可是,因为证悟
之後,证悟者却可以说:证悟本身是清凉法,证悟本身是如如法。那为什麽呢?这其中
差别就在说,你意识心去找到这个如来...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41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教的问题
你要是不懂,可以问。 但是先入为主地理解实在不能成为智慧。
菩萨道显然不是单讲慈悲。 大乘菩萨以菩提心摄持。 菩提心有两个层面,众生大悲和
佛果智慧。
布施是菩萨六度里的一个分支而已,并不是大乘修行的全部。
单布施来讲,也不是你想像的行善。 六度中的前五度都需要智慧的摄持。 而反过来成
为智慧的助缘。
原始佛法只将智慧,不讲慈心? 这也又偏了不是。
看了你的几个回帖, 不得遗憾地说师兄对大乘没什么真正的了解,却已经形成了偏见
。 这是非常可惜的时,不过那是个人的因缘。 不过就原始佛法, 好像也只是感情上
的向往而已。
师兄还是好好学阿含吧。 如果对大乘没什么信心,就没什么好谈的。 如果还有一点
点了解的愿望,就应该放下心中的偏见,认真去了解先。
G**W
发帖数: 1865
42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佛跟阿羅漢有什麼區別?
學佛釋疑(三)影音連結
今天我们要来探讨一个题目:有人问到佛跟阿罗汉有什麽区别?
为什麽会有人有这个问题出来?因为少部分的学术界人士,他们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
样对吗?很明显这是不对的。那为什麽会有这个误解呢?因为在《阿含经》里面,佛有
提到说「祂也是阿罗汉」,所以学术界有些人士才会误认为阿罗汉就是佛,这是把数学
的包含误认为等号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阿罗汉到底有哪些定义?阿罗汉如果直接翻译就叫作应供,又称为杀贼,
或称为无生,一般民间有时也会把阿罗汉简称为罗汉。如果以声闻的修行果位来讲,是
从初果丶二果丶三果丶四果;当他证得四果,也就是在声闻人的最高果位时,他就是阿
罗汉。阿罗汉是依照 佛所教导的四圣谛丶八正道,他在蕴丶处丶界里面去作观行;他
去观一切法苦丶空丶无我丶无常,渐渐地丶慢慢地去断尽三界贪爱;从断我见断掉我见
烦恼,再来断掉我执烦恼,所以在这一生舍寿的时候,他愿意将自己丶自我把他灭尽;
所以当自我灭尽以後,他就不在三界中出生,所以就脱离生死轮回的苦,就直接入无馀
涅盘,这样的一位圣者,我们就称他叫作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是经过须陀洹丶斯陀含和
阿那含,来... 阅读全帖
d**********6
发帖数: 237
4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
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
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
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
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
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
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
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
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
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 阅读全帖
f*******8
发帖数: 3612
44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从“行门” 如何学佛?

”。
我觉得loco人不错,不过好像引的文还是多少有问题。
这句话不代表福慧双修吧?我最近在考虑福慧双修的事情,觉得“六度波罗蜜”才是福
慧双修。
能不能简化点说:
六度前三是布施、持戒、忍辱,属于修福,是世间法;
后三精进、禅定、智慧属于修慧,是趋向出世间法。
原文中把单讲布施说成是福慧双修,相当于用世间法代替佛教出世间的重点了,恐怕不
是佛教的真意。。
不好意思。
d**********6
发帖数: 237
45
《佛经》中对佛教教义的表述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心,此乃佛教。大乘佛教所
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自己和一切众生成佛。那么,什么是佛呢?“佛”是“佛陀”的简称。
“佛陀”是梵文Bhud dha一词的音译。其意为觉悟真理者。
弥勒菩萨在《般若现观庄严论》中称:佛具“三大”。即具大心、大破、大悟。大心指
平等热爱、同情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心,大破是破除覆盖心性的无明习染,大悟是彻悟人
生和宇宙万物的终极规律。这“三大”可以归纳为“二大”,即大悲心和大智慧。因为,
大破、大悟是智慧的作用。大慈大悲心和大智慧是构成大乘佛教教义的两大要素。以大
慈大悲心为中心构成了大乘佛教的价值和伦理道德体系,悟无我智慧为根本构成了佛教
的哲学体系。
佛教哲学认为人类社会以人为本,人以心为本。人间的悲喜苦乐和社会的治乱兴衰都是
由人类的思想行为造成的,故谓“种种世界由业生。”(此语出自《俱舍论》)。
“业”指人的人思想行为,活动业绩。
按此理分析,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和纠纷,一切犯罪行为,皆由贪欲、嗔恨、愚痴、嫉妒
、傲慢、邪知见等六类主烦恼(烦恼是使人们失去理智,引起过错和犯罪行为的负面心理
因素)和二十种随烦恼... 阅读全帖
W**N
发帖数: 1037
46
B。 善根回向
-------
[十九、聞名發心願。二十、臨終接引願。]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發菩提
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
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
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
第十九是聞名發心願(「臨壽終時」以下是第二十願)。願文大意是:我成佛的時候,
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聽到我的名號,就發起了殊勝的菩提心。既發大心,必有大行,
所以勤修種種功德,依佛的教導,堅定進修六度,不怕任何挫折與阻撓,自心堅固決不
退轉。並且用所修一切善根,回向淨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專一其心,持念佛號,白
天與黑夜都沒有間斷。以下便是臨終接引願,這樣修持必得接引往生的勝果。
--http://book.bfnn.org/books/0110.htm#a03--
解释:
[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又用修習六度萬行的種種善根,回向到求生極樂世界。
W**N
发帖数: 1037
47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观儒道佛]求憨山大师书读
憨山大师《般若心经直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f18eb0100nxmw.html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趣,犹如大海,而众生情想无涯,无明不觉,识浪奔腾,起惑造业,流转
生死,苦果无穷,不能得度,故云此岸。惟吾佛以大智慧光明,照破情尘,烦恼永断,
诸苦皆尽,二死永亡,直超苦海,高证涅槃,故云彼岸。
所言心者,正是大智慧到彼岸之心,殆非世人肉团妄想之心也。
良由世人不知本有智慧光明之心,但认妄想攀缘影子,而以依附血肉之团者为真心
,所以执此血肉之躯以为我有,故依之造作种种恶业,念念流浪,曾无一念回光返照而
自觉者。日积月累,从生至死,从死至生,无非是业,无非是苦,何由得度?
惟吾佛圣人,能自觉本真智慧,照破五蕴身心,本来不有,当体全空,故顿超彼岸
,直渡苦海。因愍迷者,而复以此自证法门而开导之,欲使人人皆自觉悟,智慧本有,
妄想元虚,身心皆空,世界如化,不造众恶,远离生死,咸出苦海,至涅槃乐。
故说此经,经即圣人之言教,所谓终古之常法也。
【观自在菩萨... 阅读全帖
l**o
发帖数: 491
48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
浅谈《西游记》的佛法真意
在 “ 四大名著 ” 中《西游记》看起来似乎显得情节单一,思想内涵不够;其实并非
如此,《西游记》隐示了很深的佛法真意。
首先,从整部作品来说,借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说明了大乘佛法才是究竟成佛之道。
唐僧原来自己修的是小乘佛法,由于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观世音菩萨就化身为一个
老和尚指点唐僧去西方拜见佛祖,求取大乘经典。显然整部《西游记》隐示的是大乘佛
法是究竟之道。西天取经的路实际上也是唐僧师徒自度度人的修行之路,在这里最典型
的例子就是观世音菩萨教唐僧所念的《心经》,心经是大乘般若类经典的精华,每当遇
到艰难困苦时唐僧都是依靠《心经》来坚定自己的志向。
其次,从唐僧三个徒弟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来看,他们正代表了修行佛法所必须克
服的 “ 贪 ” 、 “ 嗔 ” 、 “ 痴 ” 三种业障。猪八戒代表贪欲重的众生,贪色
、贪财、贪名、贪吃、贪睡 ...... 所以给他取名八戒,意思是必须持戒。就戒律而言
,世尊宣扬佛法时根器高者能自觉履行戒律,但随着学佛人根器日益低下,不能根据具
体情况来处理自身行为,反而因学佛而起烦恼,于是世尊施设各种具体戒律。唐僧西天
... 阅读全帖
x*********o
发帖数: 208
49
索达吉堪布
问(13):佛教千百年来的弘扬,始终遵循着契理契机的原则。如今,整个社会都已进
入现代化的进程,现代的生活方式已代替了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汉传佛教地区,已
基本采用现代化的弘法方式,比如通过电视、电台、音像、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并以
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对佛法进行诠释。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是如何看待佛法现代化
的问题?又是如何着手进行的?
答:佛教确实面临一个如何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问题。在飞速发展的现代
社会中,我想佛教应该而且必须借助于现代化的各种手段以利自身的发展壮大。但这一
切的前提必须是:佛法绝不能以丧失自身的原则为代价去迎合世人;佛法也绝不能以降
低自身的水准为条件,一味迁就现代人的各种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在这些前提下,我
们欢迎一切现代化的弘法方式,并将积极准备将这些手段用于藏传佛教的弘扬上。但最
主要的指导思想依然是,佛法的思想如果不能穿透时空的迷雾,佛法如果没有揭示出宇
宙的终极真理,佛法如果还要随着世人分别念的改变而相应地被其所化,并不能化导世
间学艺与世人思想的话,这样的佛法又怎能佩称为最究竟的智慧?故需要现代化的不应
该是佛法的本质、佛法... 阅读全帖
Y**u
发帖数: 5466
50
来自主题: Wisdom版 - 怎样在工作中修行
廣欽老和尚曾開示:「做得要死,又被人嫌,就叫六度總修」。
做得要死,就是很賣命做事,這表示「布施」;
就是拼了最後一口氣也在所不惜,這要非常「精進」;
結果又被人嫌, 這就是修「忍辱」;
人家開口嫌,我們心沒有動、難過,這是修「禪定」;
沒有動心、動口對他回嘴,這是「持戒」;
如果想得開,將那口氣壓下來,這表示「智慧」。
這就是六度總修!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末页 (共10页)